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9-10

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1篇)

1.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在问诊实验教学中,SP能够模拟的的病例还不够丰富,主要体现在模仿疾病的种类有限,另外SP都是经过相对正规和系统地培训的,他们对疾病的表述能力比较强,而真实患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却参差不齐,这和临床实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9];其次,大多数SP模仿疾病的症状体征还不够逼真,且并不是所有的阳性体征都能模拟出来的,因此SP不能完全替代临床患者;另一方面,SP的培训周期较长,所需投入的经费较高,给教务管理部门及临床各科室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传统的体格检查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不但要帮助学生了解患者的阳性症状和体征,还要指导学生怎样和患者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而仿真电子模拟人作为一种教学模型,它不可能与人进行交流。

另外,尽管仿真电子模拟人具备多种临床疾病的病理特点,但它与真实人体仍然有一定的差别,如心脏杂音的传导方向,肝脏、脾脏的质地等。

因此,仿真电子模拟人不能替代真实患者,带教老师也不能仅用仿真电子模拟人进行教学,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充分地利用它。

但由于各种仿真电子模拟人的购买成本比较高,学校无法大量购进,因此不能大规模应用于教学中。

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亟待解决的。

为此,教研室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例如,为了解决模拟人无法大量购进的问题,采用了不同班级教学内容交叉讲授的方式,并且大力推行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的举措。

有研究表明,模拟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与传统教学方式基本相同[10]。

这说明模拟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同时在操作训练过程中不断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何更好地发挥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解决当前所暴露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克将.临床诊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2] 张桂侠.模拟患者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65-66.

[3] 王锦帆,达建,薛宇.“模拟诊疗”在实习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 49-50.

[4] 黄涛,林晓英,钟宁,等.模拟医学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0(9): 83-84.

[5] 闫晓.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史[J].医学教育,,7(5): 85.

[6] 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患者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 286-287.

[7]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1.

[8] 魏巍,王科.模拟教学在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3(7):215.

[9] 武兴权,张钦,赵向林,等.建构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新模式-多媒体技术与电子标准化患者相结合的教学[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7(2):76-79.

[10] 刘玉华,蒋文功,陈燕.模拟情景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7): 109-110.

2.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1 Seminar教学法

Seminar,英文的意思是“A study meet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a teacher.”汉语意思为:“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和讨论”,即大学的研究讨论会[3]。Seminar最初产生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洪堡大学。洪堡大学的课程主要分为Lecture(讲授课)和Seminar (讨论课)两种。 Lecture为讲座,即教师授课;Seminar则主要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Seminar教学的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Seminar教学法随后被法、英、美等国借鉴,成为欧美高等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要用于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阶段[4]。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不断的改革,国内学者也开始注重Seminar教学法的引入[5,6]。

2 Seminar 教学法的实施

2. 1 Seminar 教学班级的选择

根据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实验诊断学课程于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数为50学时。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我们选择2009-2010学年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21人) 作为实验组,进行Seminar 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Seminar 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以2008-2009学年200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20人) 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成绩、问卷等方面比较。

2. 2 Seminar 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Seminar 教学要求以小班教学(不超过50人)。我校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共21人,分为4个小组,每组5-6人。教师在Seminar 中的角色是主持人,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设定为一个个研究主题。教师提前1周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各小组结合问题,预习相关知识点,查阅资料,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每个小组推荐1名学生演示讨论结果,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修正。最后由教师做集中点评,并针对各组学生的问题做一一解答,最后根据大纲将本学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讲授法归纳给学生。例如, “胆红素代谢检查” 实施Seminar 教学时,主持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提前设定主题:三种不同类型黄疸鉴别诊断,内容可关联到血液生化检查、尿液检查以及粪便检查等,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查阅、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形成一个以“黄疸的鉴别诊断”为中心的知识系统。

3 Seminar教学效果评估

3. 1 学生成绩考核

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形式,试题从教研室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评阅由固定的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统一进行。将进行Seminar 教学的2006 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实验组)与传统教学方法的200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对照组)进行成绩比较,结果见表1。学生成绩正态分布良好,实验组( Seminar 教学) 成绩好于对照班(传统方法教学),但可能因例数太少,差别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2 学生问卷调查

在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发放调查问卷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见表2。大部分学生对Seminar教学模式比较满意,认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学、表达、总结等各方面综合能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这种需要在课前准备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习负担,并过多的占用了课余时间,教学重点不如讲授法清晰明了等。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解决。

4 Seminar教学的体会

4. 1 Seminar教学法的优点

本教研室在200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初步实践了Seminar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Seminar”教学法的运用下,使课程由过去的“讲授式”变为“研究加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变教学上的单向传授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比,Seminar教学法有如下优点:①教学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的双向互动。②启发思维: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但不给出现成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研究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最新的研究进展,学生在课前必须广泛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④参与合作:提供了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工作。

4. 2 Seminar教学中需要加强或改进的方面

初步Seminar教学尝试获得很好的师生反响,但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首先,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研讨主题,对学员进行动员、督促和指导。在课堂研讨过程中,应具备足够的驾驭能力,不至于出现冷场、偏题或争论过于激烈等情况。要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课程进展顺利。其次,教师应在最后讲授环节将大纲重点、难点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加深记忆。最后,个别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认为新教学法增加了学习负担,占用了课余时间。这也需要教师慢慢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从长期接受被动教育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临床医学八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中,使课程教学由过去的“讲授式”变为“研究加讨论”的二元结构模式,变单向传授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合八年制学生的优点和特点,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相信这一教学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的授课要求高,学生思维能力强、英语水平高和基础好,且有小班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Sem inar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对相关进展和研究热点有所了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临床医学八年制,实验诊断学

参考文献

[1]王鸿利.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吴建民.关于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5):463.

[3]张跃忠.论Seminar教学范式的现代价值[J].教育与现代化,2006,79(2):24-29.

[4]陈兵,黄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9(8):193-196.

[5]范岚,谢海棠,张伟,等.Seminar教学法在遗传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191-193.

3.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三

循证医学教学是将“循证”理念引入教学环节中[1-3],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也称为病例学习方式。近年来,国内临床医学界开始探索循证医学这一学科发展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但其收效甚微[4]。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本科教育中,还停留在以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这一水平上,甚至是在医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阶段仍以经验式的带教为主,满足于教科书知识和个人经验的传授,学生也往往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循证医学理念顺应了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5],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终身学习的医学教育模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如何在临床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使其在进入临床医院正式实习时具有一定的循证医学实践能力,使他们将来在临床工作中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是当今所有医科院校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也是医学院校临床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将循证医学应用到医学生临床诊断实验教学中,旨在探求一种能够更好地提高临床实验教学效果的教学新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抽取2012级湘南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85名,入选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EBM组,41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4人),两组学生性别、平均年龄、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诊断学》、《内科学》第8版。两组的教学总时数、大小课比例均相等,见习课带教老师无变动。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学科和疾病为中心,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用自己的临床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验思维,指导临床诊断实验案例诊疗。

1.2.2 试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6~8人为1小组,在临床诊断学及内科学实验课中,利用教研室的病案库资料及病区的典型病例或模拟病例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模式)在临床-诊断实验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

1.2.3 循证医学教学方法: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培训:由外聘或院内专家讲授循证医学的定义、网络医学技术应用、中英文文献查阅方法等。②循证医学思维示教:由实验课老师对一典型临床问题进行循证医学操作演示、批判性分析、讨论。③学生课堂循证思维能力锻炼:教师根据临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引出临床诊断技能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课堂讨论纲要,教研室提供中文CNKI检索系统、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学生记录下临床实验具体问题,然后检索现有的、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掌握某一领域的最前沿、最可靠的知识,并将在临床实验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的证据用于临床实验诊断的各个具体或模拟的病例中,最后由教师对实验诊断结果做出总结并验证其准确性。教师在整个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归纳与总结的作用。

1.2.4 评价方法

(1)成绩考核:本研究经过对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85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和循证医学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2个月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进行临床诊断技能考核,包括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总分100分。

(2)教学效果调查:考试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本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比较,EMB组平均成绩(80.47±2.93)分,对照组平均成绩(70.48±4.41)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 < 0.01

2.1 问卷调查

为了评价循证医学教学效果,采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对完成临床诊断教学实践任务后的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习临床诊断技能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授课教师的责任心的评价、教学方法满意度及对自身获取知识效果的评价等,选项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一般、否定,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②③④⑤P < 0.01

3 讨论

临床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医科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临床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过渡阶段。本研究通过临床技能训练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以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锻炼机会。经过本次实验教学实践,结果显示:EBM组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两种不同臨床实验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对学习兴趣、主动性的提高,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认同度,对自身进步以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循证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在临床诊断技能训练中对某类疾病教学中实行案例法和提出问题法,让学生独自进行操作、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自主、主动地学习疾病相关的知识、信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反复验证实验操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实践证明,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中,存在以下优点:在学生方面,循证医学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以问题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对临床技能训练及以后临床实践工作起到了良性推动的作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实践问题,打破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以便多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实验病例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横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以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促使其养成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在教师方面:学生了解的知识、掌握的临床技能越多,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就更高。一方面要求带教老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指导循证实验教学,另一方面要求带教老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能,不仅要训练学生学会对既有知识的应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对教师而言,教学难度大于从前,但却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的加强和完善,使临床实验教学更赋活力和效果。

总之,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实验教学工作的思路是正确的。通过不懈地努力和探索,相信随着循证医学观念在临床教学中的推广与普及,整个医学教育将会向着更科学化更人性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智成,李申,屈翔,滕长胜,张忠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05:512-515.

[2]王雷,任成山,赵晓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与循证医学结合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开发[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846—2847.

[3]李俊红,艾克热木,木拉提.循证医学引入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新疆医学,2015,02:272-274.

[4]张婷. 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2,06:97-98.

4.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四

[摘要]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取本院麻醉专业大三本科生214人,将其随机分为LBL组和PBL组,每组107人。LBL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教学方式;PBL组在对专职教师进行PBL授课方式培训后进行PBL模式教学。教学完结后,分别调查两组学生对本学期麻醉授课效果的反馈及满意度,并进行专业考试。结果 与LBL教学方式相比,PBL教学方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临床麻醉技能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学生对教学的总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LBL组的4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的平均成绩为(89.43±2.28)分,显著高于LBL组的(73.52±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麻醉学知识的理解度及临床麻醉技能的掌握度,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PBL教学法;麻醉学;教学;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c)-01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aly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in the clinical anesthesia teaching.Methods 214 anesthesiology junior undergraduates in our college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LBL group and PBL group in random.The LBL group was execu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while PBL group was carried on PBL teaching model after the teachers was trained.At the ending of the semester,the feedback and satisfaction for the anesthesia teaching effect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besides,the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Results Compared to LBL teaching methods,PBL teaching mode showed observably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fficiency,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 and the master for clinic anesthesia skills(P<0.05).The total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PBL group was 95.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5.79% of LB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verage score of PBL group was(89.43±2.2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73.52±4.17)of LB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ethod showed great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the understanding of anesthesiology knowledge and the master of clinical anesthesia skills effectively,it was worth to be promoted.[Key words] Problem based learning;Anesthesiology;Teaching;Effect analysis

麻醉学是现代医学外科学中较为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1],对于麻醉学的学习是外科学中较为复杂及重要的部分,而熟练的掌握临床麻醉技能知识将极大的减轻临床治疗的负担。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高校中临床麻醉专业教学方式任然采用较为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即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方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2],此教学模式将夸大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而轻视了学习者的主观性及接受能力,使学习者在被动灌输大量知识而不能完全领悟,所造成的后果是其为应付考试而机械记忆,未能将专业知识真正做到融化贯通,长此下去将导致学习者对麻醉学失去兴趣甚至厌倦,进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3-4]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接受理解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为导向,通过组成讨论小组的方式使学习者获取专业知识,并经过讨论、探讨、解决疑惑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5],然而在我国麻醉临床教学中应用较少,因此,为了探讨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本校麻醉专业本科生实施了PBL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麻醉专业的大三本科生214人,所有学生都已学习了医学基础知识,其中男125人,女89人,年龄18~22岁,平均(19.4±1.2)岁。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LBL组与PBL组,每组107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医学知识掌握度及成绩、自主学习能力、专业热爱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两组教学教师均为本院临床麻醉专职教师,两组教师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等均相同[6],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2.1 LBL组的教学 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即课堂教学法。对本组107人进行集中统一教学,专职教师通过合理科学地结合国家教科书大纲要求及本院麻醉专业具体教科书内容,认真备课,按照教材各个章节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及授课内容。同时于每次下课前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下次讲授内容,或在上课时安排其预习本节教授的教材内容5~10 min[7]。

1.2.2 PBL组的教学 采用问题教学法:对专职麻醉专业老师实施PBL教学培训,使其熟练掌握PBL教学的整体设计及过程思维[8],再根据PBL教学进度分为学习小组建立、教师备课阶段、学生课前预习、问题解决及归纳总结阶段等几个阶段[9]。①学习小组建立。将本组107位同学进行分组,每组8~10人,同时选出1位组织能力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作为组长,以记录每位组员的疑问及讨论结果,并组织组内成员对本次授课内容的问题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②病例引入备课[10-11]。专职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引入临床麻醉实际病例,对学生讲解并讨论后,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该部分的麻醉专业内容。③学生课前预习阶段。专职教师应在授课前1周将备课内容交付给各组组长,安排学生预习,学生依据备课内容去查阅相应文献,并要求学生把查阅的文献及案例与课堂中在组内逐个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对于每次教授内容,专职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临床麻醉方案,并探讨其利弊。④问题解决阶段。在进行教学时,专职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在组内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发言并陈述观点,提出疑问,再由专职教师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讲解,并针对疑问进行回答讲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⑤归纳总结阶段。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专职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对于病例中的麻醉用药、麻醉方式等进行总结,且对病例中所涉及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手术准备、麻醉评估及方案、药理学知识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回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另外在总结时让学生再次复述麻醉评估及具体操作过程[4-12]。

1.3 观察指标

院系麻醉专业系的负责人自行设计教学效果反馈情况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本学期麻醉学教学完全完结后,分别调查两组学生对本学期麻醉授课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满意度,且对其进行专业考试,并统计成绩。其中教学效果反馈包括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加固基础知识、提升分析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及掌握临床技能等方面。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其中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数×100%。关于专业考试,出题人员应结合考试大纲及教材内容,试题内容应包含基础知识记忆部分(占20%)、专业知识理解应用部分(占25%),临床麻醉方案分析部分(占25%),综合麻醉知识、方案设计及操作技能陈述部分(占30%),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反馈情况的比较

PBL组在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加固基础知识、提升分析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及掌握临床技能等方面均优于LBL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LBL组对教学的总满意度为45.79%,PBL组为9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学生麻醉学成绩的比较

LBL组学生在各项题型上的得分均低于PBL组,且平均成绩显著低于PBL组的(89.4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表3)。讨论

PBL教学法通过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到教学中,由教师指导,并经过与学生探讨,进而得出最终结论的一种教育模式[13]。此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学生自发思维分析后,可使其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因此,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研究[14]发现,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可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联系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科学知识及问题,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麻醉学是一门较为复杂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麻醉学也日新月异[15],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教学带来挑战与困难。目前,我国麻醉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仍较为传统陈旧,因此,在我国实施国际上较为广泛应用的PBL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本文笔者在进行试卷评阅时发现,两组学生在基础知识记忆部分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涉及专业知识理解应用、临床麻醉方案分析、方案设计及操作技能陈述等主观问题及临床实际问题时,PBL组学生体现出对知识的充分理解与熟练掌握,且发挥了较好的主观能动性,而LBL组学生则展现了对于知识的机械记忆,未能将知识做到应用自如的要求。PBL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率有所提高,且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均有所提高,并展现出对学习前所未有的热情。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逻辑分析能力、解决发现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因此,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实施以组内讨论形式为主的PBL教学,促使学生自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PBL教学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及时沟通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最终促使学生将临床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融合起来,增强了其专业理论素质的储备。

综上所述,PBL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麻醉学知识的理解度、临床麻醉技能掌握度,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5.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老店中学 李云琼

关键词:图解教学法 生物 实验教学

摘要:图解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寓教于乐而又易于操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图解法既能填补无法实验、不必实验或难以实验的空白,又能加深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对于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物学图解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生物学图解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

生物学图解一般由生物图形、符号、指示线或箭头和说明文字等用实虚线条组合而成。种类多种多样,有图鉴、图谱、插图、幻灯片、录像片、影片、图解、表格等。总的特点是侧重于用图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图解的形象和整体特点超出了文字。

图解教学曾更多的用于知识的讲解。新的课程改革给中学生物学图解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过去,人们总是把生物学图解当作一般性的如同实物、标本、模型一样的教具,一种直观的手段。随着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图解教学被推广应用到自学阅读、自习练习作业和其他课外学习活动以及学业成绩的测验和评定中。

我在乡村中学从事生物教学四年。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我更多的时候无法正常进行生物实验。但新的生物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等。这些都要求一个生物老师不能只讲知识,而是要带领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能力。要学生爱上生物就要学生爱上实验,并且学会探究实验。

生物实验多数为活体实验,控制实验条件难度较大,干扰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观察的时间较长。如果我们凡实验必亲身体验,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余负担,二是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实验的过程。对于乡村中学的学生,因基础知识的欠缺及知识面的狭窄,对实验探究的方法及实验过程的体验都显得无从下手。几年的生物教学中,我不断的摸索,不断将图解教学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以填补不能正常实验的缺憾。现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将图解教学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图解教学法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的应用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若要做,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临时找鼠妇比较难,培养在乡村学校目前还不太现实;二是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已经认同了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该实验没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去验证鼠妇是不是 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我认为,这个探究实验最核心的目的,一是要带领学生体会探究活动的过程,及在每个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想哪些方面的问题;二是要琢磨为什么要设计对照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图解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有关鼠妇生活的环境及生活习性上的情况。有同学说得对,有同学因不善于观察,说出错误的认识,让同学间相互纠正,相互讨论,激发不善于观察的学生下去再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

第二、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问题及刚才的讨论进行提问。对于好奇心不强、求知欲低下及知识面狭窄的乡村学生,会提问,会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好的问题是需要不断激发的。在这个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光怎么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什么样的环境?”、“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吗?”等。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图解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共同探讨哪个问题更容易做实验来验证。

第三、在上述探讨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设计验证每个问 题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体会到怎样提问更有利于设计实验。一般提问时应注意:问题不能太广泛,要有针对性,最好是只针对一个变量条件进行提问,有利于设计对照实验,便于比较,增强说服力。如上面“鼠妇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这个问题,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就感觉到问题太无目的性,不容易控制研究的条件。

第四、重点感受课本上的设计实验,对比刚才的自我设计,感受设计实验过程中怎样完善设计方案。在感受他人的设计方案时,因文字叙述过于烦琐,学生记不住具体的过程,此时带领学生边看边画图,以形象直观的图解代替文字,并要求学生逐步做到能看着图解复述出文字。这一点也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工及简笔画的基础。图解如下:

第五、让学生脱离文字,将图解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叙述清楚。能叙述清楚的,能看出领悟能力相当的高。而生物课程中,就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图解领悟能力,以多形式的图解记忆代替枯燥、死板的文字记忆。第六、让学生得出结论,自行交流各自的体会,尝试完善图解及给图解配注释等。通过图解的明和暗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对照试验的设计关键在于控制变量有且只有一个,并体会对照试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本探究实验通过图解的呈现,让学生尝试到实验过程的严谨性。

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的图解教学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是个很一目了然的问题。这个探究实验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六个基本过程。课本上文字叙述特别繁多,多数学生对繁多的文字会产生恐惧感。在实验的设计上,一定要教会学生边读课本上的文字边画图解,在探讨设计方案的时候尽量应用图解。画图解的过程,也相当于做了一遍实验。实验图解如下:

第一步、画四个平放的广口瓶,标上1、2、3、4的序号。第二步、在四个瓶的近地面分别放两张餐巾纸(用一个小框表示放入的餐巾纸)。1号瓶中放入种子(种子用小圈表示),将瓶盖拧紧(用瓶口的横纹盖表示拧紧瓶盖)。

第三步、向2、3号瓶洒适量的水(用少量的虚线表示),4号中倒入过多的水(用过多的虚线表示),以浸没种子为佳。

第四步、在2、3、4号瓶种画上种子,如第二步将瓶盖拧紧表示在图解上。第五步、将1、2、4号瓶橱柜(即常温),3号瓶放入冰箱(即低温,用外框表示)。做完后图解如下:

第六步、让学生脱离课本,看图解将1、2、3、4号瓶的环境条件标注在图解下方。如下:

第七步、让学生看图解,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找出上面四组中哪些能相互形成对照实验。第八步、让学生看图解,根据经验说出能正常发芽的是哪一组。

这个探究实验中,只要将探究实验过程理清楚,结论对学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通过让学生自己将文字变成图解的方式,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二是让学生不再惧怕繁琐的文字,对理解题意有重要作用。

三、图解法在生物实验题中的应用

生物考试中的实验题,学生不能动手做实验,这就要求读懂实验要求及实验过程。要做好此类题目,我认为图解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列题目为例:

题目:取苹果树的两片叶(A、B),将A叶片上表面、B叶片下表面分别涂上凡士林,再分别用细线拴住叶柄吊在室内。几天后发现A叶片萎缩,B叶片基本保持原状态。该实验表明:(1)角质层可以蒸发水分;(2)角质层不透水蒸气;(3)水分经气孔散出;(4)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问:以上结论正确的有哪些?

分析:此类题目叙述较长,乡村学生多半连题目都读不懂。此时,图解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图解是必不可少的。

图解过程:

两片叶用两张纸表示,标上A、B,在纸的一面画上树叶表示正面(即上表面),空白的一面表示反面(即下表面)。涂凡士林的部位画上阴影。将A纸弄皱表示A叶片萎缩,B纸平整表示保持原状。

学生只要拿着两张纸多看两遍,对实验过程及变量就清楚了。只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结论:A萎缩是下表面未涂凡士林,水从下表面散出;B保持原状是下表面涂凡士林,上表面未涂,说明上表面角质层不透水,上表面气孔明显少于下表面。

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对过程一目了然,看图理解,效果会更好。长期习惯用图解法,对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是极其有效的。

当然,图解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其直观、形象远不及实实在在的实验。图解法一是填补无法实验、不必实验或难以实验的空白,二是加深对实验过程的体验,三是在书面考查实验时对明白实验过程、查找实验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预测实验结果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将文字转化为图解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实验要求、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的变量、实验的结果等进行了消化,就不会因读不懂题目而束手无策了。

参考书目:《生物学实验教学》 崔庚寅 化学工业出版社

6.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一、应用物理学习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目的,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更加充分高效地汲取和掌握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真正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对学生自身的有效培育。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把物理实验落实到课堂参与当中,让学生在参与物理学习的同时真正感受到物理实验的丰富有趣性和社会实践性,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教师在讲到物理课程的内部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物理实验的动手实践,真正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和实验当中。比如,让学生参与“测密度”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自己搜集小石子等物体,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不同石子放入仪器内做密度测试并做好相应记录,再在课堂上让学生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自己记录实验内容以便对实验过程有深刻印象。这样的实验参与让学生在真正学习内容的同时,学习思考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保证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课上活跃起来

初中物理作为现代初中学校内部教育实践实验动手应用的课程,要想真正有效地保证学生在物理实践课堂中掌握学习内容,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技巧,利用物理课程的实验特殊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实验参与和动手参与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比如,讲到“力”一节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一部分,让学生用力捏橡皮泥,松开手后观察橡皮泥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再让学生用力拉或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变化,让学生真正感知教学内容、实验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真正实现现代初中物理对学生的高效培育。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课堂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教学技巧,是让学生有效参与实现教育教学并不断贯彻落实的重点。实验教学法的参与和落实,为现代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活力,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培育。

参考文献:

[1]宋艳平,陈新学。浅谈实验器材不足条件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04)。

[2]丁敏方,张松标。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J]。宁夏教育,1993(12)。

7.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建立问题设计机制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 问题是维系PBL模式运行的关键部分, 因此在医学影像诊断实验课程中渗透PBL教学模式, 首先要做好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范畴既要与医学影像有关, 又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验, 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问题, 在问题中发现影像学的研究价值, 在问题中产生对实验设计的新思路、新方向。PBL教学模式强调问题的来源一定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关, 一定是学生知识的二次生长, 在设计问题的伊始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 分析学生的知识深浅, 能够在学生“跳一跳, 够得到”的范围内设置问题, 让问题成为学生参与教学的引导员、指向标[2]。其次, 问题要关注临床实验, 医学教学的最终归宿在于临床, 临床是医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 要在问题环中嵌套临床的因素, 挖掘临床环境不曾注意的问题交给学生, 打造临床与学生之间互通的问题通道。再次, 问题要具备综合性, 既要关照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要参照到学生的集体实验, 我们要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 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 更好地适应未来医学的发展。

实施分组教学

PBL教学模式强调小组教学形式, 一般而言, 我们可以将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以5~6人为1组, 以问题为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实验、分组讨论。授课前1周教师将研究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发放, 每个小组给出1个病例, 提出临床诊断以及相关辅助检查问题, 重点提出相关影像学检查, 再重点过渡到该病各种影像学表现, 再进一步引申出该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进行组内二次分工, 将授予的问题、案例继续分化, 每人负责一小部分, 分头去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教辅书籍中查询相关资料, 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准备正常和典型病变的图片, 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教学要以小组提问为主要形式, 用问题串联每一个环节, 教师首先对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检查, 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汇报, 要求小组表明自己的观点, 每组推出代表回答提问[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整合, 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重点讲解, 并将结论进行实验验证。

师生密切配合

PBL模式特别注重师生的配合及角色互换。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学生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目标的制订工作, 目标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方面, 更侧重于能力, 学生应当在制订工作中获取认同感, 为教学的开始储备好学习动机;之后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条件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也可以自主设定感兴趣的问题, 然后交由老师进行整合, 最终确定教学问题;问题确定之后, 学生可以开展无约束的研讨, 尽可能多地对问题进行理解性的阐述, 期间任课教师不对任何一方的发言做判断和点评, 学生之间也要保持倾听的态度, 接着学生对上述发言进行整理和调和, 提出问题解决的假设, 确定研究计划。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记录以准备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学生自己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 发挥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 医学影像诊断实验中引入PBL教学模式是适应教学改革大潮的明智之举, 我们要以此次医学教学改革为契机, 建立具有我国高等医学院特色的PBL授课体系, 从而将我国高等医学教学推向世界级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新山, 朱少华, 邓伟年, 等.PBL教学法在法医病理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1, 26 (6) :509-510.

[2]邓波, 谭群友, 王如文, 等.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进修生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 2012, 41 (21) :2226-2227.

8.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汽车故障诊断

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如果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笔者发现在汽车故障诊断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案例教学在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中应用恰当,将会对教学效能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分析”为载体,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带有启发性的典型真实案例,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汽车故障诊断过程中,因为新车型、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设备的不断更新,维修人员要做到有清晰的故障检测思路,有正确的检测方法,要能够确定检测参数及参数的检测顺序和参数的测量值的变化形式和正确范围,做到这些要求维修人员有很强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案例教学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里进行的,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是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另外,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教学向实践进行转化,帮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要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索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课程中的应用

1. 案例的选取。

汽车教学案例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范围内,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比如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汽车维修行业的实际,选择有一定技术含量、包含较多知识的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典型性教学案例。如果选择的是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这些车型,会让学生感觉不太切合实际,另外学生对乘用车比较感兴趣,应该选择市面上一些有代表性的车型,如果我们教学仍然选择东风、解放车型,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知识落伍,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另外,选择的案例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反映真实的内容。不能凭空杜撰,要有真实的车型、车况、故障现象、故障检测排除的相关记录,才能使课程生动、有效。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理论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方便教师在车辆上制造该故障,使学生可以亲自去检测解决。

2. 案例教学的准备。

案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可能会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研究案例,将所涉及的知识掌握透彻,同时还必须具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搭载2.0L14发动机,行驶10万千米,出现怠速不稳且经常熄火的现象,其他工况正常。这一案例是关于电控发动机的怠速不良问题的,怠速不良包括:怠速不稳、怠速熄火、怠速过高、怠速过低等现象。对于这一案例的教学准备包括:1)查找索纳塔2.0L14发动机电控系统资料,了解各系统组成;2)充分了解造成各种怠速不良现象的原因;3)思考学生可能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

3. 案例教学过程。

(1)联系教学内容,出示案例,给出技术资料。

比如在讲解怠速ISC阀时,可以使用上文提到的案例: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搭载2.0L14发动机,行驶10万千米,出现怠速不稳且经常熄火的现象,其他工况正常。

给出案例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深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比如上述案例需要思考的问题:1)发动机怠速工况如何工作;2)怠速工作不良的种类;3)造成各种怠速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4)对具体车型的发动机资料进行阅读,思考具体车型发动机怠速不良的可能原因。同时提醒学生在思考案例问题时一定要阅读车型维修手册,了解车型信息,因为不同车型甚至是同款车型也可能出现不同的配置问题,所以为了顺利完成故障诊断维修工作,在平时就要养成注意查阅资料的习惯。

(2)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分析案例中具体的故障原因。

结合车型维修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自己探究案例中的关键点,寻找故障原因,确定诊断维修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讨论完毕后,引导各学生进行总结,查漏补缺,思考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确定的诊断维修过程和方法是否恰当。

(3)发挥学生主动性,制定故障诊断流程图。

引导学生制定故障诊断流程图,小组成员之间就制定的流程图进行讨论,然后组织各小组之间相互辩论,发表不同的见解,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下以及不同思路的启迪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

针对上文提到的案例,学生制定了怠速不稳的故障流程图,涉及到电控发动机的多个系统包括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及气缸压力等方面。同时学生指出,流程图主要是针对怠速不稳的问题确定的,由于本案例中提到“其他工况正常”,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可以缩小至进气系统漏气及怠速系统的部件故障等方面。

(4)观看故障排除过程,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上文提到的案例,维修技师的操作过程如下:1)先用解码仪读取故障码,未发现故障;2)检查发动机外观:①查看进气管路无漏气,各管路连接正常;②点火及喷油系统无松动现象;③空滤器滤芯无脏堵;3)故障分析及判断,汽车除怠速外,其他工况工作正常,确定故障可能出在怠速控制系统;4)拆下怠速控制阀,阀内严重脏堵,阀体已被卡死不能转动,用清洗剂清洗后故障排除;5)最后用专用诊断仪清除故障码。

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及技师排除故障的过程,点评学生分析故障时的思路是否正确,纠正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汽车故障的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学研究,2004,(11).

[2]李晓玉.案例教学法在《比较政治制度》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07,(16).

9.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数学实验是以计算机为实验设备、以数学软件为操作平台,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线索,以大学数学为基本内容的新课型.是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通过操作、实践、试验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形式.数学实验是传统大学数学课程的配合与辅佐,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 者:王明礼  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学院数学系,河北邢台,054001 刊 名:高等数学研究 英文刊名:STUDIES IN COLLEGE MATHEMATICS 年,卷(期): 12(3)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数学实验   大学数学   应用  

10.逻辑思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逻辑思维;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物理实验教学还在发展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方向发挥重要作用。应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在认真收集、处理实验信息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实验教学本身要求科学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思维能力是一名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志。逻辑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认真分析研究逻辑思维方法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选择恰当的逻辑思维方法,将会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下面我就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新事物

对比是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不同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比的目的主要是揭示两种事物的不同特征,但在对比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新的事物。

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时,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第一个实验是用一张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右手拿着玻璃杯,左手压住硬纸片,将玻璃杯口朝下,松开左手,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根据纸片的受力情况分析纸片为什么向下掉。第二个实验是用一张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口,进行与实验一同样的操作,让学生思考与实验一同样的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时因为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硬纸片产生了压强。

二、运用对比性实验导出物理规律

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演示实验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卡片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卡片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卡片);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卡片)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

三、联想实验现象,体验新事物的存在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中出现的奇特现象,感受新物质的存在。在引入红外线的概念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红外线的存在,学生会很难理解,甚至认为无中生有。我们可以在“光的色散”实验的基础上,在肉眼看起来没有任何物质的红光外侧位置上放一支温度计,结果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很快上升。从温度计的示数很快上升这种现象我们联想到红光外侧位置上应该存在某种肉眼看不见的物质,由于它位于红光外侧位置上,就根据它的位置命名为红外线。

四、分析与总结物理模型,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

物理器材的原理和结构决定了器材的使用方法。在物理仪器和器材的使用方法教学中,理解仪器的原理和结构可以降低实验探究的难度,加强学生对器材使用方法、使用规则的理解。在“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的实验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分析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分析接入A、B接线柱时,无论向哪移动滑片A、B间的都不发生变化;接入C、D接线柱时,无论向哪移动滑片接的都是一根金属杆(相对于一根导线),C、D间的电阻丝长度也不可能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接线柱接在电阻丝上,另一个接线柱接在金属杆上,移动滑片时电阻丝长度才能发生变化。接着让学生分析下接线柱选A时电阻值的变化规律,下接线柱选B时电阻值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结论: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选择应该“一下一上”,电阻值的变化规律是由下接线柱决定的。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方法与仪器的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

五、利用逻辑推理进行理想实验

进行理想实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高度科学抽象的过程。理想实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科学实验的补充和跨越。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学生已经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接着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受到的阻力等于零,小车将怎样运动?小车运动的路程将无限长,沿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它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做匀速直线运动)。

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问题

有许多把事物反转一下或把顺序调换一下就解决了停滞不前的问题的事例。比如,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利用逆向法,终于在1831年实现了“磁转化为电”。牛顿根据开普勒提出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经过逆向思维,从而提出“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通过严密的推理论证、分析归纳,找到了天体运动的原因,总结出了的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家的逆向思维活动的独特和新颖,使他们创造活动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璀璨明珠。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模仿科学家使用过的逆向思维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11.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摘 要: 本文从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虚拟实验室的优势及对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出仪器分析实验的课程改革过程及考评方法,从实际效果看,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虚拟实验室 课程改革

一、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

分析化学内容多而杂是大家公认的,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的理论性、实用性更强,发展速度更快。仪器分析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好常规方法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又要了解当今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仪器分析的最新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要学好仪器分析课程,仪器分析实验至关重要。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

(1)仪器分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仪器更新换代快,涉及的相关学科比较多,如物理学、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

(2)仪器结构复杂,理论较抽象,难以接受;所需的仪器大都昂贵,一般院校很难完全拥有且仪器台数少;实验采取分组模式,一大组同学面对一台仪器,试验的时间拉长,很多同学不愿等待就离开实验室,试验报告抄袭别人的数据。

(3)实验存在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比化学分析实验要大,教师很难指导更多的实验组数;学生数的增加与执行实验教学计划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等,能否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较大。

二、虚拟实验室的优势

虚拟实验室同真实实验室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时间、空间、经费投入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优势,能够弥补真实实验室之不足,因而在各个高校广泛推广。

1.自由度大。学生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可以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化手段提高效率。

2.节省投入。节省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均有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而利用虚拟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通过网络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3.安全系数高。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面临危险,虚拟实验室可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三、实验课程的改革过程

我院引进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仪器分析实验模拟软件,它提供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红外光谱等仪器模拟实验的教学软件。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在大连理工大学制作的现代仪器分析虚拟实验室课件的基础上建立实验预习系统,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实验预习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使学生方便地在实验前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相关基本理论及仪器的构造和操作过程,而且通过测试题目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前自我检查实验的预习情况;对每个学生及全班学生测试结果的统计报告,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及总体对实验的预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便于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讲解。这样既加强了教师实验课讲解的针对性,又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观察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实验课内时间。实验安排上采用分组模式,一个大组20-30人,每大组包含8-10个小组,实验先安排学生进入机房模拟,模拟完成后进入实验室操作。因为实验是依次完成的,时间上消耗比较长,今后需要进行改进。

例如在液相色谱实验中,我们在实验前先让学生利用液相色谱实验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液相色谱实验虚拟实验室能应用于仪器内部结构、流程及主要部件介绍、原理演示,实验条件选择及色谱分析实验全过程仿真模拟。

1.仪器内部结构介绍。运行软件后,首先出现的是液相色谱结构流程界面。界面中给出高压泵、梯度淋洗装置、进样装置、液相色谱分离柱、紫外检测装置等液相色谱的主要组成部分。高压泵和紫外检测器给出内部结构,可以使学生学习了解液相色谱内部结构、高压泵内部结构及流程等。用鼠标右键点击高压进样阀,出现阀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双击示意图隐藏。将鼠标移动到淋洗液比例调节指示板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显示甲醇—水比例,选择合适的淋洗液比例。点击检测器,出现紫外检测器内部结构原理图,分析时可观察到分离组分经过检测器时产生信号,记录仪记录色谱峰的过程。

2.实验模拟与分离原理演示。首先选择试样(稠环芳烃)、固定相(ODS)、流动相(甲醇—水)、流速及梯度淋洗液比例。如果选择的试样与分离条件不合适,将提示重新选择。点击高压泵按钮开始工作,高压泵按比例吸取淋洗液,废液瓶中有液滴流出。点击检测器,显示内部结构,便于观察组分经过光路时信号产生情况。点击“进样器”和“取样”按钮,调出进样器和试样瓶。分别点击进样口和取样口位置(图中连接管的喇叭口位置),可以使进样器位于取样位置或进样位置。首先点击取样口,将进样器放在取样位置,左键点击进样器活塞拉杆,进样器连接到取样口上。继续用鼠标左右键点击进样器活塞拉杆可以上下移动活塞拉杆,吸取试样溶液。清洗进样器后,抽取一定量试样。点击进样器外突圆环,进样器与取样口脱离。点击进样口,将进样器放在取样位置,左键点击进样器活塞拉杆,进样器连接到进样口上。继续用鼠标左键点击进样器活塞拉杆,将试样推入六通进样器的定量管中。用鼠标左右键点击高压进样器的手柄,可以转动手柄。手柄与屏幕平行时,才能将试样充入定量管。定量管充满试样后(变绿色)点击高压进样器的手柄,使之与屏幕呈垂直位置,淋洗液流过定量管,分析开始,记录仪开始记录。试样经过分离柱时,随着淋洗液的流动,试样被逐渐分离(用不同色带代表组分)。组分流出分离柱进入检测器时,吸收紫外光,产生信号,记录仪记录下一个色谱峰。组分全部流出后,使进样阀手柄处于平行位置,推动进样器使定量管充满,再次进行分析。改变淋洗液中甲醇—水比例(调大),进行分析,可观察到组分流动速度加快,分离度变小,分离较差。改变试样和分离条件,观察分离情况。每次记录仪停止记录后,可通过用鼠标左右键点击记录仪画图区,上下移动色谱图观察色谱峰。

3.思考题。点击“提问”按钮,出现提问面板,给出思考题。点击双尖头按钮,可以向前或向后选择思考题。

通过运用仪器分析虚拟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时就不用每次都费时费力地作详细讲解,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实验讲解的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学生通过实验前的虚拟实验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程序,增强实验自信心,使得实验失败的人次和操作失误的现象明显减少,特别是使仪器故障的概率大幅度下降,有利于保障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果与讨论

1.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接触仪器和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有所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有所提升。通过模拟软件,学生对仪器的内部结构有更深的了解,填补原来实验学生觉得看到的只是仪器的外壳,操作上更有目的性。

2.通过网络资料的查找和比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认识,对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有更明确的认识。学生主动了解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动性加强,同时了解仪器分析的新知识和发展趋势,更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

3.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改革面向的学生主要是大四的毕业生,心态比较浮躁,因为增加了试验环节,时间上比以前有所增加,学生的出勤情况有所下降。(2)学生在机房不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资料的收集,致使学习效果不好;有的实验进行的时间比较长。(3)根据学习进度,后续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设计综合性试验,但只有一个三年的班级能够完成,其他班级以时间紧为借口没有进行。对于已经完成的班级,完成效果是不错的。

对于多媒体软件,学生反映窗口比较简单,另外没有实时数据传输系统,今后可以借助录像视频改善图片和flash不够生动和逼真感不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雁,张娟,潘谨,等.“虚拟实验室”在高校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2):169-171.

[2]宋象军.虚拟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35-37.

[3]陈兰化.浅谈仪器分析实验教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88-90.

[4]丘秀珍,任健敏,王少玲,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39(16):171-172.

[5]刘潇,路春娥,杨亚萍,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研究[J].化工时刊,2011,25(11):39-41.

[6]崔连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之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89-192.

[7]杨勇.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84.

[8]陈力,陈建康,王芳,等.《仪器分析》多媒体互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远程教育研究,2018(28):182-184.

[9]张慧云,侯林,姜洪波.高等院校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改革与探索[J].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67-168.

上一篇:《西顿动物故事》读后感700字下一篇:kfc实习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