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

2024-06-19

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精选8篇)

1.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 篇一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

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

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

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

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

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

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

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

2.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 篇二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属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语言运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八九十年以前。早在上世纪初期,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和大众语运动,已开中国现代语言规划活动之先河。徐松石(1938)成功运用“地名研究考证法”,重建文献失载的民族迁移史。罗常培的《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部,1950)从借字考察文化接触,从地名研究民族迁徙的踪迹,从亲属称谓研究婚姻制度,这些研究曾为后来社会语言学的兴起作过必要的铺垫,因而被视为中国早期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奠基之作,譬如,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陈建民的《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都是罗氏研究路径的延续和拓展。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创制、改革和推行少数民族文字等领域,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均有许多重要建树,只是当时还没有诞生一个适当的的学科,来接纳包容这方面的研究。

一 学科产生与发展

社会语言学在国外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我国尚属空白。1983年陈原《社会语言学》一书的书名虽然冠以“学”字,但并不是教材,而是一部专著,是其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的续篇和发展,“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这部小册子中。《社会语言学》一书,从社会生活的变化观察语言的变化,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把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共变”关系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题,填补了我国社会语言学的学科空白,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学的诞生。

(一)综合性论著

从我国社会语言学创立以来的十多年间,涌现出大量的学术论文、教材和专著,其中较有特色的综合性研究论著大概有4部。如果从篇名立意、材料运用、研究路径及观点取向等方面审视,这4部论著各有特色,但似乎或多或少都受到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一书的影响,或者可以找到罗氏的影子。

第一部是陈建民的《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着重论述了汉语词语的变异和规律,这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内容主要有:(1)语言与社会共变;(2)语言与文化共存;(3)语言与市场经济。该书还提出了“地方普通话”的概念。

第二部是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该书综合探讨中国境内汉语方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包括:(1)方言与移民的关系,提出历代移民是汉语各南方方言的历史渊源,也是汉语方言地理格局的主要成因;(2)方言地理与人文地理,论证了历史上的行政地理在方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3)历史方言地理的拟测及其文化背景;(4)语言化石与栽培植物发展史;(5)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6)方言和戏曲及小说;(7)方言与民俗;(8)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

第三部是周庆生的《语言与人类:中华民族社会语言透视》(2000),是在一系列专题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部论集。该书分析了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与社会、政治、民族、文化、教育、心理、交际、传播等方面的互动关系,梳理了我国社会语言学和国外特别是西方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脉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统一多样”的语言政策特征,以及语言交际变体、语言状况分析等新模式。内容包括:(1)语言状况;(2)语言变异和语言变体;(3)语言与文化;(4)语言交际与语言传播;(5)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6)双语教育与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第四部是邹嘉彦、游汝杰的《汉语与华人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该书从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主要考察“海外汉语和华人社会”的关系,深刻揭示中国境内的汉语、各大方言、海外汉语和域外方言形成发展的历史人文背景及社会文化原因。主要内容包括:(1)汉语的形成发展和华人社会;(2)民系、方言与地方文化;(3)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4)社会发展和语言竞争。

(二)大学教材

我国第一部社会语言学论著问世两年后,第一本社会语言学教科书出版,这就是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该教材以国外材料为主,兼及汉语。此后的十多年内,相继出版了十多种教材,其中影响较大的大概有5种,以中国汉语材料为主的,有郭熙的《中国社会语言学》(1999);结合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有戴庆厦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96);兼顾海内外汉语方言及海外华人社会的,有游汝杰、邹嘉彦的《社会语言学教程》(2004);主要介绍国外学科的,有祝碗瑾的《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及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的《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三)学科产生的原因

中国学者对“语言与社会”或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兴趣激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1. 引进国外新学科,促进圈内人士转变观念。

由于国家实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政策,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科学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可以接触并引进国外学术资料,可以翻译介绍国外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于是出版了相当一批国外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译著译文,大大开阔了圈内人士的视野,转变了学人的语言观念。人们感叹,原来语言联系社会,也能做出学问,这个学问可以放在“社会语言学”的麾下。

2. 语言政策规划需要学术支持。

随着政府职能部门的改革,知识分子越来越受到社会尊重。语言文字工作决策,需要听取专家的意见,需要获得学术支持,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规划理论和实践,可以满足政府的这种需求,该学科的发展空间随之增大。

3. 该学科对其他语言学科也有用。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社会语言学中有关语言变异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完善历史语言学中的语言演变理论,可以拓展方言研究的领域,因此该学科吸引了我国一批历史语言学者、方言学者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学者的关注。

4. 一大批著名语言学家积极倡导。

老一辈著名语言学家傅懋、马学良、王均、邢公畹、严学宭、许国璋、胡明扬等积极倡导,有的还招收社会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陈章太、陈原、戴庆厦、侯精一、陈建民、道布、孙宏开、祝碗瑾、陈松岑等认真从事组织队伍建设,开设社会语言学课程,有的也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一大批中青年学者思想解放,大胆进取,潜心研究,从而使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得以传承和延续。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社会语言学课程,有的学校招收社会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或/和博士研究生。社会语言学被国家学位办公室列为三级学科。一些单位召开了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会议。迄今我国社会语言学的诸多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 学科性质与研究范围

(一)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边缘”说,认为社会语言学是“边缘学科”(陈原,1983:1);(2)“应用”说,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与文化共存的一门应用学科”(陈建民、陈章太,1988:9);(3)基础学科说,这是针对“应用”说提出的,认为社会工程属于社会语言学的应用,应该纳入“应用语言学”,与其把社会语言学定义为一门应用学科,不如把它看成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郭熙,1999)。

(二)研究范围或对象

广义社会语言学派认为,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围包括:(1)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地域方言;(2)语言交际:言语社区、语码转换、会话分析、社会网络、语言态度、礼貌语言、语言互懂度研究;(3)双语现象:双言现象、双方言现象、多语现象;(4)语言接触:方言接触、语言接触、洋泾浜、混合语、混合方言、外来词;(5)语言转移:语言忠诚、语言转用、移民与语言、语言竞争;(6)言语民俗学: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言语社区使用语言的差异;(7)语言、文化和思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禁忌、不同语言在语义上的关联;(8)语言与社会的种种关系;(9)语言计划和语言教学;(10)语言习得;(11)其他。(游汝杰、邹嘉彦,2004:8)

狭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至多只包括上述1~6项。

另有学者认为,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围包括:(1)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阶级、阶层、职业、语境等;(2)社会因素对语言功能、语言地位的制约作用;(3)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包括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双语、双言现象、双语教育等;(4)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包括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融合等;(5)个人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性格等;(6)社会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影响;(7)语言因素对社会因素的影响。(戴庆厦,1996:4~5)

三 主要研究领域与重要成果

(一)语言生活状况

“语言生活状况”也称“社会语言状况”或“语言使用情况”,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已积累了一大批重要的调查资料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早期发表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构成和使用情况的成果主要有:欧阳觉亚、周耀文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麦克康奈尔主编《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第4卷·中国)(拉瓦尔大学出版社,1995),《中国社会语言状况》(周庆生,2000:69~83),戴庆厦、成燕燕、傅爱兰、何俊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等等。

1993年陈章太先生曾提出“我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项目,旨在全面普查全国语言文字使用状况。1997年,该项目得到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后,调查工作逐渐在全国展开,这成为有史以来国内外最大规模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抽样调查。根据2004年12月26日公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我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53.06%,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的为86.38%,能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际的为5.46%。平时书写时使用规范字的为95.25%。掌握汉语拼音的人口比例为68.32%。该项成果(1)为我国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自2006年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连续5年,每年发布一套《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不多见。《报告》旨在分析我国每年度社会各个领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描述我国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工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的绩效和进展,探讨语言使用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的新特点、新热点和新变化,预测语言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对策建议。

近年来,戴庆厦、丁石庆、周国炎主持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项目成果已经相继出版(3)。

(二)语言变异和变体

人们的语言形式发生变化是由于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这种语言变化在社会语言学中称作语言变异。陈章太(1988)详细分析过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的关系,预测过语言变异的某些发展趋势。苏金智(1995)比较了台湾与大陆200个左右的同形异义词,发现两岸词语的相同之处多于差异,差异主要来自词义演变,与社会的变化紧密相联。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1999)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变异理论研究的力作,该书视野新颖,材料丰富,论述了语言本质、变异理论、研究方法、变异成果的应用。周洪波的博士论文《汉语新词语的动态研究》(2010),从“时间、空间、使用者”的视角,描述汉语新词语在变异过程中的种种迹象及其成因,做出相关预测,提出“汉语新词新语生命轨迹的理论”。

关于“语言变异与社会变异的多元共变关系”问题,陈原(1988)从时的变异、空的变异、人的变异以及接触的变异这4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异的影响,涉及30个社会变项。陈松岑(1999)列举了9个具体的社会因素,分别是:年龄、社会阶层和职业及文化程度、种族、性别、交际场合、交谈对象、交谈话题、交谈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载体。王玲(2006)参照钱伯斯等人2002年的论述,列举了9个社会因素,分别是:言语社区、年龄、性别、社会阶层、语体、民族、家庭、社会网络和认同。

这些社会因素相互交叉,又分布在不同的层面,这就需要对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相互关系的多元共变关系进行理论归纳和升华,要回答以下问题:哪些社会因素可能会引发并产生语言变体?哪些社会因素不会引发并产生语言变体?相同社会因素对不同语言变异形式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和差异是什么?人们使用不同语言变异形式时的个体差异及相关因素是哪些?(田贵森、孙建民,2009:101)

在相声、小品中,经常出现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江浙人说的普通话、广东人说的普通话,这些地方普通话,在社会语言学中统称为“语言变体”,再精确点,叫普通话的地方变体。徐思益(2000、2001)首次从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系统描述了汉语的民族变体,即新疆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说的带有民族韵味的汉语,这和当地汉族人说的汉语有很大差异。

(三)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到底属于社会语言学还是文化语言学?这种一个研究领域分属两种或多种学科的现象,国内外并不少见。上世纪我国曾有过热烈讨论,迄今仍让两方面的学者感到头疼。少争论归属、多研究问题似乎是一种权宜之计。

上世纪末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成果也非常丰富。游汝杰、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是国内该研究领域公认的一部力作;申小龙的《中国句型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是颇有争议的一部著作;影响较大或有一定代表性的专著还有:陈建民的《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曲彦斌的《中国民俗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陈建民、谭志明主编的《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和丁石庆的《达斡尔族语言与社会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等。

新世纪以来,几部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是:杨永林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从社会文化词语角度研究社会文化因素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围绕色彩词探讨语言认知模式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姚小平的《语言文化十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从历史到当今,纵横交错,阐述语言与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申小龙的《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采用将汉语、汉字结构和汉民族思维方式相互投射的“文化认同”的方法,研究汉语、汉字的文化特征和建构规律,论证了汉语汉字与中国哲学、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各种文化形式融为一体,与中国社会、历史相互塑造的样态。李锦芳的《侗台语言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2),阐述了我国侗台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四)语言接触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学者多从语言相互影响、语言关系、语言借用的角度,描写和挖掘语言事实,研究语言接触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出现了多部自觉使用“语言接触”概念、注意从理论和方法论上进行更深层次探讨的论著。

陈保亚(1996)的著作有较多理论创新,较早使用了“语言接触”概念,论证了语言接触所引起的系统对应的问题。认为语言接触可以深入到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变异可以涉及词汇、语音、语法。变异的“度”由结构因素决定。社会因素决定接触的深度,决定干扰和借贷的方向:结构因素决定了同构和对应的产生。

徐思益等《语言的接触与影响》(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详细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因受母语影响,学习汉语时的偏误及其成因,提出并系统描述了新疆的汉语民族变体。

苏金智(2010)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研究汉语借词,提出借词演变的基本模式。袁焱(2001)以阿昌语为例指出,由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变化包括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赵杰(1996)提出并论证了北京话经过满汉接触后,受满语和旗人话影响,发生“融合式音变”的理论。

游汝杰、邹嘉彦(2004:194~233)从语言同化和文化同化、语言接触和词汇传播、语言融合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海外华人的语言接触现象。

另外还有两本重要的论文集:邹嘉彦、游汝杰主编的《语言接触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薛才德主编的《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学林出版社,2007)。

(五)双语双方言

“双语双方言”跟“语言接触”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但是不同的学者偏好使用不同的术语,来阐述大体相同或接近的内容。在国外,分别以这两个术语冠名的专著很多,但是将其作为教科书章节标题的并不多。国内的情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双语”在国内外语界多指“英语和汉语”,在少数民族语言学界则指“少数民族语和汉语”。

相对说来,有关双语双方言的论文及论文集较多,专著较少。高一虹等(2004)曾提出“生产性双语现象”理论,并用来研究学习外语的中国大学生,发现生产性双语取向也存在于普通学习者之中。何俊芳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历史与现实》(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大概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少数民族双语发展的专著。

论文集方面较重要的有:深港语言研究所主编的《双语双方言》一至九卷(1989~2006),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编《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论集》(民族出版社,1990),延边大学汉语系《双语双文化论丛》编委会《双语双文化论丛》(一至四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0~1999),戴庆厦主编《双语学研究》(二)(民族出版社,2004),佟加·庆夫主编《中国锡伯族双语研究》(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等等。

(六)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主要研究双语社会生活中,第一语言跟第二语言之间,或者是标准语跟方言之间,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语用功能、句法结构、语篇模式、心理过程等等。我国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涉足该领域研究。关于口语语码转换实证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外语课堂中师生的母语和外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研究(陈立平,2004)。叶秀兰、秦秀白(2004)分析了网络文学、广州地区报刊广告以及娱乐新闻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特征及其成因,较有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语码转换的研究,例如,万明钢、王鉴(1997)调查研究了藏—汉双语人在不同交际情景中的语言选择和对语码转换的态度。海峰(1998)分析了维吾尔—汉双语人语码转换的几种形式,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讨了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

(七)移民语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比如,全国工业移民、三峡工程移民、新疆戍边移民、内地赴港移民等等,这些移民群体的语言保持和语言转用情况各不相同。杨晋毅(1999)提供了早期工业移民语言保持完好的个案,这些移民从一个城市迁入另一个城市后,他们的母语或母方言基本保持两三代不改变,在他们迁入的城市、小区或单位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母方言岛。

汪磊、佟秋妹(2008)研究的是迁往广东、江苏两省的三峡工程移民语言,这些移民日常交际使用原方言,但对外交往则使用带有浓厚口音的“地方普通话”。

高莉琴(2008)提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戍边移民语言保持和转用的案例。在北疆,兵团成员的日常交往使用“准河南话”,而不是普通话,移民第二代八成以上也都说“准河南话”。但在南疆地区,兵团成员大都使用带有新疆味儿的普通话,移民第二代八成五以上不会讲父母的母语,原因之一是他们幼年接受了上海知识青年老师的普通话教育。

(八)濒危语言

语言濒危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严重挑战,上世纪80年代以来濒危语言问题是国际语言学及文化人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首次将濒危语言作为主题,该会议在濒危语言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目前中国的濒危语言有十几种,濒危方言土语有七八种。

中国第一部理论性著作《濒危语言研究》(徐世璇,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提供了大量国际语言学界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相关信息,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中国濒危语言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孙宏开(1999)较早记录了一种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戴庆厦主编的《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从使用功能及结构上,深入细致地描写和分析了土家语、仙岛语、仡佬语、赫哲语、满语的濒危状况,阐述了语言濒危的成因。类似的著作还有周国炎的《仡佬族母语生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何学娟的《濒危的赫哲语》(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李锦芳等《西南地区濒危语言调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等。

曹志耘(2001)分析了汉语方言濒危的几种类型,认为一些方言消失是大势所趋,但人为干预不可缺少,提出了抢救和保护濒危汉语方言的系列措施。这方面的专著有丘学强的《军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陈立中的《黑龙江站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等。

(九)言语交际

有关言语交际的开山之作,大概是刘焕辉的《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影响较大的还有姚亚平的《人际关系语言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和刘焕辉、陈建民主编的《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等。

上世纪末,孙维张、吕明臣的《社会交际语言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着重理论阐述,强调言语交际的社会性,试图从宏观角度建立起交际语言学的基本框架。

岑运强(2008)从人类学史、语言学史及言语语言学的视角,追溯言语交际语言学在东西方的源头,首次从结构上分出说服学、回答学、语境学、语言变异学,从功能上分出一般社交学、演讲学、辩论学、谈判学、推销学、广告学。

吕明臣、李伟大等(2008)在言语交际的理论框架下,揭示了网络言语交际的性质、特征和过程,论述了网络言语交际中一些特有现象以及网络言语和日常言语交际的差别。

(十)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曾叫“语言计划”,但政府部门多用“语文工作”或“语言建设”,是社会语言学中与政府工作联系最紧密的一个研究领域或分支学科。语言规划活动由来已久,历史上秦始皇的“书同文”举措享有盛名。但是,语言规划作为一门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我国较早运用语言规划(语言计划)理念探讨现实问题的论著,大概是高天如的《中国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该书研究的时段介于晚清之后至1949年之前。

李宇明的《中国语言规划》(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站在国家语言规划和时代发展的高度,综论当代语言生活和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问题,探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勾勒历史上切音字运动的发展脉络。站位高,有思路,讲品位,颇具前瞻性、务实性特色。

另外,李宇明(2008)提出的语言功能规划,具有创新性。该文认为,功能层次可分为国语、官方工作语言、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公众交际、文化、日常交际等八种,语言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外国语文、繁体字等五种,这五种语言在八种功能层次上的作用各不相同。

陈章太的《语言规划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是一部论文集,包括语言规划理论与实践、语言政策、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附论四部分,是对中国近半个多世纪来语言政策和规划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譬如,将中国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概括为: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稳妥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等。

郭龙生《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第一次从中国当代语言的地位规划、本体规划、传播规划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语言规划的特性与原则、方法与过程以及实施的条件等,构建了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

语言规划较重要的著作还有:《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王均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新语文建设史话》(凌远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于根元,书海出版社,1996),《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许嘉璐,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戴庆厦、成燕燕、傅爱兰、何俊芳,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许嘉璐,语文出版社,2000),《中国现代应用语言学史纲》(于根元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中国民族语文工作》(金星华主编,民族出版社,2005),《中国语言规划研究》(姚亚平,商务印书馆,2006),《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薄守生、赖慧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等等。

四 学科发展平台

一种理想的学科发展平台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条件或有三个支撑点,一是拥有自己的学术组织,二是定期召开学术会议,三是定期出版学术论文专刊。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大多数学科,特别是像社会语言学一类的三级学科,很难实现这种理想。值得庆幸的是,社会语言学学科具备了这些条件。

(一)学术会议及论文集

上世纪,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主要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简称“语用所”)一家主办,进入21世纪,则有语用所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两家主办。迄今为止,语用所举办过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举办过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两种研讨会,一个面向国内,一个面向国际,共同推进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第一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在北京西山举行,议题涉及:社会语言学的范围和方法论、语言变异、双语和双方言、言语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规划,会后出版《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91)。第二届于1989年在南昌和庐山召开,会议主题是言语交际,会后出版论文集《言语交际与交际语言》(刘焕辉、陈建民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第三届于1992年在西安召开,主题是语言与文化,会后出版《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陈建民、谭志明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第四届于2004年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语言规划,会后出版《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2006)。

第一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在北京召开。主题是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证研究。第二届于2003年在澳门召开,内容涉及社会语言学的一般理论、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香港澳门台湾社会语言现象。第三届于2004年在南京举行,议题包括言语社区、社会语言学研究通论、语言变异、语言规划、语言交际、语言应用与教学、社会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第四届于2005年在广州举行,主题为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交际。第五届于2006年在北京召开,主题为语言与认同、领域语言研究。第六届于2008年在香港举行,主题为数字化时代的语言接触、语言规划和语言发展。第七届于2010年在西宁召开,主题为语言的多样性。会后一般不出版论文集,部分会议论文在学会专刊《中国社会语言学》上发表。

上述11次学术会议,展示了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学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健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社会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刊

2003年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创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是迄今国内外唯一的一家中国社会语言学杂志。该杂志有澳门政府批复的国际刊号,每年出版2期,现已出版14期,其中第7~11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2~14期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杂志是展示中国社会语言学较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一块重要园地,在推动中国社会语言学可持续深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 学科展望

20多年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经过纵向横向不断拓展和整合,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比较明确,研究基础比较完备,理论方法比较科学,发展前途比较广阔。

(一)学科发展的推动力:官方与民间

1. 社会需要该学科,该学科能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社会需要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强大推助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每年出版发布语言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发了丰富的语言国情资源,积累了宝贵的社会语言学文献,凝聚了一支关注社会语言生活状况的研究队伍,推动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受编辑出版语言绿皮书的启发,“完全用学者的眼光来审视中国语言生活问题,并提出各种建设性意见”的“中国语言问题蓝皮书”,“系统地研究国外的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的“语言黄皮书”,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问世(李宇明,2007:19)。

2. 研究机构和学会

语用所主办的四届社会语言学学术会议,在“基础理论”“言语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规划”四大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全国掀起研究这些领域的热潮。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的诞生,该学会主办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连同语用所主办的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会议,形成强大合力,成为该学科发展的支撑点和推助器,推进中国社会语言学健康稳步、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二)研究方法取向:从分、从合、从深

从研究方法上看,社会语言学将沿着从分、从合、从深这三个方向发展。从分是指,在社会语言学内部,有望开拓出新领域增长点,学科呈现出对内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从合是指,在社会语言学的外部,该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整合,呈现出对外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从深是指,在纵向方面,社会语言学各分支将沿着业已确立的研究领域深入发展。

从学科研究的现状看,某些领域的划分或提出尚显粗疏,既缺少强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论依据,又缺少翔实材料的证实,这些领域的根基尚未稳固,急待进一步定位、充实和完善。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那种小题大做、小而深的论著恐怕要比那种大题小作、大而泛的作品更能赢得社会语言学家的青睐。

(三)重要、热点问题举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的语言观念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人们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资源,而不是社会问题,极其强调语言生态环境,这些理念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语言濒危、语言消亡、语言保护、语言人权、语言多样性等问题,既是世界性热门课题,也是中国的热点问题。迄今尚未发现这些问题有降温的趋势。

国外还流行一种所谓“语言革命论”的观点,认为世界上已经出现三大语言趋势:(1)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2)语言危机加重,(3)因特网成为第三交际媒介,这三大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这种观点对中国学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观点相关的一些论题,譬如汉语国际传播、母语危机、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网络语言研究等等,曾经并会继续引起学者的关注和兴趣。

3.从作文题目看中国社会的变迁 篇三

有网友看了民国时期各大学的作文题目,直呼:如果穿越回去,他们或许都考不上大学哩!

[民国各大学的高考作文题概览]

蒋介石对日不抵抗,宋子文在欧美大借款,试述其事实而评论之。

——国立中山大学一九三三年

现时培养建设需要人才当以何为最急,试详陈所见。注意:须用文言,以三百字为完卷。字体勿潦草。

——国立北洋工学院一九三三年说明农村破产之原因并筹救济办法。

——河北省立工学院一九三三年

五谷丰登,粮价低廉,农村之好现象也,而丰年适以成灾,谷贱反致伤农。社会病态,竟见于吾国之今日,症结所在,试详论之。(文体不拘)

——河北省立农学院一九三三年

读书志不在温饱论。(文言白语不拘)

——辅仁大学一九四一年

政府在抗战期间对于诸生不征之使从军而招之使求学,其意义安在?试申述之。

——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东北大学一九四二年

拟以改善中学国文教学法上教部书。

——国立武汉大学一九四七年

[1977年后高考全国卷历年作文题概览]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卷)

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_~600字

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80年:读《画蛋》有感

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

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

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4年:有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

1987年:根据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8年:《习惯》

1989年: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老9币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的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条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2年:《动口与动手》

1993年:《梧桐树下的对话》

1994年: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1996年:仔细观察下页《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

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2.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3.不少于600字

1997年:《乐于助人》

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9年: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2000年: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与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年: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11)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II)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全国卷IV)

2005年:《出乎意料和与情理之中》

2006年:《模仿》(全国卷I)《读书》(全国卷II)

2007年:《帮助》

2008年:《汶川地震》

2009年:《生存的本领》

2010年:全国卷一《有鱼吃还捉老鼠?》漫画作文:

2011年:《彩票》

2012年:《放下顾虑》

2013年:《同学关系》全国卷(大纲版)《经验与勇气》全国卷(新课标版)

2014年:《两人过独木桥》(全国卷I)《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全国卷II)

2015年:《女儿举报老爸》(全国卷I)《谁最有风采》(全国卷II)

4.C语言的一些题目 篇四

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面对计算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眼睛现在已经有点模糊了,

希望自己能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努力,加油,加油,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的程序输出结果是多少?

#include

int main()

{

int x=2,y,z;

x *=(y = z = 5);printf(“%d ”,x);//10 后面表达式的结果是5

z = 3;

x ==(y = z); printf(”%d ”,x);//10 只是判断,没有给x赋值

x =(y == z); printf(“%d ”,x);//1

x = (y&z); printf(”%d ”,x);//3 位与操作

x = (y&&z); printf(“%d ”,x);//1

y = 4;

x = (y | z); printf(”%d ”,x);//7 位或操作

x = (y || z); printf(“%d ”,x);//1

return 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程序输出结果是多少?

#include

main()

{

int b = 3;

int arr[] = {6,7,8,9,10};

int *ptr = arr;

*(ptr++)+=123;// arr[0]变成129,ptr指向arr[1]

printf(”%d,%d “,*ptr,*(++ptr));

}

/*这种题目是很有争议的,在vc和Linux的gcc编译器下输出的结果都是8,8,

但是在我的Mac系统下的gcc输出的结果却是7,8。在vc下的printf函数解释是从右到左,

靠堆栈传递,所以*(++ptr)先进入堆栈,然后*ptr进入,具体的我也解释不太清,坐等高人解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程序输出结果是多少?

#include

int main()

{

unsigned char a = 0xa5;//a中装着一个16进制数 二进制为:1010 0101

unsigned char b = ~a>>4;//a参与运算,自动转换为int,b的结果二进制为

//1111 0101

printf(”a = %d “,a);//a的十进制为165

printf(”b = %d “,b);//b的十进制为245

return 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程序的结果是多少?

#include

int main()

{

unsigned int a = 0xCCCCCCF7;

unsigned char i = (unsigned char)a; //i中装着a的后两位,也就是F7

char* b = (char*)&a;//b指向a

printf(”%08x,%08x“,i,*b);//16进制输出,000000F7 ,FFFFFFF7

return 0;

}

//这道题目也很有趣,普通的变量进入printf,补位的时候补0;

//然而指针变量补位的时候补的是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个表达式,判断一个数X是否是2n次方(2,4,8,16…),不可用循环语句。

?

1

(x & (x-1) == 0) ? printf(”yes “) : printf(”yes “)

运用位操作,2^n次方数的二进制只有1位是1,运用一个表达式就可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程序的结果是多少?

#include

main()

{

int count = 0;

int m = 9999;

while(m)

{

count++;

m = m&(m-1);

}

printf(”%d “,count);//8,进两次循环m的二进制去掉一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将a和b的值进行交换,并且不使用任何中间变量。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还有更快的位操作版本:

a = a ^ b;

b = b ^ a;

a = a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编写一个函数,要求输入年、月、日、时、分、秒,输出该时间的下一秒。

如输入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则输出1月1日0时0分0秒。

就是单纯的判断,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一个函数,实现把C/C++程序代码中的注释去掉,并把结果返回。A.c---b.c

比较有难度的一道题,另写一篇博文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5位数字ABCDE*4 = EDCBA,这5个数字不重复,请编程求出来这个数是多少?

五个变量,五个循环加一个判断就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预处理指令#define声明一个常数,用以表示1年中有多少秒(忽略闰年)。

#define S (365*24*60*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编写一个”标准“宏MIN,这个宏输入两个参数并返回其中较小的一个。

5.c语言笔试题目及答案 篇五

c语言笔试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每小题2分,(11)~(50)每小题1分,共6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

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________。

A)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 B)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

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 D)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答案:D

评析: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形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也称数据的物理结构)。

(2)下列关于栈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栈是先进后出的线性表

B)栈只能顺序存储

C)栈具有记忆作用

D)对栈的插入与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

答案:B

评析: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又称先进后出表(FILO―First In Last Out)。

(3)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下列各排序法所对应的比较次数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A)冒泡排序为n2 B)冒泡排序为n

C)快速排序为n D)快速排序为n(n一1)/2

答案:D

评析:假设线性表的长度为n,则在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经过n/2遍的从前往后扫描和n/2遍的从后往前扫描,需要比较次数为n(n-1)/2。快速排序法的最坏情况比较次数也是n(n-1)/2。

(4)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________。

A)log2n B)n/2 C)n D)n+l

答案:C

评析:顺序查找过程中,如果被查找的元素是线性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者元素不在线性表中,则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的元素进行比较。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次。

(5)下列对于线性链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B)存储空间不一定是连续,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的前面

C)存储空间必须连续,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储在后件元素的前面

D)存储空间必须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答案:A

评析: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6)下列对于软件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证明程序是否正确

B)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运行结果正确

C)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D)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使程序符合结构化原则

答案:C

评析:关于软件测试的目的,Grenford J.Myers再《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一书中给出了深刻的阐述,整体来说,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7)为了使模块尽可能独立,要求________。

A)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高,且各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强

B)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高,且各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

C)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低,且各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

D)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低,且各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强

答案:B

评析:模块独立性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程序就是软件

B)软件开发不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C)软件既是逻辑实体,又是物理实体

D)软件是程序、数据与相关文档的集合

答案:D

评析: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9)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________。

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

B)不同的数据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程序所使用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答案:D

评析:数据独立性是数据与程序间的互不依赖性,即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而不依赖于应用程序。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选项A、B、C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10)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________。

A)关系模型 B)网状模型 C)层次模型 D)以上三个都是

答案:C

评析:层次模型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模型,它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

(11)算法具有五个特性,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算法特性的是________。

A)有穷性 B)简洁性 C)可行性 D)确定性

答案:B

评析:有穷性、确定性、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有效性是算法的基本特性。

(12)以下选项中可作为C语言合法常量的是________。

A)-80. B)-080 C)-8e1.0 D)-80.0e

答案:A

评析:c语言的常量分为整型常量、实型常量和字符型常量。选项A属于实型常量中的十进制小数形式的表示法,是合法的。

(1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C程序实现的算法必须要有输入和输出操作

B)用C程序实现的算法可以没有输出但必须要输入

C)用C程序实现的算法可以没有输入但必须要有输出

D)用C程序实现的算法可以既没有输入也没有输出

答案:C

评析:算法的特性中包括“有零个或多个输入”及“有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两个特性。一个算法得到的结果就是算法的输出,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一个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出。

(14)以下不能定义为用户标识符的是________。

A)Main B)_0 C)_int D)sizeof

答案:D

评析: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三种符号组成,而且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注意: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字符。A中Main与主i函数名main不同。

(15)以下选项中不能作为合法常量的是________。

A)1.234e04 B)1.234e0.4 C)1.234e+4 D)1.234e0

答案:B

评析:指数形式的实型常量要求字每e(或E)之前必需有数字,且e后面的指数必须为整数,所以本题中选项B非法。

(16)数字字符0的ASCII值为48,若有以下程序

main

{char a=”1″,b=”2″;

printf(“%c,”,b++);

printf(“%d ”,b-a);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 3,2 B)50,2 C)2,2 D)2,50

答案:C

评析l执行语句“printf(“%c,ll,b++);”后,b的值变成字符3,执行“printf(“%d ”,b-a);”,即‘3’-‘1’。

(17)有以下程序

main( )

{

int m=12, n=34;

printf(“%d%d”,m++,++n);

printf(“%d%d ”,n++,++m);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12353514 B)12353513 C)12343514 D)12343513

答案:A

评析:执行“printf(“%d%d”m++,++n);”后,输出的是m和n+l的值1235,接着执行

“printf(“%d%d”,n++,++m);”输出n和m+l的值3514。

(18)有定义语句:int b;char c[10】;,则正确的输入语句是________。

A) scanf(”%d%s“,&b,&C); B) scanf(”%d%s“,&b,C);

C) scanf(”%d%s“,b,C); D) scanf(”%d%s“,b,&C);

答案:B

评析:scanf函数中的“格式控制”后面应当是地址,而不是变量名。对于变量,通过地址运算符“&”求出内存中的地址;对于数组c[10],数组名c即为数组在内存中的地址。

(19)有以下程序

main()

{int m,n,p;

scanf(“m=%dn=%dp=%d”,&m,&n,&p);

printf(“%d%d%d”,m,n,p);

}

若想从键盘上输入数据,使变量m中的值为123,n中的值为456,p中的值为789,

则正确的输入是________。

A) m。123n=456p=789 B) m=123 n=456 p=789

C) m=123,n=456,p=789 D) 123 456 789

答案:A

评析:根据本题的数据输入形式“scanf(“m=%dn=%dp=%d”&m,&n,&p);”说明在输入数据时,必须输入“m=”、“n=”、“p=”字符,且中间不能含有空格。

(20)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a,b,d=25;

a=d/10%9;

b=a&&(-1);

printf(”%d,%d”,a,b);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6,l B)2,l C)6,0 D)2,0

答案:B

评析:本题中“a=d/10%9;”的值为25/10%9=2; “b=a&&(-1);”为2&&(-1)=1(注意:-1表示真,只有O才表示假),所以a,b的值分别为2,1。

(21)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i=1 j=2,k=3;

if(i++==1&&(++j==3||k++==3))

printf(“%d%d%d”,i,j,k);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l 2 3 B)2 34 C) 2 2 3. D)2 3 3

答案:D

评析:执行“i++==1&&(++j==3‖k++==3)”时,表达式“i++==1”嗨值为真,其值为1,表达式“++j=3”的值为真,根据短路原理,右边的表达式“k++==3”不再进行运算。括号中表达的值为l,作与运算后整个表达式的值也为l,输出i.j,k时,由于未执行过k,所以它们的值分别为2,3,3。

(22)若整型变量a、b、c、d中的值依次为:1、4、3、2。则条件表达式a

A)l B)2 C)3 D)4

答案:A

评析:条件表达式的一般形式为:表达式17表达式2:表达式3

本题先求的是a

(23)有以下程序

main( )

{

int p[8]={11,12,13,14,15,16,17,18},i=O,j=0;

while(i++<7)if p[i]%2)j+-=p[i];

printf(“%d”,j);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42 B)45 C)56 D)60

答案:B

评析:本程序的作用是求除p[O]外的其它奇数的和。

(24)有以下程序

main()

{

char a[7]= “a0OaO”; int i,j;

i=sizeof(a);j=strlen(a);

printf(“%d%d”,i,j);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2 2 B)76 C)7 2 D)6 2

答案:C

评析:c语言中以‘’作为字符串的结束符,且strlen()函数计算的是‘’字符前的所有字符的个数。数组定义以后系统就为其分配相应大小的内存空间,而不论其中有没有内容。

(25)以下能正确定义一维数组的选项是________。

A)int a[5]={0,1,2,3,4,5; B)char a[]={0,1,2,3,4,5};

C)char a={’A’,’B’,’C’}; D)int a[5]=”0123″;

答案:B

评析:选项A中定义的是5个数组元素,但赋值的时候赋的是6个元素,所以出错;选项c不符合数组定义形式,数组名后应加上“[]”;选项D的类型说明符错误,如果用char定义就对了;选项B中的0,1,2,3,4,5分别表示对应字符的ASCII码,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26)有以下程序

int fl(int x,int y){return x>y?x:y;}

int f2(int x,int y){return x>y?y:x;}

main()

{

int a=4,b=3,c=5,d=2,e,f,g;

e=f2(f1(a,b),f1(c,d));f=fl(f2(a,b),f2(c,d));

g=a+b+c+d-e-f;

printf(“%d,%d,%d”,e,f,g);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4,3,7 B)3,4,7 C)5,2,7 D)2,5,7

答案:A

评析:函数n的功能是返回两个数中比较大的值,f2的功能是返回两个数中比较小的值。

(27)已有定义:char a[]=”xyz”,b[]={’x’,’y’,’z};,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数组a和b的长度相同 B)a数组长度小于b数组长度

C)a数组长度大于b数组长度 D)上述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评析:c语言规定‘’为字符串结束标志。所以“char a[]=“xyz””的数组长度为4,而“b[]={‘x’,‘y’,‘z’};”的数组长度为3,数组长度与strlen函数所求的长度不同,本题是指数组占内存空间的大小。

(28)有以下程序

Void f(int *x, int *y)

{

int t;

t= *x; *x=*y;’*y=t;

)

main( )

{

int a[8]={1,2,3,4,5,6,7,8},i,*p,*q;

p=a;q=&a[7];

while(p

{f(p,q); p++; qC;} 。

for(i=0;i<3;i++) printf(“%d”,a[1][i]);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8,2,3,4,5,6,7,1, B)5,6,7,8,1,2,3,4.

C)1,2,3,4,5,6,7,8, D)8,7,6,5,4,3,2,l,

答案:D

评析;本程序中函数f的作用是交换指针变量x和y所指向的存储单元的值。

(29)有以下程序

main()

{

im a[3][3],*p,i;

p=&a[0][o];

for(i=0;j<9;i++) p[i]=I;

for(i=0;j<3;i++)printf(“%d”,a[1][i]);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012 B)123 C)234 D)345

答案:D

评析:本题赋值后,a的数组元素的值分别为a[01[0]=0,a[0][1]=1,a[0][2]=2,a[1][0]=3,a[1][1]=4,a[1][2]=5,a[2][0]=6,a[2][1]=7,a[2][2]=8,故本题输出的值为345。

(30)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对于double类型数组,不可以直接用数组名对数组进行整体输入或输出

B)数组名代表的是数组所占存储区的首地址,其值不可改变

C)当程序执行中,数组元素的下标超出所定义的下标范围时,系统将给出“下标越

界”的出错信息

D)可以通过赋初值的方式确定数组元素的个数

答案:C

评析:在c语言中,如果出现下标越界的情况,系统不管在编译还是执行时都不会给出“下标越界”的错误提示。

(31)有以下程序

#define N20

fun(int a[],int n,int m)

{ int i,j;

for(i=m;i>=n;iC)a[i+1]=a[i];

}

main()

{

int i,a[N]={1,2,3,4,5,6,7,8,9,10};

fun(a,2,9);

for(i=O;i<5;i++) printf(“%d”,a[i]);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10234 B)12344 C)12334 D)12234

答案:C

评析:本题函数fun的作用是将指定的数组元素(从下标n到下标m)向后移一位。由函数调用“fun(a,2,9);”可知,函数fun用于将a[2]到a[9]的各元素依次向后移一位,移完后,a数组中各元素的值分别为1,2,3,3,4,5,6,7,8,9,10,故输出的前5个数组元素为12334。

(32)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a[3][2]={0},(*ptr)[2],i,j;

for(i=0;i<2;i++) {ptr=a+i; scanf(“%d”,ptr); ptr++;}

for(i=0;i<3;i++)

{ for(i=0;j<2;j++) printf(“%2d”,a[i][j]);

printf(“”);

}

}

若运行时输入:1 2 3<回车>,则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产生错误信息

B)l0 C)l 2 D)l 0

2 O 3 0 2 0

0 0 0 O 3 0

答案:B

评析:二维数组a,通过a[3][2]={0}将数组中的各个元素初始化为0,指针变量ptr,指向包含2个元素的一维数组。a[0][0]:l,a[1][0]=2,故本题的输出选B。

(33)有以下程序

prt(int *m, int n)

{ int i;

for(i=O;i

)

main()

{

int a[]={ 1,2,3,4,5 },i;

prt(a,5);

for(i=O;i<5;i++)

printf(“%d,”,a[i]);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l,2,3,4,5, B)2,3,4,5,6, C)3,4,5,6,7, D)2,3,4,5,1,

答案:B

评析:用数组名作函数实参时,不是把数组的值传递给形参,而是把实参数组的起始地址传递给形参数组,这样两个数组就共同占用同一段内存单元。

(34)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a[]={1,2,3,4,5,6,7,8,9,0},*p;

for(p=a;p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l,2,3,4,5,6,7,8,9,0, B)2,3,4,5,6,7,8,9,10,1,

C)0,1,2,3,4,5,6,7,8,9, D)l,l,1,l,l,l,l,l,l,l,

答案:A

评析:c语言规定数组变量名代表数组的首地址,即第0号元素的地址。本题将a数组中的值全部输出,即为l,2,3,4,5,6,7,8,9,0,。

(35)有以下程序

#define P 3

void F(int x){return(P*x*x);}

main()

{printf(“%d”,F(3+5));}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192 B)29 C)25 D)编译出错

答案:D

评析:return语句用于从被调函数带回一个函数值。void关键字表示“无类型”,即不需要从被调函数中带回函数值,所以不需要return语句,故编译时出错。

(36)有以下程序

main()

{int c=35;printf(“%d”,c&C);}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0 B)70 C)35 D)1

答案:C

评析:按位“与”时,1&1=1,其他都等O。因为本题中相与的两个值相等,即对应位上的二进制值相等,所以“与”的结果也即为其值本身。

(37)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预处理命令行必须位于源文件的开头

B)在源文件的一行上可以有多条预处理命令

C)宏名必须用大写字母表示

D)宏替换不占用程序的运行时间

答案:D

评析:通常,预处理命令位于源文件的开头,也可以写在函数与函数之间;不能在一行上写多条预处理命令:宏名一般习惯用大写字母表示,以便与变量名相区别,但这并非规定,也可用小写字母。

(38)若有以下说明和定义

union dt

{int a;har b;ouble c;}data;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data的每个成员起始地址都相同

B)变量data所占的内存字节数与成员c所占字节数相等

C)程序段:data.a=5;pintf(“%f ”,data.C);输出结果为5.000000

D)data可以作为函数的实参

答案:C

评析:union是表示共用体的关键字,成员a,b,c共占用同一个内存空间,data的每个成员起始地址都相同;共用体变量所占的内存长度等于最长的成员的长度,故变量’data所占的内存字节数与成员c所占字节数相等;执行“data.a=5;printf(“%f ”,data.C);”printf函数只是将内存中的数据以不同的类型输出,而不能将内存中的整型数据自动转换为等值的浮点数,故C是错误的。

(39)以下语句或语句组中,能正确进行字符串赋值的是________。

A)char*sp;*sp=”right!”; B)char s[lO];s=”right! “;

C)char s[10];*s=”right! “; D)char*sp=”right! “;

答案:D

评析:选项A定义了字符型的指针变量sp,则*sp存储的是第一个字符,而给它赋的是字符串,故错;

选项B表示代表数组的首地址,而题中给它赋的是字符串,所以错误;

选项c定义了一个字符型的数组s[10],再通过+s给数组元素赋初值,这时是与选项A相同的错误。

(40)设有如下说明

typedef struct ST

{long a; int b; char c[2];}NEW;

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以上的说明形式非法 B)ST是一个结构体类型

C)NEW是一个结构体类型 D)NEW是一个结构体变量

答案:C

评析:typedef关键字用于声明一个新的类型名代替已有的类型名。

本题中如果没有用typedef进行定义的话,则struct ST为结构体类型,现在用typedef定义后,相当于用NEW代表了struct ST这一结构体类型,故NEW为结构体类型。

(41)有以下程序

main()

{ int a=1,b;

for(b=l;b<10;b++)

{ if(a>=8)break;

if(a%2==1){a+=5;continue;}

a-=3;

)

printf(“%d”,b);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 3 B)4 C) 5 D) 6

答案:B

评析:break和continue的区别是:continue语句只结束本次循环,而不是终止整个循环的执行;而break语句则是结束整个循环过程,.不再判断执行的条件是否成立。

(42)有以下程序

main()

{ char s[]=”l 59″,*p;

p=s;

printf(“%c”,*p++);printf(“%c”,*p++);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15 B)16 C)12 D)59

答案:A

评析:本题通过“p=s”将指针变量p指向字符数组s,在第一次输出时,由于++和*为同一优先级,“*p++”相于“+(p++)”。p指向s[1],输出为s[1]的值。

6.语言类的本科论文题目选题 篇六

1、20_年度国内日语语言研究

2、中国现代新词与流行词的日语偏向——以“颜”为例

3、从日语持续动词的有界化审视语言中的“界”

4、认知视域下的汉日场所惯用语对比研究

5、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日本近代时期自称词复数形式研究

6、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7、日语“新语”与“流行语”的比较研究

8、先行词为语段的“その”的功能研究

9、日语被动句在会话中的使用情况及功能分析

10、“理”与“理窟”——中日古代文论中的“理”范畴关联考论

11、也谈文体与翻译——兼与林璋商榷

12、论日语动词意志性特征

13、日语中命令句与请求句的对比研究──以「シロ」与「~てください」为例

14、日汉定中关系“V-N”型复合词比较──以日语“和语动词”和汉语“单音节动词”为例

15、从中古汉语入声字看日语汉字词中的促音

16、日汉口译研究的扩展性观察与对比性思考

17、高结合度“形容词する”的语义功能新探

18、基于关联性理论的元话语推理制约性分析

19、论日语分裂句的定义

20、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下日语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21、中日商务洽谈中常见语用偏误研究

22、“全人教育”理念模式下日语翻译教学方法探讨

23、小组合作学习日语教学模式探析——以日本凹型文化的集团意识为视点

24、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

25、日语推量表达「そうだ」「ようだ」的教科书分析——以《现代日本语》《综合日语》《新编日语》为例

26、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日语言差异产生冲突的问题因素

27、日语的民族表达及文化心理研究

28、恩惠意识下中日授受表现对比研究

29、浅析日本语言政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0、日伪时期的语言政策研究

31、彝族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32、基于社会需求调查的JSP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为中心

33、浅析汉字“前”在汉日语中的空间认知语义差异

34、意识形态操控下梁启超对《佳人奇遇》的改写

35、认知风格对日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

36、“左、右”空间隐喻概念的汉日对比研究

37、中日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

38、中日“虫”的语言意义认知与文化模式比较

39、日语相互动词研究

40、中国陶瓷典籍深度翻译的典范——论日本盐田力藏译注《匋雅新注》的价值

41、从话题出发看汉日语指示词照应功能之对比

42、日语写作中的误用现象及对策

43、“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为中心

44、中日谚语比较视域下日本人的自然观

45、刍议晚清日语译才应势而起之契机

46、翻转课堂融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的探索

47、日本语言推广教材的开发及其特点

48、商务日语口译特点及策略

49、论高校日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50、日语流行语「草食男子」的语义扩展与认知

51、日语语言文体研究中的计量方法

52、日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53、作为高校日语教育参照标准的JF Can-do及其整合策略

社会语言学论文题目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

视觉语言学视阈下的聋人手语研究

粤语提示词“呢嗱”的语用特点

关于词类多功能性的思考

跨语种交际中话语的解码--无共同使用语言前提下以俄汉语为例

论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

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的维度与向度

马丁内的功能语言学体系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因素

中西民族语言对话篇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从《正名》篇管窥荀子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符号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

网络流行语研究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

美国俚语与美国文化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礼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的动态研究

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公益广告用语的社会语言学探析

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

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

权势关系与话轮转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会话

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

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

“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

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

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研究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门”后的思考:“×门”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中西文化中的礼貌探究

言语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恭维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

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

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

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

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

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

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

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

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

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

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

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

16、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17、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

18、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

19、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20、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21、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

22、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

23、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

24、汉语介词“从”的研究

25、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

26、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

27、中国学生有效学习韩语发音的教学方法研究

28、韩国语的汉字词教育研究

29、现代汉语”打“与相应韩语表达对比分析

30、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

31、现代汉语”就“在韩语的对应表达与教学设计

32、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33、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

34、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

35、汉韩语否定词对比研究

36、韩语汉字词与古代汉语词汇比较

37、韩语感谢语分析及对韩汉语教学的启示

38、韩语代名词研究

39、韩语汉字词探究

40、汉韩语表”延续“义时间副词对比

41、运用汉语声调进行韩语松音教学理论的研究

42、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格助词偏误研究

43、韩语中异形同义汉字词和对应汉语词的比较研究

44、汉语网络词语与韩语网络词语对比研究

45、中国学习者在韩语学习中常现语法错误研究

46、中韩同形汉字词比较研究

47、高等职业院校旅游韩语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48、韩语接续文的时制研究

49、以语篇性为基础对学习计划书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

7.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篇七

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 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 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

1 俚语的界定

俚语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 其本身并不能归入错误用语当中, 又不同于“口语”, 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构意粗糙流通面极窄的地方语言, 也有人认为俚语是介于“口语”和“行话”之间的语言, 总之俚语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但是其在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却十分的流行, 不但在美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 即使是在畅销的美国文学著作中俚语也是比较常见的, 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的存在和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俚语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是极为多样的, 所以对美国俚语的规范定义一直是一个困难的工作, 在英语大百科全书上对俚语有如下的解释: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 其本质特点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 但是更多的特质是体现在词汇形式和语义上的。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

精力旺盛、开朗活泼、勇于创新, 这些是美国人民常常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 美国人民的这些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很多美国俚语其对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改变目的、改变方式和改变后的表现形式, 都极具创意非常易于与人交流。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

2.1.1 单音节词

作为俚语其本身体现出的使用需求, 就是要简洁明了, 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深刻的语义, 在这种俚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 美国俚语呈现出一种偏好短词的现象, 如果你对美国俚语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其中, 有大量的短词甚至单音节词。如Uncle Sam (Th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1.2 首字母缩略词

利用短语或者单词中的首字母构建俚语, 是美国俚语创新最简便的方式, 同时这一方式创造的俚语却不仅仅有这一方面的特点, 而是呈现出美国俚语普遍性的特点, 例如snafu (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 好心办成坏事,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一词不仅创造的方式简单, 而且还将美国俚语特有的幽默彰显出来, 让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 在说出来时很自然、诙谐。NATO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首字母缩写, 但是生性幽默的美国人将这一首字母缩写, 扩展成为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俚语:No action, talk only (光说不做) 。

2.1.3 词素重迭法

结构或者发音相似的两个单词, 相互连结形成一种独特的连结短语的形式, 是美国俚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这种语言形式最初起源于黑人的说唱音乐, 说唱歌手在进行歌词的编写时, 往往愿意将相同发音或者相同结构的词语放在一起, 以便于歌曲延续, 随着说唱音乐的流传这种词素重迭的美国俚语开始在美国文化中流行, 作为一种美国人彰显自己音乐素养的语言形式而广泛流传, 因为其本身脱胎于音乐, 所以说起来节奏感很强, 朗朗上口, 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能够见到。

比较典型的如hugger-mugger (邋遢的) , dilly-dally (游手好闲) , tip-top (非常杰出) 等。

2.2 美国俚语的语义特征

2.2.1 语义的移用

在美国俚语的词语库中, 虽然也有使用者独创的词语, 但是更多的俚语是使用者在社会生活中对现有词语的一种改造, 主要的改造形式, 就是将词语的语义进行迁移, 具体而言改造可能会根据词语的发音、意义、表现形式等等方式来进行, 这种改编的方式姑且不论, 但是改编后的俚语变得更加符合词语本身的某一方面, 变得更“接地气”, 例如swert在标准英语中代表“汗水”, 但是其用作俚语时表示的是“麻烦的事情”。Bird本义为“鸟”但是在其作为俚语来讲时, 具有“男同性恋者”的意思, banana在英语中是发音比较怪的一个词语, 因为这一单词的读音中反复出现了一个读音的不同音节, 而且发音比较局促, 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忙乱的, 所以banana就有了一个全新的俚语意义“发狂的、不知所措的”。

2.2.2 词义的升格

在我国的语言组织习惯中, 就常出现“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语言形式, 以强调语义的表达, 在美国俚语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 将原本属于贬义或者中性的一些词语, 进行词义的升级, 升格成为褒义词。例如Funky在标准英语中的原意是“令人生厌的”但是在美国俚语中对这一词进行了完全相反的语义诠释, 表示“极好的、时髦的”。另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 real bad原意是“极坏的、糟糕的”但是在美国俚语中表示的是截然相反的“棒极了、极好的”意思, 这种词义升格的表达, 表面上看来是与语义极不相配的, 但是将语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 就能够感受到美国人民的那种幽默和顽皮嬉笑的神态。而且这种精神也反应了美国人不受传统束缚、乐于创新的精神。

3 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

3.1 产生认同感

在美国, 俚语某种程度上是专业术语的一种调侃形态,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都会因为自身生产生活活动的特点而产生专属于自己行业或领域内部的俚语, 这些俚语在外行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但是在陌生人的交流之中, 一旦使用了一个领域的专业俚语, 就能够让谈话者对对方的身份产生信任, 并极大的拉近谈话者之间的关系, 从人的个体而言, 在谈话活动中也是愿意使用行业的俚语的, 以便能够使自己在心态上与行业本身融合, 获得行业或团队成员的认同, 从找准自己的位置, 实现自己的价值。

3.2 缓解说话者的心理压力

在社会生活中, 人会受到来自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压力, 在面对这些压力时, 俚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自我释放的方式, 因为俚语本身包含的幽默性、戏谑性, 会让说话者在表达结束后有一种释放或者是戏虐的快感, 进而达到释放自己的目的, 同时俚语作为一种不符合语言标准的非正式语言, 本身代表的就是对规范和束缚的挑战和突破, 所以借助俚语的方式说话者可以毫无限制的释放自己, 缓解心理压力。

如上文所说, 俚语的应用是对语言标准规范的一种破坏, 从社会规范化的角度来说, 俚语扮演了一个破坏者的角色, 但是从社会生活主体———人的角度来看, 俚语的存在让人可以通过一种有限度的破坏活动, 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压力, 客观上保证了人释放心理压力方式的非暴力性, 减少了因为心理压力而发生恶性事件的概率。客观的来讲俚语的存在是现实社会标准规范化和人自我压力释放之间的调和剂, 能够保证双方的需求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3.3 增强亲昵感

美国著名诗人曾经对俚语有过生动的描述:“俚语就是这样的语言, 他把上衣一脱, 往手上啐了口唾沫, 就干其活来。”这种对俚语的生动诠释, 证明了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 在正式场合是不能使用的, 但是也证明了这样的一种非正式的“接地气”的语言在非正式的环境下应用, 会起到拉近谈话者关系的积极作用, 如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就可以说“Buddy,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e biz” (伙计, 做这生意多久了?) 这种说话方式, 显然要比正式的说话方式更能拉近说话者之间的关系, 增强说话者之间的亲昵感。

4 结论

当代美国社会, 俚语盛行的状况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 在对待俚语的态度上, 社会文化主体不能是偏颇的, 要持公正的态度, 认同俚语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强调俚语的使用要区分场合, 要在合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使用俚语, 才能实现俚语的价值和说话者自身的价值。

摘要:美国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 有着悠久的历史, 虽然在俚语的发展过程经常伴随着否定和反对的声音, 但是现实是, 美国俚语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在文学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美国俚语的运用实际, 对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美国,俚语,社会语言学

参考文献

[1]李燕.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美国俚语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 2012.

[2]林应梅.美国俚语的特征与社会功能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 2012.

8.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探析 篇八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翻译;语言的社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10-02

语言总是含有一定的交际目的的,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可以能动地使用语言,使用语言进行理解或表达意图,个体的语言会使用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语言使用个体总是社会的一员,他的语言的使用势必会因身份、地位、性别使用场合而受到社会规约的制约。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或文字)变成另一种语言(或文字),然而重要的是,译文如何保持原文中思想内容、风格、感情等关键信息,并把它忠实的再现出来,保证语言在具体的使用中与其使用场合、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之间保持一致、协调的关系,保证信息传译中语域的适切。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探讨的是语言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导致语言差异的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将社会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有助于我们“突破把翻译定性为单纯的语言行为的藩篱,揭示以往被忽视了的翻译活动的社会层面,对现有的翻译理论进行补充”,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一、社会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Juri Lotman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语言的社会性体现了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原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再现文化内涵。

例如:英语词汇Good Friday(受难节)指的是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即耶稣受难的那一天,直译成“美好星期五”就会让原语作者和读者啼笑皆非了。

例如:过了数日。允在朝堂,见了董卓,趁吕布不在侧,伏地拜请曰:“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舍赴宴,未审钧意若何?”(《三国演义》第九回)

Several days later at court,choosing a time when LǘBu was out of sight,Wang Yun knelt before Dong Zhuo,hands touching the floor,and said ,“Would the imperial preceptor deign to dine at my humble home?”

“草舍”是三国时对别人说到自己家时的谦称,司徒王允官位比董卓低,他想要用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尽管他对董卓恨之入骨,但为了达到目的,他不得不非常谦卑的对待掌握兵权的董卓,以求拉近彼此关系,让董卓对自己产生信任感。因此用了“伏地拜请”、“屈”、“草舍”这样的字眼来表达恭顺之意,译文用“knelt”、“humble home”也相应地译出了此意。

二、不同的语体对翻译的影响

所谓语体(a register of language),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 语体在实际生活中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有效地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因此,语体是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的。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法律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七种,不同的语体会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翻译。

例如:“oh,that’s all! ”said Tess.

“You couldn’t expect her to throw her arms round’ee, an’ to kiss and coll’ee all at once.” (T.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Ch.6)

“哦,就是这么几句吗?”

“怎么,她哪能一下就把你抱上锅,撮上炕的哪?”(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

这是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苔丝》中的两句对话,前一句是女主角苔丝说的,后一句是苔丝的母亲说的。苔丝的母亲用的是英格兰威塞克斯方言,是口头语。为保留原文风格,译者采用了山东方言“抱上锅,撮上炕”来传译,突显热情接待对方,不惜将客人抱上自家锅台,然后再托着屁股撮上炕的这种意境, 显然张译很具形象性,如果用正式书面语翻译就没有原语中的意境了。

三、不同表达方式对翻译的影响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在选择语言时,会因交际对象身份、地位而采用特殊的表达方式。比如,在中国古代,下级官员会讳上级官员的名、号,臣子必须讳帝王名、号。此外人们也会由于忌讳不幸、灾难等让人感到不快、尴尬、唐突甚至厌恶的事实在语言交际中采用一些较为缓和的表达方式代替,以免对听者造成伤害或冒犯,以致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

比如:禁忌的表达方式对翻译的影响。在中国,我们对“死”有禁忌。因此,在老人面前谈其身后之事决不能提及死字,不会说“您死后怎么怎么样”,而通常会说“您百年之后如何如何”。古人认为“长命百岁”,人的生命极限是一百年, 所以用“百年之后”代替死字,再比如中国人也会将人死了说成“驾鹤西去”、“翘辫子了”、“作古”等等;对帝王则会用“驾崩”,诸侯用“薨了”等表达方式。很显然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也会对跨文化交际的翻译造成影响,如果在英汉翻译中只采用“die”显然无法表达汉语中的意境,因此英文中也有对应的特殊表达方式“breathe one’s last”, “go to a better world”, “pass away” , “go to glory”, “be with god”等等。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求最大限度体现原语的特征。

再比如双关语的表达方式,所谓双关就是提供给听话人两种或更多的解释。并且双关就是利用其有两种或更多的解释来达到实现特殊交际意图的目的。就像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的诗句,“晴”一方面对应上句的“东边日出西边雨”,表晴雨的晴,另一方面对应“闻郎江上唱歌声”,说感情的情。英文中也有这样的表达,说有一位工人来到教堂,当他看到教堂里满是虔诚的阔老爷、太太时,富商时情不自禁地说了这一句话。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 pray(祈祷)与prey(掠夺)是同音异形词,构成双关,用语不多,但回味无穷。因此双关表达的翻译也无法简单地说用归化或异化的方式翻译好,首先要判断出原语真实意图。

四、结语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语言的文化交流,故而翻译活动要面对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它不仅仅是两种语码间的转换,更要传递原语的文化内涵,因为词语只有在其特定的语境和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涉及信息发送主体(指信息发送人)、信息发送客体(指信息本身)、信息接收对象(信息接受者)和传递媒介(语言)四个参量。因此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信息参量应认真分析, 以便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方法上不拘泥于语言结构,追求的是信息的全面对等,灵活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随着社会语言学和翻译学的不断发展,翻译标准也应保持变化的状态,因为它不仅是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社会范畴,随时代和社会的不同而变化。在我国早期的翻译标准直译,现在则侧重的是意译,无不体现了翻译的社会性。翻译标准的社会性还体现在翻译对象上,应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翻译标准。当然,翻译的标准还应根据翻译的目的而定,很显然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翻译的研究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许钧,袁筱一.当代法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Juri Lotman & B.A.Uspensky.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M].New York History,1978.

[3]戴炜栋.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梁邱一中党支部2010工作总结下一篇:315消费维权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