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部工作总结

2024-06-30

学工部工作总结(共8篇)

1.学工部工作总结 篇一

强基固本 立德树人 2012年学生工作部工作总结

根据学院2012年党政工作要点、学生工作要点和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着力做好文化引领、思想教育、科学管理和真诚服务四位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全面完成2012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学生构成:

(1)现有在校学生12346人(女生3864人,占学生人数的31.3%),其中:大一4377人(女1379人),大二4148人(女1303人),大三3821人(女1182人);少数民族学生271人(共有19个少数民族),占学生人数的2.2%;省外学生1366人(女327人),占学生人数的11.1%。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592人,所占学生比例为37%,其中:特殊困难学生933人,所占学生比例为7.5%,困难学生2520人,占学生比例为20%,一般困难学生1139人,占学生比例为9.5%。

2.学生教育:一是加强生命、生活、生存“三生”教育和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 “三爱”教育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三观”教育,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框正思想,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这三项教育为重点,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提

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水准,心理适应和素养素质;三是坚持正面疏导、热点解析,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和正确对待国际国内热点、难点问题,以提高学生免疫力,充分维护学院稳定;四是以尊重为前提、平等为基础、合作为途径、双赢为目的,解决学生实际诉求和困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充分维护好学院、学生的安全和稳定;五是采用正、反两面教育并举,以弘扬正气、惩治歪风邪气。全年共311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励,有38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有2077名学生获得院级奖励,有43个团体、班集获得院级奖励。另一方面,全年共有66人受到纪律处分,处分率为0.05%,同比降低0.01%,受处分学生零申诉,共有71名学生解除处分;六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学生感恩励志教育,为社会培养有恩情、重感情、有品格、甘奉献的社会人。

3.学生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手册》,并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宣传和组织考试,以达到告知、强化、运用和遵守目的;组织值日学生和值周老师开展督导工作,以“查”促“范”,收到一定效果;严肃校纪校规,对违纪学生按照“十六字原则”进行处理,框正校风、学风;规范学生档案管理,真实记载学生状况,构建学生信息资源库,发挥档案的导向育人功能;强化学生宿舍管理,充分彰显宿舍思想教育、文化交流、习惯养成的素质教育基地功能。

4.学生服务:规范、优化、简化学生办理程序,如毕业生离校手续、学生证实行集中化办理;注意服务态度和质量,要求从业人员热诚、关爱,有求必应,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解决好学生诉求和困难,做好排忧解难和帮扶工作;积极做好“两险工作”,今年上、下半年各有11636人和12357人参加了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脱保率和错保率为零;共有11304名学生参加商业保险,每周二下午均协助学生办理参保、赔付等事宜;努力做好绿色通道工作,为408名贫困学子开通绿色通道,使其顺利入学,共缓交学费160.43万元。

5.创先争优:

(1)宿管中心工作创新有突破,被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学生公寓专业部授予“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2)学生评优评先:a.严格评审:全院共收到1885份材料,经审核1843份材料合格,其中42份不符合评审要求的材料取消参评资格。b.表彰奖励:38名 “省级优秀毕业生”,172名“院级优秀毕业生”,41名“创新和竞赛奖”的个人及团体,43个先进集体,10名学院“十佳学生标兵”,364名“优秀学生干部”,155名“三好学生”,783名“学院奖学金”,290名“学院进步奖”,奖励金额131.41万元。

6.学生资助:

(1)国家级奖学金:8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6.4万元;303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金额151.5万元。

(2)助学金:a.国家助学金:春季学期有3308人共获资助496.2万元;秋季学期有3466人共获资助519.9万元;b.有17人获得广州助学金,资助金额3.4万元;c.有726人获得2012届毕业生就业帮扶,其帮扶金额14.52万元;d.资助特困生140人,资助金额28万元;e.协助4名学生成功申请了晟茂公司资助,签订资助及就业协

议,其资助金额为7.36万元;f.2011学年应征入伍学生共计19人,补偿金额21.42万元。

(3)助学贷款:帮助562名贫困学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其中办理成功482人,贷款金额197.915万元。

(4)勤工助学人数及金额: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286个,上岗学生400余人次,发放勤工助学费36万余元。

7.学生党员发展:坚定信念跟党走,筑牢路线纯队伍,全年发展学生党员733名,转正329名。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1.大学生宿舍文化艺术节绚丽多彩

成功举办第六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闭幕式暨第七届创新技能节闭幕式,开展了“我运动、我健康之体育户外竞技活动”,“歌舞青春,释放激情之主持人大赛”,“多彩校园闪亮青春之寝室歌手大赛”,现参与学生已达19759人次,较以往相比学生参与面更广、效果更好。

2.宿管中心工作创新有突破

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理念,努力把学生公寓建成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为养成的学生素质教育基地,深化了内部职能职责,严格了宿舍管理要求和工作规范,被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学生公寓专业部授予“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3.学生资助工作扎实

推进有为

召开四次奖资助工作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了164条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并运用于评定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奖资助评定

工作的公正性。今年受资助学生3769人,占学生总数31%,资助金额高达1249.52万元。要求政策、程序操作和结果公示三公开。共有4次学生投诉,及时调查,其中3次澄清,1次1人查实后取消国家励志奖学金推荐资格,评审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可。上报四川省大学生奖励评审委员会的材料及结果规范无误,获得教育厅资助管理中心好评,为学院争得荣誉。

4.学生家访促进作风转变

2012年暑期,42名学生工作战线上的家访老师组成了21个家访小组,行程4万多公里,访问学生家庭190户。家访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次 “走、转、改”的实践教育活动,他搭建了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平台,他关切家庭、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影响,他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途径,有 效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家访中接受教育,使辅导员真切感受了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并通过家访促进了辅导员责任意识、敬业意识的深化和务实作风的培育,家访工作达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预期效果。

5.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全力推进

实施《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培养计划》,建立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教育培养的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召开《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培养计划》研讨会,深入分析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班次的学生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

求,明确教育职责,创新工作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分类引导,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6.新生军训成效显著

找到并妥善解决了新生军训与老生同时开学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采取了恰当的平衡措施,有效避免了因新生军训而需老生推迟两周开学的不良后果;军训管理及学生军训成绩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学生军训的自律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了军训管理规范化水平和育人效果。在为期14天的军训中,有3802名参训学生,军训成绩合格率达99.78%,有1460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参训学生的38.4%;安全防护工作到位,实现无安全责任事件发生;军训内务要求与宿管中心内务要求接轨,内务及军训汇报效果几年最好的。

7.新生入学教育措施到位

明确按八个板块内容要求组织入学教育,首次采取先由各系汇报入学教育实施计划,制作各板块入学教育案及PPT,学生工作部临场抽查,各系现场说课,并预设了“精彩一课”比赛,提高了入学教育受重视程度,促进了入学教育规范化、系统化,提升了入学教育的针对性。

8.心理健康教育实现零危机事故

对2012级4333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筛查的问题分类,按系进行指导,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方法。对2011级有自杀倾向学生

66人进行了约谈,对心理危机月报表中潜在心理危机的25名学生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对突发心理危机5人进行危机干预,同时以“5·25”心理健康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咨询等活动形式达到15个类别,较去年增加了7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学风欠佳。冬天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平时随意请假、课堂状态差、考试作弊等,都集中反映了学风存在的问题。思考:一要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及各系部通力合作,二要教师理直气壮地充分履行教师职责,管好课堂、上好课,三要认真研究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应注重教学环节的掌控,严肃命题、考试、阅卷等各环节纪律要求,首要解决的是管理没有到位的问题。

2.执行力不够。思考: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本着管人就要管事,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考核,考核凭依据,着力提升人的素质,着力营造工作环境和认真做事的氛围。

3.队伍稳定性不够。思考:一是辅导员队伍定位不够高,应朝着人生导师的方向迈进,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前行,着力解决素质、能力、职称、待遇问题;二是宿管中心各园区管理队伍不稳定,能人难留住。

4.学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教育经费未落实,学院没有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给予每生不低于120元专项经费的支持,致使军训及军事理论课等费用开支困难。

四、明年工作设想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立德 树人”作为学生工作部的指导思想,将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的思想落到实处。

2.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系统设想。整体推进,实质性推进,职称评定,职业技术竞赛工作。

3.继续推进心理健康进课堂,建立课堂主渠道,更有效地做好八项心理健康教育。

4.搭建平台,积极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培养,力争建立其评价管理体系和建立20门网上非职业能力学习培养课程库。

5.抓好常规管理工作,框正校风、学风、班风,提升学生的精、气、神。

6.组织协调搞好“两节、三赛”等各项活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7.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初步建立班级网上管理教育平台。

学生工作部

2012年12月16日

2.学工部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团学工作,高等教育区,发展

“高等教育区”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 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伴随着战后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 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发展模式。

对事物的认识, 有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 对高等教育区的发展如此, 对大学生的团学工作的思路的转变更应如此。都说“性格决定命运”, 而在高等教育区的团学工作上, 笔者认为“调适决定发展”, 即团学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应适应大学城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 从而不断推动高教区和区内院校不断发展。对于高等教育区建设笔者认为可以分为:新建引校期、自我完善期、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 针对区域的不同时期, 团学工作的思路和方式也需要从直接代管到转换回归再到宏观引导的转变。为说明不同阶段团学工作的特点, 笔者主要从学生组织机构建设、社团管理和文化活动等团学工作的三方面为例进行实例说明。

一、新建引校期, 团学工作需要直接代管的创新性

高等教育区建立伊始, 而作为入驻区内的院校而言, 一切从头开始, 从简起家, 院校最为重视的是基本行政机构建设, 入驻学生基本后勤保障、教学人员协调教学设备条件等, 而对于团学工作上则是普遍力度不够, 认识上存在偏差, 专职团干很少并兼职其他工作, 甚至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存在着严重的“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现象。

针对此阶段高等教育区院校“顾不上”的实际情况,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及时成立独墅湖高教区团委 (功能区团组织, 以下简称高教区团委) , 以“稳定、活泼”为宗旨, 通过团委, 组织建立高教区学生理事会, 鼓励学生设立学生社团, 以理事会及社团为抓手, 直接联系每个院校同学, 投入大量活动经费,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群团活动, 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

由功能区组建团组织, 并直接管理院校团学工作可说是一项国内高等教育区的团学工作的创举。就是这一创举改变传统观念:院校团学工作独立性, 也改变了高等教育区新建引校其团学工作“需要做”“没人做”的现状, 通过功能区团组织建立区域性学生组织和社团开展相关工作, 解决了团学工作上“必须做”这一矛盾。

二、自我完善期, 团学工作需要转化回归的平常心

高等教育区经过5年左右时间的运作, 大多高等教育区已进入自我完善期, 期间表现为各院校已适应新校区情况, 人员架构比较完善, 教育教学体系运转良好。此时, 高等教育区院校团学工作的整体特点为:首先是团学组织总体稳固, 各高校基层团组织设置完整, 团学发展总体正常, 专职团学干部总体齐备;其次是学生组织建制完备, 学生社团发展迅速, 能开展一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 并大多成为各自院校团学工作上的得力帮手。

在此前提下, 此时的高教团委则是将学生理事会的各项权力“逐步弱化”, 让这一学生组织权力释放, 例如适当减少活动数量, 充分发挥院校学生资源开展各自学生活动, 将全面组织开展区域各项活动, 转向组织开展重点大型活动;让学生社团回归院校, 充分利用院校专业的师资资源, 让院校培育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 高教区团委培育“百花齐放”的氛围。

通过“转换回归”这样的工作思路, 逐步将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工作转换为各院校团学日常工作;逐步将学生组织、学生活动回归院校管理和开展, 促使各院校团学工作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这是一个权力下放的过程, 也是一个把自己多年建立的工作机制不断打破的过程, 其中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些许衔接和掌控不利的情况,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 这也是一个上升的过程, 只有舍弃掉琐碎的, 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整合资源, 提升团学工作水平, 为下阶段工作做好储备。

三、稳定发展期, 团学工作需要宏观引导的大局观

当高等教育区发展成为一个以大学为纽带, 辐射周边地区, 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 文化氛围浓厚, 科技产业发达, 服务体系完美, 优秀人才汇聚, 高新技术产业云集, 生态环境良好时, 即可称为稳定发展期, 稳定发展期基本理念应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学校自主。此时, 高等教育区内各院校都能结合区域发展大局, 形成符合院校特点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此背景下, 后续团学工作需要更多的改变, 此时, 团学工作的思路和方式的最高境界应是“润物细无声”, 主要方向为:可通过体制机制的转变, 通过团学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各校资源, 把握团学工作方向;将学生理事会学生会转变为学生联合会, 使之成为学生自我交流、沟通平台, 增进区域中大学生的自我联系;将各院校优秀社团的院校指导和区域扶持的方式相结合, 提升优秀社团知名度;并对区内各院校特色活动进行分析、培育, 通过与更多的社会资源合作, 让不同特色的活动都能成为品牌等。

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随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就必须有适合其发展阶段的管理方法。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团学工作历经10年, 与时俱进, 开拓性地开展功能区的团学工作, 为国内高等教育区的团学工作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笔者认为, 目前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的发展阶段应是处于从自我完善期向稳定发展期过渡时期, 团学工作在目前也是最为艰难和充满挑战的时候, 相信他们能不断迎接挑战, 大胆实践, 不断开拓团学工作新局面, 从而为青年学生构建好成才平台。

参考文献

[1]王爱华, 张黎.我国大学城的几种典型模式及其特点, 中国高教研究, 2004, (3) .

[2]于林平, 论大学城一区多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对接, 宁波大学学报, 2008, (76)

3.浅谈高校团学工作新思路 篇三

首先,没有着眼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进而未能强化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性。随着扩招力度的加大,高校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在短期内出现了剧增局面。新的形势必然要求存在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团学工作模式,这就需要高校团学工作者立足高校这一特定区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符合当前高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超越原有的工作定势,增强团学工作的针对性和组织的适应性,突出团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扩展新的工作对象,开辟新的工作领域。

其次,没有着眼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深化的趋势,进而未能强化团学工作的导向性。和上一种情况类似,这种对高校团学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团学工作出现滞后于学生生活和学习现状的情况,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团组织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弱化了团学工作应有的导向性。

第三,重实践探索、轻理论研究,团学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在很多时候,各高校都是自己进行摸索,或向兄弟高校学习。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高校团学工作由于缺乏对创新理论的研究,导致实践探索无法深入。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情况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显得很不得力,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开创团学工作的新局面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学校应该始终把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贯彻“党建带团建”思想,激励青年学生努力做先进生产力的积极创造者,做先进文化的自觉传播者,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良好的学风,端正的态度是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积极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与措施,努力把加强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2.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锻炼和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展现青春智慧和才华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

3.为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并实施了多项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共青团工作是挑战,更是机遇。为此,高校团组织要紧密围绕学院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契机,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另一方面,团委要通过加强对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理论探讨,充分认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特点和规律,尽快建立适应新条件下新的团组织工作机制与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团的自身建设,构建高效、多层次、充满生机的组织建设体系。团的组织工作是团学工作的基础、核心和保证

高校团组织应按照“整体规划,单项突破,多层推进,形成合力的团组织建设构想,坚持“务实、创新、细致、高效”的工作原则,从多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做法如下:

1.进一步建立完善团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效制定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团干工作,提高团干业务水平,加强高校团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抓好团员的教育管理以新生团员教育为切入点,以团课为阵地,以团员评议推优、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团员青年的共青团基本知识再教育,注重团员青年的思想引导,强化团员责任意识,提高团员青年思想觉悟,并对违章违纪的团员青年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及时的帮助引导。

3.建设高素质的团干队伍以团结为核心,本着学习、提高、服务的原则,着力抓好各级团干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结合学校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素质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富有特色教育培训活动。团组织还要认真组织广大团干参加学校业余团校的学习,让团干们从思想上加深对团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更好地为团工作服务,为广大青年服务,切实为团组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让各级团干在实践中熟悉业务,掌握技巧,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实现团干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团干队伍的整体建设。

4.积极抓好团员青年推优入党工作在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上,与党组织密切合作,做到按程序、重培养、严考察、慎推荐,将推优工作规范化、民主化,确保推优质量。同时,还应积极配合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后的学生党员进行跟踪调查、培养和教育,切实把团员青年的推优工作做到深入、落到实处。

三、推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

这其实是关涉高校团学工作有效与否的关键问题,学校各级部门和团委员都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高校共青团应围绕在心理上困扰大学生的是发展性和成长性问题,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减少其成长期的困惑。要贯彻学生和谐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促进学生德商、智商和情商的交融,并发展其现代心理和道德人格。

四、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尝试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个性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以适应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

着眼点在于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尝试和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观、发展观、市场观、平等观和协作观,增长和丰富其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帮助其学会做人和做事并以做人为核心全面提升其素质,以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

五、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广大青年进行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高校团组织要通过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月学雷锋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倡导雷锋精神,积极推进注册志愿者制度;要积极为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素质拓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和帮助,特别是要为贫困生、后进生、问题生等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切实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4.学工部工作总结 篇四

2010年校区学、团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校区教职代会精神,围绕校区五年发展规划和质量提升年的要求,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和学、团自身组织建设四个大项入手,以“思路明晰、管理有序、分工明确”为工作原则,积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大胆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规律,强化服务意识,真诚关爱学生,构建出了“安全稳定、和谐高效、形象活力”的校区学、团工作新局面。

一、理清思路,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一)安全教育:预见有效、措施得力 1.关注安全教育

2010年,学工部门从预见入手,通过拓宽阵地、引入案例、全民动员等方式,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了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成效显著。

(1)强化了安全隐患预见性。一年来,起草,印发了《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冬季学生公寓违章电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暑期宿舍安全通知》《关于心理问题学生约谈的通知》《关于加强春游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排查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文件、通知,通过强化安全教育预见性,增强安全工作实效性;

(2)拓展了安全教育的阵地建设。制定了班--系--学工联动机制,利用班主题例会,学生干部例会、学生宿舍、安全知识竞赛等各

种第二课堂教育阵地,不断强化学生法制规范、安全防范意识;

(3)引入了安全隐患实例教育。本收集了学生中发生的由于安全知识缺乏造成的个人财产损失或个人安全受损的案例7起,并要求各系以案说法,避免同一事件内容重复发生;

(4)加强了安全教育管理。通过坚持每日值班度、重大节假日学生去向跟踪报告制度、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制度等,努力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关注困难学生

(1)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详细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

(2)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评比、发放工作;国家奖5人合计40000元、助学金2433人合计:3284100元和励志奖学金154人合计:770000元

(3)增设了各部门学生助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0个;(4)做好学生保险理赔工作。城镇居民保险案例上报6例(5)大学生征兵补偿16人合计:240000元 3.关注问题学生

建立“问题”学生信息网,组织以班主任、专兼职学管工作人员等为主体的疏导干预小组,实施校区—系—班“三级预警机制”,集中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干预问题学生,大大降低了学生违纪率。2010年,违纪学生49人(其中,信息系6人、机电系12人、建资系21人、经管系8人、文理系2人),比2009年减少121人;违纪

率为0.858%,比2009年降低了2.092%。因厌学而导致退学学生人数为36人(其中,信息系5人、机电系14人、建资系12人、经管系5人、文理系0人),人数和2009年持平,非正常“减员”率为0.63%。

(二)宿舍管理:检查深入 层层努力

1.加强寝室纪律宣传,起草、张贴了《关于加强暑期宿舍安全通知》《关于加强暑期宿舍安全通知》《严禁学生私自调换宿舍的通知》等通知文件十余个;

2.加强学生就寝、离校检查;2010年,学工部共组织晚查寝22次,查处宿舍晚归学生420人次(日均不足2人),在外宿学生15人次,组织违章电器检查21次,查处使用违章电器110余件。

3.继续开展星级寝室、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本学年,学生宿舍共有1114个,共评出四、五星级宿舍322个,其中共五星级宿舍64个,校级文明寝室20个。

4.倡导学生工作人员、值班教师、班主任下宿舍制度,2010年,基层各级各类学管人员下宿舍共1774人次,学工部团委下宿舍共131人次,查处因使用违章电器造成的安全隐患110余起。

5.成立宿舍管理学生委员会,一方面充实了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全宿舍安全文明建设。

(三)风气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开展学风校区建设月活动,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风气,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年4-7月份,开展学风校区建设月活动,制定了各级《文明校风建设系级目标考评细则》,将文明校风建设落到实处,08、09级学生晚归共69人次,晚归率较之去年大大降低。

2.组织了健康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成立校区第十一期校园文明纠察队,例行每日到食堂、湖边、文化广场等地方巡查,劝止不雅行为,倡导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组织“锦绣理工”系列活动,深入爱校教育;

3.首次将“专升本”率,英语三、四级通过率等学习成果状况硬性指标纳入各系学生工作考评系统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

(四)心理健康:三级预警、齐心协力

1.校区层面:成功举办第二届“5.25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班级参与率达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做心理健康的讲座,90%以上;开展了对1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1779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全年对各级各类心理委员培训近20次;心理咨询室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组建了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值班和咨询制度,全年接待来访学生76人次。

2.系级层面:各系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安排专人负责,各系团总支设立心理部;各系每月上报心理健康晴雨表,全年累计上报班级“心理晴雨表”582份;新生各班班主任对测验指标达阳性的学生进行心理约谈,建立377份约谈记录。

3.学生层面:校区各级各类围绕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达300余

人(包括心理部长、心理委员、心协成员),学生开展各级各类宣传、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达12项,对于同学们正视心理问题,传授心理问题解决策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目标考核:注重实效、督导有力

落实考评机制,注重《系级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共青团系级目标考核体系》各考评子项日常绩效积累,增强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各系能始终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发挥其导向作用,整体推进基层学、团工作,以达到年初制定的学生工作目标。

二、针对问题,突出主线,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调研咨询:适时广泛、形式多样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咨询会、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学工人员及学生思想情况进行调查。学工部在今年3月份组织了《班主任思想状况问卷调查》、《班主任工作状况问卷调查》、《系学生工作问卷调查》、6月份组织了09级本科学生宿舍现场座谈、9月份组织了学生干部座谈会、10月份利用晚自习期间组织了部分本科班级现场咨询会等,学工部对调研实际及时加以总结,形成了《学生退学因素报告》《班主任思想工作状况总结》《班主任工作现状和系学生工作情况》《本专科并存情况下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等,一系列的调研、分析今年的为学生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同时为学生工作部的督导提供了线索。

(二)纪念仪式:注重实效、形式多样

规范了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结合建国61周年、改革开放32周年、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等主要社会活动和当前热门话题,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榜样典型:正面引导、激励教育

注重奖惩的激励作用,以榜样和典型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本学年共评选出各类先进个人如下:

A、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奖学金评出全优奖41人,一等奖290人,二等奖575人,三等奖860人,共计1766人,比去年下半年增加1067人(去年下半年因09级刚入校,因此未有评定奖学金),发放金额31.26万元;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奖学金评出一等奖88人,二等奖215人,三等奖295人,共计598人(奖励金额较以往有较大提高,名额减少),发放金额28.4万元。

B、2009-2010学团内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工作,共评出“五四红旗团总支”1个,“先进团支部”11个,“优秀团员标兵”16人,“优秀团干”49人,“优秀团员”222人;2009—2010学“学雷锋、创三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共评出“先进班级”6个、“文明寝室”20个、“三好学生”374人、“三好学生标兵”15人、“优秀学生干部”107人、“社会工作奖”87人、“社会实践奖”8人、“社团骨干奖”68人。

C、2010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毕业生134人; D、评出宝钢优秀学生奖1名;

E、经由学工部办理的学生违纪处理及处分解除情况,各级各类处分共计80人,其中:通报批评人数69人,退学处理7人,严重警告处分3人,警告处分1人;按期解除处分学生共计38人,提前解除处分学生共计53人。

通过以上先进典型的评选确定,并通过张榜广告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影响。

三、锐意创新,普及提高,生动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以“形象活力”为目标,对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做到思路开阔、服务到位,规范充实。

(一)打造平台:多头并行、稳步推进

1、通过引入竞争的机制,对校区“第二课堂”活动实行“自下而上”的项目申报制。一年来,各团总支累计中标11项,参与指导活动开展的教师逾30余人,实现了经费节省、效率提高、层次提升等多赢的目的。

2、根据学生诉求、结合校区实际,团委牵头开展了首届“班级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校区5个团总支、72个班级、42名班主任、1800余名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活动参与率达42.7%(毕业班除外)。

3、通过与江西互动成长咨询公司合作、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了“成长在校园”活动,引入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系统,让学生提前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4、实施社团“对口帮扶制”和“专业导师制”,由5个团总支对口帮扶10个学习型社团,团委为各个社团选聘了23位指导老师,学习型社团数量由原来的2个增加为现在的7个。

5、进一步拓展学生实践的平台,牵头启动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以软件学院本科生为主体的重点社会实践服务队,开拓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

(二)扩大影响:加强宣传、注重成效

1、“成长在校园”活动受到了团省委领导的关注,团省委办公室主任蔡清平多次到校区指导工作开展;《江西日报》B2版“综合新闻”栏目报道活动。

2、积极配合团市委开展“玫瑰志愿者活动”,7对选手进入昌内高校百强决赛,1对选手进入25强,并被南昌电视台跟踪报道。

3、由社团联合会牵头,在我校区举办了在昌8所高校社团主要负责人的经验交流会。

4、由机电工程系团总支中标的“成功杯”老板成长大赛受到了南昌电视台的关注,分时段在“新闻说报”栏目播出。

(三)拓展素质:发挥优势、提升层次

1、大合唱《思念》在省教育厅主办“唱响鄱阳”全省大学生电视合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舞蹈《起跑线》和《青春Office》荣获江西理工大学第二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舞蹈大赛一等奖。

3、舞蹈《起跑线》和《空巢的孩子》分获由省教育厅、省文联主办的全省大学生第三届舞蹈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四、开拓思路,提升素质,加强学工自身建设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业务职能建设;提高学管队伍业务水平;组织以专兼职学管工作人员为基础的“学工论坛”,具体完成了二个主题讨论学习内容:“校区学生工作目标”、“对班主任工作考核方式方法的探讨”,通过主题的探讨,进一步加强学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2.组织以各级学生会、团委会、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为基础“学工论坛”,坚持每月一次的工作交流会,以此达到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3.选拔信工系、经管系、机电系3名辅导员参加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年辅导员培训班、优秀辅导员高级培训班,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的研究,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①组织校区学工人员参加江西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论文评选、江西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安全评选工作,我校区选送的《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生活化研究》、《德育生态化系统理念下本专科共存高校新生心理问题研究》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②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教育理论研究,申报了《背景发展视阈下大学生德育生态研究》课题,并获批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五、不足之处

(一)就系学生工作而言:

1.2010年,在学工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班主任在开班会、下宿舍的次数上有突破,但部分班主任未有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内化

为自觉意识,因此出现了下宿舍流于形式,开班会限于下达任务,学生的思想教育未有落到实处;

2.由于二级管理尚处初级阶段,各系的专职管理人员还未有配到位,系级学生工作人员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系级除学生工作外的部分系部工作,因而疲于应对学工团委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指令,无暇就学生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无法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导致系级学生工作特色尚未形成、专职辅导员(含系副主任)工作无法深入;

(二)就校区整体学生工作而言:

1.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和“进网络”还待进一步挖掘,电脑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尚无良策消除。

2.心理健康教育未有形成普及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良好态势;

3.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体制的建设亟待加强。学生整体科研能力尚未挖掘,成果与学校各学院存在明显差距。

六、2011年工作设想

5.学工部工作总结 篇五

2010年校区学、团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校区教职代会精神,围绕校区五年发展规划和质量提升年的要求,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和学、团自身组织建设四个大项入手,以“思路明晰、管理有序、分工明确”为工作原则,积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大胆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规律,强化服务意识,真诚关爱学生,构建出了“安全稳定、和谐高效、形象活力”的校区学、团工作新局面。

一、理清思路,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一)安全教育:预见有效、措施得力 1.关注安全教育

2010年,学工部门从预见入手,通过拓宽阵地、引入案例、全民动员等方式,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了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成效显著。

(1)强化了安全隐患预见性。一年来,起草,印发了《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冬季学生公寓违章电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暑期宿舍安全通知》《关于心理问题学生约谈的通知》《关于加强春游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排查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文件、通知,通过强化安全教育预见性,增强安全工作实效性;

(2)拓展了安全教育的阵地建设。制定了班--系--学工联动机制,利用班主题例会,学生干部例会、学生宿舍、安全知识竞赛等各

种第二课堂教育阵地,不断强化学生法制规范、安全防范意识;

(3)引入了安全隐患实例教育。本年度收集了学生中发生的由于安全知识缺乏造成的个人财产损失或个人安全受损的案例7起,并要求各系以案说法,避免同一事件内容重复发生;

(4)加强了安全教育管理。通过坚持每日值班度、重大节假日学生去向跟踪报告制度、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制度等,努力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2.关注困难学生

(1)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详细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

(2)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的评比、发放工作;国家奖5人合计40000元、助学金2433人合计:3284100元和励志奖学金154人合计:770000元

(3)增设了各部门学生助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0个;(4)做好学生保险理赔工作。城镇居民保险案例上报6例(5)大学生征兵补偿16人合计:240000元 3.关注问题学生

建立“问题”学生信息网,组织以班主任、专兼职学管工作人员等为主体的疏导干预小组,实施校区—系—班“三级预警机制”,集中力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干预问题学生,大大降低了学生违纪率。2010年,违纪学生49人(其中,信息系6人、机电系12人、建资系21人、经管系8人、文理系2人),比2009年减少121人;违纪

率为0.858%,比2009年降低了2.092%。因厌学而导致退学学生人数为36人(其中,信息系5人、机电系14人、建资系12人、经管系5人、文理系0人),人数和2009年持平,非正常“减员”率为0.63%。

(二)宿舍管理:检查深入 层层努力

1.加强寝室纪律宣传,起草、张贴了《关于加强暑期宿舍安全通知》《关于加强暑期宿舍安全通知》《严禁学生私自调换宿舍的通知》等通知文件十余个;

2.加强学生就寝、离校检查;2010年,学工部共组织晚查寝22次,查处宿舍晚归学生420人次(日均不足2人),在外宿学生15人次,组织违章电器检查21次,查处使用违章电器110余件。

3.继续开展星级寝室、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本学年,学生宿舍共有1114个,共评出四、五星级宿舍322个,其中共五星级宿舍64个,校级文明寝室20个。

4.倡导学生工作人员、值班教师、班主任下宿舍制度,2010年,基层各级各类学管人员下宿舍共1774人次,学工部团委下宿舍共131人次,查处因使用违章电器造成的安全隐患110余起。

5.成立宿舍管理学生委员会,一方面充实了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学全宿舍安全文明建设。

(三)风气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1.开展学风校区建设月活动,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习风气,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年4-7月份,开展学风校区建设月活动,制定了各级《文明校风建设系级目标考评细则》,将文明校风建设落到实处,08、09级学生晚归共69人次,晚归率较之去年大大降低。

2.组织了健康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成立校区第十一期校园文明纠察队,例行每日到食堂、湖边、文化广场等地方巡查,劝止不雅行为,倡导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组织“锦绣理工”系列活动,深入爱校教育;

3.首次将“专升本”率,英语三、四级通过率等学习成果状况硬性指标纳入各系学生工作考评系统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

(四)心理健康:三级预警、齐心协力

1.校区层面:成功举办第二届“5.25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班级参与率达邀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做心理健康的讲座,90%以上;开展了对1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1779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全年对各级各类心理委员培训近20次;心理咨询室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组建了心理健康辅导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值班和咨询制度,全年接待来访学生76人次。

2.系级层面:各系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安排专人负责,各系团总支设立心理部;各系每月上报心理健康晴雨表,全年累计上报班级“心理晴雨表”582份;新生各班班主任对测验指标达阳性的学生进行心理约谈,建立377份约谈记录。

3.学生层面:校区各级各类围绕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达300余

人(包括心理部长、心理委员、心协成员),学生开展各级各类宣传、促进心理健康活动达12项,对于同学们正视心理问题,传授心理问题解决策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目标考核:注重实效、督导有力

落实考评机制,注重《系级学生工作考核体系》、《共青团系级目标考核体系》各考评子项日常绩效积累,增强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各系能始终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发挥其导向作用,整体推进基层学、团工作,以达到年初制定的学生工作目标。

二、针对问题,突出主线,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调研咨询:适时广泛、形式多样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咨询会、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学工人员及学生思想情况进行调查。学工部在今年3月份组织了《班主任思想状况问卷调查》、《班主任工作状况问卷调查》、《系学生工作问卷调查》、6月份组织了09级本科学生宿舍现场座谈、9月份组织了学生干部座谈会、10月份利用晚自习期间组织了部分本科班级现场咨询会等,学工部对调研实际及时加以总结,形成了《学生退学因素报告》《班主任思想工作状况总结》《班主任工作现状和系学生工作情况》《本专科并存情况下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等,一系列的调研、分析今年的为学生工作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同时为学生工作部的督导提供了线索。

(二)纪念仪式:注重实效、形式多样

规范了升国旗制度,通过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结合建国61周年、改革开放32周年、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等主要社会活动和当前热门话题,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榜样典型:正面引导、激励教育

注重奖惩的激励作用,以榜样和典型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本学年共评选出各类先进个人如下:

A、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奖学金评出全优奖41人,一等奖290人,二等奖575人,三等奖860人,共计1766人,比去年下半年增加1067人(去年下半年因09级刚入校,因此未有评定奖学金),发放金额31.26万元;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综合奖学金评出一等奖88人,二等奖215人,三等奖295人,共计598人(奖励金额较以往有较大提高,名额减少),发放金额28.4万元。

B、2009-2010学年度团内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工作,共评出“五四红旗团总支”1个,“先进团支部”11个,“优秀团员标兵”16人,“优秀团干”49人,“优秀团员”222人;2009—2010学年度“学雷锋、创三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共评出“先进班级”6个、“文明寝室”20个、“三好学生”374人、“三好学生标兵”15人、“优秀学生干部”107人、“社会工作奖”87人、“社会实践奖”8人、“社团骨干奖”68人。

C、2010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毕业生134人; D、评出宝钢优秀学生奖1名;

E、经由学工部办理的学生违纪处理及处分解除情况,各级各类处分共计80人,其中:通报批评人数69人,退学处理7人,严重警告处分3人,警告处分1人;按期解除处分学生共计38人,提前解除处分学生共计53人。

通过以上先进典型的评选确定,并通过张榜广告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影响。

三、锐意创新,普及提高,生动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以“形象活力”为目标,对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要做到思路开阔、服务到位,规范充实。

(一)打造平台:多头并行、稳步推进

1、通过引入竞争的机制,对校区“第二课堂”活动实行“自下而上”的项目申报制。一年来,各团总支累计中标11项,参与指导活动开展的教师逾30余人,实现了经费节省、效率提高、层次提升等多赢的目的。

2、根据学生诉求、结合校区实际,团委牵头开展了首届“班级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校区5个团总支、72个班级、42名班主任、1800余名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活动参与率达42.7%(毕业班除外)。

3、通过与江西互动成长咨询公司合作、利用校友资源,开展了“成长在校园”活动,引入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系统,让学生提前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4、实施社团“对口帮扶制”和“专业导师制”,由5个团总支对口帮扶10个学习型社团,团委为各个社团选聘了23位指导老师,学习型社团数量由原来的2个增加为现在的7个。

5、进一步拓展学生实践的平台,牵头启动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以软件学院本科生为主体的重点社会实践服务队,开拓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

(二)扩大影响:加强宣传、注重成效

1、“成长在校园”活动受到了团省委领导的关注,团省委办公室主任蔡清平多次到校区指导工作开展;《江西日报》B2版“综合新闻”栏目报道活动。

2、积极配合团市委开展“玫瑰志愿者活动”,7对选手进入昌内高校百强决赛,1对选手进入25强,并被南昌电视台跟踪报道。

3、由社团联合会牵头,在我校区举办了在昌8所高校社团主要负责人的经验交流会。

4、由机电工程系团总支中标的“成功杯”老板成长大赛受到了南昌电视台的关注,分时段在“新闻说报”栏目播出。

(三)拓展素质:发挥优势、提升层次

1、大合唱《思念》在省教育厅主办“唱响鄱阳”全省大学生电视合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舞蹈《起跑线》和《青春Office》荣获江西理工大学第二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舞蹈大赛一等奖。

3、舞蹈《起跑线》和《空巢的孩子》分获由省教育厅、省文联主办的全省大学生第三届舞蹈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四、开拓思路,提升素质,加强学工自身建设

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业务职能建设;提高学管队伍业务水平;组织以专兼职学管工作人员为基础的“学工论坛”,具体完成了二个主题讨论学习内容:“校区学生工作目标”、“对班主任工作考核方式方法的探讨”,通过主题的探讨,进一步加强学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2.组织以各级学生会、团委会、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为基础“学工论坛”,坚持每月一次的工作交流会,以此达到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3.选拔信工系、经管系、机电系3名辅导员参加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年辅导员培训班、优秀辅导员高级培训班,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

4.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际的研究,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①组织校区学工人员参加江西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论文评选、江西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安全评选工作,我校区选送的《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感恩教育生活化研究》、《德育生态化系统理念下本专科共存高校新生心理问题研究》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②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教育理论研究,申报了《背景发展视阈下大学生德育生态研究》课题,并获批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五、不足之处

(一)就系学生工作而言:

1.2010年,在学工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班主任在开班会、下宿舍的次数上有突破,但部分班主任未有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内化

为自觉意识,因此出现了下宿舍流于形式,开班会限于下达任务,学生的思想教育未有落到实处;

2.由于二级管理尚处初级阶段,各系的专职管理人员还未有配到位,系级学生工作人员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承担了系级除学生工作外的部分系部工作,因而疲于应对学工团委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指令,无暇就学生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无法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导致系级学生工作特色尚未形成、专职辅导员(含系副主任)工作无法深入;

(二)就校区整体学生工作而言:

1.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和“进网络”还待进一步挖掘,电脑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尚无良策消除。

2.心理健康教育未有形成普及教育与个体咨询相结合的良好态势;

3.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体制的建设亟待加强。学生整体科研能力尚未挖掘,成果与学校各学院存在明显差距。

六、2011年工作设想

6.学工部工作总结 篇六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履行职责,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

(一)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确保校区稳定。

1、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年来,我们注意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生活、就业、考研、晨读、晚自习等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建立了“重大事件及时上报、日常事项一周一报”的学生动态上报制度,从而确保了学生动态的及时掌握,并对学生反映较普遍的问题及时通报给有关部门,做到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有针对性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学生的思想问题。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校规校纪和安全防范教育。

在新生中认真开展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为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全体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并组织考试;利用非法营运面的肇事事件及杭师院学生被潮水卷走等典型案例,及时开展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3、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学生管理。

为防止重大事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在下沙校区实行“晚点名”和请、销假制度。各学院基本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并且对晚上不按时归宿或没有归宿的学生能查明原因,给予批评教育;严格执行班级外出集体活动的审批和辅导员带队制度。

4、重视做好敏感时期、重点时段的工作,及时处置学生中重大突发事件。

在新生报到、毕业生离校等重点时段和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仔细筹划,做到任务要求明确,措施人员安排到位。如今年3.15前夕,在我省出现有人以维权为借口,利用手机短信串联学生罢餐事件。我们在得到有关信息后,及时摸清情况,组织学工干部深入学生之中,做耐心细致思想教育工作,终使此事件没有波及到我校。又如:今年暑期有学生因拿不到毕业证爬上楼顶,扬言要跳楼的事件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及时赶到现场,自始自终地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之中,并最终使该事件得到了稳妥的解决。

(二)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1、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以评“优良学风班”和“学风特优班”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争创优良学风班活动。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平台,班级学风如何,直接影响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根据学校学风建设竞赛规定,全校“优良学风班”和“学风特优班”必须通过班级申报,学院和学校评审。我们以此为契机,精心组织申报材料并要求全校学生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学风特优班”申报大会。会上,各申报班级代表将创建优良学风的亮点向大家充分展示,感人至深,令人深思。会后,我们又将“学风特优班”材料进一步修改加工,制成宣传板块,在教工路校区和下沙校区向全校学生展示,学生对此反应热烈,纷纷表示要自觉投入争创班级优良学风竞赛中去;家长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我们放心;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开展班级学风建设竞赛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04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

上,请校学工部同志专门做了“学风建设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讲座,取得较好的效果。

2、针对学生特点,分别组织2003、2004级全体学生聆听学校领导、思政专家关于创建优良学风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专题报告。

我们认为,创优良学风除抓典型,在面上进行倡导十分必要。2004年下半年,我们分别组织教工路校区、下沙校区2003级、2004级和民办学院学生四场共计8500余学生参加的学生大会,请校党委副书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廖曰文教授给全体学做学风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题报告。廖书记对每一场报告均精心准备,运用大量材料,广证博引,报告效果很好,会后我们收到不少学生反应,均高度赞同学校抓学风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3、进一步开展创优良学风竞赛,将学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通过抓创优良学风先进班级典型事迹和广泛宣讲学风建设重要意义,极大调动广大学生主动争创优良学风的积极性。首先由民办学院学生提出向一、二批次学生挑战的倡议。我们感到学生这种积极性的可贵,并以此为契机,就挑战和应战的专业、班级、相关指标进行认真研究,形成挑应战书在全校公开展示。目前,共有73个班级加入到学风竞赛的挑应战活动中去,出现不同批次不同学院学生班级挑应战、同批次不同学院学生班级挑应战和学院内部不同学生班级挑应战三种格局,全校学生争创优良学风的可喜局面已初步形成。

4、继续狠抓学生晨读和晚自习。

晨读和晚自习是创建下沙校区优良学风的两大着力点。为此我们加强对下沙校区晨读、晚自习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对检查情况每天排名并公布。2004年,03级学生晨读和晚自习近平均出勤率均在93%以上,04级学生晨读平均出勤率达98.17%,晚自习出勤率高达99.43%。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晨读和晚自习的习惯。我校抓晨读和晚自修工作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拥护,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支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5、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进行目标管理。

在学风建设上为探索“设置阶段目标,实施分层管理”的新路子,我们制定《关于学生班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实行目标管理及奖励办法》,从03级学生班级开始对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进行目标管理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这项工作已初见成效。上学期03级(外语学院、艺术学院除外)共有学生3856人,其中报考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有2477人,通过1422人,通过人数占报名人数的为57.41%,本学期所有的03级学生(外语学院、艺术学院除外)全部报名参加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6、继续抓考研、促学风。

2004年我校学生考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04年毕业生中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比上年增加一倍多。我们通过进一步宣传发动、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实施激励、强化服务等措施,我校学生的考研氛围更加浓厚,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大幅上升,2005届毕业生中报考硕士研究生比2004届增加55%;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扎实做好学生管理、就业和解困工作。

1、积极主动、扎实高效,认真做好学生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一年来,我们较好完成2003全校学生的综合测评和各项评优评奖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实施程序,我们通过网络实行全程公开,今年的学生综测、评奖、评优实现了零投诉。针对往年学生申请专项奖学金盲目性较大的情况,2004年,我们对专项奖学金的申请进行了优化引导,评审工作非常顺利。

7.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团学工作浅探 篇七

一、新媒体对高校团学工作的作用

1. 新媒体有利于团学工作信息的传达

现今高校团学工作善于运用各类新媒体进行信息的传达以便开展相关的工作, 可以保证团学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学生群体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共青团工作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

2. 新媒体提升团学工作的能动性

高校的共青团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和首要阵地, 但如何提升团学工作的能动性却是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 出现了团学工作者为了工作目标而开展和布置工作, 而学生为了执行和做活动而被动进行的尴尬局面。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 促进了团学工作能动性的提升, 学生愿意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展现, 也愿意接受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例如, 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的刊物《湖大青年》, 近年来与时俱进, 利用各类新媒体的平台进行转型, 开设了“湖大青年传媒”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认证账号, 学生自主开发了“青梅”手机APP, 这些新媒体与团学工作的结合, 不仅传达了学校团委的工作精神, 开展了相关团学活动,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新媒体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新媒体传播特性可能影响团学工作效果

虽然新媒体对于高校团学工作的利处不可忽视, 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媒体特性与传播特征, 可能导致信息把关不严、娱乐化信息过多、思想导向不明确等情况的发生。虽然有教育工作者进行主要方向的把控, 但是具体的信息制作和发布是由学生直接进行的, 大学生处于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 有时候可能会为了单纯地追求阅读量和点击率而发布一些娱乐化的信息进行传播, 这就可能背离了团学工作结合新媒体的初衷, 变成了单纯的校园娱乐信息集散地。

4. 学生自控力弱, 削弱团学工作教育成果

2014年, 移动上网设备的使用率隐匿性可能会使得一些学生出现思想波动, 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学工作造成了冲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团学工作开展途径

1. 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 提升自身媒体素养

高校的团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 提升自己的新媒体素养, 重视新媒体的作用, 因为当今发展阶段, 学生群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就是高地, 如果不去占领, 就会失利。充分把握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 在大浪潮中稳住阵脚, 才能将团学工作做好、做深。[2]高校的团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信息的把关人, 在学生可能做不好信息甄别时, 将合适、健康、向上的信息传播给学生, 防止信息的过于娱乐化和不必要信息的泛滥。

2. 培养舆论领袖, 注重舆情导向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引导高校的网络舆情,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校的团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者, 应该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媒体素养的学生舆论领袖, 在高校的团学工作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管理的思维应该以“疏”代替“堵”, 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 用他们自己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团学工作。

总之,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与高校的团学工作息息相关,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 高校团学工作更好更有效地开展需要广大师生不断探索和努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类新媒体的应用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不仅仅承担着信息传播的中介作用, 在新媒体向自媒体为重点的功能过渡的过程中, 更多为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创造了有利的平台。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新媒体环境的利弊作出分析, 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团学工作的能动性, 创造和谐向上的团学环境。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新媒体,微博,微信

参考文献

[1]李玉贤.论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4 (04) .

8.新时期高校团学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篇八

[关键词] 团学工作;高校;提高;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46-02

团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团学生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的兴趣发展、技能提升以及思想引领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为青年学生的未来提供发展的空间以及更加广阔的平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校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比较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说,仍有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本文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工作的相关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 新时期我国高校团学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高校已经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进行转化,伴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和高校改革压力的不断增大,这些都对我国新时期的团学工作带来了一些压力。在信息时代之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学生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这也在无形当中对传统的团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高校本身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因此对于各方面的要求相对也要更高。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我们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当前高校在团学组织建设方面却仍然不能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第一,目前团学组织的建设还相对的比较落后。目前高校当中的团学组织主要有班级、学生社团、学生会以及学校团委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当然,这些学生组织对于学校的发展一直以来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些部门和团体在学校当中往往是最得不到重视的一部分。这对于学生组织的有效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学校对于学生组织的重视不够,因此这些社团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潜力在团学组织当中的发挥;第二,整个团组织在执行力方面也呈现出不断的下降趋势;另外还导致了团学组织的发展不够均衡。在当前高校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高校的各个学院当中本身就有团组织,另外各个系里也有各自的相关组织,这在无形当中对于团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基层侧团组织数量不断增多,势必会导致上级的团组织工作量骤然增加,对于团学工作的开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势必导致整个基层团学组织的凝聚力下降;第二,由于各个团学组织的反馈机制以及组织信息的交流不够完善、畅通,势必会导致团组织的发展不平衡;第三,由于团员的数量不断增加,致使学生对于团学活动的吸引力极大的下降,参与活动的学生数量也处于不断的减少过程中,最终导致个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甚至整个的团学活动失灵。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在社会上所面对的诱惑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增加当中,由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得不到满足,因此一部分的学生干部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提出辞职,这对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第四,团学组织内的学生干部,因为经常会进行岗位的调动,新的团学干部入职以后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最终可能会对团学工作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于学校团学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五,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发展给团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各种各样的相关网络信息对于高校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他们喜欢采用微博、电话以及微信等方式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在此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网络的发展和传播导致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观念淡薄、人际交往能力弱化、思想意识被西化、自立创新意识降低以及道德的失范问题。当前时期背景下,青年学生在团员意识上也变得更加的淡薄,不重视团知识的学习,有一部分的团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义务和权力。目前的团学工作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信任危机以及疏远团组织等现象。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团干部热情的去进行团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但是团员对于团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却日益的降低。

二 当前形势之下加强高校团学工作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高校的团学生组织是学校的隐性课程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起到辅助教育、服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良好作用,另外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预备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力量。青年本身作为共青团廉洁的最主要力量,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文化、高层次的人群,因此高校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势必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的团机关,本身可以为大学生策划内容丰富而且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更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高校的团学生工作当中能够培养出一大批的青年学生干部,而这部分干部的培养对于更好的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以及学校稳定的保护都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在新时期高校建设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高校的团学生组织本身是由学生组织而成的,属于学生自治的组织,因此更加的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更好的发挥学生自治的示范和榜样带头作用。加强学校的团组织的建设,能够将和谐校园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当中。

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在经济的基础以及上层建筑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变化,再加上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这也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对于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我们只有进一步的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青年学生进行具有正确舆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进行团组织的建设,从而更好的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高校的团组织,可以经常的进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实践和锻炼当中接受感染和熏陶。通过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增强他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三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

1 积极进行团学生组织的改革,加强团学生组织的建设

团学生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团委领导以及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团学生工作的开展需要在学院以及学校进行相关组织的搭建,这对于更好的进行团组织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学校要不断的加强相关的部门对于团学生组织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展开相关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各个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的需求,并且在相关团学组织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积极的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团学活动和工作。不断地加强对于学校团学工作的相关考核,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干部进行思考,不断的创造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的的基本活动。于此同时,作为团学生组织还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进步。

2 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断丰富团学干部队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团学干部的理论修养和作风建设,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社会实践和风采展示等为学生干部的发展创造平台和机会,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的团学干部队伍。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定相关教育计划,积极开展党员专题教育,以支部党员带团员,在全体团员青年中开展每月读一部红色书籍、看一部红色电影、志愿服务十小时的活动。以五四评优为契机,开展各级团学组织工作的指导、评比和交流。达到评先进、树典型的目的,为各团学组织、学生干部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

3 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坚持“生活中选题———答辩中析题———实践中解题———总结中悟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思路; 建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的开展; 在具体运作中大胆尝试项目化运作,实行项目负责制,突出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

[2]叶城均.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途径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4).

[3]钟佐彬.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

[4]张华.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瞿颖奇.关于加强高校团学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2(1).

[6]肖明月.对新形势下团学工作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

[7]王天琪,吴志勇.多校区办学高校团学工作模式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8]钟佐彬.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

上一篇:赢在低端市场的励志散文下一篇:小学班主任选聘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