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精选8篇)
1.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一
工程质量管理和保证措施工程质量管理
1.1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实行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全面质量管理),其中心是全员认真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
1.2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质量保证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有关建设工程的质量政策、方针和法规。
●及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协调各部门、各作业队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组织讨论和决定质量决策。
1.3现场负责人
●对质量保证负责具体指导、组织工作。
●对质量保证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负全面责任。
●组织做好技术规程、技术标准、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工作。●组织质量工程会议,分析解决质量问题。
●有权制止任何影响质量的决定和实施,有权制止违章施工的继续,有权决定返工。
1.4现场施工技术人员
●对所负责的单位项工程项目的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是具体施工操作的组织者,是把设计意图的技术措施要求变成现实的直接指挥者。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质量管理规定、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图纸施工,切实保证本工序的施工质量。
●组织质量自检,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施工记录和必要的标记工作。施工质量不合格,不得向下道工序移交。
●为质检人员提供检查条件和技术质量数据。
1.5操作者
●操作者是直接将设计图付诸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工程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责任者,对工程质量负直接操作责任。
●坚持按技术操作规程、技术交底及图纸要求施工。凡违反上述要求,造成质量事故的,均应负责。
●认真做好自检。
●对本岗位、本道工序负责,做到三不:即不合格的材料、配件不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承接;本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移交。
●虚心接受检查,主动提供真实情况。
1.6质量检查员
●是严把质量关,对工程质量实行全面监督检查的重要工作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负全面责任。
●严把材料检查关、工序交接关、隐蔽验收关。
●发现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技术措施、设计图纸要求的,应坚持原则,立即提出问题并纠正。
●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检查记录,及时准确填报各种质量表格。
●申请监理终检,全方位配合监理检查,虚心听取监理的检查意见和其它各种意见。对监理提出的问题及时负责整改。
●坚持宣传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
1.7认真切实抓好各环节质量控制
1.8进场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
1.9进场设备的质量控制;
1.10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11施工技术工作质量控制;
1.12器材供应质量控制;
1.13施工组织质量控制;
1.14各工序质量控制;
1.15严把验收质量关。
1.16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1.16.1贯彻执行国家、部(委)颁发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以及业主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1.16.2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补充制定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和实施细则。
1.16.3坚持实行“三检”制度。自检:各工序施工完成后,由兼职质检员进行自检,填写有关自检记录表并申请复检。复检:质检组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全部合格后申请终检。终检:监理工程师对复检结果抽样检查至合格验收为止。
1.16.4整理分析原始资料,进行单元或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按月上报质量报表。
1.16.5坚持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各种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作到准确、完整。
1.17质量保证的组织措施
1.17.1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1.17.2采用我公司多年来创建优良工程的成功经验,做到“管理科学化,施工程序化,操作规范化,检验标准化,资料系统化”。
1.17.3强化各级领导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17.4实行施工企业内部以初检、复检、终检为内容的“三检制”。
1.17.5建立“质量一票否决制”。
在施工中不断完善、健全上述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1.18质量控制措施
1.18.1施工计划。
●生产计划的实施必须做到“三落实”、“四提前”,即图纸落实材料落实、工艺文件落实;材料检验提前、人力设备平衡提前、准备提前、质量保证提前。
1.18.2材料
●安装用的原材料的订货、采购、验收、包管、发放应按材料管理制度执行; ●对质量证明不全的材料、不合格的材料,进行隔离,坚决拒用。
1.18.4检验
●在安装过程中,质检员应准确的控制好各工序停止点,停止点的检验完成后,应由质检责任人书面通知解除停止点,进行下一工序安装。
1.18.5技术档案
●图纸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应按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技术档案存档范围至少应包括:
① 质保手册、各项规章制度;
② 产品设计图纸、竣工图纸、施工总结和自制设备、工具图纸;③ 产品主要材质证明及检验证明;
④ 有关标准、规范;
⑤ 设备档案;
⑥ 产品质量档案;
⑦ 用户档案。
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质量管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2.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施工准备工作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这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 图纸会审:图纸是施工依据,要保证工程质量就要熟悉与认真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如发现设计中存在差错与施工条件矛盾或存在难以保证质量之处,要相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它是指导施工的文件,是保证工程经济合理,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的重要措施和先决条件。
● 材料、预制构件配件和半成品等检验:凡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必须严格把关与检验,质量不合格或次劣的应严禁使用。
● 施工机具、设备和仪器的检修:在工程建设进行中需由专人管理和定期检修,以保证其完好和精度,否则其质量无法保证,尤其是一些测量仪器尤为重要。
2.2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
施工过程是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基本过程,其质量保证起着全面把关作用。其内容如下:
● 做好施工的技术交底和复核工作,监督工程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规范和规程施工。对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其工程质量要求仔细交待。
● 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各环节的质量检查,对于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要及时进行验收。在完成自检后,上报
监理进行检验审查签证,未得到监理审批通过的,不得进入下一施工环节。
● 严格安装国家相关规程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利用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工序质量分析、计算和考核。不断积累数据,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尽可能避免发生质量问题,把返工和修理控制在最低限度。
● 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控制事故发生率,保证现场标准化管理,这对保证的提高工程质量有重要意义。
2.3 竣工投产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在工程竣工后的投产使用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的衡量和评价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企业的质量管理必须从施工阶段延伸到使用过程中一定时间,它应包括两个方面:
● 及时回访:定期对竣工后交付使用的工程进行回访检查,通过回访搜集和积累各方面的意见和数据,从中发现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瑕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
● 实行保修制度: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规模和结构规定不同的保修年限。在保修期内,凡由施工造成的质量缺陷,由原施工单位无偿保修。
2.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二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通病,施工质量管理
0 引言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1种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们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同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
1 钢筋混凝土的定义
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与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1种组合材料[1]。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外面,最后将混凝土浇筑进去,经养护达到强度标准后拆模,所得即是钢筋砼。
2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通病的原因及纠正措施
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有的甚至只有设计强度的50%,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道德方面
存心偷工减料以谋利,对此情况只有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如果属于此类事项,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2.2 材料方面
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砂子、水等材料拌和而成,每种材料品质的优劣都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a)水泥在贮存期间,受潮湿或叠堆太高,以及未按时翻包,可致使结成硬块;另则水泥本身袋重不足,施工时没有发现,又未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b)砂、石料本身强度低,砂子颗粒细,石子针片状多和泥土等杂质含量大,以及未按大小搭配使用,骨料级配不均匀,都会影响混凝土密实度又浪费水泥[2];
c)用水问题。实践中发现,在沿海地区进行海堤(海塘)等防潮工程建设中,个别实施人员为了省事,就近取用咸水来拌合混凝土,造成混凝土碳化加快,缩短混凝土老化年限。
2.3 施工操作方面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配料计量—拌合—输送—浇筑—振捣—养护—拆模[3]。各种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3.1 水灰比的控制问题
从施工角度来说,水灰比较大,便于施工操作,而且可以减少蜂窝麻面的出现。但是水不能太多,水灰比太大会严重地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试验资料表明:水灰比增加0.1,混凝土强度会降低0.3 N/mm2~0.5 N/mm2,在实践中,施工现场大都为露天,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雨后砂、石含水量增加,如没有扣除其含水率,及时调整含水量,可能导致水灰比变大,混凝土坍落度加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4]。因此,应加强水灰比的控制。
2.3.2 蜂窝麻面问题
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材料及施工2个方面。a)材料方面,石子颗粒较大,超过钢筋净距的3/4,木模板粗糙、不严密,产生漏浆;b)混凝土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或者振捣不认真,振捣时间和振捣的间距未按操作规定进行,严重的在梁板交接处形成连续线条状的空洞。
2.3.3 表面起皮、龟裂和断棱、缺角
起皮、龟裂等问题不少是由于赶工期,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即拆模,尤其是木模更容易引起脱皮。混凝土表面暴露于空间,尤其是天气热、温度高,水份蒸发快,而混凝土凝结过程又必须吸收水份,否则会产生起皮和龟裂现象。为解决龟裂问题,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并按规定时间浇水养护,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更应加强覆盖和养护,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减轻或避免裂缝的出现。
2.3.4 跑模、胀模影响外型尺寸
主要是由于模板支撑不够牢固造成,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施工人员凿除超过外型尺寸的混凝土结构的现象,严重的甚至造成施工中出现模板、支撑坍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施工速度也加快了。考虑振捣器具、功率、运输斗车容量增大,以及采用泵送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浇筑速度等而在规范中增加了模板和支撑设计的要求。模板和支撑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以避免失稳和坍塌,而施工现场往往按传统的做法和经验施工。
2.3.5 悬挑结构固定端上部混凝土断裂
悬挑结构如阳台、雨蓬等上部处于负弯矩的受力的情况,尤其靠近固定端的负弯矩最大,由于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不清楚结构受力情况,认为悬挑结构也像一般梁和板一样,受力钢筋设在结构下部,而在施工时把上部受力钢筋踩到下面,造成上部没有受力钢筋或者钢筋数量不足,导致混凝土开裂。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阳台坍塌事故都是这种情况引起的。
2.3.6 材料消耗大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又出现水泥用量超定额。分析其原因有:有意偷工减料外,现场管理不认真,加料不按级配,乱用细砂,增加用水量,外加剂控制不准,搅拌不均匀等,迫使试验室开出的配合比,采用保守措施,增加水泥用量。
3 加强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
3.1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必须规范化
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自拌合浇筑后不断发展,甚至几年后还在增加。施工验收时判断其强度是以混凝土28天的强度为标准,因此混凝土实物质量的评定,自然出现滞后性。要获得混凝土结构的真正强度必须在混凝土结构上直接进行非破损试验。对此,目前尚无切实可靠、方便易行的方法,而是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块,经28天标准养护后才进行试验,以子样来评定混凝土结构母体的质量。因此,试块的制作的规施化很重要。
3.2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偏差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定虽然只控制下限,没有控制上限,但如果上限偏差过大,则出现超强过多,同时亦造成水泥用量的浪费。配合比设计时,可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由于大型工程施工周期长,荷载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水泥用量,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据测定,每增减10 kg水泥,可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降1℃。
3.3 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必要时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针对存在问题找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以提高质量。
3.4 运用统计技术,控制质量
尽量收集数据分析标准偏差。必要时增加混凝土试样组数,以便采用数理统计公式评定质量,规范规定:每100盘、每100 m3,每工作台班等应制作1组试块,这是最少要求。组数是可以增加的,尤其是试样接近10组,不妨增加试样组数,以便利用数理统计法的评定[5]。现场有的单位怕多花试验费用,违反规范规定减少试样组数。
3.5 贯彻推行现代化的质量管理
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已为国际上所共识。按IS09000标准,编制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程序,在程序中对人、机、料、环、法5个方面等加以规范,确实施行,必然能确保混凝土质量[6]。
3.6 进行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对原材料加强检验和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按施工规范、规程进行操作;按规定进行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配备必需的资源、相应技术人员和试验设备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涉及到很多,不论是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都会有问题出现,只要严加控制,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一些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管理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上事故可能产生的原因,有效地预防这类事故的产生。总之,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中的各项规定,遵守工地制度,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
参考文献
[1]王异,周兆桐.混凝土手册[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江正荣.实用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70-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5-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三
本文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质量,给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引言
建筑装饰装饰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仅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内部的装饰装修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现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物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是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物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建筑物建设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办公需求,除了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控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意识到良好的装饰装修对建筑物环境的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考虑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美化。尽管如此,当前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当前的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的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往往会涉及很多的内容,工程数量也比较多,一般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因此在工作队伍的质量上有一定的要求,要保证其专业性。但是当前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工作队伍的质量还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使得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第二,由于当前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加强绿色理念的应用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当前装饰装饰绿色施工规划理念不足,导致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大多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效率不高。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技术管理措施
1.加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管理
从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设计阶段着手加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是提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质量的重要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在进行工作之前,要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对设计单位设计的各种图纸和结构等进行审查,以保证合乎具体的工作要求,并用要求设计单位和工作单位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保证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能够顺利推进。第二,要加强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化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工作单位进行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具体的工作单位应该要有完善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比如对于建筑物外墙的装饰装修设计、对于室内的装饰装修设计等。同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的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在工作的现场,要积极发挥质量管理人员的作用,加强对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解决,一旦发现技术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免对后续施工质量带来影响。此外,还应该要加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管理,对于材料的选择、进入施工现场等都要进行专门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保证施工材料能满足相应的规定,努力提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
2.加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的照明设计
建筑之内装饰装修照明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如果建筑室内照明效果不佳,则很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工作以及生活过程中出现眼睛不适的现象,如果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光线过强,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在照明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传统元素,也是当前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照明主要有五种方式,第一是直接照明,第二是半直接照明,第三是间接照明,第四是半间接照明,第五是漫射照明方式。对于不同功能的空间,要选择不同的照明形式,比如对于工作办公区域,要选择直接照明形式,而且要提高光线的强度,使得人们在办公的过程中可以有足够的光线;对于卧室这类休息区域,则应该要采用比较柔和的灯光进行设计,使得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放松。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照明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要保持艺术性原则,指的是通过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照明设计,使得各个空间的层次更加分明,对各个层次风格进行体现,最终对灯光的强度、光质和角度进行精心设计,使得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环境更加美好,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体验。在照明装修板块,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传统风格的照明设施,比如有的灯饰,采用镂空雕花作为外罩,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使用,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比较温暖、和谐的感觉。
3.加强装饰装修过程中的绿色施工理念和技术的应用
首先,在装饰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绿色节能的装饰装修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应该要加强绿色理念的运用,对各种所需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研究,列出相应的清单,选择一些可以循环使用的绿色节能以及环保的材料进行环境设计,可以加强对材料选择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装饰装修中还应该加强各种绿色环保设备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比如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可以加强各种绿色节能灯、节能水阀等各种部件的使用,使得人们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能耗。其次,要做好装饰装修绿色施工选址和布局。科学合理的布局对于装饰装修物空间的有效利用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了装饰装修物的利用效率,与装饰装修绿色和绿色施工理念有一定联系。比如在装饰装修选址过程中要尽量对一些不会影响到使用安全的部分进行暗线操作,使得室内的空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此外,在装饰装修布局设计过程中也应要加强绿色理念的运用,各种装饰物品的设计,应该要对周围环境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要注重装饰物品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融合,因此要加强装饰装修布局,比如在室内装修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地利用风能,为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加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建筑室内装饰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结合现代化装饰理念,加强绿色施工,对一些施工技术难点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建筑物的室内装饰装修质量。
4.产品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 篇四
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制定了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及细则。
二、边抓质量体系文件认证,边抓产品质量管理。目前,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通过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官方审核,即将取得证书。定期进行质量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三、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中的顺利实施,严格按文件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培训。
新入职人员,由行政人力部组织进行规章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意识等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二)对生产设施设备、工作环境,采取不定期进行6S规范化管理检查,为确保产品质量提供条件,并提出改进措施,责令限期整改。
(三)注重源头,严把原辅材料的入场检验关。
制定原辅材料的质量标准,规定每种每批次原辅材料到场后,先由保管员进行首次质量验收,再申请质保部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合格后出具合格通知单,方可进行入库使用。车间领料员凭保管员出示的检验合格通知单接收物料。
(四)过程产品控制。
1.公司建立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针对新产品、新客户不同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主要以APQP小组的形式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先期策划,保证后续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要求。
2.建立多级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以生产操作工为第一质量责任人,前后工序实行物料质量确认交接程序,以达到物料满足本工序的质量要求;以车间主任、工艺员等为第二质量责任人,监督、检查操作工是否按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工艺要求进行加工、控制;以生技部、质保部经理为第三质量责任人,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情况、记录等进行抽查,对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处罚。
3.检验人员依据产品检验规范要求对每批次产品实行检验,严格把关,质保部经理进行监督,并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产品合格出厂。
4.制定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置与管理。通过原因分析,制定不合格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防止同类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5.制定记录控制程序,确保生产过程和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规定的质量记录得到控制,方便产品出现异常时进行查阅、原因分析和产品的追溯管理。
6.加强产品标识的管理,以达到可以追溯的目的。
依据产品的特性和顾客的要求,在产品包装袋上有产品标识(如产品名称、牌号、批号、生产日期等),另外还标注有产品防护(如防雨、防潮、防火等)。产品标识可以在产品出现质量异常时进行追踪分析。防护标识可以防止产品在交付至顾客以前受到损坏。
7.很抓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的控制。
定期对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灵敏、安全和可靠,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8.产品贮存管理。
公司制定了库房管理制度,以规范产品贮存管理。要求标识清楚、分类存放,保证产品先进先出的原则。
5.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五
任何企业,在面临生产旺季的时候,总会存在质与量的选择。要么求一时之利而毁企业之发展前程;要么顾及质量、精心耕耘。如果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增加返工而产生的额外成本的增加,更会遭致客户投诉,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损害公司的名誉。因此,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势在必严。
一、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是指从市场调查开始,经过产品开发设计,产品工艺准备,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控制、检验、包装入库到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即构思、生产理想的产品,将产品推向社会,向用户提供使用价值。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衡量生产过程优劣的标准是:高产、优质、低耗。也可以说是多快好省,其量化的指标体现在投入产出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力求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对我们来讲,就是以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满足公司品质要求的产品。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这个目标,一是各个生产要素,人、财、物、信息等在质和量上满足生产产品的需要,这是组织好生产过程的前提基础条件。因此,生产管理必须从基础条件入手。二是要使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组成一个彼此联系的、密切协作的、有序的、效率高的完整体系。要保证最佳的结合状态,其中具有丰富的管理内涵,它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运用计划、组织、控制的职能得以实施和实现。我们近期推行的5S管理以及将要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完善我们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就是实现符合性质量,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标准。经检验符合标准的是合格品,不符合标准的是次品或废品。检验产品是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共同的任务,当然更是QC人员的职责。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
1、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它是沿着产品形成这根线环环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质量,层层把关设卡,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都是以产品标准为核心而展开的,都是为了达到产成品标准服务的。我们公司的工作标准中的生产工序流程和办房吓数,具有随意改动性,这是必须加以重视完善的一个问题。
管理标准是规范人的行为、规范人与人的关系、规范人与物的关系,是为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的。它包括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经济责任制等。企业标准化的程度,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力求配套。二是要严格执行标准,把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质量、人的工作质量给予规范,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三是要不断修订改善标准,贯彻实现新标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
2、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以下职能:一是保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二是预防的职能。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控制提供依据,发现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三是报告的职能。质量检验部门将质量信息、质量问题及时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
要提高质量检验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生产工人不能只管生产,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机构的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
3、实行质量否决权
产品质量靠工作质量来保证,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是人的问题。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积极因素,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质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质量责任制或以质量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在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生产产品,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同时获得自己经济效益。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就是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在质量问题上实行责、权、利相结合。作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首先要对各个岗位及人员分析质量职能,即明确在质量问题上各自负什么责任,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把岗位人员的产品质量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兑现奖罚。对长期优胜者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造成质量损失的除不计工资外,还处以赔偿或其它处分。
此外,为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实行质量否决。就是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职工的一项硬指标,其它工作不管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质量问题上出了问题,在评选先进、晋升、晋级等荣誉项目时实行一票否决。
4、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或质量控制点。
质量管理点(控制点)的含义是生产制造现场在一定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厂处于很好的控制状态,保证规定的质量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作出系统分析,找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并加以控制。
6.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六
一、夯实管理基础,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1.全面落实质量工作责任
对照公司要求,认真查找质量责任落实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按照“全方位全过程”的要求完善质量责任体系,按照质量工作“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的要求,检查整改工程设计、物资、施工、调试、验收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责到位情况,检查整改项目法人、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及监造、调试试验等单位的质量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到位情况。
2.加大质量工作考核评价
认真开展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促进质量规章制度及重点工作要求在各工程项目的具体落实;检查设计施工监理激励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建设单位和业主项目部对参建单位质量工作的考核情况,检查是否通过合同管理、工程招标等手段,对质量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或发生质量事故的参建单位进行了相应处罚。
3.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发生质量事故或出现重大质量管理缺陷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要到上级主管部门“说清楚”,做到“三不放过”(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采取有效措施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相应处理不放过)。各单位要全面排查影响本单位质量工作水平的管理问题,— 47 — 对重复出现“通病”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工程参建单位应通报,提出整改措施。
4.强化工程建设标准的应用
检查改进设备招标工作中公司通用设备和采购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设备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细化明确设备性能指标和技术标准;梳理工程勘察设计标准的应用情况,检查工程设计要求是否落实,规范各阶段设计内容深度,明确工程设计中执行标准化成果、推广应用新技术、落实抗灾防灾设计要求。
5.强化质量标准执行
对现行各级施工质量标准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梳理标准执行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公司施工质量类标准体系建设意见,进一步统一验评标准,规范验收程序。分析标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对策。
6.加强队伍建设和质量培训
检查落实各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是否按要求到岗到位,落实缺岗缺编问题的整改计划;检查施工、监理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是否满足要求;按要求参加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检查是否对项目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开展了全员培训;对一线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利用标准工艺现有成果,组织施工技术、标准工艺等方面的培训。各单位要对质量管理队伍现状、质量培训制度建立及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7.加大对低电压等级工程的管理
— 48 — 全面检查低电压等级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对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不落实等问题进行整改,确保质量管理力量到位;充分利用标准工艺现有成果,开展针对低电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和施工人员的专项培训。
二、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 1.加大质量制度执行力度
各单位要组织对在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汇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出完善质量制度体系的建议。工程指挥部将跟踪分析现行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及应用效果,及时调整、修订现行质量规章制度。
2.加强质量监督指导
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坚持质量巡视、点评曝光、交叉互查、红旗竞赛等常态工作机制,促进质量制度及工作要求在工程项目中的真正落实,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各单位可对工程开展以来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回顾总结上报工程指挥部。
3.加强质量策划管理
认真执行质量策划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安排,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重点工作,强化质量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可指导性。
4.加强规划设计质量管理
做到科学规划、注重远近结合,合理确定电网发展结构和规
— 49 — 模,找准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最大限度减少重复建设及资产闲置;围绕深化应用通用设计等标准化成果、推广应用新技术最新成果、提升工程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等重点工作,坚持设计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贯彻全寿命周期理念,加强方案论证和设计优化;明确设计管理主体、设计主体、评审主体的工作职责,建立评价机制,全面落实设计管理责任;全面推广应用“三通一标”成果,认真落实技术标准和设计深度要求,确保设计深度和质量;加强设计评审管理,采取集中管理、远程评审等措施,提高设计评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输变电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
5.加强设备质量管控
以提高电网装备和可靠性水平为目标,综合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导向,科学制定、完善物资采购评标规则,进一步完善并深化应用物资采购标准,深化通用设备研究成果应用;完善设备集中监造与质量抽检工作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加大到货验收管理,完善现场验收手段,明确检测内容及指标标准,建立接收、退货机制,加强设备在现场验收、交接试验、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加强物资合同的履约管理,量化评估指标,统一评估标准、流程和方法,实行考核指标与招投标工作挂钩机制,引导供应商重视质量管理;建立产品质量、供应商— 50 — 资信信息库,统一发布、信息共享。
检查在建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中质量责任的落实情况,检查基建、物资管理口径各单位在监造管理、合同执行等环节是否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加强设备验收、现场试验、调试试运工作,改进强化设备供应商信誉评价和设备质量通报曝光工作。
6.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加强原材料检验、隐蔽工程施工、主设备安装调试等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全面检查已发布的标准工艺成果的应用情况;对照公司要求,查找改进各工程项目在利用数码照片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检查隐蔽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记录文件,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检查评估工期合理性,是否存在因盲目抢工期而影响工程质量,落实工期偏紧项目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各单位要对各在建工程项目过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管理手段应用情况进行检查。
7.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按照公司质量策划相关工作要求,依据各自的质量管理工作职责,结合项目特点,在开工前完成质量策划文件的编制、审核交底工作,明确质量控制要求、规范质量控制流程,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解决策划文件与实际操作“两层皮”现象,提高质量策划文件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加强项目建设过程质量监督指导,开展常态化的质量巡视、点评工作,及时纠正质量管理缺陷与不足;强化施工过程管理,促进项目质量主体管理
— 51 — 责任的落实,规范质量控制行为,确保质量工作要求、工作标准落实到位;深化标准工艺应用,总结推广先进、便捷、高效的施工工艺,保证工艺质量;推行典型施工方法,加强施工技术总结与积累,加大技术交流,提升施工队伍整体施工技术水平;加大质量重点环节管控,提高设备材料进场验收、施工质量检查(检测)能力与效果。
8.加强工程验收管理
检查工程阶段验收、竣工验收工作程序、抽检比例等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对验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随机抽取本竣工的工程项目,分析研究其质量验收结果,对于不同级别验收中重复出现相同质量问题或缺陷的工程,责成责任单位认真从管理上查找原因,提出强化管理的措施。
9.加大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力度
认真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及施工技术水平,认真落实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每年有效治理几项重点整治通病,逐步根治质量通病。对在建及年内投产工程存在的实体质量通病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对重复出现“通病”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工程参建单位应通报,提出整改措施。
10.加大质量监理工作力度
加大对监理工作的指导,规范工程项目监理资源配置,明确监理工作考核要求,要将监理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52 — 力和取得的工作效果作为评价监理工作绩效的主要依据。各监理项目部要按《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开展质量监理工作,提高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能力。
三、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建设水平1.强化“三新”应用
检查工程设计、施工工作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选取部分工程开展工程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先进性的评价,找出差距、提出改进优化措施;检查评价利用新工艺、新机具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情况,制定鼓励施工创新的措施。
2.提高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积极应用基建管控模块,规范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流程,促进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要求的落实,辅助提高质量管理效率。注重工程质量基础数据管理、提高数据准确率。分利用网络、电视电话等平台,开展质量信息通报。
7.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篇七
在开展桥梁工程的养护工作时, 必须要将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大部分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都很没保障, 进行管理工作时也没有制定高效的方案, 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可以发现其中主要有下列四点问题:第一, 观念较差。桥梁管理单位中的许多管理者没有正确意识到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并且未将保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企业内部没有认识到,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保证工程的质量;第二, 经费不足。在进行桥梁工程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时, 相关部门没有在这一工作上投入足够的资金, 这使得质量管理工作的价值不能体现出来;第三, 制度的不健全性。现今, 我国在进行桥梁工程的建设工作时, 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招标、投标规定, 许多单位获得工程建设权的途径都是走后门, 验收工作也是借助公关来完成的;第四, 体系不科学。现今, 我国在开展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时, 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与之相关的教育责任制度也有很多漏洞。
2桥梁养护质量体系的构建
2.1实行桥梁养护的招投标制度
(1) 招标。进行桥梁养护工作时, 对于那些投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的养护工程, 例如对桥梁进行加固、测定桥梁的荷载、对桥梁工程进行维修等都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来完成。对于那些国家有特殊安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应另当别论。 (2) 投标。参加投标工作的施工企业、养护企业及科研研究院都必须具有正规的工商营业执照、拥有桥梁养护工程等级要求的资质、获得所在地交通机构的允许。
2.2定期的进行桥梁养护质量教育
首先, 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必须将质量作为桥梁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养护管理企业的各个工作人员也必须在心中树立这样一个观念, 即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其次, 提高养护技术。养护技术对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对管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 对于我国现今存在的桥梁养护行业中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 必须做好技术教育工作,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 做好质量管理和教育工作。使每个人都能掌握现今最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 并将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体现, 这样也有助于高效解决各个岗位上所发生的质量问题。
3桥梁养护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3.1桥梁养护质量的控制概念
养护管理工作者为更好的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进行的各项技术活动就是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工作, 桥梁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即桥梁养护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计划质量、桥梁养护质量计划的贯彻落实。
3.2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依据
(1) 养护规范。在开展技术工作时一定要保证其与相关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技术规定相符, 并要以获得主管工程师的允许为前提, 使用其他先进的技术规范。 (2) 养护设计。为使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质量更高、更有保障, 一定要完全按照养护设计文件及养护设计图纸来进行每一项技术工作。 (3) 合同条款。合同条款是桥梁养护工作的设计及执行中的重要依据, 在制定合同条款时, 对于桥梁工程养护质量的具体责任承担着必须有明确的划分。
3.3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内容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为更好的保证桥梁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 并突出各项工作中的关键点, 最好将桥梁的养护管理控制工作分为三个环节, 即事前控制阶段、事中控制阶段和事后控制阶段。首先, 在正式进行养护工作前都要开展的诸多准备工作, 这就是事前控制工作。申请案控制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组织准备、各种所需材料的准备、现场准备及技术准备。组织准备主要由资质审查工作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创建工作组成。其次, 在桥梁养护工作施工期间所进行的控制工作就是事中控制。最后, 事后控制则是指对桥梁养护工程的实际质量进行建档和评定, 并对控制的整体成果进行总结。
4桥梁养护材料管理
桥梁养护材料管理工作是桥梁工程养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养护桥梁工程的各种材料具体是指使用最低的成本, 在整个工作期间内提供高质量的养护材料, 同时在施工期间要合理的分配各种养护材料。一般的养护材料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下列几点, 即采购、使用和存储。 (1) 对于养护工程中所需要的大宗原材料, 应先看到样品后才可以订货, 在现场接收材料时, 应先进行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 确定各参数指标都是符合要求后, 方可接收; (2) 在采购桥梁的养护材料时, 应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 及时掌握市场中材料的价格信息, 保证所采购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3) 在买进养护设备前必须进行认真、谨慎的市场调研, 在诸多生产商中选择最物美价廉的供应商, 而在确定大额养护材料的供应商时, 最好是使用招投标的方法。
5桥梁养护材料的作业管理
(1) 及时。要以材料养护工作的实际进度为依据, 保证所需的各种养护材料能在第一时间供应, 最好借助清晰明了的网络图来减少材料的供应周期。 (2) 均衡。在分配桥梁养护材料时要有所侧重, 但也要尽可能的保证供应的均衡性, 使各项养护工作都不至于因材料短缺而产生工期延误的现象。 (3) 准确。在分配各种养护材料时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计划方案, 使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材料种类、规格、数量等都能符合要求。 (4) 在保存养护材料时应根据其类别分门别类的存放, 特别是常用材料与不常用材料间要有明确的界限, 此外, 施工现场所遗留的杂物或材料等也要及时的进行彻底的清理。
结语
桥梁工程的养护管理工作是比较复杂的, 所涉及的各学科专业知识也很广泛, 这无疑增加了桥梁工程质量养护管理工作的难度。养护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养护设备、养护用原材料、外界环境状况及养护使用的方式都对养护管理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质量控制方案, 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而桥梁工程在建筑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所以要认真的开展养护工作。本文论述了我国桥梁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 希望能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质量体系,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龚益波.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 2012.
8.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探讨 篇八
【摘 要】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建筑质量控制问题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控制责任重大。本文主要讨论建筑质量控制管理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控制;管理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企业的生命。近些年,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趋势。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整体上看,建筑行业的质量控制是在逐年提高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种质量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发展,就需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进行管理控制就是其中之一。企业要想对质量控制进行管理控制,需充分了解影响质量控制的要素与现阶段质量控制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据此采取措施,有的放矢。
1.影响要素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大部分建筑项目都具有工期长、环境复杂、成本高、专业性强的特点,能够对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具体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人的因素
人是进行生产的第一要素,也是进行施工建设活动的主体。要对质量控制进行管理控制就需对人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这个因素中,不管是领导者还是直接施工人员或是后勤服务人员都会对质量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人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专业水平的高低;二是质量意识的高低;三是管理水平的高低。
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工程质量重要因素。建筑物的构成企业可以看做是各种建筑材料按照一定方法进行累积的结果。专业水平则是对此“方法”的掌控程度。专业水平高,则累积的过程顺利;专业水平低,则该累积过程高耗低效,最终质量难以保障。不仅是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意识是行动的指挥,质量意识的高低决定了质量管控的落实程度。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质量意思自然能够将质量管控作为重要工作大力实施,施工人员具有将强的质量意识能够保证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前提,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自然大大降低。而管理因素也是影响质量控制的重要点。质量监察是否到位、相关质量保证制度是否得以彻底执行都将对质量的最终形成产生影响。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对质量控制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材料不合格,不管建筑施工中的其他工作开展的再怎样顺利,质量控制也不可能合格。建筑施工中的材料包括有建筑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各种设备及构件。质量控制要想过关,材料质量首先就要过关。现阶段,建筑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房屋开裂、地基塌陷等有设计施工技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的不合格。现在材料市场良莠不齐,施工单位的物资采购部门要仔细甄别。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以下几点内容:(1)自然环境因素,如施工地点的地质,周边环境等。(2)社会环境,如经济发展程度、治安状况。(3)劳动环境,包括劳动工具、劳动组合。环境因素受影响的方面较多且难以掌控,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灵活掌用。
1.4方法技术因素
方法技术因素主要有在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技术应用、施工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正确能够直接影响施工的实现,而技术应用与施工组织开展的顺利与否也会对质量控制产生很大影响。
2.存在问题
整体而言,质量控制的管理控制是在逐年上升的,但是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重技术与产能,轻管理与质量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技术与产能,而对管理与质量这些隐性因素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不少企业并没有将质量管理控制放置在与经济利益同等的位置上,企业质量控制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同时,也由于这种轻视,企业质量控制管控的培训及提升都比较困难。重技术与产能,轻管理与质量造成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必要指导和监控,甚至会出现各项目间管理脱节的现象。
2.2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人才匮乏有两方面:一是专业施工建设人员匮乏,二是专业质量管控人员匮乏。建筑施工队伍早已过三千万,但是这其中有3/5以上是农民工,极少有人接受过专业培训。此外,现在的建筑行业中,专业质量管控人员的数目较少而且普遍素质不高。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因为材料价格、人力价格上涨等方面的原因,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不少企业无法开源就选择了节流,除却降低材料成本外还取消了对员工应有的培训使质量控制的管控在人力资源上陷入了恶性循环。
2.3管理机制相对落后
其实,这些年来不断的对工程质量管控的各项法规进行调整,但是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法规的调整速度难以和行业的发展速度相持平。相对来说,管理机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企业不能只依靠国家所颁布的各项法规而需要在遵循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健全质量管控制度。
3.控制措施
在充分的了解了影响质量控制的各要素与现阶段的质量控制管控现状后,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质量控制的管控进行优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3.1强化对人的管理
强化对人的管理主要有强化水平和意识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强化意识的管理主要指企业通过采取落实责任制度或者通过实例警戒等方式强化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质量意识,让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将质量做为工作落实时的首要考虑方面。强化水平管理主要指强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施工、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企业首先要对管理者进行进行素质方面的提升。除了让管理者具备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外还具有能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与高科技与先进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力。强化施工、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主要是对其进行业务知识与工作能力的培训。企业要重视质量的重要性,同时还需重视员工对质量控制的重大影响,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或进行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降低质量风险概率。
3.2强化对材料的管理
强化材料管理主要是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与采购后的验收管理,保证材料的质量;对材料进行存放与使用的管理,避免出现材料损坏,如水泥结块,强度降低等;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检修,最大程度上降低设备问题对质量的影响等。
3.3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行动执行的依据。企业除了遵循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健全质量管控制度外还要建立起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带头执行并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惩不贷,给予各项制度以足够的威慑力。
3.4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促发点。企业要将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提升质量的关键。比如面对软土时采用深层搅拌桩及换土垫层技术,在建筑基坑支护时采用逆作法等。此外还有CFG桩复合地基技术、非开挖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加强建筑难题的可处理性,对建筑质量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4.结语
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需对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的理念,将质量控制的管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此开拓市场,赢取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留根,孙克春.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0,(Z3).
[2]王淑贤.规划中的建筑和环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养护管理质量保证措施】推荐阅读:
试论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相关措施08-16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09-18
质量管理技术措施11-15
房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06-23
工程质量管理改善措施07-20
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措施08-22
工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09-20
麻醉护理质量管理措施11-13
工程施工质量和HSE管理措施08-24
工程管理部安全生产目标保证措施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