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2024-11-03

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17篇)

1.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一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十连中心学校

许长俊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 是3、6、9的数能被3整 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 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 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 除,有的则不能。而 个位上不是 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 整 除。究竟是怎样 的数能被3整 除?这时 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 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 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习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习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 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习,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 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 高 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2.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二

1. 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要学习理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 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教育工作者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的过程中,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认可和青睐, 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起来.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合作探究知识, 在具体实行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合作探究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机器转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 教师通过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由教学的操作者转变成了教学的指导者、评价者, 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挚友.师生角色的这种良性转变在没有新课程标准指导的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2. 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实现了师生的角色转变, 新的角色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转变, 以往的课堂教学上老师单向传授知识, 缺乏师生互动的情形被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和谐的氛围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学习、交流、合作探究的互动情形所取代.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师生互动也就得以实现.

3. 新课程标准有助于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三维目标的要求下,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并进而发展他们的个人情感, 促进初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教师就应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业务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如此一来, 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同时, 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原则与策略

1. 按照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 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定的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知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三维目标是新课标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原则和指导.可以这么说, 如果三目标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实施或体现, 那么新课程标准也就不在教学过程得到实施或体现.因此,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实践中应主动的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学活动, 切实做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 发展情感, 这样, 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切实的推行.

2. 在教学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高度融合

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高度融合是初中数学学科的学科特征, 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的载体,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灵魂.初中数学学科的这种特征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度契合.因此,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高度融合来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3.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初中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初中数学复杂、抽象的学科特征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正好可以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解决.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于推动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 推广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 不如授人与渔.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 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探索上少走弯路.学生通过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掌握知识后会大大增强自信心, 会产生深入探究的动力, 学习会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 他们会主动与教师和同学探讨.这样,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就能得到实施.如, 提醒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笔者解决了心中存在了许久的疑惑, 进一步理清了初中数学的具体思路, 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原则与策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积极探究和总结经验, 新课改目标就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把新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是广大教师所热心探讨的话题.本文是笔者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曾利芳.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9) .

[2]毕丽丽.关注数学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1) .

3.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必要性;注意事项;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87-01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场景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学生安安静静地在座位上听讲和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大班授课的客观条件,有益于学生们更快更多地掌握知识。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它不可避免的缺陷和不足,传统的教授模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主观的、积极的思考,学生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数学公式,但本身并不了解这个公式的由来和本质,学生们的学习容易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境地,这与我们数学的科学探究性特点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选择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本篇文章中,我即从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历出发,浅谈融合作学习于数学教学的有关教学心得。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优势

1、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们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地实现。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们在小组内部、运用内部成员的智慧和力量,主动去探知、共同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决定了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不仅意味着学生们成为了课堂名副其实的小主人,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质奥秘和规律,有助于他们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分工合作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高速运转,各项事业的顺利进展离不开分工和合作,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团队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尽可能地发光发热、实现价值。(1)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就亲身体验到了什么叫作分工、什么叫作合作,并且这种分工合作的概念在学生的心目中会越来越清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处于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还需要教师来指导有关分工合作的事宜,但是随着小组合作的不断推进,学生们根据对组内成员的了解、他们自己就掌握了一定的分工合作技巧,不再依赖教师的帮助,相互配合的默契度越来越高、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更加娴熟和顺利。(2)此外,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常常采取随机的方式,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在数学学习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个别性格相对外向张扬的学生就会想要独揽全局、尽情展现个人的数学才能。尽管这些毛遂自荐要求展示个人才能的学生的确有某方面的天赋,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显示,那些注重分工合作的小组往往做得更快更好。因此,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们改变盲目自大的观念,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全面理解分工合作的必要性、以一种更加谦虚谨慎的态度与其他的同学合作学习。

3、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模式,除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外,学生们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因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非常高、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不仅赋予了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他们自己可以就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自由的交谈,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情绪高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4、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时期可以说是学生一生之中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学生不仅对于身边的很多事物都非常好奇,而且对于知识的推理过程也非常有兴趣。善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小学数学教师不难发现,只要我们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再稍加点拨,他们往往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甚至自觉探知出一些新的解题思路和模式。但是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即使有好奇心也可能无用武之地。因此,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们交流好奇心、共同探知一些新的数学解题思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融小组合作学习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设置适合学生们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设置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和探讨的题目类型,尽量避开那些没有探讨必要性或者解题思路相对单一局限的题目,如果一个小组内部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的话,那么我们组织的合作学习模式就显得短暂而且缺乏内涵。

2、教师要鼓励和带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

在日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了小组合作学习之中,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直接选择不参与。总之,在小组合作的参与方面,我们要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努力鼓励和带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3、教师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小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督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不乏有一些学生试图浑水摸鱼。还有学生还会觉得不管最后小组任务完成得如何,反正教师也不会批评自己,因此他们就不那么认真地完成任务了。针对学生的这样一种心理,我们教师就要建立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奖惩机制,利用外部动机的影响力,督促学生们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师精心布置的学习任务。

4.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四

通过这些天网上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这一课程的学习感触很深,通过多次的学习,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的设计有了更多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数学活动、简单地讲,首先是活动,而是为了数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实施数学活动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明白了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首先是活动,而且是为了数学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活动。

2、数学活动。

3、数学活动经验。

二、数学活动的类型与实施

数学活动在一堂数学课中的数学活动,又有需要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

1、说话。

2、对话。

3、表演。

4、操作。

5、活动的整合。

5.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心得 篇五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巨著和尝试,倡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内容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我国基础教育评价领域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自学《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我深有体会,学习这一书是当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也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评价的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的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修改发展的价值。

(3)评价的方法:仍然以传统的书面考试为主仍然过多倚重定量的评价结果。

(4)评价的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5)评价的重心:仍然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给我们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的素质和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它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这些有价值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将“推迟判断”作为评价“双基”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自己某次考试的结果不满意,学校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延时的评价的方式淡化了传统评价的甄别功能,将评价的基础建立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新课程理念,为最终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创造条件。这些问题与目前国际数学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极不相符,也是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

6.小学数学教学与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将近一年之时才感觉真正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从学生到老师,在走上讲台的这些日子里,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7.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七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数学

教师要借助各种活动,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环境氛围,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 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两个盛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 由此观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为什么上升的高度又不同。这一活动的设计, 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 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质疑到释疑也就随之迎刃而解, 学生轻松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动手操作, 激发学生爱学数学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 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操作, 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 从而多渠道地促进知识内化。

三、数学知识生活化, 激发学生感悟数学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 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 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 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等。

8.初中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一、前言

作为初中生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科目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初中数学学习的实践水平,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最终数学成绩。本文从介绍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存在问题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1、传统的学习理念因素。作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主要部分,学习理念是促进其构建的基础条件。传统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应对各类数学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其学习理念的核心在于能够掌握多少基础知识以及如何提高考试成绩等,既不注重学习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发挥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作用,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提高。

2、学习手段较为单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受学习手段的影响。传统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单一的灌输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极为被动,而且也无法将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课堂学习过程中,受教师传统思维以及课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极为沉闷,学生的兴趣也因此无法得到提高。

3、不完善的评价考核方式。当前,大部分初中学校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考核方式仍不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案的设计以及学生整体成绩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评价也集中在最终的试卷成绩中。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阶段性能力的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中的综合表现等。这种不完善的评价考核方式也是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无法实现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预习比復习更重要

就我个人来说,我有预习的习惯而没有复习的习惯,因为在上课之前把要讲的内容看过一遍,老师再讲的时候其实已经算做一次复习了。而且前一天晚上的预习,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让自己非常有信心,听的时候更是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接受快,有种游刃有余的爽快感觉。另外,预习可以让自己事先知道重点和难点。圈出不懂的地方,听课的时候会有的放矢。这样做的效果远远好于上课没有听懂、课后再重新学一遍。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一环紧扣一环,一个知识点听不懂,后面就会有一连串的知识点听不懂。课前预习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根据个人需要,复习和预习可以相互结合。我在这里是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四、上课时要有技巧地听讲

在这里,我想强调笔记的重要性。笔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式定理,一部分是老师讲的习题。首先,公式定理一定要完整清晰地抄在笔记本上,不能认为书上都有就想偷懒省去这种麻烦。公式定理是数学的基础,是需要我们一字一句记在脑子里的东西,没有了这些数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在老师讲一个新的理论时,把它抄写一遍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记忆。建议大家单独准备一个抄写公式定理的笔记本,不要和习题记在一起。早读的时候拿出来按顺序读和记,也省去了翻书到处找的麻烦。第二,老师上课会讲到一些例题,这也需要我们单独准备一个笔记本。习题的笔记就更加具有技巧性了,建议大家只记自己当时没有做出来的,或者是费了很大力气才做出来的习题,而不要什么题都抄。尤其是对于写字速度比较慢的同学(我自己就是这样),一定要避免为了抄笔记,而耽误了听下一道题的情况。

除了笔记,课堂上的听讲也需要有选择性。从人的注意力特点来讲,一般集中注意力20分钟,就会有小小的走神。如何保证自己课堂学习的高效呢?大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老师讲到自己熟悉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时,换种方式调整一下。比如看看下一道题,思考一下解题方法,等到老师讲到下一个知识点时再把注意力调整回来。这样既合理利用了时间,又不会由于集中精力听课而产生疲劳。当然,这种方法因人而异,如果本身就觉得比较吃力,那就千万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做别的事情。

五、错题集必不可少

错题集是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可以肯定地说,高考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代表着自己的知识弱点和盲点。即便你当时知道错因了,也是容易遗忘的,所以除了非常明显的马虎错误以外,包括审题错误等都应该把它们记下来,并且在旁边标注当时为什么会错。人做事都有惯性,一次理解错,下一次可能还会按以前的方法来理解。错题集的精髓在于自己的批注和分析。不要仅仅抄了题目和答案就了事,很可能再看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它记下来了。一定要详细地记下为什么错,并且要对比正确的思路。考试前翻看错题集,强化记忆,是非常有效的避免再犯错误的方法。

六、正确对待课本的例题和其他习题

初中生常常有的一个毛病是眼高手低。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对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鄙视”的,觉得它们过于简单。的确,课本上例题的难度常常比我们考试时遇到的题目的难度低。但是作为基础,例题的作用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们传达的是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再难的题,它的解题过程都是由基本方法组合起来的。大家做不出来的题,很可能就是在某一个环节,有一个基本的方法没有想到。我常常在看完了例题之后,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个题要传达的方法记录下来,用一个本子汇总,遇到难题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就翻一翻,总是会在这里得到灵感。

对于课下除了作业以外的其他习题,建议大家不要贪多,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前市面上的参考资料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同学抱了一堆回来,不成体系地左做一点右做一点,结果时间花了,效果却并不好。我的看法是,做为初中生,如果已经做到了预习、做笔记、分析错题和总结书上的习题,并且有计划地定期翻看自己的各种笔记以加深记忆,那么知识基础应该是很牢固了,做其他的习题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建议精选一本参考书,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自己认为是重点或难点方面的习题练练手。绝对不要为了多做习题而去熬夜,影响第二天的课程,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七、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研究分析,对于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具体学习方法的客观性,以取得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余进,李海生.新课改视域下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1(10):20-21.

[2] 高德模.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88-89.

[3] 谷晓波.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43-45.

9.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九

春秋小学 孔艳艳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春秋小学 孔艳艳

2015年11月16日、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济宁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专题研讨会活动。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本次研讨会分为三个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由六位来自济宁市不同地区的优秀教师代表以计算教学为内容的现场授课;第二个环节为授课教师说课、互动研讨、专家点评;最后由济宁市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主任申科长作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报告和总结。此次学习体现了真正的互动与交流,听课的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此节课的看法用短信的方式参与进去与专家现场交流。现就此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第一,两天下来,我发现,几乎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进行了独特而又精彩的导入设计,既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游乐场”,又有投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更有因地制宜的“航模比赛”。我们常说“情境创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最好的呢?我想,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必须能和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还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促进理解。如果情境结束之后,与教学内容没有关联,则该情境就不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如果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很好地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那么,无论它是华丽也好,简约也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浓厚的探求兴趣。“优质的教学绝不是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这么简单,它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既要关注探究,又要关注思考,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我忍不住想,假如我们能从孩子最近的知识领域出发来导入,也许比任何花哨的东西都来得实在,看起来毫不起眼,实则匠心独具。

第二,在计算教学现场授课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梁山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现瑞老师上的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这一节课,有很多我学习的地方。她并没有创设过于花哨的情景,而是根据本节课需要单刀直入复习有关简单的口算乘法练习。接着她出示课件分层次呈现主题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再利用学生上台摆一摆,说想法,主动探究口算简便算法,并及时做好方法总结及知识整理,教学例2时,用直观的小棒图动态演示算法过程,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算理;在巩固练习时,加入乘数交换顺序的情况,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教师语言生动到位,言简意赅,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然贴合,学生理解算理清晰明确,对于知识的掌握扎实有效。

第三,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给教师、学生的感觉就是“枯燥”,尤其是计算教学,更是让人觉得乏味,所以,传统的小学数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提高熟练计算的技能,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绝大多数学生只会做“一种题”,一旦题目发生变化,即使依然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也手足无措。曲阜市实验小学的孔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四年级上册的笔算除法课,这部分内容,我曾经在以前的教学中也听过,但听下来的感觉只有一个字——“累”,老师教得很累,学生也学得很累,而且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方法来试商,最终只好老师自己总结,再由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多数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灵活运用于实际。所以,在课前,我对这一堂课十分期待,孔老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这样的几句试商的口决:一二舍,八九入;凑十凑五把商试;四舍商大减去1;五入商小加上1。

上公开课的教师面对台下的“观众”,就算是没有任何奖励的诱惑或是惩罚的威胁,哪怕仅仅只是出于自己小小的虚荣,也要将课堂弄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每次听到这样的课,我都忍不住想: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将每节课都上成这样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这样的课,由于教师太追求完美,太注重表现,结果变成了教师的“表演课”,我不敢妄言这样做的对错,但我觉得,对于一个听课者来说,要听就应当听最“原生态”的课,听这个教师最常态的课,那样才能真正说明问题,因为,教师的课,是为自己的学生准备的,而不是为教室后面的评委或是领导准备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能充当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得到。从这方面来说,任何课前的设计都一定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我们无法预知课堂上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如果一切都必须按照我们事先的预设来进行的话,那对学生的创造力来说,就是一种扼杀!这是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都不忍去做的。教师走上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10.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技能形成的情况,以及课堂练习情况,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评价。如对学生阅读、板演、讨论发言、回答问题,从传统教学评价中过分偏重知识与技能,发展为一要评价知识与技能,二要评价、动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评价及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等。这种评价是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它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新的技能的形成情况,又能让学生得到评价反馈,验证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结果是否准确。

二、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数学教学中的口算,不单要说出结果,还要说出怎样想;应用题教学及计算教学中不但要看结果是否正确,而且要看学生计算和思维的过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创新性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方法是否科学简便。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三、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不受重视的一项评价。对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就很难谈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端正的态度也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教师用赏识的评语给学生以反馈,会诱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激活思维的细胞,使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采取描述性评价,也可采取会意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即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的语言描述,如用激励性的语言,赏识性的语言,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发展方向的语言等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会意性评价即是教师用表情、眼神或某种表示赞许肯定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肯定的评价形式。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点头,伸拇指等动作来表示对学生回答的回应等。

11.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一

一、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学们猜一猜,我三个谁喝的多?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 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二)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

(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2.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二

一、良好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如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如果在刚上课时检查作业、纠正错题,干一些与教学新授、规范学生上课纪律无关之事,整节课学生都会心思不专,使多大劲都规范不起来。教师累,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刚开课,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规范学生的纪律和行为,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习效果。用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xxx坐得真端正,老师最喜欢;黑板上画苹果树或小红旗,组与组之间竞赛;口算练习比比谁最聪明,等等。

二、手段多样

1、以竞赛形式组织教学。

比如,组与组之间比赛得小红旗、得苹果、得智慧星、赢聪明果等,让比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下课前根据各组所得成绩多少评出最好的一组进行表扬,或让优秀组内学生上黑板触摸智慧星或聪明果,激励学生每节课表现出众。

2、用最廉价的自身教学资源——语言评价,获取最丰硕的教学效益。

如xxx同学最近进步真大;你表现得越来越棒了;老师最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你的问题提得太好了,等等。

3、作业评价要不断出新招。

全对又整齐得两颗星,否则只得一颗星或不得星,一星期一换,苹果、桃子、樱桃、红旗、笑脸等都行。经常变化使学生有新鲜感,天天有把作业写整齐的强烈欲望。久而久之,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对学生的学习起间接的“催化”作用。

三、多褒少贬

尊重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以抓两头带中间,全员提升学生素质。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组织教学。

1、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的眼中是最棒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尤其对比较调皮的学生,可随机用激励性的语言督促他改变自己、规范自己。如xxx同学表现得比上节课还棒,老师真喜欢,等等。

2、在口算练习时,我多采用听算的形式。

遇到好学生出道难点的,以使其发展更佳;遇到后进生出道简单的,学生自信心得到了最大满足。口算练完,大家都算对了,乐滋滋的,看我多聪明,老师出的题没难住我;算错了,鼓励再算一次,借机表扬,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3、不当众批评学困生。

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师气头的一句话,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可能由此而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使孩子的发展前景堪忧。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遇到问题要尽量克制自己,要采用有效的手段教育学生。如在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后,用手摸摸孩子的头等亲近学生,效果会更佳。

一句话: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四、树立榜样

好榜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往往要比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树立榜样的效果更加明显。

1、教师的榜样作用。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孩子眼中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思想观点、道德面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模仿的榜样。而这个榜样又是最直接又经常接近的,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每次劳动,我总是亲自拿起扫帚,和学生一起清扫地面;每次上课,我的粉笔字总是工工整整,做好示范;每天到校,我总是坚持早到,和学生一起早读……在我的榜样作用下,同学们纷纷模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日渐形成,真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2、学生的榜样作用。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当某个孩子被老师树立为学习榜样时,孩子们会争先恐后表现,希望成为榜样。班级中,吕剑浩同学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我在同学中树立他为榜样,把他的作业拿给大家欣赏,让同学们了解他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平,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吕剑浩同学之间的差距。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在作业中,把全对又整齐的学生作业评为“师傅”,较乱的评为“徒弟”,学生比、学、赶、超,班级整体作业质量提升非常快。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吕剑浩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很多同学。只要有进步、有亮点,值得大家学习,随时都在教室门口的光荣牌上“张贴宣传”,收效甚佳。

13.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三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

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14.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四

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在小学数学教研组的组织下,本组成员集体观摩学习了小学数学网络教学视频。本次观摩的视频内容为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观摩过程中,各位教师专心学习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详细记录心得体会,并认真听取了专家的点评。视频观摩完毕后,组内成员积极参与到关于本节课优缺点的讨论中,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习气氛相当浓郁。我作为四年级数学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收获良多。现将本次视频观摩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记录如下。

一、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结构安排紧凑

本节课,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完整,各环节的联系非常紧密,过渡也非常自然。导入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进入新课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渐解决这个疑问。紧接着的课堂巩固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巩固了本节课学生所学新知。特别是在课堂小结部分,教师让大家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遗憾,更是体现了小结的意义。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教学

本次网络视频中的授课教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在介绍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等学生发现规律后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加以验证。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识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对这种通过自主探索发现的知识的掌握肯定要比教师直接讲授的牢固。

三、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很普遍的融入到现在的教学中。我觉得一堂好的多媒体课,其教学效果一定非常显著,但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是不可低估的。本节课,授课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是非常科学合理的,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使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另外,本节课授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上有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在课堂巩固环节,教师设计的课件能根据学生提出的角度制作出相应的三角形,学生在提出角度的同时也会思考自己所说的三个角度相加和是不是180°,这样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在他们脑海中就更加巩固了。

15.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五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不少数学教师重解题、轻概念, 造成数学解题与概念脱节, 学生对概念含混不清或一知半解, 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的现象.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进行对学生解题技能培训的场所, 而学生则成了解题的机器, 整天机械地按照老师灌输的“程序”进行简单的重复劳作, 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这些做法与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严重背离.那么, 在新课标下, 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我想, 关键的环节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实施数学概念教学.下面我以“函数的概念”一课为例, 谈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展示概念背景, 注重概念产生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 舍弃这些背景, 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 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 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 “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 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我为了让学生得出“函数的概念”, 启发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 通过一些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提炼数学概念.

1.请同学们举出在生活中或学科学习中所遇到的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同学们经过短暂思考, 提出以下几种关系:

(1) 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与时间的关系;

(2) 每天的气温与日期的关系;

(3) 股市中股价与日期的关系;

(4) 家庭的用电量与天数的关系;

……

2.上述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经过思考、分析、交流与讨论, 概括出共同特点:具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 对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 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这样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函数关系.

3.若把自变量取值为A, 因变量取值为B, 按照确定的对应法则, 怎样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4.讲述函数的符号表示y=f (x) .强调y=f (x) 是函数的符号, 其中f是对应法则, 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经过以上过程, 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 同时自己参与了概念形成和表述的过程,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解剖新概念, 正确揭示概念中每一词句的真正含义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 对于概念真正的认识与理解是不容易的, 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数学概念语言非常精练, 寓意深刻, 要把概念讲清楚、讲准确, 需要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 对概念中的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 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 通过对本质特征的分析, 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集合A, B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强调集合A, B是非空数集)

2.函数的本质是什么?

(函数的本质是在对应关系f下, 集合A到集合B的一种对应)

3.这种对应有什么要求?

(有顺数, 起始集合要满足任意性, 终止集合要满足唯一性.对应的形式为一对一、多对一, 不能一对多)

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对函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

三、通过新旧概念的比较, 抓住概念的本质

数学中许多概念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 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而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 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 另一种高中给出的定义.因此, 我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两种函数的定义, 得出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 而高中函数的概念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的, 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 更具有一般性.其次为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练习:

初中我们已学习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下面请大家完成下表.

这样教学不仅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而且会让学生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并且在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运用函数的概念来解题, 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A到B的函数?

(1) A=R, B={x|x>0}, f:x→y=|x|.2

(2) A=Z, B=Z, f:x→y=x2.

(3) A=R, B=Z, f:x→y=

(4) A={x|-1≤x≤1}, B={0}, f:x→y=0.

2.函数y=f (x) 的图像与直线x=a (a为常数) 的交点个数是 ( ) 个.

A.0 B.1 C.0或1 D.1或2

3.设函数f (n) =k, n∈N*, k是π的小数点后第n位数字, π=3.1415926535…, 则f[f (10) ]= ( ) .

4.已知A={a, b, c}, B={-1, 0, 1}, 函数f:A→B满足f (a) +f (b) +f (c) =0, 则这样的函数有 ( )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16.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十六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的数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创新对学生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捞抓数学基本教育来更好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包容学生,相信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要努力去关爱他们。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了以下思考:

1、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思辨能力。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不应只去简单的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这样思辨能力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在数学教学中,不要让学生去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不要用标准答案去让学生装进套子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教师应该起到的是一种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去充分思考,对有争议的问题积极辩论,逐步形成有效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学生对数学觉得有一定难度,就开始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形成对数学的一种负面的恐惧,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一味去批评学生,会使得学生的这种抗拒和恐惧心理加重,于是使得学生陷入了一种越怕越不学,越不学越难,越难越怕的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首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的案例引入教学,把枯燥的数字与生活结合起来。也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把视频、图像和数学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方法,塑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数学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加强教师的数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中心,但要真正做好教学,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去提高自己,而要提升自我,必然要最好数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把教学与教学研究工作相互结合起来,大胆创新,不断改革,终身学习,去不断取得教学与教学研究的突破,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充分、细致、深入的备课

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中心,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充分把握教材。备课不是一次解决或者一轮教学能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的终身研究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备课。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不断的去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研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要结合现在新课程的改革,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不断突破,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3.)加强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学不是靠自己就能不断进步的,要加强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不断进步,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当代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我,不断进步。

4.)加强作业的程研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数学,练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和过程,教师也要去充分研究作业,不能简单停留在批改作业上,要去分析作业的有效性,让作业成为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变成一种学生讨厌的负担。要研究作业的量,作业的有效性,作业内容的选择性,不断提高作业的效果。

4、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

确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设立有助于学生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指导思想。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建立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举办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材料,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学习的过程,重视结果,更重视的感觉,在学习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经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努力解决数学教学与真实的生活,处理应用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注重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语感的培养。经常研究,经常总结,促进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學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质量,课堂效率。

5、创新对学生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考试的分数,而这种评价虽然简单易行,但太过于简单,缺乏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要充分评价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级制度,采用评价测评表,更注重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样的能力,创新对学生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6、捞抓数学基本教育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有机结合的行为,与传统和创新,促进良好的教学风格和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严格的,高效的,坚实的,认真的,勤奋的,科学的真理,好的问题。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去真正学习,真正收获,保证40分钟是有效的;分层设计的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案,情报分析,扎实做好日常工作,做到在教学的每一件事,加强质量单元间隙和相位检测,并跟踪学生的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的实施,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数感的发展,空间和意识和推理能力应用的概念。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分析,突破教学,找出差距,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的数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创新对学生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捞抓数学基本教育来更好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作者单位: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世葵.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2(7):67-68.

[2]刘长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讨[J].读与写:下旬,2012(11):124-125.

17.学习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工作心得 篇十七

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这样的话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可以有深刻地体会,并且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与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看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上一篇:欢天喜地迎新年小学作文下一篇:插花比赛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