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终身学习

2024-11-03

小结 终身学习(精选11篇)

1.小结 终身学习 篇一

原创文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表达出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进取精神,是一种乐观的激励。它告诉我们“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弥补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乐在其中!”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知之,是自古以来治学立身的良训,也是为人处世中能够有所成就的根本之策。有些人自恃先天条件好而不肯学习和很少学习,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来那点儿先天的优越性,很快就会消失殆尽,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时代所淘汰。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两句名言出自宋真宗赵恒。宋真宗在政治上虽不曾有过远大的抱负,但他的这两句有关读书、学习的话却流传千古,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在诗中云:“布衣暖、菜羹香,诗书兴味长。”更是道出了书中滋味。人们若终生与好书为伴,着迷似的吸取书中美味,就能将自己演化成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自身得到完善发展的人。

民国年间,湖北儒医熊伯伊在医道上,妙手回春,远近闻名。此外,他还是一个酷爱读书,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的人。它作为座右铭的诗作《四季读书歌》,笔调生动,情趣盎然,至今,依然对人教益良多,让人在轻松阅读之中,思绪无穷: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生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工把名扬。”

“秋读书,玉器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燕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暗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白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有意识的学习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你愿意学,机会随处都是。为人处世中,愿意学习和不愿意学习,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人先天条件好,因而自满,往往是一事无成。所以说,劝人学是件善事,听人劝是件好事。

在今天这个动荡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终生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经营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终身学习所代表的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且是更积极地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刻,快速学习及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的精髓,正如南宋大思想家朱熹说过的一样:“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

培根说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高世其说:“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时光的流逝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在生活中不应为流逝的阳光而白白的叹息,重要的是努力抓住余下的时光。人生易老,青春难留,对于时间和年华要格外珍惜,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吧,也许求知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极为享受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增强你的自信,还可以丰富你做人的营养和睿智,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2.小结 终身学习 篇二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基本特征

(一)终身教育的理念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每个社会成员个性和潜能的和谐充分发挥,为各个年龄段的人设计和提供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总和。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不会随着正规学校教育的结束而结束;从横的方面讲它也不仅仅限于成人教育,而是既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所有教育阶段的统一体。

196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尔·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设想,并赋予了明确的现代内涵,这标志着系统的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揭示了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去适应社会变革。1996年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认为:终身教育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具有整体育人的功能,它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二)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

从终身教育的含义中,可析离出以下基本特征。

1. 时间上的连续性。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一直到老人的连续不断的人的一生的随时随地为每一个需要学习的人提供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

2. 空间上的整体性。

终身教育观坚信教育是一个包括学校、家庭、社区所有场所和正规、非正规等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场所以及各种形式的教育,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所以普通和职业教育,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学校与校外教育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终身教育观主张教育应坚持教育机会均等,要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

4. 教育目标的个别性。

终身教育以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了以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

5. 教育内容及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终身教育观倡导采取有利于学习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在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时间与地点等方面都由学生本人自行计划,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共性和个性

探讨终身教育,必然会涉及到“终身学习”。终生学习与终身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和周期性: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系统;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延续,但二者存在差异。

(一)二者的本质和最终目的的一致性

终身学习思想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终身学习是伴随终身教育的发展而提出的,因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相同之处在于:第一,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第二,内容一致。在内容选择上施教者的社会与学习者的个人都是一致的,都要求既要扩充和培养个体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也要发展个体的个性及其人格的完善。所以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目标、内容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两个概念虽在叙述上有所不同,但其内涵及基本特征是相通的。

(二)二者侧重的主体各不相同

终身学习突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个体内部的变化。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接受所需要的任何一种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其区别在于:第一,实施的主体不同。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是社会,是政府,要求社会努力创造条件,随时随地为每个需要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是人,是体现社会和个人的双重意志,是社会意志和个人意志的统一。第二,促进形式有所不同。终身教育的促进形式主要表现在对教育资源的组织、开发和有效提供方面;终身学习则是通过对学习资源有选择、有效的吸收转化,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益。第三,内涵不同。终身学习一般指个体为了承担社会责任和自身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贯穿生命始终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

(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条件

1. 观念的更新。

当前,终身学习的观念虽为全社会所接受,但要把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应当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来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舆论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建立新的学习时空观。通过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把学习推广到人的一生即人的生命发展全过程。

2. 政治经济的保障。

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稳定,更是保证全民终身学习的主体物质保障。终身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它不是一种类型的学习,而是人生学习全过程的总称。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社会经济力量来保障和实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3. 法律制度的支持。

完善法制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推进终身学习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制定关于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干预管理终身学习,引导终身学习行动,明确终身学习系统的发展方向、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战略步骤,用法律确定终身学习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

4. 人文环境的营造。

为使终身学习体系能够有效推进,营造一种人人爱学习且处处能学习的良好社会人文气氛是非常重要的。

5. 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评价机制。

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沟通衔接,其中很关键的一环是应用一种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具体包括考试评价制度、用人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等。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要淡化乃至取消岗位要求与文凭挂钩的用人体制。

(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1. 学习结构的调整。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基本内涵,是超越传统的学校学习,发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重组学习资源,重构教育体制,使全社会的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学历学习与非学历学习,学校实体学习与网上虚拟学习相整合,合理分布,明确分工,各种形式的学习之间要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交叉,并能自由转换,从而形成家庭网络化、社区中心化、学校联动化和社会学习化的格局。侧重形式多样化——即学校要全方位立体化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社会学习等方面。

2. 以成人学习为主体,成人学习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具有主力军的地位,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应当以成人学习为主体。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习主体而言,成人学习的主体构成了终身学习的主体。第二,从本质上讲,终身学习是人的一生所学习的总和。第三,成人学习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而这些基本特征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有着天然的吻合性。

3. 形成社区学习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已不完全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是架在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政治地位和不同教育水平的全体成员之间的一座桥梁,从而使各种文化素质的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成为一种可能。以社区为依托来发展学习,使得学校、家庭、社会趋于一体,已经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

4. 远程学习。

远程学习是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依托,其根本任务就在于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电大和网络学习为例。电大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设置灵活,集中了大量现代化的学习设施,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学习手段的优势,使大量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得以学习,为学习向终身化、大众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网络学习是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最佳载体。网络丰富的资源,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同时利于学习的均衡发展;网络学习突破了年龄限制,突破了地域性,在人的一生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是终身学习的最佳载体。

参考文献

[1]王宝萍,皱海.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实施主体[J].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2]刘晓燕.论终身教育的特征及其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3).

[3]王兆生.当代终身教育和学习思潮与新教育理念的确定[J].中国成人教育,2001,(6).

[4]李兴洲.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1).

[5]徐荣远.论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J].成人教育,2001,(8—9).

[6]李洪军.终身学习的价值分析与体系建设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3.推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 篇三

第一,必须加快终身学习立法。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至今已达20年之久,必须刻不容缓地推出终身学习法,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大国列为国家法定目标,并且明确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以及各类组织对于推进终身学习的法定责任。这应是我国教育立法体系中填补空白的一部重要法律。要避免误认为它仅是面向成人而带有成人教育法的痕迹。

第二,在全社会鼎力普及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是“学习大国”的重要思想基础。犹太民族为人类贡献了马克思、伯恩斯坦、卢森堡、托洛茨基等无数思想伟人、艺术巨擘、文学巨匠和科学大师。“书的民族”、“教师就是国王”、“学习与钻研”就是这个民族创造世界奇迹的秘密武器。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也曾经有过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务必要将其发扬光大,这是建设学习大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普通学校改革。目前,普通学校教育还不适应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程度还不高。贯穿终身学习理念,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增强学校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灵活性,将有利于促进各类教育自觉地走向融合,扩大学习者对教育的选择机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从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把所谓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性高考拼搏,变成向每一位学生提供一生无数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从而在我国“釜底抽薪”地彻底革除应试教育的顽疾。

第四,把推进终身学习列为高等学校重大责任。虽然中央早已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列为战略目标,但是,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高等学校对此不重视。欧盟教育部长与一批高校联合发布的公报,将终身学习列为2010—2020年间的头等大事之一,强调“大学要超越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范畴,在2020年前实现更为综合的终身学习”。欧洲大学联合会(EUA)项目报告提出的大学发展新目标就是成为“终身学习大学”。我国广大高等学校对此绝不能无动于衷,务必自觉地成为推进学习大国建设的强大支柱。

第五,切实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大国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积极推动形成了全国不同类型40个城市的典型经验,正式出版了《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第一、二辑),在国内外引起良好的反响。同时,不少城市将深化创建实践列为搞好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现代化、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扩大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的覆盖面,迎接我国学习型社会全面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六,坚定不移地办好开放大学。办好开放大学是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求,这不仅是多建若干所一般意义的“大学”,更是加快推进老电大战略转型,加快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进而建设学习大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大学要打造一流水平的新专业,确保办学的质量,加紧与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包括国外建立广泛和深度的合作,充分整合一切优质资源,利用好“外脑”和站在“巨人”肩膀上往前走。就此在国家教育版图中,不只是多出孤零零的几所新大学,而是要覆盖全国、融入各行各业、贴近各类学习人群,成为其身边的“大学”、口袋中的“课堂”,在中国教育大格局中崛起新的“一极”,成为支持学习大国建设的“航空母舰”。

第七,鼎力建立国家学分认证制度。这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大国”的一项核心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五中全会接着强调:“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这是全面牵动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一项重大创新制度,对于统一教育质量标准,提高、确保教育的质量,充分整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其流通、共享乃至确保教育的均衡、公平,加快教育信息化,有效地调动广大学生和学习者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效率,创新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模式,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特别是对于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深度融通的“立交桥”、落实学习大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终身学习支持革故鼎新,是持续创新的根基所在。创新凭借终身学习,大到可以摆脱世界困境、改变人类的命运,小到可以有力地促进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进而成为提供社会总需求战略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终身学习理念是支持人类进步的正能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终身学习完善自我 篇四

终身学习完善自我首先,借此机会我对在过去的一年中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个岗位性质决定了和他们接触的比较多,因此,从语文老师们身上受益也最多。这不仅仅是他们对我工作方面的帮助,而且,他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我思想上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他们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叶圣陶先生那句“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就个人来讲,谁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己,才能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谁也不能是全知全能的人,只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样样问为什么。教育者的不断学习,受教育者看在眼里,印在心里,自然而然养成钻研探索的良好习惯,身教为要在当今的时代也是我们为人师表极其重要的一项,这些也正是我自身所欠缺的,惭愧之余,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固步自封了,随着学校全体老师前进的步伐,我也将会奋起直追,赶上老师们前进的步伐。

5.个人终身学习计划 篇五

高小颖

为了适应朝代的需求,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跟着目前的信息潮流,掌握教改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增长自己的总计见识,用途各项工作开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论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计算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计算机能与课程整合。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1、每天利用早中晚各半小时为自己的学习时间,早上阅课外各种有利书籍,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2、午餐后半小时,阅览报刊杂志,了解当前国家大事及国内外新闻,增长见识。

3、睡前半小时,晚上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并做摘抄记录,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当选择阅读书籍

1、择借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特别是名作家的。

2、借阅有关名家专著如魏书生、窦桂梅、贾志敏等名家专著学习。

3、订阅报刊杂志选择学习,如《中学学语文教师》、《中学教学》等杂志。

4、常阅读有关报纸如:《教师报》、《教育信息报》、《中学教育》。

5、阅读一些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书籍,如:《新课程》、《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等书籍》。

三、读思结合及时运用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3、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6.终身学习 篇六

——从教师的视角看终身教育

辽中县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孙爽

“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法国人郎格朗指出:“几百年来,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样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教育应该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绝对数量不断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学习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在导致一场新的学习革命——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都在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途径,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的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不断涌现,人类的学习打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架。可以自主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

作为教师,作为从事正规教育专业人员,面对终身学习思潮的全球化趋势,我在欣喜之余,更倍感责任重大。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的积累更新,才能厚积薄发,以渊博的学识坚定对自己的信心,并满足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需求,赢得学生的尊重。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而教师则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而要使教师的知识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由于教师的成长同样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终身更新自己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我国明确宣布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与正规教育相对应的非正规和不正规教育正蓬勃发展。因此,实践终

身学习的理念,必须突破正规学校教育的界限,发挥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的优势,使教育向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方向发展,实现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的协调发展。

对于终身教育,教师需要做的,一是积极投身其中,身体力行带头响应。二是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及其周围的人“开卷有益”。因为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终身化背景中,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必须掌握现代教学理论,敏锐洞察表面现象之间的教学规律,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灵活运用教育原则,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诸多的求知欲望。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寻求机会补充与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最终达到提升专业水平、做好本职的目的。

具体做法如下:

1、学高为师,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教育素质

常言道:学无止境。现代从业人员,即使受过高等教育,若不能不间断地学习,不能保证经常性地获得系统化的新知识并受到新技术的训练,是很难满足岗位的需要的,以至难以适应新的生话。正规教育大体经历小学、中学和大学几个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取得高学历。在职教师也没有百分之百学历合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大有提高,基本实现学历达标。即小学教师学历达中师毕业以上,初中大专以上,高中本科以上。发达地区,对学历要求更高,小学教师必须持有大专文凭、初中教师要本科毕业,高中教师要进修研究生课程。美国很重视学历教育,取得大学学士学位上岗的中学教师可以继续念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还可以念博士学位。我国很重视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全国各地都实施继续教育的系统工程。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按期轮训。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硕士的培养,这无疑是教师继续学习的有利因素。现代社会很看重文凭,但求知比文凭更重要。即使是学历合格又称职的教师,包括优秀教师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终身教育过程。

2、身正为范,通过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来陶冶学生

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的教师政治立场坚定,高风亮节终身不变,但也有少数人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人才。

3、博观约取,通过更新专业知识来与时俱进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占一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语、经济、法律、电脑信息技术等专业日益火暴,要求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4、厚积薄发,通过提高教育能力来见证教育成效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过去,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知识垄断和经验权威,强调单向式、灌注式智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分数当学生的根。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与现代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矛盾对立,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旧的教育模式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要素,忽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探究和批判精神,严重压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必须改革。中国教育改革正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由传统教育发展为创新教育的转轨过程。

21世纪,中国继续走“科教兴国”之路,国家领导人对教师寄予厚望,希望当代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师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同年龄和知识梯度的新老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学术精神,就造创新人才。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与学之间循环发展。

总之,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

7.教师终身学习的思考 篇七

一、教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首先,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所拥有的知识量急速递增.在工业化社会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学校习的知识技能几乎可以受用终生,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伴随着新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涌现并急剧膨胀,原有知识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老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更新旧的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党的十六大指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责任,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这一背景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比其他任何组织更有必要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必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因为只有教师学会读书,才能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只有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

其次,教师终身学习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在,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必然要求教师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实现由“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只有专业知识越精深,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环节,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技能,争取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再次,教师终身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他们一出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传授知识的渠道(各种各样的书籍、兴趣班、电子产品、网络)包围着他们,所以从小他们就接触了大量知识信息,习得了我们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在他们这个年龄所不懂的东西,甚至他们还了解一些连我们好多教师都不了解的新事物,并且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如果老师还在以自己在一、二十年前学到的陈旧的知识去教学生,那就往往会显得既无趣又落后,甚至犯科学性错误.特别像我们英语学科,有一些板块会涉及到现代科技,比如航天航空,网络语言,如果老师本来对此就一无所知,然后又不认真去查阅资料,及时充电的话,那么在课堂上肯定只会根据课文就事论事,一段文章就只能草草了事,并且学生不能提出文章之外的问题,因为一旦问题超出了文章所提供的信息,而老师又没有知识储备,课堂教学就会卡壳,老师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相应地消退.即使老师以课后再讨论或者甚至随便做一个错误的回答作为台阶暂时摆脱困境,但实际情况是这是一次失败的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没能得到满足,老师的权威性没能得到体现.这最终可能会导致这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下降.

二、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向和途径

1. 学习教育理论,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教育理论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更新和完善.新理念塑造新老师,新老师须有新思想.作为新课程背景之下的教师,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动扬弃旧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等,以促进学生的人性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书育人涉及一系列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未知领域极其广阔、新奇,这更激励我潜心于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探求教书育人的真知.”可以说,魏书生的教学风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里面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新鲜血液.自觉地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应成为现时代每一个教师的共同追求.

2. 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教育工作本身是一个深广的领域,需要每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去探索,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那么,张开我们的眼睛,努力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也是一条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们不能够闭目塞听,不能够画地为牢,而要主动、积极地张开我们的双眼,借鉴吸收本校本地以及各地的同行们先进的教学经验,要经常观摩名师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参加业务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进食专业营养快餐,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孤陋寡闻,我们的眼界才会开阔.在此基础上,选择优秀教学风格若干种,认真研究学习;通过分析、感受、找出每种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及构成因素;将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熔为一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检验,评价其风格效应,调整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组成新的结构,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风格.

3. 完善知识结构,做专而博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文化知识(一般的文化知识)、条件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实践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变性的知识)四类.当本体知识丰富到一定的程度时,其他三个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在大脑的中心,而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工巧匠.教师只有这四个方面的知识都丰富,才能在教学中把知识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因此,本体知识的“富有”,而其他知识的“贫困”,导致了此类教师教学成绩一般,学生不太喜欢.

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前沿信息,富有极强的时代色彩.那么,我们教师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不断地汲取、涉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专而博”的程度,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平台,在长期接触中才会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8.自我反思,终身学习 篇八

关键词:自我反思;终身学习;新课程背景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真正展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使小学生终身受益。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

反思性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行动研究,将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和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相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反思性学习是有意识、有目标的分析活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再次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未来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自我反思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身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只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改正了错误,而没有去深入认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只是简单的改正,而不是去剖析、反思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剖析,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犯了这样的错误,以后应注意什么。经常开展这样的自我反思,学生会对所犯错误有深刻的认识,以后会避免再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反思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但也存在反思时间较少,学生反思行为难以真正发挥其价值等问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乌鸦与狐狸》这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为什么乌鸦会上当呢?”等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乌鸦上当的原因,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并为小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思考问题分析的逻辑,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师需要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思,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对课堂学习中自己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填写出自己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填写的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更为深入地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联系生活,引导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反思,改进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亲人》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小学生发表自己对亲人的看法,邀请小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为亲人所做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这种互动氛围中,鼓励小学生为父母洗脚,为父母捶背,使小学生能够形成“尊重父母,爱护父母”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反思的价值,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并使这些反思的内容成为提升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联系生活,引导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语文建设,2011(22):16-20.

[2]黄永祥.新课程呼唤理性与真实的语文课堂: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干浮躁现象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42-45.

[3]司明星.重视课堂教学反思 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5):200.

9.终身学习的名言 篇九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5.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泰戈尔

6.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7.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

10.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书籍若不常翻阅,则等于木片。——莎士比亚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4.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佚名

15.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叔本华

16.一个人如果他不知道学习的重要,他永远也不会变得聪明。

17.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孔子:“学而不已,阖棺而止”。

19.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 梭

10.终身学习主题作文 篇十

学习是被动语态。当你被父母亲硬“扛”上书包,走向学校时,当你被迫在校上课时;当你不得不放弃玩耍而被作业“缠”上身时,你是否觉得学习是被动的呢!

学习当然也是主动语态。在解决难题后的那种成就感是多么的浓厚啊!考试考了第一名,那种自豪感是多么的浓厚啊!考试考了第一名,那种自豪感是多么的强烈啊!正是如此,这种感觉成了我学习的动力之一,学习时多么快乐啊!

11.生活技能与终身学习 篇十一

《全民教育目标三之十年回顾报告:生活技能与终身学习》主要考查了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三个学习领域,并审视了这三个领域的生活技能教育。一般来说,生活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心理技能、健康保健技能、艾滋病预防技能、生计和创收技能。报告对于每一个领域的分析都涉及定义和背景、进展和趋势、对学习者需求的满足、关键问题和存在的挑战、优先事项和战略建议。

一、生活技能和终身教育目标解读

全民教育目标三通过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技能项目,保证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个目标外延宽泛,不仅包含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还几乎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在2007年提出的所有的学习形式,如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远程教育、在职培训和自学。全民教育目标三由“学习需求”“适合的学习”“生活技能”三个理念组成,该目标恪守“把满足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要作为他们的福祉和参与社会工作的关键点”的承诺,该关键点是跨越整个全民教育目标议程的捷径。但是,《达喀尔行动纲领》对于“学习需求”“合适的学习”“生活技能”没有提出清晰的定义,国际社会对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青年(15~24岁)是全民教育目标三的主要目标人群,占亚太地区人口总数的17.9%,亚太地区生活着世界上61%的年轻人(10~24岁)。年轻人是一个有着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群体,成千上万的青年和成人面临着教育短缺、失业和高职低就的挑战,同时也在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迅速变化的需求。全民教育目标三申明,所有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都应得到满足。然而,这些学习需求是什么以及如何衡量,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地区范围内,学习问题在全民教育中还未被置于重要地位,全民教育报告忽视了对年轻人学习需求的确定。学习需求是保证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因素,对于讨论教育质量问题也至关重要。

此外,国际社会对于适合的学习和生活技能项目也没有共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的理解源自于《德洛尔报告》(Delors Report)中论及的学习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在2007年将“生活技能”界定为建立在独立基础之上的自我管理和充分发挥作用所必需的社会技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生活技能”界定为重要的社会心理①和人际交往技能。然而,究竟哪种技能更为重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决策能力在艾滋病(艾滋病毒)的预防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冲突管理在和平教育项目中的作用更突出。

全民教育目标三的部分内容涉及到教育系统的一些特定领域,如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等,此外,还涉及生活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被视作交叉主题,不仅与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有关,而且还渗透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的学习内容中。

综上所述,亚太地区国家对于全民教育目标三的理解众说纷纭,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缺乏明确、可量化的目标阻碍了全民教育目标三的进展,也弱化了政府对教育领域的监管。此外,对于全民教育目标三的监测框架缺乏共识,也会使该目标的国际对比评测变得困难。总而言之,全民教育目标三致力于将高层次的目标与低层次的细节相结合。全民教育目标三涵盖范围广泛,加上缺乏可量化的目标,这些都有碍于对该目标的进展进行跟踪。尽管面临界定和衡量的挑战,但全民教育目标三的核心原则是全民教育日程的基础,因为满足青年和成人的学习需求对于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增加工作机会来说至关重要。

二、趋势与进展

(一)中等教育

在亚太地区,中等教育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然而,贫困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残疾学生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在入学方面仍存在严重的不平等。我们需要共同关注的是中等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以及完成中等教育的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进,过去10年所取得的成果就会被削弱。生活技能教育现已被整合到中等教育的学校课程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主题;二是将其嵌入一个主要的承载课程;三是将其融合到课程的多个科目中。一般来说,有两种提供生活技能教育的模式:一是将生活技能教育融进特定的系统或学科中,如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等;二是将生活技能教育整合为一种宽泛的教育。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在亚太地区开展的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仍存在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在改善难以惠及群体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现状方面。例如,失业人员、非正式员工和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另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为处在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打破低技能、低生产力和贫穷的代际循环。现在,亚太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开设了一些专门的技能课程,但毕业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变并没有得到职业指导、咨询服务和经济资助。生活技能教育和工作技能教育现已被纳入到正规和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课程之中,这些技能也被称为核心、通用或关键技能,在确保年轻人参与和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拥有必要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非正规教育

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已经认识到了非正规教育在惠及边缘化群体和弱势群体中的关键作用,实施了针对辍学青年和成人的非正规教育策略,但是,有些国家仍然缺乏质量管理标准化的非正规教育项目框架,包括同等学历项目、非正规职业教育培训与创收项目。这些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的现象也加剧了非正规教育质量低劣的状况;另外,用人单位也不太愿意承认非正规教育毕业生的资质。生活技能教育无论在同等学历项目还是在创收项目中都已变得主流化,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了“将行为改变同特定的健康主题相联”的方法论的支撑,这些主题包括卫生保健教育、烟酒预防教育以及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专门技能教育。随着“生活技能”理念的广泛传播,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将非正规教育用于艾滋病预防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的范例。

(四)生活技能教育

通过审视生活技能教育在亚太地区国家的应用情况,发现了三个不互相排斥的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的方法:一是聚焦社会心理技能,包括社会情感学习、领导力和自我管理;二是聚焦创收技能和生计发展;三是聚焦健康行为和降低风险的艾滋病预防。

生活技能教育项目包括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职业培训与创收,该项目可通过学校传播或者在校外开展,同时也可以融入到儿童友好学校的模式中。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儿童友好学校模式正在被推广到整个亚洲。很多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以不同的名义,开发了生活技能教育的输送和培训项目。然而,无论实施方法和突出重点如何,所有的生活技能项目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缺乏师资培训与项目效果评估。

三、问题和挑战

以下简单概述对亚太地区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正规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的主要评估结论。

(一)中等教育

1.入学率大幅增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所有的亚太国家都经历了中学总入学率大幅增长的态势,该地区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球的增长速度。然而,该地区的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发展一直不均衡,在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2.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中学课程的针对性,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引入信息和通信技术,加强科技教育,注重加强学生对教授内容的广泛认知,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国家的正规中学教育拥有丰富的生活技能课程,而其他一些国家拥有包含生活技能的非正规教育课程。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要确保学生掌握通用的和专门的职业技能,以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了提高教师质量,一些国家把重点放在吸引有动机和有能力教学的“合适的人”的身上,或是放在提高正规的职前培训上。此外,还需要改善校本管理的政策,其中包括对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支持机制。

3.改革对中学生的评估方法

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的现象非常普遍,家教辅导盛行,这种情况在通过考试遴选学生以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国家更为严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学习。如果在中学阶段不进行重大改革,学校很可能会继续实施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将集中在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复制和核心课本内容的背诵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学教育中的考试改革任重道远。

4.解决中学教育的资金问题

中学教育特别是学科的专业化的扩张,必然需要庞大的财政资源支持。而亚太地区的中学教育很少依赖外部援助,各国普遍都在推行增加财政、加强公私伙伴关系和实施财政分权的发展战略。如果各国在中学教育上没有精心的实施,则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区域差距。亚太国家越来越多地尝试使用不同的融资和治理模式增加边缘化群体的参与机会。

(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1.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差别较大

在整个亚太地区,各个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入学趋势并不相同。日本、韩国以及其他拥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国家,已经减少了对传统的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毕业生的需求,而有些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产业基地正在成长的国家对此类毕业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2.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是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这就需要丰富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和灵活的培训方法。采用需求驱动的技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的输送和管理中,这几点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把正规和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融合到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中是值得各个国家重视的,这些技能在确保青少年具备劳动能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参加工作的作用日益显著。

3.全面而完善的资格制度

为了规范资格认证,亚太国家已经开始引入国家资格制度。该制度是根据一套不同层次学习成果的标准进行资格分类的工具,目的在于促进国家和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化,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性。

(三)非正规教育

1.提高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参与度

增加弱势群体(如失业者、农民工和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工人)获得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创收项目的机会仍是一个挑战。有些国家只有一些经验数据,没有有关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入学情况的全面数据。亚太地区同等学历项目的参与水平差别很大,有些国家的参与水平高,有些国家则相对较低。因为同等学历项目已被证明是为失学儿童和青年提供第二次受教育机会的方式,所以各个国家应努力提高其参与度。

2.加强非正规教育的政策、战略和资金支持

在整个亚太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用非正规教育和替代性输送方法为没有完成正规教育的年轻人提供基础教育。然而,非正规教育深受认知度低、政策缺乏和资金不足的困扰,饱受项目质量低、师资培训缺乏、提供者之间的协调性低以及数据和监控缺乏之苦。因此,实施非正规教育的政策仍然是一个挑战。国家必须适当调整相关政策,实现同等学历项目的制度化,以确保教育的质量。

(四)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是非正规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纳入生活技能的非正规教育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生计技能、艾滋病预防、健康促进等,该项目重点关注如何获得批判性思维、领导能力、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生活技能教育的内容已经得到“将行为改变同特定的健康主题相联”的方法论的支撑,这些主题包括卫生保健教育、烟酒预防教育,以及与工作和生计相关的专门技能教育。

四、战略和优先行动领域

报告最后提出了对于战略和优先行动的建议,以加快以上讨论的三个领域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三的进程。

(一)完善信息库

第一,建立信息库,需要开发在三个教育领域内开展入学追踪学业情况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

第二,追踪中等教育在教育系统的情况,尤其是与治理、财政、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和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有关的改革。

第三,分析劳动力市场对于通用技能和专门技能的需求,以此评价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的针对性。

第四,将私有企业纳入合作伙伴序列,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项目的质量和针对性。

第五,收集和分享相关非正规教育项目、实践、参与和效果的实证数据。

第六,评估教育排斥所有边缘化群体的原因和状况。

(二)强化政策、战略和实施纲领

第一,改革中学校本评估的实践和课后测验,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学习效果上。

第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保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政策、项目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增进与私有企业的伙伴关系,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方面促进用人单位和产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第四,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通过战略行动规划加强非正规教育政策,使之成为教育系统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五,鼓励正规教育组织和用人单位承认学生在正规的教育系统之外(比如同等学历教育和非正规职业培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经历。

(三)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强化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好地回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第二,使生活技能教育在所有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课程中走向主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及非正规教育项目也应如此。

第三,将艾滋病教育纳入中等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课程以及课外辅导活动中。

第四,基于对非正规教育目标人群的需求和环境的分析,设计项目以保证非正规教育的针对性。

第五,改善针对初中教师、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教师和非正规教育协调员的职前和在职培训,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生活技能教育方面的培训。

注释:

①韦氏词典将“社会心理”界定为涉及社会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

上一篇:二次函数复习课说课稿下一篇:无法忘却的感动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