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2024-11-14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12篇)

1.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一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选项教学的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与健康作为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科,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体育与健康学科最大的亮点是“选择性”,其中选项教学成为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的改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对高中体育教学方法运用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 教学 管理

1 引言

当前,体育新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顺利推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体育课堂教育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使体育课堂形式向多元化、开放性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更大的教学空间和展示平台,教学形式由单一走向丰富多彩,内容更加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特长,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和学生普遍感受到了新课程新颖独特,但是,由于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还处于初试阶段,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做大量的教学方法的探究工作,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推进新课程实施。

2 选项后的教与学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配备、班级安排等情况,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模块,然后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来学习。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教师在新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如何来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呢?学生又是怎样学习呢?

2.1 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现在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采用选项合班分层上课。教师在接手教学时,首先要摸清各班级学生个体差异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各班级个体差异的情况,把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较为接近的学生分到一个层面,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因为每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诸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在学法,练习手段,教学内容中有让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定学生目标和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比如,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在练习跳高时横杆高度和动作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高度和动作要求相对低一些。再比如,在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距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距离来练习。这样才能使每个参与学习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当然,分层教学也不应是绝对的,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变化,课堂上随时可选择不同的学习层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互动,达成了分层教学的目的。

2.2 激发兴趣,及时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两个不同班级的排球扣球挥臂动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实验与比较,(1)班教学程序为:助跑起跳----挥臂扣球----落地还原;

(2)班教学程序为:在场外进行助跑起跳----挥臂扣树叶----落地还原。以上两个班级同样练习挥臂扣球,但其效果截然不同。

(1)班教学内容和方法接近运动队训练,学生感到比较单调乏味,也不易体会挥臂要领,练习气氛沉闷,兴趣消失得早;

(2)班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了适当调整,把挥臂扣球改为挥臂扣不同高度的树叶,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体会挥臂的动作,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竞技教学方法,使课堂练习气氛明显好转。从上述事例分析,教师不管在选取教学内容方面或选择教学方法上都要十分讲究,才能取得教学效果。在选项分层教学方面,向学生多提供学生喜欢的球类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引用一些健美操和有氧健身操等运动项目,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参加的项目。另外,要注意兴趣是学生选择项目的主要依据,但部分学生兴趣在学期中途往往会发生变化。调查显示:80%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项动机的。但我们认为,这个时候的兴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直接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转移,它会随学生的即时体验而变化,因为学生的兴趣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为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兴趣消退或转移的时机,及时变换教学手段,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

2.3 培养骨干,倡导合作

教学中,合班选项上课后学生人数多达几十人,学生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很大,要真正贯彻和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从教学中感受到,解决合班选项上课难的问题,主要是抓好班级的体育骨干的培养工作。教师要利用一些时间精心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多给体育骨干一些展示自己体育才艺的机会,尽快地使体育骨干成为课堂中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在分组练习时独当一面组织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选项分层上大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气氛。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各层次的学生分别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教师选择、提供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学生讨论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环节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了平等、信任、合作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

3 选项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艺术

在选项分层教学的今天,课堂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呢?是用单一的“专制”方式还是开放的合作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因此课堂的管理单靠过去那种简单的说教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单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去完善课堂管理的新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

3.1 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一位课堂管理艺术高超的体育老师应该有高尚的品格。体育老师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承者,作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塑造者,作为健康形象的代言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公正、善良、诚实等人类的美好品格,并使之成为体育老师永不丢失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召学生,身教重于言教,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老师应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已掌握的知识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另一方面是不断获取新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创新开拓的科研意识。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向学生发送知识信息,并适时调整知识信息量发送的程度,保证和满足不同口味学生的需要。

3.3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师课堂上的管理水平。选项分层教学后,教师的语言表达将要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因此,教师讲话要力求生动有趣,饱含真情,清晰流畅,准确到位。教师要将自己内在的知识、思路转化为语言作用于学生,使他们不仅领会,并能受到深刻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教师语言引导下去开展课堂学习。所以说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也要进行更新和包装,千万不要穿新鞋走老路。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给教师留有无限的空间,使我们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新教材和策略的挑战。学无止境,干无尽头,只要我们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新课程标准的统领下,以课程教学为主线,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能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优化体育课教学的设计和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胡增荤“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学”.体育教学,.

[4] 管水法“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体育教学,2004.

2.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二

1 目前新课标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实行新课程教育改革后, 体育课堂践行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是时下主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很多教师按照新课标的改革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尝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良好效果和教学效率, 并且学生在新课标的学习下也没有获得更多的知识, 反而收获了更多的教学压力。加上学生的升学压力导致对体育课没有兴趣, 甚至想逃课去学习别的功课;还有的学生因为平时就缺少体育锻炼, 在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时显得体力不足, 更加对体育课厌恶, 长此以往不仅身体是亚健康状态, 连心态也会变得不积极[1]。

采用新课标教学方式的体育教师也要从观念上改变对课堂的看法。首先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纲的教学要求, 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的四十分钟获得情感的体验、压力的释放,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发展。

2 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的概念最早是西方教育界提出来的, 在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 “有效教学”一直被援引进不同国家的英语教学文献中, 因此逐渐得到了世界教育行业精英的关注, 随之“有效教学”这一概念也被世界教育行业逐渐承认了。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主要是用学生最后考试验收的成绩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2]。

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把教学活动和目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学生本身的需求相互贴合才能说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定义也不是教师非常认真地备课, 上课教授给学生很多有益的知识, 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取得有益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者学生很认真地学习也没有学明白课程, 那么即使这个老师的个人素质再优秀, 那这也是一次无效教学。

现在的很多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 他们可能对于学习没有主动性的思维, 一般都是依靠学校的规章、家长的期望和老师的鞭策进行。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可能会是被动听讲, 往往不会主动去培养自己的特长, 比如不会因为体育课学过轮滑就会爱上这项运动, 形成自己的爱好。学生在遇到问题一般也是喜欢自己琢磨, 不会有和同学合作研究, 或者专程请教老师的想法, 这些都是课堂无效教学产生的问题。

3 提升新课标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提升教学的质量

体育老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把一些体育知识的要点结合教学活动引入课堂中。可以通过播放NBA视频给学生讲解篮球规则和篮球的相关知识, 讲解篮球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科普运动知识, 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 不再把体育当成是没有意义的课程, 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并且尊重这门课程教学, 让学生在上课中感到体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只为了体育教学, 还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奠定终身热爱运动的基础, 有一个积极健身的良好心态, 改变我国学生亚健康的身体状态, 这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教师要结合学校的体育设施和自身条件进行趣味性的体育教学。可以开展田径运动、篮球、足球、铅球、舞蹈、轮滑、体操等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 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武术、高尔夫等训练项目, 让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3.2 让学生感到体育活动的活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上课中, 一定要带领学生多多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主体性和重要性, 并且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引入教学内容, 让每一个体育活动都能让学生积极参与, 并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自我挑战的感觉。利用电动游戏、体感游戏融合进足球比赛的规则, 让学生感受到足球的技术教学的魅力。实践训练中, 用多种训练巩固技术要领, 训练坚毅的体魄, 让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得到释放, 学业上也能有所进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体育教学也要积极开展“探究型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课下还能自己去探究未知的领域、探索一些体育新技能。体育教师也可以把教学主导权给予学生。但是在前期一定要做好课堂控制、组织好课堂的纪律。让学生减少发生“咬耳朵”、吃零食等课上不允许的行为, 还要对课堂的环节进行精心编排,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锻炼, 并且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3]。

3.3 改善体育课的教学环境

体育课一般都是依赖于教学环境进行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校的外部环境、物质环境组成了体育教学环境。学校的绿化面积、采光量、空气质量等组成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一般的学校都建有一些体育设施和器材,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对于体育设施采购经费非常不足的情况下, 鲜有学校的体育教师会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来丰富学校的设施。并且学校一般购置体育器材, 闲置多年来也没有人进行维修保养, 器械的损坏现象比较严重, 加上在校学生非常多就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此外, 学校一定要改变过去升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要从根本上扭转对于体育课不重视的情况, 改变以往将体育课视为自由休息的课程。只有将体育课列为主要课程, 并且加以重视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的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 一定要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体育教师身为一个桥梁, 不仅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还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且学校也要为学生体育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安全的、快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胡英江, 杜朝凤, 刘菁.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 (2) :62-64.

[2]李朝辉, 刘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 :140-143.

3.新课程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62

一、新课程下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际上是个相对概念,是在旧课程标准基础上的改革,但由于初中体育教学一直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注重,不少体育教师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认知,认为新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概念陌生,与教学方法无法融合,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下降。另外,不少教师从近年来不断的教育改革中获取,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而实际上,教学内容不明确或太过花哨的教学,通过讨论也无法提炼出有效内容,并且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走马观花”的现象,这种讨论看上去教学氛围较好,但实际上却对学生没有太大用处。在教师方面,由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有限,面对新课程中的新概念、新思想,很难将之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虽然教师对新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运用到教学中,还无法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扩展,不少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新老教材共同教学,这便无法准确地掌握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作用性不强,既不能强身健体,又不能培养出体育健将,所以对体育教学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本质,只强调学习过程,不注重教学实效,这给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例如,在短距快速跑课程中,只安排学生练习短距离快速跑1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使用游戏代替,松懈了练习密度,只注重课堂氛围,无法达到锻炼效果,学生在这种课堂上也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

二、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探索新课程教材内涵

新课程标准的突破点在于改善了体育教学的沉重局面,在教师方面看来,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在学生方面,学生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这便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教材中积极探索其内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内涵,通过探索、总结、积累、提炼,使体育教学策略多元化、目标统一化。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在教学理论、教学操作和教学评价方面均设定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加入个性化方法,反映出新课程体育教学的优势。

(二)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以教材为主,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突出新课程的教学逻辑,通过组织法,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并减轻学生的运动负荷,以便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教师在课前要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利用好主、副教材。教师不仅要理解教学理念,还要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不仅知道本节课需要学什么,还要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价值和作用,以便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方面,首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例如在跳遠教学中,融入新课程、个性化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跳远的基本动作、概念以及运动方式;第二,主教材是概念和操作的体现,副教材则可以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轻松活跃,与学生共同参与。具体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设立跳远场地,询问学生对跳远的理解,并自行演示,使用轻松活泼的话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双手抬高,直立,告诉学生,这是“大人”;下蹲,告诉学生这是“小人”;跳,告诉学生这是“超人”。在教师语言的带动下,学生的参与度会增高,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其次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每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应该带领同学进行简单的课堂总结,并对本节课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发言、竞赛、讨论等方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该多设计多维目标,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性、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客观地对待学生,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优化教学环境

新课程标准的开放化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提高,不只是教学场地的设定,还包括教学周围环境的营造。例如,体育课程的训练大多数是在操场上进行,学生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是教学场地的优化。在周围环境的营造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环境,体育教学中切忌“一言堂”。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如果遇到难以理解或质疑的问题,可以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重视和认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在体育课堂中自己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平等地对待学生,情理共施。

4.新课程下体育的教学设计思考 篇四

2.1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导。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制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与差异性特征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服务。及时转化师生角色,建立翻转课堂与体验式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能轻松掌握运动技能以及防范措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壮体魄,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2.2设计理念突出整体性。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不再是单纯、机械地传授一些基本的体育运动技巧,而是更着眼于教学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局关系上。它要求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与教学工具,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与喜爱的课堂模式,除了学习到基本的技能本领外,还能锻炼学生的毅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他们树立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与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大亮点,它的聚焦点不在拘泥于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效的、多样的、创新的、以人为本的新体育教学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在更多面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生命课堂”。2.3设计方法更系统化。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教学资源全面与系统的分析的前提下的。体育教学资源纷繁复杂,需要教师具备整合优化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从而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2.4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与学生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系统化地设计出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而教学过程却是不固定的,它会随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出教师的创作灵感,从而形成一堂堂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

5.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化 篇五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化

在对角色的定义和传统体育教师角色剖析的.基础上,指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师应扮演的角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选择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育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学生求知和发展的激励者,全民健身的服务者.

作 者:胡飞燕 HU Fei-yan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体育系,江苏,南京,210017刊 名: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年,卷(期):30(4)分类号:G807.0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师 角色 教师培养

6.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六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对我们中学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学则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是主要实施者。

2、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与教师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课题。在不同的教育发展时期,有效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以往主要针对的是教学中存在的以本为本的备课,满堂灌的教学,单一的、简单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由于对新理念理解贯彻不清,又出现了诸如满堂问的对话,情境表面化,活动形式化,三维目标把握不准,浅层次的学科活动教学等问题。为此,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解决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追求优质,实现主动发展”,多年来在社会与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教学上贯彻“以人为本,张扬个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习,获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也逐渐清晰地暴露出来,如:由于是新教材,教师在没有形成系统经验以前,缺少对整个教材整体的把握,理解不透,不知道这一课教学内容在整个一册教材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那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很模糊的。

如:为体现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过程,老师们都喜欢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质疑环节”,特别是遇到有人来听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有的放矢”。然而,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教师对于这一环节没有精心设计,学生的提问显然是明知故问,只是为了迎合老师的思路,讨得老师欢心而已,实际并没有多大的效果,为质疑而质疑流于形式。又如:现在的许多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结果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要么讲闲话,要么无精打采的保持沉默;当然也有一些同疑难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疑的必要。可问题一出现,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而是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解疑。这种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体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无意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读书、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随着课改的深入,面对各方面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急需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途径的系统研究。这一课题,为我校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机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追求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原则的科学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的课堂教学高效益的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近现代的教学论,我们发现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有效教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大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将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努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继夸美纽斯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对“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所谓“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运用”,教师凭借这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能迅速地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赫尔巴特设计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的“普通”教学过程,后来被他的学生补充、调整为“预备——提高——联想——总括——应用”的“五段教授法”。其后经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程——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六段教学法,从而形成了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研读这一段教学论的发展史,我们认为,夸美纽斯之后的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以及整个现代教学论研究,无不在为“如何在班级教学中有效教学”而努力。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学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多种教育派别与教育思想的相继涌现,有效教学逐渐走出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进入“教学设计”的道路。现代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倡导以科学的名义和“人本”的名义理解人。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介绍,一些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逐步展开。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国外的有效教学研究开展时间比较长,国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正在积累中。

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以住研究是多以学生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与以往从教师层面进行的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个别学生、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策略”是指为有效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程序性方法和操作手段。“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2、支撑性理论(1)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是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包括分析智能、发散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整体构想、研究目标

1、整体构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教师开成有效性反思的习惯与能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内容:

1、把握各学科及各学段基本知识体系,确定教学目标的研究。

2、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研究

3、有效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研究

4、有效教学评价地的研究。

5、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

帮助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同时指导、提升实践。

六、研究保障、预期成果及组织机构 保障条件

1、落实组织。由校长尚庆莲亲自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领导全员参与,由学校骨干教师和有研究能力的青年教师组成研究小组,由科研室具体操作实施。优化领导,加强管理,使完成本课题研究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

2、构建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将此项研究作为学校的重大课题,对突出贡献者由学校翔鹰奖励基金给与奖励。(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包括课题跟进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研讨制度和主题培训制度。

3、专家指导。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担任课题顾问,具体指导课题的实施。

4、保障投入。学校将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硬件和软件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宽带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建立教育信息网络,促进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课题预期成果

7.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七

1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服务, 通过从事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参与, 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达到获得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获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在身体、心理都获得益处, 对于体育具有比较正确的态度, 能够持续、稳定、长时间的主动从事体育活动。因此, 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体系终身体育的思想。

1.2 体育教学模式应更加关注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首先, 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是否合理、合适, 主要标准是必须要符合教学主体的水平和要求;其次, 还要看学校体育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应该关注和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看法都是影响体育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另外,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还要考虑学校现有的学校体育环境, 场地器材设备等硬环境和学校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软环境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1.3 体育教学模式应具有协调性和多样性

不能单一地使用体育教学模式, 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体育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有选择的使用一种或者几种体育教学模式, 这样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在使用中, 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随意、自由使用的, 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 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体育教学模式, 更要协调各个体育教学模式, 使之共同协调配合。建立协调、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保证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

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2.1 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主体展开的,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 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体育教学活动服务的, 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性操作和活动方式, 体育教学模式也要针对主体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和安排。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从课的本身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感受, 往往学生对于教学组织和管理不认可、不接受和不赞同, 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2.2 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可操作性

从体育教学模式本身来看, 其形式、内容和作用都适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是, 把体育教学模式放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体育教师和学生时, 它的实用程度是不同的。往往一些好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具有很高的操作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场地和设备、学生和教师等因素并不适应体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很难把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完美的实施。体育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本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些因素都是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所应该考虑的问题。

2.3 体育教学模式常常与“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背道而驰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是体育教学必须遵守的教学思想和所要达到的终极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形成终身从事体育的习惯和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学内容的组织使教学内容不仅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教学目标, 而且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安排没有充分的考虑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学生只是被动地去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无目的地从事体育活动。

3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对策

3.1 以学校体育环境来制定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

充分地考虑学校的体育环境, 学校的体育软、硬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认可体育教学模式都是体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影响因素。因此, 在设计和安排体育教学模式时, 一定要考虑场地、设备、学生和天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3.2 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制定体育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反应和感受。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合适程度和体育教学模式效果的大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 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体育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科技含量

高科技的体育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高科技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感兴趣。从效果来讲高科技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组织的效率, 是一些教学过程变得简单、容易, 配合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互相弥补缺点, 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 提高教学效率。

4 结论

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 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从体育教学模式自身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模式的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的重组和优化, 是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是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结合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有目的地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是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继续向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0 (4) :41-49.

8.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八

一、新课程对运动技能教学理解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运动技术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表现在对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不像历次大纲那样具体而明确地规定每学年应完成的运动技能,教学项目的课时比例、技术动作、战术动作、考核项目和方法甚至技术教学的辅助练习。而是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条件及学生实际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这些情况难免使人产生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偏见。而笔者认为,这是对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误解。其实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运动技能教学无效无趣的问题,应当进行改革。新体育课程理念的落实,运动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目标领域的实现,都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而运动技能教学就是这个“载体”和“途径”。

二、在新课程下有效开展运动技术教学

一是新课程标准下,在运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不仅注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过程,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运动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切实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要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建立多样化、综合的方法体系,确保以运动技术教学为重点,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三是要注意教材的密度和强度的安排,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强度。要做到难易结合、循序渐进。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个体能力不同相应提出不同的运动技术要求,让学生逐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逐步掌握动作技术。

四是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由于受场地、器材以及教师本人素质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会出现运动技术示范得不够完整,动作要领交待不清楚的现象,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体育课件,让学生观看正确、完整的动作技术。如在篮球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从网上下载的NBA的图片,然后利用课件针对篮球动作的重点、难点进行展示,教师同时讲解,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要领的理解,从而保证了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五是在运动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你讲我听、你做我看、机械模仿的过程,教师应该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感悟教材,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师生交往频繁、生生交往多样化,物理空间多变。教师教学安排不再受制于课前的精心策划,而是可以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在这样的运动技能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将得到增强,能自主地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技能的获得结合起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让生命发展成为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包振明.探索成功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李文江.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运动技能的教学[J].体育教学,2005(1).

9.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九

这14天的跟岗学习,期间得以品味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形成既能反映课堂教学实质,又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从内容上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寻找平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核心元素、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有效课堂准备的三个纬度、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索。

全书共有五篇,分别是: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三个维度;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每一篇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倍感困惑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大都由四个层次组成,首先是“问题提出”,概括叙述了这些问题的来源;然后是“问题表象”,对所提出问题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罗列出来;其次是“问题归因”,就是对所罗列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是“行动策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真正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空洞乏味。

对这本书我首先是通读整书,然后是精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品味,查找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情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说一下我自己的感想。

所谓高效课堂,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它包括三层意思:高效果,即教学活动的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高效率,即教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要符合经济、节约、高效原则;高效益,即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回归简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生物课堂的“高效课堂”,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头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技能、创建出有效、高质的生物课堂呢?“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通过人细胞的分裂视频,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细胞分裂,然后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离,产生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引出分裂前要复制,接着引导要如何平均分,把染色质的知识进行复习,讲解分裂过程的变化,从而归纳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在让学生在既学习了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现象理解到本质。课堂中让学生产生 “有效思维”,从而成为 “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生物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是我们解读教材和精心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二、过程走向丰富

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发展、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对生物之美的发现、体验、热爱,对生物文化的感受、理解、敬畏,对生物精神的领悟、继承和弘扬。生物课堂在恰到好处的丰富拓展中,达到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完美统一。

三、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课堂的实际效果其实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有效地学。在课堂时间管理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1、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学生:

(1)会用心;

(2)保持良好的自我情绪;

(3)能排除干扰,通过自身的优势、缺陷等的深刻认识,培养“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

2、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

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必须进行认真的设计,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安排,力求做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

(2)充分利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科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3、教学要有一定的节奏变化

呆板的教学节奏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或精力的分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或课堂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学生进行及时、充分地交流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教学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节课的前15分钟之后,教师必须通过问题情境的变化来调整教学节奏,这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比较长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达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目的。

4、课堂上还学生十分钟

在一堂课中要让学生有10分钟的充分练习,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每节课堂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在以前,教师常搞“题海战术”。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学生苦不堪言,穷于应付,往往事倍功半。现在高效课堂,就必须精选习题,精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高效学习更明显。我们实行了学案,一部分可作课堂练习之用,另一部分作课后作业。随堂练习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有书上的例题,也有学生与例题相匹配的练习,让教师在讲授了新知或者示范了例题以后,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把学生的知道能够及时得到巩固,加深理解,当然做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题目解题的规范,让其培养良好的做题规范。

10.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十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新教材实施至今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

(3)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

(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留于形式。

(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

我想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

据此,本人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这一课题。所谓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的理论依据。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子课题的设计

【研究目标】

使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学生最易于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子课题的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法的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的研究

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有效方法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有效性的研究

反思教学在实践中有效性应用的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法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有效性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1)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根据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2)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课题组将重点研究科学的、适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一课不同教法教、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研讨方式启发思考,比照促动,着力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题组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有效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教与学互动、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计问题,凸显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是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2)有效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科学、快捷地学会运用规范的语言表情达意。

(3)有效方法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4)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恰当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有效反馈

有效的教学依托有效的反馈。反馈的适时性,反馈内容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3、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即研究怎样评价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由浅入难,慢慢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整个班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情况,不断总结和评价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

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为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本课题组将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证:

1、制度保证。该课题是学校“十一五”研究课题,学校将制定一系列制度来规范

研究行为,保证课题如期高质量的结题。

2、时间保证和团队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承诺将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于该课题的研究中。

3、管理保证。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管理小组,课题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子课题负责人担任管理小组成员,管理小组将负责研究过程中诸多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使管理出效益,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阶段成果

本项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1.启动阶段

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

2.研究阶段

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同步展开。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征集”和“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3.总结深化阶段

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题报告;

2、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3、新课程有效教学性教学研究的论文、案例;

七、组织分工

课题负责人:柯金央

成员:钟钦云 苏龙武 柯金央 蔡长质 张文镇 洪玲玲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有效教学方法》,(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十一

一、体育教师具有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为一体的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理论和思想上都较为完善,但对现在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仅提出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等,而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一个大体范围或活动建议,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按照季浏教授的说法:不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可给各地各学校充分选择的余地。这充分的余地,迫切需要体育教师增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热爱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在研究学生中、在钻研教材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在与同行、专家的交流中,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体育教师具有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但对21实际人才培养的战略来讲,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来讲,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如在铅球教学中,可用抛、掷、砸等不同的投掷方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和发现哪种投掷方式有利于发力,并能使铅球获得较好的远度?在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引入轻的物体为什么砸得远、掷不远;重的物体掷得远,而砸不远的问题,使学生发现矛盾的焦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体育课堂教学应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实现由“接受”到“发现”的教育目的。

三、体育教师具有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体育健康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联系理念是课堂设计的活力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交往能力不强、合作意识淡薄、意志品质弱化的问题特征。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弱化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体育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应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社会和科技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可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在这样理念指引下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能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能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也能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应用于社会,学生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也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的发展。

四、体育教师创造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情景的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兴奋点

在体育课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大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段和空间,努力营造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努力做到健身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如在弯道跑学习中,先让学生做快速半径较小的圆弧游戏,在游戏中质疑:身体重心应如何变化才能跑得自然快速,然后讲解弯道跑得技术要领。又如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可针对学生喜欢NBA球星和喜欢看NBA比赛的心理,讲解NBA历史上篮球投篮的发展史以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规律,在教学行为上应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模式”向重“个性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课堂氛围,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并体验,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五、体育教师促进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的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延伸

正确认识和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实际上包含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书本和生活”“理念和实践”“结论与过程”等相对矛盾统一的问题。例如在快速跑蹲踞式起跑教学中,为了解决哪种起跑姿势最有利于身体快速起动从而迅速达到自己的最快速度?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游戏,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采用不同起跑姿势。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种起跑姿势最有利于起跑加速。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感受和确凿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联想,从而明白了蹲踞式起跑最有利于起跑加速的道理,学生也尝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甜头。

此外,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教书育人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身体协调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12.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十二

1. 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1.1 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学生的运动成绩上, 追求达标率与中考、高考的运动成绩, 忽视了对自己思想觉悟的提高、业务的钻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养成。

1.2 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每位教师的文化层次是不尽相同的, 对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了解或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加之大学学习中对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较少等, 导致我们对社会体育知识、运动项目的概况、新兴的休闲运动项目的了解都比较肤浅, 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1.3 教学、训练水平停滞不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教师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与达标率,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不前, 缺乏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也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积极的创新意识与敬业爱岗精神。

1.4 科研能力水平不高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有些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是不敢恭维啊, 他们的教学只是停留在写总结的层面上, 没有一定的“学术味”, 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 没有把自己的经验总结进行加工与拔高, 所以他们写出来的文章缺乏说服力、缺乏研究价值。

2. 重构和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行新课程改革

2.1 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体育教师则是“人类健美的工程师”,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尤其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精神, 有坚定的正确的共产主义觉悟,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责任心,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2 有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和过硬的运动技术、技能及教学、训练能力

未来学校的体育教育必然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过去的知识已经过时了,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再也不能光靠一点运动技术、技能混日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全面了解知识, 做好对相邻、相近学科知识的掌握, 因为知识是相互交叉的、相互渗透的。

2.3 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只有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才能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我们的科研服务, 使我们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节省时间与精力。

2.4 一定的创新与科研能力

教师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要不断的尝试,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探索与思考问题, 总结推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总结, 也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把实验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

2.5 学历层次的重构

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 获取新的血液, 这就要对我们的学历进行重构, 或者说要进行学历层次的重构, 鼓励教师进行高层次学历的学习与进修, 参加一些学术讲座与沙龙, 开阔视野, 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

2.6 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我们教师就明显不适应, 有时甚至不知所措、很茫然。然而我们在一线的教师, 必须具有较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承受得了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 才能胜任未来教师一职, 才能立足在教育的第一线并排除外界的干扰, 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和新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 各地都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呈现出百家齐放的局面。

3. 结束语

上一篇:市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古灵精怪的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