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2024-08-0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通用11篇)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一

病因

慢性支气管、肺疾病;严重的胸廓畸形;肺血管疾病;其他

发病机制和病理

一、肺动脉高压

1、肺血管功能性改变:肺血管收缩和支气管扩张。

2、肺血管器质性病变:肺血管构型重建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二、右心功能改变:右心后负荷增加,右室后壁张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减少;右心室肥大,扩大。

三、其它重要器官损害:脑、肝、肾、胃肠、内分泌、血液等。

临床表现

一、代偿期

症状:肺胸基础疾病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劳动耐力下降。

体征:除肺胸疾病体征外,尚可见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体征,如p2>a2,三尖瓣出现收缩期杂音,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

二、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忘等肺性脑病表现。

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腱反射减弱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周围血管扩张。

2、右心功能衰竭症状

症状:除肺胸疾病体征外,可见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

体征: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有心律失常,剑下收缩期杂音,甚至收缩期杂音。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可有腹腔积液。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14年3—12月期间收治的1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探究对象,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且所有患者均经X线和多普勒彩超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 每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42例, 女19例, 年龄47~70岁, 平均年龄 (58.3±3.1) 岁, 病程时长为5~20年, 平均病程时长为 (6.9±1.4) 年,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11例支气管哮喘、16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支气管扩张、15例肺结核;分析组患者男39例, 女22例, 年龄45~71岁, 平均年龄 (57.5±2.8) 岁, 病程时长为6~22年, 平均病程时长为 (7.2±1.3) 年,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14例支气管哮喘、13例慢性支气管炎、23例支气管扩张、11例肺结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长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如日常护理、吸氧、口腔护理等。分析组患者采取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 其具体内容如下:

1.2.1基本护理

患者在入住呼吸内科后, 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光线充足, 空气畅通, 环境干净整齐, 每日给予通风2次, 30 min/次, 同时保证病房温度维持在18~25℃, 湿度保持在 (50~60) %, 同时要求病房夏季防暑, 冬季防冻, 患者入住感觉舒适。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2.2 病情观察

医护人员在病人入住病房后, 应熟悉患者具体病情情况, 日常巡视和查房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同时还需观察患者是否口唇青紫、有无呼吸困难等现象。由于慢性肺心病发病较快、病情复杂且较重, 而且该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积极预防心源性休克、肺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肺性脑病以及右心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次, 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晚间巡视, 严格按时交接班, 并对各个患者病情情况及生命体征等熟悉在心, 早间交接班时需在患者床头交接, 且应详细记录患者意识、神志及吸氧情况等。对于输液治疗患者, 输液速度一般不宜过快, 一般为30滴/min。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预防患者肺部感染, 保持其呼吸道畅通。

1.2.3 呼吸道护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其肺部分泌物会发生聚积, 痰液常会发生浓缩, 较易引起患者出现窒息, 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指导其合适的排痰方法, 若患者神志清醒, 则可指导患者有效地进行咳嗽, 同时予以祛痰药物服用, 叮嘱患者多饮水加速痰液排出。对于排痰无力患者, 必要情况下可协助患者排痰, 并给予随时吸痰, 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以便防止痰液堵塞引起窒息。其次, 控制呼吸道感染对慢性肺心病患者也十分重要。慢性肺心病常因肺部组织发生感染所引起, 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相关操作, 同时给予适当药物处理, 如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另外,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适当的吸氧治疗, 由于老年患者不可给予高浓度吸氧治疗, 所以氧气浓度一般控制在 (25~30) %, 速度为2 L/min为宜, 这样可有效地减少由于高浓度吸氧所导致的呼吸中枢抑制, 同时还能降低肺心病患者肺性脑病的发生率。

1.2.4 饮食护理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常年患病, 其肺部组织生理功能消退, 营养状况较差, 因此该类患者需严格控制水和钠盐摄入, 增强营养物质的摄入,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医护人员在护理期间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营养食谱, 保证患者足够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取, 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及易消化饮食。患者营养吸收需维持在正常范围, 同时补充足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少吃含糖量较多的食物, 多吃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饮食。对于食欲较差的患者可给予促消化药物, 并叮嘱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另外, 患者应禁酒、禁烟和禁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和临床效果评价

患者出院前, 为其发放自制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表, 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所有患者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有效和无效;其中: (1) 有效:患者咳痰、咳嗽等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心肺功能明显改善、全身水肿明显消退; (2) 无效:患者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症状以及心肺功能等方面未见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数据均采取微软Excel数据库进行整理, 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0%, 分析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4%, 分析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67.2%, 分析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7%, 分析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来,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由于其病情较复杂, 同时合并较多的并发症, 致死率高达55%, 这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多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部组织感染所引起[4,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进程中某些环节是可逆的, 所以早期治疗和有效护理十分重要[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积极控制感染等, 同时给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7,8]。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0%, 分析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4%, 分析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67.2%, 分析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7%, 分析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该研究结果与韩华和何菊芹等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还能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对策。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14年3—12月期间收治的1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探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 每组61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分析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0%, 分析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4%,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67.2%, 分析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7%, 分析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还能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周润茂, 杨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和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3) :254.

[2]张红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重期的护理[J].中国处方药, 2014 (4) :133-134.

[3]刘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救治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7) :1567.

[4]郑侠.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25) :2382-2383.

[5]王娟.运用程序护理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18) :300.

[6]熊晓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37) :172-173.

[7]徐祯, 庞艳蓉, 熊萍.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护理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1) :85-87.

[8]陈翠.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心率失常的治疗及其护理[J].吉林医学, 2013, 34 (27) :5735-5737.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三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74-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发病很多,包括肺及肺内气道疾病、肺血管疾病、胸廓及胸膜疾病、胸外气道阻塞、呼吸中枢驱动异常所致通气不足等。其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病因。为呼吸道原发病加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的改变。主要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和体征[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8例均为老年人,期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2~8年,平均5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65例,支气管哮喘13例。

1.2方法: 慢性肺心病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常引起病情急剧加重(急性发作期),待感染控制后,病情缓解,又可恢复到原来的代偿状态(缓解期)。根据疾病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2护理

2.1防治诱发因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COPD引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戒烟及防止大气污染是预防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

2.2饮食护理:有半数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故患者及家属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给患者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患者出现水肿、腹水或少尿时,应限制钠水摄入,钠盐每日<3 g,水分每日<1 500 ml。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125 kJ/kg(30 kcal/kg),其中蛋白质每日为1.0~1.5 g/kg,因糖类可增加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呼吸负担,故一般饮食中糖类提供的能量应≤总热量的60%。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咳痰、气急是肺心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一旦有痰必须咳出,如痰液不易咳出,家属可用四指微曲,从下向上轻轻拍病人脊背,帮助病人排痰。如痰液黏稠,除用药物祛痰外,有条件的话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稀释痰液使之排出。为解除支气管痉挛可用氨茶碱喷雾吸入;对咳嗽无力患者可以从鼻腔插橡皮管吸痰。如果痰液过多容易阻塞于喉部从而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2]。此时,一定不要搬动患者,应紧急去痰。方法:用几支筷子,并在其头端缠纱布压住舌头,再将裹有纱布的手指伸向患者喉部,以帮助病人将痰抠出,待病情稍缓解后及时送往医院。

2.4吸氧护理:对于缓解期老年患者做好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护理,控制好吸氧浓度及流量。氧疗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气道(包括鼻塞和导管)通畅。监测并维持吸入氧的流量。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发绀及意识状态变化。室内严禁明火,以防事故发生。必要时,及时、准确采血做血气分析,血样应隔绝空气及时送检,并了解分析结果。

2.5用药护理:正确使用药物,肺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气道阻塞,恢复通畅,有利于痰液咳出。常使用氨茶碱,此外还有舒喘灵、搏利康尼等平喘药,应遵医嘱应用,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值得提醒的是,有些患者或家属因喘息不止而擅自服用镇静剂和安眠药,这是十分危险的。使用安眠药和镇静剂将进一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使缺氧情况更趋严重,却可能转为昏迷,诱发肺性脑病(肺心病的危险状态)。

2.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肺心病的并发症较多、较重,因此,除了解肺心病患者咳、痰、喘等的变化外,还要关注患者有无头痛的主诉、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等,以防止肺性脑病的发生。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咳嗽无力者,应经常翻身、拍背、负压吸痰。如痰多黏稠、无力咳嗽或咳嗽反射降低、意识模糊、有窒息危险者,应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吸出痰液并辅以机械通气[3]。观察皮肤出血点、瘀斑,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尿量,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性质,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重视血气分析、电解质等的检查结果,及时发现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情况。有心力衰竭者应了解体重、皮肤水肿的变化和盐摄入情况。做好危重患者抢救的准备工作,如吸痰器、呼吸机等。

3预防

积极防治呼吸道疾病,加强卫生宣传,普及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对急、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的、基层的、群众性防治工作,着重防治感冒,阻止其发生和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加强肺结核的防治工作,早期诊断,彻底治疗,以降低重症肺结核的发病率。改善环境卫生及劳动条件,在农村应广泛开展防烟、防尘工作,在工厂、矿山应搞好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务必使支气管炎和尘肺等发病率不断下降,做好劳动力的保护工作。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耐寒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凡因吸烟而致支气管炎久治不愈者,应予戒烟。

参考文献

[1]龚经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34.

[2]李 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2):2080-2081.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3例, 其中男38例, 女25例, 年龄53~88岁, 平均73.2岁。病程2~16年。原有疾病慢性支气管炎49例, 肺结核5例, 支气管哮喘5例, 支气管扩张4例。所有患者符合WHO专家委员会1999年提出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动脉血气监测、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治疗。

1.3 护理对策

1.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1. 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氧疗:

给予患者24 h动态心电监护, 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观察患者有无发绀。氧分压长期低于6.6~7.3 k Pa, 血氧饱和度低于90%[2]应立即通知医师做相应处理, 并进行更加严密的监测。

1.3.1. 2 观察患者意识、精神变化:

电解质紊乱、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均可引起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的改变[3], 呼吸功能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体内缺氧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 患者可出现神志恍惚、嗜睡、失眠、烦躁不安或兴奋等状态。上述状态出现, 应立即向医师报告, 以及时处理。

1.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痰液黏稠、咳嗽反射减弱, 故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 堵塞呼吸道, 造成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程度的加重,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鼓励患者咳痰, 重者可进行翻身、叩背等护理, 并可使用吸痰器定时进行呼吸道的清理, 从而改善患者通气状况。

1.3.3 加强用药管理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注意静脉输液的速度, 如滴速过快, 可加重患者心脏负担, 造成肺水肿, 以致加重患者病情[5]。口服药物应注意其半衰期, 根据半衰期合理制订给药时间, 以使患者体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使药物在体内持续发挥药效。

1.3.4 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意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湿度。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 经常受力的部位做好按摩, 放置软垫缓解受力点压力, 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防止意外发生。

1.3.5 心理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逐渐加重, 逐渐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悲观、失望、自责、无助等消极的情绪状态, 甚至是对于死亡的恐惧[6]。护理人员应注意与患者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根源, 有针对性地鼓励、安慰患者, 尽量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以配合医生的治疗, 使治疗达到最佳的疗效。

2 结果

63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0例, 死亡3例。死亡率为4.76%。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复杂, 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则难以逆转,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 密切观察病情, 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延长生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燕, 李兰香.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07, 20 (2) :176-177.

[2]韩菊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夜间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11 (12) :5-6.

[3]石永兰.32例尘肺所致肺心病的护理及预防[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39 (12) :42-43.

[4]武金旦, 步爱榴, 温利.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与护理[J].光明中医, 2009, 24 (6) :125.

[5]高岩, 李志杰, 孙淑杰.肺心病患者的舒适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2) :72.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篇五

脏病疾病一个慢性病理过程的发生,其病情相对复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积极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另外,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病症;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46-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DHP)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大部分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都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眭病变而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该病发病人群多在4O岁以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危害巨大。本文将回顾我院收治的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的病例为医院于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男性76例,女性51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7,最低年龄为39,平均年龄为59.8岁;病史为4到23年,平均病程为10.9年。有15例患者有过冠心,有31例患者有长期的吸烟历史,7例曾患过肺结核病,4例曾有过支气管扩张的病史 。除此之外,所有患者的症状都符合我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观察选取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其中:咳嗽117例(92.1%) ;咳痰103例(81.1%);咳黄脓痰53例(41.7%);发热85例(67.O%);呼吸困难72例(56.7%); 意识上存在障碍47例(37.0%);哮鸣音92例(72.4%) ;双下肢浮肿49例(38.6%);肝脏肿大57例(44.9%) ;心房纤颤l5例(11.8%);腹积水7例(5.5%).实验室检查; 对各患者血液中自细胞的数目,钠、钾、氯的含量及血清白蛋白的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并辅助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及肺部纹理等进行检测记录发现,白细胞总数<10×10 /L者有56例,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例>0.75者有69例血清白蛋白<30g/L有63例;血气检查结果:呼酸38例呼碱22例,呼酸合并代酸19例。合并症:双下肢浮肺44例,肝功能异常38例,肾功能异常1 7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友心室衰竭6例,感染性休克2例 .

1.3治疗措施

对本组127例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控制感染治,当感染控制效果不佳,心衰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时候,可给予小剂量利尿剂,并补充钾、钠、氯,给予血电解质检查,积极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同时还要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戒烟,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以改善临床症状 。对于伴有部分并发症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祛除诱因,治疗基础疾病,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作,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肺、心的功能。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x检验,p<0.05表明此次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7位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好转患者出院时基本均、浮肿、下肢水肿、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有9位患者因治疗无效主动放弃治疗,出院原因包括经济困难,病情较重而不能坚持治疗;有11位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死亡原因主要因患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及脏器功能衰竭等。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慢陛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右心负荷,使右心室增大、右心功能不全.其发病的机制为:慢性疾患导致流经的气流发生阻塞,肺部各分支毛细血管遭到破坏导致血管床的面积大大减少,进而导致通气、血流的比例严重失衡。慢性肺心病的病情发生加重时,患者多伴有呼吸衰竭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出现与慢性肺气肿的发生以及吸烟也密切相关在本组127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具有较长的吸烟历史。所以要想减少该病症的发生率,需要减少吸烟人群的数量,才能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概率。同时该病症的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因此极容易伴有其他病症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医师需要将患者的身体状况考虑在内,结合他们的具体症状,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治疗水平.同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例如在高原地区、寒冷地区、农村患病率高,其它地方患病率则较低.而且季节性也有差异,急性发作季节性明显,冬春季是高发季节。通常情况下,治疗方法以改善通气,控制感染,合理氧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量强心剂。

在进行治疗时医师针对患者的临床状况,本院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抗感染性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水平.综合性治疗方法符合当前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比较明顯的效果,能够保证患者健康,提升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丙俊,刘志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36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381—1382

[2]郑青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6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31(12):10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六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27-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继发性心脏病。肺部病变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是肺循环阻力增加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1]。选取临床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64岁。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心力衰竭Ⅰ度12例,Ⅱ度20例,Ⅲ度8例;呼吸功能不全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4例;原发病为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者31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者6例,支气管哮喘者5例。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不能平卧、肺部干湿音、肝大、肝区压痛等。

1.2治疗

1.2.1急性加重期

1.2.1.1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未有培养结果时,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选择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

1.2.1.2纠正呼吸衰竭:肺心病患者凡有明显气急、发绀,PaO2<60 mmHg或氧饱和度(SaO2)<90%者,即为氧疗的指征。Ⅰ型呼吸衰竭可吸入较高浓度(>50%),待缺氧情况改善,再调整吸氧浓度,使PaO2维持在60~70 mmHg。Ⅱ型呼吸衰竭则应长期持续低浓度吸氧,一般采用鼻塞或鼻导管给氧,使吸氧浓度保持在24%~28%,保证SaO2有较大增加,而PaCO2无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时,出现严重气急、发绀,PaO2严重减低,PaCO2进行性升高,经一般给氧治疗仍不能改善时,为机械通气的绝对指征。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勿使PaCO2很快降至正常,以防发生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必要时可应用尼可刹米等呼吸兴奋剂,对改善通气有一定作用,但用药时应注意加强监测。

1.2.1.3控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易发生毒性反应。应选用作用可、排泄快的药物,剂量宜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对顽固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改善后心力衰竭仍无好转)或伴有左心衰竭者,或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可予毛花苷C(西地兰)0.2 mg/次,并严密观测心电图。扩血管药物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等。抗凝治疗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防止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糖皮质激素在以下情况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感染性休克。严重支气管痉挛,一般平喘药物效果不佳。肺性脑病有明显脑水肿及颅压增高。顽固性心力衰竭。

1.2.2缓解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2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92.85%,其中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4例。

3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高患病率增加。本病病程缓慢,从基础病的发生到慢性肺心病形成及右心衰竭出现,短者数年,长者数十年,一般在10年以上。由于病程较长,病理生理变化较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按心肺功能将其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有长期咳嗽、咯痰、气喘史、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由于肺功能压的增高,病人容易疲劳,动则气短,心动过速。病情进一步发展,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可出现肺性脑病,表现头痛、头胀、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等。右心衰竭时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轻者有明显肺气肿体征,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低,有于湿啰音,剑突下有明显的心脏搏动,颈静脉充盈或轻度怒张,心率增速。严重者出现明显发绀,杵状指,颈静脉明显怒张。心前区可闻及奔马律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2]。肝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甚至腹水。

急性发病期的治疗是针对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治疗。由于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故防治感染是其首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呼吸衰竭:多数肺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气道狭窄,感染时痰液的增多使气道阻塞加重。改善通气功能是纠正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吸氧、应用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还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以及人工辅助呼吸等。治疗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包括给氧、血管扩张剂、利尿和强心剂的应用。对于肺心病老人来讲,氧疗是治疗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最重要手段;血管扩张剂是辅助性的治疗措施,常用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等。强心剂(洋地黄类)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利于控制心力衰竭。但肺心病患者由于同时存在慢性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易发生心律失常,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较差,易于中毒。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和疗效的判断指征,有条件者最好监测血浆洋地黄的浓度。利尿剂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浮肿的作用,可解除右心衰竭引起的水、钠潴留,改善心肺功能。老年患者使用利尿剂的原则是缓和、间歇、小量、联合[3]。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联合应用排钾利尿剂(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和保钾利尿剂(氨苯蝶啶或安替舒通等)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肺心病发作时,大都合并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峻.实用内科学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52.

[2]沙玉新,门德良.论慢性肺心病的氧疗及缓解期治疗[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13(5):803-804.

7.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 篇七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 均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 女25例, 年龄56~86岁, 平均73岁。病程3~18年, 平均12.5年。

2 护理

2.1 休息与卧位

患者必须坚持卧床休息, 限制剧烈活动。有呼吸困难时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 使膈肌位置下降, 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有利于呼吸肌活动, 增加肺活量, 改善气体交换, 减少呼吸困难。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避免强烈光线刺激和噪声。睡前不要运动, 保持全身肌肉放松, 进行缓慢深呼吸, 或温水洗脚、温水浴或背部按摩等方法, 有助于睡眠。限制夜间的液体摄入量, 睡前排尿, 以免夜间起床解尿。限制午后饮用含咖啡饮料, 避免饮酒。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适当的娱乐和活动;尽可能调整白天睡眠时间和次数。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咳嗽、咳痰, 呼吸急促是肺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旦有痰必须将痰咳出, 如痰不容易咳出, 家属可以使用四个手指微微弯曲, 从下向上轻轻拍患者背部, 帮助患者排痰[2]。如为黏痰, 除了化痰的药物, 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稀释痰液排出。用氨茶碱喷雾吸入解除解除支气管痉挛。对咳嗽无力患者可以从鼻腔插橡皮管吸痰。如果有过多的痰阻塞咽喉可引起窒息, 甚至威胁生命。

2.3 正确的吸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呼吸道感染往往容易发生肺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 病死率较高。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 长期低浓度吸氧者, 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较不吸氧者明显提高, 并且住院次数也大大减少。

2.4 药物护理

肺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痉挛, 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缓解气道阻塞, 恢复通畅, 有利于痰液咳出。常使用氨茶碱, 此外还有舒喘灵、搏利康尼等平喘药, 应遵医嘱应用, 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值得提醒的是, 有些患者或家属因喘息不止而擅自服用镇静剂和安眠药, 这是十分危险的[2]。使用安眠药和镇静剂将进一步抑制呼吸中枢, 使呼吸变浅, 变慢, 使缺氧情况更趋严重, 却可能转为昏迷, 诱发肺性脑病 (肺心病的危险状态) 。

2.5 饮食

多数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在重视药物治疗同时, 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的患者, 给予患者更多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物, 如牛奶、鸡蛋、鱼、瘦肉、豆制品, 以增强体质。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水肿患者不明显, 每日进盐不超过10 g, 患者有下肢水肿者, 每天进盐量不超过5 g。适当饮水, 以排除体内垃圾, 每日尿量少于500 ml, 使用利尿剂和氯化钾应注意。少吃多餐, 减少疲劳, 用餐时漱口水之前和之后的吃东西, 保持口腔清洁, 促进食欲。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维生素补充剂, 必要时, 复合氨基酸, 新的血液和白蛋白。

2.6 心理护理

由于反复发作、多次住院, 常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护士要进行适当引导和安慰, 帮助患者了解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 协助患者了解疾病过程, 适应医院环境和生活方式, 减轻心理焦虑和压力。和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在活动和呼吸肌锻炼中, 给予鼓励和赞扬, 使患者认识到自己有所进步,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健康教育

加强卫生宣传, 普及防治知识, 积极开展对急、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的、基层的、群众性防治工作, 着重防治感冒, 阻止其发生和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加强肺结核的防治工作, 早期诊断, 彻底治疗, 以降低重症肺结核的发病率。戒烟、戒酒, 适当运动。如做气功, 太极拳和进行定量健身步行。病情稳定, 肺功能较好时, 也可适量做登梯练习等, 以从根本上提高机体抵抗力, 增强体质, 改善肺功能。加强呼吸肌的锻炼。腹式呼吸锻炼, 可使呼吸功能有效改善, 增加肺通气量。增强体质, 提高呼吸道的耐寒能力。注意个人卫生, 凡因吸烟而致支气管炎久治不愈者, 应予戒烟。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干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临床患者精心护理, 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 做好患者护理配合工作, 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 较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减少复发。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9.

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八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临床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因素归结为:肺、肺动脉、胸廓或者支气管的慢性病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负荷增大而使其右心室肥厚扩大,严重时便可诱发右心衰的心脏病[1]。肺源性心脏病特别是在冬季,发作具有突发性特点,且常会伴随有心肺功能衰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更是诱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突发的重要因素[2]。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反复咳嗽史、不同程度的气促、胸闷等症状;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7例,患者年龄52岁至73岁,平均年龄(63.1±2.7)岁;患者病程9年至25年,平均病程(17.2±2.3)年;其中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5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哮喘4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观察组患者男16例,女5例,患者年龄49岁至72岁,平均年龄(62.3±2.5)岁;患者病程9年至28年,平均病程(18.1±2.5)年;其中原发病为支气管扩张3例、肺结核1例、支气管哮喘5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的各项数据方面比较均未见有显著差异存在(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每天早、晚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分钟左右,病房内温度应控制在20~22℃左右,湿度则控制在50%~70%左右;患者衣物、床上用品应勤洗、勤换,定期修剪患者指甲、脚趾甲;嘱患者保证充足睡眠,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患者予以加强整体护理:

1.2.1病情观察当肺源性心脏病处于急性期时,大都会伴有各种并发症状,例如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肺性脑病等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病人加强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患者有存在病症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举措,控制病情恶化;同时还应多备几套救治方案,落实综合准备救治工作,提前做好抢救器械、药品的准备,包括气管、吸引器、呼吸兴奋剂等等,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2.2呼吸道护理重点针对患者呼吸道情况做好护理工作,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积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积极配合医生工作;轻拍患者背部、转变其体位、嘱患者多饮水或者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等,借助于此,促进痰液咳出;对难以完成咳嗽的患者配合吸引器的应用将痰吸出,必要时还应做气管切开处理;定制科学的呼吸训练计划,教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每天持续训练。

1.2.3 并发症护理

①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人员应着重注意患者是否发生了呕吐、恶心等问题,并仔细观察呕吐物的形状、颜色,相应定制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②休克:若患者伴随有休克发生,必须要对其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包括温度、湿度、意识及尿量等,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③心律异常:定时测量患者心律、脉搏等状况,加强对存在心律异常患者的护理;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患者皮肤黏膜进行观察,判断是否有出血点存在,注射的部位是否有出现出血、渗血情况,并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案。

1.2.4 用药护理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所选择使用的药物应先进行严格的审核检查,通常来说,心功能代偿期输液速度必须要控制在每分钟30滴,伴随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输液速度则应控制在每分钟20滴;于强心苷、利尿剂使用的过程中应24h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尤其是关注尿量的多少,是否发生电解质异常等问题,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状况出现,及时终止用药,同时上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举措;涉及到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时则应对患者使用药物情况密切观察,包括患者发生呕吐、心悸、惊厥以及震颤等状况。

1.2.5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肾主水”“咸伤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对钠盐摄入量给予严格控制,少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可以以防止助湿生痰,可以适当食用赤小豆、鲫鱼汤以及冬瓜等。另外,舌质红,脉细数病人属于阴虚体质,应该禁止食用辛辣食物,可以食用莲子桂圆大枣汤或者新鲜的水果蔬菜。

1.2.6 皮肤护理

对患者是否发生了全身水肿情况、压疮进行密切观察,由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部分都伴随有营养不良,身体下垂部分水肿,如果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压疮,基于此,应帮助患者做翻身、擦洗处理,对其受压位置进行按摩,尽量避免发生褥疮,保证床单的干净、干燥、整洁,切忌使用便器进行拖拉,引导患者穿柔软、宽松的衣物,定时帮助其更换体位;受压处可以垫气圈或者海绵垫,或者使用气垫床等等。

1.2.7 用氧指导

严格掌握吸氧流量及吸氧浓度,吸氧时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及湿化,告知患者切忌随意调节氧流量或者是停止吸氧,在氧疗的整个过程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医师。

1.3 疗效评价标准[3]

①显效:患者咳嗽、咳痰时间显著减少,呼吸困难得到显著好转,发绀、肺部啰音消失,水肿消退,心功能改善超过1级;②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稍有好转,发绀、水肿减轻,肺部啰音减少,心功能改善达1级;③无效:患者咳嗽、咳痰、发绀、肺部啰音、呼吸困难以及水肿等症状均未见有改善,且心功能未发生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上述两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950,*P<0.05。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由于长期缺氧,CO2潴留造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受到血液粘滞度及血流阻力增加影响。由于在血流增加的影响下,加重了肺动脉高压,该病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在呼吸道疾病症状、肺动脉高压等等,一旦严重则更难以治疗[4]。加之患者长期患病,会存在较重的思想负担,也进一步阻碍良好疗效的获得。基于此,也就要求医护工作者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此可见,该病症护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身心处于良好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通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其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表明,整体护理可作为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除了要做好对患者的常规护理之外,更要做好对其病情的密切观察,做好呼吸道、并发症、用药等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总结来说,予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张玉玲.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J].医学信息,2013,(11):478-478.

[2]熊晓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37):172-173.

[3]魏淑群,李桂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4):224-225.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九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肝素、藻酸双酯钠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冠心病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悸、缺血性ST-T改变等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要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在治疗肺心病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冠心病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08-02

Abstract:Objective o focus on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Select 76 cases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 total of 38 cases of and the control group a total of 3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received heparin and sodium alginate double ester treatmen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received pulmonal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using nitrate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ctrocardiogram.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angina,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palpitations, left heart border expanding, dyspnea incidence was sign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T changes, left axis deviation, bundle branch block, 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cidence was sign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93.8%, the control group was 60.5%, treatment effec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r pulmona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omprehensive way should be adopted based on using nitrate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obtain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Chronic cor pulmona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Clinical treatment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多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两种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合并时会互相掩盖,因此临床诊断非常困难,很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疾病类型并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1-2]。本文分析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6.8±6.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肺脏病学》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低流量持续吸氧、解痉平喘、利尿和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15mg藻酸双酯钠(上海华源药业沙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57)、20mg肝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2)、13mg川芎嗪(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94)、25mg复方氨基酸(B Braun Melsungen AG,H20120546)加入到500mlGS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解痉、平喘、化痰、维持水分和酸堿平衡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及时给予患者强心、呼吸兴奋等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60mg多巴酚丁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904),10mg酚妥拉明(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438),加入500ml的葡萄糖溶液(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03),1次/d。危重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可进行尼可刹米(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46)和洛贝林(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42)静脉注射[4]。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咳嗽缓解,痰液白色稀薄,容易咳出,检测心肺功能为二级,肺部炎症大部分被吸收,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大幅度改善;有效:患者持续性咳嗽,痰液浓稠不容易咳出,檢测心肺功能为一级,肺部炎症部分被吸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5-6]。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几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束支传导阻滞的几率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具体见表1。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38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0.5%,具体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变化而逐渐上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呼吸困难,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体内红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形成血栓[7]。同时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于缺氧的状态,细胞对于缺氧的敏感度逐渐下降,细胞对于缺氧的耐受程度逐渐增高[8]。此外,一些微生物的感染以及高碳酸血症都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会因为心肌缺血表现出缺氧的症状,例如心绞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临床症状特别相似以至于在临床诊断时会发生掩盖,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一定要进行完善的检查以避免发生漏诊和误诊。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不仅要进行常规的解痉、通气、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吸氧、平喘、化痰以及营养支持,还要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以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合理使用利尿剂、洋地黄和镇静类药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式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者冠心病的治疗很相似,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的左右心都会受累,因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要比单纯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者冠心病患者严重,当患者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时,治疗时不仅要进行吸氧、抗感染治疗和利尿,还要使用强心剂;当患者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时,要联合使用强心剂加强治疗效果[9-10]。本研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的可能性要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要高,发生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及电轴左偏的可能性也明显增高;治疗时,对患者采用包括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要比使用复方氨基酸药物要好,无论是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疾病发作的严重性和频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要在抗感染、吸氧等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注意进行综合性的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忠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11( 06) : 49.

[2]肖志华,李志润,张年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27 例临床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 06):67.

[3]崔祥.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4-226.

[4]赵云泉,吕宏,王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西部医学,2011, 21(3): 23.

[5]王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1(2) : 56.

[6]张会春,金一淑.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4):357-359.

[7]贾浩.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 (10):67.

[8]程秀丽,马永辉,冯晓红.低分子肝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 19(2):35-37.

[9] 熊国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690-691.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10例。其中, 男242例, 女178例, 年龄51~73岁, 平均 (63.2±4.7) 岁;病程3~17年, 平均 (7.2±4.1) 年;并发肝功异常71例, 心衰59例, 上消化道出血10例, 低钠血症26例。均所有患者符合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 以和蔼、耐心、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 对肺心病进行详细讲解, 加强患者的认知与了解[1]。此外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相关护理中, 配合医护人员积极鼓励、安慰患者,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2呼吸道护理。患者由于久病体弱, 身体机能差,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咳痰不畅则会加重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堵塞。护理人员要及时协助患者进行体位更换, 轻柔地进行翻身叩背。采用雾化吸入抗生素和祛痰剂的方法降低痰液的黏稠度, 对于病情较严重甚至昏迷不醒的患者, 采用吸痰器进行操作, 注意抽吸压力,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饮食护理。患者应严禁烟、酒, 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给予半流质饮食, 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营养为主, 少食多餐, 多吃水果、蔬菜, 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对于伴有心力衰竭或者水肿的患者应给予低盐或者无盐的饮食, 严格限制摄入盐的含量, 并且减少脂肪的摄入。4用药护理。在使用抗生素时,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应维持在20~30滴/min。当患者伴有支气管痉挛时, 可采用平喘药氨茶碱进行治疗, 但也不可过快, 以免造成患者惊厥、心悸、血压骤降等, 并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进行严密观察与监测, 慎用利尿剂, 定期检测电解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2]。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呼吸困难症状缓解, 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心肺功能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患者心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达到2级;无效:患者咳痰、咳嗽等临床症状及心肺功能没有得到改善, 部分患者甚至病情加重。

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 进行评定, 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四个方面, 评分越高, 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四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研究表明,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与肺动脉血管, 肺组织发生慢性病变及异常的肺结构与肺功能有关[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病程长、且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并发症多等特点,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居多, 身体机能差, 需要长期住院, 长此以往, 患者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敏感等负性情绪, 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该种疾病治疗的过程中, 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综上所述, 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且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4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生活质量评分

参考文献

[1]李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13, 35 (12) :1880-1882.

[2]陈梦洁.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J].今日健康, 2014, 13 (2) :139-140.

1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 篇十一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低分子肝素;高凝状态

【中国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92-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肺功能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伴有血液高凝状态,其形成因素包括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和纤溶功能减退等因素[1]。急性加重期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因心肺功能差,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加重血液高凝状态。死亡患者的尸检中肺小动脉血栓发现率为89.8% ,且皆为肺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而非血栓栓塞[2 ]。2009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5月- 2011年8月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肺功能3级入住我院ICU患者52例, 诊断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1.5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2.0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心肺功能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并排除急性心梗、严重肝、肾疾病、出血倾向,具有可比性,2 周内未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或服用激素。

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为要求服用激素全天卧床休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强心、利尿、扩血管、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者,均予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 100 IU,12h一次皮下注射,共7天。

1.3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评定标准:显效:咳喘症状显著减轻,痰液转为白色,呼吸机支持治疗者拔管脱机,肺部湿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发绀明显减轻,下肢水肿消失,心率降至< 100次/min,心功能恢复1~2级,血气分析基本正常;有效:上述各项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转;但未达到显效标准,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好转,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

1.4 观察指标:入选患者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有效率。

2 结果

本次临床观察治疗组病人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 < 0. 05);治疗组临床症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 P < 0.05) 。见表 1、表 2。

3 讨 论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血液高凝状态是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形成因素包括: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功能减退、纤溶功能减退。

由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长期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因素作用,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变形性减退、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导致血液粘度增高;缺氧、酸中毒以及各种炎性刺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释放各种活性物质,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粘附功能、释放功能增强;血小板还参与凝血过程,为凝血瀑布提供磷脂表面,合成、释放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凝固,血浆因子Ⅷ促凝活性( FⅧ:C)合成增多,凝血功能增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功能减退,纤溶功能减退。以上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许力军研究显示[3],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肺心病病人均表现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等项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抗凝治疗:近年抗凝制剂治疗肺心病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如Sem in 报道中[4]:肝素可作用于凝血酶原,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小板粘附,促进A T – Ⅲ 活性。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断片,比普通肝素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的较少,因此有较大的生物利用度,较好的可预测的剂量反应和较长的半衰期。低分子肝素可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具有促進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可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细胞表面电荷,从而有效增加抗凝集和抗血栓作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功能。低分子肝素能抵制补体系统及白细胞趋化性,中和许多致炎因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解除支气管痉挛及微血管收缩,阻止血管平滑肌增生,从而减轻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此外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功能抑制作用比较小,故出血不良反应小,安全度大。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6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一例出血不良反应,治疗组病人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故我们认为使用低分子肝素与常规治疗比较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李留,任成山,王泽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和抗凝治疗[J ] .中国全科医学,2007 ;7 (4) :280 - 282.

上一篇:航模活动记录下一篇:程序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