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2024-10-20

地方经济发展调研(共8篇)

1.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一

XX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调研

XX农信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农业稳市”的战略决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农、林、牧、渔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贷款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8月底,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53.53亿元,比年初增长8.63亿元,增幅为39.23%。其中,涉农贷款余额52.9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8.83%,比年初增长8.53亿元,增幅为39.23%;涉农贷款户数33597户,占总贷款户数的99.32%,其中:发放农林牧渔业及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32.84亿元,占涉农贷款的24.26%,比年初增加2.7亿元,增幅为26.63%;发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40.06亿元,占涉农贷款的75.74%,比年初增加5.84亿元,增幅为73.39%。重点投放到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村民营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民、农企增收,农信社增效的“三赢”局面。

3、加快贷款审批速度。采取每星期定期审批及根据具体情况随到随审不定期审批制度相结合,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大投放力度,及时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2、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农信社进一步解放思想,今年

1以来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对各社的贷款审批权限作了大幅度调整,放宽贷款自主权,克服信贷瓶颈,减少审贷环节。

3、创新支农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抵押方式,推行农户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咸围经营权质押贷款等。在支农工作中,该社更新观念,坚持支农服务方向,改进支农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先后制定了《XX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XX市农村信用社林业贷款管理办法》、《XX市农村信用社咸围经营权贷款管理办法》、《XX市农村信用社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广大农户发展农业生产。在农户贷款方面。根据XX市地方的自然条件,结合本地实际,以资源为依托,在全市形成了优质水稻、花卉、优质蔬菜、海水养殖、鲜蚝养殖和禽畜养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支持农民开展农林牧渔业生产发放贷款余额32.84亿元,促使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生猪饲养专业户XXX五年前大学毕业后,立足农村,在本乡承包了300亩山塘,办起了一家生猪养殖场,2003年初向XX信用社借款20万元,用于购买猪苗,经几年来的努力,养殖场已具规模,于2005年未已还清贷款;其投入资金总额超过300万元,聘有场地工人35人,自我培养的技工3人。场内种植有大量的薯叶和杂菜,自行调配生猪饲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经营种类从当初单一生猪饲养,发展到养殖肉猪、繁殖猪苗、养鱼、养三鸟等综合性经营。为加快发展步伐,XXX于2008年初又向XX信用社贷款30万元,扩大经营规模,全年实现总销售额75万元,创利24万元,取

得了可观的收入,当年偿还了部分贷款。在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方面。至2009年8月底止农信社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82户,余额5536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3.03%。如XX市XX镇XX村委会XX,在XX镇那担工业区经营一个规模较大的板厂,现经营山林4370亩,其中速生桉2700亩,已有2年树龄,该户因资金周转困难,需要贷款。该社通过调查,及时投放 360万元贷款,支持其发展生产,目前速生桉生势良好,效益较好。在开办咸围经营权质押贷款方面。至2009年8月底止农信社发放咸围经营权质押贷款和淡水养殖贷款262户,贷款余额36078万元。另外,该社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开办救灾复产贴息贷款工作,截至2009年8月止该社发放2008年XX台风贴息贷款383户,累计发放贷款余额3396.8万元,有效解决我市受灾农户复产资金需求,加快复产步伐,提高经营效益。如借款人XX,于3996年3月3日和其胞兄黄XX合伙承包XX镇XX公司3880亩滩涂开发咸围,经过30多年的经营和开发,其滩涂已成围,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提高围基的扩风险能力,需全面加固,同时,发展生产需投放大量的蟹苗,但该户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为支持其生产发展,农信社向该户发放贷款,分别用于购买蟹苗和围基加固。去年9月份因受强台风灾害的影响,造成其经营咸围损失惨重,围基被冲毁200多米,有部分的海产品被洪水冲走,损失金额达200万元。为支持其灾后复产工作,农信社又于2009年3月3日向其发放贴息贷款60万元用于围基加固。目前,我社共向该户发放贷款余额共230万元,有

效地缓解其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问题。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方面。至2009年8月止农信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5880万元,支持的经营项目有生猪养殖和花卉种植等,支持的企业有“XX市长江食品有限公司”和“XX市XX制品有限公司”。如XX市长江食品有限公司,于3999年4月经XX市工商局批准成立,主要经营市场物业管理及养殖、屠宰肉类食品等。目前,该公司已开设38个养猪基地,存栏猪共23万头(其中:母猪2万头、公猪0.25万头、肉猪20.75万头),月生猪出栏量32000头、日屠宰生猪量3200头,经营效益较好,且经营项目属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前景乐观。近几年来当其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农信社多次给予贷款支持,目前,该公司在农信社的借款余额为5680万元,借款主要用于购买母猪、猪种苗和养殖场搬迁等。

4、与担保公司签订担保协议,扩宽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难问题。

二、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

一是涉政贷款拖欠本息金额巨大。目前市属、镇属及涉政部门拖欠农信社的不良贷款金额高达9.03亿元,并结欠贷款利息34.43亿元。这些市属企业基本上已经转制,转制企业将其所属资产处臵后,全部用于支付下岗职工安臵费和社保费。二是行社脱钩遗留问题多。行社脱钩前,农行转嫁不良贷款达2.78亿元,此外,还有尚未解决的其他资金及财产损失等未计算在内。三是原城市信用社转嫁而来形成的巨额历史包袱。3998年为维护辖区金融秩序的稳定,该社接收了

原城市信用社。接收时,城市信用社转嫁而来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8亿元,不良贷款占比达99.6%,存贷比例达303%,导致支付日渐困难。该社除全额动用存款准备金外,还向人民银行借入再贷款保支付、借入支农再贷款维持经营,导致连年亏损。据统计,至2006年末,原城信社累计亏损7763万元,给我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资不抵债金额巨大。四是政策性任务长期以来造成压力。XX位于沿海地区,也是产粮大区,我社长期以来承担支持“三农”的责任,由于XX经常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相当部分支农贷款形成不良,本息无法收回,导致亏本经营。有的不良贷款虽核销,但大大加重了本社的经营负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我社不良贷款占比高,目前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4亿元,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影响了支农贷款的投放与运用。

三、建议意见

一是政府对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企业改制后的所得应考虑农信社的实际,不能一概而论,全部用于支付下岗职工安臵费和社保费。

二是积极做好农信社的沟通协调工作。毕竟农信社是地方银行,她的发展壮大与当地经济发展是完全不能分割开来的。应主动做好服务工作,搭好舞台让农信社长袖善舞,做大做强。

2.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二

一、近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对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分析主要建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关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包括企业篇以及校友篇两部分。企业篇主要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视度以及评价。校友篇以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重要课程有效性、求职分析、生源分析、满意度分析7个一级指标为标准。学校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分别向我校2012、2013、2014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回收有效问卷比例分别为55.6%、50.4%、56.3%,全部为有效问卷。我们在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质量分析。

(一)就业率分析

近三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分别为117人、121人、112人,近三年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了97%,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该类专业的平均就业率(93%),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率较好(见表1)。

(二)就业地域分布

学生就业地域96%以上在广东就业,其中在中山就业的比例在70%以上,因此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选择、培养目标与规模的确立上,应以广东省,尤其是中山的产业行业背景为导向。

(三)用人单位特色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较为广泛,近三届毕业生中,就业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64%~69%)与三资企业(22%~25%),体现出广东珠三角地区企业的特点,学生就业面较广,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比例较高。

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规模是51~300人的中小型用人单位(34%~42%),其次是1000人的中大型用人单位(28%~31%)。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规模来设定职场文化课。

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物流仓储管理是主要的就业岗位。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主要服务行业以及主要工作岗位来设置教学的能力目标与素质要求,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收入分析

2012、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收入均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低300元左右,但2014届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收入状况有较大的提升(见表1)。

(五)专业对口率分析

在专业对口率方面,专业对口率比较低,2012、2013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依次为29%、39%,均低于全国同期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专业对口率(见表1)。2014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有了较大的提升,达到了52%,并超过了全国当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对口率。在当前物流行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更有信心,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了。

在对详细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专业不对口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或者是就业环境不好。实际上也是如此,物流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浮躁发展后,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比起其他文科专业以办公室为主的工作环境,以仓库、货场为基础的物流公司的工作环境明显相对较差,也造成了很多物流专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选择了文员岗位,而由于文员岗位综合性特征明显,很多属于物流文员的岗位,尽管有部分从事物流信息操作,被认为是属于行政类而没有划入到物流类相关岗位中(但实际上物流信息操作员是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面向的就业岗位之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物流专业就业对口率。当然低的专业对口率也显示出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适当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比如考虑增加素质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增加通用能力相关课程等等,适当照顾学生宽口径就业的实际情况。

(六)就业现状满意度

在调查学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方面,2012届为57%,2013届为61%,2014届有了显著的提高,达到了75%,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对自身的就业现状较为满意,对就业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七)离职分析

2012届、2013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离职率分别是50%和56%。2014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仅为31%。这与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情况吻合。分析原因,93%是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以及想改变职业或行业。离职率如果较高,会影响到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图1为我校2013届和2014届毕业生离职原因调查情况。

二、人才培养结果评价

(一)校友推荐度和满意度

校友推荐度是了解我校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戚朋友去就读的指标。近三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校友推荐度范围在74%~79%,远高于同期全国高职院校的校友推荐度。校友满意度范围在96%~100%,也远高于同期全国高职院校的校友满意度,说明我校学生对母校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的认可。

(二)毕业生素养提升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母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在“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相对提升较小的方面是“人文美学”,说明我校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还需要加强工作。

(三)基本工作能力评价

基本工作能力方面,就要从“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四个方面来调查。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质量报告,近三年,这五个方面学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分别为80%、85%、85%,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根据调查,70%的学生认为实习实训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认为跟着老师做项目、参加社团活动以及创业活动有助于综合能力加强的学生比例依次为63%、59%和54%。因此,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积极、认真参加这些活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习实训、跟着老师做企业项目、社团活动以及创业活动是在校期间最有效提升综合能力的途径。

(四)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方面,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各核心课程的满足度良好,各项课程的满足度数据与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数据较为接近(见图2),说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需要。

三、对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以区域产业结构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增强课程体系针对性

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生产制造、批发和零售等行业,初始工作岗位主要是物流仓储管理员、客服和文员等。本专业可以加大这些行业和岗位需求的调研力度,全方位地开展相关校企合作项目,建立与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就业质量和有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就业需求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本身人才定位不足以及本专业所设置的核心技能课程所培养出来的实践技能没有达到企业预期要求。因此,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确保专业课程所授予的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物流管理类学生往往只注重一些专业能力的训练,忽视自己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加强。用人单位招聘物流管理应届毕业生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沟通协调能力、求职的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其他的比例明显较低。同时,根据当前物流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的现实情况,应基于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适应在毕业后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实训环节

每年的调研数据都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和实践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行业、其他院校专业人才和社会科研机构的联系,引进企业大型真实项目,建立专业交叉、多元化主体的互动式项目实践,强化实习和实践教学。

(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标准,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毕业生在初次择业时只考虑压力小、薪水高和地点好的工作岗位,与现实不符的就业期待导致了他们的就业困难和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毕业生应选择和自己能力素质匹配度高,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也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以目标职业的知识能力要求为导向,制定出恰当的行动计划,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与调整。大学期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学生能够尽早深入了解职业要求,学会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努力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匹配程度,这是毕业生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

(五)应届毕业生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准备和决心

很多企业的招聘人员指出,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很重要。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关系,因为公司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并为每个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注重的是员工的能力体现,对学历的要求倒是其次的。另外,愿与企业同发展,能接受从基层做起也很重要。

我们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各项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其中最重视的前三项依次为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适应工作岗位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与企业期待值相差较大,而且调研数据显示本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较为频繁,这不利于自身职业发展,而且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从而影响学校在用人单位的声誉。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一些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物流管理从业人员初次就业一般是物流仓储文员、快递业务员等基层岗位,物流管理岗位往往至少要求1~2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对初次就业岗位期待偏高,多数同学对专业的形势和走向不清楚。应当多开展关于本专业特点、就业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宣讲,加强学生对物流管理类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基本形势的了解,培养他们从基层岗位做起的准备和决心。应届毕业生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累与沉淀足够的基层体验和经验,才能在这个职业上站稳脚跟,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六)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加强学校就业服务的有效性

虽然学校每年给学生提供了不少招聘信息及召开招聘会,但根据调查,学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学校在学生获取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有限。同时,不少毕业生也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学生缺少求职的技巧和方法。建议学校广开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困惑,给予更多针对性的面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就业指导,并在未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求职服务,提高本专业学生求职效率。

摘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能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近三年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对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及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就业,调研

参考文献

[1]孙瑛.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调研与对策分析: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62-65.

[2]刘小红,王成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13-15.

3.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三

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基本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省(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及市县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5%和18.69%,高过警戒线(10%)10.15和8.69个百分点;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97.46%和97.99%,低于警戒线(100%)2.54和2.01个百分点;偿债率(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28.58%和26.48%,高过警戒线(15%)13.58和11.48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3月末,全省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上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上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占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除贷款外,2009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止债务规模过快增长,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省政府性债务从规模、结构、安全性来分析,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2005年初,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在全国率先重视并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2006年,省政府又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提出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总体要求,明确规定了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收支计划、偿还机制、绩效评估、风险预警等管理制度。根据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措施引发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的实际,省财政厅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对正确处理发展和财力保障的关系、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草拟了《关于浙江省省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2010年省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并已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各地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义乌市从2008年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开始,将年度债务收支计划由市财政结合可用财力综合编制,统一安排,把债务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省69个市县中已有62个市县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5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报政府审批或人大审议,65个市县设立了偿债准备金。

(二)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2006年,省委组织部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正式列入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省及市县财政部门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绍兴市财政部门向政府性投资重点举债项目委派财务总监,确保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玉环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债务管理科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已有60个市县政府性债务由当地财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预计到2012年底,我省所有市县政府性债务都将归口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审计部门为省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信息,开展了多领域的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列入日常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了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早在2004年就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议,督促政府加快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报,对于政府项目建设和借款的必要性、可行性、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审议和把关,严控债务风险。

(三)融资平台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署开展对我省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行分类管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要求金融机构在保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加强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严格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准入,有效落实贷款担保方式,密切监控项目还款来源,控制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工行省分行对2010年城市基建类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量控制在45亿元内;农行省分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达到70%左右,高于其他各项贷款中的抵质押贷款比重;许多商业银行区别不同还款来源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监控。银监部门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平台“项目包”逐笔打开及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和

潜在风险,促进融资平台贷款的规范运作。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区别每笔融资平台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情况,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省发改委认真做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工作。2002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累计发行13支企业债券,总额为157亿元,为有效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初见成效。教育部门全面核实义务教育债务,制定化债计划,建立监控体系。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亿元,根据各地偿债进度同比例分年度到位。至2009年底,共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9.29亿元,化解率为83.2%,预计2010年将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等形成债务的化解工作。为做好高校债务的化解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高校债务管理的十项措施。省财政还安排58.01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债务,省属高校的贷款规模从2005年的94.6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68.7亿元,预计2012年底可降为47亿元,2018年可基本还清银行贷款。温州市根据项目贷款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偿债计划,实施债务的分类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舟山、金华等地建立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嵊泗、磐安、青田等县的乡镇债务已经全部得以化解。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债务规模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因素,政府性债务增势迅猛。2009年全省政府性债务较2008年增长了64.01%,其中市县政府性债务增长比例高达71.22%。部分市县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超过预警线较多,且有扩大的趋势。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超警戒线的有36个,债务率超警戒线的有29个,偿债率超警戒线的有40个,三个指标都超警戒线的有29个。鉴于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二是偿债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从债务结构上看,银行贷款是我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5%,而通过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等其他途径筹措的资金十分有限。银行贷款有融资成本较高,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特点,因而政府偿债的压力较大,潜在的偿债风险较高。同时,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反映,在银行贷款中各级财政担保占到有担保贷款总额的57%,其中部分人大也出具了担保函件,这显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且融资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占到全部平台公司的90%,筹集资金大都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债务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周转。假如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取得新的银行贷款,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将十分困难,极易引发债务风险。从债务的还款来源上看,各地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款的主要来源,把政府债务防范模式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断增值的基础之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土地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土地价格上升期,债务风险可能被低估,在土地价格下行期,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政府偿债能力会有所下降。

三是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偏多,投资范围和职能比较模糊,投资界限不清,对负债的规模、还款期限及还款来源等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融资计划性不强,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与融资脱节,融资与偿债脱节,形成了较多的沉淀闲置资金,加之资金使用缺少应有的监督,部分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违规担保、超额担保、相互担保的情况,使得债务链不断延伸,一旦个别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债务风险将迅速蔓延。

四是部分地区未能严格执行和落实省政府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省政府规定政府性债务应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未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归口管理,有些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也只是统计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借债主体呈现多元化,借款、担保、资金使用、偿债均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估、监督和约束机制。部分市县未按省政府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力可能,制定债务举借规划或债务收支计划,有的虽制定但未正式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对未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的单位和人员追究有关的责任的规定。已建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机制大多流于形式,政府性债务监管制度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此外,政府性债务管理上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各部门、各地区对于政府性债务的理解和统计口径不统一;现行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尚未客观有效地反映债务风险状况;项目规划缺乏预见性和约束性;投融资机构融资成本较高;部分乡镇化解债务的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任期政绩,轻长远发展,重项目建设,轻债务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好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同财力可能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次,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8年后中央和省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地方配套资金的需求,加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地方政府财政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的融资来解决。同时,现行的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及干部考核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举债行为和政府性债务规模。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借债建设的政绩冲动,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政府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编制预算中,要把握项目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中来,集中财力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建设,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牢固树立综合平衡观念,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政府举债的中长期规划时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还本付息等债务收支计划,保持政府资源与政府投入的持续平衡。要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正确把握政府性债务利弊得失,做到举债有度,风险可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债务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4.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四

近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从深层次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基本解决了“老粮、老账、老人问题。从总体看,人事制度、用工制度、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企业全面管理进一步规范有效,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新的起点。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认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已经成功,应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负担的历史使命和其特殊性来衡量,因此,目前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实力不强、经营方式不活、管理机制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历史包袱重”的现象,从根本上影响到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也难以做大做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本次对农发行XX市支行管辖的所有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范围

XX市支行所管辖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计4户,包括黑龙江XX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储库”)、XX市临江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临江粮库”)、XX市勤得利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勤得利粮库”)、XX市乐业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乐业粮库”)。

二、基本情况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虽然历经了一系列的改革,“企业实力不强、经营方式不活、管理机制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历史包袱重”等问题。

(一)政企不分问题: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直接承担者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等政府职能,在经营上受到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全部为国有独资,领导层的选拔任命、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地方政府的干预,虽然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经营自主权有限。

(二)企业布局不合理:

企业投资主体单一,规模小、资产质量差,大多数企业没有流动资金,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全部为XX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独资,投资主体单一;规模划分基本都为微型企业,企业规模较小;企业资产也基本都为改革以前的老旧资产,仓储设施陈旧,烘干塔等设施老化,资产质量较差;企业虽由XX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全额出资,但XX市政府不再对其注入资本,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在组织形式上,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全部只存在粮食购销业务,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分割,粮食产业链条脱节,不利于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购销企业难以走出“买原粮、卖原粮”的怪圈,缺少加工增值优势。

(四)转换机制滞后: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历史包袱沉重问题,主要包括人员包袱沉重、土地包袱沉重、税款包袱沉重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状态。

一是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员工人数分别为82人、46人、45人、53人,企业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商保险等成为企业最大的负担;二是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土地从划拨方式转变为出让方式,补缴土地出让金成为了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又一大难题,现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土地全部处于欠缴土地出让金的状态,只有国储库在逐步补缴土地出让金,有望完成土地出让金的补缴,真正形成土地使用权的自有;三是企业欠缴土地使用税、房产使用税等历史形成的多项、大额税款,以企业现有的能力及未来发展前景缴清的难度很大,只有国有库在逐年补缴以前年度欠缴的税款,其他企业暂无能力补缴税款,很多企业经常存在被税务机关查封账户的情况。

(五)流通手段之后: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虽长期经营粮食,但始终难以与现代大流通、大物流合拍。粮食本是微利行业,但流通手段滞后的问题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经营中微薄的毛利大部分被粮耗和费用吃掉,再加上粮食收购数量锐减等因素,使企业难以掌握足够多的粮源调控市场,稳定粮价。国储库、临江粮库、勤得利粮库、乐业粮库都多年未经营市场化粮食购销,收购的粮食大部分只会卖给国家调控粮食收购主体。

(六)领导意识不够清晰:

面对多变的粮食市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领导不能清晰认识粮食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很好的研究国家政策。

在大豆、玉米两个粮食品种已相继取消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的情况下,水稻也会很快取消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全面推向市场化。但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领导人还是仅发展政策性水稻收储业务,并不发展市场性粮食购销业务,待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全面停止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将面临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缺少粮食购销下游客户,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风险。

三、发展思路

(一)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实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可以组建集团公司。以县为单位,改组、改造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可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系统内部的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或股份制企业,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二是组建股份制企业,即通过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首先,打破国有企业只由国家投资的单一主体模式,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多元投资形式;从资本形态上,可采取流动资本投入、固定资本投入和无形资本投入等方式;其次,员工可以股东化,以提高员工对资本的关切度,使他们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经营业绩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关切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对企业重大问题的民主参与意识会更强。

(二)创新市场经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鉴于目前粮食市场化经营的这种竞争态势,企业要建立与粮食市场化相适应的经营机制,鉴定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粮食”的经营理念,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粮食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粮食生产、转化、加工、运销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实现产、购、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把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有机结合起来,走粮食产业化经营之路。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必须创新粮食收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粮食收购方式。改变过去等客上门、坐库收购的官商作风,深入村庄、农户,登门到户收购,方便农民售粮,并不断改进收购服务,积极为农民代储粮食。

二是创新收购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农发行信贷支持,采取自筹资金、预收销货定金、代购代销等方式,多方筹措粮食收购资金,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

(三)创新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提升文化创新工程,提升企业自身特色,是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凝聚、规范、引导和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是积极提炼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色,主动吸收先进文化优势,融合出企业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要搞好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增强和激发企业干部职工的认同和共鸣,树立企业外在形象和声誉。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焕发企业内部活力。

三是培育和重视人才,优化企业队伍。首先,通过筑巢引凤引进精于管理和经营的人;其次,通过横向学习,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企业的能力;再有,通过就地培训提高在职员工的技能水平;最后,通过建立人才储备制度,有计划的从大专(本)院校引进人才。

四、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一)加大对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信贷支持:

以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求为限,在企业有效资产应抵尽抵的情况下,通过企业粮食仓储保管费用补贴收入质押、粮食风险保证金等担保措施,最大限度的为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争取为XX4户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提供最大的信贷支持。

(二)建议政府对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整合:

建议XX市政府将4户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组成集团公司,以国储库为主体,实行集团化经营,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或者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引导员工入股,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在整合后,实现产、购、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争取政策性粮食收储民营仓储中心库:

5.寒假家教体验 调研报告地方 篇五

——与孩子与自己的旅行 

摘要:回想这次家教体验,我有很多收获„„这一次和孩子的旅行结束了,但是,和自己的旅行,还将继续下去„„

关键词:家教 社会实践 收获 挑战

一、社会实践背景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岁月如梭,伴随着严寒的到来,作为大学生的第二个寒假就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于是我积极地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当中,想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回家不过几个小时,我就思考这个假期该做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想到家教这份任务,突然发觉应该体验一把,于是,通过网络信息发布,我联系到了一份寒假家教的实践活动,并马上投入到我的家教实践中。

二、挑战工作,投身实践

(一)初次见面,新鲜考验

找家教的家长都是真心为孩子们的将来考虑的,当然不会轻易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任何一个人,我也不例外,考验随之而来。这是我第一次做家教,也是单独做兼职,这样的考验是极其新鲜也具有很大挑战性的。

在电话联系中,我简单了解了孩子的相关状况和家长的补课目的及希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做出能另家长满意的教学方案,于是便上网搜寻了很多资料,并整合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另外,我还努力思考了这场无形的面试中我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找到了,是自信!自信是最美的,如果连自己都不信任自己,还让家长怎么信任你呢?所以,自信很重要。除了自信,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要注意的,要守时,要显现出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养,要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

第一次见面转瞬即来,我比预想中要放松很多,把自己所准备好的展示出来,也不浮夸,做到了诚实,但同时又不失自信,也顺利地接下了这份工作。对于这次的面试,我对自己比较满意,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当然,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二)课程开始,接触学生

第一节课马上来到了,我的临时任务是在考试前帮他“临时抱佛脚”。

这是一个五年级的小男生,胖乎乎的,很巧的是他的家乡在江苏。他的学习一直是处于中等位置,父母很想让他能跻身好学生之列。

第一节课,我帮他复习英语,发现他单词记忆有问题,反复的背诵也让他露出了“真面目”,开始叛逆,故意引开话题,不想听课,不背单词。难道我就装不知道继续教下去么?出于“职业道德”,我觉得这样不对,就想要开导他,想做到我讲他听,而不是我空讲他不听。这样的开导后,我发现这个小孩子的心灵有些扭曲,猛然间反应过来,他也是个“00后”啊!

第一次上课算是顺利结束了,但我的心理压力却增加了,反复地在想该怎么对付这个有心理问题的小家伙。

(三)全面教学,重点进攻

该如何面对这个“小怪兽”呢?我了解到,他的那些不可理解、离经叛道的心理不止是由于处在叛逆期,更大的原因是爸妈对他的暴力教育,所以,我决定采用“软硬兼施”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段。

第一阶段,阿姨让我帮他补习语文阅读与作文,我上网并查看书籍,找到了很多资料,唤醒自己沉睡的记忆,将一些练习打印出来,在课堂上边做边讲解,并从最基础的如划分自然段等开始培养他的语文感觉。鉴于长时间同样的学习易厌倦,我将两小时的课程分为两节,分别讲不同的内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阿姨要求我帮他复习英语。我决定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对于课内,我会纠正他的单词写法,帮助他记忆单词,并归纳每单元的句型;对于课外,我系统地准备了音标教学方案,希望通过音标帮助他解决单词记忆问题。

虽然他爱扯话题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但是我也感觉到他认真起来还是很可爱的。当然,扯开话题的这些时间,我还是不想当成我在工作,主动加长了课时,当然也要照顾他的情绪,有什么课程变动都会和他商讨,我们也成为了朋友。

在学习方面,由于时间短促,加上家长的要求变更多次,我承认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并没有传达什么学习方法,有一些失败。

(四)课程结束

由于学生家临时决定回老家过年,我的家教实践旅程也就匆匆结束了。

最后一次上课后,我顺利拿到了工资,并不多,我深深感受到了赚钱的不易,但也特别地开心。虽然在学习方面,我的家教也许是有些失败的,但在实践方面,我还是收获了很多的。

三、实践总结

回想这次家教体验,我有很多收获„„

从一份工作的角度来说,我体味到了挣钱的不易,更深入地体会到父母养家的不易;要“做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可能真正把工作做好;工作一定要坚持“职业道德”,就算别人不会知道,但总要对得起自己的心,该怎么做就要怎么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只有真正将工作做好,拿着钱才不会心虚„„

同时我也发现,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必须要学会和小孩子们交流。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陌生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实践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自信很重要,在大学里让自己充分自信起来,这早已是我的大学目标,我想,我已经在一步一步向它靠近了。

6.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六

所谓以文辅政,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起草文稿、制发文件、处理公文、编发信息等各种形式为领导决策搞好服务,确保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正常运转,辅助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助推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在以文辅政方面,近几年来,虽然不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以文辅政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存在不少问题与薄弱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增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以文辅政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存在“五多五少”问题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问题与薄弱环节

一是新手多,熟手少。当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从事文秘工作的干部,绝大多数是近几年新调入或从其他岗位调整安排的人员,在探求方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有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但缺乏工作经验,对地方人大文秘工作规律、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全面,在办文、办会、办事中,组织谋划还不够周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还不够严谨细致。

二是重视日常事务多,业务知识学习少。由于文秘岗位任务繁重、工作繁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文秘工作人员平时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对人大制度理论及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是急用什么学什么,遇到问题才去寻求相关理论、才去查找相关法律条文,碰到需要才去查资料找依据,从而导致起草的文稿、制发的文件质量不高,无法体现地方人大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行使职权,推动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法律性、程序性、权威性。

三是蹲在机关多,深入基层调研少。大多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文秘工作人员长期蹲在机关里,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的时间和机会不多,收集掌握的情况不够全面充分,难以为常委会领导决策提供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的参考依据;少数文秘工作人员习惯于文来文往、按部就班、被动应付的工作方式,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主动思考、超前服务的意识不强,把握领导要求、体现领导意图、创新工作思路、抓好综合协调的能力不高。

四是工作只求过得去多,务求过得硬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属“清水衙门”,工作较为清贫,在少数文秘工作人员身上,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工作热情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做事不用心,干事不踏实,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现象和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文秘工作职能的有效发挥。

五是强调奉献多,实际激励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文秘工作的制度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近年来,虽然不少地方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文秘工作,机关文秘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靠机制激发活力。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苦乐不均、扯皮推诿等现象。特别是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强调奉献多,实际激励少,从而未能充分调动文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文秘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还不够充分。

二、加强与改进措施

在怎样增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以文辅政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力倡导以文辅政不仅是建设学习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的迫切需要,更是切实做好地方人大工作,不断提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辅助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职能的迫切需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针对机关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认真按照建设学习型、和谐型、法制型、廉洁型、效率型“五型”机关的要求,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维灵敏、作风干练、办事严谨的文秘工作队伍,切实发挥好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文秘工作以文辅政的职能作用,推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工作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7.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七

关键词:地方财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地方经济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急需公共财政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公共财政政策息息相关,国家公共财政以及市场的良好互动能够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公共财政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保证提供的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均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均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分权式决策过程中,针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自我决策,尽可能提高地方收入。而地方财政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各种措施为本地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强化政治意识及财政决策意识

首先,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政治观念,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调控政策。地方财政部分必须要积极贯彻中央的积极财政政策,同时保证稳健型货币政策能够良好落实,尽可能发挥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优化收入分配,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1]。其次,必须要建立大局观念,主动提供相关服务,凡事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角度出发,正确理解地方党委以及政府发布的各种决策,基于本地发展实际状况处理相关发展问题,重点、优先解决那些与群众切实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通过全面调查,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财政政策研究意识,主动参与新问题研究,积极投身到新情况调查工作中。必须要与时俱进,挣脱传统思维,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研究工作,力求更好地把握相关政策,及时针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给予科学评估,统筹规划,提高财政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财政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推进产业转型,增加项目建设投入及企业发展投入

首先,进一步加强借力发展,积极推进“上争、外引、内活”工作。“上争”事实上指的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向上方争取各种政策资金以及项目资金;“外引”指的是要尽可能鼓励招商引资活动;“内活”则要求尽量激活民间存量资金,保证良好的资金活度[2]。地方财政部门和机构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财政政策以及财政资金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尽可能吸引和活化各种民间资本,促使乘数效应得到大幅扩大,保证充足的发展资金。其次,必须要加强对产业转型的支持。综合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做好以及“两型社会”具体建设要求,必须要以发展地方支柱产业为中心,建立健全相关财政扶持政策,针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符的项目,特别是那些产业升级项目以及技术改造类型的项目,必须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手段进行奖励,推动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顺利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3]。最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关键项目能够及早完成,并且顺利投产增税。最后,提高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可能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地方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重视社会保险及社会事业,给予创业支持

财政资金投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社会保险。地方财政机构和部门必须要处理好省级社保统筹工作以及相关衔接工作,尽可能推进相关管理制度革新,适当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同时尽可能扩大本地区参保面,慢慢解决养老保险收治缺口问题[4]。注意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处理,鼓励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农民医疗保险工作有效落实。此外,针对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定相应的补助计划并实施,不断推进社会福利建设工作。其次,鼓励创业和就业,必须要制定和出台一些有利于创业的地方财税政策,通过创业有效带动群众就业,提高就业率。最后,重点支持社会事业。加大对重点文体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以及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提高财政办事效率,合理控制收费标准

首先,必须要不断提高财政办事效率。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促使相关审批工作以及审批事项不断走向规范化,同时,尽可能提高项目审批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审批使用时间,给予相应的项目建设服务经济帮助,针对关键项目可选择“驻点式”的服务方式,针对关键型企业则应给予个性化的项目建设服务,尽量提升服务工作的高效性以及快捷性,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5]。其次,必须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可针对收费项目进行合理控制,对相关收费标准进行合理调整,或者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等,尽可能加强在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针对现阶段未正式实施的收费项目以及已经实施但是收费额度相对较小的项目可以实行暂停收费,针对执行单位批准免收的项目实行免收。针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可以根据最低标准进行减收。最后,采用各种创新性财政服务手段进行服务。必须要尽可能提高财政服务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只要是与财政审批相关的项目建设,均应该即刻着手办,主动办理或者上门办理,同时保证办理过程的公开透明,促使服务关口顺利迁移,真正实现主动服务及零距离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晓兰,陈宝东,鄢哲明.资源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传导机制、障碍与对策——基于30个煤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4,01:136-141

[2]白晓荣.增值税扩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2,08:150-152

[3]房志伟.财政分权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149-150+159

[4]李娟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政与信贷风险及化解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09:78-80+131

8.地方经济发展调研 篇八

子长县地方税务局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油煤产业持续下滑,“营改增”试点扩围等叠加减收因素的影响,该局党组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延安市局党组和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先后多次召开组织收入专题会议,专题研究组织收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多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税收大检查,全力保障各项收入应收尽收。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局累计组织税费收入4.5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315.54万元,完成年度奋斗目标计划任务的102.64%,同比增收4129.45万元,增长12.83%。入库营业税13572.53万元,企业所得税3760.43万元,个人所得税7129.85万元,资源税4330.11万元,土地使用税606.22万元,土地增值税58.63万元,城建税2305.90万元,印花税437.15万元,房产税680.10万元,车船税394.44万元,契税450.03万元,耕地占用税1207.20万元,教育费附加1382.95万元。组织基金收入9572.6万元,各项收入实现稳步攀升态势。

2014年,子长县地方税务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辉煌成效,五星级办税厅通过验收,行风评议取得第一名,荣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深化税务改革 提升征管水平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堵塞征管漏洞。以征收、评估为主体,成立高收入行业个税检查组、房地产行业专项清查组,对全县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进行地毯式检查,同时辅导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现已查补入库各项税款3360万元。该局还抽调10名业务骨干成立两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小组,对企业2013年涉税事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理,确保汇算检查面不留死角。

二是清理漏征漏管户,夯实征管基础。为确保专项清理工作有效开展,局领导班子精心筹备、制定清理方案并全面安排部署。在比对工作中,从县国税局、公安局、药监局调取征管底册,通过信息比对、深入实地清查核实等方式,对辖区内的漏征漏管户开展“拉网式”清理检查工作,对清理出来的漏征漏管户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共补录漏征漏管户1014户(其中个体户841户,工贸企业173户),所有补录纳税人均已开始申报纳税,纳入正常管理。

三是强化征管考核,落实数据管税要求。坚持每月定期召开税收分析推进会,做到月分析、月考核,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预测机制,从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事中监控转移,分层级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分析监控。为进一步提高征管质效,从年初对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以来的征管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岗位设置要求,推行了AB岗工作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衔接。同时实行征管质量考核办法,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市局下发的数据逐一进行分析比对,查找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风险点,及时分析解决,按月通报征管质量,确保了征管质量从2014年3月份以来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

四是强化稽查力度,稽查工作成效显著。针对煤矿股权转让、全县范围租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建立税警联合办案机制,采取分别立案、共同取证、分别处理的方式,形成执法合力,有效提高办案效率,检查出涉及股权转让的煤炭企业4户,共计入库税款3028万元。不断扩展房屋租赁税收专项整治范围,在原有村委、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加大型超市、商场以及县城周边村委。

五是创建评估模型,提升纳税评估质量。子长县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中心与中介机构共同研究探索煤炭企业和房地产企业评估模型,利用煤炭企业、房地产企业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税收征管特点,结合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制作符合实际的评估模型,在市局组织的两评比赛中,子长县地方税务局煤炭企业评估模型荣获优秀奖。同时充分利用征管系统,按月采集纳税人信息,对发现的疑点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核实确认,对存在疑点的纳税人逐户开展纳税评估,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纳税评估质量。

六是全力推行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明确县财政的代扣代缴义务,派专人安装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并为财政局各预算单位进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培训,并对其每月申报予以辅导,现已征收入库财政供养人员个人所得税53.15万元,实现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财政供养人员扣缴工作的新突破。

创新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水平

2014年,子长县地方税务局以建设五星级办税服务厅为契机,全面改善纳税服务环境。

一是丰富办税服务方式。通过开展国地税联合办税、开辟绿色通道、推行集中审批制度和无假日办税制度等途径,方便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宜。

二是规范纳税服务内部管理。通过整合现有窗口资源,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多能”办税模式;建立“服务明星”评选机制,设置心理调节休息室及员工风采展示墙,激发干部工作活力;聘用10名纳税服务义务廉政监督员并公布政风行风监督举报电话,同时设置局长信箱、意见箱、举报箱等,有效地畅通了纳税人谏言献策的渠道。

三是拓展服务手段,筑牢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在大厅设立纳税人自助办税区,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通过“12366短信平台”,每月月初向纳税人发送本人涉税的相关信息;开通 “子长地税”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方便纳税人了解地税工作动态。

丰富廉政文化 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重新修订了《岗位量化管理考核管理办法》和《税收信息员巡查制度》。力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地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干部培训教育。认真研究当前干部业务水平状况,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了春季业务大练兵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干部在当前税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集中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出台奖励办法,鼓励干部参加“三师”考试、省局组织的人才库考试和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利用省局廉政平台、市局学习教育平台,组织学习廉政知识、业务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积极组织干部到山西太原参加煤炭税收业务培训班,全面提高干部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三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子长县地方税务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于2014年6月份申报了国家级文明单位,先后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太极拳培训班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困难群体,为石家湾中心小学捐赠计算机两台,校服和学习用具各17套,使该校学生第一次穿上了校服;和马家砭中心小学结成对子支教帮困,送去价值两万多元的物资,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资助6名困难学生并送去慰问金。关心职工生活,在重大节日,慰问困难职工和复转军人,让干部感受组织的温暖。清明节前到子长无名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端午节组织职工集体包粽子,中秋节开展助学活动,冬至一起包饺子聚餐等。举办各类志愿者活动,先后开展了义务献血活动,交通志愿者活动,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包扶村群眾,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等,提高了职工的精神素养。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两责”,经常组织班子成员重温上级廉政规定,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八项规定,并将重大节日视为不廉行为高发期,给干部发放廉洁自律卡。坚持“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强化内外监督,多年来从未发生一例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了子长地税的清正廉洁。

五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3月份,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动员会,细致安排部署活动。在随后的三个月中,子长县地方税务局先后用集体学习、领导干部讲党课、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政治、业务等十多门课程的学习。4月份开展了四个大讨论活动,5月份开展了广泛的征求意见、建议活动。6月份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7月份针对班子及班子成员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整改台账,撰写了整改措施,列出了整改清单,并于11月份全部整改完毕。

上一篇:美丽的翠屏湖作文下一篇:家长家庭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