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政策重磅(共3篇)
1.教育部最新政策重磅 篇一
2017年影响中国医疗界的十个重磅政策汇总
导语:2017年,出台了诸多医疗改革政策,这些政策也深刻地影响医务人员、医院,以及中国医疗界的走向,这些进行中的政策将在2018年得以延续。
(一)“两票制”促医药行业大“洗牌”
政策回顾: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逐步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率先推行“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争取到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两票制”落地创造有利条件。要打破利益藩篱,破除地方保护,加快清理和废止在企业开办登记、药品采购、跨区域经营、配送商选择、连锁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合理政策和规定。
(二)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 政策回顾:201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该意见提出,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意见明确,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政策回顾:2017年4月13日,国家卫计委在上海市召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列为今年深化医改的10项重点任务之一。5月2日,国家卫计委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85%以上的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力争实现全部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通知明确,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应当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要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针对不同人群多层次、多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包。
(四)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政策回顾:2017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2017年9月底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协调推进管理体制、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2017年,前四批2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五)中医药法颁布实施
政策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基本性法律,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
(六)居民健康卡等卫生信息化进程加快
政策回顾:国家卫计委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17年,覆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行业管理、健康服务、大数据挖掘、科技创新等全业务应用系统的人口健康信息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实现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32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初步实现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用共享的良好格局。
其中还提到,全面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应用服务水平,满足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七)异地就医及时结算
政策回顾:今年以来,异地就医及时结算驶入“快车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据人社部统计,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国所有省级平台、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7801家,90%以上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连接入网。
(八)分级诊疗持续推进
政策回顾: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2017年,我国将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将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将超过65%。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30年,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全面建成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九)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政策回顾: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了三个方面共20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共13项改革任务:制定医院章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等;二是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共4项改革任务: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来等;三是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共3项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社会办医院党组织建设,在批准设立社会办医院时,要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同步设置、党的工作同步开展。
(十)医药控费提速 政策回顾:国务院印发《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17年,我国将破除以药补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将降低到30%以下,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小结:在过去一年医改的大浪潮中,不难发现公立医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的支持让老百姓更加信任公立医院。那么2017年已经逝去,2018年的来临,民营医院在2017的医改政策中已经失利,我们的2018年还要作壁上观吗?
但如何破解民营医院发展面临的困局需要政府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扶持与配套措施的执行,需要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需要从业人员的自强、自律,做好“依法执业、规范经营”、做好品牌营销,需要大力的宣传自身的特色医疗服务,做到零广告勤传播,真正抓住机遇,突破瓶颈,积极地响应我国的医疗改革,从而担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
2.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的重磅举措 篇二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制定和执行城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重点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好必要的教学点。
二是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390所,改扩建一批学校,解决城镇“超大班额”“大班额”问题。深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新建学生宿舍350万平方米,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
三是探索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逐步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建立健全学区制管理制度,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交流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
四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五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15所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二、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
一是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各县要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鼓励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贯通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与城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与普通初中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渗透,逐步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建成当地集高中阶段教育、业余体校、教师进修、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鼓励名校办分校、高校办高中、社会办高中,引導高中学校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支持各市、县新建普通高中30所、改扩建普通高中300所,支持建设1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确保县县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适度调整普通高中教育收费标准。
三、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5所优势突出的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支持20所示范特色高等职业院校、100所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支持各市、县改扩建一批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40个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面衔接。
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多元办学,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点建设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做强14个市级职教园区,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及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推进政企校多元投资多方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职业院校不受年龄、地域、时间限制,面向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和复转军人、在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参加国家级和国际技能竞赛。
四、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工程
一是引导高等学校特色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建设,支持广西大学等若干所高等学校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推进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根据我区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支持60个优势特色学科和300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二是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依托优势学科群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深度合作。培育和建设20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本科教学和卓越人才系列培养计划,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四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筹建北部湾大学等高校,积极推动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工科类院校建设。普通本科院校逐步退出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新设高等职业院校以民办为主。
五是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多渠道提高高等学校用地保障水平。通过多种形式支持高等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鼓励高等学校加强特殊教育设施配套建设。
六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五、学前教育发展工程
一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办园模式。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重点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459所,实现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根据需要建设若干所普惠性残疾儿童幼儿园,支持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131所。
二是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园实施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六、教师队伍强质增量工程
一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农村教师特别是教学点教师在工资待遇、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周转房安置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完善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城乡学校校长牵手工程、农村学校校长助力工程和名校长引进工程四大专项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水平和高校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优化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在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增设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新机制。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构建自治区、市、县、学校四级联动培训体系,分级规划,分层分类培訓。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
四是推进教师管理创新。努力探索教师管理新途径。落实各级政府教师配备职责,自治区指导市、县盘活编制存量,完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益。落实中等职业学校非实名制编制管理制度,在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探索建立非实名制编制用人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适当扩大高等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自主权。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过渡办法,增加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
五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类指导制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改进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非义务教育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支持非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取得合法收入,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完善德育、教学、科研、培训服务及学校管理工作等奖励制度。建立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落实优秀教师休养和带薪休假制度。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建设覆盖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广西教育城域网。实施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现百兆以上光纤接入,高等学校实现千兆以上光纤接入。
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八、教育扶贫富民工程
教育资源配置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先期“普九”地区倾斜。优化扶贫开发和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建好一批职业教育扶贫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扶贫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扶贫对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力度,扩大职业院校面向贫困地区的招生数量,强化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全覆盖。实施贫困家庭子女“9+3”免费教育计划,在接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享受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深入开展高等学校定点扶贫工作。完善和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鼓励社会公益资金通过举办宏志班、励志班、巾帼班等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上海2021高考时间重磅出炉 篇三
上海2021高考时间具体时间
2021年6月7日-9日举行全国统考,各科目考试时间为:
语文6月7日9:00至11:30
数学6月7日15:00至17:00
外语笔试(含听力)6月8日15:00至17:00
外语听说测试6月9日8:00起
上海高考考试类别与科目
1.本科
2021年报考本科院校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和听说测试,下同)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其中一次考试已安排在1月份进行,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2.高职(专科)
2021年仅报考高职(专科)的考生,只需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总分为450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其中一次考试已安排在1月份进行,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高考考前复习技巧及注意事项
注意劳逸结合的原则。
考前复习较忌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真学习是对的,但是该娱乐还是要有娱乐的时间,例如,听听音乐、看会电枧新闻,这是调节考前忧虑较好的方法。
考前复习不要“贪多嚼不烂”。
考试之前应该以加强、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不要一边复习基础,一边还在总结新的知识,这样可能犯下“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错误,得不偿失。
考前注意饮食,可口的食物有助于放松心情。
考试之前,可以适量地吃一点甜食,有助于调节情绪,使人变得开朗。另外,考试之前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的同学,可以适量地吃点平时自己比较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帮助你放松心情
适当的体育锻炼是缓解学习疲劳、释放压力的好办法。
从事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劳,还能释放压力,增强记忆力,增强学习效率。但是,选择的体育项目应该以安全为首要前提,不要太剧烈,适当即可,以免考前身体受到伤害。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越是临近考试,生活就越要有规律,尤其要增加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解身体与大脑的疲劳。
2021高考前实用的复习技巧
一、进行综合整理
考生复习阶段,很多知识点都需要综合整理,以此来进行系统化的复习。考生需要整理出所学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拥有共性的知识点单独抽出来,这样考生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记忆。考生可以采用用备忘录的方法,整理每个科目的概念、公式以及经验教训,也把自己认为实用的方法,易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当然备忘录记录的纸张不要太多,小小的几张就可以了,篇幅太多,考生复习起来也会轻松一些。总之,经过自己加工处理整理出来的内容更有效。
二、错题及时纠正
在高考来临之前的一段时期,考生都会做大量的题型练习,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但是有时候一味的做题的没有效果的,考生只有掌握了每道题才有效果。那考生要掌握每道题,就得及时纠错,只有把错题弄懂了,考生才是真的掌握了。考生可以少做题,但每张试卷的错题,考生都要记录到错题本上去,并且要附上清晰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考察的知识点也要记录下来。清楚的弄懂每一步,考生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掌握同类题型,甚至举一反三。
三、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
考生在复习的后期,其实更加要注重的是自我复习,考生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老师。考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每天挤出一部分自我支配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强科或者是弱科。或者是安排好复习的板块与内容,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
四、注意查漏补缺
【教育部最新政策重磅】推荐阅读:
教育部最新文件07-24
国家教育扶贫政策09-17
教育政策法规打印06-22
教育政策法规整理10-14
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06-23
民生教育集团最新消息07-22
教育政策法规课后答案08-08
义务教育扶贫政策试题09-27
义务教育扶贫政策简介10-29
2010学年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