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2024-07-04

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共8篇)

1.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一

关于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报告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按照国家局《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煤安监办字[2003]24号)文件要求,北京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组织北京市煤炭协会、中国地方煤矿工业总公司以及京煤集团公司等三家评估机构经过5个月的紧张工作,除8处停产矿井未评估外,已对辖区内206处煤矿进行了安全程度评估,占生产矿井总数的100%。现将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五月初,成立了由北京办事处主任李建伟任组长的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北京办事处、北京市煤炭管理办公室、房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门头沟区煤炭管理办公室、京煤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专家组成。针对北京市煤矿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办法》,并于5月23日与北京市煤炭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通知》(京煤安监字[2003]21号)。召开了由两区煤炭管理部门及京煤集团参加的动员会,传达了国家局领导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了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对评估工作做了整体部署。

二、精心组织,分步实施

1、学习准备阶段。针对评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委托北京市煤炭协会、中国地方煤矿工业总公司以及京煤集团公司三家评估机构对北京市的煤矿进行安全程度评估,为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三家评估机构组织了精干的队伍,聘用了一些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涉及的专业有采煤、机械、电气、通风、煤矿管理等。组织评估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评估标准,为搞好评估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2、预评估阶段。2003年6月1至10日,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北京办事处组织各评估机构及煤炭主管部门,先从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各抽取了一部分煤矿进行预评估,以准确掌握评估标准,对评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宣传的目的。

3、正式评估阶段。自6月10日至10月底。评估工作正式开始,评估组每到一乡(镇)先讲解评估标准,然后对一至二个煤矿进行评估,通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下达整改意见,由各煤矿对照评估标准进行整改。中地煤公司评估77处乡镇煤矿,市煤炭协会评估124处乡镇煤矿,京煤集团评估5处国有煤矿,至10月底共评估煤矿206处,全部完成了评估工作。

4、评估总结阶段。按照总体安排,各评估机构完成了评估工作,向评估领导小组上报了206份评估报告,办事处对各评估机构上报的评估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核,确定评估机构打分的合理性,根据打分情况确定评估类别的合理性,对其中100多份不合格的评估报告责令评估机构进行整改完善,保证了评估工作的严肃性。12月10日,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会议,对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五号令《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结合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煤矿安全程度类别,并且制定了《关于公布煤矿安全程度类别的通知》(京煤安监字[2003]55号),向市、区政府有关煤炭管理部门、京煤集团及各煤矿企业公布了煤矿评估的结果。

为保证评估质量和进度,办事处分别于8月4日、9月15日组织三家评估机构负责同志召开专题会议,总结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山西晋城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组织各评估机构进行了学习,要求各评估机构一定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考察,要依据评估标准,客观地反映煤矿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确保评估工作质量。要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按照规定格式,将评估报告上报北京市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评估机构必须如期完成煤矿安全程度评估的全部工作。

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北京市政府下发了京政办发

[2003]43号文件,明确要求每年要组织实施对各类合法煤矿的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对评估结果为安全较差或不合格的煤矿,按有关规定责令整改或停产整顿。门头沟区地方煤炭管理办公室组织全区煤矿企业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学习,对全区煤矿统一做了瓦斯鉴定;房山区安管局对煤矿作业规程的格式、内容做了统一要求,对乡镇煤炭管理部门提出明确要求,布署落实评估工作;两区煤炭管理部门组织所有乡镇煤矿与昊华公司救护队签定了救护协议;评估组每到一处,各乡都组织了由主管乡长参加的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会,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立即整改;通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促进了煤矿安全工作,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三、评估结果

截止10月底,经过三家评估机构的共同努力,除8 处停产矿井未进行评估外,完成了206处煤矿的评估工作,占生产矿井总数的100%,完成评估报告206份,其中A类矿井共49个,占23.8%,B类31个,占15.0%,C类90个,占43.7%,D类矿井36个,占17.5%。其中:门头沟区评估的66个煤矿中,A类矿井37个,占56.1%,B类矿井9个,占13.6%,C类矿井15个,占22.7%,D类矿井5个,占7.6%。房山区评估的135个煤矿中,A 类矿井9个,占6.7%,B类矿井22个,占16.3%,C类矿井73个,占54.0%,D类矿井31个,占23.0%。京煤集团公司评估煤矿5处,其中A类矿井3个,占60%,C类矿井2个占4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评估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存在着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基础图纸资料不完善,规程不规范问题;二是矿界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乡镇煤矿存在着超层越界开采的现象,又不能及时测量,造成盲目开采,极易引起塌冒事故的发生;三是乡镇煤矿采煤方法相对落后,多数煤矿没有正规的采煤工作面,存在胡挖乱采的现象,支护质量差,存在着较大的事故隐患,顶板管理是乡镇煤矿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造成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四是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比如井下吸烟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火工品管理没有落实“三对口”,放炮管理没有做到 “三人联锁放炮”和“一炮一签”,造成雷管和火药的丢失;五是通风系统不完善,局部通风不合理,出现串联风、循环风。有的煤矿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而是用国矿的旧巷进行通风,多数矿没有测风记录,测风站也是刚刚建立,没有对全矿井的总风量进行测算;六是乡镇煤矿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乡镇煤矿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人员缺少,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七是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经验不足,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管理,切实提高职工素质迫在眉睫。

北京办事处近期召开了北京市安全程度评估工作专题会,总结评估工作取得的经验:通过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有力地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了煤矿企业特别是乡镇煤矿经营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加快了煤矿企业引进人才和引进技术的步伐,增加了经济效益,在煤矿营造了安全生产的氛围,推动了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得到好转。同时对今后的整改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评为A、B类的煤矿,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评为C类的煤矿,对照存在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

2、由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评为D类的煤矿,要立即停产整顿,经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整改或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区政府予以关闭。

3、由于有关证照到期评为D类的煤矿,要立即停产,待相关手续办理齐全,经区煤矿安全

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4、由于百万吨死亡率超过3评为D类的煤矿,事故后有关部门已经检查通过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整改,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5、煤矿安全程度评估实行动态管理。2004年,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市、区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大对C、D级煤矿的监察和监管力度;并将组织兼职煤矿安全监督员对A、B类矿井进行抽查,抽查中,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根据情况予以降级。

2.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二

首先, 对于交接工作, 会计法是这样规定的:

《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 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由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办理交接手续, 由单位负责人监交, 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这是法律对会计人员工作交接问题作出的规定, 见图1。

除《会计法》规定外,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作出了进一步规定:

1.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 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接替或者代理, 并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2.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时, 应当与接替或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 经单位负责人批准, 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办交接, 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是相关法律的规定, 那么, 下面介绍办理会计交接工作的基本程序。

为了直观清楚, 我把这几种情况用图表的方法列示如下:

(一) 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 结出余额, 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3.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 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 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

5.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移交时, 应将所有与会计相关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以上条款如上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在这里, 有些规定在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的情况下, 已经不合时宜, 需要修改。比如:第二条, 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 结出余额, 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所以, 修改如下图4。

(二) 移交点收

1.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 不得短缺, 如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 移交人员要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2.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 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 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

3.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 不得遗漏。如有短缺, 必须查清原因, 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 由移交人负责。

以下是会计交接人员移交原则:

但是, 以上规定, 历史悠久, 处于无电脑时代。交接人往往随意性比较大, 交接表不够规范, 有的甚至很笼统模糊, 很多内容不能涵盖其中。试想:一个接管人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 不容易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 往往靠口口传授。这种结果, 势必造成接管人工作适应期比较长, 当然会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目前状况设计出统一的具体的交接格式, 概括全面, 交代清晰, 接管人员才能够更快的进入角色, 履行新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职责!所以, 针对目前财务状况, 根据实际情况, 特设计会计交接表1如下:

一般情况下, 出纳拒绝接受白条抵库;账实不符者, 拒绝接受;交接日之前的未了事宜仍由交接人完成。公章的适用范围, 也应该在交接表备注中清楚注明, 不能简单地笼统地口头表达。

此表格在交接时, 宜用三联压杆纸打出, 可以填补漏洞。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也要公休、病休、婚假、事假、哺乳、轮岗等等, 遇到此事, 所在岗位都要有一个工作交接的过程。那么, 交接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如果能把会计工作交接表做到直观化, 具体化, 全面化, 清晰化, 让每一个需要交接的会计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 迅速做到得心应手, 尽快融入角色, 做到无缝连接, 笔者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涵盖量比较大的表格, 易于各交接会计借鉴。

3.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三

关键词:学生;工作台;调查;设计

1 工作台调查

设计专业工作台是设计类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亟待需求的设计教学设施。一张符合设计工作要求的工作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辅助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所以,设计专业工作台的功能设计则成为了重点及难点。功能作为产品设计的主导,就是按照产品定位的主要功能要求,在对用户需求及现有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定位产品应具备的目标功能系统进行系统策划和构建的创造活动。[1]设计专业工作台的使用功能设计应当以满足学生实际使用需求为准。然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室内所配备的工作台,无论从使用功能还是相关造型都与普通课桌无异,并不能为设计专业活动提供相应的功能支持,更无法满足学生的人机需求。

1.1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高校设计专业工作室中工作台的现状,以及在校设计专业学生对工作台的实际需求,从而分析得出设计工作台的主题设计方向及主要功能设置。为工作台的设计工作开展提供全面、细致的指导。

1.2 调查方式及内容

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5年9月至12月,考察地点为桂林市开设设计类专业的高校,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主,对设计专业工作室中工作台及其相关设备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对象为设计专业大二、大三及研究生在校生,以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分为:对工作台使用习惯的调查、对使用中的工作台的评价以及对工作台再设计的期许。其中,有效问卷量为87份,占总问卷量的72.5%。调查结果则借助WORD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最后以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方法对整理后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基于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在校设计专业学生(含研究生),根据其对现有工作台的使用现状,分别从工作台使用现状、现有工作台的优缺点及对工作台再设计的期望三方面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达到深入挖掘学生对工作台的实际需求及要求的调研目的。

2.1 工作台使用现状

在对工作台使用现状的调查中,经分析,有57.7%的学生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作为主要学习设备,剩余42.3%的学生则正在使用台式电脑。另外,有占总数88.5%的学生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会用到手绘板、打印机之类的辅助设备,而通常学生会将这些周边设备放置在工作台台面上的某一个位置。同时,100%的学生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台台面上放置与设计无关的私人物件,如:水杯、日历等。以上几组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学习工具的多元化及对工作台空间的额外使用需求,相应地,也说明了现有工作台使用空间的不足。除此之外,92.3%的学生会使用手绘的方法进行制图,这一调查结果则直接反映了工作台的绘图功能及区域设置的欠缺的问题。

2.2 现有工作台的优缺点

在现有工作台的优点上,从调查研究的分析结果中可见,约92%的学生认为正在使用中的工作台其功能能够满足专业学习的基本需求;同时,约89.7%的学生认为正在使用的工作台的工作空间基本够用。可见现有工作台仅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使用需求。对现有工作台缺点的调查中可见,约95.4%的学生认为现有工作台在功能性设计方面不够人性化,其具备的使用功能较少;约97.7%的学生认为现有工作台对于使用者物品的归置空间没有合理的分配和规划,致使有效使用空间缩小;还有近90.8%的学生认为现有工作台的外观设计缺乏美感,不能够突出设计专业的特色。现有工作台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说明了其本身还存在着诸多使用及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开展工作台再设计的主要参考内容。

2.3 对工作台的再设计期望

針对现有工作台出现的功能设置、外观造型设计及物品存放空间分配的问题,近96.6%的学生希望工作台能够符合设计专业学习的要求,在保证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具备绘图、建模的功能,同时具备灵活的使用方式;近86.2%的学生希望工作台的外观设计能够更加时尚,符合设计专业特点;近94.3%的学生希望工作台在对物品的归置方面有专门的解决方案。对工作台再设计的期望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对工作台由内而外的多方面的需求与要求,这些调查结果同时也为工作台再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3 问题及设计建议

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调查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工作台的使用需求已经超出了现有设计专业工作台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同时这也是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使用需求。第一,现有工作台在功能设置方面比较单一,不具备设计手绘及建模的专业功能,无法提供专业的学习支持;第二,现有工作台在物品的归置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究其原因是对工作台工作区间的划分不够明确,这一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工作台面常常凌乱不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率;第三,现有工作台的外观与普通课桌无异,没有突出设计专业的特点,也没有达到设计专业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以上在调查研究中显现的问题,说明了学生在对于工作台的功能、外观设计及使用方式方面的实际需求及要求。

针对调查研究结果中显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对工作台再设计的期望的调查结果,以下为工作台设计提出几点设计建议:在功能设置方面,应考虑增加手绘功能及小型模型建模功能,相应地增加手绘及建模工作区域,实现明确的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细化各个工作区的功能设置,使之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工作区的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工作台的使用面积。如此一来便也可解决物品无法按类归置的问题,将物品按照使用需要进行分区分类归置。在工作区内设置物品存放区,应尽可能地利用闲置空间,但应在保证不妨碍设计工作进行的前提下设置。考虑到在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工作台的外观造型设计应以简洁时尚为主,明确工作区的对应功能;其色彩搭配以黑白灰净色为主色调,彰显设计专业严谨、干练的专业精神的同时使得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

设计工作台调查研究的汇总结果,较为客观地呈现了高校现有设计工作台的使用现状以及其本身亟待设计解决的问题与不足,也为工作台的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理念。设计工作台作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主要工具,为满足学生需求而对其进行不断更新、再设计是一件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的工作。有理由相信,一张设计合理的工作台定会为提高学生设计水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4.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四

一、公司概况

蒙城县犇鑫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是2002年11月注册成立以机动车技术性能检测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公司2004年9月通过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获得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证书。公司现拥有一支年轻的高素质专业队伍,现有员工19人,其中党员6人,大专以上文凭17人,中级职称3人,技师6人,高级工3人,平均年龄34岁。

蒙城犇鑫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是面向社会的第三方专业机动车

技术性能检验和技术服务机构。公司现有场地9千多平方米,检测车间770平方米,拥有安全、综合两条检测线,配备业内领先的深圳大雷检测设备。经过多年发展,犇鑫公司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省质检局的资质认定。持续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检测数据结果的公正、科学、准确。

犇鑫公司将继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各种有关检测标准、质量监督、政策法规和办法,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有关部门委托的各项检测任务。我们将坚持“质量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继续全心全意为广大车主业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道路交通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度重视,严格自查

公司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主管部门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落实责任,并各司其职,扎实工作,力争评估工作一次成功。对安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资金保障、装备配置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严格自

查,找不足,增加改进措施,完善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1、安全管理总体工作

认真贯彻“以人为本,诚信敬业,安全至上,永续超越”的方针,本着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对企业及员工高度的态度,全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持“安全弟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狠抓车辆检测安全、安全生产“三包”责任制等安全防范工作,努力推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安全管理的基础建设,巩固安全生产的稳定形势。

全面实行安全分级管理,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狠抓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保证优质服务;改善安全状况,保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不突破政府部门事故控制指标;不出现受政府部门或新闻媒体通报批评现象。

2、突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点,特别是安全过程管理

(1)全面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经营轨道。

(2)突出行业重点,抓好道路运输车辆安全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专项治理整顿,坚决整治制度执行力度差、制度坚持不经常等违规、违章行为。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4)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做好安全生产的工作能力。

(5)推广安全生产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

(6)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堵漏建制,做到管理到位、措施有力,严肃处理事故肇事者和责任人。

(7)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经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责任到头,奖罚分明。

(8)切实加强道路旅客运输业每年一度的“黄金周”、“百日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结合安全生产的形势,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的自查自纠工作,对事故多发期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严肃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员工,尤其是外检、底检、引车员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宣传、培训和考试工作。不少于12次。

(2)结合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等方面的普及教育和学习。

(3)利用“全国安全生产周”、“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认真贯彻“检测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

(4)结合考核,加强对外检、底检、引车员岗位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同时开展岗位练兵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全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达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的。

培训方式包括:

(1)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并进行考试。

(2)职能部门对重点岗位人员采取集中组织培训和安全例会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培训内容包括:

(1)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于道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学习GB7258、GB18565等国家标准。

(3)以典型的事故案例为题材,组织员工开展专题安全教育活动,深刻吸取教训,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做到警钟长鸣。

4、安全生产检查执行情况

(1)认真坚持每月一次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领导带队,严格把关,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纠正违章违规行为。

(2)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抽查制度,查处隐患,发给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对公司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上级领导在检查中提出的整改要求,要及时安排、落实、督办。

(4)做好安全生产检查记录。

5、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

6、完善各类应急救援措施,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按照管理部门要求,先后制定了《高峰期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5.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五

根据2008年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安排,江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南京市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于2008年12月4日至5日对麒麟初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组由23人组成,区教育局副局长宋军任组长,小组成员分别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全体专职督学、区教育局普教科、人事科、计财科、校舍科、安全法制科、教科室的领导、教研室中教组全体教研员等 23人组成。督导评估期间,督导评估组依据《南京市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中的指标内容,分成了6个指标评估小组,按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的《评估细则》的要求,对麒麟初级中学进行了全面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组听取了学校负责人所作的自评报告;观摩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及两课两操;召开了部分教师、学生、家长、学科教研组人员座谈会10个;对部分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堂听了9门课程的19节课,走访了部分教师和学生,与校级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个别交谈;查阅了所有评估台账资料以及领导的听课笔记,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和活动记录,部分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观摩了主题班会;全面察看了校园环境,检查了学校办学设施设备。督导评估组通过对所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依据《南京市普通中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确定该校32项C级评价指标中6项为规范阶段、17项为发展阶段、9项为模范阶段,形成了对麒麟初级中学综合督导评估的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麒麟初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座落于美丽的南京东郊,学校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5643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5447平方米,行政及办公用房3110平方米,生活用房7086平方米,厕所240平方米,学生食堂1643平方米,学生公寓4853平方米。拥有藏书3万余册的图书室以及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室、美术室、技能创造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876人,教职工76人。2001年6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示范初中”。2006年学校成功创建了市级卫生室、市级心理咨询室、省合格学校。2006年12月,区教育局曾组织了对该校的第一次教育教学随机视导。此后,学校以督导评估组的整改意见为抓手,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契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师生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办学特色。近两年来,麒麟初级中学荣获了 “江宁区第五届师德先进群体”、“江宁区教学质量一等奖”、“江宁区模范职工之家”、“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江宁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南京市暑假中小学网络文明夏令营优秀营地”、“南京市绿色学校”、“绿化达省标单位”、“市、区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自2005年以来学校已连续三年被评为“江宁区先进学校”。

二、主要成绩

(一)端正教育思想,努力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麒麟初级中学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注重内涵发展,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立足长远谋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育英才”的办学思想,形成了“爱国、守纪、勤奋、健美”的校风,“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教风和“勤学、精练、善思、进取”的学风。为谋求持续、有序、稳定、科学地发展,学校制订了2006—2010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路线,确立了到2010年把学校办成“区内一流,市内有较高声誉的省级示范初中”。在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上,家长对学校“三风”建设予以较高的评价,对学校的做法和教师的敬业精神均十分满意。从评估组巡视和了解的情况看,全校教职工精神面貌好,团结协作精神强,学校工作卓有成效。

学校能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每年的入学率、巩固率、中考参考率均达100%。该校按照规定开齐开全各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认真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保证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受到科学而正确的教育;科学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学校不为学生排名次,推行综合素质评定,这些看似平常的一点点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公平竞争意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强校方略,努力追求优质的“三支队伍”

教育的发展在学校,学校的发展在教师。学校坚持师德师能并举并重,努力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领导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南京市中小学教师誓词》,进一步明晰职业责任和从业行为;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求所有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当为人师表的楷模,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为此,学校强化了“三支队伍”的建设。

1. 追求干部队伍的优质,挑重担,树榜样。一支带头干能干好的队伍。该校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支精干优良的干部队伍,学校工作将难以开展,再好的工作制度也很难推广实施。近几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凡事要求干部要带头:带头学习进修、带头听课评课、带头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所教学科“三率”达区平均水平之上、带头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定。学校中层行政干部均在教学第一线,有的在初三把关中考学科,有的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工作。目前,该校领导班子成员学历达标,三分之二成员已本科毕业,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校长、分管教学校长都多年在初三毕业班教学,均取得较好成绩。

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为了使学校行政干部健康而迅速地成长,该校不断完善对行政干部的监督考核制度与聘用制度。每年通过教代会或教师大会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评议,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制定中层干部任用选拔的竞聘方案,参与竞聘教师在教代会上公开竞聘演讲,接受代表们的审议考评,严格任用程序,选出年富力强的为全体教师所信任的同志到学校行政管理岗位上。

现在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班子共11 人,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都较为合理,领导班子成员总体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团结向上,分工明确,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教职工测评满意率在90%以上。

2.追求班主任队伍的优质,精业务,讲奉献。

该校一直高度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制定了《麒麟中学班主任考核方案》。平时注重选拔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积极选派班主任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组织优秀班主任介绍工作经验,指导年轻班主任开展工作,促进班主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益。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开展优秀班主任的评比、表彰活动,提高了班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班主任青蓝工程”活动,培养了更多年轻教师走上班主任岗位。现在该校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较高,尽心尽责,爱生如子,涌现出一大批令人佩服、尊敬的班主任。

3.追求教师队伍的优质,抓提升,挑大梁。

教师的素质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障。该校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一项根本性的工作,在2006年就制定了《麒麟中学教师人才培养规划方案》,该校以“师表工程”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学校制定了《麒麟中学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等规章制度,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一本师德档案,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填写,强化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考评,在学校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要求所有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当为人师表的楷模,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该校认真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一是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制定了“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标兵”、“市优青”的培养计划;二是重视青年教师的锤炼,通过“走出去”、“抓培训”、“ 搭台子”等系列活动,提高青年教师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业务进修、校本培训、拜师育花、外出参观学习、课改沙龙等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班主任工作70%有青年教师承担。目前该校专任教师100%具备教师资格,学历合格率100%,高一层次学历已达65%,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优青”1人,区教学标兵2人,区教学骨干5人。

该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每学期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实施对教师的定期培训,按照进修学校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学校二级培训,带领教师先后研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学习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后六中学等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思想精髓。举办了多期“多媒体设备使用及课件制作”的讲座,并邀请区、市有关学校专家来校传经送宝,拓展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

(三)精细教科研管理,努力提升优异的办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引领,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根本”为工作主线,抓好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教科研工作起色大。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承担市区两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的主持人,学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制订了《教科室工作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全校教师教科研的行为;教科研成果显著,2008年该校教师论文有14人获省级奖,8人获市级奖,7人获区级奖,教师论文获奖率为46%。该校被定为“2007-2010年江宁区教育科研基地”。

2.教学管理奏实效。学校高举2008全面优质年的大旗,教学管理突出规范、抓实过程、追求精细。其一是教学工作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与要求,有具有校本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措施,对“教学五认真”管理过程监控得力,制定了推门听课制度、行政巡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定期普查和随机抽查制度,教学过程强调“段段清”,教师认同度高。定期分析“教学五认真”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出台了《麒麟中学教师“五认真”工作要求及考核细则》、“周查月报工作例会制度”,主攻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有效课堂。督导随机听课优秀率达89.5%。其二是教研组织形成网络,活动形式多样,学校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细化考核。强化“两组”制度的落实。“两组”建设成果显著,2007年有8个备课组评为江宁区先进备课组,2008年有两个教研组推荐为“南京市第六届先进教研组”。3.体、卫、艺及科技工作有突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体、卫、艺、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组织网络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及方案。师资队伍是根本保障,学校安排素质好,学历高的教师担当重任,落实良好的体、卫、艺、科技教学硬件设施、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已充分考虑专用教室的布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校克服困难,争取到了区教育局、街道支持,几年来投入几十万元,改造了理、化、生实验室,为卫生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理化生实验室配置了器材,购买了实验药品。目前学校体、卫、艺的硬件设施已达到或超过省合格学校的要求。学校每学年有大型竞赛活动,每学期有几次小型比赛,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的体质在娱乐中得到健康发展。该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有组织、有方案、有计划,学校的音乐、美术、电脑制作等兴趣小组,定期辅导,活动正常,在省、市、区组织的小发明创造、科幻绘画、科技小论文、金钥匙竞赛中,学生共有三十多人次获奖,学校也两次被评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利用现有的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临汾旅某部队内务、训练情况,体验战士生活,接受国防教育。近三年来,军训活动规范了新生的言行举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注重德育实效,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该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校内有完整的德育组织网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健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按学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引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利用参观“德育基地”、“学雷锋日”、“推选优秀小公民”、“申报志愿者”、“慰问敬老院老人”、“红十字慈善一元捐”、“初一新生三日军训”、“小小交警岗”、“中小学生网络文明夏令营”、“艺术月”、“祖国在我心中”板报展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文明守信、自尊自爱、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学生典型,该校每月分年级评选“文明班级”、“文明标兵”以及“进步学生”,并在期中考试后将全校的“学习明星”、“希望之星”、“进步学生”予以表彰,弘扬了正气,促进了班级的思想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群体,时刻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胜过培养一个优等生”的意识,学校行政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每人联系了一名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开展班集体建设。学校发动每位学生参与班集体的建设,为班歌、班训、班旗出谋划策,为布置、美化班级动脑动手,让每位同学在活动中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去;不少同学将教室布置得温馨如家,文化气息浓郁,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与此同时该校还开展了“设岗育人”活动,把学校的班级的各项管理细化给每个学生,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学生们各负其责,各尽其力,既培养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主人翁”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的多方面素质有了提高。目前,校内校风正,学风浓,活动秩序井然。

把考核学生遵守行为规范作为培养良好素质的抓手。学校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制订了《麒麟中学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办法》,人手一册,健全了教师考评、学生督查制度,对学生的出勤、纪律、卫生、仪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常规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挂钩。

该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家校通”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配合。定期邀请街道领导、社区代表、家长委员会委员到校指导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学校一些工作管理,学校获得了社区、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对办学质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了。督导中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满意率达100%。

三、主要建议

麒麟初级中学作为创办半个世纪的一所老校,近三年来,求真务实,大干快上,面貌大变,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综合督导评估中,督导评估组也发现学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了促进麒麟初级中学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督导评估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搭建教师成长舞台,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采取措施完善学校教师专业结构,加快“名师工程”的建设步伐,制定具体的计划,多搭台子,多找机会,多推新人,多成名师,尽快培养出一批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二)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质量。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改理论和新课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新课标,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和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更加优美的校园文化

主动征求街道领导的支持,抓紧实施“运动场地塑胶化”过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用优良的办学条件,为教学提供支撑。

(四)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全力彰显办学特色

学校要认真研究校情,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形成适合本校的本校特色,为把麒麟中学真正办成区内一流,市内有名的品牌学校而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6.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六

2009年4月14 日,根据《常州市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及我区综合督导评估计划,钟楼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评估组,依据《常州市小学综合督导评估细则》要求,对常州市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进行综合督导评估。评估工作期间,评估组成员听取了园长的工作汇报;现场察看了园容园貌,教育教学设施等情况,查阅了园所各项工作的台帐资料;与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接触。经评估组成员认真评议,形成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常州市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2712平方米,绿化面积405平方米。目前有6个班,275名幼儿; 15名教师。大专学历有12名,占教师总数的80%,本科生有6名,占教师总数的40%。幼教高级教师6名,占教师总数的40%,幼教一级教师8名,占教师总数的53%。市级骨干教师1 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占教师总数的33%。80%的教师曾先后获省、市、区、乡(街道)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该园自开办以来,全体教职工始终遵循以“开发潜能,培养个性,家长放心”的原则,爱岗敬业,树立以服务求生存、求发展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家长的信任,社会的支持。

二.主要成绩

(一)、加大投入,优化育人环境。

1、硬件投入:为了创设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三年来,园所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累计投资40多万元,新增室外大型玩具一套、摄像机一台、打印机一台、小型复印机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录音机五只(大一只;小四只)、电钢琴 1

六台、小型消毒柜三只,大型消毒柜一只,空调五只,课桌椅40套、电脑五台(笔记本一台、台式各四台;)全园的10台电脑全部联网,并在08年10月开启了园内的网站。设计了150平方米的喷画墙,08年3月又新改造大班午睡室60多平方容纳了84个床位。

2、人文环境:为充分体现环境的育人功能,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孩子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出美的情感,教师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创作手段,根据幼儿特点,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更换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图书区、构建区、益智区、奶茶屋、健身区、新闻播报等,各班级与课程相适应的建构区、表演区、音乐区、发现区、生活区、美工区、动物区等不同的区域活动环境,从而保证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实践性、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孩子需求,再加上教师的适时、适宜的指导,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发展。

(二)转变观念,提高保教水平。

常州市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实行了园长负责的“三位一体”管理网络。管理人员全部通过岗位培训,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管理流程顺畅,有力地保障了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执行。在工作中,园领导坚持信任和理解的态度,善待每位教职员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引导,加强教职工的人文关怀,为教师构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优质空间。通过专题讨论、活动观摩、分层培训等形式,全园教师制订了新一轮的三年成长规划,以教研组为龙头,以备课组为核心,全体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开展了备课,上课、活动设计等系列活动,使教师的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许静教师撰写的《小老鼠和大彩笔》的教案和反思获得了“2008年师陶杯案例评比”的三等奖,还有二十多篇文章发表在常州市幼儿教育网上与全市老师分享。

(三)课题引领,推助内涵发展。

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以课题研究为发展契机,积极营造自我追求、自我加压的环境,全园上下积极地投身于课题的实践,围绕市级立项课题《对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科研活动。在《对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教师们对《在研讨与交流中提升教师责任感》、《在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中渗透责任感》、《在关爱他人情感的体验中培养责任感》、《在集体负责品质的形成中发展责任感》、《在主体环境氛围的渲染下激发责任感》、《在分享丰硕成果的喜悦下巩固责任感》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活动的过程性资料。结题报告内容详实,阐述透彻,研究过程细致扎实,研究成果明显。这一课题《对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获2008年市教科研评比三等奖。园所汇编了《对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一书。创编儿歌20多首,论文20多篇,随笔170多篇,个案分析250多个,活动研讨15次。

三年来,我园在课题研究中获江苏省“金箔杯”论文评比三等奖8篇;获江苏省“新视野杯” 论文评比三等奖6篇;获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三等奖15篇;获第六届全国幼儿音乐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三等奖2篇;获2008江苏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二、三等奖6篇;获中国福利基金会教育论文评比二、三等奖2篇;获市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篇;获区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3篇。在早期教育上发表文章1篇,在常州教师教育发表文章8篇。2008年的10月又启动了新一轮的课题《提高新市民子女口语表达能力方法的研究》,通过二轮的筛选终于又成为了市的立项课题。

(四)高度重视,安全卫生保障。

永红街道中心幼儿园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他们提倡把安全“放

在心坎上,捏在手心里,记在脑子里,落在行动上”。园长积极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的安全资料,邀请区消防支队长来园作专题消防讲座,重新修订了《安全考核条例》,并把安全考核的奖金比例与教育考核奖金的比例同等。注重安全事故的处理,加强制度管理,制定了《班级幼儿园安全制度》、《接送制度》、《教师值班制度》等,向幼儿进行有关安全防范常识教育,重视幼儿用餐安全和营养,食堂环境、饮食搭配等工作。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饮食卫生和校园安全等责任事故,首批被评为“常州市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目前,在园幼儿身高和体重双达标者占60%以上,幼儿在安全卫生的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几点建议:

1.在改善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立足全员培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2.在构建园本特色课程过程中,根据幼儿教师的特长,提炼内涵,形成品牌。

四.评比结果

对照《2009年常州市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细则》,常州市永红中心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等第为“优秀”。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教育视导组

7.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苯酚的测定。

2 方法概要

2.1 样品制备

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 摇匀后, 取5.00mL于具塞比色管中, 供测定。

2.2 测量样品

用722s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测量, 其吸光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苯酚浓度成正比。

2.3 标样制备

用5mL的移液管吸取5.00mL苯酚 (ρ (B) =1 000mg/L) 标准储备液, 置于200mLA级容量瓶中, 用0.2g/L的碳酸钠溶液定容至刻度, 混匀,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ρ (B) =25.0mg/L.

2.4

待测样品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数学模型

式中:C-样品的苯酚含量, 单位mg/m3 (1.35) ;

c-样品测定液中苯酚的浓度, 单位ug/mL (1.01) ;

V0-标准采样体积, 单位L (7.5) 。

4 仪器设备、计量器具、标准物质

4.1 722S分光光度计Urel=0.006 k=3;

4.2 个体采样器Urel=0.0054 k=2;

4.3 GBW (E) 080241苯酚标准储备液, ρ (B) =1 000μg/m L, Urel=0.02, k=3;

4.4移液管 (A级) 5mL最大允许误差±0.025 U=2.88×10-3m L

4.5容量瓶 (A级) 200mL最大允许误差±0.20 U=1.15×10-2m L

4.6刻度吸管 (A级) 1mL最大允许误差±0.010 U=0.00577mL

4.7刻度吸管 (A级) 5mL最大允许误差±0.025 U=2.88×10-3m L

4.8刻度吸管 (A级) 10mL最大允许误差±0.025 U=2.88×10-3m L

5 计算测量结果及标准差

在重复条件下, 对吸收液样品进行6次测定, 6次测量数据 (mg/m3) 为1.35、1.35、1.36、1.34、1.35、1.35;平均值1.35mg/m3;单次测量标准偏差s=0.00632 mg/m3;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a=0.00632/61/2=0.00258 mg/m3。

6 不确定度识别、分析、量化

按照数学模型 (1) 以及方法概要, 其不确定度来源有10个: (1) 测量重复性u1; (2) c的标准不确定度 (即校准曲线校准产生的A类不确定度) u2; (3) V0的标准不确定度 (采样体积产生的不确定度) u3; (4) 苯酚标准储备液的标准不确定度u4; (5) 稀释过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 (6) 取样体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6; (7) 取样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7; (8) 试剂空白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u8; (9) 原子荧光光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u9; (10) 吸收液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 (装入吸收液) u10。

6.1 测量的重复性u1

单次测量标准偏差s=0.006 32 mg/m3;以6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那么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a=0.002 58mg/m3。因此, u1rel=0.00258/1.35=0.00191。

6.2 c的标准不确定度u2

制备5个苯酚标准溶液c, 每个浓度测定2次, 得到相应的荧光强度值A,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获得直线方程A=b×c+a=8.462 4×c-0.0913, 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 见表1。

对样品测定6次 (P=6) ;其平均吸光度值A=0.130, 带入直线方程得样品质量浓度为1.01mg/L。

c的标准不确定度u2= (s1/b) ×[1/n+1/p+ (c0-c) 2/scc]1/2=0.024 mg/L。那么, U2 rel=0.024/1.01=0.024。

注:A=b×c+a=8.4624×c-0.0913;r=0.996;n=10;P=6。

6.3 V0的标准不确定度u3

个体采样器根据证书提供u3el=0.0054, K=2 (采样温度15℃, 采样气压100.1KPa, 按采样要求进行采样, 采样体积为7.5 L, 不需要换算标准体积) 。

6.4 由标准储备液引入的不确定度u4

u4 rel=0.02, 标准溶液编号GBW (E) 080241。

6.5 由稀释过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5

5mL A级移液管最大允许误差±0.025, 按矩形分布, k=31/2 u=2.88×10-3 m L, u5.1 rel=0.00288/5=5.76×10-4。

200mL A级容量瓶最大允许误差±0.20, 按矩形分布,

本实验在20℃进行, 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可忽略。

6.6 取样体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6

5mLA级移液管最大允许误差±0.025, 按矩形分布, k=31/2 u6=2.88×10-3m L, .

本实验在20℃进行, 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可忽略。

6.7 取样均匀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7

按照GBZ/T160.5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规定, 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 摇匀, 随机取样, 可认为样品均匀, 取样不确定度可忽略。

6.8 试剂空白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u8

使用优级纯碳酸钠符合GBZ/T160.14-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的要求, 因此扣除空白导致的苯酚的微小变化产生的影响可忽略。

6.9 722S分光光度计

由证书提供urel=0.006 k=3。

6.1 0 吸收液体积 (装入吸收管碳酸钠吸收液10.00mL)

10mL A级刻度吸管最大允许误差±0.025, 按矩形分布,

7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8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U

K取2, U=2×uc=0.0036×2=0.0073 mg/m3。

9 结果表示

参考文献

[1]GBZ/T160.51-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

8.关于对设计院工作的评估报告 篇八

【关键词】 IPCC 中国 气候变化 评估报告 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 肖兰兰,青岛农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815/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6)02-0059-19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602004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主要任务是召集世界上最优秀的气候、环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的可能对策进行整合和评估。IPCC并不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而是一个由科学家参与的政治机构,其目标不是探索地球变暖的科学知识,而是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作出政治评估。 从其成立至今,IPCC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及2014年先后公布了五次评估报告,五次评估报告都直接推动了国际气候谈判的进展,并对国际公约的签署和通过,以及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建立、完善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了IPCC的历次评估活动,参与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对IPCC评估报告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持续增大。作为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科研阵地,IPCC仍将是各国气候科研较量的重要场所,为此,中国必须“内外兼修”,积极应对,提升在气候科学层面的主动权。

一、IPCC的成立、结构及作用

IPCC是国际社会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气候问题之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科学界特别是IPCC不断发布有关气候变化与人类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事实。

(一)IPCC的成立

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各国政府意识到构建一个新的国际气候评估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联合国大会批准,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联合创建IPCC,旨在定期为决策者提供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知识、气候变化影响与未来风险、适应与减缓方案的评估报告。它不进行任何科学研究,也不监测气候相关的数据或参数,只是对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评估和再加工,从而告知各国决策者气候变化是否存在风险、存在哪些风险、存在多大风险,确认科学界在哪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在哪些方面依然存在分歧,未来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

IPCC是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对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开放,目前有195个成员国,成员国政府参与评估的整个过程。IPCC的相关工作流程、机构成员以及主席都由成员国代表大会磋商决定。科学性与政府间的双重性质,决定了IPCC以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为决策者提供严格和相对平衡的信息。各国政府通过接受其评估报告而承认其科学内容的权威性,因此尽管IPCC的工作与政策相关,但却不是政策说明;相反,IPCC追求政策上的中立。

(二)IPCC的结构框架

IPCC成员国涵盖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员国,各成员国政府代表参与的IPCC全会是其最高决策机构。IPCC全会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划定的区域选举由30人组成的IPCC执行局,负责其决议的执行和日常事务管理。IPCC在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内设秘书处,有书记、副书记各一名,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派官员担任。IPCC执行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和帮助IPCC项目工作及时有效的实施,加强不同工作小组间的协调与合作,应对需要IPCC及时作出处理的相关紧急事件。

IPCC专设三个“科学”评估工作组和一个任务小组。三个“科学”评估工作组分别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影响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分析等方面。任务小组是指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任务组(Task Force on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完善一种方法论,以便核算和记录一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缓情况。每个工作组设两位共同主席,一位来自发达国家,另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均由IPCC全会选举产生。包括任务小组在内的各个工作组都得到相关技术单位(Technical Support Units)的技术支持(图1)。

IPCC评估报告写作组的专家基于自愿而非有偿参与IPCC评估的相关工作,需由各国政府推荐并得到IPCC执行局同意。评估报告包括若干章,每章有两位专家担任本章写作小组的召集人,原则上要求一位来自发达国家,另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同时每章需要有五名以上主要作者,要求至少有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贡献作者由每章的主要作者根据本章所需要解决的具体技术性问题予以招募;每章还要求有2—4名评审编辑,负责各章作者对专家和政府评审意见采纳情况的督查。

nlc202309030355

IPCC各工作组的评估报告从初稿到定稿,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首先是专家评估,其次是政府/专家评审,最后是形成英文的《政府决策者摘要》(Policymaker Summary)。 从第三次评估报告开始,新增加了一份《技术概要》(Technical Summary),内容比《政府决策者摘要》更为充实具体。

(三)IPCC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

在气候变化问题演变为一个政策议题的过程中,科学信息和研究机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科学评估可以被理解为社会过程,这种过程有助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政策形式的知识,进而对实际决策过程产生某种形式的影响。 IPCC通过其复杂程序出台的评估报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增进了人类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鉴于全球气温在进入21世纪后的反常表现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加上科学界尤其是IPCC在评估预测气候变化问题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国际社会对地球正在变暖这一论断已无太多怀疑,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IPCC通过定期的科学评估为全世界提供了最为全面、权威的气候变化科学信息,其历次报告都以更肯定的语气证实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真实性”,报告结论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制定气候政策的重要依据。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FAR)公布,直接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里约气候会议的召开,会议签署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起源。1995年,IPCC发布第二次评估报告(SAR),以更肯定的语气证实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因果关系,直接推动了《公约》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通过。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TAR)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相关技术性问题的具体落实,促使其满足“双55” 生效标准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成为“巴厘路线图”谈判进程的重要科学依据,其中很多结论直接被相关谈判决议案文引用。 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对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峰会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其对全球温控目标的设定(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再次证明了IPCC评估报告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科研基础地位。

二、中国专家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参与情况

从1990年开始,IPCC先后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中国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梳理和分析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情况, 本文将分组分析中国参与IPCC报告的动态发展,以期发现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变化及特点。

就中国专家参与IPCC第一工作组的编纂状况来看(表1),作者召集人在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首次实现零的突破,人数为1人;主要作者的增长幅度最大,由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1人增加到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的15人;贡献作者参与人数有所起伏,由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的8人下降到第二次评估报告和第三次评估报的5人和4人,到第四次评估报告又有所增加,达到11人,之后又恢复到8人;评审编辑则由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的1人上升到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3人。

就中国专家参与IPCC第二工作组的编纂情况看(表2),作者召集人在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实现零的突破,由1人增加到第五次评估报告的3人;主要作者则在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中实现零的突破,此后有所起伏,2014年达到8人;贡献作者在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中参与人数最多,达到9人,此后有所下降,2014年降为6人;评审编辑在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的参与人数为3人,2014年下降为1人。

就中国专家参与IPCC第三工作组的编纂请况看(表3),1990年IPCC评估报告主要章节只列举了作者召集人的参与人数,共有23位,中国专家1人。1995年IPCC评估报告中,中国两名专家参与其中,作者召集人和评审专家各1人。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中国主要作者实现了零的突破,5人参与其中,贡献作者1人。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中国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贡献作者以及评审编辑的人数分别为1人、11人、3人和1人,到2014年第五次评估报告,人数稍有变动,分别为3人、14人、3人和1人。与前两个工作组存在少许差异,IPCC第三工作组中,中国专家从1990年开始就担任作者召集人的职务。

通过对IPCC三个工作组先后五次评估报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始终派专家积极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工作,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中国专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图2)。作者召集人由1990年的1人上升到2014年的6人,增长6倍;主要作者由1人上升到37人,增长37倍,是所有指标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贡献作者由13人上升到17人,增长1.31倍;参与总量则由15人增加到60人,增长4倍。

nlc202309030355

第二,中国专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相对数量变动不太明显,但对评估报告的影响力度却有所提升(图3)。中国参与IPCC报告评估专家人数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呈绝对上升趋势,但由于全球参与IPCC评估报告人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所以从相对数量层面来看,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专家人数(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和贡献作者)的变化并不明显。1990年,中国专家参与人数占全球总量的2.98%,1995年和2001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2007年又有所提升达到3.46%,2014年又下降到2.81%水平。如果从参与人员的结构看,变化却较为明显。就作者召集人来看,1990年中国的作者召集人占全球总量的2.5%,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69%;从主要作者来看,1990年,中国主要作者占全球总量的1.75%,2014年上升到6.65%;从贡献作者来看,中国所占比重有所降低,由1990年的3.21%下降到2014年的1.17%。一般说来,作者召集人和主要作者对章节内容的贡献和影响程度要超过贡献作者,所以,中国作者召集人和主要作者所占比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影响程度的提升。

第三,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力度处于明显劣势(图4)。一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对IPCC评估报告内容影响力度的大小。由于IPCC第一工作组的评估报告是第二、第三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一国对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参与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第二、第三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参与情况。因此,这里选取中美参与第一工作组近三次评估报告为例。在近三次评估报告中,中国专家人数(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贡献作者以及评审编辑)所占的比重与同期美国专家所占的比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无论是作者召集人、主要作者、贡献作者还是评审编辑,美国的参与人员数量和结构要远远超过或优于中国,这无疑决定了中国在影响报告内容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的弱势状态。

第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IPCC报告评估中的参与优势并不明显(图5)。由于研究基础、科研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编纂方面普遍处于劣势状态。但仅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参与优势也不明显,以中国、印度以及巴西为例。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编撰中,中国除了主要作者这一指标(占参与总量的6.65%)稍具优势外,其他方面均不占有优势。如中国作者召集人占参与总量的4.69%,低于印度的6.25%;中国贡献作者占参与总量的1.17%,低于印度1.65%和巴西的1.31%,中国评审编辑占参与总量的5%,低于巴西的7%。

纵向看,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人数从绝对数量值来看是上升的,参与结构也不断在优化,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能力的增强。但从横向看,无论是专家数量还是参与结构,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即使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优势亦不明显。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IPCC评估报告参与人员数量与结构“此起彼伏”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各国在影响IPCC评估报告内容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又体现了各国在气候谈判科研主导权方面的较量。

三、中国对IPCC报告内容的影响和建构

一国对IPCC评估报告内容的影响和建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在气候研究和谈判问题上的话语权。因为在科学研究与法律安排之间,“碳政治”的作用就是按照既定的政治目的和意图对科学研究的结论加以选择、组合和评估,由此产生一整套发挥着政治功能的科学话语,或者以科学面目出现的政治报告。与其说IPCC的报告影响着国际公约中的法律安排,不如说为了实现国际公约的预定安排,IPCC必须发布与此相适应的科学评估报告。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内容的“作为”对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及建立相对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安排意义重大。在中国参与IPCC评估报告的专家人员数量增长相对不太明显的情况下,中国对IPCC报告内容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与中国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高关注度、对参与全球气候问题治理的积极性以及中国举足轻重的“碳大国”地位紧密相关。

(一)推动IPCC报告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1988年IPCC主要是在西方国家、国际组织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倡议和推动下成立的,“成本—收益”原则成为IPCC评估报告编纂过程中遵循的首要原则,公平原则在前两次评估报告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后的报告编纂过程中,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大对报告编纂的影响力度,促使报告内容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例如,在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框架草案的建议稿中,中国政府强调,当前大纲较为低调地处理可持续发展,过分强调稳定浓度和减排选择,建议增加“可持续发展与减缓能力分析”,并将“减缓能力差异分析”、“公平的可持续发展、就业”等问题单列,并考虑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区内的内涵差异。 同时,中国政府还建议,在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时,要关注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影响的不同认知,建议在“区域影响评估”编写中应考虑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区域影响的结论。 根据IPCC最终公布的报告内容可知,中国的上述建议和主张基本都得到采纳。在IPCC评估报告编写过程中,公平和公正原则主要通过报告内容向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等议题倾斜体现出来。IPCC报告内容由偏重减排向可持续发展和适应的转移,体现了报告编纂遵循的原则由偏重效率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转移,是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认识和研究深入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IPCC报告编写过程中斗争的成果。公平和公正原则的引入使IPCC评估报告的内容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因为它不仅考虑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对全球福利的总体影响,还考虑到具体减缓政策对不同国家及国家内部影响的非均衡性。

nlc202309030355

(二)推动IPCC报告编纂和评估范围的不断拓展

IPCC前两次报告旨在通过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和政策工具进行综合描述、分类和比较,为政策制定者实现《公约》目标做准备,政策分析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减排模拟主要以二氧化碳来进行,主导性的政策解决工具则是碳税。但这一关注范围明显过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致力于推动IPCC评估报告覆盖更大范围。例如,中国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结构和重点领域提出了大量建议。对于第一工作组的编纂工作,中国政府建议要重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并对最新的科学进展进行评估,将气候系统的反馈和过程以及最近区域变化的研究成果分别编写成章等;对于第二工作组的工作,中国政府建议要重视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加大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的力度,关注不同区域脆弱性的差异,加强有关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的评估和研究等;对第三工作组的工作,中国政府认为应加深对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考虑发展中国家减缓能力的有限性等。

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适应问题逐步成为IPCC第二工作组的重要议题,报告内容不仅考虑到多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问题,而且提出更多的政策选择工具,评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也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求和政策需要。例如,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国在地表大气观测、古气候模拟、云和气溶胶和模式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评估报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中国的五个气候系统模式参与了其中的评估与模拟,其研究成果在评估报告中引用较多。可以认为,中国对评估报告内容和范围的拓展有着重要贡献。

(三)促进IPCC评估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中国本着平衡、科学和客观的原则,对气候评估报告涉及的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归因和应对从不预设结论,而是通过不断证伪的方式来促进科学的进步。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的共识是确立“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目标,到本世纪末必须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内。

为实现这一升温阈值,IPCC曾提出一项解决方案,即到2050年,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百万分率)以内,其中附件I国家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40%,到2050年要减排80%—95%。对非附件I国家到2020年要在“照常情景”(BAU)水平上大幅减排(可理解为大幅度减缓CO2排放的增长速率,但排放总量还可增加);到2050年,所有非附件I国家都要在BAU水平上大幅减排。

从表面上看,这一减排方案似乎比较合理,发达国家首先承担硬性减排,发展中国家暂时不承担硬性减排责任,发达国家充分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和现实需求。但仔细研究会发现,IPCC的这一减排方案并不公平,它严重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和未来排放空间。在450ppm目标前提下,温室气体浓度从2005年的380ppm提高到2050年的450ppm,如果以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来估算,可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255.11GtC(十亿吨碳)。以1990年为基准年,40个附件I国家达到中期和长期减排目标后,在2006—2050年间,其排放量将为80.04GtC—101.27GtC,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1.37%—39.70%。如果按2005年不变人口(不考虑2005年至今出生的人口)计算,附件I国家今后人均排放权是63.31tC—80.10tC(吨碳),为非附件I国家人均排放权(29.32tC—33.36tC)的1.9—2.7倍。如果按各国预测人口逐年计算,附件I国家的人均累计排放权为61.23tC—77.28tC,是非附件I国家的2.3—3.3倍。 如果国际气候谈判接受IPCC这一减排方案,发展中国家将背负沉重的减排负担。以中国为例,如果接受发达国家25%的中期减排目标,中国到2019年即用完排放权;如果将目标提高到40%,也只能将排放权延续到2021年而已。 所以,对IPCC评估报告诸多看似“公正”的科学解决方案,中国一定要有基于自身科学研究基础的认知和判断,实现对IPCC科学评估报告内容的证实和证伪。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IPCC仍将是国际社会参与气候变化评估的最为重要的平台。中国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烙印”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气候变化研究水平,也是中国(专家)在气候关键问题上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IPCC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谈判及政策走向的引导性决定了中国必须积极参与气候评估,掌握全球气候动向,并努力使其研究成果和观点在报告中得以体现。

四、中国参与IPCC后续评估的战略选择

IPCC的科学评估是在一个政治上约束性较强的国际制度构架下实施的,结果必然是“科学”与政治联姻,科学背后可能有政治背景,政治意愿可能通过科学体现出来。 IPCC不仅是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场所,而且是研究者和政府官员的会议谈判场所。 为此,中国必须努力做到积极参与、扩充文献、提升能力、掌控流程,从科学领域掌握国际气候问题的主动权。

(一)积极参与是前提

争取来自世界各地科学家相对平衡的参与是IPCC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原则,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尽力促进中国专家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和影响。当前,中国参与IPCC科学评估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政府代表直接参与IPCC报告评估;二是政府通过指定本国的科学家参与IPCC的相关工作,允许他们以作者、评审专家以及其他功能形式参与其中。从第二种参与方式来看,参与IPCC报告评估的专家无疑具有双重功能:第一,他们不得不追求本国的国家利益;第二,他们作为科学过程的一部分,又要致力于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反馈给决策者。 如何平衡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成为很多专家学者参与IPCC评估报告始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反过来,这一现实问题也是制约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当前的参与现状来看,中国参与IPCC报告评估的专家主要集中于政府机构,缺乏企业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积极和广泛参与。

上一篇:雪国读后感初中优秀作文下一篇:市人民法院宣传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