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能停止

2024-06-23

学习不能停止(10篇)

1.学习不能停止 篇一

我们不能停止思考

——《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带给我的启示

李虎

“中国教育理论界一向崇洋,看不起自己的东西。翻开教学论著作,全是外国的教育理论。纵观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先是学日本,后来学美国,建国以后又全盘‘苏化’学苏联,现在又全面‘开放’,外国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潮涌进中国。我读过许多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教育文明史深感自豪,也为近代教育照搬照抄外国而羞愧。直到现在,有些人只相信外国人,开口‘布鲁纳’,闭口‘赞可夫’,总看不起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东西。我国是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还有两千多年的教育优良传统和经验,难道就不能在教育理论研究上走一条创新之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我是憋着这股气而发奋工作的。”

读到这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不自觉地出现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在中国,有80%以上的学校在农村和山区,目前农村和山区经济尚不发达,教学设备并不完善,教师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大教师需要的不是晦涩难懂的外国教育理论,大家需要教育观点鲜明、操作程序具体、表述语言清楚的教学理论。外国教育理论研究得再有水平,终究是外国人的东西。我们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解决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可纵观教育现实,我们教师群体中又有几人能用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用思想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而中国特级教师邱学华却是“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开创了“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先河。毋庸置疑,他是一位思想的斗士,否则不会有他在乡村小学代课时,借鉴苏联普乔柯的《小学算数教学法》而自行设计的一张可以组成近万道题的口算表;不会有他在大学读书期间,精心编写《小学算数教学法讲义》的课程教材;不会有在其担任大学教师时,撰写中国小学算数课本史的研究课题;也不会有在其任教中学数学课程时,自主研发的两项发明——自制平板仪和估计土圆囤里粮食重量的标尺;更不会有其身兼师范学校校长和教科所研究人员时,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尝试教学法”,让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花开遍地......没有思考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思考会给老师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会给学生带来崭新的气息。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如果我们成天忙于应付考试、编材料、补课,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除了积累一肚子的考试经验外,什么也不会留下,总是让人觉得有种强烈的悲剧色彩——默默无闻工作到死的老黄牛,艰难困顿中顽强支撑的个人英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献身者。这样的成功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要知道,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邯郸学步,随波逐流,毫无主见,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是根本无法胜任“素质教育”重任的。

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本身就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时常思考:我的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它的新客船?倘若脑子里总认为是“换汤不换药”,那恐怕还是“涛声依旧”了。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准的真理,任何在当时看来是无比英明的教育理论也不可能是“绝对真理”,也需要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教育实践的主体正是千千万万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通教育者。有思想的教育家数不胜数,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当今的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等,正因为他们的思考与实践,才成就了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教育思想,永世熠熠生辉。或许,我们现在甚至永远也无法达到他们那种光芒四射的境界,不会与日月同光,但我们应该坚信,有一定的思想才能为自己的人生抹上一丝亮点: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也没有,那我们这根“蜡烛”能否照亮别人,可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没有创新的意识与行动,只会空想,其实对教育实践没有多少益处。邱学华在就读大学期间,每日里攻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同时系统学习中国教育史,研读《论语》、《孟子》、《师说》、《九章算术》等名著;另外对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作了深入研究,奠定了他坚实的哲学基础。我们的教育当然需要思想家、理论家,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挂在空中,我们脚下是现实的土壤,头顶是理想的天空,我们需要怀揣抱负,行走在这片深情钟爱的土地上。在工作实践中,邱老师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奉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提炼,经过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几万人的数据统计分析,三次全国性调查,250多本编著和主编的学术著作,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研活动,600多场次的交流报告,顶着重重压力,克服无数阻力,最终才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他的工作事迹无一不在证明着“理论联系实践”的真谛。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我认为数学教师的素养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充满时代特色,要追求经济学者的言谈,科学家的豪情,演说家的风度,操作者的解难技巧,哲学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一切能震撼人心的品质。思想是教学的灵魂,有思想才会有创造。面对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新理念、新教法,我们不可以盲目地随波逐流,哗众取宠,到头来两手空空,只不过多了几件美丽的披肩,既不遮风也不挡雨,好像正是验证了禅宗祖师的一句话“我眼本明,因师故瞎”,其结果是可悲的。应该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怎样,都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数学老师,成就自己,更成就我们的学生。首先注重基础教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夯实数学的坚实基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次关注学生的独立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诱导他们独立思维,寻找有效的训练方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富有创见;再者教会常规方法,让学生以常规的技法来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用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的解题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有强调过程教学,强化“过程重于结果”、“过程的学习比强加的真理更加重要”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克服避免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习惯;最后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贴近生活情境,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只要教师自己善于捕捉,就会发现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带给学生的不只是解题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有无穷的魅力。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一定会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也必将个个有思想、有方法、有创见。

人因思想而伟大,世界因思想之林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我的绝大多数学生也是普通的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纷繁复杂的表象,滔滔不绝的红尘,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是一方静土,净土中的你我,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教育中来。让我们共同去营造,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思想自由生长,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尽情地舞蹈。对于中国教育,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思考和呐喊!

2.学习不能停止 篇二

2003年,“年代诗丛”第二辑收入十部作品,杨健的《暮晚》位列该诗丛的首位。

2006年,《九十年代以后——当代汉语诗歌论丛》一书编入杨健的传记,李少君写道:“比如杨健,每月领着300元的下岗工资,和老母亲一起生活,并且抚养亡兄留下的儿子,十多年吃素,长期默默写诗,诗写得非常好——这样的人,又有多少会进入人们的视野呢?”

◎“阅读的最佳的时间都用来读西方的东西了”

陈云昭:出来参加活动,会带一些书嘛?

杨 健:我喜欢带一些书,如果出门的话,比如去云南、去新疆,一路读书,那种感觉和在家读书是不一样的。因为人处在一种运动中,和窗外不同的风景交融,可能阅读的感觉更好。

陈云昭:会选择带一些什么样的书?

杨 健:每个阶段情况不同,选择的书也不一样。比如这个阶段我会读一些佛教方面的书,有的时候也会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

陈云昭:就我的观察而言,一个好的诗人,往往也是个善读者,无论他的阅读对象是书籍还是自然。能谈谈你的早期阅读嘛?

杨 健: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早期阅读的经验都差不多。我早年也没什么书读,只能读到什么《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呀等等,就这些。当然我早期还读过一些文学,比如四大名著中除了《红楼梦》我都读过。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读过《水浒传》,当时读得津津有味的。我也不知道这些书是从哪来的,可能是我哥从什么渠道弄回来的。其实我最早接触古典文学这块还是“四大名著”。

陈云昭:那么进入“个人阅读”阶段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杨 健:这个阶段可能是到了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这一代受北岛的影响比较大,先读到北岛、顾城这些人的诗,然后就去接触西方一些诗人的诗。其实我们在西方诗歌这块消耗的时间特别多,倾注的精力、研究特别多,代价特别大,一代诗人可能都是这样的: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读西方的东西。我还是读到一点东方的东西,很多人都没读到。2000年之后,我对西方诗歌的兴趣开始锐减。

陈云昭: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杨 健:还是觉得我们自己的东西重要一些。也不是说我们的东西比他们好,而是一下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要回过头来看下自己的东西。因为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21世纪初期,我们读的都是西方文学。15年时间我们读得都是西方的东西,可以说我们阅读的最佳的时间都用来读西方的东西了。这不仅是我一个人这样,整个一代人都是这样的。我不知道70后、80后是什么样的,但我们60年代出生的诗人基本上都是这样。

◎“我们却已经没有能力去阅读它们”

陈云昭:是否有那么几本书,奠定你对一些传统价值的基本继承?

杨 健:那就是民族的经典。我想说传统这一块对我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主要还是佛教这一块。佛教这一块主要打开了我对东方的思考,和比较开阔的视野。

陈云昭:你最早接触佛教这一块也是在80年代?

杨 健:晚一些,但80年代中期,也读一些,但那个时候主要作为趣味性的知识接受,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佛教对我而言相当于生命信仰一样的东西,它和过去的那种知识性的阅读是两回事。佛教在我生命中所占的位置、价值都是非同寻常的。

陈云昭:具体有几本典籍在读,当时?

杨 健:《六祖坛经》呀、《金刚经》呀。

陈云昭:有没有书是你经常在读的、反复在读的?

杨 健:主要还是佛教这块,还有一些诗集,比如西方的斯蒂文斯、博尔赫斯、艾略特,以色列诗人阿米亥等等,这些诗人的作品,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拿出来读一读。因为它们在阅读经验里面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的。

陈云昭:这些反复读的诗集中,有中国诗人的嘛?

杨 健:有,余坚、韩东、柏桦、庞培,这些诗人都在不断地看。

陈云昭:古典诗歌这块呢?

杨 健:古典诗歌读得确实少。我们这一代确实没办法,因为小时候也没被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这确实是我们很大的遗憾,中国诗歌的历史这么悠久,而且每一个时代的诗风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时代都有一些重要的伟大的诗人出现,而我们却已经没有能力去阅读它们。这种能力的缺失,不是一代人的事实,可能是好几代面临的问题。而且我还觉得,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状况,整个世界的写作,都在一个大的国际化的趋势里面,都是在跟自己古老的写作呀、文化失去关联。我们早年学习西方,其实已经意味着国际化的趋势的到来,这也似乎在冥冥之中注定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国际化风格。像日本大诗人谷川俊太郎,其实他的诗也是一种国际化的写作,他的写作其实与日本传统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了,他思考的问题、诗风呀都是现代的。

很多问题在古人那里是不存在的,但在现代人这里可能是很大的一个障碍。我们要延续古人那种写作的话,可能很多问题在他们的语言里面、体系里面不是问题,在现代人的表达里面可能是很大的障碍。

陈云昭:这是不是说诗歌的现代性是必然的?

杨 健:我觉得是必然的。这个东西是逃不过去的。

陈云昭:对同行的阅读对你的写作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杨 健:我想影响是很大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诗风,可能我们之间的差异会很大,但内在的一些东西,思考的一些问题,根本性的一些问题,还是有沟通的。

◎“这个国家的文化停止延续了,不能产生作用了”

陈云昭:在你心目中理想的诗人形象是什么样的?

杨 健:实质上我比较喜欢两路诗人,一个是屈原,他是儒家的代表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有这种精神在。由于屈原的存在,他开创了汉诗的一路诗风吧。另外一路是陶渊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以另外一种文化面貌(老庄的)出现,归隐山林,成为一个智性者。这两种诗人我都喜欢,它恰好是汉诗的两路诗风,是汉语诗人的两个典型代表。像后来的杜甫呀、孟浩然呀,都是他们两个人的化身。

陈云昭:从诗学意义上来说,当代诗人的任务是什么?

杨 健: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要把上几代诗人留下的空白弥补掉。

陈云昭:你的传统观是怎样的呢?

杨 健:我舅舅是个农民,他连村里的大队长都不认识,他说我只是个种地人,我又不做什么坏事,认识他们又有何用?我看我舅舅就像看我们历史上最早的隐士许由一样,这就是传统,它并不含有什么创新的因素在其中,它只是一种复苏,一种再生而已。

传统并非一个死物,它对我们的期待永恒常在,对我们的谴责也同样如此,这在《道德经》十七章里讲得很清楚: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理想与非理想国家在此四句中表露无遗,此四句展开了就是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传统从来就是微言大义的,它对精神和物质世界的简约、透彻的认识,我们今天用几十本书也无法说清。在他们,只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今天如此冗长而又不能将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传统之心永远等候在那里,在这一方面,孔子是一个典范,他所说一切皆为周公之所说,并未增加一丝一毫,所以他才会说:“述而不做,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一生的使命只在复活、复兴传统,并未创造,中国极重传统,应当自孔子开始,但对于我们这一代,它却是近在咫尺,远于天涯。我们的传统里最难解的有两个字,即“道”字与“德”字,20世纪毁的也是这两个字。

孔子信奉的传统为礼乐制度,而佛教所说的传统则是心灵,达摩来华即是传授心灵的。故土实际在这里,只是它太高深莫测,太难认识了,但这一切加起来,还是“道”与“德”两个字。

陈云昭:在你的诗歌中是否暗含着“伦理重建”的愿望?这种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的重申,在你的诗歌中是如何被确立的?这是不是你所谓的“中国的现实”?

杨 健:关于传统伦理的命运,文学是做不了什么的,真正可以扮演重建任务的,可能是宗教和教育。文学在这块当然也能起作用,但它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这个国家的文化停止延续了,不能产生作用了。虽然他的政统还在,但道统不再延续。人与人在传统意义上伦理关系被打碎了,新的伦理观念还没建立。

在我父亲幼年的时候,家里的桌上曾摆放过《弟子规》、《孟子》这样的圣贤书,但直到晚年他也不知道这些书的真正涵义,仅记得一些片言只语,记得他的老师叫张二先生和束二先生,而在我们的课桌上发生的变化更大:圣贤的思想已被个人的思想所代替。这是20世纪最大的变化了。这也是我理解的中国最大的现实。

陈云昭:对于你的诗歌写作而言,你从“诗歌传统”那里获得了什么?

杨 健:我想延续是古人内在的“诗歌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诗圣杜甫讲的话,它体现了古代诗人的内在精神,其实我觉得这种诗歌精神最重要的是一种士大夫精神。因为我觉得20世纪文化上的大破坏,士大夫阶层的消失是很大的一部分,因为这个阶层在中国传统文化(发挥效用)的延续上,起到过很大的作用。

陈云昭:你的诗歌为何那么偏爱乡村呢?对“自然”的认识和观察,是不是也融入到了你的诗歌世界里去了?

杨 健:乡村实际上就是自然,那里有山也有水,而对山水的热爱早已在中国的文学史里形成一条特别漫长的向往和皈依之流,其中有我最喜欢的诗人谢灵运,他出自晋朝最富裕最有权势的士族豪门,他一边做官,一边长年隐居在浙江的山中。在谢灵运的那个时代,三大教和谐如一体,谢本人就是典型。他首先是一个儒家,再是一个道家,一个佛教徒,一个诗人,一个画家,一个山水的爱好者,中国人的天堂实际就是自然,就是山水。下面我来谈一谈中国的自然天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是怎样遭到藐视、遗忘和废弃的。

在我读书的中学里,有一个很大的荷花塘,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里,向我提示着四季的丰富变化。有一天,荷花塘被填平了,在上面建起了校办工厂,红火了几年以后就倒闭了,代之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石灰坑,更为奇特的是,这石灰坑边还搁浅着一条木船。可以说,我亲眼目睹了现代化的进程即是反自然的过程。我不知道,在上海、北京这样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城市里会出现什么样的诗人?以我对乡村对自然的认识,我以为那里是特别容易泯灭自我,从而产生幸福的,而在城市里,自我很容易突出,这样也就容易产生痛苦。遗憾的是,我们的诗人直到今天才发现他是自然之子,但这已经晚了,他的力量,他所谓的诗意已不能从其中生发,只能从大面积的反自然的后果中而来。诗的源头在20世纪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而从谢灵运直到近代的陈三立,自然一直是退路,是最基础也是最高之存在。在中国文人眼里,自然是他的天堂,他没有其他的天堂。因此,我们的山水画,我们的山水诗才举世第一。

在中国,自然是高于一切的存在,我们母语的生成方式起源于它,我们的文学、绘画、音乐,连政治也起源于自然的无私,而非人欲,所以天子才会祭祀天地,政治才会连绵千古。而今日工业与科技,虽也生发于自然,但它竟是自然之逆子,这逆子大行其道,给多少山川河流穿上丧服,这一切,若没有重返自然的大思想的出现,那就只能靠天启了,而天启虽频频出现,如近年天气之恶化,而人皆不识。道法自然,在今日之中国,是最难的了。

陈云昭:你写作最基本或者最持久的动力?

杨 健:面对问题。

陈云昭:到目前为止,你认为哪些诗歌是你自己比较满意的?

杨 健:我的学徒期很漫长,从1986年一直持续到1995年,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我才稍稍形成自己的一些特点,形成以后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我由浑浊到清澈,由复杂到单纯,由平凡到神奇,而这清澈,单纯与神奇并非我自身所有,乃是灵魂所本有。诗人一般喜欢的都是那些还没有写出来的诗,我也有很多还没有写出来的诗,若真的要说我较为满意的诗,我且举出《纪念一座被废弃的文庙》、《母羊和母牛》、《在报国寺度过1999年冬至》这三首吧。

陈云昭:为什么是这三首?

杨 健:《纪念一座被废弃的文庙》回应的是当下中国道统上的中断;《母羊和母牛》指明的是人与其它生命的关系;《在报国寺度过1999年冬至》则是回应了三年自然灾害,这在当代诗中,还是第一次回应吧。

陈云昭:就你的内心和你的日常生活而言,你感谢诗歌吗?

3.学习不能停止 篇三

——监控一队 吴运生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习总书记给予2017年的新年贺词,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向未来作出的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11月8日,在地球的北纬39.9°,东经116.3°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2017年10月18日,在同样的坐标点,有一个庄严的声音宣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大召开。时间如飞梭般穿过,五年如白驹过隙般逝去,在这五年里,每天都有着成千上万种的变化;在这五年里,每天都有着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在这五年里,每天都有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声音。

在我们的身边,总是能看到一些静悄悄的变化。从2014年9月到2017年12月,我作为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新分张集矿的一名90后工人,作为张集煤矿的一名井下工人,作为张集矿的一名井下共产党员,短短3年,就这短短的3年,目睹了矿井那史无前例的变化。

看,那条曾经被张集人戏称为“搓衣板路”的通往张集矿中央区的主干路,如今已是宽阔平坦,标识齐全;再看,张集新区的一排排独户小洋楼,已经取代了张集人的棚区小矮房;再往回看,矿内也是不断有着新变化,二副井的成功投产,架空联廊的顺利建成,一级矿井的安全验收……

记忆中的矿内初印象已经模糊,只记得现在新增了几个停车场,新生了一片共青林。看那停车场满满的白色的、蓝色的、黑色的、红色的,各种颜色的私人小汽车,这不正是我们煤矿工人的生活在逐年上升的象征吗?在停车场纵横交错的间隙中,那一棵棵正在奋力生长的香樟树,犹如张集矿的后进力量,奋发有为。

走进职工宿舍,首先看到的是那一排排新近安装的数字电视线路,为了丰富职工们的业余生活,扩展职工的新闻信息获取途径,张集矿为全矿职工宿舍及职工家属楼敷设了数字电视线路,供职工及家属们及时了解矿内外的新闻消息。

绿色发展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绿色生态也是对习总书记在早年考察期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诠释,淮南矿业集团为保障职工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创建了绿色、有机的淮矿农品,并在张集矿区作出了一系列的试点,让张集矿职工不仅尝到了绿色、有机食品,更让张集职工感受到了张集人那勤劳、奋进的精神。

煤矿的改变不仅仅如此,最主要的改变应该是在井下现场,2013年,集团公司首个自动化工作面在张集成功试用,实现了采煤自动化。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工作面用人多的难题,更有效的提高了采煤量,在1132(1)工作面,圆班日产量达到1.6万吨。

科技在进步,矿井也在不断进步,继1132(1)自动化工作面之后,张集矿又顺利安装投产了1114(1)自动化工作面,预期效果稳健达到。在不断提升设备的同时,张集矿也在不断的提升技术培养。有技术,就是有才华。注重技术能手的培养,就是注重矿井的未来发展,为此,张集矿成立了汪文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技术大师的带领下,张集矿不断创新,不断奋进。

4.当你不能好好学习的时候 篇四

你总说别人装逼幼稚没追求,人家能天天背单词。你能么。你嫉妒人家托福单词全搞定。你能么。

人家天天跑步减肥不吃饭。你能么。

人家听力+阅读扣5分。你能么。

人家天天做数学物理化学题。你能么。

人家天天背古诗。你能么。

人家读史记读三国志。你能么。

人家全科A。你能么。

人家高中毕业就能去排名10大学。你能么。

人家参加各种比赛获奖。你能么。

人家熬夜是在看书复习做题背单词听英语。你呢???

你拿着上不上下不下的成绩。却还是上课睡觉写作业玩游戏发短信上人人。你凭什么???

你凭什么看不起别人,凭什么玩游戏凭什么发短信凭什么挂在网上???

你凭什么想要好身材却成天吃吃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想要长腿细腰高海拔???

你一直在玩。却还想要什么都好。

凭什么??

你凭什么玩。

你凭什么不减肥。

5.刻苦学习但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 篇五

1.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其实心不在焉或心理有什么负担,和孩子好好的交流很重要,多多鼓励他!我觉得学习成绩跟脑力多少都有点关系,如果智商没问题的话,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就跟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平时多注意学习方法,不要读死书,做事就注重一些技巧...2.还有就是他努力的重点也许不是很正确,孩子的理解跟大人不太一样,得了解同样的问题他的理解角度,然后引导他。

3、是孩子只是装着很爱学习的样子,并没有真正的学进去.要了解深层次的原因需要蹲下身来与孩子沟通.4.我觉得 信心最重要了!做父母的要鼓励他!只有保持一份积极开朗的心!就算是脑子不好!努力也会成功的!

5.还有一方面是心态问题。心态很重要,焦急的心学不进。和学习兴趣,对考试的敏感程度都有关系,也许和家长过于关注成绩也有关系,和学习时的心情有关系,可能孩子的压力有点大,他自己也很着急,多跟孩子交流交流,让孩子放松一点.6.尽量的要她提前预习好功课,用一些比较特殊的,灵活的方法去学习,让他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自己以前的错误而质疑自己对或错

7.与应试技巧有很大的关系。数学:方法很重要,总结自己的答题方法,可以买本方法讲解较多的辅导书。做数学题最忌讳眼高手低,看着会,一做就错。所以多做题,考试的时候不求快,但求做过的保证正确。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物理和数学上都是零碎的知识点,没有统一整合的知识,需要将这些知识点串到一起,将知识版块和知识体系放到一起。

物理化学生物,一般学生都是只会做一些简单基础的题目,而对于综合一点的题就束手无策了,主要原因还在于对于基础知识没有吃透和理解,不能学以致用。所以首先要打好基础,多看书记牢公式,多抓好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把书上公式记住了,找本答案详细的辅导书,多做题练练手感。

6.学习不能停止 篇六

不能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权力,是廉洁用权的第一门课。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为民谋利是权力的王道,行使权力的前提是坚决做到依法用权、谨慎用权、阳光用权,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依法用权,不能滥用权力。不滥用权力首先要正确看待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重中之重,***、徐才厚等堕落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我放纵、践踏法纪、滥用权力,最终身败名裂。因此,正确地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既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准则,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干事的根本底线。作为党的干部,社会主义建设的引导者,一定要从当前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中认清党中央、习主席惩贪肃纪的坚定决心意志,从徐才厚案件教训中深刻思悟违法乱纪之害,自觉端正价值追求,纯洁道德情操,时刻紧绷党纪国法这根弦,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谨慎用权,不能公权私用。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牢记这一宗旨,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而不是主人、是人民勤务员而不是“父母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用好公私这把尺子,修养一颗为国为民的公心,有了这颗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7.学习不能停止 篇七

2、课本资源单一不能满足学生课堂需要

3、教师素质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2、课本文本资源单调过时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感觉枯燥、简单,影响了课程的权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力改变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模式,正确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对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上,倡导培训者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了解老师们的疑惑和困难,并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建立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法。

2、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有所创新及突破。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把21世纪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3、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比较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

8.英语学习一天不能停的作文 篇八

其一、建立错题档案。他建议考生要翻出以前做过的试卷,找出其中经常出错的地方,分析原因后,再加以强化训练。学英语,适当地做题是必要的,坚持做题,可以保持大脑中英语的“热度”。

其二、时间分配应合理。一般考生在时间上应如此安排:听力部分连试音到答题总共23分钟左右;选择题,最多15分钟完成;完形填空最多分配20分钟;阅读理解有5篇文章,每篇文章8分钟左右,大约40分钟完成;短文改错最多10分钟完成;作文应在25分钟内完成。

其三、听力问题要抓住关键词。听录音时,考生要注意心态稳定,不要急躁。 王老师说,首先考生应用5秒的时间快速阅读题目,抓住关键字、词,然后在听力测试时,力求注意倾听,把涉及关键字、词的问题听清楚,正确作答。

比如选项中有天气一词,你就要注意录音对话中有无与天气有关的内容,如果有就“盯住”,排除其他的干扰项。

9.学习不能停止 篇九

会上,全文传达学习了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艾则孜·木沙发声亮剑文章《不能让“两面人”再祸害我们了》,并展开深入的讨论,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发言。劳动关系科科长吐尔逊尼亚孜·艾木都说:作为一名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维吾尔族党员干部,我始终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祖国,就没有我们维吾尔族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就没有维吾尔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更没有我个人的成长进步,所以我们维吾尔族干部一定要感恩党的恩情,立场坚定,敢于发声亮剑;考试中心主任帕尔曼·吐尔逊说:我们维吾尔族领导干部群众一定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自身首要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经常同党中央对标,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始终如一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做到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坚决紧跟核心。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对党绝无二心、绝无个人的野心、绝无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两面人”歪心。讨论中,维吾尔族干部职工争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坚决不做少数名族干部中的“两面人”,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讨论结束后,党组成员、公务员局局长雷斌强调,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要真正对艾则孜·木沙发声亮剑文章学深悟透,努力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积极发挥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努力开创全市人社工作新局面。并对全体干部职工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服务和改善民生职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从服务群众的一线,打牢维稳基层基础;二是全体干部职工要提高思想认识,清醒的认识到新疆目前面临“三期叠加”的严峻态势,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全体干部职工要抓好民族团结,积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四是全体干部职工要勇敢的站出来,大胆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党员干部一定要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实质和危害,不断提高抵制宗教极端、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0.学习不能停止 篇十

学习十七大文件,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什么?是三个永远铭记。在许多评论文章中,人们不断地提起这三个铭记,而这三个永远铭记,出现最多的是哪一个呢?当然,还是第一个铭记,也就是“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人们为什么会对这个第一永远铭记感兴趣?关键是中国人民的那种纯朴的感情和感恩思想影响着这次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永远怀念开国领袖毛泽东。如果没有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没有毛泽东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毛泽东当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没有毛泽东那时在联合国恢复的合法席位,没有与美国建交,与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就没有后来改革开放的基础。还有一条,如果说毛泽东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用人才的眼光看中国,看未来,真正的像他的敌人攻击的那样他是独裁者,是滥杀无辜,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人才储备,也不会有后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到这一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三个永远铭记,是这一代共产党人的胸怀,也是这一代共产党人向世界表明,我们的事业,是承前启后的,我们的事业更是继往开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我们即是总结历史经验,又是必须开创未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是一次一次地开过来,一次又一次地按数学顺序排列过来的,这个顺序,不可能,也无法跳跃任何数字,那么也无法割断任何时期的历史,所以,必须总结以往的经验,带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用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的发展思路,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健康稳步地朝前走。

十七大文件,即是对历史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即是新的五年的动员令,号召书,又是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南针,方向盘,所以,学习十七大文件,就是要总结成就,发扬光荣传统,让我们在怀念过去中找到动力,在看到眼前的任务中,增添力量,不否定过去,更要正视现在,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开辟未来,怕是中国人应该把握的尺度。

上一篇:多媒体与课堂教学下一篇:恶搞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