冲突性话语

2024-08-02

冲突性话语(共7篇)

1.冲突性话语 篇一

1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2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3 、没有不进步的人生,只有不进取的人!

4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5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6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7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8 、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而沉默的也不一定就是石头。

9 、机会不会等你,错过以后可能不会再有。

10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1 、不要为小事遮住视线,我们还有更大的世界。

12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3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4 、今天的成绩是昨天的汗水,明天的成功还须今天的努力。

15 、没有不会好的伤,没有不会停下来的绝望。

16 、艰苦是面临,挫折是经验,努力是桥梁,成功是彼岸。

17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磨炼、没有锻炼,你不会成长。

18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9 、只有你爬到山顶了,这座山才会支撑着你。

20 、每天都冒出很多念头,那些不死的才叫做梦想。

2.冲突性话语 篇二

一、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观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及80年代,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并修正了自己的礼貌论和面子观,注意到如何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社交关系,其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和礼貌策略。

在正常交际中,如果某人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被迫做某事时会丢面子,当必须实施某一威胁面子的行为时就须考虑对方的面子。说话人必须注意双方的亲疏程度、权势关系以及该行为会在多大程度上强求对方。在此基础上,说话人才能决定采用何种的礼貌策略。根据布朗和列文森的观点,礼貌策略包括: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直接性策略,间接性策略,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而在冲突性话语中往往会涉及后三个方面。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

婆媳间的冲突具有中国特色,婆媳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在婆媳关系中,婆婆作为长辈处于较高的家庭地位,婆媳之间的矛盾经常会以媳妇的忍让而结束,但当矛盾激增,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冲突性场面。本文根据有关影视资料收集语料,通过对婆媳之间冲突性话语结束方式的研究归纳出了4种结束方式,并进行了语用分析。

1. 退出式

在冲突话语中,当一方不愿继续争执时,可以口头终止话语或离开现场使冲突陷入僵局。此方式是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即如果某一行为足以威胁对方的面子,说话人可能会放弃实施该行为,而例中媳妇的退出则是为了避免冲突的升级。

例1:婆:行了行了行了,这是啥呢?九千八百八十八块,不当吃不当喝的要一万块钱,俺们可花不起。

媳:拎包走

2. 第三方介入

在双方争执时,不可避免的有第三方的介入。其中包括第三方有意介入、无意介入、第三方即丈夫的吼叫以结束话语冲突。此方式则采取了貌策略中的间接性策略,即在威胁对方面子的情况下,说话人采取隐含的手段,给对方留有余地;或通过间接性话语,让对方意识到说话人威胁面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

2.1第三方有意介入转移话题。双方争执不下时,家庭其他成员为避免冲突升级有意打断争执性话语。

例3.婆:唉,大良可真是命苦啊,淋了一身雨,也没人想着给他送把伞,小时候啊,别说这个天了,就是下毛毛雨啊,我也得给他送把伞去。

媳:那他现在不是已经长大了吗?

婆:所以啊,这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喽

奶奶:闺女啊,给奶奶添点热饭去,饭凉喽。

2.2第三方无意介入打断冲突。这一种是由第三方无意打断冲突的现象。在冲突性话语过程中,会因为意外事件而突然中止冲突。

例4.婆:对,我告诉你,我就看不上丫丫,我就看不上,我就让明远给明天给我抱个大胖孙子回来。

媳:我还真告诉你了,丫丫,是我的闺女,我这妈当定了,你爱怎么着怎么着,

婆:你试试

媳:我试试

婆:安小梅,你想干什么?

第三方:丫丫,是这里吗?

丫丫:奶奶,我回来看你了

婆:丫丫,回来了,想死奶奶了。

2.3第三方怒。这里的第三方即为婆媳之间的中介,婆婆的儿子亦是媳妇的丈夫,婆媳之间的争吵会让其大为恼怒而结束冲突。

例6.婆:你这叫啥话啊,你,啥你们你们俺们俺们的,回农村咋了,俺们是农村上来的,回农村又咋了,你是传志的老婆,俺们要回农村,你就得回农村。

媳:王传志,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你的,我这辈子还都还不清啊。

婆:你后悔啦。你后悔跟咱们传志结婚了。

媳:我后悔,我后悔,我后悔!

婆:俺当时就没有同意,俺没有同意。

丈夫:行了,别吵了,行了,别吵了!

3. 一方获胜

一方获胜是由于一方执意的坚持而使对方不得接受对方的观点。在婆媳冲突中,媳妇会选择投降结束冲突,而其采取的也是放弃威胁面子的行为。

例7.婆:我说小雪啊,都这么大人了啊,应该成熟和懂点事了,凡使都要尊重一下别人的感受。

媳:我不尊重别人的感受,我没家过来的时候,您二话不说把我开了,害得我没工作,您尊重过我的感受吗?……现在我和马腾腾商量度蜜月的事儿,您又过来横加干涉。您尊重过我的感受吗?

婆:你说我把你开除了,我那是替你请长假……小雪,凡事都不能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凡是都要换位思考一下

媳:好,妈,我错了,海边我不去了。

4. 暴力

暴力是指在话语冲突中用暴力的手段伤害对方,在进行话语冲突时冲突加剧,双方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诉诸暴力,一般情况婆婆为长辈,容易动怒而动手。此方式为直接性策略,即说话人不采用补救措施、赤裸裸地公开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

例8.婆:你说改就改,连老祖宗的东西都改。

媳:你不是当改口费送给我了吗?给我就是我的了。我爱改什么改什么。

婆(一巴掌):你个丧门星,老祖宗的东西都敢改,我们王家要被你害了你知不知道。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探讨了婆媳之间的冲突性话语,总结了婆媳之间冲突结束了四种主要的方式,同时总结了经常采用的礼貌策略。作为不同的个体,婆媳之间冲突话语不可避免,要想避免冲突双方应该尽量照顾或是尊重对方的面子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摘要:言语冲突普遍存在于交际中,婆媳之间的冲突更是频繁出现,该文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观为理论基础,从影视资料中收集了80例婆媳冲突话语,对其结束方式进行总结,并进行了语用分析。

关键词:冲突性话语,面子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高萍.剧本中冲突性话语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 2006

3.冲突性话语 篇三

关键词:冲突性话语  会话活动类型  语用研究  人物性格

一、引言

1979年,Levinson在《活动类型与语言》中提出了“会话活动类型”这一语用学研究范畴,当时并未引起关注;直到90年代才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门范畴之一。Levinson(1979)对会话活动类型的定义如下:会话活动类型是一个模糊范畴,主要包括一些带一定目的、受社会规约的事件,这些事件限定了参与者类别和场合。Thomas(1995)对会话活动类型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学研究至少包括6个方面:1.会话活动参与人的交际目标。会话活动类型旨在揭示每位参与者的个人交际目标。2.会话活动参与人允许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3.会话参与人遵守、违反或中止遵守Grice会话合作准则的状况。4.会话参与者遵守或违反礼貌原则及其准则情况。5.会话参与者对话轮和话题的控制情况。6.会话参与者对语用参数操纵的情况。

会话活动类型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70年代,以Schegloff(1974)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学家对会话结构进行了研究,后来Sinclair(1975)也作了相应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着重分析会话的内在静态结构,并未结合语境进行动态研究,未解释会话结构的成因。因此,这类研究只做到了描述的充分性,而缺乏解释的充分性。从90年代开始,会话活动类型的研究从静态转向动态研究。Thomas(1991)认为,动态语用学关注内在的动机,即人们在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为什么选择某些语言形式而不选择另一些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会话活动类型研究语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作用,何兆熊、蒋艳梅(1997)认为会话活动类型研究是对语境的动态研究,旨在揭示语境的动态特征和发话者通过语言操控语境实现一定目的的意义。

所谓冲突,就是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因其见解、利益、原则、目的等不同所引发的某种抵触或争论状态。不相容(incompatibility)和对立(opposing)是冲突的共性。

在会话、访谈等言语交际中,由于对同一事件持不同意见、观点、立场、视角等,交际主体就会出现争论、争吵、反对、反驳、异议等对抗性的言语行为,并体现为交际一方反对、不同意或不支持另一方的话语,通过话语去影响甚至阻止某一交际目的的实现。此类话语及言语行为统称为“冲突性话语”或“冲突言谈”(conflict speech)。

冲突性话语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影响交际的一大障碍,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冲突性话语进行研究。赵忠德和张琳(2005)从认知角度探讨了关联理论与话语冲突的联系,赵英玲(2004)从结构角度对汉语冲突话语做了模式性的归纳。国外冲突性话语研究的重点有着一系列变化,刚开始主要集中在争论、反驳等冲突性事件中的语言结构特点,学者Grimshaw(1990)对不同场景下成人及儿童的冲突性话语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后来,冲突性话语研究开始关注引发及回避冲突的语言策略,以及自我形象、意识形态等在冲突性言谈中的构建和体现等问题。学者Hanhthi Nguyen(2011)研究冲突事件及解决冲突的方式,并分析冲突缓和方式。国内学者们于21世纪开始关注冲突性话语的分析,主要运用语用和会话分析方法,对冲突性言语事件进行探讨。可见,国内外对于冲突性话语本身的探讨并不多,本文借助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研究方法探讨电影《怦然心动》中的冲突性话语,揭示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并让读者感受冲突性话语语用研究的实用性。

二、语料及分析方法

影片《怦然心动》改编自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罗伯·莱纳执导,2010年上映,描述了青春期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该片中的对白对刻画人物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6个场景中的冲突性话语对白,分析剧中主人公朱莉·贝克(女主角)、布莱斯(男主角)、史蒂文(男主角的父亲)的性格特点。

冲突性话语在不同言语行为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在争论、争吵、反对、拒绝、抱怨、批评等言语行为中表现为不同的类型。“表态类”言语行为是因说话人发表某种看法而引发的冲突;“阐述类”言语行为是因说话人进行断言、宣告,或对某事的叙述而引发的冲突;“指令类”言语行为是因说话人发出指令而引发的冲突;“询问类”言语行为是因说话人提问或反问而引发的冲突。

本文对电影《砰然心动》中选取的6个冲突性话语对白做了分类,分为“表态类”“阐述类”“指令类”和“询问类”。其中话轮(speaking turn)用T表示,分析所选实例中会话参与人遵守、违反或终止遵守Grice会话合作情况,会话参与者遵守或违反礼貌原则及其准则情况以及会话参与者对话轮和话题的控制情况,旨在揭示剧中角色性格特点,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

三、实例分析

(一)“询问类”冲突性话语分析

影片中的“询问类”冲突性话语指听话人不同意或不满说话人提问及反问的言语行为而实施的言语策略,旨在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引起言语冲突。本文选取了一例“询问类”冲突性话语,此类冲突性话语的表现形式比较明显,由问句引出冲突性回话。

会话活动类型一:史蒂文由于搬家,成为朱莉家的邻居,初次见面,朱莉对布莱斯产生好感,便上前热情询问可否帮助他们搬运家具,但是史蒂文并不接受,双方为自己的目的进行会话产生冲突。

T1 JULI:Hi,Im Juli Baker.

T2 STEVEN:Hey,hey,what are you doing?

T3 JULI:Dont you want some help?

T4 STEVEN:No.Theres some valuable things in there.

T5 JULI:How about this one?

T6 STEVEN:No,no,no,Run home.Your mother's probably wondering where you are.

T7 JULI:Oh,no,my mom knows where I am. She said its fine.

T8 STEVEN:Its crowded in here with three people.

T9 JULI:I dont mind.

T10 JULI:You wanna push this one together?

T11 STEVEN:Bryce,isnt it time for you to go help your mother?

T12 BRYCE:Huh? Oh,yeah.

这一会话活动类型中,史蒂文的冲突性话语出现2次。第1次(T4)史蒂文直接拒绝朱莉的帮助并说出“valuable things”,意思是这些东西对于朱莉来说太贵重,她没法承担由意外造成的损失。(T4)威胁了朱莉的消极面子,表现出史蒂文自认为权势地位高于朱莉,看不起朱莉,其肤浅虚荣的形象生动呈现在整个剧情中。第2次(T10)朱莉询问时,史蒂文并未回答,(T11)与(T10)未构成话轮中完美的相邻对。相邻对的第二部分缺失,这里史蒂文故意拒绝回答朱莉的提问,同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言外之意,史蒂文并不接受朱莉的帮助,并有反感情绪,希望尽快摆脱朱莉的“烦扰”,其无礼、自视甚高的性格暴露无遗。

分析得出,“询问类”冲突性话语引起史蒂文较多的冲突性回话,这与他自视甚高的性格有关,自认为社会地位高于他人,对他人“询问”直接拒绝回答或转换话题。可见,在地位不对等时,“询问类”冲突性话语会引起地位高的一方展开冲突性回话,体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

(二)“表态类”冲突性话语分析

影片中“表态类”冲突性话语指听话人不同意说话人对某事物的看法而实施的言语策略,旨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观点,引起言语冲突。本文选取了两例“表态类”冲突性话语,每一例中听话人均直接表达其不同看法。

会话活动类型二:朱莉喜爱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她很想与布莱斯分享这份来自上帝的恩赐,但是布莱斯并不喜欢,两人表达出对无花果树的不同看法。

T1 JULI:I think the tree looks particularly beautiful in this light.Dont you?

T2 BRYCE:If by“beautiful”you mean “unbelievably ugly”then,yes,I would agree.

T3 JULI:Youre just visually challenged.I feel sorry for you.

布莱斯的冲突性话语有1次(T2)。朱莉深爱着一颗无花果树,于是向布莱斯表示她认为这棵树在阳光下看起来特别美丽。但布莱斯并不这么认为,(T2)中他故意将“beautiful”等同于“unbelievably ugly”,直接否定并取笑朱莉的看法,表示自己并不欣赏这颗树。布莱斯(T2)威胁了朱莉的积极面子,引发冲突;同时,反映布莱斯受父亲的影响,看不起被街坊邻里当作笑柄的朱莉一家,高傲自大、不会顾及他人的形象展现出来。此外,布莱斯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充分体现其不屑一顾的态度。朱莉也有1次冲突性话语(T3)。她用“visually challenged”及“I feel sorry for you.”,很好地反驳了布莱斯的看法,威胁了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同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言外之意是布莱斯的看法是错误的,反映出朱莉直爽、敢爱敢恨的性格。

会话活动类型三:布莱斯家宴请朱莉一家,而史蒂文并不愿意做出此次邀请,这一情感体现在宴会上两家人聊天时所发生的冲突性会话中。

T1 STEVEN:Im telling you,the neighborhood is really coming to life.I mean,that new house is taking shape.

T2 PATSY:Which one.

T3 STEVEN:You know,the one where they cut down that big ugly tree.

T4 RICHARD:Some people thought that tree was the jewel of the neighborhood.

T5 STEVEN:Yeah,well,there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So,Matt,Mark,Mark,Matt...You guys are, uh,gonna be graduating soon,huh?

朱莉父亲的冲突性话语有1次(T4)。史蒂文明知朱莉深爱那棵无花果树,却当众说出“that big ugly tree”,引起了朱莉父亲的不满,(T4)中朱莉父亲表示出自己对那棵树的态度“the jewel”。其中,史蒂文的冲突性话语有1次(T5),他毫不留情,直接表示将那棵树视作珍宝的人必定品位有问题。实际上是在反驳朱莉父亲,威胁了朱莉父亲的积极面子,表现出他自视甚高,蔑视朱莉一家的态度。本轮会话中史蒂文占3个话轮,超过其妻子1个话轮和朱莉父亲1个话轮,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

分析得出,在电影《怦然心动》中,“表态类”冲突性话语多发生在身份、地位同等的对话人之间,正如以上两例中分别发生在朱莉和布莱斯,朱莉父亲和史蒂文之间。当对话双方地位均等,一方表达出不同态度或观点时,另一方倾向用语言直接抨击或否认对方看法,引起冲突。

(三)“阐述类”冲突性话语分析

影片中的“阐述类”冲突性话语指听话人不同意说话人对某事的叙述,并陈述自己所认为的不同情况而实施的言语策略,旨在表达出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引起了言语冲突。本文选取了两例“阐述类”冲突性话语,都是听话人表示自己不同意说话人解释、阐明的情况。

会话活动类型四:朱莉不满布莱斯的解释并与其发生冲突。朱莉将饲养的母鸡所生的鸡蛋送给布莱斯一家,可是史蒂文并不领情,认为鸡蛋不干净,希望布莱斯退还鸡蛋。布莱斯不敢当面退还,只得将鸡蛋偷偷扔掉,这一场景中布莱斯正要去扔朱莉送来的鸡蛋,不料却碰到了朱莉,朱莉对于布莱斯陈述的扔鸡蛋原因很不满意,因而引起冲突。

T1 JULI:Theyre not broken.Why are you throwing them away? Dont you want them?

T2 BRYCE:It wasnt me. My dad didnt think it was worth the risk.

T3 JULI:Risk? What risk?

T4 BRYCE:Salmonella.

T5 JULI: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Hes afraid of being poisoned?

T6 BRYCE:Well,Juli,I mean,look at your back yard.Its a complete mess.Its like covered in turds.

T7 JULI:Thats not true.I clean up after my girls every day.

...

T13 JULI:How could you?

T14 BRYCE:Im sorry.

T15 JULI:No,youre not.

朱莉的冲突性话语有3次,第1次(T5)在遇到布莱斯偷扔鸡蛋后开始生气,于是质问布莱斯为何要扔掉并没有坏的鸡蛋。布莱斯紧张地回答不是自己想扔的,又补充解释是父亲认为吃这些鸡蛋有感染沙门氏菌的危险,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暗示责任在于父亲,也表现出他推卸责任、胆小怕事的性格,(T5)中朱莉对布莱斯父亲的害怕原因表示惊讶并生气,直接提出话题(史蒂文为何会害怕中毒)。第2次(T7)是在布莱斯抱怨朱莉的后院脏乱不堪,(T7)中她直接否认,并说明自己每天都在打扫,威胁听话人的积极面子,表现出她个性鲜明、直率、勇于捍卫自身利益、有主见、绝不容许他人亵渎自己的好意。第3次(T15)是在布莱斯对自己的行为道歉之后,朱莉的回答含有反驳和不赞同的态度,威胁了布莱斯的积极面子,表明她并没有接受布莱斯的道歉,展现出她性格刚烈,受到冒犯之后绝不轻易原谅别人。

会话活动类型五:史蒂文和布莱斯爷爷切特对于朱莉一家人努力照顾她先天弱智的叔叔一事持不同态度,会话中各自表达不同看法,引发冲突。史蒂文漠不关心,甚至取笑朱莉一家,切特对此非常生气。

T1 CHET:Maybe they thought that a private facility would be better for him.

T2 STEVEN:Either way,its not our fault that their family has some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T3 CHET: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chromosomes. When Julis uncle was born,he had the umbilical cord wrapped around his neck.If hed had enough oxygen,he wouldve been a perfect little baby, just like your son.

T4 STEVEN:God damn it,Chet.

T5 STEVEN:Patsy? Patsy?

T6 PATSY:Leave me alone!

[DOOR SLAMS]

T7 CHET:Sorry about that.

布莱斯爷爷切特的冲突性话语有1次(T3)。史蒂文对朱莉一家倾尽所有照顾先天弱智的亲人漠不关心,甚至取笑他们,(T3)切特非常生气,说出了朱莉舅舅残疾的原因,引起了冲突。史蒂文的冲突性话语有1次(T4),切特在(T3)中还提及女儿心痛之事(布莱斯出生时也遭遇类似朱莉舅舅的事故,不过幸免于难),因而女儿伤心离场。(T4)史蒂文的一句“God damn it”对切特实施了面子威胁行为,直接用粗暴言语攻击长辈,并直呼其名“Chet”,表现出史蒂文没有礼貌、不尊重长辈和自视甚高的性格特点。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阐述类”冲突性话语在对话双方身份、地位同等或不等的时候均会发生(文中发生在朱莉和布莱斯,布莱斯爷爷和史蒂文之间)。利用语用策略,阐明说话人所认为的不同情况,会引起相应冲突,从冲突中能很好地展现对话双方的性格特点。

(四)“指令类”冲突性话语分析

影片中“指令类”冲突性话语指听话人不满说话人指令而实施的言语策略,旨在表示不服从,引起言语冲突。本文中指令类冲突性话语选取了一例,出现在说话人不满对方的言外行为之时,直接表示反驳或拒绝。

会话活动类型六:布莱斯与姐姐直接的冲突性对话。布莱斯在渐渐了解朱莉之后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做作业的时候拿出有关朱莉的报道偷偷阅读,这时布莱斯的姐姐闯入,布莱斯对于其破门而入索要卷笔刀的指令备感生气,于是产生了话语冲突。

T1 LYNETTA:I need your sharpener.

T2 BRYCE:You ever heard of knocking?

T3 LYNETTA:Hey,what you got there?Dads Playboy?

T4 BRYCE:None of your business.

T5 LYNETTA:Give my best to Miss October.

T6 BRYCE:Get out.

T7 LYNETTA:Or should I say your best?Ha,ha.

T8 BRYCE:Youre disgusting.

整段会话都是冲突性的,其中布莱斯的“指令类”冲突性话语有3处。第1次(T2)出现在姐姐直接闯入并索要卷笔刀,对于这种鲁莽的行为布莱斯感到很生气,他厉声回复:“You ever heard of knocking?”,也是对姐姐的警告,威胁了姐姐的消极面子,后2次则是姐姐表达“代我向十月的封面小妞问好”及“或者向你问好”这两句驱使性的话后(T6)布莱斯喊出“get out”,(T8)斥责姐姐“disgusting”,威胁了姐姐的消极面子,表明他极为不满。结合故事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布莱斯事实上害怕自己对于朱莉的好感被姐姐看穿,急于掩盖自己的情感,也反映出他极为胆小的一面,不能像朱莉一样直接表达内心感情。

以上例子是同辈之间发生的冲突,而电影中朱莉父亲、布莱斯爷爷、布莱斯父亲在教育晚辈时都用过“指令类”冲突性话语,比较直接,违反礼貌原则。可见,“指令类”冲突性话语的使用情景并不固定,多发生在地位不对等的对话人之间;当用于地位对等的对话双方时,能更加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结语

本文运用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研究方法,分析电影《怦然心动》中冲突性话语,得出剧中三位主人公独特的性格特点。史蒂文自视甚高,不讲礼貌,不尊重家人长辈、蔑视邻里。他的性格影响了男主人公布莱斯,导致他刚开始也不懂尊重同学朋友,以自我为中心,此外还胆小怕事,无责任心。女主人公朱莉则是个非常积极开朗的女孩子,她性格爽朗外向、敢爱敢恨、勇于追求并维护自己喜欢的事物。此外,从会话活动类型的角度对电影《怦然心动》中冲突性话语进行研究,能更好地帮助观影者解读该影片,挖掘影片的深层内涵。最后,本文给语言学习者们以启示,即在分析电影对白时可以从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研究角度出发,分析影片中的冲突性话语,对深入理解影片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Levinson,S.Activity types and language[J].Linguistics,

1979,(17).

[3]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

[4]Sacks,H.&Schegloff,E.&Jefferson,G.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50):696~735.

[5]Sinclair,J.&Coulthard,M.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M].OUP,1975.

[6]俞东明.会话活动类型的语用研究与跨文化交际[J].上海外国语

大学学报,1999,(5):14~19.

[7]Thomas,J.Pragmatics:Lecture Notes[M].Lancaster

University,1991.

[8]何兆熊,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

16~18.

[9]Barki,H.&Hartwick,J.Conceptualizing the construct if

interpersonal conflict[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2004,(15):216~244.

[10]宝贡敏,汪洁.人际冲突理论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2007,

(11):12~16.

[11]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2010,

(1):1~6.

[12]赵忠德,张琳.从关联理论看话语冲突[J].外语教学,2005,

(1):17~21.

[13]赵英玲.冲突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4,(5):37~42,

112.

[14]Grimshaw AllenD.Conflict Talk Soc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in Conversa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5]Hanhthi Nguyen.Boundary and alignment in multiparty

conflict talk[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6):1755~1771.

4.冲突性话语 篇四

关键词:多人冲突性话语,语料库,会话打断反应

1、引言

冲突性话语最初由Grimshaw(1990)提出。本文所指的冲突性话语是指广义上的言语行为的冲突。多人会话是Kerbrat-Orecchioni(2004)提出的。他认为,所有包含多个参与者的交际场景都可以称为多人会话。

2、文献研究

Norrick & Spitz(2008)发现不论是在两人冲突性话语还是在三人冲突性话语场景下,幽默是缓和冲突性话语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赵英玲(2004)认为,冲突性话语共包含三个语步 :发起语步、反对语步和结束语步。她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会话打断一直受到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但作为会话打断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话打断反应,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涉及甚少。

匡小荣(2005)认为,对打断反应的研究应包含打断者的反应和被打断者的反应。一般认为打断者是主动的而被打断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打断者要一味地接受对方的打断,他们完全可以进行反驳。Bilms (1997) 认为对打断及打断反应的研究应该从参与者的视角出。他还提出了三种被打断者的反应,即直言式、打断提示和忽略。1983年Carol Kennedy和Carl Camden在其对男女在打断行为发生后的反应研究中提到了被打断、打断及打断反应的几种类型。

本文主要研究打断行为发生后,双方在语言方面的反应,如顺着打断者的话语接着叙述或直接忽略打断者的话语继续之前一直在讲的话题等。

3、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在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语料库基础上自建的小型冲突性话语语料库,共88个片段,主要涉及电视辩论、听证会和政府公开会议三个场景。

为了便于阅读理解和分析,我们用去码程序Detagging Tool清除了所选片段中的词性赋码。但本文也保留了原来的一些标注信息,如参与者的身份信息 (u who= 参数值 ),句子的行号 (s n = 参数值 ),话语的重合位置 (ptr target = 参数值 )。本文还对语料中的被打断话轮、打断话轮及打断反应 话轮分别 标注为 <pre-interruption>,<interinterruption > 还有 <post-interruption>。虽然选取的都是英语多人冲突性话语的片段,但在有些片段场景中并无打断情况,而在另一些冲突比较激烈的场景,则有多个打断序列共用一个语步的情况。如 :

4、分析和讨论

本文对打断反应的分类主要是基于Kennedy和Camden提到的打断反应类型。但本文涉及的被打断者的反应类型要更细致,而且本文仅关注被打断者在打断行为发生后在言语上的反应。

4. 1 继续

被打断者在被对方打断后可以选择继续他的话语。这表明虽然当前说话人被另一方打断,但其仍占据话轮,叙述其未完成的话语。这种类型在整个冲突性话语语料库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

4. 2 重新引入

重新引入指当打断行为发生时,被打断者会停下自己当前的话轮,允许插话者先完成其话语,然后再继续自己未完成的话语或意思。重新引入和继续这两种类型的区别就是重新引入过程中有停顿,允许打断者先说。

4. 3 打断打断者话轮

打断打断者话轮指当前说话人意识到自己的话轮被其他人打断后,通过打断其他人的话语试图再次获得话轮的一种表现。

4.4 合作型

合作型指尽管说话人被其他人打断话语,但在打断行为发生后,被打断者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了插话人的某个观点,然后顺着这个观点继续这个话题。多数情况下,打断前后的话题会发生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关注的是冲突性话语中被打断方的反应,分析时以观点对立的两方为基础,而不是按个人,所以如果被打断的说话人和之后的话轮获得者同属于一方,这仍是被打断方的反应。合作型还可以分成多个小类,如进一步补充或阐释插话人的话语,同意插话人的观点或就打断者的提问做出回答。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冲突性话语语境中,观点不同的两人或两方为了使会话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会合作。

4.5 丢掉话轮

丢掉话轮指打断行为发生后获得话轮的并不是被打断一方的参与者,而是另一方的参与者或其他人。

4.6 其他

其他类型指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类型之外的打断反应的类型。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总结了六种英语多人冲突性话语中被打断者在言语方面的反应类型。这六种类型说明即使在多人冲突性话语的大背景下,参与者有时也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否则交谈就很难进行下去。但大多数情况下,被打断者会以继续话轮,再次打断插话人等方式保持自己的话轮,这表明在多人冲突性话语的场景下,大家都想通过话语尽量多地表现自己,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上表是三个场景中打断反应类型的分布情况。它们总数基本上是相同的。从电视辩论到政府公开会议再到听证会,继续话轮呈现下降趋势,而重新引入则正好相反,这可能是由于场景的不同造成的。在电视辩论中,对某个点进行比较激烈的争论,而为了获取更多的话语权,打断和重合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鉴于此,尽管打断出现在某一说话人的话轮中间,被打断者仍选择继续话轮或直接忽视打断者,这样对方才不能获取反对或挑战自己一方的机会。这就解释了继续话轮的频率较高的原因。

至于再次打断插话人这种打断反应类型,电视辩论场景中其频率最高。和另外两个场景相比,在电视辩论场景中插话人可能会更多地以打断说话人话轮这种方式来获得更多话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被打断的人不一定完成了其话轮或并不想放弃话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被打断者就很有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打断这种方式重新夺回话轮。

在政府公开会议场景下,合作型的被打断者的反应比较多。尽管争论并不是那么激烈,而且被打断者可能并不想放弃其话语权,但他有时不得不采取合作的方式对插话人的提问做出回答,使对方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服对方或使会话能得以继续。另外有时出于礼貌也要对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这在本文中都归属于合作性一类。

5、结论

5.论冲突话语下的面子维护策略 篇五

关键词:冲突话语;面子理论;策略

1.引言

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产生冲突,中外语言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冲突话语的结束方式,结合交际中人们的面子问题,研究在冲突话语下如何维护面子,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2.冲突性话语及面子理论

冲突性话语称为冲突话语或争论性话语,即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 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 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 继而产生话语冲突。

面子理论是Brown和Levinson于1978年提出来的,认为面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满足的想法和希望。面子可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在交际中人们希望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得到保持,自己的言论、思想或行动得到对方的同意、认可或赞许。消极面子指人们希望在交际中自己的行为自由不受侵犯,即不愿被对方反驳的希望。

3.冲突话语的结束与面子维护策略

本文的语料来源于真人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在节目中求职者和老板为了自己的权益会发生很多争执,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会采取一些方法结束争执。

3.1转换话题

很多冲突话语因会话双方或多方争执而无法抉择,为了维护双方或一方的面子,最终往往会以转换话题的方式结束冲突。例如,

求职者:您说的是对的,但是不是我想做的。

老板:我还是想说服你,而且北邮,你是学计算机网络的。

求职者:对。

老板:北邮的学生毕业,并不全在做技术,我们招聘的这个来看,北邮的产品经理是非常好的,北邮的产品经理基本上就是说如果要是有的选择的话,甚至比清华的还要好,就是说你很多师哥师姐他们毕业并没有在干编程。

观察员:劲波,你就别试图再说服他,我们再换个角度问他,我们了解一下他内心的需求。

在冲突性话语中,由于双方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在这个例子中,求职者和老板之间的这个小争议是被观察员制止住,转换了话题,提议从求职者其他方面来看待这个择业问题,冲突成功解决。

3.2妥协让步

在冲突中往往会经过一番争执,说话一方被另一方说服从而接受对方的观点,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采取妥协让步的策略,从而结束冲突。例如,

老板:我想问一下,就我感觉有点像装在套子里的人,所以我还是想请你脱下这个外衣,因为我看你的简历是……

主持人:我跟你说,蔡虎……

老板:脱外衣呀……

主持人:稍等,稍等,

老板:脱下外衣……

主持人:你毕竟是个男的,人家毕竟是个闺女,更好的说法是卸掉你的防备,什么叫脱下人家外衣啊?

老板:学习了,学习了。

交际的双方,无论是冲突话语的发话者还是应答者,都可以让步,解决话语冲突,营造一个和谐的会话环境,保全双方的面子。

3.3第三方介入

在会话中经常会遇到第三方插入使会话中止的情况,可以分为:打断冲突式,解决冲突式,转移话题式。例如,

老板1:为人生你都担当了什么?在这严肃的人生里,你就在不严肃的晃荡。

主持人:好,尹峰,不讨论这个问题。

老板1:你连自己的责任都担当不了,你凭什么担当人家企业的责任?

求职者:我只能说个人的情感问题,处理情感的能力并不代表她处理所有事情的能力, 也并不代表她处理工作上,工作上的工作能力。

老板2:杨爽,杨爽,不要激动,我觉得杨爽你要平下,平气,平心静气地听完姐姐说完,那我也有个建议给你。

求职者:好,您请讲。

在这个例子中,冲突性话语由于老板2的介入被打断,顺利地维护了求职者的面子。比如,

求职者:对,可能会是跟工作有关系,因为他们觉得一个母亲,就是一个妻子就应该天天在家做饭干什么的,老公回来可能会看到我。

主持人:哪有,那样的男的你要他干嘛呢?

求职者:关键是我想做那样的女的。

老板:其实梦如,我很明确的告诉你,不是因为你做销售的原因找不到男朋友,而是因为你在跟男孩子相处的时候,说话做事的度没有把握好。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求职者与主持人就职业和找对象的关系引发争执,由于老板的介入从而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3.4幽默言语

幽默是一种诙谐的,意在带给交际双方愉快的交际方式,主要是维护面子而不是损害面子的行为。懂得幽默的人往往会使自己及他人避免尴尬,有效地维护面子。

冲突话语中合理地维护面子是我们应学会的一种交际方式,除此,还有退出会话,回避冲突,宽容策略等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策略。

4.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冲突性话语的语境下,如何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面子。冲突话语普遍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学会如何避免冲突或解决冲突,给彼此留有余地,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交际,保持交际顺畅,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 赵英玲. 冲突话语分析[J]. 外语学刊,2004,(5).

[2]高萍. 冲突性话语结束方式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 5) .

[3]冉永平. 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10( 2) .

[4]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9,(1):22-24.

[5] 崔佳佳,杨春红. 汉英文化中的面子及礼貌[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 7)

6.冲突性话语 篇六

电视剧《心术》海报

六六新作《心术》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多角度凸显了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紧张。当红的作家六六,分别以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卧底”上海的大医院半年,试图去揭开中国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嬉笑怒骂,真实再现医院里医生与病患之间的相互依存又对立的关系,给我们呈现出一个真实、复杂的医患生态系统。本文作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以分析了《心术》中医患话语冲突产生的原因,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患话语冲突的发生,从而缓解医患矛盾,最终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一、关联理论

1986年,斯波尔和威尔逊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相关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以独特新颖的角度观察和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既充实了语用学的理论,又为语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联理论把交际定义为“明示—推理”过程。从说话者角度剖析,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即通过讲出的话来向听话者传达某种意图,其中可分为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听话者的角度来看,交际便是一种推理过程,即通过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寻找关联性,并展开推理,找出说话人话语背后的真实意图。说话者的信息意图往往会刺激听话人,其目的是为了向听话人表达交际意图。所以交际要想进行得顺利,听话者就必须通过说话者表面的信息意图进行推理。在交际过程当中,首先交际的双方应该达到互明。其次,交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听话者对说话者说出的话语要进行推理,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促成交际的成功。

二、医患话语冲突

Leech(1983:105)曾指出“通常人类言语行为中冲突性的以言行事行为只占少数”,人与人之间有时可以通过言语建立起和谐的交际关系,但也会因为言语不当引起摩擦和矛盾 ,进而产生各种冲突。在早期语言学研究中,冲突话语被视为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活动,是一种负面的言语行为,因此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刘杨:《冲突话语的会话分析》,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期)

国外学者对冲突性话语研究开始于对言语辩论现象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进一步探究了争论、反驳等言语实践结构方面的特征 ,探讨了冲突引发的各种语言策略,以及意识形态、自我形象等在冲突性言谈中的构和体现。Grimshaw(1990)把冲突话语称为 conflict talk,Eisenberg和Garvey(1981)把冲突话语称为adversative episode,Krainer(1988)把冲突话语命名为verbal discord。无论使用哪一种术语来命名冲突话语或冲突言语事件,它们都有共同点,即一方话语与另一方话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交际的一方反对另一方的言行、举止 ,或就某人某事双方持有不同意见,从而产生话语冲突。

三、关联理论与医患话语冲突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寻求一种最佳关联来对话语进行认知,但在现实的话语中,由于种种原因说话人不会总讲出最佳关联性的话语,他 /她也许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最关联的信息,或无法以最当的方式呈现该信息,进而无法满足对方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载《现代外语》1998年3期)面对自身或亲人的病痛,患者情绪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中,患者及其家属对诊治过程的不了解和情感的过激反应容易让医生觉得不可理喻,患者不被医生信任也成为了正常的现象。面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和日益复杂的治疗环境,患者和家属又不能很清楚的了解医院的情况和自己疾病治疗的过程。如果医生不能给予其所期望得到的信息时,患者往往就会表现出愤怒而与医生发生话语冲突.

四、语料分析与讨论

《心术》编剧六六为了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医患关系的状况,采取了体验记录的方式展开写作,其剧中话语可以作为话语冲突的语料来加以分析,例如:

患者: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

顾医生:不知道。

患者:什么时候可以开刀啊?医生!

顾医生:不知道。

患者:啊,医生能不能安排的快一点?

顾医生:不知道。

患者:医生啊!你怎么这样的态度啊!我问你三个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还坐在这个位置上干吗啊你!你的态度太恶劣了!你要知道我向你挂个号也要付十四块五啊!

顾医生:你是来看病的还是来看态度的!我真的不知道,你让我怎么回答你,如果有床位我自然会通知你的。十四块五怎么了,看个电影还要八十呢!

患者:唉,你什么态度啊你?你像个医生么,你要是昨天晚上夜生活没有过好也不要把情绪带到今天的工作中来啊,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你怎么回事啊你,你不理我是吧你,我投诉你。

在这一段语料中患者以询问话语开始,他的交际意图是希望医生能够告诉他具体的治疗时间,而针对他的三个问题医生总是以“不知道”回答,使患者的预期心理期待落空,并产生了反感情绪,可以说医生的回答都没有与患者的问句产生最大关联,从而使交际无法顺利进行。再者面对患者的指责,医生并没有改变态度温和地说明自己确实不知道的理由,导致患者也无法去谅解医生,最终使得矛盾激化。

结语

7.冲突性话语 篇七

在会话、访谈等言语交际中, 受制于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意见、观点、立场、视角等, 交际主体之间就会出现争论、反对等对抗性的言语事件和言语行为, 并体现为交际一方反对、不同意或不支持另一方的话语, 影响甚至通过话语去阻止某一交际目标的实施, 此类话语及言语行为统称为冲突话语[1]。关联理论认为, 话语关联是一个连续体, 是个度的问题, 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它是一个认知心理过程。关联度由两个因素决定: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关联成立的条件有二:认知的语境效果越大, 关联性就越强;认知所费努力越少, 关联性就越强[2]。由此条件我们可以看出关联度与语境效果成正比, 与认知努力成反比。用一个公式表达就是:关联度= 语境效果 / 认知努力。在此关联视点下, 冲突话语必然也是一个认知心理过程。冲突话语发起者势必让其话语与听话人产生关联, 否则便失去影响改变听话人的观点、立场或阻止其行为的机会。冲突话语发起者如要让其话语关联性最大化, 就必然要提高其话语的语境效果, 减少听话人的认知努力。

关联理论总结出了两条原则。其一是关联的交际原则:明示交际的每一行为都具有自己的最佳关联性;其二是关联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2]。某个话语行为要具备最佳关联性, 要满足两个条件:它起码要具备足够的关联, 值得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它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相一致, 是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3]。冲突话语发起者说出自己想说而且能够说出的冲突话语, 并且与听话人有足够的关联性, 激发听话人极大的关联期待, 这样的冲突话语便极有可能产生极强的话语效果, 影响到听话人的思想情感, 甚至阻止改变其行为。

二、冲突话语的目的—意图分析

人类的交际是目的驱使下的交际, 是追求特定目的的交际, 交际过程是交际双方追求目的的过程[4]。目的是指谈话所要达到的总目标, 意图是由目的分解而来的分配在一个一个话轮之中的局部意向[5]。冲突话语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形式, 自然也是受目的—意图驱使的, 只不过双方目的—意图不同, 但是这种目的冲突仍然能够推动话语的发展。话语跟着意图, 语用策略也是跟着意图走的, 有了意图, 说出的话才可能产生最佳相关效果[5]。可以这样理解, 不管冲突话语谈及的内容有多特别、多离谱, 因为有交际者的目的和意图在, 它们的冲突话语便依然能产生足够多的语境效果, 能影响到交际双方的话语走势和语用策略。

2011年6月25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话语片段:

男嘉宾:我奋斗到今天, 经历过很多波折。也算是见过人间百态, 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再去经历这一些, ……开开心心地活着。 (男1)

女嘉宾:男嘉宾, 您好!您刚才说, 说那个不想让孩子看到不美好的地方, 但是您不觉得您也是在经历了很多之后……, 然后才懂得了这些吗?如果您的孩子什么都没有经历过, 您想让他以后……他没有任何的一个就是生活经历, 一个阅历吗? (女1)

男嘉宾:不是阅历问题, 我希望他就是在家庭的一个照料下, 安安全全地长大。 (男2)

孟非:安安全全地长大和他认识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多面性不冲突。 (孟1)

女嘉宾:因为每个家长都会让孩子安安全全地长大呀, 因为都是自己的骨肉。 (女2)

男嘉宾:他也会有他的一些经历, 但是我希望他不要重…… (男3)

乐嘉:就是你过去走的那些, 特别特别坎坷和辛苦的路, 他不用再走了。 (乐1)

男嘉宾:对。 (男4)

乐嘉:所以你应该是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理论上来讲。 (乐2)

男嘉宾:不能说不堪回首, 但是只能说, 对你的生活的心态有着不好的影响。 (男5)

乐嘉:那你不觉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你所体验的这些经历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因为对强者而言, 人生的经历会是财富;对于弱者而言, 它只会变成抱怨。 (乐3)

男嘉宾:这可能是作为父亲的一种自私吧。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去受这种苦。 (男6)

黄菡:我是比较同意, 我在这点上, 是比较同意这个男嘉宾的观点。我对于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那种威吓, 我就不能认同。就比如说, 他 (她) 老会讲, 你要是不这个样子, 你将来饭都吃不上。我觉得这道理根本不存在, 而且挫折并不一定就是催人上进, 倒反而是爱会激发他们奉献这个社会的热情和力量。 (黄1)

男嘉宾:对、对、对、是。 (男7)

孟非:有没有道理的事, 黄老师说出来, 都特别有道理。 (孟2)

这个冲突话语片段总体来看是充满着理性的, 争论的引发语是男1话轮中划线部分;女1话轮以反问句的形式反驳男1话轮中比较绝对的观点;男2话轮用直接否定语否定了女1话轮中的某个观点, 强调孩子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孟1话轮进一步提炼女1话轮中的观点且以肯定陈述的方式反驳男嘉宾;女2话轮补充说明安全问题毋庸置疑, 言外之意是孩子的多样经历还是很重要;男3话轮未结束就被乐嘉抢走话轮;乐1话轮帮他说出想说的话即孩子不应重走坎坷路;男4话轮表示认同;乐2话轮推测男嘉宾曾经历过不堪回首的体验, 对其挑起冲突;男5话轮直接否定了乐嘉的猜测, 降低了往事的痛苦度;乐3话轮继续挑起冲突, 认为人生经历对强者是财富, 对弱者是抱怨;男6话轮回避了乐嘉猛烈的话语攻击, 从自私的父爱角度出发坚持了“孩子不应该去受这种苦”的观点;黄1话轮部分支持了男嘉宾“幸福育儿”的观点, 引入新观点即关爱激励教育, 帮助男嘉宾圆场, 增强了观点碰撞的氛围;男7话轮非常赞同黄老师的观点;最后孟2话轮以幽默双关的话语结束此番交流, 缓和了冲突氛围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立场。

总的来说, 冲突阵营可分两个:女嘉宾、乐嘉和孟非为挑战方;男嘉宾和黄菡老师居防守方。挑战方和防守方的目的意图从开始就已经定下基调并得以始终的贯彻。挑战方的7个话轮一直在贯彻“人生多样经历是财富”的总目的, 在各个话轮中又由各分解意图来体现;防守方占8个话轮, 主要由男嘉宾来坚守自己的总话语目的即“孩子不应该重走坎坷路和经历不美好的事情”, 黄老师部分支持了他的话语目的。整个冲突话语针锋相对, 势均力敌, 措辞互文, 并且饱含目的和意图, 产生了最具关联性的语境效果。在场发言和没发言的人都领略到了冲突话段中的多元观点, 也成功地传达了各自话语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建构了一段关联度极高的冲突话语。

三、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 因为多种原因会出现冲突和冲突话语。冲突话语有两面性即可以解构人际关系, 也可以建构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如何避免话语冲突中的消极因素就变得非常重要。高萍在其冲突性话语结束方式研究中, 从剧本中搜集了388例冲突话语语料来展开研究。虽然语料不是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的, 但剧本话语大体能描摹出生活的现实, 因此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意义。在研究中, 她总结了7种结束方式:①转换话题 (129例, 占33.2%) 、②妥协让步 (108例, 占27.8%) 、③第三方介入 (81例, 占20.9%) 、④一方获胜 (37例, 占9.5%) 、⑤退出 (21例, 占5.4%) 、⑥客观环境中止冲突 (9例, 占2.3%) 和⑦诙谐幽默 (3例, 占0.8%) [6]。冲突话语是趋异走势的, 但是冲突结果还是以“求同存异”为基本趋向。既然社会冲突和冲突话语不可避免, 我们就应该彼此尊重, 理性看待冲突话语, 求同存异,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冉永平.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 2010 (1) .

[2]Sperber, D.and 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廖美珍.目的原则与交际模式研究 (续) [J].外语学刊, 2009 (6) .

[5]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党员义工活动下一篇:经典大学生毕业临别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