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2024-09-17

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通用7篇)

1.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篇一

税收分析的撰写方法

一、税收收入(计划)分析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方法

(一)计划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1、收入计划期数据与基期对比关系

2、收入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关系{①计划进度与正常时间进度的关系②当期计划进度与历史计划进度的关系}

3、收入与经济的关系{①不同类型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关系②不同类型收入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③不同类型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大项目)的关系

4、收入与税收政策的关系{①税收收入与增减税种、税目、税率的关系②收入与减免税、优惠政策增减的关系③收入与优惠政策执行区域不同的关系

5、收入与征管的关系{①与机构的设置的关系②与人力的数量变化、人员素质的关系③与征管手段的关系(采取了哪些征管措施)④与清理欠税的力度}

6、收入中各级次的关系{①各级次的增长幅度是否一致②财政(预算)体制有无变化,是否科学或存在缺陷。}

7、收入在各月份、季度、的均衡关系{①同一个地区,月、季度、收入是否有(一般来说应有)一定规律②收入是否均衡,有无大起大落现象。}

8、收入在平行对等单位之间和下属考核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两个经济结构、经济状况相近的地区,却存在差距较大的税收收入,进而探讨其间的原因。)

9、收入中各税种之间的关系(关注主税种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要关注小税种的增幅变化、比例变化。)

10、收入与特殊因素的关系{好的因素:如大型项目上马、彩票中奖、物价上涨等;不好的因素:一次性税源消失、天灾人祸(非典、战争等)}

(二)计划分析的结构(包括六大方面)

1、基本的情况:包括收入的基本完成情况、增减情况(必写部分)

2、主要特点

3、对比分析(核心部分)

4、找出存在问题

5、提出对策或建议

6、作出收入的预测

以上六大部分不一定每一期分析都要写齐全,根据当期领导的要求,当时的收入形式特点来选择。

月份计划分析:1、2、3点一定要写。

季度计划分析:1、2、3点一定要写,其中3点要全面写。半年计划分析:1、2、3、4、5、6点都要写。计划分析:1、2、3、4、5、6点都要写,但4、5、6点可略写。

专题分析:3、4、5、6点是重点。

(三)写好计划分析的要点

1、做到“三多”:多听、多看、多记,广泛收集信息、多了解当期征管变化、政策变化、经济变化、统计数字变化:如某项目的投资多少、领导的讲话、和外单位的资料或数据交换、专家学术的报告、讲座、论坛等。

2、勤动脑、勤思考:对政策的变化、税源的变化以及征管手段的变化有敏锐的思考,定量定性分析。

3、善于捕捉当时的热点、难点、特点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分析,提出对策。

4、善于布篇谋局,切忌千篇一律,文字表述要准确、生动、善变,每期有侧重点。

5、勤动手、多练习、多动脑。

6、反复修改,善于提练。

信息时代为资料的搜集、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应积极地使用网络信息,追踪经济、税收的热点信息,运用先进的手段和采取多种形式的分析方法进行税收收入分析报告的撰写。

二、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方法

(一)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标准(特点)

1、大量使用统计数字。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成分来自于经济和税收统计数字,根据经济收入和税收收入的数字增减变化情况进行深刻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结论,没有或很少使用统计数字的文体,不能称其为税收统计分析报告。

2、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税收统计分析报告大量使用统计数据时,并非是作简单罗列,而是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背后的本质和原因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现有的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特殊的经济现象对税收息息相关的影响进行分析。如“非典”时期经济各指标的减少是直接影响,再深入分析,便是各行业税收受到的间接影响。

(二)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意义

1、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信息功能。

2、促进统计咨询职能的实现。

3、有效实施统计监督的职能。

4、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三)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

选题要从许多偶然性、突发性的事物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研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及时抓住经济税收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的集中点、新事物的生长点,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做到新颖独到。如在中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时,选用区域差距对税收影响的问题进行分析,符合当时期对敏感问题的探讨。

(四)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税收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主要有: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要鲜明、有个性、吸引读者,与自身身份相吻合,不能有病句,不要呆板。

2、导语: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引起兴趣,为展开全文做铺垫,形式要新,有些情况可以不用导语,也不需结尾语句。

3、主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1)如何做到条理清晰:主题句不能太长、太散,段落的主题句要说清楚,要进行概括性说明。(2)如何层次分明:层次不要太多,内容要集中,不能太散。

(3)主体的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混合结构。

4、结尾:自然、圆满、干净、精炼。

(五)使用数字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单纯罗列数字,要懂得用数字推理一定的结论。

2、数字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适可而止。

3、规范使用数字:①标题和文末标明写作日期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缩写,文章其它部分表示公历、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②一些结构定型的缩略语、惯用语、词组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如“九五计划”。③临近的两个数并列表示大约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汉字之间不能用顿号职隔开:如十四五吨。④通常计数和计量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⑤正确地表述数字:如用“提高到”、“增加到”、“减少到”、“下降到”等词时须使用发展速度(即包括基数100%),如用“多几倍”、“提高了”、“增加了”、“下降了”等词,只能使用增长速度(增长10%)。

4、要活用数字,使数字形象化、生动化。

2.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篇二

分析的思路是以增值税收入作为切入点, 以对企业经济税收关系的准确判断为目的, 分析论证增值税与增加值是否同步升降, 增加值核算方式对税收的影响, 再根据企业增加值分析论证利润实现状况, 进而论证企业所得税是否征收到位, 通过分析要真正摸清情况, 找出可能存在的漏洞, 挖掘增收潜力,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微观企业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各基层单位税务管理员为主要执行者。各基层税务管理员应勇挑重担, 积极工作, 做好收入分析工作。现就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作具体阐述。

一、了解掌握企业经济指标的核算方法

从严格意义上讲, 企业的经济指标核算和统计部门的核算方法不同。企业核算增加值的方法基本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1. 生产法。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在进行企业增加值与增值税关系分析时, 因主要判断企业是否有增值, 增值大小, 所以可不考虑应交增值税, 而直接分析总产值与中间投入的差额。

2. 收入法。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营业盈余 (利润) 。收入法核算结果往往要比生产法核算出的增加值大3%左右。

企业生产法核算的增加值, 即用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和增值税的税基基本接近, 同时企业只核算现价增加值, 所以二者基本上就是一个内容。一般来说, 我们要从生产法角度分析增值税与增加值的关系, 从收入法着手分析企业所得税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统计部门增加值的核算采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 支出法=投资+消费+净出口, 一般常用于宏观GDP的核算, 而不用于工业。

企业增加值核算方法适用于微观企业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论证。统计部门增加值核算方法适用于地区宏观税收与经济关系论证。我们应充分了解微观企业与宏观部门对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使分析有说服力。

二、分析企业增加值构成项目增减变化及原因

在基本了解企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增加值增减变化是由哪一构成项目引起的, 进而分析对税收的影响。

1. 生产法增加值构成分析。

(1) 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核算基本采用“产品产量×平均价格”的方法。平均价格的确定采用完全加权平均法, 即将一种产品在一个月内每一笔交易的数量乘以各自单价, 求和之后再除以一个月内该产品总的产量, 求出平均价格。产品细化到品目。

(2) 工业中间投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具体内容包括五大类: (1) 直接材料。为原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备品配件等购进费用。 (2)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于制造费用合计减去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折旧。 (3)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于管理费用合计减去效益工资、福利费、保险费、折旧、房产税、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各种规费。 (4) 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于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工资、福利费、折旧。 (5) 利息支出。

2. 收入法增加值构成分析。

(1) 劳动者报酬指生产成本中的工资、福利费, 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保险, 产品销售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以及转作奖金的利润。

(2) 固定资产折旧指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中的折旧费。

(3) 生产税。 (1) 销售税金及附加 (包括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 (2) 应交增值税。 (3) 管理费用中的税金 (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上交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费等) 之和减去补贴收入。

(4) 营业盈余是营业利润与补贴收入之和减其他业务利润和转作奖金的利润。

分析时, 应按照上述构成项目具体分析企业增加值变化因素, 以及该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三、分析企业核算的增加值和增值税之间的差异

在对上述增加值构成项目分析基础上, 如果增加值与增值税的发展变化仍存在差别, 则要深入分析形成增加值与增值税差异的因素并加以剔除, 使其一一对应, 再进行相关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所属期。

企业的增加值是按当期产生这些总产值的消耗量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 企业虽一次购进但分次摊销, 受摊销比例和原料库存影响, 这是有据可查的。而增值税是按购进法计算的, 一次购进全部抵扣, 购进多则抵扣多, 购进少则抵扣少。所以分析时要对企业中间投入进行调整, 要加上企业当期购进但本期未予摊销的原材料库存商品价值。

2. 销售率。

企业的增加值是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不变, 但产成品、半成品存货增加时, 或产品数量虽有增长, 但其涨幅慢于产成品、半成品存货增长时, 销售率必然下降, 税收则随着销售率的下降而减少, 因为税收是按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算的, 而企业的产值却没有减少甚至增加。这时进行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 要调整产值, 使其成为形成本期税收的产值部分, 即在当期总产值中减去产成品、半成品存货增加价值 (即产成品、半成品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当然本期销售前期产品时, 也可能带来销售率的上升而增加税收, 这可以从销售收入与销项税金关系详细分析。

3. 出口产品。

当企业的出口产品突然超过同期的时候, 企业有产值却无税收。这时的产值调整应减去出口产品增加部分价值。

4. 一次性因素。

如欠税、清缴以前所属期税款、新批缓税、缓税入库、查补税款入库等, 欠税、缓税是负数, 清缴、缓税入库、查补入库是正数, 都会影响增值税和增加值的比较。这时要调整当期税收, 使其成为当期税源, 即在税收入库中减去清缴以前所属期税款、缓税入库和查补入库, 加上本期新欠和新批缓税。

5. 税率的变化。

提高或者降低税率, 会导致增加值与增值税二者之间的不可比较。分析时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因素, 并将其影响税额从入库税金中扣除。

上述五个可查的因素分析, 归纳起来就是通过对增值税与增加值的双向调整, 使税收与经济一一对应, 即一方面调整增值税, 使之成为对应的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条件下实现的增值税;另一方面调整工业增加值, 使之成为可税工业增加值, 之后才能进行两者关系分析。调整的方法如下:

调整后的增加值=调整后的总产值-调整后的中间投入

其中, 调整后的总产值=当期总产值-当期产成品、半成品存货价值-当期出口产品价值

调整后的中间投入=当期中间投入+当期购进但本期未予摊销的原材料库存商品价值

调整后的增值税=当期入库增值税+本期新欠税款+新批缓征税款-清缴以前所属期税款-缓征税款入库-查补往期税款入库

当然, 实际工作中, 可能还有一些具体情况发生, 但总体应按上述思路层层剖析, 再进行准确判断。

四、分析判断增值税与对应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二步的分析和第三步的差异调整, 得出的增加值就是增值税的税基。进一步对比, 必然产生增值税与增加值同幅度升降的结果。若非如此, 则是问题所在, 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说明原因。增值税与增加值关系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1. 通过对当期产成品、半成品存货增

加价值增减变化和出口产品价值增减变化对产值的影响分析, 判断产值变化对增加值的影响, 并计算出由此拉动增加值升降百分点。

2. 分析未摊销库存商品价值对中间

投入的影响, 该指标数值是企业按有关规定必然存在的, 但因它与当期进项税金抵扣不匹配, 所以在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时相当于少计了中间投入, 提高了增加值核算数值, 从而抬高了增加值增幅。同样可以计算拉高增加值增长百分点。

3. 分析欠税、查补、缓税、免税及税率变化等对增值税收入影响, 以及由此拉动增值税增幅升降变化。

4. 剔除上述各因素之后的增值税与增加值增幅变化比较分析。

剔除上述各因素后, 增值税与增加值增幅之间必然存在同步正相关关系, 如果出现差异, 则要进一步剖析有无特殊因素, 是否是实现税金核算有问题, 要从销、进项上分别剖析。

五、分析企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企业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利润四部分组成。企业所得税来源于利润, 排除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利润与企业所得税的关系是最直接的。从企业增加值来看, 按照常规, 企业的工资水平是基本稳定的, 所以劳动者报酬的变化基本上是最小的。折旧也是稳定的, 即便有大型设备购入, 也是摊销到各个月。由于生产税是随工资、折旧变化的, 因此在前两部分稳定的情况下, 生产税也是基本稳定的。变化最大的就是利润。当增加值增长的时候, 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的增长幅度一般小于增加值的增长幅度, 而利润的增长幅度一般要高于增加值的增长幅度。当企业增加值下降的时候情况则正好相反, 由于劳动者报酬、折旧是刚性的, 利润的下降幅度要大大快于增加值的下降幅度。乃至于企业有增加值, 但可能没有利润, 因为利润是增加值的一部分, 利润为零甚至为负, 还有不为零的工资、折旧、生产税。分析所得税还要进一步分析由利润转化的应纳税所得额, 这时要考虑两大因素, 一个是纳税调整, 它基本稳定, 和利润应该同步;另一个是一次性的政策处理, 特别是一次性的税前扣除。分析时要依据上述情形开展详细剖析论证, 要根据增加值、利润的变化判断所得税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的变化, 观察其变化是否正常, 有无挤占利润的情况。

六、建立增加值、增值税、利润、所得税等指标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找出增加值、增值税、利润、所得税的数值, 当然都是扣除了不可比因素之后的数值, 它们之间应该有很高的相关性。即在假定企业所有的列支, 所有的进项、销项都是真实的情况下, 增加值和增值税、增加值和利润、利润和所得税之间都应该是相互配比的。所剔除的一次性因素也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 它与历史收入规模、库存等因素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分析时可以通过建立税收档案, 将即期税收和非即期税收分开, 找出历史时期的相关规律, 进行报告期的研究论证。

七、强化企业经济指标、税收指标、地区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比对、论证

3.2011税收征管基本情况报告 篇三

2011年,昌吉州地税系统紧紧围绕年初确定2011年征管整体工作思路,按照工作计划,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入手,更加规范的推进落实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转变服务理念,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为基础,税收征管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良好成效。现对我州2011年度税收征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征管报表填报说明

(一)税务登记户数情况

本年度税务登记管辖户数为33458户,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户数增加,增幅较大。其中:内资企业6906户,增加1399户,减少775户,比上年增加624户,税务登记户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全区税务登记户数有所波动,略有增幅。其中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单位等呈净增长趋势。集体企业、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略有减少。数据分析:税务登记增加主要原因一是税务登记管理做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税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今年,我州加强税务登记管理中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停复业登记的同时,特别是加强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管理,同时严格规范非正常户管理,严格强调非正常户认定和后续管理程序和时限。对未达起征点户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户严格税务登记管理。通过税务登记管理摸清底数,准确掌握税源变化情况,为税收分析、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信息。二是借中央

提出的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有利契机,国家加大了引资投资的力度,从企业设立登记来看,新疆尤其是国家级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开发区注册成立的企业不断增加。三是其他单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特色农畜产品种植加工政策的陆续落实推进,全区各乡村成立的各类种植养殖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经营管理,办理了税务登记。四是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优化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个私经济发展,大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私营经济迅猛发展,私营企业新办业户呈快速增长势头。五是部分企业减少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演化,企业相互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势必在竞争中面临淘汰,所以企业出现破产、解散现象也较为正常。

个体工商户共计25184户,增加4315户,减少1756户,与去年相比增加2559户,个体经营由于其经营的灵活性、随意性,造成其管理户数的动态变动情况较大。全州各级税务机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税源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这也是税务登记户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分析:一是我区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专业市场、集贸市场以及出租柜台的商场规范税务登记管理,纠正和制止只征税不办理税务登记的做法,主管地税机关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纳

入正常管理;二是深入推行自治区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征管流程,各地州积极推行绩效考核,征管效率与质量并重,突出各税种各行业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三是拓展第三方信息获取渠道,强化户籍管理。通过与国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和工商局、国税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交换数据及时掌握纳税人的动态等措施,加强个体户日常登记管理。四是以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根据软件登记信息及管户情况严格停歇业户、非正常户、注销户的管理,全面掌握户籍变动情况。

(二)发票管理情况年度报告表

发票管理采取措施及落实情况。主要是依托新征管软件改革发票管理模式,各地建立了自州局、县市局、办税服务厅三级发票账簿登记制度,规范发票领售、验销、查验管理的工作程序和制度;继续深入推行《发票监控查询系统》,加强发票开票联、存根联信息导入和发票验销管理,按期报送发票开具信息;开展发票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销售不动产发票、建筑安装业发票、服务业发票和货物运输业发票,加大发票调票检查力度,对货物运输业发票检查重点放在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范围,调取发票信息进行比对;对建安业发票管理重点放在了发票开具、源泉控管上,决不允许异地开具发票,对检查出利用发票偷税,或制假偷税的必须严肃处理,该移交的移交,该移送的移送;我州地税系统积极采取措施及时、高效完成12366发票举报案件的督办查处工作,定期对各基层税务机关服务热线的转办、处理及回复等工作情况

进行通报。

(三)税务保全、强制执行措施年度报告表

本表本年无数据。

(四)纳税服务情况年度报告表

1、我州现有办税服务厅22个,城区具备一定规模,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办税服务厅均在城区,主要负责受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发售和零时经营业户的发票代开工作,同时网上申报自助服务区,推行“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2011年,着力推进示范性办税服务厅建设,初步建成6个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各地积极优化办税流程,简并办税手续和办税资料,推广网上批量扣税和多种纳税报缴方式,畅通纳税咨询渠道,有效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2、申报纳税方式,直接上门申报纳税的有4604户,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738户,主要原因是为方便纳税人、提高纳税服务质量,采取以网上申报为主的多元化申报方式,由于我区自9月1日起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核定征收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由月营业额(或销售额)5000元调整为月营业额(或销额)20000元,使得未达起征点户增加,简易申报户数增加,直接上门申报户数减少。新征管软件上线后,全区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已实行网上申报的企业和个体11903户,占总户数的35.57%。其他申报方式有16649户要是未达起征点户、银行预储划税、和边远地区的简易申报、简并征期

户。

4、用支票缴纳税款的有1492户;有2304户采取委托银行付款缴纳方式的主要是银行预储划税;电子结算10544户,为财税库银电子横向联网缴税的纳税人;银行卡结算16988户,与上年同期增加了13904户,为个体工商户使用POS机刷卡缴税户;其他税款缴纳方式为2130户,较往年减少10925户,主要是采取简易申报及简并征期申报方式和现金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减少原因是由于推行财税库银电子横向联网缴税纳税人增加,个体工商户除批量划税外全部为用银行卡结算,使得现金缴纳税款的申报和缴纳方式大量减少。

(五)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情况年度报告表

2011年个体私营经济年纳税额75037万元,其中:私营经济年纳税额40888万元,个体经济年纳税额34149万元,采取查帐方式征收的建帐私营经济2212户,主要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大、财务制度比较健全、经营较为规范的工商业户,其他均为定期定额征收。个体经营全部采取定期定额方式征收。私营经济税收增长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地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按照“抓大、控中、管小”的税源管理思路,明确管户职责和量化指标,积极推进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实现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小税种标准化管理;各级政府采取多方举措,给第三产业个体私营经营者给予许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私营经济得以较快发展,从而相应的带

动了税收收入的增加。

(六)集贸市场税收征管情况年度报告表

我区对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集贸市场实行专业化征收管理;其他集贸市场也有专人负责分片管理。全年共对集贸市场内1294户纳税人的定额进行了调整,平均调高幅度3.42%,调增税款30万元。从市场税收规模看,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集贸市场居多,形成气候的大型专业市场较少,市场发育程度不高。

昌吉州地方税务局

4.试论税收代位权制度的基本理论 篇四

(一)设立税收代位权的必要性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在合同法中引入代位权制度之后,将这一制度也引进了税收领域。将代位权引入税收领域,标志着国家从立法层面认定了税收债权理论,为以后完善税收制度,不管是从立法上还是从理论上都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行为也是符合社会和法律的发展规律的。我们要建立服务型政府,就要从本质上将政府权力与公平权力放在同一平台上,相同的保护,设立税收代位权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税收代位权就是明确地将税收债权与公民一般债权用同一部法律保护,税收债权与公民债权平等的竞争。

税收代位权的设立,为税收债权的追缴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助于保护税收债权的实现。现实中,有些纳税人不缴税款,但你从他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可以发现他完全是有经济实力来缴纳税款的,却因为他怠于行使自己的债权或者干脆与其债务人串通来逃避缴税的义务,损害国家的税收债权。根据以前的税法,税务机关可能素手无策,但是现在,《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了税务机关可以行使税收代位权,这意味着,税务机关可以向纳税人的债务人来行使代位权,从而获得税款,这有助于防止税款的流失。

税收代位权的设立,将扩大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的手段范围,也将与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等整合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保证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国家财政的来源充足,更好的实现政府的服务公共社会的职能。

(二)税收代位权的危险性

在借鉴民法代位权理论构建税收代位权制度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民法中债的代位权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债的相对性理论,我国的代位权制度还突破了代位权的“入库原则”。

债的相对性,指在债的关系中只有特定的债权人享有向特定的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而债务人也只需向特定的债权人履行自己的义务。债权的这种特性是其区别于物权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权具有对抗一般不特定人的绝对性。债的相对性作为债的基本特性,在债法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债的相对性原理,在由于第三人丙的原因导致债务人已无法向其债权人甲履行债务之时,一般只由已对甲负损害赔偿责任,而丙并不对甲负责任,丙对乙造成的损失负责。于是在这件事情中就出现了两组损害关系,乙损害了甲的债权,丙因侵权损害了乙的权利。这就是债的相对性原理。而代位权却是要突破这种相对性,假如本来是甲对乙享有债权,乙对丙享有债权,乙不向甲履行债务,也不要求丙履行债务,此时,根据代位权制度,甲就直接可以要求丙向自己偿还债务。虽然从单个的债权债务关系来看,代位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但从现代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来看,代位权的设立是利大于弊的。经济的高度发展导致市场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已与该法律关系以外的其他人的利益高度相关,也就意味着债的关系具有了较强的外部性。债的代位权以及撤销权正是在这种债的外部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形下产生的,其允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有限度地突破债的相对性,使得债权人得以以自己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从而修复断裂的债务链条,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使得社会经济的整个债务链条不致于因为某些债权人的懈怠与恶意发生断裂、产生危机。

税收之债作为债的一种,同样具有相对性的基本特性。特定税收之债的成立依赖于法定课税要素的满足,当税收之债成立以后,债权人——国家的征税机关只能请求特定的纳税人履行该义务,而不能向纳税人以外的人请求履行债务。然而,同上述私法之债一样,具有相对性的税收之债同样可能因为纳税人对于自身权利的懈怠与恶意而无法实现,因而作为对债的相对性理论缺陷的补充的代位权制度应当是本质意义上的债可以普遍适用的制度。当然,正如民法中构建代位权制度时所持有的小心态度一样,毕竟代位权制度突破了债的基本特性,因而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危险的,税收代位权制度的构建同样应当谨慎小心,不应过分突破债的相对性理论,从而对私法制度的稳定性和私权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同时,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的代位权制度突破了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入库原则”。所谓“入库原则”是指,债权人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的所得应先归入债务人的名下,再由债务人来对债务进行偿还。我国法律规定,在符合代位权制度的相关规定时,由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给付义务,而不是先偿还给债务人,再由债务人来偿还。此种情形下,要保障债务人的权利就比较困难了。因此,个人认为,应该对债权人的代位权加以限制,防止债权人与次债务人来侵害债务人的权利。

此外,税收之债有自身的特点,与私法之债不能完全等同,因而适应于私法之债而产生的民法代位权制度不可能完全符合税收之债代位权制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税收之债与私法之债的联系与区别,借鉴私法之债代位权制度,同时结合税收之债的特点设计出符合税收之债特殊要求的代位权制度。

注释:

①②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版.第63页,第63-65页.

③[日]美浓部达吉著.黄冯明译.公法与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第86-87页.

④也论税收债权债务关系.news.9ask.cn/zwzt/zwss/12/975803.shtml.

参考文献:

[1]张守文.税法原理(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2]刘隆亨.中国税法概论(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版.

5.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篇五

论我国建立环境保护税收制度及基本思路

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以及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税制度.

作 者:林国平Lin Guo-ping 作者单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安徽,铜陵,244000刊 名: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L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年,卷(期):4(1)分类号:F810.422关键词:环境保护 税收措施 环境保护税 环保税制

6.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篇六

申论考试涉及的问题都是社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具有非常广的普遍性。论述这类问题如果能联系到宏观、上升到哲学的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将比较深入,也可以增强整篇文章的理论性。所谓论述中的“宏观”,是具有相对性的。也就是要有整体的、全面的论证,也要有具体的、个别的论证。“宏观”和“微观”的论述方法适用于文章的各个部分。

哲学原理一般用在原因分析、提出以策这两部分。下面将举出两个例子供考生思考:

一、以志愿者材料为例:如果文章按照传统的议论文结构类、因、办、果来论述

1)在提出问题和结尾部分可以以宏观问题“没钱办不成事”引出志愿者问题或是对志愿者活动进行总结。

2)在论述原因部分或论述对策部分

一是可以运用“内因与外因” 的哲学理论引出问题。先概括的介绍一下该理论,然后具体分析志愿者活动存在的“内因问题”与“外因问题”。内因可以包括志愿服务的规范性程度低,志愿者组织缺乏必要的经费等,外因包括社会不理解、不支持自愿服务等。也可按照这个思路针对对策进行论述。

二是可以宏观的提出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而在具体分析时,可以举出个别志愿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如奥运会志愿者。

二、传统节日

1)可以宏观的介绍传统节日面临的问题,然后再具体介绍或分析这些问题

2)可以宏观的提出传统节日日渐被冷落的原因,然后再举出具体个案进行分析。如“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 3)可以运用“矛盾的两面性”的哲学原理分析“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利与弊两方面)。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7.微观税收分析基本方法 篇七

考虑特定的时空,全面评析

一个历史人物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是既定的,也是历史人物自己所无法选择的。所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看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就拿蒋介石为什么会选择背叛革命,选择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而不是选择走共产党这条道路?蒋介石原来是个坚定的革命者和民族主义者,他支持国共合作,支持联俄、联共、联农的政策,也曾熟读马克思主义,但是最终选择了背叛革命,我认为这与蒋介石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考虑是分不开的。但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列强的控制一下,而摆脱他们的控制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作为一个温和、软弱的民族主义者,他不敢挑战权威,他不具有毛泽东革命的彻底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必然为列强所不容,而建立资产阶级社会可以得到列强的支持,反而有利于他的统治。当然这还与他的“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根本不相容”的观点相关。

视人物为有机体,整体论述

历史人物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自己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不管他的思想多么的变幻莫测,他仍是他而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历史人物的不断变化性是因为自身存在着矛盾性,自身包含着善和恶的品质。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是自己思想斗争的结果。随变化无常的时空条件,一个历史人物会不断地适应环境发扬自己善的品质或发展自己恶的品质。比如说蒋介石原本一直反动,但为什么在西沙海战时帮助解放军?1974年,越南派军舰闯入西沙。蒋激烈拍案: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当即指示台“外交”部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中国与越南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打开探照灯,使西沙海军舰只顺利通过,以免因绕道而贻误战机。这个故事说明蒋介石虽然反动,但是国家一直在他的心中,在关键时刻能撇开政治偏见,这便是他的善的品质战胜了他的恶的品质。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虽然具体评价历史人物每个活动的标准有所差异,但是我们可以从整体上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按部就班的认真分析,草率鲁莽不是搞学问人的态度。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分类法

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大的方面可分为中共创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等阶段进行叙述。

3.阶级原则

简言之,也就是阶级分析的原则。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的原则,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即使是现在,也应该运用这个有效的原则。当前,不是运用不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我们当然要站在被剥削阶级一方,讴歌他们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英雄行为。

4.历史原则

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我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这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历史人物现代化,赋予他们很多现代色彩。

5.大节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往往不是圣人。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

上一篇:华为广告策划书下一篇:高二物理选修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