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2024-10-17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精选8篇)

1.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篇一

(调研报告)

对我市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运维管理工作的

思考

(2011年发表于广电系统内部刊物)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新媒体广播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无线广播电视已越来越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市的无线广播是以广播电视村村通为主体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根本目的公益性事业,它和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应急广播电视、新媒体广播电视一起,是国家广播影视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担负着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稳定社会、以及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下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最直接、最有效、最迅速的现代化工具。因此,做好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无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正在加快数模的转换,“十一五”期间,我国无线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在抓好模拟村村通的前提下,正实逐步施模数转换,建设新一代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已在全国300多个市级以上中心城市布点建设了手机电视(CMMB)、移动多媒体电视、数字高清电视等项目。“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和水平,国家还将加大对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提升无线覆盖地区广大群众收听收看电视的效果和水平,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功能和作用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体现。

我市的无线广播电视台(站)也在此契机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从市级情况看,我台转目前播的模拟电视节目有6套,即:中央一、七套,两套节目均为10KW发射、四川电视台第一套、泸州电视台第一套、泸州互动新农村频道、泸州科教频道;转播调频广播节目5套,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调频节目(中国之声)、第二套调频节目(经济之声)、泸州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台、泸州交通台、泸州台对农频率。近年来,在市广电局的领导下,随着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台正向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方向发展,从2008年10月起,已逐步开展了无线数字电视业务。现已开通泸州村村通数字电视频点4个(三个频点为500瓦,一个频点1000瓦,有一频点是24小时播出),发射节目41套(有8套重复节目);中央手机电视CMMB,传送了8套电视节目(已实现24小时播出);中央高清电视频道,传送了4套电视节目。我台转播的节目无论从数量、功率上看,还是从时间、质量上看都已今非昔比,总功率达到了44个千瓦,是2006年底前的三倍还多。

从各区县情况看,也发展迅速。古蔺县轿子顶发射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400W发射机1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300W电视发射机2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100W调频发射机1部;叙永县玉皇观发射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400W发射机1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300W电视发射机2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100W调频发射机1部;纳溪区大渡一碗水发射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400W发射机1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300W电视发射机2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100W调频发射机1部;合江县笔架山发射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400W发射机1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300W电视发射机2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100W调频发射机1部;泸县玉嶦山发射台国标地面数字电视400W发射机1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300W电视发射机2部,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100W调频发射机1部,泸县台1KW电视发射机1部,泸县台1KW广播发射机1部。

以上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市无线广播电视台(站)的有效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县无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网,无线与有线相结合,扩大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它必将对我市的经济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有一些问题,如何把这张有效的无线覆盖网管好,用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诸如技术、管理、安全播出等一系列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我们对市、县区发射台(站)做了初步了解,感到事业发展快,但我们的技术、管理还跟不上,如不强化管理,很难说将重蹈过去有线广播重建设,轻管理,最后出现垮网的局面。

1、从全市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统计情况来看,各台站的值班人员配备严重不够,据我们了解,除市级台外,各区县台基本上都是只配备了2名值班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且值班人员的年龄、专业结构极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老同志留台看守,45岁以上值班人员达半数之多。

2、留守值班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更无从谈起,但是,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的不断升级,台站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越显不足,就连基本的故障处理也很艰难。因此,进一步提高台站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已经成为迫切要求。

3、一些台站地理位置偏僻,距城镇距离较远,且交通条件较差,只能定期的换班、补给。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4、由于发射台地处高山,自然条件恶劣,设施设备容易受雷击或其它自然灾害而受损,特别是古蔺、叙永县的台站冬季可能雪大封山,设备损坏后往往不能及时修复恢复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三满”播出任务很难保证。

5、经费欠缺,专项补助资金无法落实和兑现。尤其是缺少设备运行电费、维修费和人员工资,一些因灾(雷电暴雨等)或运行中损坏的机房、设备、天线、铁塔等也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6、随着我市地面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应当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无线数字电视用户基本的权益保障。而目前,我市各台站都是各自为战,多数台站的工作状态仍然离散、随意,对设备停播的管理意识淡薄。同时,一些地区还存在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盲区。小功率机覆盖面小的弊病显现十足。

7、对于各台站播出的节目,基本只是县区广电局自行进行播出监测,由于各方面原因均未进行全天、有效的播出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并上报播出事故,给安全播出工作形成了巨大的隐患。同时,对于播出事故的处理和追究往往不力,播出安全监管不力。

8、由于人员较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对广播电视播出安全造成严重破坏或威胁的突发事件的处置上显得势单力薄。很难真正确保外台的安全播出威胁和隐患,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有技术、管理的问题,更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如何协调统一,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思考,可以尽力地想办法扬长避短,巩固、发展、管理好我们业已建立起的这张无线覆盖网。

1、市局应进一步加强对无线广播电视台(站)的领导,进一步做好组织、规划,制定完善结合泸州实际的统一的管理措施办法,为台站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完善台(站)的基础设施,改善台(站)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台(站)的后续发展创造发展机遇。

2、在市局的领导下,克服体制的困局,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队伍建设,可以利用市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龙头地位,技术、管理优势,建立全市无线发射台(站)的协调、管理体系,指导、沟通全市无线台(站)的日常技术、管理工作,利用全市技术、管理人才优势,做好技术、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掌握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规程,台(站)的行政管理,保障对设备的常规故障的维护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外聘专家进行技术、管理的培训。

3、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各发射台(站)已建成的光纤网络链路,建设远程视频监控和发射机监控系统,搭建以以市局为领导、市发射台为中心、以市监测台为监管的传输发射运行管理平台,进行统一、集中的监控管理。平台建成后,管理中心不仅可以远程监控发射台的台内外环境,还可以实时监测发射机的工作参数,中心工程师完全可以通过监控和管理网络实施远程协助,指导各台(站)工作人员排除设备故障。平台建成还可以加强全市的无线覆盖播出监控,通过有效的协调沟通,提高全市广播电视的协同能力,在面对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事故面前及时做到信息沟通和防御,以便更加及时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全市无线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4、建立一支固定的维修专业队伍,开展日常的巡查维护和故障的维修。一般按月开展一次巡查,设备一旦发生运行故障,如本台(站)技术人员不能及时修复,将严重影响安全播出,如果完全依靠厂家处理,费用和时间上都将增加。我们可以组建一支技术、管理队伍,或依托市发射台的技术力量,到台处理设备故障,将大大缩短事故的处理恢复时间,节约维修费用成本。

5、充分认识我市地面数字电视的重要性,做好补点规划和建设,努力扩大覆盖范围,同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大功率发射机,避免小功率机多,资源浪费严重,且信号交叉、相互重复的现象。

6、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用户,以实现最终覆盖的目的,获取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泸州广播电视发射台 李良富 2011年11月10日

2.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广电,基站,接地,等电位

广播电视类建筑物同时具有多种接地系统, 工艺接地可以采用单独系统接地, 也可以采用与其它系统的联合接地。联合接地的优点在于整个接地系统连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系统内部各处电位分布均匀, 可有效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问题在于动力保护地线上故障时常有交变电流流过, 防雷接地在大气放电时有可能产生高电位, 而工艺设备的灵敏度高, 工艺地线极易受干扰。单独接地可以避免联合接地存在的问题, 各系统地线彼此隔离, 但受到建筑物周围场地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在条件许可的地方, 应尽量使用单独接地, 防止各类地线系统的相互干扰。同时, 对易受地线干扰的主要对象 (工艺音频、视频系统) 加强隔离、屏蔽保护;对主要的地线干扰源加强屏蔽接地, 限制干扰信号扩散, 做到共地网不共泄流线的连结方式。

1 接地系统设计

1.1 接地电阻的确定

接地电阻的确定是接地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首先要考虑系统的稳定运行, 系统免受外界干扰和防止对电气参数敏感设备的干扰, 其次还要考虑系统保护的可靠性。保护接地电阻值的确定, 要确保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在安全范围以内或者能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电源。防雷用的接地电阻值要能使设备或建筑免受直击雷、感应雷和引入雷造成危险。其它如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防止电磁干扰的接地电阻值都要能满足静电或电磁防护要求。如按以上要求, 一一进行计算, 则非常繁琐。

为了使确定接地电阻及接地设计工作简化, 很多国家的规程对接地电阻值进行规定, 这些接地电阻值是根据经常遇到的条件, 考虑到有关的情况确定下来的, 因此只要能满足规程中的接地电阻值, 在正常情况下就能满足相应的保护要求, 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工作量。

根据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 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的规定, 以及实际无线发射基站架设地 (重庆荣昌的益民、凉坪) 的要求, 确定接地电阻≤1Ω。

1.2 接地极的选用

接地极的选用是接地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首先必须了解接地极选用原则, 有哪些导体可作为接地极, 最小规格的接地极应该是什么, 然后再根据接地电阻的要求和接地用的土壤电阻率等, 通过计算来确定接地极的材质、形状、数量和布置方法。

1.2.1接地极选用的原则及其类型

1) 接地极的选用原则

保护接地或功能接地所需的接地电阻必须稳定和持久;流过接地故障和泄漏电流时应不致造成危险, 特别是材料的热稳定应力;接地系统所用材料应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并定期加以维护, 使其能承受周围环境以及腐蚀的影响;接地装置不应由于电化学作用而破坏其它金属结构, 如水管、建筑基础或地下结构等。

2) 接地极的型式

可作为接地极的导体有:钢棒、钢管、扁钢、线缆、金属板、埋入基础的导体、混凝土中的钢筋和其它适当的地下结构;金属水管、电缆的铅包外皮和金属铠装等也可用作接地极。为安全起见, 不应把可燃液体、煤气和热力金属管道系统作为接地极, 仅在设备功能需要的一些特例中才有可能用作接地极;非金属接地材料, 采用低电阻率的非金属材料形成的接地体, 具有低电阻、耐腐蚀、稳定性好的特点。

3) 接地极的类型

按埋深的情况分为水平接地极和垂直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埋于地中的表层, 有扁钢、线缆及其金属包皮和埋入基础内的导体等。垂直接地极埋于较深的土壤内, 有钢棒、钢管、混凝土柱内的钢筋、自流井管等。

按自然或人工的接地导体分为自然接地极和人工接地极。自然接地极利用混凝土中的钢筋、水管、电缆、自流井管等。人工接地极指将扁钢、角钢、棒、管道、埋入基础的接地极。

4) 降阻剂的选用

填加降阻剂是人工改善土壤电阻率, 主要是用电阻率较低的物质代替原来的高电阻率的土壤, 作为代替高电阻率土壤的降阻剂, 必须电阻率低、离子当量电导较大、性能稳定、易于吸收和保持水份、不易流失、对接地极无强烈腐蚀作用、其溶液不呈酸性反应, 而且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根据实测结果, 砂质粘土的电阻率可减少1/3~1/2;砂土则为3/5~3/4;砂则为7/9~7/8。

根据益民、凉坪无线发射基站实际情况, 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接地材料选择为接地模块以及L50×5×2500mm的热镀锌角钢作为垂直接地体, 40×4热镀锌扁钢作为水平接地体, 并添加降阻剂。

1.3 室内外接地汇流排的设计

1) 室外接地汇集排 (馈线接地排) 。为了提供馈线及室外走线架等设施的接地, 宜在馈线入口的外墙设置一块截面积不小于120mm2的接地汇集排, 并直接与机房地网连接。

2) 室内接地汇集排。为了设备接地连接方便可在接地汇集线上的基础上设置若干接地汇集排, 汇集排的截面积不小于120mm2的铜材, 并预留相应的螺孔以便连接接地线。

2 等电位连接设计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小设备与设备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危险的电位差, 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所以各类电气、电子信息设备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措施。

配置有信息系统设备的机房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计算机直流地、防静电接地、屏蔽线外层、安全保护地及各种SPD接地端, 均应以最短的距离就近与等电位网络连接。

等电位连接目的的基本形式有:S型星形结构和M型网形结构。对于复杂的信息系统, 宜采用S型和M型两种型式的组合。

工程中, 益民机房等电位接地采用了M型等电位接地系统, 在机房沿走线架位置采用30×3mm铜带敷设等电位均压环, 设备就近与均压环连接。机房内设备、机架、金属门窗、金属天花吊顶、屏蔽网络、光缆加强筋等的接地线, 应使用截面积16mm2的多股铜线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如图1所示。

凉坪机房等电位接地采用S型等电位接地系统, 在机房靠近配电箱处设置一套接地汇流排RPJ-12K, 在机房外馈线窗设置一套接地汇流排RPJ-12K。机房内设备、机架、金属门窗、金属天花吊顶、屏蔽网络、光缆加强筋等的接地线, 应使用截面积16mm2的多股铜线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如图2所示。

3 结论

广电中心的防雷接地系统要求较高,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 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环节均应高度重视, 才能有效防止雷电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质量有害的影响。

参考文献

3.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分析 篇三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74-0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行业,云端外链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渐渐倾向与更加自主、快捷、运用广泛的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广播电视行业逐渐黯淡,虽然电视广播技术已经从原有的有线技术成功向无线技术转型,但是如何能使无线发射技术能够追赶上网络媒体发展革新的脚步,这是我们无线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广播电视有线技术的优势

1.1 综合利用性强,可供选择频道更多

数字化技术(如下表为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发展规划)被广泛的综合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同样的,在生活中“数字化”这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首先,电视图象的清晰度大幅提高,观看电视节目时高清晰的图象永远是用户的首选。其次是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增加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频道,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几个卫星频道可以观看,这也就满足了用户广播电视技术的需求,使广播电视业的科学发展更加坚实有序。

1.2 抗干扰性强,网络覆盖面积大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技术使电视网络的覆盖面积更大。当今社会被定义为科技化社会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无论是在通讯行业还是广播电视行业,都从陈旧的技术中脱离开来。通讯技术已不再满足于通话功能,而是被3G、4G网络技术所覆盖。同样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技术也不再使用原有的共用天线系统,只依靠同轴电缆来传输信号,而是采用光纤电缆技术进行双向电视信号传输。使电视网络的覆盖面积更大,不再局限于电视信号强弱区域的限制,同时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具有多功能服务系统,部分地区受电波干扰较强,图象质量较差,带有雪花点和杂音。双向信息传输系统能够使就算是位于电视信号极弱地区的用户也能观看很清晰的电视节目。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优势

减小了广播电视从业者的工作量,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无线覆盖),只对发射(站)进行集中维护,比有线电视要维护庞大的传输网络省事得多。特别是全固态广播电视发射机的问世,由于其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功能全,配备一些辅助设备即可进行全自动化工作(自动开关机、自动监控、故障自动检测报告等)。这无疑减少了维护者的工作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拥有的是更加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这也就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大大丰富,同时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也要相应增多,随着广播电视的模数转换即可解决以上要求,到时可供用户选择的节目也多达近百个。

3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

3.1 安全优质播出是电视发射的中心任务

(1)安全优质播出是发射台的主要任务,广电总局反复强调:要实现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的播出。广播电视部门各级领导都要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无线发射的具体任务就是将制作好的节目,最终以高频电磁波的形式发出去,实现点至面的覆盖。具体来说就是经播控中心实时播放,再经光缆、卫星、微波等传输到发射台,由发射机进行调制、功率放大、发射。

(3)安全播出是无线发射的中新工作,是永恒的主题,是无线发射的立足之本,是重中之重。无线发射所开展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着安全播出这个中心。

3.2 严格管理是保证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

(1)电视发射系统是一个由供电系统、信号源系统、天馈线系统、冷却系统等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保证安全、优质播出,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安全制度》、《维修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以外,还要定时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准确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也是重中之重,必不可少的。

(2)安全播出对发射台来说就是安全传输发射。要求管理运行的人要安全,在传输发射系统里技术设备要安全,传输发射配套的电力、冷却及环境等方面也要安全。

3.3 电视无线发射安全播出的思路和举措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安全播出也是如此。从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安全可靠的系统配置

要完成无线发射任务,除了发射机外,在电视无线发射中过程中还必须有以下配置:天馈线系统,配电系统,音视频前端接收和处理系统,监视、监听、监控系统,接地系统,冷却系统,还有计算机监测和控制系统。

(2)完善有效的技术监控

实现自动化播出,实现技术人员对发射机的有效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发射机的工作可靠性、故障处置的及时有效性。固态发射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操作的简易性,大大提高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3.4 严格规范的运行管理

安全播出是个系统工程,既要严格做到“满功率、满调制”,还要坚持贯彻落实安全播出十二字方针,即“不间断、高质量、即经济、又安全”。日常运行管理中,一定要从思想认识上、从设备改造上、从技术维护上,从人员培训上,从制度制定上,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扎扎实实抓起。

(1)严肃态度,提高认识。

在事关安全播出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安全播出没有小问题,安全播出上不存在“小不忍则乱大谋”,恰恰相反的是“小忍必乱大谋”。要警钟长鸣,确保安全优质播出,确保重要时期安全播出停播时间保零秒。

(2)严格维护,不留后患。

加强维护,要从检修计划做起。针对每台发射机制定详细的检修周期制度,做到周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和年检。把技术维护变成一个科学化、正规化、经常化管理的岗位,努力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停播率,不能因为技术维护工作不到位而出问题。

3.5 人才是本、科技是根、安全是命

人才是本: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工程的建设。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就是要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和全面促进人的发展。科技是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不是科技发展而推进的。无线传输覆盖更是以科技为基础不断延伸和拓宽的,因此,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科技这个根本。安全是命:把安全提高到人生命的高度,提高到单位命运的地步,足以说明安全运行是我们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电视发射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各级领导,技术部门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用自己的决心和能力去实现安全运行的胜利。

结束语

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要求我们无论在和平时期、非常时期,都要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政令畅通。因此,做好安全播出工作,不仅仅是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长期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梁雪,史冬雪,陈安国,GZ-GS1 OK系列数字调幅中波广播发射机音频处理器工作原理及调试[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2]让广播电视插上视频会议的翅膀——瑞福特SmartinOne系统成功应用于重庆綦江广电局[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5(10)

4.无线广播电视发射防雷研究论文 篇四

关键词:无线广播电视;雷电危害;防雷处理技术

无线广播电视信号发射是传递信号的关键过程,所以一般无线广播电视塔都需要具有一定的高度,故而无线电视塔成为雷击的对象。无线电视塔是目前设施建设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支撑,能够促进城市快速建设与发展,所以需要对无线电视塔进行保护。

1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中存在的雷电危害

1.1直击雷的危害

直击雷是雷云和建筑物等其他物体以及大地、防雷装置之间产生的迅猛发电现象,在这一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压处于极高的状态,同时会产生比较明显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及热效应,这些都会对地面建筑产生较大的伤害。当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受到直击雷的伤害时,电气设备中的绝缘层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危害,导致无线电视发射塔遭受损失,导致广播电视不能正常播放,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1.2感应雷的危害

感应雷也被称作雷电感应,或者是感应过电压,主要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形式。发生这种反应时,地面的物体会产生和雷电相反电极的电荷,物体如果是被雷击中,就会产生火花,导致爆炸、火灾等灾害。在城市的建筑中,广播电视塔属于较高的建筑,更加容易引发雷电电荷,对电视塔中间的设备产生影响,甚至爆炸。

1.3雷电侵入波的危害

雷电侵入波属于一种强度比较明显的冲击波,雷电击中无线广播电视塔之后,这种强度较大的冲击波主要是在电视塔的件数管道和供电线路中产生,这种强力冲击波能够顺着传输线和管道快速传输,如果传输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信号处理设备中,就会破坏信号设备的绝缘体,高压电系统就会被低电压电波破坏,从而导致电力故障发生,导致发射塔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引发不安全事故。

2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防雷技术

防雷工作在无线电视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全面认识防雷工作。防雷措施比较多,在进行防雷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无线电视塔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要进行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制定完善的防雷措施实施方案。防雷技术的应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天线防雷处理技术

信号发射和接收天线是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天线主要类型,发射天线的防雷技术比较简单,只需要进行避雷针的安装工作,便能够实现有效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的伤害,避雷针能够在直击雷发生时直接将电流引入大地,避免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设备造成影响。如果是带电的雷云和电视塔之间的距离比较短,避雷针防雷的主要形式是将静电电荷引入大尖端进行放电,中和雷云的电荷。接受电线和发射电线是一样的避雷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保障避雷针的长度要比天线的尺寸更长,和天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最好超出3米。最后,关于天线馈线的防雷,在避雷针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快速发电装置和避雷装置的安装工作,为防雷工作做好全面措施。天线塔防雷的第一关是发射塔防雷,发射塔处于室外,并且塔体主要是由金属材质的材料组成,所以最容易受到雷电危害,需要采取全面的防雷措施。

2.2供电系统的防雷处理技术

供电系统在整个无线电视塔的运作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供电系统的防雷处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射塔在遭受雷击之后,主要的雷击对象就是供电系统,在雷击产生之时,感应雷这种雷击类型会伴随有电压产生,这种电压的峰值比较高,会破坏无线广播电视塔发射设备的供电系统,使其电视塔发射设备不能正常运作。所以,在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供电系统防雷处理中,主要是利用分层防雷的处理技术进行防雷。另外,在高压线呈现架空状态的情况下,主要是利用架空避雷针进行防雷,这种避雷针的长度需要在300~500米。避雷针需要经过电力杆塔,这种电力杆塔要安装接地装置,避雷针主要是设置在电力杆塔的重点位置。有一些发射塔供电线路已经完成了安装,但是没有避雷措施,这种形式的避雷线的设置难度比较大,主要的解决措施就是设置避雷器在杆塔上,为了保障能够将感应电流进行准确引入,最好的避雷器安装方式是在第一、三根供电杆塔或者第二、四根供电杆塔上,同时最好将保险丝安装在第三、四根电力杆塔上。

2.3室外引入线的防雷技术

室外引入线的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电源线、通信线、不同设备的馈线以及发射塔的过桥线。雷电产生时,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设备房里面很容易进入感应雷,感应雷的进入将导致设备房中的设备受到损害,所以设备房内的防雷处理技术非常必要。首先,接地处理是必须要做的工作,馈线在进入设备房之前就需要进行接地操作,要和接地网之间进行连接,同时要给钢绞线、过桥线留出对应的空隙,过桥线和钢绞线也需要做好接地处理。其次,设备的线缆材料必须要使用屏蔽电缆,线缆在进入设备房之前也是需要进行接地处理,和接地网之间进行连接,但是如果引线比较长,要在保障引线有30m的前提下,将剩下的过长的引线进入设备房之前买入地下。如果屏蔽电缆较短,可以先将屏蔽电缆放入铁管中,然后将铁管埋进地里面。

2.4室内的防雷处理技术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不仅需要进行室外防雷,室内的防雷处理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室内主要是防止室内的各种各样的设施遭受雷击,其中进行防雷处理主要运用的工具有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地网。针对设备房中的设施防雷,可以铺设地网,要根据设施的布局和陈列状况进行地网的铺设。地网铺设工作主要利用的材料是铜线或者是铜皮带,利用节点和室外的地网之间进行连接,使室内和室外之间的地网形成一个整体。在设备房中,各种金属导体斗殴需要进行接地操作,这些金属导体主要包括水管、过线架、暖气管以及路合金门窗等设备,这些金属导体也可以接入母线中。另外,针对机房的防雷处理,要统一机器外壳接地、电源接地、工作线接地、屏蔽接地及过压保护接地,同时要和设备房中监督地网进行连接。

3结语

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处理技术在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防雷技术能够保障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工作正常运作,同时保障无线广播电视工作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对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防雷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与推广,需要从室外和室内两个方面进行防雷处理,室外主要是针对杆塔和线路的防雷措施,室内主要是针对设施设备进行防雷处理,利用避雷针、避雷器、避雷线及地网的铺设等防雷措施,避免无线广播电视塔遭受雷电伤害,为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5.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篇五

1、本申报登记表作为向国家广电总局申报领取我省广播电视行业无线发射台(站)《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甲类)》的基本依据。请各级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逐项认真填写。

2、本申报登记表针对我省辖区内各级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广播电视卫星上行站、MMDS发射台现状在播的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使用、审批、管理和播出情况。其中,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包括发射机标称功率100瓦(含)以上的中波、短波、调频、电视发射台(转播台),以及所有功率等级的广播电视卫星上行站、MMDS现状发射台(站)。

3、如果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发射机(现状在播频率、频道)数目较多,可将申报登记表复印后继续填写,申报表纸质文件内容必须与申报表电子文档内容一致。

如果台站在频率、频道的使用、审批、管理和播出中有其他情况需要说明,或者在06~07年我省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建设中实际发射台址与省局项目组下发《各州(市)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建设项目实施技术方案》所规定的发射台址不一致的,必须做详细的情况说明附在申报登记表后(盖章有效),一并上报。

4、方案:请依照所申报技术模式(广播电视业务类型)填写。如:调频广播请填写FM,地面模拟电视请填写TV,短波广播请填写SW,中波广播请填写MW,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统请填写MMDS。

5、州(市)、县:对应填写发射台(站)所在州(市)、县名称。

6、设台单位:对应填写发射台(站)上级主管单位的名称。

7、台名:应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发射台(站)完整的名称。台(站)名称需按照统一规范填写,即:××州(市)××县(××口岸、乡镇)广播电视(中波广播、短波广播、MMDS、调频广播)发射台(卫星上行站)。例如:迪庆州广播电视发射台、迪庆州维西县广播电视发射台、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口岸广播电视发射台。

8、台址:台站所在的地理位置,应按照所在地的行政区划详细说明。

9、台站坐标:指当前播出节目所使用天线基础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其中“分”、“秒”为60进制。

10、频率、频道:中波广播频率范围为:531~1602kHz;短波广播的频率范围为:3.2~26.1MHz;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MHz;地面模拟电视广播采用无线电波中的VHF和UHF频段,每个电视频道占用8MHz带宽;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统频率范围为:2500~2700MHz。例如:576kHz(中波广播),6937kHz(短波广播),105.8MHz(调频广播),DS-4(地面模拟电视广播)。

11、标称功率:指发射机铭牌或说明书上标称的功率。

12、天线挂放高度:指广播电视天线挂放的中心点距离铁塔基础中心的高度。

13、天馈增益:指天馈系统的设计增益。对于定向天线请填写主向的天馈增益。

14、极化方式:包括“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

15、节目:指该发射机所播出节目的名称(呼号)。如填写“中一电视(广播)”、“中七电视”、“云一电视(广播)”“省民语”、“省交通”、“市一电视(广播)”、“县一电视(广播)”等。

16、是/否现状在播:若发射机目前处于正常的开播状态请填写“是”,否则请填写“否”。

17、审批文号:是该发射台使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基本指配、使用依据。若无法提供相应频率、频道的指配审批文件,省局将按照相关规定,不予申报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甲类)》。凡属我省06~07年中央和本省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和西新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在此次申报中请以云广办„2008‟117号文为依据。

6.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篇六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无线广播电视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地增加无线广播电视的用户数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结合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要求,综合的考虑数字时代的各方面情况,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途径,建立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及时地对无线发射技术进行更新,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无线发射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和管理方法,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无线发射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要求。另外,为了确保无线发射系统当中的相关设备和仪器能够正常的使用,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的对设备和仪器进行专业的维护,并及时的更换无线发射系统当中存在故障和问题的部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无线发射系统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同时还能为无线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全面地提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水平

在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无线发射技术水平,还是全面地加强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相关管理,都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掌握全新的无线发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且在设备和仪器发生问题的情况之下,采取相应的维修手段排除问题和故障。因此,广播电视就必须要全面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在招聘阶段选择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以及与无线广播电视发展有关的专业人才,适当地提高招聘人才的门槛。除此之外,在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必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着力于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骨干培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增加聘请一些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能够显著地提升无线广播电视整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3有效使用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方法

为了确保无线广播电视当中的无线发射设备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对无线广播发射技术当中涉及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还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无线发射系统进行更新。在实际的维护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的对发射机进行全面的检测,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测量发射机当中的各种元器件的规格和距离,使之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还要定期的`清除发射机当中堆积的灰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灰尘对元器件的腐蚀,减少灰尘对散热器的散热功能的影响。还要有效地控制发射机的机房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延长发射机当中的元器件的使用年限。

3结论

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不仅增强了互联网络对广播电视的各方面冲击,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广播电视就必须要能够正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挑战,然后不断提升无线发射技术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地考虑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和水平,同时也要结合用户的各方面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情况,有目的的对无线发射技术功能进行一系列的拓展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当中的无线发射技术的全面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淑云.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电子测试,(7):116-117.

[2]党伟荣.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10):30-31.

7.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篇七

1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分析

1.1 接地电阻的确定

接地电阻是影响基站接地设计的最主要因素, 影响无线发射基站接地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发射信号的传输质量。要保证基站接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免受外界对电气参数敏感设备的干扰, 从而影响参数敏感设备的准确度, 基站接地系统中的接地电阻也需要保护, 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进而破坏接地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电阻数值需要控制电阻周围的电压数值在规定范围内, 若超出规定范围, 电源会自动切断, 进而达到保护电阻的目的。

广播电视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 建筑内部的电流较为活跃, 对建筑内的安全性有较高要求, 广电建筑的楼顶一般都会安装避雷针, 基站接地电阻发挥着重要作用, 避免建筑受到雷电攻击出现损坏。除了设置防雷电阻, 基站接地系统内还存在防静电电阻与电磁电阻等, 电阻的功能与电阻值各不相同, 在设计时必须精确计算, 按照需要来进行区分。确定电阻的过程十分复杂, 工作量较大, 为了使工作变简单, 设计人员可以借鉴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例如, 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基站接地电阻设计比较成熟, 国内相关部分应该有效的借鉴设计方案, 并结合实际情况, 来确定建筑内的基站接地系统适合什么类型的电阻, 以及如何进行电阻的数据设计。大部分电阻数值的规定, 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而来, 电阻值的确定能减轻计算电阻值的工作量, 提高基站接地设计的工作效率[1]。

1.2 接地极的选用原则及类型

无线发射基站接地极的选用是接地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首先需要了解接地极的选用原则, 什么样的导体可以选做接地极, 最小规格的接地极有哪些, 然后再按照接地电阻的要求, 通过计算的方式来确定接地极的材质、形状、数量以及设计方法。

1.2.1 接地极的类型

按照地极深埋的情况可分为垂直极接地和水平极接地。垂直接地极主要是埋在比较深的土壤内, 有钢管、混凝土柱内的钢筋、自流井管等。水平接地极主要是埋于表层, 有线缆、金属包皮等。

根据自然的接地导体可分为自然接地极与人工接地极。自然接地极是利用混凝土中的钢筋、水泥、电缆等。人工接地极是将扁钢、管道、棒等埋入地表接地极。

1.2.2 接地极的选用原则

接地极的设计应符合选用原则, 保护接地极需要选用稳定的接地电阻, 确保电流出现故障和泄漏时不会造成危险, 尤其是接地极材料的稳定应力, 接地极选用的材料应该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 对接地极材料进行定期维护, 使接地极材料可以承受环境的影响, 接地极的选用应尽量避免由于电化学作用而破坏接地材料的金属结构, 如建筑地下结构。

1.2.3 接地极的型式

线缆、埋入基础的导体、钢管、混凝土中的钢筋等可作为接地极导体;例外金属水管、电缆铅包外皮与金属铠装等也可以用作接地极导体。为了安全性考虑, 设计人员不可以将可燃液体及热力金属管道作为接地极, 只有在设备功能特例需要时才可用作接地极[2]。

2 等电位连接设计

等电位连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与避免系统与系统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出现危险的电位差, 以便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 各类电气之间必须实施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措施。配置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机房内, 应该设计等电位连接系统, 电气与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架、屏蔽线外层、防静电接地以及各种SPD接地端, 都应该以最短的距离就近和等电位网络连接。等电位连接目的的基本形式有:S型星形结构与M型网形结构。对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 可以采用S型和M型的组合。

例如, 某工程中等电位接地采用S型的等电位接地系统, 在机房靠近配电箱处安置一套接地汇流排RPJ-12K, 在机房外馈线窗设置一套接地汇流排RPJ-12K。机房内的设备、金属门窗、屏蔽网络、光缆等的接地线, 应使用截面积16mm2的多股铜线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又如, 在某工程等电位连接设计中, 在机房等电位接地采用M型的等电位接地系统, 机房沿走线架位置采用30×3mm铜带敷设等电位均压环, 采用设备距离就近原则, 进行均压环连接。如果机房内的设备、金属门窗、屏蔽网络等的接地线, 应该使用截面积为16mm2的多股铜线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3 结论

总而言之, 接地电阻、接地极以及等电位连接设计是影响广播电视曲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的重要因素。广播电视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必须采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来提高发射基站接地设计的质量, 满足人们对提高广播电视播放质量的要求。同时, 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很高的要求, 必须保障接地设计的安全性与专业性, 建筑物的顶楼必须安装防雷设备, 建筑内的接地系统设计也必须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 保证设计的有效性, 避免因雷电攻击而造成设备系统损坏。设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对接地设计的认识, 引进科学技术提高接地设计水平, 才是保证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丽娟.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基站接地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9 (20) :81.

8.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固态机;故障;检修

中图分类号TN93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150-01

1DAM广播发射机

目前,全固态DAM发射机已经全面替代了传统的板调机。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具有寿命长、指标好、耗能低、效率高、维护量少等优点。但是,在日常维护运行中,也出现过一些典型故障,其中电缆连锁保护故障具有典型性。

电缆联锁保护是DAM发射机故障保护电路中的一种,在攻放模块被拔下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下,其检测电路输出一个关闭功放指令,使调制编码板上的数据锁存器输出“置零”,关闭所有功率放大器,同时送出一个关高压的信号,关断机器的高压,防止在开机情况下,射频变压器初级感应的射频电压因失去负载没有泄放回路而形成的高频电弧把磁环烧裂。电缆联锁保护把此故障列为该机的一类故障,是该机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

1.1“电缆联锁”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现象

“电缆联锁保护”的输入信号反映模块接触良好与否,是模块与插槽物理连接情况的表现。DAM机共有48块模块和插槽。它们的维护检修又是平时日常工作的重点,如果在维护检修过程中其中一块模块没插好,或者其中一个插槽有问题不能跟模块良好接触,都会使得保护电路动作,使机器不能加功率。根据我台的情况与多年的值机经验,总结引起电缆联锁保护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于长时间没对功率合成母板与模块部分进行维护,附着的尘埃使得模块与母板插槽间接触电阻增大,导致发热接触不良,甚至插槽被烧坏。

2)维护检修后由于工作马虎等原因,使得模块没插到位或忘了插回模块。

3)由于经常频繁拔插模块,使得功放母板上的插槽簧片松弛,张力减少;或由于插模块的过程操作不当使得插槽簧片变形或损坏,导致接触不良。

4)功放母板到调制编码板或调制编码板到显示板之间的传输电缆插接不好或脱落断线。

5)联锁保护电路本身元件的原因造成的误动作等。

电缆联锁故障的现象表现为:

1)在开机时,加不上高压,并且显示屏显示“电缆联锁Er”;调制编码板的DS1、DS3指示灯亮红色,DS2、DS4灯不亮。

2)在工作中,机器自动关功率,不会重新开启发射机,并出现上述现象。

1.2电缆联锁故障的处理方法

当联锁保护动作,出现上述现象,首先用万用表测量调制编码板上TP6(N57E附近)测试点,看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低电平说明该保护动作是LED板和控制板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误动作;是高电平就判断出该动作是联锁保护电路输出信号引起的。从而先对故障进行定性,缩小检修范围,再逐步按常理流程图进行处理。

2调频广播、电视发射机

随着中央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实施,全省县一级城市的调频电视台都更新了设备,不论是电视发射机还是调频广播发射机,具有功能模块化、功率器件化、整机积木化、耗电省、效率高。在使用维护这些设备的过程中,本人处理了几起故障,现记录如下,供同行参考。

2.1设备型号:BGTV—3361全固态电视发射机(26CH)

故障現象:不定期自动关机。

首先通过对总控盒菜单中系统的设置检查,看是否设置了定时开、关机时间。经过查验,并无定时开关机设置。从而排除了不当设置而导致的自动关机。

打开总控制盒,用万用表检测三相电压比较器LM—358输出端,其中第二组输出端无电压。而其他两组均有4.3V左右的电压输出。顺着第二组比较器往前检查它的输入端V10正端6V电压,用万用表检查为0V,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试着拔插输入端插头后,V10正端6V电压恢复,自动关机现象消失。由此断定本故障系本插头接触不良所致,至今3个多月时间,再也没有发生此类故障。

2.2设备型号:KFD-III-833电视3KW发射机(14CH)

故障现象:激励器无功率输出,告警灯亮。

本激励器产地为意大利,型号是UHF-CAVTV SYSTEM。正常情况下该激励器输出约1.3W左右的推动功率供末级功率放大使用。故障出现后,激励器输出功率为0W。查验激励器菜单发现,故障原因是图像锁相失锁造成的。和厂家技术人员交换意见后,需要更换锁相电容C31,在电路中找到可调电容C31(10PF),用尖嘴烙铁小心取下,再焊上厂家提供的同规格电容,把菜单调整到UNPLLCONV.LOCK页,用无感起子仔细调整C31,使菜单光标居中间位置为宜,然后翻到菜单FWD POWER这一页,在人工状态下仔细调整激励器输出功率至1.3W左右,此时末级功率将达到3KW左右。故障排除。

这种型号的激励器普遍存在不能锁相的问题,基本都是此电容性能变化而引起的。另外,换新电容调整时不能断开对外数据线的连接。否则调整无法完成。

2.3设备型号:FM—618调频3KW广播发射机(97.3MHZ)

故障现象:其中一功放盒I4=0.本功放盒输出功率较低。

按常规思路去考虑,基本上可判定为第四功放管坏。打开盒子,断电检查第四功放管(MR151G)栅极和漏极在路直流阻抗。与其他功放管在路阻抗一致;检查直流供电电压为49.7V,属于正常值;检查控制栅极直流偏压为5.1V,与其他偏压一致。于是根据厂家技术人员建议更换整块功放组件,但是更换后故障仍未排除。于是变换思路从供电电压上寻找原因,将第三个功放管和第四个功放管供电电压正极电源线(49.7V)互换,13=6.8A正常,而I4仍然为0A,于是怀疑开关电源回路有问题,根据资料判断是F105开路所致。打开开关电源才发现了原因所在:给第四个功放管供电的地线回路开路,造成第四功放管的49.7V供电电源无法形成回路,补焊后故障排除。

2.4设备型号:CSD—1--III-I单通道1KW电视发射机(10CH)

故障现象:输出功率低,不足300瓦。

CSD—1--III-I单通道1KW电视发射机是北京广播器材厂90年代的产品。其工作稳定可靠,性能优良。但是随着长期运行,随之出现一些比较难克服的故障,其中之一就是输出增益低,幅频特性差,不能满功率运行。用FC—1258RF扫频仪监测前级FC—620输出特性,基本正常。再监测末级功放FC-732输出特性,特性曲线呈单峰状,而且增益很低。通过对输入、输出回路的反复调整,特性曲线变为接近矩形的梯形状,且增益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当设备调整结束后再次打开或关闭槽路箱门时,已经调整好的曲线陡然变差,增益下降。经过反复查验,确定为箱体内短路刷与箱壁接触不良,开、关门的震动使谐振回路种的L1发生变化,使已经调整好的回路重新再次处于失谐状态。取下短路刷,用细砂纸清理触点和箱壁,安装后重新调整,故障彻底排除。

上一篇:伊索寓言导读教学设计下一篇:土建造价员工作职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