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2024-10-09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通用8篇)

1.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一

3、江南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 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课前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2)读熟课文。(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预设:

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⑥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⑩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

板书设计:

3、江南 美

2.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二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3.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三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4.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四

本课有5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和4 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森林学校在课间休息时的情境图。下课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凳子上织网,“织、蜘”提示zh、zhi的音,凳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zh的形。刺猬在椅子后面吃果子,“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和椅子的组合提示ch的形。狮子蹲在椅子后面休息,“狮”提示sh、shi的音,狮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sh 的形。黑板上写着词语“日出”,长颈鹿胸前挂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值”提示zh、zhi的音,“日”提示r、ri的音。地上,有棵小树苗在茁壮成长,树苗的样子提示r 的形。背景中有一轮红日,“日”提示r、ri的音。

第二部分zh、ch、sh、r与单韵母ɑ、e、u组成的两拼音节,与介母u、韵母ɑ、o组成的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hí、chī、shī、rì。

第三部分是“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其中“桌、纸”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大猩猩在擦桌子,第二幅图是青蛙在折纸。

第四部分是儿歌《绕口令》,其中shì、shí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桌、纸”,要求书写的字母zh、ch、sh、r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能正确书写声母zh、ch、sh、r。

2、正确拼读zh、ch、sh、r和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擦桌子、折纸”2个词语,认识“桌、纸”2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绕口令》。

教学重点:声母zh、ch、sh、r和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教学难点: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图片。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们打个招呼?

2.指名读,齐读。

3.z、c、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ci、si我们又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

二、学习新课,自主互动 1.学习zh、ch、sh、r的音和形。

(1)(出示情境图)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能在情境图里找到相应的声母朋友吗?请把声母卡片贴在对应的图下。(老师在黑板上打乱顺序摆出zh、ch、sh、r四张拼音卡片和课本中的情境图。)(2)请学生上台摆卡片。(3)学生说说这样摆放的理由。预设:

学生甲:我看到这幅图上有小猴子在织毛衣,所以我把卡片zh放在它的下面。

学生乙:因为图上的小板凳和椅子合起来有点像zh,所以我把zh这张卡片贴在它的下面,我还看见了长颈鹿在值日,她正在认真地擦黑板,黑板上写着“日出”两个字。

学生丙:我还看到小刺猬在椅子后面,合起来就像ch,所以我把ch放在它的下面。

(4)老师领读声母zh、ch、sh、r,引导学生比较zh、ch、sh和z、c、s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知道zh、ch、sh是翘舌音,z、c、s是平舌音。(zh是翘舌音,发音的时候舌头要翘起来。教师用手演示舌头翘起来的动作。提示z和zh发音的区别。)(5)老师出示带有zh、ch、sh、r、z、c、s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生共同做游戏:听音举卡片。

(7)学生自编儿歌。比如,“小猴织毛衣,zh zh zh;刺猬吃苹果,ch ch ch;一只石狮子,sh sh sh;小苗小苗,r r r。”

2.学习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zhi、chi、shi、ri。

导言:声母z、c、s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它们分别是zi、ci、si,zh、ch、sh、r也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谁能在黑板上的紫色方框里写出来。(老师在声母zh、ch、sh、r的卡片旁边画上方框。)(2)请四个学生上台写。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四声。(强调声母要读得轻短,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且长。)①出示zhi、chi、shi、ri及它们的四声,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同桌检查,认不准的可以请教老师。③教师指名读。④学生选音组词。3.练习巩固。(1)游戏:魔力耳。

①首先由老师任意抽读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然后由学生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比如,老师:“请你仔细听,争当魔力耳!”然后抽读声母、音节,由学生找出相应卡片。

②学生每找对1个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记1颗“☆”。最后,请紧邻的前后四人小组比一比,看看谁得的“☆”多。

(2)游戏巩固,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手形游戏)小朋友伸出手,老师读平舌音和翘舌音,如果听到的是平舌音,就把手举得平平的;如果听到的是翘舌音,那么就把手翘起来。(师读声母,生做游戏)

三、拼读音节 1.学习zh、ch、sh、r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大显身手”。(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拼读音节。(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zhā zhè zhù zhuā zhuō zhí chá chě chū chuā chuō chī shǎ shè shù shuā shuō shī

rè rǔ ruò rì

(2)教师小结。

四、正确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把zh、ch、sh、r四个声母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吗? 1.教师指导学生说说zh、ch、sh、r四个声母的组成。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写zh时,两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教师重点指导r的写法,看看r的形状像什么,是不是像小草发芽了?来,跟着老师一起读:小草发芽r r r。(书空r。)4.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提示:同学们写字时,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笔握好。)5.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6.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五、谈话结束

今天学到了哪些本领?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指导学生读音节。1.zh—a z—e z—u sh—u—o 2.shā shè shǔ chù zhuō shuā 3.sì shí rì qì hè chá shí z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生字、儿歌 1.识字学词。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适时出示“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词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桌、纸”,学生开火车读生字。(4)教师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①引导学生指出:“桌”是有光滑平板,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可以用来吃饭、写字、工作。

②形象记忆“纸”:出示纸张,引导学生明白这就是“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2.“书声琅琅”。

(1)出示《绕口令》,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看谁最认真。

(2)指导学生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3)强调“四”和“十”的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读。(4)多种形式读《绕口令》,学生感受韵律美。

设计意图:采用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激励

今天我们与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交上了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z c s zh ch sh r,挑出翘舌音读一读。2.zhi chi shi ri读一读,这些都叫什么?

二、教学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1.出示音节:zha zhe zhu zhua cha che chu chuo sha she shu shuo re ru ruo,加上声调拼读。(指名读,开火车,齐读)谁能给这些音节加上声调,并且组组词。

2.课件出示太阳和小苗苗,其上填写zhà zhé chē shā shè chū chà shú zhù rì rè 等音节。(自己读读,指名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上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擦桌子、折纸,根据拼音读一读。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绕口令》,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5.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

五、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桌、纸。这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布置作业。1.跟读课文。

2.试着背诵绕口令。(选做)板书设计:

5.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解析:

《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四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课文的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6种动物的尾巴,这些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2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 和竖提1个笔画。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注意人字头和八字头的区别。课前准备:

1、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图片及相关动物尾巴图。

2、学生收集查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

3、认读生字的相关课件。(生字卡片也可以)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动物王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注意“尾巴”的轻音读法。(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领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

3、释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出生字。要求:读正确。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座互相练读,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然后请4个小伙伴合作读,尝试互相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汇报读,请学生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

三、随文识字,感情朗读。

1、认读理解带动物名称的生字。

(1)逐一出示生字“猴”、“松鼠”、“公”、“鸭”,看拼音读准字音。

(2)不带拼音,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3)把生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动物图上,指名领读。(4)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短”、“扁”、“最”。

(1)出示生字“短”、“扁”、“最”,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2)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

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教师重点范读指导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学生做游戏,两个小朋友,我问你读,你问我读,看谁的语气读的最像。)

(3)其他几句问句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尝试读。

在问句的指导中,教师帮助学生比较各种动物尾巴,顺势理解“最”的意思。(4)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词语。日常生活中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用在什么地方?和“弯”相反的词是什么?

3、利用字族“巴”认识“把”,教师重点指导长句“松鼠的尾巴好象一把伞”的停顿和断句。学生感悟体验着模仿读。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师生、生生引读、对读。

2、同座拍手读。

3、加上动作表演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小组内评读、推荐读

6、开展“比尾巴”表演赛(背诵)

(多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如“你喜欢背哪部分?”“你哪里比他读的还好?比试着读读。”“谁还想读,站起来一起读。”“对于他的朗读,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挖掘课外资源,拓展运用。

1、贴画,说尾巴。结合书后“读读画画”让学生贴(指名贴)、画(全班学生在书上画)。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特点。

2、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让学生以小解说员的形式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表达形式不限,能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更好。

(充分展示学生课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玩具、模型等。)

3、有能力的学生还可模仿书上的句子也编几句小儿歌。

六、指导书写“云、公、车”。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七、课外建议:

1、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请爸爸妈妈帮忙继续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

1、介绍自己。谁有胆量向在座的同学、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年纪?

2、引入课题。刚才谁最有胆量?他们两个谁高?谁最胖?我们刚才对这两个同学进行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让动物们比一比它们的尾巴,好吗?(板课题:比尾巴)

二、小组赛读课文。

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文读得最好。一个小组读,其它组评议:读得怎样,为什么?最后老师评出优胜组,并说出原因:读准了字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一)1、看CAI课件,问:看,这边开来了什么?大家快上车,快坐好,我们出发了!(配合音乐)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动物园里有什么?仔细看那些动物,你们发现什么?你是和谁比的?

2、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动物和花、草、树木相比? 小结:比较要和同一类事物相比才行的。出示生字卡片:比

3、出示生字卡片“巴”字,组成什么词语?下巴在我们的哪里?

(二)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看课件读第一节,你发现了什么?有问号该怎么读?老师示范读第一句,你会读第一节了吗?指导读出句子的疑问语气。

2、看课件第二节,告诉我们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句号怎么读?老师示范读第一句。你会读第二节了吗?指导读出肯定的语气。

3、你会朗读后面的内容吗?一定要注意什么?(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肯定句读出肯定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

4、理解四会字:长、好、把、伞。第三课还要我们会写哪些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词?读词组:一把伞。看课件中的刀、尺、扇说一词,指导运用量词“把”字。课件出示“一把()”还有什么东西用上“把”这个量词的。指导学生积累量词。

四、编儿歌巩固课文。

1、看课件编儿歌。看课件:大象和肥猪、跑马和小兔(小兔和乌龟比,谁快?)。引导编写儿歌。附:

比鼻子 比快慢 谁的鼻子长? 是谁跑得快? 谁的鼻子短? 是谁跑得慢? 大象鼻子长。马儿跑得快。小猪的鼻子短。小兔跑得慢。

2、自由编儿歌。你还能编其它比一比的儿歌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1、看课件书空、说说“比、巴、长、好、把、伞”的笔顺,怎么记住?

2、随生字认识笔画:竖提、撇折点、提。认识偏旁:提手旁、人字头。

3、指导学生写生字在生字本上。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就比到这。课后写完这些生字,每个写一行。课后反思:

6.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六

一、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课文12-14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 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前一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爱读,且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18个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认识自然段。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7.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8.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9.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2、教学时要借助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的作用,培养朗读能力。

六、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

七、单元实践活动 模拟实验

八、课时划分

第12课………………………………… 2课时 第13课…………………………………2课时 第14课…………………………………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7.“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篇七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学性。

(四)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二、课文选编注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特点鲜明

(一)课文选编四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二)课文选编与内容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变化: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点。3.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教师的教学就更有了适从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也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文本内涵挖掘空间。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点”有点细碎,但实际上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堆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注重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部编教材的鲜明特色和全新的体系构建,对一线教师在备课、上课、教材研究、教法选用及学生辅导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更容易准确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力求充实。教学过程力求简化,落到实处。

3.研究这些“要点”,包括知识点、训练点等,也就是讲课的重点,是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注意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时间。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盘散沙,以致毫无重点,要形成体系。

4.目前的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又体现不够。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这些方面,落实到方案中并分阶段性有效地实施。

8.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aieiui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

八、十”。2.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 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上一篇:中共绍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下一篇:安全知识竞赛宣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