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2024-07-04

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精选8篇)

1.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篇一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与现代教学评价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优点

一、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及优点: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是:传统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总结性学习终端评价,它以甄别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与选拔优秀学生为导向,它是一种教师、教育主管部门、考试机构等自上而下的对学生“定性”评价,只注重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内容统一、评价标准统一。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对某一规定范围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接受评价的所有对象按照“对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从高到低进行甄别性排列。正是这种优点,长期以来,这种教学评价方式被广泛教师对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判断、学校对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判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判断、各级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对学生优劣的判断。

二、现代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及优点:

现代教学评价方式的特点:现代教学评价方式是一种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动态评价,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运用,一些新的评价手段如电子档案袋、量规、概念图、学习契约、范例展示等教学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教学评价方式的优点: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习成就,真正把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结合在一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有利于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对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针对自身的特点,认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2.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篇二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大致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何克抗先生提出的, 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第二种是李克东先生提出的, 使用现代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以及评价, 从而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校为主, 以老师为主, 以课堂为主, 以教材为主。学生的学习地点主要是在课堂, 学习方式主要靠老师讲授, 学习内容主要来自教师的知识范围, 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主要来自教材。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都遵循“成绩至上, 升学为主”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这些观念发生了改变。教育部与中国电信2016年3月4日签署了为期五年的第二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指出, 到2020年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的学校将全部完成光改提速, 实现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bps, 有条件的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bps[1]。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和宽带的不断提速, 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以教师为主导”课堂已经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辅助引导的课堂。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网络, 表现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多彩。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 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一) 改变了信息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教学辅助系统主要有黑板、课本、粉笔等;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 教学辅助工具多种多样, 如:计算机、多媒体等。

(二)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随着电子书包、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不必受到课堂的限制, 不再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 也不再受到同学和教师的限制。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李善良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美国中小学教材的考察中提到, 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这一节课总的方向。也是实现本单元目标、本学期目标、本学科的课程目标、甚至是整个教学目的的基础。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内容。

(一) 利于目标的整合。

传统教学课堂, 教师一般只是陈述单一课堂的教学目标, 很难将本课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期目标乃至教学目标相联系。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楚展示教学目标架构, 学生可以清晰了解自己的培养方案。

(二) 能力素质培养。

美国教育部曾把E-learning作为普标提高年轻人的“21世纪能力素质”的根本措施。这一举措更加确定了“能力素质”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现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早已不是“高成绩”了, 更注重具备某种能力素质来适应其工作岗位。

(三) 自己选择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和专业,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些目标, 进行自主学习, 与网络中的陌生的“同学”进行自主交流。

五、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一) 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教学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 教师变为指导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认知策略, 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从而获得知识。

(二) 学生地位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 学生被动等待老师组织和安排来获取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 广播、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也带来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刺激, 极大的提升学习兴趣, 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 教学内容结构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 教材中教学内容结构的组织是线性的、封闭的和固定不变。现代教育技术以有声、有图、有动画的形式展现, 不仅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和补充, 更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媒体的作用转变。

传统教学中,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具一般就是黑板、挂图等,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 多媒体技术、超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媒体, 能根据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 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丰富多彩的手段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六、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的判断, 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有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是以考试最终分数为主要标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评价过程化, 课堂中可以交叉运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评价, 建立电子档案, 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并对其作出评价。统一标准向个体化转变:传统的考试学生使用相同试卷, 所有学生通过统一标准、批量化考核。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自由组卷, 还可以使不同选项对应不同分值, 学生提交考卷后, 系统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有更精准的评价, 更利于因材施教。应试培养向适用培养转变:传统的人才选拔, 是以学生成绩高低来决定,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可以轻松记录学生日常生活的各种信息, 更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从而为不同行业选拔不同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摘要: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的战略行动计划中第一项就是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对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与中国电信签署5年合作协议.http://tech.163.com/16/0304/10/BHACDQKT000915BE.html.

3.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现代 教育技术 教学方式 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0-01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很多学校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不断的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教学技术来为我所用,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是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现代教育对于学科教学方式的影响

1.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多元化。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能够运用的技术手段丰富多样,往往包括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的教学环境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教室或者学校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学生和教师及其运用多种多媒体的手段来进行系统的教学和通信联系,促使教学环境的不断开放和多元化。

2.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学资源是学校为了开展教学所提供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往往包含教材、图片、应试和课件等,同时也包括教师资源、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基础设施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知识来源多样化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彻底打破了教育资源封闭和垄断的状况。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共享,拓展了学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自由、自主。

3.教学媒体的多媒体化。教学媒体是指承载了教育信息的媒体。教学媒体可以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即口头语言、图表、图像和声音等。教学媒体一般要通过相应的物质手段和物理实体来实现,如投影仪、计算机和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往往具有形声性、高效性、再现性、先进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被广大的师生喜爱,同时通过多媒体所传输的知识更加利于记忆、传输范围更加广泛,提高了教学的交互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课堂交流的互动性增强。课堂是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审美、认知、交往和综合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离不开互动性。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改善师生关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引导着学生探索着未知的乐园,点燃智慧的火花。

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科教学方式变革的原则

1.个性发展的原则。个性化发展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其目的是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培养出不拘一格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2.自主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积极主动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自主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等的行为。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管理,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和反馈,促进学习效果。

3.开放性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式改革就必须要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欲望,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不断的开放教学机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和教学评价,实现开放的目的,在融合中来寻求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学科教学方式变革的措施

1.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观念意识、综合素质修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改革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改变传统观念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的尊重学生,及时的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发现潜在问题,及时的给予解决。

2.强化学校管理。要充分的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要使学校具备一批富有现代思想意识和技能的专业管理人才,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学校的信息管理,采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的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探索和创新,在学校内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教师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完善行政方面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统筹规划,通过行政引导和监督管理的方式来提供相应的服务等职责,要给学校适当的放权,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要优化组织机构领导,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不断的对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要优化资源配置,为学校提供物质和智力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评估和监督,不断的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科教学方式改革保驾护航。

五、结束语

总之,要想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对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就需要充分的了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方式的影响,同时制定相应的改革原则,通过不断的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不断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和完善相应的行政支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妍.教育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2]刘亚娟.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J].科教文汇,2014,(11).

[3]崔晶.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的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怎样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现代人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我们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

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他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勤于研究,听到符合道义的事,不能竭力去做,自己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啊!孔子还曾非常严厉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犯了错误不立即加以改正,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5.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篇五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中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传统文化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当然也有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甄别对待。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社会习俗,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观念意识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杜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尤其是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管理思想

1.儒家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另外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要求。3.法家思想

法家继承、改造并发挥了道家的管理谋略,主张法、术、势融为一体,以法教民,以势牧民,以术察奸。法家的主张最能表现出我国的管理与世界各国管理的共性,它所提倡的严格管理、要有规矩和尺度等等做法无不与科学管理学派的主张有着共通之处。4.兵家思想

《孙子兵法》提出的“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近年来,《孙子兵法》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其对于 企业竞争实战的指导意义已为国内外的众多企业所认同,企业竞争战略本身即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兵家思想也给企业管理以启示。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考查,中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的重视,二是对作为管理客体人的重视,在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对关系上,特别强调“民本”“民心”“民意”,把“民”看做成败得失的根本,高度重视百姓的需求愿望。古代“民本”思想同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一方面把人视为企业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战略资源,着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强调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挖掘其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可见,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以人为中心,把面向人、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企业才能不断发展。2.中庸之道与和谐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即是和谐思想,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之道,既是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实现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辩证思路,企业管理定位的基础标准。3.以“礼”服人与管理控制

礼,通“理”,不单指礼仪,还指规范规则。中国古代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要制定一套严密的法规制度,但法家的思想毕竟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因此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制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该软硬结合,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此建立适合本企业具体背景的文化体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1.重伦理而轻科学,导致保守思想长期沉淀,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传递着“大一统”的基因,形成“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易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缓慢,企业活力个性被磨灭,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不强,趋向保守僵化的消极影响。2.重专制而轻民主,不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更不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很多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出现一言堂,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个人崇拜就是明显的例证。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以权谋私,不透明,不公开,不民主现象比较严重,容易阻碍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3.重均同而轻个性,易使企业产生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平均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机制上,平均主义的影子仍然出现在许许多多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时期某些场合。从具体行为来看有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平均,不讲业绩;讲公平,不讲效率,论资排辈,忽视能力和差异,强调共性,强调大局整体,忽视甚至故意压制个性,极大地影响优秀人才的发挥发展。

4.重人情而轻法制,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导致有法不依,制度被人扭曲的现象。儒家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它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严重的是,对人情观念的看重,会在整个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关系林立,极大地阻碍了制度化法治化的进程。

四、结语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资源宝库。传统文化中绝大多数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其精华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但一些负面思想也已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6.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篇六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人本思想、贵和尚中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会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有利于培育忠诚文化、和谐文化、企业家的修己安人等;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比如:不利于创新 文化的建设,易形成中庸文化,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育等。如何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摈弃消极影响,提升企业绩效,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思考。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构建;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058-0

4[作者简介] 屈燕妮,内蒙古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一、导言

法国学者维克多·埃尔在《文化概念》一书中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是最准确的,即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克拉克洪和施特罗特贝克认为,文化是指共享的、普遍持有的一般信仰和价值。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迪尔、肯尼迪,1982年),是指由某一特定的群体在处理自己外部适应性与内部一体化问题过程中,创造、发现或开发出来,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若干假设模式(沙因,1988年),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潘肖珏、苏勇)。

Kotter & Heskett(1992)经过深入研究表明: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产生影响。Calori & Sarnin(1991)指出,组织文化的一些属性,例如团结一致、柔性化等,与企业相对投资回报率和销售回报率呈正相关。Denison & Mishra(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组织中的四种文化特性——参与性、一致性、适应性、使命与组织效能显著相关。Kravetz也证明了组织如果注重对员工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会给组织带来高绩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在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会产生令企业绩效上升的企业文化特性,有哪些思想又会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能够消除不良影响,提升企业绩效?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博采了道、佛、法、兵、墨等各家之言,最终形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家法制、家族制为背景、以儒教伦理为中心,包容各家所言的多元型传统文化。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人本思想。人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天地之间,首先应该是以人为中心。朱熹认为:“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以民为本,重视道德伦理,履行义务,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提高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的消极因素。

2.贵和尚中的思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社会上(或自然界)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实现“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如何达到和谐?传统文化认为,必须要坚持中庸之道,即凡事要保持中道,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中和”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要保持“中庸”,中庸的思想是“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明哲保身。

3.伦理道德观念。中国重视伦理本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伦理道德观的积极作用在于能维系人际关系,达成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在领导模式上,表现为“正人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强烈等级观念、服从意识及由此引发的对个体主观能动的严重束缚却应予以防范。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作用

1.推崇集体主义,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联较低,以“我”为中心,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自己,即使由于某种目标使人们聚在一起,但如果这个团体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或者影响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很有可能离开这个团体,或者降低对团体的责任感而维护自己的相对独立。所以,对团体忠诚度较低;而在集体主义社会里,以“我们”为中心,集体中的成员期望他们的集体来照顾他们,并且以愿意对集体的忠诚作为回报,他们对集体、团队忠诚度较高,因而企业凝聚力较强。

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家族精神、集体及爱国精神等带有明显民族特征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儒家文化的特点。日本人对团体的依赖使他们会为了团体而甘愿忍辱负重。较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人在组织中结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个人可以因为团队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较高的集体主义带来的是以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和对团体的绝对忠诚为特征的高团队凝聚力。

毕鹏程等(2003)在研究不同的社会文化对群体思维现象发生的影响时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群体的凝聚力相对较低。日本是一个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的国家,群体中人际关系和谐,个人对群体高度忠诚。而中国的群体则很特别,成员间虽然信任度很低,但是却很容易服从别人的意见,同时相互间缺乏竞争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而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又会使群体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所以,虽然同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群体的凝聚力却远远不及日本。

2.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和为贵”。这种和谐观,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千百年来,“和为贵”、“和气生财”已成为国人一般的生意经。

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的正面影响体现于其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等。借助中庸的这些积极面培养诸如“追求合理利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协作博弈”等等企业经营风格、风险观念乃至竞争观念及策略等以构筑企业文化,已在实践中被证实为成功之道。

3.企业家的修己安人。中国传统的治学理论认为,要想有益于社会,要想治理企业,企业家必须先从自身的修炼开始,修身齐家治天下。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级;一个上级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其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企业家,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自律以及和谐的管理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按照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己,成为道德表率,通过言传和身教,借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感化影响被管理者,从而达到管理上“安人”的目的。“修己安人”的中国管理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仅依靠外在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只能达到有限效果,而要求个体从心理上、观念上认同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管理者能做道德表率,能着眼于全局,抑制、约束个人的“私”,创造人人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管理氛围,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消极影响

1.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不利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塑造。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文化特征。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比如,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这种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念促使人们追求一种人人不同、个个相异、互不干涉的状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Hofstede(1991)曾经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具有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偏好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具有资本积累及人力资本投资偏好的东方儒家文化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赵曙明(2004)指出,“美国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迎来知识经济,是因为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自主,自我改造,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领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那种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的封闭、墨守成规、论资排辈、追求平衡、„中庸‟等等,明显地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常建坤(2006)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时发现,中国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所起的正面影响要小于西方文化。但是,可能是由于中国文化强调“和合”思想的结果,中国文化对企业家网络(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的构建更具积极意义。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更负进取心,并直接导致了其风险偏好、机会识别和动态创新意识都较强,而企业家网络联系较弱。

2.“和合”演变为“中庸”,讲究一团和气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这与西方的强调差异化的文化不同,统一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文化氛围,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限制了员工的创新与发展。而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张扬,提倡并鼓励员工的创新,尊重员工个性。

我国传统的冲突管理强调“以和为贵”、“克己安人”,在处理冲突时,人们往往采取非对抗式的策略,如宽容和回避的方式,以求增进和谐,这种和谐价值观有利于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冲突,然而也会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过分压制冲突会使组织停滞不前,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最终降低组织的经营绩效。并且,“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有时也会演变为不注重制度安排,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导致在经营中很少考虑与契约制

度相关的价值理念,而很重视哥们义气之类的价值理念及血缘家族关系理念。

邓荣霖等(2006)在研究中国情境下不同的文化类型、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时,设想中国企业的员工会更加适应那些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和集体目标的组织文化,从而将具有这两方面特征的组织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和睦交往型组织文化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具有负效应;团结一致型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人们之间和睦相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优良品质,然而,在企业内过高的和睦性,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因为,在中国,和睦交往的程度往往与成员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中,成员间很少会就他人达不到考核标准或要求的工作业绩提出批评意见。即使要求对工作方案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也是倾向于保持沉默。这种结果导致了管理中的低效率和工作中的低产出。

而团结一致型企业文化,因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目标一致,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与企业整体价值保持一致,大家会齐心协力,从而使企业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也验证了Calori & Sarnin(1991)的观点:团结一致是能够带来正面影响的一种组织文化特性。

3.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由于受“三纲五常”和“忠孝礼仪”等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权力差距较大、平等程度偏低的国家。在企业内部,“一把手”说了算,随意处罚职工,职代会流于形式,压制民主,忽视或否认员工的智慧,使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益得不到实施,限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活力和凝聚力。

而企业的员工也较容易接受集权领导和官僚结构,比较愿意接受权威,并心安理得听从权威的领导。权力距离、等级观念及服从意识共同导致上级对下级的专制及下级对上级的盲从。员工缺乏积极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相互间缺乏竞争性。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和民主决策程序,自然无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与强调团队精神的现代企业文化不符。

四、提升企业绩效的文化策略

如何有效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摈弃消极影响,提升企业绩效,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要与组织价值观协调一致。培养团结一致的组织文化特性需要增强个人组织价值观的匹配度。

吴能全等(2006)在研究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时发现,人力资源体系与组织价值观协调一致,会增强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和组织承诺之间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匹配程度较高的员工,在晋升和绩效评估以及薪酬方面的满意度都会提高,从而也增加了组织承诺的程度;反之,则反。很多外资企业,特别是知名的跨国公司,强调企业的价值观与其人力资源体系的协调一致,包括招聘、晋升、薪酬和绩效评估等。例如宝洁公司人员选聘时,应聘者的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方面。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要求企业在人员的招聘和提拔方面不仅考虑员工的能力,也考察他们对本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尤其是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共享价值观的匹配度。张建琦等(2003)在研究影响职业经理人进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因素时发现,当应聘者进入一个新企业之后,如果他们感觉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共享价值观之间匹配度很高时,他们往往会更愿意长久地留在该企业;反之,当其感觉个人价值观与组织共享价值观之间的匹配度很低时,他们往往会不认可企业的一些做法,表现出较急躁的情绪,甚至可能会去寻找新的合适的雇主。一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更愿意招募那些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比起那些已经有了一些工作经验的人员来说,更像一页白纸,更容易认可企业的共享价值观。

(二)树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性的企业文化。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利”割裂的观念束缚着企业家的手脚。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提倡人们追求哪怕是合理的经济利益,崇尚“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这种观念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进取方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要追求社会效益,更要追求经济效益,“利”的获得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失去它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在企业中要树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营造自主创新的工作氛围,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传播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

三)强化竞争意识。讲和谐、持中道、重视集体利益的维护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对于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培育,调节内部人际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亦大有裨益。而且注重集体意识,以群体为本位,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但“以和为贵”也存在抹煞个体利益,造成个人创造性的萎缩,抑制竞争观念等局限性和不利因素,与崇尚创造与竞争的现代企业精神有抵触的一面。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对贵和谐、重集体的思想积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科学的转换,注入更多的竞争意识,以充实、改造传统的中和思想,提倡竞争基础上的协同。在弘扬集体主义的同时,也要适当强调个人利益,有效激发企业家和员工的创新精神。

(四)推行民主管理,强化平等意识。我国企业内部的“等级结构”比较严重,持“惟上级论”观念的人还较多,这样的企业文化不利于发挥下级的聪明才智,压抑了员工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员工的参与管理。

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权力差距过大的现实,必须在国民中宣传平等思想。在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日常管理要有意识地删除掉象征权利差距的做法,小处从不设专用停车位,老总与员工在一个餐厅用餐,员工可以直呼老总的姓名而勿需加称谓,比如,联想的员工被要求直呼“杨元庆”,而不称“杨总”;大到民主决策,采纳员工的不同建议等等。

(五)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效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儒学宣扬仁爱至上,历代尊崇的仁、义、礼,大体对应着现代社会的情、理、法,这种情义为重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见诸企业,呈现非制度型的企业文化。中华民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讲“关系”的民族,应该把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效结合,尤其要重视对制度的执行,通过树立制度的权威来削弱“关系”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7.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篇七

同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的营销模式具有传统营销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时间、空间、传播模式上都具有显著的特征,高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和经济性等都是网络营销的忒按。并且在人类经济和科技的促进作用下,网络营销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而不断创新发展,解除了市场营销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当前市场营销的主要模式。

1 网络营销策略的不断创新促进了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变革

网络营销策略是随着企业的根本性质和企业内部结构而改变的,是在企业领导者的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产物,与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密切的联系。当前市场经济随着网络技术和商务交流的频繁,网络营销的市场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面对商机,企业管理者在结合企业根本性质和发展目的的前提下,分析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市场发展特征,通过变革营销策略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当前企业获取效益的普遍模式。但是网络营销要求企业的内部结构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能自如的应变网络时代的市场变化,很显然,传统的企业不能在根本上满足市场营销的发展需要,不能为网络营销的发簪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加上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已经开始对传统的经验方式造成较大的冲击,经验理念和策略不断变化,网络营销将逐渐取代传统营销,所以,必须在变革企业内部结构和优化企业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地网络营销。

1.1 通过网络营销的网页策略改变企业的传统形象

网络时代的市场经济,网页是获取市场信息的首要方式,而企业网站的资料显示和资源结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当前形象和实力。而通过网页策略的变更来实现网络营销的目的是具有现代化和时代性的策略手段。网页策略主要是通过制作企业网页时,在遵循一定的原则前提下,通过结构、方式的变更促进网络冲浪者获取有利于企业形象传播的信息。所以说,如何促进企业的形象提升,如何使企业的网络形象在网络中脱颖而出是网页策略的直接目的。网页促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通过提高网络导航和下载速度是网络技术特征的要求。

一方面,网站结构代表企业结构。网站结构设计需要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建立便利的引擎和结构模式,涵盖当前企业发展的主要信息从而宣传企业的特殊,在结构模式全面的前提下,需要尽可能的展示企业的发展特色和内部结构,也就是说,企业的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结构,现代化的网络营销结构冲击了传统的企业结构,使得原来的企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企业内部结构的变革,企业不得不建立新的适应网络的专门队伍,加强网络宣传,创新网络营销策略和手段。

另一方面,企业网址和网站维护促进了企业网站队伍和网络公关的优化。为了适应当前网络营销的需要,需要首先强占良好的企业网址和宣传地址,在网络中,网址通常是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和形象宣传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简单鲜明的企业网址名称是赢得较大诉求群体的重要原因。另外,企业网站的维修和维护也似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创意更新和方式变革,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专门的网络建设队伍,并且不断优化企业网络发展环境。网络促进网络营销的发展,促使当前经济市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企业依据时代的特征改革企业结构,建立专门的网络营销人才,通过网络形象的展示提升企业市场形象。

1.2 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更新促进了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变

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面对更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生产厂商有可能与消费者直接对话,消费的个性化促进了营销产品的创新和产品生产速度的提升,这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大冲击,当然,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也有利于企业更加真实的了解消费市场,了解营销前景,因此,对企业而言,网络营销是创新和变革的有利推手。

首先,网络分析促进了企业的市场敏感度。通过网络诉求群体的总体特征,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通过统计和分析,加大网络流通性较强的产品的生产,这都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网络分析能力,因此,对传统的企业而言,网络营销能有效地转变其竞争理念和营销理念。

其次,网络营销的广泛涵盖面促进企业网络技术的提升。众所周知,当前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营销的发展模式促进来了市场领域的扩大化,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政策和零关税贸易的政策支撑下,电子商务频繁发展,互联网的跨地区商务交流特征要求传统的企业必须变革其网络技术,提高其对网络市场的掌控能力。

最后,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促进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变革。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了解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当前市场营销的主要特征,这就对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企业需要不断的市场消费需求,跟据其需求变革生产模式,形成小规模个性化的产品生产方式。

1.3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促进了企业价格机制的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市场供求矛盾和消费竞争需求虽然仍然存在,但是竞争模式已经发展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和时代的需求,无论是市场供求关系还是消费者得心理,或者市场竞争的手段,都与传统的竞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变革原来的竞争习惯,提高竞争策略的创新,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适应网络销售中价格弹性较大的特征,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

第一,设定适应的自动调价机制,促进企业策略创新。由于商品在网络中的虚拟流通给商品的市场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定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规律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自动化调价系统,通过分析市场环境和商品自身特征,结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季节和消费状况进行价格调整,从而获得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智慧型的议价模式冲击传统企业的定价机制。智慧型的议价模式是在网络市场中消费者与企业直接对话的产物,使消费者可以直接在望山进行产品的协商议价,是现代网络营销的整体性特征,这对传统企业营销模式显然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加上网络营销具有的公开化特征,消费者通过同类商品的横向比较,对企业的定价机制也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需要整体综合网络发展特点、消费者心理需要,市场客观规律和企业自身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2 企业网络营销渠道的变革拓宽了传统企业发展范围

网络营销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和市场规律促进作用下的直接产物,是适应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发展规律的。网络营销客观上包含了市场的目标营销和双向互动影响等多种模式,由于网络具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促进了营销渠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通过互联网的直接交互,使得企业的营销模式体系更加完善,各环节都直接受到消费者的影响,对传统的消费模式来说,网络营销是一种质的飞跃,是对传统影响模式的重大冲击,也是对传统企业的发展范围的较大扩展。

2.1 网络营销渠道促进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

网络营销一改传统的中间商的营销模式,直接将产品展现给消费者,并直接回到消费者的相关资讯,企业在以消费者直接对话的过程中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能达到更加快捷和便利的生产-消费体系,较好的满足消费诉求,通过网络影响,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直接的销售关系,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生,也增加了渠道的吸引力。

2.2 虚拟化的营销渠道节省了更多的空间,企业的发展空间虚实结合

一般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及市场发展前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受到市场经济和消费诉求的影响。当前网络营销不仅仅是市场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对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造成冲击,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划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企业的网站设计可以较大的节省空间,建立虚拟店铺,通过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的创新,形成较好的营销环境,提高网络营销的个性化,并且可以直接根据消费者需求来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明确生产销售目的,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避免了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策略失误,有效的避免了传统营销模式的营销危机。

2.3 网络营销促进了传统销售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转变

网络营销是在网络运用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传统的生产销售关系具有很大的冲击,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销售关系,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对话,能够较好的实现销售关系而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有利于直接创造更多的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的产品,获取较广的消费市场。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网络营销方式是新型的营销模式,是企业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适应时代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模式,对企业的传统策略造成很大的冲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摘要:网络营销方式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网络营销方式对传统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对网络营销进行本质特征分析, 通过网络营销的网页、产品、价格和促销等策略解析, 分析企业在网络营销影响下, 营销模式的变革和发展前景的扩展, 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营销,企业发展,影响

参考文献

[1]蔡利.浅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关系及发展[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2]常金良, 郑毅.浅析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8.论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篇八

传统装饰艺术基本内涵

1.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由古到今,人类追求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不仅对那个年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及对生活的期许的记录,更为关键的是为后人记载着无价的艺术遗产。到现代化的今天,其逐渐转变为

种具有绝对深度及独具影响力的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系统。在中国艺术的历史长流当中,传统装饰艺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装饰的概念

装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达到实用性需求的重要基础,采用各种各样的材质与工艺技术是开展的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创造物品具备显著性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其发挥着一定的美化作用,同时在系列的创造活动当中,展现出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显著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经提及“装饰的本意,无论是对于构造的、平面的,都以实现其调和为目的,以能显现调和美的价值便是要着。”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构造传承

古代的中国人非常讲究整体性的协调统一,其会与周边的氛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其中,室内家具要做到井然有序,院子中的景物要进行科学合理性的布置,每一种元素都是为空间造型来提供服务的,最终达到整体性的视觉成效。发展到今天的造型设计都会多多少少受到传统装饰艺术的硬性,更好地满足了现代化人类的审美需求,但是其构造原理是一成不变的。

2.图案传承

图案作为符号中的一种形式,其实连接各世界的有效桥梁。其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时空特色。像中国的脸谱艺术,利用不同的图案来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一直传承至今。古代人创造了龙纹,各代帝王所穿的服装都会刺有龙的纹样,直至今天我们的很多设计品种有能够看到龙纹的影子,以表现出恢弘的壮大气势,并且有许多的服装上都印刻着龙的纹饰。

3.精神传承

精神传承是指:传统装饰艺术在宗教、道德、时代风尚、民俗习惯等的继续性传承。展望历史,由传统社会的图案、象形文字、青铜纹饰等造型艺术,中国文化符号带有亘古不变的主题思想,但是,伴随着历史的不断更替,其往往会与所处年代、所在地域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等相融合,逐渐具有当地独特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

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传统装饰艺术奠定了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

展开艺术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艺术演变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传统装饰艺术的影子。在传统装饰艺术的不断启发中,广大现代艺术家在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独具时代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作品,为此,可以说,传统装饰艺术奠定了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

2.传统装饰艺术提供了现代设计的元素

由各类设计要素共同构成现代设计,其中,传统装饰艺术当中包含许多方面的元素都运用到了现代化设计当中,并且成为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传统装饰艺术可以说是聚集古代人的聪明智慧,开创了很多让世人所惊叹的独特艺术。譬如:龙的形象直沿用至今,被许多设计所加以运用;民间的剪指、刺绣等元素为现代设计供应了丰富化的视觉元素。对于现代设计师而言,唯有对传统装饰艺术的本质内涵进行深入化的了解与把握,才能够在现代设计中进行有效性的成功运用。

3.传统装饰艺术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涵

人类对美坚持不懈地追求是设计的灵魂所在,其中,传统装饰艺术中就对设计者的态度进行着直观性的表达。装饰的本质是将创作物的造型、色彩、材质、实用性能等有效地统一在一起,在满足人们实用需求的基础上,给人创造出种美的享受。在个性化的今天,有的时候设计者会丢掉创作无的实用性,以达到其最高的审美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美的追求早已达到种非常高的水平。从而实现了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4.传统装饰艺术引领着现代设计的潮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装饰艺术引领着现代设计更好地展现中国特色艺术的显著特征,其代表着中国古代创作者的最初设计形态、设计理念、设计元素,等等,展现出最原始的中国特色装饰艺术。最近几年,现代设计领域中刮起了一场“中国风”,其采用的是独具特色的图案、色彩等开展的相关设计,促使现代设计具有独特的韵味与内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要在不断地挖掘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发扬中国特色“中国风”设计,促使其更好地引领现代社的新潮流。只有根据现代人们的现实需求才能够设计出满足目前社会的现代化设计。

结束语

上一篇:望月有怀散文分析下一篇: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