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会计

2024-08-11

工业会计(通用6篇)

1.工业会计 篇一

【1】工业会计好还是商业会计好

商业会计相对来说好一些,商业会计与工业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工业会计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因为工业的特征是把材料加工成产品;而商业会计只有商品的购销过程。

1 、商业会计

商业企业会计除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其他行业会计的特点,商业企业将生产者的产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购进、储存、销售三个环节,商业企业可以分为批发和零售企业。

不同类型的商业企业有着各自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商业企业的会计计算方法可分为进价核算和售价核算两种。

如果经常委托他人代销商品或为他人代销商品,还需设置委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受托代销商品账簿。

商品流通企业存在有较之服务业不同的成本计算问题,如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表、商品盘存汇总表、毛利率计算表等,所以在建账时也要有所准备;否则到月末结账时会手忙脚乱。

2 、工业会计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相比,商业会计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

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更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验证。

【2】商业会计跟工业会计区别在哪里

一、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存货,因此,存货比较能够反映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比如,制造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是将一种产品转换为另一种产品,因此它既要储备用来生产的原材料,又会有处于生产过程和生产阶段的在产品,还会有已经完成制造过程、待发出、销售的产成品等。

因此,工业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半成品、产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施工企业的存货核算范围包括库存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工程施工、工业生产、辅助生产等。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购入货物和销售货物,没有生产制造过程,因此它的存货主要是购入待销售的商品,也包括为经营而准备的自身耗用的材料物资。

商业企业的存货更多地体现为所购进待销售的各项商品。交通运输企业主要从事公路、民航、铁路等的运输活动,其存货主要为各类燃料及修理交通运输工具的备品备件,没有或少有在产品和产成品。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有的行业的在产品存货要有较长的时间周期,比如房地产开发业的建筑、待售房屋,大型机械制造的未完工项目(如轮船、成套设备)等;也有的行业存货微乎其微,如旅游业、管理咨询业等。所有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行业会计的特点。

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上,工业企业对于材料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要求将购入材料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相应材料采购成本;商业企业、服务业采购成本的计入与工业企业大致相同。而施工企业、基建企业的建设物资由于采购程序比较复杂,采购费用较高,专设了相应会计科目如“采购保管费”科目核算各项采购支出,并在一定的期间内合理摊销到各项材料的采购成本中。

二、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成本费用是伴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按配比原则、依企业取得的收入而确定的,因此,有什么样的业务收入,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本费用。社会上需要的产品、劳务多种多样,所以各行业的成本费用的内容也必然有所区别。

比如,制造业的成本费用一般体现为所制造产品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及福利费、制造费用、以及与产品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相关的税费支出;商品流通业的成本费用则表现为所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以及耗用物料、支付的人工费用等经营费用和相关的税金;而旅游业的成本费用则主要是为游客支付的住宿费、餐饮费。车费、导游服务费、机构人员工资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由此可见,成本费用的不同应归根于各行业的经营内容,是各行业经营内容特点的反应。虽然会计的共性决定了无论哪种行业都要用相同的方式计算,结转发生的成本费用,但是,各行业经营管理的个性又决定了成本费用的不同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构成比例。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降低成本,所以,只有认真研究成本费用在不同行业的表现及其构成比例,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或者说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工业企业、服务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法。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则比较特殊,一般采用零售价法。

在成本结转方法方面,工业企业的成本结转是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结转方法包括不计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前没有产成品,因此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要根据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实现的完工百分比确认成本。

三、收入核算、管理方面的差异。

我国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收入》,对我国企业应该如何确认、计量收入,给予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仔细分析准则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到,准则之中的收入涉及较多的行业,是各行业会计在核算收入时的综合体现。比如:销售商品形成的收入主要是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业;提供劳务形成的收入主要是服务业和制造业(一般都为制造业的其他业务收入);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虽可以与所有企业、单位的投资业务有关,但主要指的是金融业。进一步,有关收入确认的原则也依据不同的行业而有所区别。

显而易见的是,一般的制造业、商品流通业要遵循权责发生制来确认收入,但有相当大部分的服务业企业就无法遵循这一原则,它们只能按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的实现。施工企业收入的确认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完工程度的确认包括投入法、产出法、技测法;基建企业收入冲减相应投资。

【3】哪个行业的会计最赚钱

01.商业会计

商业性质的企业,一般都是充当一个“中间商”的角色,就是把从生产者那里生产的商品进行购买——库存——销售给消费者的流程。

所以,商业会计一般要做的工作也主要是针对这几项内容展开。

主要针对入库、出库、期末进销差价的核算问题,要求会计算商品毛利率,商品进销差价计算等,还有就是关于收款和销售的方式,做好应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安排。

因为这类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其工资水平也不会很高,一般在3000-4000元。

02.工业会计

工业企业的性质,是需要采购原材料,然后经过自已的加工,最后把成口销售出去。与商业企业不同的是,商业企业是直接采购成品进行销售。

所以,工业企业非常注重对于成本的管理,要运用量本利方法分析企业产品定价,并选择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定价还是设置目标利润定价。

工业企业会计一般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所以薪资水平也会高一点,大概在5000元左右

03.建筑会计

在建筑行业,与其它行业又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建筑行业一般某一项任务的持续周期会比较长,需要较长的工期来完成,所以就造成了耗费较高。

建筑类特定科目,包括工程施工-毛利,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工程结算。

这些科目及业务财务关系,一般需要会计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单独学习提升。

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难度较高,因此一般月薪也会在6000左右,比前面两个行业高一些,但是工作环境就相对艰苦一点。

04.金融证券会计

对于金融证券公司,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处理日常收付款项、掌握资金头寸情况等出纳工作、向税务局进行纳税申报及其相关事宜、编制业务量统计报表、风险控制职能、协助财务负责人完善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组织实施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等等。

因为金融证券公司所涉行业的敏感性,所以对于风险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那么就要求会计要有更高的实操技能和风险控制能力。

一般这类公司会计的薪资在8000左右,且需要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才行。

2.工业会计 篇二

1、会计人数众多, 但普遍素质较低

2002年时就有人作过调查, 每10个大学生中, 就有一个学会计专业。按人口比例来算, 一百多个人中就有一个会计, 会计队伍十分庞大。而最近几年来, 随着大学的高楼林立, 大学生的数目攀升, 会计专业的扩大化普及, 这个数字只会一路呈上升趋势飙涨。水涨船高, 会计这个行业早已人满为患。然而, 人数虽多, 但从业人员执业素质并不高。从学历结构来看, 至2002年底, 具备大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5.71%, 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5.54%;从职称来看, 高级职称占0.49%, 中级职称占10.67%, 初级职称占38.22%, 还尚有50.62%无职称。由此可见, 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并不高, 而且参差不齐。早从2000年7月1日起, 我国颁布的新《会计法》就有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而在2002年, 在广西区进行会计从业资格专项检查时, 结果表明, 无证上岗人员有15240人, 占全区总会计人员比例的13%。随着竞争的加剧, 关系加后门, 权势加金钱, 笔者相信这个数字只增不减。

2、会计核算层人员多, 财务管理层人才少

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 会计从业人员偏重于会计核算, 而擅长财务管理的人才却相对显得稀少。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本的运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直逼白热化阶段。跨国公司已成为许多公司寻求长久生存与更强竞争力的主要经营方式。这种触一弦而动四海的紧张竞争下, CFO (财务总监) 作为掌握着企业的神经系统 (财务信息) 和血液系统 (现金资源) 灵魂人物。公司理财与金融市场交互、项目估价、风险管理、产品研发、战略规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建立以及洞悉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冲击等都是CFO职责范围内的事。作为CFO, 不仅要能够计算、评估、测算公司的价值, 最重要的一点是还要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默克公司的茱迪·莱温特, 全美最优秀的CFO之一, 她为默克公司重新设计了一套对新型药品的获利能力与方式的估算方法, 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财务数量分析模型说服公司增加研究开发预算, 结果表明这种模式为默克公司带来了利润的丰盈增长。而我国会计职业强调会计核算, 忽视财务管理, 恰恰本末倒置。最后直接导致经营自主权的缺失, 企业价值管理漏洞的后果。

3、会计制度不断更新颁布, 但光治标不治本, 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屡禁不止

1992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两则”、“两制”, 揭开了我国会计改革的序幕;2000年12月, 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 自1997年开始, 财政部就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2007年, 又出台《新会计准则》, 一时沸沸扬扬。早在2001年, 中国加入WTO之后, 一切又开始改革了。同年四月,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取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 新的IASB章程开始流转于全球, 会计准则更明显更深入地国际化了。我国明确表示要以积极的姿态进行攻关, 将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思想渗透到国际会计准则的机制中, 争取得到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这并非朝夕可成就的易事, 其中涉及到许多改革与转变, 自然也出现了不少管理疏忽与投机行为。会计信息造假, 职业道德问题被越来越多的抬到桌面上来探讨。然而, 收效甚微。近年来, 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制度与政策的缺陷与歧点采用舞弊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进行违规违法操作的案件还是层出不穷。这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 损害了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与利益。

二、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与相关内容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 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其中基本会计准则根据1992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了修改, 16项具体会计准则是在2005年已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2项具体会计准则为全新的。执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符合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和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地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 新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实施, 是促进财政、会计工作的重要举措。正如我国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 作为“我国会计审计史上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终实现了全面趋同。

三、工业会计的发展机遇与变革要求

工业会计的发展前景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 我国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大背景。而“入世”为我国整个会计行业也带了不少发展机遇。

第一, 有利于中国会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接轨, 与时俱进, 提高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 增加企业无形资产。

第二, 有利于中国会计向管理型人才转变。会计信息是财务决策的基础, 管理会计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会计的职能需要尽快向管理会计转变。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则能为学习提供快捷的有效方式。

第三,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现今, 互联网竞争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经济全球化则是一个良好的便利平台。

第四, 有利于中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会计信息化, 即把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 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处理, 加快会计信息方面的规范是建立国际间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全球的合作与准则的制定, 为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提供了透明化的保障。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与机遇, 工业会计的发展显得迫不及待。而若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趋利避害, 获得最大胜利, 工业会计的内部改革就显得刻不容缓。

首先, 强化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我国会计的从业水平参差不齐, 要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质, 可从职业资质、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与职业技能六个方面入手, 有的放矢。尤其是职业道德这一环节, 他与企业管理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 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的同时, 企业也要改革内部管理弊端, 提高运作效率。而不是只着眼于账面, 要从长远考虑,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把会计人员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逐步构建会计行业终身教育体系, 杜绝无证上岗与职业道德纠纷丑闻的再现。

其次,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这是中国“入世”的要求, 力求使制定出的会计准则既能结合中国特色, 符合我国国情, 又能尽量与国际接轨, 兼具时代性与前瞻性。在大的冲击下不至于孤立无援而丧失竞争力。

第三, 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与监督机制。这是针对整个会计行业提出的要求。企业管理与会计职业执业水平的全面协调是提升行业竞争力最重要码砝。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行业标准。近年来, 由于没有有效的执行标准, 在证券市场中出现了许多犯罪案件, 如琼民源、银广厦等虚构收入、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因此, 强化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第四, 有秩序有准备地开放会计市场。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或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等方式, 逐步达到上规模、上水平的目标。

“入世”以来, 我国会计行业逐渐由过去有限范围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元化的市场开放模式, 允许国际著名会计公司介入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使其享有与国内会计机构同等的交易机会与权力。这对于我国还处于未成熟期的工业会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 只有通过会计行业从业会计本身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由内而外的整体变革与整合, 在与国际接轨的入世条件下, 工业会计作为其中的一支才能逐步成长成熟。

摘要:会计新准则出台之前, 我国会计行业存在许多或大或小的弊端, 有些甚至直接处在风口浪尖上。新准则出台后, 这些弊端就会相形见消了吗?国家政策与商业利益相碰撞时常常是“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恶性对抗。工业, 国家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而工业会计存在于这个时代竞争的洪流中, 在陆续到来的各项新准则下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笔者通过本文会详细进行解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工业会计,会计

参考文献

[1]彭原波.会计行业现状及问题[N].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2004;2

3.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 篇三

【关键词】工业会计;管理工作;电算化

在我国现代企业中,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它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方便,促进他们做出正确的经营决定,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太快,以致于很多原有的会计方法不能满足管理者的需要,造成会计信息的滞后性,因此,为了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就要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简单,准确,从而提高会计者的工作效率,解决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难题。以下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1.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套完备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形成一套完备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我们都知道,电算化并不是只与计算机相连接而已,在今天会计电算化已影响着企业的电子通信,市场及管理很多方面。电算化并不只是纯粹的财务工作,它还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管理系统,可以说它是企业未来的经济大动脉。运用电算化进行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经过各部门计算机的相连接,形成企业的管理信息网,另外,为了使信息正确化,在企业工作量大的部门中就要单独设置管理信息网[1]。

2.发展会计管理工作,就要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

在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过程中,财务软件是电算化实施的基础,在今天,会计电算化中的财务软件有两种,分为国外研发和国内研发两种,我们都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国外所开发的财务软件是根据国外的国情研发的,所以说国外所研发的财务软件只适用于国外并不适用于我国。我们国内所研发的财务软件它适应我国的企业,但是由于它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所以说在产权上面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它的造价也就比较高。这种国内软件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来说说它的缺点吧,这种国内财务软件在后续的软件维护上很难,并且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它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是由专业的专家所研发出来的,技术力量雄厚,非常的有原则性,在性能使用上功能完备,很适应国内的企业。第二,这种财务软件具有简单的操作方法,当一个企业没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时,运用这种软件也是非常划算的。在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技术中,还有很多的方法,例如,企业还可以不断的培养软件开发人员,提高他们的电算化技术,进而开发出适应自己企业的财务软件,这就为企业减低了财务成本,并且自己开发的财务软件也可以在后续工作中实行方便的管理。在财务软件开发过程中,要使计算机与财务相结合,在企业中选出优秀的电脑人员,建立专门的电算化组别,经过不停的研究,建立专门的财务软件,并且传达给企业的每个财务部门,使之形成开发与使用为一体的目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大贡献[2]。

在企业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要有高瞻远瞩的理念,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把那些只能保存财务报表的软件淘汰掉,研发那些可以运算及储存大系统的财务软件,提高电算化软件的级别。要改正以前的单独机体,形成有结构的财务网络体系,在计算机结构中,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资源,使计算机在财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管理水平,首先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帶来正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为他们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基础;其次是它能阻止企业在发展中严重浪费资源,并且能使资金得到有效的周转,降低成本降低浪费,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益。因此,在企业财务软件的开发中,要以创建自己的研发队伍为中心,创建有专门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创建适合自己企业的电算化软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财务软件最优化,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3]。

3.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企业中的人员共同协作而完成

3.1需提高会计人员的电脑操作技术

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光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企业中的每个人员共同努力完成。因此,在企业内部就要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即提高管理工作需要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相互协作而完成,那么这种特点就要求我们的相关的会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使得他们在电脑上能顺利的对财务软件进行正确地操作,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

电算化是运用电脑进行记账,而不是以前的手工做账,它是通过网络技术操作完成,相对于手工做账,它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他们的工作速度。同时运用电脑做账,经过各部门的联网,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使会计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即各部门通过电脑上的财务数据,可以了解自己部门的财务状况,即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数据,分析问题的原因,从而进行改正,因此实现会计工作的最优化,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协作。

3.3在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中,会计管理人员是关键

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管理人员是相当的重要的,他们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支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让财务管理以外的人员对电算化进行操作的话,那么他们只了解企业财务的表面现象,而不能从本质上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了解。所以在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中,要以财务管理人员为主力军,使专业的会计人员与专业的计算机人员相互协作,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4.促进会计管理发展的举措

第一,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企业需选择一部分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培训,使他们可以参与财务软件的开发,提高财务软件的实用性及其质量。

第二,对于计算机人员来说,企业则需要对他们进行会计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会计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加贴近企业内部财务的电算化软件。

第三,在引进别的财务软件的同时,不要一层不变的就拿来使用在企业财务上,在进行使用之前,需要我们的企业研发人员,对引进来的财务软件进行一部分的改进,把它变成适应我们自己企业的电算化软件,通过这种改正的方法,可以降低企业开发资源的成本,减少研发支出,并且降低财务软件的开发周期,为企业提供方便[4]。

5.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业会计管理水平还需全体企业人员共同努力,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与计算机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正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使得他们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尹佳欣.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247.

[2]徐晶.现代工业会计管理趋势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5:94.

[3]亓同进,李海绒,姜学武,黄晓琴,常缨征.我国现代企业的会计文化研究[A].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44.

[4]于玉林.从会计学总体层面探讨会计学的发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75-80.

4.工业会计的操作流程 篇四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

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

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

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

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第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 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

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5.工业企业责任会计的实践探索 篇五

一、实践探索的思路

公司根据成长型发展战略的要求,每年均要对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货款回笼率这3个定量指标设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公司为了完成各项战略目标,就必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主体进行考核激励。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公司要完成营业收入和货款回笼率指标,就需要采取一些灵活机动的销售政策,给予各区域销售人员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及时选择采取买赠促销、会议促销、广告促销等手段参与市场竞争。对于利润总额指标,公司分析认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和产品品种结构均对其有很大影响,公司不同产品之间的毛利率差别较大,在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公司期间费用不能大幅度压减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销售品种结构也可以有效降低综合成本率,从而有助于利润总额的完成。因此,公司决定根据市场导向采取以销定产的经营策略,这样销售就成为公司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环节,公司针对销售部门的考核激励应该是开展责任会计工作的重点。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打破常规的责任会计的考核办法,根据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各个责任主体设定一些关键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对各责任主体的考核激励,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确保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根据战略目标细分责任中心

1. 公司将高层经营领导班子、销售管理团队、各区域销售业务员设为不同的利润中心,根据董事会审定的年度预算和销售大纲授予不同的决策权。其中,公司经营领导班子规划决定整体经营方案,按预算统筹实施企业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销售管理团队制定产品品种销售政策和销售考核办法,对各区域、各主要产品的促销实行“限额包干,灵活使用,节约奖励”的销售政策,促销费用的投入随销售量的增长而增加;各区域销售业务员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品种销售政策,选择实施具体促销活动。业务员在限额内有权根据市场特点决定做广告促销、会议促销、节日促销、买赠促销等产品推广方式。

2. 公司将各生产车间作为成本中心,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产品生产。各生产车间根据定额限额领料,自主安排用工,自主决定计件工资分配方案。

3. 公司将各职能管理部门作为费用中心。按预算分月度控制费用支出。

三、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各责任中心的考核办法

1. 公司高层经营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也就是公司的目标任务,分别是:

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货款回笼率。对公司高层经营领导班子以年度考核为主,实行年薪制,将年薪的60%按月预发,预留40%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进行考核计发。

2. 销售管理团队的考核指标为:

销售收入、货款回笼额、销售费用和重点产品销售额。对销售管理团队实行月度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计发70%绩效工资,年末根据考核结果计发预留的30%绩效工资。

3. 各区域业务员的考核指标则细分为:

销售收入、货款回笼率(还细分货币回笼率和汇票回笼率)、重点产品销售完成额、核定的营销费用额。实行月度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计发70%绩效工资,年末根据考核结果计发预留的30%绩效工资。

4. 各生产车间的考核指标为:

合格产品产量、产品材料耗用量、单位产值能耗。对生产车间实行每月考核,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计件工资,对能耗超标者进行扣罚。

5. 公司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为:

预算费用和工作效率。实行每月考核,按月计发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并根据公司整体业绩计发半年奖和年终奖。强化为生产、销售一线服务的意识,实行超过24小时不答复即问责机制。

四、实践应用的效果

1. 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年销售收入由2006—2015年增长了172%,九年年均增长率达19.1%。重点产品销售收入由2006—2015年增长了228.7%,九年年均增长率达25.4%。

2. 每年均能很好完成目标任务,各年货款回笼率均达98%以上,有效防范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3. 由于高毛利的重点产品销售比重提高,公司综合成本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有效克服了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影响。

4. 由于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员工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员工满意度明显上升。

五、实践经验总结

1. 围绕战略目标设定考核指标。

责任会计的工作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考核指标的设定,公司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并参照关键指标法的原理设定各责任主体的考核指标,通过促使各责任主体完成考核任务来达到完成整体战略目标的效果。

2. 通过调查分析和充分沟通来确定考核标准。

公司在确定考核标准之前,均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还要进行走访,通过分析测算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销售前景后再确定年度考核标准,使目标任务不至于过高或过低。公司还与各责任主体进行充分沟通,使目标考核者理解考核标准的制定依据,从而有信心通过努力完成任务。

3. 通过预算控制和考核分析来保障考核效果。

公司将各部门、各区域、各品种的年度目标任务按月度、季度进行分解。从而可以每月、每季进行跟踪考核、分析总结和兑现奖罚,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 责任会计应遵循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

公司根据需要对每个责任中心授予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并遵循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进行考核激励,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各责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六、结语

在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常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创新,而且要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科学的考核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摘要: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仅要重视技术的创新,而且要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责任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过科学的考核激励,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责任会计,实践探索,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的推行[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6-107.

[2]柳亚芬.责任会计在企业推广应用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19-120.

6.工业会计 篇六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工业企业;有效策略

就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市场经济的维护有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一些工业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致使各种违法乱纪现象越来越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不难看出,当前经济下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迫切要求工业企业及时做出调整。

一、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质是:为了保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而实施的一种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业务组织形式,也是区别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职责分工制度。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而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又是能否顺利完成经济体制改革转型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后盾。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改善当前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但是在长期的实践调研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与国外先进的会计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建立完善的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势在必行,为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基础。

二、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

(一)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强。近些年来,由于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很多公司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只注重公司经济利益的追求,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只是流于表面,起不到真正的控制作用,内部会计控制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之有些领导经常以自我权利为中心,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使得建立起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制度执行方面的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未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没有相应的会计监督人员和监督内容,从而直接致使工业企业的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比较随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一些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完全忽视,无法保证各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出现问题或者发现错误无从查起的情况。长此以往,使得工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应有的严肃作用,影响到工业企业的科学化管理。

(三)内部控制内容设计的不合理。在现代企业中,工业企业被划分为多个部门,内部会计控制内容设计不合理,导致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仅取决于财务工作的质量,工业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对其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三、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和理念。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的第一要义是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有效约束员工不合理工作行为,努力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良好成果。同时,也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机制做到完善,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结合的方式,建立以“防”为主的事前内部控制,以及以“堵”为主的事中内部控制,还要完善以“查”为主的事后内部控制,并用这样的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对经营风险进行控制,提高工业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二)提高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决定着企业单位是否有序开展,企业的管理人员肩负着会计管理工作的全局。管理人员要率先做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同时督促管理人员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重视制度控制,以及熟练地掌握财务操作监管流程,坚定不移地执行内控制度。并根据公司发展形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在原有的会计制度上不断完善,减少因为工作疏忽带来的漏洞和经济损失。

(三)完善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是制约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考核,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工业企业应该严格以《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为依据,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使得各部门员工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离、相互制约监督,形成统一协调的制衡机制。

(四)建立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对各部门岗位合理有效的安排,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考核制度和员工个人的职务升迁以及薪资相挂钩,根据工作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者处罚。还可以实行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定期上岗制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增强其处理综合事务的能力,对于工业企业经营中发现的漏洞和违法乱纪行为及时纠正,并排查一切不利于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因素。

(五)强化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工业企业的审计与资产管理人员要对工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一旦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出现失误或者出现突发的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和工作进行严格盘查,如果情况严重,已经造成公司财务受损,就应该立即上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并做出意见发表。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工业企业要严格强化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对工业企业的正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结语:工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实现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高度一致,保持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从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资产的安全。此外,工业企业要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做出必要的调整,尤其是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因为管理漏洞出现的问题不会再次发生。当然,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并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以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杜昌席.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2010,12:318-319.

[2] 张菁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6:164-165.

上一篇:模特大赛初赛主持稿下一篇:考研英语 从单词到语法从语法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