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2024-09-10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通用10篇)

1.《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篇一

《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寒假回到家后,想想这四十多天的假期,总觉着要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想了那么久,也许只有看看书才是能坐下来安心做到的事。但是好的名著看起来总感觉挺累,还是找个简单点的小说来看吧。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电影叫《海上钢琴师》,电影拍得还是很不错的,就想看看原著写的怎么样。于是就找到这个小说,来看看。现在我就想谈谈看过这个电影还有这个小说后的感受吧。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丹尼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丹尼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善良的丹尼十分疼爱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丹尼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在1900八岁那年,司炉工丹尼布德曼在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中被击中后脑身亡,船员们一起接替丹尼布德曼继续抚养1900。

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惊醒,循着琴声到舞厅里一看,竟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地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维珍尼亚号邮轮上演奏钢琴的生涯并显示出举世无双的钢琴天赋。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出无穷无尽的美妙音乐,那些原创旋律仿佛生来就在他脑中一样。

“1900”长大后成为了一名钢琴师,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他是自由的,因此他的曲子都是随机创作的,他想到什么,看到什么,然后利用自己的手指,按下琴键,感情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给人完全真实的感觉。他是那样的自由不羁,有时在演奏的时候他会即兴改变所弹得曲子,这令自己的同伴很是无奈,但这就是“1900”:一个本真的自我。当遇到向自己挑战的人时,他还是以绅士的风度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我们说他的琴声出自内心,没有任何杂质,干净的如同一泓清水。当他在谈钢琴时,偶然间他在船舱圆圆的窗口看到了一张美丽的脸庞,明眸,红唇,让人感觉清新舒畅,他就这样静静的注视着她,琴声如流水汩汩,顿时让人感觉心灵安静,当你静静的倾听那音乐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那会是多么的苍白。就这样一首曲子诞生了,但是“1900”不会将它运用到商业中来为自己谋取财富,因为音乐是他的生命,而金钱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根本不在乎的,当然在如今这个崇尚拜金主义的社会里,金钱是身外之物可能只适合少数人了,说实话我没有那么高尚的境界,以现在我的经济状况而言,金钱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哎,我是俗人啊!言归正传,他想把录音带送给她,但是没有成功,他只能悔恨而又伤心地毁掉它,那里面寄托了真挚而又纯洁的感情,那是一种美好又带点遗憾的暗恋。就这样,女孩下了船,而他始终未曾踏离船一步。当他终于下定决心走下船时,当他看到纵横交错的道路时,他将自己的帽子扔入水中,看着它漂浮,看着满眼与船中截然不同的陆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毅然转头又会到了船上。他说这一生都不会离开船,从出生到现在他从未踏离船一步,他已经完全习惯了船上的生活,而陆地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当维珍妮亚号将要拆除的时候,他的朋友坚信船上有人,尽管他人已经检查过很多遍了。终于朋友还是找到的他。“1900”说,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是啊,当你在一个环境中呆的太久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感觉与这种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其他的环境我们真的没有勇气去尝试,去探索,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对于他终生没有下船我有两种看法:

一、海上钢琴师虽然在船上是人人敬仰的人物,但是到了陆地上他还会得到这样的赞誉吗?他没有把握,那样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未知数,因此他不敢下船;

二、他爱钢琴胜过自己的生命,在船上,他可以在这个狭小的简单的世界里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千变万化的音乐世界,但是陆地则不同,陆地本身就很复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伪与污秽,那原本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他的纯净的音乐世界与复杂的社会现实肯定会格格不入,那样就会使他失去他所热爱的音乐的本质,所以不下船对他来说是保留了自己的音乐世界。

他的朋友麦克对他的感情也是值得描写的,麦克敬佩他的才华,给他由衷的赞赏,在船上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维珍妮亚号将要被炸掉时,他努力说服负责人让他上船检查,因为他爱他的朋友,不想失去他,最后他理解了“1900”不下船的原因,他表示理解,这就是朋友。

同样乐器行的老板也是善良的。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他听完麦克的讲述后对钢琴师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麦克的真诚打动,因此最后他把麦克卖给他的小号还给了他,这是人本性的善良。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麦克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麦克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麦克离开了,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便是海上钢琴师1900,传奇而又平淡的一生,这也是他的命运!

我看完这部小说,很多情节都让我为1900的凄凉身世而感叹,同情他的孤独。每一次我都为他的才华而感慨,欣赏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这部小说让人们更加明白莎士比亚的名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给人们看。”我在无语泪流的痛楚中感叹1900的命运,感叹1900和麦克的真诚友谊,感叹世界的多变。

孤独的寂寞与海上的漂泊就是他的宿命,1900最终也没有选择登上陆地,而是与他的船--他的躯壳、他的身体一同沉没。他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像一首杰出的乐曲,与其狗尾续貂,不如在华彩中谢幕。

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惧死亡,人的生命很宝贵,活着我们就可以感受生命中的喜怒哀乐,生活在一个从小就适应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面对失意和挫败的态度,以及如何调试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坚强的一面,唯有信念让我们坚持自己,面对自己......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麦克

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克,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但麦克可以,麦克“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克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克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情,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带来快乐。我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知道,爱你是个错误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爱情,死亡,流传,我知道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1404 庄广大 0901140403

2.《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篇二

记得影片中1900的好朋友麦克斯曾说过, 在海洋上生活的人认为, 海洋是摇晃的, 而人是平稳的;而对于在陆地上生活的人, 陆地是平稳的, 人则是摇晃的。这就形象地表明了海洋生活与陆地生活的对立:即陆地的日常生活是遵循习俗和规则进行的, 而海上生活则是一种例外, 超出了常规, 体现着世界和人性的本然。1900一直生活在大海上, 是以“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来观照陆地社会的。1900从这里看到文明的局限及其对于人的束缚, 他生活的海洋是个自然的所在, 而陆地则是个文明的场所。1900所代表的海洋对陆地的抵制实质上是自然对文明的消解, 1900不愿意下船正是不愿在文明中迷失自己的自然本性。

麦克斯是作为1900的对照形象存在的, 他曾多次劝1900下船, 劝诱的方向从好奇心 (看看这个花花世界) 到利益驱动 (凭借1900的钢琴才华能大红大紫、生活富足) , 最后是情感 (娶妻生子、过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等。麦克斯代表的是陆地上的社会人的价值取向, 但这些并不能打动1900。因为, 对于1900来说, 一旦融入社会, 那将是一辈子都不快乐的旅程, 它会使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内格尔说, 世界上所有有目的的活动都有其支点。作为一名天才的钢琴师, 音乐就是它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音乐是他的语言, 他用音乐来言说身边的世界, 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宇宙生命的理解音乐使他的生命在一条有限的船上自在逍遥。1900虽然从未下过船, 但在这个有限的生活舞台上却早已看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辉煌与凄凉。1900对陆地的拒绝可以说首先源于他所感悟到的:陆地上的芸芸众生总是看不见自己眼前的所有, 却宁愿舍弃一生去忙碌奔波, 追逐着他们自己其实也看不见的那些幻想, 他们盲目地寻找, 换来的或许是居无定所, 经历悲欢离合, 最终生老病死。相较而言, 1900却紧紧抓住了他看得见的幸福:一条船, 一架琴, 兴之所致的演奏。或许, 1900对现实比我们看得更远、更深邃, 他懂得如何把握住眼前所有的幸福, 守护世俗人们早已失落的如孩童般的纯真。也正因如此, 1900对陆地的拒绝更显彻底。

对于1900来说, 无论外界对他的音乐是赞赏还是贬斥, 无论音乐可以给他带来多么巨大的声望和财富, 无论远去的情人多么令自己魂牵梦萦, 无论自己终老一生的弗吉尼亚号轮船到头来是否要摧毁, 他都要选择驻足, 选择固守自己的人生信念, 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生动写照。1900跟麦克斯告别时曾说过, 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 我可以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 在这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在面临无边无际的选择时, 常常表现出无休止的欲望, 对此1900感到不解。因为1900的世界就是自己赖以出生和成长、每次只能载客2000人的“连同他们的梦想”的这条船。在由88个琴键组成的键盘上, 他可以创作出无尽的, 给世人带来欢乐的音乐。而陆地, 对于1900来说是一个怎么也无法数清的键盘, 是一只过大的船。在这里, 托纳托雷通过自己所塑造、所钟爱的角色之口, 表达了他对于作为视觉符号的“弗吉尼亚号”所代表的一种简朴、淡泊的人生观的肯定, 以及对以“陆地”为代表的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的批判。

在存在主义看来, 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中,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 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 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所以, 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 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我认为这部影片给观众最大的感动和冲击, 并不仅仅在于它所宣扬的对工业化社会的哲学反思, 而更在于———人活着, 总要有些自己所理解的生存智慧让我们去坚守一生。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1900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 在大海般广阔无垠的音乐里自由翱翔。但他藐视社会认可的规则, 藐视岸上的生活, 他重视自身的存在甚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轻易打败了爵士乐鼻祖谢利并表现出对“伪自由”的鄙夷, 如果他愿意他也可以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或者寻觅到自己的爱情, 但是他没有像常人那样去要去追, 而是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 只因为1900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

3.《海上钢琴师》 篇三

The Legend Of 1900

导演:托纳托雷

国家:美国

主人公“1900”是个从婴儿时就被遗弃在轮船上的孤儿,也是个天才的钢琴演奏家,他海一般蓝色的双眼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感受到其内在的生命律动,不管看到什么,都能随即创作出一曲新鲜、动人的音乐。片中,“1900”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钢琴只有88个键,是有限的,但它演奏的音乐却是无限的。”如同他所说,依靠钢琴,“1900”找到的不仅是生活的快乐,还有生命的意义。影片中的一个片段曾经为钢琴赋予了魔幻色彩:当风暴来临之际,“1900”却演奏着钢琴,在舞会大厅里自由驰骋。“1900”一生中从未离开过轮船和海洋,他天才的钢琴技艺成为一个传奇。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最终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陆地。

[老师作品]

艺术化生存的一种方式

蔡朝阳

影片全部的戏剧化场面,爱情的萌芽也好,战胜爵士乐之父也好,在我看来,仅仅是为了铺垫,导演的意图在最后,1900和“康牌”小号手的一番对话。这一番对话,见出1900不仅是钢琴家,也是思想者。在琴键上,8日个键,清晰可以把握,在这个可以为我们把握的地方,我们从这里出发去试图把握世界。这艘船是1900另一个可以把握的地方,1900生于斯、长于斯,这就是他对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理解的另一个出发点。他可以认为妈妈就是一匹马,可以认为孤儿院就是收留那些没有孩子的人的监狱,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从音乐出发,去直觉的把握这个世界,达到他个人的本质。

对于1900而言,或许个人的本质,才是本质,因为归根到底,生命只是个体的生命,每个人都只能拥有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受,他人无法替代,他也无法去替代别人感受。这样,“康牌”小号手就是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跟1900迥乎不同。两个人两下烘托,凸现导演意图。

1900只在意感受,感受似乎是惟一的真实。比如他们躺在煤堆上,对新奥尔良晨间美景的想象与描述。“总有那么几个早晨,浓雾突如其来”……这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几个片段之一。而在描述这一美妙景象的两个人,脸上涂满了黑煤的污迹。这样看来,1900颇有些类似于东方玄学的味道,专注于内心感受,心灵即自由。苏东坡不也这么说么,名山虽好,不如卧而神游之。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条船,但是他对世界有着最为美好的诗意想象。

“康牌”小号手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想的是赚大钱,成大名,一切俗世的繁华。这一切作为小号手的个人选择,同样令人动容,叫人尊重,这表明小号手对生活还有着盼望,有着梦想,还有自信。就像他在求职时即兴演奏的自信与陶醉——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的世纪,一个蒸蒸日上的,人类文明的上升时期!这艘海上浮城,不也满载着梦想么?看看那个最先发现自由女神的年轻人的蓝色眼眸,那里充满着幻想和希望,多么动人!

生,没得选择,但可以选择死。

这样,1900选择不离开船只,与船协亡,便是建立在他对世界的理解之上的最后选择。一个没有出生证、没有身份证明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了,我们如何确证他的确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了呢?这一个问题对于1900而言,毫无意义。因为1900曾经存在过了,感受过了,这对他自己便是意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向来便是人类无法解决的永恒命题,1900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一个答案。

同样值得一提是小号手的姿态,他泪流满面,但是他最后尊重1900的意思,这便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的态度。他转身走了,听完了1900的最后一个笑话,目睹这艘船的在一片火海中消失。[学生作品]

寻找勇气

王小波

海上钢琴师1900,他短暂的一生都在船上。On board,他很快乐。他从未听从任何人的意见下过一次船。他在88个键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也不可能有人打扰他。而我们的生活到底是为自个儿活,还是别人安排的?我们是否还很快乐的接受他人的安排?

巴里客的小说《海上钢琴师》像极了卡尔维诺的小说《树上的男爵》。而《树上的男爵》是我至今看过的最好的外国小说。柯希莫的形象曾一度出现在我的睡梦中。我想很多人都缺少了勇气,做了沉默中的大多数。龙应台女士说:“为沉默而可耻!”这话虽然重了些,但王小波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也站起来说话了。这说明沉默对社会没多大帮助。我在柯希莫和1900身上看到了勇气。我希望看到更多有勇气的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另一种人

李一鸣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很多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地到处寻找一个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1900

纵使他说话总是礼貌地带着微笑;纵使他的琴声总环绕着舞蹈,可我们知道,他一直悲伤。纵使他没有流露过哪怕一次。然后他的一生,便从此独自背负。

他便带着这种似乎毫无道理却深埋在其心中的情感,心不在焉地度过这徘徊于88个琴键间的一生的。没有什么可以深深地吸引住他,包括爱情,包括钢琴,就因那毫无理由的性格。

我们跳了出来,说它是“悲剧气质”。

一切只因那无际的海。大,然后是扑面而来的排山倒海的绝望。所以海上的人们适应地放弃希望,放弃一切找寻边际的权力。

陆地也很大,然而不同的是,陆地总会有个头的。但更恐怖的是陆上的未知的东西,竟比海面上的多得多!那里有无数互相交织的蛛网一般的路,通向无数多个同样陌生的地方。然陆地上的人们便有了好奇的习惯,总希望能走完一切他们能见与不能见的路。因为他们坚信,大陆毕竟是有边际的,而那边际,终有一天会被他们找到。

所以当船上的陆地人发现美洲一隅的时候,他们惊呼:“America!”然后雀跃地拥下船,欣喜自己发现了大海的边际。而海上的人则看着人群上上下下,一批批如他的悲伤一样绵延不绝。

他把无尽而简单的大海作为自己的归宿,因为他想,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承受那么多陆上的繁复与陌生。

音乐如水,柔情如水

魏妍露

他是特别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应该是充满个性的。当船长告诉他,按规矩小孩子不允许弹钢琴时,他说:“规矩可以滚蛋!”当爵士乐鼻祖戴着大大的金戒指,闪着发亮的牙齿,骄傲地向他提出挑战,而最终失尽颜面,灰溜溜地走掉时,他看着他的背影,只留下一句:“爵士乐也可以滚蛋!”以至于几年后,“我”离开他,离开那艘船,面对战争时,会想到他应该会说:“战争也可以滚蛋!”

也许,正是这种另类的性格,铸就了他另类的音乐。而那源源不断的灵感,则是来自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天马行空的

想象,和一个个或凄或美的故事。于是,那一段段音乐从他指尖溢出,徘徊于每个人的耳旁,扣动着每个人的心弦。也许,那已不再是一段音乐,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思想,一种情绪。它似乎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忘却刚才的所想、所做;可以使人眼中、脑中、心中满满的都是它。

最喜欢他的那首《柔情似水》,给人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感觉。似是一个心仪的女孩从眼前经过,留下淡淡的芬芳,使人陶醉;似是突然见到了一朵美极的花儿,欲摘却又觉知不应该摘,而踟躇不定;似是一个温柔的男子,在轻轻地抚弄着心爱女子的秀发;又似是恋人间,耳旁轻轻的呢喃。

整部影片也如音乐一般凄美。结束了,余音还在,缭绕于心中,挥之不去。

逻辑的错误

张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只是在前两次看时,没过多久我就换了频道。

片子在结尾处,一再的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强调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不可控性,由此便可能带来人性的堕落。我记得1900曾经说,他一旦到岸上去,他就会变。对于他所说的变,我猜是一种道德品质上的败坏,当然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但他是如何确定自己是“善”呢?片中所描述的1900几乎是一个没有性格的人,因为他似乎从自己对于现实的认识中,组建了自己的原则,一切的行为都是依照这个原则,这使他在片中简直是一个高人。他没有失败,他能看透船上这个世界的一切,直到最后1900宁愿死也不愿踏上岸,似乎体现了导演对现实的厌恶、恐惧。那编剧为什么不让1900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改变现实,却选择了逃避,是出于自信的不足,还是出于对现实的绝望这不得而知。

片中的“珍尼亚号”选择了爆破,而不是拆除,这相当值得商榷。而且1900一直说“生于船,长于船,终于船”,只字未提这船是特指“珍尼亚号”,也就是说,即使他不想上岸,但他还是可以到另一艘船上去弹他的钢琴,而且那位号手也只字未提这一建议,不只这是特意安排,还是一次逻辑上的错误,让如此一个灿烂的生命因愚蠢而死。

对于所有文艺性的影片,我一直都不相信编者琢磨过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使得它有某种意义。但观众却能看出这些东西来,我想这纯属多余。只不过,电影会让我们去思考一些现实中常见的例子,但生活却不会。

4.《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四

灵宝实验高中3209班

高荣

前几天,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它是一部富有戏剧性的电影,却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T.D.雷蒙1900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整装待发。可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突然怔了一下,最终把帽子扔在了大海与陆地交界的的陆地上,决定不去大陆了,也因此与世界失之交臂。为什么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了呢?在我看来,一方面,他一生都面对大海,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让他对陆地踌躇不前。另一方面,陆地象征着“欲望”,大陆上的人们为贪婪的欲望而变的残忍,而1900拥有着一颗单纯的心,他改变想法是不愿意掉入世俗的泥潭。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是如今一些小有成就的人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入这虚无缥缈的泥潭。

由此,我对欲望有了更深的理解。是什么?让“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战将背信义,杀义父,在美色中沉沦,因貂禅而痴狂,灵魂为之暗淡,精神为之凋谢,是欲望。是什么?让大清的中堂——和绅——步步堕落,放弃忠君报国,选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随风飞去,是欲望。是的,是被欲望遮住了眼,世界模糊了,是被欲望锁住了心,灵魂桎梏了,是被欲望夹住了脚,行动迟缓了。用理智的双手拨开欲望的迷雾,让理智的阳光照进真实的心灵,于是一切开始美好。

看,是越王的卧薪尝胆,用理智克制了欲望,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瞧,是苏武的塞外羊鞭,用气节战胜了利欲,留下了“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万世英明。听,是岳飞“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豪言壮语,为世间留下了刻在我们心头的“精忠报国”。

的确,痛苦是不忍割舍的快乐,人原本就充满欲望,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权利,有的是美色,有的甚至是快乐,就像天边留下的晚霞,终会过去,留下回忆,便握住一种心情,而非痴迷的追逐,换来一身的负累,与身前身后的骂名。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在虚荣中生活,但不要被虚荣蒙住双眼。”同样的,我们在欲望中挣扎,但不要被欲望束缚精神。是啊,欲望本是无止无尽的虚幻,是难以留存的浮华,赤裸裸而来,空荡荡而去,为何还要留下一行欲望牵绊自由的灵魂?

5.《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五

终于有了一台自己的旧电脑,于是有了今晚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看《海上钢琴师》的纯粹享受。贯穿始终的是音乐,流淌着,流淌着,像清泉溪流,像风和大海的声音...如丝绸划过肌肤,月光轻抚过脸庞,如灌进生命的风的声音,如雨点敲击心灵的键盘,发出来自最深处的灵的和响,如大海的声音,对生命广博的惊叹与盛赞,如无法诉诸苍白无力的文字的一切一切......1900,一个世纪开始的名字,在船上,死于船上,一生从未离开过大海、从未跨出陆地与大海相连的那几步舷梯的钢琴家,一个没有上过学,受过系统教育的,却只有他能奏出那空前绝后的天籁之音的天才心灵音乐家。一个站在勇敢与懦弱的两极并引发极端的争论的人,是从人性中抽离出来的最纯粹美好的精神生活和灵魂境界,他又是一个故事,甚至只是一个永远无法考证的传说。

看第一次,我想把他打晕硬带下船的冲动,后来才发现自己多么愚蠢世俗浅薄,如果只惊叹他的才华和惋惜他的消陨,那我根本不配也不可能成为他的朋友。人要是没有精神的存在,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有时候也许是该唯心点了,我思故我在。

很多人说这条船是他的宿命,我却觉得这只是他自己选择的人生方式。看第二遍,第三遍,我才开始真正慢慢地了解他,他只属于那条船,不为任何人而存在,过那种能主宰自己的,有始有终的生活,一旦离开,就再没有„他"了。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那条船上来去匆匆的旅客,或者最终选择离开的那个小号手,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过,很少为自己而存在,在这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上忙碌地继续着我们没有尽头的人生。

正如他自己所说,使他无法下船的原因,并不是他看到的部分他看到的陆地让他恐惧,而是他看不到的,他下船之后的未来和他的音乐的未来,那无穷无尽的部分、无法主宰的人生,是上帝的钢琴!不是他的,所以也就无法再在那上面演奏出自己的音乐来。他本不属于这个世俗红尘,只有在那艘船上才有他的音乐,他的灵魂,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保尔认为他活着就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余华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无论一个人认为他为什么活,拥有信仰的人总是幸福的。我向往1900那样的生活方式,纯精神、纯音乐,有始有终,清楚自己的人生轨迹,主宰着自己的一切。在一架有始有终的钢琴上,演奏着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唯一除了尽头。只是想想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上,街道没有尽头,城市没有尽头,所有的欲望和追求也随之永无止境,这个世界就这样重压在你身上,你不知道何时才会结束,哪里才是尽头。就是因为有那么那么多供你选择,所以你才更难去选择其中之一,一条路,一本书,一份食物,一个相伴终身的人,一种生存或死亡的方式。选择越多,越难选择。

人的一生好像是一艘船的航程,只有像1900那样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的,这艘大船上的人,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终点。

“我不能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他的这声呼喊深深震颤了我的灵魂。他只是在捍卫属于自己心灵的那一小块地方,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那样一小块地方的,也许是信仰,也许是尊严,也许是生存的底线,也许,只是有那样一块地方......如果他真的下船了,拥有了那唾手可得名与利,他的钢琴曲是传遍了全世界,但是那还是“他的音乐”吗?很可能就会像那位自称爵士乐的鼻祖的钢琴家一样,就像现在泛滥的那么多强暴人耳朵的商业歌曲一样,弹奏的是技巧,宗旨是娱乐,是一种商业,一种交易,换取金钱名利的工具。还有多少纯粹的“为自己而音乐”?离开了那船给他的安全感和存在感,来到这个没有尽头的俗世,他还能有灵感,创造出那空前绝后,宛如天籁的音乐吗?他已经用生命的代价给了我们答案:肯定不能!所以他把艺术生命与自然生命永远留在了那船头和船尾之间的距离,所以才有了他在6吨半炸药的死亡面前静静演奏的那双手。他的生命太过纯净,他根本不属于任何时代,他只属于音乐,属于弗吉尼亚号,属于1900他自己。

感谢上帝把他遗弃在船上,让他与这个世界擦身而过,让他没有跟我们一样上十几年“圈羊”模式的学校教育,感谢上帝让他与众不同,有个属于自己的成长和精神空间。

必须清楚的是,他这样特殊的天才,也只有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才会产生。而我们,总在过着《偷天情缘(名字听起来很俗,但内容...)》里男主角那没有明天的,明天就是今天的重复的没有尽头的日子,我们,永远只能望望尘世中那永无止境的,街道上的灰尘,再毫无意义地想想而已。

我想说的太多太多了,每一次看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思考,但是我却无法用具体的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感觉,感觉,就是感觉,冰山一样的感觉,而任何被文字化,具象化的感觉永远只是感觉中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

6.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篇六

08社会工作

08206026 李洁雯

1900这是一个名字,为纪念一个孩子的降临。

Danny Boodmen T.D Lemon Nineteen Hundred,长得像火车一样的名字,却有着英语独特的韵味。

他是1900,在新世纪第一天的曙光中来到海上。从那一天起,弗吉尼亚号有过无数次的停船、靠岸,然后起航、离开,但是终其一生,1900从未下过船,更从未踏上陆地。在轰隆的机器声中,在船员们的爱护下,在海浪浩荡飘摇的怀抱里,他不为人知的长大。他总是抱膝坐在船舱,静静看着舱外海浪翻滚,或是在船即将靠岸的那一刻,随着旅客们的欢呼眺望曼哈顿港口的自由女神像,眼眸幽深如海。

海上钢琴师,不是在海上弹钢琴的人,而是钢琴师用心去拥抱大海,海赋予了他灵感、激情,甚至生命。

而这个奇怪的名字,也在弗吉尼亚号的旅客之间悄悄流传。直到有一天,惊动了爵士乐的创始人。

那个所谓的爵士乐开创者,满身富贵,如孔雀般的骄傲,却扬言要和弗吉尼亚号的钢琴师决一雌雄。可他永远也不会了解,真正的音乐,与金钱、名声、权势无缘,只来自高贵纯洁的心灵。所以,他只能在众人嘲笑的目光中一身狼狈地逃离。那一战,足以让1900名扬天下。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能够形容出他最后弹的那首曲子,只看见十指如精灵般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跳跃,他眼底像有两簇火焰在燃烧。刹那间,在琴键上纵跃如飞的,似乎有一双、两双、三双,无数双手,若群魔狂舞。若非亲眼所见,谁也不相信那是凡人所弹的乐曲。1900挥汗如雨,他已倾尽全力,向世人证明了他的惊世才华。

面对掌声,他却只说了一句话:“Fuck the jazz!”而多年前,他也曾这样向乐队指挥喊道:“Fuck the regulations!”没有规则,没有形式,音乐,是灵魂不羁的歌唱。

昏暗的乐器店里,麦恩娓娓讲述着钢琴师的传奇,钢琴曲如流水一般涌出破碎的碟片,沉静,安然,有淡淡的孤独与忧伤,却饱含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冀。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1900的音乐,单纯,柔软,让人忍不住去触摸他的内心深处。

因为这首曲子,他邂逅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场爱情,一个温婉善良的女孩。也是唯一的一次,他决定踏上陆地。然而,在走下扶梯,他的命运即将改变的时候,他停住了脚步。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让他停留,即使麦恩,他唯一的朋友。

很久以后,在他生命终结前的一刻,他才告诉麦恩,他之所以停下来,不是因为他在船舷上看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看不见的东西。那是未知的恐惧。我回想起那天他双眼所及的景象,阴霾的天空黑压压沉在楼房上空,间或有飞鸟掠过,旋即又消失在高楼之后,视线被阻隔,他已看不清自己的命运。他只知道,一旦离开海上,他将再也不是他。他撕碎了唱片,他的音乐,与世俗无关。

在弗吉尼亚号,他是一个观察者,和冥想者。他纵性随心,冷眼看着这个小小世界的聚散离合,却从不介入。其实他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洞悉人心,也同样了解自己,所以他回到了海上。从他的一言一行,我看到了两个字:自由。他的随性不羁来自大海,也只有大海能够包容。即使岁月流逝,在我的眼中,他始终是那个瞧不起爵士乐,瞧不起一切音乐章法的孩子。历经风雨而不改初衷,依旧是赤子之心,一如他们初见的夜晚。

弗吉尼亚号如一片叶子在大海的怒吼中飘荡,麦恩在暴风雨的夜里呕吐得天翻地覆。

“跟我来吧,我能帮你。”麦恩听见有人对他说。

他们坐在旧式钢琴旁,跟随大海汹涌的韵律,轻快的音乐在指尖流泻。他们在大厅里旋转,欢乐的节奏如同华丽的圆舞曲,狂风骤雨也在顷刻间充满了惊喜。那一定是麦恩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

麦恩不相信他是1900,那个传说中近30年没下过船的奇怪家伙。怎么可能是呢?他能描绘出加拿大冬季弥漫街头的薄雾,圣诞夜的狂欢,所有的细节都清清楚楚。但是真的,这些都是他的想象,厚实的土地永远是神秘的存在,他的家,在大海。

对他来说,小小的弗吉尼亚号,就代表了家,代表了大海,代表了生命。他的命运和弗吉尼亚号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也许是他认为自己无法适应陆地生活,也许是他坚持自己的音乐不能被世俗玷污,他最终决定与弗吉尼亚号一同消失,世上原本就没有他这个人。但我相信,他的生命,并没有就此消逝,至少,他永远活在了麦恩心里。

麦恩的身后,爆破声轰然响起,弗吉尼亚号被冲天而起的火光淹没。

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钢琴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

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离别,他变成了天堂的钢琴师。

凤凰涅盘,而得永生。

7.《海上钢琴师》读后感 篇七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   钢琴  艺术

《海上钢琴师》又名《1900传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1900的传奇的一生,其中音乐是该片的一大特色,影片更多的通过音乐来表达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电影中或明确或隐晦的音乐客观的评价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整个电影画面也因为音乐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的充满感情。下面做出具体分析:

一、《海上钢琴师》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介绍

(一)创作背景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以钢琴和爵士乐为背景,讲述一位独自生活在海上用音乐陪伴自己一生传奇人物的音乐奇才1900的电影。又名也叫《1900传奇》。这部电影以巧妙的手法完美地将上个世纪风靡全球的爵士乐与男主人公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为《海上钢琴师》配乐的则是世界著名和资深的创作极具个性的意大利作曲家尼欧·莫里康尼(Ennio Morricone)。本片以1900精彩而具有宿命色彩的一生为主线,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男主人公用钢琴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一主题。

(二)主题介绍

本片以小号手麦克斯对好友的思念开始。在影片的开头,跟随着麦克斯内心的独白,我们仿佛能看到乘坐着“弗吉尼亚号”来到新大陆的移民们眼中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而最激动人心的主题音乐也伴随着第一个人的呼喊气势呈现。当钢琴曲出场的那一瞬间,再一次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气势恢宏而不乏优雅的旋律,朴实厚重而步伐优美的曲调。莫里康尼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他独特的把不同体材的音乐完美结合一起的天赋。让听到的人不禁叹息。

二、对于《海上钢琴师》中钢琴曲的介绍

(一)1900's Theme

一开场的1900’s  Theme,是一首十分优美的主题旋律。也是影片最核心的音乐。本片也是用这首音乐表达了1900传奇的一生和纯洁的感情,它甚至成为了探索主人公成长经历的重要线索。莫里康尼用自己独特的手法使得本片既有意大利特色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不乏意大利传统的民谣精神。在具有欧洲古老人文精神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极具个性的美国文化的魅力,为整个影片发生的年代做了铺垫。

(二)playling Love

这首钢琴曲是1900初次恋爱时即兴创作的乐曲,该曲旋律优美、委婉悠扬、节奏灵活,主人公1900的身世可谓坎坷而又幸福,1900从小就成了孤儿,但是他遇到了丹尼,丹尼收养了1900,而且对他非常疼爱。在丹尼和1900的对话中,让人感受的这份温馨和感动,长笛在丹尼幸福的欢笑声中演奏了起来,这欢快而又温馨的音乐伴随着1900。

(三)Enduring Movement

这首插曲将钢琴演奏技巧表达的淋漓尽致,表达了1900那种不怕挑战的精神,在他弹奏出这首Enduring Movement时,营造出的那种气势磅礴的氛围,令所有的观众都对其刮目相看,表达了他自由、不羁的灵魂向往。使从他的内心流露出的感情更加感染观众,使观众为之动容。

三、对《海上钢琴师》的音乐艺术赏析

(一)音乐的叙事作用

音乐随着片中主人公的行为动作而表达的感情而响起,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叙事作用。一天,独自一人的1900悄悄地跟随着音乐来到了头等舱,映入这个孩子眼帘的则是充满未知眼光怪异的花花世界,然而吸引1900的并不是这未知又精彩的新世界,而是从玻璃窗后面传来的充满磁性的音乐,这样以一段寂寞弦乐合奏和一段伴舞音乐组成的配乐,再加上伴舞音乐的加重,这样一个热闹新鲜而又充满未知的花花世界和1900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段完美的音乐得到了完美地诠释。

(二)音乐的抒情作用

音乐可以抒发情感。音乐与故事情节相互搭配,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当麦克斯对乐器店老板讲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仿佛感受到那些如烟的往事却又历历在目,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不禁勾起他对以前自己那些苦难经历的回忆。这时,小号也在弦乐伴奏下深情的演绎着,而偶尔出现的半音伴奏也对如此入戏的回忆感添加了一丝丝的不确定感,而在此时,麦克斯似乎回到了自己初次来到弗吉尼亚的那个时代,在海上狂起风暴时,可怜的麦克斯在东倒西歪的船上呕吐不止,跌跌撞撞。而在此之后的音乐却悄悄地转入到了木管音乐为主的主题,而木管音乐也幽默地展示出了麦克斯左摇右晃的尴尬情况,风趣幽默。

(三)烘托人物的形象与情感

人物是影片的主题大的载体,也是整部影片的核心。而音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烘托人物的形象,表达人物的情感。当故事情节特别能表达人物形象时,这部影片就会配以一定的音乐,来更加烘托人物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的感情。对于1900的性格特点,除了故事情节有体现之外,还在他演奏的音乐中有所体现。这种体现比其他表现更加深入人心。

四、 结语

上述文字主要对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作品做出赏析,通过具体的探讨我们发现,音乐的功能是强大的,可以包含叙事、抒情、烘托背景等,它的表现也更主观,更能表达感情。通过音乐所表达感情也更具有感染力,而现代一些流行音乐缺少这种深刻的内涵,这些具体内容需要我们学习改进。

参考文献:

[1]向川宁.电影《海上钢琴师》钢琴作品赏析[J].神州,2012,(29).

8.《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八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9.《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九

两天内看了两遍《海上钢琴师》虽然是一部老片,但还是让人推荐才知道。个人所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看完后的感受没有其他电影结束时的压抑、难受或者开怀大笑,而是直击灵魂,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所以今天想写点东西。

看完以后看了评论有的人说很好有些人说很一般 我想这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 而1900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是被人丢弃在头等舱的孤儿 被锅炉工“妈妈”收养 一生中都生活在船上从未踏进大陆半步 有着天赋异禀的音乐细胞 却因为从小的封闭环境让他成为了一个不敢直面未知事物的人 哪怕他遇见了心爱的人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走回甲板。

最后1900说的话直戳泪点 眼泪跟着情不自禁 最后他告诉观众为什么走了一半他又回去了 他这样说的 站在那里并不是我看见了什么 而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看不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原谅我当时看到之处已经哭的稀里哗啦 你能说他是懦弱吗 很明显不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他遇见了心爱的女人知道了她的地址 可他还是没有下船的勇气 他害怕看不见的尽头 他害怕数不尽的街道 琴键是有限的 创作是无限的 在他的眼中要想让他变成凡人 宁可抛弃他的生命 这也许就是我们凡人无法理解的幸福 只要踏上陆地他可以拥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一切可他不在乎名与利 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世界神奇浪漫 他的世界自由安宁,这也许就够了 我希望你会喜欢这部影片 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抱着心爱的人再去回味这部影片 希望她也能喜欢!

10.论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人性美 篇十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人性美生命主体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要满足和吸引广大观众.就需要具有不同的审美层次或艺术结构。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美感需要,使观众从影片中感受到童话般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感受对梦想的渴望、追求和无奈。只有让各种感情的交织融集到一起,才能使观众不但能审美享受。而且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导演的《海上钢琴师》是这样一部可以引起观众共鸣并为之思考的优秀影作。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构思与表现手段,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于海底的故事。影片中浪漫完美空间、唯美精致的画面、哀婉缠绵的音乐的烘托渲染。为我们展现了一段诗意浪漫的人生传奇。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观众的却是对人的生命、理想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一、人群中的孤独

主人公1 900是个被遗弃在来往于欧美大陆之间的维吉尼亚号巨轮上的男婴,被船上的锅炉工人意外发现并抚养长大。他无父无母,没有国家,生日,家庭,严格说来,他从未出生过。由于害怕被发现作为非法移民而只能躲藏底舱的1900看见的却总是舷窗外鳞光闪闪的海面。工友们友善的调侃和爽朗的笑声,大海的涛声和稚嫩的识字声。这就是1900的童年生活。时间改变了一切。将他身边的人带来又带走,却改变不了这藏在心底的随波荡漾的永恒的风景。不久以后。养父丹尼受伤去世。在为死者举行的海葬场景中。从上等舱隐约传来了乐曲声。当1900循着舞会音乐声从底舱走上船面的时候,钢琴和音乐又构成了他生活的世界,这是一个更为理想和浪漫的完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的脑海中蓄满了兴之所至的旋律、他的指间总有流泻不息的音符。他从来不需要乐谱,因为他有一颗自由纯粹的心。

弗吉尼亚每年往返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总是人来人往,有贵族,移民,偷渡者,医生……,如同一个社会的缩影。镜头里出现的每一张面孔都清晰,带着各自的情绪、身份、梦想奔向自由女神。1900就生活在这样一艘船上,他用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用纯洁的心灵去看清人性,看透生活。他从来不需要乐谱,所有的音乐都自然而然地从他那颗自由的心中流淌出来:在颠簸的大风浪中他可以奏出舒缓、安慰的乐曲:也可以在谢利的激怒下弹出如暴风骤雨般的音乐。只要他的双手放上琴键,人们就会在他的音乐才华中沉醉,在其中感受自己那默默的灵魂心声。一次轮船靠岸。人去船空,略显失落和孤寂的1900独自坐在三等舱角落里,在那台立式钢琴上随着思绪轻抚琴键。这时传来一架巴扬(小型手风琴)嘹亮、深情的应和声,一个移民留下来和他谈起了家常往事。妻子和人私奔,全家赖以生存的田地干旱荒芜,孩子们也都因热病死去,只有最小的女儿幸免于难。他谈到了对大海的向往,对新生活的渴望。在这一过程中,1900的琴声一直静静地为谈话伴奏。钢琴上犹如海涛涌动般的沉思曲调,和来自民间的乐器那嘹亮简洁的动机之间,在倾心地交流、对答……人群熙熙攘攘,却没有他的归属。他看、他想、他弹,他的音乐是为弹给别人听的,同时也是弹给自己的。他在音乐中施展他的才华,释放着自我的心灵。他的心随着音乐飘扬在弗吉尼亚的每一个角落.应和着大海的声音在海面上萦绕。

二、难得的友谊

人生的许多机遇都出于偶然。除了马克斯,也许不再有谁知道1900的存在了。在风暴中颠簸不止的船上,马克斯呕吐不止,跌跌撞撞。这时却有人如履平地。来到了他面前,“怎么了Conn,晕船吗?”。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在沉稳流畅的琴声中,三角钢琴带着琴凳上的两人随着船身的摇动和倾斜开始自如地四处滑动。钢琴撞碎了大厅的玻璃,一路撞到船长的卧室。他们两位被罚去锅炉间加煤,躺在煤块上的他们也开始了他们的友谊。

年复一年。客轮弗吉尼亚号已报废并即将被炸毁。马克斯匆匆赶到码头告诉他这船随时会爆炸。但1900始终还没找到。马克斯依然坚信1900不可能离开弗吉尼亚号。他在船体上的每个角落放着那成为绝响的音乐,希望因此唤回他的朋友。当等待没有结果时正要离身而去的迈克斯,回望处,看到躲在暗影中的1900,听到了他悠悠的问候:“怎么了Conn,晕船吗?”在这久别重逢的时刻,也即将成为告别的时刻,迈克斯描述着他们共同的未来,然而1900却向他吐露了他的心声:“……我生于船,长于船。世界千变万化,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两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在有限的钢琴上,我自得其乐,我习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麦克斯。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你最好习惯一下。原谅我朋友,我不下船了。”最终康没将1900劝下来,真正的朋友,连死都尊重了他。

最终,马克斯为了填饱肚子决定卖掉小号。他向乐器店老头讲述故事,向负责拆卸弗吉尼亚号的领班讲述故事。贫困不是麦克斯最关心的问题,他留恋的是弗吉尼亚号。想念的是1900。当麦克斯讲完他的故事,走出乐器店的身影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圆圈里消失时,电影留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结束。一个拥有~技之长的音乐人却在工业文明里成为连生活都难以维系的弱者。正凸现出这个社会的荒唐,也验证了1900当初不选择下船的正确性:这个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三、对爱情的憧憬

在1900的孤独生活中,也许曾有一次生命中的唯一的爱情插曲。

在1900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名声大振。无数各路唱片制造商纷纷前来淘金,打算借此大发横财。他们不断地用甜言蜜语诱惑1900,终于得到了一次录音机会。当1900坐在钢琴前开始录制唱片时,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在他30多年的生命里,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动——对女性的瞳憬。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问流淌出的曲调也似水柔情。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这是发自他心底的一支最淳朴、最温柔、最动人的爱的旋律。这份情感透过美妙的音乐被记录在模板上,这张世上仅有一份的唱片,镌刻了他当时的灵感

进发,记录了他仅有的瞬间,和他生命中永恒的纯真与美好。他说,他不想和他的音乐分开。随后拿起刚刚刻录好的模版matrix就跑掉了。实际上,他想将唯一的这张唱片送给这位让他动心的女孩。但尽管事前他对着镜子演练了几遍,依然没有用,面对这样的女孩,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或许他从来都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音乐便是他的一切。

为了心中那美丽的恋情,他决定走下他从未离开过的船。送别1900的场景很隆重,仿佛是在迎接生命重生,而不是离别。在人们的道别声中,1900穿着马克斯送的大衣,风度翩翩,坚定自己的步伐。突然,他停住了,抬头望着远处的城市,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高楼,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再也没有向前迈出一步。就如影片的结尾他所说的,“在那延绵不断的城市中,我能看到一切。就是看不到尽头。”,“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见,而是我所未见”,陌生而无穷的世界令他害怕。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个城市。只有在钢琴的88个琴键里,他才拥有自己的有限的世界,才有自己的意义。于是,他只是把头上的帽子拿下,很潇洒地往空中扔了出去,转身回到船上,什么也没有说。

四、坚守生命的乐园

在1900所处的那个年代,工业文明初现端倪,并逐渐渗透到文化当中。1900有机会可以录制唱片。面对唱片机,1900觉得非常地陌生、荒诞和愤怒。因为他不能允许曲子脱离他而存在。他只打算把唯一的录音送给他最心爱的女孩,因为琴声是他的身体的一部分,他无法割裂这一部分。这种拒绝到底就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潜意识的抵抗。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已经在自然其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对自然力量的征服,并未增加他们对生活所期待的令人愉悦的满足,并没有使他们感到更多的快乐。”1900从未下过船,但在这个有限的生活舞台上却早已看尽了陆地上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中,人们的欲望总是填不满,并无限扩大。在上船与下船的循环往复中,在熙熙攘攘的乘客中。整个世界就已经被1900一览无余了。1900说,陆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虚度了很多光阴……所以你们不停到处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远方……;1900说,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选择,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边,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也许,拥有了自己的世界和音乐的自由才是他最大的幸福。陆地上的芸芸众生总是看不见自己眼前的所有,却宁愿舍弃一生去忙碌奔波,追逐着他们自己其实也看不见的那些幻想,他们盲目地寻找,换来的或许是居无定所,经历悲欢离合,最终生老病死。而作为一个出生在船上的孤儿,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家。离开这任何一个,他将无法正常呼吸。他无法超越自己的底线,无法否定自己心里真正信仰和追随的那些东西,就算登上岸又有什么意思?大海上维吉尼亚号上的钢琴就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栖息地。

上一篇:岗位需求分析报告下一篇:东京城林业局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