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概况导游词

2024-11-16

青海概况导游词(共5篇)

1.青海概况导游词 篇一

青海省交通发展概况

青海省内有铁路、公路、航空联结省内外。铁路营运总里程2208公里,有特快、普快等客车由西宁通往北京、上海、郑州、银川、青岛、成都、西安、兰州、拉萨、格尔木等大中城市。公路运输通车里程5.2万多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1.6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215公里。有5条国道、省道23条,形成以西宁市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公路运输网。民用汽车拥有量27万辆。民航通航总里程3.32万公里,已开通西宁至北京、西安、广州、重庆、深圳、拉萨、南京、沈阳、呼和浩特、青岛、格尔木、成都、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班。青海现有曹家堡、格尔木机场,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机。全年各类运输方式客运总量5764万人次,货运总量8423万吨

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56642公里,其中国道主干线1487公里,国道4459公里,省道8852公里,县乡道路21439公里,专用公路876公里,村道2101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15公里,一级公路206公里,二级公路4984公里,三级公路6095公里,四级公路21149公里,等外公路23993公里。按路面等级分,沥青混凝土路面715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4930公里,次高级路面5245公里,未铺装路面(中级、低级、无路面)39312公里。2008年与1978年相比,公路行车里程增加2.8倍,高级、次高级路面增加了7.2倍。

青海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处祖国内陆的高原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域广的地区,更是一个以公路交通为主要运输方式的经济欠发达而后发展地区。发展交通是构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而优先发展公路交通对于促进青海资源开发,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群众治穷致富具有不可代替的“先行”作用。

1978年,青海公路行车里程13675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9837公里。干线公路8853公里,县乡公路4337公里,专用公路485公里。按技术等级状况划分,二级公路1108公里、三级公路1144公里,四级公路5786公里、等外公路5637公里,合计等级路8038公里。按路面技术状况划分,高级、次高级路面1947公里。无路面公路3838公里、养护里程11262公里。

改革开放30年来,青海省实现了公路交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青海公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公路网络和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现代交通格局。全省30年来共完成交通固定投资446.892亿元。

古代道路和近代公路在现代公路交通构建中仍不失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历史上的河湟古道,已发展成为 “新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线和西部省际大通道;历史上的羌中道,已发展成为青新及内地与南疆交通联系的捷径青新公路;昔日的唐蕃古道,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道主干线和青藏联系的纽带;古老的党项古道,已发展成为省会西宁连接青南四州和青海南达藏、川、云等省区的省际大通道;古代青海东连中原,西通西域的陆路交通,再现了现代文明的辉煌。(到2008年青海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1650.9公里,比1959年增长了14.4倍,年均增长 5.7%;铁路货运量由46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2309.9万吨,增长49.2倍,年均增长8.3%;铁路客运量由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 404.4万人,增长13.4倍,年均增长5.6%;货运周转量由1981年的6.45亿吨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148.50亿吨公里,增长22.0 倍,年均增长12.3%;客运周转量由1978年的8.53亿人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3.26亿人公里,增长2.9倍,年均增长4.6%。

现有铁路分别是青藏铁路和兰青铁路;规划中(含建设中)铁路包括:川青铁路、格敦铁路、格库铁路、西张铁路、格成铁路、柳格铁路、哈木铁路、茶都铁路、甘河支线铁路、西海支线铁路、锡铁山至鱼卡至一里坪铁路等。根据《青海省铁路发展规划》,除目前在建的兰青铁路复线、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电气化改造外,青海省将建成西宁至成都铁路,形成青海与西南的便捷通道,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13公里;建成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到敦煌铁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同时,建成柳格铁路,形成兰新铁路与青藏铁路联络线,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611公里。届时,一个以兰青、青藏铁路为主体、辅以相应干支线、沟通省内大部分州地市的路网将会基本形成。

开工建设格尔木到敦煌、格尔木到库尔勒等铁路,必将改变西北五省区的铁路交通现状,拉近青海、西藏、新疆与东中部地区的距离。也就是说,我省东西南北铁路纵横网络贯通之后,也将会形成以格尔木为枢纽的西部铁路网格局。这对于我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来说,交通基础薄弱、铁路运力不足的压力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十一五”开局之年,青海地方铁路筹建办公室启动了青海省首条地方铁路——柴达尔至木里铁路(简称柴木铁路)建设。柴木铁路全长142.04公里,隧道4495延米/1座,桥梁19747延米/46座,区内设5个车站,预算总投资25.8亿元,设计年运输能力1400万吨。到2009年12月上旬此铁路已全线铺通,并加紧整修,即将进入铁路机车试速阶段。

柴木铁路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刚察县、祁连县和天峻县境内,起于青藏铁路哈尔盖至柴达尔支线,经江仓煤矿至木里煤田,全长142公里,是一条服务于煤炭资源开发的运煤专线。全线设计时速100公里,年运输能力1400万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铁路。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著名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省, 黄河是我省境内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干流段总长1972公里,航运事业由于黄河上游河道地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直未能开发,近几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电站建设的加快,原有的公路、桥梁被淹没,给库区周围造成了交通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展航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才提到应有的程度。

省通航水域主要集中在青海湖、李家峡、龙羊峡、公伯峡、黄河上游贵徳境内以及克鲁克湖等地区。至2008年底,我省黄河上游尕马羊曲至大河家桥段航道总里程 351.54公里,青海湖有6条航线,里程约190.07公里。航道等级主要以六级为主。目前已通航里程近317.74 公里。截止目前有各类船舶124艘,其中客船53艘,近785 个客位。全省有五等及以上持证船员174名,已登记在册水运企业 7户 2008年完成水上客运量 21万人次,周转量226万人公里。目前经过设计建设的码头有青海湖151码头、二郎剑码头、李家峡码头、贵德码头、龙羊峡码头等。(资料来源:青海省政府网)

青海省的航空运输

2008年,青海省的民航通航里程达到32149公里;民航客运量达到了46.87万人;货运量达到6270.7吨;客运周转量达到了69235.87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到了1015.64万吨公里,增长506.8倍。

青海省现有机场分别是: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规划中的机场包括:花土沟机场、果洛大武机场、德令哈机场。

青海民用航空已开通西宁至北京、西安、广州、重庆、深圳、拉萨、南京、沈阳、呼和浩特、青岛、格尔木、成都、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班。青海现有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机。

“十二五”中后期,青海省民航有望形成以省会西宁为中心,连接省内5个支线机场,辐射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网络新格局,并力争开通西宁至澳门等地区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据青海机场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宁曹家堡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征地拆迁任务全面完成,省内其他三个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200万人次,到“十二五”中后期,在现有西宁机场、格尔木机场、玉树机场的基础上,我省将新增花土沟机场、大武机场、德令哈机场等支线机场,基本实现青海支线机场整体布局。还将力争开通西宁至台北、西宁至澳门等地区航线。开通西宁至东京、西宁至首尔、西宁至中东各国的国际航线。2020年前,青海机场旅客吞吐量有望达到400万人次。(系别:交通土木工程系

班级:工程造价201102班

学号:11151102013

姓名:罗丹

2.解读青海省包装工业发展概况 篇二

青海省包装工业基本概况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包装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现有各类包装企业25家,主要是塑料包装、纸包装制品、印刷包装企业。据统计,到2010年末,青海省包装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亿元,比“十五”期间平均增长31.5%。其中,塑料制品包装1.8亿元,增长28.6%;纸包装制品1.31亿元,增长48%;印刷包装0.64亿元,增长15.4%;其他包装类0.12亿元,增长12%。预计到2012年底,我省包装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1亿元左右。其中塑料包装(主要是塑料编织袋)将达到2.3亿元左右,纸制品包装将达到2亿元左右,其他包装产品将达0.8亿元左右。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青海省包装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从包装原料到包装产品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在“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的盐化工、食品、特色保健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配套的包装产品一直没有跟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包装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一是从产品结构上看,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少;普通包装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功能性包装产品发展不够;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二是从企业结构上看,包装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经营管理方式粗放、企业综合竞争力低、企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机制与市场不相适应,在实现企业的规模与结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上缺少动力。

包装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发新产品的能力不足。青海省包装工业缺少支撑技术创新的机制,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产品结构设计水平较低。以3~5层瓦楞纸板生产线来说,在青海省仅有3条,而且2条是国产的,车速低于100米/分钟,模切机的档次也很低,与国内先进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青海省高档产品包装主要依靠省外包装企业的输入,如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地。特别是高档的食品礼盒包装,无论是从产品、技术还是装备上,本省企业都与东部及沿海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包装人才严重匮乏。青海省包装行业的人才严重不足,包装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职工素质不高,成为我省包装工业技术落后和制约包装工业发展的瓶颈。

未来的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的盐化工、食品、特色保健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将能得到迅速发展,特色产品及包装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相关企业正在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其中绝大多数产品不仅需要有包装,而且还必须要有高质量、上档次的包装产品,因此青海省的包装行业还是有广阔的天地可作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几个重点需要关注。

1.塑料编织包装

塑料编织产业仍然是青海省塑料包装行业发展的主流。在所有塑编产品中,增长较快的是氯化钾、烧碱、工业盐、盐化工产品包装以及大型集装袋,其次是水泥、食品、饲料等所需的普通编织袋。近期,青海省盐湖钾肥集团扩建生产规模年产达2亿条编织袋的生产线;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扩建生产规模年产达1亿条编织袋的生产线;德令哈市扩建的生产线每年也可生产塑编袋5000万条。这些生产线的建设,将不断满足青海省盐化工、有色金属、铁矿石、食品与饲料、水泥等产品包装的需要。

2.复合塑料包装

随着新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及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复合塑料包装将广泛应用于高原特色生物制品、食品、药品等产品,加快复合软包装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十分必要。目前来看,无论是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开发,还是复合材料的使用在青海省都是空白。青海包协应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重点在塑料薄膜和塑料彩印项目的引进上下功夫,吸引沿海和东部省市先进企业到青海开发市场、投资建厂,或提供技术设备等服务。

青海省发展多功能性软塑包装是“十二五”期间包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多功能性软塑包装和引进薄膜建设项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定位,主要应满足企业对包装材料的需求,如复合印刷膜、烫金膜、真空镀铝膜。其次是各种薄膜彩色印刷技术的引进,努力开发盐业包装、药品包装和特种聚酯薄膜。同时应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开发高透明度、低雾度、高透光率的特种聚酯薄膜,以满足防伪、真空镀铝、彩印、金拉线等领域的需求;通过多层共挤工艺技术,生产热封薄膜,占领保鲜食品、冷冻食品包装市场;引进适应生产的热收缩薄膜技术,开发聚酯瓶标签用膜等。

3.纸制品包装

(1)实施“以包兴包”的战略。以本地企业为基础,增加新的增长点,培育精密型纸包装集团,做大做强。鼓励已有的青海虎彩印刷有限公司、青海方正包装印刷公司、青海联运集团包装有限公司、青海青乐包装公司、青海民和朝阳印务包装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引进新的投资企业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发展,组建跨行业、跨地区多种经营的综合型集团,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2)引进先进的纸制品包装机械,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高精尖纸包装产品。再花5~10年,力争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首先是瓦楞纸板生产线要向高速度、精加工、全能化、全自动七层线的方向发展;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微细瓦楞生产线,为大力发展微细瓦楞包装奠定基础,顺应国际微细瓦楞发展的趋势。

其次是大力发展纸箱后道工序的机械装备,重点是水性印刷开槽机和平压平模切机,向高速、多色、全能、自动化方向发展,质量上有所提高,设计工艺有所改进。

再次是解决纸包装机械装备上的薄弱环节,重点是后道工序,国外先进的全自动钉箱机、全自动粘箱机等都是青海省包装机械装备的空白,必须重点攻关,填补空白。

(3)发展瓦楞纸板延伸创新产品,提高创新产品附加值。大力支持纸箱企业经过市场调研和与用户配合,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开发以瓦楞纸板为材料的新产品,为超市、大卖场开发纸制商品货架、展示架、高强度托盘等。向上海界龙、浙江上峰等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发展瓦楞纸板延伸创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金属包装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及金属铝资源,除迅速发展的饮料行业外,化学、化妆品、医药等新产业的发展也为金属包装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的5~10年,将是金属包装战略发展的机遇期。

青海省将积极引进拥有自主品牌及知识产权的金属包装企业,通过对我省铝箔、铝板带材进行精深加工,创建新型的金属包装企业,并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金属包装集团。发展的重点区域主要在西宁市、海东地区。

总体而言,今后青海省包装工业要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包装产业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着重解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从而构建和发展我省的特色包装工业。

建议和希望

积极引进国内先进企业到青海投资办厂。结合省内包装工业的现状、特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客商以多种形式改造省内相关包装企业。青海包协希望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着重解决企业装备落后、技术档次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一方面,依靠高新技术发展一批新的包装企业,用增量来直接扩大包装总量,满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改造现有设备,用增量来调整和促进存量的升级。

加速青海省包装企业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推动包装行业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带头人,促进包装企业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不断提高包装企业的整体素质。

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发达企业的技术优势,帮助我省企业积极开发新技术,推广和使用资源消耗少、环保的包装技术和产品,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加大各种资金和高新技术的投入,使我省的包装工业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高速的发展。

3.四川概况导游词 篇三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初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1997年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归重庆。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史,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巴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长江自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的一个。

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境内的河流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人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文人学士所景仰。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盆地东缘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廊。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这里有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盆地北缘山脉——米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著名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大雪山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四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宝顶等。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这里是“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金沙江水系。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场地。

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沱江水系。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九顶山。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凤县的嘉陵谷。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尔盖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在昭化汇合,全长l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为中游。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涪江发源于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嘉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巴蜀大地资源富集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就土地资源而言,四川的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资源在全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其中,耕地面积456.04万公顷,是中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林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30%左右,森林主要分布于江河上游。从1963年开始,四川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23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1%。全省森林蓄积量13.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是中国第三大林区。四川的草原、草坡面积约1600多万公顷,特别是西部的红原、若尔盖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就动物资源而言,全省有维管束植物9000多种,约占全国的1/3,是一个天然基因库;动物资源中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多种,约占全国的40%;鸟类和珍稀动物约占全国的一半。资源植物全省有4000种以上。

其中,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是中国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珍贵植物达100种以上,水杉、银杉、珙桐、树蕨等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其中大熊猫还是四川的特产动物,四川因此被称为“熊猫的故乡”。

四川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居中国第二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1.1亿千瓦,占中国总量的24%,居中国首位。

四川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世界地质博物馆”的雅称。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32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94种。四川矿产蕴藏的特点是:相对集中且伴生矿多,在地区范围内矿种组合好、配套程度高。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硫铁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位。攀西地区是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矿的集中产地。

四川还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全省有黄龙、九寨沟两处风景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只有3处);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有4处);另有青城山、都江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目前四川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全国有120处),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最丰富的省分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0个。

天府之土经济繁荣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远古时期,四川人就学会了栽桑养蚕,到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已发展成专门的手工业,国家设有专门官吏管理织锦业,蜀锦成为朝庭的主要贡品,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地中海一带;四川的制盐业、冶铁业在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隋唐时期,四川的粮食生产已自给有余,据史书记载,武德二年“运剑南米,以实京师”,又以“剑南义仓米百万石救饥人”。

经济作物方面,四川的葶麻种植已具有相当规模,仅贡麻织品就有绵布、葛布、筒布、弥牟布等很多品种;四川是茶叶生长的发源地之一,很早就发明了烘焙之法,境内名茶辈出,尤以蒙顶的石花号称第一,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誉;制盐业、造纸业在汉唐时期已很发达,当时四川生产的黄、白麻纸供朝庭书写文书和诏书的专用纸,成都制的蜀笺纸更是闻名全国。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成为历代王朝的重要经济基地。据唐代陈子昂的《蜀州安危疏》称:“国家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西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莫不取办于蜀,此诚国之珍府”。

宋元时期,四川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织锦业出现了官营的织锦工场;随着制纸业的发展,出现了雕板印刷业;井盐开采技术方面发明了卓筒井的凿井工艺,使用了冲击式钻头。商业更加发达,成都每月都有专业市场,并出现了商业资本。明清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生产品种和经济门类不断增多,普遍开始种棉花;矿业方面,除铁的生产外,金、银、铜的开采业也发展起来;丝织业出现了地域分工,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具备了相当规模;商业资本开始渗入到手工业部门。

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l0省、市、区总量的1/3。但四川有8000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8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l/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

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克、攀枝花的20余县(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四川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的大后方,不少兵工厂由沿海迁入,部分私营企业也迁入四川,壮大了四川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四川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庆市。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和“二五”时期,当时国家把建设重点放在成、渝两市;“二五”时期,工业建设项目逐步向铁路沿线和长江两岸分布,但成渝两市的工业总产值仍占全省的60%以上。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是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当时,国家从战备需要考虑,把从沿海到内地的中国大陆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决定重点建设三线,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大量的工业企业、军工企业(后均转为民用产品生产)和科研机构迁入,从而奠定了四川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布局也在盆地内部全面展开,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畸形发展的状况,成渝两地的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并涌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宝成铁路沿线的广元、绵阳、江油、德阳、广汉;成渝铁路线上的资阳、内江、简阳;成昆铁路线上的乐山、西昌、攀枝花;襄渝铁路线上的达川、万源;以及长江沿岸的宜宾、白贡、泸州等。

唐代是四川石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摩崖石刻、巴中南龛石窟、安岳石刻、夹江千佛崖、乐山大佛等。

宋元时期也是四川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宋史》所载蜀人入列传的就有185人之多,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是苏氏父子,特别是苏轼,被称为一代文豪。史学界也出现了范祖禹、范镇、李焘、费著等几位大史学家,著名史书《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新唐书》、《民族谱》、《成都志》等都凝聚着他们毕生的心血。宋代四川还有画家文同、医学家唐慎微、数学家秦九韶等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清时期,四川虽没有出现唐宋时期那样有名望的人物,但也出了不少人才,如文学、戏剧界的杨慎、费密、彭端叔、李调元、张问陶;思想家唐甄、刘光弟;书画家竹禅、赵熙;科学家张鹏翻、张宗法等。

当今的四川是中国的科研和教育基地。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有中国最大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有中国西部的“硅谷”——绵阳科学电子城。

四川拥有科技人员113万,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6名,科技队伍阵容名列中国前茅。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都分院是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先进计量测试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输研究所、西南磁学研究所等,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研究机构。此外,四川还有200多所独立的科研机构和6800多所民营科研机构。在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四川实施了新兴产业工程和改造传统产业工程并举的方针,目前正全面实施的“千亿工程”,即是到本世纪末通过发展科技产业和推进科技成果在全社会的应用,实现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

目前四川的教育是以近5万所小学,4500多所中学作保证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占四川人口10%的青少年都能进校接受义务教育。求职以后的成人亦可进入50多所成人高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400多所职业学校所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则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紧密地结合起来。全省的4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四川大学,有中国著名的华西医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

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

中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四川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四川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所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中国东部向西部延伸的前沿,又是联系中国西南和西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四川的经济总量在西部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而目前的生态环境形势问题不少;四川还是中国优势资源的富集区之一,许多资源还有待开发;四川又是拥有高科技和国防尖端工业优势的中国可靠战略基地,如何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四川经济大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根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今后10年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其中几项战略性的指标是:到2010年,全省1、2、3产业的比重将由现在的25:42:33达到15:45:40;全省城市化的水平达到30%以上;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7%以内;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1、2、3级公路达到1.3万公里。2005年,全省通讯光缆铺设达到10万公里;交换机容量27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9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1.9%。

为实现上述目标,四川加速开发的重点是:1.适度超前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即大力开展以公路为中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气网、通讯网、广播电话网的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工作是: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度。3.着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旅游大省。

4.海南概况导游词 篇四

.这是怎么回事呢?80 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卫星显示海南岛上到处都是亮闪闪的,这些亮点连 成一片不断地在移动,美国政府大吃一惊,以为中国正在进行新的战略布置,在海南岛上增 派兵力,后来才知道这是汽车走私,大量的外国汽车涌上来,阳光照在车项上不就亮闪闪的 一片.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事实上海南的走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和过去比现 在更加隐蔽,更加小心,你想想看,四周都是海水,海岸线又长达 1600 多公里,海关的工 作总是防不胜防.现在一些路边经常放着几个脏乎乎的雪碧瓶子, 里面真的是汽水吗?不是, 是走私汽油.海南走私的物品种类非常多:汽车汽油,家电服装等等,一辆进口小汽车二三 万块钱就能买到,至于珠宝玉石,一旦被海关查到了,送到海南省地质博物馆统一出售,由 于没有关税,价格也非常便宜.另外,刚才有朋友说这条路上没有收费站,“一脚油门踩到 底”,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这是因为海南在全国首家实行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将过路费, 过桥费,养路费等费用打在汽油里面,以方便管理,因此海南的油价比大陆大约要贵 40% 左右.路上没有收费站,游客们觉得方便了,然而海南人民负担却重了,大多数家庭的摩托 车也许从来就没有上过高速路,但一样买高价油,这应该是海南人民对游客的默默奉献吧.好的朋友们,高速路不能随便停车,因此要上洗手间的朋友一定要提前打招呼,香港人把解 手说成“唱歌”,我们允许大家独唱,也可以合唱,甚至可以唱山歌,但就是不能对唱.朋友们,海南前些年汽车走私,洋浦开发和房地产热等事件震惊海内外,这两年同样也 有两大事件让海南再次引起国际广泛关注, 一是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召开, 二是陵水的飞机相 撞事件.博鳌位于万泉河的入海口, 景色秀美, 用一位德国旅游专家的话来说: 博鳌有山峦, 有小岛,有河流,有大海等众多旅游资源,如果拆开来看它们不是最美的,但组合在一起却 构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副风光画卷.入海口处有一条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玉带滩, 它长达 8.5 公里,地形地貌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非常相似,从空中看仿佛是仙女飘落在大海里的 一根白色的纱巾.玉带滩的两侧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美:一边是万泉河水在静静的流淌,一边 是大海在不停地咆哮, 这一动一静, 一蓝一绿的组合让人感觉大自然的安排是那样的和谐完 美.入海口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原始的河流入海口,也正因为如此,亚洲论坛组织才在这里 成立.对于游客来说如果能在万泉河上坐船慢慢地游玩, 再上玉带滩上疯上一把将是一件多 么开心的事,所“吹吹海风,浑身轻松;听听海韵,心中高兴”.还记得那首歌吗:万泉河水 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朋友们,唱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我呢虽然五音不全,但还是 比较喜欢唱歌,从小到大向不同的老师请教过,有一位老师现在住在兴隆,有点与众不同, 她过去是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由于思想有点故障,结果一个人跑到北京医院,在手术台上 “咔嚓”一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大姑娘.现在的她非常的温柔,但你也可以看出一

丝粗犷的影子.她的歌唱得非常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男女声对唱,这是我学不来的,有的 游客喜欢她的男声, 有的喜欢她的女声, 到底是男声好听还是女声好听, 到现在我也说不准.到了兴隆之后您自己去辨别吧.(进入琼海市)好的,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到达的是琼海市,琼海市是红色娘子军的故 乡,也是万泉河的主要流行地.古时候海南岛分为两个郡,东边的叫珠崖郡(大海边上产珍 珠),西边的叫儋耳郡(指黎族人耳朵大),琼海市便处于东边的珠崖郡郡内.琼海市并不 大,1700平方公里,说它是市呢也就是一个县级市,93 年才撤县建市,今年刚好是建市 1 0 周年.海南岛只有两个地级市(海口市和三亚市),其它的市都是县级市.琼海市靠着海 南岛的东海岸,被称作为“台风走廊”,73 年一场特大台风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所以你在 琼海市看不到旧的楼房,几乎都是新的楼房.风浪冲走了一切,许多人出生证明,学历证明 都找不到了, 琼海市也是海南的一个华侨之乡, 因此您看到的建筑许多都具有明显的南洋风 格.和大陆不一样的是,在海南办理出入境手续的,许多都是一身农民打扮,这些农民也许 一辈子没出过省,但却出了好几国,出去探亲访友,这就是侨乡的特点,因此当地政府也很 注重打侨牌.琼海市的钛矿储量居全国第一,钛是一种比黄金还要稀有昂贵的金属,是制造 飞机等设备的主要原材料.曾经有日本商人搞旅游开发,一年下来不见动静,只见他们一车 一车地拉沙子,原来开发是假,采矿是真,当地政府及时地解除了合约并要求赔偿.好的,朋友们,现在大家适当休息一下,看一看这里非常典型的海南乡村的田园风光,海南 的水稻一年产三季,海南的农民也就特别辛苦.这条路是专门为博鳌亚洲论坛修建的,别看 它不起眼,却走过了许多名人:江泽民,朱榨基,亚洲的各国头头脑脑.凡是热爱祖国的人 都应该到博鳌好好参观一下, 特别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为什么呢?因为博鳌不仅仅 风光好,而且它是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大家知道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一直是欧美 国家,亚洲只能作人家的应声虫和跟屁虫,加上亚洲各国自己也不团结,针对这种情况出现 了三位人物: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他们 三位提出应该成立亚洲自己的组织,团结我们

自己的力量,讨论我们自己的事务,向世界发 出我们亚洲自己的声音, 他们和江泽民主席一商量便一拍即合, 决定成立, 成立之后选会址, 选来选去选取中了中国海南岛琼海市的博鳌镇, 每年在这里开一次会.博鳌从一个默默无闻 的小渔村一不留神就成了时代的热点, 亚洲的一个中心.博鳌这个名称也是非常有气势的“博 览天下,独占鳌头”,英文是 BOAO,今天我们到博鳌来了,愿每位朋友都能在自己的领域 独占鳌头,大有作为!(到博鳌临下车前)朋友们,来到博鳌我们将第一次看见美丽的南中国海,到了玉带滩之后,大家只能湿

脚但不能湿身,据说海南的海水对治疗“香港脚”特别有效.同时大家还要多做深呼吸,连外 国朋友都说海南岛的空气每呼吸一下值两美分, 博鳌是一个新的景点,人比较拥挤,下车之后大家动作快一点,要跟上队伍,小摊旁边 人多手杂,注意看好自己的行李.(在船上)给游客指点“一口饮三江”(出博鳌)好的,朋友们,感受到海南的天气了吧,骄阳似火,有人说海南真热,海南是我国唯 一的一个热带海岛省份,被称为“热岛”,它要不热就不叫海南岛了.这个地方秋去春来,长 夏长冬,连古人都说“四季皆为夏,一雨便成秋”.太阳一年两次从头顶走过,紫外线非常强 烈,对皮肤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不主张大家进行阳光浴,沙滩浴,海水浴.要是你不 小心被晒黑了也不要紧,和当地人一样成为黑珍珠了,黑亮黑亮的,成为珍珠中的极品.不 过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受海洋的影响很大,加上森林的调节,所以本地并不是酷热难 耐,很多时候也非常的凉爽.好的,朋友们,相关的情况先介绍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没有问题,那 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海南被叫做长寿岛,为什么?对此,许多外地的朋友都不能理解, 热带物种应该成熟快,寿命短,例如海南的水稻就是一年三熟,同纬度的非洲,印度居民寿 命也不长,海南为什么会叫做长寿岛?要想成为长寿地区,不是瞎说的,国家是有标准的: 每 10 万个人当中百岁老人要有 3 个,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大陆(四川,湖北,广西,新疆, 江苏,辽宁,可略去)有 6 个地方被列为长寿之乡,而海南每 10 万个人当中百岁老人达到 4.7 个,按着这个比例三亚市南山村的百岁老人至少有 250 人,完全可以申请“世界长寿之 乡”的称号了,真所谓“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海南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 这是因为海南有一个美丽纯净的自然环境, 更重要的 是海南人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长年吃海产品,海鱼,海虾,海呀,这些都是低脂肪,低胆 固醇,高蛋白的食品,既滋补身体又不会长胖,第三就是海南人有喝茶的传统,特别是长在 五指山上的野生苦丁茶,这种茶树和板蓝根一样

5.南京概况导游词 篇五

南京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美好山水正期待您的领略,秀丽风光正等待您的欣赏。愿此次的南京之旅能够成为您的度假天堂。在这里预祝各位在接下来的行程当中玩的开心,玩的顺利。称心而来,满意而归。

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切辽阔的江淮平原,他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及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面积6598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京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三国时的东吴,而后的东晋、宋、齐、梁,陈都相继在此定都,所以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而后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又相继在此定都,所以南京也被称为十朝都会。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时又是一座崭新发展的城市。南京也是我国东部的综合型工业基地,支柱性产业有电子业、汽车业、石化业、钢铁业和电力业,南京又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以及中山陵,夫子庙等全国5A级风景旅游区及多个4A级景区,同时还有两百多处景点,数额众多南来北往的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所以南京是一个集山、水、城、文为一体,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是一座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滨江城市。

南京概况导游词2

游客:你们好!欢迎各位到华东线的第一站南京参观旅游。初来乍到,大家一定很想了解这座城市。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南京,简称宁,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接辽阔的江淮平原,是江苏省的省会。全市面积为6597平方公里,辖4县11区,人口545万。其中市区面积约881平方千米,人口270多万,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东面和南面是以紫金山(又叫钟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为屏障,紫金山之西有富贵山、五台山及石头山(清凉山)等。西北面的长江奔流而过。城内外多低丘,广州出发欧美专线,河湖相连,可谓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建城已有2400多年。最早的城池为越城,是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所建的。约公元前356年,楚国灭越,楚威王在石头山上筑城。传说楚威王看到南京地理情势险要,怕往后有人在此称王,就在狮子山北边的江边埋下黄金,以弹压王气,称为“金陵”,从此南京又有了“金陵”之称。三国时的东吴,两晋时的东晋,南北朝时的宋、齐、梁、陈前后在南京建都,这就是“六朝古都”。后来,五代时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也定都南京,这又使南京成了“十朝都会”。

南京曾有许多名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有金陵、建业、建康、秫陵、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像金陵、建康至今仍被用作南京的代称。至于南京的得名源于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津于1368年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叫应天府。朱元漳曾打算把都城迁到开封,将开封命名为北京,应天府称为南京,后来国都虽未迁成,但“南京”一位就沿袭下来了。

游客们:南京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向大家讲讲南京的气候。由于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中,每当夏季来临,高空遭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流不断下沉,气温逐步上升。骄阳似火,每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值可达50摄氏度以上,发烫的大地成了这座城市的热源。加上南京独特的地势,它处于长江沿岸的河谷当中,海拔较低,起伏的山峦,犹如天然屏障,挡住了空气的活动,禁止热量向外发散;来自海洋上的湿润东风和熏风被东郊紫金山和东南一带山体遮挡,使南京始终处于酷热的高温控制下。

所以南京的盛夏酷热难熬,素有“火炉”之称。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南京城,绿树成荫,特别是东郊的中山陵景区,更是树木葱宪,平均每一个人占有10棵以上的树木,成为中国著名的绿色城市,北京地接报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南京夏季酷热的气候起到了调理作用。

南京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航空有禄口国际机场和大校场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飞机在这两大机场起降。铁路有京沪线和宁铜线在此接轨,特别是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直接沟通了长江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从而使“天堑变通途”。另外,沪宁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已成为南京的主要交通动脉。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地区水陆交通要冲,同时还是著名的内河港口城市,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就是从南京港启航,经过中国的南海诸岛,逾越亚、非两洲的。现在的南京港,经过不断地扩建改造,年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成为长江沿岸的第一大港。

最后再向大家扼要介绍一下南京的旅游资源。南京已构成了以城中为核心,辐射东南西北的五条旅游线。

城东旅游线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以中山陵为中心,有明孝陵、灵谷寺、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等50多个旅游景点。城南线以秦淮风光带为主,以夫子庙建筑为中心,东起东水关,西止西水关,有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瞻园等古迹,此外还有中华门城堡、雨花台烈士陵园等风景点。城西有清凉山、石头城、莫愁湖等景观,构成山、水、城、林融合一体的景观特点。城北的珍珠泉度假区,距市区11千米,是南京地区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南京长江大桥也在城北。城中景区有著名的玄武湖,山城围绕,碧波荡漾,风景十分娟秀,另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我们可以把南京这座城市特点作一概括,那就是“古、大、重、绿”四个字。“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游黄页,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全的城墙;“重”,南京在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绿色城市。因此,南京这座城市的特色又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

游客们:南京概况就介绍到此,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南京概况导游词3

远古人类的足迹,随着时代推移而遍及今日的南京。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现了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距今6000多年前,南京鼓楼岗西北侧的北阴阳营和玄武湖畔、长江岸边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而建县渐多。汉末三国鼎立之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六代豪华”,南京由此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之一。

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10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

上一篇:享受独处随笔散文下一篇:励志书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