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
1.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
第1课 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懂得美术的分类。
教学重点:学习美术的分类及古代美术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对经典作品的概括分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欣赏课文中的古代中外美术作品,尝试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二、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介绍古代中外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形象,并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说明。
如《溪山行旅图》突出构图的雄伟,《君士坦丁凯旋门》突出造型的独特与浮雕的精美。
三、学习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习美术门类的特征,在工具材料的使用、表现的手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栏目中的第1题练习。
四、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中的第2道练习题。点评范围与准则,如“要表达什么?”、“主要构图法则是什么?”、“用什么材料,表现一种什么质感?”、“在色彩方面给人什么感觉?”等等。
五、布置作业:临摹课本中你喜欢的作品。可以画局部也可以画全部。
第2课 日新月异的现代美术
教学目标:巩固和提高美术分类的知识。认识时代不同美术美术作品的面貌所呈现的差异。领略现代美术作品的美感,提高美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现代美术作品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应用。教学难点:对抽象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
1、活动一:展示现代美术作品,包括课文中的图例,教师补充的图例,以及同学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图例。
运用观察、比较的手法,进行古今对比、画种之间的对比、写实与抽象的对比等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2、活动二:在美术作品的类别方面,哪些美术作品所代表的类别,是上一课没有的?引出版画、设计方面的作品。
3、活动三:对各个类别的代表作品进行介绍、讨论、点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然后在课堂上完成“尝试·探索”栏目的分类填空练习。
4、活动四:学习建议与作业布置。
第3课
生肖邮票
教学目标:学习有关邮票的知识,尝试设计邮票或首日封,掌握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邮票设计中,如何体现新颖的构思和天真的童趣。教学过程:
1、活动一:感知与体验。
展示师生在课前广泛收集的邮票、邮品,通过书籍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先有一个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2、活动二:欣赏与比较。
对十二生肖邮票进行欣赏,在造型、色彩、手法、风格、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学习有关邮票鉴赏的知识,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并认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3、活动三: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仔细观察邮票的票面,教师出示未完成的邮票,请问我这张邮票还少了些什么?谁能上来帮我补上?(邮政名称、出版年月、票值、特种邮票或纪念邮票的符号等等。)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了票面的内容。
4、活动四:创作与表现。
教师出示步骤图和范品,要求学生了解邮票设计的步骤,设计制作一枚生肖邮票或首日封,表现手法可以是手绘剪贴式。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辅导。
5、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业成果,小结经验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仍须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第四课
精美的贺卡
教学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语汇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礼卡的设计制作成型方法。教学难点:小礼卡的新颖构思与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形形色色的小礼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欲望。欣赏教材中的贺师卡,封面是一个戴眼镜的女教师形象,下面一男生、一女生,寓意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高大的形象,封面上的文字以“桃李满天下”起着点题的作用。贺师卡的内页是似人化的一棵大树,以大果树比喻教师,以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比喻学生,形象地表达了“桃李满天下”的含义。贺师卡以红色、黄色的暖色调为主,再配合其他的紫色、绿色等,既大体得当又富于变化。在风格上,富于幽默感和雅拙感。再来欣赏课文中的以小鸡为形象的贺年卡,鼓励学生进行欣赏点评。教师进行补充。(它在一个平面的小鸡造型的基础上,重复构成组合,变为一个简单的立体贺年卡。小鸡造型简练,对眼睛与小鸡冠加以夸张的处理,突出小鸡的可爱神态。一行英文字母的排列既表达了祝福的内容,又成为小鸡身上的装饰图形。此外,鸡脚、鸡爪的处理很巧妙,不拘泥于写实,又起着支撑整个贺卡的实际作用。色彩方面也采用红色、黄色的暖色调,表达了新年的热烈气氛。
2、活动二:分析研究小礼卡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性教学活动,分析研究:
(1)
平面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2)
立体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3)
一纸成型的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活动三:布置作业,动手设计、制作小礼卡。可按照前面表列中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实施。
4、活动四:作业评价。
第5课
创意龙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出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教学重点:龙的形象的设计创作。教学难点:龙造型创意的新颖性。教学过程:
1、活动一:龙的传说、龙的特征、舞龙习俗、龙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简要介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活动二:龙的多种多样形态的典型介绍。如教材中的九龙壁、大型龙灯、西方传说中的龙等,还可以补充其他龙的造型图片。对龙的形态与构造进行分析,既认识到龙的形象的由来,又有助于对龙的形象进行大胆地再创造。
3、活动三:怎样画出龙的形态?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出龙的形态,指出应突出哪一部分形象?采用什么方式来描绘(如线描、单线平涂、单色、限色、任意色彩等,选择其中的手法)。
4、活动四:怎样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从立意、草图、选材、剪裁部件、安装组合、装饰加工等环节中加以说明与演示。
5、活动五: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巡堂,解决学生在绘画或制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6、活动六:小结、评价及课后任务布置。
第六课 富有情趣的小礼盒
教学目标:了解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设计艺术的情感,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劳动创造世界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礼品盒的外形特点和基本结构。教学难点:读懂和绘制礼品盒的展开平面图。教学过程:
1、活动一:商业包装设计欣赏。
展示图片、电教资料、实物等,向学生说明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有一个美观实用的包装,简介有关包装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说明包装设计是实用美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活动二:学生设计的小礼盒欣赏。
以教材中的例图和师生收集到的资料为例,有重点地分析礼品盒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实用性。探究小礼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这些小礼盒有什么作用?
3、活动三:画出小礼盒的结构。
通过拆解现成的礼品盒,观摩展开后的礼品盒结构。再分析礼品盒展开平面图是怎么样制作的?师生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操作,体会其中的奥妙。
4、活动四:画出小礼盒的设计草图或展开平面图。
由于小学生没有制图基础,不强求画出准确的展开平面图。可以允许采用示意图、草图等方式表达设计意念,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张进行折纸试验,探究制作小纸盒的方法,再用尺子等工具绘制展开平面图。
5、活动五:按构思图样,进行褶折、切剪、黏合等操作,制成礼品盒并加以装饰,直至完成。
6、活动六:展示与评价。
第7课
艺术小收藏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收藏的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体验包装的美感与功能,在展示评价中分享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为艺术收藏品制作收藏卡和收藏箱。
教学难点:收集和表达艺术收藏品的有关资料,做到严谨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1、活动一:艺术收藏品欣赏。在欣赏教材图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师生收集到的内容。首先欣赏教材中的“错银牛灯”,详见课文中的说明,这是古代经典作品的例子,也是铜器收藏品方面的例子。然后介绍“生肖小挂饰”、“木瓢娃娃”、“小书签”等。至于其他艺术收藏品,不妨向同学位介绍其中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审美审视野,活跃美术课堂的气氛。
2、活动二:艺术收藏品包装欣赏。本课提供了学生作品供欣赏、借鉴。首先是“盒形包装”,都是为民间玩具收藏的包装设计,有两款不同的样式。一是“心”形设计,二是“花生”状外观,3、活动三:设计、制作艺术收藏品包装。
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出与众不同的制作方法,并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制作。
4、活动四:展示、评价。对同学们收集到的艺术品收藏品,对各人设计、制作的小包装,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与学习评价。
第8课
写意蔬果
教学目标:掌握蔬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树立珍惜和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蔬菜瓜果的练习。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下笔的肯定。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和徐家昌的《葫芦》,感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2、活动二;介绍工具:
中国画的表现效果与使用独特的工具、材料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作画工具与材料包括:“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活动三:演示和体验手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的具体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与效果。教师演示,学生作相应的练习。
4、活动四: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以葫芦的画法为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画法,并让学生知道画幅上的题字、落款、印章等是画面内容与构图的组成部分。
5、活动五: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6、活动六: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7、总结:国画技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画家娴熟的笔墨功夫是长期学习、实践的结果。我们要学习画家们这种刻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8、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第9课
写意花卉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巧。培养学生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花卉的练习。
教学难点:下笔的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2、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工笔白描
工笔花鸟画
工笔淡彩
没骨花鸟画
工笔重彩 中国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
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
3、选择某种花卉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形态,研究临摹的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设色也进行分析。
4、教师课堂上演示,演示临摹步骤与方法,指出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5、指导学生临摹作业。展示、分析本教材或本校学生的好作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
6、学生堂上临摹,教师巡堂指导。
7、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8、课后小结。
第10课
写意动物
(一)教学目标:了解写意禽鸟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禽鸟的画法。领会禽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禽鸟笔墨技巧。培养爱护、赏识飞鸟、珍禽及以其为题材创作的绘画作品的情感,以认真观察、细致表现的态度对待自然事物。教学重点:掌握某种禽鸟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性,动态的生动性,笔墨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1、欣赏李苦禅画的《鹰》和任伯年画的《双鸟》。
2、写意禽鸟画法探究。分析画家作品的画法、步骤,教师现场演示画法、步骤。引导学生对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合集体活动中参观动物园、参观动物标本等活动进行文字记录、速写等工作。
3、学生临摹某种禽鸟,教师巡堂指导。
学习画国画传统的方法是以临摹为主,而岭南画派很重视写生,现代国画的教学法也把写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认真临摹,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对物象进行观察与写生。
4、对学生临摹的作品进行点评,采用自评、他评、教师小结的形式。
5、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第11课
写意动物
(二)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树熊、猴子(或其他动物)的基本画法。体验用水墨形式表现树熊、猴子的过程,掌握初步的水墨技法。培养对走兽动物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大胆表现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树熊的写意画法。教学难点:
1、表现动物绒物的特殊技法。
2、用笔、用墨、用水的和谐与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方楚雄的《夏日》和《嬉戏》。《夏日》以斗方幅面、满构图为表现形式。画面画了三只树熊,左边两只稍小的,右边一只稍大的,画面外围花繁叶茂,表现了树熊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画面色彩对比强烈,树熊以墨色为主,略染花青;鲜花大红、鲜黄,并以染了花青的叶子衬托。整个画面生机勃勃,形态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一幅以猴子为题材的《嬉戏》,猴子的形象一正一反、一俯一卧,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嬉戏”这一题材。猴子的绒手表现笔法细腻,用笔的方向与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疏密富于变化。
2、探讨树熊的画法。教师参考课文中列举的画法步骤,作出说明并在课堂上演示。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按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3、介绍猴子的画法。有部分学生喜欢画猴子,则重点学习猴子的表现技法。表现猴子的作品很多,风格差异很大,宜选取大写意的、易于表现的为好。画家韩美林画的猴子,笔墨简练,装饰味很浓,值得学生学习。
4、学生在堂上临摹或创作树熊、猴子,教师辅导。
5、展示与点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12课
电脑绘画真有趣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体验绘图工具操作的过程,逐步提高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艺术的情感,树立以科技手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工具箱”中绘图工具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的构思、创意。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新授:
1、欣赏电脑绘画作品,带给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除了本课展示的图例,教师再增补一些其他图例。
图例一:没有标题,只看到一群动物被吸到一个大型金属桶中,背景是结冰状的地面与蓝天白云,引起人们的猜想。这幅画的创作显示了电脑操作的优势:把不同动物的素材分别贴图到画面上,对它们进行前后、高低、大小排列,对背景的内容、大小、远近、色彩等方面也可以进行主观处理。
图例二:出现的飞机、蝴蝶、鹰鹫、老鼠、兔子、庄稼等画面,也是一种超现实的场景。图例三:为一颗“人体螺丝钉”,一位男士的“帽子”竟是螺丝钉的顶部,双腿变成了带螺纹的螺丝钉的下部,并可以钻进木头里,挤出了木屑。这种荒诞的画面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合成、拉伸变形等多种手法面形成,却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以上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绘图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了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显示器视窗、工作界面介绍。
主要介绍 菜单、工具箱的内容与应用。教师可打开菜单中的“帮助”栏目寻求帮助。
3、教师范画、学生作品介绍。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介绍,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主要是运用工具箱中的哪些工具进行给图的。些外,对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作出必要的分析。
4、学生练习。
采用教师命题、学生自命题等方式进行堂上练习。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家的小狗,可爱的动物、想象的宇宙„„
5、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第13课 重复与变形的游戏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中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的编辑技巧。体验与领会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处理的技术过程及其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下拉菜单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析。
电脑美术作品欣赏并评析,让学生了解重复与变形手法产生的美感。
第一幅图主要运用了重复的手法,把人物有序地进行水平排列,形成“重复构成”。可以用单个人作为基本形,也可以把整个横排人物作为基本形,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速度会更快。
第二幅图运用了变形、重复的手法。每座建筑物弯曲了,这是变形。上一组建筑物与下一组建筑物形状与大小相同,这是重复。画面中间排列了六排小汽车,这是重复。
第三幅图是绿色背景,从地下破土而出的是红色的小动物。画面右边的小动物坚向排列,是运用了重复功能形成的;画面左边的单个动物,是把同一动物加以放大而形成的。第四幅是变形的蜗牛,第五、第六幅图分别是小鸭和小女孩,是应用了软件中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功能而形成的。
第七幅图显示了铅笔形状的各种变化,是运用了重复、放大、缩小、拉伸、旋转等功能而形成的。
二、教师示范,学生堂上练习。主要熟习操作的技巧,积累编辑的经验。
三、命题练习,创作一幅电脑美术作品。要求表达某个主题或内容,或表达某种意念,在造型与色彩、大小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四、作品点评。
第14课 变色的游戏
教学目标:学习绘图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学习有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设计、色彩调整的过程,掌握对颜色进行编辑处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表现出较高的色彩知识水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绘图软件工具箱里的工具操作。
二、新授。
1、绘图软件中的颜色工具。
2、学习相关“菜单”的应用,如“颜色”、“图像”、“查看”等。
3、色彩搭配练习。复习色彩知识。如冷色、暖色,对比色等。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服装配色练习、风景配色练习、冷暖配色练习、季节色彩练习、综合配色练习等进行操作。
4、提出学习建议。
三、学生作画。
四、点评。
第15课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16课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绘制或手工制作体会民族乐器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简介我国民族众多,乐器各异的情况。播放一段由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简介。讲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介绍不同乐器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方面的特色。例如:在介绍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突出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成就,讲述楚惠王如何把编钟的有关艺术特点,作具体分析。
2、绘画民族乐器,示范画法。
怎么样用手绘民族乐器?教师通过范画,步骤图或课堂上演示等方法,向学生讲解。
3、示范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
怎么样用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抓住如下几个环节向学生辅导:收集资料、构思、画出草图、选材、部件加工、部件安装黏合、装饰处理、检验并完成。
4、学生作业练习,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三个方面选择。
三、作业评价:
第17课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了解皮影戏产生的过程,初步掌握简易的皮影角色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教学难点: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皮影戏片段,简介我国皮影戏。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新授:
1、了解皮影角色造型艺术特点。按照课文中的图例加以分析、讨论、说明。
2、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对以下程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
关于镂刻方面,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产生阳刻、阴刻的效果,并根据雕刻不同内容而使用稳健、圆转、细腻、粗犷等不同的刀法。
3、了解皮影戏的演出概况。如银幕布置、灯光投射、艺人操纵、方言对白、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等情况。
4、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制作的探索。角色的塑造,材料的选用,活动关节的处理等。
三、学生制作:分小组进行皮影戏演出前的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到个人。
四、教师首先布置好演出环境,先出代表进行模拟皮影角色的演出。
五、活动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小结。
第18课 走近传统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2.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篇二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3.岭南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篇三
第1课、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类别,欣赏、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2、培养分析艺术品和欣赏遗产之美的能力。
3、了解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尊重和保护中国世界遗产。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从审美角度描述中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2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我国“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中国风景名胜,让学生欣赏感受: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无数精湛绝伦的文化艺术杰作,前认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推动了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延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文化遗产已经濒于消亡,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要保护他们,我们首先要了解他们、熟悉它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师板书课题:《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
一、世界文化遗产定义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不同种类类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26处)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皇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云冈石窟、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河南天地之中古建筑群。
(二)、世界自然遗产(8处)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中国丹霞山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福建武夷山
(四)、世界文化景观(3处)庐山、五台山、西湖
(五)、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5处)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
三、中国世界遗产美在哪?
(一)、世界自然遗产的美
1、形象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季节变化的美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美
1、历史文化美
2、建筑外形、装饰的美
3、科学的美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美
1、科学的美
2、自然的美
3、历史文化美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定原则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五、《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学反思
第2课、外国世界遗产之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欣赏世界遗产的方法及相关的美术术语,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清晰、有条理。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饱满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前的准备,并在课上分享感受、发表感想,再把收集的图片分类展示、欣赏。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世界遗产的异同之处。难点:如何梳理并清晰的呈现世界遗产的有关知识。兴趣点:世界遗产的相关趣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师通过投影播放有关外国的遗产经典图片及风光图片,旅游的VCD、世界地图
二、发展阶段:
1、世界文化遗产定义
定义:指人类共同继承的文化及自然遗产,包括亿万年的地球史上,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活动一:
展示黄石国家公园与吴哥窟的图片,配合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欣赏探索黄石国家公园的自然美,吴哥窟的艺术美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找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用图片、事实举例说明。活动二:
欣赏阿尔塔米拉洞窟笔画,探索史前艺术的特点,领略史前艺术的特点,领略人类文明的踪迹。
活动三:
欣赏欧洲古代宗教建筑艺术,了解克里姆林宫红场和比萨教堂广场的不同建筑风貌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与地域的不同特点。
举例分析欧洲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绘画艺术、宗教建筑艺术。以故事形式介绍“比萨斜塔”。活动四:
欣赏古埃及金字塔与古埃及的伟大文明。
探索陵墓建筑的奥秘,分析古埃及金字塔及其辉煌的成就。以故事形式介绍“狮身人面像”。课后反思:(活动效果 作业评析 改进措施)
第3课 点与线的魅力(2课时)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表达。教学重点:
点、线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激发创作灵感。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课堂发展:
1、介绍点、线元素的特点、种类。
点是表示位置,没有厚度和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点。(它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规则的几何点和无规则的任意点等。)比较细长的形象称之为线。(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和曲线、横和竖、斜和正、粗和细、有规则的和无规则的等)
2、解析点、线构成形式美的法则。
3、引导学生欣赏点、线构成的优秀作品。
4、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用点、线进行平面构成设计。第2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4课 面与色的美感(2课时)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的重复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为设计基础及在应用领域的价值。
(2)学习该图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立体构成设计和应用设计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重复图案的特点、价值及设计知识。
教学难点:
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排列组合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案。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演示、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重复设计移动图案范图、重复图案设计的实物及图片、图案基本形镂刻卡片、投影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基本形,提问:这幅图好看吗?接着出示一张由这基本形重复组合成的图案,问:与刚才的那张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师述:这张图案比前一张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是平面构成设计的奇妙之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与色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不同形状的面给我们的联想。
2、欣赏重复图案,了解其特色价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启发学生:课本里几张优美的图案好看吗?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这些几何形组成的图案给我们强烈的美的感受,节奏感强又富于变化,色彩强烈而又统一,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这么多优美的图案只用两个字就可以代表它们的共性了,是哪两个字呢?(“重复”两字。)
(2)师指出: 这么多的图案都是由相同的形象重复排列组成的,这些图案都叫重复图案。引导学生看图回答:自然界里有没有重复现象呢?试举例说说。
(3)引导学生看书中图例,师讲述:“重复与空间”这幅图,一大一小两个立体形状重复,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受;“重复与近似”一幅中是一些相似梯形的重复组合;“重复与发射”一幅实际上是一幅装饰画,以太阳光一样的放射线及光环组成,每一环内的形状是相同的,每两条放射线之间的图案也是相同的,用同样的手法设计广告、宣传画新颖而富于感染力。
(4)出示收集到的重复图案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了解重复图案不仅是设计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广泛地运用在染织、室内装饰、广告等方面。
3、学习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
(1)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
先让学生阅读作业要求,找出课本内与之相吻合的图案,说说重复移动图案的特点;然后师小结:重复移动图案的格子是大小相同的,是以一个单位的图案排列组合成的,排列方向可自由变动,正形和负形可交替用色。
(2)重复移动图案的骨格。
骨格就是图案的格子,只要大小形状相同即是重复骨格。
(3)基本形的分析。
重复移动图案是由一个基本单位图案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个单位图案叫做基本形。它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图案的成败,那么,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构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基本形的设计必须做到:简练美观,减少对称,避免重复,正、负形面积相近。
(4)重复移动图案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 先在作业纸上打16个4X4CM的格子。
②在小卡纸上画出与格子相同大小的格子,并画出基本形,留出0.5CM左右大小的纸边,然后将正形(或负形)镂刻掉。
③对齐图案的骨格线,用铅笔将基本形描入格内,描时多转换方向,卡片可正反使用。
④为图案设计两种颜色,一深一浅最好。
三、作业
学生进行排列组合及设色。
第5课、美术在你身边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讲解,使学生获得有关美术的分类、美术形式的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懂得从身边发现美、认识美,了解造型艺术的广阔天地和生活的关系。
3、审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提高艺术创造的持久兴趣。教学重点:艺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对身边各种美术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解决难点的办法:通过实物欣赏、图片欣赏,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形式解决。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喜欢购物吗?
2、会买些什么东西?
3、老师这里有一些杯子,你会选哪一件?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为什么?
(二)课堂发展:
一、发现美
1、看来同学们对既实用又美观的东西都很喜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你们发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在我们身边既实用又漂亮的东西真的很多。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影,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大师毕加索的见解:“我不是探索,而是发现。”
3、说说在你身边有哪些让你特别喜欢的东西?
4、原来同学的身边有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一下身边的美术。(板书“美术在你身边”)
二、感受美
1、什么是美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2、美术的范围广泛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观赏性艺术包括:绘画(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不同,可分成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画种),雕塑(包括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属工艺品等)。实用性艺术包括:工业美术(又称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所设计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是由于建筑包含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三、欣赏美
1、欣赏了这么多跟美术有关的东西,它们在外观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色彩
花纹
形状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一件物品要想让大家都喜欢,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他的形状、花纹和颜色来做到。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很多美观实用的物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1)沙发
①你觉得这张沙发的精彩之处在哪里?如果由你来设计一张沙发你想怎样设计?
②我们再来看看设计师们的其他作品,看看有没有你还没想到的?(2)汽车
①汽车的其他作品:
四、创造美
1、设计师们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设计些什么呢?
2、接下来我们全班同学举办一个设计大赛,把你的好想法画在纸上。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互评,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你的看法。
2、学生自评,老师找出一张有特点的作品,由作者说出他的设计思路。
3、集体评价,每位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得到选票最多的作品为本次设计大赛的冠军,教师颁发证书。
(五)结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美术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心地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6课、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观看录相及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各种材质的特点,并学习利用不同的材质特性展开想像来创造神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实践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物创作出艺术品,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制作过种中,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及认真、耐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及体验成功感。教学重点及难点
如何开发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的材料,运用各种的方法来“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展示法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将学生分组、检查学生用具。
2、以问题导入本课主题
师问:
1、哪些东西被同学们认为是随手可扔的“废品”? 生答: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吸管…… 师问:
2、同学将它们如何处理? 生答:将它们扔掉、将他们卖掉……
师小结:看来,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将他们随手扔掉或是卖掉了,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将他们留下来,做成其他的可以利用的东西呢? ◆ 老师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展开课题。
师:上个周末,老师去公园散步,发现在一堆枯树丛中有一棵很别致的枯树枝,于是我将他捡了回来……
(展示:作品“回归原始”)
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些艺术品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3、展示“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成品(历届做好的成品)如:“十二星座”、“孔雀开屏”、“我的家”、“竹”等创意作品
◆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带来神奇感,产生浓厚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学生被这些神奇的手工制作品吸引住了,每展示一件作品,他们都非常兴奋地猜测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于是得出的结果是: “花瓶”材料:纸、铁丝等;“孔雀开屏”材料:矿泉水瓶等……
老师小结:大千世界无其不有,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的身边都有许多不被人注目的东西,我们可以发挥想像,将他们充分地利用起来,既环保,说不定还可以做出可观性强,有个性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放飞想像的翅膀,化腐朽为神奇吧!
◆ 板书: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师:刚刚同学们看到了一些非常神奇美观的作品,他们都是利用废旧材料作出来的,可以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了,那让我们想一想神奇的根源到底在哪呢?
4、神奇的根源在哪里?(课件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相片,通过观看录相,从中得到启示吧。
◆ 播放录相“化腐朽为神奇”5分钟。以直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录相片非常精彩,许多奇特的作品的创作来源引起学生们的一片惊叹声。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神奇的根源来自于生活,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师问:神奇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创造出神奇?(引导出下一环节)
5、通往神奇之路(课件展示)
◆ 展示各类不同的废物利用的作品,引导欣赏:
(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归纳出几种创造神奇的方法)学生讨论并总结,老师加以补充并板书 通过折剪贴等方法对可塑性材料进行创作 根据物体本身的形状去想像并加工制作
根据材料的特性,在平面上通过拼、贴、粘等方法以绘画的形式来完成 利用综合材料或是同类材料进行创作 教师小结:其实通往神奇之路是不计其数的,美的发现与创造得靠同学们丰富的想像力,而创造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我们没必要拘泥于一两种方法,只要能够表达出作品的构思,使作品生动而有活力,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师问:“花”大家非常熟悉的,同学们都知道哪些花呢?
生答:玫瑰花、牡丹花、梅花、牵牛花、荷花……
6、制作示范
师:今天老师来做一朵同学们都没有见过的花,大家看清楚了,这些花是用什么做的呢?
老师示范:《花儿开了》
材料:蛋糕包装纸、铁丝、啤酒
易拉罐等
◆ 刚开始老师拿出材料时,学生们都很奇怪,蛋糕包装纸怎么可以做成花呢?可是当作品完成后,他们都发生惊叹的声音。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老师用蛋糕包装纸所做的花,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说不定还能做出更加特别的花呢!
◆ 展示:运用各种材料及手法制作的花卉作品(吸管做的花、矿泉水瓶做的花等等)让学生思想更开阔,并产生创作欲望。
师问:请大家清理一下自己所搜集的物品,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怎么利用自己所收集的物品来来做出花的形状?
(学生这时翻看着自己带的物品非常兴奋,纷纷举手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生1:老师,我收集的是绳子,我想着可以将绳子卷成花的形状。
生2:老师,我把上次吃过的糖果的包装纸捡来了,纸的表面很亮,我想可以把它用剪的方法来做成花的形状。
师:看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伸手了吧,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把我们搜集到的“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创作一幅独特的花卉作品吧!
7、创作实践:
要求学生首先将所带废旧物品分类,利用现有的材料采用各种可操作性方法创作一幅花卉作品。(作业可单独完成亦可小组合作完成)◆ 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过人的双手来塑造和表达,所以实践的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动手制作是本堂课的关键环节。我所采用的是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多样性联想和创意组合创作,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打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并学会独立思考。许多学生非常热情地将他们的想法与老师讨论交流,在得出最佳的创新思想后,就动手制作起来了。当然我会强调几个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技能要点:如在剪刻物体时要小心,如何使形象保持完整,防止断裂;粘贴要仔细,当心功亏一箦等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做事认真,细致耐心的良好习惯。
8、展示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并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明本组作品的创意思想及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及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老师对各小组的作品予以表扬及肯定,并及时对作品加以补充建议。(以上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示)
(材料:一次性杯)
(材料:彩色手揉纸、铁丝)
(材料:枯树枝、红色纸)
(材料:吸管、彩色纸)
◆ 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并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老师小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树立环保意识,发现我们的身边更多的创作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发现美,创造美。课后,请同学们多留意和搜集身边的废旧物品,看看我们还可以将他们利用起来做出什么有创意的作品。
9、课后拓展
学生在课后创作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的作品,并在学校的美术制作馆展览,老师组织学生轮回参观。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受。(以下是作品在校展览的情况)
(学校展览情况实录)
(材料:彩色手揉纸、铁丝等)
(材料:矿水泉瓶)
(材料:一次性筷、鸡毛等)
(材料:枯树枝、乒乓球、一次性筷)
(材料:彩色纸、棉花等)
(材料:彩色纸、木屑等)
(材料:牙签、彩色纸等)
第7课、在生活中发现肌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的形式和特点,并能对肌理的形式美感做出简单的描述并能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人工和自然所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及特征。
3、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和素材,学会运用材质表现情感。重
点:对肌理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和质感等进行简单的描述。难
点:对肌理素材的了解并能做出审美判断,要有独到见解。解决难点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几幅同学们经常见到的实物图片如:树皮、树叶、叶脉等)
教师提出问题:
1.通过教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纹理图形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天上的云朵、地下的路面、还是周围的桌椅、窗帘,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纹理图案,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温馨和美感。增添了几分浪漫。同学们知道这些纹理是怎样形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肌理)(多媒体演示肌理效果图及局部放大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观察、启示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总结出肌理的形式特点,感受其形式美。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肌理。
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答:我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表面这些凹凸不平、五彩纷呈的肌理效果,在这色彩斑斓的变化中感受到美。
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是围绕观、看、评、说这一主题来对肌理作品进行美的探讨、研究。首先请大家来当一个评论员来演示表述一下你对“肌理”的感受。
3.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肌理”作品,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展示收集到的作品时,要关注学生对“肌理”的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学生a、展示小海螺:
简述:我认为小海螺外表的波纹凹凸不平和肌理效果非常的美,它使我联想到大海的波涛和翻腾的白云,就像一幅生动的画面,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师评:好!这位同学联想的很好,利用自然肌理发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感受,要提醒同学注意,海螺表面上的斑点与波纹线的结合,有一种韵律美。
学生b、展示一幅大理石图片: 简述:我认为大理石自然形成的纹理图形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美感。斑斑驳驳的表面表现出独特的质朴美。它形成的“肌理”能让我联想一种久远的深沉的一种感受,这种感觉就象过去历史积绽所形成的一幅画面。
评述:这位同学讲述的非常好,她把石头的形成能与历史相结合,体现出这位同学对“肌理”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要建议同学们对节奏美和秩序美多阐述一些。
学生c、展示一幅作品:(用绿颜色涂在纸板上,然后把黄沙撒在上边)
简述:我的作品“无题”是受沙漠的启发,目的是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请同学们自己联想。
师评:好!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能把自然与人工肌理相结合,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创作意图也非常好。(增强环保意识)
一、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1、点评: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作品都很有创意,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自然肌理的美感,体现了平静的、动态的、节奏的韵律美。这些作品都体现出了肌理效果的表现力,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这些感受受到线、面、纹理、方向、形状和力度等方面的引导。同样,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寻找肌理作品时也要注意到这些方面。(比如我们常见的,树的年轮、土墙、沙丘、贝壳等等)
2、提问: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自然肌理的偶然性强、舒畅、自然、开怀,有种天然的美感。人造肌理没有自然肌理真实,但能表现出人的意愿和想法,能突出主题。
3、学生分组讨论:五人为一组,组成八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肌理并做出想法、表述。
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与赞赏。强调对肌理作品的分析、研究。着重对运用表现情感、乐趣进行探讨。
四、评价:由于每位同学的生活经历和爱好兴趣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肌理的感受认识是多样性,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引导他们大胆的表述新颖的想法。在增强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同时,开发学生想象空间,展示他们独特的创新意识。
五、在生活中发现肌理
1.问: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对哪能些内容最为深刻?为什么? 2.自然肌理与人造肌理有什么区别?
第8课、海风•海潮•渔歌 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
1、审美目标:以版画形式为表现,感受大海的魅力,领略版画简洁、概括、有力的艺术语言。
2、技能目标:学会刻纸版画的创作方法。
3、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对构图的理性分析,练习对事物的情感表达。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大海及其艺术作品的美感,拥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5、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发展目标:把艺术深入生活,提高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通过刻苦的刻纸版画,提高学生刻苦耐劳的精神,磨练意志。
6、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目标:通过练习对大海的情感表达,开拓学生对美术的创作领域。
二、教学重点:以大海为题材的刻纸版画的创作技法
三、教学难点:
1、创作构思的把握,情感的表达。
2、画面构图的思考、物体造型的创作精神。
四、难点突破的方法与措施:
(1)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有效地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去把握创作的动机。(2)通过对比学生作品,引起学生对于构图的重视以及物体造型的灵活变化。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听……大海的声音》(5分钟)播放一段大海的声音,*提问:“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样的?”
•提示:我们听到了海浪声、海鸥的叫声,你脑海里面浮现了一个怎么样的景象?是晚上的?白天的?有些怎么样的景象?……
——教学目的:创设联想的气氛,让学生投入教学情景。★语言过渡:我们每个人对于大海都有不一样的情感,或许我们与大海都有一个约会。你想对大海说句什么话吗?来看看别的同学对大海说的悄悄话吧!
2、课堂发展:
(一)《我和大海有个约会》——展示学生的卡纸雕刻作品:(10分钟)<1>休闲的夏日,还记得那屡清爽的海风吗?
<2>鲸鱼跳出水面,难道它也好奇陆地上的我们吗?
<3>我渴望坐上一艘不大不小的帆船,多么想在夜光下体会惊涛骇浪的刺激啊!<4>如果我是一只海鸥,我一定会用我神奇的翅膀飞到海的那一边看一看
<5>我认为最美的事情就是和你坐在月亮上,看着鱼儿跳舞,听着星星唱歌了!<6>海里面最威猛的肯定就是鲨鱼了!看!这是多么矫健的身子啊!<7>我一直相信,神秘的海底下有着传说中美丽且善良的人鱼公主!
<8>总有一天,我会去到海底下冒险,在那里我会像故事中勇敢的主角那样征服海洋!
——教学目的: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同时配以文字表达,勾起学生对于大海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于大海的创作激情。*提问:“你知道这些画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该画种的特点。2.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创作这画的方法与步骤。
(二)《大海连连看》——展示与大海有关的图片资源:(15分钟)
——教学目的:(上一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创作欲望,而这一环节则旨在于为学生呈现具象物体的形象,为创作提供有用的信息。)1.为学生创作提供图片资源,激发灵感。
2.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领悟简笔画的趣味。让学生学会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绘
出事物的特征。
3.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过程,学会利用资源,学会构思,学会创作。
★提示: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用铅笔简略的记下你认为有趣且有参考作用的造型。
*提问<1>:大海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主要是印象中的内容为主,比如海面上能看到景象。与大海紧密相关的事物。如:交通工具—各类船;人物—海军、潜水员等;动物—海豚、海鸥等。
*提问<2>:大海里面有些什么?
(三)《对比新发现》——展示两组刻纸雕刻作品(8分钟)——教学目的:对比画面的细微区别,领略创作的要素。
*提问<1>:对比下面两张作品,你认为哪张的构图更好看?为什么?
•提示:观察画面中最大区别的地方,注重个人感受,细心品味一下画面的感觉。
★构图贴士:
•主角突出,配角点缀--有序 •下面满,上面空--稳重 •左右两边拉拉手--均衡
*提问<2>:对比下面两张作品,你认为哪张的鱼更有个性?为什么?
•提示:首先要问自己,你喜欢那张的鱼,然后欣赏它的哪些地方?
★造型贴士:
•抓住特点--像模像样 •个性细节--生动独特
(四)《作业布置》——具体交代作业要求以及下周任务(2分钟)★提 示:
1、工具:小刀、卡纸(最好选用黑色)、剪刀、胶水
2、资料:本课做好的笔记,回家后准备的图片资料等。
第9课、开发海洋.畅想未来 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以海洋为题材。从海洋相关资料的收集、欣赏到萌发创作的激情,既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又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把现实的美和心中的美变为艺术的美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本课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在充分领略海洋的丰富内涵与人文精神的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重点:
启迪想象思维、探索未来海洋,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要有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难
点:
如何使画面立意新颖、表现大胆。
三、解决难点的办法:
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加以启发,可参观深圳的海洋世界,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海洋的相关资料,为开发海洋、畅想未来做好铺垫,欣赏海洋题材的科幻画作品,以海洋为题材,张扬个性、畅想未来的海世界。
四、兴趣点: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自孩提时代起,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
这节课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这正是他们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
五、教学准备:
海洋题材的科幻画和想象画、海洋生物图片和电教资料,范画。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自主的探究、感悟。启发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新课导入:(2分钟)设疑:“移居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目标,很多科学家正在设计描绘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人造海岛”、“海上城市”、“海底世界”、“海洋农场”等,这样人类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资源。有些海洋工程已开始实施,这些宏伟的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请同学们想一想,未来的海洋会是什么样的?(2)讲授新课:(8分钟)展示电脑课件,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创设一种超越时空的未来海世界奇妙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人类在发展,因此对未来海洋的设想没有穷尽,那么你是怎样想象的呢?)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让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对未来海洋的畅想用语言描绘出来。在学生描绘过程中,穿插不同形式的海洋科幻画作品欣赏,让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件展示:热情的海洋宝宝诚邀我们一起去畅游,看看它去过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播放美国科幻片《未来海世界》片段和剪辑的海洋开发利用资料图片)
海洋宝宝:“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蓝色、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我们看到的蓝色正是海洋,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水的星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出现在海洋,可见海洋和人类有着密切的渊源。
海洋宝宝:我们身边的大海如诗如梦、如此美丽富饶,我们心目中的大海又如何去表现呢?(勇于质疑、大胆想象,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开辟空间。大胆尝试、表达自己对海洋的美好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海洋宝宝带你们走进未来的海洋世界去看一看。
未来海世界:
“未来海世界”一直是人类依靠高科技向海要空间、向海要资源的理想目标,未来海底的人类新家园与现在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
毫无疑问,对现实海洋世界的探究,引发出对未来海洋世界的思考和畅想。(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海洋现象等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收集的过程中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在探究的氛围中交流资料,感受人类生活离不开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启发学生思考,在对现实世界海洋开发状况的层层深入的探究中,自然地引发学生对未来海洋世界的畅想。)“未来海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异彩分呈的奇景:流线型的封闭式玻璃幕墙建筑、海洋仿生车、时空穿梭机和管道式交通枢纽……,人类在环保的前提下,在不影响海洋环境和不惊动海洋生物的条件下,建成了大型的海洋观光游览站、海底购物广场、海洋景观公园、海底度假村……。人们可以尽情地观赏天然状态下的海洋生物,人们在海洋里生活居住,尽情享受海底旖旎的风光。
学生分小组讨论。(此刻他们沉醉在对未来海世界的遐想中,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在构想着海洋的宏伟蓝图,表现出了他们求新、求奇、求趣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海洋宝宝:尽管大家对未来的海洋世界想象的如此美丽,可是你们知道当今的海洋状况吗?(引出身边环境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同学们自然联想到我们美丽的海滨城市深圳,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深圳周边近海一带,遭受着臭气熏天污染严重的深圳河水日夜不停的排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蔚蓝海岸”不再蔚蓝,在滨河路上,时时袭来的深圳河臭味,使人不得不掩鼻而行)
海洋宝宝:在广东,许多昔日曾是海洋生物摇篮、鸟禽栖息乐园的海湾、河口、沿岸海域和内陆江段,不仅80%受到破坏,不少地方还成了排污纳垢的超级垃圾场。污水横流、毫无生机的水域更是随处可见。随着人类向海洋的进军,人类对海洋环境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的生产建设措施已经和自然因素一起,成为影响和改变海洋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最终导致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海洋的环境恶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会随之变坏,保护海洋环境迫在眉睫,未来的海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尽情地畅想吧!
(试想,要是没有古代人遐想的传说“嫦娥奔月”,能有我们现实中的宇宙飞船和火箭吗?我国“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证。事实证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与它前瞻性的构想是分不开的。)
海洋宝宝请大家设计一张未来海洋合理开发利用的宏伟蓝图。
(教师针对不同创意的侧重点展示一批优秀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画面的独特创意、构图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初步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
八、作业布置:(28分钟)大胆地在创作中尝试各种不同的构图和各种造型手法,全方位挖掘创造潜能。力求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内心世界的独白。让同学们完全沉醉在海洋世界的科学幻想当中。
评价方法:(5分钟)(1)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激发兴趣、促进合作与交流。
(2)找出几名同学谈谈创作体会,抛砖引玉、拓展思路。
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2分钟)个性化的学生要有个性化的施教方法在本节课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启迪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路的前提下,课前吸取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丰富了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节省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兴趣和创造欲被激活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开发海洋的课题。
4.岭南班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玩具乐园》 第一课时:《民间玩具欣赏》 学习目标:
一、学会欣赏和发现不同地域的民间玩具的共同特点(色彩、材料、造型)。
二、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对民间玩具进行分析、描述。
三、了解中国民间玩具文化,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和民族风格。教学要点:
重点:感知民间玩具就地取材、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的特点。难点:对作品特征进行清晰的描述。解决难点的方法:观察、比较、讨论。兴趣点: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民间玩具的相关知识,搜集教学素材。
2、制作民间玩具欣赏评价表。
二、课堂导入
1、引导欣赏,传授方法。
①组织欣赏课本中的《泥人大阿福》,它给你怎样的印象?
②认识《泥人大阿福》在材料、造型、色彩、纹饰方面的特点。传授欣赏方法。
③总结本课的欣赏方法。
2、小组合作,深入探讨。
①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比欣赏书本中不同地域的动物题材玩具作品。
②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探讨活动,表扬进步,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③继续组织学生探讨不同地域人物题材玩具的特征。④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探讨。
3、自主探究,个性表现。
布置个性作业:你最喜欢哪个民间玩具,写写你喜欢的原因、寓意,或者画画它的造型。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你发现了民间玩具的哪些特征? 谁的个性作业写得好或画得好?
四、课后延伸
1、了解本土民间玩具的相关信息。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第二课时:《现代玩具欣赏》 学习目标:
一、了解现代玩具在材料、外形、功能、种类等方面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美感。
二、学习比较欣赏的方法,对现代玩具的材料、造型、色彩、技术、功能等特征进行评述。
三、感知现代玩具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要点:
重点:感知现代玩具材质、造型丰富多样,科学益智的特点。难点:比较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在特点和功能上的异同。解决难点的方法:观察、比较、讨论。兴趣点:
①现代玩具互动的能力; ②玩具小集市; ③卡通玩具及故事; ④夸张、简练的现代造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现代玩具的实物、图片、视频。
二、课堂导入
1、引导观察发现。
①谁发现了同学介绍的玩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②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智能玩具机器人》。
③引导学生从媒体、造型、色彩、技术、功能5个方面欣赏和评述,传授欣赏方法。
④《智能玩具机器人》与上节课欣赏的民间玩具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2、组织合作探究。
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强调合作中的明确分工,探究中的有序讨论和发表。
②引导学生用学习表去分析现代玩具的特点。③巡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④交换分享学习成果。
3、鼓励个性表现。
①你对哪件玩具感兴趣,能不能给它画张像?
②假如你是一个玩具设计师,你打算制造一件什么样的玩具?它可以怎样玩的?
③联系上节课内容,对比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的异同,了解现代玩具的科技特点。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互动评价活动
评价要点:哪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合作得最好?谁表现的玩具最漂亮?谁设计的玩具最有创意?
四、课后延伸
尝试选用废弃的就玩具部件或废旧材料,设计组装一个新的现代玩具。第三课时:《我的玩具伙伴》 学习目标:
一、能多角度观察玩具伙伴的材质、造型、色彩、功能等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二、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玩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特点,培养表现能力。
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造型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教学要点:
重点: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伙伴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特征。难点:玩具不同角度和材质的造型表现。解决难点的方法:观察法、示范法。兴趣点:
同伴之间分享玩具及绘画作品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玩具、各种纸张、描线笔等。
二、课堂发展
1、观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并讨论玩具的外形特征。
2、感知:摸摸自己的玩具伙伴,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感觉?
3、欣赏:对比欣赏课本里毕加索的作品《克劳德和他的玩具马》和部分学生作品。他们表现了什么?是怎样表现的?
4、示范:教师示范作品的表现方法,强调不同角度、不同材质的表现方法,解决难点。
5、作业:出示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巡视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2、开展互动评价活动。
作品评价——谁的作品生动、漂亮、有趣,运用了恰当的方法。过程评价——自己的收获和问题,能与同学合作与分享。总结评价——总结过程,评价优点,提示改进方向。
四、课后延伸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第二课:《动物的童话》 第一课时:《恐龙回来了》 学习目标:
一、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形态等特点。
二、在探究中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故事;在比较中发现恐龙的造型特征;在想象中大胆描绘心中恐龙家园;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学习与表现的乐趣。
三、学会将观察和掌握的知识融入绘画创作之中,使美术不仅仅关乎绘画技巧,更关系活用知识、联系生活、激发想象。教学要点:
重点:运用线、形、色手绘创作恐龙世界的想象图。难点:想象画中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解决难点的方法:讲故事、欣赏恐龙动画。兴趣点:
恐龙的视频、故事和神秘感。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2、搜集恐龙的图片、文字、视频,制作好课件。
二、课堂发展
1、活动一:了解恐龙
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恐龙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特征。
2、活动二:表现恐龙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也可以由教师创设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创作恐龙故事想象画(课堂作业)。
三、展示与评价
1、过程凭借:注重三维目标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展示评价:注重作品的生成性过程,在展示过程中注重诊断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课后延伸 借助网络资源,玩具模型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相关信息,探究恐龙的更多秘密。
第二课时:《巧救小昆虫》 学习目标:
一、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和独特美感。
二、运用昆虫知识构思昆虫小故事。
三、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和手绘方法,创作昆虫故事的想象画。教学要点:
重点:运用学过的造型知识和手绘方法,创作昆虫故事想象画。难点:构思小故事,描绘带有故事情节的想象画。
解决难点的方法:学习观摩课本上的《小昆虫》连环画。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昆虫故事,启发学生思考。
兴趣点:①看连环画故事; ②联想故事的结局;
③描绘小昆虫的形象、色彩;
④创作故事结局画面。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视频片段。
二、课堂发展
1、提出设问。
欣赏了《小昆虫》连环画作品后,你认为达尔文说了怎样的一句话呢?
2、组织欣赏。
播放《昆虫的微观世界》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昆虫的外形、色彩、花纹。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3、引导联想。
达尔文救了一只怎样的昆虫?小昆虫是怎样获救的?获救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小昆虫回到了怎样的家园?
4、示范技法。示范画法,强调构图,突出主体,可多种形式表现。
5、布置作业。
联想《小昆虫》的故事结局,创作昆虫故事想象图。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选出部分精彩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点评。
2、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评评同学的作品。
四、课后延伸
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阅读与昆虫有关的故事书或科学读物,增进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加强学习效果。第三课时:《可爱的玩具蛇》 学习目标:
一、了解蛇的知识,欣赏各种蛇工艺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工艺美和材质美,理解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二、学习运用剪贴、添画的方法,设计制作简易的活动玩具蛇。
三、体验设计、制作、展示活动的乐趣,培养设计意识和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设计制作简易的活动蛇玩具。
难点:①材料的选择与妙用;②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兴趣点:欣赏蛇的童话故事,会跳舞的玩具蛇展示会。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玩具蛇、剪刀、卡纸。
二、课堂发展
1、欣赏图片。
欣赏各种蛇造型的艺术品图片。课件里哪些“蛇”?它们在材质、造型、色彩方面有哪些特征?是怎样设计制作的?
2、讲述故事。
讲述故事《会跳舞的蛇》。
引导学生想象:会跳舞的蛇有怎样的动态?怎样制作一条会跳舞的玩具 蛇?
3、示范技法。
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蛇。
示范玩具蛇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发现难以解决的制作问题。
4、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剪到手和伤害别人。)巡视辅导,为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发现学习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评价。
分小组玩玩具蛇,分享学习成果。组织生生、师生互评作品。
2、小结收获。
引导学生谈谈“我学到了什么?我最喜欢什么?我发现什么...”
四、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带着课堂学到的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第三课:《点线色,你我他》 第一课时:《美丽的叶子》 学习目标:
一、了解叶子的形态、色彩、纹理美感和特征。
二、学习综合运用画、剪、贴、印的方法,以点、线、色表现叶子外形与叶纹的构成美。
三、通过学习活动,体验造型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要点:
重点:应用画、剪、贴、印的方法,以点、线、色表现叶子外形与叶纹的特征。
难点:运用不同方法表现叶纹的构成美。
兴趣点:叶形的剪贴和拼贴的造型,叶纹的拓印与表现。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叶子实物及图片、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二、课堂发展
1、比较探索。
拿出课前准备的落叶,引导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2、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作,探讨表现方法。
3、教师示范。
示范绘画、兼职、拓印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4、布置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三个层面),布置学生作业。、5、巡视辅导。
帮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表扬进步,鼓励创新。
三、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的作业展示。
引导自评和互评,谁的作品最美?谁学会了多种方法?谁的作品有创意?
四、课后延伸
利用各种叶子制作一张漂亮的剪贴画。第二课时:《给树爷爷画像》 学习目标:
一、通过观察,能感知大树的形态、纹理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学用点、线、色后程的方法,创作与表现大树形态与纹理特征,培养表现能力。
三、感知大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的情感。教学要点:
重点:能运用点、线构成的方法,表现树干的形态与纹理特征。难点:依据树的不同纹理,组织不同点、线构成方法进行表现。解决难点的方法:图片和作品欣赏,教师示范演示。兴趣点:生活中的树爷爷及其故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课前布置:观察爷爷、奶奶的外表形象,收集相关照片。
二、课堂发展
1、认识树爷爷。出示教材图片和收集到的古老的银杏树、龙血树等,猜猜它们的年龄。
2、对比树爷爷和老爷爷的照片,说说他们的相同之处。
3、观察范画,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给树爷爷画像?
4、示范技法。怎样组织点和线,表现树的纹理特征。
5、作业辅导。出示作业要求,巡视辅导学生的作业。
三、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互动评价:
谁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 谁画的树爷爷纹理最美? 哪张作品点、线画得最好? 谁画的树爷爷最特别? 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
四、课后延伸
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观察大树的不同纹理,有条件的同学用相机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我家的菜篮子》 学习目标:
一、了解蔬菜的相关知识,感知蔬菜的形态美、色彩美与纹理美。
二、在欣赏中体会大师作品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摆设组合中体验构图的美感,在创作中学习与体验多种不同的表现技法。
三、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事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学要点:
重点: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蔬菜瓜果的形态特征。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解决难点办法:自主摆放蔬菜并观察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畅谈我家的菜篮子,发现蔬菜的形状美、色彩美、质感美。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蔬菜瓜果图片。
二、课堂发展
1、认识菜篮子的不同形态、材质特征。
2、观察蔬果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蔬菜的色彩、大小、胖瘦、长短等形态特征、质感纹理。
3、自主摆放蔬菜并观察前后遮挡关系。
4、作业练习设计。
三、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谁观察得最仔细。谁说出来的蔬果最多。
菜篮子还有什么形态的,谁的想法最特别。谁画菜篮子的方法最独特,最美。
四、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到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第四课时:《节日的餐桌》 学习目标:
一、通过图片及作品欣赏,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美食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二、运用点线色等造型元素,表现节日餐桌中美食的形态与色彩。
三、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与家人、朋友交流和分享的快乐。教学要点:
重点: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简单表现美食的形态、色彩。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美食细部的形态与色彩特征。解决难点办法:观察、示范、欣赏。
兴趣点:欣赏节日美食佳肴,比一比谁的美食形色俱佳。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材料如:彩铅比、油画棒、水彩笔。
二、课堂发展
1、欣赏与评述。
出示课本作品《渔家饭》,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造型特征、色彩特点。说说画家如何表现节日的餐桌。
2、示范与表现。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以一盘事物为例,示范细节的刻画与表现。
3、拓展与启发。
《节日的餐桌》的构图与表现示范引导。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启发创作思路。
4、作业与指导。出示作业要求。
提出小组作品比赛活动的规则。发现问题,适时指导,鼓励大胆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品:举办“美食大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互动评价:要点:①构图新颖、独特,突出主体;②造型美;③色彩美;④装饰美。
教学小结: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效果的小结,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延伸
可以设置其他与节日和美食有关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第四课:《我们的泥玩具》 第一课时:《泥器皿》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体会中国民问泥塑玩具的天真质朴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
2、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爱的泥玩具。
3、通过捏绘泥塑玩具,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缤纷特色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仿照民问艺人的风格进行创作。
难点:泥塑玩具的造型设计及捏塑技巧,着色时民间装饰味的体现。解决难点的方法:体验、探究、合作。兴趣点:①搓、揉、捏、按等基本手法练习;
②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陶泥、教学课件。
二、课堂发展
1、激情引趣 小时候,你玩过哪些玩具?
2、资料交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们想了解我们的祖先童年最喜爱的泥玩具吗?
3、分析探究。
①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分析探究。
②分析比较:我国民问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各地的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它们的造型都夸张了哪里?又概括了哪里?它们的色彩有哪些特技法学习?
③教师展示一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一组作品中,你能找到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技法?
4、仔细观察细节的表现,如羊角、小驴的尾巴、帽翅等小装饰,运用了哪14 些技巧。
5、造型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 模仿民间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创造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6、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加强个性辅导,以点带面。
7、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评价。①你喜爱的作品抓住丁形象的哪些主要特征??
②从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怎样运用到你的作品中的?
③你的作品又有了哪些创新?
三、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教师小结。从作品的创意、造型、制作的方法、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作品的欣赏及实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小结。
四、课后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2、了解更多我国的陶艺文化。第二课时:《小泥人和泥面具》 学习目标:
一、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橡皮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用橡皮泥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三、通过活动来了解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学要点:
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橡皮泥、塑造形体和面部表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兴趣点:①愉快的泥塑制作过程;②作品的展示、分享与评价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橡皮泥、教学课件
二、课堂发展
1、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
2、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
3、欣赏泥塑作品(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4、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 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
5、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6、作业要求:
制作时,要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同时照顾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注意立体效果。
三、展示与评价
分小组展示各自的作业,同学们相互欣赏。
学习自评、互评作品。评价要点:①造型美观;②成型技法;③表现手法;④装饰、实用。
教师从作品的创意、造型、制作的方法、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作品的欣赏及实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小结。
四、课后延伸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心得体会和收获?
2、课后了解更多中国泥人和泥面具知识,并能与同学分享。第五课:《变呀变,转呀转》 第一课时:《无敌孙大圣》 学习目标:
一、了解孙悟空艺术造型的特征,能进行其他“变身”造型设计。
二、依据孙悟空艺术造型的特征,创作多个“变身”形象,设计一本简单的画页。
三、发挥想象能力,表现孙大圣的变身能力,制作一本有创意的画页,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要点:
重点:感知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设计制作变身的活动画页。难点:依据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设计不同的变身形象。解决难点办法: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上的具体形象。兴趣点:孙悟空的变身本领和活动画页的成果展示。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演示制作步骤的部件、示范作品。
二、课堂发展
1、认识孙大圣。
①孙大圣的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变现这些特点?谁来试试? ③小结表现孙大圣的方法。
2、设计孙大圣:
①孙大圣有什么本事?(如七十二变、火眼金睛...)②现代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孙大圣?
③怎样用置换的方法设计孙大圣?(如头、身体、道具)
3、制作活动画页: ①折、剪
②设计孙大圣多变形象。③整理、装订、展示。④你还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展示与评价
1、哪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
2、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的孙大圣形象最多?
3、哪份作业设计的画页变幻得最多?最有趣?
4、谁制作画页的方法最特别?
四、课后延伸
阅读名著《西游记》,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第二课时:《变形金刚》 学习目标:
一、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
二、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
三、能够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教学要点:
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 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造型机器人图片欣赏和分析比较。兴趣点:机器人拼摆组合活动,体现其变化多端的形态特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变形金刚机器人图片、机器人玩具模型、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二、课堂导入
1、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
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
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 板书课题:变形金刚
三、课堂发展
1、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
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 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知识链接: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
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
2、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
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
3、想一想: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
4、摆一摆;①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
②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
5、画一画: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
四、展示与评价
说一说: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评一评:哪个变形金刚最美?为什么?
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
找一找:有几种玩法?
五、课后延伸
课后了解有哪些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它们的造型有什么特点。第三课时:《杂技小演员》 学习目标:
1、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2、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
3、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要点:
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解决难点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兴趣点:滑稽、好玩的不倒翁玩具。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图片、视频片段、课件、范作。
二、课堂发展
1、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
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艳,形象滑稽、有趣------)
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
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
2、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
3、学生设计制作。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与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评一评他人的作品。
3、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收获和存在的疑惑。
四、课后延伸
找找身边的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一个特别的不倒翁。第四课时:《有趣的数字》 学习目标:
一、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三、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教学要点: 重点: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解决难点的方法:提供各种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资料,启发联想,示范教学。兴趣点:有趣的数字设计作品欣赏、字形的联想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教师示范材料
二、课堂导入
1、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投影上与我们一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 组织学生认识数字
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板书课题:有趣的数字
三、课堂发展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
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
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
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总结: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
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4、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 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
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采用了哪些变身方法,并讲讲数字背后有趣的故事或特别的含义。
2、评价。
评评谁的数字变身最有趣。
五、课后延伸
了解数字与人类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字有哪些特别的含义和用途。第五课时:《漂亮的钟》 学习目标:
一、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并能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造型设计与装饰。
二、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并使学生感受时钟与生活﹑时间与学习的密切关系。教学要点:
重点: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解决难点的方法:欣赏、示范、拓展。
兴趣点:①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②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作品展示欣赏。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闹钟、各种钟的图片、画纸、剪刀、胶水、描线笔、彩色笔等。
二、课堂导入
1、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2、板书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三、课堂发展
1、欣赏各种钟表,了解钟表的构造,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
欣赏古代的计时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钟表,但是,古时候没有钟表,古人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
2、欣赏生活中的钟表(各种形状的小钟表)
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钟表的造型和功能越来越完美。哪个钟表你最喜欢?能说一说理由吗?引导从造型和色彩上分析:米老鼠外形的、方形、三角形、„„
3、总结钟表的组成部分师: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都有哪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呢?钟面(表盘)、表针(时针﹑分针﹑秒针)﹑十二个数字(表符)。
4、了解钟表制作方法,启发学生思维。
①欣赏一组学生作品 他们用什么材料做的呢?你觉得哪个地方做的最巧妙? 分析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方法:
②思考: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
③找一找,有适合做钟面材料的面朋友、有适合做表针材料的线朋友、有适合做表符材料的点朋友?如何巧用材料?
5、出示教师范作
请同学们看一看、拆一拆、说一说,仔细研究一下,制作小钟表需要几个步骤? 步骤一:制作钟面。步骤二:制作表符。步骤三:制作表针。步骤四:添加装饰。
6、创作表现、展示评价。
欣赏了大设计师们的作品,还有老师亲手制作的钟表,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们都坐不住了,是不是也想当一回小设计师?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一个独特新颖的钟表呢? 出示作业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都来当小设计师,以最快的速度为钟表店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钟表!看看谁的钟表造型最别致,色彩最艳丽,创意最独特。
四、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粘贴展示自己的作品。供同学们互相欣赏。
2、互动评价。
3、教师小结。
五、课后延伸
1、除了绘画之外,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闹钟吗?
2、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第六课时:《多彩的小风车》 学习目标:
一、喜爱小风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在欣赏中知道风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玩中探究风车转动的原理。
三、认识风车的实用与美结合的设计意图,掌握对称的设计方法和剪切、折叠的立体造型方法。教学要点:
重点:彩色风车的设计制作方法。难点:设计制作对称、能转动的多彩风车。解决难点的方法:观察法、实物拆装法。兴趣点:玩风车、制作风车。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纸风车、图片、示范材料和工具等。
二、课堂导入
玩一玩:让学生自带风车回学校,在玩中观察造型特点、色彩特点、制作方法。
比一比:谁的风车最有趣、最漂亮?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会转? 板书课题:多彩的小风车
三、课堂发展
1、探究风车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①观察教材中的“线串三色胶风车”、“提供动力大风车”、“四角风车”。
②对比它们相同处:对称、叶轮、中心。不同之处:用途不同,形状不同,材料不同,色彩不同。
2、做一个能转动、造型美、色彩美、对称美的风车。
制作步骤:(1)选择适合的纸材裁成正方形。(2)用铅笔画出裁剪线。(3)运用几何形或具象形作对称式装饰。(4)剪裁。(5)窝叶轮。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
让学生集体展示自己的小风车作业,引导交流与思考。
2、评价活动。风车的特点有什么? 风车转动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你怎样制作和装饰小风车的?
五、课后延伸
想一想,小风车还有哪些作用?
做一做:同学们一起用一串串小风车装饰某个环境。第七课时:《船儿漂漂》 学习目标:
一、掌握纸材折叠小船的方法;
二、在比较中感知美与实用结合的设计;
三、感受废弃物妙用的乐趣。教学要点:
重点:折小船的方法、步骤,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小船。难点:折的创意变化,巧用废弃物制作小船。解决难点的方法:尝试、探索、合作体验。兴趣点:平面纸张变立体、装饰小船。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件、准备示范的工具材料。
二、课堂导入 欣赏各种船的模型。
比一比:木船、帆船、客船的基本结构。(船体、船舱)想一想:船为什么会浮起来?做一做:浮力实验。
三、课堂发展
1、引导学生折一只不怕水、能前进的小纸船。
2、变一变:①尝试把步骤图书馆中的双体船变成其它船;尝试把步骤图示中的小艇变成有篷船等。②用方形纸可以折出怎能样的船?如帆船等。③添加什么变成客船、帆船、观光船、渔船、渡轮等?
做一做:运用对称、均衡等美感形式,设计和装饰小船。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
准备一个展示小纸船的水盆,或带领学生到水池体验活动。
2、互动评价。
介绍自己的作品和心得。
评评同学的作品,给一些合理的建议。教师作评价指引。
五、课后延伸
5.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篇五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第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图腾,从古代人的崇拜对象演变为现代人的装饰品,更由于其神秘美丽、风格独特的造型,也成了广场、公园、浏览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利用图腾奇异的造型和神秘感抓住学生的好奇特点,导入新课。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能选择绘画方法,并运用各种相形组合一个图腾柱。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与发现活动中,感知于腾柱的造型特点,物象形态与色彩特征。
在欣赏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对图腾柱艺术的感受。
3.情感:对图腾柱艺术发生兴趣,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重点:
用绘画的方法,运用各种形象组合一个图腾柱。
七、教学难度:
能创造形态夸张,变化的图腾柱漂亮的造型。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图腾柱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见过图腾柱吗?它有什么造型特色?哪些材料可以设计制作柱体造型?造型独特,夸张变形怪异神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图腾柱给你什么感受(细腻,粗犷,古朴,现代,神秘,怪异等)在哪些地方有这种感觉?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腾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图腾柱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图腾柱术品。你准备用绘画形式画出什么样的图腾柱作品。
(三)作业布置:
创造出与众不同、夸张变化的神秘图腾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图腾柱的各种图片
1.看,由一个串一个的形态夸张的怪人怪兽构成的图腾柱,多么神秘,怪异.2.图腾柱今天已成为公园广场游览区的艺术品.(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岭南版五年级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09-14
岭南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25
岭南版美术课本08-10
岭南版初中美术教案06-26
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08-25
岭南民间文化网上作业08-17
冬天回忆学生作文:岭南的冬天11-05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07-04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课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