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2024-08-08

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通用12篇)

1.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一

--县水务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自查报告

为促进水利消防安全工作,使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了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在推进水利消防安全和打造平安、和谐、民生水利的重要意义,--县水务局根据关于对--县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通知(*人办发〔2012〕第**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就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以来的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及时组织成立了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局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局长为领导小组副组长,下属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水务局,具体负责消防法贯彻实施宣传活动的日常事务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情况。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对全局系统范围内用电、用火消防器材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检查范围和重点,确定了检查人员,分组对基层各单位进行了检查,特别对自来水公司进行了重点检查。由于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系统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并切实做好了有关具体消防工作。

二、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我局消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分析当前消防安全形势,全面布署消防安全工作重点,采取层层落实责任制的办法,给各基层单位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1、落实组织领导责任。把消防工作纳入水利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保障消防工作与水利发展相适应,要求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并对影响水利发展的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并如期销案。

2、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纳入行业系统管理内容,做到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严格消防工作责任制;加强消防安全源头控制,督促水利系统各单位落实安全监管职责,对发现的火灾隐患立即落实整改。

3、落实设施建设责任。加强水利系统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对消防设施不能满足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改善水利系统消防安全环境。

4、落实检查考评责任。把构筑社会消防安全工程纳入水利系统 “平安水利”创建工作考评内容,定期组织考核验收并纳入督查内容,不定期对单位、本系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监督检查。

三、迅速行动,严密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7月1日开始,我局在全局系统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0天的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了逐室、逐线、逐人的“地毯式”消防安全大检查。一是对各基层单位特别是自来水公司工作场所和库房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防火设施、灭火器材、用电设备、线路老化等问题,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二是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排查,防止事故隐患,将各类事故隐患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开展日常性检查,落实了个人负责制,切实将日常性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经认真自查、消除隐患,我系统用电设施及场所符合安全标准,用火设备及场所符合安全规定,各类消防器材均符合要求。从检查的结果来看,我系统各单位消防安全总体情况良好,各个消防通道畅通无堵塞现象,自来水公司的录像监控设备运行良好。

四、强化宣传,巩固成效,杜绝安全隐患

⑴全面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全局系统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发放消防安全知识资料等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消防安全知识人人皆知,切实营造一个全局干部职工参与消防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⑵加大消防培训工作的力度,促使全局干部职工掌握火灾通报流程及灭火设备的操作。一是懂得使用灭火器,懂得处置初起火灾;二是会自救逃生,能够随时掌握所处环境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懂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的危险性,维护自己的消防安全权益,在火灾发生时懂得如何自救和协助疏散被困人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消防法力度,力争通过努力,使水利系统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升,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有效防止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为全县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县水务局

二○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2.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二

同里古镇,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同里旧称“富土”, 唐初改为“铜里”, 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 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 是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同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 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 距上海80公里。同里面积33公顷, 为五个湖泊环抱, 由49座桥连接, 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内家家临水, 户户通舟, 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同里古镇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已超过500万人次, 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针对同里古镇建筑多为砖木结构, 游客数量多, 火灾负荷大,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特点, 笔者在古镇消防规划设计及已建设完成的消防设施设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对古镇的消防概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得到了相关的调研结论:

一、古镇消防站的设置

消防站是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 其设置应适应迅速扑救火灾的需要。消防站在接到火警后, 按正常行车速度在5min内到达辖区边缘, 因此建于辖区内适中位置和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道的临街地段较为合适。消防站车库门应朝向城市道路, 至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在离古镇2.5km处有一政府专职消防队, 按照二级普通消防站标准建造。配备4辆消防车, 24名队员。古镇内配备了5只义务消防队、4台手抬泵、1艘应急快艇, 消防设施与人员队伍较为齐全。

二、古镇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是火灾或其它灾害发生时快速疏散人群, 保障生命的通道, 也是抗灾救灾和人员疏散的必要通道, 保障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顺利到达现场进行救援。为确保消防车能在古镇各街区内通畅运行, 消防车道的宽度应不小于4米, 因为消防车本身的宽度按照规范要求不小于4米, 且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 净高不小于4米。

调查了解到古镇内的主干道区域是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的, 在景点开放时间7:30到17:30内, 主干道设有电动隔离墩, 禁止车辆进入。当遇到紧急情况下, 有专人负责引导消防车辆进入。由于古镇建筑的特殊性, 部分区域未能达到消防车进出的要求, 有些区域甚至只能一人通过, 建议古镇可考虑专门配置适合较窄街巷通行的小型消防车辆, 并清理各街区内道路和场地, 保证火灾发生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三、消防水源设施

消防水源是最重要的消防基础设施, 要扑灭火灾必须有充足的消防水源。古镇消防用水较为充裕, 消防用水主要分为市政供给的消防栓水源和河道内的天然水源, 紧邻古镇还有同里湖和九里湖两个湖泊。消火栓总数为38个, 古镇配备了新装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河道安全消防泵, 有效缓解了上述难题, 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 可以快速反应, 遏制火势蔓延。

四、自动灭火及报警系统

在古镇内人员密集的部分建筑内设置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但设置区域及设置密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 应增加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区域及设置密度, 且应加强这些设备的日常检修。

五、其他

(一) 灭火器

同里内公共区域配置了500多只灭火器, 分布在六大区域, 包括富观街23条弄堂、鱼行街20条弄堂、北墙门9条弄堂、上元街16条弄堂、东溪街25条弄堂和三元街4条弄堂。每只灭火器都精准列入分布图, 并有台账, 同里古保委每半个月对灭火器进行一次巡查。

(二) 泡沫自动灭火装置

比起其他灭火装置, 这种“新式武器”无需进行管道铺设及灭火剂存储, 特别是无需人工操作。一旦发生火情, 独居老人即便没有能力自救, 装置也会自动引爆实施灭火。同时, 巨大的引爆声能在第一时间警示周围居民, 迅速组织后续扑救。装置一般设置在电箱和老人家中, 遇到高温可自行将储备的泡沫喷射出进行灭火。

2015年7至9月笔者深入古镇, 对古镇居民、商户、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92份, 其中男性53人, 女性39人。调查重点问题为古镇防火、消费场所防火、人员密集场所防火。针对问卷中的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反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

从性别来看, 男性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能力高于女性。比如:在18岁至60岁年龄组中, 针对“你是否会使用灭火器”, 男性中52.6%的受访人表示会使用, 30%的人表示使用过, 女性中只有46%的受访人表示会使用, 但只有8%的人表示使用过。

在火灾逃生方面, 大多数人知道发生火灾后立即报警, 以及不乘坐电梯, 不选择跳楼逃生。但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无法做到逃离后随手关门控制火势发展、门把手太烫时不盲目开门, 并用湿毛巾等堵住门缝、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逃生、楼道中烟雾太大时, 尽量贴地爬行、被关在房间时, 给房间门、窗等浇水降温等有利于逃生或阻止火势蔓延的方式方法。

古镇火灾从其发生原因上看, 主要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电气因素及其它因素四种因素引起古建筑火灾, 而引起火灾的四种因素中, 人为因素占据了绝大多数。

同时, 对古镇内的消防灭火及疏散逃生设施设备应科学规划、严格落实, 加密加强设置。古镇建筑消防保护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 消防工作缺少有效的科学依据, 甚至无据可依。对古镇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需要在充分调研古镇的消防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完成。并对古镇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投入进行科学有效地指导, 最终确定古镇最优的消防安全政策。

参考文献

[1]王景慧, 阮仪三, 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莉等.同里镇居民旅游感知调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 (08) .

3.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三

集体性食物中毒情况

2011年,上海市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8起,中毒人数201人(无死亡),食物中毒发生率为0.87/10万,控制在较低水平(见图7)。

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8起食物中毒的肇事单位均为餐饮服务单位,其中公共餐饮单位5家,学校食堂1家,盒饭生产单位1家,另有1起为无证餐饮单位。

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为主,3起未查明病原物质,1起为亚硝酸盐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其余4起均为致病菌引起(副溶血性弧菌3起,蜡样芽胞杆菌1起)。

从中毒发生原因分析,除3起未查明原因外,其余5起都是不规范操作等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熟食加工储存不当、从业人员带菌操作各1起。

市民对食品安全现状评价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关于《上海市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1年度)》显示的情况看:

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稳步提高

调查反映,2011年,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晓度总体得分80.7分,同比提高1.1分,比2006年提高4.5分(见图8)。

预期未来食品安全形势趋好

调查问及“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市食品安全水平将会怎样变化时”,市民选择“明显提高”的比例占19.3%,选择“有所提高”的比例占63.4%,两者合计达82.7%,比上年高12.8%,表明市民对上海市未来的食品安全环境的信心正在回升。

市民遇到及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反映,市民认为最常遇到的问题依次为:“虚假或夸大宣传”(占46.7%)、“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占43.3%)和“食品在保质期内变质”(占38.3%);市民认为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前三位分别是:“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占47.7%)、“地沟油”(占20.1%)和“出售病死牲畜肉”(占10.7%)。

市民创建食品安全环境意愿高

调查反映,上海市民愿意主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比例超过85%,其中愿意参与“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的占91.8%。

食品安全风险及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总体思路

目前,上海市食品安全存在风险的主要问题是:1.上海市食品供应自给率较低,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薄弱;3.农药残留量超标及食品非法添加的风险依然存在;4.大型婚宴及农村自办酒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食物中毒风险;5.网络食品消费及保健食品市场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

2012年,上海市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巩固拓展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提升食品生产能级,引导食品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保安全,继续强化企业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增加全社会公众参与度,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加强监管力量建设为保障,强化监管队伍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水平。采取最严厉的执法、监管、准入、处罚、问责措施,努力提升上海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总体目标: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食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5%左右;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稳步提升,防止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持上海市食品安全总体有序可控,努力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4.县贫困职工住房困难状况调研报告 篇四

一、调研目的深入了解我省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的基本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全省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情况档案,推动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解决,为省委、省政府三年解决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提供决策依据,发挥工会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调研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廉租房租住条件、但又租不起,想租而未租到廉租房的县级以上城市职工。

(二)调查方法

采取听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弄清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住房的基本状况。

三、调查数据情况

我县接到通知后,按通知要求对我县的28个困难企业的515名职工开展了调查工作,116名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交来了问卷调查表。

(一)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的基本状况

经过调查116名职工中住房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的有26人,20-30平方米的有57人,50平方米以下的有24人,无房的(和父母住或亲戚住)的有9人。

(二)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

经过调查116名职工中收入在500元以下的76人,500元以上的40人,最高收入的一个是900元,最低的才100多元。有89人是靠低保金生活。

(三)当地政府落实廉租房政策的情况

我县的廉租房建设始于2006年,根据省、市要求,县委、政府把廉租房建设纳入全县工作的重要日程,抓基础普查,建立了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

抓制度规范,制定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

抓规划进度,细化了住房保障阶段性目标,综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廉租房的申请条件,我县申请廉租房的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家庭人均收入在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低收入户。

2、申请家庭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四、原因分析

1、贫困职工收入低。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连年亏损,生产运作难以为续,职工收入和福利和待遇偏低。平均收入不及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半,因此,职工贫困面较大,相当部分职工居住条件十分困难,仍然长期生活在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简易宿舍,不仅面积小,设施差,而且生活极为不便,不少已成为危房,存在着极不安全隐患。

2、廉租房租金偏高。由于廉租房不与家庭收入挂钩,地理位置好的租金高于区域差的,差异较大,另根据房屋朝向、楼层的不同,租金也略有不同,相对于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来说,这样的廉租房租金显得偏高,使贫困职工无力长期支付。

3、廉租房门槛太高。按照我县廉租房的家庭的租住条件,只有吃上低保,才有权利吃廉租,廉租政策完全是附着于民政方面的低保体系中,且规定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条件苛刻,很难达到租住条件,门槛太高。

五、对策及建议

廉租房的目的是惠及低收入贫困群体,让住不起房子的群众能住上房子,因此建议如下:

1、提高低收入贫困职工收入。重点帮助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并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和物价变化,及时调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社会救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修订工作,力争公布实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努力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

2、降低廉租房门槛。建议政府启动摸底调查统计工作,达了新增廉租家庭户数的指标,将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收入在我县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申请标准适当降低,重点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率,使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住房保障。

5.对县五保供养状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五保户生活出现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落实五保待遇,结合省财政厅、市财政局、民政局的这次调研和我县以前调查了解的情况,现将我县五保供养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周口市东部,与安徽毗邻,辖20个乡镇,495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127万人,其中农业120万人,现有耕地150万亩;全县现有已享受五保待遇的.有3254户,3363人,其中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有372人,应保未保9737户,10271人。

二、供养标准

税费改革前,已保对象执行标准每人每年500元钱、600斤粮,集中供养标准略有提高,应保未保对象以地保为主,税费改革后,由于五保供养资金匮乏,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有每人每年300、500、800、1000元不等,执行标准多数较低,仅有敬老院能达到1000元左右,状况堪忧。

三、此次调研情况

这次我们调研的乡镇是××县城郊乡的杨庄、陆庄两个行政村。城郊乡辖27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共有6.8万人、7.8万亩耕地,全乡已保对象70人,应保未保对象703人,已保对象中有17人是敬老院集中供养,乡筹乡管21人,其余32人为村组分散供养,应保未保多以地保为主,极个别无人供养。

城郊乡杨庄行政村,现有2860人,2340亩耕地,其中五保对象13户14人,走访3个五保对象:柴秀云,2亩地,地保;张本玉,给600元钱,未给;管文帽,03年给600元钱,04年未给(04年未给是由于乡里农业费附加还未同该村结帐)。以03年村帐目算,乡里共返附费2.5万元,21个村组干部支工资4600元,7个村两委班子工资每人每月约200元,全年合计1.6万元,扣除农业税尾欠3000元,学校修缮20__元,报刊1000元,加上其它开支,还要外欠帐,根本无钱支付五保供养资金。

陆庄行政村现有2455人,2700亩耕地,已保对象12户12人,应保未保对象19户19人,已保对象每年每人仅160元钱,应保未保每人分一份半地,免交农业税,税费改革后,已保对象出现了生活难、就医难,应保未保对象出现了年龄大,无力耕种,又无人代耕的情况。去年该村乡返还附费2.8万元,除去尾欠8000元,下余2万元,村干部工资7人1.6万元,书报1000多元,学校修缮1000多元,五保医疗费4000多元,附费也已超支,五保供养资金无处落实,村干部没办法,又向群众每人收0.75元,共收款1800元,用于12人的五保供养,以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五保医疗费一年4000多元,使村里不堪重负,农村五保无钱就医,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根源

经过这次调研和以前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税费改革前五保待遇落实较好,税费改革后,五保供养标准虽然提高了,但五保供养资金从附费和转移支付中支出,致使资金不足,落实很不平衡,只能部分兑现,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税附加收缴难度大,五保供养资金难以落实。有些村农业税没收完,乡镇把正税扣足以后,没完成部分算入附费中,没完成部分收缴难度大,以致五保供养资金缺口相当大。城郊杨庄、陆庄03年分别扣除尾欠3000元、80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直接影响五保供养资金的落实。二是税费改革后,附税数额较小,除去干部工资和办公费用后,所剩无几,导致五保供养经费严重不足。三是由村发放五保款不利于五保待遇落实。附税由乡镇返还给行政村后,五保户是弱势群体,优先用于五保的政策落实不够好。四是五保分布不均衡。有些村地少,五保多,附费全部用于五保还不够,又加上转移支付资金没有跟上,由村来发放,无法保证五保待遇落实,也不利于基层政权的巩固。五是五保供养资金少,五保就医困难,陆庄行政村就是一例,每年医疗费4000多元,村里不堪重负。六是乡镇敬老院自身建设与发展资金匮乏。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紧张,个别敬老院房屋无钱维修,影响敬老院的自身发展。七是应保未保人员较多,不少村组采取给五保户多划几份责任田,让其转给他人耕种,从中收取600斤粮食的做法,税费改革后,由于税费降低,造成无人代耕。

五、建议和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大中央和省市财政投入,弥补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资金不足,目前五保供养中央和省市投入专项资金太少。

(二)五保经费纳入正税,从附费中开支,列支项目多,资金不足,难以保证五保待遇落实。

(三)农业税费征收结束后,五保款一次性从县财政局直接拨付县民政局交民政所发放,实现专款专用,资金封闭运行。

6.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六

报告

关于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服务业至今没有准确的法律界定,一般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它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908万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74854万元,增长幅度%,第三产业总体水平和产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在这些繁荣与稳定后面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服务业女性工作者,她们的生存状况无疑是我们关注 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县服务业女性的生存状况

据统计,末,全县总人口974510人,女性467379人,占总人口的48%;全县从业人员37615人,女性从业人员占%。本次调查走访包括销售、餐饮、娱乐、家政等10个行业53人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调查显示,我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服务技能提高,待遇有所增加。以来,通过县“阳光工程”和劳动部门的免费或优惠收费的技能培训,全县近约5000名下岗女性和女农民分别在6所技能学校参加了电脑操作、电子电工、农产品加工、安全生产、缝纫等不同专业的培训。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再次上岗后的工资待遇也有增加。社会保险加力,保障有所增强。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惠民政策的落实,桃源县各项社会保险积极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

量。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启动后,农民和居民的参保率分别达85%和95%,被调查的服务业女性参加这两项保险率达100%,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加入商业保险,生活得到极大的保障。法律意识增强,维权能力提升。近几年,桃源县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日益提升。大多数调查者对自己在劳动中的报酬、休假、培训等权利都很了解。,原丰彩超市桃源店的27名员工,因不满雇用方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到法院联合起诉,6月20日,领到了32528元的赔偿金。在案件的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中,他们发现代理人非法扣除其执行款后,又及时到县司法机关反映情况,经过调查,相关单位对代理人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处理,并如数退还了他们的执行款。

虽然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总体较好,并

朝良性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工资待遇偏低,稳定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服务业女性月平均工资为700元左右。其中,个体女性业主收入最高,达800——1200元,营业厅前台收银员为700——900元,最低收入者为餐饮、娱乐业,仅为500元左右。80%调查者的工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50%,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既要负担子女,又要赡养老人,生活还是比较拮据。工资待遇偏低引发了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大,为了追求较高工资而跳槽到不同的岗位,造成其工作稳定程度不高。调查者中,在同一岗位就业达5年的为零,两年以上的仅占28%。

政策缺乏刚性,业主逃避责任。调查发现,部分业主不承担女职工孕期保护,招工避开女职工生育年龄段,少数被调查者表示其产假工资无保障,一些企业未参加生育保险,更无力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落实生育待遇。她们与

雇主之间服务协议不规范,权责不明确,少数没有签订服务协议和劳动合同,导致双方发生争议和纠纷。而政策法规对企业与业主如何执行缺乏刚性措施和制裁。

自身素质欠缺,无力改变现状。服务业女性基本上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自身素质存在缺陷。一缺文化,普遍只具有初中文化,高中文化或职专文化的为数不多。二缺技能,具有一技之长的服务行业女性比例不大。三缺法律知识,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或者知之甚少,对于企业和业主的违法行为置若罔闻,漠然置之,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二、改善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几点建议:

提高综合素质,拓展职业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女性的技能培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服务行业女性树立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奋发图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一是抓好岗前培训。主要包括劳动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和维权能力培训。更大力度的组织妇女参加阳光工程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种技能培训,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举办妇女知识学习班。二是抓好在岗培训。企业应依托社区和培训学校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或深层次的加强培训,在服务行业女性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她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三是抓好更新知识和更新技能的培训。对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女性,企业应创造条件让其深造,使其逐步成为技术骨干或能手。

维护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政府、妇联、工会和相关单位要适时开展向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的普及宣讲活动。主动开展面向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明确其不履行法定责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

赔偿责任,构建与雇佣者之间和谐的劳动关系。二要畅通维权渠道。要充分发挥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在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方面的主体作用,要督促企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及女职工委员会并积极开展工作。当女职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妇联、工会等组织应积极主动介入,依法维护受损女职工的权益。

7.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七

1. 案件查处情况

2013 年上海市有关部门以错时监管、飞行检查为主要手段,开展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共计55.5 万余次,同比增加38.8%;发现问题企业1.7 万户次并予整改和处罚,同比下降24.3%。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部署, 结合上海市实际,各区县、监管部门密切配合,以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 联合执法,开展了食品违法添加、餐厨废弃油脂、农(兽)药残留、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重金属污染等重点领域共开展13 项专项整治;积极开展保健食品打“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的专项行动。同时,加大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力度, 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特别是公安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加大了惩处力度。上海市相关监管部门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共计13 192 张,同比增加34.7%;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12 395 起,同比增加4.1%;罚没款金额11 267 万元,同比增加33%;上海市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37 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16 人, 同比增加93.5%。

2.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情况分析

2013 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跨区域犯罪特点日益突出;二是部分领域“潜规则” 犯罪仍时有发生;三是利用新业态、新技术,使犯罪手段更趋隐蔽。

(六)投诉举报受理情况

上海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68 212件, 同比增加57.4%,按时答复率100%, 办结率98.5%,举报查实率68%。其中,“12331”直接受理52 186 件,占总量的76.8%;包含“12345”转办的5 922 件,约占9%;各区县、街镇通过“大联勤、大联动”机制受理5 962 件,约占9%。平均办结时间缩减到18 天,同比缩短了2.6 天,落实有奖举报件784 件,同比增加3 倍,奖励金额同比增加6.4%,市民对投诉举报件的处理结果满意率为80%。

投诉举报数量较多的五类食品:一是米饭和菜肴,主要问题是餐饮店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餐饮店卫生状况差等;二是肉及肉制品,主要问题是肉制品有异味、熟肉制品变质等;三是粮食及粮食制品,主要是大米、馒头等粮食制品出现变质、有异味、有异物等问题; 四是焙烤食品,主要是蛋糕、面包等食品包装内有异物、出现霉变情况等;五是饮料及饮品,主要问题是摊贩销售鲜榨果汁。

三、集体性食物中毒情况

2013 年上海市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 起,中毒人数184 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10 万,继续保持历史低位。

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交流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情况

由上海市食安办协调,上海市食药监、质量技监、工商、卫生、经信委、商务委、粮食局等部门共同配合,统一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根据食品消费量和食品中可能含有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分类安排监测样品量和频次。2013 年上海市以17 个区县为监测点,固定采样点调整至456 个,同比增加204%;食品供应主渠道覆盖面提高到85%。通过风险监测, 客观反映上海市各类食品安全的状况, 为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

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以30 家综合性医疗机构、9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区(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监测和报告主体,建立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临床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强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同时,通过“上海市学校因病缺勤监测系统”,加强对中小学生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腹泻情况监测;通过药店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开展药店腹泻类药物销售监测,作为食源性疾病辅助监测工作。全年共收集18 起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事件报告,发病人数654 人,无死亡。

(三)食品风险评估情况

目前,上海市进一步完善了常规和应急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本年已完成24 项常规评估项目,针对社会热点开展应急监测和评估11 项。另外,立项并启动3 项风险评估项目。

(四)风险交流情况

各监管部门加强了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上海市食安办和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全年共编写风险监测信息专题报告135 份。根据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每月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共发布了104 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异常结果通报,其中向兄弟省市通报45 起, 涉及不合格或异常结果样品503 件。各相关监管部门根据通报内容,从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各环节采取有力措施, 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风险监测不合格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政务网设立了“预警公告”、“消费提示”和“行业指南”3 个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栏目,发布上海市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品种和节日食品、凉拌菜、河豚鱼、贝类毒素消费提示和预警,以及食品中铝、致病菌、寄生虫、食用香精等

20 余项风险交流信息。同时,上海市食安办和各监管部门还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提示,一方面主动接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采访100 余次,在《新闻晨报》每周刊登食品安全专刊; 另一方面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网站,累计发布各类食品安全信息2 800 余条, 通过短信平台,发布细菌性食物中毒一级预警3 次,二级预警60 次。

2013 年6 月起,上海市食安办每双月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严重失信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共发布4 批“黑名单”, 涉及18 家企业,34 名个人。

五、市民对食品安全现状评价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关于《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报告(2013 年度)》反映的情况看:

(一)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是衡量市民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指标,食品安全法颁布4 年来,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保持在较好水平。2013 年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总体得分80.2 分。

(二)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总体认同率上升

多数市民认同上海食品安全状况, 调查显示,市民认为上海食品安全状况“很安全”、“比较安全”和“一般” 的,三者合计达到92.3%,同比提高了4.6 个百分点。(三)市民遇到及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调查反映,被调查市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出售病死牲畜肉”(占21.4%,同比上升1.3 个百分点)、“食物中毒”(占17.6%, 同比上升0.5 个百分点)和“蔬菜中农药残留”(占12.5%,同比下降1.1 个百分点)。

(四)市民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方面和监管措施

调查反映,市民认为最应该加强重点监管的环节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占70%,同比上升7.7个百分点)、“环境污染的整治”(占65.4%,同比上升8.8 个百分点)和“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占52.6%,同比上升10.6 个百分点)。

调查反映,市民认为最有效的监管措施列前三位分别是“加强监督执法” (占35.5%,同比上升3.5 个百分点)、“严厉查处违法者”(占33.7%,同比上升4.5 个百分点)、“公布不合格企业和产品”(占10.1%)。

(五)市民参与创建良好食品安全氛围意愿高

调查反映,市民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选择“很关注”和“关注”的达到92.9%。市民最希望了解的食品安全知识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营养”(占56.6%,同比下降1.5 个百分点)、“食品质量鉴别”(占49.9%,同比上升3.6 个百分点)、“食品添加剂知识”(占45.1%,同比上升6.5 个百分点)。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8.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八

按照红河州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状况调研的工作要求,弥勒县总工会深入个基层工会,包括卫生、教育等个系统及其个基层工会,弥阳等个乡镇,以及个女职工人数相对较多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会(包括个困难企业、个非公有制企业、个新建企业),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作用发挥以及当前工会女职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弥勒县总工会通过开展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状况的调研工作,对基层工会女职工的改造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当前女职工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女职工工作的目标,对弥勒县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全面发展将会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年月,全县女职工委员会(小组)应建个,已建个,组建率达;全县女职工有人,女会员有人。难点和空白点主要是新建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未建工会女职工组织的个。未建的原因主要是:有的企业规模小,没有女职工;有的企业工作不稳定,职工流动性大,女职工人数太少,不利于组建女职工组织。目前,县辖区内已经建会且女职工人数在人以上的组建了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有,已经形成覆盖全县各行业、系统的组织网络。

(一)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取得成效。

女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最基本的权利。弥勒县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始终把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尤其是下岗再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女职工组织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及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把工会送温暖工程与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为县委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二是通过政策参与,加强源头维护。三是通过参与执法和监督,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四是通过加强服务,为促进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办实事,五是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女职工走自强之路。

(二)女职工保护进一步加强。

全县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为依据,狠抓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的维护,使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源头参与,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和完善。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反映女职工的呼声。三是加强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制度建设,促进法律法规的落实。

(三)依法维权工作不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难度加大,任务加重。弥勒县总工会从实际出发,建立了困难职工援助机构和网络,通过开通援助热线、法律咨询服务、法律宣传活动、信访接待、困难救助等方式,为女职工,特别是为困难女职工提供帮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下岗女职工再就业中的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对女性的不合理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及一些下岗女职工技术文化素质不适应需求等方面原因,给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的下岗事业女职工成为再就业中的困难群体。一些下岗失业女职工的有关政策落实困难,部分企业下岗失业女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落实,部分女职工的经济补偿无法兑现,社会保险的接续得不到解决。有的企业在招工中存在性别和年龄歧视现象,用男不用女,用小不用大,使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较多。

原有的部分国有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出现滑坡,劳动保护水平下降。出现了降低女职工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用品不能按时发放、卫生设施条件差且得不到改善、女职工生育待遇不能落实的现象;非公有制企业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企业不与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企业虽然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合同极不规范,没有女职工特殊保护及社会保险内容。二是女职工“四期”保护得不到落实。女职工仍经期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三级体力的劳动。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待遇不落实,不按照规定对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三是女职工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障,加班加点超工时现象普遍存在且不能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四是劳动卫生、职业安全状况差。一些企业的女职工长期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作业场所尘、毒、噪音严重超标。部分劳动密集性和规模较小的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作业环境差,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尤其是新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步伐。

要按照《工会法》的规定继续做好企事业和机关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以及改制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的整顿和重建工作,特别是要着重抓好已建会的新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组织的组建工作,坚持“那里有女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原则,在组建工会组织的同时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女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工会女职工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切实转变作风,始终保持与女职工的密切联系,按照全总“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满腔热情地为女职工服务,不断增强女职工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大法律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舆论和氛围。

要继续把《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作为工会系统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尊重、关心女职工,自觉维护女职工权益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企业经验者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在经营、管理、决策中自觉保障女职工的权益和特殊利益。同时加大对广大女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增强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积极配合各级政府、人大等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处罚措施,特别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执法监督力度。

(三)继续加强对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女职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在建立机制上狠下功夫。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积极参与维权机制的建设,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要加大宏观维护的力度,积极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工作和执法检查活动;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行政)联席会议、集体合同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等过程中,着力解决涉及女职工特殊利益的突出问题;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形式,进一步维护女职工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要积极参与女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认真参与查处严重损害女职工合法痊愈和特殊利益的侵权行为,努力做好女职工的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

(四)进一步推动女职工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落实,促进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

重视和研究解决困难企业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加大劳动用工和劳动保护的执法监察力度。继续加强新建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工作,把建制建会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从机制上解决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五)关心困难女职工生活,努力为广大女职工办实事。

各级女职工组织要深入基层了解女职工的困难,关系她们的疾苦,倾听她们的呼声,反映她们的意愿和要求。协助政府把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女职工,特别是困难女职工、劳动权益法律法规的监督。切实为下岗女职工办实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女职工,特别是下岗失业女职工提高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特别加强对特困亲下岗失业女职工的帮扶活动,努力为她们排忧解难。

9.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篇九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XX县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幸福XX,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幸福XX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了摸清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我们对县内9个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研采取普遍发放调查表与电话访问相结合、面上分析与重点企业解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表100余份,实地调查了10多家中大型企业。同时,我们还认真研究XX县“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分析我县产业变化趋势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广泛收集外地先进地区的典型做法,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XX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基本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较快发展。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进一步趋于 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技能人才为我县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状:截止目前,从总量上看,全县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18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650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从等级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技师124人,占19.1%;高级工526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80.9%。从行业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交通运输业277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42.6%;建筑行业22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5.3%;其它行业约144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2.1 %。从学历层次上看,在全县高技能人才650人中,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25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4.6%;中专(含高中、职高)学历的252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8.8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73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6.6%。从年龄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35岁及以下的7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9%;36至45岁的19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9.4 %;46至60岁的388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9.7%。

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东莞(凤岗)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已初具雏形,企业总量不断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对我县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全县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18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0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数量更少,全县只有技师124人,且相当部分已不在一线岗位。从队伍建设整体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规模总量不足。目前,我县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为3.5%(全国平均比例为4.5%,西方发达国家现超过35%),而据抽样调查显示,企业的需求比例已达15%,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中,35岁及以下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9%,36至45岁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29.4 %,46至60岁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9.7 %。这是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有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的危险。三是文化素质偏低。在全市高技能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4.6%,中专、高中(含职高)学历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8.8 %,初中及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26.6%。大专以上学历的技能人才比例低于全省和全国11个百分点。四是流失现象严重。受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原因的影响,企业改制后很多高技能人才未能得到合适安排而流失。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我县经济还不发达,产业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吸纳高技能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

另一方面,我们高技能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行教育体制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的现象;二是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三是没有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四是社会及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三、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对策

高技能人才问题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现在开始,我县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政策,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高端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梯次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逐步完善以企业和行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 4 养制度,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1.发挥企业行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企业要增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广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行动,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制定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不断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施优势产业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依托车间班组,结合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项目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等形式,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有条件的企业每年组织职工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人数不少于技术岗位职工总数的16%,逐步建立职工正常的职业资格等级晋升机制。对在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业,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各类职业院校进一步规范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需求,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采取灵活学制,增加实习实训 时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聘用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促进技术交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企业要结合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其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到企业实践。

3.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对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攻关项目获得成果的,或在企业岗位练兵、技术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可以作为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的申报条件。职工参加紧缺职业(工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企业可给予相应的培训和鉴定补贴。4.大力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根据我县工业企业以及其它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实施 “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

(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1.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符合企业生产和服务岗位特点要求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10.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

一、总体情况

2015年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97.0%,年食品抽检数达到10.5件/千人;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得分为80.5分;上海市全年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2起,中毒人数65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27例/10万人口,处于上海市历史最低位,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上海市食品安全咨询和投诉举报按时答复率100%。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态势。

二、食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情况

(一)行政许可情况

目前,上海市有效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等许可证共234991张。目前,共有食品流通许可证172043张,其中有乳制品经营许可的经营企业29182户;共有59588户餐饮服务单位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其中公共餐饮单位42881户【特大型饭店104户、大型饭店2286户、中型饭店7191户、小型饭店8070户、其他25230户(包括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等)】、食堂14348户、现制现售1873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336户、中央厨房134户、其他餐饮单位16户;有1531户食品生产企业获得257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170户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获得170张许可证,获证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为989个。

2015年上海市持有效许可证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52户,均已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共获得370张国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有599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获得618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共有10家生猪定点屠宰场(设置在嘉定、青浦、奉贤、浦东新区、崇明、松江、金山7个区县),1家牛羊肉定点屠宰场(清真,设置在宝山区),共屠宰生猪502万头,屠宰牛羊1636头;共有484户国境口岸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其中,243户食品企业获得出口食品企业备案证书,57户食品原料种植、养殖企业获得出口备案资格,对3756户进口食品收货人进行了备案。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11.调研报告,县消防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婚姻家庭领域,使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为此,XX县妇联针对我县婚姻家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分析了XX年以来妇联系统信访中反映出来的婚姻家庭问题;走访了县法院、县民政局,了解了XX年以来的结婚、离婚情况;发放了近万张调查问卷,全面分析了我县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现将我们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首先,从上访情况看,婚姻家庭问题居首位,且居高不下。XX年至今共接待信访案件XX件,其中婚姻家庭案件XX件,占信访总数的XX%。婚姻家庭类案件已经成为保护妇女权益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县民政局了解到,近几年离婚的数量在逐年上升。XX年结婚XX对,离婚XX对;XX年结婚XX对,离婚XX对,XX年结婚XX对,离婚XX对,目前,处于一个平稳的上升趋势,每XX对新人结婚,就有XX对夫妻离婚。

再次,从县法院了解情况看,从XX年至今共受理的离婚案件XX件,占民事案件的XX%,结案XX件,占民商事案件的XX%,四是从我们发放的万份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情况看,婚姻家庭问题普遍存在,XX个人的家庭都存在感情不和、时常打架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还出现的婚姻危机。

二、存在的问题

1、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在县妇联、县法院的婚姻家庭案件中,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县妇联接待的信访案件中,这类问题已经居于婚姻家庭的首位。XX年至今在接待上访案件中有婚外情的占XX%。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家庭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出现这类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是妇女。丈夫有婚外情后,女方往往是留住丈夫的人,却留不住丈夫的心,到头来是身心疲惫,人财两空。XX镇有一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还不离婚,而是苦苦的求丈夫不要和自己离婚,虽然丈夫不和好离婚,但是每月回一次家,不但不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还经常打她,与其有这样有名无实丈夫,还不如没有。

2、家庭暴力仍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直接导火索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我县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县妇联XX年至今共接待家庭暴力案件34件,占信访总数的31%;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我们接待的XX年上访案件中,XXX和XXX就是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女方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挨了打,由于好面子,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有时打的住院了也是自己悄悄的到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去治,直有打的受不了了,才开始反映,这就是家庭制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想方法、想途径制止,家庭暴力就不会长期的存在。

3、生活困难成为婚姻家庭出现问题的又一诱因

生活困难涉及的面很广,有的是下岗职工家庭,没有生活来源;有的企业开不出工资;有的家里有病人,拿不起医药费看不了病;还有一些妇女经济地位不如男方,为了靠男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忍受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一切不顺心都要忍受,从而导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婆婆家人的白眼等现象发生。

4、对家庭不尽义务,有的还离家出走

“丈夫离家出走”是我县婚姻家庭现况出现的一种新问题。这类案件共有5例,都是困有外遇离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后想方设法卷钱远走高飞”、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离婚。在XX年接待的上访案件中,有一个XX的妇女,离婚后,又与XX镇一男青年认识结婚,婚后男方花言巧语,一点一点的把女方在企业买断的钱骗走后不知去向,给这名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还有一名XX农场妇女与男方与XX年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男方提出到XX学车本,在学习期间又与XX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详情的情况下,又商量买一辆大车,由于没钱,丈夫以好好过日子为由就劝妻子到娘家借钱,妻子信以为真就与娘家借了XX万元,(没有打借条)钱到手后丈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妻子、女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既丢了人又丢了钱,最后人才两空,由此可见,广大妇女一定要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

5、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

两人结婚后就多了双方的老人,家庭关系就多了一个层面,有的婆婆儿子结婚后,就觉得养育二十几年就给了别人,心理总有不平衡感,从而导致婚姻的不稳定。工商局有一上访妇女,刚结婚婆婆就说这说那,丈夫还比较倾向母亲,导致离婚。

6、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造成婚姻的质量

有的人把婚姻视为摆设,供外人参观,尤其是个别有地位、有职名度的人,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好面子,不能因为婚姻家庭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前程,或者自己的隐私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话柄,宁可身受苦,不可脸受热。有一男孩瞒着其母亲到妇联上访,被他爸爸打的受不了了,来到妇联,说爸爸经常打他和母亲,但是,其母亲在事业单位是一名干部,怕别人议论不敢提离婚,其生活十分痛苦,实在无处倾诉,来到妇联,到这里也只是和“娘家人”诉诉苦罢了。这样的例子不少。

三、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残余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内部问题”,离婚不光彩,是作风有问题等;女同志在外边有应酬不允许,男同志在外边花天酒地是天经地义等,这些都变相地助长了个别男人的不良作风,到头来,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轻者离婚,重者发生伤害乃至杀人事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社会原因。这表现在一个是受文化传媒的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开始寻求一些刺激的、新鲜的东西,于是,个别人染上了“吃、喝、嫖、赌、毒”等恶习,有了这些恶习,势必要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婚姻家庭矛盾;同时,新《婚姻登记条例》简便了结、离婚手续,个别人玩起了“闪电式结婚、闪电式离婚”,对婚姻神圣的殿堂也来去自由。

3、经济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于是一些人为此选择到外地、甚至国外去经商、去发展,夫妻从此开始了“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尤其是在农村,女的在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男的外出打工,挣钱。结果,个别人钱挣到了,心也被外边的花花世界给吸引去了,忘记了糟糠之妻。还有,女方结婚就依附于男方,离婚则意味着丧失了一切,于是,宁可什么都忍受,宁可当保姆,也不离开男方,过起了奴役般的生活。

4、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是迅猛发展,但是,还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受道德约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约束的少。如果一个人对家庭不尽义务,将如何用法律来制裁?如果一个人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不离婚的情况下,法律如何制裁?如果一个人有了婚外情,法律又是如何制裁?过多的是通过道德来约束,然而,如果一个人视道德于不顾,人们又用什么办法来约束他呢?

四、对策及建议

1、要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作用,加打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要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力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创建和谐社会。

2、要普及法律知识,加大维权力度。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尤其是加强《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将这些法律纳入普法总体规划,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对婚姻家庭方面法律法规弄懂、弄通,更重要的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要加大调研力度,从源头上作好婚姻家庭的稳定工作。婚姻家庭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影响婚姻家庭的原因,探索解决婚姻家庭问题的路子,积极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合理化建议,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家庭矛盾的发生。比如遇家庭暴力及时出警,出台相关整治措施,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好他们因婚姻家庭出现问题而打不起官司,并且帮助解决好生活出路。

4、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干预和调解作用,提倡志愿者互助。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社区创造有利条件。在社区建立庇护所、调解中心。社区也可开办家长学校(或婚姻学校),向社区居民传播民主平等的现代婚姻家庭观念,帮助群众了解和掌握婚姻家庭这门学问。同时,发挥社区的调解作用,在社区还可以提倡志愿者互助,充分调动和发挥那些热心、使家庭问题在第一时间、就地就近得到帮助和调解,避免和制止家庭矛盾升级。

12.消防安全调研报告 篇十二

消防安全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促进叶柏寿运用车间消防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期在车间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到车间的各个作业场所、食堂及重点区域对消防安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各个处所的负责人对所辖消防安全情况的汇报并召开座谈会,分析了车间消防安全情况,对各个场所存在的消防隐患和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职工消防安全意识较薄弱。平时注重职工岗位安全和技术业务知识的学习,忽略的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导致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对消防法规以及遇到火灾时如何处置知之甚少,无法履行消防法规所规定的安全职责,自救能力薄弱。

2、个别职工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有吸烟习惯的职工,将烟头经常往沙发和床的缝隙中塞,带来的极大火灾隐患。个别食堂的生产用具乱摆乱放,致使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严。个别场所的消防的警告、危险标识散乱摆放,灭火器存放地点不明显。班组的安全消防员,没有落实每天巡查制度,存在其他人员代签现象,使得安全消防管理措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职工熟悉本场所、本岗位的火灾危险和防火措施,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继续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习惯性”违章违法行为。尤其是在食堂等重点处所,加大监管力度,严查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等“习惯性”违章行为,适时对火灾隐患进行曝光,严肃处理当事人员,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车间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积极采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的车间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的能力,同时把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作为考核班组长和职工的基本条件之一,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都平安。消防监管不留盲区死角,把消防安全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为我段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麻将馆员工管理制度下一篇:视唱练耳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