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高质发言稿

2024-09-04

轻负高质发言稿(共8篇)

1.轻负高质发言稿 篇一

昌乐县实验小学

张丽娟

张丽娟“练中学练后讲”数学教学法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几年来,我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并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后,总结出来了一套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

一、“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所谓“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就是在学习新知识时让学生首先独立解决尝试题,在练习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点拨、概括,总结出规律。“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尝试解决新问题。其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自学为核心。简单地说大致分为“自主尝试”、“合作探究”、“独立解答”、“适当点拨”四个步骤。其基本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尝试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尝试题,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学与合作交流的形式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本身就有一种“不教自明”的直觉能力,尝试练习正是直觉思维的运行过程。这种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顺着学生的思维过程来展开教学。

(二)注重教师的正确引导。

合作探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正是体现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保证探索的方向和成功的概率,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注重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协作交流。

一个人的发现是有限的,当大家共同进行尝试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多了,从而也就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在各方面多多少少存在差异的个体,在教学中,当学生形成或产生不相同的观点甚至于错误的观点时,要允许他们存在这种差异性,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达到求大同存小异。

二、“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一)学生自主尝试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一般应该先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让学生明确要干什么。数学课本的编排受到时间、地域等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方式、方法不一定十分符合当前形式和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自行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题,尝试题的结构类型尽量与例题相似。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对于感兴趣的问题,他们会积极地调动各个感官,努力想出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课本第六册中有一道例题:一个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我是这样处理的,新课开始,教师先运用一些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咱们比一比看我们班哪些同学肯动脑筋,善于思考。”接着出示尝试题:

学校举行运动会要为同学们准备奖品,计划买5盒钢笔,每盒10枝,每枝4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

出示尝试题后,首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部分优等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这样做极大地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养成遇到问题不畏惧、不退缩敢于尝试的精神,在多次体验尝试成功给学生带来的喜悦后,他们会信心大增。当然,这种尝试练习开始可能只有少数优秀生能够自行解决,大部分学生会摇头,感到困惑,抓住学生想急于寻求答案的心理,教师引导学生转入下一步。

(二)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练习后,自己能够解决的同学感到满足,急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非常迫切。而那些没能解决的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想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时小组内交流探究尝试题就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交流前,教师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像上面的尝试题可给出这样的提示:“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这样想,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种简单的提示让优秀生对算理理解的更加明白、透彻,讲解时思路更清晰,交流又一次为优秀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算理在讨论交流中逐渐明晰起来。

这种带着问题的自学探究,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环节在教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大部分学生能从中得到启示,初步感悟出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再解决课本的例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时转入下一步,独立解决例题。

(三)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在帮助老师解决了实际问题后,学生那种欣喜的心情依然高涨,同时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就顺水推舟让他们独立解决课本提出的问题(例题),这一环节重点是检查中下游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掌握情况,可让中下游的学生板演,同时指名多让他们试说算理,以便及时查漏补缺,真正明白这种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一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对于极个别仍有困难的学生,还需老师的点拨、讲解和总结,于是顺理成章的进入第四步。

(四)教师适当点拨

这里教师的点拨同过去的满堂灌式的讲解不同,不是什么都从头讲起,因为现在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小组交流讨论和独立解答例题这三步,对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因此教师只针对少数理解不够深刻,或有分歧的地方,或者是重点的地方,再给以适当的点拨、总结便可。比如说,对于上面的应用题,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最后这一步,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以上几步,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到最后画龙点睛的点拨、总结,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适合所有课型,像计算题、应用题比较适合,对于前后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教学效果较好。

三、取得的成效

“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模式实施几年多来,其效果初见端倪,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具体概况为三点。

(一)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好胜是少年儿童的普遍心理,面对贴近生活实际又带有解决问题性质的尝试题,学生总有一种“试一试”的强烈愿望。利用尝试题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讨论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有80%以上的学生尝试成功。尝试成功带来极大的内心喜悦,使学生从小就相信自己具备研究、发现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信心,这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成份。

(二)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记得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教学生会学习。经过这种先尝试——再探究——重尝试——最后总结规律的有效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之前面对新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的不足10%,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一年后,遇到新问题现在已有45%的学生能自行解决,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有利于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后,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95%的学生作业基本上能够在课堂里完成。由于作业在课堂里完成,教师就有可能在课堂内巡回辅导,并重点辅导学困生。学困生在课堂里做作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安心练习,认真思考,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自己很快成长起来。近几年,我先后获得昌乐县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昌乐县优秀教师、昌乐县数学能手、潍坊市数学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分别被潍坊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潍坊市电教馆、山东教科所等单位鉴定结题;发表文章20余篇;所研究的“练中学练后讲教学法”曾获得潍坊市第一届政府成果奖。

2.轻负高质发言稿 篇二

一、课前预习, 以学定教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以及主体的学习主动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教学策略,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 则必有收获。因此, 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课前预习, 让学生在预习时观察要写的生字, 先自行识记并把觉得最难记忆或最易写错的字圈出来。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查阅, 统计出学生觉得最有困难的几个生字, 在课堂中作为重点指导对象, 带领学生识记并书写, 这样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吟诵儿歌, 规范姿势

良好的书写习惯, 是终身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 也是提高写字效能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写字教学常规以教师督促学生在枯燥的训练中培养书写技能为主。这样反复的训诫, 有时会令学生产生听觉疲劳, 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 教师可以自编写字儿歌, 引导学生在每次握笔写字前自觉吟诵:“写字时, 心要静, 人坐正, 脚放平, 三个一, 需记清, 姿势美, 运笔灵, 惜文具, 页面净。”学生一边背诵, 一边按要求做好相应的书写准备, 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触类旁通, 得法书写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写字教学重在方法指导。每节课如果只是进行零散的写字教学, 不仅显得课堂杂乱无章, 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性记忆, 这样学会写的字都是单个儿的。在教学中, 我们要从一个字的书写指导入手, 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要领, 学会书写一串字, 继而扩展到能书写好一类字, 最后达到融会贯通、书写自如的地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 教师引出“已经”二字。这两个生字较易写错, 教师先与学生分析了它们的间架结构和重点笔画, 并进行了范写。然后, 教师出示“纷、娃”这两个字, 问:“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像‘经’这样左窄右宽的字还有‘纷’和‘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一写吗?”接着, 教师又出示“如”, 指着“如”和“娃”, 问:“你们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有女字旁。教师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女’做偏旁, 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它的横变短了。于是, 教师边范写“娃”, 边慢慢说:“‘女’字做偏旁, 横改成了提, 长撇腿变短。右边两个土, 四横长短不一样。”在教师的细致指导下, 学生在书写“纷”“娃”“如”时, 也充分关注到了间架结构的布局和重点笔画的变化。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教师在这节课上重点教会了学生写好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的字、带女字旁的字。掌握了这类字的书写方法, 学生就能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触类旁通, 提高学习效能。

四、关注细节, 对比书写

中国的汉字神形兼美, 每个汉字中都有关键笔画, 它们是写好该字的核心所在。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发现书写窍门。此外, 即使是同类结构的汉字, 在书写时也可能存在区别, 所以关注细节, 对比书写, 就能提高书写的精准性, 提升书写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时, 教师在写字环节安排了书写“就”和“请”这两个字。先让学生观察, 找找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教师继而问:“虽然它们都是左右结构, 但写法上一样吗?”学生一时回答不了, 教师便借助课件, 在这两个字上投影出框架 (如图) , 引导学生再观察其结构, 这时学生注意到了:“‘就’左右等宽, ‘请’左窄右宽。”教师又让学生找找这两个字的关键笔画, 从而发现“就”字的“丿”要穿插到“京”下, “请”字右下的“月”不是“丿”而是“丨”。教师运用课件在屏幕上对这两处笔画作了不同颜色的标示, 令学生印象深刻。

这样的写字指导有的放矢, 能让学生在平时书写时关注到汉字的关键笔画、细节变化, 在对比书写中加强记忆, 在书写同类生字时引起重视。

五、观察归纳, 强化记写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 形近字、笔画相似的字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有些字极易混淆, 尽管在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 但是收效甚微。如学生在写“雪”“扫”等字时, 时常会把部件“彐”和“静”“伊”等字中的搞错。面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这两类汉字分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寻找规律。很快, 学生发现“雪、扫、寻”等字的“彐”中没有竖、撇等笔画穿插, 而“静”“伊”等字的中有竖、撇等笔画穿插, 中间的横是出头的。发现这一现象后, 再请学生举例论证, 大家发现“帚、皱”和“净、庚”等字果真遵循这一规律。再如“真”“具”“宜”“组”这些字, 学生在书写时可能会把里面究竟是两横还是三横混淆。按照以上方式, 学生可以找到规律:有“头”或有“脚”, 里面是三横;没“头”也没“脚”, 里面是两横。通过观察归纳, 学生便对这些形相近或部件相近的字有了强化记忆, 书写时便能提高正确率。

六、字形魔术, 拾趣书写

汉字六书各有特点, 抓住特点给汉字变魔术, 能令识字写字过程充满趣味。如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皆可借助图画变出汉字, 通过图与字的对比来解读文字, 学习书写。而形声字, 则可以通过偏旁、部件组合成字的魔术小游戏, 以一字带一串进行识记书写, 比如“牙”字与“口、艹、鸟、虫”等偏旁搭配, 学生能随机变化出“呀、芽、鸦、蚜”等字。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书写, 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七、穿插教学, 随文书写

每一课的生字书写环节并不是非要安排在一节课的末尾。有时在语境中认识了新学的字, 也可以“趁热打铁”, 及时进行随文书写。这样可以令学生进一步掌握字的音、形、义。当然, 这样的生字或词语应对后续的文本理解或随堂作业有帮助作用, 则可在课中时间段书写。

比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时, 就安排了随文书写“晒”和“浮”。当学到“太阳一晒, 我就变成汽”一句时, 教师说:“暖和的阳光晒着水娃娃, 它们立刻变成汽升到天上了。”接着放大“晒”字,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入田字格中。教师边指导学生观察, 边书写:“太阳就是‘日’, 它从东边升起, 慢慢地一直晒到西边, ‘西’写得宽一点。”通过这样形象的提示, 学生学会了写“晒”字。同样, 教学“飘浮”一词, 学生理解了“飘浮”的意思, 教师顺势而导:“飘浮的云就是天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你们能写好‘浮’让它也变成你作业本上的一道风景吗?”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了写好“浮”字的窍门, 并进行了即时书写。书写结束后, 再次朗读这句话, 体会云朵“飘浮”的感觉, 并顺利引入下一段文本的教学。

学生在文本情境中书写重点生字, 能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对于写字及阅读教学来说是双赢的举措。同时也能及时调整课堂节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但是随文书写在整节课中不宜频率过高, 以免打破文本研读的连贯性。

八、课堂小结, 整合书写

每一课学完后, 教师往往要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 回顾课文内容, 巩固当堂所学。如果把课文内容的复习与生字书写巧妙地整合起来, 就能一举两得了。

如教学《我是什么》一课, 教师在课的末尾“变”出了一首诗, 请学生来把小诗填完整:“我是水 , 我会变。/ 太阳一 (晒) , 变成汽。/ 升到天空, 我又变, / 无数小点儿连成片, / 人们叫我飘 (浮) 的云。/碰到冷风, 我还变, / 可爱的雨点 (落) 下来, / 硬硬的雹子 (打) 下来, / 美丽的雪花 (飘) 下来。/我就是神奇的魔术师!这首小诗正是对整节课中重要教学内容的概括, 而括号中填的主要是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这个简短的教学环节却给本堂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留给了学生书写的时间, 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九、文本延展, 需求书写

学习汉字书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造书写的动机, 让学生产生书写需求, 这样学生在书写时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了。

如执教《棉花姑娘》一课时, 教师在结课前展示了一封棉花姑娘的求救信, 上面写着:“亲爱的医生, 如果你会捉蚜虫, 快来帮我治病吧!”教师故作着急地说:“呀, 棉花姑娘的信里缺了两个字, 你们能帮她补上吗?”方格内要填的是“就”和“请”这两个生字。学生们立刻跃跃欲试, 认真地投入到书写中。

结合课文, 延续情节, 设计书写点, 在情动中写字, 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习效果。

十、优化评价, 提升书写

在课堂书写环节要及时跟进评价指导, 教师要在巡视学生书写时, 即时进行圈画评价, 给予书写出色或有进步的同学以表扬。在学生书写完后, 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把个别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示, 指导全体学生观察评价, 重点在于发现优点, 及时鼓励, 同时也可对一些重点笔画进行强调。除了集体评议外, 还可以采取同桌互评的方式, 引导学生欣赏彼此写的字, 并相互提出改进的地方。在评价之后, 再次进行书写则可有的放矢, 提升写字质量。

3.写字教学“轻负高质”十招 篇三

一、课前预习,以学定教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以及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教学策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则必有收获。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安排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观察要写的生字,先自行识记并把觉得最难记忆或最易写错的字圈出来。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查阅,统计出学生觉得最有困难的几个生字,在课堂中作为重点指导对象,带领学生识记并书写,这样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吟诵儿歌,规范姿势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终身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提高写字效能的先决条件。传统的写字教学常规以教师督促学生在枯燥的训练中培养书写技能为主。这样反复的训诫,有时会令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自编写字儿歌,引导学生在每次握笔写字前自觉吟诵:“写字时,心要静,人坐正,脚放平, 三个一,需记清,姿势美,运笔灵,惜文具,页面净。”学生一边背诵,一边按要求做好相应的书写准备,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触类旁通,得法书写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写字教学重在方法指导。每节课如果只是进行零散的写字教学,不仅显得课堂杂乱无章,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系统性记忆,这样学会写的字都是单个儿的。在教学中,我们要从一个字的书写指导入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要领,学会书写一串字,继而扩展到能书写好一类字,最后达到融会贯通、书写自如的地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教师引出“已经”二字。这两个生字较易写错,教师先与学生分析了它们的间架结构和重点笔画,并进行了范写。然后,教师出示“纷、娃”这两个字,问:“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像‘经这样左窄右宽的字还有‘纷和‘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一写吗?”接着,教师又出示“如”,指着“如”和“娃”,问:“你们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有女字旁。教师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女做偏旁,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它的横变短了。于是,教师边范写“娃”,边慢慢说:“‘女字做偏旁,横改成了提,长撇腿变短。右边两个土,四横长短不一样。”在教师的细致指导下,学生在书写“纷”“娃”“如”时,也充分关注到了间架结构的布局和重点笔画的变化。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这节课上重点教会了学生写好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的字、带女字旁的字。掌握了这类字的书写方法,学生就能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能。

四、关注细节,对比书写

中国的汉字神形兼美,每个汉字中都有关键笔画,它们是写好该字的核心所在。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书写窍门。此外,即使是同类结构的汉字,在书写时也可能存在区别,所以关注细节,对比书写,就能提高书写的精准性,提升书写质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时,教师在写字环节安排了书写“就”和“请”这两个字。先让学生观察,找找这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教师继而问:“虽然它们都是左右结构,但写法上一样吗?”学生一时回答不了,教师便借助课件,在这两个字上投影出框架(如图),引导学生再观察其结构,这时学生注意到了:“‘就左右等宽,‘请左窄右宽。” 教师又让学生找找这两个字的关键笔画,从而发现“就”字的“丿”要穿插到“京”下,“请”字右下的“月”不是“丿”而是“丨”。教师运用课件在屏幕上对这两处笔画作了不同颜色的标示,令学生印象深刻。

这样的写字指导有的放矢,能让学生在平时书写时关注到汉字的关键笔画、细节变化,在对比书写中加强记忆,在书写同类生字时引起重视。

五、观察归纳,强化记写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形近字、笔画相似的字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有些字极易混淆,尽管在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但是收效甚微。如学生在写“雪”“扫”等字时,时常会把部件“彐”和“静”“伊”等字中的搞错。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把这两类汉字分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很快,学生发现“雪、扫、寻”等字的“彐”中没有竖、撇等笔画穿插,而“静”“伊”等字的中有竖、撇等笔画穿插,中间的横是出头的。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请学生举例论证,大家发现“帚、皱”和“净、庚”等字果真遵循这一规律。再如“真”“具”“宜”“组”这些字,学生在书写时可能会把里面究竟是两横还是三横混淆。按照以上方式,学生可以找到规律:有“头”或有“脚”,里面是三横;没“头”也没“脚”,里面是两横。通过观察归纳,学生便对这些形相近或部件相近的字有了强化记忆,书写时便能提高正确率。

六、字形魔术,拾趣书写

汉字六书各有特点,抓住特点给汉字变魔术,能令识字写字过程充满趣味。如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皆可借助图画变出汉字,通过图与字的对比来解读文字,学习书写。而形声字,则可以通过偏旁、部件组合成字的魔术小游戏,以一字带一串进行识记书写,比如“牙”字与“口、艹、鸟、虫”等偏旁搭配,学生能随机变化出“呀、芽、鸦、蚜”等字。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书写,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七、穿插教学,随文书写

每一课的生字书写环节并不是非要安排在一节课的末尾。有时在语境中认识了新学的字,也可以“趁热打铁”,及时进行随文书写。这样可以令学生进一步掌握字的音、形、义。当然,这样的生字或词语应对后续的文本理解或随堂作业有帮助作用,则可在课中时间段书写。

比如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时,就安排了随文书写“晒”和“浮”。当学到“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一句时,教师说:“暖和的阳光晒着水娃娃,它们立刻变成汽升到天上了。”接着放大“晒”字,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放入田字格中。教师边指导学生观察,边书写:“太阳就是‘日,它从东边升起,慢慢地一直晒到西边,‘西写得宽一点。”通过这样形象的提示,学生学会了写“晒”字。同样,教学“飘浮”一词,学生理解了“飘浮”的意思,教师顺势而导:“飘浮的云就是天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你们能写好‘浮让它也变成你作业本上的一道风景吗?”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了写好“浮”字的窍门,并进行了即时书写。书写结束后,再次朗读这句话,体会云朵“飘浮”的感觉,并顺利引入下一段文本的教学。

学生在文本情境中书写重点生字,能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对于写字及阅读教学来说是双赢的举措。同时也能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但是随文书写在整节课中不宜频率过高,以免打破文本研读的连贯性。

八、课堂小结,整合书写

每一课学完后,教师往往要进行课堂小结,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当堂所学。如果把课文内容的复习与生字书写巧妙地整合起来,就能一举两得了。

如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教师在课的末尾“变”出了一首诗,请学生来把小诗填完整:“我是水 ,我会变。/太阳一(晒),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无数小点儿连成片,/人们叫我飘(浮)的云。/碰到冷风,我还变,/可爱的雨点(落)下来,/硬硬的雹子(打)下来,/美丽的雪花(飘)下来。/我就是神奇的魔术师!这首小诗正是对整节课中重要教学内容的概括,而括号中填的主要是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这个简短的教学环节却给本堂课画上了完满的句号,留给了学生书写的时间,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九、文本延展,需求书写

学习汉字书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造书写的动机,让学生产生书写需求,这样学生在书写时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了。

如执教《棉花姑娘》一课时,教师在结课前展示了一封棉花姑娘的求救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医生,如果你会捉蚜虫,□□快来帮我治病吧!”教师故作着急地说:“呀,棉花姑娘的信里缺了两个字,你们能帮她补上吗?”方格内要填的是“就”和“请”这两个生字。学生们立刻跃跃欲试,认真地投入到书写中。

结合课文,延续情节,设计书写点,在情动中写字,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十、优化评价,提升书写

在课堂书写环节要及时跟进评价指导,教师要在巡视学生书写时,即时进行圈画评价,给予书写出色或有进步的同学以表扬。在学生书写完后,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把个别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展示,指导全体学生观察评价,重点在于发现优点,及时鼓励,同时也可对一些重点笔画进行强调。除了集体评议外,还可以采取同桌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彼此写的字,并相互提出改进的地方。在评价之后,再次进行书写则可有的放矢,提升写字质量。

总之,写字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堂10分钟积极开展起来,而教学妙招则必须“因课制宜”,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实现轻负高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学数学课题 轻负高质 篇四

一、我的教学问题

随着教育部门对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测日趋规范化,教师与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期待也不断升级。数学在大多师生眼里都是能拿高分的学科。于是铺天卷地的复习资料,一齐袭来,我也曾一度认为“题海战术”是最立竿见影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优等生倒也能应付,但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却难以招架,有的甚至为了应付老师而染上了抄袭的恶习。学生拼命地做,教师玩命地批改、讲评。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数学学科的成绩,但师生都身心俱疲。有时还会挤占其他学科的复习时间。

◆ 直面现实。

目前,我正在进行小学毕业前夕的数学总复习。总复习前,我让学生默写了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其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率竟然不到50%。我只好用一节课,演示并讲解了这三个公式的推导过程。虽然该知识点是得到了回顾,但我的复习课,如同新授课一样,显然,时间得不到保证。总复习一共才一个月,有限的复习时间难以顾全数量庞大的知识要点,往往顾此失彼。复习提升,温故知新更是难以落实。作业练习,经常性只能让学生在午休时间或家里完成,学生的负担怎能不重。

《数学新课标》指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低负高质”的理想教学模式呢?我开始了苦苦地思索。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透视现状

现在,小学数学的复习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问题:

(1)高负高效。这是现在最多的小学数学复习模式。数学作业多,考试次数多,数学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但以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代价。

(2)高负低效。这是最不和谐的复习模式。数学复习的时间和质量成反比。虽然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但却不见成效。俗称 “做无用功。”学生的成绩居低不高,近视率却不断攀升。(3)低负低效。数学复习模式比较随意,学生虽然课业负担较轻,但数学课程目标难以达成,数学能力得不到发展。

2、原因分析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我进行了认真分析,查找问题根源。

(1)学校方面: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不变,分数作为招生的唯一标准。学校的办学理念难以扭转,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级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甚至偶尔还会按成绩排名,无形之中造成学生巨大心理压力。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一直困扰着学校,而且横向比较远远多于纵向比较,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总之,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就得有考试。考试就成了筛选和评价等级的重要手段。知识和学生的关系是扭曲的。知识像一块巨石压在学生的身上,使学生既向往又恐惧,获取精神的快乐荡然无存,而且导致学生不具备创新性,能力的发展是凝固的、静止的。老师成为二传手,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将考试必备的知识进行灌输。

(2)家长方面: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是导致孩子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少家长没有反思自己的期望值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 是否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 没有充分认识到孩子在学校面临的激烈竞争压力, 却把太高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知道, 学生之间的比较, 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如果家长固执地认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促使孩子奋发努力, 提高成绩, 那为什么在如此严格要求、屡屡紧逼督促下, 孩子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愿, 差距依旧存在呢?

(3)教师方面:教师没有合理地把准教学目标是造成学生高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类知识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有的教师没有明确大纲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拔高了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学科竞赛中的表现出色,故意提升了教学目标。这样做使得一批中下生是力不从心的。我们的教学大纲、教材都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的,教师随意拔高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当然也就重了。

(4)学生方面:有一些学生渴望成绩的进步,但由于学不得法或基础较差,做功课的时间会延长,如果错误率较高,订正作业还要占用时间。还有一学生虽然能较好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但家长又不安于现状,报了几个兴趣班,把孩子的双休日也塞满,尤其是数奥班,高强度的演算和推理,让学生绞尽脑汁,高负担可想而知。

三、对本问题解决的方法综述

随着减负工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作业效率,成为了众多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同时又要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确实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一方面研究的教师有不少,我主要是借鉴别人的经验,从打造高效复习课堂和设计“低负高质”复习作业,两方面入手,探索理想的数学复习模式,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

四、本课题的界定

所谓“低负”,不是说没有负担或负担越轻越好,而是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合理的作业负担;所谓“高质”,不等于考试分数高,而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所谓轻负高质,即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教师无效复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省时、启智、低负、高效”为追求目标,这应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五、我拟采取的解决本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六减六增”。即: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记忆负担,增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少硬性统一的作业,增加弹性作业;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学生自信心培养;减少“接受”性负担,增加“探究”性活动;减少“苦学”负担,增加“乐学”情感;减少被动负担,增加主动发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扎实的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造高效复习课堂。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堂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即“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习惯、掌握方法”教师要紧紧围绕这四件事展开教学,提高效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这个话题是老调重谈,但数学特有的魅力对好多学生来说常常难以感受。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多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如采用情境教学,数学游戏,操作活动等教学手段,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使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到乐学,最终达到好学。

2、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这些措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在教学中多探讨“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意见”等,暴露学生的思维,理解知识的本质。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领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的到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上的正向迁移,提高学习效率,能帮助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是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这些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4、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具体过程中蕴涵。如在教学一些数学性质、定理时可经常性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也能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低负高效”作业。提升学生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控制数量是实施该课题较重要的方面。

1、老师尽可能减少机械练习形式的作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增多探究性学习作业和活动,让孩子们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的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2、教师要精选作业,优化内容。作业能够突出基础性、核心性、启发性和阶梯性,有助于学生从作业中发现数学规律,找到解题方法,提高作业效果。作业可配有自选题,分梯度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比如可设计有层次感和针对性的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识,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B类是提高题,这类题目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A类可以是必做题,B类是选做题,C类是加分题。分层要求,以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

3、丰富作业形式。数学作业不一定是单一的算算、练练,还可适当穿插一些实践和游戏活动等,这些形式也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如学习了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长方体,在制作过程中要画平面展开图,还要折成立体图形,空间能力已得到了最好的培养。又如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可经常性的让学生玩一玩“24”点,计算能力和反应速度在游戏中得到锤炼。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3——2015.5)

收集并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15.6——2015.7)

(1)开放课堂,邀请其他教师听课,及时交流,进行评价指导。

(2)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并撰写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

3.总结阶段:(2015.8——2015.10)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七、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5.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轻负高质 篇五

一、设计蕴涵趣味的巩固性作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使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如教学“数的整除”后,用这个单元的知识把某学生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趣味题。例如一个学生的家庭电话号码为7位数,每个数字依次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最小的自然数();2与3的最小公倍数();5的最大约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2的最小倍数();最小的合数()。学生根据给定条件,猜出了号码,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使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学生,“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不但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也促使学生在“乐”中求知。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这样学生既充分运用了本单元的约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知识,又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单元的有关概念,充分展示了学生作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二、设计自主选择的分层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师要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a.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7米,宽5米,面积是多少?b.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周长3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c.学校要在操场上用24米长的栏杆围成一个各边的长度都是整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花坛,有几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花坛里种的花最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不同程度地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设计贴近现实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面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如在教学“千克,克,吨”后,改变以往给学生布置大量单位换算题目的模式,鼓励学生回家以后到生活中去搜集生活物品的质量大小,并提出自己的发现。由于是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发现,学生兴趣盎然。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作业。我的调查:一袋大米10千克,一个鸡蛋重50克,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辆卡车载重量10吨,我的体重30千克„„我的发现:平时一些比较小的物体,如鸡蛋、硬币、纽扣等都是用“克”做单位;一些较大的物体如一袋大米,一个西瓜等都是用“千克”做单位;一些很大的物体,如卡车载重量、大象的体重等都用“吨”做单位。当然,把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其发展。要想既能彰显作业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又能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教师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做好方法指导工作,做好总结反馈工作。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为家庭作业转型、作业改革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6.对“轻负高质”语文教学的探讨 篇六

学生负担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负担,如作业数量多、学习时间长等;另一种是内隐的负担,那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如果将“减负担”“高质量”片面地理解为减少作业量,这本身就是错误和盲目的。

“轻负”,即给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我们要减的是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的过重的负担。

“高质”,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也是“轻负”的生命力所在。“轻负担,高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年轻人朝气活力的抒发。

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应做到以下三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学习;人文性、科学性的作业设计;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学习

(一)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他的生命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喜欢的是他自己的成长,需要发挥他们自身的兴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定势必须改变,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中无关紧要的旁观者,而应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性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几个问题,提纲挈领,然后老师站在教学过程一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要适时点拨学生的讨论方向,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即可。教师设计好的导读问题,只要能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即可,允许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适当拓展。

如在上《素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作者不惜笔墨,将素芭这一哑女形象放置到哪些特定情境中来展示的?

2.哑女素芭虽不能说话,但是我们从小说中仍然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和一颗晶莹剔透的心。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的呢?

教师点拨:人物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3.该如何理解“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并思考这句话与主题有什么联系?

这三个问题,把课文的主要问题一次性地呈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学生对课文作全面的探讨。投影显示这几个问题后,就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上台发言,做一回老师。相对逐个提问的方式,它不仅节时,而且在整体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前后联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对有把握的题目进行解答的同时,又可以对有难度的题目和同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把答案贡献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定势,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应注意:教师的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要符合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认知规律,又要加以定向定量的控制。

(二)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学习语文的资源,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单调狭隘的教学课堂,为教学活动提供生动有效的资源。教师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王建军在《“花未眠”――谈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索》中写道:“金秋时节的某一天,在办公室备课的我闻到桂花的幽香,贪婪地嗅着这令人心旌神摇的幽香;我计上心头,决心推翻刚刚备好的作文教案,将学生带到桂花树下,来一个现场情境写作。于是乎,我心定气闲地踱入教室,慢条斯理地告诉学生我的这一想法。哗,全体鼓掌。接下来,我带着学生来到了学校图书馆侧面的桂花林,让学生自由观察、欣赏、遐想,并将当时的感受择要记录下来,在课外时间完成习作。本来只是偶尔为之,没抱太大的希望,但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却让我很是惊讶,字里行间不乏珠玑之语,美文佳作比比皆是。对此结果,我甚为满意……”

契诃夫指出:“当我们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以科学的方法来调控教师、学生、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

二、人文性、科学性的作业设计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老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吸引,走进广阔的知识天地。因此,作业的创新设置首先得强调一个“趣”字。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缺点。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优化作业设计,杜绝“吃不了”和“吃不饱”现象

学生负担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作业量大,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从班级总体水平考虑,而忽视了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更下的同学,他们内心也想学好,但是作业太多反而影响了他们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时间,作业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从而使这些学生陷入“吃不了”、“泥田翻石臼”的怪圈。而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出现了“吃不饱”、“不够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备课组对作业布置按照“三多三少”原则进行,即:多一些自编作业,少一些一刀切作业;多一些层次多样性作业,少一些重复性作业;多一些综合开放性作业,少一些单一封闭型作业。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以下三种形式的作业:

快餐型作业:把作业设计成甲乙丙三种类型,甲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包括字词和课内练习;乙题型较高一层次,包括课外拓展练习;而丙题型注重能力的提升,包括语言表达和学生自我整理。学生根据能力去选择做哪一类的题目,量力而行,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解答问题的满足感,又能相对增加积极性。

学生自编测验型作业:引导学生编入自己平时最容易出错的题目,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让他们在编题过程中学会对知识进行整理。特别是针对高考字词,成语的要求,有选择性的进行整理,由老师批改后挑选优秀的作业,当做全班的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落实水平,熟悉了教材,又对那些作业被选中的同学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自创型作业:包括自创诗词,写对联,对对子。熟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起来看这种作业最受学生欢迎,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效果最好。

三、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主渠道。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课堂。

(一)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课堂的效率,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质量的高低、负担的轻重

上课人人都会,而要上一堂好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1.在让学生参与的同时,也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机会;2.清――条理清,板书清,例题分析清;3.活――教学方法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手段活,能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恰到好处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二)注重教学方法,应用“整体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篇、段、句群相对而言,都是一个整体概念。“篇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段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段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句群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郑尚泽)因此,教师要谙熟并运用整体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应包含三个步骤: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从总体开始,教会学生区分主题段落、识别主题句、掌握文章的主体思想。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作者观点和通览全篇的能力。

2.侧重于识别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跨句和跨段联系研究。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联系、句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

3.根据文章体裁、写作特点帮助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评价和欣赏。

譬如,教一篇课文,不应急着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确定整体观念,注意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看看写了什么?围绕什么?怎样去写?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为例,文章的结构却是:为什么要坚持拿来主义?什么是拿来主义?如何拿来?坚持拿来主义的意义。作者为了强调“拿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为了警示世人,特意把只是“送去”而不“拿来”的严重现实和可怕后果写在了文章的开篇。而笔者设计的问题是:作者的思路是什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坚持拿来主义?如何“拿来”?坚持拿来主义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文章思路就有了显性与隐性之分。隐性思路常常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所在,或者是体现着作者的最高追求与理想境界,因此阅读教学中,重点要理清的是文章的隐性思路,找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提高总体把握的能力,改变学生对语文课堂一味纠缠于字词句的错误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语文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探讨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趋向深入。语文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探讨、总结、归纳出一些“轻负高质”的教学方法,毕竟任何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最优发展。

7.轻负高质发言稿 篇七

一、试卷讲评要认真做好准备

1.数据统计

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 对试卷、 对学生心中有数。 除了统计整套试卷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之外, 还要对每个学生每一题及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 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 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同时为试卷讲评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比较

分析是根据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 揣摩学生答题思路, 归纳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心理、审题、书写、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 比较是为了发现问题, 为了利用试卷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可以同类班级比较分析, 也可以将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看教学的进步和问题;可以将同一次试卷中不同题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看教学的薄弱环节; 还可以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试卷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优等生所以优、后进生所以落后的原因, 促进后进生提高。

3.制作学案

由于试卷讲评课时间紧、内容杂、拓展练习多, 因此在上课前适时准备一份学案笔者认为相当重要。 学案的内容包括:一是考点归纳, 即对整张试卷中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以便学生在上课之前能系统了解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二是典型例题的变式训练, 即针对试卷中的一些正确率较低的题目, 教师可寻找同类的题目进行当堂巩固练习, 加深学生对此类薄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模式总结, 即对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常见或典型综合题, 教师可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能力;四是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即对整张试卷中出现的相对较基础的题目, 教师可以以填空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当堂背诵记忆。

二、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讲评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测试情况确定, 前面提到的课前准备阶段数据统计就是为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服务的。 要找准学生答题的失误点, 透彻分析、解疑纠错, 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只有真正准确分析学生学习上知识与能力的缺陷, 才能解决学生的答题易错处, 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讲评过程中要抓住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挖掘出错的根源, 展示并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理清思路,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例如:2012年苏州高三地理二模试卷上的26题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 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图15为北半球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6.下列有关受冻土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季节冻土阻碍农作物根系向下伸展, 对农业生产不利

B.冻土对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不利

C.多年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 在地势低洼处, 易形成沼泽

D.有植被覆盖的冻土层较难融化, 其上不适宜建造房屋等

这个题目全班36个同学中只有10位同学是答对的, 班级平均分为0.83分。学生这道题不能解答出正解答案BC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仔细阅读试卷中出现的图文材料, 另一方面是对冻土的相关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因此, 在上课讲评时首先要和学生一起仔细阅读试卷中出现的图文材料, 教会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试卷中出现的信息为答题提供帮助, 其次讲评时教师要对冻土做详细介绍,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冻土全面系统的知识。

三、试卷讲评要注意拓展

高考考点是相对稳定的, 试题命题人可以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 随意变化题意、角度, 让应试者防不胜防。 因此, 试卷讲评时还要适当对试题进行拓展, 可以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衍生, 也可以对答案要点进行丰富, 还可以将考点增加难度, 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能有所发现, 有所提高, 并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从中获得规律性,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2年苏州高三地理二模试卷上第3题

图2是2011年12月某日14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处与图中所示我国风力最大城市的气压差值范围是 ()

A.35<气压差值<45 B.30<气压差值<40

C.25<气压差值<35 D.20<气压差值<30

这个题目全班36个同学中只有14位同学是答对的, 班级平均分为0.78分。 对学生这道题不能解答出正解答案B的原因, 笔者分析最有可能是对于图中甲的气压不能读出正确数值, 对于锋线出现在低压的规律没有掌握, 因此在讲解完这个题目后笔者即时利用学案, 让学生当堂训练了三个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

举一反三:读图3“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 已知丙、丁是锋线完成下列题目。

(1) 图中气压最大和最小值相差 ( )

A.35<气压差值<45 B.45<气压差值<55 C.40< 气压差值<50 D.50<气压差值<60

(2)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 能形成暖锋的是:

A.甲、丙 B.乙、丁 C.丙 D.丁

四、试卷讲评要注意师生互动

讲评贵在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 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 教师只有知道了学生的疑问所在才能更好地为其解惑。 因此, 试卷讲评要利用启发性的语言,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启发, 解题思路逐渐形成。

例如:2012年苏州高三地理二模试卷上的第28题 (3) 小题。

材料二图19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 N处有全国最大的熏衣草种植基地。图中E村依山傍海, 山青水碧, 某集团公司计划在该村兴建一重化企业, 将给予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 关于征地办企业一事, 有支持, 有反对,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3) 根据材料二, 试说明你对E村兴办企业的意见及理由。 _______ (支持或反对) 。 理由:_________。

针对本题出题角度教新颖的特点, 笔者在具体讲评时将分别代表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的答题纸一起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让学生走上讲台表达观点, 同时可以进行争论, 最后教师总结两种观点都可以。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此类题目的印象,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是高考考前复习阶段的重要课型之一, 尤其是在复习冲刺阶段, 更显出它的重要性。要上好试卷讲评课必须认真确定讲评重点, 使讲评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试卷讲评。试卷讲评得好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 通过讲评使学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不足,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复习效率, 达到教学目的。

8.让小学数学作业走向高质轻负 篇八

一、从枯燥走向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新课程呼唤有趣的数学,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枯燥的机械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羊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羊接到小猪打来的电话,邀请小羊到它家玩,小猪说:“它家的门牌号是98号。”可小羊到了小猪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羊找到小猪家吗?这样,通过设计一些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原有枯燥、乏味的计算题融合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提高学生运算的技能和学习的兴趣。

二、从封闭走向开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开放主要表现在解题策略多样,问题答案不唯一等方面。开放性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 、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和求“活”的训练,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面包2元、矿泉水3元、蛋糕4元、饮料5元。小东有15元:(1)都买面包,最多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2)都买蛋糕,可以买几个,还剩几元?(3)还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通过这样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从书面走向实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性作业,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完“统计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完成的实践性作业: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才能有效预防近视。但在我们学校各个年级都有其中一部分同学近视,请你对各年级的学生视力进行调查,了解近视的人数,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对出现这科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这种实践作业中,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从统一走向分层,满足学生不同需要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各种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一样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在完成“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后,我为不同层次发展的学生设计了三道层次性作业,并以星级奖励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勇于挑战。(1)三星级作业(面向学困生):学校圆形花坛半径为3米,求它的面积。(2)四星级作业(面向中等生):已知公园里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米,求它的面积。(3)五星级作业(面向优等生):有一头牛被主人用长6米的绳子栓在一个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中心的木桩上,这个长方形院子的长是12米,宽是9米,请问这头牛能吃光所有青草吗?为什么?它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青草呢?这样的分层作业既可以给予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可以激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充分 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大胆改革和创新,走“高质轻负”之路。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上一篇:棋牌游戏用户协议下一篇:专业的电话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