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文言文实词高中(6篇)
1.120文言文实词高中 篇一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数词)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介词)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名词)
8.欲不可从(放纵,动词)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名词)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名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形容词)
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名词)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副词)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连词)
4.诚心诚意(真诚,形容词)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
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4.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
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
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
5.坐法去官(触犯)
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回,返回)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形容词)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形容词)
10.此言得之(对、合适,形容词)
度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3.度义而后动(考虑)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10.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11.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12.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13.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不,没有)
2.而墨子非之(责怪,反对)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除非,除了)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6.觉今是而昨非(不对的,错误的)
复
1.昭王南征而不复(返回。回来)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恢复)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再,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5.王辞而不复(回答)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免除赋税徭役)
8.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通“覆”,遮盖,盖上)
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复算,追究)
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使……承担)
3.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覆盖)
8.通家尚负责。(亏欠,拖受,责通“债”)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遮阳避雨的用具)
2.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器物上的盖子)
3.覆盖周密无际(遮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压倒,胜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约)
6.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发语词,不译)
8.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肯定判断、原来是)
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感觉,感到)
4.其真不知马也(识别)
5.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致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
4.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
5.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
质
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人质或抵押)
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信物)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治
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
4.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
5.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
王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
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
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
4.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恶
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
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
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
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悉
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
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
谢
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
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7.及花之既谢(凋落)
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
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
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8.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10.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
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
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
5.夙兴夜寐(起、起来)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
行
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
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
5.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幸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2.大王亦幸赦臣(幸而,幸亏)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
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
3.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4.掌修国史(撰写)
5.恐修名之不立(美好)
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
徐
1.不徐不疾(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
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
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阳光,太阳)
3.周秦古玺,多作阳文(出的,外露的.)
要
1.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总之)
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应当,应该)
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
4.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遗踪:遗迹,旧址)
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送)
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
3.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影,树荫)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暗中,暗地里)
5.惟汉印多用阴文(凹入的)
6.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阴险)
右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右边,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或两次)
造
1.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
2.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制作,建造)
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大自然)
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3.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顾
1.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2.顾野有麦场(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7.顾玩:仔细端详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国家的)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经过,通过)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超过)
3.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胜过)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错误,过失)
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6.今公子故过之(访问)
7.一日,大母过余曰(看望)
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哪里,代词)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什么,代词)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呵问)
4.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样,怎么样)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办)
7.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多么)
8.又何间焉(怎么,为什么)
恨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遗憾)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胡
1.国胡以相恤(什么)
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怎么)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2.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倘若)
3.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4.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汤
1.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
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
3.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4.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涕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眼泪)
2.士皆垂泪涕泣(哭泣)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不过)
4.班白者多徒行(步行)
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适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顺从,适合)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
5.适为虞人逐(刚才)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同“谪”,被流放)
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记下)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书籍,书)
4.拜送书于庭(国书)
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比,哪一个更……)
属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2.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3.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
4.查明属实,事属可行(系、是)
数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
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几,几个)
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
5.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计算)
率
1.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说
1.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讲)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5.秦王不说(通“悦”,高兴)
私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3.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
4.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利、私事)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
素
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
2.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
3.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白色的,没有文采的)
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大)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
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到)
4.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5.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既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既来之,则安之(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不久)
6.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农历每月十六日)
假
1.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与“真”相对)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假令:假如)
间
1.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3.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6.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8.侯生乃屏人间语曰(秘密地、悄悄地)
见
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6.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已怎么样,可译“我”)
7.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出现)
8.军无见粮(现成的)
9.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到的东西)
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
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
5.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解除)
7.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离散)
8.胡虏益解(同“懈”,松懈,懈怠)
就
1.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2.连辟公府(官名)不就(赴任,就职)
3.轲自知事不就(完成)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随即)
5.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
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4.永元中,举孝廉(官名)不行(推举,推荐)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聚合)
6.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
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7.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曹操)遂能克绍(袁绍)(战胜,攻破)
3.克已奉公(克制,约束)
类
1.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类似,象)
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识
1.相逢何必曾相识(懂得,认识)
2.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3.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
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是以:因此)
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与“达”相对)
3.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尽)
4.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
去
1.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
2.为汉家除残去秽(除去,除掉)
3.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
劝
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
却
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
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
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象,如同)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4.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如果,假如)
5.其如土石何(如——何,对<把>——怎么办)
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2.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
4.先主曰“善”(好,对)
5.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优点、长处)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
7.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
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6.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涉
1.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3.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怜
1.独不怜公子姊耶?(怜悯,同情)
2.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爱)
3.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可疼爱,爱惜)
4.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
弥
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满,遍)
2.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
莫
1.至莫夜月明(通“暮”,傍晚)
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谁,没有人)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
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
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
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就是)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竟然,却)
内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里面,与“外”相对)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3.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内心)
4.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5.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通“纳”,交纳)
迁
1.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
3.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
请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事)
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请让我)
3.乃置酒请之(宴请)
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问,问候)
5.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
期
1.失期,法皆斩(日期,期限)
2.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希望,期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一周年)
4.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
奇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奇特的,不平常的)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4.此奇货可居(珍贵的)
5.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出人意料的)
2.文言文实词复习韬略 篇二
一、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翻译词义
200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翻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D项中“樵”,提供的答案是“打柴”,但是如果把它和前面的动词“取”联在一起看,就成了“取打柴”,这在现代汉语的语法里是说不通的。因而可以断定此项有误。而将其他三个选项的意思放到原文里都是讲得通的,这就是常说的“代入检验法”。
二、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的异同
《察今》上说:“有道之士,贵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为什么呢?因为“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说“理”是这样,绝对没有错,但若用于解决文言文阅读的字词问题就不见得正确了。高考所考查的词语的意义一般说来侧重于古今不同的词义方面,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定律,但是也不能绝对化,否则将会带来失误。
例如1999年第11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静D人灾,(绝食)者千有余家
“私访”、“资产”、“应对”、“绝食”这四个词语现代汉语都有,但是“绝食”的意义是“断绝饮食(表示抗议或自杀)”,显然不适宜这里的语言环境。因为发生了“人灾”再去“绝食”显然背情逆理。
再比如2001年第12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D燕军(扰乱)奔走
“反间”,现代汉语的意义是“原指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获得虚假的情报,后专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南面”今指“南边儿”;“鼓噪”的解释是“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威。今泛指喧嚷”;“扰乱”今意是“搅扰,使混乱或不安”。结合语境看,很显然,后三者的解释是错误的,只有“反间”一词和现代汉语相同。
三、词语互释
古人写文章讲究辞采,力避重复,因此在遣词造句时,其相同功能的词语大都是锤炼再三,力求殊“词”同“义”。如贾谊的《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势,并吞八荒之心”一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词词意基本是相同的。但如重复使用同一个词,那就单调乏味,毫无文采可言,也不利于制造语势。像这样的例子在课文里非常普遍,不再一一列举。下面以高考题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199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有“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这一句,其中的“逆”和“忤”都是“不顺从、抵触”的意思。
另外还可以利用词语的“左邻右舍”意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去相互解释。如《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其中的“督”和“过”词义相同,都是“怪罪,责怪”的意思。199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每宴飨费千金”这一句,“宴”“飨”都是“招待人吃饭”。再如1998年高考中出现的“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一句中,“饥”和“馁”同义,可释为“饥饿”。这两个例子虽然没有以试题的形式测试,然而理解了它们必然有助于吃透全文。
四、题文(课本内容)判断正误
高考中有些知识点的考查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这类题目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只要课本吃得透,做这类题就会从容自如,得心应手。
如1994年第12题: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意思是:扬州辟为从事。其中的“辟”可直接参考《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之“辟”,两处意思完全一样。再如“母何自勤如是邪”与“勤而无所”(前者是考题,后者是课文中的句子。下同),两个“勤”都可解释为“辛苦”;“朕之恨深矣”的“恨”与“臣子恨,何时灭”中的“恨”都翻译为“仇恨、怨恨”;“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与“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这三句话中的“故事”都可理解为“先例”;又如,“得全首领以没”与“不然,令无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齐人追亡逐北”与“追亡逐北”;“齐人未附”与“怀敌附远”;“城之不拔者二耳”与“已拔赵”、“其后,秦伐赵,拔石城”;等等,后四例中“题”与“文”的意思毫无二致,就不再详加说明。
另外还可以直接结合成语加以判断。如“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可以结合“名副其实”这个成语,其中“副”是“符合”的意思。
五、学会推断词义
客观上说,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考查点可以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但是还有占一定比例的试题不能从学过的知识中直接得出正确的答案。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拥有牢固的课本知识作为前提,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推断。
例如,1996年高考试卷中第12题:或遂寝而不行寝:止息;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寝”“贾”所考查的意思在课本中从未出现过,但是我们学过“暮寝而思之”,这句中的“寝”是“休息”,稍稍引申一下,就不难判断出“止息”的解释是正确的。再如“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贾人”是做买卖的人,其引申义可能是“招致”,而不可能是“消除”。
六、用好最后一道文言文试题
一般地说,一份严密的试卷是不允许题目之间存在相互解题提示的,但有时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命题人有意无意之间在一些题的表述上客观地作了某种暗示,聪明的学生会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加以利用。
如2000年第16题中的A选项: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砺名节,品德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其中,“砥砺”一词就是所考文言文试题中“厉”的现代汉语意思。C选项: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质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威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这里的“免去”即是对原文中的“除”的解释。
七、用造字法知识解释词义
造字法讲了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形声”用处最多,如“于败堵丛草中”(《促织》),句中“堵”的意思不好理解,但是如果利用形声字的知识,它的意思就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此字从土,再结合上下文就可以猜到它的意思是“墙”。这种释义方法,用于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较难的词语意义很有效。
如2001年高考文言文材料: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绛缯”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字都与“丝”有关,初步揣测出它可能与丝布相关。明白到这一层,必将有助于理解材料。
八、联系情理理解词义
前面谈到的方法不少,最后还需要加上两个字,那就是“情理”。这一点似乎有点虚,但是不管做什么样的题,都得把这一条加上。因为古今同“情”,远近共“理”。
3.120文言文实词高中 篇三
101.再,zi
(1)数词
①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2)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102.造,zo
(1)动词
①往,到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103.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
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动词
①知道,知晓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
例: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您从那里了解燕王?
④识别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译文: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
⑤交游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和宾客的来往,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读音二:zh 通智,名词,智慧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译文: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会只会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104.致,zh
(1)名词,意态,情趣
例: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芙蕖》)译文: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2)动词
①送达
例: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译文: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
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译文: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
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译文: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译文: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
(3)形容词,精细
例: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译文: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
例: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译文: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105.质,zh
(1)动词
①抵押,作抵押品
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译文: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国去做人质。
②询问
例: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站着陪侍在老师的跟前,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2)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译文: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质,资质
例: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译文: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
③质地,底子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纹。
④通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译文:就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把丰厚的礼物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事奉楚国。
⑤通鑕,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请罪,那还许侥幸能够免罪。
(3)形容词,质朴
例: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根据《尚书》来寻求文章的朴实。
(4)副词,正,刚刚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译文:天刚亮的时候,在竹林中躲避哨兵。
106.治,zh
(1)动词
①治理,管理
例:故治国无法则乱。(《察今》)译文: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
②整治,训练
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译文: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和您在东吴会战。
③整理
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译文:于是准备车辆,整理行装,装好债券契约就出发了。
④医治
例: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译文:您有病,在皮肤的纹理里,如果不一致,恐怕会更厉害。
⑤对付,抵御
例: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译文:同心协力,共同对付曹操。
⑥惩处,处置
例: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译文:不能完成任务,就请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2)形容词,太平,安定,与乱相对
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译文:文臣武将都能得到任用,君王垂衣拱手就可以达到天下太平了。
107.诸,zhū
(1)形容词,众
例: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译文:冯婉贞于是带领众少年整理好行装出发了。
(2)兼词
①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
例: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译文: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
②代词兼语气助词,相当于之乎
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译文:您曾经把您喜欢音乐的事情告诉了庄暴,有这件事吗?
109.贼,zi
(1)名词
①祸患,祸害
例: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译文:铺张浪费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是国家的大祸害。
②作乱叛国的人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译文: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敌人。
③强盗
例: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译文:两个强盗抓住了我,我侥幸把他们都杀掉了。
(2)动词
①害
例:是贼天下之人者也。(《墨子非儒》)译文:这是害天下人的做法。
②杀害
例: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译文:两个人互相仇恨,想要互相杀害。
110.族,z
(1)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译文:那首诗用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作为立意。
②种族,民族
例: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计数千年。(《少年中国说》)译文: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这一种族聚集居住在这个地球之上已有数千年。
③类
例: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译文:士大夫之类一听到谁称谁是老师,谁称谁是弟子等,就聚在一起讥笑他。
④(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庖丁解牛》)译文:每当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我看它难以解剖,就很小心地警觉起来。
(2)动词,灭族
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译文:使秦王室灭族的人,其实是秦代帝王,而不是天下的人。
(3)形容词,众,一般
例: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译文: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砍(骨头)。
111.卒,z
(1)名词
①步兵
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译文:明天早上犒劳士兵,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②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卒
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译文:使整卒的士兵降服为上策,攻破这一卒的策略是差一些的。
③差役
例: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狱中杂记》)译文:牢房的看守住在中间,墙上开了窗户来透光。
(2)动词
①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例: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译文: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
②完毕,结束,到止
例: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译文:磐石又方又厚,能够坚持千年才完结。
(3)副词,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
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最终在正殿接见了蔺相如,完成了礼仪之后送他回赵国。
读音二:c 副词,通猝,仓猝,突然,匆忙
例: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赤壁之战》)译文:五万士兵难以在仓促之间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了三万人。
112.走,zǒu
(1)动词
①古代指疾行,即跑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译文:两只兔子并排地跑,怎么能辨别哪是雄哪是雌呢?
②逃跑
例: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译文:老翁跳墙跑了,老妇人出门来看。
③使之逃跑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译文:曹操的军队刚好把船舰用铁链串连起来,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使他们溃逃。
④奔向,趋向
例: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私下打算从赵国逃跑奔向燕国。
(2)名词,仆人
例: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译文:愿意像牛马一样为您奔走的仆人司马迁再次拜言。
(3)形容词,快,赶快
例: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抄录完了之后,赶快就送还给人家。
113.左,zuǒ
(1)名词
①左边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译文:可是看洞的左右两边,到这里来并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很少。
②东面,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
例: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群英会蒋于中计》)译文:我到了江东,一定要成功。
③较低的地位
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译文:我被贬官为九江郡司马。
④车上的尊位
例: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候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面的座位,亲自去迎接东门的侯生。
114.坐,zu
(1)名词,座位,通座
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译文:项王就接过宝玉,放在座位上。
(2)动词
①古人席地取跪姿坐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译文:项王项伯面朝东坐着。
②坐守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译文:与其坐守等死,哪如奋起拯救我们的村子。
③犯法,犯罪
例: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译文:您就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犯了盗窃罪。
(3)介词,因为、由于
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译文: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枫林的晚景,这里的霜叶比二月的红花还鲜艳。
115、本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草木的根或茎)译文: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让其舒展。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为什么卟回到根本上来呢?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译文:(太行,王屋二山)本来就在冀州的南面。
4、今存其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只存下这个稿本,不忍心遗弃,就在路上亲自用手抄录下来。
5、是无难,别具本简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译文:这没有困难,另外准备好给皇帝的奏章就行了。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译文:如果只印
三、两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译文: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他的天赋的善心。
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译文:主次颠倒放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考查)译文:还是推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认为的原因吗?
116、朝ch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译文:早晨穿衣戴帽。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译文:相如每次上朝时,经常假称有病。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译文:较强的国就请求臣服,较弱的国就如朝来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译文: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译文:开创两个朝代,费尽了老臣的心血。
6、期年不听朝(朝政)译文:一整年不听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译文:坐在南面面向北方。
117、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译文:竟然不能够毁掉山的一草一木。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译文:寻常小巷小径,人们说刘寄奴曾经住过。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译文:然后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译文:(比如一家人)高祖、曾祖时,(人口)只有一户,到了曾孙、玄孙这一代如果不分家(人口)就不止十户了。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译文:更增加一些他不能做的。
118、除
1、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台阶)译文: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引导公子从西阶而上。
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清除、去掉)译文:铲除奸臣汉贼,振兴汉朝。
3、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扣除)译文:把欠我的粟米从交税的粮食中暗地里扣除。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逝去、过去)译文: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5、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修治)译文:吴郡贤士大夫向掌权的人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忠贤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6、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除了、除非)译文:除了我死之外,将没有相见的日子。
7、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拜官、任职)译文: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119、从cng
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随、跟从)译文: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
2、择其善者而从之(向.....学习)译文: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
3、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跟着、接着)译文: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用刑法处置他们
4、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听从)译文:公子听从他的计划,向如姬请求,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
5、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追赶、追随)译文:一只狼得到那根骨头之后就停了下来,另外一只仍然跟着他。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加)译文:弟弟参加了军队,阿姨去世了。
7、樊哙从良坐(依傍、挨着)译文:樊侩坐在了张良的旁边
8、其印为余群从所得(亲戚。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译文: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诸子侄得到。
9、旦日,客从外来。(自,由)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
10、从余问古事(向)译文:向我询问一些历史故事。
zng
1、衡从其亩(南北方向)译文:使他的田地东西、南北耕向。
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合纵)译文: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120、殆
1、百战不殆(危险、危困)译文: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译文: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4.120文言文实词高中 篇四
一组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师说》)(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________(《过秦论》)(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陈涉世家》)(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六国论》)(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爱莲说》)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________(《五人墓碑记》)(3)然后得一夕安寝________(《六国论》)(4)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赤壁赋》)(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曹刿论战》)(7)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3.被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________(《琵琶行》)(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陈涉世家》)(3)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屈原列传》)(4)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促织》)(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荆轲刺秦王》)(6)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报任安书》)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琵琶行》)(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鱼我所欲也》)(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归园田居》)(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6)今存其本不忍废,________(《〈指南录〉后序》)6.鄙
(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曹刿论战》)7.兵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________(《六国论》)(4)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六国论》)(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________(《过秦论》)8.病
(1)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________(《苏武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登高》)(4)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________(《项脊轩志》)9.察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童趣》)(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曹刿论战》)(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离骚》)(5)咨诹善道,察纳雅言________(《出师表》)(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10.朝
(1)朝服衣冠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________(《项脊轩志》)(4)强国请服,弱国入朝________(《过秦论》)(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陈情表》)(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秋词》)
二组
11.曾
(1)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愚公移山》)(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_______(《过秦论》)(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_______(《诗经·氓》)(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黄鹤楼》)(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_______(《游山西村》)(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________(《水调歌头》)(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________(《行路难》)13.诚
(1)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祭十二郎文》)(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________(《六国论》)(3)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陈涉世家》)(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出师表》)14.除
(1)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_______(《出师表》)(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陈情表》)(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_______(《苏武传》)(5)服孝将除了也________(《窦娥冤》)(6)除了外百事不知________(《窦娥冤》)15.辞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________(《鸿门宴》)(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________(《孔雀东南飞》)(5)大礼不辞小让________(《鸿门宴》)(6)臣等不肖,请辞去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________(《苏武传》)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鸿门宴》)(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________(《师说》)(4)樊哙从良坐________(《鸿门宴》)(5)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鸿门宴》)(6)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琵琶行》)(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________(《过秦论》)17.殆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________(《孙子兵法》)(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________(《六国论》)(3)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_______(《项脊轩志》)(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论语》)18.当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蜀道难》)(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_______(《孔雀东南飞》)(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鸿门宴》)(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过秦论》)(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________(《窦娥冤》)(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有狼当道,人立而啼________(《狼》)(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蜀道难》)(9)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_(《项脊轩志》)1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_______(《六国论》)(5)伐无道,诛暴秦________(《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房宫赋》)(8)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过秦论》)20.得
(1)此言得之________(《六国论》)(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鸿门宴》)(3)吾得兄事之________(《鸿门宴》)(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游褒禅山记》)(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劝学》)
三组
21.度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隆中对》)(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3)猿猱欲度愁攀援________(《蜀道难》)(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________(《过秦论》)(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________(《离骚》)(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____(《荆轲刺秦王》)(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________(《滕王阁诗》)(8)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琵琶行》)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________(《劝学》)(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六国论》)(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师说》)(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鸿门宴》)(5)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归去来兮辞》)(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______(《逍遥游》)23.复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阿房宫赋》)(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________(《师说》)(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游山西村》)(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房宫赋》)(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出师表》)24.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秦贪,负其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六国论》)(7)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____(《阿房宫赋》)(8)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________(《逍遥游》)25.盖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今已亭亭如盖矣________(《项脊轩志》)(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____(《游褒禅山记》)(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________(《六国论》)(5)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________(《出师表》)26.故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劝学》)(2)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琵琶行》)(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_______(《滕王阁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鸿门宴》)(5)故遣将守关者________(《鸿门宴》)(6)故臣复取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________(《六国论》)27.固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赤壁赋》)(2)固请,召有司案图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________(《阿房宫赋》)(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________(《六国论》)(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师说》)(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_______(《过秦论》)(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8)君臣固守以窥周室________(《过秦论》)28.顾
(1)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出师表》)(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________(《荆轲刺秦王》)(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________(《项脊轩志》)29.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春望》)(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六国论》)(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岳阳楼记》)(4)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陈涉世家》)30.过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阿房宫赋》)(2)以其境过清________(《小石潭记》)(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劝学》)(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________(《鸿门宴》)(5)一日,大母过余曰________(《项脊轩志》)(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________(《鸿门宴》)
四组
31.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________(《观沧海》)(5)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32.恨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出师表》)(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琵琶行》)(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________(《孔雀东南飞》)(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__(《水调歌头》)33.胡
(1)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蜀道难》)(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________(《过秦论》)(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塞翁失马》)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________(《六国论》)(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________(《论语》)(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__(《鱼我所欲也》)35.或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_(《六国论》)(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游褒禅山记》)(3)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_______(《项脊轩志》)(4)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____(《蜀道难》)(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6)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六国论》)(7)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________(《兰亭集序》)(8)或命巾车,或棹孤舟________(《归去来兮辞》)36.疾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劝学》)(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____(《观猎》)(4)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陈情表》)(5)尝问天下所疾恶者________(《张衡传》)37.及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兰亭集序》)(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过秦论》)(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________(《荆轲刺秦王》)(5)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方急时,不及召下兵________(《荆轲刺秦王》)(7)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师说》)(8)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________(《离骚》)(9)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________(《孔雀东南飞》)(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11)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________ [《马嵬(二)》] 38.即
(1)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________(《苏武传》)(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鸿门宴》)(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陈涉世家》)(5)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________(《滕王阁序》)(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诗经》)39.既
(1)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________(《六国论》)(2)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隆中对》)(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________(《五人墓碑记》)(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________(《赤壁赋》)(5)既来之,则安之________(《论语》)(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40.假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劝学》)(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________(《狼》)(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________(《报任安书》)(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劝学》)
五组
41.间
(1)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出师表》)(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赤壁赋》)(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曹刿论战》)(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琵琶行》)(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________(《鸿门宴》)(8)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2.见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劝学》)(2)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__(《鸿门宴》)(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师说》)(7)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阿房宫赋》)(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9)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滕王阁序》)43.解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________(《满井游记》)(2)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________(《公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师说》)(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师说》)(5)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________(《隆中对》)(6)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五柳先生传》)(7)解衣欲睡,月色入户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44.就
(1)金就砺则利________(《劝学》)(2)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张衡传》)(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轲自知事不就________(《荆轲刺秦王》)(5)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荆轲刺秦王》)(6)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________(《隆中对》)(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____(《过故人庄》)(8)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________(《陈情表》)45.举
(1)举类迩而见义远________(《屈原列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_______(《陈涉世家》)(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________(《张衡传》)(4)举疾首蹙而相告曰________(《庄暴见孟子》)(5)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鸿门宴》)(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________(《孔雀东南飞》)(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________(《过秦论》)(8)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阿房宫赋》)46.绝
(1)而绝秦、赵之欢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桃花源记》)(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劝学》)(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赤壁赋》)(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公输》)(7)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________(《口技》)(8)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________(《蜀道难》)(9)口占一绝,为君送行________(《长亭送别》)(10)绝云气,负青天________(《逍遥游》)(11)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________(《口技》)47.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雨霖铃》)(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蜀相》)(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________(《五人墓碑记》)(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________(《虞美人》)(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________(《声声慢》)48.克
(1)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祭十二郎文》)(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论语》)(3)彼竭我盈,故克之________(《曹刿论战》)(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________(《隆中对》)49.类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兰亭集序》)(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________(《项脊轩志》)(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________(《公输》)(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________(《核舟记》)50.怜
(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阿房宫赋》)(2)小姐之意差,张珙更敢怜谁________(《长亭送别》)(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____(《渡荆门送别》)(4)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________(《陈涉世家》)(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________(《长恨歌》)
六组
51.弥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________(《六国论》)(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离骚》)52.莫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赤壁赋》)(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蜀道难》)(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_______(《赤壁赋》)(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游褒禅山记》)(5)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琵琶行〉并序》)53.乃
(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2)今君乃亡赵走燕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师说》)(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鸿门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__(《陈涉世家》)(8)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示儿》)54.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兰亭集序》)(2)未登程先问归期________(《长亭送别》)(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陈情表》)(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________(《陈涉世家》)55.内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____(《鸿门宴》)(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兰亭集序》)(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离骚》)(5)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________(《阿房宫赋》)(6)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7)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过秦论》)56.奇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游褒禅山记》)(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张衡传》)(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六国论》)(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________(《与朱元思书》)(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伤仲永》)(6)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________(《孔雀东南飞》)(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核舟记》)57.迁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________(《〈琵琶行〉并序》)(2)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张衡传》)(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________(《〈琵琶行〉并序》)(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________(《兰亭集序》)(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六国论》)58.请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子犯请击之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________(《五人墓碑记》)(4)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________(《滕王阁序》)(5)请辞决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59.穷
(1)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逍遥游》)(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赤壁赋》)(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________(《滕王阁序》)(4)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_(《桃花源记》)(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________(《滕王阁序》)(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________(《逍遥游》)(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滕王阁序》)(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________(《祭十二郎文》)(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0.去
(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________(《项脊轩志》)(2)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________(《鸿门宴》)(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琵琶行》)(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________(《琵琶行》)(6)吾其还也。亦去之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脱身独去,已至军矣________(《鸿门宴》)
七组
61.劝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逍遥游》)(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____(《送元二使安西》)(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________(《归去来兮辞》)62.却
(1)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________(《六国论》)(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________(《琵琶行》)(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_______(《声声慢》)(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_(《夜雨寄北》)(6)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过秦论》)63.如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________(《鸿门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赤壁赋》)(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劝学》)(4)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________(《师说》)(6)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鸿门宴》)(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________(《鸿门宴》)(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________(《苏武传》)64.若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逍遥游》)(2)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________(《鸿门宴》)(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师说》)(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________(《过秦论》)(7)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________(《孔雀东南飞》)(8)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________(《项脊轩志》)65.善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劝学》)(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鸿门宴》)(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劝学》)(4)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________(《六国论》)(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________(《鸿门宴》)(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归去来兮辞》)(7)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________(《琵琶行》)(8)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66.少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赤壁赋》)(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________(《醉翁亭记》)(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师说》)(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_______(《兰亭集序》)(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陈情表》)(6)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________(《五人墓碑记》)(7)险以远,则至者少________(《游褒禅山记》)(8)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________(《口技》)(9)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10)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67.涉
(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________(《〈指南录〉后序》)(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孙权劝学》)(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归去来兮辞》)68.胜
(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________(《六国论》)(2)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________(《六国论》)(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琵琶行》)(4)旧时栏楯,亦遂增胜________(《项脊轩志》)(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________(《滕王阁序》)(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________(《鸿门宴》)(7)材木不可胜用也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8)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岳阳楼记》)(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陈情表》)69.识
(1)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________(《滕王阁序》)(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____(《琵琶行》)(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________(《声声慢》)(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论语》)(5)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________(《伤仲永》)(6)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________(《孔雀东南飞》)70.使
(1)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4)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过秦论》)(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阿房宫赋》)(7)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________(《阿房宫赋》)(8)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八组
71.是
(1)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________(《滕王阁序》)(2)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________(《始得西山宴游记》)(3)张良是时从沛公________(《鸿门宴》)(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________(《六国论》)(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师说》)(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陈情表》)(7)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8)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归去来兮辞》)(9)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________(《祭十二郎文》)72.适(1)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________(《逍遥游》)(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_______ _(《孔雀东南飞》)(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________(《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 [《归园田居(其一)》](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________(《孔雀东南飞》)(6)适千里者,三月聚粮________(《逍遥游》)(7)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赤壁赋》)73.书
(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________(《陈涉世家》)(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____(《春望》)(4)拜送书于庭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师说》)(6)十六诵诗书________(《孔雀东南飞》)(7)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8)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________(《项脊轩志》)(9)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项脊轩志》)(1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________(《滕王阁序》)(1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陈情表》)(1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________(《木兰诗》)74.孰
(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师说》)(3)是可忍,孰不可忍________(《论语》)(4)孰与君少长________(《鸿门宴》)(5)夫孰异道而相安________(《离骚》)(6)其孰能讥之乎________(《游褒禅山记》)75.属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_______(《赤壁赋》)(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岳阳楼记》)(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琵琶行》)(4)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核舟记》)(5)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鸿门宴》)(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滕王阁序》)(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桃花源记》)(8)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________(《陈涉世家》)(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使至塞上》)(10)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________(《张衡传》)
高考语文必备:75个文言实词详解练习答案
1.爱(1)疼爱(2)吝惜(3)爱护(4)爱惜,珍惜(5)爱慕,欣赏
2.安(1)安稳(2)怎么(3)安逸(4)安定(5)哪里(6)养生(7)使„„安 3.被(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通“披”,披散(4)覆盖(5)遭受
(6)遭受
4.倍
(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
5.本
(1)本来,原来(2)原本的(3)原本(4)本质(5)根本,基础(6)版本,底稿 6.鄙
(1)庸俗,浅陋,鄙俗(2)身份低微(3)把„„当作边邑(4)浅陋
7.兵
(1)兵器,军械(2)士兵,军队(3)军队(4)用兵策略,战略(5)兵器 8.病
(1)患疾病(2)生病(3)疾病(4)疾病
9.察
(1)仔细看,观察(2)察举(3)了解,弄清楚(4)体察(5)辨别清楚(6)考察 10.朝
(1)朝(zhāo),早晨(2)上朝(3)上朝(4)朝拜(5)朝代(6)时光 11.曾(1)竟然(2)曾经(3)通“增”,增加
12.乘
(1)趁着,凭借(2)登上(3)乘坐(4)趁着(5)坐,驾(6)乘坐 13.诚
(1)如果(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如果(5)实在,确实
14.除
(1)铲除,消灭(2)消除(3)拜官授职(4)台阶(5)解除,脱下(6)副词,除外
15.辞
(1)辞别,告别(2)推托,推辞(3)推辞(4)告别(5)讲究,计较(6)辞别(7)辞谢,婉言道歉(8)审讯
16.从
(1)使„„跟随,使„„随从(2)听从,顺从(3)向„„学习(4)依傍(5)由,自
(6)投身(7)通“纵”,合纵之策
17.殆
(1)危险(2)近于,几乎(3)大概,恐怕(4)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当
(1)对着(2)必然,一定(3)对等,比得上(4)值,正在(5)承担(6)应当,应该(7)阻,拦(8)占据,把守(9)挡住,屏蔽
19.道
(1)路,道路(2)取道(3)道理,规律(4)原因(5)道义(6)说,谈论(7)廊道(8)主张,思想,学说
20.得
(1)心得,收获(2)能够(3)要,必须(4)通“德”,感激(5)收获(6)具备
21.度
(1)揣度,衡量(2)推测,估计(3)翻越,越过(4)量,计算(5)法度(6)常态(7)量词,次、回(8)度过
22.非
(1)不,没有(2)不是(3)不是(4)非常:意外的变故(5)不对的,错误的(6)非难,诋毁,毁谤
23.复
(1)又(2)恢复(3)再,又(4)往复(5)复叠,重复(6)复兴
24.负
(1)背东西,以背载物(2)担负,使„„承担(3)依仗,凭借(4)对不起,辜负(5)违背,背弃(6)失败(7)承载,支撑(8)背着(9)承载
25.盖
(1)大概(2)车盖(3)大概,大约(4)表示原因,原来是(5)发语词,兼表原因 26.故
(1)因此,所以(2)衰老(3)以前;原来的(4)老朋友,引申为交情(5)故意,特意(6)所以,因此(7)以往的
27.固
(1)本来(2)坚持,坚决(3)顽固,固执(4)本来,原来(5)本来(6)牢固,险要(7)当然,固然(8)牢牢地
28.顾
(1)回头看,引申为逃跑(2)探问,拜访(3)只是,表轻微转折(4)考虑(5)只是,表示轻微转折(6)四处看
29.国
(1)国都,京城(2)诸侯国(3)国都,京城(4)国事
30.过
(1)经过,通过(2)过分,过于(3)错误,过失(4)追究过错,责备(5)到,到来
(6)超过
31.何
(1)哪里,代词(2)什么,代词(3)怎么办,对„„怎么办(4)多么(5)怎么 32.恨
(1)遗憾,不满意(2)怨恨(3)恨恨:惆怅,悲伤(4)仇怨 33.胡
(1)为什么(2)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3)胡人居住的地方
34.患
(1)动词,忧虑,担心(2)名词,忧虑,忧患(3)担心(4)威胁(5)灾祸,灾难
35.或
(1)有的人(2)有(某)人(3)有时,偶或(4)也许,或许(5)有的人(6)或许,也许
(7)有的(8)有时
36.疾
(1)痛恨(2)强,猛烈(3)锐利(4)病,疾病(5)痛恨
37.及
(1)达到(2)等到(3)到了(4)和(5)等到(6)不及:来不及(7)比得上(8)趁着
(9)及时:不耽搁(10)和,以及(11)不及:不如
38.即
(1)登上(帝位)(2)立即,马上(3)当,当时(4)相当于“就”的意思(5)依照,就
(6)却(7)就
39.既(1)已经(2)既然(3)不久(4)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5)既然(6)连词,表并列(7)连词,表并列
40.假
(1)借(2)凭借,借助(3)假装(4)如果,假如(5)借助,利用
41.间(1)中间,期间(2)量词,房屋的间数(3)区间,两者或几者之间的地方(4)参与(5)间关:形容鸟声婉转(6)表时间,有时,偶然(7)从小路(8)其间,同时
42.见
(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看见的东西(5)叩见,朝见(6)看得出(7)见面,相见(8)(自己)被„„(9)观察
43.解
(1)融解,融化(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3)解答(4)理解,懂得(5)解析(6)理解(7)解开(衣服)44.就
(1)靠近,引申为“磨”(2)赴任,就职(3)靠近,接受(4)完成,达到目的,成功(5)登上,走上(6)前往(7)欣赏(8)接受职位,上任
45.举
(1)举出,提出(2)发动,举行(3)推荐,推举(4)全,皆(5)尽(6)发言(7)并吞(8)被攻占,被占领
46.绝
(1)断绝(2)消除(3)隔绝,阻绝(4)横渡(5)断,消失(6)穷尽(7)消失(8)翻越,跨越(9)绝句,格律诗的一种体式(10)直上穿过(11)极点
47.堪
(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能够,可以(4)忍受(5)经得起,承受(6)能够,可以
48.克
(1)能够(2)克制(3)战胜(4)战胜 49.类
(1)种类(2)像(3)类推(4)像
50.怜
(1)复合词,可惜(2)爱恋(3)怜爱(4)可叹(5)爱戴(6)复合词,可爱 51.弥
(1)愈加(2)更加
52.莫
(1)没有(2)不能(3)不要(4)没有谁(5)不要
53.乃
(1)才(2)却(3)竟然(4)于是,就(5)才(6)才(7)是,表判断(8)你的 54.期
(1)至,及(2)日期(3)(jī)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4)约定(5)期限 55.内
(1)通“纳”,接纳,使进入(2)与“外”相对(3)里面(4)内心(5)时间的范围内(6)空间的范围内(7)在内部,对内,常指国内、朝廷内
56.奇(1)罕见的(2)以„„为奇,惊异(3)优异的,卓越的,不平常的(4)奇异的,奇特的
(5)以„„为奇,认为„„很奇异(6)好、佳、宜(7)零数,多一点
57.迁
(1)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贬官(2)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3)调动官职,也指降职(4)变更,变易(5)复合词,迁灭,灭亡
58.清
(1)请求,请求别人做某事(2)请求(3)请示(4)请求(5)请允许我
59.穷
(1)穷尽,无边无际(2)穷尽,枯竭(3)穷尽,走到尽头(4)极尽,走到尽头(5)不得志,困顿(6)偏僻,荒凉(7)消失(8)完,结束(9)穷尽,极尽,走到尽头
60.去
(1)离开(2)(空间上)距离(3)前往,向„„去,表动作趋向(4)“去来”,偏义复词,偏“去”,走了以后(5)过去的(6)离去(7)离开(8)逃脱
61.劝
(1)勤勉努力(2)劝说,规劝(3)劝说
62.却
(1)后退(2)使„„退却(3)返回,退回(4)表转折(5)还,且(6)打退
63.如
(1)到„„去,往(2)往,到(3)比得上。不如:比不上(4)如果(5)像(6)如恐、唯恐(7)当,表时间(8)按照
64.若
(1)像,好像(2)如,及,比得上(3)你(4)差不多(5)如果,假如(6)这,这样,如此(7)这样(8)你的
65.善
(1)好事,好的行为,善行、美德(2)交好,与„„友善(3)善于,擅长(4)好,完美
(5)好好地,友善地(6)喜好,羡慕(7)复合词,善才:唐时对琵琶师的通称,后也指琵琶师或曲师(8)善于,擅长
66.少(1)一会儿(2)数量少,不多(3)年少,年轻(4)年龄小的(5)年少的时候(6)通“稍”,稍微,略微(7)数量少,不多(8)通“稍”,稍微,略微(9)减少(10)复合词,多少,这里表示很多
67.涉
(1)渡水(2)视野所及,多用于阅读(3)漫步,散步
68.胜
(1)胜利(2)战胜,取胜(3)胜过,超过(4)优美的风景(5)盛大的(6)胜任,经得起
(7)尽,完(8)优美的(9)能承受,经得起
69.识
(1)知道,明白(2)认识(3)认识的,熟悉的(4)通“志”,记住(5)认识(6)识别,觉察
70.使(1)使者(2)出使(3)命令,派遣(4)叫,让(5)命令,派遣(6)致使(7)假使(8)派遣
71.是(1)判断动词(2)这个(3)这(时),当(时)(4)这(种情况)(5)此,这样(6)此,这样(7)判断动词(8)正确,对(9)宾语前置标志(惟„„是„„)72.适
(1)往,到„„去(2)女子出嫁(3)顺从,适合(4)适应,顺应(5)刚刚,刚才(6)到,往(7)享有
73.书
(1)书信(2)字条(3)书信(4)文书,国书(5)泛指学习内容(6)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7)书写(8)书法(9)书籍(10)复合词,书生:指读书人(11)复合词,诏书:皇帝下达的文书(12)文告,通告
74.孰
(1)通“熟”,仔细(2)谁,哪个(3)哪一个,哪一件(4)谁(5)哪,岂(6)谁 75.属
5.120文言文实词高中 篇五
【爱】
1、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2、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3、爱惜,吝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4、顾惜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
5、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诗经》)【安】
1、安稳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
2、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
3、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琵琶行》)
4、哪里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
5、怎么
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6、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7、安逸的环境
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被】
1、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
2、遭受,遇到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报任安书》)
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4、通“披”散开
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倍】
1、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
4、越发、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本】
1、草本的根或茎干
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2、根本、基础
盖亦反其本矣
3、本来,原来
此之谓失其本心
4、版本,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5、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若止印三二本
7、天赋的善心
此之谓失其本心
8、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本未倒置
9、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 【鄙】
1、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庸俗,浅陋,鄙俗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鄙人,自称的谦词
4、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
【兵】
1、兵器,军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用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
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 【病】
1、疾病
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2、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毛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4、担心,忧虑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5、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6、责备、羞辱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察】
1、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考虑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了解,弄清楚
虽不能察,必以情
4、察察,洁白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精明
人至察则无徒 【朝】
1、zhao 早晨
朝服衣冠
2、朝见,上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3、朝庭
于是入朝见威王
4、朝代
两朝开济老臣心
5、朝政
期年不听朝
6、对、向
坐南朝北 【曾】
1、用作加强语气,“竟”、“竟然”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曾经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竟然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倍
5、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乘】
1、驾车,坐车,骑马
乘犊车,从吏卒
2、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3、趁,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
4、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5、登上
乘鄂渚而反顾兮
6、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诚】
1、实在,的确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果真,如果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3、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
【除】
1、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2、清除,去掉
为汉家除残去秽
3、清除,去掉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整修,修理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5、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辞】
1、言词,言语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文词,文学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3、借口
动以朝廷为辞
4、推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告别,辞别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6、古代的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7、讲究,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
8、辞令:应酬的言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9、辞谢,婉言道歉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10、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企
【从】
1、跟随,随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听从,顺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向„„学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依傍
樊哙从良坐
5、由,自
从此道至吾军
6、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7、随从的人
其从如云
8、放纵
欲不可从
6、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策略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8、从事,官名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9、办事
可以便宜从事,向必禀我
10、从容,舒缓,不急迫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殆】
1、危险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2、近于,几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当】
1、对着,面对
木兰当户织
2、抵,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3、阻挡,抵挡
有大石当中流
4、执掌,主持
北邀当国者相见
5、承担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6、应当,应该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7、恰当,适合,合宜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8、判处,判罪
犯法当死
9、当道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0、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1、值,在、正此
当是时也,商佐之
12、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道】
1、路,道路
怀其璧,从径道之
2、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道理,规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主张,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
5、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6、说,谈论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意向
8、料想
9、通“导”通导、引导
【得】
1、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心得,收获
3、能够
4、应该
5、通“德”感恩
6、得无:莫非,岂不是
7、得意
8、融洽
9、对、合适
【度】
1、量,计算
2、推测,估计
3、考虑
4、尺寸,尺码
5、限度,法度
6、制度,法度
7、通“渡”渡过,越过
8、度量
9、常态
10、量词、次、回、个
11、谱曲
12、过
【非】
1、不,没有
2、责怪,反对
3、不是
4、除非,除了
5、非常:意外的变故
6、不对的,错误的 【复】
1、返回、回来
道不同,不相为谋 故园谁道有书来 道之以政
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未得与项羽相见 吾得兄事之
所识穷乏者我欤 得无教我虫所耶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此言得之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义而后动
乃曰“吾忘持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一夜飞度镜湖夜
常有大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崔九堂前几度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墨子非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觉今是而昨非 昭王南征而不复
2、恢复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再,又
4、重复
5、回答
6、报复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 王辞而不复
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免除赋税徭役
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8、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9、复算、追究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负】
1、背东西,以背载物
2、担负,承担
3、依仗,凭借
4、对不起,辜负
5、违背,背弃
6、失败
7、覆盖
8、亏欠,拖受
【盖】
1、遮阳避雨的用具
2、器物上的盖子
3、遮盖
4、压倒,胜过
5、大概,大约
6、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7、发语词,不译
8、通“盍”,何不
9、肯定判断、原来是
【故】
1、事,事故
2、旧,与“新”相对
3、衰老
4、仍然
5、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原因,缘故
7、故意,特意
8、原来,本来
9、所以,因此
10、故事:旧事,前例
11、死亡
【固】
1、坚固
2、险要的地势
3、坚持,坚决
4、顽固,固执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通家尚负责 日初出大如车盖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覆盖周密无际 况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盖钟子期死,伯乐终身不复鼓琴
何不盖亦反其本矣 前狼假,盖以诱敌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暮去朝来颜色故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君安与项伯有故 既克,公问其故 故遣将守关者 此物故非西产 故臣复取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病故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请,召有司案图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5、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坚守、安定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 【顾】
1、回头看,回头
赢得仓皇北顾
2、看
顾野有麦场
3、探问,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惜,顾念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5、考虑
大行不顾细谨
6、但是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7、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归】
1、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
2、归还,返回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3、使„„返回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4、归顺,归附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 【国】
1、国家,国家的国破山河在,诚春草木深
2、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3、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4、地区,地城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5、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 【过】
1、经过,通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超过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3、胜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4、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
5、错误,过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7、访问,看问
今公子故过之 【何】
1、哪里,代词
却看妻子愁何在
2、什么,代词
何时眼前突几见此屋
3、怎么,为什么,状语
又何间焉
4、何如:怎样,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
5、奈何:怎么办,奈„„何:对„„怎么办
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
6、如„„何:把„„怎么办
如太行王屋何
7、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背、扛
何蓑何笠
【恨】
1、仇恨
此三者,吾遗恨也
2、怨恨
问征夫以前途,恨晨光之熹微
3、遗憾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
4、恨恨:惆怅、悲伤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胡】
1、什么
国胡以相恤
2、为什么,怎么
胡取禾三百廛兮
3、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患】
1、忧虑、担心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2、忧虑,担心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3、祸患
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4、祸害,灾祸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从困于所溺
5、疾病
6、讳忌
7、危害
8、厌恨
9、生病
【或】
1、有人
2、相当“有的„„,有的„„
3、有时,偶或
4、也许,或许
5、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如果
7、或者
【疾】
1、疾病
2、疾苦,痛苦
3、痛心,痛恨
4、缺点,毛病
5、通“嫉”妒忌
6、迅猛,急速
7、疾首:头痛
8、锐利
【及】
1、赶上,追上
2、等到,到
3、到达
4、涉及,牵连
5、比得上
6、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接近
9、遭受
10、表他转,至于
【即】
1、就是,便是
愈膏肓之患难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时有患疟疾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一食或粟一石 云霞明灭或目睹
贱贼公行,莫之或止
或五命急宣,有时朝白帝 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君有疾在腠理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举疾首而相告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其贤不及孔子 及说备使抚表众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卒不去,故及于难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2、立即,马上
项伯即入见沛公
3、当,当时
4、倘若,如果
5、则,就
6、即使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既】
1、尽,完
言未既
2、已经,„„以后
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
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
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
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假】
1、借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2、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4、假,不真,与“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假令:假如
假令仆伏法受诛
6、给与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间】
1、两事物的当中
凡天地之间
2、中间,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会儿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指房屋的间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间隙,空隙
彼节者有间
6、间或
间以诗记所遭
7、离间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8、小路(此处活用为抄小路)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9、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骨微伤,病间月
11、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间关莺语花底滑
12、间谍
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表时间有时、偶然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见】
1、看见,看见的东西
事不目见耳间
2、拜见,会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
3、召见,接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4、见解,见识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放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7、同“现”出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8、现成的军无见粮
【解】
1、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解开,使分开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4、解释,解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惑也
5、解手:①分手,道别②指大小便③解除危难的方法
6、分裂、涣散
天下土崩瓦解
7、解救、消除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
8、消散、离散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9、松解,懈怠
胡虏益解 【就】
1、接近,靠近
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
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
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
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
荆轲遂就车而去
【举】
1、举起,抬起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2、举出,提出
3、发动,举行
4、推荐,推举
5、全,皆
举类迩而见义远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6、尽
杀人如不能举
7、举言:发言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8、举事:作事情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9、包举:并吞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10、拿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1、飞
兔起凫举
12、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13、攻占、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 【绝】
1、断绝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2、停止,消失
大声发于水上如钟鼓不绝
3、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
5、完全,绝对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6、横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绝代:①久远的年代②当代独一无二
8、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9、绝交
不如早与之绝
10、绝命
抢呼欲绝
11、达到极点
以为妙绝
12、陡峭的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堪】
1、经得起,忍受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胜任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克】
1、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
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
克已复礼为仁 【类】
1、种类
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
3、类似,像
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
义不杀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
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怜】
1、怜悯,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
2、怜爱,宠爱
爱士卒,楚人怜之
3、可怜:可爱
自各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4、疼爱、爱惜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7、可怜:可惜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弥】
1、满,遍
夜雪初霁,荠弥望
2、越,更加
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
病日至秦。既弥留
4、经、终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莫】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
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人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3、不,不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
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
其事体莫须有 【乃】
1、你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于是,就,才
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3、却,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也
4、只,仅仅
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5、是,就是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内】
1、里面,“外”相对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
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
距关毋内诸侯
6、交纳
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期】
1、日期,期限
失期,法皆斩
2、希望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3、周(年),月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约定,约会
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 【奇】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 此奇货可居
6、佳、好、宜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迁】
1、迁移
战,守,迁皆不及施
2、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
3、贬谪,放逐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请】
1、请求
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宴请
乃置酒请之
4、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5、谒见、谒问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6、邀请、约请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穷】
1、困窘,处境困难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
所识穷乏者得我
4、穷尽
穷予生之光明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
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
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去】
1、离开
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过去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除去,除掉
为汉家除残去秽
4、距,距离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表示动作的趋势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丢弃、厌弃、失掉
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前往、到„„去
公然抱茅入竹去 【劝】
1、勉励,奖励
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劝说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却】
1、退,退回
相如因持壁却立
2、使„„退,击退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拒绝,推却
却之为不恭
4、还,再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回头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去掉、消除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但是、可是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如】
1、到„„去,往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2、依照,遵从
先生如其指
3、像,如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及,比得上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5、如果,假如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
6、如„„何,对(把)„„怎么办
其如土石何
【若】
1、如,似,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
若入前为寿
3、假如,如果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4、及,比得上
曾不若孀妻弱子
5、若何:怎么办,怎么象
6、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 【善】
1、好事,好的行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
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
善刀而藏之
5、先主曰“善”(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
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处理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少】
1、数量小,不多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2、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年少,年轻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通“小”少子:小儿子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5、削减、减少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6、瞧不起、轻视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7、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涉】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
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胜】
1、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2、尽
刑人如恐不胜
3、胜利,战胜,取胜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胜过,超过
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5、优美的,好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识】
1、懂得,认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
鄙夫寡识
3、通“志”,记住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使】
1、派遣,命令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
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
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是】
1、正确,认为正确
觉今是而昨非
2、这个,这样,这些
是又在六国下矣
3、表示肯定判断
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下住
4、是故,是以:因此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是以:因此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适】
1、到„„去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5、刚才
适为虞人逐 【书】
1、写,记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文字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书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书籍,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国书
拜送书于庭
6、书法、字体
举世唯知其书
7、《书》曰:“满招损,谦得益(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孰】
1、通“熟”,仔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
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属】
1、连接,连缀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
有六国之士,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6、等、辈(若属:你们)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
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数】
1、数目,数量
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2、几,几个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3、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4、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5、列举(罪状),责备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算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法则、规律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8、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9、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
【率】
1、带领,率领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2、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3、全都,一概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4、主将
将率不能
5、复合词,率尔:轻率的样子
子路率尔而对曰
【说】
1、述说,诉说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2、言论,说法,主张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师说》《捕蛇者说》(文体的一种)
4、劝说,说服
范增说项羽曰
5、通“悦”高兴
秦王不说 【私】
1、私人的,自已的,与“公”相对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偏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私下,暗中,偷偷地
私见张良
4、私利、私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5、复合词,私人:亲信,心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素】
1、白色的生绢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2、素色的,白色的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3、空,白白地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4、向来,一向
素善留侯张良
5、朴素的,不加修饰的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汤】
1、热水,开水
臣请就汤镬
2、中药汤剂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汤池:①就温泉砌成的浴池②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4、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涕】
1、眼泪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2、哭泣
士皆垂泪涕泣
3、涕零:流泪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鼻涕
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徒】
1、一伙人,一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徒然,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只,仅仅
徒以吾两人在也
4、步行
班白者多徒行
5、徒属: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6、门人、弟子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7、指服劳役的犯人
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 【亡】
1、逃亡,逃跑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2、失去,丢失
3、死亡,死
4、灭亡
5、通“无”没有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今刘表新亡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6、出外、不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王】、一国的君主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2、称王,统治天下
沛公欲王关中
3、王子:君主的儿子,也指贵族子弟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4、王师:封建时代政府的军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望】
1、远看,观察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盼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3、希望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5、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
6、临近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恶】
1、厌恶,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丑,劣,不好的 廉君宣恶言
3、怎么,哪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微】
1、偷偷地,悄悄地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2、精微,深奥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3、小,微小
4、轻微,轻
5、稍微,略微
6、如果没有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动刀甚微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微斯人,吾谁与归
7、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悉】
1、都,全
赵王悉召群臣
2、周全,详尽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
3、知道
4、尽其所有
5、详尽地叙述
【相】
1、观察,审察
2、容貌,貌相
3、帮助,辅助
4、宰相,丞相,相国
5、互相
6、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7、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8、相与、一起
9、相应、合适
【谢】
1、推辞,谢绝
2、道歉
3、辞别
4、感谢
5、告诉
【信】
1、诚实,忠诚,信用
2、相信
3、使者,送信的人
3、确实,实在,的确
4、随意
5、同“伸”伸张
6、信誓:真诚的誓言
7、可靠的8、信物、凭据
9、音讯、消息
10、守信用
【兴】
1、兴起,发生
2、发动,调发
3、兴盛,复兴
丞相亮其悉朕意
料大王之率,悉之不过三十万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伯乐学相马
儿已薄禄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杂然相许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 阿母谢媒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西忆岐阳信 言必信,行必果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抑王兴甲兵,危土臣,构怨于诸侯 大楚兴,陈胜王
4、兴致
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
5、作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6、兴办、举办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行】
1、行走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2、去,离开;前往
赵王畏秦,欲毋行
3、实行;做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4、行为,品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将,将要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6、古诗的一种体裁。例白居易的《琵琶行》
7、行列,队伍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幸】
1、幸运
则吾斯役之不幸
2、侥幸,幸而,幸亏
大王亦奉赦臣
3、宠爱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4、皇帝到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5、希望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修】
1、修理,整治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2、修建,修造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3、修订,修改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4、学习,研究
5、长,高
6、撰写
7、美好
不思修古,不法常可 邹忌修八尺有余 掌修国史
恐修名之不立
8、修养,修身:修养身心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徐】
慢慢地、缓缓地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许】
1、答应,允许
均之二策,守许以负秦曲
2、赞许,同意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表示大约和数量
高可二黍许
4、处所
不知何许人也 【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假装
成语:阳奉阴违 【要】
1、重要,简要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2、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3、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
4、要挟
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
5、相约,誓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6、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7、希望
8、符合、适合9、总括、概括
10、约束、控制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宜】
1、适宜,合适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应当,应该
诚宜开张圣听
3、表推测,大概
今阴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遗】
1、遗失,丢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2、遗漏,忽略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送给,给予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5、遗踪:遗迹,旧址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6、剩余的 地有遗利,民有遗力
【贻】
1、赠送
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遗留
我之怀矣,自贻伊戚 【易】
1、交换,换取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
2、改变,更改
3、容易,平易
4、地势平坦
5、轻视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 采掇者易辨识耳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
【阴】
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阴暗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阴冷,寒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4、阴影,树荫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5、暗中,暗地里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6、阴险
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右】
1、右边,与“左”相对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
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3、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4、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并防止车身倾侧的力士称“车右”,也称为“右”)
5、尊重、重视
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6、新近、袒护
右韩而左魏 【再】
1、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两次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造】
1、到„„去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2、到达某一境界
3、制作,建造
4、制定
5、成就
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小子有造
6、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知】
1、知道,懂得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
3、感觉,感到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4、识别
其真不知马也
5、知识
孰为汝多知乎
6、通“智”,智慧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主持,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8、知已、朋友
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9、交情
绝宾客之知
【致】
2、表达,表示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达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得到,取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5、招致,招引,引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6、招纳,招引
7、致使,使
8、尽,极
9、意志,意境
10、招募有才能的人(致士)【质】
1、人质或抵押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2、通“贽”,信物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3、资质;质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质询,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5、通“踬”,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6、本质、实质
形者神之质
7、正、刚刚
质明,避哨竹林中 【治】
1、管理,治理
故治国无法则乱
2、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修理,整训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4、医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5、惩处,处置
不效则治臣之罪
6、整理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7、对付、抵御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8、治平:社会安定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诸】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先享无穷逸致矣
1、各,众多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2、“之于”合音词
投诸渤海之尾
3、“之乎”合音词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4、代词,他、她、它(们)
潘崇曰:“能事诸乎?” 【贼】
1、祸害,危害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2、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
忍能对面为盗贼
3、刺客
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4、强盗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5、敌人
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其门,几落贼手死
6、杀害
二人相憎欲相贼也
7、残忍,狠毒
董卓狼戾(凶狠)贼忍 【族】
1、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士大夫之族
2、众,一般的族庖月更刀,折也
3、丛聚、集结之处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4、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卒】
1、步兵,士兵
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2、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3、死
初,鲁肃闻刘表卒
4、终于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通“猝”突然,仓猝
五万兵难卒合 【走】
1、古代指疾行,即跑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逃跑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趋向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4、仆人
太史公中马走司迁再拜言
5、快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 【左】
1、左边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少
2、左迁:降职,贬官,古代官位以右为尊,以左为下。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3、古代车上以左为尊。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坐】
1、坐着,坐下
项王,项伯东向坐
2、通“座”,座位
因击沛公于坐
3、因为,由于
停车坐爱枫林晚
4、坐守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5、犯法,判罪
6.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篇六
技法一:根据语境度意法。这也是实词判断的总原则。判定多义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就要根据该词语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对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不记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从语境看,是谈君王对大臣的评价不能看大的功劳,要看重小的好处,所以,答案给出“略”为“简略”是不合语境意的,应为“大体,主要”之义。
技法二:代入检验法。这也是判断实词意义的最常用的方法。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解题方法可以用代入法,本题的“长”读“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技法三:由音推意法。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与本字有着语音关系,即字音相同或声韵的部分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本字义来推断所通之字的意思。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屈原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屈原列传》)中的“反”,分别与“背”、“返”的读音相同,它们是通假关系,由本字“背”、“返”可推断“倍”、“反”分别为背叛、返回的意思。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4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意为“失职”,据语境,正确应为“缺”即职位空缺义。2013年山东卷第9题,C项被鹤氅衣中“被”解释为通“披”,“穿着”是正确的。
技法四:词性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词组或句子做语法结构或成分分析,可以迅速判断词语释义的正误。如2012年福建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履苍莽中”,释“履”为“鞋子”,从句子成分分析,“履”应为动词,很明显,此处解释为名词,选项很快出来了。2010年重庆卷第8题,D项“质女婢于人”,“质”解释为名词“人质”,很显然,从语法结构看,“质”的词性应为动词,很快排除了此项。
技法五:成语比照法。成语大都与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我们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词的含义。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势拔五岳掩赤诚。”(《梦游天姆吟留别》),两句中的“速”和“拔”,就可以根据成语“不速之客”和“出类拔萃”的“速”和“拔”推断,分别为“招致”和“超出”的意思。2011年山东卷第9题,B项“泽命不渝,信也,”可借助“矢志不渝”去推断。2012年北京卷第6题,A项“闻君义甚高,愿假榻中”,“假”解释为“借用”,可以成语“久假不归”推断此意正确。
技法六:联系课文法。解题要学会课内到课外的迁移,2010年江苏卷中,“年二十以归吾”中“归”可依《项脊轩志》“吾妻来归”推断“归”解释为“出嫁”是正确的。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二第4题,B项“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可依据《张衡传》中“衡少善属文”判断解释为“撰写”是正确的。
除了以上常见的解题方法,还可从字形、结构、词的活用等角度去判断分析。
当然,具体到解答高考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便进一步验证,做到万无一失。例如2011年江西卷文言文阅读第10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从成语“鳞次栉比”看,A项中“比”解释为“并排”可以推断是正确的。B项中“矫”又可从课文《五人墓碑记》“矫诏纷出”推断解释是正确的。C项“指”可从音判断即“旨”,即“意思、意旨”义。D项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是“改变”,最终推导出答案是D。注意,推导出的意义一定要回归原语境中去验证。
【120文言文实词高中】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120文言实词09-29
文言实词120及翻译10-06
高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07-18
文言文实词翻译09-08
文言文常用实词整理07-05
文言文实词复习教案09-19
文言文150个实词10-28
常用文言文50个实词09-05
文言实词150字06-25
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