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2024-10-30

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精选8篇)

1.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篇一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泡 子 学 校

于 淼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新课标实施以来,音乐教育的工作迎来了春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是令人欣喜地。然而,任重而道远,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更大热情和潜能,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一线音乐教师都将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这几年从教的实践总结,听课评课的反思,试图从“针对学情、注重方法,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理布局、内容重组,多元评价,增强自信”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相应策略,希望能让读者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中得到一些启发。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发行使用,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深入推进,给音乐基础教育灌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现在的音乐课如果说用“万木争春,千帆竞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我觉得也不以为过。教材可以进行增删整合,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形式„„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感到由衷喜悦,近六年的课改让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但是,如何让学生能长期的关注喜欢我们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我觉得,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循序渐进。下面就来谈一谈几年来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接下来阐述的几个教学中的点滴可能会让我们有所启示。

以八年级下中《梨园百花》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涉及到京剧、豫剧、锡剧、黄梅戏等剧种,可能有的老师对这些都是门外汉。教材的设计师通过学生较易掌握和喜欢的戏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喜欢上戏曲的,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中有歌,歌中有戏,这种特点让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戏歌中融入了戏曲的元素,所以又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唱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培养了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因此,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和学唱开始,初步养成他们对戏曲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机和源泉,只有内心充满了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才有动力有激情去学习所要面对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反思1:八年级下册《梨园百花》,整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老师的钢琴范奏,且不说弹得如何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单是《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前面的这段十几小节的前奏,就很难想象怎么能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把它演奏的京味十足,连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都忍不住“摇头晃脑”跟着打起拍子来,可想而知,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在课的结尾处这位老师又别处心裁的播放了一段自己暑期学习京剧的小片段,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身段,就让学生们好生的崇拜,由此,从学生们的眼中,表现中,这节课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最起码对以后的教学是有益的,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是非常好的。

教学反思2:八年级下册《梨园百花》,教师在这节课中选用了《西厢记》中红娘的一段念白,让学生与京剧零接触了一把,首先教师亲自把这段念白念了一遍,同时还加上她传神的台步,眼神,有模有样,别有一番韵味。现在的学生可都是追逐潮流,追逐时尚的,此番老师的一段生动且别具一格的表演,使得同学们按耐不住的模仿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这也是课中设计的一个表演创编活动,接下来通过有序的组织,同学们学唱的是有滋有味,有的几个外向的小男生还自告奋勇的走上讲台表演,虽然表现的不是那么到位,但我们却还是能看出同学们都完全的投入到学习中了,而且是由衷的表现了对戏曲的好奇与喜爱。从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还是很喜欢很愿意去接受新知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如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在这里,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就体现出来了。

除了戏曲,另外一个较难掌握和接受的内容就是民歌了,记得自己在大学里的时候学民歌时,刚开始还真不喜欢。粗粝、原始的劳动号子,沙哑,土的掉渣的山歌,依依呀呀的西北民歌唱腔„„我们这些江南长大的学生,谁是一听就喜欢的?我们尽管不喜欢,总得应付考试吧?于是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反复听唱,等到全背了,也就喜欢上这些东西了,顺嘴哼上几段,觉得挺有味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即民歌不那么容易让人喜欢;第二是理解民歌必须反复吟唱直到背唱。但我们不可能象大学老师那样要求学生去背唱,必竟教学对象不同,目的也不一样。教学反思3:在七年级上《茉莉芬芳》一课中,教学内容是:〔1〕通过选择其中几首极具地方特色的歌曲听析对比,来感受南北方民歌风格异同;〔2〕用方言学唱扬州民歌《杨柳青》。在学唱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的范唱,多媒体课件的原音演绎等欣赏继而让学生模唱,反复听,有一个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的特点是听出来的。接下来可以分小组唱,也可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直至最后能够用方言熟练的背唱。这节课结束后,以至于接下来的几星期有些调皮的学生看到我冷不丁的来一句“七搭八搭蹦啊口虐,杨柳叶子青啊口虐”——学习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这里提到的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指创设一个安静的欣赏音乐的氛围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更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新颖地、别具一格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能很快的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这是上好一节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举例说明:在八年级下《丝路驼铃》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学片段:

1、情境创设

学生进入教室,课前大屏幕播放一组西域特色的风景画面(配乐采用的是小提琴钢琴合奏的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幽婉动人的具有异域特点的乐曲和充满异域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画面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课件背景图片和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选择应用,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效果。)

2、新课导入

师:音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航船,承载着人类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和情感,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今天这节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做一次音乐的旅行,去聆听,去了解,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上动人的乐歌鼓舞。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我国古代往西,通往中亚、西亚至欧洲的一条重要商道。(因主要运输中国丝,丝织品至欧洲,故称丝绸之路)

大屏幕:演示丝路具体路线(从古代长安出发,今西安,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过玉门关,阳关,阳关分南北道经今新疆地区,至西亚和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条陆路商道)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入手,介绍西域的概念,flash动画演示效果很直观,学生能简单明了的了解西域的地理空间概念,这样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过程作铺垫)

3、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欧洲的政治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我国的许多民族乐器就是来自于西域。

大屏幕: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图(筚篥、琵琶、扬琴、曲笛、梆笛、箜篌等)

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融与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从历史地理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过渡到丝路的音乐,选择介绍不常见的乐器,通过音画的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开拓音乐视野,加强对本课主题的认识。)

4、师:从西安出发,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当时教学的效果可见,这段5分钟左右的导入效果是很好的,从学生的神情可以判断出,安排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发挥了视听通感的作用,教师简介明了紧凑的讲解过度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这是我开的一节公开课的课前导入,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虽然只有5分钟,但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起,精神专注,效果很好。

三、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我还曾听过八年级下的一节课《亚非拉掠影》,这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就是教学效果不佳。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多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有人曾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幅水墨画,有浓墨,也有淡彩,有布局,也有留白,我觉得非常恰当,翻开新课程音乐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歌民乐,流传百年的音乐精粹,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庞杂的教学内容与仅仅20课时的教学矛盾困扰着我们,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讲述,那么一周一节课是不够用的,即使能明确讲述也成了满堂灌,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了。

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文本内容”,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原有程度与目标要求做恰当的取舍整合。

例如在《草原放歌》这个单元教学中,主要内容有五首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嘎达梅林》、《拉萨谣》、另外还有一首器乐曲《清凉的泉水》,要求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熟悉马头琴的音色,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针对这节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中他只选择了蒙古族的音乐,且巧妙的把课题定为《吉祥三宝》,借助这首浓浓洋溢着蒙古韵味的脍炙人口的流行民歌揭示了上课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想学的欲望,教师在课中围绕吉祥三宝是哪三宝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聆听和体验的基础上,介绍什么是蒙古族的三宝,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对蒙古音乐文化产生,发展,历史,风俗,文化传统的探究上,每一段音乐,视频,故事,传说,电影片段,问题设置无不围绕于此,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可以说,这堂课是成功的,从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反应就可以显而易见。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上好一节课,高效的课,学生喜欢的课,那就要上一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四十五钟,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就是一堂好课。

四、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评价应具体化,一些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真肯动脑筋”、“说的真精彩”、“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的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会更努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多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无声的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亲切期待的目光、轻轻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体验参与学习到来的愉悦。

曾经听课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让我记忆尤深,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课中,学生虽然比平时的表现的好,但还是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坐不住,在角落里偷偷讲话,最后声音竟然越来越大了,大家纷纷侧目,这时,只见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的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说:“看来这位同学很想好好的表现一下,展示一下自己,那么我们即兴出一个节目,我请你和我共同跳一支舞如何?”这位学生站起来,脸通红,手不安的搓着衣角,嗫嗫地说,我不会跳,老师说:“没关系,我跳的也不好,我带着你,根据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来变换步子,同学们,鼓鼓掌,给他的勇气好不好?”“好”,同学们如雷的掌声响起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翩翩起舞,一瞬间课堂里只剩下美妙的旋律,一曲终了,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之前还讲话的同学脸更红了,但却又能看到他眼中的激动与兴奋。上位之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讲过废话,而是无比专注的听着老师的讲课。从这个突发的事例来看,恰当地评价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能让其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2.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篇二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个体的必备能力。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自主学习的内涵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学界开始自主学习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指人要对自身的学习决定及其实施过程负全部责任。Holec则认为自主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所必须具有的能力:(1)能够对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作出选择;(2)可以指定学习计划;(3)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自主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由依赖他人到独立学习的过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而且自主学习并不因一次学习行为结束而终止,它体现为一个循环往复、不断生成的发展态势,每次对学习过程的总结评估,都将影响接下来学习行为的目标指定、方法选择、计划指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2、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克拉申(Stephen. O. Krashen)的语言习得论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通过习得(acquisition)而不是学习(1earning)获得的,习得的是人将语言规律内化,形成语言,进而自如运用语言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应从促进其将知识自主内化入手。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个体建构认识框架的过程,所以知识的掌握并不体现为信息的输入,而是自主性的构建。龚亚夫、罗少茜将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归纳为六个方面,即自律、自我、自信、自主、自择和互动,充分反映出自主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认为自己能够掌控学习过程时学习效果最佳。而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障,必然能激发其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初中英语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意义

自主学习既是教育目标也是手段。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乃至终身学习都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善于自主学习的人能够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在走入社会后依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作为教育手段,则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觉接受学习任务,强化自我管理和评估,有效提升学业水平。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能够自主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人在学习母语过程中,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以保证自身生存,具有强烈的自主学习动力。而在母语环境学习外语过程中,则缺乏这种内在动力,学生常在教师的督促和引导下进行学习。而开展自主学习,则可以激发内在动力,是学生在母语环境下学好外语的必要条件。

三、打造初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措施和途径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的开展,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为前提。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积极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方式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这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意愿、选择,给予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的自由,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并通过积极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2、营造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常面对学生观念难以转变的问题。学生对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难以适应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节奏,这需要教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习惯于主动开展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或大家感到疲倦的时候播放一首轻松的英文歌曲,调节课堂氛围。如教师进入教室就说,“What a cold day !”学生感同身受, 表示赞同。 教师进而 说:“I have got a headache。Do you have some advice ?”学生纷纷提出建议,“You should put a robe on if you go out in such a cold day。”、“You’d better have some hot water。”、“You need to have a rest。”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大家都在想如何用英语表达关心。教师因势利导,说“OK,Today, our topic is illness。”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3、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教师包办代替指定每个学习环节,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以确保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防止部分学生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倒退回被动学习阶段。例如推广元认知学习策略,使学生监控学习过程,为自己做记录、打分,进行自我指导和评估等,就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4、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价

3.谈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篇三

【关键词】中学英语;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导引和帮助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教师的组织、导航和帮助是完成探究任务的保障;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多角度丰富的评价是促进学习过程顺利进行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我们在研究性学习道路上应该继续探索,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能,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国内参加美国教师为中国英语教师所提供的假期培训中,笔者曾感受到美国教师的培训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从亲身经历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优越——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进入英语教学之中将对长期以来被语法分析法所占领的英语教学有巨大的冲击,会变教师中心的课堂为学生中心的课堂,也会逐步引起中国基础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

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一、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理念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且提高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及科研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共同提高的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了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价值。

所以,要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能,教师首先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探究,也不能放手不管、任其发展。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导引者、协作者和共同进步者。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水平,要了解学生在自己所教领域里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把握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从而在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基础之上设计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设计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教学设计不但一般地引导学生的发展,而且要控制其心理与行为在最近发展区中实现具体的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学习水平和所设计任务之间的相切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或是再“跳一跳”,自己能去探索到的知识解决的任务情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自主学习和自发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挖掘英语课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从这些兴趣点切入,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学习牛津中学英语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对国外校园生活的好奇这一点,设置一些问题,如:①What is the school life like in the UK? ②What is the school life like in China? ③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in China.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学习小组应该避免由老师按座位区域简单划分。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个体的思维差异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研究性学习又是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因此可以打破“就近”讨论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按照探讨的不同课题来自由组合。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就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合理的调整建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人参与,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和提升自我,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也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这些的,而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应该给予一些合理的建议。

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如:英语课文的预习。将词汇学习(Word Study),如编制词汇学习的练习作为共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定会出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汇练习;将课文的初步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如正误判断(True or False Statements),问答练习(Questions and Answers)、课文大意(Main Idea of the Text) 等作为不同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则以自己完成的不同学习任务方式呈现,共同完成课文理解的任务。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过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小教师的角色。每个小组在展现自己小组的作业的同时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活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小组学习集体的形成。

四、科学合理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练习或者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交流时,教师要能及时评价他们所提的问题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能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颇时,要及时给予引导。学生回答的问题,则可以由学生们评价答案的正确与否,但如果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要及时点评,给予帮助。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对活动小组集体和每一位学生做出正确评价,以利于“任务型”教学的顺利进行。

4.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篇四

一.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因为,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创新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与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丰富和完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二. 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已经进入初三,即将面临毕业升学。他们各学科的课业负担都很重,就英语这一门来讲,在学习中他们的困难就不少。比如他们感到头疼的就有单词的记忆问题:相当多的同学有“前背后忘”现象;有的同学因单词记不住,学习已处于“躺倒不干”的境地。另外,也有同学反映,词汇哪怕记住了,但一做题目,为什么却老出错?……

许许多多的学习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产生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尝试的愿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实施研究性学习实验的步骤

根据我的初步设想,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学生现状分析及问卷调查、成立课题小组;具体操作、解决问题。

1. 学生现状分析及问卷调查:

目前我所任教的初三两个班级,是原先的三个班级合并而成,因拆、并校的原因,三个班的学生在流失了四十多人后,只剩下现在两个班级共七十几人。去年十一月,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A.项目:

1)你最喜欢的题型 2)你最易失分的题型 3)你认为口头作业,如背诵、复述课文等有用吗?在哪些方面有用?口头与笔头关系如何? 4)你背单词有无困难? 5)你背单词的方法:

①按字母背 ②按音节背 ③找新词与旧词的相似之处 ④其他方法 B.主要原因或具体说明:

此栏要求学生对A部分各项目作答后,陈述主要原因或具体加以说明。2. 成立课题小组: 根据已进行的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最易失分的题型集中在第三部分阅读和完形填空上。同

时,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背单词存在困难。所以,成立课题小组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我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三至六人不等,各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

3. 具体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就不同课题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各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收集材料的方法、采取的行动和可能的结果等等。

本过程是学生的实践体验阶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逐渐学会运用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报纸、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法,有效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学会整理和归纳资料,并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记录在调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并利用信息资料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

3)初步交流。学生在分别进行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进行交流,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交流、研讨,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分享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说明:从分课题组定下各组研究项目到完成任务进行全班性交流展示,这一过程我们初步定为三个月时间。

四.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同阶段,要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当好学生的指导者。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研究笔记,如何解决问题、形成结论等。比如在师生共同选择研究课题时,应选择在学习中同学们感到困难大、问题多的项目。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要学好英语,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关键。而学生在记忆词汇方面却有不少困难。

从目前初中英语几种句子类型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记忆方面有无捷径可走?

阅读对初中学生来说,可谓较难的一档题目。他们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弱的现象。那么,是否有办法克服上述缺陷、提高阅读能力呢?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如何有效记忆单词、怎样辨别各种句子的特点,梳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导他们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尽到教师的责任。

另外,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因为这对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求同思维又称集中思维,其方式就是归纳推理,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共性;不善于求同,就只能永远在“感性”的世界里碰撞。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也不能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

根据上述观点,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并且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思维朝着“求同”、“求异”的方向引导,培养其这两方面的能力。

比如,为了“求同”,我提出以下研究课题:

1)你会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吗?(要求学生从三方面着手研究:①形式②位置③三个等级的使用)——A组;B组;C组。

2)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有无共性可言?(要求找出上述各种句子的共同点。)——D组

3)你能摸清阅读、完形填空的一般规律吗?(要求从总体、大方向找出做题规律)——E组

那么“求异”呢?我提出的研究课题是:

1)联想在记忆词汇中的妙用——看见一个词,联想一大串(要求从读音、新老结合、搭配、同义、构词法等角度联想记忆)——F组

2)见到“too…to”结构,你能联想到其它相关的句型吗?——G组 3)有趣的动词家族——触其一点,联想其类——H组 五.研究性学习实验交流展示案例:

八个小组的同学在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研究学习后,于今年三月推举代表口头汇报了他们的成果,并上交了书面材料。在汇报课上,C组同学就形容词、副词的三个等级的使用讲得头头是道,他们能抓住其特点,将比较快捷的填空方法呈现给大家:

①.句中有than,填比较级; ② 在 as…as, not as/so…as中、在very,quite,so,too,rather,how,what a/an, what之后、在enough之前,用原级; ③ 在much,far,even,still,a little后,用比较级; ④ 句尾或句首有in …, of(all)the...时,填最高级; ⑤ 在Who,Which,Whose…问句中,若两者参加比较,填比较级;三者或三者以上参加比较,用最高级。

至于选用形容词还是副词,则根据句中动词来决定:① 系v.“be, look, sound, smell …” 等与形容词连用; ② 行为v.与副词连用。

D组同学对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有无共性可言的研究报告,使大家茅塞顿开: 他们说,上述句型从动词来看,无非分两大类:① be动词及情态v., 助v.(can,may,must,will + 中心v.)类; ② 行为v.(do,does,did)及其它。

肯定句变否定句主要变动词,按上述两类动词可得出:前者直接加not,后者在动词前用don’t(doesn’t,didn’t)否定,动词变原形。

那么肯定句变一般疑问句呢?第一类,是将be,can,will… 等提至主语前,而第二类则是用助动词do(does,did)放主语前构成,主语后的动词变原形。至于特殊疑问句,无非就是“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而已。

对于E组所研究的阅读、完形填空的规律;F组“联想在记忆词汇中的妙用”;H组“有趣的动词家族—-触其一点,联想其类”等总结报告,都不乏其闪光点,有的确实给人以不小的启迪。比如在讲“新老词结合联想记单词”方法时,同学举例:picture,future,lecture,culture / count,country,counter / plane,planet / story,history / science,experience / ear,hear,appear,disappear,heart / moment,government,development, advertisement, environment / passenger,messenger / passage,message…

报告者还在举例,下边的同学已经坐不住了,纷纷举手,报出一个又一个的单词,那场面热闹非凡。同学们戏称:这种词汇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方法有趣!我们也可以尝试!”

值得一提的还有G组同学研究的“见到too…to结构,你能想到其他相关句型吗?”真可谓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难题。报告者说得简洁明快,黑板上的演绎干净利落:

说明:上述四个结构中,箭头所指正反方向均能互相转换。请思考转换条件。

注意:①有时还涉及后面不定式to do的逻辑主语问题。(板书句型)

②to do宾语与句首主语相同时,须省略。但so…that句型类似情况却不能省。

这时同学举了一例:The computer is very expensive.Tom can’t buy it.(合并为一句)The computer is ___ expensive ___ Tom ____ buy it.下边同学大声报出答案,可错误与正确的声音交错混杂、此起彼伏。“应该填什么呢?大家想想吧!”报告者如是说。……

六.结束语

按照一些老观点,英语是一门只需“背功”的学科。“多读读、多背背就行了”,许多人都这样认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与所有学科一样,只要是学习,它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都离不开“求同”、“求异”思维这个要求。我们知道,在这两种思维中,“求异”即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内涵就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的积极思考与联想。发散思维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在知识网络空间各个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为联想出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相异、相反等进行分类组合,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将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拓展,成为有机体系。发散思维的主要形式有纵向、横向、比较、逆向、转化、综合、应用以及语境发散等。掌握发散思维,学生可以由此及彼、由已知探知未知、触其一点而联想其类、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模式、主动开拓思维新途径,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导致新发现,培养创新精神,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一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变为“主动”的学。通过探究,同学们体验、感悟平时的所学,总结、归纳自己的所得,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5.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篇五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各种合作与交往更加密切,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现行的英语教育正经历一场变革,英语素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叶圣陶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理论依据。

3、改变我区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

我区地处农村,通过对本地区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英语学习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在家很少听录音,只靠课堂几分钟;从不大声读单词,只是放在心里默读;只阅读课本内容,不看课外材料;用中文习惯写英语……另外,我区小学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师寥寥无几,导致我区的小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上了初中以后,与城里孩子的发展没有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劣势;而且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及为他们创造的学习环境远远比不上城市家庭,相当一部分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同时部分教师唯分数至上,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根本性转变——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同时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寻找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困惑,采取合理对策,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习惯,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也体现出本课题的社会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活动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的本质内涵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在申请本课题之前,我们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分析我国目前最前沿的报刊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学外语学法教法研究》、《英语教学策略论》、《英语学习策略》、《基本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等,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虽有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小学生,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片面的,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更没有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

我们希望在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我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状况,并针对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不良英语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预计在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有效策略,从而指导教师有效地教学,并将研究成果在我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推广。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习惯:是人的一种比较固定的行为方式,是指一个人长期形成的定型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反复练习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

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是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听、说、读、写习惯为研究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固定下来并为之需要的行为方式。培养策略:是指为了使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形成良好习惯而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

2、途径与目的:

本课题研究将从调查“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案例中研究总结出具体方法,引领教师积极应用。研究将从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借助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课标的总体及教学要求,利用个案分析、课例的收集、分析、研讨,形成对“培养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新认识,形成有效策略,促进农村素质教育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主要内容:

(1)省级课题内容:

①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②农村初中生不良英语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③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④培养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 A 听力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B “说”的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C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D写作习惯培养策略研究(2)子课题内容:

①听力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生英语听力现状调查

B 农村初中生英语不良听力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C 培养农村初中生英语良好听力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

a 学生良好听力方式习惯的研究

b 学生自我良好听力习惯养成的研究

c 学生良好听力习惯评估的研究

d 学生获取听力资源的研究 ②“说”的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分析

B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策略研究 ③ 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分析

B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英语阅读习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C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策略研究

a 良好生词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b 良好难句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c 良好语段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d 良好评价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e 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④ 写作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A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B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与对策研究 C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D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究,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行动研究法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典型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归纳整理出有效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将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以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为辅

文献研究法是通过查阅、分析、整理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我区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英语习惯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主要研究本课题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对来自各方面的数据加以归纳、分析、提炼,获得比较明确的结论。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

1、筹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

(1)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学习英语教学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将本课题分别落实在杨桥初中、大龙山初中和花山初中三所学校,各小组分别拟定本组的实验方案。(3)举行开题报告会,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0月)

(1)2010年12月,各实验班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2010年12月—2010年10月,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实验性研究,各课题组之间加强交流、研讨,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的撰写,同时调整策略,进行课题深入研究。

3、深化、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8月)

对实施阶段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论文。

七、本课题的预期成果

1、《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案例、反思、论文集

3、《农村初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的组织机构

本课题组聘请安庆市教研室谢余良主任当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指导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组长:伍玉红

孙明

组员:杨桥初中:吴皖闽、夏云林、刘婵娟、江满英、潘亚萍、潘玲悦 大龙山初中:郑文胜、倪红宇、陈家齐、王世宏、李玉霞、戴海燕、王淑萍 花山初中:金武、杨新、何明生、唐元山、查海燕

本课题组成员均为长期当任英语教学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中有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素质高,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一负责人伍玉红:中学高级教师,安庆市外语学会理事,市骨干教师、市教坛新星,荣获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二负责人孙明: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在一线从事教学二十余年,教学成绩突出,有多篇论文获国家、省等级奖,并参与主编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三英语教学参考》一书。

另外,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学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希望通过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并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多媒体设备和研究经费。

2、人员分工

(1)伍玉红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孙明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完成阶段性报告的撰写,负责课题组研讨会及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

(2)吴皖闽、夏云林、刘蝉娟、江满英、潘亚萍、潘玲悦负责听力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3)倪红宇、陈家齐、李玉霞负责“说”的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4)郑文胜、王世宏、戴海燕、王淑萍负责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5)金武、杨新、何明生、唐元山、查海燕负责写作习惯培养策略研究(6)各校联合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个案分析及多媒体课件

3、资料准备(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4、科研手段

我们有充足的研究实验时间和文献资料;课题负责人高度重视,组织能力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安装了多媒体、农村远程教育网,可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越条件。

5、经费保障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教科研意识强,都希望通过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将积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多媒体设备和研究经费。

6.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篇六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新课程,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对此调查结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生;教师;兴趣;态度

一、前言

本校于2005年秋季开始全面启动了初中英语新课程,到现在已有4个年头。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为此,我们对本校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我们对本校的各个年级共850位同学进行了不计名问卷调查。其中七年级280人,八年级440人,九年级130份。问卷共设计了15个问题,主要涉及到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动力,影响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因素等方面。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839份。其中七年级277份,八年级438份,九年级124份,回收率为98.7%。其中,下文提到的学生指的是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当然,就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我们每班也抽取了几位同学作了口头交流。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感兴趣程度

总体说来,本校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当问及“你喜欢英语吗?”总共有484位同学选择了喜欢,占总数的58%。33%的同学选择一般,而只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喜欢英语。不喜欢英语的同学大多认为英语学科太难学,自己从小学时就失去了兴趣;喜欢英语的同学则认为英语学科比较有趣,教师上课风趣,同时更感觉到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2.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喜爱程度

教师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导者,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其学习英语的态度。我们对三个年级的学生情况作了一个比较:

七年级有88%的同学喜欢自己的英语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也比较高:认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亲和力,上课很风趣,自己能听得懂;1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喜欢只是一般,主要原因是英语成绩不怎么样;而只有2%的同学不太喜欢英语教师,主要原因是上课听不懂,对英语一窍不通。

八年级,喜欢英语教师的同学不到一半,只有45%。有37%的同学认为自己对英语教师的喜欢只是一般,有11%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英语教师。

九年级同学中有71%的同学喜欢自己的英语教师。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在英语教师的帮助下,才使自己学好了英语,而现在更是受益匪浅。只有1%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英语教师,而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不能学好英语,对英语不感兴趣,对教师也是如此。从上述三个年级的分析看来,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看重自己的教师,也希望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自己;九年级学生已学会感恩;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分化阶段,内心世界比较复杂,思想也变得复杂,对自己的教师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对这部分同学更要好好地引导。

3.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

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还是蛮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与学生平时所花的时间是很有关系的,尤其是像单词背诵方面需花时间的地方也成了困难所在。八年级、九年级搞不懂语法的学生比七年级学生的比例明显下降,说明许多同学在学了几年后开始入门,开始对英语有了自己的“感觉”。

英语是一门需要时间的学科,据本次调查,课后经常花时间在英语上的同学为278人,为总数的33%;偶尔花时间在英语上的同学为429人,占总数的51%;其中大部分同学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大部分还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很少或者是几乎不花时间在英语上的同学有132人,占16%。课后讨论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的同学更少。经常讨论的为18%,有时讨论一下的为54%,而很少或者几乎不讨论的为28%。由此可见,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但是课后花的时间还是太少。有些同学甚至有些不懂的问题也懒得去搞清楚。

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有67%的同学是认真完成,力争不出错误;29%的同学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作业错误率比较高;而还有5%以上的同学还时有抄袭作业的现象,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

4.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学习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有5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升学考试,如果不是因为升学,学生对英语的重视度将大大下降;有38%的同学是为了以后的生活中有用;但是还有极少部分同学价值取向有问题,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父母和教师。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坚持。有70%的同学选择克服困难,迎难而上;27%的同学最初的劲头很足,而慢慢地就懈怠了;4%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理。有34%的同学绝对能做到;有56%的同学有时能做到;还有10%的同学做不到。在遇到困难向同学请求帮助时,大部分同学都能伸出友谊之手,给予热情的帮助。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占到了66%;有30%的同学虽然得到了帮助,但是同学还是不太乐意。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同学中,还有4%的同学得不到帮助。

四、问题与讨论

1.问题

(1)本次调查显示,本校的学生对英语课还是比较重视的,然而其学习的动机则是“为升学考试”、“为了以后有用,能找份好工作”。这反映了学生对我们这门课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仅仅认识到了英语课的实用性,学习动机明显具有功利性色彩。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学生竟然认为英语是“为父母和教师”而学习,在价值取向上本身就具有严重的缺陷。

(2)还有不少同学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或者说根本不喜欢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认为有时讲得快,听不懂,有的地方讲得不够清楚。还有的则认为教师片面地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占据整个课堂,根本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教师不应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讲解有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没有可实践的时间。教师也不必把语言掰开揉碎地讲,使学生没有可动脑筋的余地。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是相依相存的,要使学生有充分的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教师就必须压缩讲解的时间。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才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

因此,每个教师应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交流、讨论的氛围。反之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英语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不够。同学之间也缺乏合作精神,心理比较脆弱,学习上不够卖劲。根据当面询问的情况来看,还有不少同学必须在七年级就应该有的拼读能力,到八年级还未形成。课外阅读量少或者是几乎为零。还有大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购买过英语方面的课外书或者是工具书。这些都表明我们的学生自学习惯不好,自学能力不高。

2.对策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由被动转变成主动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有很多工作要做: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每节课的基础。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他就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因此,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接触,收集他们的意见,关心、爱护他们,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往往有崇拜偶像的倾向,他们之中不少是“追星一族”。如果你能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使学生佩服你、崇拜你,把你当作他们的偶像,自然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但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必须使课堂气氛活跃,因此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注重师生互动。其次,必须知识渊博、富有幽默感。如果讲课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再次,专业知识要十分扎实,对教材要吃透。如果上课时能流利地使用英语教学,左右逢缘,必然征服学生。第四,要与学生打成一片,真心地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方方面面,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第五,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并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要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要获得学生的信任、爱戴和敬佩。

2.尽量做到寓教于乐。一些中学英语教师认为寓教于乐不外就是唱唱歌、跳跳舞、讲讲故事,做做游戏,那是小学生的事情。其实,中学生也不过是大些的孩子,他们也有玩的天性,这些活动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应该有一个“度”,应该将这些活动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不能为娱乐而娱乐。

3.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培养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首先,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另外,开展英语角活动,举行英语辩论会,英语晚会,订阅英语报刊,开设英语广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观看英语电视、电影等,有条件还应该聘请外教,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产生成就感,使他们逐渐地认识到:学好英语原来并非难事,别人能行,自己也能行。

7.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自主研究性学习 篇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渠道。然而要将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精心策划课堂教学过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按照“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创设问题情景,确立目标和方向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正如袁振国博士指出的那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它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究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情景,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脑袋中产生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疑惑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中。例如,教师在讲授“Where’s the Post Office?”一课时,授课前可以把一幅图挂在墙上,并就画面所涉及的asking the way和offering help等知识点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充分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对确定的问题进行思索,大胆猜想、假设、预测,思考自己准备用何种方法去进行探究,去设计自己探究的方法、步骤和这样做的理由。然后,请学生就“How?What?Why?Where?When?”等问题分组准备,最后make up a dialogue。画面的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二、由猜想、假设、实践到自主参与探究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就提出,最好的阅读方法是猜读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由结合成4人小组,就画面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展开联想,大胆猜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共同磋商,探究热情十分高涨。最后,各小组成员分别表演各种asking the way和offering help的表达方式。

三、梳理、归纳、概括理论

中学生学英语时往往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根据本族文化的模式、思维定势,来理解、思维和表达英语,因而常常产生误解,造出病句。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同一语境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从其对称、和谐、简洁、协调的形式中找到英语语言变化的规律。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实践操练,对这一语境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应就学生提出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种意见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归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从而使学科内容结构化。在这一步里,宜把涉及到的有关asking the way和offering help的主要语言表达进行整理。

四、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扩展、创新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归纳,既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行“再实践———再认识”活动。这样既巩固和扩展了所学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英语中许多情景表达具有相似性,但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情景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把一个语言点与另一个语言点联系起来,由此及彼,产生启发,触类旁通。这样使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能有效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探索真理的习惯和独立的人格。

8.对初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篇八

一、实施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倾向于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学习”中,故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思考方案、实施并调整方案、活动、得出结论是基本的流程。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在上述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首先,在提出问题阶段学生往往比较盲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是基础,但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要想让其主动地提出问题比较难。虽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也积极尝试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但学生的主动性依然不强。尤其对提问的方法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以阅读教学为例,在进行7B Unit1 Dream homes的阅读教学时,该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的“homes”,借助balcony、cushion、 beach、 sea等词语来表现自己的“homes”。阅读过程中对Stephen、Madee、Neil的房子进行了解是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目标不明确,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教师很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由此可见,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缺失。研究性学习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内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教师的主导权不能较好地得以体现时,学生的探究容易变得盲目。同时,在从传统教学向研究性学习转变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反而不会“教”了,原因是教师不知道该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什么程度。试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自己都存在着疑惑,那么学生又该如何去学习呢?也有些研究者提出以问为主要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么,提出问题的基准是什么?什么时候提出问题较为合适?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最后,在得出结论阶段教师依然会走讲授的老路。实施研究学习,提出问题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研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点拨,那么教师如何进行点拨呢?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教师容易走以教师为主的老路。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要么是让学生进行探究,自己“无所事事”;要么学生探究一会儿后就是教师讲授,其模式依然和传统的灌输式无异。

应该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应用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如果盲目地认为进行英语教学就必须采用那种模式,必然使英语教学走入两难的境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上述问题是较为典型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英语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诸多困难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机器”转变为“主体”。要真正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有时间保证,班级学生人数要少。从教师的角度看,要在系统化的模式指导下进行操作,要有相应的评价体制作为保障,同时还需要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但从现实层面看,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上述条件还没有完成具备。

首先,从时间和班级人数来看,初中阶段每节课基本上是40—45分钟,每周安排有5—7节英语课,从这一点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性学习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上,而是课前学习、课中活动和课后实践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学习,单凭课中完成“研究”,效果微乎其微。在班级人数方面,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的班级人数皆在50—70人,大班额的现状使得研究性学习的推进存在困难。

其次,从教师指导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来看,在教师指导方面,目前很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还处于尝试阶段,没有相应的模式作为支撑,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多是在原有的模式上融入教师自己的想法,没有形成体系。在此背景下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显得盲目而不知所措。从评价体系来看,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哪怕是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师任教的不同班级,其采取的评价方式也大不相同。虽然班级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但五花八门的评价自然不够科学。

最后,从现实角度来看,目前初中阶段的教学还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考试还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主要方式。很多教师也想在课改中努力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方式,但问题是,如果“实验”失败,谁来承担责任?教师的考评、晋级等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密切相关。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要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宏观调控是最基本的保障。

三、学生在研究学习中的表现

研究性学习颠覆了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在小组中和小组成员合作,提出问题,探究方案。无疑,研究性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透过表面看实质,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如下问题:

首先,虽然学生喜欢,但来自外界的压力让其不知该如何面对。从最现实的层面看,初中生毕业后要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就必须通过考试,目前高中录取学生的方式还是中考,而中考中对英语的测试又以书面表达为主,听力和口语表达部分较少,这自然会让一些学生的整体成绩受到影响,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反对,一些教师在尝试研究性学习模式后也不得不“改旗易帜”。

其次,从微观角度来看,在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只需跟随教师所讲学习即可,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更多的是目标指导,学生需要自己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因知识、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所限,学生很容易偏离目标,目标的模糊性让研究性学习出现了“博而不精”的状况,这种现状迫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又容易走向机械记忆和背诵的极端。

最后,关于“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以活动探究为例,虽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进行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因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足、知识准备不够充分,研究性学习会受到影响。一些学生则认为讨论浪费时间,不懂的问题同伴无法为我解释清楚。的确,当教师将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后,学生虽然“自由”了,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学了,活动似乎也变成了游戏。

上一篇:伯牙绝弦的原文及翻译下一篇:劳务工规范管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