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工作总结报告

2024-09-22

乡镇经济工作总结报告(8篇)

1.乡镇经济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

乡镇年度经济社会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XX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党建统揽农村、大力发展产业、大打生态硬仗、努力关注民生、全力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凝心聚力促发展,真抓实干谋新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实现了支部举旗引路子,农村和谐建产业,农民致富有收入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巩固草畜业。在原有养殖场的基础上,今年新发展300只羊场5个、半温棚养猪15户;全镇生猪存栏5419头、羊子16062只、家禽15025只。二是优化棚栽业。重点在加强管理增产量和产品销售提效益上下功夫,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全力抓好韩沟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棚种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今年秋季,园区的160多座日光温室大棚全部统一种植了瑞克斯旺公司37-82辣子,目前已全部上市。三是发展苹果产业。积极响XX县委、县政府发展苹果产业的决定,采取“广泛宣传、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措施,以“村有示范园、组有示范户”为目标,坚持高标准建园。在丈方台、张崾岘两个村建成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带一处;在庙咀、冰草沟、刘堡村建成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园3个,今年全镇共完成苹果建园3600亩(其中春季1000亩)。在种植业方面,共完成全膜玉米种植15540亩、马铃薯12000亩、小杂粮9500亩、瓜菜油豆3500亩。坚持把加强农行民教育,提高致富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年培训农民12期600余人,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围绕油气开发、绿化造林等方面从事劳务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747万元,较上年增长6.7%;全镇人均纯收入11020元,较上年增长13.15%。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镇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规划引领、整治先行、产业支撑”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为目标,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在丈方台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针对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乱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连户道路、庄前屋后、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达到了村庄规范、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的目的。同时,在产业配套上下功夫,结合村情实际,实施了“四个一”工程,即制定1个精准扶贫计划,建1000亩高标准苹果园,种1000亩小杂粮,实施10000亩流域治理,做到了户户有产业、区域成规模,初步呈现出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树文明新风、有致富产业”的美丽乡村雏形,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坚持把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农业综合服务楼已投入使用;完成政府驻地周围集中供水工程,居民吃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王元沟沟道治理项目,新增坝地400余亩。

三、精准扶贫深入实施,群众致富信心进一步提高。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有效扶持、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对全镇346户849名贫困人口(其中:五保户9户14人;低保户80户194人;一般贫困户257户641人)进行建档立卡,紧紧围绕制约贫困户长远发展和短期脱贫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因户择业,分类施策,“一户一策”,从产业、创业、生态、救助兜底扶贫四个方面制订了准确的贫困村帮扶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发放了扶贫户明白牌,建立了扶贫帮困工作手册。对残呆傻愣、高龄确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以社保体系、社会捐助及企业帮扶为依托,重点实施救助兜底扶贫;对无劳动力不具备发展产业条件,但有土地的贫困户,根据具体情况,在适户适量的原则下量力而行,以委托他人监管的方式发展家畜养殖及其他长期致富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发展林果业、劳务业、种养业来创业脱贫。积极倡导镇村干部、当地能人和外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召集倡导36家企业和能人共捐款10万余元,镇村干部捐款3万余元,所有产业扶贫户的扶贫项目已全部落地起步,前期扶贫资金也已全部补助到位,部分贫困户已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了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广大群众致富信心空前提高。7月份,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把我镇丈方台村作为现场观摩点进行了观摩学习。

四、补植管护双管齐下,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按照“加强造林绿化、狠抓补植补造、强化林草管护、突出巩固成果”的思路,狠抓新造补植和林草安全工作。春季组建了10支专业造林队伍,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全面完成了丈方台、王元沟、雷子涧、油房4条流域32000亩财政补贴造林任务和20253亩新一轮退耕补植工作;秋季对全镇21000亩新一轮退耕和春季所有荒山造林不合格面积进行了全面补植。同时,在重点区域绿化栽植竹柳1万株、长青苗木10万株,完成井场道路绿化100多公里。全面落实镇、村、组、户四级管护责任,强化“三防三禁”措施,确保林草资源安全,狠抓禁牧防火工作,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的要求,镇村两级干部联合镇林业站重拳出击,严厉查处了偷牧、散牧、夜牧行为,坚决取缔了羊子散养户,做到了全面封禁,不留死角。镇村分别组建完善了防火灭火队伍,对重点隐患区域和特殊人群进行了排查防范,同时坚决打击查处复垦、乱砍、滥伐行为,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4月份,全市林业工作现场会将丈方台村作为观摩点进行了观摩学习。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生有所育、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失有所助”的目标,全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就医、生育、养老、社保等生活保障问题。进一步规范村级低保程序,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今年纳入低保管理440户1012人;对因灾、因病返贫家庭累计发放救助款20余万元;临时救助困难家庭67户177人,共计发放近5万元;医疗救助上报89人,慢性病门诊救助上报21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8243人,参保率为10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72人,参保率为97.99%。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五免一补”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各种农民培训20余起,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使广大农民掌握技术,积极发展产业;不折不扣的将纳入国家、省、市、县96人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重点物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力度,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全年未出现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与此同时,精神文明、人民武装、土地确权、工青妇等其他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六、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始终以平安创建为抓手,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围绕创建“平安xx”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对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重点区域,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和严肃处理,今年全镇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有效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镇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大厅,对来信来访作好接待处理,同时建立了社会矛盾定期排摸机制,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起,基本实现邻里纠纷不出村,矛盾信访问题不出镇,实现了“一控二降”目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对本镇重点对象和重点目标实施防控,有效预防打击了黄赌毒和“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油区突出治安问题,重点打击了拦水档路、无理取闹等干扰阻挠石油开发生产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建立健全“打防结合、镇村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整治”长效工作机制,油区治安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油区治安秩序和生产秩序持续好转,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七、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党建引领能力进一步加强。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县委部署,扎实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认真剖析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定期督促落实,形成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六帮六促”等机制。结合我镇年初确定的村干部承诺制,扎实开展了“三述职两公开两评议一落实”活动,把对村干部的评价交给群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圆满完成了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同时,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树立先进典型,党员带头创业”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形成了“抓党建促产业”有效格局。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来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的职业技能和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承诺制、中心户制、积分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述双评”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乡村党建二级“联述联评”制度,夯实了党建工作责任。严格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经常性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和第一书记的管理教育,5名大学生村官在村委换届中被选为村支部副书记,1名当选支部书记;8名第一书记选派到镇入村以来,积极深入村组农户,访民情、体民意,排查化解各类纠纷矛盾,了解掌握精准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意向等,在促进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按照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和健全完善制度,切实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对3名违纪党员给予了党纪处分,全镇上下形成了人心思进,风清气正的大好局面。总体而言,2015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民掌握的种养技术有限,且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人畜饮水、生产出行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三是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信息服务跟不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宽;四是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之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导致信访案件时有发生,群众反映的一些民生热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等等。这些不足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扣发展目标,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力争优质高效完XX县上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向县委、县政府及全镇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乡镇经济工作总结报告 篇二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方针, 不断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切实依法履行经济职责,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 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 重点对乡镇领导干部执行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执行权、经济监督权和个人遵守廉洁从政 (业) 规定情况来实施审计, 对其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对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整改落实一定要到位;通过审计, 加强乡镇领导和班子建设, 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推动乡镇经济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审计重点及注意事项

(一) 乡镇党委书记的审计重点

乡镇党委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党的方针、党的政策的基层党组织, 是我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乡镇党委书记通过主持乡镇党委全面工作, 维护乡镇稳定平安, 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乡镇党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 应注重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监督权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的审计, 重点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大额资金的审批;重大财经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其他需要关注的情况。

(二) 乡镇长的审计重点

乡镇长通过全面主持乡镇政府工作, 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同级党委、人大的决定与决议, 搞好政府各项中心工作。对乡镇长的经济责任审计, 应注重重大经济决策和国家重大的财经政策的执行责任、各项财政财务的管理责任、各项财政资金的监管责任的审计, 注重执行财政、财务收支预算、有关财政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落实重大经济决策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的审计。重点关注:任期内的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人代会报告工作完成情况;财政收支完成情况;“三公”经费执行情况;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民生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其他需要关注的情况。

(三) 审计注意事项

以被审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提出的工作思路为起点, 准确地梳理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思路, 清晰列示与其工作思路对应的重点工作、重点政策、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安排, 进而确定重点审计的内容;具体审计中, 以经济决策、决策执行和执行结果为审计实施的切入点。

三、审计评价

(一) 审计评价的依据来源

审计评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所依据的各项指标是:县 (区) 委全会、县 (区) 人代会确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乡镇党委政府、乡镇人大的计划和决策。

(二) 审计评价的工作方式

充分利用社会各阶层的评价意见, 组织开好几个会。乡镇机关、各站所干部职工测评会;县 (区) 级在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测评会;村“两委”班子测评会;到县 (区) 级财政、发改、民政等主要部门调查了解对乡镇领导的意见。

(三) 责任界定和审计评价档次

在审计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过程中,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应当充分考虑问题的性质、产生后果或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财政资金的大小、与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等因素, 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 依照两办《经责审计规定》,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发现的任期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的责任, 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依法依规进行经济责任界定。

审计评价要坚持依法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独立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相统一。做到依法应该审计什么就审计什么, 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 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 确保审计内容与审计评价一致。应用审核考评表格所得分数依次定性为:很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90分以上) ;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75分至89分) ;基本履行经济责任 (60分至75分) ;没有有效履行经济责任 (59分以下) 。

四、审计结果运用

评价为“很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 应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评价为“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 正常任用, 但一般情况下不得被评为优秀个人或先进个人;

评价为“基本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 不影响任用的, 建议由组织、纪检部门进行诫勉谈话;

评价为“没有有效履行经济责任”等次的, 建议给予组织处理。

五、审计工作建议

(一)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基层审计机关要合理安排计划和调配审计力量, 精心组织实施, 保证审计质量, 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同时, 建立审计工作的检查监督制度, 审计组要注重自身的审计声誉,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责任控制体系, 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

(二) 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程序, 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经责审计规定》要求, 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 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事项, 提高审计的针对性。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要把“人”和“责任”相统一, 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促进审计结果的全面人格化。严格审计取证和复核工作, 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认真执行审计情况报告制度, 上下互动, 及时沟通相关信息。

(三) 突出审计重点, 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

要重点关注严重违法违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分配不公、重大决策失误等方面的问题, 注意揭示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缺陷以及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抓住重大投资项目、重点资金进行全过程审计跟踪, 查清事实。要借助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专家经验, 确保审计质量, 充分应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 加大财务及相关业务数据对比分析、查询力度, 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四) 严格纪律, 秉公执法

3.乡镇经济工作总结报告 篇三

关键词:铁岭市;乡镇财政;监管

一、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机构配置合理。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资金监管工作的要求相应的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全面地推进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但是,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规定,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项目也发生了增减变化。并且,乡镇领导和财政所人员也在发生着变化,资金监管工作变化和人员调整,使原有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工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新形式要求,对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工及实地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保证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资金监管平台建设。2007年全市实行的以“业务上划、国库代管、集中核算、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规范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账户统设、专项资金管理等财政管理工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充分发挥了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作用,推进了惠民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西丰县、清河区乡镇预算编制改革试点工作,提高了预算执行力,强化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为推进全市乡镇预算编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逐步推进农村“三资“纳入乡镇财政管理,划分了乡镇财政和经管的职能,使“村财乡代理”工作由乡镇财政间接管理变为直接管理,规范了村级资金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平台的建设,加大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力度,监督检查融入到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

(三)实行资金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2013年出台《铁岭市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铁市财发[2013]243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有效地推进了县乡资金监管考核评价工作。各县将资金监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打分排名,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政风行风建设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乡镇资金监管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升。通过2015年7月开展的全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检查可以看出,资金监管工作有所提升,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西丰县工作更加扎实,清河区提升加快,涌现出像金星乡、陶然镇、房木镇、金钩子镇、兴开街道、老城街道、新台子镇、横道河子镇、大明镇、张相镇等一批工作扎实的乡镇,也涌现出了像钓鱼镇、柏榆镇、明德乡、中固镇、庆云镇、阿吉镇、白旗寨乡、调兵山街道、红旗街道、向阳街道等一批进步较快的乡镇。

(四)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各乡镇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基本上做到了监管组织健全、范围内容全面,措施办法具体,目标任务明确,权限责任清晰;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办法及工作流程;完善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账户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村财乡代理等业务操作规程和业务管理制度;实现了资金监管工作步调统一、规范、完善。

(五)监管台账逐步完善。通过近几年来乡镇财政干部培训,以及各级财政部门的督促检查,乡镇财政人员不仅加强了认识,而且清楚台账的设置和处理,补助性和项目性资金台账设置趋于完善,记录内容基本全面,登记时间及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信息通达不全面。信息通达到乡镇财政所的只有相关政策及部分指标文,在主管部门管理的其他补助性资金的基本信息和资金还没有到财政所。因此,要按照“指标到乡、决算到乡”的原则,将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管理范围,建立和完善预算指标管理台账。

(二)监管工作底稿不健全。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过程中,由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底稿比较全,由其他各站办所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底稿乡镇财政没收集。因此,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要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及时收集各项监管材料,并积极向乡镇领导汇报,以利于工作协调;通过“一卡通”工作的开展,彻底理顺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方面工作程序,以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监管信息反馈工作滞后。部分乡镇财政没有这方面工作认识,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也存在工作指导不力的问题。因此,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县、乡财政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中,加强工作指导,提高反馈信息的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强化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必须以制度为依据,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资金监管职责,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明确财政所在每个监管环节的监管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财政所在加强资金监管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制度上强化资金监管工作。

(二)确保财政信息传递告知制度更加通畅。县(市)区财政局要做到专人负责,确保将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资金文件、制度办法、监管重点和具体要求等及时下发给乡镇财政,使其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县财政要加强与财政所信息的沟通工作,保持上下信息资料统一口径。

(三)完善抽查巡查考核工作制度。各县(市)区主管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3次以上到乡镇抽查资金监管工作,以现场抽查为主,检查财政所各项监管制度是否健全,监管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数据库资料是否齐全,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监管是否有效。

4.乡镇经济工作总结报告 篇四

一、2017年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一年的努力,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我镇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商则商,找准了符合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增收之路。

1.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合长期外出创业人员的承包土地集中流转,鼓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自愿转让的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新增的有效耕地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以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在紫云村可对村集体所有而接近荒废的200亩茶园及土地进行流转,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渔村对灾后重建回购的宅基地进行整合利用。

2.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村级组织结合各村实际,利用我镇突出的生态优势,领办和创办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特色种养殖业作为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利结合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在大渔村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山药、佛手瓜及本土蔬菜;在紫云村利用山场多、空气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3.兴办经济实体。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兴办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大沟村利用野生竹笋、鹿耳韭、蕨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空石林景区开发带动的区位优势,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兴办特色蔬菜加工企业,增加蔬菜附加值,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大渔村依XX场镇人口密集的特点,利用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在毓秀新区成立大渔村农特产品供销中心,解决“空壳村”的问题。

4.盘活“三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核实资金、资产、资源存量,充分挖掘潜力,实现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对村级集体所有的长期闲置的房屋、资金、土地等集体资产资源,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合作或租赁承包等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5.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四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坡、荒沙、荒草、荒水等)资源潜力,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独特的气候和旅游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工作成效

5.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篇五

近年来,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乡镇经济调研报告。为切实增强可比性,在此选取与我市水平相当、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浙江安吉作为参照系,以便全面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状况。

一是总体实力有差距。与安吉相比,我市在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方面都全面落后,这也充分反映出两地在发展水平、产业层次等方面的差距(具体见下表)。目前,该县已有1个乡镇跻身全国五百强、浙江省百强行列,1个乡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二是发展平衡度有差距。从自身各区块看,我市东西部乡镇、省道沿线与偏远乡镇、工业集中区与农业乡镇差距较大,并呈逐步拉大趋势。以2008年财政收入为例(城区三个办事处不纳入统计),港口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5826万元;排名最后的方塘乡仅41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86倍;排名第二的中溪镇财政收入达4223万元,与港口镇也有11603万元差距,即使剔除宁国水泥厂税收部分,两者差距仍达3000余万元。而安吉县去年最高的乡镇财政收入达24215万元,最少的也达486万元。

三是发展后劲有差距。去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吉各乡镇继续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达32.6%。其中,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乡镇达115.8%,完成年初下达任务基数比最高的达639.9%。与之相比,我市各乡镇受产业基础等影响,后劲略显不足。2008年,在总量落后的情况下,我市乡镇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仍慢于安吉。其中,乡镇财政收入增幅落后11.3个百分点。今年1—3月份,安吉县乡镇综合实力第二的高禹镇,实现财政收入2223万元,同比增幅达178%;而我市乡镇财力第二的中溪镇,实现财政收入1163万元,两者差距达1060万元。

二、我市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分析,我市与安吉在乡镇经济发展上的较大差距,既有地域区位、政策机制等客观因素制约,更多是受自身主观原因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市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载体,大胆实践“经营城市”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使得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和开发区承载能力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在全市各项财力、物力、人力都向城市和开发区建设一线集中的情况下,对乡镇经济发展有所忽视。此外,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乡镇工作重心发生变化,没有硬性指标,缺乏工作抓手,发展更多依靠各地的自觉行动,调查报告《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二是发展定位不清。近年来,安吉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各乡镇、街道突出重点、倾斜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重镇两大特色区块”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我市尽管早在2002年即提出异地办工业的创新理念,并通过设立乡镇工业集中区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但直至2008年初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中,才结合乡镇自身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和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对全市乡镇、街道进行了社区事务、工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三类划分,并且未明确各乡镇发展重点和产业定位。由于缺乏具体规划指导,各乡镇自成一体、各自为战,从而造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是投入力度不足。适度的政策扶持,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对提升乡镇自我发展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了多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乡镇财政供给标准达3500万元/年,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达500万元/年。但与安吉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该县每年仅用于乡镇工业平台建设资金就达5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励到村资金更是高达亿元。此外,通过财政贴息、对上争取、以奖代补、超收分成等多种形式,为乡镇各类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以隶属于高禹、良朋两镇的天子湖工业园区发展为例,该县本着“涵养财源,激励发展”原则,出台了园区开发建设实行财政封闭管理的意见,通过“放水养鱼”,实现了财政收入的“三级跳”。该园区07年财政收入仅2000万元,08年即增加至7000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2亿元。

6.乡镇旅游经济市场实习报告 篇六

要调查**古镇的旅游市场就得从古镇的历史与当代人的需求人手。不知何时,在现代城市里居住习惯的人们可能是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开始复古去寻觅古镇,去渴望古朴平淡的生活吧,他们寻找那一片流淌的记忆,**古镇便是记忆里的一点点缀。把内心深处那一种挥之不去的古镇情愫,去释放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烦恼,于是这种古镇情节

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又或许他们追求的是古镇的那种古文化,让它去填充自己。而他们的这种需求刚好给予了古镇发展的市场。古镇的开发,就是旅游资源在适当的时间里,为满足当代人的这种需求而开发的。它朴实的建筑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刚好是城镇生活中人们向往的那种无束无拘的生活环境,因此,它具有相当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它自从去年8月份开发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惊人成效。那古镇历史与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到底充当的角色呢?它又对当地的经济有什么作用呢?

实习心得与体会:

**,古称罗绳,位于雅安北三十公里,古南方丝绸之路上,是临邛古道入雅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也就是现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距市区27公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因为它的交通比较便利,来**的游客一般以省内游客为主,也有来自外省和国外的游客。在周末和假期时间来**的人数最多,他们利用闲余时间来此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平时,也多达1000-1500人次/天,自驾车也达25-35辆/天。尤其是开发后的第一个黄金周里,游客竟多达56800人次。据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保守记录,在去年的"十一"国庆里经济效益喜人:不论从到镇游客数,还是旅游经济收入,都远远超过了**发展旅游产业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在去年10月1日到7日累计接待游客数约为56800人次,是往年到镇最高游客数的9倍。当地工商部门的保守估计,按到镇游客每人消费50元计算,全镇旅游经济收入高达284万元。

古镇的当地居民在没有开发前,基本都从事于农业,年青人有的按耐不住,就外出打工,但基本上每月的收入在300-500元/月左右,并且是从事于体力劳动。开发后,**古场镇的300户住户中有190户住户从事于旅游接待和旅游产品销售,人均收入也从原来的300-500元/月提高到600-1300元/月不等。节假个体经营收入最高的超过5万元,最低的也有2000余元。黄金期间个体经营户总收入约达110万元,纯利润近50万元。场镇1100位常住人口仅“十一”7天的人均旅游经营纯收入就达455元,是去年同期收入的5-6倍,占去年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7%。

一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以及各种成语雕刻。在牌坊的不远处立有皇帝象征的长灯柱。牌坊是封建礼仪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牌坊文化让现代人了解了当时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也知道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就是通过牌坊的文化使世人知晓的,文化是发展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所在,它可以塑造旅游古镇的形象,提高旅游品位,体现旅游特色,进而实现古镇旅游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现在的生态旅游有一定的优势,就是把旅游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与古镇建设相结合,走一条发展特色旅游的新路。根据我们对牌坊承包人的调查访问,在古镇没有开发前,去牌坊参观的人数0.8/天,承包人以种地为生,卖门票只做为副业,并且没有拿导游证,只是以聊天的方式去介绍牌坊的来由以及相关历史。每个月在牌坊的收入上只有200元左右。在开发后,由于旅客的增加,以及政府对景区科学的管理,又由于承包人对牌坊文化的通晓,获得了导游证,再加上门票所得,平均收入提高到500-600元,在开发的第一个黄金周里,收入高达1245元。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把牌坊文化的价值在经济上的一种体现。

**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风格各异。其中明清乾隆41年所建的“二仙桥”,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清清的小河影作高高的圆行的桥洞,别有一翻情致。在镇口还有两座一高一底的石桥横跨拢西河,成了进出镇里的交通要道,高桥主要通过进出镇里的车辆行人,从低桥可以转而穿过高桥下面的倒沿河边前行,高低两桥巧妙地够成了“立交”系统。它的桥文化和建筑群把我们真真的带入一种远古的气息。

7.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策略

1 研究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的基层行政单位, 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乡镇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问题, 也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问题。

但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不便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而且农民收入低, 生活保障不稳定, 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乡镇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 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而中西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各类资料研究发现, 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乡镇特色不突出

我国的乡镇经济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的乡镇特色。有特色就意味着有经济点的存在。乡镇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就不能引起商界的注意, 经济发展程度必定有限。存在这个问题的乡镇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与东部地区“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现状相比, 西部地区乡镇由于开发时间晚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2.2 二三产业不发达

乡镇经济需要依靠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 因此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乡镇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企业数量和规模是二三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而目前我国乡镇经济中较少有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大的乡镇。

2.3 民营经济不活跃

民营经济发展活跃说明当地民间资本多, 经济发展水平高。民营经济既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也是经济发展的温度计。东部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乡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地区民营经济活跃。

2.4 城镇功能不强

乡镇是城市和农村的连接点, 起着服务城市、转移城市产业和辐射农村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 很多农民转移到城市当中, 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发达的乡镇能够形成产业聚集, 吸引农村劳动力, 解决农村和城市发展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乡镇经济落后, 难以形成产业和人口的聚集。

2.5 环境恶化严重

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些政府和企业忽视环境问题,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造成环境污染, 对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 今后必须吸取教训,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 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目前存在的乡镇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济发展态势比较好,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从而达到快速发展经济的目的。通过对东部乡镇经济的状况研究发现, 目前存在以下两类发展模式:

一种为优势资源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利用本地存在相对优势的资源进行发展, 具体分为现代农业发展型、旅游开发型和外贸出口型。现代农业开发型是通过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 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带,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积极开拓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市场, 形成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旅游开发型模式是指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加强旅游景点的宣传, 吸引游客, 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模式, 乌镇、周庄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旅游开发型。外贸出口型是指利用当地的区位地理优势和劳动力优势, 通过吸引外资, 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 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提供增收渠道, 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种为创新性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地不存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时, 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发展经济的方式, 目前有两种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种是以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 依靠农民自身的智慧发展乡镇企业, 同时, 利用周边大城市的辐射效应, 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另一种是以浙江温州、宁波和义乌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 其特点是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体, 将商贸市场和乡镇工业有机结合, 形成产业集群来发展乡镇经济的模式。

4 乡镇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合乡镇经济的现状和相关的理论研究, 本文构建出了一个乡镇经济的发展模型。如图:

模型显示了乡镇经济模式选择和发展过程两部分, 从而达到乡镇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一部分是选择适合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的发展模式。首先, 分析乡镇地区是否存在资源优势。审视本地区相比于其他乡镇有何优势, 包括农业资源、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地理资源等各个方面。在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根据自身优势抓住可能存在的发展机会。如果该地区在资源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则可以考虑经济发展创新模式, 积极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导的乡镇企业, 或者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模式, 还可以创新其他发展模式。

第二部分是积极发展经济, 创建区域品牌。发展乡镇经济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 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企业在科技与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加强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区域外的竞争与合作能够吸取其他地区与企业发展的经验, 引进先进科技与管理方法,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乡镇经济的发展还必须注意打造区域品牌。品牌是企业营销策略中十分重视的, 将其引入乡镇经济发展, 扶持龙头企业, 创建乡镇特色品牌, 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这必须要区域内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保证产品质量, 确保企业诚信经营。

发展乡镇经济需要吸取欧洲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的教训,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总结

乡镇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 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本文结合发展状况良好的乡镇经济, 归结出两类发展模式, 分别为优势资源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模式两类, 为其他乡镇发展经济提供借鉴。本文还构建了一个乡镇经济发展模型, 认为乡镇经济的发展应该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 并在发展过程中树立竞争意识和品牌发展意识, 促进乡镇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创建特色品牌。同时在乡镇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 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占恒, 区域品牌培育模式浅析[J].北方经贸, 2009 (12) .

[2]林斌, 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7年01期.

[3]张迎珍,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4]宁钟, 国外创新与空间集群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 2001 (03) .

[5]赵涤非、翟印礼、闰正平, 我国乡镇企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 2004 (07) .

[6]叶杨, 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发展的经济学[J].中国乡镇企业, 2004 (08) .

[7]王步芳, 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01) .

[8]田燕秋, 基于比较优势、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兵团农业发展问题[J].兵团党校学报, 2009 (03) .

[9]胡金林, 我国重点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经济, 2008 (09) .

[10]赵军, 区域品牌识别的内涵与结构研究[J].企业活力, 2008 (03) .

8.邢台乡镇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乡镇经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5-01

乡镇是我国政府行政区划划分中的基层政权单位,乡镇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乡镇经济主要是以城镇或企业为载体,以充分利用乡镇资源优势以及塑造优秀企业为根本目的的经济。乡镇经济具有规模性、区域性、可变性等特点,主要是由乡镇工业组成,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撑点,是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大力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性

乡镇经济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不仅关系着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问题,也关系着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问题。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乡镇经济在邢台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生活保障不稳定,抑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导致乡镇经济整体发展缓慢。因此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已经成为推动邢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东部沿海地区乡镇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济发展态势比较好,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从而促进邢台乡镇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对东部乡镇经济的状况研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类发展模式:

一种为优势资源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利用土地存在相对优势的资源进行发展,具体分为现代农业发展型、旅游开发型和外贸出口型。现代农业开发型是通过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积极开拓特色农产品的产品市场,形成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旅游开发型模式是指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强旅游景点的宣传,吸引游客,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模式,乌镇、周庄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典型的旅游开发型。外贸出口型是指利用当地的区位地理优势和劳动力优势,通过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供增收渠道,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种为创新性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地不存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时,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发展经济,目前有两种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种是以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以集体所有制为基

础,依靠农民自身的智慧发展乡镇企业,同时,利用周边大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另一种是以浙江温州、宁波和义乌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体,将商贸市场和乡镇工业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集群来发展乡镇经济的模式。

三、促进邢台乡镇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突破性发展二、三产业,让二、三产业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发展工业要有选择,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要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保持工业发展的后劲。发展三产服务业要与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程度相适应,重点发展交通物流、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同时,可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一产与三产结合起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二、三产业的发展,可充分扩大就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

(二)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之机,大力加强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城镇化水平。高端规划乡镇交通、电力、供排水、通讯、物流、数字网络等,全面改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业,提升乡镇崭新形象,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为乡镇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让客商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同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革除小农意识等传统思想,接受认可改革开放形势下的现代新思想,树立“客商来了我服务,客商发展我发展”的观念,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大潮中。比如,2016年以来,邢台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发展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集中供热460万平方米。

(三)努力提升乡镇干部素质。

推动乡镇干部解放思想。要以学习实践“中国梦”为契机,发动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实干筑梦”的大讨论。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着力抓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带动农民致富,帮助村集体增收,以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等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干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坚决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实绩论英雄、有为才有位”的共识。

四、结论

彻底解决邢台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市、县、乡各级政府充分解放思想、着眼长远,不断发掘本地区域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特色经济,以及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等方式,探索出推动邢台乡镇经济发展的最优道路。

参考文献:

[1]蔡其旭.探讨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4(04)

[2]广兴辉.乡镇经济发展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3(36)

[3]张军.如何促进乡镇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4]李林汐.浅谈新时期乡镇经济发展[J].时代金融.2013(15)

[5]黄泽海.创新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03)

[1]欧阳爱荣.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2015(21)

[2]王凤华.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作者简介:段丹丹,南和县人民政府,中共河北省委党在职研究生学员,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上一篇:工会三亮工作总结下一篇:xx年国际护士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