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2024-07-16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共6篇)

1.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篇一

附件1:

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转瞬间,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已悄然飘逝。多年以后,当回想半年感悟、思考和体会,你会发现它们是那样地弥足珍贵。在读过《大学青春人生——2007届本科毕业生优秀德育答辩论文集》,听罢“大学 青春 人生”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后,你的心里是否已有一股力量在悄悄地萌动?在新奇、悸动、喜悦陆续恢复平静的现在,你是否应该静静地思考点什么?你的大学、青春和人生应该有怎样的色彩?当你回首这段往事时,你的记忆是空白、模糊还是丰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优秀德育答辩论文中记录的内容和报告团成员讲述内容是师兄师姐们对大学的回顾和反思,大家即将撰写的德育论文开题报告将是对大学的展望和憧憬,站在师兄、师姐肩膀上的你们究竟眺望到了怎样的未来?

我们给你准备了一份由问题组成的提纲,意在抛砖引玉。请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构思并撰写一篇德育论文开题报告,对大学的生活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切莫低估了自己的实力,因为“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四年后,这份开题报告将和你的德育答辩论文一起成为你从北京理工大学带走的一笔财富。

1、你觉得高中时的哪些特质促使你在高考中获得了成功?(请至少列举3点)(10分)

2、进入大学后你感觉到了哪些压力?(请至少列举5点)(10分)

3、你觉得你行为举止、个人素质等方面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提升?(请至少列举3点)(20分)

4、你将如何面对大学中可能遇到的挫折?(20分)

5、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0分)

6、你在四年后要实现哪些目标?(请至少列举5项)(20分)

注:

1、请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撰写一篇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抄袭者0分;

2、这篇德育论文开题报告不仅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考卷,也是你为大学生活拟定的一个规划,更是写给自己的一份珍贵的回忆;

3、下学期各班级将分别召开德育论文开题会,届时2008级每名同学将依据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

4、请将你的开题报告提纲中问题的回答和你的德育论文开题报告在2008年3月4日(周三)12:00前交给班长;

5、此页不够可在背面书写,也可加页。

2.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篇二

关键词:湖南区域经济,高职商务英语,企业调研

1 关于湖南商务英语相关企业调研及调研设计

研究背景。高职商务英语培养新型商务英语人才、服务本土区域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湖南高职商务英语发展及其教学理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服务区域经济,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服务湖南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 本课题依托湖南区域内的商务英语相关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和调研, 希望在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商务英语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其目的在于打通彼此之间的发展通道, 促成双赢的格局。

调研设计和依据。调查组成员由湖南交通职院和湖南财经学院的6位教师组成, 包括副教授4人, 讲师2人, 全部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企业调查问卷和调研对象为湖南区域内商务英语相关的40多家不同规模的公司和企业 (如阿里巴巴长沙分公司、湖南狄邦公司、长沙海关、长沙金悦酒店、茉莉花国际酒店等) 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企业问卷发放40份, 回收36份, 有效问卷35份, 有效率达到97.5%。本课题问卷调查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同时, 调查组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2月这段时间内分别对湖南区域经济内相关商务英语的40多家中小型企业和公司进行了若干次企业和行业调研, 由此获得湖南区域经济内商务英语相关企业的数据和信息。

2 湖南相关商务英语的企业调研分析

2.1 湖南商务英语企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湖南区域经济内相关商务英语的企业和行业问卷调查给出了如下几组数据, 这些数据为探索湖南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调整及其区域经济服务能力的提升等提供新的参考。

企业问卷结果表明, 82%的被调查企业为湖南中小型企业, 其中, 只有4%的企业调查对象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实现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一目标, 15%的调查对象认为根本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81%的调查对象认为仅部分程度的实现了商务英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而关于区域内企业、行业的校企联合的几项问卷调查发现, 100%的企业调查对象认同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商务英语人才, 其中63%的企业调查对象认为公司的中长期发展需要区域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合作和支持。62.5%的企业缺乏同区域内高职商务英语合作的体验, 仅仅25%的企业接触和了解校企联合, 12.5%的企业开始了浅层次的校企联合, 而深层次校企联合的企业比例为0。

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查数据显示, 五大因素阻碍湖南高职商务英语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第一,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同区域内经济发展存在着供需不一致矛盾;第二, 湖南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流失严重, 主要流向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第三, 湖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薪资水平低;第四, 校企之间互动不足和缺乏深度联合;第五,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所培养的毕业生达不到企业要求。实际上, 这几个因素互为因果, 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工资水平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最终导致人才严重流失;商英课程设置不合理、校企联动不足导致了人才供需的矛盾, 难以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一目标。因此, 高职商务英语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湖南区域经济发展是我们亟需探讨的课题。

关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发现, 企业普遍认同当前的商务英语人才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前项为:踏实肯干、能吃苦, 有责任感 (94%) , 商务翻译、谈判、沟通、交际、合作、公关等技能 (78.5%) , 商务及电子商务营销技能 (57%) , 而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名列第四 (56%) , 商务秘书、跟单、电脑、普通话、驾照、四六级等各级证书列于最末位 (25%) 。数据结果还表明, 湖南区域内公司和企业亟需的商务英语人才首先是电子商务及营销, 其次是商务助理、秘书、翻译、沟通及公关类人才, 然后是涉外商务从业人员, 而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次之。这也是湖南地区同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一大区域差异。关于企业建议的问卷项显示, 91%的公司和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集中在具体商务实践、贸易实操、语言实践 (尤其是口语和写作) 这三方面。可见, 公司、企业和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的迫切要求。

总之, 企业问卷数据分析给我们如下启示: (1) 湖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表现在商务英语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宽度和深度不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之间人才供需矛盾、商务英语人才严重流失等方面。 (2) 区域内公司和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和应用实践能力, 诸如踏实肯干、吃苦精神, 责任感、交际、公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及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国内外市场开拓实践能力、中英文商务谈判、沟通和合作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实践能力等等。 (3) 电子商务和营销发展迅速, 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可见, 当前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当前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2.2 湖南商务英语企业调研的案例实践分析

调查组从2011年底到2013年底这段时间内深入湖南区域经济内相关商务英语的40家企业和公司, 进行了若干次企业和行业调研和专家研讨, 表1以几个公司和企业的调研实践为例对湖南区域经济内相关商务英语的企业和行业进行案例分析。

3 由企业调研带给湖南高职商务英语发展的启示

企业和企业与院校的联合调研给湖南高职的商务英语教学、教研及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由此, 也给湖南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及专业人士带了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1) 在教学、教改和教研方面, 湖南高职商英教学应以当前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 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变革商英教学, 即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质量监控、人才培养、教学评价和考核等方面实施变革, 以提高商务英语服务湖南区域经济能力为目的, 培养符合企业和行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

(2) 在校企联合方面,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和联系, 尝试在校企之间建立不同层次的多元化校企合作, 尽力缩小商务英语专业和企业、社会的距离,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形式的企业实践、实训、实习的机会 (如企业实践、企业实习、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 , 从而真正实现商务英语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现实目的。

(3)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当前商务英语的发展及其湖南商务英语企业的现实需求迫切需要一批既有企业实践经验又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甚至跨专业、跨领域的双师型师资, 以适应当前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商务英语发展瓶颈, 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4) 湖南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同当前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方向背离, 直接导致其区域经济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师资的建设、还是其教学、教研和改革都必须依托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 惟其如此, 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才有源可溯, 有本可托, 才不会背离其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的初衷。

4 结论

当前湖南商务英语及区域经济内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一个变革的时代, 湖南区域内的经济活动趋向活跃, 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为具体和迫切, 因此商务英语的发展潜力较大。在此形势下, 湖南高职商英应服从湖南区域经济实际出发, 趋时而动, 以适应并推进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把商英的教学内容、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同企业需求、企业经济活动和企业实践等结合起来, 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方面的变革, 从而开创湖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数据来自湖南区域经济相关企业、行业的深入调查和调研所得.

3.探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篇三

1 区域经济学中区域的含义

根据对区域考察对象的一些不同特征, 可以把区域分成很多类型, 但是最常见的类型有三种:自然区域、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第一, 自然区域。自然区域按地理环境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 地表的空间来分区。因此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地表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系统, 然后按照从属关系来总结出一个区域等级系统。而区域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个要素都有内在的联系, 即使一个要素的区域发生了变化, 也会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第二, 行政区域。所谓行政区域就是指行政管理的地域范围。由于行政区域在进行划分时有一些主观因素, 所以与自然区域相比起来, 有着可变性和不稳定性。第三,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主要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 把交通运输作为纽带的经济区域。其划分是客观的, 并且相对有稳定性。经济中心、经济网络、经济腹地是其较为重要的几个要素。一个经济区域内的要素都是相互联系却又彼此制约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只包含区内经济学, 而广义的区域经济学还包括区际经济学。区际经济学主要基础是地域分工理论, 区际经济学为制定区域经济协调政策所服务的, 它解决的是区域之间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 通过探讨经济合作的联系, 来揭示区际经济的动力机制和分异的过程, 而区内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单一区内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区内经济学是以区情分析为研究的开始, 然后把战略、规划等的编制作为其研究的主要部分, 把区域经济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实施当做研究的“归宿”。而许多区域经济学的著作却没有对区内和区际、研究的内容做出严格的区分, 导致许多著作都没有完整的体系。综上所述,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学科。

3 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随着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西方的经济学界又出现了新区域经济学, 很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到提到了区域、地理以及空间的问题。

3.1 新区位因素研究

传统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生产技术、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等, 在研究过程中只重视了劳动成本、运费等因素, 却忽视了社会经济条件。尤其是随着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兴起, 经济学家把新区位因素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台阶, 并且试图使用数学模型来揭示新区位因素的作用。

3.2 全球区位论的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全球区位理论逐渐兴起。它研究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它把企业的活动范畴从国内引向了全球, 所以企业的选择范围也从国内转向了国际。但是对于特定的地域来说, 是要根据首位区位因素对地域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

3.3 新地域运动规律研究

新区域经济学形成主要是靠信息技术、跨国公司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因此, 它们的地域运动规律也就成为了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的是新地域运动的影响因素、空间模式、演化规律以及城市效应。

3.4 新空间集聚研究

第一, 对报酬递增和空间集聚的研究, 一些使报酬递增的因素的形成是通过区域或地方的经济集聚形成的, 而在空间集聚过程中, 研究学者强调的只是报酬递增形式不同。第二, 对区域成长和空间集聚的研究, 一个国家中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因素具有相似性, 会导致地区间的集聚比国家间的集聚更简单。

综上所述,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而每个层面的研究内容都可以进一步分成许多理论系列和理论层次。

摘要:区域经济学是一个新兴学科, 是在宏观区位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在近几年美国与德国出版的经济类的百科全书中才可以查到这个词语。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很多课题内容都是跨学科的, 尤其与经济类地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人口学等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区域并不是只指某一种单独的区域类型, 而是会根据研究的需要, 来界定区域, 可以是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或者是自然区域。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学中区域的含义、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等几个方面来谈论起理论创新。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交叉学科,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帆, 傅劲松.论资源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体系[J].资源与产业, 2006 (6) .

4.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篇四

一、上半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比较大

如果仅就四大区域看, 上半年除东北外, 其他三大区域的增幅差异并不大。东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6%, 高于地区合计平均水平0.2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7.77%, 高于地区合计平均水平0.4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7.96%, 继续处于“四大板块”首位, 高于地区合计平均水平0.6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趋缓,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7%, 较一季度提高0.35个百分点, 但比地区合计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 (见表1) 。

如果从热点区域看, 除京津冀基本与地区合计水平基本持平外, 其他区域增幅均高于平均水平, 特别是经济总量占43%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成为全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石 (见表2) 。

从各地区GDP增速看, 超过10%的有重庆 (10.6%) 、西藏 (10.6%) 和贵州 (10.5%) , 在8%—9.2%之间的有10个地区, 还有7个地区的经济GDP增速快于地区合计水平, 低于地区合计水平的有10个地区, 除了北京和上海两大直辖市外, 其他基本上为产业结构重型化或比较单一的地区, 其中辽宁成为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份。而南方特别是沿海省市转型起步较早, 经济已开始回稳, 由此带来南北省区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 (见图1) 。

注:地区合计增长为各地区加权计算而来, 故与全国水平有差异。

二、地区经济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

各区域经济增幅出现一定差异,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需求端看, 主要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数据显示, 东北地区经济增幅最低, 其固定资产投资是负增长, 特别是辽宁投资负增长在60%左右。而经济增幅领先的贵州投资增幅在20%以上。就对市场反应更加敏感的民间投资看, 2016年1—7月, 东部地区投资133057亿元, 同比增长10.2%, 增速比1-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81209亿元, 增长12.8%, 增速与1-6月份持平;西部地区投资79076亿元, 增长12.3%, 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16168亿元, 下降30.7%, 降幅缩小1.3个百分点 (见表3) 。

从供给侧看, 各地区经济增速出现差异, 与地区经济结构和民营企业是否发达以及创新转型能力有很大关系。

比如同样处于华北地区的天津, 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9.2%, 就与其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加快密切相关。上半年, 天津中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6%, 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7个百分点, 比重达到48.3%, 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商品销售额增长8.3%, 快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3个百分点, 比重达到84.2%。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 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36.3%, 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91.0%, 其中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合计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18.4%, 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创新创业激发活力, 市场主体大幅增加。上半年, 天津市新注册市场主体8.08万家, 其中民营主体7.91万家, 占新注册市场主体的97.9%。同样, 浙江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发展, 与其民营经济发达有很大关系, 2016年上半年, 浙江省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 在外贸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 实现逆势增长。其中, 上半年民企出口增长7.6%, 占浙江出口总值的74.7%, 对该省出口增量贡献度高达192.3%;进口1064.6亿元, 逆势增长2.2%, 占浙江进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0.8%。

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几个省份表现相对强劲, 一是因为外向度比较低, 外贸出口受阻对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产业结构相比而言更为丰富, 能源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较为完备, 受能源价格下行的冲击较小。特别是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长江中上游地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这几年产业布局和调整效果不错, 产业结构比较均衡, 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大量企业转移落地, 且其产品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比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发展良好。以重庆为例, 在全国工业经济下行情况下, 上半年, 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贵州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83.6%,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40.4%,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

云南、山西、河北和东北经济增速靠后, 与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如云南受工业下行影响较大。数据显示, 上半年云南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72.96亿元, 同比增长4.7%, 第二产业投资1258.67亿元, 同比下降7.8%, 比去年同期下降16.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 上半年, 云南烟草制品业工业增加值降幅为11.7%, 比去年同期回落19.6个百分点, 较一季度降幅扩大3.9个百分点。而东北三省以及山西、河北等地能源重化产业占比高, 传统的优势产业非常强大, 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比如东北原来的几大支柱主导型产业整体产业业态不够丰满, 路径依赖十分严重, 同时受国内国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近几年其优势不断减弱, 投资和制造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性出现下滑, 使得东北地区的工业产品需求大幅减少。

至于京沪两大直辖市增速不高, 则与其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所作的大量国际比较分析中发现, 从发达国家发展的路径来看, 结构性减速是普遍的, 特别是当一国经济结构从工业化转向服务业后, 增长速度放慢。发达国家表现为服务业效率从高于制造业逐步转向与之相当的水平, 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 但效率改进速度慢于制造业, 所以减速特征明显。2016年上半年来, 上海和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7万元和2.6万元, 为全国收入最高的两个地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 京沪的人均GDP水平早已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 地区潜在增长率下滑的趋势十分明显, 经济很难再维持原有增速。另外, 京沪两地今年经济增速不高, 还与消费相对低迷有一定关系。今年上半年各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北京最低, 只有3.8%, 上海位列全国倒数第四。究其原因, 除了基数太高, 导致的增长空间不大外, 汽车限购以及其高房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的高增长 (见图2) 。

三、下半年地区经济走势判断

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需求方面主要是投资增长, 供给方面主要是转型和创新。基于此, 如果不考虑政府出台区域性干预政策, 下半年各地区差化态势有进一步强化的可能。其原因有三:

一是资源大省投资能力受限。统计数据显示, 今年以来资源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降幅比较大。今年上半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亏损51.6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亏46.4亿元, 同比降幅达到892%。黑龙江工业利润同比下降70.9%, 青海同比下降了61.5%, 新疆下降了31.8%, 辽宁下降了27.4%, 陕西下降了16.5%。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 资源大省的工业利润下降是一个大的趋势, 这种阵痛将难以避免。资源大省未来还是必须要去产能, 而过剩产能是一个大的负担, 相应的接替产业一时又难以填补这一“窟窿”, 因此, 估计下半年这些重工业大省仍将面临这种困境。与资源大省的境遇不同, 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比较高的省份, 产业集中在下游领域。比如,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快的省份中, 安徽增长18.2%, 重庆增长17.2%, 广西增长16.9%, 福建增长16.6%, 广东增长16.3%, 浙江增长14.3%。这些地区的工业利润增速较高, 与转型早有关。这几年, 一些省份在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新兴产业已经有引领经济发展的迹象。工业是民间投资的主要去向之一, 工业企业利润的缩减, 一方面将使企业投资能力下降, 带来制造业投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给当地财政构成压力, 使得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也随之减弱。

二是创新转型能力存在差异, 短期内难以改观。根据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对全国31省市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 31个省市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海南、广东、黑龙江、陕西、湖北、四川、江西、河北、湖南、广西、安徽、重庆、新疆、宁夏、甘肃、河南、青海、山西、贵州、云南、西藏。参照人均GDP的分布, 可以发现, 发达地区 (即人均GDP较高的地区) 的经济转型能力较强, 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0.850, 在置信度为0.99时相关性显著。人均GDP水平较高的省市基本上位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的前列。

三是市场化改革和人力资本积累不同。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外资不仅带来了投资量、先进技术和经营方法, 还规范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效率。相对而言, 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国有成分大的地区市场化进程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 市场意识淡薄, 其制度转型面临着“知识存量”不足、创新主体 (政府、企业及社会) 动力不足以及创新成本较高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陆地区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思想价值观念的落后。按照罗默的定义, 人力资本是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结果。东部地区由于率先取得了发展, 各级政府及企业有条件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 促进知识、技术以及制度的不断创新。由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收益较高, 吸引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向东流动, 进一步扩大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差距。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目前, 推进我国的区域发展, 要按照新时期中央推进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最新精神, 积极创新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科学谋划区域发展新布局, 精准实施区域发展新举措, 大力实施轴带引领战略、群区耦合战略、开放合作战略, 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 构建形成以城市群、经济带、重点经济区等为支撑的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同时, 针对转型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地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一) 处理好政策工具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加强区域政策针对性

要促进东北等资源型地区的发展, 绝非依靠市场自发驱动而形成的自然过程。尽管不能用政府判断来取代企业的判断和市场选择, 但是鉴于这些地区的基本区情, 市场部分扭曲且存在着普遍的制度性短缺, 政府有目的的介入和引导成为一种必要。但政府的政策工具必须要做到在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时不“缺位”, 在市场能够做好时不“越位”, 在介于两者之间时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政府最需要做的是不浮躁, 不盲动, 静下心来调结构, 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各个产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调整激励机制来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同时, 应坚持问题导向,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着力,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把资源优先引导、配置到正确、合适的领域, 利用鲶鱼效应, 力争较迅速地呈现成果并积微成著, 尽快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性发展。加强相关政策出台的规范和管理, 对给予政策扶持的特定地区的发展, 要恰当区分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强化中央在其中的责任和执行力, 减少过于依赖地方执行的做法。

(二) 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资源地区转型中, 最核心的是地区产业转型。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起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有明显的倚重, 新兴产业的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这些生产要素依靠市场机制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因此, 资源地区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应弱化政府的经济功能, 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功能。资源地区政府管理的重点应是激励生态建设, 协调社会矛盾, 为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新时期的地区政府转型应站在公共管理的视角, 建立服务型政府。也只有如此, 才能摆脱过度依赖资源的传统习惯, 顺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同时,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是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和社会和谐安定的关键, 所以资源地区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

(三) 促进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成长期相对较短, 且成长速度可能更快, 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更大。为了促进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基础上, 建议:首先, 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中央政府要给后发地区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使地方政府更能切合实际地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 不断优化政策、创新、融资和生态环境等, 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建立产业间有效的合作平台, 加快产业间的技术辐射、扩散和技术交易, 增强产业之间的经济利益依存度。

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 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将创新方向从投资导向型转变为结果导向型, 注重需求拉动型创新、工艺创新、大企业创新、渐进性创新和管理创新, 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要求, 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为重点,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从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 从粗放型制造向绿色型制造转变,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变, 逐步提升传统产业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并产生新型服务模式, 实现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四) 发挥城市作为创新中心的作用

5.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篇五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区域产业

0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社会的一种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差异适度能够使资源实现合理配置, 同时对产业空间转移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区域经济差异过大, 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性。另外, 在区域经济差异的环境下, 区域产业规划无论在制定方面还是实施方面均会受到影响。鉴于此, 本课题对“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产业规划”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生产要素因素

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出发, 可知生产要素属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也就是说, 区域经济要想获取全面发展, 便需要用生产要素作支撑。由于不同的地区, 其资本、人力及技术均有所不同, 因此便会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人力资本所造成的经济差异逐渐增大, 从而致使每个地区人才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 劳动力与资本等一系列生产要素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生产要素的显著存在, 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1.2 经济结构因素

很多原因会导致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比如产业结构、市场开放程度等。在这些因素的催动下, 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由于产业部门诸多, 因此对地区增长的贡献程度也存在差异。相关报道称:对外开放程度会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在发展方面就会面临巨大变化, 最终便发生了区域经济差异。

1.3 制度因素

地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我们知道,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地区倾斜优惠政策, 使区域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所实施的各项制度还存在不具完善性的问题, 由于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的发生便难以避免。

2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影响分析

2.1 区域产业结构呈现趋同化现象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中央向地方采取了分权措施, 使地方政府成为了区域利益的代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区域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 并实现进一步扩大。部分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差异化优势方法进行了利用。此方法带来的问题却是地方政府会作为行政力量介入进来, 进一步出现盲目投资及重复建设等现象, 这样便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呈现趋同化的特点, 进一步抑制了区域优势的充分展现。

2.2 地方保护与区域市场形成分割现象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地方政府扩大了对辖区内经济事务的管理, 并具备多项权利, 包括土地资源的使用权、经营许可的发放权及行政审批权利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在追求利益过程中离不开两点:其一是使经济收入实现最大化;其二是充分满足官员的政治诉求。因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使本区域经济利益扩大, 常常利用经济及行政方法构建贸易壁垒, 进一步制约外来产品, 并把市场进行分割, 这样便使市场体系的统一化构建受到极大的影响。总之, 由于地方保护与区域市场分割现象的存在, 导致区域产业规划无法将自身的优势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

2.3 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形成分割现象

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当中, 既存在现代的工业部门, 又存在落后的农业部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先驱者, 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存在的。对于工业活动来说, 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而对于农业经济活动来说, 则主要集中在乡村进行。相关数据显示, 由于城乡差距显著存在, 导致区域整体差异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户籍制度实施的背景下, 我国便形成了城乡分割的现象。除此之外, 在改革开发后期, 由于分权体制的存在, 地方政府便出现重视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农村经济及农业发展的支持, 这样便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

3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产业规划策略探究

3.1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在传统增长机制当中, 产业要素投入规模的大小对产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产业结构要素在区域产业规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升级, 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也符合区域和谐发展的需求。对于区域经济差异来说, 可细分为两类:一类为产业内差异;另一类为产业之间的差异。由于两类差异均是由产业部门的生产效果不具均衡性而产生的。所以, 在区域产业规划中, 便需要做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工作, 比如产业与产业投入比例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空间形态的合理分布等。

3.2 做好多层次区域协调工作

对于区域发展政策来说, 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 均需要以区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 对各方面存在的经济差距进行科学、规范处理, 比如经济地带与省级形式单元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 对于区域产业规划来说, 需要和我国经济地带的整体战略布局相一致, 做到分工方面的合理性, 并认清自身的不足, 取长补短, 明确竞争关系, 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另外, 还需要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加以重视, 对地区协调发展加以考虑, 尤其是城市与乡村之间, 需注重两者的和谐发展, 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促进产业结构和区域之间的和谐发展

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来说, 并不只是追求绝对平均, 而是需要把所存在的差异进行缩小, 使其缩小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 进一步让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协调。因此, 便需要做好地区与地区在利益方面的协调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产业分工加以明确。除此之外, 还需要通过优良制度环境的构建, 使区域产业规划政策更具有效性。并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工加以明确, 以此使生产要素的转移得到有效促进, 进一步使产业结构和区域之间能够实现和谐发展。

4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 认识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差异会对区域产业规划造成巨大影响。为了使我国社会经济得以稳健发展, 做好区域经济差异环境下的区域产业规划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 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 比如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多层次区域协调工作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和区域之间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还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调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 在了解区域经济差异及区域产业规划动向的基础上, 实施针对性强的解决策略, 以此使我国社会经济更具发展前景, 进一步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安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少剑, 方创琳, 王洋等.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 2013, (12) :2244-2256.

[2]徐利权, 周均清.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城镇化战略思考——以湖北省为例[J].华中建筑, 2014, (10) :33-36.

[3]王坤.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S2) :12-16.

[4]关兴良, 方创琳, 罗奎.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地理科学, 2012, (09) :1055-1065.

[5]曾淑婉, 郭亮.基于区域关联视角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学习与探索, 2014, (11) :118-122.

6.区域经济 篇六

3月2 3日, 北京市崇文区发改委正式设立“崇文区服务企业热线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根据《崇文区关于全力服务驻区企业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 为确保服务企业工作落到实处, 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搭建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快速交流通道, 热线电话设在崇文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热线电话”服务时间为法定工作日。对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常见问题, 中心热线电话值班人员将直接予以解答;对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由中心汇总后上报区政府, 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承办, 办理结果将及时反馈企业。

2、沈阳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4月2日, 沈阳市政府出台财政引导性支持, 并为非公有制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 缺乏不动产抵押, 再加上贷款额度较小, 银行发放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等原因, 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找到担保单位。为此, 沈阳市政府设立了2 0亿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并联合银行等担保机构启动“中小企业百亿融资计划”, 成立“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中心”, 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案。

目前, 该市已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有1 0余家, 担保额6亿元。

3、辽宁十大政策扶持中小企业

4月3日,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公布了辽宁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 决定从今年起, 重点扶持1 0 0 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并给予它们十大政策扶持。

据悉, 此次辽宁省公布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融资、技术创新、维权、产业结构调整等1 0个方面, 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对成长型中小企业财政与融资政策的扶持。此外, 针对当前融资难的问题, 辽宁省将推行“中小企业百亿融资”合作计划, 帮助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上一篇: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下一篇:读匆匆有感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