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2024-06-24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精选9篇)

1.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篇一

dt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声母dt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人,女生5人,男生1人。其中学生王率华听损较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好;杨坤虽有残余听力,但由于入学时间短,目前的学习还只是鹦鹉学舌;艾景倩、王春悦、杜明茹属于重度残疾,发音说话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王新伟是全聋孩子,模仿能力较差,无语言能力。

根据学生的残余听力及接受知识现状,将学生分成三类: A类:王率华

B类:王春悦 艾景倩 杜明茹 杨坤 C类:王新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类:掌握声母dt的发音方法、口型、指语及书写,学会与单韵母及带调韵母的拼读。

B类:基本掌握声母dt的发音方法、口型、指语及书写,在教师指导下基本学会与单韵母及带调韵母的拼读。

C类:在教师指导下基本掌握声母dt的发音方法、口型、指语及书写,其他不做过高要求。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形学习声母dt,比较dt的发音方法,进行拼读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教学重点:

dt的发音部位及方法、口型、指语。教学难点:

dt的发音方法及拼读训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头饰、纸条、橡皮泥、吹泡泡用具、四线格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把书本笔放在桌子左上角准备上课。

二、师生问好

三、常规训练

1、发音练习

a-----------a、a、a„„ a i u a i u ū ú ǔ ù

2、做舌操

第一节 伸缩运动 第二节 左右运动 第三节 上下运动

四、复习教师出示一个拼音卡片,学生读一个,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

五、新授

(一)d

1、课件出示马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提问:

(1)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马或这是马。

(A类生回答,B类生重复)

(2)这匹马在干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这匹马在奔跑。

(A类生回答)

(3)小马跑时发出怎样的声音?谁来学一学?

(A类生回答)

教师总结:小马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在我们的拼音王国,有一个声母的发音和小马跑时的声音特别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d”。

2、出示字母卡片d,学生试读。

3、教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

4、学生练读,教师正音并指导学生学习指语。正音方法:把手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

5、交流识记d的形状。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d和我们学过的一个数字很像,这个数字是几?

(指名B类生回答)

②教师总结:像个反6ddd

③指导学生说句子:像个反6ddd ④指导学生区别b和d。

利用拼音字母边演示边说儿歌:像个正6bbb,像个反6dd。

6、指导学生书写d

(1)学生观察教材的书写范例,自己分析d的书写笔顺、笔画及占位情况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8页,自己看一看书中字母d几笔写成,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占什么格?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先写第一笔半圆,写在中格:第二笔竖写在上、中两格。(教师边板演学生说笔顺及占格位置)

(3)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4)学生在练习格上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二)t

1、从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有具体到抽象,先出示实物“伞”,在出示图片。师出示实物,提问:这是什么?伞是什么时候用的?(指名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提问:老师这儿也有一把伞,这把伞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声母“t”

2、出示拼音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试读。

3、教师范读,并讲解发音方法:“t”和的发音部位一样,只不过“t”音突出的气流比较强,“d”音发出的气流比较弱。谁来试一试?

4、学生模仿读,教师指导。

方法:可以用手背感觉气流的强弱,或用纸条来感觉。

5、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记忆“t”的形。

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把伞,看一看伞的哪里和我们今天学习的“t”特别像?(指名学生回答)

②教师总结归纳:伞把儿弯弯ttt ③指导学生说句子:伞把儿弯弯ttt ④指导学生区别“t”和“f”:出示字母卡片“f”,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这个字母是什么?(学生齐答:f),我把它倒过来是什么?(t)教师边演示边说儿歌:一根拐棍fff,伞把儿弯弯ttt。

6、指导学生书写“t”。

(1)学生观察书中的字母“t”的书写笔顺、笔画及占位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中的字母“t”,几笔写成,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写法。(学生说笔画、笔顺、占格情况)教师:先写哪笔?(竖弯,写在上、中两格,从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再写哪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上)

(3)书空练习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间休息

学生听音乐玩吹泡泡游戏,比一比谁吹的多。

七、拼读练习

1、请四名学生分别带上“d”“t”“a”“u”的头饰,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师生拍手唱《找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四名学生在讲台上按照声母加韵母组成音节的规律拉住好朋友的手。

3、找到的好朋友站到一起,如:da、tu 戴“d” 和“a”头饰的学生试拼读“da”,教师正音,再指导其他学生拼读。

4、再做一遍游戏,互换朋友,组成新的音节:du、ta,再让学生试拼读。

5、指导学生拼读四个音节的四声,加强个别指导。

八、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用橡皮泥捏出d、t的形状,看谁捏的又快又漂亮。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九、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做简单总结,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学得慢的学生鼓励其继续努力,树立信心。

十、作业

d、t每个写2行

2.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篇二

一、作业设计体现创新性

聋生虽然丧失了听力,但并不影响他们思维活跃,并富于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又是创新的源泉。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力求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些课文的结尾,虽然文字已尽,但意犹未尽,我们老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鼓励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为学生的想象提供空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变了,故乡》第十自然段的省略号含义丰富、深刻。教后要求学生思考:除了凉粉专业户、奶牛专业户、养鸡专业户,还可以成为什么专业户呢?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写下来。另外,我们还可以经常布置一些想象性作文,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

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水平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个性,可以根据聋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对作业的量适当进行增减。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学困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接受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例如,每学完一篇课文,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写写自己学完后的感受,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复述课文内容,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就可以了。平时对于基础的字词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只用听写复习即可,但基础差的学生就要抄写再听写,加强基础训练。

三、作业设计体现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既要注意语文学科内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毕竟有限。书刊、影视、多媒体等等都可以成为作业内容的资源。如学完《捞铁牛》《曹冲称象》后,我让学生再去读读有关古代时期的人物故事,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被他们的机智勇敢所感染。如,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并试着写一写调查报告;学了《落花生》一文,可引导学生与科学课结合起来,试着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花草树木,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另外,还可向学生布置一些搜集查找类的作业,培养聋生探究的精神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四、作业评价体现激励性

传统的作业批改模式是学生把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用一个“优”或“良”来评价学习、思维和成绩。如果教师在学生作业的精彩处、疑问处或错误处写上几句评语,会收到正面的、积极的效果。例如,对学生错误之处,用“画圈”将之圈住,批上评语“再认真看看,思考一下对不对”等等。这样的评语可弱化学生的沮丧情况,不打击其自信心。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就用“有进步”“继续努力”“加油哦”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而对学困生,只要有可能,就要向他们采取面批的形式,用鼓励性较强的语言激励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声中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请写上你的赞赏、你的鼓励,你的批判……这时的作业本才真正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教学相长的工具。

总之,聋校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能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兴趣,使聋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聋校语文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聋生在作业中得到成长,感受到快乐,全面提高聋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08.

3.浅谈聋校作文教学 篇三

一、创设情景,唤起情感,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文在许多学生的心里觉得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害怕一板一眼地去写作。对于聋生来说,更多的時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创设写作情境,找到一个触法点,把学生们内心中的宝藏发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二、读作文、积累素材,丰富作文材料

写作文的首要问题是题材。题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手册,遇到好的词语或者句子就及时抄写在“小手册”上,对于好的词句拿出来让大家共赏,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作文中运用到自己“小册子”的同学大力表扬。如:《校园的早晨》一文中,有的同学描写晨雾就这样写:“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银色的是世界,远处的高楼房屋,近处的花草树木,操场上的同学,在雾中若隐若现……”学生的作文里增添了这些优美的词句,使文章生动了起来,读起来也更有味道了。

三、导观察,丰富内容,理清条理

聋生认识周围事物以视觉感知为主,听觉和语言受到限制,因此,往往认识的很不充分。教师可以指导聋生从内容到顺序、从整体认知到局部细致了解、从动作到神态全方位地观察。聋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指点下,不仅会对观察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丰富作文内容,理清作文条理。如《踢毽子》、《跳绳比赛》等一类的作文,活动时,学生个个玩的很高兴,可一进教室写文章,却个个面带难色,难以下笔。此时,我会及时指导学生回忆比赛过程,使学生有目的、有条理地回想,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怎样写,按什么顺序写。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具体多了,条理也清楚了。

四、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提高作文质量

聋生的作文常常错误百出,尤其表现在语句不通顺、不完整、词不达意等,所以聋生作文的批改是最难、最花时间的。因此,在作文批改中采用多种方法,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相结合。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我发现有时认真批改,发下去之后,往往是辛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因此,我也交给学生一些批改方法,让他们去改,学生在自改或者互改过程中,不但认真,而且积极性很高。同时,我也发现这种方法的诸多优点。

一是经过批改,学生不仅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他也会指导别人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是他们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学习别人的长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三是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每次都换人,批得人有新鲜感,培养了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四是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的角色思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里适应能力、心里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学生心里走向成熟。学生在这种交互活动中,可以充分吸取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学会自己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

4.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篇四

2007-5-25 6:41:00 大连教育学院

点击:246

姜丽君 普兰店特殊教育学校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长期存在对聋生的学习情况始终不放心、不放手的思想,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做法,认为不讲周到,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自身浅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推开也逐渐受到聋校重视。

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其次教学是否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入选课本的一篇篇文章,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例文,我们讲授要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都教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由于阅读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学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有取舍,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教给他们,当然还要考虑事半功倍,注重抓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讲规律。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规律具有普遍性,重复性,学生掌握了规律就如同掌握了点石成金之术,就可以花费较少时间、精力,取得较大收益。例如:向学生讲清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保护小树苗》《捞铁牛》它们的特点就是:a、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b、中心思想一般是要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个问题或反映一种风尚、批评一种现象等。

(二)探究教法,重视学法,教方法.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如:把握了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的规律以后,教师便可以把学习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如:学习《捞铁牛》,可以先扣题解题,再理清顺序、明了大意,然后精读分析,最后整体把握,体会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读有读法,写有写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掌握了方法便是找到了捷径。

(三)强化练习,注重养成教育,传习惯.传习惯就是把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传给学生。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稳定性,其意义就是使学生终生收益。凡是使用频率高、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范围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都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反复使用,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使用自如的能力。例如:教会学生比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完《赵州桥》时可以比较《家乡的桥》《南京长江大桥》,纵向的了解这类文章写作的不同着眼点,这样便于确切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

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的具体作法:

1、教师提供需要复习、比较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有关材料或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

2、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探讨的方法,找出学习材料中的规律,再按照规律进行学习、记忆。

3、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列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举一反三,进一步复习巩固新知识、新学法。

4、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学习方法,以达到总结学法及日后学法迁移的目的。

二、巧妙设计、精讲精练

(一)提高效率的另一方面是解决好怎样教的问题,巧妙设计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难 与易,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巧妙设计关键在于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抓住了教学重点才有针对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不断地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如:学习《李时珍》课前复习课文《爱迪生》《聪明的华佗》。使学生快速对课文的内容、用意有感性了解,明确这样的文章或赞美人物的勤学苦练,或赞美人物的聪明智慧。如此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即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于新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巧妙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手段多样化、形象化。聋生听不到,没有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基础.因此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使信息形象化。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观点中提出的用“多元智能来教”也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

2教学方法科学化。要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

3课堂结构高效化

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a、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b、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c、学生主动、积极参与d、学生练习的数量合理和质量高。e、课堂信息反馈畅通,能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f、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提倡精讲精练。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繁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作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老师应该始终注意从简到难,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避免太大的跳跃,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精讲精练有以下几个要点:

1、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篇的"点""线""面"拓展全篇,抓住教材的精华和要点,作具有针对性的讲和练。练习还应具有典型性,力求一举多得,以少胜多。如:前面提到的课文《李时珍》可以这样设计练习"介绍你最崇拜的人""介绍你最喜欢的人"等,之后,安排学生讨论:"需要介绍哪些方面?"经简短的讨论研究,师生共同得出了结论: 需要介绍 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事迹等.这样设计目的是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学生学有所得.这个教学实例是讲还是练?恐怕不易判定。因为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是练的前提,练又为进一步讲作了准备。在这里讲和练已经浑然一体了。这样的课堂练习,既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加深了对文章的形式的理解;又通过学生总结自己的语言实践,获得了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掌握了写人文章的写法。

2、时间要用在刀刃上。序列学习中的首尾效应,即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最先呈现的内容记忆效果最好,最后呈现的次之,中间呈现的效果相对最差,也就是说课堂的重点知识要在黄金时段呈现.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4、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把握课堂的有效生成,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将巧妙的设计和精彩的生成相结合。

5.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篇五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周咏梅

【摘 要】聋生由于双耳失聪,知识面小,理解能力差,对于语文课堂上的内容有时很难理解,即使老师举了很多例,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仍然难以理解。怎样让聋生的语文课变得简单呢?怎样让他们能很快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呢?这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思维潜能;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加理解能力;巧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增强想象力;巧用信息技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维潜能 理解能力 想象能力 知识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悄然步入语文课堂,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以及其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聋生的理解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调动思维潜能

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响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聋校实验教材三年级第六册《春天》,课文介绍了春天植物、动物的变化,插图与文字对应,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文字形式和情境图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春天的景物,对于聋生来说虽不陌生,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学习起来,往往是浮光掠影,不能准确抓住寓于课本乃至自然中的核心内容。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适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课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春天的特征,并将找到的特征拍下来,课件伊始,将同学们找到的春天的特征互相交流;其次,播放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季节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春天的特征,如 “嫩芽”一词,即出现种子发芽、破土而出及树木初长、点点嫩绿在枝头喧闹的视频镜头,同时配音响起:嫩芽探出了小小的脑袋。再如:点击“梨花”一词,则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实景,然后是一枝梨花从含苞到绽放的渐进过程,配音是:雪白的梨花迎风开放。;第三是一段三分钟的视频,那是学生们都非常喜爱的一支歌《春天在哪里》,欢快优美的乐曲,耳熟能详的歌词,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精心剪裁的实物视频,浓缩了事物的特征,将那些变化的、流动的、不易捕捉的景物淋漓尽致地加以再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二、巧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增加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有一些内容比较深或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文章。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或教材中的难点不易突破时,都可以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桂林山水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但教学前,笔者发现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山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于是,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桂林山水的风光,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了学生们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对此,学生情绪高涨,无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事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色有了很好的理解。

三、巧用信息技术启发想象,增强想象能力

高尔基说:“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的不足和没有发现的环节。”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对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人、物进行再造想象的过程,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再造想象力也有所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教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之后,再给学生播放蝴蝶谷的影视资料,看完后,学生都惊呼:“太美了!”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想象“可爱的蝴蝶,在青草地上,山谷里上下飞舞,轻轻的、柔柔的„„”这一美丽画面。所有的学生都兴趣盎然,情感体验步步加深。

四、巧用信息技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面

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教诲自己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都强调了多读书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聋生能认真读书的很少,他们也不知道应该选择一些什么书来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从而进行有目的性地阅读,也可以在讲读某一篇课文时多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学完后进行一些了解。如此,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量,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篇六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zh-ang-zhang g-uan-guan

d-ang-dang p-ian-pian

1、提名式读拼音。

2、集体读拼音。

3、带字练习。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见书本)

2、指名学生说说偏旁的名称。

3、引导学生写出带有该片旁的字。

4、给字组词。

三、作业

给下面的字组词:

运( ) 领( ) 奏( ) 流( )

突( ) 间( ) 提( ) 耀( )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

1、板书习题:

照样子,分类写词语。

例: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讲解题意。

3、举例:

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4、引导学生完成。

5、校对批改。

6、拓展练习: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2、讲解题意。

3、举例:轻轻的(声音)

4、指导学生填写。

5、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上的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学习用品--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填词语。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二、读下面的词语,再写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响起了--

最喜欢--

结满了--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句子。

3、让学生写句子。

4、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64页第五题。

第四课时

一、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

田野里有雪白的棉花。

田野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

1、读句子,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3、指名学生改写句子。

4、比较句子改写前后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

二、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1、指名学生复述13、14课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复述第十五课的主要内容。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3、指名学生背诵第十六课,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三、作业

预习第七、八题。

第五课时

一、把下面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公园里的菊花开了。

妹妹要摘菊花。

秋天到了。

那边是红的菊花。

这边是黄的菊花。

姐姐对妹妹说说:“不要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2、讲解题意。

3、读句子,弄懂句子意思。

4、引导学生排句子。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2、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4、师生评议。

5、参考:

星期天早晨,妈妈带小红去动物园看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有熊猫、还有大象。小红最喜欢看猴子荡秋千。

三、作业

完成书上第七、八题。

7.浅谈聋校“音乐”教学之因材施教 篇七

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这叫‘因材施教’。”针对每个聋生在听力损失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水平, 因材施教地帮助他们在聋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康复的基础训练, 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从了解聋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入手

医学界、教育界都将听力障碍程度重的叫“耳聋”, 轻的叫“重听”。聋是指儿童用或不用助听装置, 透过听觉处理语言讯息的能力有了障碍;“重听”是指儿童佩戴助听器后, 可有残余听力以处理语言讯息。将每个班级的聋生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类后发现, 学龄阶段的聋生很大一部分按照我国制定的听力障碍标准都是属于聋的这个类别, 也就是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或91分贝以上的情况, 具体表现为可听取一尺内的大声音, 可听辨环境的声音, 可能听辨母音及部分子音。有说话和语言缺陷并且可能变质。或者表现为可能听到一些大的声响, 但多是听到振动而非音调 (声音) ;在与人沟通时多依赖视觉。有语言和说话缺陷并且可能变质。每个班级几乎都会有“重听”的孩子存在, 也就是听力损失在27~70分贝之间的[即能够理解3~5厘米 (面对面) 的说话, 但对课堂上的讨论如果声音细微或视线之外的, 就可能有50%漏听], 可能存在语汇限制及说话异常现象的孩子。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聋生的听力损失程度进行分组教学, 当然这种分组教学不是将他们按照聋和重听进行分类, 而是在分组时每个组都安排有不同程度的孩子, 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 在新乐曲的学习过程中, 重听的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较聋孩子来得快, 在他们较好地掌握新知识之后, 可以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帮助学习新知识存在障碍的孩子, 最终让孩子们都能够掌握新知识。对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的聋生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例如, 对损失程度较轻的, 在对乐曲进行吹奏时对气息、节奏、连贯性相对要求就更高些;而损失较严重的, 则只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地吹奏出乐音, 气息的控制相对连贯即可。

二从吹奏来改变聋生的呼吸方法入手

一般的呼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

上胸式呼吸是一种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 也叫做锁骨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 吸气量少而浅仅及肺的上部, 使膈肌与腹肌不能有效地参加工作。由于它的气息浅, 依靠上胸支持, 支点高, 容易造成喉头与颈部周围的肌肉紧张, 发出逼紧、干瘪、缺乏弹性的直声。如吸气时, 只挺起上胸, 耸起双肩, 颈部肌肉僵硬, 呼气时容易塌胸、漏气等。胸式呼吸时的肺活量小, 肺组织利用率低。聋孩子通常所发出的声音都属于使用上胸式呼吸发出的, 因而常常会听到比较刺耳的声音。这是一种需要纠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是一种依靠软肋扩展, 小腹鼓起和收缩的呼吸方法。它吸气比上胸式要深, 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吸气过深, 气息往往不流畅, 影响发声的部位, 中、低声区音色沉闷, 声音缺乏灵活性, 并出现发音偏低的现象。有个别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它是由膈肌 (横膈膜) 与两肋、小腹联合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呼气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 让吸气肌肉群有组织地、慢慢地放松, 使气息通畅无阻地输出, 直至气息结束, 且能够让呼出的气息均匀、有节制, 避免出现时多、时少、时猛的现象。呼气时以吸气时下降的膈肌及下肋骨两侧为支点, 但保持的力量不在肋骨上, 而是在横膈膜上。

在吹奏口风琴时多数运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 具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快吸慢呼式, 即突然被吓到的感觉, 倒抽一口气停止在这种状态上, 几秒后慢慢呼出。二是慢吸慢呼式, 即感觉像闻到花香一样, 胸廓自然向前、向上抬起, 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 而后将腹部以下的肌肉放松送气。吹奏乐句时需要采用慢吸慢呼的方法才能将乐句吹奏连贯流畅。单一的呼吸练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结合呼吸练习引进吹奏乐器口风琴的学习, 可以让聋孩子的呼吸能力在学习吹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锻炼, 从而逐步地改变原本固有的上胸式呼吸的方法。当然, 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 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呼吸方法的程度也会不同。因此, 在教学前应对聋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进行简单的测试, 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做出分类, 再视聋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认知差异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 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可以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完成要求, 使得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完成任务, 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三从“读”谱入手来培养聋生的表达能力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乐谱的学习, 乐谱的认知是学习口风琴的基础。聋生对于乐谱的学习,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唱能力的培养。与健听学生的区别就在于, 他们不可能唱出正确的音高, 但是他们同样可以“唱”谱, 可以边打拍子边“读”歌词。听力有障碍的孩子的发声器官大部分都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不会发声的原因是因为听觉能力的缺失导致他们无法通过听觉获取声音信息,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声能力。针对“重听”的听障儿童可要求他们使用相对清晰的语音来将乐谱的唱名“唱”出来, 将乐曲的歌词有节奏地“读”出来;针对“聋”的听障儿童则降低对他们的发声要求, 只要求他们能够通过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正确的口型尽量地发出声音。最后让他们一起来“读”, 来“唱”, 并通过老师的肯定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乐曲《划船歌》的学习过程中, 有这样一段:

这段乐句的学习可以根据聋生的具体情况, 要求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聋生较清晰地边打拍子边“读”乐谱、“读”节奏和“读”歌词;要求听力损失较严重的聋生只要能尽量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找到发声位置, 寻找发声的感觉就可以了。通过完成这些要求来培养他们养成用语言表达音乐知识的习惯, 进而培养他们养成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

在聋校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只有从每个聋生的认知水平、听力损失程度和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入手,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发挥他们的长处, 弥补他们的不足, 才能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的呼吸和发声能力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 从而帮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康复, 拉近他们与健听人之间的距离, 为最终融入主流社会, 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 如何在聋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归纳总结经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0

[2]高成华、梁巍.为了聋儿的明天[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8.浅谈聋校作文创新教学 篇八

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聋校语文新课标的实施,给广大聋校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给聋生作文创造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新课标与以前的旧大纲相比,提倡自由表达是新课标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地给聋生作文创造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聋生的生命活力,加强聋生作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打破为文而文的僵局。传统聋校作文教学只定格在作文课上,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往往让聋生产生“作文生畏”的心理,不仅害怕写作文,而且即使写出作文,质量也不高。教师应把作文放在平时,引导聋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给足自由,激发聋生的写作激情,尽情倾吐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体现自我创造性。

让聋生作文贴近生活。有感而发是聋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聋生虽然身心缺陷,但他们的观察力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聋生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有言要发,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让聋生在生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有感而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给聋生作文“解禁” 传统聋校作文教学,给聋生人为制造了不少“禁区”,不利于聋生作文创新精神的释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下,教师应给聋生作文“解禁”,给聋生作文提供广阔、灵活的环境。

淡化文种要求,少写命题作文。传统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景状物的说明文等,虽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聋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但在新课标下,聋生作文创新教学应尽量减少表达形式对聋生的束缚,除有文体特别要求外,应积极鼓励聋生创新,选择合适的角度,有感而发,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百花齐放竞争艳。同时,坚持以自主拟题为主,少写命题作文,让聋生根据生活和学习阅历写各种应用文。

不拘一格地选材、立意。教师应积极引导聋生拓展、丰富作文表达的内容,不限制作文题材,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找准贴近自己写作的侧重点,一切的见闻、感受、想象均可写进作文,抒发自己的个性。同时,语文新标准给作文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降低了对中心思想的要求,倡导多种写作方法的自主运用,即使聋生在选择同一材料作文时,教师也必须引导聋生充分挖掘同一材料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切实避免聋生作文一个样,大同小异。

夯实聋生写作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夯实聋生写作基础,培养聋生收集和表达作文材料的能力,是聋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语文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语言文字、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由此可见,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夯实聋生写作基础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加强字、词、句教学 聋校语文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沟通语言及教学方法,事关教学的成败。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聋童沟通方法主要有口语法、综合沟通法和双语双文化法三种。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硬件不达标的聋校应偏向于最后一种──双语双文化法(双语教学法)。当然,现实教学中个别教师的“纯手语教学法”更应立即革新了。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工具。在聋校低年级,一定要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引导聋生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拼音方法和拼音方案,为他们学习字、词、句扫清语音障碍。在字词句教学中,必须引导聋生掌握音、形、义,做到会读、会写和会用;引导聋生会组词、解释词语、修饰词语,掌握实词的用法,逐步体会虚词的用法。同时,加强聋生语法引导,让聋生会说、会写完整、通顺、词语达意的句子,逐渐进行相关句子练习,培养语文基本功。

加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 首先要加强课内阅读指导,不论用的是普校教材,还是聋校专用教材,语文教材中大量的范文(课文)是贴近聋生学习和生活的,都有一定的教育、导向作用。聋校教师应精讲,引导聋生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悟出一定的道理,有所收获。同时,经典的篇目、段落是要求聋生阅读后背诵的,多读多记不失为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

要加强聋生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规定不少于145万字。虽然聋生由于身心缺陷,加之提倡开放式阅读,可以自由选择读与不读、阅读量的多少,但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根本目的是提高聋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目前,聋生课外阅读量极少,严重制约了他们说话、写话(作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作为教师理应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阅读经典的、时代感强、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增长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了解古老的中国文明、文化,逐步培养自身的文化素质。

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活动

培养聋生写话的兴趣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聋生写作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导致聋生写作缺乏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怕写作文写不出来、写差了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培养聋生写作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培养聋生写作的兴趣,打破不会写、写不好的局面,我找到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从中选取了一篇《我们的学校》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短小、贴近聋生生活的作文,聋生一读便懂,有的不住地点头,有的还起身走到窗前,环视了一下校园景物。当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只有八岁的学生的作文,而且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时,聋生很惊异,心想:“这么简单,没什么华丽辞藻的作文还获得了奖。”我告诉学生:“其实,你们一样可以写好作文的,只是你们平时不注意观察,你们去看看我们的学校,也写写吧!”聋生飞快地跑出教室,十多分钟后回来了,一个个提笔就写起来,比平时快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我感到十分高兴。

培养聋生练笔的习惯 尽管聋生有了很多快乐的生活体验,但若不常练笔,那么,有再好的素材也可能忘记,进不了作文中,等要写时,脑子里又是一片空白,想都想不起来了,何谈写出来呢?

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只见大多数学生“哧哧”发笑,坐在前面的偷偷向后张望。我扫视了教室,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女生耳朵上多了装饰性耳环。我想生气,突然灵机一动,亲切地问:“同学们,学生允许戴耳环吗?”一个男生大声地说:“不可以!不可以!”我又说:“为什么成年人可以戴耳环呢?你们用笔写下来让老师看看!”戴耳环的女生这样写道:“我们现在是学生,应该衣着整洁,仪态大方,不能戴耳环、项链。但是我们以后长大了,找到了工作,有了钱可以买更多的金耳环、金项链……”

培养聋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作文后,要引导聋生多读、多思,力争有所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文。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应引导聋生先自己改,互相改,小组评,然后教师点评。点评时,充分肯定写得好的,对不足的地方指出来,提出希望和建议。同时,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树立榜样,让聋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促进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老师们,特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语文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深信,只有更新作文教学观念,夯实聋生写作基础,创造性地实施作文教学活动,才能享受到作文教学的快乐,见到“百花齐放”的情景。

9.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篇九

黄平

摘要: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聋校语训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当今聋校新课改中的热点,本文从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提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有效教学的几种基本途径。

关键词:聋校;语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是聋校语训集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还是师生之间交流感情、培养学生智慧、塑造个性的课堂。聋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然而聋生由于听力残疾,他们喜欢用手语进行沟通,相对而言大部分聋生则不喜欢上聋校开设的语言训练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聋校语训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减少聋生因为听力损伤的原因导致学习的挫败感,保持和加强学生学习语训的兴趣,因此需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特征入手,研究如何提高聋校语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

二、聋生语言学习特征

有效的课堂教学既满足教师的教学目标,又满足了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教学事实,更是一个教学过程,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因素,其中聋生的语言学习特征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研究聋生的语言学习特点和特征。

1、学得慢,忘得快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的认知活动主要靠视觉来获取,在学习新知时存在单项思维,对于词语的拼读、理解只是单纯模范老师的口形、发音,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发音方法,以至于下次再复习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该词语的发音。

2、主动发音意识差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听不到或听不清声音,交流往往处于被动,主动开启话题的能力弱,交流形式较为单一,常常以“你问我答”的形式进行交流。

3、语法语序使用不正确

语言是聋生的弱点,聋生对于正确的语法语序处于颠倒顺序。例如:你吃饭了吗?他们打手语“吃饭了你?导致在与正常人交流时,有时别人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或者在参加考试时,聋生很难正确的阅读题目,不能很好的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4、缺乏生活体验和经验,难以理解情景对话

大部分的学龄前儿童没有与正常孩子玩耍、游戏等形式的交流,使得聋生先前的生活实践处于空白,[2]再进入学校之后,大部分聋校的学生都是住校,交流范围窄小,对于生活体验和经验非常匮乏。比如从认识公交站牌到去超市买东西等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情景,由于没有直观、生动的生活经验支持,仅仅只是简单刻板的理解,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他们很难认知这些问题。

5、概括、综合、推理能力不足,语言信息扑捉能力弱

聋生的视觉捕捉能力好,大部分的视觉信息是认识世界的纽带,聋生往往爱以表面的特征推断本质,[3] 以偏概全,爱主观臆断。如认识方位词,句子:xx在xx的后面,铅笔在xx和xx的中间。虽然有的学生表面上会理解也会书写,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搞清楚前后左右关系、主客关系,往往是当时理解了,在实际运用上又迷茫了。

三、如何提高聋校语训课堂教育有效的途径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聋生都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听(看)老师讲解,和老师交流。作为特教教师要尊重聋生,重视个性差异,给予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要求学生尽量多用语言,少用手势,对于运用课堂语言交流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2.精心研读课本,合理利用教材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训练”是1996年版的,内容、插图都早已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但是它又非常适合聋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而当今的教材,内容新颖,插图精美,孩子们一看就爱不释手。因此需要老师不断阅读大量的课外知识,挑选出最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因此我采用了“三教合一”的方法进行挑选教材,所谓三教合一就是以现有的“语言训练”教材为基本内容,选择“语文”教材中适合的短文为辅助内容,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教学场景为补充内容。比如小学语文课文《丑小鸭》为例,之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已学过这篇课文,因此我在网上搜索相关动画,首先给学生完整的播放一遍动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动画)自己来说一两句话或者一小段话,还可以拓展延伸提问:你学习了《丑小鸭》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大家可以自由说说。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对语训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达到学生主动说话的目的。

我在语训课堂中时常会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场景为训练内容,比如,在教学“语言训练”第一册第四课“认识我们的学校”这个内容时,我没有按照教参内容去教学,而是直接带学生参观我们的学校,然后再根据参观自己的学校和课文中所提到的学校作比较,最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两个学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延伸提问:“同学们在参观学校时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老师先举例,学生示范说。通过这次训练,学生们对于语言训练课堂就不会那么陌生。

3.有效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课时计划是一个系统过程,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备课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一节语训课,要明确该节课要学习哪几个词语的发音、口形,哪几个句式,哪些学生要必须掌握,哪些句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教师在教学中就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学习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其次要分析学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听力、发音、认知等情况参差不齐,因此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课时内容、三维目标等。最后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4.“手口合一”的教学方法

通过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要与时俱进,因此我采用“手口合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聋生的手语和口语,强调正确的汉语书面语序,提高学生沟通与交往能力。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中,做课堂的小主人。

(1)精心设计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老师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趣味性导入,比如我在上一年级语训《作客》,我以夸张的动作和神秘的表情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的好朋友萌萌邀请大家去她家做客(出示萌萌的照片),谁想去的,请举手。这样简单的导入却全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2)抓住时机,及时教学

语言训练是一门长期坚持训练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作为一名语训教师要及时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抓住时机及时教学,我班学生在学习句子“雨停了,天空放晴了,出现一朵朵洁白的云”在课堂上学生只看了出示的图片,但怎么也想不出课文中所述的美景,终于有一天,雨停了,天[5]

[4] 空中出现了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我赶紧带着学生到操场上欣赏了学生们向往已久的美景,这样再次让学生学习时就更容易理解。

(3)举行竞赛活动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不愿意服输,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比一比谁读的好,谁写的好,谁的发音更准确等等。

(4)创造成功机会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是最好的,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聋生心理较为自卑,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辛苦过后的成功。

5.巧妙设计课堂提问

巧妙的提问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中反复思索,反复探讨,有利于加深学习,巩固知识,让学生学的快,记得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做好课堂预设的提问,适时调控课堂气氛,具体的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有目的性,老师每提到问题,应该明确该问题目的是什么?

2、提问要有启发性,多使用疑问性,发展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

3、提问要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次的问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抓住问[6] 题的本质。

总之,提高聋校语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的总结、探索、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聋校语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出去打工的心酸句子下一篇:开学第一节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