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单元反思

2024-07-11

三上数学单元反思(共6篇)

1.三上数学单元反思 篇一

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长度。接着通过说一说,知道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学生更通过测量,得到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

在“长方形周长”一课中,第一个问题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通过比较,明确第三种方法更简便,并集体归纳了长方形周长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刚开始练习时,并未强调使用公式计算,学生也未形成习惯,这时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把各条边长依次相加时会多加或者漏加,二是多次计算会容易出错。因此,往后的教学中让学生熟背计算公式,并明确要求使用公式来做题目,从而提高准确率。

在本单元中,有一些题目需要空间思维能力,比较灵活,大部分学生做的时候显得困难一点,我觉得需要适当的引导。比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70米,长是30米,求宽是多少米?”强调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一周的长度,由两条长边和两条宽边组成,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长方形的宽=(周长-长×2)÷2”或者“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此外,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读懂题目才去做,比如有的蔬菜园一边靠墙,有的不靠墙,少部分学生一看到蔬菜园就会以为只计算三条不靠墙的边长的和。“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25米,宽是15米,沿着操场走3圈,走了多少米?”学生不理解3圈的长度是周长的3倍,计算时出现这样的错误:(25+15)×3,因此这类的题目需要反复练习。

2.三上数学单元反思 篇二

利用自行建设的教学网站与网络课程,让学生上网交作业,并通过讨论区讨论课程内容。

每两周上两节课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课程结束前让学生上台报告各组的研究结果。

课程进行当中,老师担任的是辅助、提供资源与接受询问的角色,并不干涉小组的研究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课程内容与评价方式的说明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本单元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与结构。(2)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活动内容:

活动二:主题探讨与分组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点。(2)让学生知道分组的目的与原则。

活动内容:

活动三:确定研究主题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确定研究主题的原则。(2)让学生确定研究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四:提出研究计划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研究计划书内容拟定的步骤。(2)让学生完成研究计划书。

活动内容:

活动五:资料搜集与整理归纳

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资料搜集的来源。(2)让学生知道如何搜集与整理资料。

活动内容:

活动六:报告结果与问题讨论

活动目标:(1)各组学生提出报告结果。(2)各组提出所遭遇的问题和他组学生讨论及交换意见。

活动内容:

教学评价

以历程档案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为主。

档案内容包括主题探讨与确定问题过程资料、研究计划、搜集的资料、讨论的过程与态度、结果的报告等。

至于科学知识、过程技能及应用的评价,可以用纸笔评价及实践性评价加以辅助。

反思与建议

本活动设计以“做研究”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很熟悉,因此整个进度比预计的进度稍慢了一些。不过通过教学者适时辅导,各组最后的研究报告内容都还算丰富、完整。

此外,由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间长达12周,对于小学生而言,似乎有些太长,因此建议教学者适时地让学生发表阶段性成果,并加以建议或鼓励,藉此得知学生的研究进度与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测试 篇三

一、口算

66÷3=96÷4=80÷2=24÷2= 78÷3=50÷5=66÷6=62÷2= 21×4=4×15=11×5=3×33= 56-18=95-70=38+24=25÷5=

二、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2÷4=★83÷7=★54÷3=

89÷9=★97÷9=★82÷4=

★93÷3=47÷2=★75÷7=

三、解决问题

1.书包每个46元、笔记本每本4元,开学了,小明用100元去买了1个书包,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

2.5个老师和60个学生坐船过河,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要多少只船才能一次性把他们运走?

3.商场玩具柜台某天上午卖出机器猫45只,下午卖出机器猫51只,每8只装一箱,商场一天共卖出机器猫多少箱?

4.三上数学单元反思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编排特点及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用游乐园买票问题、运动会上的矿泉水瓶数等素材引出计算问题。)

游乐园买票问题。计算共有多少枝彩笔。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开运动会时计算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计算运动场共能坐多少人。七仙女摘桃的神话故事。老寿星散步。

2.重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口算、估算、笔算相互配合,让学生根据计算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

3.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不再出现“2个十乘3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这样的算理叙述,而是以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方式呈现。再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计算,不再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以前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本单元的难点:难点一,进位问题;难点二,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划分(共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4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机动„„„„„„„„„„„„„„„„„„1课时 教学建议:

1.结合情境教学计算问题,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许多计算要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进行学习,教材上没有专门出现计算法则的文字描述,教学时也不要求学生抽象地叙述法则,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果学生在理解算理上存在困难,还是应该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比如,可以像九义教材中一样,用一些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不进位的乘法时借助小方块,教学进位时用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估算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处处渗透估算的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这部分内容课时减少了(原为17课时,现为12课时),主要是因为不进位的乘法删去了,教学的步子更大一些。但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第一课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P68-69 例1,练习十五1-3题。

教学要求:

1、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

2、掌握灵活多样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

3、通过练习,感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受到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提问: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说说它画的是哪儿吗?你到游乐场玩过吗?你从图上看见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的说)

明明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你能解决吗?(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我们一起来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左图

“请看左图,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乐项目?(旋转木马)根据这个游乐项目,书上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请生读题,师板书)

“这个数学问题里有几个小问题?(两个)谁来解决第一个小问题?(请生口述算式,师板书)谁来解决第二个小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口述列出算式)2×10等于多少呢?你怎样想?四人小组讨论后班际交流。(让学生充分说。只要算理正确,教师都给予表扬。)2.教学例1右图

“接下来请小朋友们看右图,看看书上又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现在,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口述书上的数学问题,其余小朋友仔细思考:应该怎样列算式解决。(请生上台列出算式)20×3又该怎样算呢?告诉同桌你的想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算理:

1、将20看作2个十,3乘2个十是6个十,所以结果是60。

2、20×3就是3个20相加,所以得60。„„)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1题。

(1)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引导学生思考: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首先观察算式的规律,再观察积的规律。积的变化是哪个因数发生变化引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由此思考:整十或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何简便方法?

2、完成71页练习十五 1题。

3、完成71页练习十五 2题。先结合图找出数学问题后再列式解决。

4、完成71页练习十五 3题。先让学生根据问题,从图里找到相关的数学信息后再列式解决。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2×9=18(元)2×10=20(元)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0×3=60(元)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0 例2,练习十五4-7题。

教学要求:

1、会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认识“≈”。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昨天,我们解决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接着来看游乐园里还有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书P70例2。

二、新课教学

1.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生自己审题后请生口述出数学问题)2.思考:怎样才知道250元够不够呢?(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用29×8的积与250作比较,积比250小就够,否则就不够)谁来列出算式?(请生列算式,师板书:29×8)3.研究估算方法

师:现在咱们已经列出算式了,这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算就能比较快的知道结果?你是怎么想到用估算的呢?(这里不用求出积具体是多少,只要知道积是比250大还是小就可以了)4.你准备怎样估算?四人小组讨论后班际交流:将29看作30,30×8=240。(对于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说)5.认识“≈”

6.师:240是准确结果吗?(不是)在数学中,我们用“≈”来表示估算的结果。

师示范约等号的写法,生书空练习。

引导生比较等号与约等号的书写的不同之处。7.补充算式的单位,并根据生的口述板书出答语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师:“这里要求我们进行什么计算?你是怎么知道的?(估算,因为结果用的是约等号)

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请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估算的。着重讲评397×3的

2.完成72页练习十五 4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完成72页练习十五 5题。

请生快速读题并判断:用什么计算方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独立列式解决并订正。师追问:“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让生充分的说)

4.完成72页练习十五 6题。

生独立解决后集体订正。5.完成72页练习十五 7题。

生审题后思考列出算式53×8并估算出结果:约等于400。师:结果刚好是400,那我们该作出怎样的判断呢?到底8分钟能打完吗?(同桌讨论)师:能打完。因为把53看作50的时候,估算结果会比准确值小,也就是说准确值比估算值400大,所以,8分钟能打完。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解决问题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9×8≈240(元)答:250元够买门票。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五8-12题。

练习要求:

1、能较熟练口算简单的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练习重难点:会用自己的方法较熟练口算简单的十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练习过程:

1.回忆:这两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完成72页练习十五 8题。

以游戏形式进行:赛一赛,看谁算得对 3.完成72页练习十五 9题。

生独立解题后订正。并请生说说是怎样口算90×4的。4.完成72页练习十五 10题。

处理方法同9题。

5.完成72页练习十五11题。

先由小组讨论并写出算式再全班交流写出所有的算式,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3×80 4×60 8×30 6×40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有何特征。6.完成72页练习十五 12题。

生完成后订正。并指导学生学会作一名小小银行家,让自己地零花钱花得真正有意义。结束教学 课后小结 【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笔者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从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知识的探索材料到让学生尝试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

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中曾经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教材把进位乘法分为一次进位、隔位进位、连续进位三课时编写,考虑到这几块内容有着共同的知识基础,也有共同的重点——解决进位问题。因此在具体把握教材时,笔者把这前两部分内容(不进位与进位)统一起来,合并在一堂课内进行教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与不进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学生构建的知识形成“链”,而不是堆砌的“知识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事物可以从整体入手,再去认识整体中的各个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12×3、18×3为研究重点,通过尝试、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原理。再让经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算理算法。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堂课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情境的设计历来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会精心设计情境,将旧知与新旧,巩固与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本课的设计在情境的设计上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也缺乏变化,这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是缺乏趣味性的,计算的应用性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4 例1,练习十六。教学要求:

1、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题列出算式:

有三盒彩笔,每盒10支,三盒一共多少支? 集体订正答案并请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如果刚才的三盒彩笔每盒是12支,三盒又该是多少支呢? 2.生思考后请生列出算式,师板书:12×3 3.提问:怎样计算呢?如果生实在有困难,师可以适当提示:1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然后让生充分说算理。

4.介绍列乘法竖式,师边板书边讲解:就像列加法竖式那样,列竖式的时候也要将数位对齐。将第一个因数12写出来,第二个因数3写在12的下面,3要与12中个位上的2对齐,乘号写在第二个因数的前面。

5.介绍乘法竖式的算法,师边板书边讲解:乘法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一致,也是先从个位算起。先用3与12中个位上的2 相乘,结果6写在个位上。在用3与12中十位上的1相乘,乘出来的结果30写在下面,也要将数位对齐,乘完后在30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再将30和6加起来,得到积36。接下来写出单位和答语。

6.生练习“做一做”1.2两小题。师巡视、指导。并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出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7.介绍竖式的简便写法。同样结合板书讲解:还可以将3与10相乘得到的30中的3直接写在6的前面。(解释:因为6的前面一位就是十位,这里的3也表示30)

8.生练习“做一做”3小题。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出来。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三、练习

1.完成72页练习十六 1题。

先带着学生根据图和文字完整的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口述出来后再要求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笔算出来。最后,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2.完成72页练习十六 3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在作业本上完成72页练习十六2、4题。其中4题要将加法和乘法两个竖式都列出来。

四、课堂小结s 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又学会了什么?你能说说怎样笔算乘法吗?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12×3= 36(枝)12

×3 ×3 6 3 6 3 0 3 6

答:一共有36枝彩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6 例2,练习十七。

教学要求:

1、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初步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3、通过练习,感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从而受到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

21×4 11×4 14×3 请三名学生上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做。然后讲评。着重讲评竖式的写法、运算的顺序。对于第三题,允许不会的学生不做。但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做。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将解板书:3×4得12,满十 的时候和加法计算时一样要向前 × 13 进1.3×10得30后还要加上进上 42 来的十,所以,我们在十位上写40。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2。请小朋友们自己观察主题图,找出解决“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这一数学问题所要的数学信息。师根据生找到的数学信息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完整的板书出来。

2.生自己列出算式和竖式,并模仿复习时第三小题的算法计算。3.讲评:师将学生的做法展示出来(将不同的情况不分对错一一展示),然后请生思考: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说说你的理由。4.师给出正确答案并讲解:刚复习时3×4得12,12只有一个十,所以,我们向十位进1,而3×8得24,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在这里我们向十位进2。30加进的20就得50。所以在十位上写5。

三、练习

1.生做“做一做”

师注意巡视、指导。(尤其是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2.完成77页练习十七 2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图意,完整的口述这个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列式并笔算。算后将学生作业展示出来,讲评时强调该向十位进几。(在这里,2×7得14,所以向十位进1。)3.完成77页练习十七 3题。

处理方法同2题。也要着重强调该向十位进几。4.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十七1、4题。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又学会了什么?今天的笔算乘法和昨天的有和不同?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一套书有18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2(本)× 23 52

答:她一共买了52本。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书78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并能正确计算s。

2、培养学生的初步迁移类推的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团结友爱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0×4 30×9 9×8 6×50 5×7+8 8×4+3 估算51×3 36×4 298×5 121×2

二、探索学习例3

1、展示平台出示图老师说明:“学校开展秋季运动会,要给运动员们送水,知道每箱水有24瓶,要求9箱水有多少瓶?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请学生估算后再分组进行笔算抽生板演,集体评讲,要求回答。

2、师:“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会做了,那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能做吗?试一试”出示137×6,分组探讨、质疑,总结算法,揭示课题。

3、师:“通过你们的观察、讨论,你们知道了什么?”抽生回答,学生补充,得出结论。

1、从各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老师着重强调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应用提高

1、基础练习(1)78页做一做学生看图说明题意后列式计算并回答。师巡视辅导。(2)、练习十八的1题,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练习十八的4题,分组提问,比比哪组提的问题最多。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同桌互说)。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八的2、3题。

板书设计: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

题略 24×9=216(瓶)×39

216 课后小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7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5—8题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笔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掌握其方法 教学难点: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 展示平台.教学过程

一、计算出示练习十八的5题的第一横行,247×6 832×4 765×7,学生独立计算抽生板演集体评讲。

二、1、合作学习例4展示平台出示例4学生分组探讨并明确“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后列式解答,集体评讲。(注意书写格式的要求)

2、个人检测79页做一做,生独立分析完成,师巡视辅导。

三、达标练习1、81页6题,明确题意后生列式解答,提醒学生注意格式。7题,全班进行比赛,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8题,生计算后把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知识阅读82页的“你知道吗?”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二、作业布置练习十八5题剩下的计算。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个人?

634×8=5072(个)634 × 8

5072

答:运动场最多可以坐5072个。

课后小记:

第七课时 :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法

教学内容:81—82页的9—13题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能合理的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乘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学难点: 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口算7×3+6 21×2 6×8+7 3000×2 32+18 240×2 31×3 600×8 120×4 450-80

2、笔算出示:27×3 612×8 253×3 181×5,生独立计算后检查方法和答案。

3、判断对错,81页9题,同桌一起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二、练习1、82页10—12题,找出每道的条件和问题并勾画出来,10题学生独做 2、11、12题在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更好的理解题意,抽生上台画出线段图。师巡视辅导,生列式解答。

三、思维拓展

82页13题,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这些算式有什么归律?”根据找到的规律说出99×4 99×5 99×6 99×7 99×8 99×9的积是多少。

四、查漏补缺同桌学生互相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根据学生的情况老师做小结。课后小记:

第八课时 :与0相乘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83、84页的例

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1—4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的由来。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孙悟空因王母娘娘没请它参加蟠桃会而把蟠桃林里的大仙桃给全吃光了,七个仙女去摘桃的时候一个也没摘到。”“一个也没有我们该用什么来表示呀?”“你能列式求出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几个桃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在黑板上,0+0+0+0+0+0+0=0,“小朋友们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0呀?我们还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板书:0×7=0 7×0=0,“0乘7得0,7乘0得0,你们能不能猜猜看,0×3 8×0 0×9的积是多少呢?”学生回答。

3、师:“根据刚才的算式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基础练习83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注意运算符号。

二、新授

1、教学例6师:“我们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这道题呢?”

2、平台出示例6,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汇报小结,说说是怎样算的,集体质疑总结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基础练习84页做一做,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板演,集体评讲。

三、应用提高 1、85页的2、3题,生做,师巡视辅导。2、85页4题,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85页1题。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例5图略 例6老寿星每天步行3圈,每圈508米。老寿

星每天步行多少米?

0×7=0 7×0=0 508 0×3=0 9×0=0 0×0=0 × 3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524

答:老寿星每天步行1524米。

课后小记:

0+0+0+0+0+0+0=0 508×3=1524(米)

第九课时 :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内容: 86页例7及做一做,87页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使学生养成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时要把因数末尾的0写在乘积的末尾。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20×3 200×3 2000×3 12×4 120×4 340×2 师:“口算时是怎样简便的?”学生回答。

二、新授

1、教学例7出示例7生齐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

2、小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算?试着算一算”

3、请学生板演集体讲平师强调“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一位数的因数要写在末尾有0的因数的0前面一位的下面,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4、基础训练例7下面的做一做生独立做,师巡视,了解情况,集体订正,三、课堂练习

87页1题生独立计算,2、3题生明确题意后列式解答。

四、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例7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80×3=840(元)

280 280 ×3 × 3

840 840 答:一共需要840元。

课后小记:

第十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87、88页4—8题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时要记着在积的末尾添0。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0×12 30×2 0×0 4000×2 130×3 500×8 70×6 5×60 60×5 140×2

二、练习1、87页4题,生独立计算后把结果填在表中,集体核对。5题生计算并填出结果,订正。7题,生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6题,生审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2、思维训练88页8题学生观察,小组分析后填上合适的数全班评讲。

三、小结 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课后小记:

十一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 89页1—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的复习整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系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了些什么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二、练习出示

1、估算694×5 107×3 298×2 302×7 97×9学生说出估算结果和想法。

2、口算23×3 2000×5 210×4 32×3 50×8抽生口答

3、计算96×4 428×7 207×8 2800×4生独立计算订正结果。

三、解决问题

出示89页的1、2、3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后想一想,这几道题有合适的算法吗?该怎样想?”分组讨论列式解答,集体评讲,核对。

四、小结。课后小记:

十二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90页1—4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计算和解题能力。

2、进一步加强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一、口算

90页1题,生把结果填在书上,老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帮助。

二、练习1、90页的2题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师:“这道题用什么方法做合适?”明确了用估算后把结果填在书上。2、3题小组讨论“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都是乘4后得到的积)生把表补充完整。订正答案。

三、思维训练

90页的4题,分组讨论、质疑找出规律,比比哪组找的规律最完整。根据规律填合适的数。

三、总结。

5.三上第7单元整组备课 篇五

单元课时安排

19.山茶花 2课时 20.微笑着面对一切 2课时 21.一次著名的冲刺 2课时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 1课时 语文乐园

(七)5课时

总课时 12课时

教学内容:《19山茶花》 教材分析:

《山茶花》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该文用浓重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它的美、娇、艳,并使人感悟到山茶花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进而使读者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引发出人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另外,该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将人能置身于茶花烂漫,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师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山茶:请你们边欣赏边听老师朗读,欣赏完了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学习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的色彩、形态的美和坚韧、顽强的精神。

2.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插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大家一定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山茶花》,一起领略山茶花的美丽吧!板书课题:19山茶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议。

2.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

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五、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也提出 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起来探究山茶花到底美在哪?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山茶花美在哪里?

3.仔细阅读课文,把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

4.教学课文23段。

(1)由学生回答导入。(教学第2段)

从这一段中你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山茶花树枝上有许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也颜色不同。

读了这一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山茶花给你的感受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说得真好,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山茶花多美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2)教学第3段。

在众多颜色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三种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吗?(出示图片)生齐读课文。

出示三句话,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是比喻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像、仿佛、是)你能用这种方法描写红色和紫色的山茶花吗?

除了颜色,我们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山茶花的美?

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山茶花花型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师:多美丽的山茶花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它的美丽吧!(出示图片2遍)

第2遍让学生随着画面齐读课文2、3段 3.教学课文4、5段。

多么美丽的山茶花啊!可它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5段,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然后反复朗读几遍,仔细品位品位。抓住“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板书:坚忍、顽强

出示“果真特别!”强调感叹号的用法。这里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引导学生体会,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山茶花骨朵果真特别,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它总是那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的准备着,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一起来感受山茶花那股特别的劲儿吧!

4.畅谈感受。

你认为山茶花最美的是什么?

师小结:山茶花美,山茶花的精神更美,山茶花正是凭着坚忍、顽强的精神才能开出如此神奇、美绝的花。我们忍不住要赞叹:啊,山茶花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生齐读。

三、拓展练习

教学两种不同的问句。

1.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

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2.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师小结:像第一句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式叫做“设问句”,像第二种这样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在问句中的句式叫做“反问句”。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学会正确地使用这两种句式。

1.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山茶花吧!谁能来夸夸咱们的山茶花!2.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茶花的美丽,更被山茶花那坚忍、顽强的精神深深折服,让我们以山茶花为榜样,学习它坚忍、顽强的精神,力争在今后的日子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吧!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20微笑着面对一切》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桑兰从入国家队到意外受伤,从接受治疗到出院迎接新的生活过程,表现了桑兰勇敢地面对困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超人的勇气。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淋、敬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桑兰如何面对困难。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

2老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谁微笑着承担着一切?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检查。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出示生词:(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导学生从平翘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4)去掉拼音读。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5)读正确、流利。

3.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

失声痛哭 剧痛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4.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查字典解决,或教师解答。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着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交流。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

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导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精读课文,回答我们的疑惑。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出示句子: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很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优秀跨入人选多次参加赢得荣誉

4.可当桑兰摔下后,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对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4--7自然段,理解“大汉淋淋、气喘吁吁、敬佩”之意。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读第4--7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再读第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3.讨论交流

(1)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2)指导朗读,品味。

4.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桑兰真是个坚强的小姑娘。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四、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名朗读(2)师述:(略)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练习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21一次著名的冲刺》 教材分析:

本文像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在第四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因体力不支而晕倒,但他却在一次次摔倒的情况下,在医务人员的搀扶下顽强地冲过了终点,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不去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生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情感。

2.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导质疑

1.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你们知道奥运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吗?(更快、更高、更强)是啊,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无数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课件出示一组运动员成功的镜头)看,他们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与泪水,赢得光荣。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叫杜伦多。派特利的运动员,他在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上完成了一次著名的冲刺。(板书课题,指名读)3.你认为其中的关键词是哪个?由此,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归纳梳理:

这是怎样的一次冲刺?

为什么这次冲刺这样著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生字,检查字音是不是读准了。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评价反馈。4.齐读词语。

5.默读课文你知道派特利是怎样冲刺的吗?结果如何?学生交流,指导说通顺完整。(课件出示相关镜头,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马拉松比赛的资料。了解马拉松全程42公里195米。比赛起点设在体育场,然后沿着城市公路赛道跑,最后返回体育场冲刺到达终点。)

三、理解感悟

1.派特利在这最后阶段一次一次摔倒又一次一次爬起,终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冲过终点。由于不是独立完成比赛,他没有取得胜利,成绩也被取消。正是这次冲刺成为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冲刺。自由读第3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次冲刺很著名?

2.学生边读边勾画,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出示句子“派特利的名字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

①理解“流传至今”,学生交流。③指名读,评价激励。(引导学生体会其流传时间长,读出惊叹、赞美之情)④师引读:“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 学生齐读:“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

(2)出示句子:“从此,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不胫而走”。

①听说过这句名言吗?怎么知道的?

②来,这句名言也从派特利的故事中产生并传播开来,用书上的词就是---(生答)“不胫而走”。(指名读词)

③指名读。(指导体会其传播范围广)

(3)派特利的故事流传了近百年,流传到世界的每个地方,真是一次著名的冲刺,齐读这两句话。

3.为什么派特利的这次冲刺并没有胜利,他的故事却能流传至今呢?下节课咱们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比赛,没获得金牌„„)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比赛的金牌。

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

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

(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

(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派特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重点读第二段,开始找重点词体会派特利的“不屈不挠”。)

(蹒跚、五次、咬紧牙关、爬、一步、两步„„,再次晕倒、搀着

五次、爬、一步、两步„„,引导学生先说后读,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

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示“历史性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个读、齐读、教师范读“历史性的场面„„跑过终点。”)

教师小结

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场外的观众:“你认为派特利的这次奥运之旅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呢?”

你就是场外的观众。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说——教师引导结合派特利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

(教师出示例子王义夫„„)

教师小结(美国„„从此„„的名言“不胫而走”,简单理解“不胫而走”)

(出示“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二、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为什么这次冲刺成为了著名的冲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望天门山》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目标

1.会认“碧”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

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交流。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爱国

帆来日出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语文乐园

(七)学习目标:

1.积累6组同义词。

2.积累8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积累格言并感悟。

4.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富有激情给人力量的话语。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自信的品格。

7.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

字、词、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来试试”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词语。

3.交流我的发现。

4.教师总结:它们的意思相近。

5.比较:谁能辨认出这些双胞胎?

6.游戏:找朋友。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何共同点?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3.边读边回想:你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词语?

4.全班交流后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如“逗号”。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评议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气势来。

2.你能从书中在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3.谈听后感。

第三课时

三、口语交际。

1.读一读对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2.小组交流:你觉得自己勇敢吗?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最勇敢?

3.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

第四、五课时

一、回忆:

我校开展的秋季运动会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项目?哪个运动员给你 留下难忘的回忆?(观看有关录像)

二、指名交流后,出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们的运动会

三、该如何写,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项目、这些了不起的运动员记录下来 向范文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抓住自己感受最深

写具体,不可面面俱到。

四、学生动笔写作。

教师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6.三上数学单元反思 篇六

1. 英语教学是语言实践,要以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活动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水平上,课堂上每一个活动都要有清晰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3. 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多维的,活动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重视学法的指导和思维的训练,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复习课,主要话题是关于天气(weather),通过When you talk about weather, what can you think of ?这个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此从天气种类、温度和根据不同天气给出的建议入手进行复习,学生在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自我表现的积极性弱于初一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在知识领域提高了水平,又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得到完善。

四、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与天气相关的主要知识。

2. 利用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复习课主要是围绕weather这个主题开展的多种教学活动,设置的主要情景是有关天气的,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重点描述温度和提建议的句型。

1. 本单元以weather为主线,让学生通过pair work练习天气的提问和回答方式,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对话中巩固关于天气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温度的表达方式学生掌握得不熟练,但是在作文考查中常常会涉及,所以本课我们会重点练习温度的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表达同一个思想。

3. should是本单元的语法,我会在复习should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总结几个用于提建议的句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同时提升学生的多种表达能力,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复习中得到了新的提升。

4. 最后综合前面复习的内容,让学生把输入转化为输出,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作文呈现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流程

Step1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

T: When we talk about the weather, what can you think of ?

活动目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S: temperature, kinds of weather, advice...

Step2 Pair work(两人小组合作)

T: How is the weather?/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S: It is sunny.

T: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ask and answer in pairs.(四组同学)

活动目的:通过对话练习巩固对天气询问及回答的句型,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于各种天气形容词的记忆。

T: How will the weather be?/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S: It will be hot.

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ask and answer in pairs.(四組同学)

活动目的:询问未来天气的句型是学生的易错点,通过对话练习加强学生对此句型的巩固和掌握。

T: Now let us do some pair work and practice more. You can use the words here.(给学生一些形容天气的形容词)

A: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B: It is _____.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tomorrow?

A: It will be ________.

活动目的:这个对话综合了询问今天和未来天气的句型,稍微有些难度,这部分的练习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有询问天气的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Step3 Group work(四人小组合作)

(教师出示一张西雅图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图片。)

T: What can you know from the picture?

S: It will be cloudy.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10 degrees to 16 degrees.

The high temperature will be 16 degrees. The low temperature will be 10 degrees.

Seattle will be cloudy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10 degrees to 16 degrees.

(最后两句话学生掌握得不好,找5名同学再朗读,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

T:Now try to describe the temperature of London in groups of 4.One sentence for each student. You can follow the sentence pattern.

It will be _______.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degrees to degrees.

The high temperature will be _____ degrees. The low temperature will be ______degrees.

Seattle will be cloudy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degrees to degrees.

T: How about the weather in Dalian?

活动目的:描述温度的几个句型有难有易,通过四人一组的小组练习可以提优补弱,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型,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

Step 4 Discussion in groups (小组讨论)

T: When you want to give advice, what can you say?

S : You should...

T: Yeah, we have some ways. “You should/ought to ....” “You had better do ...”“You need to do...” Now I have a problem, and I want you to give me some advice. It is very windy today. The wind is very strong. I planned to go hiking with my friends. What should I do ?

S: You shouldn’t go hiking.

Reason: Because hiking might be very hard on a windy day.

Advice: You should stay at home and watch a movie instead.

T: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 but I have another three problems. Now I think you can discuss in groups of 4 to try to give me some advice.

活动目的:should是本单元的语法,在此基础上我又给学生总结了提出建议的其他几个句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把所学句型应用上,并且能在讨论中集思广益,达到在沟通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Step 5 Composition(作文练习)

T:Now let’s play a game called the relay race. I have 8 sentences. Let us pass them from one to another. (传递之后) Time is up. Let’s check your answers. In fact, we can put them together. It is a composition we have wrote in the last test. Do you remember that?

活动目的:此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呈现上次测试中的小作文,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在下一个任务之前也通过这个接力赛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T:It is time for you to write a composition.(从天气状况、温度和建议三个角度写作文,找3名学生,每名学生写一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批改,给其他学生一个示范。)

这一部分操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學反思

1. 选准切入点

本节课为单元复习课,本节课旨在通过weather为切入点,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大问题,然后围绕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天气种类、温度和建议这几个小问题,然后对几个小问题进行各个击破,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很明确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几个小问题解决后我们才能为大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然后按照一定的思维脉络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 课堂活动为了教学内容而服务

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课堂活动的设置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是为了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因此,一切活动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千万不要陷入空有活动却无效果的泥沼,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最先考虑的不应该是这节课要设计什么活动,而是须要关注本单元要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所以在设计活动之前,要先把单元的词、短语、句子、功能句和语法进行整理,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原先容易疏忽遗漏的地方或不易理解的部分加以弥补,内容明确之后,活动的设计就有的放矢了,以内容为核心设计的活动才会减少无效活动的出现。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节复习课行之有效的方法。复习课要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忌呆板、单调、重述旧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寓趣味性和幽默感于复习之中,缓解那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例如在复习重点句型时,通过pair work的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到学习的浓浓乐趣。

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尽量避免一张嘴一张卷的复习模式,复习课要合理使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投影和录音机等,把教学活动融于语言情景中,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可采取实物、动作、手势、表情、图片等辅助教学。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较强的视听说情景,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幻灯片等现代电教手段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等特点,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增加课堂密度和知识容量,使原来需要几节课复习的知识,可以在一节课得到系统复习,而且能多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上好一节英语复习课的好方式。

②复习课以学生为主体

复习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不能搞“一言堂”,复习课内操练的内容越多,知识就越巩固。复习课要上成实践练习课。让学生学好英语,绝不是要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像学游泳、学自行车一样,在操练中掌握技能技巧。

③把握好复习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

复习操练和新授课的操练一样,讲求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复习课,它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课型,要注意在复习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同时,要选用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广泛地、多角度地引发学生的联想,使所要复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复习课上得紧凑活泼,收到应有的效果。

④复习方式要多样化

上一篇:极速蜗牛下一篇:2016年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社会招聘120人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