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个案护理(共8篇)
1.脑梗塞个案护理 篇一
二零一一年七月查房记录
查房内容:16床,xxx,男,80岁,诊断:1.脑梗塞。2.高血压病III级极高危。3.骨质疏松症。
入院时间:2011年5月9日10:00 护士罗燕介绍病情及治疗护理 患者因“突发昏倒1天,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0小时”在内一科住院后于2011年5月28日11:00转入我科继续治疗,患者来时神清,轮椅推入病房,左侧角膜浑浊,右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2.5mm,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力0级,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ⅴ级。测T:36.3 P:66次/分 R:20次/分 BP:140/70mmHg。处理:电针、灸法、口服药、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等对症治疗。
患者入院后查肝、肾、血糖、血脂、肝炎标志物、凝血功能一切正常。2011年6月26日中午患者家属未经医务人员允许自行将患者带离医院于次日08:00查房时,患者家属自诉昨晚在家不慎将患者左小腿烫伤,查体见:患者左小腿外后方、外踝部有一处14×10cm大小之Ⅱ度烫伤,局部出现大量水泡,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后,再次告之患者家属及病人勿擅自离开病房,加强安全管理。
护理问题:
1、疼痛:与烫伤致机体疼痛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活动障碍有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烫伤有关。
5、躯体运动障碍:与偏瘫肌力下降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烫伤,长期卧床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少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8、有受伤的危险:与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有关。
9、潜在并发症:压疮、高血压急症、肺部感染。
护理目标:
1、疼痛减轻,病人感觉较舒适。
2、焦虑程度减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逐渐恢复。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褥疮发生。
5、患者能完成一些简单生活自理活动。
6、无感染的危险,受伤的危险。
7、病人及家属能了解疾病有关的知识和功能锻炼的训练方法。
8、无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突然,往往产生恐惧、悲观的情绪。医务人员应给予理解,主动关心帮助患者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脑梗塞的病人应安装床档,悬挂警示牌。长期卧床的病人末梢循环不好,应告知家属在跟病人使用热水袋等取暖时,温度不可改过50度,热水瓶应放在床头柜里,以防病人烫伤,发现病人烫伤后应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避免暴露的创面受压,加强皮肤护理。同时做好家属与病人的心理护理,稳定情绪。
3、预防压疮: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服装宜宽松,鼓励病人多翻身、改变体位,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肩、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上,动作应轻柔,可选用气垫床。病人能自行排便、排尿,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使病人感到舒适。
4、口角歪斜的护理: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5、训练病人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梗塞的患者病情稳定一周后可逐渐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通过按摩及被动主动运动可以活跃指头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并牵伸痉挛肌肉,保持关节韧带及关节的正常伸展度,防止关节畸形、挛缩。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6、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最初由护理人员帮助活动病人患肢,经常性的关节全范围活动,可以预防关节固定不动,肌腱萎缩,肌肉萎缩,并可以有效的防止重足,重腕,冰冻肩等情况的出现。指导和辅助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 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不仅活动瘫痪肢体关节,同时活动患肢的小关节(指趾关节)。
7、在床上活动患肢:鼓励病人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如屈曲肘关节,把手挪到胸前。用手擦脸,用小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这些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为站立和行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8、练习坐起 背部垫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人扶着床档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
9、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以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档或墙壁独立站起,当病人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让病人急于行走,主要是让病人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10、饮食指导:病人饮食宜给易于消化,低盐、低脂,营养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同时适量增加蛋白质,限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病人要多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患者每日定时监测血压的变化,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不规律服药。
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略减轻。
2、患者焦虑程度减轻。
3、患者能在家属协助下完成翻身活动。
4、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在逐渐恢复。
5、无褥疮发生。
6、病人及家属能了解疾病有关的知识和功能锻炼的训练方法。
7、无感染、受伤的危险。
8、无并发症的发生。
2.脑梗塞个案护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77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35例, 女42例;年龄40~95岁, 60岁以下6例, 平均年龄 (59±2.3) 岁;浅昏迷2例, 意识清晰75例, 不同程度瘫痪者40例, 肢体麻木、头晕、言语不流利等37例。结果治愈45例 (60岁以下5例) , 好转30例 (60岁以下1例) , 未愈者2例。
1.2 心理分析
由于脑梗塞疾病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生理疾病, 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打击和经济负担。因此需要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年龄、性别及家庭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其中, 患者的心理特征大概如下: (1) 住院初期 (急性期) 面对突发意识不清、言语困难、肢体瘫痪、麻木、头晕等症状, 患者和家属毫无心理准备, 突然而至的生活不能自理状况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恐惧和焦虑感, 入院初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对疾病不了解, 对治疗护理缺乏了解, 担心预后等; (2) 住院后期 (恢复期) 从病情稳定后开始, 恢复期患者对疾病已经大致了解, 半数以上患者肢体活动不利、头晕、言语不流利症状缓解, 这部分病人心理负担是惧怕疾病再发, 另外一小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经治疗后虽然对疾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由于各种症状消失较慢, 此时患者表现焦虑感尤为突出。心理状况暂不适宜重返社会。
2 结果
2.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
临床实践显示:心理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高度的信任感及良好的护患关系[2]。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 用适宜的称呼与患者沟通, 介绍住院环境, 床位医师和床位护士, 同病室病友。疾病的大致治疗护理过程, 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紧张, 焦虑情绪, 安心住院, 积极配合诊治。
2.2 帮助患者接受患者的角色,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对病人进行个性化了解, 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指导,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3]。例如:患者程女士, 84岁, 归国华侨, 突然吞咽困难入院, 患者入院初期很沉默, 经常偷偷流泪, 由于去两个儿子在国外, 缺乏情感支持, 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入院初期安排护士经常与患者聊天, 介绍治疗护理经过, 同时鼓励患者, 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适当迎合患者的爱好, 维持患者的积极生活态度, 恢复期每天督促她进行吞咽锻炼, 经过近2月的康复训练, 成功经口进食无呛咳。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2.3 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
(1) 努力了解不同患者的人个性化心理特征, 通过各种措施确保患者的身心处于愉快状态, 防止其出现负面心理, 例如忧郁、悲伤、狂喜、焦虑、暴躁等, 以免导致病情恶化[4]; (2) 大力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其中病房不但清洁、卫生、整齐, 还要空气清新、美观、舒适, 使病人感受到家庭式的护理, 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身心早日地恢复; (3) 病情程度不同的病人要尽量分开。其中, 危重病人必须置单病房, 以免互相干扰。此外, 还要预防褥疮和防止意外受伤[5]。
2.4 鼓励并督促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早日康复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缩短其与护理人员的心理距离, 增加相互之间的信赖感。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 嘱咐家属经常探视和陪伴患者[6]。患者在与护士良好交往过程中, 会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主动地自我护理, 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3 讨论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接受患者的角色,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 密切护患交往, 使护士取得患者的信任。因此在住院初期,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而在住院后期, 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脑梗塞的病因分析及疗效巩固作为重点。让患者极其家属知道脑梗塞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 以使其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而医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同时积极治疗易引起本病的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 同时提高家属参与的积极性, 一起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让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心身疾病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6) :46.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 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18.
[3]赵彩云, 车秀英.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沟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1, 28 (4) :32-34.
[4]黄荔红, 林丹.加强安全护理预防护理纠纷[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241.
[5]李芳芹.87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5) :13-14.
3.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方位护理分析 篇三
【关键词】脑梗塞 全方位护理 临床效果
脑梗塞在中老年人群中属于多发病、常见病,属于局部脑组织及血管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生的坏死症状[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9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全方位护理,取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9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塞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史或出血倾向,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全身性疾病。其中男72例,女37例,年龄30~90岁,平均(62.8±5.2)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活化脑细胞、改善脑血流、控制血糖、脱水、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全方位精心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失望、痛苦等情绪,甚至出现拒绝治疗及护理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心情,从多方面给予关心,创造良好的治疗及护理环境,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及疏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脑梗塞相关知识,介绍临床治疗、护理、恢复及预后,使患者明白脑梗塞虽然属于慢性疾病,但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坚定信心,合理膳食,并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运动,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使患者消除疑虑,重拾生活信心进而提高依从性。
1.2.2生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及血运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经常协助其更换体位,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到皮肤,受压部位可给予按摩,经常为其温水擦浴,并确保患者肢体位于功能位。患者白天最好以坐位为主,夜间采用健、患侧交替侧卧位,清晨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左右,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3h左右更换一次体位。向健康一侧翻身时,应垫软枕以支撑患肢防止出现关节强直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发病24h内仅能小范围活动肩膀、臀部等,避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同时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
1.2.3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者个体需求帮助患者制定相应的食谱,选择低脂、低盐、低热量、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每日摄入热量要根据体重的具体增减及活动量的大小及时变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搭配。同时,要注意在进食、饮水时速度不宜过快,抬高床头35~45°左右,避免发生呛咳等危险。
1.2.4用药指导
为患者建立用药档案,使患者熟悉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种类、数量、剂量及注意事项,如服用双胍类药物时患者容易出现胃肠反应,故应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硫脲类药物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应在饭前服用。
1.2.5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叮嘱患者在家多注意休息,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机体疲劳或情绪过于激动,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复查。另外要加强膳食营养,合理搭配,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结果
109例患者全方位护理后其焦虑自评正常的77例,轻度焦虑27例,中重度5例,正常率为70.6%;患者抑郁自评正常的74例,轻度抑郁29例,中重度6例,抑郁自评正常率为67.9%;患者重度失眠10例,中度失眠34例,轻度失眠65例,轻度失眠率为59.6%。
3讨论
全方位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全身性最佳护理,其内容要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及文化等各方面综合护理。相关研究表明,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精心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缓解其焦虑不安、担忧等不良情绪,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本研究中,对109例脑梗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心理护理、生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护理,后采用焦虑自评表及抑郁自评表对患者不良情绪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焦虑自评正常率为70.6%,抑郁自评正常率为67.9%,且患者失眠状况得到改善,一半以上患者仅为轻度失眠。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全方位的精心护理,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患者焦虑及抑郁水平,改善睡眠状况,促进机体的康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丽君,黄美玲,李丽.不同护理模式对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04):255-255.
[2]何莉.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甘肃医药,2011,30(03):176-178.
4.脑梗塞个案护理 篇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1月~1月我院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3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1.5±6.5)岁,全部患者均满足由世界卫生组织中心所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其主要如下:
1)心理护理:将病房作为单位实施健康教育,将脑梗塞发病机制、原因以及疾病转归等有关内容讲解给患者以及其家属听,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和情绪,使其明白不良心理、营养支持以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对于康复所产生的影响。
2)予以优质的康复训练:加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训练,在肢体训练中,可采取摇、按、搓或者拿等方法来刺激,基于患者病情,实施翻身、站立、坐起以及行走等一系列训练;定期对患者面部肌肉进行按摩,指导其实施张闭颌、吹气和鼓腮等,在患者进食时,应协助其采取半卧位,并指导其用健侧牙齿来咀嚼,用手进行喉部的推动,以帮助患者吞咽;在语言训练时,因先从简单的单次和短句开始,结合动作、手势或者表情等形式来表达,坚持训练。此外,还需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完善护理服务制度,加强出院指导和用药指导,予以患者情感支持以及精神鼓励,以加速其的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5.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篇五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号:
地方电大教学点:
科研指导教师:
课题计划经费:元
研究起止年月:
课题类别: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
课题来源:√自选指导老师其他
是否为立项课题:√否是: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校级院级
1.选题依据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向青年人转移的趋势。心肌梗塞是内科危重症,发病率高,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发病后,除及时用药治疗外,合理而有效地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心肌梗塞病人住院后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并发症的护理对策。通过对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密切全面细致的护理,使患者消除心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恢复健康。主要参考文献
[1]Herrick J.Certain clinical features of sudden obstruction of the coronary [J].Trans Am Assoc Physicians.1912;27: 100-116.[2]Falke.Why do plaque rupture[J].Circulation.1992;86(Suppl III): 30-42.[3]Davues MJ.Stability two face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pauldudley white lecture, 1995[J].Circulation.1996;94(8): 2012-2013.[4]张丽莉,赵淑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8(1): 77.[5]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 2005,12(2):61.[6] Davues MJ.Stability two face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paul Dudley white Lecture, 1995[J].Circulation.1996;94(8): 2013-2020.[7] Nechaev DD, Bochko II, Martynov IV, et al.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 of platelet antiagreg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Terapevtiohe Skill Arkhiv.1988;60(8): 5963.[8]Sorkin EM, Markham A.Cilostazol[J].Drugs Aging.1999;14(1): 63-67; discussion 72-73.[9]陈国军.心肌梗死临床心理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 2009,(12): 265.[10]王丽霞,张红艳,孙艳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23):137.[11]王淑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经验[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122~123.[12]于增华, 刘丽华, 温淑艳,等.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29(1):6 [12]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4, 25(13): 70.[13]牛芳荣.心肌梗死的观察护理[ 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09,(04): 154.[14] 焦健,张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107 -1108.
[15] 廖奇志.54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9):781 -782. [16] 刘焕召.35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 PCI 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8):2571-2572.
[17] 乔尚琳.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6(2):807. [18] 李萍.健康教育对发热待查患者情绪影响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52-1353.
[19] 沈渔邨.精神病学[M]. 3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83 - 284.
[20] 张颖,张晓梅,郜玉珍.社会支持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3(24):7 -9. [21] 周桃梅,黄明珍.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6(11):44 -4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1)简单介绍心肌梗塞的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2)主要介绍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一般护理体会
2)专科护理体会
3)心理问题及其护理
4)健康教育
5)康复训练指导
6)出院指导 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了解到这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访问法 本研究过程中要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心肌梗塞患者的切身体会以及对该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护士的体会及护理经验。3.研究的阶段计划 2011年9月选题,2011年10月查阅文献,2011年11月列论文大纲,2011年12-2012年2月初稿,2012年3月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2012年4月定稿。
(本表不够,请加附页)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学生: 指导老师:
2012年10月5日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摘要】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向青年人转移的趋势。心肌梗塞是内科危重症,发病率高,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等合并症死亡。发病后,除及时用药治疗外,合理而有效地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心肌梗塞病人住院后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并发症的护理对策。通过对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密切全面细致的护理,使患者消除心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恢复健康。【关键词】心肌梗塞护理健康教育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近2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带来心血管患病人数增多,2005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7%,中国人口进入了急剧老化的时期,发达国家经历人口年轻型向老年型发展用了大约30-40年,而在中国这个过程只用了 10年,预计至2025年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将接近翻番,达到14%,而24岁以下人口则从2005年占总人口的37%持续下降到2025年时的29%。老年人的生理问题之一就是血管硬化,因此老龄化带来的直接相关后果就是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多种因素致使我国冠心病及其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快速上升,并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心肌梗塞是内科危重症,死亡率高。因此,发病后,除及时用药治疗外,合理而有效地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肌梗塞概述
1.1心肌梗塞的定义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即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1.2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肌梗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2]。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
(4)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餐后血脂增高,血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集聚而致血栓形成[3]。
(5)晨6时至12时-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机体应激反应性又增强,易使冠状动脉痉挛。(6)用力大便-心脏负荷增加。
(7)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1.3临床表现 1.31先兆
(1)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
(2)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3)发作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4)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4]。
(5)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6)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性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1.32症状(1)疼痛:
一般最先出现,而且多在清晨安静时,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领、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6]。(2)全身症状
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3)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呱逆。(4)心律失常
起病1-2周内,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R在T波上),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
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可为完全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表明梗死范围广泛,情况严重[7]。(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nft,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 20ml/h),神志迟钝,甚至昏厥者,则为休克表现。(6)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1.33体征
(1)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增大,心率增快,少数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少数有第三心音(心室性)奔马律,起病第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心包炎所致。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8]。
(2)血压
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压降低 2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绝对卧床休息
心肌梗塞急性期病人要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因为机体活动时交感神经紧张性提高,促使血管收缩,心脏前负荷增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增高,心脏后负荷也增加,从而使心肌的耗氧量明显增加[9]。造成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使心肌坏死范围增大.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翻动,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饮食和大小便有护理人员协助.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和肤体自由活动,动作要缓慢。第三周可在床上坐起如洗脸、进食等。第四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活动.病情较重或并发症较多,休息时间应有所延长一般无并发症病人第二周后期可离床活动.2.12饮食护理
①心肌梗塞病人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和高纤维素的饮食.因长期卧床消化功能减退,经常出现排便困难。高纤维素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如有心衰者则低盐饮食,防止钠水醋留。
②少量多餐:过饱后腹压上升,脆肌抬高,心脏被迫上升,可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脏负担加大,增加了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缺血,促使病情恶化。
③低脂:进食过多脂肪,使血液内含脂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集聚,使冠状动脉形成附壁血栓,加重冠状动脉的闭塞[10]。2.13吸氧
迅速给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可以减轻疼痛,改善梗塞区周围供氧不足,早期足量的吸氧可以保护缺血心肌、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最初几天可以鼻导管每分钟给3-5L的氧流量吸入。注意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每日更换1次。2.14疼痛的护理
心肌梗塞的患者常常有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持续性疼痛常提示病情的严重,剧烈的疼痛可引起反复性症状,剧烈疼痛时患者烦躁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担。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出现疼痛的时间情况、性质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询问,可给予患者、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派专人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2.15大小便的护理
患者卧床不习惯使用便盆,易产生便秘及排尿困难[11]。如果出现便秘,可口服通便灵,番泻叶等,可选用适量蛋白质,充足的纤维素等饮食,促进蠕动;也可多吃蔬菜、水果以防大便干燥(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水果多吃蔬菜),必要时给予灌肠,以防用力过大加重心脏负担。如果出现排尿困难,可让患者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促进病人排尿。2.2专科护理体会 2.21 心电监护
心肌梗塞的病人确诊以后,立即进入冠心病监护室进行心电监护,需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心律、血压等参数的变化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尤其观察心律,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小时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12]。护士对心律失常要有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心电图变化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及时通知医生。2.22建立静脉通路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通二路或三路补液,遵医嘱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扩血管药,使冠脉血管扩张,减轻心肌缺血;血压低时,用多巴胺保证全身及脑组织血液供应。2.23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心肌梗塞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梗塞范围,改善左心功能,显著降低心肌梗塞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的死亡率。同时溶栓治疗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选择尿激酶溶栓治疗者,用药前急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2)一般在患者同一上肢建立双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选择较大的血管,以确保溶栓药物按时输入,另一条静脉通道可根据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方便多渠道的补液及加用抢救药物,使患者在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为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要注意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另一上肢用于测量血压[13]。
(3)由于溶栓使用阿替普酶、拜阿司匹林、溶栓后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溶栓药物的应用,使得患者有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紫斑,呕血,以及患者大小便的颜色,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一旦发生,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及拜阿司匹林,并进行对症处理。
(4)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及减轻的积蓄,仔细观察皮肤、粘膜、咳痰、呕吐物及尿中有无出血现象。
(5)持续心电监测,同时做好心电图记录,协助医生按时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功酶,以便了解MI的演变过程。
(6)熟悉溶栓成功的指标:(1)2h内胸痛解除或缓解;(2)2h内抬高的ST段恢复或回降>50%;(3)血清心肌酶CPK-MB峰值提前于发病后14h内出现;(4)2h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2.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最初3-5天,病员应在监护室(ICU)实行24小时心电监护[14]。监护的重点是心律失常、血压和心功能变化情况,严密观察病员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变化。将变化的心电图记录下,并标明时间。保持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并放于床边。
(1)如病员出现心率>110次/分或<60次/分,或者发生间歇脉,频繁的室性早搏每分钟多于5次以上者,提示有心律失常的可能。
(2)如病员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表情淡漠、尿量少或无尿、血压下降时,应考虑有心源性休克的发生。(3)当病员有左心衰竭时可表现有肺水肿、呼吸急促、气短、口唇发绀、咳血性泡沫痰等。早期发现休克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有效处理办法,仍可以挽回病员生命[15]。2.24药物护理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静脉溶栓患者护理人员在注射溶栓药物时要观察注射部位,保证针头在血管内以防药液外漏。同时要注意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密切地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要监测使用硝酸酯类的患者血压,因硝酸酯类药物有脸红、头痛等不良反应,应预先应告知患者,使其有心理准备。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如出现厌食、心悸、黄绿视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要预防使用吗啡、度冷丁等药物的患者成瘾,为了避免患者呕吐可予止吐药(胃复安)同时使用。
2.3心理问题及护理
心肌梗塞急性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而致死。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明,不良情绪是诱发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16],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康复后相当长时间内,有的病人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症状,虽然顺从康复计划,但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等。这种负性情感,通过大脑多种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影响心身疾病的发展、转归和康复。因此,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下面几种心理护理措施:
(1)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对病人更是如此。当病人急诊入院后要力争安排在抢救闻或小房间,与嘈杂的外界隔开,室内物品、用具放置井然有序[17]。通过感官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可使病人入院前的急躁、恐惧、焦虑、痛苦、失望的情绪恢复平静,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使心率、血压下降,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
(2)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病人入院后都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如此。医生、护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给病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护理人员要抓住这个特点。对病人热情和蔼,并要严肃认真,说话耐心,简练清楚又要有分寸,切忌吞吞吐吐,以免引起病人的疑虑[18]。操作时轻松熟练,有条不紊,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3)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肌梗塞病人由于发病突然,精神上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往往比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打击严重的多,甚至使心理防线崩溃,因而产生急躁、易怒、悲观情绪。对这类病人要引势利导,给以耐心解释,向其介绍有关的卫生知识,必要时加以实例说明,稳定情绪,使其在痛苦中清醒,敢于面对现实,主动配合治疗,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都较明显。(4)、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信仰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机关人员、知识分子及一些性格内向的病人,入院后精神紧张,疑虑重重,治疗效果常不令人满意,并发症多,住院时间亦长。而同样病情的农民患者则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用药效果也好。医药卫生工作人员患此病后并发症较少,康复快。由此说明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与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对有关卫生知识的了解和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有很大关系。一般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高,对所患疾病有部分了解,但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和予后的真正关系,而易产生紧张、恐惧、疑虑和悲观情绪。如有的病人在让其卧床、吸氧时医护人员的紧张操作会使病人原有的紧张心情更加紧张,甚至担心自已会随时死去。有些人生活不习惯,错误地认为控制了他的自由,而产生急躁心理,这些不良情绪是诱发心律失常,室颤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人及一些心情开朗的病人,当他们来到医院,住进病房,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时就认为有了依靠,恐惧心理顿减,都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而治疗效果也好。也有少数人虽文化程度很低,亦知道所患疾病的严重性,但他认为自己未做坏事,相信上帝会保佑他,这种人虽带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其心情坦然,虽不值得提倡,但这确实使得一些病人的心理始终维持平衡状态,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这就是这些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要精神支柱。
(5)做好陪护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 做好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是心理护理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特别在入院初一周内,病人应保持绝对安静,就需要陪护病人时知道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应避免使病人激动。亲人探视无疑会给病人以不可替代的安慰和鼓励,但如有不慎会给病人带来新的心理压力,影响疾病康复,因此做好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2.4健康教育
鼓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消除病人恐惧、忧虑、沮丧的心理反应。给病人讲解心肌梗塞此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床旁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疏导工作,教会患者情绪调节和控制的科学方法,提高心理反应能力。避免受凉、感冒。保特病室空气流通。保持大小便通畅,根据排便习惯定时给予便器,以形成条件反射[19]。2.5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病情和病人活动过程中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持续时间和次数。第一天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探视,第二天可改变体位,协助床上大小便,第三天被动坐位90°,自己进食。第四天主动坐位10分钟,1-2天,第五天主动坐位30分钟1-2天,第六天床边坐位并排便[20]。第七天床边站立5-10分钟,第八天床边步行2圈,第九天室内步行30分钟,第十天走廊步行50米。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监护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分为正常反应,若运动时心率增加20次/分出现心律失常或出现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无力,心悸等反应,立即停止活动。2.6出院指导
出院的护理人员对心肌梗塞的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宣教,增强病人对本病的认识,患者出院后,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格锻炼,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避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饮食过饱、便秘、感染等。饮食要合理,节制饮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禁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多食蔬菜、水果、蛋白质,如豆浆等。按医嘱继续用药巩固治疗,平时可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300mg/d 或潘生丁 100-150mg/d,定期复查[21]。3.小结
通过以上对新经济梗塞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对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工作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患者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给予其进行不同的护理工作,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可给予患者一些止痛的治疗,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让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必要的配合,让患者可以早日康复。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XXX 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X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
[1]Herrick J.Certain clinical features of sudden obstruction of the coronary [J].Trans Am Assoc Physicians.1912;27: 100-116.[2]Falke.Why do plaque rupture[J].Circulation.1992;86(Suppl III): 30-42.[3]Davues MJ.Stability two face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pauldudley white lecture, 1995[J].Circulation.1996;94(8): 2012-2013.[4]张丽莉,赵淑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1999, 8(1): 77.[5]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井冈山医学专报, 2005,12(2): 61.[6] Davues MJ.Stability two face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paul Dudley white Lecture, 1995[J].Circulation.1996;94(8): 2013-2020.[7] Nechaev DD, Bochko II, Martynov IV, et al.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 of platelet antiagreg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Terapevtiohe Skill Arkhiv.1988;60(8): 5963.[8]Sorkin EM, Markham A.Cilostazol[J].Drugs Aging.1999;14(1): 63-67; discussion 72-73.[9]陈国军.心肌梗死临床心理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 2009,(12): 265.[10]王丽霞,张红艳,孙艳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8,14(23):137.[11]王淑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经验[J].中国医疗前沿,2009,4(8):122~123.[12]于增华, 刘丽华, 温淑艳,等.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措施及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9,29(1):6 [12]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4, 25(13): 70.[13]牛芳荣.心肌梗死的观察护理[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09,(04): 154.[14] 焦健,张凤.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2):1107 -1108.
[15] 廖奇志.54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9(9):781 -782.
[16] 刘焕召.35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 PCI 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8):2571-2572. [17] 乔尚琳.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6(2):807. [18] 李萍.健康教育对发热待查患者情绪影响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52 -1353.
[19]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83-284.
[20] 张颖,张晓梅,郜玉珍.社会支持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3(24):7 -9.
6.儿科肺炎护理个案 篇六
本段内容: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
2.病情症状(如: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咳嗽,有痰鸣,伴流涕,无刺激性呛咳,无鸡鸣样回声;2天前出现喘息明显,晨起及夜间为甚,发作时面红,无青紫、吐沫现象,无发热)(再如:患儿急性起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咳嗽,有痰鸣,伴流涕,无刺激性呛咳,无鸡鸣样回声;2天前出现喘息明显,晨起及夜间为甚,发作时面红,无青紫、吐沫现象,无发热)
3.主诉
二、现病史、既往史(本段可无)
三、诊断
四、护理
1、护理问题:基础护理。
护理措施:新生儿体抗力差,且患有肺炎,预防再次感染至关重要,入院后立即给与隔离,所用物品单独存放,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护理问题:气体交换受损。分析:与肺部炎症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应分室居住,以防交叉感染;(2)置患儿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体位并经常更换,或抱起患儿,以减少肺部淤血和肺不张;(3)给氧。凡有低氧血症,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灰白等情况立即给氧,若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人工呼吸器;(4)正确留取标本,以指导临床用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以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注意观察治疗效果。
护理结果: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不知道护理结果需要不需要,不需要的话你给删了就好了)
3、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分析: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不易排出有关。
护理措施:(1)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分泌物,经常协助患儿转换体位,同时轻拍背部,以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2)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予以吸痰。维持合适的室温(18-20摄氏度)和湿度(50%-60%);(3)遵医嘱给予祛痰剂,对严重憋喘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剂;(4)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哺喂时应耐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5)保证液体的摄入量,以湿润呼吸道粘膜,防止分泌物干结,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发热导致的脱水;(6)促进有效排痰,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痰液粘稠时可采用吸痰发,操作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每次吸痰时间不宜大于15秒。
护理结果:患儿能自行将痰咳出。
4、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分析:与心功能下降、肾动脉血量减少、血粘滞度增高有关。
护理措施:(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心率加速(>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担;(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抢救;(3)患儿腹胀明显伴低钾血症时,及时补钾;若有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予以胃肠减压,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4)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面色青紫、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提示并发了脓胸或脓气胸,应及时配合进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结果:自己填吧,饿想不出来咯~!~~。
5、护理问题:体温过高。分析:与肺炎有关。
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通风良好;(2)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但若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3)保持皮肤清洁,及时跟换被汗浸湿的衣被;(4)每小时测量体温,退热处置一小时后复测体温,并注意有无新症状发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5)体温超过38.5°C,给与药物或物理降温。
7.蕲蛇酶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护理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在45~68岁, 平均年龄51岁, 经CT检查均证实为进展性脑梗塞, 无出血倾向, 新近无手术史, 无肝肾功能损害, 均为首次发生脑梗塞。
1.2 溶栓方法
蕲蛇酶注射液1mL (0.75U) 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 (3h以上滴完) , 每日1次, 7~14d1个疗程, 给药前一律进行皮试, 阴性者方可使用。皮试方法:取蕲蛇酶0.1mL, 加灭菌生理盐水至1mL, 皮内注射0.1mL, 30min后观察结果, 丘疹直径超过15mm者为阳性。使用前查凝血四项、血小板、头颅CT;使用期间复查血小板、凝血四项、使用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
1.3 疗效判定
治疗后按神经功能改善率 (神经功能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压总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及病残程度进行疗效评定[2],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 结果
32例患者中, 18例基本痊愈, 占56%, 显著进步10例, 占31%, 进步4例, 占13%。
2 护理
2.1 溶栓前的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在生理上出现偏瘫, 交叉瘫及不同程度的失语, 但大部分患者意识是清醒的, 患者受到如此较大的刺激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情绪反应, 如焦虑 (最常见的反应为主观上的紧张) , 抑郁是一组消极低沉的情绪, 如悲观、悲哀、失望情绪等反应, 如果在人身上时间过长, 强度过高, 会严重地损害人的认记功能。即在上述负性情绪的影响下, 观察和评价任何事情都是悲观的, 心理平衡状态易被破坏。
2.1.2 溶栓前准备
溶栓要在脑梗塞发生后6h内进行, 发病时间越短, 溶栓效果越好, 因此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入院评估及各项检查, 如头颅CT、各种化验标本的采集、结果的回馈。静脉通路的建立, 药物的准备等,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溶栓治疗的利弊, 并将预期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解释清楚, 消除其恐惧心理, 取得他们的信任,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家属及病人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执行。
2.2 溶栓时的护理
正确掌握蕲蛇酶的使用方法:使用1mL注射器抽吸溶液, 以便保证剂量的准确性,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以输液泵泵入, 静滴时间大于3h, 病人用药后须给予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用药后可能会出现脑再灌注的损伤, 如出现烦躁不安等现象, 应及时报告医师, 快速静滴20%甘露酶125mL, 症状可缓解, 观察患者皮肤、粘膜、尿液的颜色, 判断有无出血倾向,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做进一步处理。此外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减少穿刺次数, 拨针时延长按压时间, 以减少出血机会。
2.3 预防并发症
2.3.1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每2h翻身1次, 按摩受
压部位, 预防压疮, 偏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按摩四肢, 以防肌肉萎缩。
2.3.2 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口腔护理2次, 预防口腔炎, 并鼓励
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吞咽困难或不能进食者, 3d后可给予鼻饲以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2.3.3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放置正确, 定时夹管, 定期更换引流袋, 每天进行会阴及尿道口的护理, 防止泌尿系感染。
2.3.4 康复教育。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急症,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及生命, 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堵塞的脑血管, 恢复脑细胞的再灌注, 缩小梗死面积。静脉溶栓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蕲蛇酶溶栓, 操作方便, 价格便宜, 疗效肯定。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 护士除应严密监护, 做好心理护理及溶栓前准备, 控制好输液速度,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 积极预防并发症。实践证明, 对进展性脑梗塞病人早期使用蕲蛇酶溶栓治疗、并辅以正确的护理, 可以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新药杂志, 2000, 9 (4) :169~172.
[2]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8.脑梗塞患者肢体瘫痪的护理 篇八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护理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膜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其致残率很高,肢体瘫痪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多表现为瘫痪,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本文旨在总结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98例脑梗塞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其中男108例,女9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6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其中肢体肌力2级以下者126例,3级以下者72例。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内科的相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在卧床期、下床早期和下床后期给予肢体瘫痪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
2 结果
经过常规内科治疗的瘫痪肢体的护理,患者入院5周后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145例,肌力提高1级以上者47例,肌力无明显改善者6例。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对起病较重、突然,病人出现的身体症状如瘫痪、语言、智能障碍等使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痛苦。做好患者的患肢瘫痪的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把引起焦虑的原因表达出来,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表情、文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3.2 一般护理
3.2.1 病房环境 脑梗塞患者早期多需要卧床,所以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对患者心理和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应把患者安置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同时在安排床位的时候也需注意新老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和稍差的调配。
3.2.2 饮食护理 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和精神忧虑常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强饮食护理对保证患者的足够营养补充,保证抵抗力很重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重症病人常伴有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3.3 瘫痪肢体的护理
3.3.1 急性期的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维持各系統器官生理功能,减轻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脱钙等废用性变化。脑梗塞急性期瘫痪肢体的护理包括肢体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和适时进行功能锻炼。良好的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是早期偏瘫预防护理的重要内容,早期注意并保持患者在床上的正确体位,平卧时应将患肢维持于功能位且经常更换体位,患者需要2 h翻身一次,经常变换体位可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还可使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若48h内神经损害不再进展,即可在床上靠坐或坐椅子。具体在健侧卧位时在胸前放一枕头,瘫痪上至放在枕头上,使之呈伸展为止,瘫痪的下肢呈自然屈曲位;仰卧位时在瘫痪下肢的下方垫一海绵,膝关节稍弯曲,瘫痪上至防止体旁枕头上,肩关节前身,手臂伸展,外放稍抬高,头呈中立位;患侧卧位时头部用舒适的枕头支撑,稍后仰,肩关节向前伸展并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手掌向上放在最高处[1]。
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开始进行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被动运动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肢体挛缩畸形;患肢出现主动运动后,应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不仅可增强肌力,还能防止肌肉萎缩弹性减退及关节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于肌力0-1级者可在在适当的姿势体位下进行作试图引起主动肌肉收缩的练习;2级时,可作水平面上的即排除重力影响下的主动运动;肌力达3级时,以主动运动为主,肌力达4级时,应作抗阻运动[2]。练习的内容包括Babarth握手、桥式运动和床上移行等方式。
4 康复期的护理
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完整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当肢体肌力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及关节被动运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瘫痪病情较重的患者应该侧重于被动运动,被动进行各关节的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及肘关节的屈伸。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3]。
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对家属及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尽量通俗易懂,让其了解脑血管疾病康复信息,尽量给患者创造更多的日常动作练习及活动机会,保证患者在其余时间仍能得到正规康复。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的肢体瘫痪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做好早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干预对病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19(7):62-63.
[2] 佟剑平,韦晴霖,周丽芳.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43.
【脑梗塞个案护理】推荐阅读:
急性脑梗塞溶栓的护理09-18
个案护理论文08-18
SLE个案护理08-29
胸部损伤个案护理09-01
肝胆外科个案护理10-22
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09-02
精神个案管理06-26
家暴个案07-17
社工经典个案10-09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