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2024-08-04

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通用8篇)

1.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篇一

信息技术教育考试重点

第一章

信息化社会教育得新理念的三个方面?

答:

1、数字化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根本性的变革,可以通过web主题综合学习模式、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来达到数字化血虚的目的。

2.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学习内涵和功用的变革,只有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学习意识和良好法人的信息素养,家庭、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组织才能共享知识,形成学习型组织,整个社会才能成为学习化社会。

3、学习是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教育中哥白尼式的革命,注重以学生为本,创设一种真实情景,通过协商,让学习者在与外界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意义建构,在重构认知体系的过程中拓宽其全球话视野,培养团队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信息素养的概念?

答:

1、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主动地开展收集信息、判断信息、处理加工信息、表现信息、创造信息、合情合理地发送或传播信息能力的培养。

2、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二选一)

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得区别与联系、关系?

答: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培养的是信息技术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只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培养的是信息素养。

第二章

知识:是一种信息,知识是在对数据和信息理解的基础上,以某种可利用的形式,高度组织化后的、可记忆的信息。

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分类分析方法、结构简化方法、相关分析方法、预测决策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以及数值,其数据是有结构的,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等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其数据是无结构的,需要较周密的思维能力。

联系:它们相互统一、相互补充,定性分析是基本前提;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第三章

信息素养是由什么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组成: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关系:构成信息素养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观念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

问题解决过程可划分几个阶段?

答:可划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批判性思维是什么?怎么培养批判性思维?

答: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

略。

批判性思维可通过七个方面进行培养。1)教育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态度;2)注重问

题情境的创设;3)为学生提供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4)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并使之理解;5)指出证据与根据;6)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7)加强与认知训练。

第四章

网络生态危机是指什么?

答:是指由于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污染网络环境,使网络生态失调,危急网路安全,严

重影响网络的运行。

第五章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是人类对新生代的品德、性格、智慧和心灵进行培养与塑造,从而更好地实现传承和创

新人类文明的目的。

第六章

如何系统构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P128

第七章

什么是校本课程?

答: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

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四个阶段)

答:1)需要评估;2)确定目标;3)组织与实施;4)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涵义和内容?

答:涵义:综合实践活动室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活动,体现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的概念?目标?表现形式?

答:概念:何克抗教授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表现形式:1)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3)研究型课题,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第八章

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螺旋式课程?

答:根据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应该考虑到小、中、高有体系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应以超越学科界限的综合学习为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中学阶段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素养培养开展问题解决学习活动;在高中阶段设置“信息技术”学科,设置以培养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为中心的技术和知识独立学科,以强调内容的专业化,以便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

何克抗教授总结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的步骤?

答:1)教学目标分析;2)情景创设;3)信息资源设计;4)自主学习设计;5)创作学习环境设计;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7)教学模式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包含哪些要素?(理解记忆)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关于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1.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3.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4.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学习共同理论的概念?

答: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在公共的学习环境中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通过参与、活动、会话、协作、反思等活动建立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知识文脉”的团体。

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及其设计策略?

答:1)多媒体课堂与“支架策略”;2)网络教室环境与“教练策略”;3)Schoolnet/Internet网络环境与“建模策略”。

第九章

什么是教学模式?包含的要素?

答:教学模式是指引导到特定学习结果的步骤或程序。

要素:指导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评价。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基于方案学习)?特点?以及步骤?

答:“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对主题和专题做深入研究的教与学的实践型模式,旨在把学习者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习者积极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

特点:情景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协作性。

步骤:确定研究主题、收集信息、应用信息、制作并展示创作成果。

第十章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分别是什么?

答: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技术,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协作学习意味着知识不是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在理解概念和应用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主动地对话、交流而形成的。

校际协作学习是什么?开展方法步骤?

答:是指Internet开展校际共同主题学习活动,并关注在不同学校间学习的差异性,学习这一差异性,并相互利用这一差异开展学习,由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相互认识,并开展共同的调查研究或作品创作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形式的学习。

步骤:确定学习内容、确定协作学习的对象学校、建立具体的教学计划、制作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网页、分别进行网下实践活动。

第十一章

校园网是什么?

答:校园网是指基于Internet应用,提供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兼顾教学研究与学校管理,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第十二章

“校校通”是什么?

答:就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支架吗实现网络通、办公通、管理通、资源通。第十三章

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是什么?

答:是一个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长期发展的方向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方针与步骤。第十四章

远程教育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答: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而成的一种新型教育与教学体系。

特点:教学上的交互性、教学资源的普遍共享性、教学时空的延伸性、学习理念的终身性。第十五章

课程整合案例WebQuest书p277

任务驱动是什么?

答:是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用任务将教学内容贯穿,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网络以及其他媒体获取信息,自主地学习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任务能否驱动教学是衡量任务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十七章

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研修方法主要有几种?

答:主要有骨干教师培训、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校本研究、反思等。

第十八章

什么是学习文件夹?学习文件夹评价的实施步骤?

答:学习文件夹是指用于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系列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系统收集。

步骤:组织计划阶段、资料收集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2.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篇二

重点内容有:征税范围;销售额;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出口退税以及专用发票管理。

(一) 重要知识点提示

一是计税销售额的确认, 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不含增值税的销售收入。计税销售额不包括: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代垫运费;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销售货物的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 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特别注意:商业折扣, 现金折扣, 销售折让的销售额的确认;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物品的销售额的确认;以旧换新销售, 还本销售, 以物易物等特殊销售方式销售额的确认。其中重中之重为视同销售的确认, 注意代销的税务处理, 注意与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区别联系, 与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的区别联系, 特别注意增值税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业务的区别, 不可混淆.融资租赁业务注意与营业税业务的区别。混合销售中, 注意施工企业提供建筑劳务同时销售资产货物的相关规定, 兼营业务中注意原则上依据纳税人的核算情况判定:分别核算, 各自交税;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销售额,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销售额确定后, 销项税额的计算应无问题, 但考生要熟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 特别是跨期提供应税劳务的规定。

二是税率, 记忆适用13%低税率的列举货物;记忆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和4%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业务及货物。

三是进项税额抵扣。法定抵扣凭证主要有: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海关取得的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收购发票;运费结算凭证。掌握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注意抵扣凭证认证与抵扣的时限规定。

四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这一直是考生难以理解的一个节点, 特别是存在进料和来料加工的情况下, 注意两种加工方式的区别, 进料加工业务和一般贸易出口业务同时存在时, 注意两个抵减额的计算, 来料加工不适用“免、抵、退”税处理。

五是税收优惠, 记忆免税项目内容, 记忆即征即退和先征后退的相关规定。

六是专用发票管理, 掌握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内容与程序。

(二) 计算运用提示

一是销项税额计算。销项税额=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税率。如果是价税合计收取的, 要将含税价折算成不含税价, 以下几种情况大多属于含税收入:价外费用、零售收入、向普通消费者销售商品、开具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一般是含税价, 这时需要折算成不含税价。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 (1+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价外费用中注意逾期付款利息, 违约金等的处理, 价外费用是含税销售额, 还原成不含税销售额。金银首饰以旧换新销售, 是差额计税的, 增值税和消费税计税价格一致。

二是进项税额计算。包括: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从海关取得的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购进免税农业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按照收购发票的买价和l3%的扣除率计算;支付运输费用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这里的抵扣基数是运费结算凭证上的运费和建设基金;切记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不得计算扣除进项税额;

三是进项税额的扣减 (转出) 。包括:发生进货退出或者折让;发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相关事项时, 包括非正常损失的购进;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 (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 的各种返还收入, 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应冲减进项税金的计算公式调整为: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 (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应纳税额计算, 当期的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 这时, 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五是小规模纳税人税款计算。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比照一般纳税人规定确定。小规模纳税人如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 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征收率) 。

六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计算。 (1) 退税计算中的二个关键点:熟悉FOB价和CIF价:成本 (可视同FOB) +保险费+运费 (指从国内起运港口运输到购买方港口的保险和运费) +佣金。出口货物退税率不一定等于货物购买时的税率, 大多货物的退税率要低于购买时的税率, 故存在征退税率差的问题, 这个税率差的处理是免、抵、退计算测试中的重点。免、抵、退税的计算分四步走: (1)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计算征、退税率差, 公式1:a.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b.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也可以简化为: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FOB×外汇牌价×征退税率差-免税购入原材料价格×征退税率差, 这里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2)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公式2: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3)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也可简化为:免抵退税额=FOB×外汇牌价×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本公式计算的免抵退税额与期末留抵数哪个小, 按小的数据申请办理出口退税。 (4)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就低不就高) ,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二、营业税

重点内容有: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税目与征税范围;税率;税额计算;免税项目;混和销售与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纳税地点地点。

(一) 重要知识点提示

一是营业额的确定。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不包括符合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相关的条件可参阅增值税中的规定。注意各个税目中余额计税的情况, 如交通运输业中:a.境内运输旅客或者货物出境, 在境外其载运的旅客或货物该有其他运输业承运的, 以全程运费减去付给该承运企业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b运输企业从事联运业务的营业额为其实际取得的营业额, 即以收到的收入扣除支付给以后的承运者的运费、装卸费、换装费等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 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纳税人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有关差额计税的规定。金融商品转让, 买入价中不含交易过程中支付的费用和税金;卖出价中, 不扣除卖出过程中支付的费用和税金。还要注意保险企业储金业务计税营业额的计算。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 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 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纳税人自建自用的房屋不纳营业税, 但纳税人将自建房屋对外销售, 其自建行为应按建筑业缴纳营业税, 再按销售不动产缴纳营业税。2009年1月1日起, 纳税人按规定扣除有关项目, 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 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必须掌握什么是合法有效的票据。

二是混合销售行为处理。 (1) 集邮商品的生产征收增值税。邮政部门销售集邮商品, 应当征收营业税, 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与个人销售集邮商品, 征收增值税; (2) 邮政部门发行报刊, 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行报刊, 征收增值税; (3) 电信单位自己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 并为客户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 征收营业税;对单纯销售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等不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 征收增值税。

三是转让无形资产的处理。征税范围是采用列举法的, 要注意。特殊规定:电影发行单位以出租电影拷贝形式, 将电影拷贝播映权在一定限期内转让给电影放映单位的行为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征收营业税。土地租赁, 不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征税, 属于“服务业一一租赁业”征税范围。对提供无所有权技术的行为, 不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征税, 而应视为一般性的技术服务。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营业税。在投资后转让其股权的也不征收营业税。单位和个人转让在建项目的有关规定需要熟悉。

四是销售不动产的处理。销售不动产时连同不动产所占土地使用权一并转让的行为, 比照销售不动产征税。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行为视为销售不动产。纳税人自建住房销售给本单位职工, 属于销售不动产行为, 应照章征收营业税。个人销售住房的有关营业税政策要熟悉。

五是税收优惠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要求能记忆。

(二) 计算运用提示

一是一般业务营业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因为营业税是价内税, 故价外费用计算营业税时, 不需要价税分离, 直接以价外费用乘以适用税率即可。

二是融资租赁营业税计算。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包括残值) 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 以直线法折算出本期的营业额。计算方法为:本期营业额= (应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实际成本) × (本期天数÷总天数) , 实际成本=货物购入原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支付给境外的外汇借款利息支出, 注意: (1) 残值收益也是价外费用, 要一并计税; (2) 按本期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计算本期应税收入

三是储金业务营业税计算。“储金业务”的营业额, 为纳税人在纳税期内的储金平均余额乘以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的月利率。储金平均余额为纳税期期初储金余额与期末余额之和乘以50%。注意:一年期存款的“月利率”;储金要简单平均, 即月初加月未之和再乘50%。

四是核定征收的计算。对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 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据以下原则确定营业额: (1) 按纳税人当月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2) 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提供的同类应税劳务或者销售的同类不动产的平均价格核定; (3) 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工程成本× (1+成本利润率) ÷ (1-营业税税率) , 上述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 (4) 应纳税额=计税价格×营业税税率。

三、消费税

重点内容有:征税范围中的14个税目;应纳税额计算;自产自用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抵扣消费税的税务处理;出口退税。

(一) 重要知识点提示

一是计税方法, 从价定率: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从量定额:应税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单位税额”要记) ;复合计税:从价+从量;主要涉及:卷烟;粮食白酒;薯类白酒。

二是销售额的确定。

与增值税规定基本一致, 注意视同销售计税价格中, 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投资入股、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 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为依据计算消费税;但在计算增值税时, 一般按加权平均价格作为计税基数, 这一点是比较特殊的。在消费税产品委托加工中,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和增值税是有区别的。注意有关文件中关于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标准的规定。

三是课税数量的确定。

1) 自设的, 非独立核算的门市部销售自产消费品, 按门市部对外销售数量为准; (2) 自产自用的, 移送数量; (3) 委托加工的, 以收回的数量为准; (4) 进口的, 海关核定的数量为准。

四是用外购已税消费品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抵扣问题

1) 可以抵扣的税款是以“生产领用”数量为准的, 而不是直接以外购和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消费品含有的消费税; (2) 消费税的抵扣, 除了石脑油外, 其他的都是一对一的, 一般是在同一税目中相抵, 例如烟丝对卷烟, 化妆品对化妆品。 (3) 尤其要记忆, 消费税征税税目中, 酒及酒精;高档手表;游艇;小汽车这四个大税目不存在抵扣问题。 (4) 对于在零售环节缴纳消费税的金银首饰 (含镶嵌首饰) 、钻石及钻石饰品已纳消费税不得扣除。 (5) 对从境内商业企业购进应税消费品, 符合抵扣条件的, 准予扣除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

五是掌握各个税目内应税货物与免税货物的种类, 不可混淆。

(二) 计算运用提示

一是用外购已税消费品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抵扣的计算;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当期准予扣除外购应税消费品买价×外购应税消费品适用税率;当期准予扣除外购应税消费品买价=期初买价-期末买价+当期购进买价。

二是视同销售业务消费税的计算。 (1) 按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 (2) 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注意适用最高计税价格的几种情况。

三是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消费税计算。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时, 应按受托方同类应税消费品的售价计算纳税;没有同类价格的, 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组价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 (1-比例税率)

四是出口应税消费税退免税的计算。注意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免税不退税, 因为销售环节免税, 就不存在退税了。外贸企业从生产企业购进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口或受其他外贸企业委托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应退消费税税款, 分两种情况处理: (1) 属于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依照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计算, 其公式为:应退消费税税额=出口货物工厂销售额×税率, 注意这里应该是出厂价, 而不是出口销售价。 (2) 属于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依照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计算, 其公式为:应退消费税税额=出口数量×单位税额, 注意这里是购入数量或者报送出口数量。

五是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 (1) 从价定率办法计税:计税依据为组成计税价格, 组价中应包含进口消费税税额。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 (1-消费税税率) ; (2) 进口卷烟 (计算思路相对特殊) , 计算公式:从量税:进口应税消费品数量×单位税额, 从价税:应纳税额=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 ÷ (1-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 ×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从量税+从价税, 注意进口卷烟消费税适用比例税率的确定, 其计算比较特殊。

四、企业所得税

重点内容有:税率;资产的税务处理;扣除项目与税收优惠;企业境外分回利润已纳税款的限额扣除和抵免限额的;房地产开发的所得税处理;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财税差异调整。

(一) 重要知识点提示

一是纳税人。注意居民纳税人的两个判断标准, 特别是对所得来源地的判断, 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法。

二是税率。 (1) 注意小型微利企业的判断标准, 从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年应纳税所得额, 从业人数, 资产总额, 要求同时满足。 (涉及20%优惠税率) 。 (2) 预提所得税税率的适用范围, 是非居民企业, 来源中国境内所得, 在境内无机构场所或有机构场所但与所得无联系 (符合条件的10%税率) 。

三是收入的确认, 税法强调权责发生制原则 (涉及纳税调整) 。 (1) 区分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 目前不征税收入的种类, 免税收入中关注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免税的前提条件。 (2) 视同销售收入的确认和流转税的有区别, 如将本企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 不视同销售, 所得税是以产权转移为销售确认标志的。 (3) 收入确认时间, 最好学习国税函[2008]8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关注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的, 不属于捐赠, 应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四是扣除项目的学习, 绝对是要求掌握, 税前扣除, 一定要求实际发生, 税法在这里强调谨慎性原则, 会计处理与税法抵触的, 绝对按照税法调整, 会计准则和制度法律层次没有税法高。 (涉及纳税调整) 。 (1) 掌握“合理工资薪金”的判断标准。其他三项费用首先是实际发生, 后是按照计税工资比例计算扣除限额, 就低扣除, 注意工会经费扣除的凭证, 福利费的和职工教育经费的开支范围;对补充保险, 可以学习财税[2009]27号:《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注意商业保险的扣除规定。 (2) 借款费用的扣除, 除了教材内容外, 学习国税函[2009]31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9]77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还有有关资本弱化的关联企业之间利息扣除的规定。学习财税[2008]12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3) 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的依据是销售 (营业)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 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两个计算结果就低扣除;佣金和手续费的扣除, 学习财税[2009]2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学习财税[2009]7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4) 公益性捐赠扣除, 计算扣除限额的依据是年度会计利润, 注意纳税人向受赠人的直接捐赠不能在税前扣除;企业参加财产保险, 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 准予扣除;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 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 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 并合理分摊的, 准予扣除。居民企业, 集团企业总部向其子公司分摊收取的管理费, 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 母子公司:作为劳务费用处理。 (5) 资产损失, 把握一定是实际发生的损失, 税前允许扣除的是净损失, 学习财税[2009]57号《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和《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注意分为企业可以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五是不得扣除的项目 (涉及纳税调整) 。关注常考的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还有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注意:违约金、罚息、诉讼赔偿可以在税前扣除。

六是资产的税务处理问题 (涉及纳税调整) 。切记税法中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年限是可以使用的最短年限, 加速折旧法的使用范围, 加速折旧法中包括缩短折旧年限;记忆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规定;把握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七是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学习 (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关注普通重组和特殊重组的区别, 主要涉及税务处理的不同。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办法分为普通重组和特殊重组两种。普通重组是在企业并购交易发生时, 就要确认资产、股权转让所得和损失, 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并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重组。普通重组没有特定条件要求。特殊重组在过去的规定中称为免税重组, 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重组, 在重组交易发生时, 对股权支付部分, 以企业资产、股权的原有成本为计税基础, 暂时不确认资产、股权转让所得和损失, 也就暂时不用纳税, 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履行。特殊重组须符合特定条件, 就是所谓合理商业目的的把握, 即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规定比例;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 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 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等。

八是房地产开发的所得税处理。学习国税发[2009]3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 关注特定事项的税务处理。该办法适用于中国境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 内外资企业不再有区别。且不得事先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核定征收, 代收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是否确认为销售收入视具体情况而定, 把握确认销售收入的条件及方法, 把握视同销售的情形及收入确认时间、方法, 把握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和成本的计量与核算方法以及主要成本费用的分配方法, 把握非货币性交易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以及可以预提费用的几种情况。特定事项的税务处理包括: (1) 企业以本企业为主体联合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 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税务处理; (2) 企业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 将土地使用权投资其他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税务处理; (3) 注意企业应在首次取得开发产品时, 将其分解为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购入开发产品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并按应从该项目取得的开发产品 (包括首次取得的和以后应取得的) 的市场公允价值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或损失。

九是税收优惠 (涉及纳税调整) 。 (1) 加计扣除, 现在用于研究开发费用和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 注意研究开发费用开支范围。 (2) 税额抵免,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 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 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 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3) 免征、减征,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等。 (4) 高薪技术企业优惠,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注意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高薪技术企业过渡性税收优惠。 (5) 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20%的税率和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注意计算方法) 。 (6) 减计收入, 资源综合利用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7) 民族自治地方的优惠和非居民企业优惠, 注意适用的条件和内容。

十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抵免税额分为投资抵免和境外所得税收抵免, 境外所得抵免税额问题把握“多不退、少要补”;“分国不分项”, 掌握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的计算。

十一是核定征收, 学习国税发[2008]3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试行) 的通知 (适用居民纳税人) ;国税发[2010]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适用非居民纳税人) 。

(二) 计算运用提示

应围绕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主表以及附表项目展开复习, 重点是纳税调整的正确性, 关注扣除类调整项目、资产类调整项目、准备金调整项目、股权投资调整项目 (权益法与成本法) 、公允价值变动调整项目、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的计算等, 还应关注税收优惠附表的项目计算。

五、个人所得税

重点内容有:税目;税率;不同税目的费用扣除标准;应纳税额计算;减免税优惠;境外所得税税额扣除、纳税办法;自行申报纳税。

(一) 重要知识点提示

一是纳税人身份的判定标准。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 重点在于非居民纳税人纳税的相关规定。

二是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个人所得税应分项计算各项目应税所得额, 以某项应税收入减去税法规定的该项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该项所得税计税依据。注意个人所得税适用的应税项目, 尤其是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的区别。关注财产租赁的扣除费用。

三是收入确定中有关“次”的规定, 涉及多个税目。

四是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规定, 适用特殊算法。

五是税收优惠要记忆。关注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税务处理。企业为股东购买车辆并将车辆所有权办到股东个人名下, 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 计算运用提示

一是计算程序。明确税收优惠, 有无减免税所得;明确适用的应税项目;根据所得额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一定要注意扣除的问题;如为累进税率,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比例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有税收优惠, 注意减免税额。

二是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人员工资薪金征税计算, 比较重要。 (1) 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不超过90日, 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 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应纳税额= (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当月境内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 × (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 (2)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超过90日, 或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中, 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但不满1年的个人。应纳税额= (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当月境内工作天数÷当月天数) , 担任中国境内企业董事或高层管理人员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支付的董事费或工资、薪金, 不论个人是否在中国境外履行职务, 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3)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 但居住满1年而未超过5年的个人, 应纳税额= (当月境内外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 (1-当月境外支付工资÷当月境内外支付工资总额×当月境外工作天数÷当月天数。注意:a.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 是指个人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满5年, 即在连续5年中的每一个纳税年度内均居住满1年。b.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居民纳税人不适用上述规定。

三是个人所得税特殊算法。 (1) 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 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3) 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 (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是单位负担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 将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 ÷ (1-税率) ; (2)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是关注劳务报酬的加成征收的计算, 特别存在公益性捐赠的情况下。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注意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六是个人出租房产, 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从收入中依次扣除以下费用: (1) 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 (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印花税) ; (2) 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每次800元为限, 一次扣不完的下次继续扣除, 直到扣完为止) ; (3) 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800元或20%) ,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每次月收入不超过4000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 (月) 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 (800元为限) -800元;每次月收入超过4000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 (月) 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 (800元为限) ]× (1-20%) 。

七是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分国分项确定抵免限额。

八是关于股票期权所得性质的确认及其具体征税计算。员工行权日所在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 (行权股票的每股市场价-员工取得该股票期权支付的每股施权价) ×股票数量, 应纳税额= (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规定月份数。上款公式中的规定月份数, 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 长于12个月的, 按12个月计算;上款公式中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 对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4]089号) 所附税率表确定。

九是核定征税 (难度较低)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 (1-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

六、土地增值税

重点内容有:征税范围的判定;应税收入的种类;扣除项目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税收优惠。

一是征税范围的界定。 (1) 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的“产权”必须发生转让。房地产的出租、抵押, 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2) 转让房地产过程中, 转让方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承受方交契税、印花税。

二是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 (1)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包括地价款, 有关费用和税金。纳税人分期、分批开发、分块转让的:扣除项目金额=扣除项目的总金额× (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面积或建筑面积÷受让土地使用权的总面积) 。 (2) 房地产开发成本包括土地的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等。 (3) 房地产开发费用不是按照纳税人实际发生额进行扣除, 注意:超过利息上浮幅度的部分不允许扣除;对于超过贷款期限的利息部分和加罚的利息不允许扣除。注意罚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利息支出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利息+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 ×5%;利息支出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 ×10%。 (4)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5) 财政部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适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计算的金额之和, 加计20%扣除。

三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重点掌握计算思路, 分五步走:确定收入;确定扣除额;确定增值额;确定增值率 (以确定土地增值税的适用税率) ;计算税款。注意税收优惠: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 其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之和20%的, 予以免税;超过20%的, 应就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计税。

四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非房地产开发企业扣除项目的差异。 (1) “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是按重置成本法并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的评估旧房及建筑物价格; (2)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除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外, 还包括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印花税。

七、印花税

重难点问题有:纳税人;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税收优惠与处罚;纳税方法。

一是签订合同的各方当事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人, 但不包括合同的担保人、证人和鉴定人。

二是应纳税额不足一角的不征税。应纳税额在一角以上, 其尾数按四舍五入方法计算贴花。

三是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定做合同:凡在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和原材料金额的, 应分别按“加工承揽合同”、“购销合同”计税;合同中未分别记载, 则应就全部金额依照加工承揽合同计税贴花。

四是货物运输合同, 计税金额中不包括装卸费。

五是购销合同, 以货易货行为, 应按合同记载的购货与销货金额合计贴花;以电子形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也要按规定计缴印花税。

六是财产租赁合同, 计税基数是租赁金额, 即租金收入;税额超过1角, 不足1元的按照1元贴花。

七是技术合同:含开发, 转让, 咨询, 服务等合同。 (1) 转让合同包括专利申请转让、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不包括专利权转让, 专利实施许可所书立的合同 (适用产权转移书据) ; (2) 一般的法律, 会计, 审计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 不征印花税;

八是已税合同修订后增加金额的, 应补贴印花。

九是对于签订时无法确定金额的应税凭证, 在签订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 在最终结算实际金额后, 应按规定补贴印花。

十是记忆处罚规定 (印花税属于轻税重罚)

八、房产税

一是自用房产计税。从价计征:应纳税额=房产计税余值×税率 (1.2%) 。 (1) 工业用途房产, 以房屋原价的50%~6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 (2) 商业和其他用途房产, 以房屋原价的70%~80%作为应税房产原值; (3) 房屋原价折算为应税房产原值的具体比例,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和地方税务部门在上述幅度内自行确定。关注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计税规定。

二是出租房产计税。从租计征:应纳税额=房产租金收入×税率 (12%) 。2008年3月1日起个人出租住房, 不区分用途, 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回顾营业税) 。

三是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四是税收优惠。注意征免界限的划分, 如纳税单位与免税单位共同使用的房屋, 按各自使用的部分划分, 分别征收或免征房产税。五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注意次月和之月的规定。如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 从生产经营之月起缴纳房产税, 其他都是次月起。

九、复习方法与技巧

税法考试有相当的难度, 考生应慎重对待,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

(一) 精读教材, 揣摩考点

教材应在泛读的基础上, 结合最新财税法规政策再行精读, 力求全面把握, 突出重点。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实体法中流转税和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等几个主要的税种上, 通常这几个税种在考试中占分值较多。另外, 考生应对新增内容给予重视。教材中出现的新内容, 某种程度上也就等于增加了新考点。一般来说, 新增内容或多或少必然会出现在当年试题中, 但出现的概率和所占分数取决于新增内容的重要程度。对教学大纲的能力等级要求和列示要关注, 从而揣摩考点。能力等级1的一般是属于简单记忆的内容;能力等级2的往往属于理解性记忆的内容;能力等级3的一般带有运用性理解的内容。能力等级越高的知识点难度越大。但是对于自己实在无法理解而难度太大的东西可以放弃, 把剩下的有限时间放在对其他知识点的掌握上。

(二) 跨章连节, 对比分析

试题大多都是以跨章节的考点出现的, 尤其是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命题思路, 辅导教材的内容排序不一定适合复习思路, 不少辅导书和习题的出题思路也是和命题人有较大差距的, 所以考生在复习特别要注意各章节有联系的内容, 而且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准确、熟练, 不能死记硬背。如果孤立地学学习每一章的知识, 掌握的只能是支离破碎的税收原理和税收制度, 很难应付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考试, 一定要把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知识体系,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其前提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横向比较, 找出各税种的差异和共同点,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 题海战术, 熟能生巧

不少考生一学就懂, 做就错, 眼高手低, 对细节的把握没有到位, 税法必须要做大量的练习题目, 而且应该做到位, 光靠记忆和理解是远远不行的, 通过做题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总结考试的重点和规律, 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 从而过关。考生对往年真题一定要揣摩, 尤其是每年的样题和往年的考题, 一些反复命题的经典考点, 比如每年常考的税种, 必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而且, 能够作为考题出现的知识点一般都比较经典, 都会有独到的考核点设计和一定的难度, 因此, 对真题的揣摩, 不仅仅可以熟悉经典考点, 更重要的是拓展解题思路。

(四) 精益求精, 轻松过关

3.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篇三

2007年上半年NCRE考试重点试题及难题分析

(三级PC技术笔试卷)

选择题第21题

【试题】Pentium4微处理器在保护模式下访问存储器时需要使用段描述符。下面是关于段描述符功能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提供段基址

(B)提供段的限界值

(C)提供段的状态信息

(D)提供段内偏移地址

【试题考察知识点】该题考查的是80×86保护模式下的寻址方法。

【解题思路】对于段内偏移地址,无论是实模式或是保护模式,都是由应用程序中相应指令提供的。

【统计数据分析】本题有45.2%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答案,有23.7%的考生选择了C,19.8%的考生选择了B。若对有关段描述符的相关概念不清楚的话,容易选择错误答案。

选择题第32题

【试题】当PC机的RS-232串口采用奇校验发送1个字节时,若从串口的TxD引脚测到如下图所示的波形,则所发送的数据字节是

(A)10101010 (B)01010101

(C)00000000 (D)11111111

【试题考察知识点】该题考查的是PC机串口采用RS-232标准以异步通信方式传送信息的有关概念。

【解题思路】RS-232标准采用负逻辑,逻辑1的电平范围是-5V~-15V;逻辑0的电平范围是+5V~+15V。故所发送的数据字节(D7~D0)为01010101,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

【统计数据分析】本题有48.4%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答案,而46.4%的考生选择了答案A。

选择题第49题

【试题】键盘是PC机最基本的输入设备。下面有关PC机键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键盘向主机输入的是所按键的扫描码(即位置码)

(B)将扫描码转换为ASCII码的任务由键盘驱动程序完成

(C)将汉字输入码转换为汉字内码是由BIOS完成的

(D)目前键盘与主机的接口主要有PS/2接口和USB接口

【试题考察知识点】该题考查的是PC机键盘输入的工作原理。

【解题思路】用户输入汉字时,通常在键盘上输入汉字的某种输入码(例如智能ABC),然后由操作系统中专门的输入法管理模块来完成将汉字输入码转换为汉字内码的任务。因此,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

【统计数据分析】本题有54.9%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答案,32.8%的考生选择了答案B。部分考生对键盘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够,而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填空题第4题

【试题】数字彩色图像数据量很大,对于分辨率为1024x768具有224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图像,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将每幅图像的数据量控制在0.25MB左右,则数据压缩比应为【 】。

【试题考察知识点】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图像分辨率、像素及像素颜色等有关概念。

【解题思路】若每个像素有224种不同的颜色,由于每种颜色的值需要用一个整数来表示,224种不同的颜色就对应着224个不同的整数,则每个像素需要使用24位长的整数来表示,也就是使用3个字节来表示像素的颜色值。要将图像的数据量压缩到0.25MB,则压缩的倍数(即压缩比)应为:2.25MB/0.25MB=9

4.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篇四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

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他也因此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世界上第一所教育机构具有慈善性质。

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应当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同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

第二节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经济与学前教育1教育先行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素质

3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政治与学前教育 政府职责是影响和决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

质量的首要因素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一)柏拉图著作《理想国》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的观点

(三)昆体良更加重视教育与人的天性的关系,侧重从个人角度认识教育现象,关注课程和教法等具体问题,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

(一)夸美纽斯

《大教育论》被视为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

《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概述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

(二)约翰·洛克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白板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

(三)卢梭《爱弥儿》集中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念

(四)福禄培尔

主要思想 :1.教育与儿童发展:(1)统一的原则

(2)教育顺应自然,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3)创造性活动

(4)重视社会参与

2.儿童教育原则:(1)自我活动原则

(2)实物教学的原则

(3)游戏教学的原则

3.特色教育-----恩物的开发与应用

三.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一)蒙台梭利原则1.尊重儿童天性发展的原则

2.直观教学原则

3.环境教育原则

4个别化教学原则

5.系统发展原则

(二)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基本观点:1.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

2.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

3.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认知发展学派

1.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

不断重建的过程

2.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导幼儿发展

第二节 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代表人物陶行知提出生活课程 陈鹤琴提出“活教育”课程 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

二.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变化

1.学前教育观念质变与新型的个性教育观正在形成2.课程目标: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重物”转向“重人”,从“重教师”转向“重儿童”

3.课程组织由“分科教学”走向“活动教学”

4.课程评价取向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

第三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五节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904年请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公布的学校教育制度。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一节 幼儿

一.幼儿的特性

(一)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完整个体

(二)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三)幼儿是自主建构的学习个体

(四)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即对儿童是什么的回答,是一种认知认识,具有应然性和价值判断性。

(一)从观念的主体角度考察,儿童观的形态大致可归结为:社会法规形态的儿

童观、思想理论形态的儿童观、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二)从时间跨度上看,儿童观可分为古代儿童观、近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

现代儿童观主要为: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颁布

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和儿童应达到标准的合理期望。

(三)实施《指南》应遵循的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四.幼儿的基本权利幼儿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

第二节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角色主要是指幼儿教师所具有的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

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

一.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

1、幼儿教师是幼儿生命的关怀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与引导者

4、幼儿教师是家长工作的合作者和协作者

5、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幼儿教师工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3、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4、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重要他人”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1、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3、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4、广泛的实践知识。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1、观察与理解幼儿的能力

2、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4、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5、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实施能力

(四)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秀

第三节 师幼关系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一.师幼互动的特征:

1、教育性

2、平等性

3、情感性

4、全面性与差异性。

二.构建积极

适宜的1、创设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

师幼互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2、师幼双方要善于关注对方、促进双向交流

3、适宜引导可以促进师幼双方有效的参与

4、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第一节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

1.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全面发展:指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都应得到发展,不能偏废其中任

何一方面 和谐发展:通常指以幼儿的先天素质为基础,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以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内容

1.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1)为幼儿创建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

(2)合理安排幼儿的膳食

(3)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4)家长与幼儿教师应注意幼儿衣着的适宜性

2.幼儿体育游戏活动

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与安全教育

4.幼儿的健康教育与体育治疗法

第三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特点:1.直观形象性

2.生活性与问题性相结合3.活动性和游戏性相结合二.幼儿智育的实施途径: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3.专门的智育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第四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原则:1.正面引导与渗透相结合2.方向性与多元化相结合3.一致性与连续性相结合4.自我构建性原则

第五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基本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保教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木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1、目地性与计划性

2、活动性与多样性。

*幼儿保教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健康领域P296

语言领域P297

社会领域P298

科学领域P298

艺术领域P299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样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地、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及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基础性和生活性

2、游戏性和情景性

3、多样性和整合性。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创设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情境

2、设置开放性问题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自主

探索、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鼓励幼儿主动亲近自然与社会。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教学档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录像、文字记录、教育笔记

第四节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重复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2、自在性与制度性的统一

3、整体性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合理组织日常生活活动的过渡环节

2、重视日常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3、将各领域教育融入到日常活动中

4、重视家园合作

*第五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保教并重原则P332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P3343、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P3364、三位一体原则

5、环境育人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的拓展与合作

第一节 家园衔接与合作

一.家园衔接的策略:

1、家庭为幼儿做好入院准备工作

2、幼儿园应为幼儿做好入园引导与适应工作

二.家园合作的策略:(常用的合作方式)1.网络家园交流平台

2.家园多向互动沟通会

3.家长学校

4.母亲会所

三.幼小衔接的具体策略:P3721.家庭的作用

2.幼儿园的作用

3.小学的作用

5.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重点 篇五

一、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就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3、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为有效的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综合选择或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等的总体方案。

4、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

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5、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

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6、多媒体技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

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7、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8、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9、先行组织者:是指教师在教授新教材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教

材更加抽象、概括和综合,并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二、简答题

1、教学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2、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

(1)学科不同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信息 ;

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

(2)目标不同

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 即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道德 ;

教育技术课程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 其核心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

3、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基本特征:多样化、交互性、集成性

4、传播的过程及拉斯维尔的“5W”。

过程: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编码、译码、噪声、反馈与效果等

5W:控制分析——研究谁、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何种通道、受众

分析——对谁传播、效果分析——产生了什么效果

5、什么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者终端等方式能再现出来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

6、简述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

A——教学对象(Audience):它是目标表述中应注明的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是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说)什么,即获得怎样的能力。

C——条件(Condition):指学习者学习结果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制,说明产生行为的情境。如“独立设计程序”、“在3分钟之内输入完这篇英文”等。

D——标准(Degree):是学习者行为完成的质量衡量依据,是行为准确性和质量的水平要求。

7、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积极反应原则、小的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8、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分类及应用原则。

类型: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

应用原则:科学性、艺术性、可控性、适度性

9、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策略;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的观点。

策略:知识切入点策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情感激动策略、情感激励策略、因势利导策略、实践感知策略、习作强化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寓教于乐策略。

大整合论的观点: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的观点:将信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10、简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容。

(1)充实课程学习内容,为社会需要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教学环节的信

息化、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教学的信息化

(3)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5)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

11、什么是探究型学习?简述主要环节和步骤。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首先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后求的问题的解决。

主要环节和步骤: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

12、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过程。

(1)项目规划、目标分析和选题

(2)教学系统结构设计

(3)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反馈设计

(4)制作与修改

(5)评估和打包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者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常常会因此而建构不同的意义。

(2)学习观 :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3)学生观: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4)学习的情境观: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比如医学中的具体病理、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等等,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14、教学设计的定义、主要内容和作用。

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并试行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主要内容:1)教学设计的目的: 优化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4)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

5)以学生为导向

6)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应用学科性质

7)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教学过程、教学产品、课程设置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作用:(1)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步骤。

16、常见的视频、音频和动画格式。

视频:AVI格式、MOV格式、MPEG格式、RM/RMVB格式

音频:数字音频包括波形音频、Midi音频、Mp3音频

动画:GIF格式、SWF格式、FLIC 格式

三、分析题

关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四、设计题

6.创业就业教育一考试重点 篇六

职业的含义p2-3

职业的特征p3

职业生涯概念p5

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p6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p7-8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p10

舒伯认为,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与职业发展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舒伯从终身发展的角度,结合职业发展形态,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五个阶段。P30 常见的职业测评工具p40-43

探索自我的主要内容与方法p45-50

职业分析的内容p86-89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核心环节,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我们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到未雨绸缪,引导个人发挥出最大的潜力。P9

3二、补充材料

生涯的特征

方向性:他是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

时间性:生涯的发展是一声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

空间性:生涯是一事业的角色为主轴,也包括了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独特性:每个人的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现象性: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主动性:人是生涯的主动塑造者

中国人生涯观的特色

以考试为晋身之阶

性别刻板印象

服从权威、循例重俗

7.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篇七

其一, 非常重要。指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其二, 重要。指今年发布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的新增业务, 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其三, 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 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其四, 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 分值不多, 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 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 做到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以下对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存货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所指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点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1)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2) 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 (3) 如按定单生产, 则应按协议价而非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要点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 出售产品有合同: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 产品合同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 合同价格和一般销售价格 (超过部分) 作为估计售价。需分两部分计算可变现净值, 然后与成本比较。出售产品无合同按其销售价格作为估计售价。 (2) 继续加工或生产耗用材料, 如生产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无论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还是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均按成本计量;如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 且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若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 材料按成本计量。

要点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 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 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 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应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 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 并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 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

要点一: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 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 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要点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 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 不属于弃置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 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应重点掌握。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 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要点一: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 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 应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 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 还应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 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 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 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调整至期初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要点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1) 在成本模式下, 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 应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3)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大于原账面价值的, 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 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 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其他业务收入) 。

第六章金融资产

要点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公允价值, 变动计入权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并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3)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4) 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 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 可转回。

要点二: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

要点三: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要点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2)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要点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 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2) 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不调整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调整投资成本;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要点三: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 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 (1)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 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要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要点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 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 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3) 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资产减值

要点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 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 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要点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Σ[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1+折现率) t]。

要点三: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资产组减值测试;总部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十章负债

要点一: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下称“辞退福利”)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要点二: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 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 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要点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 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 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 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 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要点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 (摊余成本计量) 。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

要点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应全额冲减) 。债务人:支付现金<原债务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公允价值即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 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人:支付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原债务,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 与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

要点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 (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税费) 即股权投资成本, 股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原债务账面价值>股权公允价值, 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股权公允价值>股权份额 (股份面值) , 差额记入资本公积 (溢价)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记营业外收支。

要点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营业外支出”;新债权不含或有收益, 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新债务公允价值<原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或有支出计入预计负债, 或有支出发生时, 冲减预计负债;或有支出未发生, 结清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五: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 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 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或有事项

要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第十三章收入

要点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五条, 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要点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要点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重点掌握;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

要点四: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 也可含在综合题里, 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要点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要点六: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 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计量, 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第十四章借款费用

要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重点掌握教材的计算公式, 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第十五章所得税

要点一:重要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要点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 (1)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 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确定暂时性差异; (4)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5)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要点四: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要点一: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 (1) 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 (2)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 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3)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要点二: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要点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 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第十七期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要点一:调整事项:日前存在, 日后发生, 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 调报表, 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 (1) 涉及损益的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核算完毕,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 直接调整相关科目。 (3) 账务处理完毕后, 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 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 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 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 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调整事项举例: (1) 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 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 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 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 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 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 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 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 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 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4)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要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 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 不调报表, 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 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 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十七章财务报告

要点一: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要点二:利润表的编制。 (1) 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3)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要点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 所需要的资料: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

要点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 (1) “上年年末余额”项目, 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 (或股本) 、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 (2)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 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3) “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 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第十八章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要点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 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 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 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 (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 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要点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 (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 。 (1)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其一,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如为全资子公司, 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如为非全资子公司, 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 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 应按其差额, 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 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 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其二,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如为全资子公司, 则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2) 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或相反) ”。如存在投资收益, 则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 (差额) ”,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差额) ”。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抵销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 贷记“财务费用”。 (3) 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 (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 (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 (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 贷记“存货”。 (4) 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 (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 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的会计分录: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 (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 ”,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本期多提折旧) ”, 贷记“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 (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 ”, 贷记“营业成本 (销售成本) ”、“无形资产 (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 ”, 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会计处理: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无形资产——原价 (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费用) ”, 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本期多摊销的费用) ”, 贷记“管理费用”。

要点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主要的现金往来包括以下内容: (1) 其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2) 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3) 其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4) 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5) 其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要点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2) 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如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 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 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第十九章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包括31项) ;分部报告。该部分增加了许多例题, 特别注意报告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确定;关联方披露。该部分应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新准则对此进行了修订。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后面的思考题中专门列举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的练习题, 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该部分内容可以出客观题。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8.深刻反省我国的教育“重点制” 篇八

一、教育“重点制”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教育追求和实践路线。在我国,对教育目的的描述有多种,有代表性的描述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论述,文件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的一个非常清楚和理性的描述。但我们很少去思考教育目的的制度因素,很少去思考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去实现这样的目的。

一个国家理性的教育目的并不直接决定现实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更多会受制于特定的制度因素。因此在谈到教育“重点制”的时候,我们要关心它体现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这种体制会导致什么样的目的追求。

其实,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重点制”下的学校对教育目的的追求非常清楚。那就是通过考试把聪明和不聪明的学生区分出来,把善于“读书”的学生和不善于读书的学生区分出来。让那些聪明的、能读书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使他们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和社会的“精英”。这种体制下的教育目的有两个重要特征:

1.它要满足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求和升学指标,满足来自社会的热切期待,让一定区域内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升入高一级的学校。2.在实践中,它高度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我国,教育实践长期偏离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的追求异化于正确的教育目的之外,这有多种原因。这既同我们长期形成的封建等级制文化有关,也与我们在政治上缺乏现代社会中那种平等的“公民”意识有关,还与我们的文化深处缺乏人文精神有关。但从体制因素讲,设立重点学校是导致我们的教育目的发生重大偏差的制度原因。我们经常在批评很多学校教育目的不端正,反复强调要端正教育思想,要真心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这不是什么认识问题,觉悟问题,而是我们的制度设计出了问题,我们早就为这种不正确的教育目的预先作了制度安排,这是体制模式使之然。在依然热衷于教育“重点制”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在一种严格的等级体制下,真能实现我们期待的那种教育目的吗?如果我们真诚地去追求这样的教育目的,到头来还是难以实现它,难道这种教育体制就不值得怀疑吗?

二、教育“重点制”下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的公平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性的公平,是未来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取得政治公平和经济公平的前提条件。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教育的公平做起。

教育的公平表现为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但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机会均等有两个含义最重要:第一,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受教育,我们正在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二,从接受教育的“质”来讲,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尽可能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常常满足于教育公平的第一个方面,而严重忽视了公平的第二个方面,这就使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流于肤浅。

其实我国现阶段教育的不公平问题集中表现在人为拉大的差别化教育上。第一,重点学校通过国家投入,通过“示范校”这种无形的品牌资产以及这种品牌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积累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二,通过考试和选拔让成绩好的学生进入重点学校接受优质教育。为了“加速”学生的分化和有利于对优秀学生选拔,学校内又通过考试再次选拔出更优秀的学生进入“实验班”、“重点班”、“快班”、“火箭班”、“英才班”,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其实,我们的主要问题不是给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严重忽视了“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的教育权益,在这些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最需要得到教育帮助的时候,我们冷漠地告诉他们,你们是“差生”。我们理直气壮地让他们去接受不“合适”的教育,一种使他们更难以正常发展的教育。为了优秀学生的利益,他们处在集体“陪读”的状态。

我们的教育公平观现在还停留在救助失学儿童,帮助贫困学生,建立希望工程学校,让每个孩子能够接受教育这样的层面上,这很重要,但远远不够。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在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通过“重点制”人为地扩大学生发展上的差异的做法就是理所当然的。不管我们可以为教育“重点制”找到多少辩护性的理由,不管我们在情感上是多么愿意接受它,我们都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那就是重点学校依靠其垄断地位,以牺牲多数学校、多数学生的利益来获得其发展,他们永远体现着“贵族”式的优越感,是教育界的特殊利益集团。同时,这种体制使大量的学生被“边缘化”,从而成为一批“教育处境”不利的人,这样的矛盾是我国的“重点制”教育无法解开的死结。

三、教育“重点制”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育竞争”

教育“重点制”带来了强烈的教育竞争,也有效地促进了部分学校的发展,但这种竞争具有鲜明的恶性竞争的特征:第一,这种竞争带来的是部分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的发展,而非重点学校在竞争中成了没有发展机会的学校,不管他们怎么努力,由于竞争平台的差异,他们永远是教育界的弱势学校。第二,学校的竞争首先是生源的竞争,这种竞争导致激烈的生源大战。第三,这种体制带来了激烈的择校竞争。这是我国中小学生长期以来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的体制性原因。

今天我们该重新审视对待教育竞争的态度,用全新的理念去创建新的竞争机制。这样的竞争应该是公平的,理性的,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这种竞争机制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能给所有的学校带来或多或少的发展机会。第二,教育竞争的最高宗旨是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第三,教育中的竞争要有利于教育创新,而不是把教育带入死胡同。

四、“重点制”塑造了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这种制度设计使不同类型的学校及其成员有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行为特征。

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调查,我认为重点学校校长的行为一般有以下特征:高成就动机;注重学校的公众形象;对教师要求严格;乐于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学校制度建设;过于关注在同行中的升学率;有可能看重既得利益而丧失改革和创新精神。

在重点学校中,教师的教育行为有以下特征:有职业自豪感;敬业精神较强;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待;接纳学生,喜欢学生;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喜欢不断给学生施压;更愿意采用高强度的题海训练;因学生成绩好而更容易忽视学生的道德和心理问题;与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

重点学校中的学生一般有以下行为特征:高成就动机水平;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经常体验焦虑与紧张;与教师的互动积极;由于竞争激烈,学生人际关系较冷淡,愿意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看不起“一般”的学校,看不起“一般”的学生,看不起很多“地位”不高的职业,产生“小贵族心态”。

从总体上看,重点学校的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行为容易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但这些行为特征也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样的行为互动和相互期待导致追求更高的升学率,从而忽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第二,学生生源“同质化”,使得学生资源变得单一而不再生动。第三,由于来自方方面面的高期待和高压力,加上长期过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体验到的应激情境过多,由此带来的不良心境使他们较少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这不仅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倾向,还使他们成为各种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第四,他们的道德教育问题很容易受到忽视。

在“非重点”学校中,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教师的行为有很不相同的特征。就学校校长来讲,一般有以下特点:低成就取向;安于现状,甚至无所作为,有把各种学校内部的教育问题都归因(Attribution)于外部体制的倾向;难以找到学校教育的“兴奋点”,缺乏改革动力。

教师的行为通常有这样一些特征:觉得学生不可爱;有惩罚和无视学生的倾向;对新教育理念不敏感,缺乏研究和反思教育行为的意识;容易把各种教育问题归结为“低素质”的学生;低教育期待,满足于学生不“出事”;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与学生的交往;更喜欢用讲解和多次记忆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学生的行为有以下特征: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低成就取向;较低的自我价值感;没有“榜样”,缺乏积极上进的心理气氛;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弱;师生互动消极,更看重同伴的认同。

在非重点学校中,师生行为的这些特征常常会带来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失去了目标的激励和榜样的示范效应,加上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低期望值,学生从整体上已经失去了成长进步的动力。第二,这类学校很容易形成非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的“差生预期”使教师自觉地降低自己的教学要求,同时把一切教育的过失都归因于这些“低素质学生”。面对这种教育情境学生很难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第三,非重点学校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是学校教育中的失败者。他们被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他们逐步地感到自己失去了来自社会和教育的爱,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渐渐地、无奈地“接受”这一“事实”,自觉扮演“平民”角色,他们也就不再有太多的追求。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精力旺盛、活动性强、人格较为冒进的学生面对这种“体制性歧视”开始产生不满和敌意,他们中的一些人因毫无学习上的成就感而变得无心学习,对美好的事物变得不再敏感,这些“心怀敌意”的学生逐步演变为青少年犯罪的“易感人群”。我国的教育“重点制”是一种对“差生”极度冷漠的体制,它不是给这部分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而是使这些学生进入一种更不适宜他们发展的教育情境中,这是一种不断地制造学生恶劣心境的、产生道德堕落的教育土壤,它必然严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滋生犯罪的温床。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与这种教育体制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我们至今很少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我国青少年的犯罪问题。

对所有学生来讲,“重点制”下的学校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的教育环境。这种体制下的教育必然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行为,不管它有多少真诚的愿望想改变这一现状。

五、重点学校“示范”什么

很多人认为重点学校的特征主要在于它的“实验性”和“示范性”,办重点学校的目的就是要用他们的经验去带动一般学校的发展。我们认为重点学校在实验性和示范性上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重点学校确实做了一些教育实验。第二,他们在学校如何做大,如何做强上做出了示范。第三,这类学校占地面积大,硬件设备齐全,有标准的运动场,有合格的实验室,经费投入有充分的保障,他们向社会做出了政府如何办好重点学校的示范。

“重点制”下的示范性存在这样几个突出的问题:第一,这些学校几乎所有的教改实验都是在确保升学率的前提下进行的,他们的教研和教改活动都是在升学是唯一硬道理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所以,他们不可能在一种广阔的教育视野中,在正确的教育目的下展现他们的实验性和示范性。这也使我们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研究,尤其是对升学没有直接帮助,甚至会带来几分风险的教育研究都带有浓厚的虚假性,而真正立足长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研究却微乎其微。第二,重点学校的所谓实验性和示范性在同类学校中有积极意义。但由于条件和“平台”的不同,他们对非重点学校来说,除了带来羡慕和自卑,毫无积极的示范作用。第三,这类学校真正的示范性是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依靠其垄断的地位,集中成绩最好的生源,创造当地最高的升学率。这就是重点学校做出的重要“示范”。事实上他们是应试教育模式最典型、最极端的示范者。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那些示范学校能够做出体现我们教育目的和教育理想的示范吗?

六、改革我们的教育“重点制

从基本思路上讲,我们主张:

1.废“重点”,兴“名校”。不再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层层搞“示范校”,也不再确认原来的那些示范校。让所有的学校逐步迈向公平竞争的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只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按照我国现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对所有学校进行评估,把评估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手段。谁干得好,谁就是“名牌”学校。这种名牌学校是“市场机制”的产物,而不再是“计划体制”和长官意志的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学校多年积累起来的优势不会随着“重点制”的取消而丧失,这种长期形成的优势起码持续15年以上,但它改变了学校地位的“垄断性”,使垄断带来的停滞,垄断带来的既得利益得到遏制,在新的竞争机制中,这些学校反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这样做了,非重点学校在竞争中仍然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但它改变了社会处境不利的“刚性”地位,使所有学校和学生从此有了发展的希望和发展的动力。

这种改革不是不要竞争,而是改变竞争的规则,使竞争有一个新的机制,改革就是要改变那种部分学校发展,部分学生得利,另一部分学校不发展,另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忽视”的现状。改革就是要重建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

2.大力推行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战略。所谓均等化发展战略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政府向薄弱学校的投入进行财政倾斜,使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尽量接近中等和中等以上的水平,使所有学校尽量在硬件条件上达到差不多的水平。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要追求“社会主义”的理想。事实上,在欧洲国家、北美以及亚洲的日本,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都非常接近。尽管地方财力有差异,中央政府也会千方百计通过财政补贴,“特别资助计划”等方式去缩小这种差异。在日本,偏僻的乡村中小学校与大城市的中小学校一样,都有标准运动场,合格的实验室和计算机。在他们看来,所有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权利都是一样的,任何厚此薄彼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以促进教育的公平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置身于这个过程之外。

第二,多年来重点学校依靠其优越的地位积聚了很多优秀教师,可以让这些学校中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教师定期与薄弱学校的教师进行人员交流和互换,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师资队伍均等化的过程。

这两个均等化的实施过程能够促进教育条件的公平化,使教育公平在物质条件层面上得以实现。至于形成教师对待学生那种心态上的公平,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它取决于社会文化的进步,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整个教师队伍精神境界的升华。但我们从制度基础上、办学条件上促进教育公平,这是现在就能够做到的。

2005年5月25日,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说明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其实在我国实行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应该从贫困地区开始,从农村开始,然后向经济发达地区,向城市过渡。这是一个城市支持农村的过程,经济发展地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的过程,是一个促进教育资源分布相对均等化的过程,这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和社会公平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要改变那种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产生“重点”学校从而通过这种教育等级制促进精英教育的做法。我们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为学校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促进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公平竞争的过程中产生出真正有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名校。这种名校不再是一种刚性的“身份”,而是大家都可以为之而努力奋斗的目标。

这种重建的目的就是要改变那种导致只重视知识传授,只注重升学教育而严重忽视学生精神生活,忽视学生人格发展,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体制,从体制上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关注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活生生的,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这种重建就是要从制度上改变那种少数学生受贵族教育,多数学生接受不适宜的教育,为了部分学生的利益不惜牺牲多数学生利益的现状,真正从制度上保证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教育真正拥有人文精神的情怀,使教育成为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的强有力的手段。

上一篇:严打材料下一篇:美丽的舞阳河景区-旅游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