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参阅信息

2024-10-22

领导参阅信息(6篇)

1.领导参阅信息 篇一

张瑞志:怎样写好供领导参阅的要讯

作者:财富地理2011-04-18 12:43 星期一 晴

怎样写好供领导参阅的要讯

○张瑞志

要讯,顾名思义,就是重要的信息。作为一种文体,它是介于文件与报刊之间一种内部的特殊信息载体,既不是文件(如,工作报告等),也不是报纸上的消息,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讯的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在汇总反映各种重要信息,保障上级领导及时掌握全局情况方面,能直接起到领导耳目的作用;在及时进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便于领导指导工作实施决策方面,能起到参谋助手作用;在沟通上下左右信息,密切领导、机关和基层之间的联系方面,能直接起到通气协调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要讯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各级领导和机关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上级领导和机关掌握重大情况的一个最重要、最直接、最迅速的途径,已经成为及时反映基层建设情况、展示机关工作风貌的重要窗口,已经成为上级领导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已经成为加强上下左右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领导当好参谋,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为领导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重要信息,当好领导的“耳目”,是机关干部应尽职责和必备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要讯呢?

一、要正确把握要讯的特性

写好要讯,需要深入分析要讯文体的特性,遵循其内在规律。要讯作为一种特殊的内部综合性重要信息,与新闻报道、典型材料、研究文章特点要求有所不同。要讯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直观全局,具有“居高临下”的特性。事关单位建设全局的有关信息,始终是领导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站在全局上、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捕捉到的要讯,对全局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上往下看,从大往小看,看到的、感觉到的东西就与平常不一样,认识上有了高度,思想就会有深度,就更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有价值的要讯都源于大事、出自抓大事的部门。有的非中心部门、从常人不太注意甚至不起眼的情况中,也能捕捉到对全局有指导意义的要讯。

二是直达高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没有中间环节,一路“绿色通道”,是要讯的特权和特殊优势。单位发生的事件,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报到最高层,是真正的一步到位、“一杆子捅天”。据了解,一些领导机关规定,当天的要讯截止上报时间为每天下午三、四点钟,而且多数经过整理的要讯,当天晚上要直接送往领导住地,少数的第二天上班前送到领导的办公桌上。对特别重要的属于核心机密的要讯,则以要讯专送件的形式,直报有关领导。要讯在整个传递中,比用其他载体上报要快捷得多、到位得多。这也要求要讯写作人员,必须适应这个特点,力求上报要讯“不过夜”、不打“马后炮”,保持新鲜度,真正做到以快取胜。

三是直报要事,具有引人关注的特性。单位做的重要工作,如果用文件、简报或其他形式反映到上面,很难一下子引起特别的注意,而如果通过要讯上报,往往会产生特别的影响,更容易把上级领导和机关的眼球吸引住。一些单位重要的工作通过要讯报上去以后,对扩大工作本身的影响、扩大单位的影响,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是直点要穴,具有抓本揽要的特性。要讯要讯,不是重要的、紧要的,就是非常必要的,非此不搞,非此不发,非此不用。同样搞某项工作的要讯,可写的内容很多,但决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最要害的东西。要写上级领导想知道、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要讯,抓住关键问题和紧要问题,这样才能一碰就响。

五是直陈要义,具有建言献策的特性。要讯的内容,一种是上报某项工作做法,能给人以启发,领导看过以后会作出批示,或者在面上推广,或者让机关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这种要讯有可能进入领导决策;

另一种是直接提出对某项工作的看法和建议,这种要讯不仅很快会被采用,而且能引起领导的高度关注。六是直显规律,具有解决问题的特性。有份量、有质量的要讯,一个突出特点是揭示规律、解决问题。当然,有许多要讯是反映工作动态的,是让领导掌握情况的,这方面的要讯少不了,也很重要。但能够科学揭示特点规律、有效解决问题的要讯,价值更高,更能引起决策者的注意,也能有效推动工作。

二、要结合工作写好要讯

写要讯是一个苦差事,也是一件可以自得其乐、自寻乐趣的事情。苦在什么地方?苦在脑子里需要经常装着大事、想着要事,苦在需要从一大堆工作中、大量的甚至杂乱的信息中去发现、捕捉有价值的东西,还苦在别人干完了事情可以休息而你不能,等等。写要讯也有乐趣,特别是因为自己这条要讯而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进入一种自我陶醉、其乐融融的状态。那么,结合工作写要讯,究竟应该注意把握哪些问题呢?

一是要特别重视从政治高度对待要讯。要讯的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特别强,这是需要把握好的最根本的一条。一方面,要符合政治要求和政策规定,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鉴别力,不能在这方面违背原则、出格越轨、碰高压线,弄不好会犯错误;另一方面,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掌握的信息,得出辩证的而不是片面的、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结论;再一方面,要善于从政治要求、政治原则和既定的大政方针中,去发现蕴含其中的要讯线索。尽管在这方面把关的人很多,不太容易出问题,但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对提高要讯的层次和质量非常有帮助。

二是要注重从领导意图中捕捉要讯。领导意图是抓要讯的一个基本着力点和抓手。透过领导意图,可以了解掌握大量的信息,包括领导对某件事、某项工作一贯的态度和看法,包括领导抓工作的基本思路,包括领导对一些情况的基本认识和判断,也包括领导对指导工作的深层思考,等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就能出很多好的要讯。当然,把握领导意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要从零星的话语中去体会,有时要从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中去分析,有时还要从间接的表达中去回味,有时又要从旁敲侧击中去领悟。

三是要着力从重点工作中梳理要讯。反映重点工作是要讯的重头戏,也是抓要讯的主战场。抓住了重点工作就抓住了要讯的大头。同时,也要求搞要讯的同志,一定要力求做到:一棵树开一片花、结一堆果;一块肉做多道菜,炒炖煎拌蒸皆有,色香味形俱全。对特别重要的工作、特别重大的活动,一开始就要注意搞好“系列要讯”的设计和筹划,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和要求,抓最有特色的东西,从不同角度抓要讯,反映过程、反映全貌。

四是要仔细从形势变化中发现要讯。形势发展变化越快、越复杂,要讯资源就越丰富。但形势发展变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其多样性。一般来讲,突发性的形势变化大家都能立即觉察到、感受到,但有的是悄悄发生的,要经过量的积累到质的巨变这样一个过程,如果看不出这个过程中的发展苗头、演变趋势,也就把握不了形势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仔细观察或者说不善于洞察,就抓不到要讯,抓不到好要讯。从某个角度讲,谁能够善于发现形势的变化,善于从变化中掌握能为我所用的信息,谁就能够抓到要讯。五是要学会从点滴情况中提炼要讯。俗话讲,一滴露水能够见太阳。有的情况在你这个单位是个别的,但到整个面上一看,也许会带有普遍性。有些情况看起来是个别地方遇到的、出现的,但放宽眼界看一看可能就带有全局性,这种要讯的现实指导性就很强。

六是要善于从敏感热点中挖掘要讯。敏感事件和热点问题,很容易出要讯。实际上它就像一家生产要讯的工厂,资源很丰富,只要用心去挖掘,不愁抓不到好要讯。写这一类要讯,关键要快,正所谓“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过其时,一文不值”。

七是要注意从宏观决策中把握要讯。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是抓要讯的一个基本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宏观指导下的微观,正是上级领导和机关需要掌握了解的情况,而这种微观情况也正是证明宏观决策正确与否的佐证。因此,用宏观的眼光去捕捉微观的信息,对搞好要讯是很管用的。

三、要不断提高写好要讯的素质

写好要讯,要靠基本素质来支撑。这个素质不是单指文字表达能力、表达技巧,它包括政治素养、思

想观念、思维层次、分析能力、知识水平等,是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需要靠平时积累。写要讯的同志,要有捕“要”的头脑,有很强的要讯意识、很强的角色意识、很强的责任意识。要有辨“要”的眼光,站在高处看问题,上下结合分析问题,瞄着急需抓问题。要有择“要”的内力,对重点,要浓彩重墨;对亮点,要赋予生机;对要点,要一语中的。要有摘“要”的技巧,力求会摘精品,确保有价值;会摘补品,力求有见解;会摘鲜品,务必有新意。那么,在工作实践中怎样提高写好要讯工作的能力呢?

1、要讯的思想性,要求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必须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要讯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写要讯工作的同志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政治敏感性和政策纪律观念。实践中,要注意利用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电,以及跟机关和基层同志通电话交流等机会,广闻博览,勤学多思,关注形势,吃透上情,做到不是领导但要有领导的眼光,不是决策者要有决策者的谋略,多从全局上把握领导意图,判断上级对信息的需求。平时,注意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机关各种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

2、要讯的层次性,要求关注大事、着眼全局,不断提高分析把握问题能力。为领导报送要讯是一项高层次活动,必须善于站在上级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报“领导最需要知道”和“最需要领导知道”的信息。比如,一些大事发生后,对人员的思想影响肯定会很大,领导需要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反映,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快捷地掌握情况,准确予以反映。

3、要讯的时效性,要求具有紧张快干的作风和朴实凝练的文风,必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信息的时效性直接决定信息的价值。尤其是一些重要和紧急信息,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报送。这就要求,要讯工作人员要有紧张快干的作风,增强抢的意识,努力增强快速反应能力,遇事早打算,早计划,早预约,早动手。别看每条要讯都不超过五六百字,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要素都要齐全,没有凝练朴实的文风,没有高度概括归纳能力,很难成功。

4、要讯工作的艰苦性,要求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必须兢兢业业、严谨细致。要讯工作压力感强,不能等米下锅,而要找米下锅;不能一般凑合,而要有质有量。必须时时开动信息“雷达”,全方位、全天候扫描,捕捉有价值信息。这方面,一定要有吃苦奉献、敬业扎实的工作作风,该收集的收集,该协调的协调,该一起干的要一起干,该亲自动手的要亲自动手,确保信息淡季不淡、源源不断。

5、要讯工作的准确性,要求报送的情况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真实是所有信息的共同特征。如果出现失实和偏差,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我们提供的要讯,应当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主观想象的;是恰如其分的,不是夸大或缩小的;是本质的,不是表面的现象。写作要讯时绝对不允许虚构,也不能渲染夸大或贬低缩小,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保信息准确无误,真实可靠。“想当然”、“闭门造车”的做法是应当坚决杜绝的。■

(作者系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综合局副局长)

2.统计研究信息参阅(55期) 篇二

日期:2010-08-06(文章点击率548次)本期导读: 【宏观中国】

☆发展,朝着调控的预期方向 上半年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符合主动调控的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温和可控,为全年控制在3%左右打下基础 ●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完成全年目标的7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20年。中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将成为未来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潜力的挖掘。☆理性看待劳动力成本上升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许多企业也纷纷上调工人工资。7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上半年,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聚焦东莞】

☆上半年东莞GDP1938.45亿增长12.1%

7月26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东莞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下称“通报”),各项数据全面飘红。初步测算,上半年东莞完成生产总值1938.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1%。上半年CPI同比上升2.1%。☆电网负荷首破1000万千瓦 东莞经济回暖

7月6日,东莞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7月7日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035万千瓦。与此同时,东莞日供电量今年也是七次创下新高,其中7月7日首次突破2亿千瓦时。东莞成为继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广州后,国内第六个电网最高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的城市,也是国内继苏州后第二个电网最高负荷突破1000万千瓦的地级城市。

☆12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

1200多家帮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是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帮扶下,目前,我市已有12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地实现了不停产转三资企业。发展,朝着调控的预期

上半年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符合主动调控的预期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温和可控,为全年控制在3%左右打下基础

●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完成全年目标的71%

走过2010年上半年,人们更清醒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总体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正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向好态势五个特点

综合分析各方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国民经济向好态势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这个增长速度,为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第二表现在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有1.4%是去年价格上涨的效果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是1.2%。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这个增长速度是比较温和、稳定的。从环比看,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3%。

第三表现为内外需协调性增强。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是比较高的速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8.2%,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出口形势比较好,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恢复,增长43.1%,其中进口增速更快,增长了52.7%。与去年上半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分别贡献53.4%和87.6%、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相比较,今年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在增强。

第四表现为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都稳定增长。上半年财政收入43350亿元,增长27.6%,上年同期为下降2.4%;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6亿元,同比增长81.6%,上年同期为下降22.9%。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

第五表现为就业稳定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较去年同期增加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一季度末持平。

回落符合调控预期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是,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GDP二季度增长10.3%,比一季度11.9%的增速回落了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从头两个月的20.7%逐月回落:3月份回落到增长18.1%,4月份17.8%,5月份16.5%,6月份为13.7%。其中6月份增速比5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除工业外,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的主要指标也在回落。同时,消费、投资以及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企业的利润明显收缩。

如何看待回落,是当下各方分析和议论的热点问题。综合各有关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一个共识:基数影响和调控作用是回落的两大主要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去年一季度初步核实的GDP季度增速是6.5%,二季度是8.1%,是由低向高的。去年的二季度比一季度上升了1.6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10.3%的增长率比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有专家分析,如果剔除这些基数因素的话,那么今年二季度跟一季度增长数据应该说是差不多的。

基数在工业增速回落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据工信部的分析,基数提高对今年6月份增速回落影响就占65%左右。所以,考虑去年基数因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基本平稳。

除基数原因外,今年中央政府出台的管理流动性、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等宏观调控措施,也是使经济增长速度回到比较合理区间的原因。例如,为了加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力度,上半年实行的差别电价和调整或取消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对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释放起到抑制作用。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比一季度减缓2.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速为11.8%,比上月减缓4个百分点,直接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幅度的46.6%。

因此,很多分析都提到,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效果。

面对难点坚定信心

时光过半,收获过半,我们也对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世界经济仍然走在复苏的道路上,全球各大经济体却表现为几家欢乐几家愁。欧洲两个最大经济体——德国、英国新公布的经济数据都强于市场预期,这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认为,希腊等国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复苏的影响有限。而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用“异乎寻常的不明朗”来形容当前美国的经济形势,则让人们感觉到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外,更表现在内。下半年中国经济虽无“二次探底”之忧,但宏观调控却面临诸多“两难”选择。例如,短期保增长与长期调结构孰先孰后?房地产市场调控与GDP增速孰轻孰重?信贷调控节奏与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孰快孰慢?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与通胀管理预期目标孰大孰小……

“两难”境地虽多,但现实的路径也逐渐明朗。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统筹兼顾,切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力度,坚定不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是“稳定政策”,宏观调控的核心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来源:人民网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0-07/28/nw.D110000renmrb_20100728_2-01.htm?div=-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

余斌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20年。中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将成为未来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潜力的挖掘。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回升向好的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两难”困扰。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30年,这种增长势头还能保持多久?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余斌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20年左右。

城市化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中国经济时报:国际上连续40年保持7%以上增长的地区只有3个,且大的经济体尚无前例,能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经济体更是凤毛麟角。中国近30年来,经济一直保持将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您认为,这种趋势能延续多久?

余斌:我认为这种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20年左右时间。在未来20年中,中国有可能继续保持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趋势,但不一定是两位数,可能是接近两位数的增长。

得出这种判断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因素,就是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会释放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

2009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6.6%。按照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平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来计算,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届时城市化任务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在未来20年,中国还将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

城市化推动需求扩张和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首先,城市化表现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增加,需要盖更多的房子、修更多的马路,才能满足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即城市化带来投资需求扩张和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新进入城市的人口将会对住房等耐用消费品产生新的需求。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是租房还是买房,住房都将是一种刚性需求。消费需求的扩张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另外,城市化的发展会带来服务业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43.4%,与世界平均水平68%相比差距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率过低,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人口对服务业的需求又很小。所以,当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推动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会带来农业规模经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

但是,这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南非为例,南非人均GDP大约为五千多美元,比中国高,是非洲大陆最富裕的国家。但同时,南非又是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大约5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方面,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因为买不起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以及没有资金对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进行投入而陷入贫困;另一方面,南非城市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步丧失了竞争优势,导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们失去了工作,拥挤在贫民窟里。

由此来看,要发挥好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必须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控制收入差距。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城市化,您所说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什么?

余斌: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国,也是发展非常不均衡的国家,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另一个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但恰恰正是这种不平衡,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这种增长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广大东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投资空间已经很小。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农村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还有更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其基础设施投资的任务仍然很重。一个小国,很容易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得整个国土上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而中国是大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所以,全面完成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可能还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其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也还很大。

其二,就是消费潜力的挖掘。中国居民的消费目前正处于向住房、汽车升级的阶段,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前,只有东部沿海一些大城市的高收入群体才有能力买房、买车。而现在,东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也有了买房、买车的实力。放眼未来,广大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也将会逐步进入买房、买车的消费升级阶段。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单一内部市场。也就是说,发展不平衡决定的消费结构升级的渐进性特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在一个点上完成,而是一个长期持续释放的过程。

金融危机或将呈现明显阶段性特征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是面临“内忧外患”。从现阶段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种影响未来还将经历哪些阶段,具体将表现在哪些方面?

余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和我国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几乎与之同时发生的是中国劳动力的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以及国内土地、资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这导致中国长期以来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开始削弱,给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了一定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并非完全不能消化。因为,尽管中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在逐步削弱,但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资本替代劳动等方式来加大其他方面的优势。而且,目前国际上短期内尚很难找到能够替代中国出口市场地位以及竞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

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需求也在萎缩。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主要发达国家,像美国、欧盟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危机前,而且恢复速度缓慢。这些国家都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的主要目的地,危机过后其市场需求一直低迷,这对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个人觉得,国际金融危机可能会出现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个阶段为私人银行的危机,表现为大量私人银行破产倒闭,债务缠身,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开始出台措施,救助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

第二个阶段是主权国家的危险,表现为私人银行危机开始化解,但却让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目前,希腊等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正是金融危机第二阶段的真实写照。

国际金融危机还有可能向第三个阶段演变,就是全球货币体系受到冲击。要拯救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只有大量印制钞票,其结果将导致全球的货币供应量,或者说是流动性大量增加,使得全球整个货币体系受到冲击和影响。

具体到国内市场来看,金融危机及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给中国埋下隐患。

第一是资产泡沫问题。2009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资产泡沫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而调控房地产市场,又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通胀压力问题。2009年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为通胀提供了基础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控制通胀预期,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相应的紧缩措施,这同时也会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第三个问题就是财政金融风险。在2009年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设立了大量的投融资平台,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不给予相应的关注和管理,就会累积出现严重的财政金融风险。

可以说,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外因,通胀、资产泡沫及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是内因,内、外因交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下滑。但这并不足以形成太大的风险,中国经济扩张的空间仍然很大,市场潜力巨大,经过短期的调整,完全可以步入新的高速增长时期。据此判断,今年经济增长仍将达到9.5%左右的较高水平。

未来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有研究显示,当年有些拉美国家曾在较长时间段内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后来出现了快速回落,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您认为,中国可以从中吸取何种教训?如何才能避免出现高增长之后的长期低迷?

余斌:避免经济增长陷入持续低迷的关键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举个例子来解释,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一直都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时期,因此劳动力价格涨幅很小,而我们也一直可以保持低成本竞争优势。但是今天,当“民工荒”、“招工难”问题出现后,预示着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趋势性变化,同时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生了基本面上的变化,那就是中国未来将逐步告别劳动力过剩时期,进入劳动力相对短缺阶段,这也意味着劳动力价格将会大幅度上涨。也就是说,中国继续依赖过去出口高速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能力、空间都将受到制约。由此来看,中国必须成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时期。

目前要转变发展方式面临三个基本问题:首先,为什么要转?传统的发展方式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其次,“往哪儿转,转到哪去”?能够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发展方式是什么?最后,就是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走到“新路”上去?

在我看来,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主要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从需求角度看,要从过去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变为消费扩张。过去三十年,国内消费的扩张步伐非常缓慢,表现为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注重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只有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才会有城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有13亿人口,届时,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实现了这样的转变,即使国际环境再发生变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会相对较轻。

第二,从供给角度看,要从过去过于依赖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转变为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

过去三十年,中国从供不应求、短缺经济、凭票证供应的国家变成了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这说明过去中国处于一个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时期。未来,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尚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变为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

服务业的领域很广,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交通、通信、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等。这些领域在过去之所以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有的处于国有企业垄断,有的处于政府高度管制之下。未来,应该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放松政府管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要从过去依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环境高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方式。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是依赖于资源的充分供给和价格低廉,但现在资源越来越短缺,价格越来越高,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显然难以为继。

况且,从环保的角度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全球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为环保、低碳做出努力或调整。

第四,从产业层次角度来看,要从过去主要在产业链中低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为在产业链高端层次提高竞争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是在制造业环节,具有明显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但是制造业又是产业链中附加值最低的一环。未来,中国必须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营销领域需要建立品牌、渠道、服务优势,通过向研发、营销方面延伸,来打造在产业链中高端以及附加值比较高的环节形成中国的竞争优势。如果完成这些转变,在传统竞争优势被削弱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新的竞争优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http://)

理性看待劳动力成本上升

7月20日,广东东莞南城。在一家电子厂工作的廖婉仪下班后,赶着回去做晚饭,看得出心情不错。“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到920元,这个月老板给我们加薪了。”她晚上没加班,下午6点多晚餐就已做好。

同一天,在山东淄博市高青县,一家纺织公司环纺车间的工人孙凤英正忙着交接班:“4月,公司给职工涨了一次工资,我发了2250元。最近,公司又把中、夜班费涨到8块、12块,全勤奖涨到160块。下个月还能多发200多块。”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许多企业也纷纷上调工人工资。7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上半年,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普遍提高,部分企业自主加薪

今年年初开始,各地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消息就“赶集”一样涌出来。

3月1日,福建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幅度为24.5%,是历年来调整幅度最高的一年。力度最大的建瓯、漳平、平潭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从480元调到700元。从5月1日起,山东省调整后的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为920元、760元、60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比原标准平均增长21.2%。而广东今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升幅度超过20%,升幅超过往年„„

“现在正是一个好时机。”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说。他认为,2008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省份暂停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随着经济的回暖向好,上调最低工资又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实际上,在一些地区,这一标准的实施难度比想象的要小。

“目前广州的企业绝大部分工资都已经高过了提升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主任张宝颖认为,企业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情况良好,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早就提升不无关系。据了解,早在2009年,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对企业起薪的调查显示,当时广州市企业工资已经超过1200元。“低于1000元招不到工”。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赖诗卿分析,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工人生活成本上升,成为工资上升的刚性原因。

工资增长与保障就业,如何找到平衡点

“政府政策在保障,看不见的手也在发挥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涨薪将是一个整体性的长期趋势。目前工人的实际工资仍偏低,尤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多年增长有限。28岁的周跃跃来自四川,到福州打工11年了。现在每月收入2000元,却从未想过进电影院、唱KTV。房租最近从每月160元涨到200元,水电煤气、柴米油盐等衣食出行,每月又要1500元。“孩子刚满周岁,日子过得紧紧张张,盼着收入能再增加。”

对于企业而言,涨薪则是一大挑战。

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说,中小企业和部分低收入行业是主要影响对象。

企业也在用各种办法消化这部分成本。李先勇在广东东莞厚街拥有一家箱包厂,厂里有210个工人,“撑”过了汇率、原材料等涨价的压力,又“扛”过国际金融危机,现在订单充足。去年开始就将工人基本工资提高到1200元,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今年开年他又将工资涨到1500元。

利润怎么保障?一方面,他稳定了一批技术过硬的熟练工人,订单从过去中低档过渡到中高档产品,利润也同步增长。另一个办法就是“让工人自己给自己涨工资”:能不能8个人做10个人的事?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工资上涨的作用是双面的,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工资上涨,也会使一部分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有可能会使实际的失业率上升。

根据人口结构测算,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而经济在正常增长条件下,就业岗位每年只能安排1200万个左右,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

关键在于把握好幅度和节奏

同是针对涨薪,不同视角有不同判断。

曹建海说,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成本、办公费用过高,又追求高利润,唯独工资所占比重过低。劳动力价格上涨,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也可以促使企业延展自己的产业链。

去年10月至今,山东淄博高青县流云纺织有限公司给职工普涨两次工资,平均增长幅度达30%,生产一线职工工资人均增长500元。董事长刘天林认为,涨薪是一种趋势,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从之前单纯依靠低成本竞争中转变过来,优化产品的作业流程,降低劳动力成本与比重。同时,企业要加大技术资金和管理资金的投入,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等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杨益生说,国内外形势已经决定,企业不能再靠廉价劳动力来谋生存、谋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地区差别,为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提供帮助。

周天勇说,从趋势上看,一定要改变目前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就业比例过低的局面,积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接纳制造业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同时,他认为对那些较为困难的劳动力密集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工资上涨后,政府可以考虑减少他们的税费负担,使他们能正常运营,不至于破产倒闭关门,避免失业率上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当前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增加工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要考虑到增加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二是增加工资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要通过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改善职工生活质量,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乃至多赢。三是处理好职工工资适度增加和较快增加、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认为,要通过设立规则,来为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提供一个制度化的利益平衡机制,以制度化的方式加以解决。全总提出,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3.领导参阅信息 篇三

关键词 : 军转 张为臻 军转公选 计划分配安置 军转岗位 网上双选

军转接收单位 :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军转接收部门 :办公室

军转安置岗位 :法律顾问

军转安置数量 :1

军转岗位性质 :企业

军转岗位类别 :不限

军转岗位条件 :1.大学本科,大学英语四级以上,法律相关专业毕业,有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2.本岗位主要涉及经济法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要求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擅长法律文书写作及文件的起草。

军转接收部门 :财务部

军转安置岗位 :出纳

军转安置数量 :1

军转岗位性质 :企业

军转岗位类别 :不限

军转岗位条件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2.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使用Word Exced和专业财务软件,具有初、中级会计职称或同等条件优先考虑;3.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有较好的职业素质;4.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肯钻研、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军转接收部门 :进出口部

军转安置岗位 :市场营销

军转安置数量 :2

军转岗位性质 :企业

军转岗位类别 :不限

军转岗位条件 :1.善于平面设计,产品推广策划;2.精通相关网络销售平台的运作;3.熟悉互联网络,熟悉使用网络交流工具和各种办公软件;4.负责公司网上贸易平台的操作管理和产品信息的发布;5.对市场动态、政策环境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6.对网络营销和金融行业感兴趣。7.为人诚信,工作认真敬业,富有强烈的责任心,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8.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考虑问题全面,有出色的沟通表达及执行能力;9.有网络销售工作经验、渠道者优先。

军转接收部门 :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军转安置岗位 :业务运营岗

军转安置数量 :1

军转岗位性质 :企业

军转岗位类别 :不限

4.新闻人参阅书目汇总 篇四

2009-04-10 20:19 |(分类:大家阅读)

转自“北斗”同学的空间。在此致谢!

说明:适应南周特点定位的阅读书目,并非如题所言“新闻人参阅书目汇总”。当然其中很多也是“普适”的。

新闻人参阅书目汇总

①《后台1、2》《准记者培训教程》

②参与豆瓣南方周末小组评报

③读傅剑锋及南周其他记者、编辑的博客

————————————————————————————————————————————————————

南方周末申请实习同学阅读参考书目Ⅰ

政治:

《政治科学》(作者:[美]迈克尔·罗斯金、罗伯特·科德、詹姆斯·梅代罗斯、沃尔特·琼斯 译者:林震等 华夏出版社)

《比较政治学》(作者:[美]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苏珊·奥格登译者:罗飞等 华夏出版社)

《世界政治》(作者:[美]布鲁斯·拉西特、哈维·斯塔尔 译者:王玉珍等 华夏出版社)

经济:

《经济学》(第十二版)(作者:[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译者:高鸿业 中国发展出版社)《国富论》(作者:[英]亚当·斯密 译者:唐日松 华夏出版社)

历史:

《史记》(建议没时间者选读中华书局版的纪

一、传

一、传二)

《国史大纲》(作者:钱穆 商务印书馆)

《国史新论》(作者:钱穆 三联书店)

《晚清七十年》(作者:唐德刚 台湾远流 此书太贵,建议从图书馆借阅。岳麓版删节太多,当然如找不到远流版,也可一读。)

《光荣与梦想》(作者:[美] 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朱协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思想:

《中国思想史》(作者:葛兆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者:[德]马克思·韦伯 译者:于晓等 三联书店)

《西方现代思想史》(作者:[美]罗兰·斯特龙伯格 译者:刘北城 赵国新 中央编译出版社)《娱乐至死》(作者:尼尔·波兹曼 译者:章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传统经典:

《论语》、《孟子》、《庄子》、《老子》、《金刚经》

传媒:

《新闻报道与写作》(作者:[美]梅尔文·门彻 译者 展江等 华夏出版社)

《〈华尔街日报〉如何讲故事的》(作者:[美]威廉·E·布隆代尔 译者:徐扬 华夏出版社)《走进美国大报》(作者:辜晓进 南方日报出版社)

《搜》(作者:约翰·巴特利 译者:张岩 魏平中信出版社)

————————————————————————————————————————————————————————————————

南方周末申请实习同学阅读参考书目Ⅱ

奥威尔系列

茨威格系列

托尔斯泰

罗素

—————

唐德刚

余英时

陈丹青系列

刘瑜系列(待出)

林达系列《总统是靠不住的》等

朱苏力系列《送法下乡》

费孝通系列《江村经济》、《乡土中国》

胡适《胡适文存》

何兆武《上学记》、《西方哲学精神》

叶秀山《哲学要义》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吴咏慧《哈佛琐记》

李雾《吾讲斯美》

笑蜀编《历史的先声》

鲁迅《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蒋廷黻回忆录》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罗志田《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

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

李大同《冰点故事》

卢跃刚《以人民的名义》《大国寡民》

萨特

卡夫卡

亨廷顿

亚当.斯密

培根《培根人生随笔》

卢梭《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

许知远系列:《乡土中国》《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新闻业的怀乡病》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

龙应台《野火集》

秦晖《问题与主义:秦晖文选》

徐友渔《自由的言说》

朱学勤《风声雨声读书声》、《书斋里的革命》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钱穆《国史大纲》

李泽厚《论语今读》

——————————————————

《古文观止》《文心雕龙》《人间词话》

冯梦龙《智囊全集》

巴金《随想录》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钱钟书《管锥篇》

丰子恺《闲居》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

林语堂《林语堂散文》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

周国平《周国平散文》

金庸《金庸散文集》

王小波《王小波作品精选》

————————————————————————————————————————————————————

推荐职业新闻人研读的新闻专业书

1、《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作者:(美国)杰里.施瓦茨,译者:曹俊等,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2、《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作者:(美国)威廉.E.布隆代尔,译者:徐扬,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3、《全能记者必备》,作者:(美国)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译者:宋铁军,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新闻报道与写作》,作者:梅尔文.门彻,译者:展江,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5、《美国新闻史》,作者:(美)埃默里,译者:展江,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西行漫记》,作者:(美国)爱德加.斯诺,译者:董乐山,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7、《记者如何专业(深度报道精英的职业意识与报道策略)》,作者:张志安,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8、《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作者:张志安,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9、《深度报道写作原理》,作者:杜骏飞、胡翼青,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10、《在追问中逼近真实》,作者:徐列(编),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11、《揭开真相:《南方周末》知名记者报道手册》,作者:谢春雷,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12、《南方周末:后台(第一辑)》,作者:邓科、《南方周末》编辑部,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13、《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作者:邓科、《南方周末》编辑部,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14、《冰点故事》,作者:李大同,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闻人必读书目

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后台(第一辑)

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在追问中逼近真实

揭开真相:《南方周末》知名记者报道手册

南方周末眼中的WTO

回声-南方周末新千年文丛

现场-南方周末新千年文丛

中国人的一生南方周末(从摇篮到坟墓)

经典头版及背后的故事(上下)

哈佛乱翻书——从《南方周末》到哈佛

当年事——南方周末解密档案

原来如彼——南方周末往事版文录

迟到的故事——南方周末往事版文录

————————————————————————————————————————————————————

思想类书目

中国部分:

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

刘小枫 《诗化哲学》《走向十字架上的真》《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

李慎之文集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汪晖《反抗绝望》《死火重温》;

何清涟 《现代化的陷阱》《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秦晖《问题与主义》;

朱学勤 《书斋里的革命》《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张志扬 《渎神的节日》;

徐友渔 《自由的言说》;

葛兆光 《一般思想与信仰的世界》;

任不寐 《灾变论》(网上搜罗);

萧雪慧 《独钓寒江雪》;

林贤治 《自制的海图》《娜拉:出走或归来》;

张中晓 《无梦楼随笔》;

金观涛 《兴盛与危机》

阎步克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刘泽华 《中国的专制王权》;

明恩浦 《中国人的素质》;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顾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王天成 《论共和》;

杨支柱 《自由从摇篮开始》;

黄忠《游手好闲的思想》;

葛剑雄 《统一与分裂》;

王怡《载满鹅的火车》;

————————————

外国部分:

罗素《西方哲学史》《论历史》;

黑格尔 《历史哲学》;

以赛亚·柏林《俄罗斯思想家》《自由四论》;

哈耶克 《通向奴役之路》;

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尼采所有著作;

陀斯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记》《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舍斯托夫 《雅典与耶路撒冷》《在约伯的天平上》《旷野的呼告》:别尔嘉耶夫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俄罗斯思想》《思想自传》;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恰达耶夫 《哲学书简》;

克尔凯阔尔 《或此或彼》《人生境界诸阶段》;

弗罗姆《逃避自由》

马尔库塞《单面人》《审美?》《爱欲与文明》

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联邦党人文集》;托克维尔 《论美国式民主》;

露丝·本尼迪克特 《菊花与刀》;

莱辛 《拉奥孔》;

福柯 《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

罗兰·巴特 《符号帝国》;

杰姆逊 《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塞伊德 《知识分子论》《东方主义》;

汤因比 《历史研究》;

茨威格 《异端的权利》;

5.希望邀请函参阅 篇五

马驮硕果归山去,羊踏青坪报喜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中山市百鸟电子有限公司走过了五个年头,感谢贵司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合作,希望在来年能得到贵司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深知在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您的合作与支持,期盼贵我双方在新的一年能持续的共同成长。

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参加我司2月7日晚举办的团年晚宴,与您一起分享对新年的喜悦与期盼,共话友情、展望将来。并希望贵司给予本次晚会大力赞助,如蒙应允、不胜欣喜! 希望以后双方更愉快、更紧密的合作,预祝贵司在新的一年里:

中山市百鸟电子有限公司

6.各类合作协议书参阅 篇六

第一条本项目由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合作,以________方为课题组长,(获批□、申请□)经费______万元,研究时间为______年。

第二条(联合申请□、已获资助□)项目研究工作分工: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经费分配比例如下(%):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丙方:____________%丁方:____________%

第四条企业配套经费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知识产权归属

所有权归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誉权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条合作项目各方应严格遵守共同签订的合作协议书,除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不得中途撤消或中止合同。在合同期内,某方要求修改合同条款,须各方协商,确认后方能生效。

第七条如合作方因各种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条款时,由项目负责人报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另寻合作者。

第八条经批准中途退出合作的一方,应视具体情况将所余经费退回项目主持方,已用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审查报告,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合作一方在工作进行中有问题不及时报告,影响项目整体的年度进展者,项目负责人有权缓拨或停拨下一年度经费,并通报项目主管部门。如影响项目整体无法完成者,将承担相关责任,并报主管部门。

甲方单位(盖章):_____

负责人(签):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单位(盖章):______

负责人(签):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丙方单位(盖章):______

负责人(签):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丁方单位(盖章):_____

负责人(签):________

上一篇:工地参观解说词下一篇:VI手册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