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2024-07-05

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通用11篇)

1.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篇一

《让我们大声为孩子朗读吧-朗读手册》有感

寒假里,我细细地品读了美国作家古姆 崔利斯著的《大声为孩子读书吧朗读手册》,感触颇深。他那敏锐的目光、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真实有效的不加一点光环的材料,唤醒了许多二十一世纪的糊涂虫(自己也是),读时浮想联翩,读后就想做个古姆 崔利斯的跟随者,做只书山中的萤火虫,让这微弱的光芒照亮书山的一角。下面,我也来谈些读后感受吧!

一、朗读

当我看到书中震撼人心的简单论述:“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读的书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觉得对不起我的孩子,每当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孩子揪着我让我读书给她听时,我总是找出许多不讲的理由。今天看了书后,我打算不管怎么忙,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给我的孩子,让我的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

二、环境

来自以色列的研究报告指出:出版物的大环境会对5岁以下孩子的可接触书籍的数量及识字量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使能多接触书本的孩子在起步时便大幅度领先于其他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些经历了高等教育的人们至今都未能理解的。想想真有道理:一些孩子从不看书,到了小学中年级根本就没有看书的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抓起。

三、书店

当我看到书上第182页写道:“‘不准吃东西’的标示被咖啡座的广告所取代,懒骨头椅、舒适的沙发和阅读桌在店内星罗棋布,同时装设了免费的信息终端机;而关门的时间竟是晚上11点,比许多录象带店还晚。”我不禁羡慕起美国人,他们真是人性化呀!前几天,我带着儿子来到新华书店转转。还未正式上幼儿园的儿子兴致勃勃地拿起书让我读,我环视一周,没有一把椅子,于是找了个隐蔽一些的干净地面坐了下来。还没到一分钟,一个恶煞般的营业员走过来,大声呵斥说:“不能坐在地上!”可见儿子兴趣正浓,只好蹲在那儿讲,蹲得受不了了,再偷坐一会,蹲蹲坐坐十几回,像个乞丐,狼狈极了。再环视一周,许多顾客楼梯上坐满了顾客。我想:“那么现代化的建筑里面销售理念竟然那么落后,可悲!可恨!这大概就是许多人不喜欢来书店的原因吧!谁想来做这里的“上帝”呢?”

四、电脑、因特网

教室里,面前总是破电脑,一学期工作时间大约十几个小时,所以不看好电脑能帮我什么。但走过别的教室,总能看见许多老师摆弄着电脑,这使我感到迷茫,难道我对电脑、因特网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吗?看了书后,我更确信我对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虽然能帮我们处理一些材料,能查找到一些重要信息,但是信息具有跳跃性,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和因特网,不能让它们成为书中所说的“傻瓜的金子”。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给孩子朗读,让孩子成为战胜“傻瓜金子”的霸者。

五、电视

我们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70%的家长责怪孩子整天看电视,还养成了迟睡迟起、学习懒散的不良习惯。看了这本《朗读手册》的我与其他家长交谈了许多书中介绍的经验和事例。家长们大都认同这些见解,并表示今后会采用这些经验,处理好看电视这一问题。之后我在思考,靠老师这样一点萤火虫的光芒是照亮不了黑暗一片天的。只有全社会的人都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都变成了营火虫,这样未来才会更光明。

另外,对于朗读,我还想到两点问题

1.给智能不足的孩子朗读

这是让我感到朗读太神奇的观点,从小给孩子朗读,居然可以让“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的卡索拉在5岁大时,智能发展超出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适应能力较好;居然可以让一个无法走路或讲话或做任何必须控制肌肉活动,且重度智障的史蒂芬渐渐地能说些字等;居然可以让出生时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症、两个月时被告知将全盲、耳聋,而且严重智障的珍妮弗在4岁接受智商测试时,她的智商却高达111分,可是一个又盲又聋的人(严格地说是婴儿,一个不懂手语之类的婴儿),任凭家长怎么读,她能听到吗?能明白吗?我很是奇怪,当然如果事例是真实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像海轮那样吗?但不管怎样这对家长值得我学习、崇拜。

2.如何改善一些基本能力,例如写作和拼写?

“唯有阅读,阅读,在阅读!”这句话是启发我——一个即将教学三年级——一个开始涉及作文教学的老师的最大收获。当我正在为如何教学作文犯愁,并为此向多个有经验教师讨教过方式方法的时候,《朗读手册》被送到我手上,于是如饥似渴地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正如雅各布所提:写作和说话都是一种模仿的经验,耳朵听到和眼睛看到的文字,会变成我们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如果没有经常读一些好的作品,又怎么可能写出一些复杂、有深度,或简洁但切中主旨的文章呢?练习协作非常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而且也会影响你的写作风格,但是让学生写得太多未必就是好,好的作家也必须知己知彼,所以他们花在阅读他人作品上的时间甚至更多。

3.在家里回答孩子的问题是可以的,但面对一个班孩子时该怎么做呢?

这里研究者做了测试,研究发现3种完全不同的读书故事模式,惟有“表演倾向的阅读模式”是一种很明显是最成功的。它是在读故事之前之后师生间有大量围绕故事的讨论。这点让下学期也决定开始每天给学生朗读的我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借鉴。

4.看游戏书、童话故事对孩子帮助都很大

游戏书可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回想和比较图画的差异,这就是阅读的重要技巧,游戏书还可以提高孩子对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具有阅读能力。而童话故事满足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许多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一些没有任何问题或暴力冲突内容的书,然而J.R.R.表示:对孩子避而不谈世界的残酷面,并不表示你可以让那些不好的事情消失。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一些可怕的事。我觉得很有道理。每个孩子必须面对自己存在世界的本面目,这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完美的世界是我们渴望的,但是更是不渴求的,因为它根本不存在。所以无须只考虑看些文学古典之类的书籍,游戏书、童话书、报纸杂志都是很好的朗读材料。

5.孩子听故事时,需要同时看书吗?

第一遍读此书时,一直在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该怎样做才会让他们有所收获?匆匆读完后,并没有找到答案,再次阅读时才发现该书提到有研究证明,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特别有帮助。这些学生通常需要一直重复听相同的故事,当然这会使家长或老师感到厌倦,但是录音带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人类是喜欢享乐的,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可以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每天坚持给学生朗读15分钟,并每天给学生持续默读的时间,这成为我下学期对于教学自己班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

2.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篇二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

细心的语文教师不难发现,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 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 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 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 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良好的朗读习惯应从低年级就抓起。几年来,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 在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我觉得,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在低年段, 由于学生刚走进学校的大门, 对一切都有着较强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巧抓机会,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让他们个个都想读、爱读。通常我是这样做的:

(1) 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 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低段的课文, 每一篇都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 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情境一个故事, 教师如能将每一篇课文都绘声绘色地范读一遍, 学生一定会很快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去。加上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崇拜老师, 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当听到老师朗读得那么好时, 就会跃跃欲试, 模仿着读, 不仅会对朗读产生兴趣, 而且会很想朗读好课文。学生摹仿久了, 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 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记得一年级时, 每次我范读完, 全班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有的孩子还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轮到他们自由练习时, 一个个小家伙就摇头晃脑地学着我的样子读起来。看, 范读的力量有多大呀!

(2) 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能力不仅是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更是今后学习语文必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教师要尽量用浅白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性, 引导时要深入浅出。教师也可把自己曾经参加过朗诵比赛的光辉战绩拿出来“炫耀一番”, 让学生们知道, 朗诵可以给生活、给自己带来美的享受, 带来成功的喜悦。如果能让孩子在入学初期就懂得朗读对语文的重要性的话, 今后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了。

(3) 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树立榜样, 评选出朗读小能手;课堂中多种朗读方式调动他们的兴趣, 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提供各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朗读的能力;学生朗读后, 教师的多元评价更是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个孩子能站起来展示朗读就是一次自我挑战, 因此我总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他们, 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当然, 语言上的激励总不能是那几句简单的“真棒”“真好”“不错”, 这样的语言不仅单调而且很没有诚意。微笑的神情加上欣赏的目光热烈地看着孩子, 再加上适度的点评, 每个站起来朗读的孩子都会满心欢喜地坐下去, 从他们热情洋溢地神情上看到他们对每一次尝试获得肯定的喜悦之情。“×××, 你的声音真好听, 如果你的速度再慢点, 停顿再合适一点, 你会更棒哦!”“××, 知道吗?你读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如果你爸爸妈妈听见, 一定会非常高兴哦!”“××, 老师从你刚才的朗读中感觉到了你是用心用情去读, 你非常的投入, 这一点你比谁都强!”……诸如此类的语言在我的课堂上出现后, 我发现孩子们笑容更甜了, 再次齐读的时候, 他们声音更响亮, 神情更加投入。总之, 教师一定要保护好低年级孩子朗读的积极性, 巧妙地加以引导, 确保他们对朗读的兴趣有增无减, 继续保持下去。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适时指导朗读技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目标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在低年段, 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就是主要的朗读目标。因此, 从小学一年级起, 打好朗读基本功、培养朗读的习惯非常重要。通常我会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不丢字, 不添字, 不错字, 不重复, 不唱读, 不读破句子。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 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 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时候, 是时候要求学生要带着一定的感情去朗读课文了。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正是朗读习惯形成的时候, 也是打基本功的时候, 因此, 对于一些吐气、停顿、断句、轻重、抑扬顿挫、音调处理等朗诵技巧我们必须要有层次、有计划地教给学生, 使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能掌握一点朗读技巧。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 当孩子们逐段朗读完课文时, 某个小评委站起来点评说道:“我觉得小华读得特别有感情, 当他读‘夜夜和你做伴’时, 我感觉到了对老师浓浓的爱意。”我一听, 首先立刻夸小评委很用心去听别人朗读, 也很会思考, 接着说:“是啊, 刚才老师听小华朗读课文的时候, 他非常专注地看着书, 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这样用心地去读书, 我们听了以后就都能感觉到对老师的爱。如果我们都能像小华一样用心用情去读书, 我们参加朗读比赛一定能得第一名呢。”随后, 我作示范, 先转过身去, 让他们仔细听我读两句话, 第一次读我是面带微笑用情去读, 第二次读我是平平淡淡地去读, 结果孩子们一下子都感受到了, 说老师第一次读得很好。我趁机进行了小结:“轻松、活泼、愉悦的课文我们要带着微笑去读, 别人就能感染到你的快乐和幸福……”抓住了一个小小的契机, 学生马上就懂得了不同的文章应该带着不同的表情和心情去朗读这一要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去培养, 就去强化训练, 相信孩子们今后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3.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培养 篇三

永年县洺关总校洺阳联校 王伊宁 *** 语言类的学习重在发音和会话交流,大声张口说是必备举措。但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哑巴英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朗读训练不过关,朗读习惯未形成所致,因此朗读对于学生学好英语占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是目前我们学校训练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在新课堂大教育背景下,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在任教四个班中开展了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训练活动。以下,是我在实施该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收获和成果。

一、通过测试将学生以朗读能力分类,利用生帮生的方式,带动学生养成英语朗读的初步习惯 在一开始的训练活动中,我通过测试学生朗读能力和学生调查、谈话交流掌握学生朗读的现状,将学生分为三类:喜欢并朗读好的学生,通过训练易提高朗读技能的学生和不易提高的学生,为的是将起点不同的学生,通过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快速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当然,在这三类学生中,选定部分朗读较好的学生协助老师,带动技能较差的学生掌握和提高朗读技巧。

二、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我首先运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学生积极张口朗读。有部分学生是因为怕读错引起同学笑话的心理产生朗读障碍,导致一开口读就紧张,张不开嘴。我时时告诉他们:“错误是进步的第一步,大家每天读一点点,就会进步一点点„„”

采用“阶段性目标朗读法”。首先,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朗读材料,在确定朗诵材料后教师采取以下步骤,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第一阶段,分解难度,教师将朗诵材料分成几个几个的小句子,带领大家各个击破。在这里我会采用这几种方法:先带学生读两遍句子,然后我减少带读次数,采用我读一遍学生读三遍,我大声读学生小声读,我快读学生快读,我慢读大家慢读,句子朗读接龙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一个句子不耐烦的读了好多遍,其实在这过程中学生没有因为一直读一个句子而感到烦躁,反而很乐意参与到老师变换方式的带读中去。第二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材料的发音,开始自我主导阅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可找几个阅读较突出的学生领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因为是学生领读,而且他们存在一种“找茬”的心理——即听到领读同学读的不对时,会立即纠正出错误,所以比教师领他们读时更加专注更加认真。也可采用两人互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即一部分读一三五句,另一部分读二四六八句。或者采用一人汉一人英的方式阅读。因为小学生的活泼爱动、主观性强等的特点,教师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思维模式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变化新颖的朗读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三阶段,记忆阅读材料,完成并表演朗读。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自觉性差,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单纯地给学生布置一段朗读记忆任务,给予一定时间,然后检查,这样的结果会令教师大失所望。我认为记忆活动可在老师的参与下进行,或者教师在日常注意训练学生的背诵技巧。教师可采用教师汉语学生英语,教师提示一个单词学生补充整个意思,介绍朗读材料的背景和汉语语言逻辑性等方式带领学生记忆,一般学生会很快掌握文章,然后出口成诵。接下来,不定期请同学上台表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可以在平常训练学生去评价学生,激励学生鼓足勇气,提高朗读的胆量和自信心。

三、课内外相结合进行朗读训练效果明显

在学生进行朗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制定了“听—说—读”三步教学过程,首先不看朗读材料闭上眼集中注意力听一遍录音或老师、学生范读,然后跟读闭眼跟读学生或老师,凭借记忆尽可能地复述,再跟着示范读。在这样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在之后可进行生生交流练习或小组练习,在这一过程教师要有很好的引导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及时鼓励学生,运用词卡或图片引导学生创编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结构的能力。在课下,教师要设置有吸引力的朗读活动,调动学生利用小课间进行朗读训练的积极性。我一般对我们的学生布置这样的规则:在班中找几个小组长,学生可到小组长那里朗读课文,然后在朗读登记本上登记分数,我给每一小篇短文五分、十分、十五分不等的奖励,定期统计分数颁布奖项和奖品给前五名和进步前三名。设置这么大的分值是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在一开始训练阶段,他们会很高兴自己能够出那么小的力气和精力就会换来挺高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赢赚来的。大家都感到简单,分数易得,而且可以一直重读一短文章,可累计加分,所以

1都蜂拥而至围到组长旁边。当部分学生看到别人的分数涨的那么快,自己也就积极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去。这一活动使得所有不管朗读好或者不好的学生都参与到之中来,读的次数多了,大家的文章就由不熟、不敢张口读到会熟读、自己大声的朗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放学回到家后,给学生制定进行“听—读—录”三步复习计划。即在听录音材料,熟练地朗读后,进行录音与原文比较,这样以朗读材料为中心从大到小逐渐深入,从模糊到清楚,逐渐准确,重视了整体语言能力的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各班级的英语朗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另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多样的朗读表演和比赛等活动,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检测,也使得初步形成的朗读习惯得以巩固,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英语活动的积极性。

四、英语语调、重读和语速、节奏等朗读技巧的训练

学生在未进行朗读训练时,对英语朗读的技巧知之甚少,存在“朗读就是放开噪门大声喊”的理解误区,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养成了唱读,逐词读(一词一词地蹦读)或跳过生词读的习惯。这不仅影响文章的整体理解,更不能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之美。一篇生动鲜明而具体的语言材料被读得支离破碎而枯燥乏味,同时也使学生丧失朗读信心。

在训练指导的过程中,我会为学生讲解朗读语调、重读和语速、节奏的技巧,要学会一个长句有节奏地断开读,但又不能太过生硬。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多次听读录音机,组织“我是小小录音机”模仿比赛活动,给他们三次听录音机的机会,然后开始组织学生展示,找几个学生当做小评委,按照电视节目的规则进行排名金银铜奖并颁发小奖品。学生很乐意参加这种活动,他们在听录音机时听得可认真了,有时就连我从教室前走到后面都不知道。

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感,我会时不时播放英语动画片,布置给他们学习之中两句经典台词并展示在后黑板上,供大家分享和学习。

有时在带学生朗读课文时,我会搞怪地告诉他们“接下来我们要变成美国人,有感情地读下列文字”,在带读时,我将语调、重读和语速、节奏的读法都加入其中,学生也纷纷效仿我的读法,并且乐在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节奏,重读、连读、语调的升降等朗读技巧,对于所有语言材料,现在80%的同学能较为标准地朗读了。

五、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收获和进步

1.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朗读训练提高了教师教育质量。朗读使文字和声音相结合,使学习者同时观其形,读其音,闻其声,解其意,调动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积极活动,引发思维。学生初读文章时不理解、不懂的问题,通过自读自想而消除掉了,同时朗读又是记忆的基础,朗读巩固、记忆已学的知识。朗读中涉及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得以充分地理解。

2.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通过朗读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得到加强,能够想办法克服朗读材料中的生词、难句,不知不觉中有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朗读使学生突破了自身心理围墙,注意自我改造语言环境,能够敢于开口,不怕嘲笑,不怕丢脸,树立了说好英语的决心,克服了很多有碍朗读的不良习惯,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

六、朗读培养中教师的收获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英语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如果过多地讲解语法知识和练习题,而不注重朗读训练势必会影响和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及时创造有利于朗读的环境,使学生朗读良好的习惯得以保持。

学校的英语学习时间有限,正式的英语课堂可以说是学生直接接触英语、充分交流英语、全面运用英语的唯一机会。短短40分钟,学生要能听会、说会、读会,且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洋溢强烈的激情,这就要求老师精心备课,精致设计,精彩演绎我们的英语课堂。

教师及时的语言激励会给学生以充足的动力。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在老师面前展示完美的自己,如果教师不慎说错话或者批评学生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打击,这样本来就朗读不好的学生觉得张不开口读,这样势必会在学生心理上洒下朗读的阴影。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英语朗读并不是越高声越响亮就越好,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朗读,才是最有效的。另外,老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因人而异的朗读指导。每个学生存在先天的理解与阅读能力的差异,老师要切合学生个性和学习现状的指导训练,逐步地帮学生建构朗读技巧,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朗读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基础,流畅的朗读既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也有助于培

4.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篇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写字是小学生必做作业,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写字习惯,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以下是我几年以来的探索。

一、规范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我们发现由于在幼儿园里没有进行正规的写字教学,很多小孩刚上小学时,书写姿势很不正确,有趴着的,有歪着脑袋的,低着头的,等等,而写字好坏的一个很关键问题就是写字姿势与习惯。所以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

我们还编了很多儿歌口诀,如写字姿势“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 “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执笔姿势:“老大老二对对碰,手指之间留隙缝、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里面藏”等。这样的小儿歌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养成习惯。另外,在课堂上老师细心观察,严格要求,一定要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在课外请同桌时时做有心人,互相监督,时时提醒,有利于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督促,不当之处,帮助改正。这样长期实施,三管齐下,相信学生定能自觉起来。

二、正确示范书写

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我们最好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观察字形,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记住字形,把字写正确。低年级没必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我们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向学生示范书写每个字的全过程。在范写过程中结合生字教基本笔画名称,每个笔画我们都认真示范起笔、运笔和落笔;在示范中教给学生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有时候我一个字还写好几遍,一边写一边说:“这个字老师没写好,我再写一遍。”目的是让学生象老师一样认真地写每一个字。老师严谨的态度成了学生的表率,他们也不会随随便便去写。我们还用范字跟他们所写的字比较,比较运笔、结构等。低年级是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老师规范、漂亮的示范尤其重要,但也要舍得花课堂里的时间来让学生在老师眼皮底下写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姿势和笔顺,长此以往,学生写字定会有很大进步。

三、适当方法指导

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例:基本笔画的基本写法要指导,不同结构中的各个部分的穿插、布局规律要指导,相同结构的字的写法规律要指导。

片段:笔画的教学(以“木”为例)

师:请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个“木”字?

生:木字的撇和捺要舒展一些,就像一只小鸟在展翅飞翔。

师:真会观察,其他同学有什么发现吗?

生: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要写得长长的,像扁担一样把这个字挑起来。

师:请你教我写一写。

生:(齐)我来教你写一写。

生:(齐)横要平,竖要直,撇捺要舒展。

学生书空,师范写,请他们说说什么地方最难写?

生:捺画最难写。

师:捺画就像我们的脚后跟,十分有力,写的时候铅笔要按重一些,速度放慢一些,一脚踢出去要干脆,所以捺出去时要稍快一些。(生在桌面写,感受轻重与速度)

这样的笔画指导对学生来说是一生受用的,平时我们老师抱怨学生写的字笔画软弱,无力,如果像这样让学生将笔画与可爱的小动物和自身肢体联系起来,生动地再现笔画的特征,降低了孩子们把握的难度,在老师的激励下,孩子们信心更足,就形成良性循环,真可谓化难为易。

汉字的美不仅在笔画,更重要在于它的结构,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呢?

四、有效评价奖励

写字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学会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我对班里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而不是简单的只看到他写出的字就下个结论。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微不足道,哪怕和其他学生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哪怕只是姿势方面,我也会即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努力,自己有了收获。为了保证学生长期有写好字的积极性,开展评比奖励活动是很有效的途径。如:优秀作业展览、写字小能手大比拼,小书法家评选、书法家作品欣赏等,用活动促进兴趣,以评比激扬热情。

5.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网络、卡通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端正读书态度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二、激发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关于阅读兴趣,近代学者顾颉则说:“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兴趣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一)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生性情纯真,课余时间充裕,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发展。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分析表明,现在的小学生多数喜欢童话或漫画类、绘图寓言类读物,阅读面较窄。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注意兼顾各种文体、各个国家、各种体裁。不仅要读童话、寓言,也要读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成语故事;要读现代,也要读古代作品;要读趣味性强的作品,也要读哲理性强的作品;要读纸介质的作品,有条件的还要通过网络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1)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 如学习了《珍珠鸟》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散文选》;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2)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推荐读物 祖国的“神五”、“神六”成功发射,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对天地宇宙、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抓住时机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五千年未解之谜》、《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科普类书籍给他们,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常为书中所述惊叹不已。(3)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 现在的孩子喜欢“脑筋急转弯”“漫画”这类型的书,我就推荐《老夫子》、《阿凡提的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妙趣横生的画面和人物的机智、勇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如组织学生阅读、背诵《古诗80首》后,开展“古诗诵读会”活动,孩子们在会上争先恐后地吟诵名诗佳作,气氛热烈;组织学生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后,开展“每天一个童话”活动,让学生利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讲童话故事,依据单元目标要求写童话;还可以开展“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手抄报”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在书的海洋遨游的乐趣,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强制,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或过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这是一朵娇艳恶毒的罂粟花;二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能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他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许多好看的书。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简单说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样坚持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最好是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持续默读,简单的讲就是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一般为10至15分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或报纸独立默读。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这样一个案例是值得我们感动和兴奋的: 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1978年全校确定了持续默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长度是25分钟。在这个期间,整个学校(包括校长、行政人员、老师,当然还有学生)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得拿起什么读一读,每个人都自由选择自己的读物。“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想让孩子们看看,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校长詹姆斯?鲁特介绍说,“现在它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个星期大家都在盼着这个时间的到来。” 每个周一和周五上午10点半,在整个盖特威区中学里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是非常渴望的翻书声,而不是原来那种不情愿的翻书声。

为此,我也在班内推行了午间20分钟的阅读课外书的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不错,学生的课外知识长进了,阅读习惯也逐渐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四、营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氛围

关于课外阅读总是要提到指导的问题,怎样指导孩子的课外阅读?说起指导,就会让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厌其烦的方法和技巧。其实,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是保持热情,保护兴趣;其次是我们给孩子的书是否有足够的魅力;然后才是方法和技巧。这样说来,关于指导已经说了很多了,如果还要说,那就是还有什么能让孩子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的,我想是氛围。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6.利用朗读技巧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篇六

要使知识转化成技能, 不是一下子可以做到的, 他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起来。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要求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归纳和讲解。通过教师的必要指导,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发表不同见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如小语《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教学, 教师可以先设计导读提纲:盼书———取书———护书———激励“我”前进, 同学之间互读, 在此基础上主要加强二、三部分的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体会师生取书的喜悦, 兴奋的心情;而指导员为护书牺牲时我内心十分悲痛的句子, 朗读时语气要缓慢低沉。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此时人物的心理。此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指导员未说完的话是什么?让学生再讨论, 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教学中认识朗读的重要, 学会朗读的技巧, 在朗读中思考, 在朗读中寻求答案。

二、朗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 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便于阅读和理解, 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中, 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如小语《壮丽的青春》一课, 是一篇联系阅读的好素材, 更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故事, 学生结合阅读提示, 在独立阅读中, 在文中找出遇险和排险两部分, 重点阅读, 尤其是“50米, 马不动!40米, 马不动!30米, 马还是一动不动!”一句, 让学生自感自悟, 只有在反复朗读中, 恰当烘托“千钧一发”之险情, 方显出欧阳海的英雄本色, 惊人的壮举, 不仅仅在语句上, 而且从人们的心灵上激起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这正是文章的教学目的。

由此看来,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悟性,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不单要从阅读的技巧上加以指导,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表达思想感情。在提高阅读基本功的同时, 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 一边想, 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这样, 学生不仅能在语文学习中, 而且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不仅能在学校的学习中, 而且能在未来走向社会的学习中, 都能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他们就能成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主人。

7.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七

晋江市陈埭镇高登小学王玉梅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儿童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给孩子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纯洁孩子的心灵,可以让他们寻找到一种情感的参照和寄托。因此,我们要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正处于人生吸收精神营养最佳时期的孩子,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太多的诱惑——电视、电脑、游戏、网络,许多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面对喧哗热闹的社会和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孩子的心很浮躁。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教育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切实而具体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学生引入阅读的自由王国。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强调学生首先应“好读书”。在每周一次的阅读指导课上,我采用念读、画画、朗读、课本剧表演、唱歌、听歌曲、说联想、猜谜等多种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在一次课外阅读课上,我要给孩子们朗读《小猪唏哩呼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玩的故事书,书名叫《小猪唏哩呼噜》。” “唏哩呼噜?”孩子们充满了好奇。我展示手中《小猪唏哩呼噜》的封面,漂亮的封面和富有童趣的插图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你知道小猪为什么叫‘唏哩呼噜’吗?”孩子们纷纷举手讲自己的猜测。用一些问题来激发孩子听故事的欲望是一个好方法。故事在热切的期待中开始了——“要讲唏哩呼噜,就得先讲唏哩呼噜的爸爸和妈妈。„„”生动的故事逗得孩子时常哈哈大笑,我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孩子听故事的快乐。一部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在教师的朗读声中传递给了学生。孩子在短暂的时间里,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每次当朗读告一段落,孩子们总喊:“老师,再读一段嘛,求您了!”接着我手中的书就成了孩子的“瑰宝”,置于桌角,往往会被众人“争夺”。

为孩子朗读,教师要精选图书。我参阅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附录的第二部分专门谈“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为孩子选择情节鲜明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图书朗读。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在晨间早读、在课余休息、在假日休闲,一有空闲总会有孩子提出让老师读书的请求。听的故事越多,孩子的阅读期待也就越强烈。仅仅听朗读,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每次读完,师生就展开讨论,交流听后的想法或疑问,我趁机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更多作品,指引孩子自主阅读孩子一旦爱上了阅读,那么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不同条件和不同背景下的全体学生,不仅要使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还要使他们热爱阅读,学会阅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这种差异决定了学生阅读的差异性,也决定了阅读指导形式不能单一化,老师要更多的研究生情、学情,分层、分类、分别要求于学生,力求让大家都能愉快接受,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潜心阅读,静心思考、主动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教给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选择选阅读材料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重点推荐了一些文学经典。面对这浩瀚无际的书海,教师指点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我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我又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每天抽取10-15分钟的时间,在教室内由学生自行挑选想看的书籍、杂志或报纸阅读。

2、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方法的能力。这样,他才能决定一篇文章到底该一目十行地浏览还是低吟慢诵细细品析,才能加快阅读的速度,使课外阅读

“量”有了保证,而且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精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圈圈画画,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还可练练笔,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练笔仿写。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我就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但是,为避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不以作业的形式作硬性要求。而且,这个阅读记录也不同于单调的“读后感”,针对不同的年级,我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低年段的学生,可以只单纯地填写(或由大人协助填写)图书的有关信息(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等),再加上“很好看”、“很有趣”、“一般”等简单评价就可以了。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增加一些记录的内容,内容提要、感受体会、仿写等。我又结合“班级读书会”、“作家见面会”“小书虫俱乐部”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潜心阅读,静心思考、主动与人交流等阅读习惯。同时,我还不忘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原来如此美妙。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灵已随书一道打开,相信他们在课外定会开开心心地去读书,让书香充盈自己的家、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

四、科学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潜心阅读,静心思考、主动与人交流的学生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教师的评价

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要让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如:“很高兴你做到了这一点!”“你真不简单!”“你真是好样的!”这一句句充满激励性的言语,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8.大声朗读,培养阅读习惯 篇八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习惯就像指南针,指引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良好的习惯。鲁迅先生从小就养成“时时早,事事早”的习惯,叮嘱自己珍惜时间;司马光从小勤奋刻苦,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播种一种习惯就是播种成功的种子。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是学习方面首先应着力培养的习惯之一。

对于儿童来说,生下来就热爱阅读的儿童很少,他不会因为认识到阅读很重要而去阅读。热爱阅读的儿童一般都来自于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一个简易的书架,一些精美的图书,一个温馨的角落,一句读书的格言,一群读书的伴侣。一个真正重视儿童阅读的老师,应该给孩子营造最好的阅读环境。在良好的读书环境中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好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1.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面对茫茫书海,孩子们需要有人指点航向,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能吸引学生的课外书籍。

一位诗人说: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有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下是我从大量的资料中精心挑选,并经过阅读实践制定五、六年级不同的阅读推荐书目,初步形成了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体系。

在共读时我选择了以成长为主题的一些书:《绿野仙踪》《夏洛的网》、《马小跳》、《草房子》、《青铜葵花》、《爱心树》、《窗边的小豆豆》。让孩子们可以从中寻找“自我”, 让学生与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烦恼与困惑,体验成长。

2.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1)学生制定简单的个人读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作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0至20页,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的目的就能达到。

(2 )教师给足学生时间,从中品味阅读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校里我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确保每天在校有1个小时的整班共读时间,每周根据阅读进度及时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自小每个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读故事,孩子都是在听故事中进入梦乡的。有人说,孩子能认字了,家长就不必再读了。否也,只要是在学习阶段,或与家长协商,在家请家长负责讲;或尽量挤课堂时间,每天上课前就念五分钟。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会利用课前五分钟读一些短小精炼的美文或哲理文,及时听听孩子读后的感受。在每周的两节阅读课上,还会选择一本书,讲述最精彩的故事段落,调动孩子在听后就有立刻想去读这本书的冲动。

(3)家长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的语言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理念,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才不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教师使用“亲子读书交流卡”,对 “亲子共读活动” 进行指导,家校及时沟通;同时教师还有效地利用班级博客这一平台,与家长交换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交谈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以读书活动三步曲引领学生阅读

(1)以推荐课引领学生的阅读期待。

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老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我在带领学生读一本新书之前都要精心制作PPT课件,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或赏析精彩的段落,或读一读书的前言,或介绍书评,或整体介绍这本书。使学生在阅读前就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产生阅读期待。

一般是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教师精选作品中最能展现作者创作主旨与表现风格,或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代表性片段,大声朗读或讲述,不断地预设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

所选择的片段与片段之间,话题的连接也很重要。它就像一条线要把一串串零散的珠子串联起来,让故事完整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孩子们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推荐课还可以简介作品要点、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了解。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阅读中要关注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读书方法,若是外国文学,还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渗透其中,为阅读做好准备。

(2)以读书交流会形式促进阅读。

在班级开展的读书交流会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读完整本书,再组织全班交流。一般第一遍阅读是浅阅读,是不带任何问题,全身心地沉浸于故事情节的阅读。第二遍阅读是深层阅读,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学习单下发需要对书做一个回顾,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带着思考进行阅读。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对整本书进行交流,在阅读的讨论中彼此分享不同的`观点,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课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教学形式表现为班级读书交流会。

高年级的读书交流会侧重于理性,既需要读进去,体悟文字内涵,还需要走出来,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因此高年级的交流课可能没有以往热闹,而多了一份冷静的思考,多了一些精神的关照。话题的设计应能展现一种思考的张力。

(3)以丰富的活动延伸课外

由整本书展开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在创设书香班级的过程中成立”亲子共读”社团,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 “经典朗诵会”“读后感汇报”“读书成果展” “星期日阅读沙龙”等一系列主题队会活动,并创办班级了“小蓓蕾”报。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阅读能我们明白事理,增强能力;阅读能让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爱上阅读吧!相信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受益无穷的!

9.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篇九

作者姓名:孙仁学

作者单位:巴州区第十小学

邮政编码:636000

电子信箱: rx610@sina.com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阅读和写作上。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加强读的训练。“读”是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训练时,要明确训练目的,精选训练形式。如:了解文章大意、分层分段,采用默读或自读;检查感情朗读,用指名读或分角色读;渲染课堂气氛,用齐读;当学生读不到位,宜用范读;复习总结文章,用领读等。在采取各种训练形式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训练时机。

(二)重视知识理解。“感知、理解、应用”是学习知识的三个阶段。理解是感知的升华和应用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运用才会得心应手。如果只讲应用忽视理解,运用则如空中楼阁,学生找不着南北。理解要体现清晰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对于每篇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它在写作上的优点,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在学习《匆匆》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并进行仿写;对《穷人》进行续写;对廉颇负荆请罪一段进行扩写;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段话;将《赤壁之战》一文中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写出来等。

(三)发展阅读个性。在教学中,不追求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表达,勇于质疑,善于思辨,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查阅资料获得的知识或观点及时给予赞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碰撞或困惑及时给予引导。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或乐趣。在学习《学弈》这篇文章时,当问到学完后你有什么体会时,有学生回答:“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也有学生谈到:“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激发兴趣,那么后一个人也会学有所成。”还有学生说:“他应该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射箭,他同样会专心致志,也一定能成为射箭的高手。”

(四)尊重文章的价值取向。《大纲》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中的一段话,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词,一句话都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有同学谈到:“邱少云严守纪律,宁愿烧死,不愧为英雄。”也有同学谈到:“邱少云有机会自救,却宁愿烧死,简直是傻子。”这时,我们就要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正确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素材的积累和作文和批改。

(一)注重素材的积累。叶圣陶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的生活积累。”所以,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生活中积累素材。如:带学生观赏大自然:春天来了,带学生去寻春;观察校园早晨的景色;下雨了,和孩子一起赏雨;下雪了和孩子一起玩雪„„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随时写下心得。尽量提供课外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摘录好词佳句,写读后感想,定期在班内相互传阅,谈体会。

10.GRE阅读如何培养习惯 篇十

a、意群训练:以几个相邻的表示同类意思的词为阅读的对象,而不是单个的单词。同时避免发声阅读,克服内心的声音和喉头与嘴唇的颤动,关键是:

要点二:眼睛在阅读材料上移动的速度要比自己在心中或喉头出生阅读的速度要快

b、不回视训练:保证第一遍阅读时的高度注意力,避免回视,关键是:

要点三:在阅读文章时,都要注意整句的回视现象,坚持一遍就都下来

c、合理化训练:根据文章中得上下文的逻辑推理,将不懂得地方进行合理推理。

要点四:凡遇到不懂得地方,就用合理化推理进行推理

d、速度与理解力的平衡点训练:

要点五:贵在坚持,不可半途而废。

其实,新GRE阅读备考绝非不可攻克,只要训练方法得当,并且能更每天半小时左右进行练习,GRE阅读完全可以在一个月甚至几周内被攻破。

GRE阅读真题及解析:货车载重量

GRE阅读真题及解析:

The damage that trucks do to highwaysescalates dramatically with the weight borne per axle. New regulations increasethe maximum permitted vehicle weight; these regulations will therefore allowonto the highway trucks capable of doing even more damage than those currentlypermitted.

1. The argument is open up to criticismon the grounds that it

A. fails to establish that the level ofdamage done by trucks is a serious problem

B. omits evidence about one of the tworelevant factors

C. ign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carefuldriving can lessen damage to highways

D. presumes that trucks are the onlyvehicles capable of causing substantial damage to highways

E. presumes that something is bound tohappen just because it is allowed to happen

大家注意:该题让找文章推理最关键的漏洞。

文章结构很简单,说,货车对高速公路的破坏随轴(axle)载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新规则提高了允许的货车载重量,所以新规则将允许能对高速公路造成更大伤害的货车上路。

选哪个呢?

解析

答案:B

解析:相信很多同学选的是E选项。很遗憾,选错啦!为什么E选项不对,B选项是正确答案呢?

注意,E选项说,因为某事允许(allow)发生所以注定(bound to)发生,而文章结论就到允许(allow)发生的层面,根本没有对于是否“注定(bound to)发生”的判断。千万注意,“货车一定会对高速公路造成更大破坏”只是我们的臆想,不是文章的结论呀!

B选项正确,文章推理确实犯了B选项所描述的错误:忽略了两个关键因素中的一个。注意,文章说,货车是否能对高速公路造成破坏的关键因素是轴(axle)载重量,轴(axle)载重量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1 总载重量,2 轴的数量。新规定只是关于总载重量,遗漏了“轴的数量”问题。

GRE考试阅读长难句辅导解析

However,as they gained cohesion,the Bluestockings came to regard themselves as a women’s group and to possess a sense of female solidarity lacking in the salonnieres,who remained isolated from one another by the primacy each held in her own salon. (4-)

起初,蓝袜女们确实模仿了法国沙龙女主人,将男性襄括到其小圈子中来。然则,随着她们获得的凝聚力,她们渐趋将自己视作一女性团体,并拥有了一种妇女团结意识,而这种意识在法国沙龙女主人身上则荡然无存,因为她们每个人在其自己的沙龙中自视甚高而彼此孤立隔绝开来。

难句类型:复杂修饰

解释:本句读到表示并列的连词and开始变难。and之后的不定式与前面的不定式是并列的,to的前面省略了一个与前面一样的谓语came。 lacking之后的分词作定语修饰a sense of female solidarity其后的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又修饰逗号前面的salonnieres此从句中又有一个定语从句that each salonniere held in her own salon修饰其前的primacy,但是由于引导词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因此被省略。

1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十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针对当今的考试制度来说,每一位学过初中语文的人都知道,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是一场绝对的重头戏。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阅读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定位,决定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如何让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如何让学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深谙走进语文的快乐?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同样的,面对农村的孩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积极引导的重要责任。从教几年的我,明白其中道理。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不知不觉中把徘徊在门外的学生带入艺术殿堂,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语言美。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让学生不断地发现美、领悟美、欣赏美。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如在教授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忆读书》一文时,课文中大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我趁机把其中出现的《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茶花女》等作品的精彩之处略作叙述,吊足学生的胃口,勾起他们迫切阅读这些书籍的欲望。在这样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二、备有香米打造巧妇——设置图书角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即是有的无矢,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农村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家庭经济整体水平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且如觅书过程艰难,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应集众人之力量,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书籍。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的阅读强烈愿望有地方冲浪实现,也掀起了班级广泛阅读的高潮。多样的社会,要求多样的人才,在图书角的内部也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另所备之米应香气逼人,所集书籍应健康向上。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设置图书角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黄色(色情人灰色(反动X黑色(暴力)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正确阅读方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在阅读教学中的“渔”也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

①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读书,关键要去“读”。“读”了人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读”了才能感觉到文章作者那颗心为什么会如此歌唱,“读”了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透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钻进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

②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时代前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文学性作品理解性阅读的方法之一。理解性阅读着力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阅读途径。

③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要真正进人语文的天地,进人“语文”的胜境,需要鉴赏阅读。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正因为如此,就要求阅读者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顿觉热血沸腾起来,你的思维飘逸起来,你会感悟和深思。

④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人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即便是同类文章,其文体或构思或题材的差异依旧明显,从指导学生不断地分析、咀嚼、鉴赏以文章中“求同存异”,在“异中求同”中归纳出某些共性,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当学生们已走近阅读,参差不齐地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再次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让学生初涉鉴赏性阅读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际课下来,几石击水,阅读的浪声即时可闻。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如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四、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与实践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增厚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形成一种无形的积累。这种无形积累是阅读经历的初级阶段,能对学生的人格、各方面修养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但这种随意性、消遣性的积累,较难快速地深入学生的大脑,并通过大脑分析理解吸引力,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迫切需要阅读的主体在无形积累的基础上加强有形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世上真正能过目不忘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所以进入阅读的精读阶段就要学会摘抄,记录,点评,质疑。我并不赞同对待每本书都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态度,因为书海无涯,开卷即兴笔墨对于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有些严谨过头了,反而阻碍了阅读的开拓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不过,阅读主体在博览群书之时,也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动笔摘抄自己所欣赏的,所需要的语段,学习领悟作者的思想与审美情趣;归类收集文字信息,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源;积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拓宽自己的文化涵养和储备自己的口语交际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这些名言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许多初中生对作文,怀有极大的畏惧心理,面对题目往往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也是平淡干涩无文采。在这种情况下,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徒劳无获的,此时学生迫切地想写好作文却无从下手。“需要是了原始的动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抓住这要求与水平之间的矛盾正确引导。一方面,教师让学生清楚:写也好文章必须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和丰富多彩的词语,必须恰当地运用修辞。进一步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饱满的思想感情。而这一切来自广泛的阅读和对文学作品独特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实践与阅读结合过程中,因为阅读有形与无形的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储存着较丰富的写作素材,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有许多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记下了一则小故事或者一句名言,而在作文中恰好得到运用,这样便于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体验的基石,而大量的、多种方式的阅读又全面地扎实积累扎实语文基础知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对我的学生说“以阅读为支点,就能撬动雄峻的语文泰山”。

上一篇:铁塔维护作业计划下一篇:高三优秀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