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4-10-20

傅雷家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共12篇)

1.傅雷家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一

傅雷家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 不知朋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的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1954年1月30日晚

1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宜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1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4分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雷家书》答案

11.12分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 22分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2分因回忆儿子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之情而惆怅。12.12分儿子变成了朋友“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22分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的角度作答即可。13.1分应选第二句。3分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能答出本文的语言特色得满分单就语言得得体如“生硬”、“绝对”、“含蓄”、“有分寸”这一层面回答得1分。14.12分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本答案含有两点内容答出一点得1分。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也可用文听话转述。22分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本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只涉及其中一处得1分。32分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关系。15.2分应围绕两代人的相处来表述未结合主旨回答不得分。

2.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二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3.名著傅雷家书练习题 篇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

1,《傅雷家书》从哪一年开始写起?()

A,1950年B,1953年C,1954年D,1958年

2,《傅雷家书》最后一则是哪一年所写?()

A,1957年B,1959年C,1964年D,1966年

3,傅聪后来成为了一位()

A,钢琴大师B,文学家C,翻译家D,英语特级教师

4,傅敏后来成为了一位()

A,作曲家B,英语特级教师C,钢琴大师D,翻译家

5,下列哪项不是傅雷的性格特点?()

A,一丝不苟B,有良知C,生性秉直D,因材施教

二,填空题(共6题,6-10每题2分,11题10分)

6,“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文学第一,_____第一,_____第一,爱情第二。”

7,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10.1)中,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常此以往,大有成为_____,甚至______的危险。

8,《傅雷家书》曾荣获_______________

9,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_________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10,傅雷毕生翻译各类作品众多,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11,《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_,礼仪要_______;遇困境________,获大奖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________,_________,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主观题(共4题,每题5分,写出下列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12,傅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夫人朱梅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傅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傅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5题,16题5分,17,18,19,20题10分)

16,任意写出两句傅雷教子的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于唐宋人唱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家书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傅雷家书》真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之篇啊!傅雷一定有一句令你记忆深刻的教子之言,写下来,并结合你父母对你的教育谈谈心得体会。

4.傅雷家书阅读答案 篇四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到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阅读练习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读第二段内容,说说作者说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处的应是下面哪一句?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傅雷希望两代人应建立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引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指傅聪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

(2)回忆儿子的往事这件事。因回忆儿子的往事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而惆怅。

2.儿子变成了朋友。

3.填B句。B句与全文语气口吻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样。

4.(1)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2)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缺点。

(3)建立和谐、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5.傅雷家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五

《傅雷家书》

(一)一、填空题。

1.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学问第一,___________第一,_______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2分)

2.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简答题。

3.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的?(2分)

答:

4.傅雷虽然在外地演出,但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的?(2分)

答:

5.对于唐宋人唱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2分)

答:

第1页(共6页)

《傅雷家书》

(二)一、填空题。

1.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10.1)中,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____的危险。(2分)

二、简答题。

3.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2分)

答:

4.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家书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2分)

答:

5.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什么?(2分)答:

第2页(共6页)

《傅雷家书》

(三)一、填空题。

1.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2分)

二、简答题。

3.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5.5.16)中,曾告诉儿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是如何说的?(大意对即可()2分)

答:

4.尽管人生多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傅雷在艰苦的处境中仍抱着怎样的心愿,并且希望儿子也一样?(2分)

答:

5.傅雷得知儿子没有时间为推搪,没有及时写信感谢给予自己的帮助的朋友时,他在12月31日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什么?(2分)

答:

第3页(共6页)

《傅雷家书》

(一)一、填空题。

1.艺术 真理

2.有些罪过只能补赎 不能洗刷

二、简答题。

3.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4.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5.傅雷赞成加泛音——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的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第4页(共6页)

《傅雷家书》

(二)一、填空题。

1.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2.钢琴匠 奏琴的机器

二、简答题。

3.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4.“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

5.《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

第5页(共6页)

《傅雷家书》

(三)一、填空题。

1.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2.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二、简答题

3.才气越高,越要提防,用扎扎实实的学识来充实,用冷静与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地检查自己。

4.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

5.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6.那年,我读《傅雷家书》 篇六

父亲被一摊子事缠着,心情自然不好。人在遭难时也许最需要亲人。适逢暑假,父亲便带信让我随他公司的同事一同赴汉游玩。我到汉那天,父亲去江边的码头接船,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清瘦的身影。他是被公司的烦心事弄成这样子的。几个月父子没见过面了,父亲很是高兴。

父亲和同事吃住在汉办的招待所,整天与骗子周旋,催讨货款。其间,父亲也陪我游览了几处名胜古迹。其余时间,我闲着没事,便捧着新买的《傅雷家书》读。

大约十多天过去,父亲公司的事似乎也没什么眉目,我们便登上了返程的轮船。船开了,我和父亲站在船舷,看着父亲疲惫而消瘦的脸庞,不禁让我联想起父亲这段时间辗转奔波的情形,心里难免辛酸。傅雷给儿子傅聪的一封封书信以及那令人动容的父子情不住地在我脑中萦绕。

整个暑期,我的身心几乎被傅雷家书所包裹。我终于明白了父亲接我去汉口的缘由。

十五年前,我离开故土南漂,与父亲见面的机会渐少,但这本《傅雷家书》一直相伴在我身边。平时,我时常翻翻它发黄的书页,闻闻它略带油墨的书香,看着一道道红红的波浪线,一行行密密的读书心得,内心里总有一阵阵的翻滚。它是我一辈子读得最烂的一本书啊!

虽然,在这个世上混了二十多年,但却也没弄出个什么名堂来,十几年里孝心尽得都说不出口。幸亏父亲身边还有孝顺的女儿,妹妹担当起了本该由我承担的责任。如今父亲早已退休,在家里安度晚年,其乐融融。有几回,我将已过七旬的父亲接来家里住,可他总觉得不习惯,住不久就要我将他送回老家。每年,父子俩都是暑假相见,除此以外,这《傅雷家书》便成了我思念父亲时最好的寄托。

读《傅雷家书》,就是读父亲。书捧在手里,一幕幕父亲的画面就会出现在眼前。小时候,父亲温暖的手总是牵着我的小手,父亲走在前面,我一步一步跟在后头。后来,我长大了,离开父亲在外面上学。每次离家,父亲都会早早地准备好纸箱子,把我要带走的吃的用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一边装箱还不忘一边告诉我各种东西放的位置,生怕我用的时候找不到。然后用麻绳将纸箱十字相交扎好。那时在我的眼里,父亲捆扎纸箱的技术真是高超,从不担心装的东西会在路途中洒落。现在,父亲的孙子到国外读书去了,每次儿子离家,我也像父亲一样早早地帮儿子准备行装,不过现在用的不是纸箱,而是箱包了,用不上从父亲那儿学的捆扎的功夫了。

年纪越大,对父亲的理解越深。如今,我已迈入奔五的行列。也许,几十年的磨练给了我些许生活的沧桑,让我多少明白了一些人世间的道理。

前年,我带着儿子陪同父亲赶了半天的路程,回了趟他好些年没回过的大山中的故园。父亲是家族中在世的辈份最高的长者,他的长辈和兄嫂都已过世。父亲坐在老屋厅堂的中央,花白的发须,红润的面颊,手中杵着一根三尺长的竹棍,正和他的侄儿们拉着家常。我十六岁的儿子远远地看着爷爷,听着陌生的述说。我则在一旁静静地拍摄,用影像记录下家族的珍贵档案,也是在用心铭刻一位游子的遥远的记忆……我们一行人来到一座座先人的墓前祭奠,鞭炮在山谷里炸响,硝烟在树丛间升腾,久久不绝。

父亲出身不好,解放那年不满十七岁的他就离开家乡参加了革命工作。我的祖父母死在三年自然灾害里,因种种原因,父亲终于没能回家与老人家作别。后来父亲出钱总算请人为二老立了墓碑,了却了他心中的愧疚。这次还乡祭祖,祖孙三代第一次同行,对于我和父亲来说都是尽孝,于我那即将飘洋过海去异国他乡求学的儿子而言则有多重的意义。父亲此行自然是高兴不已。

我的父亲是普通的,他没有傅雷那般的渊博学识和非凡成就,也没有傅雷那样独特的教子之道;同样,我更不能与傅聪相提并论。但是,天下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没有分别。

读《傅雷家书》,就是享受父爱。从那一年那一刻起,我第一次在意识里真正明白,我的血液里早已流淌着一种东西——那是浓浓的父爱。

(作者单位:深圳市东湖中学)

7.《傅雷家书》读后感及收获 篇七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像傅雷那样积极的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名明智的父母。

当孩子出生时,父母那样欣喜若狂,只要看着他就会很幸福,因为它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看着他那么小,生命那么脆弱,不时地就会想到我要对他负责…………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很珍贵的一种感情,那么,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那明智的父爱,因为,他对傅聪经历的许多事的评价十分合理。是一个有头脑的父亲!

孩子的人生发展历程中父亲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发展孩子的大脑想象力,以及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便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给他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其实,父母还是稍微严厉一些比较好,对于儿女的管教之方应该更加明智。当儿女犯了错误是不要太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加强对他的管理,听一下他的理由,并进行思想上的开导。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好孩子!

在这个时代,或许像傅雷那样的父亲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交流的很少,也就淡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当然,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亲情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那浓浓的“亲情之韵”让人读起来似云游世界,家书中的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傅雷与傅聪之间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书籍!

其实,衡量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读此书的人数,而是看他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们有没有帮助,这样的书籍才是最好的书籍。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父亲对孩子教诲的,还更深层地写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继续多做人的道理。

8.强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八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盖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现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作者在第①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

3、文章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章常常要进行相关链接,链接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这样可以提升阅读的层次和质量。请你也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链接的内容,字数在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后来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⑤几日后,在北大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竟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⑥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⑦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 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⑧历史虽然早已远我们而去,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崇高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⑨前几天,我在北大又听到了关于季老的另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老,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⑩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

⑾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人

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

1、从全文来看,标题人格──最高的学位的含义是________。

2、请你合理想像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面对季老时的心情,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仿照卡萨尔斯的回答,在第11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第二个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本文形象地诠释了作者对到底怎样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问题的深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到底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

B、世纪老人冰心的回答简单而感人的原因是她一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直到接近人生的终点,仍然牵挂着芸芸众生。

C、第⑧段中,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一句是说五四运动和世纪老人尽管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五四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血的教训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一定铭记历史,反思自我,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第⑩段中,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心中还是太少一句鲜明地表达作者对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学术界热衷功名的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E、全文选材典型,条理清晰,语言朴实,富有哲理,既显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又体现作者对人格魅力的深刻挖掘和充分肯定,有较强的感染力。

三、阅读下面文段,进行阅读实践

①读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两者并进,才可以达到佳境。光读书而无生活,只能得到间接的经验,和吃嚼过的饭差不多;光生活而不读书,则势必空虚、狭小。

②读书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我们提倡读名著,因为名著是最好的感情和思想的结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养料。很平常的东西,经过名著的作者(特别是诗人)描写之后,便有了意味,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丰富的联想。我们经过诗人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过诗的人却仿佛是闭目塞听,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了。

③(甲)生活的经验也可以提高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乙)脍炙人口的名著,有时会因为生活经验的限制而领悟不到它的妙处;(丙)有时同一作品,因为生活阅历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会不一样。一年读一次莎士比亚每次都可以有新的发现少年人读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沉思,老年人读了却要哭,正是这个道理。

④由此可见,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我们要将读书和生活熔为一炉,这样才能享受到读书和生活的乐趣。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文章从两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

3、第三段这个道理指代的内容是( )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4、第三段方格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5、第三段的事实论据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6、对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本文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第二、三段分别论述中心论点,是并列关系。

C、最后一段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其中前一个一方面照应第②段,后一个一方面照应第③段。

D、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的形式。

【探究导向】

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请你从读书方法、读书习惯或读书内容等角度中选择一种,谈谈自己对读书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4、无标准答案。参考: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字句,不因小失大。若持否定意见,能言之有理也可。

5、无标准答案。链接内容明确、语句通顺即可。

二、1、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的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2、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惭愧,自己耽误了季老的宝贵时间;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3、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4、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5、CD

三、1、读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①读书可以增加生活的经验;②生活的经验 也可以提高读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3、C

4、B

5、B

9.追忆家书内外的傅雷 篇九

傅聪:父亲称我

“小约翰·克里斯朵夫”

1934年出生在上海的旅英钢琴家傅聪是在海外成名最早的中国音乐家之一,1954年初他远赴波兰学习,次年获肖邦钢琴大赛铜奖、最佳玛祖卡演奏奖。尽管少年得志,但父母受政治迫害使他心痛至极,多年不肯返回故土,思乡之情只能深藏心底。

近年他多次应邀回国演出,并从2003年起每年举办钢琴大师班,向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传授他积累40余年的经验。2006年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他还倾力组织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比赛”。

傅聪一心执著于音乐和教育,并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最佳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父亲非常爱才,这一点我和他一样。我最看重学生的才气和勤奋好学,没有比教学生更让我兴奋的事情了。假如父亲有缺点的话,就是好为人师。我有过之而无不及。父亲教导我不能贪得无厌,但是对音乐、对教育却是多贪益善。”

傅聪的执拗和自傲也十分出名。他的解释是:“我不是为自傲而自傲,因为我并非如此,我只是坚持原则。当然这与我受的教育有关,与我一生的做人原则有关。我身上受父母亲性格的影响各占一半。母亲脾气很温柔,比父亲好很多。这一部分使我变成比父亲有更多矛盾的人:原则性很强,心很软,成了一个哈姆雷特。”

傅雷在傅聪年幼时就发现他对艺术的敏感,于是希望他从事自己没有尝试过的音乐演奏事业,但要求他“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次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其实父亲并没有要我非学钢琴,可他基本上是个人文主义者,要我做一个广义的人——在文化上,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音乐是人文主义中最精华的一部分。我小时候没学过几年钢琴,也没用心去学。17岁从昆明回上海后,我在音乐上才开始有长进,那时候已经不需要父亲怎么鼓励了。我从小就喜欢音乐,还喜欢美术、文学。画画我没有天赋,但很有感觉。”傅聪回忆说。

身为长子的傅聪从小受到的期望更多,许多人都认为他受父亲的偏爱。傅聪听到后笑道:“哎呀,这叫我怎么说呢?傅敏没有我幸运吧。我比他早熟,出去得早,所以成人比较早。我很年轻时父亲就把我当朋友,他在家信里说他一直自认为是约翰·克里斯朵夫,但渐渐发现我比他更像。”

脾气同样执拗的父子俩一旦顶起牛来,自然是非常可怕。“《傅雷家书》里的第一封,就写到1953年我和父亲最激烈的一次争执,起因居然是探讨贝多芬的哪一首奏鸣曲更重要。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这种冲突还是那么有意思。”

傅聪接着说:“我出国以后.父子之间就不再有任何争执,父亲每次来信都是关怀备至的慰问和诚恳叮嘱。1956、1957年我分别回来过一次,当时父亲对我已经没有一点长、小辈之分。他在家信里写道:父亲和儿子成为朋友是我最大的幸福。”

成名后傅聪突然发现,自己的前途充满迷茫和变数,这流露在1957年他写给弟弟和父母的家信中。“这时,父亲的信点醒了我。”傅聰说。在一封信中,父亲专门讲到自己如何理解孤独,“他能把我心里的感受用最美的文字和最简朴的方式表达出来,文字优美而且出自赤子之心,这种爱让我至今想起来还是感动不已。”

傅家一度条件优越,但当“文革”结束后,傅聪已经无家可回。

但有两件事让他觉得父亲“整个人还在那儿”:“他的遗书给我印象最深,它让我和许多读者一样由衷地佩服他的人格。在遗书中,父亲没有使用半个慷慨激昂的字眼,这非常不容易。他为人厚道,至死仍然如此谦卑。”

“反右”运动结束时还有一段插曲:“有一天,领导来找我,说要为父亲‘摘帽’,问我为何父亲不出现。我于是问父亲,他说:‘当初戴也是你们,现在摘也是你们,和我毫无关系。既然戴了,就戴着吧。”’

傅敏:父亲的来信

我烧得只剩三封

相比傅聪的偶像光环,弟弟傅敏显得默默无闻,但著名的《傅雷家书》正是由他在幕后呕心沥血再三修订而成。小时候,兄弟俩一起学习、调皮、挨父亲打、被母亲疼爱……

傅敏继承了傅雷一半的事业——做一名英语老师,一辈子从事中学英语教育,如今傅敏已退休在家。虽然长期生活在北京,但一踏上上海的土地,他出口便是家乡话,正所谓乡音未改鬓毛衰。

1948年起傅聪在昆明读中学,傅敏已经随父母回到上海,住在江苏路。“父亲这一生从不求人,但很愿意帮助别人。对自己的子女,他就没有这么慷慨了。我这辈子只靠过一次父亲的关系:我考进了光华附中(现华师大一附中),成绩不太好,进不了优等生班,母亲出面找校长求情,条件是我必须好好学习。从此我不再游手好闲,开始认真读书,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傅聪出国时,全家人都送到火车站月台,傅敏哭得最伤心。“因为哥儿俩感情很好,我少了一个玩伴,能不伤心吗?”傅敏说。

“傅聪大我三岁,从小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不同。他对傅聪花了大部分精力,要他学这学那;而我更多的是受学校教育。中学毕业后,父亲对我说:你不可能和你哥哥一样,还是老老实实当一个教师吧。我学小提琴老是不长进。”傅敏并没有受冷落的感觉,但直到今天仍想不通父亲看人为何如此准确。

傅敏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也要与父母离别。“父母在,不远游。但父亲好像没有这样的观念,他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受更多锻炼。那一时期他每次来信,都会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鼓励我克服困难。”

1962年,傅敏被分配进一所中学教英语。“学校条件很差,《傅雷家书》中父亲在写给傅聪的信里也有提到。被分配到这所中学一是因为我的家庭出身不好,没人敢要我;二是校长是父亲的老朋友,虽然父亲没有托他,但他看到我的名字就把我的档案调了进来,然后把四个俄语班全部改成英语班,教材由我自己编。当时我和父亲的通信都在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讨论得最多。”

见父母最后一面是在1965年傅敏探亲时。1966年,傅敏隐约预感到可能要出什么事,一天晚上,他含泪将与父亲、哥哥的所有书信都扔进火炉。“这就是为什么《傅雷家书》中只有我和父亲的三封书信,这都是我冒着生命危险藏起来的。‘文革’开始的第一天,红卫兵就来我家搜查,一封信也查不出。”

父亲说话不长心眼,得罪人也不知道,钱钟书、老舍、茅盾都被他批评过。不过他对人都很好,从不对朋友说假话,但最后竟被两个好朋友告发,而且是颠倒黑白地诬蔑,让他非常痛心。昨天晚上还在家里一起吃饭,第二天就去检举,实在是太要不得了。说到这里,傅敏深恶痛绝。

1966年9月4日,傅敏接到舅舅的电报,方得知父母的冤死。“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心如刀割。但我没办法回去,还得留在北京遭受非人待遇。”

“文革”结束后,傅敏开始收集父母的家信,“主要是傅聪从英国带回来的。其实就算我没有把信烧掉,父亲与傅聪的通信还是更精彩一些,毕竟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最主要是音乐。他对我们两兄弟的生活、婚姻、开支等问题也抓得很牢。我奉劝所有的青年人都去看父亲在我恋爱时写给我的信。”

10.逻辑填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十

1.语言在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越来越被形形色色的、广义上的虚拟数字图像形式所取代,这样的 清晰表明语言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随着“印刷术文明”的衰落,令人 的现代媒介“不使用语言”却能传达出更丰富的意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点 青眼相加 B.趋势 眼花缭乱 C.现象 眼前一亮 D.倾向 难以置信

2.相对中原地区,黄河上游人们的生活与风俗我并不熟悉,无法一下子 到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我还是带着 去拍摄,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和 的历史面前是什么情形。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碰触 好奇 变迁 B.感受 疑问 悠久 C.捕捉 敬意 沧桑 D.深入 憧憬 沉寂

3.在深化改革和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积极的 和更强有力的,落实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心态 信心 B.姿态 措施 C.行动 手段 D.信念 政策

4.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总体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基础日渐牢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不断发展,其既有传统的,也有政策的,还有时代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延续 继承 跟进 B.延续 传承 烙印 C.延绵 继承 烙印 D.延绵 传承 跟进

5.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人民法院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的重大举措,成为人民法院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能动司法”的应有之义。实践证明: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里,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人民法院不仅,而且。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义不容辞 举足轻重 B.责无旁贷 大有作为 C.势在必行 任重道远 D.不可或缺 首当其冲

6.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似乎感到了某种互联网民主而充满乐观,但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 的表示,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 和对当下舆论环境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营养 探讨 引导 B.健康 反思 警惕 C.低劣 分析 判断 D.纯净 思考 重视

7.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 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 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超前

梦想 B.可行

尝试 C.实用

期待 D.科学

努力

8.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寥若晨星 B.历历可数 C.孤鸾寡鹤 D.光前绝后

9.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 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 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10.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当一面 学习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page] 参考答案

1.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根据信息一,文段中“这样的”提示题干存在概括型正对应关系。分析可知,第一空是对前文的概括,由前文中的“越来越被„„所取代”可知文段说的是一种走向,与此对应,填“趋势”或“倾向”更合适,排除A、C。第二空,原文没有体现出“难以置信”的意思,且“眼花缭乱”与前文的“形形色色”相对应。

2.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C。此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信息二,“带着 去拍摄,去体验„„”一句中,“去拍摄”与“去体验”结构相同,可判断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关系。这两个短语共同受“带着 ”修饰。对应后文的“令人敬畏”,四个选项中“敬意”最合适。再看一下第一空和第三空,“捕捉”和“沧桑”都符合句意。

3.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根据信息二,三个“更„„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三者构成的是关系上的顺承,A、D两项显然不合乎这种顺承关系,排除。C项“手段”不符合文段的语体色彩,排除。

4.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D。根据信息二,三个“有„„的„„”结构相同,提示文段存在顺承型正对应关系。由语意和关系不太容易得出答案,可考虑从词性入手。四个选项中除了“烙印”为名词,其他的都为动词,由此直接排除含有“烙印”的B、C。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绵:连续不断,指形态上的连贯。句中说的是残疾人事业与传统保持着连贯性,没有割断联系,而不是说完全照着传统的样子继续下去。故应选“延绵”。

5.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首当其冲”意为首先遭受攻击或遭遇灾害。不合句意,可首先排除D。根据信息三,“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第二空的意思应比第一空更进一层。A、C两项不符合这个要求,排除。B项的“责无旁贷”对应前文的“应有之义”,且与“大有作为”构成关系上的顺承:人民法院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不仅要承担起责任,而且可以做出一番很好的成绩。

6.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根据信息一,文句中的转折词“但”提示了题干存在反义型逆对应关系,因此,“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充满乐观”与“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构成反义对应。C项中的“低劣”代入题干后不符合这种反义对应的要求,故排除。根据“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可知第二空、第三空应与前面“蓝藻”的比方相对应。由水域中蓝藻繁盛不代表水质好可推知,微博的商业成功反映出的也可能不是人们表面上所感觉到的好的事情。故填“反思”和“警惕”最合句意。

7.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B。第一句为因果关系,“城市车”概念并不会由于全世界的需要而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由此可排除A、D;第二句为并列关系,根据信息二,“不是„„而是”提示前后构成反义对应,句中“必须”意为“一定让它实现”,故所填的词的含义应为“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结合选项,“尝试”符合此意。

8.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A。根据信息三,“多半儿”是个表数量的词,与“ ”构成背离对应。选项B、C、D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量”的概念,但A项“寥若晨星”中“寥”字与“多半儿”更能形成背离对应。C项中的“孤”、“寡”与B项中的“可数”表达的“量”太少而显极端,D项中的“光”、“绝”表达的意思过于绝对而不符合句意。9.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本题结合材料背景进行考虑更容易得出答案。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以知道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借助电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排除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因此用“固有”也不合适,排除C。“记忆”不能与“在”搭配使用,排除D。

10.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判断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生活常识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B。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D。A、C、D三项都排除,答案为B。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一定要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考。

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 安徽选调生考试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 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 招警 教师 村官 3支1扶 农信社 公选 军转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历年真题 备考资料 辅导课程 QQ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11.《老王》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篇十一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句子中“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⑵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第二句好在哪里。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立在门框里。

⑵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⑶他一手拿着布,的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句中“强”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本文作者。

6、(武汉试题)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濛濛的细雨飘起来了,我们前后左右的景物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②身后原本静谧的山林,若有若无地传来细细的声响,③眼前的湖面刚才澄碧明丽,此时却是烟雨迷蒙了。④左右两面的山峰,在细雨织成的轻纱中,远远地隐没了。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

二、同步解读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概括选文的内容。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写出老王的什么?

8.老王送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他钱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我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9.请你想像一些老王接过“我”给他钱的心理是怎样的?

10.文中对老王的死运用的是什么描写?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11.当我得知老王死后,总觉得心上不安,为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12.文章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3.选文中“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这里运用什么描写?

三、美文赏读

永厚老兄

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幸运的,因为我有永厚老兄。

他生于1929年,我生于1954年,掰着指头算一算,他狠狠大我25岁,但我依旧叫他老兄:永厚老兄——永厚老兄——我总是这样大声叫他,他也居然满口答应,在信里。

有时,我也感到讶异,从相交到现在,与他仅仅见过一面。真的只见过一面吗?摸着自己的脑壳自问,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回答:真的只见过那么一面。

那是在去年,也就是,7月份,他到长沙来上电视,搞捐助,献爱心。他是画画的,当然很有名,不然,人家不会请他。人家请的是大画家,请的是黄永厚先生,就像我请他为《书屋》画画。

遗憾,我却不懂画。我只是觉得他画得怪,画得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喜欢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我觉得与其他人不一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他的字,每次都看出我一身汗,连猜测带蒙,好久好久,才算大致弄个明白。我还曾把他的字,掩去落款,复印了,让一些书界的朋友看,他们竟也和我一样,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最后大都这般结论:这个人,不得了,行草篆糅在一起了,不是个疯子,就是位大家!

到底是疯子还是大家,不知道,也不好说。不管是什么,他是我的永厚老兄。我喜欢我的永厚老兄。

永厚老兄是关爱我的。他对我的这种关爱,除了写信,就是画画。画画支持《书屋》,画画给我鼓励,画画逗我哈哈一笑,使我不觉人生寂寞,并对前路再添信心。最近,他又寄我一画,画很窄且很长。画面上除了一首诗,几个印,只有一只大鹏展翅,背负苍天,俯视人间。整个画面的80%,都被那巨大的翅膀盖住。翅膀下的那首诗,是谭嗣同的《晨登衡岳祝融峰》。那字,自然又让我连猜带蒙地琢磨了好久,结果只看.出后两句,前两句终归蒙不出来,只好打电话请教于他。诗是从大鹏的角度看的:“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我为这构图而叫绝,更为这画意所震撼。我在画前站了很久,心里竟涌出许多图像,热血也跟着沸腾起来。我想我也应写几句,记下自己看画的心情。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升起来了

那只鸟

像遮天盖地的滚滚雪霆

每扇一下

一阵飓风

天地万物都为之动容

翅尖撩起的江河之水

铺成化雨积雪的飞云

转眼,又突然无影无踪

好似消失的某个梦

真的飞过了一只鸟吗

有人在揉着眼睛问

很明显,我和永厚老兄不同。永厚老兄是开朗的、豁达的,无论是人还是笔。而我总免不了一点忧郁。我知道这样不太好,想改也一下改不掉。这就是性格使然吧。

14.文章开篇即说:“我觉得我的人生是幸运的,因为我有永厚老兄”,为什么?

15.请分别概括出黄永厚先生字和画的特点。

字:

画:

16.第二段中有两个词:“狠狠”和“居然”。请问将这两个词删去后,文章的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7.文中有两首诗,一为古体诗,一为现代诗,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选一个角度简述之。

1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文人间的友谊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⑴规矩,不惹事的意思。⑵为不忠厚诚信的意思。

2.形象逼真,将老王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⑴语言描写⑵外貌描写⑶动作描写

4.表现了“我”当时不了解老王心思情况下的为难。

5.杨绛

6.老王给我送油和鸡蛋以得知老王去世后的愧疚之情。

7.外貌(神态);写出老王病得十分严重。

8、老王是为了感谢我对他的帮助。“我”是为了帮助他。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后两问合理成文即可。

9.能想象出老王的心理活动,准确细腻即可。

10.侧面描写,写出老王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人。

11.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疚。

12.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意近即可)

13.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即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14、尽管年龄相差很远,尽管只见过一面,但作者因有永厚老兄而觉得幸运。在作者看来,永厚老兄是关爱他的,写信问候他,画画给他支持和鼓励,使他不觉人生寂寞,并对前路再添信心。

15.字:行草篆糅在一起;难辨。画:和其他人不一样;怪。

16.“狠狠”表现了两人年岁相差很大;“居然”表现出人意料。这两个词不能删去,因为删去了不足以表现两人深厚的友情,特别是永厚老兄对“我”的关爱。

17.这两首诗同为一幅画所题。古诗从大鹏的角度写,表现大鹏展翅的雄伟气势,现代诗照应了古诗的诗意,但诗中多了一份忧郁和不自信。

12.傅雷家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十二

《辞海》代表了一种权威,一种根深蒂固的权威。因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会执拗地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理所当然是施者,子女是受者。但我这种执拗的想法突然在某天,被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击了个粉碎。请注意,是龙应台与安德烈合著,并非大作家龙应台专著,更非龙应台专制。因为书中收录了龙应台和开始成年的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袒露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交融,两代人无法通过谈话来沟通的话题和相互禁闭的内心世界,竟可以通过书信袒露无遗。书信中的家庭教育,是双向度的教育,是平等的交流,父母作为施者,却又作为受者,家庭教育教育的不仅是孩子,更是父母。

踏入二十一世纪的华人世界,面对来势汹汹的全球化,竞争愈来愈激烈。“在人生竞争的跑道上,跑得不够快就会被淘汰。”这样的话语被多少家长奉为至理名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知识竞争的世纪,竞争才是硬道理。多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广州的家长为孩子上奥数班殚精竭虑、关系用尽;上海的家长为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把钢琴课、绘画课、书法课排满孩子的周末,自己甚至辞职当起了全职陪读……多少人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英才。然而,他们若是问问孩子的真实感受,也许孩子的回答会让他们大吃一惊,转而捶胸顿足:“爸(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女儿)。”我不知道家长们听到此言会有什么反应,也许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听到这样的心声。率性犀利如龙应台,也不得不承认,听到安德烈这么说的时候,她也“惊讶”了。当安德烈问她:“你失望吗?”她也无法正面回答。但我猜想,在听到此话的那一刻,她一定是失望的,每个血液里流淌着“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之类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的华人家长都会失望的。况且,作为一个华人世界的知识精英,怎么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呢?但,龙应台毕竟是一个身上有着中西文化的交融的知识精英,是一个能与时俱进的知识精英,在经历震撼与思想调整后,她以文回应安德烈,并对读者坦陈自己的想法: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龙应台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自己有一个“平庸”的儿子的事实呢?又或者以上这些言语,是她的作秀之言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宁肯相信,率性直言的龙应台没有欺骗读者、博人口彩的必要。在这个众生碌碌、随波逐流的世界,能发出这样有“洗脑”效果的声音,也正是“龙旋风”之本色。多希望更多的奥数爸爸、钢琴妈妈能读到此书,接受这种家庭教育的“当头棒喝”啊!《亲爱的安德烈》就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二十一世纪华人世界家庭教育的镜子,照进我们浮躁的内心,唤醒我们麻木的认知,直达我们的灵魂深处。

谈起家庭教育,不由自主想到了另一面时代的镜子——《傅雷家书》,这是上世纪华人世界家庭教育的镜子。龙应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也谈到了《傅雷家书》,称之为单向度的家庭教育典范。傅雷夫妇是上世纪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雷夫妇将规训与教化、关爱与亲情贯穿在《傅雷家书》中,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谆谆教诲”是《傅雷家书》里每封信的段落大意,“浓浓亲情”则是所有书信的中心思想。在华人世界,《傅雷家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之后,多次再版,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人父母,包括现在的奥数爸爸、钢琴妈妈,尽管他们未必看过《傅雷家书》,但脑子里一定全是“家书”的精神。

但“家书”的精神,来到今天,却开始水土不服。新时代的父母们,面对的是更加自主、自我、自信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发现,单向度的教育,此路不通。奥数爸爸、钢琴妈妈执拗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但孩子不会照单全收了,他们心里甚至嘴里会说:“爸妈,你们out啦,你们能不能问问我想要什么?你们能不能向龙应台学着点?”

这两面镜子之间的PK,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傅雷与龙应台作为华人世界两个时代的知识精英,在面对走向成年的儿子时,展现出迥异的技法和心态。上世纪中期的大陆知识精英傅雷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为英才,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因此,他信中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作为知识精英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控制欲望。而作为国际人的新时代知识精英龙应台却放平心态、接受儿子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事实,她与儿子双向度交流,探讨文化、社会与人生,在教育儿子的同时也接受儿子的教育。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因此,这两面镜子反射出来的也正是这两个时代家庭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具有普适性的同时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试想一下,安德烈若在上世纪中期以这样的率性不羁与傅雷对话,必会被称为“逆子”。傅雷先生若在新世纪如此有教育控制欲地给儿子写信,不被儿子骂食古不化已算不错了,更别提培养著名钢琴大师了。

新世纪的华人世界,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是不乏英才的时代,却是快乐匮乏的时代。但愿《亲爱的安德烈》这面新时代的镜子,也如当年的《傅雷家书》,能照亮华人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上一篇:搜狗拼音输入法工具已停止工作解决方法下一篇:人人都是管理者课后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