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春期(共12篇)
1.走进青春期 篇一
《走进青春》教学设计
驻马店市第五中学
申
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青春期的特点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表现及特点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表现
4.如何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表现及其特点,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使自己的身心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通过事例,让学生获得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如何克服一些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教学方法] 情境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总结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做小游戏《猜猜TA是谁》,让同学观察几位明星从儿童时期到成人的照片。
师:我们再来看两位明星的成长过程,不知不觉间从儿童长大成人了,从儿童到成人,我们要经历一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大家知道是什么时期吗?
学生回答
师:对了,是青春期,万物在生长,我们也长大了,青春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走进青春》。
(板书课题)走进青春
二、讲授新课
(一)青春悄悄来
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从儿童向成年过渡了,跨入了青春期的大门,开始了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既然你们已经长大了,老师先来考考你们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有多少?
活动一:知识抢答
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本P35页内容,一分钟后进行快速抢答。(多媒体出示问题)1.什么是青春期?
2.人一生要经历哪几个“生长高峰”期?
3.身高迅速增长属于青春期身体变化哪一方面的表现? 学生回答
本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懂得青春期的定义,通过老师的简单引导,学生明白进入青春期后,首先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师: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使我们的女生越来越漂亮了,男生也变得帅气了,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在青春的季节里不只是阳光明媚的天气,还会有阴天下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惑。下面我们来看这三位同学,他们都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
(多媒体出示案例)
师:这三位同学的困惑是因为什么的变化而引来的啊? 生:身体变化引起的。
师:那么这些同学的困惑如何排解呢?下面就请我们的同学帮帮他们。活动二:排忧解难
本环节通过出主意让学生懂得青春期出现特殊的生理现象是正常的,不必惊慌,身体的发育也有早有晚,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
(二)成长不烦恼
师:以上大家看到是咱们身体的变化,其实在我们身体悄悄发生变化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那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小小少年》)
师:同学们,小小少年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学生回答
师:对了,小时候无忧无虑,长大增添了烦恼,那么踏入青春期大门的你,心里有什么烦恼吗?
活动三:实话实说
本环节让学生把心里的烦恼写在提前准备的卡片上,以不记名的方式交给老师,然后挑选一些解读,解读时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实话实说,老师发现大家心理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有烦恼在困扰着你,如,与父母的沟通问题、与朋友的相处问题、学习等问题;老师也有一位朋友乐乐,咱们看看他又有什么样的烦恼呢?
(多媒体出示案例)
师:乐乐有着和我们相似的烦恼,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心理表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烦恼?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7,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
1.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正常吗?
2.青春期心理矛盾需要调控吗?为什么? 3.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本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懂得了青春期内心矛盾的出现是正常的,而且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排解烦恼。
师:内心矛盾既是动力也是阻力,我们需要调控,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或途径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期“无忧无虑乐陶陶呢”呢?
活动四:换位思考(多媒体出示问题)
假如你是乐乐,你会怎么摆脱烦恼呢?
本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解决烦恼,快乐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所获得体会、感悟,用于自己的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最后出示教师收集的一些排解矛盾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的谈话就到这里,最后老师来了解一下,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活动五:你学到了什么?
本环节先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四、课堂升华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踏入青春期的大门,走进了人生的花季,青春是青涩的、新奇的,但更是美好的、快乐的。就让我们跟着青春舞曲的节拍,共同去感悟吧。
播放《青春舞曲》,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2.走进青春期 篇二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 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 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 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 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 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生理发育开始日趋成熟, 心理上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 明显地感到我是大人了, 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地教育,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该怎样实现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呢?
一、平等的观念促进情感的交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 强调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教师形象威严, 对学生的教育称作教诲、训导, 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 教育是单向的流动, 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主观感受被忽略, 情感的交流被抑制, 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 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 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从爱出发, 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适当的方法增进情感的交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 要适度, 要合乎情理。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老师不是圣人, 学生也不是圣人, 班主任要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 把育人当作一项长期的事业,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要有一颗对学生宽容的心。当有学生请假时, 不妨用关心地询问他哪里不舒服, 取代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 看他是不是说谎。过几天, 再问一下这个学生, 看他的病有没有好。也许有的学生请病假是说谎, 但在老师的不断关心下, 他会觉得羞愧。这样, 一次宽容就变成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适当的放手, 对学生教育目标的确定, 不能主观臆断的采取高标准、严要求, 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 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的感情。
三、懂得欣赏激发情感的交融
社会心理学中“阿伦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褒奖不断增加, 批评不断减少。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人的赞赏。所以, 班主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时代在发展, 学生的思想也在变化, 以往所崇尚的自谦美德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所占的首要地位, 在今天的社会已被自信所取代, 今天的学生不缺自信和自傲, 缺的是对自我的客观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 帮助其完善提高;学生认为自己在老师眼中一钱不值, 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这种冲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持一种抵触情绪, 影响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 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 尊重学生, 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欣赏学生, 真情互动, 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 结出累累硕果。
摘要:爱是教育的桥梁, 爱是教育的钥匙, 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班主任要将自己的爱恰到好处地自然流露出来, 使自己的言行与学生及其生活的班集体组成一个心理感应场, 这样才能去塑造一颗颗充满爱的心灵。本文就如何以爱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爱,心灵
参考文献
[1]王岩.经典案例解析[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4) .
[2]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师德读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走进青春地带 感悟青春幸福 篇三
关键词:健康教育;教育误区;科学引导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懂事到懂事的过渡时期——青春期,它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代。高尔基曾经说过,“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
走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体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青春期是一个人由儿童至成人的过渡期,它不但是生理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是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如果在这个时期,生理心理上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对人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学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理应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主阵地。(其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就是有关青春期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青春,引导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时光呢?
一、抓住心理困惑,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
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较大的中学生,随着心理及生理特征的发展与变化、社会阅历的增加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升学、就业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这是青春期阶段青少年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期盼,更是学校的责任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不单单是个子长高了、长大了,而是伴随一些生理上的特殊的变化,出现第二性特征,例如:男生喉结突起、声音变得粗重、肩膀变宽、肌肉发达;女子乳房明显发育、大腿及臀部脂肪明显增加、皮肤细腻、脸部长痘痘等。这都是青春期发育的标志,也是性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针对这些生理现象,应及时引导并加强对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以便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二、面对成长意识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对已经有“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人进行必要的鉴别和适当的指导。因为我们对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既要身心健康,又要全面发展。
(一)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1)青春期的你们心理上有什么变化?
(2)你们喜欢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吗?为什么?
(3)在生活、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烦恼?
2.通过开展活动解决青春期心理变化所带来的困惑
(1)不记名写下自己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及困惑,放进“解疑”箱。
(2)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分析从箱中所抽取到的同学的烦心事及困惑,并写出为同学排忧解难的具体做法。
(3)将各组所分析的烦心事进行归类,课堂无法解决或没来得及解决的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或专家来解决。
(二)课下结合学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档案
在档案材料中包括学生的详细资料:例如,家庭状况、成长过程、自我评价、爱好及特长等,为学校对学生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
通过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青春期教育。利用多种心理学知识,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自愿、自信的心理感悟中完成心理的调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发现并了解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以前却没有意识到;绝大部分同学通过心理活动解决了心理困扰,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解放思想,走出青春期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性”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虽然国内外的学者对“性”教育的理解,早已突破了生理上的层面,达到了“社会”及“人性”相结合的高度。但是在我国,由于封建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性知识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的状态,把“性”视为禁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提并论,谁要是谈性不管是什么内容都会遭到反对,甚至有的人谈“性”色变(中学生谈“性”家长色变)。其实,“性”并不下流更不肮脏,它是伴随人一生的本能和潜能。性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包括心理、生理、文化、社会、伦理等很多方面并非仅仅指两性的身体要求。每个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会遇到性的问题。如果这一时期缺乏有关的性知识或者教育不当,就会导致学生身体健康或人格出现问题。因此,性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和家庭生活的重要途径。这样认识性教育,学生就会以严肃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目的是让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懂得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以理智和道德的力量驾驭在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学会怎样与异性交往和相处的艺术,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认识男女平等的重要性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健康地度过人生的这一关键时期。
长期以来,我们很少正视学生性的发展和成长问题,采取的只是压制和回避,致使有些学生因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心中有疑惑而不愿与家长、教师交谈。现在,对学生性知识、性道德的研究已提到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走出青春期“性”教育的误区
到了青春期,不仅他们的生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他们的性心理也在逐步发展成熟起来,会产生性意识与性兴趣,即对异性的注意和兴趣。而且对性的问题更加好奇,会产生各种各样奇异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进行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借助于其他途径甚至是不健康的书籍、音像资料、网站获取性知识,很多青少年就是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近年来不断上升的青少年性犯罪,与性教育的匮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改变性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性知识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为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异性交往为“不正常”的误区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乃至羡慕,渴望彼此接触交往,这种欲望是完全正常的,这绝对不是变态。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是在这一时期如何对他们的异性交往进行正确的引导。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对方的利益和意愿,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因此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在交往中充分尊重对方、讲文明、有礼貌、要树立责任感,对自己和对方高度负责。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树立和培养起来的一种意志和品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师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十分不理解,甚至十分恐惧,进而采取压制和制止的方式。由于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许多少男少女把正当的交往转到“地下”进行,而一到“地下”神秘感就来了,越轨出格的事就极易发生。因此,对孩子们的异性交往认识如何,是堵还是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
四、以科学严肃的态度引导学生度过青春期
(一)让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健康、正当的交往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要做到以下几点:(1)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2)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3)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
通过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消除了异性之间的神秘感,而且还能起到个性之间的互补,对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提供一个建立异性正常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在交往中建立正确的友谊。
(二)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个班级,如果学风浓厚,文化活动丰富,男女同学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正确释放旺盛的精力,聪明才智找到正确发挥的地方,他们的身心就能够健康地发展。因为他们的生活充实了,成才的意识就会强烈,兴趣就会广泛,性兴趣就会被分散或迁移到积极向上的兴趣上了。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体谅学生的意识困惑,用知识来武装他们、用榜样来鞭策他们、用理想来鼓舞他们;用教育自我、暗示自我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力求使他们心理平衡、情绪稳定。因此,在如今开放和信息多样化的时代,加强对青少年学生青春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堵与禁相结合的措施,防止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学校和学生中的那些不健康、甚至淫秽的东西。同时必须对学生加强教育,使中学生懂得科学知识,增强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总之,一定要对青少年在青春期进行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及健全的人格,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冲出心理的阴霾,走进青春时代,感悟青春的美好,享受青春的幸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青春之旅!
4.《走进青春》教学反思 篇四
1、把握教学时间
由于本课涉及的内容和教育点较多,有些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适当充实和拓展,但拓展的内容不要太多,否则的话,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2、积极重视课前的教学准备
对于走进青春的一课内容,是课程标准中新设置的,是以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没有涉及的新内容。为此,我在课前做了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查阅有关青春期的生理知识;了解、熟悉青春期身体发育需要注意哪些心理问题,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等;还收集很多一些赞美青春期的诗歌或散文,用来指导本课的教学实际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把学生的课题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进入青春期,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老师相抵触,更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因此,对于本课内容的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知识,鼓励他们积极与父母沟通,化解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共同消除他们与家长的隔阂。
4、关于教学评价
5.走进青春作文 篇五
有人说: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条长长的尾巴,让人拖着走过一段美丽的豆蔻时光。然而,我也渐渐地长了一条这样的“尾巴”,无形中让我走进了我美丽的青春。
高中生活是大家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们靠近青春的象征。进入了高中,自然少不了一系列的变化。都成熟了的同学们各自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组成了一个新集体,然后一起为之奋斗着。原来初中时下课青涩的追赶打闹成了“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全面思考和“沙沙”的挥笔声。课件的嬉闹成了“这个题目的解法是……”每个人的脸上都脱去了当年的稚气,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打拼着,青春的印记写在了脸上,昭示着别人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记得前几天我的好友给我打了个电话:嘿,你尝到了青春的味道了吗?我的青春是甜的。当时的我笑着说:我的青春是闪着光的。你看:前几天的篮球赛不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吗?灰白色水泥操场上攒动着的男女同学们打篮球的热情。为了班集体的荣耀,即便是淋漓的大汗也是毫不在意的一挥而就。为了抢到球给队友,即使是摔倒在了到处都是碎石头的地上也会咬牙跃身而起继续与别班同学拼搏着。身体不知道被撞了多少次也是从容淡定的掷着球,眼镜不知道被打下了多少回也是冷静的进行着比赛……
那操场上流下的汗水与热烈的欢呼声相呼应成了燃烧着我们青春的烈火。在秋风的吹拂中跳动着,经阳光一照耀不是折出了一道道金色的光吗?那种为了班级的拼搏不正是我们这美丽的青春的写照吗?我体会到了什么叫青春是甜的,也看见了它闪出的光。
我刚走进青春有的事就让我难以忘怀,我想我是在长大吧!哭过、笑过,可最后还是无所畏惧的前进着。我想,我应该为自己的青春而拼搏着、奋进着。让自己更完美。
6.走进青春作文 篇六
她,是我前几年在小区里刚认识的新朋友,是一个阳光,开朗,活力四射的女孩,她是一个像刚绽放的花朵一样,迷人,贴心,在那个繁花盛开的夏天,悄悄走进我的生活。
她家楼下有一片茂盛的地雷花,每到夏来便会成群成片的开放,粉的,黄的,白的,色彩斑斓。她告诉我,这是她自己种的,就是从其他树枝上摘下种子,一颗一颗种在这片土地里,就像种下梦想,等着她们静静绽放。我感叹她的勤劳与执着,便和她一起照料那片花,穿梭在花香中。
暑假在照料花中一点点结束,开学的第一次月考如约而至。正如我的意料,成绩并不理想,初四学习的压力铺天盖地向我涌来,我开始变得紧张,焦虑,惆怅,一连几周都没有找她,没有照料花。周末她叫我去看花,我万般无奈的下楼,提不起精神来。看到她家楼下的花还是那样绚丽夺目,不用问也知是她的功劳,一时的内疚,后悔,近几天的失望涌上心头,我蹲在地上十分想哭。“嘿!干什么呢?”突然闻到一阵似有似无的花香,抬头发现她举着一大捧盛开的地雷花,“多好看呀!”“嗯”我应着,“这就像我的梦想,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就会有收获,它们的花期结束了,夏天就要结束了,把种子摘下吧,再种下一次盛开的花”。地雷花在她的手中随风摇曳,透着若有若无清甜的香气,她的话似乎带上了花香,一直飘进我的脑海,我一下子有了动力。我们摘下种子,放到土地里。一颗颗小小的黑种子,带着残留的花香,就像我们那些卑微而渺小的梦想,带着我们的期望,我们的憧憬,埋在那片叫青春的土地里,她像一位花匠,教我怎样经营照料这片土地,才能换来繁花似锦,绚丽夺目。她在花海里穿梭带着香气,我的梦想也在花海里埋藏,带着那阵幽香走进我的青春。
7.走进青春期 篇七
一、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
在中职语文教材里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父母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等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只要善于挖掘,科学利用,就能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唤醒他们的感恩情怀。如颜秀霞的《心存感激》就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题材。它是广东省中职教材《语文》(选修)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文章阐述了人们心存感激的重要意义,并逐层说明了应对什么心存感激,怎样才能心存感激,提倡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的社会风尚。教学此文,可以令学生明确“感激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的高贵之所在。对父母心存感激,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对他人心存感激,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对事业心存感激,就会忠诚敬业;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灵魂会得到不断净化,凡人向圣人不断靠近”。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感恩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真正做到持久感恩。
二、语文老师要善于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
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应当重视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如在上《心存感激》一文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感恩教育的情境:
(一)图片感染,泛起心灵涟漪。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从腾讯图片库下载的“震撼心灵,感动人生”的一组图片,并配上这样的一段话:“我们总是在报怨命运的不公,不能得到这世上全部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是在奢望钱还应多些、房子还要再好些、工作还得清闲些、学习还需轻松些……看看他们吧,你有何感想?”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一下子被画面深深打动,动情地谈论打动自己的原因,我顺势导入课文。
(二)朗读感知,产生心灵共鸣。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识恩、知恩。《心存感激》一文大量地运用了排比、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很适宜感情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形式,选择与段落主题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构成的情景中有感情地朗读,并灵活变换朗读方式,有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小组读、单个品味读等。如为了让学生感知对父母心存感激,我选择了《念亲恩》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配乐;对他人、生命、大自然心存感激,我分别选择了《一生的朋友》、《生命的乐章》、《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学生自然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深刻领会课文内涵。
(三)“记者”采访,分享心灵感悟。
感恩教育要收到更好的效果,就要引导学生“悟”。“悟”是指哲理的思考,是对语言文字的深层哲理的揭示,是由形象感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同类中的规律、道理,悟出作品中、形象中的哲理。学生朗读完《心存感激》后,我挑选一位学生扮演“记者”,现场采访同学,采访的内容是:1.我们应对什么心存感激?为什么要心存感激?2.生活中你曾经为了什么感动感激过?面对这恩情,你有何感受?你打算怎样去感恩?这一环节由于为学生提供了面对面自由交流的空间,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家真情流露,有感而发,有理有据,不仅谈论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还谈论到要感激祖国、感激党、感激社会、感激班级、感激时光、感激成功、感激失败等,并且动情地讲述感动自己的事例,诉说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真诚的想法。有几个学生说到震动内心之处时不禁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其他学生也都被感动了。这表明学生已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已悟出感恩的真理。
(四)齐唱歌曲,擦出心灵火花。
美妙的歌曲可以促进人的情感共鸣,引发心灵的碰撞。在下课之前,我播放了《感恩的心》手语版MTV,播放的同时我充满感情地给学生讲了关于这首歌由来的故事,然后让全班同学站起来跟着画面一起做动作并齐唱歌曲。同学们兴趣盎然,激情澎湃,手口并用,在美妙歌曲的渲染中,感恩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升华,感恩悄悄地走进了学生的心。
三、语文老师要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在活动中,体验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语文课堂里,要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老师还应开展多种感恩主题语文活动,如感恩诗歌朗诵会、感恩故事会、感恩演讲比赛、感恩现场辩论、感恩征文比赛、创办感恩手抄报、写感恩家书、感恩课本剧自编自演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感恩,懂得用行动来报恩。在《心存感激》的教学中,我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
(一)感恩知识大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说得多,说得对。分两个回合:第一,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来谈谈对感恩的认识。第二,我知道的感恩名言俗语。第一回合,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说:《天山景物记》让我们领略到天山迷人的自然风光,认识了多种珍奇的生物。《长江三峡》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这些使我们懂得了感激赐予我们丰美资源的大自然,感谢祖国的锦绣河山。《土地》讴歌了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土地斗争和解放后对土地的改造和建设,我们要感激党的正确领导,感谢社会主义新中国。《故乡的榕树》让我们想起了故乡的美,勾起浓浓的乡情,我们要感激恬淡朴实的生活,感谢和蔼淳朴的乡亲们。《两代人》让我们想起了与父母亲相关的点滴事情,我们要感激无私而伟大的父母,感激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感激繁衍代谢的生命。《最后的常春藤叶》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之间的真爱,我们要感激患难相扶的朋友,感谢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的所有人。《“嫦娥一号”专题二篇》让我们了解了“嫦娥一号”的发射情况及其重要意义,我们要感谢执着勇敢的科学探索者……第二回合,学生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感恩的名言、警句、俗语。在整个大比拼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非常激烈。这一活动,利用知识感知的迁移拓展来打通学生的感恩知识链,加强课内外学习的有机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在不知不觉中感恩情怀溢满心头。
(二)制作感恩卡。
课前,学生准备好制作感恩卡的材料,课上,学生现场设计制作感恩卡,要求在感恩卡写上表达自己对收卡人感恩的话语,感恩卡制作好后,让学生逐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感恩卡,把平时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通过书面的形式写出来,满载感恩之情。课后同学们自发地把感恩卡邮寄出去,这是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报恩的一种表现。后来我了解到,收到感恩卡的人都非常激动和高兴,这使我深信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
和谐社会呼唤感恩教育,语文老师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颜秀霞.让德育走进心灵, 用行动体现感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纪实[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 2007, (4) .
[2]孙天升, 张帅鹏.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8, (6) .
8.走进青春期 篇八
90后的学生将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他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更要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教育与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单一的,即只重视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至于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学习生活是否幸福,这一切都不为成人社会所关心。即忽视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向成年人转型和过渡的时期,生理心理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既想独立但又不成熟,内心充满了种种矛盾和冲突,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又往往被压抑、禁锢得太死,以至碰到心事时欲说无门,但内心深处又想宣泄,故显得苦闷、压抑;加上整个社会处在开放、复杂、多元的转型期,90后学生所能享有的物质生活和思想空间,日渐丰富和宽松,消费主义、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的刺激无处不在。从他们懂事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手机和网络,平时的信息来源和认识五花八门。因此他们的心灵世界也必然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复杂性,他们在青春期想急于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承认,在复杂心灵世界的背后,隐藏的是当前学生心理沟通、情感交流渠道的缺失。
二、家庭因素
有一句外国谚语“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形象地描述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独立思考的要求,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他们抱怨父母守旧、不民主,对子女的事什么都不放心,什么事都要管;自己的合理要求常常被忽视,争吵,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沟通方式。而家长对子女寄托的希望很高,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只要在生活上关心就够了。据抽样调查显示,81.5%的孩子都反映和父母之间存在着许多隔阂,而住校生的比例更高。很多孩子把苦恼和不解憋在心里,回到家,家长关注的大多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路上安不安全,对孩子的心理、精神未倾注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社会日益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传统保守的思想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社会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离婚家庭的孩子,得到再多的关爱都弥补不了伤痕,性格上多少会有些缺陷;单亲家庭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留守家庭的孩子缺少亲情的安抚。
三、学习因素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了家庭气氛的指示灯;学校要面对升学率的压力,而这压力又被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学生背上了重重的包袱,使一些学生迷失了学习目标,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甚至会发展到心理扭曲变形。
四、感情因素
中学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感情交织、彷徨,但又丰富多彩的时候,孩子往往认为自己与异性间是那种纯洁的友谊,真诚的关爱,不应该有外界的干涉,因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但是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这时如果把握不住自己,过度沉溺于好感和相思之中,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
学校课程应全面关注人的发展,课程应具有多重教育价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传统课程存在的弊端,倡导全人教育。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要有健全的人格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是人一生无价的财富。一个人能否一生幸福,能否事业成功,心理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的心理是健康的,你的人生会是快乐、幸福的,在事业上会创造辉煌;如果你的心理是病态的,那么你的人生是痛苦、忧伤的,在事业上也会一事无成。新课程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体验乐观向上的人生,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布鲁金斯网站上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会赢。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教授下放到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不长时间村里流传说他能掐会算,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孩子们从学校回家后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数学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画家”……家长们吃惊地发现,孩子们与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好学了。许多年以后这些孩子大部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位教授真的能掐会算吗?不是!他在给孩子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
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现在的学生集娇宠于一身,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委屈。学习《赤壁赋》介绍苏轼时,告诉学生: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笔直、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和不幸,给人们带来压力和痛苦。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和生活是结伴而行的,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就因为它有喜怒哀乐,苦辣酸甜。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人也是在同挫折的抗争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其实,任何挫折和困苦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给人带来痛苦和压力,另一方面也给人以勇气和力量。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古今中外许多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从逆境中走向成功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败得失都有收获,引导学生多个视角看挫折,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营养。
第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讲:“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板着面孔对待生活,那就天天都有值得生气的事情,你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无论遇到多么麻烦的事,只要坚定地抱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具备开拓创新的思想,就会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正像人们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反之,无论生活多么优越,环境多么美好,如果遇事总爱生气、烦恼沮丧、消极悲观、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就会垂头丧气、痛苦倒霉、疾病缠身、倍受挫折、失意失败。所以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9.走进青春作文 篇九
那个时候还拿一个本本专门记录这一些唯美的字词,后来也有席绢的各种小说,再后来迷上了福尔摩斯,那已经是长大后的事情了!
只是长大以后的自己,总是倔强的认为,小虎队要比TF boys帅气好多,自己也始终分不清现在一些明星的脸,感觉所有的男明星都长一样,女明星也都用的同一张脸!
因此,每每谈起琼瑶的一些剧,每每哼起周杰伦的一些歌,总觉得还是以前的那些歌要好听好多!虽然现在周杰伦的歌好像已经吐字清晰了好多,可是好像再也唱不出青春期的味道。
可是今天早晨突然心血来潮下载了一个听歌软件,想要听周杰伦的一些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好多歌曲已经变成了VIP,你能够听的只有一俩句,并且,青春记忆中好多耳熟能娴的歌曲都加了VIP,想要找回青春期的一些记忆,是需要花钱来开通会员的!
不过想一下也总忍不住自我调侃,毕竟现在的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如果直到现在自己赚的钱,连开通一个VIP的能力都没有,那么长大的意义又何在呢?
只是感觉再也找不回来青春的记忆!
琼瑶成了大家眼中三观不正的小三,小虎队单飞以后,每一张面孔也都变得老了好多,虽然依旧帅气,可是唱歌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午夜乐园的那种欢快!
10.走进青春作文 篇十
我仰望星空,望着那颗属于我们约定的星星,我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丝伤感。
初一的开学季到了,她成了我的同桌,渐渐地我们混成了死党,组建了我们的二人小队,她担任队长,而我只能担任副队长了。一晃两个春秋,我们进入了初三。
有一天,一向准时的她却没有到校。我焦急的等到放学去她家,开门的是她妈妈,只见田妈妈哭肿着眼说她得了白血病。这对我无疑是一场晴天霹雳,而我却说不出一句话,只是淡淡地说:“她没事吧!”
我离开她家,一个人独自走在街头,泪水夺眶而出。我发誓一定要陪着她。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都会去医院陪着她,直到月光进入窗户,我才会依依不舍的离开。我发现我已深深爱上了她。我每次都会带一支白玫瑰去看她,她的病情也微微有了转变。可是天意难违,她还是被病魔夺走了一切。她临走时还特意让把她埋在玫瑰丛中。我悲痛欲绝,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去救她。从那以后,我便默默不语,不关心与任何事情,我失去了梦想,失去了她。
11.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篇十一
一、 利用教材,落实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些内容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些专题训练,要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学生的个性特点,用心安排,巧妙设计,将每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 走进生活,开展口语交际随机训练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教师要把口语交际教学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在生活中随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 就地取材,寻找源泉。农村虽然不像城市那样繁华热闹,但山川田野,家乡特产,风土人情等,皆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地广阔,五彩缤纷,生活丰富多彩。这些都是学生亲眼目睹并可以作为交流素材的。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训练天地。
2. 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农村小学生平时课余生活相对单调,学校或教师就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乒乓球比赛、“国庆”活动、欢度元旦、广播操比赛、学雷锋活动、“庆六一”文艺汇演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余兴未尽。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者是最能给自己带来收获的情节等和大家交流、分享。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偶发事件,即兴训练。校园里、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学生往往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充满好奇。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条理清晰、方式恰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知不觉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 走近学生,开发口语交际评价功能
口语交际不仅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交流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城市学生来说缺乏自信,缺乏表现欲。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中走进学生的心灵,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引领他们无拘无束的、尽情地进行口语交流,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 关注了解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说话,就得让他们有话说才行。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符合他们思想的话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2. 理解欣赏学生,让他们有话敢说。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学生大多数胆子小、害羞,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往往有话却不愿意说,不勇于表达。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在课堂上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通过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肯定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扬,传达你对他们的欣赏。呵护好学生口语交际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他们一定也会像城里的学生那样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 激励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话会说。在学生有话说并且敢说话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他们会说善说。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交际能力达到何种程度最终还需一定的评价反馈。评价的目的不是要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评价反馈这一环节,激励引导学生有话会说,说得准确、说得得体、说得精彩。长此以往,相信农村的学生也能做到妙语连珠、能言善辩。
12.走进青春期 篇十二
不少人会把数学与枯燥乏味等同起来, 而不会跟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其实, 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他们的能力,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我们要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充实我们的课堂, 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情景中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下面我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还原“生活画面”, 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于生活实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 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 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 采撷生活数学实例,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 以唤起学生的兴趣。
2. 选择“生活经历”, 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问题不能真切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 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 创设问题情境。
3. 创设欣赏性情境。
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学会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激发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 设计生活化例题, 激发学习兴趣。
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 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 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如讲故事, 做游戏, 表演等,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 加强交流合作,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职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这样特定的环境中, 并且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 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 所以学习行为既要发挥个体的独立作用, 更要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互作用, 实现学习互补, 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生活化的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和发展数学。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 把练习生活化。
1. 处理书上练习, 使之更加丰满。
中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 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 就显得抽象而单板,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 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 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
2.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在应用题训练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 让学生紧紧地被问题所吸引, 自觉地、全心地投入问题中, 用心思考, 真诚交流。
3. 加强课堂延伸, 开辟第二课堂。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的理解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
4. 写数学日记。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思考问题。
【走进青春期】推荐阅读:
走进我的青春作文09-22
走进我的青春初三语文半命题作文09-17
“三走进”活动之走进社区心得体会10-18
走进你的家里,走进你的心里(家访案例)11-02
走进四季作文06-20
走进秋天 作文06-26
走进集体教案07-03
走进绳圈07-15
生活走进语文08-01
走进心理世界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