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

2024-10-15

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精选3篇)

1.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 篇一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开辟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工作,商务工作成效显著,现将近几年来商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个亿以上。今年截止到11月底共引进项目#个,合同引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万元,同比增长#%,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

1、截止今年11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家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

三、内贸工作

1、“成品油”安全排查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正确指导下,为了消除成品油安全隐患,我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每年在分管商务的副县长的带领下,局班子成员与安监局主要负责人配合到全县所有加油点检查,排除“成品油”安全隐患。

2、定点屠宰监管日渐规范

“十一五”期间为了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基础建设及标准化升级,防止和避免肉产品注水及病害猪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在县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局督促屠宰场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同时要求屠宰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由于实行“一票制”统一纳税收费和多部门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杜绝了逃、漏税费,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惠农千万家

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把家电下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这几年以来,我县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建设,我局多次下乡与农民朋友直接沟通,了解最新动态,掌握农民购买心理与购买力度,使家乡下乡产品不断完善其机制,从而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现“万村千乡”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农家店#余家;“家电下乡”工程,完成备案已有#家,销售达到#台(件),销售总金额达到#万元,农民实得补贴#万元。惠农政策,进展超过预计,来势喜人。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经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泸溪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上报,请予审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引外资、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不断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区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酒类流通及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的目标

“十二五”期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出口达#万美元,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万美元,年均增长20%。未来五年,编制我县商务网点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总量达3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市场体系。到2015年,成品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等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市场税收大幅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是制订成品油“十二五”零售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建设与改造迅猛发展。到“十二五”末期,车辆拥有量预计年增长15%,成品油销售量预计年增长15%。“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加油站9座。其分布为 :城区#座、国省道#座、县乡道#座。

二是加强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屠宰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宰杀率。加强乡镇中心屠宰场的辐射能力,缩减乡镇屠宰点,强化冷鲜肉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城区100%,乡镇达98%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量年5万头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屠宰。

三是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2~3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沪洽周、湘商大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及各种境外会展。积极打造我县农产品品牌,创造我县出口特色。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县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鼓励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做好外派劳务等工作。

四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我县县情,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3~4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3~4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为抓手,着力打造扩大内需,全面激活我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五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酒类管理,对全县各批发企业、名酒店铺、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杜绝管理漏洞,严禁不合格酒产品进入市场,让群众喝上“放心酒”;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以及销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规范定点屠宰市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管理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全局,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服务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战略,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工作实施情况

(一)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五年来,全县累计引进内资19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39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1.9%、126.1%。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150多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70余个。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及项目建设逐步迈入快车道。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在全省保持较高位次,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在全市位居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已逐步由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五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强县战略成效突出。2007年全县二产总量首次超越一产。在新引进项目的构成中,工业类项目已占到总量的70%,工业项目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增长最快。工业强县战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是¬园区建设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坚持举全县之力加快县开发区和六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县开发区二期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并基本完成,初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力争达到“七通一平”;濉溪、刘桥、百善、临涣、南坪、韩村六个工业集中区定位明确、建设速度较快,力争达到“五通一平”。全县“一区多园”的载体格局已经形成,园区已日益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服务业等几大主导产业,产业定位的明确促进了产业的形成和集聚,有利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大项目牵动作用日益凸现。一大批投资额度超5000万元的项目,如口子酒业、芳萍纺织、奥瑞化工、太平选矿等60余个相继开工并建设。雨润食品、银丰新型铝材、徐楼选矿、鑫丰水泥、天科机电等30多个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大项目总量占到同期招商引资总量的70%以上,大项目已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是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先后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绩效奖惩考核奖励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任务分解,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机制保障。全民招商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外派驻点招商小分队(组),招商队伍日渐强大,专业招商初见端倪。通过几年来的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基础更加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效推进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2亿元,年均增长17.4%。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0亿元,平均增长11.5%,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建设农家店700家,配送中心10家,交易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物流基地等10家,使社会消费品进万家,有效促进农村产品进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物流、大发展的繁荣景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交通、邮政、农网改造等快速发展,为工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贸流通加快业态调整,促进市场繁荣,拉动内需明显。房地产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突出显现;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加快转换,服务业面向社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总体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十一五”全县进出口总量累计达10691万美元(其中2006出口2826万美元,为我县历年出口之最),年均增长37.5%。“十一五”期间外贸进出口特点显著:

一是外贸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五年来,积极培育进出口主体,我县外贸主体从“十五”末的5家增加至40家,增长了8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十五”末的4家增加至13家,增长了3倍多。分别是福瑞祺食品、同兴食品、灵龙管业、博亚精工、伊索工贸、巨成化工、矿山机械、元通水处理等8家生产企业(其中福瑞祺食品为安徽省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吉龙进出口(现已停业)、金沙进出口、徽元进出口等3家外贸公司,力普拉斯电源制品(美国)、万新时装(德国)2家“三资企业”。我县进出口由专业外贸公司为主转变为自营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贸公司为辅的局面,改善了我县进出口主体结构,推进了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二是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长期以来,东宁县主要以外贸公司代理的厢包、玩具、饰品、服装鞋帽、化工、机电等9类50多个品种为主,地产品仅北方玩具生产的毛绒玩具、伊索工贸生产的粘土软陶饰品,出口量很少,没有形成规模。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企业的不断入驻,东宁县的出口商品已达11大类80多个品种,主要出口商品已形成以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机械产品、化工产品、蓄电池、铝箔等地产品为主导的出口产业,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外贸进出口工作稳步发展,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大对外贸易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县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增强,通过 “走出去”,广泛参加境内外各种展览、展销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县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亚、非、拉、北美洲以及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也从单一靠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贸易多元化促进了我县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虽然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吉龙专业外贸公司停业(吉龙公司原一直是县里的出口大户,其出口约占全县出口的90%以上)等因素影响,出口量较往年有很大回落,但同往年相比,对外贸易在质上较往年有了很大提升,地产品出口占全年总出口额的90%以上,同往年相比增长了3倍左右,改变了近年来我县地产品出口一直极低的状况。总体来说,“十一五”我县对外贸易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实现了飞跃,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然形成。

二、“十二五”工作初步构想

(一)招商引资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以“工业强县”为主线,突出产业招商,强化项目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完善园区配套,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实绩将以每年15—20%递增,五年累计引进内资500亿元、外资31300万美元。基本形成几个支柱性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

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产业推进。进一步研究产业转移动向,对接重点区域和企业,制定产业推进政策,做好产业招商工作,积极促进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形成。

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加快园区硬件建设,县开发区和6个乡镇工业项目区要加强建成区的完善配套,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继续实行对乡镇工业项目区基础建设及重点项目用地差价补贴70%政策。进一步清理并下放审批权限,建立健全园区服务跟踪协调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派驻若干个专业招商小组,加强驻点招商。招商活动招商,各园区、县直招商团及乡镇均分别举办不同规模的专题活动。加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加强项目信息的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

四是推进瓶颈突破。加强银企对接,努力扩大金融贷款范围,推进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成立壮大,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土地收储,加快土地置换,用地指标向园区工业项目倾向。加快直供热(气)、直供电及开发区电镀、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建设。加强用工培训,保障企业发展需要。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在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代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强化外商投诉的协调处理工作。全面加强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全社会评议机关活动,改进机关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发展的效率和能力。

六是加强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落实责任制,加强督查、调度,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奖励和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用更高的热情和更硬的作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结构做出重大调整,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发展思路,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在当前金融危机国际背景下,我县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严重受挫,国家及时调整结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33%,发达的城市占到5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还有20个百分点增长空间。如果我县服务业能提高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就能增加15个亿以上。这样服务业就形成了我县支柱产业地位。三是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必将创造更多的服务业需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矿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中心城镇,服务业需求必将增加。服务业发展必将加快。

总体思路和目标:树立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业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总量促进就业,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以扩大农村消费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市商业圈建设,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5.6亿元,年均增长18.6%,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20%。到2015年,改造和新建各类市场10家,新增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城市商业圈面积扩大50平方公里;实现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需要的市场体系、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服务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监管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一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商贸流通业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3-5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10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10家集贸市场,完善了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培育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物流板块,以百善为中心的食品深加工产品物流板块,以南坪为中心的粮食物流板块,以韩村为中心的煤焦化产品四大物流板块,初步构建县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框架。二是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濉溪远期城市规划建设用地40.06方公里,人口33.5万人,老城、新城、河西新区三大块。30年来,城区商业服务设施,发展缓慢。从濉溪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造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开发河西新区,升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一是改造老城区,盘活老城商业资源,老城石板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修复改造商业一 条街,乾隆湖自然环境优越,拟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一体化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新城区服务功能,对百货公司、饮服公司、苏果超市、影剧院、口子商贸城以及新城幼儿园地块和三车队地块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品位。三是科学规划河西新区商业模块,本着高起点、高规格、高投入进行规划开发建设。四是规范商业街经营,实施控制性经营服务范围。改变现在散乱无序经营行为。

三是大力发展餐饮,社区服务业。以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餐饮服务业要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社区为组织形式,合理布局、分散经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技能规范的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县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构建以生态为主题的游泳产业。濉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千年古镇石板街,随唐大运河遗址,临涣古城2000多年历史,双堆淮海战役主战场等资源开发潜力极大。按照“依托资源、注重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休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名胜古迹旅游区。积极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开拓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涵。

五是积极做好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要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交通运输、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推进农资农技、农业科技、金融保险、农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建设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等六大体系。三是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及失地农民整体搬迁,农村人口逐步转移中心集镇和新村居住。中心集镇及新村的规划发展和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很不完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指导。凡新村入住人口达到3万人口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服务设施、服务业态布局,纳入规划之中。

(三)外贸进出口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进出口工作将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实力,壮大自己,在全县形成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外贸企业三路大军齐上,共同发展的局面。预计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2%,到2015年争取全年出口5000万美元,“十二五”进出口总量达到17000万美元。

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近年来,产业转移来我县的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县今后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我县应出台具体进出口政策措施,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发展我县外向型经济。

二是进一步培育进出口载体,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队伍。加大对民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办理外贸经营备案手续,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70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5家,比“十一五”末增长约2倍。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出口主体结构,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以及各种境外展会。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开拓战略,在传统市场的开拓上加大深度,大力开发有潜力市场,如东盟、独联体、拉美和非洲市场,力争在这些市场出口方面有新的突破。四是进一步扶持地产品出口,扩大进出口规模。结合我县实际,巩固、扶持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蓄电池、铝箔等为代表的地产品的出口,粮食、畜禽加工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煤化工、电子、服装等主导出口产业,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努力打造我县知名品牌,创造我县外贸出口特色,培植行业出口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地产品发展与竞争能力,实现我县外贸出口质的突破,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 篇二

核心提示: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设部《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五”时期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经验

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建设部《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五”时期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发达国家建筑防水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和发展需要,参考建设部下达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编制的。本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发展战略,制定了技术路线,提出了实施措施,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十五”时期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取得的成绩与进展

(一)全面完成了《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十五”发展目标“十五”时期,在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促进和建筑业大幅度增长的直接拉动下,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并为“十一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其中,防水材料总量2005年达到62000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51.2%,年均增长8.6%;新型防水材料占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34.9%增长到2005年的54.3%,超过50%的目标,年均增长率高达18.7%;沥青油毡类落后防水卷材占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65.1%下降到2005年的45.7%,都完成了计划目标(详见表1)。

(二)政策导向推动了防水行业的健康发展

1、“十五”时期国家有关部委颁布的有关建筑防水行业的若干产业政策: 原国家建材局--《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

原国家建材局--《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导向目录》

建设部--《国家化学建材工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与应用管理工作的意见》

建设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218号技术公告)

国家发改委--《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这一系列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得到广大防水企业的积极响应,对我国防水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宏观调控、推广新型防水材料、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防水市场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1)行业的工艺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年产500万平方米能力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不断增多,性能更好的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加长硫化罐已投入运行。

(2)推广应用产品明显增长,生产技术明显提高,产品结构明显改善。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中高档防水涂料均持续增长,中高档建筑密封材料大幅度增长。

(3)落实限制使用产品和技术政策有突破性进展。规范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生产和应用,适时开发和推广环保型防水材料等显见成效。

(4)禁止使用产品和技术的政策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得到落实。淘汰年产100万卷能力石油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煤焦油基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等的规定都得到较好的贯彻,二次成型聚乙烯丙纶卷材已基本退出市场。

(5)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取得多方面的成果。高分子防水卷材胶粘剂、胶粘带的开发,玻纤沥青瓦、自粘防水卷材的生产和应用技术的开发,金属卷材、金属胎卷材的研发成果,为防水工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和《防水卷材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宣贯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强了对“市场准入”的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标准化工作显见成效

2001年~2005年已批准的制(修)订防水材料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26项,继续制(修)订的18项,申请制(修)订的16项。

2001年~2005年制(修)订的建筑密封材料标准18项,其中制定完成的10项,修订完成的8项。

(四)新型防水材料应用量显著增长1、2005年新型防水材料应用总量增加到33700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1.36

倍,并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这一情况与我国防水行业“十五”时期的技术路线是相符的,也是深入贯彻有关产业政策的结果。

2、防水工程领域由工业与民用建筑逐步扩大到道路、桥梁、水利、垃圾填埋、污水处理、地铁及其它地下建筑等工程;建筑防水由屋面、地下延伸到室内、外墙等部位。

3、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奥运工程等大型、重点工程都大量选用了性能好,耐用年限长的新型防水材料。

4、建筑密封材料应用量大幅度增长,应用总量由2000年的1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5万吨,并涌现出一批年产万吨级的骨干企业;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传统的屋面、墙面防水延伸到玻璃幕墙、门窗、室内外装饰装修及道路、桥梁、市政、水利、地下等工程的防水密封。

(五)设计质量逐步提高,应用技术趋向多样化

1、认真执行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2、标准图集的编制与实施产生了较好效果;

3、防水企业施工资质重新审查注册,整顿了施工队伍;

4、玻纤沥青瓦、自粘防水卷材、聚氯乙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砂浆复合防水系统、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方法的完善,为编制相应工法奠定了基础。

(六)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支持湖北工业大学创办“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与大专班,建立了我国建筑防水高等教育基地。

(七)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国际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

1、每年参加美国NRCA年会和参加每年一度的欧洲建筑防水展,并对防水材料生产、防水工程施工进行考察,促进了合作。

2、赴欧、美、日、韩等国考察防水材料标准制定质量检测,防水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经验。

3、引进外资及管理经验,效果显著。

4、举办每年一度的“中国防水技术与市场研讨会”,促进了国际技术、经济和信息交流。

5、举办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同时专门为建筑师举办防水设计、施工专业培训讲座,受到欢迎。

“十五”时期是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的最好时期。这是国家和省、市、区政府主管部门重视宏观调控,适时引导的成效;是全国和省、市、区防水社团组织克服困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的收获;是广大防水企事业单位踊跃参与行业活动,关心和支持行业发展、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成果。

二、国外建筑防水技术特点

--欧美发达国家氧化沥青卷材叠层屋面逐步缩小,只占很少比例。

--在欧美发达国家,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居于主导地位,以双层铺设为主,也有单层铺设。

--屋面高分子卷材中,主要使用三元乙丙、聚氯乙烯、TPO三种材料,其他高分子卷材应用不多。TPO以其优良性能和环保特性,近年来得到迅速增长。

--金属屋面近年来发展较快,特别是在美国,金属屋面增长最快。

--现场喷涂聚氨酯硬泡因具有防水保温一体化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已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约占5%)。

--白色为主的浅色屋面(包括卷材和涂料)因其有利节能受到提倡和重视。--种植屋面愈来愈多,形式多样,使用的防水材料主要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等。

--施工方法有传统的全粘法、松铺压顶法、机械固定法等,近年来机械固定法的应用逐渐普及。

--各种防水卷材均形成配套齐全的系统,有利于保证和延长防水层使用期。--施工机具与防水材料一起得到相应的开发,并在市场上有销售。

--粘结方法有热粘法、冷粘法、喷灯热熔法、热空气焊接法等。近年来冷粘法增多,热空气焊接法和自粘密封条在卷材接缝中应用越来越多。

--自粘卷材发展很快。

--屋面使用寿命继续延长,防水保证期均在10年以上,美国的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甚至提供30年的保证期,颇受欢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法规贯彻不全面

1.《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对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的限制虽起到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①应用范围限制力度不够,甚至大量混入高等级屋面和地下防水工程。②三层迭加施工的规定基本没有实施。

③”复合胎“卷材的产量仍然很大,2005年为24000万平方米,占防水材料总量的38.7%。

2.二次成型的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虽得到明显的控制,但大量采用再生聚乙烯原料用一次成型工艺生产聚乙烯丙纶卷材应成为市场重点关注的新问题。

(二)企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和作坊约3000多家,基本是近十余年来创办。其中除一部分企业是经正规基本建设或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整体水平较高外,大多数厂家规模小、装备简陋、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管理落后、粗放经营。由于防水材料行业企业结构长期处于小、多、散状态,未能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造成资源、资金、人才的分散和浪费,影响了行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三)防水卷材无证生产现象严重,防水材料市场混乱

目前,全国生产防水卷材的厂家及作坊千余家,领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仅500多家。大量无证生产的厂家,多数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一向游离于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督之外,专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与正规企业争原料、挤市场,是危害防水市场秩序、污染环境、导致建筑渗漏、制造浪费之源,更是影响我国建筑防水整体水平提高的障碍。

防水材料市场长期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并低价冲击、扰乱市场,但打击不力。目前严重的情况是: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冠以”聚合物改性“、”SBS改性"名称,废胶粉冒充SBS现象仍很突出;采用再生低劣材料生产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情况仍然严重。

3.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 篇三

提高执行力保证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实现

中层管理人员政治轮训班的学习体会

2007年是“十一五”发展的第二年。建设公司职代会上审议通过了十七冶“十一五”发展规划。3月下旬建设公司党委又及时举办了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的、旨在学习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年初十七冶“两会”精神,加深对十七冶“十一五”发展规划、主业改制理解的政治轮训班。通过学习,对十七冶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主要措施以及企业改制工作等深化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与使命感,联系单位工作实际,引发了许多思考。其中,思考较多、体会较深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执行力,以保证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现。

一、执行力是关系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因素。

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文化或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企业正确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但仅此还不足以保证企业发展。正确的战略,包括所有正确的决策,必须有相应的执行力度使其贯彻落实,必须研究和制定保证其得以实现的执行措施。如果执行力缺失,那么企业确定的长远目标也好,近期目标也好,都会成为一场空谈。建设公司《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是对十七冶未来五年美好憧憬和期待。它关系到十七冶的发展方向、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各下属单位和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职业发展。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把愿景变成现实,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长富久安,就必须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用强有力的执行力保证十七冶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的全面贯彻执行。

二、提高执行力,必须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

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名员工,能不能把工作搞好,能不能积极主动,最根本的动力就是责任心的强弱。战略决策的执行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发展,关系到员工的命运。十七冶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作为十七冶发展战略和决策的执行者,要勇于承担责任,要自我加压,负重前行,自己设计责任,这个“责任”是每个单位和部门的执行方略,也是每名员工的具体行动。我们要把这个责任背起来,逼着自己想办法实现目标,这就是企业的执行力,也是十七冶发展基本动因。要通过执行力建设,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树立起这样的理念:执行,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的使命和态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要通过执行力建设,让爱岗敬业、忠诚企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慎独自律成为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三、提高执行力,必须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的执行能力建设,提高执行的示范作用,增强执行部门和中层的执行力。

作为各级领导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因此,一定要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在决策上避免随意性和情绪化,严格各级管理的管理层次和责任,适当进行分权授权,做到权责配置科学合理,使执行层次化,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创造良好的执行秩序。

再就是加强执行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是中间层理解及组织实施的能力,要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就是要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中层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企业决策层的决定,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把企业比做人,决策层就是大脑,负责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是“脊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可以说,中层就是决策层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如果企业全体中层队伍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无法相适应,那么企业的各种决策是无法实施成功的。

十七冶各二级单位的职能部门是系统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公司决策和系统管理的贯彻实施,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好会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要不断明确职能部门的权限和责任,提高其在系统管理中的权威地位,使各职能部门在各自权限范围内代表本级公司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增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按照决策精神贯彻实施。

从目前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和工程科技公司现状分析,在执行力方面需要强化。有的中层管理人员把所在单位和部门看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存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想,将自己的“责任田”视为自己的“自留地”。公司执行力有问题,往往是因为中层管理者对公司决策的执行力打折扣,还影响他人的执行力的正常发挥。另一种表现,就是因为两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在技术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业务执行力没有大问题,但相比之下管理能力相对欠缺,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建设,关键是管理执行力建设。针对以上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咨询公司年初召开的两会党政报告中都把加强执行力建设,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四、提高执行力,必须创新完善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提高执行的正确性、有效性。

企业管理基本制度是对企业管理中重复发生的工作事项作出的统一规定,是考核各级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统一尺

度。有了正确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执行的目标和方向。2004年建设公司把制度整合工作作为当年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共计50万余字、950页的全书式的四项通则和十二项基本管理制度组成的文件化制度体系正式创建起来,标志着十七冶的企业管理由经验传统型、粗放管理阶段步入理性创新型、精细化与现代化管理阶段,并由人治转变为法制。以上制度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规范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提升执行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度一经出台,就是企业的意志,各级管理人员都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005年1月1日四项通则、十二项基本管理制度颁布后,十七冶上上下下组织了学习、宣传、贯彻和执行,但是应当看到,离建设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部分管理人员对这些制度和重要决策理解不全、不深、不透,不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存在着有悖于四项管理通则和十二项基本管理制度的行为,使决策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因此,继续认真组织对以企业文化为灵魂的四项管理通则和十二项基本管理制度的深入学习领会和严格贯彻执行,应当是今后一项长期的任务。两级公司应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员工加强对建设公司决策部署和基本制度的深入学习,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必须从“自然人”角色转变到“企业人”的角色,自觉地用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克服好人主义、实用主义,不允许以“自然人”的主观好恶干扰甚至代替制度,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决策的顺利实现做出贡献。

五、提高执行力,必须确立执行标准,建立健全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控制系统。

决策者要事先明确执行的标准,把标准制定出来。执行标准要清晰、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检查,不能模棱两可,做到工作标准化、程序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和考评定量化,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执行质量。

有了标准,执行者要认真按标准做,考核者严格按标准考核,建立起标准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认认真真地执行上级的决策。要健全执行的责任机制,完善执行的绩效考评。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形成有利于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保证执行通畅必须加强对执行的监督。要加强和改进对执行的信息管理,坚持执行信息的跟踪和反馈,及时准确地掌握执行动态,对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发挥效能监察的督促执行、检查效果、发现问题、完善管理作用,以增强执行力。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对执行决策不力的问题进行通报,在各个管理环节上提高透明度,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的科学、客观评判和公平监督执行作用。

六、提高执行力,必须构建和推行具有企业特色的执行文化。

执行文化是21世纪企业的主流文化,通过文化来影响和推动企业执行力,是执行力增强的根本。十七冶要构建和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执行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和人文环境,让大家积极地、自觉地去执行。

——端正态度,严肃纪律。做工作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要讲求“认真”二字,结合荣辱观教育,大张齐鼓地宣传、表彰、奖励“认真”的典型,营造“以认真为荣,以敷衍为辱”的氛围。要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要通过耐心的培训给员工讲清道理,用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纪律意识。凡是公司的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就是警戒线,就是高压线,无论是谁都不能触犯,谁违规谁承担责任接受处罚。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上级指令,认真做事,用心做事,并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员工,必然会促进企业的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强化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执行过程中要认真地把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过滤员工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有利于员工各司其职,减少磨擦,增进团结。

——培养“坚决服从”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能动的、善意的服从,允许并鼓励大家在决策前提建议,但一旦作出了决策,就应坚决执行,对不服从决策的人,要给予必要惩罚。强化执行的根本原则:有明确规定和已经决定的事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与贯彻十七冶“科学、严谨、扎实、高效”的企业作风结合起来,在党内要与贯彻以“四个服从”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结合起来,使执行文化收到实效。

——执行力必须以结果为导向。企业追求的是效益,执行追求的是效果。只相信功劳不相信苦劳,因此,企业的执行力要把注重效果作为一条执行纪律和导向,执行人对任务负有全责,同样也对任务的结果负有全责,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灵活变通,但必须根据执行结果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奖励与处罚。

今年,咨询公司与工程科技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也是公司组建以来较为艰巨的一年,不仅在生产经营、施工、教育培训诸方面都要求在去年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制、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进步、工程经济咨询等方面的工作较之往年繁重。年初,建设公司两会对咨询公司

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求“咨询公司要切实地担负起向项目输送合格管理人才的责任来”;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方面,要求深化公司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建科技中心,真正发挥科技中心在公司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工程经济咨询方面,要求最迟在2007年底以前,完成目前设在工程咨询公司的工程经济咨询中心的组建工作,其标准是满足工程项目实现“先算后干”的预算需求和项目分包决算的审计需求;在培训教育方面,强调改进公司的培训制度,增加培训的投入,拓宽培训的渠道,加大培训的强度,提高培训的质量等等。以上工作,是多年来一再强调但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深层次的,事关十七冶发展全局的问题。对咨询公司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履行好职责,完成建设公司交给我们的任务,将是对我们一班子人的严峻考验。因此,咨询公司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和全体员工要进一步增强服从和执行的意识,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建设公司决策不折不扣地执行,为十七冶“十一五”起好步、开好局,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做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网架工程冬期施工方案下一篇:1年级国防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