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精选2篇)
1.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 篇一
(School of Tourism,Jiujiang University,Jiangxi Jiujiang 332005)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生活,是与科学、文学、艺术、道德等并列的历史现象。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宗教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宗教旅游资源是一种特色鲜明、意境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庐山作为一座文化名山,庐山宗教文化相沿不断,积淀厚实。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庐山宗教旅游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利用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庐山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开发层次大都停留在朝圣观光上,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笔者正是在深入分析庐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开发利用,以期达到一定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
1 庐山宗教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宗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庐山的得名由来即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匡俗七兄弟筑庐隐居,学道求仙,得道后仙化人去庐存,故而得名庐山。南朝时,陆修静建太虚观。唐玄宗册封敕建“九天使者庙”。宋太宗、宋徽宗将其易名升格为最负盛名的“太平宫”。佛教流入庐山,始于三国时期。庐山最早的寺庙是建于公元340年的归宗寺。公元386年,慧远创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辟了佛教中国化的道路。“庐山到处是浮图”的题咏,正是对庐山千余年来宗教的形象概括。近代,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各教派纷至踏来,营建教堂,传播教义。庐山形成了一个集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一山存六教的独特现象,其滋养和展示的宗教文化奇异多彩,充分显示了庐山厚实凝重的宗教历史、强大的文化张力和崇高的地位。
1.2 宗教建筑众多
历史上庐山的宗教曾十分兴盛,古代庐山几乎峰峰有寺,甚或一峰数寺,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寺庙道观曾一度多至500余处。有“东林、西林、大林”等三大名寺,“海会、秀峰、万杉、栖贤、归宗”等五大丛林。有“简寂、太平、清虚、寻真、昭德、广福、太乙、仙人洞”等十八处著名道观。对此,唐宋诗中多有叙及,如:“僧屋五百住庐峰”、“庐山三百寺”、“宋时三百六十寺”、“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个无”等,可见寺院之多。至近代,经过历史的浩劫,庐山的寺院宫观有所毁败,但仍留存有庙观一百来所,基督教教堂13座,教派16个,天主教教派9个。至今,庐山仍存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的寺、庙、宫、观、塔、教堂等宗教建筑,其中不少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寺庙、石塔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如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万杉寺、栖贤寺、铁佛寺、诺那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美国升天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天池寺东西舍利塔、文殊塔、六和塔等宗教建筑。
1.3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庐山的宗教文化极为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庐山的许多山峰、地名都被打上佛教的印记,如金轮峰、般若峰、佛手岩、文殊台等。其次,在庐山还流传着许多同佛教有关的神话传说,如关于“虎跑泉”的来历,据说慧远与名士高僧在东林寺游玩,老虎跑来掘地成泉,供他们饮用,此泉故名“虎跑泉”。此类神话从侧面表现了这一佛国净土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庐山现存的宗教文物及旅游资源众多。如现藏于庐山博物馆的《五百罗汉图》,被列为国家一级藏品;陆修静在简寂观研经传道达7年之久,观内道藏阁存有当时最完备的道家藏书,是道教最大的经库。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庐山,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诸如此类的宗教旅游资源数不胜数,为庐山宗教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庐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庐山历来被誉为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教育名山、历史名山和建筑名山。而宗教文化是贯穿庐山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庐山宗教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中国宗教史的缩影。同时,庐山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宗教的历史,甚至是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庐山具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也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更有广阔的宗教旅游开发前景。但是,当前庐山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却和千年名山的文化背景很不相称。庐山是南方的宗教中心,宗教文化在庐山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是极为显著的。宗教文化旅游应该成为庐山具有特色和相当潜力的开发项目。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2.1 理顺庐山管理体制
庐山管理体制相当复杂,自1949年5月解放以来经历了10余次变更,其属地管辖与行政级别较为混乱。直至现在,面积为282平方公里的庐山山体被人为地分成六块,分别隶属于六个地方政府或单位,其中约50%位于星子县境内,20%位于九江县,16%位于庐山区,14%的山顶部分则由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管辖,庐山垦殖场和江西省自然保护区也分别管辖着小部分区域。如此行政区划,使庐山形成“一山六治”的多头管理局面。虽然近年来管理体制略有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庐山的宗教旅游资源是遍布全山的,在现有管理体制下进行的开发,宏观上无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作指导,缺乏对宗教旅游资源的认识,微观上又没有合理的市场机制指导,从而使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仍处于各景区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随意建设的局面,旅游资源处于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庐山管理体制的不顺,影响了庐山发展进程,也使庐山没有真正起到全省旅游的龙头作用,改革庐山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在此方面,完全可以考虑借鉴黄山、张家界的经验,结合庐山实际情况,尝试独立设置单独建制的庐山市,从而彻底理顺管理体制,这才是庐山旅游大发展的关键和前提。
2.2 编制庐山宗教旅游发展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对宗教旅游认识不到位,特别是没有将宗教旅游开发列入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庐山独特的宗教文化景点极具开发优势,但缺乏整体打造、包装,景区建设未能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大多数宗教活动场所道路较差,公交旅游路线分散,场所内外部配套设施及接待能力不足,且较为零乱,游客来了住不下、吃不好、留不住。庐山宗教旅游整体规划体现在宗教景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与人才规划上。首先要组织专家对本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为科学合理开发宗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编制科学的宗教旅游发展规划。根据旅游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宗教旅游区内的景区、景点布局和建设规划,合理编制旅游线路,可开展宗教朝拜游、宗教观光游、宗教体验游、宗教休养游与庙会旅游。
2.3 挖掘宗教文化内涵,整合开发旅游项目
庐山宗教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既具有宗教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民俗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宗教旅游产品开发上应该深挖其文化内涵,走多元化、精品化道路。在加速宗教观光和宗教朝觐等传统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积极开发出一系列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特种旅游产品,如宗教朝觐观光游、宗教生活体验游、宗教艺术欣赏游、宗教节日庆典游、宗教修学游、宗教娱乐健身游、宗教饮食文化游、宗教生态游、宗教购物旅游等产品,构筑起多层次、多功能的宗教旅游产品体系。
以庐山东林寺为例,要发展组合旅游,一方面要将庐山的观光资源与宗教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将宗教信徒和普通游客相组合。比如庐山可以推出宗教观光游,让宗教信徒来到东林寺后,欣赏庐山的自然风景,让观光的普通游客也去东林寺参观,了解佛教净土宗祖庭的一些情况。
2.4 打造独具庐山特色的宗教旅游商品
在旅游行业中“特色就是生命”,只有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好的宗教文化旅游商品,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扩大宗教文化的影响。这类商品不仅是旅游纪念品,还应是联系人们宗教情感的艺术品。因此庐山宗教景点可以根据各自寺庙、宫观的特色,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比如介绍有关宗教渊源、寺庙历史、建筑、艺术、宗教活动等内容的明信片、宣传手册、VCD等;一些宗教法器的复制品,比如佛教的进香袋、数珠等等;也可以像普陀山、五台山那样录制一些宗教音乐磁带、CD等出售,尽可能凸显庐山特色。
2.5 加强宗教旅游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九江现有持证导游人员约3000人,但绝大多数都是初级导游,且有近30%是旅游院校在校生或刚毕业的学生,半数以上导游从业年限不超过五年。在大多数宗教景点,从寺院道观的僧徒或道士到工作人员或导游人员,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宗教人员所做的无外乎诵经、为进香者祈祷、维持秩序等活动,很少为游客进行讲解,而导游人员虽具有一定的旅游知识,但普遍对宗教文化及其典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也无法为游客较好地介绍有关宗教文化,两者之间严重脱节。造成有宗教知识者不了解旅游知识,有旅游知识者不了解宗教知识,两者之间严重脱节,使游客在游玩时难以尽兴。
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对导游人员大力加强宗教知识培训。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佛教或道教信徒加入到寺庙道观讲解者的行列。当然也可以配一些电子语音系统辅助说明,既可增加游览项目,又可激发游客的兴趣,全面提升该宗教胜地的形象。
2.6 加强宣传交流,举办重大宗教活动
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要本着“历史文化遗产为今天服务,宗教文化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原则,因此九江的主管部门要大力地去宣传。要通过各种媒体和互联网广泛宣传庐山各大宗教活动场所的地理风光、人文景观及鲜明特色等,努力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广泛收集各场所的宗教文化知识、传说故事及各场所的各自特点,并编辑成册、利用宗教活动时散发于众,广为传播,吸引海内外游客和宗教信徒。
在庐山,可以利用各种纪念日、宗教活动、宗教文物的交流展出、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和法会等活动加强宗教文化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比如南昌西山万寿宫每年一次的道教盛会,鹰潭龙虎山每年10月份的道教文化节,都值得庐山借鉴。
2.7 制定法规条例,开发保护协调发展
一方面,尽早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依法加强宗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宗教文化旅游是一个跨部门多,牵涉面广,受制约因素多的产业,旅游业的管理长期处于一种既无权力又无法力,进退两难的境地。可以考虑成立一个类似综合治理的常设机构来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加大管理力度。
另一方面,加强对宗教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大多是历史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相结合,切实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避免开发性破坏。这要求开发管理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开发保护方案,科学开发;针对部分游客对宗教文物乱刻、乱画等人为破坏,要依法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强化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浅谈江西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薛伟华.浅谈开封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开封大学学报,2006,(01).
[3]何启林.加快开发利用青海宗教文化旅游资源[J].攀登,2006,(06).
[4]景秀艳.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福建地理,2003,(01).
2.外军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其启示 篇二
一、部分国家军队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一)美国军事人力资源开发特点
一是教学内容紧密跟踪新军事变革。近年来,为了培养信息战和信息技术人才,美军突出“信息战”演练,在军事院校中增设信息战课程。二是重视全面素质教育。西点军校的基本教育方针是教育和训练每一个学员具有正规陆军军官的基本素质。要求学员从智能、军事、领导、体能和道德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西点军校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其毕业学员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科技、社会、政治和经济世界的不确定性进行预测并作出有效的反应。三是军官教育培训采取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相结合。美军除了依靠军队院校培养军官外,还在地方大学设置了名为“后备军官训练团”的军官训练机构,利用地方大学培养军官。
(二)俄罗斯军事人力资源开发特点
俄罗斯军事人力资源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准军事部队和文职人员构成,其人力资源开发有以下特点:
一是利用地方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俄军依托地方院校培养人才主要采取扩大地方大学的军事学系或军事学院的规模,某些专业的初级军官主要由军方出资,地方院校培养。二是军事教育制度化、法制化。1999年俄颁布了军事院校示范条例。条例确立了军事院校的地位,规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明确了高等军事院校开展思想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学法研究工作的特点,确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三是把学员的全面发展和军事教育结合起来。强调学员的全面发展与加强军事教育的针对性两者的有机结合。四是部队军事训练突出实战和联合训练。
(三)日本军事人力资源开发特点
日本军事人力资源由现役部队、文职人员和预备役部队组成,其人力资源开发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军事院校培训。日军对军官的征召和培养十分严格。日本军事院校教育是军官培训和晋升的重要环节,军官的主要来源是防卫大学毕业生、地方大学毕业生和军内选拔的优秀士官,再经过军兵种学校培训才能任职。军官每新任一个职务都必须经过相应的院校培训。二是强化科技练兵,提高部队整体训练水平。日本自卫队加大了利用现代化设施和高新技术装备施训的力度,步兵师、团等作战单位广泛运用训练评价支援中心方式(TECS方式)和训练评价支援系统方式(VSS方式)进行训练。三是注重机动训练,提高部队应急作战能力。日本陆上自卫队根据《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的要求,为了有效应付日本周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事态,强化部队的快速机动训练。四是加强与美军的联合训练。日本的国防政策支柱是不断强化日美军事同盟。日本每年派遣陆、海、空自卫队前往美国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基地进行训练。增强了与美军的协调作战能力。五是注重兵种合同训练,提高部队的合同作战能力。
(四)印度军事人力资源开发特点
印度军事力量由现役部队、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组成,其人力资源开发有以下特点:
一是重视院校培训体制和军事教育改革。印军现有各类军事院校70多所,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训练和教育体系。印军院校分为培养未来军官的“少年军校”,培养初级军官的军兵种学校、培养三军参谋人员的国防参谋学院、培养中高级军官的国防管理学院和国防高级学院。二是部队军事训练改革注重完善训练体制、标准和手段,重视联合演习。主要做法是建立和完善部队训练领导体制,严格训练标准,努力实现训练手段的现代化,增加部队训练内容等。三是印度军队演习采取单军种演习与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相结合。单军种演习由各军种组织实施,演习内容单一,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各部队的训练水平,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二、对我军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一)军事人才观念亟待转变
传统的军事人才观念要转变。新型军事人才,特别是担任中、高级职务的新型军事人才,再不是骑着马或坐着吉普车,拿着望远镜来指挥战争了,他们很可能是在作战指挥室的屏幕前,如同试验室里的科学家一样,指挥着千万里之外的战争。美国的数字化部队装备给我们带来启示:全球定位系统及单兵数字化武器的运用,对士兵的智能和体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育训练观念需要更新
当前军队教育训练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人才观念的创新必须伴随教育训练观念的创新。否则培养的人才,文化基础不牢,科技素质不高,没有创新能力,其知识结构、素质综合构成既不能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必将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形成很大的差距。
(三)教学训练手段和方法需要创新
坚持学员为主体,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的内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坚持学员为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育训练体制需要完善
【神木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方案】推荐阅读:
推荐的著名阿里山神木导游词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