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4-10-15

五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6篇)

1.五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一

苏教版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1.编船篮

知识目标:

1.巩固压一挑一的编织技法。2.初步了解竹编的有关知识。3.通过自学图例,学会编织船篮。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编制竹器的能力。2.通过自学图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通过分组制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4.通过课内外的实践,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学生看懂图例,制作出船篮。难点:

1.经纬线的均约匀排列。

2.纬线一端的捆扎和另一端的插入。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范作、半成品、橡皮筋、竹条。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枫桥的竹编全国有名,想当初,仅热水瓶竹壳就热销中国半壁江山。就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竹篮,就形状多样,请看。(课件出示各种竹篮。)

2.(指图)形状有(方的)、有(圆的)、有(椭圆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形状。

3.这只篮子又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就叫它船篮好不好?(出示板书:船篮)4.老师也编了一个,用什么编的?

5、是的,书上是用塑料带编的,今天,我们要用竹条来编船篮。(出示范作,学生回答后出示板书:竹编)想做吗?

二、自学图例,交流制作步骤。

1、请翻书到第6页,自学图例,学习船篮的制作步骤,同桌可以轻声地交流。

2、制作交流,相机板书。(1)捆扎经线一端。

(2)经纬上下交织。(压一挑一)(3)收扎经线另一端。(4)捆扎纬线一端。(5)接插纬线两端。

3、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安全、插法、排列均匀)

4、同桌两人合作制作,老师有个评价标准,看看好不好?(出示:实用、形象、美观、创新)

5、有信心编好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编的更好。

三、小组合作,制作船篮。

1、播放音乐。

2、老师巡视,有问题的及时指出。想一想:经纬根数不一样会怎样?

四、自评、互评、师生点评。

1、评作品、评合作、评劳动态度。

2、学生代表自评,然后同学互评。

3、同学们通过自学图例,同桌合作,学会了船篮的制作过程,大部分的同学完成的都很好。但老师也发现有几个同学在制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

4、请没有完成的同学评价,其他同学帮忙。

5、我们五(2)班的同学不仅会动手动脑,而且非常团结,给吴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课后想一想:经纬根数不一样会怎样?可以把你得到的结果和你的同学相互分享。

五、课堂小结。(播放竹制品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了吗?这些都是陈列在我们学校劳技教室的竹制品。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灵巧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制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发扬我们枫桥的竹文化。

2.动物书签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辫编织的方法,用小辫编织法编织一只活泼的小鹿。

2、在编小鹿的基础引导思考设计编织其它形态的小动物。

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在制作中细心、严谨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重点

五股辫的编织方法。教学准备:

编织小鹿作品与半成品,五股辫编织示意图以及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呀?

2、老师也十分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出示纸条编制小鹿)

3、小鹿可爱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纸条编动物书签。《动物书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方法

1、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编制方法。编小鹿分为哪几环节?

2、我们先来小组研究一下第一环节:起头。边研究小组边一起试做一个。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到前面演示一下。

3、接下来大家研究编身体和脖子,发现编制规律.4、谁来到实物投影下演示编头部?

三、动手实践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组研究,小鹿的编法你们学会了吗?那么你们就动手试试吧!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展示评价

学生根据制作要求进行评价。

五、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找到了编小鹿的规律,学会了纸条穿编的方法。看!有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作品!你可以评一评这些作品,自己的、别人的都可以!没完成作品的你也可以针对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一说。

六、小结

纸条除了可以编小鹿,还可以编很多图案。大家看一看!学生欣赏纸条穿编作品。同学们回家后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纸条穿编的作品,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3.编网袋

教学目标:

1、学习编织编织袋的方法.2、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在制作中细心、严谨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⑴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⑵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⑶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⑷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⑸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

⑹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⑺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⑻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⑴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⑵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

⑶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4.中国结——鞭炮结

教学目标:

1、学习编织中国结的方法.2、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在制作中细心、严谨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录像片,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60厘米长的彩绳两根,五厘米长的彩绳一根,镊子(或锥子)、强力胶(或打火机)、剪刀等。

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教学过程:

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实物、录象图片等)。

2、提问: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饰物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中国结?你了解中国结吗?

3、介绍中国结的由来、特点及其用途。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浓厚兴趣,导入新课。(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

1、中国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

2、你能参照图示一步步编出鞭炮结吗?试着编编看,提出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

3、讲解并演示重点、难点。

⑴编结材料中的一根五厘米长的短线绳是做什么用的?编结时怎样插入、固定它?

⑵演示说明“井”字互套,直至线绳全部编完(可用粗绳演示或投影片图示说明)。

⑶怎样收尾?岁收尾时的操作有什么要求?一定要注意什么? ⑷如何将各人编结好的“鞭炮”组合成“一串鞭炮”?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编结操作时(可伴轻音乐),小组内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想办法解决难题。

四、评价拓展

1、小组自评、互评各人编的单个“鞭炮”,根据评价结果填上“☆”。

2、展示评价各小组的“一串鞭炮”,颁发团体优胜奖。

3、思维拓展。

⑴如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互套穿编,“鞭炮”柱体会呈现什么形状?

⑵可不可以用三根(六股)、四根(八股)„„绳来编呢?“鞭炮”柱体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课后试试看!

4、课外活动:参照技术信息提供的阅读材料,或自己创新设计编结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5.中国结——吉祥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编制吉祥结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吉祥结的相关知识,掌握编制技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劳动素质的效果。在掌握基本编制技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多种变化吉祥结的编制进行探究。在欣赏、编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利用演示、课件等手段,清楚地向学生们演示制作方法和制作程序,讲明要求,展示样品,以开拓同学们的眼界,引发学生对编制过程的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参与制作、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在合作学习中,利用小组互助完成吉祥结的编制和多种编制方法的探究。在做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结实物展示

播放中国结演示文稿 问

题:这些漂亮的中国结说明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

展示吉祥结作品。这么漂亮的作品是怎么编制出来的

三、利用动画课件演示编制过程 要求:观察:绳线走向

思考:吉祥结编制的要领是什么?

四、总结编制要领 第一步:将绳折成十字。

第二步:从绳头开始,逆时针一根压住其前方的另一根,依次类推。最后拉紧。

第三步:从绳头开始,顺时针一根压住其前方的另一根,依次类推。最后拉紧。

五、实物编制操作演示

通过演示板,分步操作。边演示边讲解,巩固知识

六、分组探究,完成作品

要求: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编号的作品,小组研究,可以拆掉,探究编制方法;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都要完成一个作品,互相帮助。

七、分组展示作品

要求:每组选出最好的一个作品进行展示

八、探究吉祥结的变化形式: 1.教师展示编好的变化的吉祥结作品 2.想一想:这些变化的吉祥结作品怎样编? 3.分组讨论:各种变化吉祥结的特点和编制方法 要求:每组选一种变化形式进行探究。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协作进行编制

4.作品展示

展示不同变化形式的作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吉祥结的基本编法和变化形式进行了探究。现在你是不是更觉得中国结真的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艺术呢?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有责任用将它发扬光大!

6.中国结——“平结” 目标预设

1.知道编织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初步了解中国结的文化意义。2.学习最基本的绳结编织法,尝试编织小饰品。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养成做事耐心、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确中国结的特点和编织平结的方法。教学难点:有规律地穿绕与拉压 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

2.红色丝绳 2 米两根,黄色珠子一颗,各种中国结若干。3.学生自备中国结工艺所需的材料、工具。教学过程:

一、赏析导入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

见过这个标志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北京申奥标志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即“同心结”或“中国结”。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猜猜看。

(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你看,老师这儿就搜集了各种式样的中国结。课件出示各类中国结。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织一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编中国结。板书课题。

二、学习编织

1.想要学会编结这么漂亮的中国结,首先要学习编结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结的编织方法。板书:平结。你看(演示),这就是平结。

①我们班有同学会编平结吗?

会编的同学,本节课我聘请你担任小老师。②还有许多同学不会,准备怎么学习? 向老师请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③还有什么学习的好途径呢?

上网。很好,网络上确实有很多好的学习资源,课前,我也上网搜集到了很多资料,其中就有平结的编织方法,我已经把它下载到了这边的电脑里,你们可以打开学习。

④我们手头的课本也是我们学习的好老师。

2.学习的途径真多。请已经会做的小老师先到这儿来,我们是智囊团。下面的同学,你准备采取哪一种学习方法呢?

3.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进行快速分组。4.小组首次探究。

5.接下来我们就比比哪组在学习时能做到最细致、讲合作、能安静。6.交流、调整。

①重点突出平结的编制过程:摆 绕 穿 拉 压(板书)②说明编入珠子的方法。

③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美观程度、速度、平整度、创编)7.再次探究、编织。部分学生尝试编织时穿上珠子美化一下。8.再次展示、交流。

三、总结交流: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编中国结的本领,你觉得学这个本领有什么用呢? 是啊,平结是一种古老、通俗和最实用的结索。它的用途很广,编制手环、项链、门帘和一些动物形态的饰物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你们可以上土豆网,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编织方法。

2.今天的学习,你除了学会编平结的方法,还收获了什么?

3.今天我们学编了中国结,确实,编织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大家通过实践操作,还能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呢。

7.小蒸架

教学目标:

学生学会使用钳子弯折并会制作铁丝小蒸架。教学重点:用钳子弯着铁丝制作小蒸架。

教学难点:相邻两片铁丝网的连接。教具学具:剪刀、铁丝网、钳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展示小蒸架

2、观察小蒸架的结构

3、谈谈小蒸架的用途

4、说明所用材料与工具 二.学习新课

1、讨论、汇报小蒸架的制作方法

2、提活动要求 A、注意安全 B、加强合作 C、制作精良

3、制作

4、巡视指导

5、总结,汇报小蒸架的制作步骤

6、小结并板书步骤

7、汇报处理难点

8、整理加工

11、拓宽小蒸架还可以制成什么样式? 三.教学总结

对本节课活动情况小结,整理加工自己的。蒸架

8.心锁环

教学目标:

1.了解心锁环的制作原理;

2.学会制作心锁环,学会上锁和解锁; 3.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趣味; 4.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心锁环,学会上锁和解锁。2、难点:弯杆及圆环的处理、心形环的制作。教学准备:铅丝、尖嘴钳、直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玩具吗?(喜欢)是的,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许多智力玩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看大屏幕(孔明锁、九连环、心锁环)。人们在不需要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这些玩具中相连的环、扣解下来。你们想不想玩玩这样的玩具?(想)

2、出示心锁环。老师这儿就有一个这样的玩具,(动作示范:解开又锁上)。不借助任何工具,将弯杆从心锁环中拿出来,谁想来试试?(请学生尝试)

3、大家是不是都想试一试?(是)可是我们又没有那么多的心锁环,怎么办呢?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来模仿制作一个心锁环,然后再一起玩,好吗?

(板书课题)

二、学习制作

1、那么怎么来制作呢?书本的第31页,就有答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心锁环,看看它由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也可以结合实物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后,明确以上问题的答案: 说说心锁环是由几部分组成的。(1)横杆,(板书);(2)弯杆,(板书);(3)心形环,(板书)。、你觉得心锁环哪个部分制作起来最困难?(看一看)(1)横杆、弯杆的制作着重圆环的处理(教师示范,利用范作)(2)心形环的制作注意使凸起处适度窄长些(教师示范,利用范作)

4、请同学们按示范的方法,也可结合实物,试试看能不能制作成功一个心锁环。在制作的过程中使用尖嘴钳等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做一做)。好,开始吧!(播放音乐)

三、学会玩法

1、同学们都已经将心锁环做好了,接下来,可能有同学会问,怎样玩法呢?有没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看一看)

2、观察解心锁环的方法,教师示范,(边讲边演示,讲讲停停)了解将弯杆套入心形环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所作的弯杆套入心形环。(教学范例示范),指明学生上来演示。

4、学生试玩(玩一玩)

四、练习竞赛

1、引导学生可在小组内开展自主活动,也可在小组开展比赛,选派最好的同学,参加比赛。(比一比)

2、鼓励小组,集体训练,参加团队赛。

五、总结

向获胜的小组表示祝贺!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尝试了学习制作心锁环,还开展了一次上心锁环及解心锁环的比赛,同学们掌握了制作的方法,也学会了怎样来玩心锁环,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玩的同时,看看还可不可以做出其他式样的锁环。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设计制作,看谁的创作最巧妙、最好玩。

9.衣架

教学目标:

了解衣架的制作步骤,学习衣架的制作方法,并能独立制作。教学重点、难点:弯折成型。教学准备:老虎钳、起子,铁丝3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你认识的金属制品,说出分别是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

2、教师出示一个用铁丝制成的衣架,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金属材料制作的吗?要是能亲手做一个作为礼物送给妈妈,那多有意思呀!

二、学习做法

1、想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衣架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指生交流,老师总结并一一出示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自学做法:对照书上彩图研究衣架的制作步骤。

4、学生交流步骤,师相机板书: 用钳子将铁丝弯成挂物衣架。用钳子夹住支架下端,用起子折弯。

将两挂臂铁丝的一端弯成圈,分别套在支架下端的两侧。

将两臂挂铁丝的另一端分别折弯,一个简易的铁丝衣架便完成了。5.教师示范制作衣架。

三、练一练

1.同桌合作制作衣架,教师巡视指导。

2.指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做讲解员为大家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3.同桌互相讲解制作的步骤。

四、拓展活动

你能设计出其他造型的衣架来吗?画出简要的设计图并动手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谈谈今天这一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先回家试试自己做的衣架,再把它送给妈妈。

10.旗杆模型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尖嘴钳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尖嘴钳弯折细小的铁丝。2.完成旗杆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己观察作品,模仿制作旗杆模型。2.旗杆金属挂钩的制作及底座的制作。教学准备:

国旗的相关知识、尖嘴钳、剪刀及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地升起,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升旗手呢?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旗杆模型,让每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

二、观察模型,制订制作计划。

1.出示旗杆模型。你知道这个旗杆模型是怎么做的吗?使用了哪些工具和材料?

2.交流讨论,制订计划。你认为哪些地方是比较困难的?

(强调各部分比例和颜色一定要正确,五颗星的位置要准确。)

三、尝试制作,完成旗杆模型。

学生分组制作模型,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1.议一议:请学生将作品放置在讲台上,比比看谁做的旗杆模型最棒,评选最佳作品。

2.我们用吸管和铁丝制作了一个旗杆模型,你能用其他材料制作更大一点的模型吗?希望课后同学们看动脑筋,自己也来设计一个更有新意的旗杆模型。

11.丝网花

教学目标

1.掌握丝网花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素养。2.在课程的学习中构建自我,领悟爱与美的情感。3.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培养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丝网花的制作方法与技能。

2.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出自我个性的张扬力。教学准备

(一)部分花卉图片;鲜花、仿真花卉。(二)材料和工具

多种型号的彩色金属丝;各种单色、双色的弹性丝网;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蕊;多种颜色的自粘胶带;细呢绒纤维线或合成纤维线;剪刀;尖嘴钳;饶圈套筒(直径从1cm-8cm,也可用瓶、毛衣针、笔芯等其它圆柱状物品代替),以及其它辅助材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引言:花装点的世界艳丽缤纷,它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人们希望和向往,赏花时节人们绽开了张张笑脸。当今仿真花卉中的又一朵奇葩“丝网花”(又名:丝袜花——以废弃的呢绒丝袜面料为原料又叫丝网),它的流行和面世,也是对花艺的一种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人们的爱花、赏花情结。

2.导入:作品赏析——激发情趣。(运用对照法:鲜花、仿真花卉以及多媒体、DVD进行部分花卉图

片录象的欣赏。

3.认识材料与工具(见图1)4.简介丝网花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尖瓣单层兰花为例。见图2)

(1)绕圈:(花冠、花托、花叶的“骨架”,可分为单圈、多圈、多节、波浪绕圈法和初步定型法)

把彩色金属丝绕在套筒(工具)上,金属丝的首尾交叉,离套筒表面约5mm处用手指或用金属钳按住并且拉紧,然后纵向转动套筒一圈,在绞捻结束处剪断金属丝。(见图3)

(2)网丝:(分为单圈网丝法、多节网丝法、多圈网丝法)运用单圈网丝法;在金属圈上平整的套上丝网,向圈的根部拉紧,用线在根部缠绕数圈绑定后,直接拉断线。(见图4)

(3)组装:先把花蕊固定在花梗上,再把一片花瓣扎在与花蕊连结的花梗上,继续扎下一片花瓣,重复把所有花瓣扎完(共五只),再拉断线。(见图5)

(4)造型:花瓣、花叶可以任意延伸和弯曲,按花卉的种类以及花朵盛开时的情况对花瓣进行整理和造型,但兰花花瓣一定要整理出尖型,就能获取较好的效果。(见图6)

5、学生动手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四人一组)制作兰花。(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

6、小结、成果展示,作品赏析

(1)对你制作的花型是否满意?别人如何评价?(2)在你制作丝网花的过程中是否顺利?(3)你是否与他人交流合作过?其效果如何?

(4)如果重新制作这个作品,你认为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请对评估结果涂抹出相应数量的五角星。主题鲜明

操作规范

独有创意 造型美观

花型逼真

富有特色

七、思考与实践

通过课上教学实践所掌握的技艺技能,请同学们尝试创作出不同品种的花卉造型?(不同品种的花卉造型在后面的课时中逐步完成)

12.桌面垃圾桶

教学目标:

1.了解桌面垃圾桶的结构和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桌面垃圾桶的支架制作和安装固定。教学准备:

尖嘴钳、剪刀和相关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同学们,当今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条关于处理城市垃圾的环保信息。(出示环保信息。)

2.我们了解到城市垃圾数量很多,那么这些垃圾能否回收利用呢?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处理垃圾?处理垃圾首先要从垃圾的收集和分类做起。今天我们利用废旧纸杯来制作一个桌面垃圾桶。

二、小组讨论、设计思考。1.出示范作。

2.说一说,这个桌面垃圾桶由几个部分组成?

3.他是如何制作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了解制作方法。

5.交流讨论:制作步骤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比较难做?怎样制作才能又快又好?制作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

三、尝试制作、指导纠正。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最好,学生将作品放置在讲台上,请学生评委进行点评。

2.要求:翻盖灵活、连接牢固、剪切平整。

2.小学科学五下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小学科学五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学生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3.五下各科计划 篇三

红明小学何玉荣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66%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平。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二)教材特点

4.五下音乐教学反思 篇四

《绿色的祖国》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少年儿童歌曲,全区中速,四二拍子。歌曲表达了植树造林给人们带来美丽景色,我们在祖国这绿色的怀抱里自由的歌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为美丽的祖国发愤图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欣赏歌曲时,我从情感体验导入,通过听、说、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层层深入的体验乐曲情绪,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现对音乐的感受。在歌曲教学这一环节上,我从听入手,训练学生对旋律的敏感性和记忆力,用有节奏感的音调来朗读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内容,歌词节奏,以及歌曲中出现休止符的唱法,并能唱出歌曲欢快的情绪,体会歌曲的内涵,拓展部分是这堂课的一点小小的遗憾,若是让学生唱唱学过的有关树木、植物的歌曲,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我想这节课会更完美。《红蜻蜓》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是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面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歌,但是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斑鸠调》教学反思

5.五下科学教学设计 篇五

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2.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3.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成小片。7.出示刀。

二.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子、刀就属于机械。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机械。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难度)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8.你还知道哪些机械。

9.这些机械大约是在什么年代发明和使用的。10.讲古人的机械。(P3)三.回顾和解释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板书: 什么叫机械 什么叫机械?

机械的作用有哪些?

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有哪些? 2 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教学准备:杠杆模型,垫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老师现在要把讲台垫高一点,在每个桌脚的地方放一个木块,谁能帮帮忙,只能一个人来帮忙。

2.由学生来试。(一个人是可以抬起一般教室的讲台的一角的。)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觉得刚才**同学的办法有点累人了,可以用更省力的办法。学生用杠杆试。

刚才这位同学使用的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名称啊? 在使用杠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杠杆有哪几个必要的部分组成?

生活中还用过杠杆吗?(结合P5图)

是不是支点越靠前就越省力呢?请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实验。

交流实验、做实验、记录、交流。是不是用杠杆就一定省力呢?

为什么有的时候还要用费力的杠杆呢?

三、课堂小结

1、看阿基米德的话。

2、如果让你帮阿基米德制作一个杠杆来拖起地,你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 板书:

怎样移动重物 什么叫杠杆?

杠杆有什么作用?按省力情况可分为哪几类?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结实规律。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教学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教学准备:小车、拉力计、书本、知尺。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P6图,把很重的箱子搬上卡车,有的人是用直接抬上去的方法,你能不能想到一个更容易的方法呢?

2.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叫利用斜面。二.探索和调查。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斜面的呢?

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用到斜面呢?

3、斜面这种机械能不能帮我们省力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去做?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动手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7、出示刚才学生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斜面,问,这两种斜面哪一种更省力呢?(这里所选择的实验一定只能改变一个量。)

8、你觉得影响斜面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9、讨论。

10、指定实验计划。

11、交流、改善计划。

12、实验、记录、交流、小结。三.回顾与解释。

1.出示P7图,要想更省力地爬上这座山,你有什么好办法? 2.出示螺丝钉,问,为什么螺丝钉要设计成这样? 板书: 斜坡的启示

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影响斜面作用的因素。

变形斜面——螺旋、S形盘山公路 斜面的应用:滑梯的运用原理。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3.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轮轴。

1.出示P9图,请问选择哪一中起子可以更省力的将螺丝拧进木头?

2.出示门的把手,问学生,为什么要在所的末端放一个比较大的把手呢?如果没有这个大的把手,而是一个很细的把手,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起子、门把手相类似的机械呢?

1、观察P10图,4.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5.讲解轮轴的概念。二.制作、研究轮轴。

1、同样是起子,同样都可以省力,但不同的起子省力的大小却不同,那么影响轮轴的因素有哪些呢?

2、讨论、交流。

3、如果要证明我们的假设,可以怎样去做呢?

4、设计实验。

5、交流、改善实验。

6、实验、记录、交流、小结。三.回顾和解释

1、观察P10图。

2、在图中哪些地方用到轮轴的?

3、这些轮轴有什么用途? 板书:

拧螺丝钉的学问 1.轮轴简单机械 2.螺丝刀轮——刀把 轴——刀杆

3.轮轴能省力,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4.轮轴的应用:扳手、汽车轮胎、轮盘等。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层次2: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但不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层次3:知道滑轮的基本结构,也知道动、定滑轮的区别。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不能选择研究的对象。层次2: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但不能选择研究的对象。层次3: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能选择研究的对象。教学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有谁做过升旗手。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讲解滑轮的概念。

从学生的身边引入课题。

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做为选做。

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生活中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使用滑轮,所以这里再讨论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较适合用滑轮,比如前面讲到的搬箱子上卡车,就不适合使用。

第六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知道他们的特点和用途。

能够对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进行比较,知道他们的应该范围。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层次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层次3: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并能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

层次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不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

层次3: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并能组装简单的链条传动和车轮传动。

教学材料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交流。

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由链条传动过度到齿轮传动。

2、将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建立联系。

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6.五下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杂交、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繁殖、胚胎移植等一些较新的生物繁殖方式。

2.了解克隆技术、太空育种等一些最新的生物繁殖方式。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调查的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了解繁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培养热爱科学的价值观。

5.通过对我国生物繁殖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并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图片

小组准备:课前进行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植物的繁殖技术,也探究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方式。今天,我们继续交流学习《生物繁殖新技术》。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整理已知生物繁殖新技术的信息。

(一)植物 1.杂交水稻

(1)简介袁隆平院士的事迹。

(2)介绍杂交水稻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指名简单介绍 这种技术。(2)了解其特点:材料少﹑繁殖快 ﹑受季节影响小。﹙二 ﹚动物

(1)过度谈话: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对动物繁殖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2)出示图片:(1)人工繁殖中华鲟(2)胚胎移植技术

(3)小结﹕除了植物的繁殖技术在不断改良外,在动物的繁殖技术中,新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汇报交流收集的生物繁殖新技术资料。(1)克隆技术(2)克隆羊图片(3)太空育种……

(四)教师小结。

繁殖技术已经运用到整个生物界,如克隆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畜牧等领域。

三、认识繁殖技术的主要作用(1)改善生活(2)保护濒危动物

四、进一步了解繁殖技术的新发展。

12、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探究目标: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活动的兴趣。

2、让学生敢于猜想,意识到形成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小水轮、学具准备:水槽、烧杯、带管子的瓶子和水、抹布、小水壶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启发探究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力工程在哪吗?它能为人们做什么?(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力发电站》。水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呢?(先让学生说说,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水力发电站发电过程示意图做简单介绍)

3.哦!原来水力发电最关键的就是水冲水轮转动。(亮出叶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水轮,你们能用水让它转动起来吗? 学生想办法,并让他们汇报演示他们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4.看来水真能让它转起来!现在老师也来用水冲冲,看水是怎样让它转动的。(老师在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水倒多倒少,把杯子拿高放低,让叶轮转的有快有慢)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整理并汇报他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叶轮转的有快有慢,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二)实验假设,初步探究

1.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用水使叶轮转的快一些。

2.叶轮转的快慢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呢?猜猜看,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猜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并板书。学生可能谈到很多因素,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那些是主要的因素,在全班形成共识。

3.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说说意见)好!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打算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做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应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4.各小组汇报你们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准备怎么做?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如果学生发言不踊跃,老师可以指定一些小组代表发言,并统计全班各组研究的相同课题是那些组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和无关变量,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看来大家的方案都制订的很不错了。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各小组派代表来选取你们所需要的器材。2.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视并提供帮助。

(四)互动交流,规律探究

1.同学们在实验中都非常的投入,看来你们的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谁先说说你们组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的猜测一致吗? 学生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强调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是什么课题,怎样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后要善于整理自己的实验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怎样使叶轮转的最快?

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分组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把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五)拓展运用,延伸探究

(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介绍三峡大坝。长江水流不断,为什么还要修大坝拦水呢?

板书设计

水力发电站

水位高

轮→转

水量大

→快→发电 水冲叶边缘

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的、常见的、易观察的、易体验的、可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和科学知识的获取紧密结合。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化为日常生活中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动手能力较强,本学期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课时计划: 共:8课时。

第一课时:水力发电站 第二课时:风力的作用 第三课时:煤 第四课时:石油 第五课时:金属 第六课时:矿产

第七课时: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八课时:自由研究

四、教学策略:

1、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如:通知学生提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了解水力发电站的知识。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去建成构新的认识结构。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教师应很好地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3、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探究意识。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报告下一篇:落实技术安全防范措施竣工验收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