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学案例(共11篇)
1.剪羊毛教学案例 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串铃、圆弧板演奏|_—_—|___—|的节奏型。
2.能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
3.爱护乐器,学会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串铃和圆弧板各一半、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打招呼”。(运用节奏型|_—_—|或|____|)
师:“孩子们,我是······。我们边拍手边打招呼吧。”
二、学习打击乐《剪羊毛》
1.幼儿欣赏音乐。
师:“听了这一首乐曲,你的感觉如何?想到了什么?他叫《剪羊毛》听到剪刀剪的声音了吗?在听一遍。”
2.再次欣赏音乐。
出示小图谱,尝试用手拍出|_—_—|___—|的节奏型。
——比较前、后节奏的快慢。
3.教师出示图谱,并介绍图谱。
师:“这是什么?会发出什么声音?”。
4.阅读图谱,并加入动作。
5.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6.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
——要求幼儿轻轻地把乐器放在腿上。
——学习看指挥。
6、轻轻有序地在音乐声中把打击乐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三、游戏“打招呼”(运用|___—|节奏)
师:“今天的活动快结束了,我们边拍手边说再见吧!”
《剪羊毛》教学反思
2.羌塘,跟着牧民剪羊毛 篇二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相对于其他邻近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更高,更寒,更辽阔。五千多米的平均海拔,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气温,7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它涵括了几乎整个西藏那曲地区和阿里局部,以及青海部分藏区。
羌塘北部的大片地区一直被视为“无人区”,“生命禁区”,因为这里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类无法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但是在四十多年前,有18名藏汉勇士不畏艰险,在一个名叫洛桑丹珍的藏族汉子带领下,深入到无人区考察、放牧,用事实证明,无人区并不是人类的禁区。当时双湖统属申扎县管辖,当牛羊增多、腹心地带草场载畜量饱和,畜草矛盾一年比一年突出时。人类便自然而然地向无人区进发。于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搬迁很快就开始了,5000名牧民赶着52万头牲畜进入了这片亘古荒原。很快,双湖特别区成立了,无人区变成了牧区。
双湖很遥远,从那曲出来,开汽车要跑两天两夜方能到达双湖的巴岭乡。对双湖,我甚至都无法想像它的模样。不仅因为双湖距北京有数千里之遥,不仅因为它广阔的面积差不多占祖国版图的百分之二,大概更由于它曾是与世隔绝的无人区。要知道西藏人甚至算是本地人的那曲人都几乎不到这里来,这片无人区几乎不曾参与人世的沧桑。
所以即便已是春临大地,但在这藏北腹地仍是一片枯黄,找不到丝毫哪怕是依稀可见的绿。以紫花针毛为主的牧草经过与寒冬的搏杀,变得稀疏短浅,坚硬得从不会临风摇曳,锐利的叶片能穿透你的衣服,直入皮下。天地间无与伦比的空旷,纯净与明亮,偶尔几只孤零零地站在地平线上的藏原羚,藏羚羊或者藏野驴,为这博大空旷的藏北高原倍添苍凉。直到夏天,双湖才能现出牧区的模样,平坦高原上绵延的绿色圆润了高原的轮廓,紫花针毛也挥舞着亮白的毛发,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尽管多数都匍匐在地表上,但那艳丽的色彩却让高原变得生动起来。
“NO”是一名戴着眼镜的高大藏族汉子的名字。“NO”是我所知道的、惟一能够与他的名字发音相契合的文字。8月份我到巴岭乡时。就住在他们家里。而在NO看来,我这个人估计实属奠名奇妙了:不工作,大老远地从北京跑到他家来拍摄他们放羊,挤奶,吃饭,挑水,然后就是到处在野外寻找棕熊……
NO和排行老四的儿子格桑占堆是家里能够部分听懂我说话,并能偶尔跟我说几句汉语的人,但也仅限于“吃”,“喝”,“老板”……由于格桑占堆正在上初二,所以我和他的交流更多一些。几乎每天都是由他陪着我到处走。而他也随着对我的了解的加深,会和家里人说:“这个老板是个记者,是来报道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给家里安装防熊网围栏的事情的;这个人的最大愿望就是看到并拍到我们并不想看到的棕熊……”
“辽阔的羌塘草原呵,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踏上一行足迹,是人类好奇心与虚荣心的小小满足。在2009年的4月份和8月份,我作为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羌塘地区“人熊冲突”项目志愿者,先后两次来到双湖的巴岭乡。虽说到这里来是工作的需要,但这种小满足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否则不会在自己的网络签名上不无骄傲地宣告:“此刻在无人区,有事请留言。”
在我到达的第四天,起床后发现占堆在杀羊,难道是看我吃不惯风干肉,给我改善伙食的?后来才知道,原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今天NO家的羊要剪羊毛了。NO家所在的二村的其他几户帮忙的牧民也骑着摩托车来了。
男人们拿着羊毛剪子,吆喝着把两百多只绵羊集中到一个羊圈边上,然后高兴地冲进羊群,先把个头大的绵羊拽着后腿拖出来,摔倒在地,用绳子捆住三只羊腿,就挥起硕大的羊毛剪开始剪起来。干得起劲儿时,不知哪个小伙子突然唱起来,几个人也纷纷露出笑容随着唱了起来。虽然个个都有些气喘,但都高声放歌。NO证实了我的猜测,这是他们的剪羊毛歌,但是他也无法把意思翻译给我听,只是憨憨地一笑,然后也随着小伙子们唱了起来。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把羊抓来捆好,然后用大剪子从头到尾把毛剪下;年纪小点儿的则收集剪下的羊毛。还有专门磨剪子的,NO则拿着两块岩石浸水后研磨出颜料来,给剪完毛的羊做标记。
当一只只肥嘟嘟的绵羊被剪掉羊毛,由脏兮兮的大胖子变成了一个个白晃晃的瘦子时,每个人身边也都堆满了羊毛。他们把剪下的羊毛摊开,晾干之后再搓成条,然后再把条搓成捆,只见两大捆羊毛顺着坡儿一直延伸出去,顺着两名在拧羊毛捆的小伙子的手,似乎要连接到他们身后那空中飘着的白云上去了。
在帮NO家剪羊毛的青年人中,有一名和格桑占堆同名的小伙子,他是游牧到NO家这里来的。剪完羊毛,吃完羊肉,喝饱了酥油茶,他又要去游牧了。我眼见他收拾好黑色的牦牛帐篷,把锅碗瓢盆,火灶还有粮食麻包装在牦牛背上,然后收起叉子枪——那是防熊用的——再赶着几百只羊,一会儿就如同一朵飘在藏北高原上的云彩一样,逐渐远去,消失在一座高耸的山梁背后。
藏北高原可能是全世界最坏的牧场,而且高海拔,高寒使迄今为止的科学手段无法将这里改造成农田和果园。在这一片不可耕的土地上,游牧是惟一出路。于是牧民的生活就这样被固定下来:藏历元月(公历二三月)产羊羔,四月初三挤奶节:四月中旬抓山羊绒,五月中旬抓牛绒,七月底八月初剪绵羊毛,藏历十月冬宰……牧人跟着羊群转,羊群随着水草走,人畜都循一年四季天气变化而活动。他们以牛羊为生命,以日月风雪为伴侣,与自然万物比邻而居,成为大自然一个元素。这种恒定的路线,不变的轨道,牧人无法突破,所以他们世世代代都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成为自然规律被动的执行者,维护者。
对游牧在藏北的牧民来讲,藏北高原不仅是他们的生息之地,还是精神与情感的寄托之所,因为他们舍此无处可去——要是能离得开,或许他们早就远走高飞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NO的妻子在寺庙前虔诚跪拜的情形,她可能是在祈求自己的来生不要再降落在这里吧?而对于藏北之外的人,哪怕是到过藏北的人来说,藏北似乎自成另一个世界,藏北人对于自身之外的生活无暇、也无意参与。城市人旅行者吵嚷着的美丽高原风光,浪漫游牧生活,在藏北的朔风和寒冷面前透着可笑的无知、傲慢和自以为是。对于这种生活,如果一定要讲点儿浪漫的话,可以借用著名作家马丽华的话——“或许他们根本未曾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代表了人类,悲壮地占领着这片高地,体现对地球上最高寒的陆地,对人类所能生存的条件接近极限处的占领。”
★如何到达
方案一:飞机拉萨—一火车那曲,再坐大巴到双湖,再搭车到巴岭乡。
3.剪羊毛教学设计 篇三
教师:李文静
教学内容:歌曲《剪羊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唱歌曲,掌握 “符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过程和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学会用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教学准备:音乐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 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去一个美丽的国家旅游,这个国家有一个美称,叫“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这个国家,每年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所有牧场、农场就会将羊集中在一起,剪下羊毛,然后将这些羊毛出口到其他的国家。我们平时穿的羊毛衫、羊毛大衣等都是用羊毛加工而成的。
2、介绍澳大利亚。(课件播放有关资料)
3、师:听了刚才这首歌曲,你感觉它节奏怎样?你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的心情吗?
4、那咱们国家哪些地方羊也很多呢?
三、揭示课题:学唱歌曲《剪羊毛》。1.简单的乐理知识学习!
2.(出示剪刀)师:这是一把漂亮的小剪刀。分析X X X与(符点八分音符不同的节奏)小剪 刀 小 剪 刀(像轻声字一样读,帮助记忆)
师:这把漂亮的小剪刀我们拿来干什么呢?猜猜(剪羊毛)3.出示猜谜: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欢吃青草,爱叫妈妈。
师:(是小羊)羊很温顺,也很可爱。而且羊的全身都是宝呢,羊肉可以吃,羊奶可以喝,羊皮、羊毛还可以做成衣服,还有羊角不光是珍贵的药材,还可以做成装饰品呢!
3.师:这些是澳大利亚的羊,瞧,小绵羊出来欢迎我们呢?它们可热情了!(出示欢迎词)2/4 X.X X X| X X X X| X X.X|X 0 || 剪刀
剪刀
咔嚓 响,羊儿
脱下 旧皮 袄
4.师:小羊的歌声我们听到了,再听勤劳的人民又在唱些什么?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播放音乐,师范唱)
6、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附点、副歌、延音线)
7、下面我们来听听勤劳的人民事怎么唱的?(播放音乐)a.哼唱旋律: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琴,看着歌谱轻轻地用哼唱歌谱。(钢琴伴奏)分组练唱,比一比哪一组唱得整齐、准确.b.歌词理解:师:小朋友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学生讨论:
甲:表现了牧场的美丽
乙:表现了羊毛像雪堆一样多,像丝绵一样软。师启发:剪羊毛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呢? 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
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
C.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朗读歌词采用组接龙方式完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同学们,幸福靠什么来创造?(劳动)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好不好?(跟钢琴伴唱)d.演唱歌曲:(1)轻声填唱歌词
(2)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3)高音区要作好气息准备,不要喊。
.师:每年的五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学生答: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到大家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歌曲欢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在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
4.剪羊毛教学设计打印 篇四
实验小学 陈佩
教学目标:
1、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对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有一定了解。
2、学习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练习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型,并能准确地演唱歌词和旋律。
3、通过为歌曲设计打击乐伴奏和歌表演,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要来一位新朋友,我来猜猜它是谁?” 一身卷卷细毛 吃的青青野草 过了数九寒冬
无私献出皮袄? 谜底(羊)今天小羊就要带我们去参观他们的羊之国。可是小羊要考考我们,看看我们是不是羊之国的朋友。羊王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脚步声,听,这是小羊的脚步声那我们的脚步声又是怎么样呢?学生用脚轻轻跺。比较一下,我们和小羊走路,有什么不同之处?试着拍这两条节奏,并讲解附点八分节奏和休止符!
二、课题延伸(领略澳大利亚风景)
师:我们已经通过小羊的考核,下来乘上音乐快车出发吧!3.2︱1 1 3 5︱ 1 1.7︱0-‖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进入它们的国家了,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看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小绵羊)
小绵羊不仅活泼可爱,它还能为人类作出许多贡献,它的毛有什么用途呢?。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羊毛可以织成衣服给我们穿。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羊毛产量最高? 生:(回答)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有关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知识。)
三、节奏练习及识谱练习:
1、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美丽的澳大利亚牧场去旅行,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出发吧!6 5 4 ︱ ︱ ︱—
‖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呜
呜
呜。
(播放〈〈剪羊毛〉〉音乐,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开车律动,音乐停止,一只小绵羊出来。)
2、师:瞧,小绵羊出来欢迎我们呢?它知道同学们音乐学得特别好,就给大家出了一些小问题?(课件出示节奏训练读一读、比一比)
3、学生先将两条节奏分别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条节奏有什么不同?再用第二条节奏说一句话。
4、师:看看小绵羊给我们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识谱练习)
5、听老师演奏旋律,学生完整感受。
6、分组练唱,比一比哪一组唱得整齐、准确。
7、完整视唱歌谱。
8、师:听听小绵羊对我们的评价是什么呢?(屏幕出现小绵羊高兴的说:“你们真棒,唱得太好了!”)
(设计意图:将知识技能的教学融汇于有趣的场景和游戏之中进行,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从节奏入手,再过渡到音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歌曲中的难点单独练习,也是为歌曲学习做铺垫。最后由“小绵羊”给学生较高的评价,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学习积极性。)
四、歌曲教学:
1、导语:大草原上白云飘呀飘,羊儿咩咩叫,人们在干什么呢?
2、欣赏歌曲范唱及画面,感受人们忙碌地劳动场景及快乐地情绪。
3、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到大家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歌曲欢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在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出示歌谱)这首歌曲C调,休止符和附点音符较多。
4、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注意附点节奏和休止符。
5、师:老师也愿意加入到你们的行列,给大家演唱一遍歌曲。(师边弹琴边演唱,富于情感)
6、师:同学们和老师比一比,看一看我们谁唱得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填唱第一段歌词。(1)轻声填唱歌词(2)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3)高音区要作好气息准备,不要喊。
7、分小组合作自学第二段歌词。
8、你觉得哪一句不好唱,请小老师教唱一遍。
9、师生齐唱第二段歌词。
10、师:大家的歌声很美,你们看(打开画面)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样?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12、生回答(从德育教育的方面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热爱劳动)
13、师:现在,就让我们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14、分组演唱,比一比谁的歌声最动听。
教师:很好!我们中国有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你们认识吗?她当时也在悉尼歌剧院演唱了这首《剪羊毛》,想看看吗? 学生:想!
教师:作为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剧院舞台的亚洲艺术家,我们真为她感到骄傲!你们看她有伴唱、有指挥、也有伴奏,是不是很热闹?那我们也来像她一样。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个律动游戏,15、分组为歌曲设计伴奏型,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铃鼓为歌曲伴奏。
16、请擅长表演的同学跳舞,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伴奏。(设计意图:歌曲教学注意创设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场面和歌曲欢快、愉悦地情绪。在学唱歌曲时采用了跟琴学和自学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歌曲的重难点,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教和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五、学生谈收获。
5.音乐课《剪羊毛》教学设计 篇五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
二、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中重复、副歌等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歌曲欣赏、短句练习、歌谱。
2、卡片:剪羊毛、听、想、唱、演、重复、副歌。
五、教学过程:
教学常规:师生问好、律动、音阶手势(用LU哼唱音阶)。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有个很重要的节日就快到了?(学生答: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展一次“音乐之旅”,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异国他乡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的音乐。
2、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群美丽的纺织姑娘,随着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一起来学纺织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纺织动作。师:多么甜美的歌声啊,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3、接下来看,大海边的人们将带我们去做什么?(捕鱼拉网)就让我们随着日本民歌《拉网小调》也来做一回渔民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拉网动作。师:那铿锵有力的歌声给渔民们增添了劳动的力量,你有什么感受?)
4、猜一猜,草原上的人们要带我们去做什么?(学生猜)就让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带着我们去剪羊毛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剪羊毛动作,这是一首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歌曲,喜欢吗?)
5、看来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在澳大利亚稍作停留,一起来学唱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板书课题:剪羊毛)。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亚的绵羊们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吗?(播放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要点: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因此剪羊毛就成了人们最主要的工作。剪羊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间长了会腰酸背疼,为了减轻疲劳,人们就一边哼唱歌曲,一边剪羊毛。
2、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播放录音)(关键词:白云、雪堆、皮袄、发抖、劳动、幸福)然后“接龙”读歌词。
3、人们在劳动中,有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记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这次要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关键词:附点、副歌、延音线……学生说后,媒体展示)
(三)哼唱旋律
1、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琴,看着歌谱轻轻地用“LU”来哼唱歌曲。(钢琴伴奏)
2、听到我们的歌声,歌曲中的主人公小绵羊们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媒体出示身上有曲谱的绵羊)引导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附点、重复)(学生回答后,师:在音乐中,重复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书“重复”。)
3、在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采用了重复的方法,你能看出来吗?(找一找,媒体展示)
(四)练唱歌词
1、但是歌词重复吗?现在老师来唱歌谱,(板书:唱)请你们唱出不同的歌词。(分组进行)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回答,并单独练习)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着再跟着歌曲flash唱一遍。
(五)小组展示
1、老师准备了四只可爱的小绵羊,小绵羊的背后有歌词,现在我把它们送给各个小组,请各小组按平时排练的队形来进行练习。
2、请各小组站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分段进行表演。
3、学生回座位。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吗?(大家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想、唱、演(板书)等方法使我们的音乐之旅收获还不少呢,现在让我们在《剪羊毛》的歌声中结束本次音乐之旅,好吗?
6.剪羊毛教案 篇六
[教 材]人教版第五课《剪羊毛》
[教学对象]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 的音乐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宋君五字教学法一激情起疑使之乐学,导思育能使之善学的思想精华,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1)激情——运用多媒体画面、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剪羊毛工人火热的劳动场面。
(2)起疑——引导学生在初步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对歌曲内容、演唱形式、歌曲背景等提出问题,促使其敢于质疑。
(3)导思——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相互讨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视、听、唱、奏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思想内涵。
(4)育能一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其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以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表现剪羊毛工人的愉快劳动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头饰、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思路: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
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
3.发声练习
(1)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
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
生答:是小羊走来了。
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
(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
(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二、音乐小练习
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
(1)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 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
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2)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A)
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B)
进一步讨论:第二条旋律采用了附点节奏,给人以欢快跳跃的感受。
(3)带领学生再听唱感受一遍。
教学思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附点节奏,教学中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练习,又充分发挥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三、新授歌曲《剪羊毛》
(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为歌曲取名。
(2)学唱第一段歌词。a.师范唱第一段
b.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感受旋律音高。c.指导学生唱谱。
d.带领学生唱词,重点解决第四乐句
e.请同学用老师准备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彩纸贴出曲式结构。师言:同学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
学生讨论:甲:表现了牧场的美丽
乙:表现了羊毛像雪堆一样多,像丝绵一样软。师启发:剪羊毛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呢?(2)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
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演唱一遍
(3)请同学们带着剪羊毛小朋友愉快的劳动心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 曲再完整演唱一遍。
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各歌曲的学唱部分,由于前面教学环节中对
歌曲的学唱已作了铺垫,因此教学中采用了模唱法、听唱法及学唱法、自学自唱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思考,全面参与,积极讨论,促进其在想唱—学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的情绪,更深刻地体验到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使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渗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四、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表现歌曲
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用节奏乐器自创节奏型伴奏,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找出恰当节奏为歌舞伴奏,创出恰当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最后集体评价。
全班在边唱边敲边跳的愉快气氛中结束新课。
本环节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创编、歌表演创编、图画创编等各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从而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
五、小结
7.剪羊毛音乐教案 篇七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用愉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澳大利亚吗?
生:没有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这个美丽的国家,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迷人的风光。【放课件】
师:澳大利亚不但风光秀美,他还被人们称为“骑在羊背上国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是世界上养羊头数最多的国家,
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养羊工人们都要把羊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很辛苦,于是就一边唱歌一边劳动。
师:看完这些美丽的图片,让我们大致解了美丽的澳大利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
二、学习歌曲: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遍歌曲。
边听边思考:
1、工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问题】
【愉快、高兴、轻快、富有弹性的】
2你们是通过那里看出来的?
【通过优美的旋律,还有生动的歌词,有许多比喻句,比如:把羊毛比作白云、冬雪、丝绵。把绵羊身上厚厚的羊毛比作皮袄】
同学们说的真好。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学唱第一段歌谱,尔后学生填唱歌词】
学唱第二段歌词。【分析歌词】
师:你们想一想,当人们从绵羊身上剪羊毛时,绵羊会不会害怕?
生:会的。因为人们在剪它们身上的毛时,它们害怕人们会伤害自己。
生:不会,因为人们和绵羊是好朋友,不会伤害它们的。
生;可是绵羊身上没有了羊毛怎么办?
生:它们身上的毛还会再长出来的。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大家都要穿着厚厚的毛衫来抵挡风寒,可是如果进入夏季,你们还会穿毛衫吗?
生:不会。
师:是啊,绵羊也跟我们大家一样,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会觉得很热,所以等冬天过去了,人们就把绵羊身上毛剪掉一些,并把这些羊毛经过加工处理,这样才有了我们穿的羊毛衫。而且到了秋天,绵羊又会长出新的羊毛准备过冬。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唱第二段歌词。【如果自学】
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样?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用愉快活泼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分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的歌声最动听。
玩歌谱填词游戏,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编: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除了用歌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下面分组讨论一下。
1、学生分组讨论。
2、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带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各小组表演。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通过学习歌曲《剪羊毛》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开心和自豪,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好巧,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妈妈们的节日,妈妈辛苦了一天,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以让妈妈休息一会,我们跟着《剪羊毛》的歌声下课【播放音乐】。
8.剪羊毛说课稿 篇八
淇县前进小学
冯清康
一、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我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
二、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演唱。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知识目标:通过节奏排列的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的兴趣,即兴表演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音乐和生活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初步唱会歌曲《剪羊毛》。
2、难点是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演唱及高音区的演唱。
四、教学思路
本节课将采用听、唱、动、奏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加以培养。在这节课中,我遵循有 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集“学习”、“创造”、“表演”和“体验”于一炉,同时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学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练习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六、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伴随着《剪羊毛》动听的音乐,我带领同学们律动进教室,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随后用问好歌,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的学习氛围。
2、节奏练习
在学习歌曲之前,我设计了节奏听辨练习,重点练习附点八分音符,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
3、导入新课
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谜语作为切入点,通过师生谈话,了解世界上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从而很自然的导入到歌曲教学之中。这样的导入话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导入过程简洁自然。在这个环节,我还将让学生欣赏画面录像,让学生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体现学科综合,同时降低学习的难度。
4、新课教学 体验情感 在本环节,我设计以歌曲教唱为主,学生通过唱、看、听,伴奏等形式多方面表现歌曲愉快,轻松的情绪,使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会适时解决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
另外,我还专门设计让同学们听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的演唱,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首歌。
5、课堂小结,深化情感
一节音乐课即将结束,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因此我选择了用结束语和师生富于激情的演唱结束这节课,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我将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启发者的身份出现,把学生推向主体。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省自悟,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
9.《剪羊毛》音乐优秀教案 篇九
1、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2、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引导学生创编伴奏,创编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在浓郁的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认识劳动的意义,对澳大利亚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附点节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生律动《春天在哪里》
2、节奏训练。(附点节奏)
3、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到了,你们最喜欢做什么?(生各抒已见)
师:瞧!这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朋友。春天到了,他正在帮助爸爸妈妈剪羊毛呢!
二、感受歌曲。学唱歌曲。
1、生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什么样的?)
2、师:每年的8—10月是澳大利亚农民剪羊毛的时间,恰逢春季。为什么选择这个季节剪羊毛呢?(生各抒已见)
3、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你们想和煎羊毛的工人一起剪羊毛吗?
生:想
师:剪羊毛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生:咔嚓
4、再次聆听歌曲。(在每一个乐句后面休止符处加入—咔嚓)
5、师:牧场小朋友的演唱感染了我,我也想用歌声表达愉快的心情(师范唱)
生伴唱(咔嚓)
6、师伴奏。生用LA轻声模唱旋律。
分析旋律速度的变化(节奏紧凑、节奏变宽,时值变长)
7、试唱乐谱
师: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哪几个乐句是相同的?
生各抒已见
8、轻声填词(分析歌词。解决难点)
师:白云,雪堆,丝绵这些词语都是形容?
生:羊毛很多,遍地都是······
三、熟练歌曲
1、师生接龙演唱歌曲。
2、分组演唱歌曲。(另外一组加入称词—咔嚓)
3、全班齐唱歌曲。
四、创编歌曲伴奏
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伴奏。(师巡视指导)
生说说设计方案
歌曲演唱加入伴奏展示。
五、小结。下课
10.剪羊毛教学案例 篇十
教学目标:
1、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对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有一定了解。
2、学习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练习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型,并能准确地演唱歌词和旋律。
3、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是谁?(教师出示小绵羊)
小绵羊不仅温顺可爱,它还能为人类作出许多贡献,它的毛有什么用途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羊毛可以织成衣服给我们穿。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羊毛产量最高? 生:(回答)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师生谈话,了解羊毛的用途及世界上羊毛产量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从而很自然的导入到歌曲教学之中。这样的导入话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导入过程简洁自然)
三、新课教学,体验情感:
㈠、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同学们听听,这首歌表现了什么样的劳动场面?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剪羊毛〉〉音乐MTV,感受人们忙碌地劳动场景及快乐地情绪)
2、简介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正是表现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3、引导学生观察这首歌的旋律,每一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休止符。休止符的运用使这首歌别具特色,表现了人们剪羊毛时动作干脆利落,使整首歌听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4、听老师范唱,学生用拍手的动作在休止符处伴奏,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㈡、学唱旋律。
1、听老师用“LU”唱两段旋律,你觉得哪种旋律更能表现人们愉快劳动的情绪?(学生听后讨论,师小结,带了附点音符的旋律更能表现人们愉快的劳动情绪。)
2、学唱一遍旋律。
㈢学唱歌词
1、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注意附点节奏和休止符。
2、学唱第一段歌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
3、练习歌曲第二部分,高音区要作好气息准备,不要喊。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5、听琴默唱第二段歌词。
8、你觉得哪一句不好唱,请小老师教唱一遍。
9、师生齐唱第二段歌词。
四、歌曲处理,挖掘情感。
1、师:谁能模仿剪羊毛的动作,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样?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2、生讨论。
3、师:现在,就让我们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4、全班学生看老师指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歌曲教学注意创设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场面和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在学唱歌曲时采用了跟琴学和自学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歌曲的重难点,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教和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范唱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5、出示打击乐器伴奏图式,练习伴奏节奏。
6、请学生上台练习沙锤、串铃、碰铃伴奏。
7、请部分学生上台领唱第一乐段,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比比谁的歌声最动听。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欣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剪羊毛》盛况。
2、教师小结:从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我们可以看出这首歌在澳大利亚影响很大,人们喜欢这首歌不仅是因为歌唱家的演唱很精彩,更重要的是这首歌表现出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对劳动、对生活的一种热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生活!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让我们同唱歌曲最后一乐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只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教师指挥,师生齐唱最后一乐句。)
教学反思: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特点。《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动画歌曲的播放画面生动有趣,歌曲的旋律也明朗欢快,再加上我富有激情的范唱,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歌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从节拍感受到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难点处理得都很细致,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音乐的情感,得到情感的陶冶。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注意了语言的细致引导,启发学生谈谈怎样
唱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注意用教师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最后,采用了打击乐器伴奏,不仅增添了歌曲的情趣,同时也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一节音乐课即将结束,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因此我在众多种可选择的结尾中选择了此法,听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首歌。我自认为比较完整的结束语和师生富于激情的演唱,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11.剪羊毛教案 篇十一
1、播放画面,简介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风土人情。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澳大利亚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这个美丽的国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陆岛国,去领略那里迷人的风光。(播放课件)
2、师问:同学们,你们对澳大利亚还有哪些了解呢? ⑴、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在哪呢?
(2)、澳大利亚的国旗为深蓝色,左上角为英国国旗图案,表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传统关系。
(3)、它的国徽图案中的袋鼠和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为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
(二)讲授新课《剪羊毛》
1.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澳大利亚不但风光秀美,他还被人们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是世界上养羊头数最多的国家。请大家继续欣赏幻灯片。(播放幻灯片)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养羊工人们都要把羊身上毛剪掉一些,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很辛苦,于是就一边唱歌一边劳动。2.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剪羊毛》,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遍歌曲,听完后你来告诉老师你的心情怎么样?(愉快、高兴、轻快)你从哪里听出了剪羊毛的声音? 3.小羊想表演一下,下面老师弹两组旋律,同学们听辨一下哪一组旋律展示了小羊的形象,请听第一组旋律。(老师弹歌曲的前八小节,第一组不加附点,第二组加附点)学生听辨,回答。
4.老师给第二组加上了附点音符,使小羊不仅能平稳的走路,还能欢快的跳舞呢,同学们请看,老师用红笔标出来了(播放幻灯片)老师用“啦啦”范唱,学生跟唱。
4、学唱第一段
(1)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把字咬准。(老师拍手打拍子)(2)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5、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你们想一想,当人们从绵羊身上剪羊毛时,绵羊会不会感到害怕呢?
生:会。因为人们在剪它们身上的毛,它们怕人们会伤害自己。生:不会,因为人们和绵羊是好朋友,不会伤害它们的。生:可是,绵羊身上没有羊毛了怎么办呢? 生:它们身上的毛还会再长的。„„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大家都要穿着厚厚的毛衫来抵挡风寒,可如果是进入了夏季,你们还会穿毛衫吗? 生:不会。
师:是呀,绵羊也和我们大家一样,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会觉得很热,所以等冬天过去了,人们就把绵羊身上的毛剪掉一些,并把这些羊毛利用起来,这样才有了我们穿的羊毛衫。而且到了秋天,绵羊又会长出新的羊毛准备过冬。
6、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第二段歌词,并跟唱第二段歌词。(自学第二段)
(1)教师弹琴,学生学唱。(2)完整唱词。
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10、小结:
【剪羊毛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剪纸鱼教学设计08-24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08-2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案例10-20
教学重点难点及有效教学的思索教学反思08-05
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一样吗08-03
《阳光》教学设计教学07-22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07-26
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09-29
重温《教学机智》教学反思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