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2024-09-26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精选15篇)

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一

在学习校组织下,自20xx年9月参加了研修网上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网上学习,至今已为时半年多。在培训过程中,帮我解决了很多以前的困惑,也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未想到过的领域,觉得本次学习很有意义。现将我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过程中的应用。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丰富教育手段,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校的管理更现代,更快捷,更科学。

其次,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到了集成和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以及传输和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对OFFICE系统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在学习过程中,观看和学习了许多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无论是教学方式方法,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都得到不少提升。这对我今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供及大的帮助。

三、更新理念,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教学实际。社会在进步,时代在进步, 学生和家长的意识和思想等各方面都在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知识的思想,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有效整合,使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学到更系统、有价值的知识。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是有意识把学科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的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同时必须看到仍存在许多不足亟待改进,必须时时检视自己,不满足于学会了、知道了,而要将技术应用熟练,使教学更具实效,这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

2.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二

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梳理总结以下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程行之有效的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一、趣味学习法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特别关注, 只有关注了, 你才会去主动探究学习。因此, 我们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入门教学时,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一些动画学习课件, 让学生以观看卡通的方式去学习了解信息理论知识。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时, 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小游戏进行教学。到了高年级也应如此, 我们应利用教学艺术, 例如趣味引课, 活动竞赛激励等, 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乐学, 主动学, 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探究尝试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课堂上讲半天, 只看不练, 不如让学生上机操作几分钟。相信对这一点, 我们从事多年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老师一定身有感触。对于操作系统和一些教学软件的操作小技巧和小常识, 内容繁杂, 达到同一种目的的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 有多种方法, 因此你不可能把每一种技巧和方法都教给学生。我主张, 平时要教育学生, 告诉他们, 只要你上课时, 除了不要用力敲击键盘、鼠标和不正常关机, 不造成计算机硬件损坏外, 在听清楚老师的讲解和要求后, 你可以大胆探索、尝试操作。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中, 我发现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 是最行之有效的。给同学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让学生自己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讲到的东西, 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也会跟着学生学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可谓教学相长。

三、合作学习主题活动法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操作, 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活动主题, 在完成主题的过程中, 去学习一定的信息知识与技能,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合作学习主题活动法, 不仅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使学习活动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的内容, 掌握了信息技能, 还学会了与同学进行合作与交流, 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 四年级学习《制作班报》, 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主题活动学习, 让学生分组活动, 自己去确定主题, 收集素材, 进行布局, 最后完成作品, 展示作品, 师生进行评价。在整个主题活动中, 学生不仅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美术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审美情趣, 学会了交流与合作,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观看演示讲练结合学习法

就是让学生观看教师或同学的演示操作后, 再进行技能操作练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觉得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演示, 也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观看同学的操作演示, 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 让学生看自己和伙伴的作品, 进行相互评价,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五、阅读自学法

对于书中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小知识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阅读教材时,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操作情况找出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体会, 更好地巩固操作方法。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所以,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乐学, 更要让学生会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有了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会学到课堂以外的很多知识。

六、上网学习法

网络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资源丰富, 知识信息更新快速。现代人特别是学生更应学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互联网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上网进行学习, 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小学的信息课中, 我们应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 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 这是我们的课程要求。

七、帮助式学习法

教师根据当堂所教内容, 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部分或是预设的课堂上学生会遇到的学习困难, 课前录制成演示讲解视频教程 (可用屏幕录像专家或是电子教室的录屏功能进行录制) , 取名“学习帮助”, 随同教学资源一同拷贝到每台学生机上。上课时, 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遇到疑难问题或是学习困难时, 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学习帮助, 主动去寻求问题答案。此学习方法, 更加人性化和体现因材施教, 更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课堂进行主动学习, 目前被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认可和采用。

八、竞赛活动学习法

通过组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 每年我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作品制作和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学生的电脑作品获得过省级三等奖, 在计算机表演赛中, 学生多次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和省级三等奖、优秀奖。学生在活动中, 提高了操作技能, 丰富了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还有很多, 不管是哪种方法, 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 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就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研究, 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论证并得到完善。

3.浅议小学信息技术的尝试学习 篇三

具体来讲,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尝试与创作的欲望

一堂课中,能否始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探讨中来,是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开始教学时,必须先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如谈话、课件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一种急于试一试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乐于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来。

如在开始教学前,我进行了这样的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能在幻灯片中做些什么?

生: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设置动画……

师:你还能让幻灯片做些什么?

(学生不能回答)

接下来教师演示课件,问学生:“你想看什么?你想上来试一下吗?”

学生马上举手,表示愿意试一试。结果学生上来后,通过点击相应的按钮,马上就能出现自己想看的内容了,有电影、动画片、MTV等,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并不停地喊着要亲自试一试。

二、进行第一次尝试,并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在尝试教学中,我们主张让学生在旧知识与旧技能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即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学课本或同学间进行交流等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这是进行尝试教学的开端。这里,我们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跟着教师所设计好的“圈套”走的模式。我们所要倡导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让问题作为驱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这是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的分水岭。

如上面学生通过尝试找到了插入影片的方法,但却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找不到影片的存放位置,于是教师这样引导:

师:当我们想找一个文件,却又找不到时怎么办?电脑提供了一个什么工具可以用来寻找这个文件?

学生马上想到了“查找”,可马上又发现了影片的文件名还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教师先告诉学生在电脑中有一部名叫“海龟”的影片,问学生能否找出来。于是就通过“插入影片”对话框找到文件所在的位置,把影片插了进去。此时出现一个提示,学生根据字面的意思和尝试完全能理解。

接下来,教师再进行进一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这本电影好看吗?

生:不好看,我们要看动画片……

师:其实在你们的电脑中,有许多好看的影片,包括很多动画片,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这些影片的名字,你们能找出来吗?

学生又开始尝试,有的则已经开始在自学课本了。

三、通过自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尝试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思想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主张在学生学习中当问题出现时,由学生自己通过寻求不同的方法,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来做最终的精彩“表演”。在这里,教师隐藏到了教学活动的幕后,主要起着组织协调作用,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四、进行第二次尝试,初步形成作品

当学生进行自学后,他们就会有一种想试一试的冲动,他们迫切想知道自己自学的成果如何。这时,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再去进行尝试,即使这次的尝试是失败也没有关系。当然,这次尝试也一定会有一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此时,有的学生会了,有的却还不会,这就为学生进行互动合作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如接上面课中,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查找电脑中的影片的方法,即在查找对话框的关键字栏中输入“*.avi”就可以找到影片存放的位置了。于是,他们马上就开始尝试,果然能找到很多影片,此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他们不停在幻灯片中插入不同的影片,一边插入一边欣赏,好不热烈。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制作作品的能力了,于是教师可以提出新要求。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的方法,那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制作一个动画片欣赏之类的电影集,而且要求你们把幻灯片制作得漂亮一些,你们会吗?

于是学生开始制作影片集,形成了很多外观漂亮的作品。

五、进行互动学习,交流自学的经验与成果

不管学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是生活在一个社会大环境中,他们经常需要在一起进行合作和交流。所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与自我展示的欲望和能力。

接上课中,当学生制作好了一些作品时,他们有一种急于想知道自己“制作得怎么样”的心情。于是,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再对自己的作品作自我评价,找出自己这样设计的想法与理由,并为下一步的展示与答辩作好了准备。

六、学生进行技能和方法的展示或答辩,并最后概括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在这里,他们在进行自我展示的同时,也会面临其他同学的“挑战”,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去说服别人,从而培养他们的时代竞争意识,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进行尝试教学的最基本的主导思想之一。

如接上课中,当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一个初步的自我评价后,教师组织几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在学生制作时进行观察,找出几个典型的作品),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理由,接下来就是其他同学提出意见或建议,演示的学生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最后,在学生的意识中大致形成了“怎样才是美”的初步体验。

七、学生进行再尝试,巩固所学,从而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它,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技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尝试和应用,在尝试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4.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四

这一期的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就要结束了,这次学习借助网络,快捷方便,最大程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的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观看视频,进行网上交流、探讨,受益颇多。在这半年里我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学习: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这期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学习和同事交流心得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业务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在思想上对教育的认识,还是知识上的丰富和积累都获得了很多益处;无论是对教学过程中误区的纠正,还是在学习态度上的矫正,都得到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对本期学习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思想

在21世纪,影响国家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各个因素中,人才的重要性比上一世纪更为突出,而人才培养的重担无疑落在了教育的肩上,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这就要求教师队伍必须保持先进、正确的思想,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和业务素质。而小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人的小学教育对他一生有多么大的深远影响。在这期的培训中我发现我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上还有很大欠缺,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在思想上的认识更为深了一步。前辈对教育的认识和总结,各种教育思想的阐述,各派教育理论的探索,在这次培训中都多多少少学习到了一些,丰富和提高了我在教育思想的认识,同时使我在以前认识的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获得了知识

通过这期网上继教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学习了《多渠道—多方位培养小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了《小学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课教学模式流程》,学习了《农村小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偏低的原因探究》,学习了《培养小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的去运用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更深的学到其中的指导思想,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三、纠正了误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以前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误区并及时纠正。

1、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看成绩。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评价一个学生还应该包括,这个学生的思想认识、生存能力、个人才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诸多方面,这个评价应是全面的而不应该是片面的学习成绩定好坏。

2、自主学习并不是放手不管。通过学习我知道要掌握方法,适当放手,适时进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

3、综合性学习要使知识有机组合。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知识的综合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有机的使知识组合在一起,才是一趟比较好的综合性知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综合,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正视了学习

5.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二阶段总结

魏县一完小

这学期我们课题组进入探索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市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实践的经验,老师们据本阶段的计划,分工合作,集思广义,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积极准备,上好公开课。

据课题计划,课题成员每人上两节研究课课题组开两堂公开课进行研讨,初步确认该研究模式的可行性,每位教师初步实现课件能独立或合作完成。

二、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

课题组成员将理论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在实验班级进行实践验证,通过验证对比总结出以下经验。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亲切感受语文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丰富画面,课文中所提到的事物如果光靠教师讲,学生会感觉单调而无味,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为学生创设生直观的教学效果。

2、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网上可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阅读对象。

学习《富绕的两沙群岛》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语文描述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6.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篇六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理论学习是实际教学的有力指导。通过学习,首先在思想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只有教师观念的转变,才能有利于课题的开展。我课题组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本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理论培训,学习资料来源于《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以及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教学的论文和理论及课题组成员从各方收集到的资料。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了培养,例如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攥写论文等。有了大量的理论做积淀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的实施阶段。

二、以课堂为依托,开展各种活动,使课题得以有效研究

1、开展了实验教学,课题组成员在本班开展实验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探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等方面的联系。实验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查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课后进行梳理概括,归纳总结。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活动以公开课、观摩课的研究为载体。

为保证开展课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说课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两个关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关注相互竞争、实践创新意识的渗透),“三个必须”(必须是实践化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必须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提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外收集信息,课内人人都说、人人都做),从而确保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

3、开展对比教学活动。

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年级老师就同一课题上电教研究课、示范课,通过对比研究,横向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三、采用多种方法,对案例分析、研究

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典型案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课题组成员,针对这个典型案例,要分析是否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是否优化了课堂教学,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对教学效果有何实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是否降低了教学的难点,突破了重点。先由老师自行分析,再组织教师发表各自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应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形成一批又价值的论文。教师上课的教案、制作的课件、课堂教学评议表等一些资料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对于学校的公开课,尽可能地集中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集体研讨,要求老师跨年级、跨学科听课,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吴玉霞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整理复习》一课,就是按照“上课老师说课、课题组成员提意见、形成教案、制作课件、试教、听课老师讨论修改、再试教、再讨论调整、最后推出研究课、上课老师谈得失、其他老师谈感想”的程序进行的。

存在问题分析:

1、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服务,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或是花俏的课件演示。

2、教师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资料、投放精力不够、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搜集、提取学习资源。

7.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七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难以集中, 兴趣低下。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格外热情, 但是这种热情可能就只是“三分钟的热度”。注意力容易转移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 部分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老师讲授新知识的时候, 觉得无聊, 相比认真听讲, 更多的学生是和旁边的同学聊天, 或是埋头睡觉。而一旦到了自由操作练习的时候, 大多数小学生就会打开电脑游戏。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除了游戏外一无所获。小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不到学习乐趣, 长此以往, 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自然会变成应付了事。对电脑基本操作方法不当, 养成随意乱操作的习惯, 觉得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件很烦琐的事, 并没有真正吸收信息技术课程所讲的知识。

2.沉迷虚拟世界, 情感缺失。网络时代, 网络和自媒体高度发达, 一方面, 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构架了无形的桥梁。另一方面, 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交流。随处可见的低头族, 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学生的活动圈子本来就较为单调, 除了家人, 就是同学。与外界联系的渠道本就狭窄, 如果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很容易偏离人群, 变得不合群, 性格孤僻, 情感没有归属。这极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期沉溺游戏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倦怠、思维迟缓, 反应迟钝,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 不利于小学生的长久发展。

3.对信息缺乏甄别能力, 容易误入歧途。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五花八门的信息。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 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各种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的不良信息防不胜防。尤其是涉及暴力、色情的, 给单纯的中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威胁和伤害。不良信息的错误指向, 促使部分小学生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伤痛, 还衍生许多次生问题, 给社会埋下隐患。

二、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 寓乐于学。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金线”, 一旦“金线”出了问题, 课堂便会乱了套, 甚至变成一盘散沙,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难以正常发挥, 学生就会越学越没了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 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逐渐进入主体角色, 能够主动地学习, 自主地学习, 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 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这样的课堂上, 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 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 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 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导入, 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点都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 分解过后的知识会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会提高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而一步步参悟一个完整知识点的奥秘。如学习在电脑中利用绘画软件完成简单的绘画操作, 然后在这些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 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保持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好奇, 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 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制作的作品做出公开表彰, 更有益于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学生作品, 及时地做出评价与建议。

举例来说, 刚开始教小学生做打字练习时, 首先, 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更有效率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老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时, 让学生课余时间熟记五笔输入法的口诀, 在下一次课上对学生进行抽背, 这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自觉。对优秀完成作业的学生做出表扬, 或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品鼓励, 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完成这件事。其次, 在小学生对口诀熟记的前提下, 带领学生对口诀进行实践,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所学。最后,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班级打字练习游戏。通过竞赛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下次课上再教给学生其他的文字输入法, 丰富学习形式。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维护和提高, 正是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起点, 也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影响之大, 实在难以估量, 是为教书育人者切记。简言之, 小学生更喜欢的是“学”“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更多有趣益智的游戏引入到学习中来, 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帮助他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廖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应举措[J].考试周刊.2012 (45)

8.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八

一、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

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才能够学会怎样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通过生活来体验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它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教学时间、路程、速度等数学概念的时候,抽象地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结合视频展示的生活画面,如公路上的汽车、路程提示标志等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这几个概念。另外,在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单纯地讲解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等抽象概念,对学生进行比较教学,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10元、1元、1角、1分等人民币进行多媒体的展示,会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转换关系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再认识,或者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拓展举例,快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常识积累,激发学生积极体验学习的激情。

二、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行动体验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贴近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作迁移,进行行动体验学习。具体是指,在学生对概念进行初步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对部分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难题进行行动分析。

例如,在教学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时候,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动手的方法来使得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利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一堆钱分成10份,让学生自己去数每一份是多少。学生跟着多媒体数数,在数的同时,眼、口、脑都得到调动,并且可克服难获得物料的问题,避免物料遭到损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为之后教学“10万元能买几辆价值2.5万元的电动轿车”做准备。

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行动体验学习时,要脱离书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发现事件中所隐藏的数学知识,并且在思考老师的提问中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思维体验学习

思维体验是行动体验的深入,是高于行动的具体形象向思维转化的一个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条件下,要成功地使具体形象转化为抽象思维,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化思维上来,通过对事物的分析、解剖,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应用到其他事物中进行实践验证。换句话说,具体形象要转化为抽象思维需要两个步骤:总结规律与二次利用。

例如这样两个问题:①河边有15只鹅,游走了6只,请问还剩多少只?②河边有14只鹅,先游走了5只,又游走了3只,请问还有几只?

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让学生进行思维体验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视频解答,请学生自己在看动画的同时数出最后的答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在总结规律后进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减法这一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通过视频对第二个问题进行形象的呈现,引导学生按照呈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解答,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整个操作流程中明晰思维,弄懂算法。

四、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情境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或者创设问题情境,使得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愉悦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然、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体验中较好地解决问题。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师的课堂角色得到转变,不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情境体验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大小数的比较”、“平均数”的计算的时候可以插入“超级女声”的评奖现场视频。教师首先利用视频或者图片将刘欣的得分展现在大家面前,然后通过主持人何炅对最后分数的宣布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怀疑,让学生去探索整个计算的过程,在自我的追问中得出解析疑问的办法,并理解“为什么9.96是最高分,9.78就是最低分”。在孩子们对比赛本身或者选手作评价的同时,使得数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受,发挥情境体验学习的渗透效果,潜移默化地将所教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的方法。

总之,用好信息技术能给小学生的数学体验学习带来非同一般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体验为抓手,围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切实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9.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九

在实施微型课题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了以下问题:学生的学情及互助小组的“分组”方式和原则;互助小组中每个人的角色及任务;如何提高互助小组成员间的带动和帮助作用。

一、开展“互助学习小组”的必要性

由于“非零”教学起点的推行和家庭等客观问题,学生之间对计算机掌握的程度有着“天差地别”的距离,课堂上的教学,要兼顾大多数同学,这就使得优秀生的“优”得不到突出体现,后进生的“差”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而互助小组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在互助小组中,不仅每个小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各组员之间还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互帮互助,小组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同时,学生在互助小组学习中还能学会沟通和互相分享,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动作用和指导性,以“优”带“差”,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跟上课程进度,提高“后进生”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一定的优势。

二、“分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行之有效学习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共同提高;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有利于建设竞争环境(组与组之间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等等。在实现“互助小组”的帮扶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组员组成,即小组的分配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我的分组原则是这样的:

1、每一个学习小组以4―5人为一组。

2、不同性格的学生宜相互搭配。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师事先一定了解清楚,它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等等。如外向的学生宜和内向的学生相互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宜和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相互搭配等。

3、男生和女生宜相互搭配。男生和女生在信息技术掌握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如男生的技术更胜一筹,而女生的审美情趣相对更好一点,这些不同的侧重点相互配合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和建构知识,培养技术素养。

4、小组长的人选一定要得力。小组长一定要组织能力强,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协调能力,有力争上游的态度,能够认真负责。

三、如何提高小组间的“互助”作用

组建“互助”学习小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为提高小组成员间的“集体荣誉感”和“帮扶”作用,我是这样做的:

1、布置任务时,小组既有共同的完成目标,每个成员又有独特的完成目标。这样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兼顾其他组员,否则不能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

2、评价中,既有单独面对个人的评价体系,也有面向全组的评价体系。这样,既使个人有努力方向,也发挥了组长的带动,让“优等”生有了更好的发挥,同时也剔除了“后进生”的怠惰心理,促进了“后进生”的学习。

10.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篇十

***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随着我校的整体环境的巨大的改变,到处洋溢着书香气息,这一切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老师。特别是作为年青教师,更是一种具大的鼓舞,希望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具备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型的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课中技术与应用的学习,使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必要性。因此我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我决定要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同时尽量摆脱对学生的空洞的说教,以自己的独特魅力来感染教育每一名学生,尽心尽力完成学校教给我的教学任务。唯有如此,我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二、加强业务学习

1、认真备课、积极听课,汲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的闪光之处。

2、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反思。

3、教学方面多学习,勤动笔,善总结。积极采纳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记录,定期总结反思。希望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实践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发展长处,提高教学水平,找到自己的教学特色。坚持阅读相关书籍,提高自己在计算机应用及教学课件等方面的能力提高。

三、其他方面

在今后工作要不断加强计算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在powerpoint2003软件的应用方面。powerpoint2003是一个很实用的多媒体演示软件,不仅能欣赏图、文、声并茂的3D幻灯片也可生动地演示几何应用题,还可以做多种类型的交互练习题,并且能把其它软件汇集在一起使用。要使powerpoint2003活起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在课件制作上上升一个新台阶。所以我打算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加强powerpoint软件的学习,把powerpoint更好的应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制作更有水平的演示文稿。

11.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前段时间,在信息技术协作区举行的课改教学活动,本人也有幸前去观摩。在观摩现场,教师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以课改为基础,组织开展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得出的三点看法。

一、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1.互察——仔细观察组员的学习

在信息技术上机课上,我会让学生相互观察,这样思维就可以相互启迪,从而相互学习。具体做法:先在小组内让一位学生进行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样其他学生既能观察这位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又能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特别是小组内的学生有创新、简便的做法时,就可以互相进行补充。学生在互相观察中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方法,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汇报时也能更加完善。

2.互听——认真倾听组员的见解

例如,在利用复制、粘贴工具把花朵变成花的海洋中,有学生在演示时能熟练地用此命令完成操作,但是其在第一步选择操作的时候由于没有选中“透明选择”选项,导致将图画背景的颜色也一并复制过去,造成目标位置的颜色被替换掉。在等该生操作完毕后,我再让其他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该学生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最终作品得到修改完善。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重心——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要求和任务——做好示范

例如,在学习“让文件有个家”时,教师在幻灯片上提出任务要求:先给各类图片建立文件夹,并取好名字,再根据图片类型,将图片移动到各自所对应的文件夹中。教师先做示范,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取好名字,将与名字同类型的一张图片移动到此文件夹。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较容易开展后续操作。

2.开展合作讨论——做好铺垫

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从合作学习中有所获、有所得,小组合作才能真实有效。为了使小组合作不是一个空架子,就需要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尤其是涉及抽象概念、操作技巧等方面,教师就更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操练,而不是当学生的合作才刚刚起步,思维刚刚活跃起来,合作、讨论活动就戛然而止。作为教师,完全不必担心过多的讨论而影响教学进度,因为不必要的讨论只会使学生的知识建构更加快速,能轻易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3.参与学习与合作——做好引导

(1)帮助解难

教师应该当好引路者和鼓励者的角色,特别是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为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遇到学习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转换自身的角色,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进去,不会使学生觉察到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激励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2)推荐展示

当组内成员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教师应当鼓励,允许其说。如果说不清楚,允许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帮助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必要时,可设立小小辩论台,按观点不同展开辩论。教师相机引导,并适当评判,使辩论有序进行,这样就能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保障——在教学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互评

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评价的侧重点要循序渐进,可以先从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开始,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结束。如,在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美丽的校园”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开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并问“你又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这时候有学生会说房屋墙上的窗户上下之间没有对齐,画得有大小,国旗的颜色不对,太阳画在国旗下等等。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反省自己,这样自身才会得到发展。

2.教师引评

教师引评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以赞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发现学生的点滴亮点,并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2)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对比以前有没有提

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笔者还会每周评选1~3个合作优秀小组,对获奖组员进行奖励。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3).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J].学科教育,2000.

12.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十二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多媒体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 是学生获取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懂得数学, 可以赞助学生更好地懂得。”创设有效情境不正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吗?信息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人机交互性, 结合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与求知欲都特别强的特点, 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有机结合起来, 巧妙创设一些生动的问题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 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森林运动会上, 小猴子、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子的车轮是圆形的, 小鹿的车轮是椭圆形的, 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刚一出现时, 立刻就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注意, 就连一些平时不喜欢数学课的学生此时也活跃起来。激烈而有趣的比赛结束后, 小猴子获得了冠军。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置?可见, 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探索问题的学习热情极其高涨, 思维也异常活跃, 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解决问题, 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 接下来就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 剪圆, 折圆找圆心, 利用圆形纸片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针对同学们的发现, 计算机以鲜艳的色彩和动画效果, 一一给予了验证。最后, 屏幕上再次出现车轮及轴心转动时留下的轨迹, 结合画面, 学生借助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堂开始时引发的重要问题。从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 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分层学习资源, 让学生体验“多边互动, 因材施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且基本保持不变。现代教育应该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正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 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 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多边互动, 因材施教”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辅导、分组辅导和个别辅导功能, 并将整体教学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

例如, 通过网络教室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梯形的面积》的教学, 我们设计了“概念”、“猜想”、“转化”、“推导”、“练习”等模块, 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 学习进度可调, 可快可慢, 也可以重复进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多次进行思考, 直到自感满意为止,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又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 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教学效果定会差强人意。于是, 我设计了网络多媒课件来组织教学, 利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的界面以及课件的交互反馈功能,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一种平常心, 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的情形下, 主动学习数学, 尽情发挥自身的潜能, 张扬个性, 学有所获。这不正是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吗?以下是本课教学中设计的练习形式: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引导学自主探究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习材料的选择有了更多的现实背景及时代气息, 更有利于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从而优化课堂设计, 使更多的数学问题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让他们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课堂上,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 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 表现自我, 让学生保持兴趣盎然的同时, 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

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了一些网站, 并指导他们掌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方法, 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源进行学习, 然后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报交流、补充和释疑, 针对教材中重点和关键的地方及学生的困惑和疑问, 带领学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中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进行总结和归纳。接着进行评价和反馈, 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评选出“设计小能手”,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 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素质,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 品评作品, 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真正体验到学习之乐。

四、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 拓展学习资源和交流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为主,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模式单一, 难以满足各个层面学生个性需求,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而强化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 有利于个体间不断碰撞智慧的火花和认知结构差异, 充分体现教学民主, 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整体功能。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了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了就是两种思想。”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计算机网络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宝藏”, 其中包括各类素材、大量的知识信息、电脑软件等, 它可以动态地呈现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 同时它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 及时且准确地传递信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 应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网络对人类学习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 勇于突破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实现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例如, 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 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为了突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教学难点, 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 放手让学生议一议、剪一剪、拼一拼, 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八分法、十六分法、三十二分法的展开图,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同样大小的圆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拼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如果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形会怎样呢?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等关键问题, 还请学生四人小组拿出32等份的圆和讨论提纲, 小组合作探究, 动手摆一摆, 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边推导, 并让学生投影出来展示、汇报, 再根据学生回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面积的推导过程 (如图2) 。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巧妙使用多媒体课件, 大胆创设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课件的“引领”下, 进行着大胆的尝试, 各小组精诚合作, 积极交流、探索。当神奇的电脑轻而易举地将他们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不管自己的猜想被验证还是被推翻, 同学们都非常兴奋, 不逊于发现了新大陆。这样, 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总之, 信息技术将小学数学学习带入了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 优化了学习数学的环境, 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方式, 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 使学生通过实践观察、问题探究、互助合作, 直接获取知识,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方式更加优化, 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巧设学习情境,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优化了数学学习的环境, 有效促进了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将小学数学学习带入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

13.关于信息培训学习总结的优秀 篇十三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次参加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光盘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做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在农村中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作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中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计算机,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那么如何能顺利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装上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平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4.参加国培信息技术学习结业总结 篇十四

我参加了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学习收益很深,回忆所学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1.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四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道德。

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就必须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内容。利用平时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一些课程方面的信息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后从自身重视信息技术,摆正心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课。

2.要由课外到课内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理论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来说明课文中的知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很难理解。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信息技术环境,很多对城市孩子很容易理解的东西,农村孩子因为没有见过,就觉得非常难以理解。特别是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我有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列举实例来说明信息技术理论,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在讲到硬件中的存储器时,我就以杯子和盆做比喻。把内存比作杯子,硬盘比为盆。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力内存和外存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讲《信息的搜集》时我提前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利用不同方式去随意搜集一些跟计算机有关的信息,并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有一些同学准备的相当好,整理得很有条理。还有的同学只是搜集了信息,并没有整理,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搜集。从整体来看,学生是乐意接受这种自己动手,从课堂外学习课堂内的知识。事实上,这里并没有要故意让学生从课外去寻找课本知识,只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的知识,进行随意学习的良好习惯。再加上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的东西,记忆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他就会随时随地不自觉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的提高。不光信息技术课能上好,其他任何课都能上好。

3.要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创设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往往是影响一节课时候有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沉闷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兴趣不高。上课就没有效率,很容易走神。而轻松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集中精神上课,也不会产生压力,让学生更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学生的情绪很低落,不愿意听讲。我顺手打开音响,一曲优美的轻音乐顿时环绕课堂。学生为之一震,马上活跃起来了。这一堂课的效果也相当好。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曾尝试过此类的做法。都表示,学生欢迎,课堂效果也不错。

分组讨论是实践课中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在不停的讲,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事实上,过分安静的课堂知识和少数学生听讲,大部分学生的心思都不在课堂上了。老师讲得很舒服,学生并没有理解得很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特别是实践课,分组讨论十分必要。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上课的时候,坚持少讲、精讲的原则,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在争议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到了知识,更加锻炼了能力,培养学生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去讨论,让他们去探究。

主动和学生交流,培养师生交流的氛围。新型课堂必须打破师生交流的障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和学生交流探讨问题,多亲近学生。轻易批评和斥责学生。对于到苦难的学生耐心辅导,树立他们的信心。对喜欢异想天开的学生加以生却的引导,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对问问题的学生多加鼓励,让他们喜欢问问题,帮助他们快速进步。

能者为师。让学生教学生比老师教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让领悟较快的学生帮助领悟较慢的学生往往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之间更加容易交流。由于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沟通好,所以教的快乐,学得轻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求知

根据学生的好懂特点,在实践中我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大胆动手,在动手中学到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组同学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不仅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还学习了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时候怎样去独立完成任务。设计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情景任务,让学生融入到探求知识的快乐中,他们才会越学越有兴趣。“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独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之后,自己必须亲自尝试这些成果。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课的快速发展。

15.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总结 篇十五

1.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网上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数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的资源库中存储了较充足的、适合学科教学使用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资料。与互联网相接更使校园网如虎添翼, 为教师备课、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 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知量角器, 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课件时, 我从资源库中找出相关演示图解, 分别与课本内容相对应, 并截取其中与量角器相关的特写画面, 再将多个画面拼接, 制作成Flash课件。学生边听教师讲解, 边看图解, 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结构图, 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很容易地了解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用途。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丰富学生的认识, 对于突破重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接下来, 在“量一量, 说一说”的环节中,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再枯燥乏味, 而是变得生动鲜活。学生还可以自发地上网查找和书本上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料, 并在课下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积极交流, 自主学习的气氛十分浓郁。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 还了解了更多的课外资料。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 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 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积极情绪, 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 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 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轮子是圆形时, 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 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 却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 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于一体, 完美地达到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了课堂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利 用信息技术教学 , 调动学生的学习地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小学生积极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 以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 导致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受多方面限制, 老师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 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产生了困难。现如今有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只需在课前或课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 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课中, 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片断) :

播放北京申奥申奥成功时全国各地的欢庆场面。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时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及申奥的艰难, 此时出示数据:北京56票, 多伦多22票, 巴黎18票, 伊斯坦布尔9票。然后提问: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学生列式并解答。 (略)

在这节课中, 我没有直接出示减法算式, 而是让学生在观看北京申奥成功的录像之后, 在他们情绪高涨之时, 在为因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时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主动地解决这个问题, 实现教学目标。

4.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会充实教学容量, 丰富教学内容, 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运用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同时,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 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便于教师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 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 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5.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 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满堂灌”, 不注重开拓学生思维,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原理, 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践和观察,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使学生通过课件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看数学”。

上一篇:一年级新生教师节简短寄语(50句)下一篇:《落花生》教学设计__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