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讨论活动

2024-10-27

开展大讨论活动(通用8篇)

1.开展大讨论活动 篇一

关键词:职业精神,疾控精神,文化建设

为继承老一辈防疫工作者“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追求科学、全心为民”的优良传统, 并结合时代特点、城市特点和工作现状, 总结凝练具有上海疾控时代和社会特点的“上海疾控精神”, 并以此凝聚、引领上海疾控系统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自2011年以来在全市疾控系统开展了“上海疾控精神”大讨论活动, 现将主要经验做法和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以需要为导向, 充分酝酿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1998年底。在客观回顾总结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上海疾控人发现, 无论建国初期的防疫工作还是新时期以来的各项重大活动保障、慢病管理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与传染病各类日常监测、公共卫生突发应急事件的现场处置, 以及援疆、援藏、援滇、抗洪救灾、抗击冰雪灾等等重大事件或重大活动, 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干部职工始终带头战斗在第一线, 用无限忠诚践行着保卫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守卫人民健康的使命。而这, 依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当前, 上海疾控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公共卫生挑战, 而另一方面, 疾控队伍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和瓶颈, 特别需要有一个符合时代和社会特点的精神作支撑和引领。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 为加快上海疾控系统文化建设, 提升服务品牌, 凝练和发扬世博精神, 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 中心党委反复调研论证, 在听取上海市疾控系统各级党组织意见的基础上, 慎重提出在全市疾控系统开展“上海疾控精神”大讨论活动的意见, 并下发“上海疾控精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在全市各级疾控中心开展大讨论活动。

1.2 以目标为动力, 精心组织

大讨论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2.1 宣传发动阶段。

市、区县两级疾控党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宣传、营造氛围, 形成人人参与的热潮。市疾控中心党委利用门户网站和《上海疾控报》开设专栏, 大力宣传引导作用, 营造浓厚氛围。各级疾控中心利用本次活动积极推进本单位文化建设。活动中切实加强信息交流, 及时上报大讨论活动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1.2.2 讨论提炼阶段。

据统计, 全市近3 000名疾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建言献策, 共收到75篇征文;中心党委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5次;针对各单位推荐的“上海疾控精神”候选表述词60余条;组织全市疾控系统广大员工参与网上投票活动, 使网上投票成为广大职工接受再教育的过程。

1.2.3 论证确定阶段。

由市疾控中心牵头组织从全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中评选出代表上海疾控精神的关键要素词组, 并通过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修改完善。同时, 对职工提出的上海疾控精神表述词进行解读, 形成系列文章进行宣传, 形成共识。另外, 讨论确立了以十六字为表述形式的基本格式。据此, 形成了“曲突徙薪、博学明道、方寸纳海、健康为上”的十六字精神。

1.3 以大讨论活动为载体, 大力弘扬

上海疾控精神的总结凝练过程是全体疾控人员进行的一次深入自我挖掘、自我总结、自我凝练的过程, 也是一次行业自查、自省、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 有效促进了新老职工、不同部门职工、系统各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精神凝聚, 激发了职工对疾控事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宿感, 对和谐疾控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012年8月15日, 中心党委召开“上海疾控精神”发布会, 在全市疾控系统掀起深入学习宣传和弘扬“上海疾控精神”的高潮, 用“上海疾控精神”指引上海疾控系统三千员工为保障城市健康安全、维护市民健康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2 几点体会

2.1 注重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相结合, 在继承中创新

疾控成立虽然才13年, 但其历史可以追述到上个世纪50年代的防疫站、劳研所、结防所、寄防所等各个专业防病部门, 大家在公共卫生工作条件十分落后、技术手段极其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辛的条件下, 靠着一股坚韧的毅力、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孜孜以求、忘我奉献, 舍小家顾大家, 一线防病, 为新中国彻底防治性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各类“瘟疫”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期, 我们的疾控工作者继续秉承历史责任, 面对SARS、甲流等重大疫情防治、面对洪涝、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对APEC上海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 一次次担负起保卫城市健康、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面临着特大型城市所带来的种种公共卫生新问题, 包括城市老龄化、外来流动人口、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特有的智慧和意志。

因此, 中心党委十分注重历史传承和时代特点的有机结合, 特别注重引导职工从挖掘疾控历史文化、挖掘老一辈防疫工作者的优良工作传统和精神入手, 全面总结;同时, 又结合时代要求, 把握时代特点以及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努力形成既尊重和发扬历史优良传统, 又扣准时代节拍的新“上海疾控精神”的准确用语。

2.2 注重市区联动、全员参与, 共同打造文化品牌

上海疾控是一个整体的品牌, 是一个行业体系。维护上海城市的健康安宁需要全市各级疾控系统的共同努力。2010年中心党委组织开展了党建机制创新研究工作, 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把全市疾控系统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从干部和人才工作方面寻求突破。该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系统党建研究专委会和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一等奖。

中心党委十分注重大讨论活动的广泛参与性, 要求在全市疾控系统展开, 要包括离退休的、在职的, 以及行业主管行政部门、院校等方面的人员。整个活动中, 中心党委先后通过市、区县疾控中心例会等平台进行宣传动员;并积极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发布信息, 组织工作。这些工作的展开, 有效推动了大讨论活动的进程, 有力促使系统职工通过大讨论活动, 逐步凝心聚力, 加快推动全市疾控工作的进步。

2.3 注重合理借力, 跳出疾控看疾控

上海疾控精神的凝练正确把握原则, 精神的提出, 既需要系统内职工的积极参与和传承, 也需要有来自系统外地客观评价。中心党委主动邀请系统外部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一同参与其中, 他们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从其他兄弟单位或部门的实践、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 系统全面地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实践证明, 中心党委在组织开展“上海疾控精神”大讨论活动中, 合理借助外部的智慧, 跳出疾控看疾控, 对于更加全面把握疾控特点和时代要求、对于更加形象、生动、准确的总结凝练上海疾控精神用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注重从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突出形象特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承担政府防病任务的专业技术部门, 上海疾控文化建设要有其鲜明的特点。在讨论中, 围绕“上海疾控精神”的基本特征和要素, 中心党委牢牢把握几个方面问题, 即 (1) 要突出疾控的特点, (2) 要有比较形象的描述, (3) 要有一定的层次, (4) 要围绕行业的核心思考。在初步确立十六字用语后, 中心党委又组织多次讨论, 反复征求意见, 通过这一过程也加深了广大疾控人员对上海疾控精神的认同感, 进一步强化上海疾控精神的使命意识。

3 小结

2.开展大讨论活动 篇二

本次大讨论的主题是:建设研究型大学,提高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大讨论,全校上下对“北京工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了广泛共识。

一、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2011年7月,学校的第十次党代会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愿景和使命,即: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致力于探求科学真理,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到2060年建校100周年,把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宽口径教育,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目标,统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衔接,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为实现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拟在“十二五”推出三大具体实施战略:

一是质量工程。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工程。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是教育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网络教学、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交换学生、短期访学、外国专家短期授课等方式大幅度提高我校学生接受国际教育的比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同时,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留学生工作方针。建立国际学生培养体系。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

1 完善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以“创新学分”为基础,深入推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学科带头人或院长为一年级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常年开放“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室”;继续实施和完善校、市、国家和国际四级科技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竞赛100项以上;大力支持本科生进行科研探索,每年资助“星火基金”、北京市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400~500项;继续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力争1/3以上的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学科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本科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质量工程,是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着力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奖学金体系;吸引优秀生源、改变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加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支持力度,强化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继续设立“研究生科技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启迪智慧,鼓励创新;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名家讲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拟推进的创新工程,是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坚持“科研导向,导师主导,鼓励创新,调整结构,保障质量,加强服务”的工作方针,改革招生选拔机制,优化培养结构,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教育,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转变工程教育偏移的办学思路,科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工科专业要紧紧抓住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契机,认真反思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和质量,重新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回归工程教育本身,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的意识。要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大力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到2015年,要有至少1/3的本科生达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以此为抓手,加强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与国外工程师学院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使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和工程师行业认证证书。

4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本。学校将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该中心作为一个学术及教学服务机构,其使命是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优良的教学文化,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培训、教学专题报告、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评价、研究与咨询、教育技术推广、服务区域高教发展以及开放合作,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提升教师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成效,不断提高北京工业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教学与学习方法改革,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

1 转变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对于单纯灌输式教学来说,研究性教学以研讨为主,突出学生中心、问题中心和学习中心,强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恒久学习的兴趣,其目的是在社会迅速变革的过程中,增长学习者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十二五”期间,学校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结合,学思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善于表达与沟通、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深化考试考评方法改革,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以及其他成绩的比重。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加强E-learning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索校内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和使用平台,构建教与学的可持续交互式平台。完善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更新、丰富网上教学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图书馆”。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集成平台,使之成为北京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示范窗口和教师培训基地;维护并进一步开发外语语言中心的设备和软件功能,使之成为支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先进基地。

3 全面推进校园学习与创新环境建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及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以方便和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使整个校园处处充满着渴望学习的气息和氛围。建设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发挥学生社区教育功能。建设一批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教室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讨论的场所。

四、深化学业评价改革,构建尊重选择、发挥特长的学生发展机制

1 加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制订鼓励、方便学生辅修专业的政策和机制;修订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加强辅修专业课程建设;选择合适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到2015年,1/3的本科生应接受过第二专业教育。

2 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增加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减少必修课学时,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学生知识背景,促进文理交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建设一批优质选修课资源,特别是人文、经济、管理、法学、艺术、提高性外语、提高性数学、文献检索和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丰富第二课堂内容。

3 夯实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保障体育锻炼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用运动员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精神教育、激励广大学生。

3.关于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感想 篇三

通过这次的“大讨论”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只有员工的成长和进步才能带动企业全面创新,才能推

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只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才能带动员工的健康成长。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她与每个员工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这种意

义上讲,员工与企业的形态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

才能让员工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呢?其联系的纽带是企业文化。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符合自身发展需要、被员工广泛接受的企业价值观才是推动

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

有效地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高度重视企业文化

巨大的精神作用。首先是加强对员工个人的观念引导。观念引导,关键在于“命

运共同”的理念引导。只有命运共同,才会思想一致;只有思想一致,才会行动

一致;只有行动一致,企业目的才能实现。同时,要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管理者要掌握沟通的艺术,要成为沟通的楷模,要及时地将代表公司意志的信息

和公司的共同愿景传递给员工,让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有个清晰正确的认识。管理

者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部门之间都要进行有效的沟通,要以内刊、座

谈、研讨等多种形式,使员工的意见、建议、批评有正常的、多样化的渠道得以

传递和表达。真正形成一种人人关心企业、人人爱护企业的、欣欣向荣的文化氛

围。

总之,我们每位员工都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以对家、对妈的忠诚眷恋,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创业激情,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

4.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 篇四

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

全县“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启动后,环山乡党委高度重视,紧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认真传达学习了县委副书记宫传录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大讨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实现环山经济的跨跨发展总目标,确定当前工作的重点及活动实施步骤,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热潮。

一、领导重视到位,确保大讨论活动启动迅速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乡党委迅速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由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活动办公室,以及党群办主任为组长的活动宣传小组,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亲自抓,切实把全乡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活动的具体要求上来。做到认识、组织到位,确保“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环山乡启动迅速。

二、思想认识到位,科学制定方案抓落实

为切实抓好落实“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党政班子领导深入领会活动精神,深

刻认识开展这项活动是我乡实现跨越赶超的现实需要,并紧密结合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由主要领导牵头亲自指导,根据县委总体《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山乡“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确定要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资源开发利用、招商引资上项目、兴办乡镇、村办企业、劳务经济等六个方面,初步拟定到团结镇工农兵村、东明乡黎明村、鹤岗市东山区新华镇、七台河市勃利县深入学习相关乡镇先进经验,对照标杆找差距,找准差距促发展,结合全乡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跃”发展。

三、宣传动员到位,大讨论活动在全乡迅速升温

2月25日,环山乡召开了 “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各村村干部,乡直各单位负责人及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传达了萝北县县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会议精神,并下发了《环山乡“学先进、找差距、搞对标、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会议强调要以此次活动为突破口,在全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号召全乡上下对照先进找差距、搞对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乡镇发展经验,在目标制定上坚持高标准,在工作推进上坚持高速度,在发展质量上坚持高效益。通过提高目标定位,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把我乡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中去衡

量、去比较,实施加压紧逼,努力缩小与先进乡镇的发展差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奋起直追,跨越赶超。李书记的动员报告使全体机关干部、村干部增强了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使活动迅速升温。

5.关于开展大讨论的活动的通知 篇五

活动的通知

各执法大队(科室)、环卫处,各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

为进一步强化我局干部职工的交通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应急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意识,结合执法管理任务的实际,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我在事故现场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领导关于近期两起车祸事故的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管理,和谐稳定不动摇,紧紧围绕我局“打造执法铁军,培养快乐团队,构建和谐城管”的总体工作思路,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四定”(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狠抓应急事故处臵能力,确保安全管理无事故。

二、讨论内容

各单位要以“我在事故现场怎么办”为切入点,根据自身的日常工作,结合此次两起车祸事故教训,认真查找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设想在遇到各种事故和各种紧急事件中自己会怎么办,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不断提高自身执法管理能力和处臵紧急事件的应急能力。

三、活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大队(科室),环卫处。

四、活动时间

合理化建议并拿出整改方案;局活动办公室要根据各单位讨论情况进行评比,对队员撰写的优秀心得体会文章进行评比,取前十名进行张榜公布和物质奖励,讨论效果好的大队负责人要在大会上进行发言,心得体会文章写得深刻的队员在大会上发言交流。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带头组织、参与大讨论活动,带头查找存在问题,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畅所欲言,建言献策,集思广益,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要紧紧抓住“安全管理,定岗定责,整改隐患,安全教育”四项基础性工作,认真解决思想认识不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制度不到位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转变干部作风、健全管理制度、提升队员素质、强化责任意识上来。

(三)联系实际,务求实效。要结合本单位人员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准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不走过场,制定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切实收到成效。

6.开展大讨论活动 篇六

1 开展“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的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生理上的成熟掩盖不了与之年龄相随的心理上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当代大学生心理自我意识的不稳定集中体现在两对矛盾中:其一是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等的过高评价或过低评价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其二是青年期的心理敏感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矛盾。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用心理咨询针对消极问题作应急处理外,更重要的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为多数健康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从完善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的角度,发挥群体效应,引导大学生走出矛盾,追求自我完善,实现自我超越,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自我意识理论与“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

自我意识就是对自我的认识,是主体对自己的生理自我(自身心理状况)、心理自我(个性心理特征)和社会自我(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师震在《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中提出:自我意识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自觉[1]。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而言,正是努力探索自我内心世界的时候。而这一主题活动的设计正是高度重视受教育者个体的自由或自觉的选择,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自觉机制,调动受教育者进行自我评价的自觉性,促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并通过自我教育,塑造理想自我形象,努力完善自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卓越。

1.2 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观认为对学生不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更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内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2]。“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的设计正是基于此,让其通过“内省”了解自己的性格、态度、信念、理想、行为,通过集体讨论明确家庭、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能力,通过积极情绪体验,发掘和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特质,树立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3]。通过“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学生们会提出很多“大学生形象内涵”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都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如:勤奋、忠诚、踏实、坚韧、阳光、谦逊、包容、创新等。将这些关键词内化于心,将产生终生的积极影响。

1.3 群体动力学理论与“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

群体动力学告诉人们,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促使学生共同参与,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群体和谐气氛,形成群体内聚力,发挥群体正向影响,取得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在一个好的集体中,个体会受到好的影响,自觉地以群体价值作为自己的价值,自觉地以群体价值规范自己的行为。雅斯贝尔斯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样的集体教育产生的效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 开展“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的基本原则

2.1 学生主体原则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这种认知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形象内涵大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提升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正确看法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感受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中的典型,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特别是活动初期应无条件地理解并尊重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看法,对自身形象内涵的讨论描述。大学生自我观念浓重,作为大讨论的主角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表达,作为教师切忌在活动之初教条化、要求化、指标化。学生提出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答案可能千奇百怪。可能有喜欢“标新立异”,故意吸引眼球的学生,也可能有思想偏激的学生。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会做旁观者、倾听者、参与者、引导者。

学生主体的原则还体现在学生在整个活动的设计、参与、评价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各项具体活动从资料收集、活动环节策划、活动主持、活动总结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康德说:教育是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形象内涵大讨论就是要打破传统德育依靠教师“灌输”,让学生始终处于被教育、被评价地位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自己去“劳动和行动”,自己去进行情感体验,并进行自我评价。

2.2 教师引导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不等于顺其自然、听之任之。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而且其引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整个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有了充分自由表达的学生的千奇百怪的答案,不能听之任之,一笑了之,需要教师运用作为教育者的智慧给予指导。有了教师适时、正确的引导,有了教师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活动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树立理想形象目标自然会引发学生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比较。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等的过高评价或过低评价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在确立理想自我形象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脚踏实地去考虑如何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有步骤有方法地协调学生自我意识的理性发展。教师要适时在大讨论中加入社会角色思考:什么是理想的社会?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作为大学生承担的社会期望是怎样的?自己的社会自我如何定位,如何完善?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如何在人群中起到自己的作用,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什么是美好的人生?什么生命境界值得追求?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发挥好引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帮助学生。

2.3 系统科学原则

由他律到自律,由教化到自省是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也需要一个实践过程。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学习环境,提供一种实践机会,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自我表现的勇气、创造的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其强烈的自我教育动机,帮助其确立正确的自我教育目标,制订周密的自我教育计划,并监督执行。因此,形象内涵讨论的开展要整体设计,系统科学地进行,不能只是一时一刻的活动,而应该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长效性活动。大学新生入学时的目标确定、逐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事件、社会事件的讨论;实习就业中的就业理念、职业道德都应该贯穿在大讨论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领悟讨论自身形象内涵的意义,不断在实践与讨论中完善自我意识,实施实践计划,实现理想目标。

3 开展“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的途径

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的实施可分解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做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第二步,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理想的自我目标和班级目标;第三步,引导学生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第四步,引导学生制订实施计划,督促其付诸实践。流程图见图1。

3.1 反躬自问、对话心灵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前提。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就会提出与之相匹配的要求,并推动自己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形象内涵大讨论活动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做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可采用召开“反躬自问、对话心灵”为主题的动员会,讲清活动的目的意义,然后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如:QQ留言、微博、信箱、给自己的一封信、寝室“卧谈”、小组交流等。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个性心理:自己的身体、相貌等生理特点,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等心理方面的特质,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在周围人际交往环境中的形象,以及自己的职业理想等等[4]。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其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果、获取他人对“我”的评价信息,进行上行和下行层次的比较,以及社会化中的自我角色的定位三条途径来实现[5]。认识自我是为了客观地评价自我,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对自己的言行能够客观地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控制自我、接纳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就能够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从而能够较全面地做自我评价。通过形象内涵大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做自我评价,积极悦纳自我。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缺点是什么?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大学生活想怎么过?我理想的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所在学校学生的整体形象用哪些关键词来体现?教师要特别注意理解并尊重学生,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自己来发起讨论,自己来组织活动,自由地表达,教师做幕后的总导演,活动中的旁观者、倾听者。

3.2 集思广益,点亮心灯

这一步是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目标,明确要求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理想的自我目标和班级目标,可采用分小组、分班级讨论的方式,讨论出概括大学生整体形象和自己班级形象的关键词,以及班训或者班级口号。对关键词的讨论可分几轮进行,其间,通过一系列小品、相声、朗诵、讨论等形式进行关键词内涵诠释,并投票筛选。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如果个体受到集体的尊重,就会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也就提高了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激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在集体中展示自己才能或特长的机会,并得到班集体及时地认可和赞许。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单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为虚荣心所诱惑,不做力不能及的事情,而是从自己面临的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将理想和现实相结合,建立正确的理想自我目标。

3.3 深入思考,求索方法

确立了理想目标,接下来就是要找到行动的正确方法,找到通往目标的正确途径。引导学生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可采用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以开展班级讨论、演讲活动、辩论活动等形式,围绕提出的关键词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将自己塑造为具备关键词形象和内涵的大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塑造理想的班级形象?

成为具备关键词形象、内涵大学生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更新走向完善和自我统一的过程。完善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学习、创造和反思才能全面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4 目标引导,依计而行

引导学生制订实施计划,督促其付诸实践。目标确定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班级目标,另一部分是个人目标。辅导员牵头确定班级形象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在未来3年积极引导大家向此目标行进。学生确定个人形象目标,制订实施计划。根据汇总后的关键词制订大学3年计划,然后依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学习和工作,在辅导员的引领下分阶段检查自己的执行情况。

这一步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就是主体对自身正在进行的活动过程不断进行积极地、自觉地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关键环节。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目标的激励下采取实践行动,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现实为基础制订合理目标。还要把长远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远近高低各异的短期目标和子目标,每个子目标都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能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督促检查,引导学生适时总结并调整计划。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应充分考虑青年期存在的心理敏感、情绪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除了学生自己的自我监控,教师的督促检查尤为重要。要师生紧密配合,让“依计而行”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创新德育方式,特别是探索形式生动活泼、受学生欢迎和符合品德形成规律的德育方式,是增强德育实效、破解德育难题的有力措施。“大学生形象内涵大讨论”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其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努力成为具备关键词内涵的大学生。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我不断更新走向完善和自我统一的过程。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够学会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鼓励和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学会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共同塑造当代大学生整体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这一活动不仅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还具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意义,以活动为载体,达成德育目标,值得借鉴和推广。而如何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更好地激发热情,强化思考,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上海大学,2003.

[2]付国秋.积极心理学介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0-3.

[3]李佳泽,郭淼伊.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后进生思想转化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中):245.

[4]慈航.论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J].大学时代,2006(11):63-65.

7.开展大讨论活动 篇七

【关键词】“大教研” 有效 教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6-02

“大教研”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对教育与教学规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化研究。“大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教研空间,把学校或教师急需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同探讨、共同解决,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利、广阔的平台。我们树立“大教研”理念,意在拓宽教研活动,解决城区新建学校教师底蕴薄、骨干教师缺乏的问题。

一、青秀区学校教研活动现状

笔者所在的青秀区于2005年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城区内的中学从五所学校发展到六所中学(四所为乡镇学校)、七所九年一惯制学校(其中一所为民办学校)。除乡镇学校外,学校规模都不大,多为后建的小区学校,班级少、学科教师人数少,教研组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乡镇学校缺少骨干教师,教研活动质量不高

近年来,乡镇学校也开始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每个科目都留有半天作为教研组集中学习、备课或上教研课的时间,教研组活动也能正常进行,但缺少较高水平的骨干教师的引领。比如,上完一堂公开课或教研课,没有几位教师能准确诊断上课人的优缺点,更没有能够对评课不恰当之处予以指正,往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的骨干教师“坐镇”。这样一来,上课的教师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也就无法往新的高度发展。

(二)新建的有规模的学校新教师多,教研活动深度不够

新建学校招募了不少年轻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缺经验、缺实力、缺引领人物等。教研组活动虽然能正常开展,能完成备课、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但还不能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针对问题开展研究。

(三)小科目“孤军奋战”,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青秀区有不少小区学校,班级少,主科教师配备不多,小科目也就一到两人,即使是编到综合教研组,不同科目一起开展教研活动,作用不是很大,上课也没有对比性,提升空间小。

二、关于城区内学校“大教研”的思考

(一)教研下乡,让乡镇学校成为教研“主阵地”

平时,我们开展大教研组活动时往往为了方便选择在市区举行,乡镇教师处于“客场”的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显得拘谨,甚至不愿意融入活动中。因此,教研下乡显得尤为重要。

1.市区学校定期到乡镇学校开展交流活动,激活乡镇学校的教研活动。基于城区内学校的结构,我们提倡城乡学校结对子,形成“城乡共同体”。市区学校定期到乡镇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市区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影响乡镇学校,在相互交流、切磋的同时,使薄弱学校的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加活动,激发他们的教研思维。例如,本城区内的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与长塘中学每学期开展“结对联建,共创和谐”的校际交流活动,十七中组织骨干教师到长塘中学开展教学和管理交流,通过教学展示、研讨,教师之间结对子、跟踪指导等方式,激活和丰富该校的教研活动。此外,近几年来,本城区内的四十七中与伶俐镇中学、五十四中与刘圩镇中学、仙葫学校与南阳镇中学都结成了对子,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推动了对子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培训、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2.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激发乡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中,乡镇教师在理论上明白,而实践操作时却不知如何下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可以缩短教研探索之路,他们高质量的课堂设计、精彩的示范课,都能给薄弱教师以良好的示范。城区教研室应该成为牵线人,设立城区人才资源库,让优质的资源定期与教师们分享。为了解决乡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短板,我们多次组织市区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上作文指导课。往年我们多把研讨课放在市区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配合得很好,容易达成教学、教研的目的,而通过几次实践,我们发现放在乡镇学校效果依然好,说明乡镇学校的学生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也能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教研下乡,让乡镇学校成为教研的“主阵地”,教师们放得开、敢说敢评,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寻求改变。从管理角度来看,教研活动移步乡镇更便于了解乡镇学校的教学现状,从而思考教研方法,以达到教研组均衡发展的目的。

(二)骨干引领,为新学校、年轻教师把好脉

新建学校年轻教师多,缺少经验是他们的短板,接受能力强、速度快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优势,对年轻教师的不足之处进行诊断,指导他们进步和成长。

1.深入新建学校教研组参加活动,提高教研水平。新建学校教研组对教研方向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这就需要教研员多深入学校听课、调研,根据当地教师的结构、学校的办学理念帮助他们明确教研方向,向更好更高的水平发展。

2.及时发现年轻教师的问题,并给予实际帮助。新建学校的教师结构中,年轻人占较大比例,对教学特别是中考的把控显得稚嫩些,这就要求教研部门要对他们给予关注,发现问题并及时诊断和解决。例如,今年的两次模拟考后,测试数据显示本城区一所新建不久的学校语文成绩不佳。为了诊断其中的原因,我们组织初中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到该校进行了调研,发现该校上初三的教师皆为年轻教师,有的是第一次上初三,缺乏经验。于是我们组织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就两次模拟考中该校的学生答题明细分析表对薄弱环节进行归整、梳理,诊断出病因,“对症下药”,中考时该校的语文成绩比两次模拟考有大幅度的提升。抱团取暖,解决一些学校教研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展现了“大教研”的作用。

(三)扩大教研群体,借“他山之石”提高教研质量

针对本城区内的学校毕业班教师多是“孤军奋战”,不能全方位把握中考方向等现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谋求“突围”,巧借“他山之石”,邀请重点学校、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城区与教师进行交流,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激活了学校闭塞的理念,提高了教研质量。

1.与高校专家建立“师徒”关系,享受高品质的教研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往往是通过不断实践、磨练、再实践、再磨练获得的,而将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邀请大学的教授、博士到城区对教师进行论文写作培训,或做各类的讲座、进行专业指导等,课后再互留网络交流方式,以便随时请教专家。课后我们与教师交流时发现,他们对这种高规格、高效率的指导方式非常认可。

2.与市直属学校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分享前沿信息。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我们一直要解决的问题。市直属学校教师配备齐全,教研组建设完善,由他们引领我们的教师进行备课更全面、更精准。例如,我们尝试邀请市直属学校、重点学校的教师以及市语文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参加初三语文的复习备课,通过城区教师主备、市直属学校教师的点评和指导,把前沿信息融入备课中。这种城区学校与市直属学校零距离开展活动的方式扩大了教研群体,提高了教研质量,切实体现了“大教研”理念。

教研工作不能仅限于一个内部的小圈子,而要努力超越区域、超越空间,甚至超越自我,形成“大教研”。我们要让“大教研”成为提升学校教研品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催化剂,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

8.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篇八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半年来,☆县紧紧围绕主题,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标找差,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一)坚持求真务实,深入推进有力度

一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

制定《县委常委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和《县委常委解放思想大讨论联系点工作方案》,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委☆书记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书记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县委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次,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撰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征集理论文章☆篇。结合开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专题调研和“理论下基层 我来讲一课”等活动和开设“☆讲堂”“理论微课堂”等形式,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开展指导教育,掌握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

二是拓展载体,深化主题。

充分利用三大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融入“热爱☆、奉献家乡”主题行动,进一步激发加快发展、奉献家乡的内生动力;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融入“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乡镇和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融入每月一期的“讲身边故事、树行业新风、促高质发展”讲演比赛,全县☆余名党员干部报名参加。此外,还利用☆场“百姓名嘴下基层”暨“德润☆•文明你我”美德人物巡回宣讲报告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要思想暨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大会☆专场、意识形态工作培训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县☆周年等契机,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

三是强化督导,有序推进。

加强与省市的对接沟通、请示汇报,第一时间掌握最新部署要求,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确保不走弯路;通过培训会、报告会等形式和微信工作群等信息通道,广泛开展业务辅导;针对阶段性工作要求,专门制定工作提示,帮助各乡镇、各单位精心设计活动形式,细化工作责任和时间节点,及时做好信息互通、督查指导、经验推广等工作,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有效开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有实效

一是深入查摆问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查摆站位不高、思路不清、观念不新、能力不强、标准不高、担当不够、精神不振、作风不实、正气不足、自律不严等方面的问题,着力打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广泛开展“我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献一策”活动,共征集到各类“金点子”☆条。下发征求对县委常委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意见建议的通知,征集涉及精简会议、绿色发展、新老城区融合发展等☆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条。县委常委对照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各乡镇、园区、部门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广泛开展征求意见、问计于民活动。

二是深入对标找差。

组织党员干部到思维超前、经济发达的地区考察学习,畅谈解放思想、奋力赶超的新路子、新举措,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信心,结合实际、对标找差。全县上下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先进,反思不足,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路径,推动党员干部队伍在政治建设上硬起来、在作风效能上实起来、在推动发展本领上强起来。

三是深入推进整改。

对通过自我查摆、公开征求意见和与先进地区对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县委常委和县四套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直面问题,直面痛点,研究整改措施,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地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整改措施。对整改措施,专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跟踪督查,并将整改情况在《☆日报》进行通报,目前,整改措施大部分落实到位,基层和公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坚持创新实践,活动载体有特色

一是大力弘扬新时期☆精神。

围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主题,创新开展和不断深化“热爱☆、奉献家乡”主题行动,大力弘扬和积极践行“尚德守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担当奉献”的新时期☆精神。通过开展新时期☆精神大家谈、组织本土词曲作家创作并学唱传唱《新时期☆精神之歌》、举办《党旗映☆,放歌新时代》主题合唱比赛等形式,让新时期☆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凝聚起万众一心、加快发展的正能量。开展践行新时期☆精神20佳先进集体和50佳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全面激发“学先进、赶先进、争做高质发展排头兵”的热情。

二是广泛汇聚加快发展强动力。

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检验思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准,经过精心筹备,在☆月底成功举办了以一台晚会、一组图片展、一场大会、一个菌菇美食宴、一次城乡行等“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发展大会,高水平集中展示了☆建县☆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这次大会也是我县解放思想、推动发展的一次盛会,在县内外产生热烈反响,引得如潮好评,形成了汇聚各方智慧、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合力,全县上下群情振奋、斗志高昂,广大干群谋发展、干工作、勇担当、争奉献的精气神更加充足旺盛。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方法下一篇:的伤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