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观后感(共9篇)
1.梁祝观后感 篇一
昨天晚上,喜欢上网下军棋的我,由于连续遇上几个“破棋篓子”,气得我浑身发颤地关掉了电脑,没好气地打开电视机,当翻到cctv-11时,惊诧地锁定了频道,因为正在播放范瑞娟、袁桂芬主演的越剧《梁祝》的电影版。随着“十八相送”的优美表演和越剧呢哝的唱腔,我恼火的心慢慢的静了下来,渐入佳境。
影片高|潮“化蝶”的到来,我的心海不由自主的飘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余音袅袅,泪水不由自主地充满眼眶。品味着越胡的演奏,一点也不逊色于小提琴的凄美,而且多处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完《梁祝》,辗转反侧的我,思绪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过长江,飞过了里下河平原,来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乡—连云港。回想到少年时观看《梁祝》的情形。
记得那时我正上初中,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一部电影在一个大队连续放上几场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影片。就像我们大队出嫁的姑娘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高兴时还要住上个把月,不问娘家同意与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还要放映十几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实那哪是什么新闻啊,有的甚至是两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开始之前,还要再来一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后才开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却不一样,放映员一反常态地在麦克风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没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饭,我就推掉饭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烟跑到社场(不是专门放映电影的场所,其实就是生产队晾晒五谷杂粮的场所),早早稳稳当当地端坐在前几排,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没有必要,露天电影,就算你坐的远一点,偏一点都能看得到,听得清。
由于当时我只有十一二岁,对电影里描述的爱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对影片的内容毫无兴趣,但是越剧的曲调和唱腔深深的吸引着我,说其是天籁之音,一点也不为过。与其说那一次我是在看电影,倒不如说我是在听电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动听,我小小的心灵里:这越剧怎么这么好听啊!听惯了家乡淮海戏的我,初次听越剧简直像在梦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长,随着影片高|潮迭起,我发现身后不时传来抽泣声,而且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我不耐烦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个人在擦鼻子,抹眼泪,众怒难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离音箱近一点的地方,可还是不行,当影片放至“化蝶”时,场内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简直听不到电影的声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们为影片而哭,还有两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乡》。
放映后,我试着问了好几个哭的人“你们为什么哭啊?”有的说是为了“呆头鹅”梁山伯哭;有的说是为了祝英台的聪明伶俐、爱情忠贞哭;有的为自己不能够读书哭;有的为没条件让孩子读书哭;更多的是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被越剧的唱腔、曲调渲染的淋漓尽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员的强烈要求下,放映员连续加映了两场,放映前妇女主任交给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每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要我们把影片的唱词全部记录下来,应急的办法是我俩轮流各记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这一次放映较前一次要平静些,但仍有人在小声的抽泣,在抹眼泪。
等到上学时,许多同学都转抄我俩记录下的唱词,一时间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间地头都会不时传来越剧的莺回鹂转,甚至我们的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还教唱过我们“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这可能就是我对越剧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2.《梁祝》听后感 篇二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声响而震人心声,犹如在争吵,又仿佛在哭诉,在情感受其悲而怜其苦,不叫人不仔细的听。又其本质是反抗封建婚姻强迫的不满,所以流传就无所牵制,终家喻户晓。紧接着似有人很悲伤的诉说,受其缓音,又像是在哭泣。
最后,再现了开始的音乐,优美的旋律好象诉说事情的圆满结局,又似乎向人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优美音调似在说乌云已过,晴天到来,一片大好风光下已无哀怨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柔和朴素,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复一次后,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竖琴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华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大提琴小提琴一应一和。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楼台会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哭灵控诉得知山伯死讯,音乐急转直下,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3.观后感:芭蕾舞鞋上的《梁祝》 篇三
今年的寒假,照例是躲不开成堆的作业的。在过了个热热闹闹却索然无味的年后,我去大剧院看了场由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至今让我津津乐道。
《梁祝》,伴随着双蝶的缠绵,那一支经典小提琴曲的悱恻,已经成为记忆中化解不开的情结。在中国,我们这个沉淀太多历史文化痕迹的国度,又有谁会不知道梁祝,这个唯美凄艳的传奇?可是,人们又总是不倦地用各种形式将之演绎。无论是新近出炉的动画片,抑或已经是很远很远的以前,那个被我们学校舞台奉为经典的英语短剧《梁祝》,女主角踩着溜冰鞋的衣袂飘飘、风姿绰约……而这个寒假,我再一次领略到梁祝的魅力。
且不说父亲最钟爱的小提琴曲《梁祝》的CD常常在我家的CD机里旋转,也不说自己怎样夹杂着新奇看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情感,这个寒假,最让我为之沉醉的,仍然是这一部四幕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老实说,对于芭蕾,我实在是所知甚少,顶多也就知道些许“劈腿”、“下腰”之类半专业的词汇,对于其中深刻的东西,就完全不懂了。不过,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更多的,是从视觉效果、艺术感召力方面欣赏芭蕾舞剧。
舞剧分序幕之蝶恋及共读、送别、抗婚、化蝶四幕,将梁祝的故事娓娓道来,尤其是经典的.“十八里相送”的依依不舍、欲语还休,“化蝶”的天怨人怒,情何以堪!舞台装点得精致;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现场伴奏,在我听来,都是从那首耳熟能详的曲子中衍生出来,转而成为或紧凑或舒缓的乐音,时而奔腾跳跃,轻松欢快,时而哀伤低沉,如泣如诉,让我也不禁为之投入。
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杨柳依垂,远处点点亭榭的暗影,错落有致。在炎炎夏日里,祝英台被迫回家,满腹心事,梁山伯一路送友,却不知不觉;这一派令人心旷神怡的背景,蝴蝶双飞,鸳鸯戏水,白鹅交颈,喜鹊对鸣,情景交融。到了“抗婚”这一幕,背景是祝家府宅。但见府院深深,气宇轩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纸醉金迷。这时候,在所有人都称心得意之时,祝英台却满腔苦闷不得言。她的抗婚,却受到父亲的断然否决。梁山伯上门提亲,反而被家丁活活打死。那一刻,演员们用精湛的舞步、逼真的肢体语言,将人物角色的性格、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马文才的张狂得意、飞扬跋扈;祝父的利欲熏心、刚愎自用;梁山伯的一腔痴情、有心无力;祝英台的愤懑伤心、投诉无门;家奴们的狗仗人势、凶狠冷酷……这一切,让我们台下的观众,看得唏嘘不已……
4.梁祝剧本 篇四
L: Yingtai,I love you so much and I’ll miss you everyday!Z: I love you, too!Don’t worry.Shanbo I only love you in this wild world.I’ll marry you as soon as I’m back.Wait for me just for two years.L: I’ll kiss you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Z: I’ll kiss you from the other side.Wait for me.BoBo 旁白:一周以后,祝英台从美国打来越洋电话。
L:Oh, Honey!I miss you so much, miss you every minute every second.Oh my dear.Are you listening to me? Z: Listen, Liang Shanbo.I’m calling to tell you that I loved you.But I think you’d better find a better girl.L: What? Pardon? Z: Because I’ll get married.L: Married ? to who? Z: To 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Ma Wencai..He is so handsome.So rich, even richer than Yu Minhong.And he is good at 葵花宝典。I love his money and I love his body.L: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You wait and see.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I’ll kill you!I will kill you in America!Z: America? You can come to America? Hahahaha 旁白:祝英台的无端背叛深深伤害了梁山伯脆弱的心灵,他发下毒誓:不杀祝英台誓不为人。于是重新来到新东方书院学习托福和GRE。当然他没有忘记用老生证可以优惠20块钱。(ye!)为了能飞越重洋去杀掉祝英台,他每天提醒自己有一个梦想。
I tell you today, my friends, so 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s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I will kill Zhu Yingtai right in America.It is a dream that deeply rooted in my heart.In my heart.旁白:一年之后,梁山伯也来到了美国,四处寻找祝英台的下落。终于在纽约街头找到他当年的爱人祝英台,而她正和马文才卿卿我我。(加动作:两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啊。。)L:Zhu Yingtai, long time no see, huh? Who I am? I’m Liang Shanbo.I’m here to kill you.Z: Liang„.shanbo.Oh, 韩文(哥哥)He is crazy.He will kill me.M: You!Get out of here.L: You!Get out of here!M’小弟:boss,it’s your phone!M: 电话来了。Wait!Hello, this is ma wencai.Ok ok I’ll come right now.Z: Please don’t go.Just stay, please.He’ll kill me.M: I know!But if I stay, he’ll kill me by the way..Z: You told me you were good at 葵花宝典? M: Sorry, I’m not good at 葵花宝典.I’m just good at 新华字典。God bless you.(加动作)。
Z: Oh,you are a lier.Just get out of here!(to Liang Shanbo)Oh,darling, I beg your mercy,could you forgive me? L: I’m sorry.Because I hat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Z:(sing)When we were young, we listened to the MP三, how romantic.you said you’d love me forever.Don’t kill me,ok? Shanbo.I qiu qiu ni..L: No door!(sing)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say, I’ll be right here killing you.I only know I was born to love you or to kill you.Now I can’t love you, the only choice is to kill you.(剑指祝)Z: 曾经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true love in front of me, I didn’t cherish it.If I have a chance to meet him again, I wish to say I love you.If you would ask me how long I would love him, I should say ten thousand years.That man is in front of me.The only man I love in this wild world is you.you are my Mr.right!Only you.(sing)L: The only woman I want to kill is only you!Z: Please, you know I love you.I love you just like laoshu ai dami.(配乐)I want to marry you.L: hehehe Really? Z: Oh, of course.Please don’t kill me!!
L: To kill or not to kill is a question.I don’t know.Who can tell me? I put her life in your hands.Everybody here, please tell me live or dead? L: 哦了!You see??.I ‘m sorry.But don’t worry , I’ ll go to heaven together with you!Z: 可是那是为什么呢?All right, kill me,!Then we’ll become two butterflies in the beautiful garden...(配乐《两只蝴蝶》)Z: 亲爱的你别杀我 杀了我你也没有好结果 L: 亲爱的我也不想杀
5.《梁祝》说课稿 篇五
大化职业技术学校——姚
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梁祝》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二)教学内容
1、运用我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本节音乐学习的兴趣。
2、两个名词解释:⑴协奏曲⑵奏鸣曲式;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有关必要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三)、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种艺术技巧,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该曲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该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等,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学会唱音乐主题。难点: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
二、说大纲
本节课符合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协奏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二)能力目标
1、欣赏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2、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设想: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二)教法设想:
运用多媒体,视听与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学----传授新课----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观看《梁祝》演出剧照,让学生回忆并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小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曲式特点
2、完整欣赏音乐,结合多媒体出示“曲式结构”示意图。
3、了解《梁祝》的曲式结构。对小提琴和大提琴象征性有鲜明的印象。
4、出示“引子”的多媒体,带着问题欣赏“引子”用什么乐器演奏?乐曲的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描绘什么样的场景?(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5、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呈示部”,能感觉到音乐里的故事。并能从节奏、速度、旋律线等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第一主题(爱情主题):优美抒情。第二主题(副部主题):轻快活泼,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6、倾听展开部音乐,把音乐分成三个片断,让学生边听边举手示意乐段的分割点。讲讲自己脑子里的画面。并能独立的完成音乐要素的分析:抗婚 :音乐低沉阴暗,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音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哭灵投坟:变化运用了戏曲音乐中的“倒板”和“紧拉慢唱”等手法,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
7、欣赏“再现部”。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完成老师的问题。音乐再次出现安祥、宁静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8、讲出音乐讲述的故事情节。
9、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和鞭答,反映人民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板书
11、课堂作业
(1)视唱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化蝶”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给同学们朗读一段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2)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让学生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三)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 陈钢
(2)创作时间:1958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原为欧洲的一艺术表现形式,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6)曲式:奏鸣曲式 ;由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三大部分构成。呈示部包含主部与副部两个部分,有时,呈示部前还有引子段落,再现部后常附有结尾。
六、评价分析
1、主体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采用启发方法,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2、全体性: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在听赏中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通的欣赏氛围。
3、创新性: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
6.梁祝 音乐解析 篇六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曲式分析
呈示部、引子: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2.主部: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3.连接部与副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4.结束部: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十八相送
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这十八里路上,满是浪漫和美好。对于梁祝来说,这十八里路显得太短太短。
楼台会
祝英台的父亲家书招祝英台归家,英台与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到长亭。临别时祝将“九妹”(其实就是指自己)许配给梁(属于私订终身),约定梁在乞巧之日到祝家提亲。后来梁从师母那里知道祝乃女子,高兴地到祝家去。但此时英台已被父亲许配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来了以后,祝父让英台好生劝慰梁。于是梁祝二人在英台的楼台上相会,英台将实情告诉梁,梁十分震惊伤心,英台表示此心永远属于梁,两人互诉相思相约之情,后约定生不同衾死同穴,伤心地分手,梁不久病死,英台得知后,在嫁往马家的那天经过梁的墓,哭诉一番,天地为动,墓被雷劈开,英台跳进墓里,与梁化为蝴蝶。
花谢花开无时尽,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楼台再会诉衷情;
7.遥望梁祝的春天 篇七
“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地老天荒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知道,许多如花的美丽都来自春天,许多如歌的爱情都来自传说。从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个音符开始,我就以聆听的姿势遥望着梁祝的春天。
在琴声飘去的地方,只看见黛青的远山盈盈地含笑;春水的绿波倒映着小桥,来往的行人走在阳关道,摇晃的酒帘儿高挂在红杏梢,绿荫的深处传来一声声的啼鸟,柔软的柳丝拂动着心绪在暖风中轻摇……
传说中的那座古老的杭州城,被一根细细的琴弦就这样拉近。被琴弦拉近的,还有从学堂里传来的那一阵朗朗的读书声。在燕影掠过的天空上,那阵阵书声,使江南的春天更温暖,也使春天的江南更明媚。
这样的春天,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春天,在摇曳的烛光旁赋诗弹琴,在如水的月色下对歌吟诵。同窗三载,情深似海。十八相送,长亭接短亭。楼台话别,情切切,意绵绵……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好像早就在预料之中。花飘叶落,楼台摇晃。琴弦如丝,牵动着我的心在瑟瑟地颤抖。琴声好长,沉重地萦绕着我远望的目光。我的目光和心情,在暴风雨的袭击中总渴望着晴朗。
在晴朗的天空上,蝴蝶渐渐地飞近,飞过了岁月的时空,从千年的传说中飞进了我的梦里。有蝴蝶翩飞的梦,是一个美丽斑斓的梦,陷入在这样的梦境里,我宁愿一生长眠不醒。
琴声渐渐地飘远,飘入了历史。在历史的枝头上,梁祝是永远的花朵,是永远绽放的爱情的千古绝唱。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8.交响乐《梁祝》欣赏 篇八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感
音乐艺术的形式多姿多彩,诸如轻音乐、圆舞曲、小夜曲、咏叹调„„,轻音乐轻松优美,圆舞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小夜曲的活泼浪漫,咏叹调的抒情动人„„在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交响音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她总是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在之前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而这学期选修了《交响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之后,我的看法大为改观。其实,交响乐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我知道了,那时而跌宕起伏,时而柔和唯美,时而变幻莫测的旋律背后,或是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或是欢乐有趣,热闹非凡的晚会盛况,或是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或者,它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句句细腻的心灵旁白罢了。那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如此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再通过演奏家富有感情的演绎,当我们闭上眼倾听的时候,眼前已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由不得你自己,就会被感动地一塌糊涂。
交响乐中的形象塑造包含了它的四个审美特征,即情感特征、秩序性、内在性和三度创造性。
情感特征性是指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接近情感自身的特征。音乐的素材是声音,每个瞬间的声音是音的声波线起伏进行的基点,形虽分散,长短不一,却在时间的运动中表现为连绵不断、翻腾变化着的音响泉流。音乐的音响与节奏的种种规律及其内在的情感性特征正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变化着的音响泉流逐步展现出来的。因此,就其本质来说,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具有情感的时间艺术,它是以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对应为基础的。这音响的泉流来自情感、表达情感、激起情感,是所谓的“激情的语言”。这些情感表达由音乐家浓缩到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中,其音响与节奏都存在着一般不会引起混淆的特征和规律,在加上各种情绪在不同情况下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使得音乐存在了表现各种思想情绪的可能性和基础,从而使人们产生形象上的联想和感情情绪上的共鸣。
秩序特征性是指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数理结构和建筑性特征的艺术特性。一幅优美的绘画或建筑图的特点,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受着一个内部和谐法则的制约。正如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任何音乐作品,其形式既包含着人们经过严密的计算,以简洁的数学比例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和谐的乐音秩序,也包含着人们对于单音、乐思、乐句、乐节、乐章乃至整部作品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的安排,如其高潮点一般都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具有美的秩序,尽管音乐的比例是流动的,只能听到,看不到,但倘若没有安排,没有配置,没有建造,只会使听众产生一团混乱的感觉,就不能称其为“音乐”。交响音乐是取精用宏、内涵深邃、色彩丰富、最具有引人入胜魅力的高雅音乐,较之其他各种音乐形式,能更完整、更全面地表现重大的题材内容,更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内在特征性是指指音乐作为人们听觉感知而存在的一种声音艺术特性。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闻其声如见其人。”心理学上讲的这种通感现象,既是欣赏者感知音乐形象或意境的心理基础,也是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所具有的内在性特征。一般来讲,音乐的造型是通过模拟、暗示、类比和联想来实现的。由于音乐是以乐音的“波浪形”运动来造型,所以,它不可能给人以明确、清晰的具体形象,只能绕一个弯子,渲染气氛和展现主题形象。
三度创造性特征是指在整个音乐鉴赏过程中,创作、表演、鉴赏这三者都分别处在不同环节上完成各自创造的特性。首先,作曲家运用音乐语言,在乐谱上为音乐造型。其次,作曲家的创作必须通过表演才能够被欣赏。第三, 从表面上看,听众只是音乐信息的客观接受者,处在被动的位置;而在实质上,音乐艺术活动终极的美、生命和意义恰恰体现在听众能动的创造性审美活动中。
我下来反复听了各种版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有西崎崇子,俞丽拿,吕思清以及盛中国的。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梁祝》,都是余音绕梁,听的人声泪俱下,百感交集。感人之处,动情之处,无以言表。
第一次听的是西崎崇子的版本,在课堂上,那一束旋律犹如一湾流动的水瞬间流入我的耳朵里,如悠扬的笛声由远及近的传来,小提琴奏出主题,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似那长亭外的少女,风华正茂,讲述着昨天的故事,夕阳下的时光总是那么叫人追忆。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开篇的旋律完后,节奏一下转快,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我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伯与英台嬉笑欢乐的同窗生活,一起读书,一起玩乐,相互关心已然形成一种默契。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勇敢去爱。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
接着进入下一个乐章,十八相送。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别。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依依不舍,大提琴的厚重似山伯的木讷,小提琴似英台的羞涩,欲说还休,依依不舍,一切都在这无言的离别的之中。
接着,节奏变得紧张和严峻,那是英台回到家中,被马文才逼婚。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小提琴的节奏越来越快,犹如拼命挣脱的缰马,不就是英台与封建礼教拼命抗着的写照吗?两者的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不幸的事发生了,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此时的旋律凄凉伤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最后一章是化蝶,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彩蝶,在人间蹁跹飞舞。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9.关于梁祝的经典传说 篇九
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义。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虞寻访祝英台时,真相大白,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三年后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祝英台痛哭亡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梁祝传说的简介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我国最具国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民间传说。常有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故事。它形成于东晋,故事发源于汝南县马乡镇,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县马乡镇古京汉官道两旁,至今尚存遗迹。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梁祝传说记载的最早文献,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
梁祝传说的历史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为东晋至唐,是传说的形成期,主要表现为口头传说,主要在会稽(今绍兴)、上虞一带流传。
2、第二阶段为宋至民国初年,是传说的发展期,传播形式有早期的口头传播,转变发展成为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传播,流传地域也跃出会稽一带中心区域,辐射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流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3、第三阶段民国晚期至当代,是传说的成熟期。就传说的内容看,这一阶段淘汰了故事中“阴府告状”,梁祝还魂团圆等情节,突出了祝英台殉情内容,强化了爱情悲剧主题,突出地表现了民间反封建的民主意识,重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故事情节结构。
具体来看,现存最早的梁祝传说的文字材料,见于宋代张津《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
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这个传说当时在民间流传是有情节内容的,可惜梁氏记载太简略,恐怕不是它的本来面目。但从中可以得出梁祝传说可能是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附会、衍变而来的结论。
到了晚唐张读的《宣室志》,就记载了传说的基本情节:
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肆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 令,病死,葬 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奏墓曰义妇冢。
在张氏的记载中已明白指出梁祝传说产生于东晋,由“晋丞相谢安表奏墓曰义妇冢”可知民间是相信实有其事的。因为梁载言和张读都是唐代人,他们记录的传说,至少早已流传在民间口头流传,才能引起文人注意,载于方志中。何况民间传说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能广泛的流传开来。其产生时代,是有理由上推至六朝的。而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提供的线索可验证这一点:“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虽然现存《永乐大典》辑录的《金楼子》无此记载,但相信徐氏的话不会毫无根据,凭空捏造。《金楼子》是梁元帝萧绎的著作。萧绎生活年代在公元 505 - 554 年,生平著作甚多,诗文且“轻靡绮艳”,梁祝“情史”也当是他采写的内容。而徐树丕这段话也把梁祝传说地域点明了。是“会稽异闻”,说明发生在“会稽”,而不是其它地方的“异闻”。由此,基本可以认定梁祝传说发端于东晋的宁波地区。
以上所举关于梁祝传说的文字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李茂诚(宋大观中知明州事)的《义忠王庙记》:神讳处仁,字山伯,姓梁氏,会稽人也。神母梦日贯怀,孕十二月,时东晋,穆帝永和壬子 三月一日 ,分瑞而生。幼聪慧有奇,长就学,笃好坟典。尝从名师,过钱塘,道逢一子,容止端伟,负笈担簦。渡航相与坐而问曰:“子为谁?”曰:“姓祝,名贞,字信斋。”曰:“奚自?”曰:“上虞之乡。”曰:“奚适?”曰:“师氏在迩。”从容与之讨论旨奥,怡然自得。神乃曰:“家山相连,予不敏,攀鱼附翼,望不为异。”于是乐然同往。肄业三年,祝思亲而先返。后二年,山伯亦归省。之上虞,访信斋,举无识者。一叟笑曰:“我知之矣。善属文,其祝氏九娘英台乎?”踵门引见,诗酒而别。山伯怅然,始知其为女子也。退而慕其清白,告父母求姻,奈何已许 城廊头马氏,弗克。神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召,诏为 令。婴疾弗瘳,嘱侍人曰:“ 西清道源九陇墟为葬之地也。”瞑目而殂。宁康癸酉 八月十六日 辰时也。郡人不日为之茔焉。又明年乙亥暮春丙子,祝适马氏,乘流西来,波涛勃兴,舟航萦回莫进。骇问篙师。指曰:“无他,乃山伯梁令之新冢,得非怪欤?”英台遂临冢奠,哀恸,地裂而埋葬焉。从者惊引其裙,风烈若云飞,至董溪西屿而坠之。马氏言官开椁,巨蛇护冢,不果。郡以事异闻于朝,丞相谢安奏请封义妇冢,勒石江左。至安帝丁酉秋,孙恩寇会稽,及 ,妖党弃碑于江。太尉刘裕讨之,神乃梦裕以助,夜果烽燧荧煌,兵甲隐见,贼遁入海。裕嘉奏闻,帝以神助显雄,褒封“义忠神圣王”,令有司立庙焉。越有梁王祠,西屿有前后二黄裙会稽庙。民间凡旱涝疫疠,商旅不测,祷之辄应。宋大观元年季春,诏集《九域图志》及《十道四蕃志》,事实可考。夫记者,纪也,以纪其传不朽云尔。为之词曰:生同师道,人正其伦。死同窀穸,天合其姻。神功于国,膏泽于民。谥文溢忠,以祀以 ,名辉不朽,日新又新。 ( 见清闻性道《鄞县志》 )
在这篇庙记中,保存了完整的传说情节,这些情节和现在流传于民间的梁祝传说,基本上差不多。而且在其中还明确记载了梁山伯的生卒年月和立庙时间,虽然并不能全信,但对于推断传说产生的时间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穆帝永和壬子为永和八年(352 年);简文帝在位共二年,即咸安元年(371 年)和二年;宁康癸酉为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 年);安帝丁酉为隆安元年(397 年)。也即梁山伯出生于352 年 农历三月初一,在371 或372年任 县县令,死于373 年农历八月十六 ;祝英台出嫁是374 年暮春;梁山伯庙的修建在397 年。如果记载可靠的话,我们大致可以认为梁祝传说的产生当在公元374 年至397 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因为梁祝传说必须在传说本身事实产生结果后才能起源和流传。譬如,梁祝的传说在祝英台“女扮男妆”、“草桥结拜”、“三载同窗”以至“楼台相会”期间,始终是“秘密”的,或者说是极小范围内发生的事实。在这一时期不可能向外流传或广泛流传传说,因此无论“女扮男妆”多么传奇,“楼台相会”多么缠绵,都不会立即产生传说。而只有也只能是,当祝英台祭墓“殉情而死”,传说才显山露水,逐渐大白天下。当地人们为这一突发的“事件”所震惊,开始探究问底,于是,民间才开始传说他们生前一幕幕凄婉动人的传说。或者“马言之官,事闻于朝,丞相谢安奏封义妇冢”之后梁祝奇事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了。然后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充实、才演绎出一个流传千古的经典传说。
梁祝传说发展到此,已基本成型,只是还没有“化蝶”的结尾。
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和清(道光)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尤其是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英台曰:“儿出外求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亦游学,遂与偕至宜兴善权寺之碧鲜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母,以妹妻君。” 实则以身许之也。梁家贫,羞涩畏行,遂至衍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子。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童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 梁惊语,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身一揖而已。梁悔念而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请封为义妇冢,此东晋永和时事也。齐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有功,有司为立庙于鄞,合祀梁祝。其读书宅称碧鲜庵。齐建元间,改为善权寺。今寺后有石刻,大书 “ 祝英台读书处 ” 。寺前里许,村名祝陵。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
虽然“化蝶”的情节,在宋代薛季宣的诗中已有“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之句,但到这时才结合地方环境,有机地组成生动的结尾,从而将梁祝传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段记载的另一贡献是突出了东晋的时代背景。当时由于士族制度,门第相等才能互通婚姻。青年男女在这种严格的阶级对立情况下,纵然有缘相识,互相倾慕,但是由于门第、身份等的关系,婚姻不由自主。梁祝之不能成婚,恐怕由于传说中说梁山伯出身寒门,因家贫,推延婚聘之期,直等到后来作了县令,才至祝庄访友,是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有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之说。如梁时,王源嫁女给富家满氏。沈约就上表弹劾,说王源污辱士流,莫此为甚,并骂满氏“非我族类”。过去梁祝传说的文字记录材料在反映六朝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方面,是不够具体的(可能在民间口头流传上较具体些)。
【梁祝观后感】推荐阅读:
《梁祝》音乐欣赏教案08-10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教案07-04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感11-12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张思德》观后感09-30
观后感读后感07-04
读后感观后感11-12
墨子读后感观后感09-28
走遍中国的观后观后感11-30
圆明园观后感后感08-31
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