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教学思路

2024-06-19

创新的教学思路(精选8篇)

1.创新的教学思路 篇一

但从中学语文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淡漠。教学模式普遍地表现为“导入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个俗套的流程。由于在“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这里往往形成一个内容繁杂时间冗长的“不歇气”的教学“大板块”,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生动起来,艺术起来。可进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创新尝试。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1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 2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 3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 4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这个教例表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课堂上的“五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都进行了切分。这个教例又表现出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课文原来是可以这样读的啊。3.从“线条简洁”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的教学思路是:

美美地听读,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表达。

这个教例思路明晰,线条简洁,创意鲜明,表现出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全课的教学从教学理念上看,成功地组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显得生动而又自然。从教学方案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4.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进行创新。如列夫·托尔斯泰童话《七颗钻石》 苏教版课标教材 的创新设计:进入录音棚——让心情激荡;畅游智慧泉——让发现闪光;来到创作室——让想象飞扬;这个课例思路清晰,让学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第二板块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块主要是表达。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雅的教学情景及浓郁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灵动的、多种感官并用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让教学过程清新明朗,诗意浓郁,别具一格。

2.创新的教学思路 篇二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路

1 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 也是最主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因此,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十分重要。课堂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场所, 精湛的教学手法有助于英语课堂的教学。目前,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利用原有的教学方法, 还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教学教法。只有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 才能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第一场所。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 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2 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是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影响十分大, 它的影响力体现在教师、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应试教育而进行的, 因此应试教育已经深深根植在人们的意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学校教育始终贯穿着知识传授、学科教育两条主线, 把考试、分数、升学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评价的目标。这种应试教育方式曾经在一个阶段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应试教育当道的形势下, 英语教师只有把重心向考试倾斜, 才能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

2.1 课程教学

由于传统英语教学的观念在教师中已经根深蒂固, 引入新课程的过程中遭遇了新老课程要求的冲突, 因此,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与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观念的差距成为了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多数英语教师都已经了解了新课程的主要理念, 认清楚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但这些新的教学观念只存在于教师的记忆中, 教师还没有形成把新教学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意识, 使得这些新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纸上, 并未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在新旧观念碰撞的阶段,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占统治地位。语言知识的教育占据了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很大比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比较重视英语语言知识, 特别是要求强化语法知识的讲授和灌输, 把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机械的语言练习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相应地,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成了教学实践中的次要任务, 这种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感,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地位, 是课堂的主体, 而学生则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 只能跟着老师的脚步走, 通过一刀切的死记硬背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要学习方式。由于学生长期充当课堂的客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 而教师作为主体, 强有力地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安排了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主动性会降低, 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而长期重复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也会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因此, 要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重新重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利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 还要降低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环节的比重, 加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课堂教学的创新

3.1 依托教材, 使课堂教学灵活化

教材是一切教学方式的基础,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能脱离教材这个核心。当然, 在教学中也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讲解, 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使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使用教材活化教学, 将教材内容按其原貌活化应用于课堂, 形成不同的教学新式, 组织全新的活动, 让师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 帮助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 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内容之间各有区别, 其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不尽相同。对于程序性强、趣味性弱的部分内容, 教师往往讲得困难、枯燥, 学生也不能理解透彻, 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对待这种情况, 应该在学生熟悉课文, 对课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辅助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这样, 既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 又能巩固知识, 同时还能提高语言技能。

3.2 利用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创新性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因此, 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过程, 主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操作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这种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元素, 通过各种新的教学方式,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

同时,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灌输, 而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 由学生建构起知识的体系。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 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 来建立一个培养学生创新动机的环境。在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比如利用多媒体的良好的交互性, 创造比较直观、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在教学环境中, 教师可利用电子投影设备,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讲解, 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他们理解、掌握语言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加深入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低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

3.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多媒体, 这不仅仅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等手段与教学内容结合, 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令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教材的内容, 同时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语言教学有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课堂还原语言的场景, 培养学习语言的气氛, 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创造较为单调的语言环境, 多媒体的出现给创造语言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因此,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环境重建方面的优势之外,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形象化的平台, 将语言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形象化, 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形象, 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效率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不仅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有了大量听、说、读、写的训练, 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利用多媒体手段重建语言环境, 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种活化状态、保持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的主动性, 并通过大量信息刺激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

4 结语

我国的国际化水平正日益提高, 在对外交流和贸易的过程中大都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 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课和培养实用型人才, 也要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要达到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要通过教育和教学引导,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还需要施加适当的英语学习压力, 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同时还要对教学考核制度做出调整, 根据新课程的需要, 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 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影响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的分析。只要将课堂教学的要素进行分析, 并得出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关键, 才能从根本上革新英语教育的现状。革新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更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用人机制, 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理念的更新, 意味着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自由的气氛, 让学生重新获得对学习进程的掌控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理念的更新, 也意味着给学生重现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 令学生能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得到熏陶, 提高语言对话能力;教师理念的更新, 更意味着改变课堂教学单向灌输的现状,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统一, 同时还要不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高文卓.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J].成才之路, 2009 (4) :61-62.

[2]赖莉娅.英语教学新概念[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5.

[3]尹世寅, 赵艳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和创新瞰[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3.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思路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74-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并把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了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性

在数学课堂中,从学生的身边提取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会从身边找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一个有趣又贴近生活的问题,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应用题中出现最多的是修路问题,这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我把它改为每小时走多少路,写多少字,然后要求自己的速度,按照变样的速度走2小时,3小时能走多少路,写多少字或者要走100米,写100个字需要多少时间。用这些生活中的学习材料不但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生活的能力。又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现代性

数学是为人类的生活发展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这一工具学科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课程,也必将与最前沿的发展问题衔接起来,否则势必出现知识的断层,造成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相对滞后,而这是旧教材所难以做到的。所以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决不是一种口号,一种形式。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用旧教材时,经验型的老师占有绝对优势,对于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更具有前瞻性,尤其是旧有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教师可通过题海战术完成双基的训练。这样定位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过多注重了小学阶段中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而淡化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对数学的发展问题和现状更是漠不关心。尤其许多教师专业化素质不高,对初、高中教学内容了解不多。这在许多初、高中知识逐步下放到小学(或有所接触)的今天是相当危险的。教师要不断的储备知识,更要注意知识的更新。

三、小学数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 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他往往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倘若学生本身缺乏学习的兴趣, 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势必妨碍学习过程的进行,因此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课上,老师不能光讲数学知识,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意素材,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和探索图形的形状,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口述见到的“角”,以此来导入新课。并告诉学生:其实在你们身边就有许多的“角”,此时学生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听,并在周围四处寻找。然后就找出:佩戴的红领巾,双手伸直向上后形成的角,展开手指后形成的角等等。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动脑,再归纳总结,从而推断出自己的结论,展开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抽象出课本中的“角”。同学们的这种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原先也未曾想过的,通过探究学习,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胜利的愉悦中坚定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形式多样的多样性

几堂课下来,听到的大多数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不错”、“嗯,好”、“非常有道理”等等很单一的语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评价要有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学生成长离不开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行为变化,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运用激励手段,满足学生人人都想受表扬的心理,人人都愿意成功,人人都想表现自己的心愿,我们可以采取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自尊心的树立,自信心的形成,也激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运用语言外,要更多的注意用眼神、手势等自然流露出来表示。上课时,有的学生爱动脑,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教师就报以微笑赞赏;有的学生想回答问题,但一时还没有整理好思路,教师就授之以期待的目光,当走到学生中间,看到学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时,就拍一拍他的肩膀表示肯定,如果学生回答很有趣,引起笑声,不妨就和学生一起笑,这样的评价,达到了情感交融。

总之,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这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不断努力和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王敬天.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的总复习[J].成才之路.2010(13).

[2] 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3] 段永梅.小学数学的总复习之道[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7).

[4] 张宏.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2(02).

4.心理特征的体育课教学创新思路 篇四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因素,现代教学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课堂气氛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有时因工作过忙,身体反映不适,情绪不佳,备课不充分,上起课来力不从心,学生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纪律涣散,兴趣不高,或者同学之间有这样那样的矛盾等种种原因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认真备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对学生既严格要求,有要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地成为体育课的“主体”。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教学跨越式跳高时,教师要把传统的斜线助跑改为弧线助跑,并以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来吸引学生,同时又要把这种方法的特点告诉学生。其主要优点就是重心低、易制动、易起跳,省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2.创造性地运用媒介 所谓“媒介”,是教师、教材、学生在体育课堂互动时的一种介物,它包括语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以及场地器材等。体育内容丰富多彩,体育方法多种多样,体育形式千变万化,这就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教师必须从“请你跟我这样做”、“必须这样做”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合理充分、多样的“媒介”为突破点,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构建舞台。例如,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鸟飞,教师不能做一个简单的两臂侧平举示范,就让全班同学跟着一起做,而应当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想象,自由自在地学多种多样的鸟的不同飞法;给两块木板让学生“架桥过河”,只要求学生必须踩着木板过,至于“桥”怎么“架”,留给学生各自去创造;在克服多种障碍物的接力游戏中,障碍物如何组合、如何摆放、如何跨(钻)越,由各组学生去设计、去选择;给全班学生每人一条短绳,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储备的基础上,或个人主动探究、或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想象、改造、拓展,创造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一个班50多位学生必定会创编出许多新颖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彼此间大开眼界,从而启发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当然,在学生创造性学习中,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设计,从方法学上提示创造的一般规律与原则,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思想、方法,并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进行比较与评价。

3.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以往的体育教学常常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无法抛开“讲→示→练”的模式,这种模式虽有利于教师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但却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练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练是被动、消极的,许多在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学生凭借教材,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但学生的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动作重复。因此,教师就要善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载体,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我在以前教授后滚翻,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此时,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滚,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滚动自如。然后我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我再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明确后滚翻技术的要领,并能通过完成后滚翻动作,创造出新的动作(没有学过),像跪跳起、直腿后滚翻等。

4.带着游戏走向学生 不可否认,有些体育教材的学与练常常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兴趣不高,还容易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课的有序进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把原来不是游戏的教材改为游戏教材,把简单的项目处理成综合趣味性的项目。如,单调的跑步运动,我们可安排学生模仿动物跑等。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事先布置学生设计未来人的徒手操、健美操以及外星人的健身操等等,让学生自己策划、施展各自才华,对那些一个动作能用多种形式、姿势完成的同学加以赞赏。由于教学组织方法变化,竞赛因素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劲头更足,练习强度和跑的距离比过去明显增加。这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组织者、计时员,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是自己的指挥教练。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人的运动能力和集体力量,同时又培养了激发创造力的自信、进取心等优良个性素质。

5.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 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内容的爱好,简单地表现为对活动内容是否有兴趣,学生对有兴趣的活动内容会全身心的、忘我的投入练习,而对没有兴趣的内容,即使教师讲破嘴也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强迫学生去学,那么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不足。学习锻炼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体育课令学生望而生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深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甘当一名学生,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学练,感受或者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创立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蚂蚁运球”游戏,学生在练习时——特别是女生,一怕脏了手,二怕做动作时出“洋相”,因而教师怎么讲解规则学生都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立即参与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学练、进行比赛、同争高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参与,使学生感觉教师是那么具有感染力,教师的知识、技能是那么的丰富与博大,从而确认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可敬可亲的。

6.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是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和童愿组织体育教学,防止体育教学“成人化”。还要注意防止单纯的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让儿童得到情绪上的满足,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上,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做游戏和组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3)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活动,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程顺利进行。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易兴奋,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化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7.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提高信息传递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信息传递主要依赖教师的语言。只有讲究课堂的教学语言艺术,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大有讲究,其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教师即使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体育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技巧,信息传递便不够顺畅,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我们研究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增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必要的。(1)语言要精明简练、抓住关键。通常情况下,体育课中讲解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时语言必须清明简练、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这样的讲解才能吸引学生,达到以一贯

5.中职校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篇五

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然而,一些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依然维持着原有的教学模式,而且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导致了学生毕业离校后面临着就业难的状况。从护理专业的就业市场来看,医院对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近些年来,护理人才已经出现了紧缺的势头。这就意味着,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依然有很大的就业空间,那么中职学校就要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向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以有效地解决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位,教学观念也要随着学生就业形势而有所改变,才能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要为学生寻求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首先就对于自身的教育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准确地定位。目前对于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专业理论的实用性,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与护理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可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成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一个重要环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

1、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相结合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所不同,中职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就要面临就业。虽然护理专业人才出现了缺口,但是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从专业本身而言,中职学生具有专业实践性的优势,但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由一专人才转向了综合性人才,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上就要转向实用性,即除了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外,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向要逐渐向就业靠拢。比如,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求职面试的情境,讲解求职信的撰写,设计场景让学生接受就业面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倾向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以及预防保健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将该专业的就业面试场景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提高就业面试的熟练程度。

2、语文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护理专业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中融入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对于任何学科知识来讲,语文知识都是基础。那么摆脱单一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其作为载体向护理专业内容转变,使语文知识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得以扩展。语文课堂教学将中心转向学生,教师设计课堂护理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从护理角色中掌握语文教学内容。比如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的劝说,讲解保健知识等等,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运作技巧,并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以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中就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中职学生生源复杂,这就给语文教学以难点。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实施语文教学,如果依然采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准,引导运用多媒体多方面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弥补知识水平上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将知识面无限扩大,让学生对于知识具有选择性,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运用多媒体辅助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可以将语文教学建立在护理专业的背景之下。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语文课堂知识融汇于其中,以使语文教学更为形象化、立体化。

三、结语

6.创新的教学思路 篇六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对传统的凸显强制性特征教学方法的彻底摒弃,促使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向着学生的“学”而转变。教师在择取教学方法时不再强调自我主宰意识,而是注重以启发、点化、引导以及唤醒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其自主学习的需求。此类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核心指向的教学方法,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应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方法手段的创新,必将推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体系的变革。

2.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需求日趋强烈,由此引发了学校培养目标体系的重组与变革。而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要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相对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于修正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语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的社会职能涵盖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所有环节。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语文教学更是其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条件,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愈加凸显。因此,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体系构建的发展与完善,对于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关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与规范。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低下,其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致使教学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受此影响,造成了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唯成绩论”思想泛滥,教学环境既凸显功利性,又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行为紧紧围绕着“60分万岁”这一狭隘的功利目标。因此,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首要环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摒弃“唯成绩论”的教学思想,树立起彰显“以人为本”内涵的教学观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变革,以便于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诗人的千古绝唱,勾勒出的是一种清幽静雅的意境,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体验与遐想。同理,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亦可以达成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功效,对学生的心境起到积极的洗涤与净化,使得学生能够在保持心态平和、情绪松弛的状态下,开展积极有效地自主学习活动。

2.实现地位互换,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以教学活动为媒介所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理想化的实现。在传统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的紧张。这种紧张的关系主要是指因师生间地位落差过大而难以形成彼此间平等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因此,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对于教学方法的择取也彰显出明显的强制性,学生只能够进行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其自主意识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极易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以及语文教学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互换,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将是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前提[4]。其原因在于:首先,师生地位的互换,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地接受教师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所给予的引导与辅助,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师生地位的互换,有助于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择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第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教学氛围进一步优化,师生间彼此尊重、信任与依赖的关系自然生成,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愈加通达。这种建立在彼此信任以及真挚情感基础上的师生关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达成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进而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结语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素质教育给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必然需求,适应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必要手段。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强制性因素,注重对人文化元素的引入,将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成为点化、启示、引导、刺激以及唤醒等手段,来实现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机生成。这对于实现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的目标,推动与维护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第二篇:中职校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一、中职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然而,一些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依然维持着原有的教学模式,而且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导致了学生毕业离校后面临着就业难的状况。从护理专业的就业市场来看,医院对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近些年来,护理人才已经出现了紧缺的势头。这就意味着,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依然有很大的就业空间,那么中职学校就要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向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以有效地解决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位,教学观念也要随着学生就业形势而有所改变,才能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要为学生寻求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首先就对于自身的教育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准确地定位。目前对于中职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专业理论的实用性,此外,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与护理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可见加强中职语文教育成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一个重要环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

1、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相结合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所不同,中职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就要面临就业。虽然护理专业人才出现了缺口,但是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从专业本身而言,中职学生具有专业实践性的优势,但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由一专人才转向了综合性人才,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上就要转向实用性,即除了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外,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向要逐渐向就业靠拢。比如,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求职面试的情境,讲解求职信的撰写,设计场景让学生接受就业面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倾向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以及预防保健等等,在语文教学中,将该专业的就业面试场景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提高就业面试的熟练程度。

2、语文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护理专业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中融入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对于任何学科知识来讲,语文知识都是基础。那么摆脱单一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将其作为载体向护理专业内容转变,使语文知识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得以扩展。语文课堂教学将中心转向学生,教师设计课堂护理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从护理角色中掌握语文教学内容。比如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的劝说,讲解保健知识等等,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运作技巧,并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以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中就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中职学生生源复杂,这就给语文教学以难点。特别是对于护理专业实施语文教学,如果依然采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准,引导运用多媒体多方面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弥补知识水平上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将知识面无限扩大,让学生对于知识具有选择性,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运用多媒体辅助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可以将语文教学建立在护理专业的背景之下。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将语文课堂知识融汇于其中,以使语文教学更为形象化、立体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处于市场经济阶段,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就要着力培养自身优势。中职语文教学是基础课教学,其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以就业为导向,将语文教学与护理专业相结合,应用到专业教学实践当中,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实用型人才。

第三篇:中职校语文教学创新思路论文

一、东莞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原本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却普遍沦为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的简单“临摹”与“套用”,教法单

一、滞后。据悉,东莞很大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授课存在“搬用”初、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现象,千篇一律的教师主导式“口授”教学,按部就班地讲解书中内容,完全脱离学生专业具体实际,教法单一,枯燥无聊。有些民办职校语文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忽视教学质量,某些担任多个班级授课任务的语文教师,无视各专业间迥然不同的知识需求,授课时一份教案,四遍复述。这种教法单

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严重滞后于专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违背了语文课程“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及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功能定位,阻碍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对接专业转型升级,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适应中职专业建设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突破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瓶颈,采取可行性策略,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1.管理者加强重视,突显语文重要性

要挽救中职语文学科边缘化趋势,首先需要市教育局、各中职学校管理者端正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语文课程建设,强化语文师资培养及语文教法培训,突显语文在中职学科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主管部门可组织召开中职语文教学研讨会,相互交流经验,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还可组织中职生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挑战赛等活动,旨在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而各中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民办中职学校管理者,更应及时抛弃“语文杂科论”、“语文无用论”的思想,重视本校语文教材建设及师资培养,完善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加大经费投入,推动语文学科建设教科研活动,激发全校师生教、学语文的积极性,形成重语文、爱语文的良好风气,真正发挥语文对中职生人格修养及学习就业的基础性作用。

2.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需要脱节,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千篇一律、枯燥无聊的困境。要突破语文教学与专业需求脱节的瓶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结合专业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应深入了解授课专业的知识需求,进而对接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科学增删。对与该专业关系疏远,对未来就业作用甚微的偏难内容,可适当删减;而对那些与该专业知识需求结合紧密,对就业影响较大而教材中却只略微甚至未能涉及的内容,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视情形而增补,以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需要。另一方面,还需加强语文教材建设。响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基本质量”的要求,确保中职专业转型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及各中职学校应倡导、组织专家及一线中职语文教师,立足各校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编选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切合专业实际的中职语文教材,如可按文科、工科的分类来编,还可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具体专业编选语文教材,力争做到语文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具体需求及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语文对中职生人格修养及职业技能的润化、滋养作用。

3.加强教研沟通,优化语文教学

7.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路 篇七

一、扩展引伸,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 依据教材, 引导学生在精选的题例中冲破解题束缚。大胆求证, 一个题目多种解题, 不能要求学生的思路和教材一致, 而是要思维开放培养学生的解题的创新能力。

2) 发散思维就是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每一问题得到解决后, 教师将要求学生展开拓新, 将问题得到横、纵向深入。注重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设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根据目前的中专学生的特点, 教师应该是重向于课本上的实例和习题加以改造, 改造的课题引入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题中, 加以锻炼。

3) 强调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多数是为了学生的专业课程而服务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善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强调学生应用的意识, 课本上的典型课题进行扩展, 把传统的课题转变成丰富的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感官能力, 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创新。

二、解答数学课题, 采取“前进+后退”的教学

解题时将题目的条件向前进一步的转化, 把结论往后退解决不化归, 在联想中解决问题。一个解题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自然流畅, 结合图形和结论考察学生在数学中的运用。整个课堂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论证进一步讨论中怎样, 结合退一步会如何中探索, 直到得出最终的结论。解题信息潜藏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中,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广泛的思路去分析条件和结论, 不断的在知识中转换、联想。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所储存的思路中散发, 在找到灵感的突破口。在解题实践中发现一道数学题会有很多种的解体方法和独特的解法。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要有积极的开拓性思路, 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答案。课堂上的教学是一门艺术, 不断的探索、改进、总结和提高教师, 既能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欲望, 又能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气愤, 这样才能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三、数学教学的创新性

(一)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思路宽广具有思维的广阔性, 善于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思维品质。数学是离不开解题的, 在解题教学中, 若要是仅仅满足于正确的求解, 浅尝辄止, 习题中的潜在功能就有可能被淹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是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是主动的创造发现新的事物, 提出见解, 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提倡多思想, 不计常规, 若是能够找到新颖的方法, 就能使问题变简捷的得到答案, 也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 中专数学教学的民主性和主动性

现代的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 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路, 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力。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 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 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而且还严重的束缚着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长期的压抑, 影响学生进取、探索、主动的精神。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沟通, 改进传统的方式, 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给予更多的争辩机会和发表个人的见解机会, 根据教学的具体事实,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三) 渗透数学的创造性思路

兴趣才是创新的根源, 只有学生求创新的兴趣, 才能喷发出创新的火花, 很多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应用能力上的培养。数学思想指的就是在某些数学认识过程中提升的观点。在认识活动中反复的运用和证实的正确性, 学的思想是对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思想是建立在理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知道思想。所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都是应用数学概念的掌握和数学应用的方法, 数学理论的建立就是能够在数学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最主要的就是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数学素养。数学思想的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精髓,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应用的关键。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就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四) 创造性思路的形成应有两个阶段

1) 初级阶段也就是创造性思路处在循环渐进的学习过程中, 俗话说也就是处在求学的过程中;在教师中引导下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已经是经常性认识或是已经解决的旧问题。因此, 并没有社会效果可言。

2) 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路已经形成, 或者就是说有能提出或解决具有社会效果的新问题的创造性能力。也就是通常称为创造性人才。

四、结语

总之, 只要是从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多动脑筋, 就会有新思路、新方法, 中专学生就会出现新局面的转变。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解题, 不断从中反思、探索, 精益求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创新思路, 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的思路。

摘要: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 数学的教学、思想、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 也就成为现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尤其重要的就是提高青少年创新思路。由于数学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 因此, 中专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 为提高民族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专数学,数学教学,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J].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梁杏仪.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2.

[3]严钦金.数学思想的建立与培养[J].益阳师专学报, 2000.9

8.关于职高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路 篇八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创新;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据调查,我国高中生和国外高中生存在着很明显的一点差距,而所谓的差距就是创造力。教育界很早就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口号。但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该如何进行创新力的发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语文是我国的基础学科,但也是传统学科,如何对其教学进行创新,更好地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是社会各界都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要点

(一)基础知识

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石。学生需要牢固掌握知识基础,为培养创新思维做好积极的准备。语文创新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出“真的吗?”“又怎样?”的疑问。

(二)创新思维和能力

语文创新教学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用创新思维来解决。

(三)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影响着语文创新教学的施行,影响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环境主要是针对教学气氛,师生关系而言的。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创新型的教学。

(四)活动参与

教学活动不仅是老师的“教”,也不只是学生的“学”,而是“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参与。

二、职高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职高语文教学整体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方面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部分学生就连基本的字词都会写错,甚至不知道怎么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一部分学生有着明显的厌学思想,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学生忽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用处不大,语文知识简单,而不重视在课堂上的学习。

(二)教师方面

由于语文科目是我国的传统教育科目,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重视对学生的“教”,有时会忽视学生的“学”;由于我国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一直没改变,教师在语文教学上,始终以考试为准则,以考点为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方面

中职学校与传统学校的定位有着明显的差别,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相比文化课程,学校更注重技能培训,语文课程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课程,相应的不会被引起关注;学校领导忽视语文教学,对语文课之类的文化课程的关注度较低,也谈不上关注学校的语文教学创新工作。

三、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学生重视语文课学习

中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主体,学生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中职学生首先应该清楚知道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语文课程的认识,语文不仅是一门母语课,更是每个中国学生都必须要学好的课程;中职学生要努力掌握基础知识,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都是起源于学生掌握的牢固知识。因此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语言文学的元素,平时多开展一些古诗文诵演、话剧表演、规范字竞赛等有趣而参与度高的竞赛,每天设立读书读报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中也可以增加课前小活动等环节来提升学生品味,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

(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1)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是学生的“指路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如果教师的引导方向有问题,那么学生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因此,中职老师必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做起。一方面,中职老师要清楚高职语文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中职老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单纯的教知识,不重视学生的学。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思考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激情,诱发积极的创造思维。沉闷严肃的课堂氛围,会加深学生的厌学思想,限制活跃的思维能力。因此,中职老师需要重视课堂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更多的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和老师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创造良好学校氛围的前提条件之一。

(3)借助科技设备教学。教师在语文课教学课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可以积极地运用多媒体等科技设备进行现代化教。多媒体教学更符合现代化教育趋势,并且由于教学过程中包含了音视频、图片等信息载体,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领导重视语文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校领导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校领导应该重视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课程,并从切实行动上来落实。

四、结语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中职学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使命,但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性人员,更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梁赛霞.职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才智,2013(05).

[2]方以苏.回归语文本源,追求简约教学——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效性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刘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1(13).

上一篇:黄埔军校参观感想下一篇:现代家规家训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