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精选13篇)
1.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一
农业化肥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在农业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控制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源方面要大力推广测土平衡施肥,挖掘有机肥源,确保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在控制农业化肥流失方面要针对化肥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流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化肥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作 者:张青松 刘飞 辉建春 朱雪梅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雅安,625014期 刊:亚热带水土保持 Journal: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年,卷(期):,22(2)分类号:X592关键词:农业化肥 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
2.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二
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污染
为提高粮食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化肥施用量快速增长,并呈逐年增加趋势[1](见图1)。2007年,我国化肥总用量为5 107.8万t,占世界化肥总用量的1/3,单位面积施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
因为不合理施肥,我国明显存在着施肥量高和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据报道,我国化肥当年利用率平均为30%~35%,其中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当年化肥(氮肥)利用率平均为50%~60%[2]。由于我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低,未被利用的氮、磷元素一部分被土壤吸附,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淋溶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中国每年有超过1 500万t的废氮流失到了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导致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与我国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五大湖泊中,滇池、巢湖和太湖已严重富营养化,其他湖泊也趋于中等程度的富营养化阶段。尽管中国已加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但各大江河和湖泊(水库)水质依然在不断恶化。《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占46.2%。
1.2 农药污染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使用国,农药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施用问题。2007年,我国农药(成药)的施用量为162.28万t,平均施用量高达13.33kg/hm2。由于农药的本身特性以及使用方式不合理,真正被作物利用的只有10%,其余80%~9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土壤、水体、空气中,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残留时间很长,尤其在黏土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残留性更大,每年进入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不断累积,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据2006年报道,全国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906.67万hm2[3]。由于土壤中的一部分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进而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农药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来讲,不同水体遭受农药污染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水、田沟水、径流水、塘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自来水、深层地下水、海水。1999年,曲格平在其著作中提到全世界生产了约150万t滴滴涕,仍然有100万t左右残留在海水中[4]。仅此一种农药在海水中的残留就有百万吨之巨,所有水体中的各类农药残留累加起来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1.3 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到2008年末,生猪、肉牛、羊、奶牛、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了56.0%,38.0%,44.6%,36.1%,81.6%和76.9%。由于我国发展集约化养殖业的时间比较短,粪便等污染物收集处理能力、资源化装备水平较差,畜禽粪便及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诱因之一。
据环境保护部统计,畜禽粪污的有机污染负荷(COD)早已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1999年,我国畜禽废弃物排放总量就达到了19亿t,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仅污水中COD一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就高达7 118万t,远远超过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总和。2005年,全国的畜禽废弃物排放总量跃升到25亿t;2006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更是高达27.5亿t,折合COD总量约为1亿t;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畜禽粪便排放量将达到45亿t。目前,由于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应的污染收集处理能力,大部分高浓度的畜禽养殖粪便随同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了非常广泛的农业面源污染。例如,在黄浦江流域中,禽畜粪便中COD、总磷、总氮等污染占全流域污染物总负荷的36%以上[5]。
2 防治对策
2.1 加强环境立法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法律法规要先行。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现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二是尽快完善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强化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使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出台新的化肥、农药管理和使用法律法规;加快制订和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2 推进政策引导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农民应该是主力军。要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让农民知道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原因,认识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农业环境安全的重大意义。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环保意识,逐步让农民树立起农业资源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
2.3 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改传统的经验施肥为配方施肥、精确施肥。农技部门和技术人员要在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科学指导农民肥料的施用数量、养分配比、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降低肥料流失和挥发,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农业病虫害的预警和综合防治。农业植保部门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重大病虫发生动态的调查和监测。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准确发布病虫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控害技术,帮助农民科学制订用药方案,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三是积极摸索畜禽养殖和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积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适合不同养殖规模的畜禽养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情况推广一些较为成熟的粪便综合利用模式,使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的排放,减轻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四是加速绿色环保农业技术和投入品的研发。推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技术;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投入品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防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从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方面简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阎宗彪,乔生.测土施肥与肥料创新[J].中国农资,2006(6):56-57.
[3]张红宇.我国农业多功能定位的调整与拓展——对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理念的一种解释[N].中国经济时报,2006-3-23(4).
[4]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3.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渭南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93-02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由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引发的水体、土壤、大气等生态系统及农产品的污染,其具有随机性强、分散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氮肥、磷肥)过量施用、农药滥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畜禽粪便处置不当等所致[1]。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农业大市。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粗放式的农业生产依然存在,黄河、洛河和渭河流经市内,引发面源污染的潜在威胁很大。因此,本文对渭南市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和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渭南市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概况 渭南市国土总面积1.3万km2,耕地面积61.07hm2;总人口5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7万,农民人均耕地0.13hm2。年均气温11.3~13.6℃,年降雨量529~638mm,年日照2 144~2 505h,年无霜期199~255d。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农、林、牧发展。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08年第一次渭南市农业面源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全市共填报普查表207 34份,其中种植业10 149份、畜禽养殖业10 048份、水产养殖业537份。
2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2.1 种植业
2.1.1 肥料与农药使用情况 渭南为农业大市,全市肥料用量达30.0万t,其中氮肥(折纯)用量为18.8万t,磷肥(折纯)P2O5用量12.2万t,肥料利用率一般为30%~40%。氮肥损失率一般为30%[2],即5 640t氮肥流失量。损失途径包括:氨挥发、地表径流和淋溶到1m以下土层,这对环境产生巨大威胁,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环境恶化和大气污染[3]。磷的损失主要有地表径流和土壤累积,大量磷累积易引发土壤磷渗漏,最终引发水体污染[4]。
全市农药使用量为157.3万kg,农药的过量使害虫抗药性大增,害虫天敌种群大幅降低,致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地下水源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2.1.2 秸秆和地膜使用情况 全市农作物产生秸秆量为430.55万t,由于秸秆还田的大力推广,61%秸秆还田,其他利用也达17.5%,但有仍有20%的秸秆被丢弃、田间焚烧或做农家燃料,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的。全市农用薄膜量为4 380.5t,其中885.4t残留于农田,残留率为20.2%,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将严重影响农业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2.2 畜禽养殖业 全市生猪年存栏39.4万头,年出栏78.6万头;奶牛年存栏1.6万头,肉牛年存栏1.1万头,年出栏2.0万头;肉鸡年存栏19.5万羽,年出栏85.2万羽;蛋鸡年存栏745.1万羽。全市畜禽粪便产生量共计59万t,尿液产生量42.59万t。畜禽粪便产生总氮共8 808.4t,其中 3 672.7t排放,产总磷共1 324.3t,其中289.0t排放,产COD共13.0t,排放2.8万t,产铜29.22t,排放13.72t,产锌28.66t,排放7.86t。动物粪尿的淋溶性很强,能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发生质变,影响饮水安全。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势必对周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3 水产养殖业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0.17万hm2,总产量13 337t。水产养殖废水主要有3个去向,排入外部、排入农田和循环使用,其中排入外部水量为5 147.4万m3,排入农田量为331.7万m3,循环施用量为255.5万m3。全市水产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总氮、总磷、COD、铜和锌,总氮全市排放为60.24t,总磷全市排放为12.02t,COD全市排放为417.25t,铜全市排放为51.4kg。
3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关乎渭南市人民身心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5],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3.1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教育力度 目前农民对面源污染认知有限[1],应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知识及防治的重要性的认识,使清洁、安全农业生产深入人心,从而增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 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步伐,带动周边群众科学种植。一是大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科学施肥,使氮磷等營养物质损失减少到最低。二是实施以杀虫灯、诱虫板、性诱剂、生物农药为主的绿色控害技术替代农药使用和减少农药使用,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三是继续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采取残膜回收,提高耕地的质量,降低生态环境污染。
3.3 科学规划养殖厂区建设 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从养殖密度、场区建设的规范化等方面搞好养殖场、养殖园区建设的宏观调控;鼓励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使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相适应。
3.4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和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循环农业。在散养密度高区域通过建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利用畜禽粪便稳步发展有机肥料厂。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畜―沼―作物”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展沼气、沼液和沼渣综合利用,实现畜禽粪便、秸秆、生活污水等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参考文献
[1]夏德强,呼小洲,张海亮.西部某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5):222-223.
[2]巨晓棠,刘学军,邹国元,等.冬小麦_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493-1499.
[3]王朝辉,刘学军,巨晓棠,等.北方冬小麦_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J].生态学报,2002,22(3):359-365.
[4]刘建玲,廖文华,张作新,等.磷肥和有机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积累磷的环境风险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5):959-965.
4.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四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从认识上、技术上、投入不足、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对策.作 者:罗延龄 倪燕 LUO Yan-ling NI Yan 作者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云南,昆明,650228 期 刊:环境科学导刊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 年,卷(期):, 29(2) 分类号:X3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面源污染 现状 对策
5.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五
1.1 广泛性
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固定的污染源,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超过了自然自身的承载能力,而且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水体中,在地表层广泛分布,给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
1.2 潜伏性
农业面源污染的潜伏周期长,例如,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随着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农药和化肥在农田中存在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具有潜伏性。
1.3 随机性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除了受区域降水过程及气象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结构、地质地形地貌、农作物类型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也是其難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模糊性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的施用,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除了农药化肥外,还有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农作物的类型、生长季节、土壤的性质,使用方式和降水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会导致农药和化肥养分的流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判断农业面源污染的总体状况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
2.1 农药污染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每亩耕地年均施用农药的有效成分约为0.8kg,喷洒的农药中约有六七成进入到环境中,其中仅有30%左右的农药被农作物吸收,其他会直接降落到地面或飘游于空气中,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较低的利用率导致了土壤水体以及农作物的污染,导致了过半数的水体和大量城市地下水发生污染。
2.2 化肥污染
为此,我国的化肥施用量每年都呈大幅增加态势,2014年达到了6 800万t,较2013年的5 912万t,增长了15%,而化肥的利用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的利用率约为35~50%。部分化肥会随着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径流进入到河、湖、水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3 养殖场污染
2013年,我国的水产品总量达6 172万t,人工养殖占73.6%。畜禽养殖中排放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会使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流失量逐年增加(仅2010年,COD流失量就达728.25万t,BOD流失量达498.83万t)。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投放的饵料、鱼药也是加剧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积极倡导科学生产
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等,确定土壤中使用的氮、磷、钾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合理施肥量,维持土壤的肥力水平,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广低毒、无毒农药的研制和使用,倡导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做好水产养殖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循环利用,减少水体污染。
3.2 加大治理保障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到农业、环保等各个部门,需要政府牵头主导,加大治理的外在保障力度。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鼓励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并从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特别是普通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农户尤其是农业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环保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生态种植和养殖的专业技术,并提供后期技术指导和服务,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6.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六
1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 种植业污染现状
1.1.1 化肥污染。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农家肥等有机肥被越来越多的化肥所替代施用, 过量地施用化肥, 容易造成大量氮磷流失, 使土壤酸化、地力下降。2012年, 全县化肥施用总量为57 342.9 t, 平均施用强度362 kg/hm2 (折纯N) 。
1.1.2 农药污染。
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 农药使用量也越来越大。过量的农药使用, 会使农药残留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中, 造成水体污染。2012年淳安县农药使用总量为422 832 kg, 平均施用强度为2.7 kg/hm2 (折纯N) , 其中农药使用中草甘膦等广谱灭生性化学除草剂所占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1.1.3 农林生产废弃物污染。
农林生产废弃物主要为农作物秸秆及林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通过近几年淳安县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及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 该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全县2012年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在24万t左右, 综合利用率达到80%。
1.1.4 废弃农膜污染。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 塑料地膜的使用量有了大幅度增加, 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全县农膜使用量主要集中在种植大户基地, 占使用总量的90%以上。2012年, 全县农膜总用量在165 t左右, 其中可降解农膜19.3 t, 农膜回收率在95%左右。
1.1.5 废弃农药包装物污染。
废弃农药包装物主要指农药 (兽药) 的瓶袋,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残留农药毒性, 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现已成为较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2,3]。2012年全县产生废弃的农药瓶、袋包装物在700万个左右, 由于缺乏统一的回收利用渠道, 回收利用率很低。
1.2 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2012年, 全县年存栏生猪100头、存栏蛋鸡0.3万羽、出栏本鸡0.6万羽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共70家, 统计存栏生猪3.6万头、蛋鸡25.86万羽, 年出栏本鸡14.49万羽。根据测算标准, 全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产粪污总量16.47万t, 其中粪便3.6万t, 污水12.87万t。通过开展排泄物治理和实行资源化利用后, 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总量达到15.94万t, 综合利用率达96.78%。
1.3 渔业养殖污染现状
渔业养殖污染源主要为渔用饵料、药物等养殖投入品。至2012年底淳安县千岛湖内网箱养殖面积为33.33 hm2, 库湾内网箱养殖面积6.73 hm2。根据统计, 2012年水产养殖向各类水体投放饲料10 821 t, 其中水库及库湾网箱饲料投放量为9 434 t, 池塘养殖饲料投放量为1 387 t, 另向各类水体投放各类渔药4.5 t。
2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偏高
根据通行划分, 生态型经济施N量在235~350 kg/hm2, 经济型施N量为405~495 kg/hm2。目前淳安县化肥平均施用强度为362 kg/hm2, 使用水平高于生态型施N量, 低于经济型施N量。根据淳安县生态保护规划, 全县纯N施用量应低于250 kg/hm2, 淳安县距此指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全县农药平均施用强度为2.7 kg/hm2左右, 主要问题是利用率低, 无效流失率高。农药过量施用和无效流失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 更使作物主要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 从而导致农药用量剧增, 加重农业面源污染, 并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治理难度大
虽然淳安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较高, 但其仅对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由于淳安县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率不高, 散养户占绝大多数, 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 养殖废水大都采取直排方式进入附近水体, 直接或间接地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 造成总磷、总氮浓度明显增加, 使入湖河流水质不能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2.3 废弃农药包装物缺乏回收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机制, 淳安县目前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主要是通过清洁乡村建设, 由乡村收集处理, 这种收集处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 操作不当, 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2.4 保障体系及科技支撑能力尚需加强
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环保”思想影响, 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存在农业环保队伍不健全、扶持措施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 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深入发展。同时,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秸秆的利用、病虫抗药性监测和科学施肥用药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创新突破。
3 淳安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推行农田清洁化生产技术
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 进一步引导、培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建设, 把统防统治技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上扩展。重点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规模化种植基地进行应用示范, 以点带面提高统防统治应用技术覆盖面。
3.2 进一步优化农业用肥结构
扩大配方施肥的应用范围和施用面积, 将配方肥施用对象由水稻、蔬菜、瓜果等作物逐步向茶叶、蚕桑、果树等经济作物拓展, 根据作物营养需求特性生产高质量的专用配方肥料, 充分发挥配方肥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的补贴力度, 改变传统的施肥结构, 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重, 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 促进微生物繁殖,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4]。
3.3 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综合治理
全县建立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综合利用机制, 根据养殖规模, 多层次开展畜禽养殖业的综合治理。通过新建有机肥厂消纳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干粪, 同时建立一个覆盖全县规模种植基地的液肥配送网络, 把规模养殖场的污水有计划地配送到种植基地作肥;对小规模养殖场则充分利用淳安县山区资源优势, 鼓励种养结合就地就近消纳畜禽排泄物;对全县7万余户的散养户结合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充分发挥户用沼气池的消纳作用。
3.4 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
积极推广应用可降解农膜,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一个覆盖全县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农资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回收运输主体集中存放运输、交付有处理资质单位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置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工作, 促进其再生利用。
3.5 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 实施一批沼气入户、发电, 太阳能供热、光伏发电示范村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 扩大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改善农民生活质量[5]。加强“三沼” (沼气、沼液、沼渣) 综合利用技术, 积极推行“猪—沼—作物 (果) ”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探索新的应用模式。
3.6 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加快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模式转变, 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是在全县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及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创建, 通过示范带动, 推动该县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周良.镇江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 2013 (2) :157-160.
[2]刑妖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5) :112-113.
[3]严成银, 吕伟娅, 李蒙正, 等.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技术[J].农技服务, 2013 (30) :76-78.
[4]杨林章, 冯彦房, 施卫明, 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1) :96-101.
[5]薛旭初.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4) :98-99.
7.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七
关键词:机器换人;宁波;机器人;融资租赁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961-02
一、宁波市“机器换人”的现状
2013年以来宁波市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推进“机器换人”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1.出台多项政策推进“机器换人”
宁波市经信委结合《宁波市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内容要求,编制了《宁波市2014年度“机器换人”工作实施方案》;宁波市府办制定发布了《宁波市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试点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各县市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如2014年余姚市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提出“机器换人”三年规划目标及奖励标准等。
2.建立了市、县(市)区两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宁波市建立了市、县(市)区两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负责“机器换人”的宏观政策指导、产业导向把握、扶持政策落实、组织专家论证和协调难题解决等,为企业进行工艺改造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推进“机器换人”营造了积极的氛围。
3.强化考评体系
宁波市建立健全工业转型升级评价考核机制,制订印发了《2013年度宁波市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分解及考评办法》,对原考评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调整。
4.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宁波市在电子装配、家电制造、文具制造、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五个行业实施“机器换人”技改专项,运用财政资金改造原有落后设备。2013年度市重点产业技术改造专项62个“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总投资逾15亿元,帮助企业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减员增效。
5.强化舆论宣传
宁波市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机器换人”氛围,通过开现场会和在《宁波日报》上设“控员增效”特别专栏等多种形式,对企业的“机器换人、先进典型、成功经验进行广泛宣传,激发企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机器换人”成效明显
1.总体形势良好
“机器换人”已在宁波全面铺开,总投资15.2亿的62个“机器换人”技改项目正在纺织服装加工、家电制造、机械加工、文具制造、塑料制品生产等领域展开。投产后预计可每年新增销售收入92.6亿元、利润9亿元、税金6亿元、创汇2.8亿美元。此外,对于一批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宁波将实施政策倒逼机制,促使其加快“机器换人”的步伐。
2.企业成功“机器换人”
“机器换人”给宁波企业带来明显收益。如宁波福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2年该公司投入450万元进行部分生产线自动化改造,2013年1-7 月利润增加68.65%,人员减少了30个。自从用了机器人三维激光切割系统,该公司为主机厂配套生产的亮饰条,一条就节省成本4.5元。
(三)发展基础较好
1.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宁波市在传统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有了较大突破,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形成模具、塑料、五金、小家电等多个產业集群,为宁波市推进“机器换人”提供了极富优势的发展平台。
2.配套行业发展迅速
工业机器人和融资租赁业推进“机器换人”。宁波在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东海融资租赁等本土企业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专注于服务宁波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企业技改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在推动企业实现“机器换人”、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开始显现。
3.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性不断增强
经多年经营,行业协会和企业产业升级愿望强烈。企业家们对生产工艺改造的高度重视和强烈愿望,为宁波市推进“机器换人”提供了很好的实施基础。
二、宁波市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瓶颈及成因
“机器换人”对于大量中小企业而言,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机器换人”实施的成本较高
一方面,投入和融资成本高。“机器换人”需要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投资额一般较大,成本回收的年限较长,这对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切实解决专业维护人员培养、设备保养维护等软、硬件投入问题。
(二)“机器换人”政策激励力度不够
虽然宁波也早已出台了系列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投入(技改)力度的政策措施,但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了解还不够。政府宣传贯彻工作的政策匹配程度与“机器换人”工作的要求还存有很大的距离,企业反映的示范项目较少也间接说明这一现象。
(三)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识不够深入
广大中小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认知度不足,对哪些流程能用到机器人还没有清楚认识,很多企业家在市场不景气时担心机器利用率不高,设备投资难以收回。没把“机器换人”放在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
(四)缺乏人才
“机器换人”减少了劳动力岗位,但同时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加入。很多中小企业本来就缺少技术人员,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与产业升级的技术要求不匹配,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机器换人”的推进效率。
(五)缺乏专业化服務机构
“机器换人”机器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也严重制约工业企业进行该项目的实施,有很多企业买不到所需的设备,买到设备售后服务、维护成本也较高。
三、促进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推进“机器换人”的差别化扶持政策
根据不同的企业、实施阶段和取得不同成效的“机器换人”项目,实施差别化扶持和奖励政策。
(二)简化项目审批手续
建议政府一方面要进一步对环评等前置审批环节进行重新设置和规定,建立绿色申报通道,减少审批时间,降低资费标准,改进服务质量,全面优化前置审批。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前置审批对于项目的批准,环境、能耗减少等影响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
(三)大力培育“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产业是“机器换人”的基础保障,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机器换人”为抓手,加快推进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政府一边大力培养智能装备产业,一边促进企业“机器换人”,正向鼓励与逆向倒逼相结合
(四)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建议政府营造“机器换人”氛围,加强对“机器换人”的宣传力度。普及工业转型升级知识,推广先进经验,营造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机器换人”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树立成功典型,宣传现有政策。
(五)出台《宁波“机器换人”指导目录》
成立“机器换人”专家咨询小组,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诊断,重点研究探讨“机器换人”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机器换人”发展趋势,定期出台《宁波“机器换人”指导目录》。
(六)实施“机器换人”人才培养工程
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市内外高职院校的合作,为“机器换人”提供人才资源。帮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培训机制。同时,展开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以满足因“机器换人”导致的对一线工人专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岗位需求。
(七)提供相应的个性化融资服务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鼓励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明确“区别对待、有保有扶”的信贷原则,优先安排授信,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
2.大力发展融资租赁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瞄准中小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资金需求,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积极扶持机器装备长期租赁公司,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民间资本使用效率。
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对实现减员增效、减耗增效、减能增效、减污增效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优质品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政府要因企制宜,引导企业更新装备,抓好关键环节,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立推进“机器换人”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工业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潘建胜.谈“机器换人”对劳动就业结构转型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4(10).
[3]张玲.浙江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变瓶颈与对策[J].今日科技,2006(02).
8.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洛泽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根据洛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洛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作 者:张正富 ZHANG Zheng-fu 作者单位:昭通市环境监测站,云南昭通,657000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年,卷(期):28(2)分类号:X522关键词:水质现状分析 污染防治 对策措施 洛泽河流域 昭通
9.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九
摘 要:近年来,麻栗坡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饮水与食物安全,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麻栗坡县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69-2
0 引言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国土面积为2334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282627亩。全县辖11个乡(镇)93个行政村,1925个村民小组。2014年底总人口279078人,其中农业人口242436人,农户总数68141户。2014年,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生猪存栏34.2万头,大牲畜存栏15.2万头(匹),山羊存栏2.3万只,家禽存栏125万只。全县农业产值达到82697万元,畜牧业产值80247万元,渔业产值11310万元。
近年来,全县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特别经过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742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76元,人均有良386公斤,农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也在加剧,人们通过大量使用农业投入品增加土地产出,危及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为此,要为改善农村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是麻栗坡县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1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和特征
所谓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污染类型。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及产生的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 麻栗坡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近年来,麻栗坡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尤其是农村户用沼气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稳产农田等项目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然而,随着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不断加剧,主要体现在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活垃圾七个方面的污染。
2.1 化肥污染加剧
近年来,麻栗坡县化肥污染不断加剧。
一是因为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导致化肥使用量巨增。根据农科局统计资料,全县“十二五”期间各年化肥使用量分别为:2011年12809吨、2012年13904吨、2013年15609吨、2014年17278吨、2015年18980吨,整个“十二五”期间每年化肥使用量在以1000-2000吨速度递增,而全县耕地面积仅282627亩,种植面积扩大只能是多次轮作,同样耕地面积化肥用量逐年增加,污染自然不断加剧。
二是因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烤烟、咖啡、茶叶、香蕉、蔬菜、三七等用肥量大的作物,导致单位用肥量增加。比如香蕉、三七化肥用量是玉米、水稻等常规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三是因为麻栗坡县常年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导致作物长势偏差,农户只能多施化肥来促进作物长势,达到增产高产的目的。
2.2 农药污染严重
近年来,麻栗坡县常年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粮食作物、水果、蔬菜等病虫害的频发。2014年全县的农药使用量为160吨,单位施用量111.6克/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农药的大量、大面积使用,已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由此威胁着人畜的安全。
其主要表现:
一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蔬菜、水果等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特别夏、秋两季更加严重。2014年全县共开展蔬菜、水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31批40个品种1328个样品,其中有108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8.1%。
2.3 农膜污染加剧
农户为了土地保墒,大量使用农膜,生产结束后又不及时进行捡拾回收,造成“白色垃圾”,造成环境和土地污染。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2014年全县农膜用量822.5吨,只有约25吨回收处理,每年高达797.5吨农膜碎片残存于田间地头,残膜率达97%。这些残存于田间地头的农膜碎片(残膜)进入土壤后,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改变土壤物理性质,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导致农作物减产。以小麦为例,每亩地残留2.5公斤,小麦亩产将减少7%,如果连续使用5年,每亩地将残留12.5公斤,小麦亩产就减少约25%。大量残留地膜难以降解,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将带来难以解决的污染危害,严重污染农业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
3 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3.1 农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业环保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农业生产的加剧,使农民忽视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难以顾及环境污染。
3.2 管理职能的不完善
现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只是宣传、教育,保护效果很不理想。农业环境的污染工作涉及很多部门,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经常出现扯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4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建议
4.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制
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环境保护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自治机制,促进村民加强环境自治。调动县、乡、村的积极性,推广垃圾“村收集、乡集中、县处理”模式,分级分类管理,不断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能。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小康环保,将长期治理和阶段性重点推进相结合,全面实施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提升农业污染防治水平,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2 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回收处理农作物秸杆资源
全县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超过10万吨,可收集利用超过9万吨。目前,只有约2.1万吨被当作肥料、饲料利用,仅占22%。其余的作物秸杆堆放在田间地头或随意抛弃,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产生污水,给土壤、水体、空气带来污染。甚至部分农户随意焚烧秸秆,对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要加大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变废为宝,科学防治农作物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
4.3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从而达到少施化肥并增产的施肥技术。“十二五”以来,云南省农业厅、财政厅将麻栗坡县列为中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补贴县,在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和支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2014年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96万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3441.3吨,同时使农作物增产1212.9万公斤,为全县农民节本增效413.9万元,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6.11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解决过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减少养分流失,有效减少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由此,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科学、先进的施肥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减少化肥用量,能有效控制使用化肥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5 总结
因此,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同时,应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等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保护和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意识,只有农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徐润生,孔国添,李广豪.佛山市南海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7(1):72-73.
10.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
1 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
1.1 农业种植
盘锦市有耕地12.88万hm2, 其中水田10.96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85.09%;旱田1.92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14.91%。平均每人占有耕地0.10 hm2;全年粮食总产量99.2万t。全市每年化肥施用量为11.8万t, 其中施用氮肥6.7万t、磷肥2.8万t、钾肥0.8万t、复合肥1.5万t。氮肥和磷肥占化肥总量的80.5%。农药施用量为1 100 t, 主要是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每年排放氨氮195.97 t (表1) 。
1.2 畜禽养殖
盘锦市有畜禽养殖小区59个, 规模化养殖场98家, 畜禽养殖量为1 226.8万头 (只) , 粪便年产生量为89.2万t。每年排放化学需氧量为14 623.82 t, 氨氮508.37 t (表1) 。
(t)
1.3 水产养殖
盘锦市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水产养殖基地, 如大洼县荣兴农场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盘山县胡家镇河蟹养殖基地、西安淡水鱼养殖基地等。淡水鱼养殖逾2.00万hm2, 河蟹养殖面积超过6.67万hm2, 对虾养殖逾0.67万hm2。2011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84.4亿元, 渔业经济增加值41.6亿元, 水产品产量29.2万t。每年排放化学需氧量为1 137.99 t, 氨氮59.95 t。
2 农业污染的防治对策
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农业污染的治理成为一项难题, 不能简单套用城市和工业已普遍应用的环境治理手段, 必须运用新的环境管理理念和措施。
2.1 种植业
2.1.1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
组织专家学者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依据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作物种类以及生长期定量施肥和施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1,2,3];帮助、指导农民平衡施肥, 倡导施用复合肥料, 使肥料中的氮、磷、钾等比例适当。使用过的或废弃的农膜应收集起来, 并集中处置, 防止残留的农膜产生其他污染[4,5]。
2.1.2 大力发展有机食品。
盘锦市将努力发展有机食品生产,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 全力抓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6]。一是建立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目前已建成基地种植面积逾1.67万hm2。2015年前, 各有机水稻基地种植面积要达到4.00万hm2以上。二是建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在盘山县、大洼县各建4个连片面积达6.67 hm2以上的有机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同时, 加大生态农业的科技攻关力度, 进行技术创新, 制订颁布生态农业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认证管理体系, 以便大范围调动企业、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7,8,9]。
由于有机农业生产中不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 不仅减少了农业种植产生的面源污染, 改善了水质, 形成了养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 而且提高了产品品质,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2.2 畜禽养殖
2.2.1 发展有机肥生产利用工程。
全市新建和扩建的有机肥厂共17家, 年产量58万t, 预计“十二五”期间处理各类畜禽粪便43.5万t, 可消减化学需氧量9 956.3 t、氨氮592.2 t。
2.2.2 实用型沼气工程。
全市新建和扩建的沼气工程共10家, 总规模3 500 m3, 年处理各类畜禽粪便15 283 t、尿液19 390 m3, 可消减化学需氧量96.9 t、氨氮1.5 t。
2.2.3 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逐步增加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建设, 力争到2015年全市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2.3 水产养殖业
加强水产养殖及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推动水产业科技进步。要注重水产基地的技术引进、创新工作, 变产业优势为科技优势, 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10]。使水产基地具有“孵化”功能, 培育新的水产科技企业。水产科技示范基地要积极引进国内水产高科技成果, 进行转化、吸收,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带动水产业科技进步水平快速发展。发展农业清洁生产, 促进节能减排, 为水产养殖创建良好的环境保障。
摘要:农业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中所产生的污染, 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且有超过工业和城市污染的趋势。通过对盘锦市农业污染现状的分析, 提出防治农业污染的对策, 以对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污染源,现状,防治对策,辽宁盘锦
参考文献
[1]廖少云.从美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看世界农业的未来[J].中国农村经济, 1998 (5) :74-80.
[2]唐春福.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5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生态农业实践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宋秀兰.论农业清洁生产[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361-362.
[5]王勇, 张昌楠, 陈阳.农业清洁生产浅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7, 27 (4) :50-52.
[6]王勇.盘锦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研究及保护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31 (1) :42-43, 48.
[7]王梅, 王佳贤.浅析农业的“清洁生产”[J].经济问题, 2007 (3) :78-79.
[8]杨再鹏, 曹树祥.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J].化工环保, 2011, 31 (1) :47-52.
[9]党雪瑞.陕西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及实施措施的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11.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一
介绍了我国目前居室空气中甲醛污染现状,分析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来源及污染的`成因.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了一套以在房间布局中央设立衣帽间为核心的、防止因装修引起的居室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具体办法.该办法简单、经济、适用面广,效果明显,值得提倡和普及.
作 者:周建平何建平柯振东 纪晓红 ZHOU Jian-ping HE Jian-ping KE Zhen-dong JI Xiao-hong 作者单位:周建平,柯振东,纪晓红,ZHOU Jian-ping,KE Zhen-dong,JI Xiao-hong(黄石环境监测站)
何建平,HE Jian-ping(湖北省黄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黄石,435000)
12.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二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完善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怀涛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虽然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保险的因素,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担保人、保险人、政府三个方面剖析其原因,然后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 政府导向 保险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在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O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省份确定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6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将参与试点,此举极大的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2007年4月,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这六个省份是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所遵循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保险金额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具体比例由试点省份自主决定。保额原则上为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各试点省份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试点农作物的品种、保险责任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保费比例。
可见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的供需平衡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险业发展滞后,有保险业自身发展不成熟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和农民保险意识
淡漠的因素。
(一)投保人方面
1、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绝大多数农民缺乏保险相关知识,甚至根本就不懂保险是怎么回事,对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条款等的不了解,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说主动购买了。多数农民认为保险“意义不大”、“不值得”,而且索赔困难,如果出现状况向保险公司索赔时,手续极其繁琐,而且很多时候保险公司不肯赔付;再加上有些保险营销人员忽视职业道德,刻意夸大产品的功能,掩饰保险条款中的免赔责任,严重影响了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所有的这些原因导致农业投保率低。
2、农民收入水平低
近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大约在9%左右,城乡收入的差距在不断加大,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为13,786元。农民必须用这些收入去交纳各种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赡养老人、为子女提供教育费用等,大部分农户所剩的收入已是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我国的农民没有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另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突发事件,他们还要留有一部分收入来满足预防需求。而我国按农业受灾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也通常较高,因此,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在让农民拿出高达10%的收入去购买保险,这显然是农民难以接受的。
3、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
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使得农业保险难以推广,也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
(二)保险人方面
1、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特点导致农业保险自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农业保险的低收益局面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从而面临两难的困境。相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制约较多,尤其是我国自然灾害频繁。1982-2004年,全国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80.98亿元,赔款支出共计70.65亿元,平均赔付率达87.24%,大大高于一般财产赔付率53.15%的平均水平,也超出了保险界公认的70%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再加上接近保费收入的20%的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这都使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从而与一般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严重背离。
2、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
农业保险的推行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对保险的宣传,或者是宣传不够,不能彻底的打消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顾虑,保险公司作为农业经纪人,应切实为农民着想,从农民的思维、利益角度,去制定一系列的农业保险法规。当然也可以通过如宣传册、农业保险普及员等等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
3、缺乏从事农业保险的专业人才
农业保险种类多、情况复杂,使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特殊的技术障碍;我国农村经营方
式分散,导致难以对保险对象的资料进行充分收集,保险公司也就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和厘定准确的保险费率。我国保险公司缺少能对气象和自然病虫害进行中期预警的专业人才,也导致农业保险风险不可控。
4、产品的创新度力度不够
农民不相信、不购买保险的原因还涉及农业保险的产品单一,农民可选择的空间太过狭窄,而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保险的产品还保留在原有的状态,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政府方面
1、政府推行农业保险发展的力度不够
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点,使得单纯靠商业性的运作很难发展。基于我国农业投保人对保险认识的局限性和保险人对保险商业经营模式的习惯,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得投保人对保险有认识、了解、和投入使用这样一个过程。也使保险人能切身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赔付制度。而我国政府在农业保险的宣传上做的力度不够。导致农业保险在我国推行发展缓慢。
2、缺乏相应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支持及相应的法律支持
我国农业保险本身发展就很滞后,再加上再保险机制不够完善,在现有的赔付条件下,一场大的天灾,将使得农业大面积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保险公司面对的将是大量赔款后的亏损,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亏损较大,而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也没有制订其他有关农业险的条例法规或者出台其他配套扶持政策。这一切都使得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退避三舍”。
三、完善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投保人方面
1、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发展农业保险,农民是主体,为了改善当前农民对保险的淡薄意识,加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开展一些如电视、讲座、广播等使得农民了解农业保险,懂得投保、索赔、防灾防损常识,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提高其投保的主动性。
2、鼓励农业技术创新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想办法改进农业发展技术,如灌溉、种子改良等等,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让创新者能得到收益,同时要加强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技术、资源浪费。政府要提供鼓励自由创新的环境,减少对创新活动的限制,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3、增加农民的收入
直接和间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保险。其中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有三种途径: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多元化经营如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它可获得收入的项目。而间接的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方法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政府补贴部分保费分摊一部分保险成本;二是农民可以转嫁保险成本,因为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
小,农民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将一部分保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使更多的农民有经济能力参加农业保险。
(二)保险人方面
1、转变经营体制,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
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商业保险公司无暇顾及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及社会的保障作用,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农险的经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创新。
2、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
商业保险公司要转变观念,在产品上创新,在服务上创新,在销售渠道上创新,不断扩大保险产品的覆盖力。要适当拓宽承保的风险范围和地域范围,不但要承保低风险的项目和灾害发生率低的地区,还要承保部分风险较高的项目和地区,切实体现农业保险提供保障的特点,在农户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3、积极参加再保险,增强农业保险公司承保能力
建立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要大规模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单一的商业保险公司没有实力承担全部风险。完善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体系,是帮助保险公司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以财政资金进行再保险,比直接用于救灾赈济款项,更能够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资金的运作效益。
(三)政府方面
我国要想使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发挥其在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和保持农村稳定方面的作用,政府就应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强制性措施来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1、加大资金的投入
政府应筹集大量的资金,给予农业保险必要的财政支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从国际、国内开展农业保险的实践证明,如果完全实行商业化经营模式,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对农业保险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对投保人即农民提供保费补贴以刺激农业保险需求,政府对保险人提供经营费用补贴和再保险支持,实行减免税政策。
2、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
中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农业保险法规。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是建立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关键一环,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支持作用、保险费率形成机制、经营主体应该享受的政策支持、农业保险补偿体制框架、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内容,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或因财力问题而忽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促进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3、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农村服务体系主要包括:(1)由气象部门、农情研究机构组建农业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分析研究洪涝灾害台风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给予预警,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害;(2)发挥国家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技术支持网络,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推广抗灾的优良品种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害;(3)建立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系统,引导农民走市场化道路,积极参预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以降低农业的经营风险;(4)完善农村的金融系统,将农业保险与农民获得农业贷款相结合,在风险发生时由保险方归还部分贷款,可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由农业保险的把关与支持,降低了农业贷款的经营风险。
综观农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农业中高风险的存在,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是其他方式所无法完全替代的。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单靠任何一方的参与是很难以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针对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诸多复杂问题,提出了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并依赖政府在资金、立法、构建农村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作为,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1、《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姚琴、许建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2、《我国农业保险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李莉、马丽丽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13.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三
“十二五”期间,新乡市加大对农村环境质量的治理力度,尤其是针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规模的管理及污染设施的建设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农村污水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2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现状
2.1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新乡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增加,集约化养殖、污水灌溉及农膜污染等,尤其是含氮、磷的污水排入河体,易造成河水的富营养化,破坏生态环境,因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新乡市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较大,其中2015年,新乡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7.46万吨,其中农业面源排放量为4.4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9.8%;氨氮排放总量0.742万吨,其中农业面源排放量为0.332万吨,占排放总量的44.7%,在农业常规行业类别中又以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所占比例最大。2015年,新乡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7.46万吨,其中畜禽养殖业排放量为4.42万吨,占排放总量的59.2%;氨氮排放总量0.742万吨,其中畜禽养殖业排放量为0.327万吨,占排放总量的44.1%。
2.3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十二五”期间,新乡市畜禽养殖业的大力发展虽然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因其农村畜禽养殖厂分布广泛,其集约式的发展造成粪便集中且冲洗水量大,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畜禽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的源头。2015年,新乡市农业源污染物总氮的排放量为2.49万吨,其中,畜禽养殖业1.75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0.2%,水产养殖业排放量0.00384万吨,占总量的0.1%,种植业排放量0.743万吨,占总量的29.7%;农业源总磷排放量0.310万吨,其中畜禽养殖业排放量0.271万吨,占总量的87.4%,水产养殖业排放量0.00083万吨,占总量的0.3%,种植业排放量0.0377万吨,,占总量的12.3%,见图1、图2。
3变化趋势
3.1“十二五”期间农业氮、磷排放变化
2011年~2015年全市农业废水排放中总氮排放量呈下降后再上升,到2015年略有下降整体上升的趋势,其中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总磷排放量与农业源总磷排放总量趋势相似,水产养殖业的总氮排放量是逐年下降,见图3。农业废水排放中总磷排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到2015年略有下降,整体稍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畜禽养殖业的总磷排放量与农业源总磷排放量趋势相似,种植业总磷排放量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产养殖业的总氮排放量逐年下降,见图4。
3.2趋势原因分析
“十二五”期间,新乡市农业发展迅猛,带动畜禽养殖业也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畜禽养殖饲养量由2011年的3713.7万头/羽发展到2015年的4179.2万头/羽,规模化养殖栏/舍面积也由2011年的494.1万平方米发展到2015年的538.2万平方米,呈现先下降到2013年以后再稳步上升的趋势,而其排放的总氮量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趋于稳定,到2015年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总磷排放先降低后上升,总体降低的趋势,见图5、表1,这与新乡市整治农村畜禽养殖业的措施密切相关。
4结论
“十二五”期间,新乡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完成20个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任务,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农业源总磷、总氮的排放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陆泗进,何立环.浅谈我国农村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5):1-3.
[2]武淑霞.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氮磷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1-5.
【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企业专宁波市人事局、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市建设委员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08-29
宁波市发展历程07-23
宁波市专业技术人员10-17
宁波市信息化十大工程08-29
宁波市明星家庭服务员申报07-08
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院07-11
宁波市江北区事业单位08-18
宁波市社保卡“一卡通”问答08-24
宁波市中级法院暑期实习总结报告09-13
宁波市护理学会会员管理制度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