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文化节(8篇)
1.大学班级文化节 篇一
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大学班集体的主要功能
1.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大学这个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们逐渐形成与社会一致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及人格特征,遵循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长为社会的积极成员,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经验,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最终实现个体社会化。大学班集体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使其符合社会准则,承担公民义务与责任,甘愿为社会服务,培养人与人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创造条件和氛围,改善人际环境,促进大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失败、愉快、痛苦等,学会爱、理解、宽容,逐渐完善各具特色的个性,形成不同的认知风格和行为模式。2.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不可分离的。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受教育者不应再被生产成“标准件”,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要重视人的内心的自由,要体现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知识丰富、能力强的劳动者,更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健全的人格的现代人,从而有效地排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冲突。作为大学班集体的一名管理者,从教育观念上要把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集体活动中保持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必要的张力。
3.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文化传承是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文化创新则是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矛盾的特殊性,对教育改革,包括改进大学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为教育是实施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要机构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基层单位——大学班级集体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不容轻视。大学班集体的指导工作应把握好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
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与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扩宽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释放大学生思想自由是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宽教育渠道。通过利用主题研讨的形式,以“国家梦·社会梦·我的梦”为主要内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热点进行每周固定的研究讨论,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其次,扩宽宣传渠道。通过利用班级宣传栏、海报等方式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2.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
“文化多元化使整个社会不再有至高无上的文化权威,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失去了解释标准,造成了价值选择的迷茫、价值尺度的失衡,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因此,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至关重要。寻找主流价值取向归位的途径和方法:要在充分认识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差异性和超前性的基础上,侧重大学生价值取向本身合理性的增强及其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整合。从班级这一独特的基本组织出发,凝聚班级学生思想共识,回归社会的主流价值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路径。
3.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
大学生有交流对话空间是推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要从联结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拓展主题教育空间,提升大学生交往对话能力。班级是组织动员大学生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形成的以依托空间为基础的特定社会场域。由于创设地点、发展形态不同,班级将拓展班内与班外主题教育空间。首先,班内主题教育空间。班级组建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组,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特点、趋势进行探讨与分析,增强班级存在感。其次,班外主题教育空间,以“班级梦,志愿行”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建立班级志愿服务站,让学生在行动中回馈社会;以内在建设和外在宣传两种途径打造班级志愿服务文化。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结合班歌、班训等文化要素,吸引更多的班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三、结语
总之,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班级作为大学教育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只有加强大学班级建设,才能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探索并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加强和改进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也只有一个团结、进取、健康、向上的优秀集体,才能更好的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2.大学班级文化节 篇二
一、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 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有机复合体。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是隶属于校园文化的次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缩影, 它不仅带有不同办学类型学校的特色文化烙印, 同时也会带有不同班级个性的文化色彩。在我国, 高职教育具有特定的职业办学方向, 不同的高职院校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做出科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 从而形成自己特定的主流文化。我校在编班的时候以专业为单位, 不同的班级专业不同, 专业不同, 导致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会出现差异, 职业差异带来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文化也不一样, 维系班级的文化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构成了班级文化的特色部分, 有的班级活跃, 有的班级安静, 不同的班级氛围也不同, 这些差异同样也是班级个性文化的一部分。班级文化按类型可以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 有形文化是看得见的, 具体的文化形态, 如:班级制度文化;无形文化指班级成员个人感觉到的、抽象的氛围, 如:班风、班级精神心理文化。这两个层面的文化互相制约, 互相影响, 共同构成班级文化的整体。
二、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体系构成
(一) 辅导员 (班主任) 是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
辅导员 (班主任) 是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 也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主导者和实施者, 这是辅导员 (班主任) 的工作职责。理由有两点:一是辅导员 (班主任) 面对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群体, 如何在学制年限内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由普通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 需要辅导员 (班主任) 在职业思想转化、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生涯的设计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二是在高职班级文化因素里, 辅导员 (班主任) 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其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管理风格以及职业素养, 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班级文化的创建, 因此, 辅导员 (班主任) 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 辅导员 (班主任) 加强自身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班干队伍建设是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班干是辅导员 (班主任) 的左膀右臂, 是辅导员 (班主任) 工作的具体执行者, 是班集体的核心, 是联系辅导员 (班主任) 的纽带。培养一群优秀的班干部, 会使班集体积极进取, 有正气, 因此, 加强班干队伍建设是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那么如何加强班干队伍建设呢?首先, 选拔有能力的班干部。这里的能力并不是指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我们应走出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评判学生办事能力的误区。多创造机会让愿意为班级服务并且有能力的同学为班级服务。其次, 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要教育学生尊重班干, 辅导员 (班主任) 应使学生认识到, 尊重干部就是尊重集体, 服从干部, 就是服从集体。再次, 教给班干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班干部既是班级的骨干力量, 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人格上与普通学生是平等的班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不能居高临下地指挥同学, 而应该在工作中多采用与同学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班干部还要接受同学们的监督与批评, 让同学做到的, 班干部首先必须做到, 成为同学们的表率和榜样。作为辅导员 (班主任) , 只有重视班干部的培养, 他们才会成为我们班集体的中流砥柱, 成为我们工作的得力助手, 一支好的班干队伍是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组织保障。
(三) 班级管理制度是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章制度是班级科学管理的必要前提, 班级规章制度为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提供了规范, 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 使班级活动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这些制度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言行标准。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包括:学习制度、卫生轮值制度、考勤登记制度、课堂纪律制度, 等等。高职大学生朝气蓬勃, 思想开阔, 在追求个性方面, 缺乏把握班级文化方向的能力,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杜绝不健康的文化现象, 这是班级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班级制度建设要做到系统、齐全, 而且还要可行, 要让绝大多数同学能接受, 通过制度建设, 在班里形成以真善美为荣, 以假恶丑为耻的风气。
(四) 班级文体活动是班级文化的具体表现
文体活动是班级文化的载体。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活动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和个性的机会。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要上档次, 切忌低俗, 应通过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引发学生思考, 寓教于乐。加强班级文化阵地建设, 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 利用班里的墙报、班刊、课室环境布置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 以此来弘扬正气, 抵制歪风邪气。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和意义
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学习氛围对育人成才至关重要,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功能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加强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维护校园稳定
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公认的“三观”内化为学生人格追求并渗透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同时,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有利于维护校园稳定。例如, 学校通过开展一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旋律教育, 振奋学生的革命精神, 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 通过班级文化活动, 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预防、疏导、稳定和调解矛盾, 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思想矛盾的激化, 维护校园安定团结的局面。
(二) 加强高职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形态, 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主要靠班级文化来维系, 表现为班级成员在学习上的积极进取, 努力向上,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因此, 班级文化能对班级成员产生一定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积极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塑造班级的团队精神, 有助于提升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三) 班级文化能有效激发、引导学生能力的发展, 具有校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作用
和谐的班级文化能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活动的愉悦, 享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起到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的目的。在班级文化生活中, 有的大学生自控能力差, 表现出与班级规范相违背的行为, 对此情况, 辅导员 (班主任) 、班干会主动给予一定的批评和督促, 这时, 其内心也会有相应的冲突和矛盾, 在这种外部压力与控制和内部自我反省与检讨作用的感召下, 个体必然将趋向于团体规范, 逐渐融入班集体。
参考文献
[1]许岱民, 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8) :602-603.
3.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大学;班级;班级文化;大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以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172—02
大学的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载体;文化在汉语中解释为“人文教化”,意思就是说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来对人进行教化,以达到规范行为、统一思想、实现目标、有效管理的目的。大学的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和风貌,这种精神和风貌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没有人治的专断,也没有法治的强硬,而是一种柔化管理,它更多则体现了对人的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的,寄托着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管理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这个集体有着一种依赖与依恋,有效地激发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的班级文化就是通过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中所营造的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大学班级的有效管理的。大学班级的文化管理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实践证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一种好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在班级成员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感染下,通过班级的班风、班级舆论对班级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学生选择服从班级集体利益的行为,以达到同化班级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进而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因此,大学班级的文化建设对班级的集体建设和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建设好大学班级的文化呢?我认为,加强大学班级的文化建设要从引导、塑造、拓展、升华四个方面人手。
第一,要注重引导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前提。首先,要引导班级确定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共同的思想行为观念。学生的行为是在其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产生的,有了奋斗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有效的教育引导班级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其次,要引导培养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注重调动和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个体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这些个体的力量汇聚成集体力量,使其为班级赢得荣誉、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实践来培养班级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体精神。再次,要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互助、团结协作和树立集体意识,培养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学生的个体文化会影响群体文化塑造。为此,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自己,把生活本身作为教材,使学生从生活中、从小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个体文化和班级群体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发展。
第二,要注重塑造班级的文化形象。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加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重在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因此,必须要对班级的形象进行包装。(1)有班名。某年级某班只是班级序号,而非班名,一个文化丰富的班级可以以校友、名人的名讳,重大活动的名称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为班级命名,如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奥运班等。(2)有班训。把班级成员的共同奋斗目标提炼为班训,时刻警示班级成员,激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动力。(3)制作班徽。将班级的精神和管理理念汇聚成一个标志,时刻提醒班级同学“我是这个班级的成员”。(4)选定一首班歌。班歌能够凝聚力量,让大家一唱这首歌,就迸发出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豪情壮志。另外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寝室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阵地,可以结合爱国爱校教育,在寝室内张贴一些伟人、杰出校友的画像,生平事迹、励志标语等,在班级宣传栏张贴优美诗词名句、名家名作、哲理名言警句等,提高审美情趣。
第三,要将班级文化向网络文化方向拓展。传统的班级文化中没有网络文化的内容,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胡总书记也曾指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将网络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与引导,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通过班级网页展示班级风采,通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等活动,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使班级成员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还可以在网络上开辟学习专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避免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同时充分利用班级论坛、QQ号、博客等渠道,开展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新纽带。以此来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丰富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级,让全体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用优秀班级网络文化来影响学生的人格。
第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群体情感”的培养,将班级管理思想升华到文化管理。有人把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最低级的是人治;高级一些的是法治;而最高级的则是文化管理,即在管理中融入一种精神内涵,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因此,面对业已成年、个性鲜明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光凭刚性的制度约束是很难让人心服的。要想管理好班集体,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融入班集体建设,就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个人和集体的“情感”培养,用真情来凝聚人心。因为同学之间的情意是最纯洁、最单纯的友情,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意,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比如班级为同学过集体生日;在每逢佳节,班级为同学开通免费的亲情电话,让每一位同学能够给家人送去节日的问候;母亲节和父亲节,班级以子女的身份给每位成员的父母寄一张贺卡,送去一份节日的祝福;班级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班级组织节日联欢、外出野炊等等。通过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并逐渐形成一种爱象一家人、亲如兄妹情的“亲情”氛围,做到用真情来感化成员,用情感来温暖人心。
总的来讲,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化作用的精神、物质和网络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进而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从一开始就要精心的规划,正确的引导,并调动全方位的力量,多角度、多层面的来营造和培养,使班级文化的育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4.大学班级文化节 篇四
题目:作者:陈永忠工作单位:南川区民主中心校联系电话:
创建班级文化特色
***
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创建班级文化特色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富有个性特色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以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文化品位。
一、班级文化内涵的探索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奋斗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校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校一班人从实际出发,探索并确立了“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塑造班级文化精神,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的工作思路。在环境布置中体现学生成长气息的教室文化,在班风建设中营造积极、和谐、民主的精神文化,在班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探索主题文化、自主文化,积极打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班级目标的构建 我校的班主任善于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如有些班倡导“团结、进取、勤学、乐思”的精神,并以此作为班训,指引该班同学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刺;有些班把班级建设成一个“五育和谐发展”处于学校前列的优秀班集体;有些班把班级建设成一个“自信自学,自理自律”的班集体。这些目标用标语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将激励班级学生奋发向上。
三、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审美的要求。在形式上注意与教室环境的相配,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
二要精心选择内容。各班在教室的两边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求知;正方悬挂国旗,增强爱国情感;创办黑板报一展学生之长,在黑板报中开设“国学经典”栏目,让同学们“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每天早晨,班级里就有学生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等经典美文;在黑板上开辟 “经典名句”一角,每天让一句千古佳句潜入他们的心中,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和人生内涵;同学们把自己心爱的图书带到班级和小伙伴分享,创办班级图书角,结合学校中国移动爱心图书馆的开放,营造读书氛围;班级学生自己栽种花草,建立绿色窗台,分班级管护校园绿化带,绿色,生命的意义,以此引领学生尊重生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绿色文明,放飞梦想”主题文化得以孕育。
三要注重阶段性和稳定性。我校各班建立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班级文化牌,各具特色,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性情。其中班纪班规制度版块,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而班级民主之星、活动剪影、表彰奖励、一班一品成果展示等版块就时时更新,给学生一种追求上进追求创新的发展空间。
四、班级活动的开展
1、探索民主开放的育德途径
(1)突出主体,建构民主育德自主管理
民主育德自主管理,就是学生通过道德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民主育德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德育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活动的管理,提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积极自我意识的过程。
班级管理要成功,必须把班级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班级生命发展的主人。同时解放教师,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德育塑造人格的实质得以实现,促进学校教育使命最终实现。这就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自身特点,建立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机制,并拓展它们的功能。班级有班委会和团队干部,班委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律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突现作用。团队支部对班级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反馈、沟通,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
效体系。这样,班级日常事务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就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锻炼,在锻炼中逐步培养自信,推动了班级的民主化建设,推动学生的自主管理。民主育德自主管理包括学习自主管理、行为自主管理、活动自主筹划并实施、班级文化学生自主建设、民主实践课学生成为主角。
(2)开设民主育德实践课
主题班队活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是班主任广泛重视,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民主育德实践课,以班会课为主阵地,以学校各类活动为展示平台。
民主育德实践课,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民主化地开展活动。要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首先在活动开展前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设计,师生共同选择班队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形式。二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蹲下来,把自己当作活动的一份子,做学生的合作者,而不是“总导演”。三是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能力参与。四是主题班队活动要多从班集体的现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主题的设计要小、要实。
要给学生开放的空间,拓展性地开展活动。目前的班队活动往往只追求课堂内的展示,其实主题班队活动的召开仅仅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它的教育效果不仅体现在四十分钟的课内,也体现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不仅要重视课内精彩的展示,也要重视筹备过程。因为在准备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主题教育也不应随着主题班队课的结束而画上句号。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在课内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应在课后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这一方面来说,后继活动比主题班队课本身更为重要。
(3)开辟民主育德教育阵地
开设“民主育德实践课”;“民主校园操”增加班级自主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创编《民主艺苑》;开展“感悟民主”警句、格言创编活动;集中时间开放“民主育人艺术节”,包括体育节、艺术节、亚文化艺术节;开展“民主之星”评比工作;建立学生优秀作业、作品档案室;开展每学期“四评”
工作,即学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社区和家长、职员代表评学生,教师评学生。
2、在活动中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一是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各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班级特色文化的活动。如,“班级特色文化我建设”“争做小小发明家”“经典诗文大家读”“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想,升华了学生的人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的班风蔚然成风,良好的班级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
二是开展艺体特长的培养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组织、训练班级学生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民主育人艺术节”、歌咏活动、校园歌手赛、科技创新大赛、雏鹰争章成果展示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许多发挥潜能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育了团结、拼搏、交流、创新的班级精神文化。
3、班级特色创建活动
倡导“一班一品”,班班有特色,人人学特长,提升班级品位,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创建班级特色。活动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要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特色。我们提出班级特色创建“八有”,即有创建目标、组织机构、创建方案、活动计划、每周一次集体训练活动、活动记录、阶段性评价、成果展示。中小学各班自主创建了“快乐阅读园”“科技创新特色班”“书法特色班”“绘画特色班”等,提炼了“我阅读、我快乐”“我创新、我提高”“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手握七彩笔,绘七彩人生”等班级口号,引领学生发展。班级学生在教室、寝室挂上自己制作的风铃,教室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墙上贴上他们的作品,有“小小绘画家”、“小小书法家”等等版块,别小看了这块阵地,它可为增加学习氛围起了不小的作用。各班还自主创新形式,如“班级特色文化示范集体”,提炼了“优化学习生活环境,塑造生命文化”,成立了“星梦缘”文学社,创办“星梦缘”期刊,成立文艺小分队,定期向其他班级选送文艺节目。
五、班级文化创建的保证—班主任队伍建设
要成功地建立班级文化,班主任的个性、能力、知识层面、工作作风、教学热情无不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质量,因而要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我校坚持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班主任专题学习、工作总结分析一月一次,以提升班主任素质。实践证明,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就会得到不断加强。比如,我校初中九一班把班级管理浓缩成这样几个字:静、敬、劲、净、竞。即教室要安静,对师长要尊敬,卫生要干净,在学习上要有干劲,互相之间要展开竞争。这五个醒目的大字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能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冲刺。我们还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分别在景色优美的金佛山、山王坪、老龙洞、楠竹山组织了“我的教育故事”“民主育德”“班主任工作落实力”交流活动。通过对自我教育方法的反思以及对“他山之石”的借鉴,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干劲更足、效率更高。
5.班级文化班级口号 篇五
2、发展城市体育事业增强中华民族体魄。
3、机汽机汽,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永不言弃,
4、戮力同心,扬我班威。
5、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6、奋斗改变命,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
7、全员举绩迎国庆,祖国生日献厚礼。
8、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学!
9、争先进,创文明。
10、全力拜访迎圣诞,你追我赶快签单。
11、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团结自律最为高,永不言弃是英豪。
13、播下希望,充满激情,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14、团结友爱创佳绩,顽强拼搏不言弃;
15、行销起步,天天拜访,事业发展,用心学习
16、青春活力聪明美丽帅气。
17、乘运动之帆,为学生喝彩。
18、健康第一从我做起。
19、青春如火,超越自我;机汽学子,勇创佳绩。
6.大学班级文化节 篇六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生长之源,代表的是班级的基本素养,也是融学生个性与班级特色为一体的精神财富。班级文化通常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和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精神的具体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展现自己的魅力、才华,积极营造一1个和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班主任是舵手: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带出什么的班集体、形成什么样的班风和班级文化。而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如有的班生机盎然,有的班严谨规范,有的班级积极乐观,有的班级透出一股活力,有的班级显出一股拼劲,有的班级弥散着深厚的艺术气息,有的班级表现出时尚的现代风采……。所以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关键人物和灵魂。
二、班主任是巧妇:
在现实的工作中,班主任要面对来自社会、上级领导、家长、学生、自身的工作压力等几大方面的因素使得班主任纵有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也往往落实不下去,就仿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时间、无人力),也必然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欠佳。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是不是就没有解决的途径呢?
我认为:每位班主任应:树立资源意识,巧抓教育契机;树立精品意识,巧设活动环节;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才会有时间的保证、有品位的提升、有人员的支持,“巧妇”也才能有“米”可“炊”,而且能把米“炊”得香香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工作才能既做到位又做得有成效。
1、让“墙壁说话”,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的四周的墙壁上,设计“各种学习园地”,利用这一空间,组织学生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课前收集的资料。一篇篇折射学生思想火花的日记经过电脑版面设计,图文并茂,文质精美;一张张反映学生假期愉快生活的照片经过学生的文字润色编辑,能勾起甜美、难忘的记忆;一期期集学科知识、国事要闻、社会百科于一成的各种资料,让学生从这里开阔视野,了解社会,走向世界;一份份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报告,融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一体……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外,学生还结合自评活动时时更新“学习园地”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的重要媒体。(班主任工作)一块小小的“园地”产生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从文化舆论导向上影响了学生,使他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园地”成了学生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大展台。不单使许多优秀生找到自我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甚至连一些平时不被老师同学关注的“灰色学生”,也有显示其闪光点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了净化,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2、抓班级活动开展,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
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级形象的大好时机。所以,活动前,班主任要精心组织,认真辅导,活动后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班会课,如在班会课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让新闻走出班会、收购缺点等等,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细水长流,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这类活动的开展,并使活动形成专题性、系列性、系统性。在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设“小标兵”、“小能手”、“小先进”奖项等等一系列激励措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另起一行争第一: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等等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期待得到第一。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容易,只要班主任换个角度多一把尺子来衡量赏识每一位学生,另起一行每个学生都是第一了:语文第一、数学第一、体育第一、品德第一、创新第一、金话筒第一……。只要我们抓住时机,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打开学生的心窗,引导他们走向辉煌,“另起一行争第一”,学生自然就少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多了一些成功的快乐。
三、班主任是朋友、伙伴:
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发展精神的关系。我认为,这种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的沃土。新型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何呢?我想,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感情、体验、需要和感受,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7.大学班级文化节 篇七
自1999年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 10年的扩招之路也带来诸多问题, 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 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就业形势普遍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 已成为社会性问题;大学生精神空虚, 人生价值观迷失, 引发道德方面的质疑;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高, 面对不平等竞争, 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这让我们对当今的教育不断地进行反思。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优良的品质, 使每个学生成为有个性和魅力的人。人文主义方向将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必然。
二、概念的界定
班级文化, 是班级成员所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观、制度规范和班级外部形象等的总和, 决定着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 影响着成员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李国梁, 2008.6) 。班级文化从对内和对外角度来看主要有两大作用:内部整合使成员发展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对外适应外部环境, 更好地完成目标。根据卡梅隆和罗伯特·奎因, 以两对对立价值维度 (灵活适应和稳定控制;内部整合和外部竞争) 可以将群体文化 (班级文化) 大致划分为部落式文化, 注重内部管理, 关心成员。领袖被看作导师, 通过情感和信任来维系关系;临时体制式文化, 成员在动态的场所生活, 领袖被看成革新家, 鼓励个人创造和自由;市场为先式文化, 以结果为导向, 很强的竞争性, 高功利性;等级森严式文化, 人们在正规的工作场所工作, 一切按照程序, 好的协调者被看作领导, 管理重点是维持稳定的关系。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可以划分为以上4类, 或是4类的叠加。本文以评估表和该模型为分析工具, 深入分析大学班级文化, 以更好地理解大学教育。
三、大学班级文化的评估和剖析
本文在对卡梅隆和奎因教授开发的文化评估工具的基础上从群体对象、名称、内涵等进行改造, 从而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评估主要从6个要素出发, 要素建立在班级如何工作的理论框架和文化赖以建立的价值观基础上, 评估表包括6个维度:班级主要特征;班级的领导能力;班级成员的管理;班级的凝聚力, 关系维系的依据和基础;班级的战略工作重点;班级成功的标准。
评估的具体操作有下面几步:
A.评估表的6个指标, 每个赋予100分, 每个指标由A、B、C、D (分别代表四类文化) 使100分在4种文化间权衡.
B.分别以现状和期望状况为参考系, 将现状中所有A分数相加, 除以6, 换成百分制。B、C、D也由同理可得。公式:A=∑ (A1+A3+……+A6) /6, (B、C、D同理可得) , 将期望中所有A分数相加, 除以6, 得到平均分。B、C、D也同理可得。
C.以此分别得到两组数据。通过对现状和期望的比较来开展分析。
随机选取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在内的几所本科高等院校的24个班级 (包括文理科) 的班级文化进行评估。以班级为单位, 分层分段, 发放评估表150份, 回收有效评估表144份, 问卷有效率96%。以下分别以现状和期望为基础的两组不同的数据, 分别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平均值的次序排列。
A类现状26.92, 25.83, 24.19, 25.58, 25.62;A类期望值31.43, 31.17, 31.96, 32.08, 31.66。
B类现状20.06, 20.22, 18.91, 20.64, 20.41;B类期望25.08, 21.58, 24.60, 23.80, 23.77。
C类现状:25.49, 24.13, 27.22, 25.81, 2 5.66;C类期望19.82, 18.39, 19.02, 20.75, 19.50。
D类现状27.12, 27.12, 30.05, 25.30, 27.40;D类期望23.60, 24.41, 24.26, 21.22, 23.37。
根据现状和期望的平均值建立对立价值模型 (见图1) :
注:虚线为期望文化, 实线为现状文化
(一) 总体样本指标的分析
从期望的总体数值看, A类文化为31.66, 期望之中, 同学们希望建立以部落式为主导的文化, 在友善的场所工作, 分享劳动成果;领袖被看作导师, 成员自觉承担义务, 彼此通过情感、信任来维持关系, 凝聚力和士气非常重要。而等级森严式文化和临时体制式文化比重较大, 看出成员们希望维持一种稳定的运作方式并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现状中A型文化只有25.62分, 等级森严式文化却高达27.40分。这样形成AD互换, 可知现实中大学生的生活工作是以政策、制度、学校的规定、课程的安排联系在一起, 维持稳定、可预见性的关系, 不是通过情感、信任等来维系。这比较类似于公共部门的文化, 如法院、检察院等, 而不适合于教育机构, 这不利于本科生的成长。
(二) 差距和强度分析
在平均值数据中, A为正差值6.03, 即现实要远低于期望, C型出现负差值-6.16, C类文化特点是, 以目标为导向, 竞争力强, 功利性高。大学生中表现出对利益的追逐, 高功利性, 以取胜、击败对手为成功标准。这不符合理想的文化, 不利于本科生的成长, 尤其是以道德精神为主流的人文精神的培养。D类等级森严式, 出现了-4.03, 说明现实中D类文化过于强势, 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被政策、制度、学校的规定来维系, 而不是情感和信任。B类文化即临时体制式文化, 出现正值3.36, 该文化特别要求创造能力, 出现3.36的差值。大学生创造力与期望的差距, 大多表现是创新的思想无法以实践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等级森严式文化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由。灌输式为主的授课方式, 讲师无法与学生做到良好沟通, 正确引导, 积极鼓励。
(三) 分层分段观察A类文化的演化
理想期望中证实A类文化, 部落式文化是主流。从4个年级学生的数据中观察A类文化的变化有实际意义, 据统计数据如图2所示:
现状中A类文化先降后升, 一年级的最高点降到三年级的最低点, 然后开始升高, 但达不到一年级的高度。四年级的得分与平均值接近, 分别为25.63和25.58。而期望差这一指标正好相反的走势, 上抛物线, 在三年级到达最高点。四年级期望差与平均值又出奇接近, 分别为6.5和6.03。在不考虑学校大的变革, 生员差异性的条件下, 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大学四年班级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部落式的文化感越来越淡漠到四年级逐步回归, 期望差距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最高, 四年级回归, 大致呈现这样的趋势。
(四) 文史类与理工类之间的比较
文史和理工类的文化没有多大差异, 但在A类和C类中出现一些差异。A类也即部落式文化, 理工类26.05对于文史类24.90, 相差1.15, 理工类有一定优势。A类期望差, 理工类8.28要远高于文史类4.56;理工科学生的部落式期望感要远高于文史科学生。C类文化中理工类的25.07低于文史类的26.59, 期望差也是理工类的-7.5大于文史类的-6.27。总体上, 理工类的文化组合更加靠近总体样本的平均值组合。从理工类和文史类的期望差值上看到, 理工类学生的期望差比文史类高, 理工类的学生更加不满足于现状。
四、尝试性的应对策略
(一) 构建学习型班级, 变革班级文化
学习型班级的实质是不断增强成员的团队能力, 去实现内心的热望, 其内涵是一种精神力量, 人们真正相信自己, 创造奇迹, 以高质量的协调和合作为基础, 建立高度的信任和理解。这里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来变革班级文化, 首先确立共同的愿景, 围绕愿景, 形成心智模型, 再根据新愿景, 进行系统思考并设计出实现班级新愿景的系统结构, 然后具体落实每一结构, 使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二)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可作为学习型班级构建的一个板块, 也可独立使用。团队作为一个共同体, 利用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问题, 达到目标。团队共同讨论、冲突、决策、制定、沟通、创新、领导, 这些互动有利于提高沟通与合作, 增强成员参与性, 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在团队建设中要注意, 团队与班级的关系, 团队能力问题的关注, 尤其是团队能力的多样性, 成员责任感和信赖精神的培养。现实中, 团队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班级的协调方面已起到诸多成效。
(三) 积极正确的引导
作为高校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青年而言有较成熟的心智, 积累了更多的知识, 但是普遍缺乏社会阅历, 面对挫折、失败表现出消极、沉落的心理, 无法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此外, 由于个体差异会使个体应对各类问题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 这就要求正确的引导。班级领导式人物必须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以便个体做出合理决策和判断。
总之, 大学教育一直是个“怪圈”, 无法就变革班级文化培养出完全符合社会价值观, 满足各类事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因为教育是一个工程性的事业, 这要寄希望于优良的学前教育、中高级教育和大学教育。“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本文从班级文化角度来探究大学本科教育, 从现实到理想, 从物质到精神, 以此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教育事业, 了解教育这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美) 金.S.卡梅隆, 罗伯特.E.奎因.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 (美) 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窦胜功, 张兰霞.组织行为学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梁燕玲.路径、框架、模型:高等教育组织文化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 2008 (2) .
8.大学班级文化节 篇八
大学班级是大学对学生管理的基本教学单位,也是大学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环节。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各种指令的下达及各项服务的落实都要通过班级,学生各种思想动态,意见建议的收集也是通过班级来完成的,因此班级管理是大学对学生管理与服务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思想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及对学生的思想稳定性谈几点看法: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班级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由辅导员进行指导的学生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的基本学习单位。是青年学生相互接触、共同学习、生活、交流、娱乐、思想融合的基本群体。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由于大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而加大。由于大学生群所赋予的特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一下内涵和特点。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
高校班级因其所学专业不同,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地域,学生年龄层次不同,使班级文化建设而呈现出多元性、独立性和差异性。高校班级管理一般以专业来成班管理的。不同的班级因所学专业不同,知识结构有差异。未来从事社会工作及活动的观念不同而使不同专业班级的班级文化呈现差异性,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管理者使不同的高校之间的班级文化的差异性更大,更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生组成及不同的管理者使班级文化建设呈现各自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元性、独立性,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主要由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室、寝室的布置、环境的美化。学生进行文化活动及文化生活的设施、设备等。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有适合班级行为规范的制度规定、大学大师、教授、任课老师、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和示范,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全体成员对班集体的认可,成员间能和谐相处,交流融合。班级成员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心理认识、正确的趋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为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形成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思想稳定,生活态度积极是文化建设的表现之一。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由于大学管理的开放性,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使大学生对班级概念越来越弱化,给班级管理带来挑战。大学生的班级概念弱化使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普遍松散,能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班级较少,给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也带来困难。我认为班级文化建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意共性和个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二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注意以思想性为主。思想是引领学生的行动及内因。三是要发挥班级民主决策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要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四是注意动态性和持久性。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时代变迁,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具有动态性,适合时代年龄变化。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稳定性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能促进和谐稳定的班风形成,使学生有较好的心理认知及心理氛围,能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使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就业压力减轻。班级文化建设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这些在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稳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教师及大师、教授的引领作用
任课教师、教授、大师对学生的教学及深入班级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或社会青年对大学教授有崇拜思想。这些人一般在本学科有一定的贡献,学识渊博,有吃苦耐劳精神和钻研精神,相对思想开放活跃,思维开阔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在与学生交流授课中,给大学生一个标杆,学生耳染目睹对其思想行为及学习会产生较好的影响。因此许多大学要求教授上本科生的课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对本科生的影响较为深远,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高尚人格和刻苦学习精神。
辅导员及其他任课教师的示范和教育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学生思想稳定都有积极意义。
(二)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为进入社会准备必要的社会知识、技能、工作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社会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等。
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文化活动等,使学生能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和谐的班风使学生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后融入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有帮助作用。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四年大学生活培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以后适应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
(三)大学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班级成员和眭相处、互相关心、诚实守信、坦诚相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中出现的行为、思想、心理的偏差能得到老师、同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帮助。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能使班级成员身心娱悦,也有助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减轻各方面压力,学生在紧张活泼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学生的思想稳定。调查发现,班级文化建设较好的班级,学生性格开朗,心理压力较小,思想稳定性好。
【大学班级文化节】推荐阅读:
大学班级建设材料06-24
大学班级班风建设07-05
大学班级学风建设07-10
大学班级联谊活动方案07-02
大学班级的通讯稿08-01
97大学班级活动方案10-12
大学班级团结的口号10-15
大学班级风采作文范文11-15
大学新学期班级教育计划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