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案例提纲

2024-07-14

毕业论文案例提纲(精选7篇)

1.毕业论文案例提纲 篇一

NLC招聘案例演讲提纲

案例略

分析案例的优缺点并加以改正提出改进方案

1、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

 2.缺乏招聘人力成本效率和招聘渠道过于单一  3.缺少工作分析

 4.招聘程序的不规范和无科学性筛选和录用

 5.忽视求职者的背景资料情况  6.缺乏完善的招聘评估体系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规划(招聘规划包含在人力资源规划里).............重要性(ppt)内容:

一、分解企业战略规划,预测企业发展路径

在市场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这时候,企业要认清方向,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是极有必要的,与此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应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明确企业未来的组织架构,即公司将会发展为设立什么部门,其职能各是什么,每个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人,各需要多少个,等等。只有提前进行布局,人力资源建设才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

二、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在我们的战略规划期限内(一般为三到五年),我们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各需要多少人?对于企业的中高层,一般而言,学历、经验等缺一不可,需要重点注意,而对于基层,学历及经验的要求唱可稍为放松一些,但因为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也绝不可掉以轻心。在分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些变量,包括战略规划期内,将会有多少人离职?多少人退休?又将会有多少人升迁或调岗?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才能更加完善。

三、制定人力资源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选择什么样的招聘方式?即对内招聘,还是对外招聘?对内招聘的话,是提前培养,还是即调即用?对外招聘的话,是社会招聘,还是校园招聘?是自己通过招聘网站进行招聘,还是请猎头公司出马?由于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招聘方式都有可能用到。一般情况下成熟的企业,最好的方式是内部培养;发展中的企业,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并用;初创的企业,外部招聘为主。

(二)对于即将要招聘的岗位,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招聘原则,又采取什么样的招聘标准?这些岗位的岗位分析及岗位说明书是否已经齐备?由于岗位的不同,因此其招聘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但招聘原则一般面言是相近的,如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抑或必须德才兼备?

(三)招聘的日程安排。招聘应该是先于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样可能需要额外的人工成本),还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同时进行(这样可能会使企业的发展因为人手不能马上到位而丧失一些机会),抑或是为了节约成本,不到最后关头不招聘? 

四、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一)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其作用是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因此其培训内容一般为公司历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业务的基本知识等。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应由人力资源部主导,各部门配合。

(二)通用培训

通用培训的作用是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一般包括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团队合作、个人管理、商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应由人力资源部主导,各部门配合。

(三)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如销售类员工则应进行销售技巧培养,设计类员工应进行设计软件、设计理念的培训等。这方面的培训一般应由各部门主导、人力资源部配合并督导。

(四)领导力培训

领导力培训的作用主要是实现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自我价值,从而提升其管理技能。这类培训一般包括领导艺术、激励原则、授权技巧、管理能力、培养下属、责任与道德等。这类培训应由人力资源部门聘请外部讲师来进行。

五、制定人力资源使用计划(略)

二、工作分析 ......重要性 :工作分析是形成岗位说明书的具体实施。它是通过对企业基础信息的了解、职能分析及其标度的确定,为企业制订了一个标准,它是通过编一系列有关工作信息的“模数”、“单位”与标准化术语来收集与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信息:

制定岗位说明书作为招聘工作的参照和标准。

岗位说明书内容:(1)工作中人员做什么(2)人员使用什么方法(3)人员必须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4)人员的责任是什么(5)工作条件如何。

根据岗位工作分析制定岗位工作职责,重新编制招聘广告(幻灯片上展示)

三、招聘程序规范化(一笔带过,因为后面爱婴岛招聘涉及到了).........企业招聘的程序一般会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职务略有不同。一般程序如下:

1.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开展人员的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确定人员的净需求量,并制定人员选拔、录用标准政策,在企业的中期经营规划和经营计划指导下制定出不同时期不同人员的补充规划、调配计划、晋升计划。

2.依据职务说明书,确认空缺岗位的任职资格及招聘选拔的标准。据此确定招聘甄选技术。

3.拟定具体招聘计划,上报企业高层批准。

4.人力资源部门开展招聘广告宣传工作,做到最大化吸引,并准备其它工作。

5.审查求职申请表进行初次筛选。

6.面试或笔试。

7.心理测试、情景模拟测试。

8.录用人员背景调查和录用体检。

9.录用决策、试用、签订劳动合同

四、招聘成本效率和招聘渠道过于单一 ................. 耐顿公司800;1的选拔比例,大大增加了招聘成本

如何提高招聘成本效率和招聘渠道过于单一(详)

一、从招聘的对象入手

 编制管理

编制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级职位的配置  潜力型人才  内部人才  共用人才

人才共享理念诞生于人才租赁

主要形式;委托共享。把临时性、单项性的管理项目和技术项目委托给专业机构或人才。

借用共享。借鸡生蛋,某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缺乏但又不必长期使用,可以向外单位借用,支付给人才所在单位一定的费用及其本人一定的劳动报酬,人才使用后,归还其原单位。

跨行共享。即企业为员工创造了跨行业发展的机会与相互合作。

购买共享。即采取向企业买劳务的做法,把大量执行性工作交给社会中介和服务机构来办理。

项目式共享。这往往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的,通过开展项目合作,使人才在互借互补中实现人才、技术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候鸟式共享。对海外人士可以采取“常回家看看”的“候鸟”政策,通过一定形式的智力回流使这些专家、学者、企业家能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这些人的流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本地人才资源的发展及文化的交流都极为重要,而且,可以通过这种共享人才的模式将我国的人才流动引入国际人才流动的大循环中,争取到具有高超技能的外流人才。

二、练好招聘渠道内功

 发展内部猎头

对市场比较稀缺的人才。企业可建立内部猎头队伍,将招聘工作重点转移到主动猎挖上,以知名同行企业的高级人才为重点挖掘目标。 双渠道或多渠道招聘方式更能节省资金  寻找多种低成本招聘渠道

网络搜索(人才招聘网站、综合性搜索引擎、垂直性搜索引擎)、人才推荐(内部人才推荐、HR同行人才推荐、业务同行推荐)、员工返聘(离职员工、退休员工)等都是成本较低而效率较高的招聘渠道

三、采用高效面试方法

 采取信息化手段

视频面试、电话面试,跨区域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面试  小组面试、合并面试、授权面试

可安排小组面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演讲答辩、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团队游戏、辩论等方式,在群体互动的环境中更高效率的甄选人才。在招聘流程方面也可进一步简化,比如几个面试环节合并,多个面试官一起面试。对于某些工作较忙或者长期在异地的面试官,可以进行授权面试,让其他同等级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代为进行,从而提升招聘的效率。

四、优化资源分配和过程管理

 周期性分析、前瞻性预算 通过对、季度招聘效果进行分析,包括招聘渠道的投入产出比、各类职位的招聘方式与招聘周期相关性等,从而针对性、重点性投入与分配招聘资源。集团性企业应对总部与各区域公司的招聘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得出最优的招聘渠道组合方案,然后召开供应商大会,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战略性采购,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 做好过程费用管理

人力资源部应在每个阶段统计招聘费用的使用情况,并结合招聘效果分析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及时采取调整与应对措施,这是过程费用管理的关键所在。在实施招聘项目过程中,进行标准化运作,对于费用管理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五、调查求职者背景情况(略说一下,老师提问的话,就根据下面五个...........方面回答)

1、来自校方的推荐材料。

2、有关原来工作情况的介绍材料。

3、关于申请人财务状况的证明信。

4、关于申请人所受法律强制方面的记录。

5、来自推荐人的推荐材料。

六、招聘评估体系(略谈一下,)........内容;

招聘成本效益评估

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对招聘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它是鉴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招聘单价=总经费(元)/录用人数(人)

做招聘成本评估之前,应该制定招聘预算。每年的招聘预算应该是全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总预算的一部分。招聘预算中主要包括:招聘广告预算、招聘测试预算、体格检查预算、其他预算,其中招聘广告预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来说按4:3:2:1比例分配预算较为合理。录用人员评估

录用人员评估是指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的过程。

录用人员的数量:录用人员的数量可用以下几个数据来表示。

1)录用比公式: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如果录用比越小,相对来说,录用者的素质越高,反之,则可能录用者的素质较低。

2)招聘完成比公式: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如果招聘完成比等于或大于100%则说明在数量上全面或超额完成招聘计划。

3)应聘比公式: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应聘比越大,说明发布招聘信息效果越好,同时说明录用人员可能素质较高。

录用人员的质量:除了运用录用比和应聘比这两个数据来反映录用人员的质量外,也可以根据招聘的要求或工作分析中的要求对录用人员进行等级排列来确定其质量。

招聘工作评估

1.平均职位空缺时间

平均职位空缺时间计算公式为:

平均职位空缺时间=职位空缺总时间/补充职位数×100%

该指标反映平均每个职位空缺时间多长时间能够有新员工补缺到位,能够反映招聘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指标越小,说明招聘效率越高。

2,招聘合格率

该指标反映招聘工作的质量,这里的合格招聘人数是指顺利通过岗位适应性培训、试用期考核最终转正的员工。

3.新员工对招聘人员工作满意度

良好的建议可提高招聘人员的工作水平。

4.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该项评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可程度。

2.毕业论文案例提纲 篇二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小夏是一名大三毕业班的女生, 1988年出生, 汉族, 江西人, 文秘专业, 成绩中等偏上, 平时不大喜欢和同学主动交流, 没有恋爱史。她学习认真, 基本上是寝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 但专业能力自觉一般, 和很多同专业的学生相比不是很自信。尤其是在大二下半学期班级中有13名同学被企业选中编入校企合作班后, 小夏更加对自己不自信。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我成绩比他们好我没被选中参加订单班呢?我以后能找到工作吗?我以后到底能做什么呢?对于职业选择, 小夏没有明确的方向, 但是她找不到工作或是找的工作不好, 父母辛苦赚钱供她读书她也没法交代。因此, 她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在即将进行人生当中一个重要抉择的时候, 她找到职业指导老师, 希望与职业指导老师共同努力, 成功进行职业抉择。

二、初访诊断及实施的指导

初次面谈, 凭借直观感觉和相互的交谈, 了解了小夏的基本情况和困惑, 认定她在就业过程中首先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客观深入, 自信心不足, 需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 建立足够的信心。因此, 在首次访谈中给她讲解了如何来正确的了解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人在职业发展中所表现出的“长”与“短”是由个性决定的, 而每一种职业对个性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对自己评价的过程中, 不能只根据某一标准来评价自己, 因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自己, 从实践中逐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那么如何来更好的认识自己, 笔者推荐她做一个心理测试“我是谁”。同时给她提供霍兰德的职业兴趣倾向测验的相关材料, 让她回去找时间认真完成测试, 并希望她回去再作性格测验。她很高兴地答应一定在下次见面前认真完成相关测验。

三、第二次访谈:介绍相关职业测评并分析测评结果

小夏她的职业兴趣倾向测验报告测验结果如下:她的兴趣类型属于C型。分析报告是顺从、谨慎、保守、自我约束、顺从、调理清楚、实际、稳重、有效率、缺乏想象力。喜欢传统性的类似于办公室等调理清楚的工作, 避免艺术性质的职业。适合的职业是秘书、会计、银行出纳、法庭速记员、行政助理、税务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等。通过霍兰德的职业兴趣倾向测验结果分析, 她表示认同, 觉得和自身的特点大致相同。

随后又给她分析了一下性格测验的结果, 从测验的结果来看, 她的四个维度分别是内向、直觉、思考、知觉型。但是从测验图表中发现该同学的第一个维度中内向和外向偏向不是很清晰, 所以又和她就这个维度作了分析。她讲述自己平时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流, 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 觉得得不到舒心的交流, 即使参加了这样的场合大部分时候都是保持沉默的状态。但她又讲自己内心还是有很大的表现欲望的, 期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结合她的讲述, 我们确定她性格测试的第一个维度应该偏于内向。综合测试结果, 她的性格呈现出来的特点如下:羞怯的、行事谦虚, 喜于避开争论, 无意于领导却常是忠诚的追随者。对书的爱好胜于对人的交往, 除了亲密朋友, 对人比较冷漠, 保持一定距离。办事不急躁, 安于现状, 喜欢有自由的空间及照自定的时程办事。对这些描述小夏同学也是比较认可的, 但是她提出自己不是很喜欢这样, 也很渴望有机会从事一些能够接触新鲜事物的工作, 并且在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至此, 她的职业兴趣和性格特点也就已经比较清晰了, 本次访谈结束, 希望回去能回忆一下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

四、第三次访谈:运用胜任特征测评分析, 她较适合的职业

本次见面, 我首先让小夏列举了她自己觉得从小到觉得的很有成就感的事例, 然后让她概括完成这些事情所需要的技能。因为通过回顾她最为得意的做的成功的事, 可以发现自己的技能。通过她的叙述, 发现她具备以下能力:细心、独立思考并坚持不懈的能力、助人能力、很有责任心等。她自己也比较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结合她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价值观等胜任特征找寻可能的工作岗位。测评报告中推荐的工作岗位是职业是秘书、会计、银行出纳、行政助理、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等。再结合小夏本人的专业———文秘, 应该说与文秘相关的办公室文员、行政助理、秘书等工作都是比较适合她的。她也觉得这个工作的大方向还是能确定下来的。同时, 我向她推荐了几个文秘专业毕业的学姐, 让她能更好的了解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工作去向, 工作现状及岗位要求等。

五、最后一次访谈及指导

这次访谈她说已经按照我的建议和几位学姐做了具体交流, 而且得到了满意的收获。关于小夏担心的自己可能胜任不了工作的问题, 她了解到大家都是在工作中慢慢积累经验的, 没有一个人一开始就能很好的胜任某项工作。另外, 关于自己一直怀疑的自己以后是否能有所成就, 通过交流她也意识到一个人不可能一进公司就有很好的职位, 都是需要从底层做起的, 相信自己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功。小夏表示在经过这么几次访谈后, 她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 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 增加了信心, 关于就业意向也有了明确的分析, 在这次访谈前她已经接到了三家工作单位的面试通知, 她决定好好准备, 争取找到适合自己胜任特征的工作。

从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个性特点及能力、胜任特征等;二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是对完全不了解的职业、行业、岗位进行相对浮浅、表面和短暂的探索, 缺少对职场的前瞻, 75.33%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年就跳槽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倾向的领域, 不了解根据自己的特质去选择匹配的发展空间, 从而增加了就业成本。因此, 毕业班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能力等, 从胜任特征模型中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摘要:毕业之际,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很迷茫, 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现实, 在自卑、无奈中漫无目的寻觅着自己的位置。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结合职业指导具体案例, 把职业兴趣测评、性格特征等相关测评引入高职毕业生职业指导中去, 以期解决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匹配, 帮助高职毕业生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3.法学本科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篇三

关键词:毕业论文模式;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衡量标准,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然而,“抄袭”“拼凑”“走过场”等词依然是描述当前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词,不可否认,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已呈下滑态势。针对这一态势,学界从学生能力培养、指导教师、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具体环节、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也存在不足:其一,观点雷同,重复建设,可见部分研究者的态度并不严肃认真;其二,对策提出的角度,局限于毕业论文创作涉及的因素和过程,缺乏对论文创作模式本身的讨论,即使有也是“多元化”等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操作意义。本文以法学专业为例,强调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构建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将学生毕业设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的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围绕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经典案例,采用案例选择、文书设计、模拟审判、案例分析“四步走”模式。相比传统毕业论文模式,实践性是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灵魂。一方面,强调整个设计以具体案例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原告、被告、法官等多种角色的视野去阅读案例,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目的性强,有效地避免了脱离实际的倾向,真正起到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调把设计与毕业实习结合,突破往常的“闭门造车”,要求学生在法院(或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质量,也加强了“法律人”素质的培养。

一、案例选择

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强调对学生法律实务能力的考核。按照这一模式,不仅对学生实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的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案例选择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所选案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將直接决定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相比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中案例选择注重专业性、典型性、现实性、熟悉性,以达到紧扣专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氛围的目的,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案例选择考虑综合性、疑难性、不确定性三个因素,这样才有助于对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其一,综合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法学专业学生四年法学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整体考核。我国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认为,法律人才需具备三个要件:一是法律的学问;二是法律的道德;三是社会的常识。所选择的案例涉及的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跨越度,可以学科之间有跨越,也可以部门法之间跨越。通过这种知识领域的跨越,即考核学生对法学思维、知识掌握应用的能力,又考核了学生将各类知识整合运用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二,疑难性。过分简单的案例让学生觉得容易,无法激起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也容易导致整个设计模式“走过场”;但是太难,又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整个模式停滞不前。所以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案例选择的时候,应该把握好“度”,合适的案例应该是能让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后,运用所学的法学专业知识解决案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去触类旁通地整合运用其他的相关知识。其三,不确定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要强调一律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正如一位美国法官所说“我们能够做出最终判决并非因为我们判决正确,相反,我们之所以判决正确, 是因为我们有终审权”。案例的不确定性能为学生多重视角、多角度分析案例埋下伏笔,便于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进行考核。

二、文书设计

法律文书被称作“看得见的正义”,以其为载体所体现的司法直接体现法律的权威。法律文书写作形式上的格式化包含着远远超过形式主义的法律内容,它是法律专业知识的积累、复制与繁殖,是文书制作者按照逻辑规则整合和实际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是文书制作者在司法实践中的品格和创造性思维,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建立法律语言的话语权威实现国家法治。在当代,法律文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精密的司法技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故对这一技术能力的掌握,将直接体现法学专业法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法学专业学生文书设计能力考核时,笔者以为应该强调文书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其一,完整性。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文书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案例所涉及的诉讼文书进行设计,因此对学生设计文书进行考核的第一个要素就应该是其所设计文书是否完整。而一个案例所设计的文书是否完整,又直接取决于案例的性质与案情需要。指导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把握好,也为指导教师对法律实务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规范性。文书设计的规范性一方面体现在格式规范性,不同种类的法律文书有不同的格式要求,此点较易把握;另一方面体现在文书语言规范性,此点更难把握,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像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曾指出的那样:“现在有些司法文书,包括最高法院的一些司法文书,水平不高。有的语句不通,甚至有错别字;对事实的叙述逻辑性不强,层次不明;对使用法律的理由表达不充分,有的不准,有的甚至出现严重差错。”具体而言,文书用词规范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核:表意准确、质朴庄重、言简意赅、逻辑严谨。

三、模拟审判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审判一直是高校法学专业提高学生法律实务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学实践性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节。模拟法庭被定性为高校培养“法律人”的“职业训练场”,从“法学院到法院的桥梁”。但是相比模拟法庭,除了在角色分配、开庭程序等相同外,毕业设计模式下模拟审判有两点重要的不同:其一,案例的二次选择性。毕业设计模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实习的单位进行案例选择、文书设计,但对模拟审判案例的选择时,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二次选择,依据指导的人数在本组指导学生提供的案例中选出一两个更典型、更能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能力考核的案例进行角色分配和审判。其二,审判的“实战性”。相比传统模拟法庭教学,更多是围绕教学需要(尤其是诉讼法教学),重视附着在“法庭审理”的“程序性”上面的“表演性”,设计模式下的模拟审判,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程序,还更强调对学生法律审判实务应用、应变能力的考核,故应该重视过程的“实战性”或“对抗性”,而毕业设计案例选择环节要求案例的不确定性也为“实战”预留了空间。

四、案例分析

模拟审判的结束并非意味整个毕业设计的结束,还要求学生根据选择或参与的案例选择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考核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法律知识,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具备现代法律人素质。而根据选取的角度不同,案例分析可以包括评述型、分析型。

其一,评述型。这种类型要求学生从案例选择到模拟审判的整个过程自行评述总结,如案例的选择是否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疑难性,文书的写作是否规范、案例审判时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得当等。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启发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法律实践技能。其二,分析型。学生在围绕案例进行毕业设计时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感兴趣,然后把问题挖掘出来,结合专业深度讨论,提出观点。这一类型不仅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强调观点创新,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分析型一方面适应了对法学专业学生能力“多元化”的需要,部分学生经过四年法学知识学习后具备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甚至考了研究生,即将跨入“研究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型案例分析为这部分学生毕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毕业论文模式进行改革,追求“一元化”“一刀切”带来的弊端。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多层次性、多类型性、专业差异性,因此,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形式,也应“因校制宜”“因业制宜”。法学专业案例型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和构建,为高校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建议性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孙晓楼.法律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4.课堂管理案例分析理论提纲 篇四

一、课堂管理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课堂管理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有意识地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要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达到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管理是交流,而不只是外部控制。课堂管理是质的管理而不是量化管理。课堂管理应是柔性的,而不应是刚性的。课堂管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只是为了教育者的业绩。

课堂管理是质的管理,而不是量化管理。质的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动态管理、灵活管理,质的管理要求管理者从整体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具体为:

1、增强有效学习时间

2、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3、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课堂管理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课堂系统是有内在联系的特定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课堂系统的构成因素颇为复杂,既有物质的,又有社会心理的;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课堂的整体,着眼于课堂整体的持久发展。

2、自组织性原则

教师通过发展和完善课堂内部结构及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能极大地帮助学生对课堂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予以恰当的解释,并给予更深刻的自我反省,形成其责任与自律,实现课堂的自组织。

3、内在性原则

课堂管理过程常常比较重视教师外在管理的作用,而对学生的内在管理容易忽略。课堂管理要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规定目标,提供条件,激发和引导其内在动机,实现学生的内在控制,这是现代条件下课堂管理的一个根本性变革。

4、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就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堂环境时时都在变迁,课堂成员时时都在发展,影响课堂的因素总处于变化之中。因而,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课堂中的问题、冲突与矛盾,要从变化的视角认识课堂的进展、停滞与挫折。

5、目标原则

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

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的依据。

6、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就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氛围,激励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中的浪花不断跳跃激荡。

7、反馈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这既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

四、座位安排的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的原则

2、服务于管理的原则

3、定期变化的原则

4、减少干扰的原则

5、营造积极向上氛围的原则

6、面向全体性的原则

7、公平、公正的原则

五、课堂氛围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课堂管理的核心。

六、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1、善于运用表扬。

表扬要适时、适度;是氛围的强化剂,因为学生能得到体验与满足的心理体验

2、强化情感因素。

师爱是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要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

3、采用科学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努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努力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4.精心设计教学。

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激起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学习新课题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创设良性竞争的氛围。

注意要适度、注意有效性

6、讲究教学艺术

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肢体语言。

七、课堂纪律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为了维持班级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和健康人格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活动性质分为:出入课堂纪律、点名纪律、上下课纪律、课间纪律、值日生纪律。按项目性质分为: 道德方面的课堂纪律、秩序方面的纪律、人际关系方面的纪律、安全方面的纪律、学习方面的纪律

八、制定课堂常规的原则与要求:

1、课堂常规应明确、合理、必要和可行。

课堂常规应描述清楚、指向明确,还应正面措词。对于做不到的规则,暂时可以不定,或将其分解成数个层次规则。

2、课堂常规应体现民主的原则,通过师生的讨论而共同制定。

教师制定课堂常规时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常规,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权,将学生吸纳进来,让学生成为纪律的主人,来与教师共同制定规则,并让学生明白这些常规的必要性和严肃性。

3、课堂常规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面导向为主。

课堂常规的制定应简化数量指标,一般以5——10条为易;简化操作程序,使教师容易掌握,也使课堂的气氛较为宽松,人际关系较为和谐。多用积极的语言、多规定“做什么”,少采用“严禁或不准做什么”之类的词语。

4、课堂常规应及时制定、不断调整,实施发展性纪律和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一旦建立起来就完全符合课堂的各种情境和学生的实际情状况,而且学生也不可能真正完全明了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或调整。

5、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并保障学生的正当自由。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思维特点及社会性发展水平方面各不相同,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规则要切合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而且纪律约束的适当范围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限制,即有节制的自由,是对学生自由的保障。

6、关注学生的独特文化,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思想观念,是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文化基础。同时教师要明确课堂任务,使学生感知和理解它,认识到学习于自己、于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将课堂纪律内化为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

九、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因素有:学生性别方面的因素、学生生理方面的因素、学生性格方面的因素的因素、学生认知方面的因素、基本需要方面的因素的因素;

2.教师因素有:错误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的失误、课堂管理的行为失范、情绪异化;

3.环境因素有: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4.家庭因素有: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不良家庭教育方式。

十、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 :

1、言语提示,尽量使用积极的,避免消极的语言。

2、非言语提示,使用手势,目光接触身体靠近触摸

3、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使学生自觉转变。

4、故意忽视。(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注意)

5、要求答问。

6、运用同伴团体的影响力,切记教师不是正确行为的唯一增强来源。

7、适当运用惩罚.要慎用,依法依规;要得当,不要造成逆反或反抗性行为;要有执行的可能性,尽可能在问题发生后马上执行

总之,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具体行为分析其原因及后果,教师不要武断,要有耐心、有爱心,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机智、技巧、艺术,减少课堂行为问题的出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十一、关于课堂纪律中惩罚手段的使用。

不鼓励采用惩罚为手段来抑制学生的违规行为。因为惩罚的使用不但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等,而且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形成不利于学习的气氛。

当然如果学生违规行为较严重(如打架伤人等),实施有限度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在使用惩罚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①不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

②处罚的规则或规定在行为发生之前就制订好; ③惩罚应尽可能及时,而且力戒惩罚后又立即出现奖励

④惩罚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其行为的严重性,而且明确指出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

⑤应避免在盛怒之下惩罚学生;

⑥惩罚学生应对事不对人;

⑦惩罚后,学生一旦出现好的表现,应减轻或停止处罚

十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策略一:转移注意策略

转移注意策略是指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注意规律,尽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利因素,创造条件使学生集中注意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观察刺激物的特点,把学生从对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对象的注意转移到对教学活动目标的注意上来。如:物理实验室上课„„.策略二:因势利导策略

因势利导策略是指利用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找出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堂教学目标靠近。例如:本学期第一次上课突然停电

策略三:摆脱窘境策略

摆脱窘境策略是指教师含蓄幽默地使自己暂时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下去。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失误情况而发生突发事件。若处理,则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伤害到师生的情感,若不予理睬,则又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取摆脱窘境策略,以保护学生脆弱的一面,保持课堂和谐的气氛。

策略四:制止策略

是指通过传达对学生的要求以终止或改变学生行为,以达到控制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的目的。在组织教学时,有时会遇到学生故意刁难教师或捣蛋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处理这种突发事件,教师常会感到非常棘手。此时,教师有明辨是非,严肃对待,不能让学生过于放任,以免导致学生的不良品德得以巩固和加强

十三、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

1、积极主动原则

偶发事件的发生大多带来消极后果。因此,教师对任何偶发事件都不能忽视或草率处理,不能妄下结论,消极应付,推卸责任,甚至不闻不问。教师应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热爱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具微小的苗头和线索,以满腔热情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消极等待、任事情自然发展,只能贻误教育的良机,甚至会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2、镇静性原则:教师要沉着、冷静,判断要准确,善于控制情绪,要理解、尊重、爱护学生,不能辱骂、殴打学生,更不可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心,要化大为小。

3、适度把握原则

4、爱心为首原则

5、时效性原则

十四、处理上课突发状况的方法:

1、相对制约法:故意忽略法或即时中断法

2、身体趋近法

3、神情示意法

4、手势法

5、师生争议处理法: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不记名方式让学生表达,等学生表达完后再将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了解。

6、声调控制法

7、态度中立法: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要对事不对人

8、曲折回应法:当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难题,无法适时给予答复时,可以抛给其他学生,或者家庭作业。

十五、处理课堂失误的原则:

1、沉着冷静

2、及时巧妙

3、自然得体

4、严肃诚恳

十六、课堂提问要有效,需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提问应具有针对性。

十七、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

1、在别人讲话时要用心、要细心;

2、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揣摩内涵、记住要点。

十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要分步训练,逐步提高要求。具体为:

1、听别人说完再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人,要求学生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说完以后再发表,既尽可能满足孩子伞兵表达欲望,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不重复别人的错误。

3、概括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正确领会别人的意思。如果不明白,还可向发言者询问,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4、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合作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从他人那里取得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改进,使之为我所用。比如在想象训练中,可以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进自己的思考,说得更生动更具体。小组学习中,担任组长或发言人的同学要能把同组几个人的意见综合加工,整合成一个新的发言材料,准确地表达出本组成员的意见。

十九、如何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表扬

表扬的力量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眼神都能给孩子们的精神以极大的激励、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1、表扬赞美要发自内心,要有真情实感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说明,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

课堂上需要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表扬学生应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的是在表扬自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

2、表扬要着眼于行动

表扬具有“导向”作用,所以要肯定受表扬者的劳动和努力——行动,从深层次讲,只有个人的行为,才能创造(物质精神)财富,促进社会成员自身的成长与成熟。

①教师要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经常的关注和及时的表扬

学生心理渴望自己的行为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得到赞许。要知道如果他们积极的行为不能达到目的,他们就会采取消极的行为。②要明确表扬的目标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当学生做错事时,有的老师气急败坏,张口批评他们自私、懒惰、顽皮、不听话,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他们变得无私、勤劳、温顺。教师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学生的行为上,事情就好办了,教师一定要明确表扬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③表扬的方式要得当

表扬要具体明确,因为这样的目的是增加所期望的行为,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是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表扬越具体明确,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并且易重复受到表扬的行为

④表扬学生的进步,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

当学生的行为向已确立目标前进时,即使进步很小,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⑤ 表扬的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3、表扬要针对需要

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人和人的需要也存在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表扬时,无论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表扬都要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表扬效果。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一种观点,一旦经过多次强化,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教师在的学困生进行教育时,不妨改变对学生的关注点,用教师的细心、爱心和耐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对优等生进行表扬时,不妨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他迎接更大的挑战。

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要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他们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注意以下九点:

1、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

2、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

3、不要随便把学生互相比较。

4、公开与私下表扬双管齐下。

5、表扬要尽量公开、一致。

6、隐恶习扬善行,找好不找坏

7、珍惜学生表现好的这一刻。

8、表扬语言要随机应变

9、表扬与奖励要结合好

二十、“班级管理”逐层提升的五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是最基本的境界,班级不陷入混乱,才能可能继续存在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多样、更高级的作用,就这一境界的班级而言,学生的发展特征是“规规矩矩”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这是在维持秩序的基础上,力争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这样的班级中,每门学科的学习成为班级的核心。毕竟,学习知识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不过这里所说的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个体孤独进行的,而是在与其他学生的相互联系之中进行的。同学之间,有相互比较、更有相互促进,相应地,学生的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相互激励”。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与上一境界相比,这样的班级中的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外还有更多文化生活。通过更丰富的班级生活,同学之间形成了团结的氛围,学生非常认同并珍惜积极向上的班级整体形象,班级凝聚力得以产生。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发展的更鲜明特征是“乐于奉献”,即乐于为同学、为班级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层境界:学生自主活动。达到这样境界的班级,不仅有良好的秩序、学习氛围和班级凝聚力,班主任更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包括多方面的:自主管理班级事务、自主组织实施班会、自主开展小组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一境界的发展特征是“做事能干”,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都不必班主任亲自操劳,因为学生们(主要是班干部)能处理好这些事情。

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这可能是最高的境界,即关注并着力提高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精神生命质量。这样的班级,以达到前四种境界的要求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精神生活空间。不仅如此,在拓展精神生活空间、丰富精神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更强调提升生命质量。这种提升,就在于让学生不仅具备各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更拥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识、高尚的追求、远大的志向。这种境界的班级中的学生的发展特征可被描述为“做人高尚”

二十一、课堂管理中如何对待学生的兴趣 适当满足、适当限制、因势利导、曲折前进

二十二、课堂管理中的大局意识具体为两点:小事化无、“面”比“点”重要 具有大局意识的老师,在处理课堂问题的时候,常有以下做法: 1.震动面小的问题,装作没看见。

2.一定要分清影响课堂秩序与影响教师心情两种情况。3.能用提醒的,就不批评。

4.能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解决问题,就不靠嘴说。5.能在课下解决问题的,就不在课上解决。6.避免“导火索”式的语言 7.不株连 8.不扩散。9.不翻老账。10.不纠缠

11.提醒多次不听可以不理。

5.毕业典礼讲话提纲 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首先要改改对你们的称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因为你们已经通过毕业实训、顶岗实习,进入社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近一年了,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09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的132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在这个庄严神圣的时刻,作为你们的师长,此时此刻我想向大家唠叨,唠叨点什么!谨作临别赠言。

1、同学友情要牢记,母校老师永远爱你们

三年前,你们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望踏入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在这片美丽校区上留下了你们最美丽的青春的足迹。当你们再次回首大学生活时,你们一定会记得当年第一次远离家乡踌躇满志地踏入大学时的那份可爱与稚气;一定会记得军训时烈日下的辛苦与汗水;一定会记得同学们初次聚餐时的激动与甜蜜;一定会记得你们满怀热情地到无锡中软,昆山安博去实习;一定会记得那些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以及为你们的成长默默奉献的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还有沐浴着晨光早读的校园每一个角落……同学们,在三年里,有太多太多的人和太多太多的事值得你们回忆!

在这难以忘怀的三年里,学校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

在这难以忘怀的三年里,你们克服了民办学校的种种困难,出色的表现也给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你们即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书写新的人生篇章。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和变革的时代赋予了你们无限的可能,你们要学会在变革的交织和激荡中思考、历练和完善自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能够互相帮助,相互提携而又不计报答的朋友是同学

能够为你们的成绩真心感到自豪的是老师。

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2、主动去适应社会。

一要科学定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从基层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就一份事业,赢得一片天地。首份工作不要怕苦怕累,锻炼才能成才!

二要适应社会,社会有它的潜规则,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要融入社会求真务实,不浮躁、不虚夸、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要坚持终身教育。身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的 IT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希望大家不断学习,提高学历档次,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科技、解决新问题、开拓新领域。在顺境中居安思危,逆境中坚忍不拔,追求卓越,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人格,不沾染不良习惯。

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

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事业有成,前程似锦、彩霞满天

6.毕业答辩提纲 篇六

姓名:***班级:2008级土木工程专业3班

论文题目:《建筑物纠偏常用的方法及其应用》

论文提纲:

一、近年纠偏技术有较大发展,常用的建筑物纠倾新技术有:浸水法、辐射井法、锚杆静压桩法、顶升法、应力解除法、淤泥触变纠偏法、桩身卸荷法、降水法、静力压桩法等。

二、为确保安全成功纠偏目的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须加强实时监测,根据监测资料的信息反馈结果及时调整设计与施工方案,并进行预警控制。如沉降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敏感部位监测;预警控制。

三、纠偏方案应对建筑物复位后房心土的回填、夯实、地坪做法以及墙体裂缝的修补等做出规定,这些都有利于建筑物整体刚度和抗倾复的能力,要通过分流措施降低原基础底面压力。房屋回倾后,应有3个月的稳定观察期,确认建筑物稳定后,再进行加固与修缮工程。纠偏方案中应明确竣工文件所包括的内容,如原纠偏设计方案、施工日记、试验性施工小结、现场监测及裂缝变化记录、鉴定和验收结论等,作为纠偏建筑物的技术档案予以保存。

四、通过现场调查提出有效、可行的纠偏方案;根据开工前的试验性施工提取施工参数和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调整施工进程和回偏速率;开裂严重的建筑物,纠偏前应做好建筑物的加固,防止纠偏过程建筑物严重破损或倒塌; 纠偏后应做好防复倾的加固处理,恢复地坪工程也是防复倾、分流基底压力的重要措施;纠偏扶正后要有不少于3个月的静止观察期,完全稳定后再进行裂缝加固和修缮装饰工程,上述问题都是纠倾工程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答辩内容:

一、建筑物纠偏有哪些新技术?

二、建筑物纠偏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监控?

7.毕业论文案例提纲 篇七

摘要: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大学毕业后求职不顺产生了焦虑、烦躁、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并出现失眠、早醒等症状,持续一个月左右,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的诊断结果为焦虑症。对此,心理医师采用中心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其焦虑情绪,并使其逐步确立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有效增强了其协调能力、自信心以及心理适应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 焦虑 咨询

1 一般资料

①人口学资料:徐某,男,23岁,杭州人,汉族,本科毕业,未婚。②个人成长史:徐某为家中独子,父母均在由国企改制的外贸单位工作,父亲从事业务工作,经常出差;母亲从事财务工作,即将退休。父亲非常好学,但性格比较孤僻;母亲性格外向,为人热情,比较大大咧咧,夫妻的感情不是十分融洽,平时的交流不是很多。徐某生长发育正常,按时入学,从小学习成绩中等,但特别喜欢画画,尤其是喜欢漫画,因此在高考选择专业时特别选择了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小时候的性格活泼好动,可以说非常顽皮,但是对父亲非常畏惧。只要父亲不在场,就比较活跃,一旦父亲出现,就会变得非常安静。徐某大学毕业已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尚未开始工作。过去从未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③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和思维均未见异常,但情绪比较焦虑,有时会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④身体状态:体型偏胖,有时感觉全身疲乏,偶尔出现失眠和早醒。⑤社会功能:社会交往减少,毕业后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与父母交流,也很少外出与朋友接触。⑥心理测验结果:使用了SAS测验,标准分为58。

2 主诉和个人陈述

①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焦虑,出现失眠症状。

②个人陈述:大学毕业后,自己想要找一份与专业和兴趣符合的动漫方面的工作,但都没有找到理想的。父亲建议去日本留学,因为日本的动漫产业是非常发达的,要从事这个行业的话,先去日本进修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要想去日本首先得学好日语,而自己现在的日语水平还远远不够。朋友也有给自己介绍工作机会,不过得先画一幅作品给对方看一下,现在已经画了三分之一,但总觉得要画完这幅画的压力很大,要画得好需要很多的时间,害怕公司不能给自己这么多时间来画。自己其实更希望能去日本求学,但母亲一直在催自己赶紧找工作,不要整天在家里待着,可自己又不想随便地找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同时,与自己同年的表兄弟已经找好了一份称心的工作,家里人都非常为他高兴,这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近一个月来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不想见到母亲,也害怕父亲问起留学的事,整天不愿意离开房间,很少与朋友联系,同时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有些心神不宁,人也感觉比较疲乏。

3 观察和他人反映

①咨询师观察结果:徐某衣着、装束整洁,感知力正常,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存在而主动前来寻求帮助。在讲述与自己的兴趣有关的话题时思路清晰、思维连贯流畅、言行一致;在讲述近来的状况时眼神有些游移,注意力不是很能集中,经常出现一些抠手和抖腿的小动作。②母亲反映:徐某从小比较顽皮,但因为父亲对他非常严厉,所以比较害怕父亲。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喜欢看漫画、画漫画。在班上成绩中等,但自我感觉总是比较良好,特别是因为喜欢日本的漫画,所以也喜欢研究日本的历史,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很广的,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毕业之后,一下子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最近就开始一个人闷在房间里上网,也不让我进去,都不知道他在那里做什么。他父亲建议他申请去日本留学,但我不是很赞同,一方面需要很多钱,家里也不是很富裕;另一方面他的语言也不过关,一下子也出不去。所以我建议他还是踏踏实实地先找一份工作做起来。但我看他什么也不行动,真是很着急。

4 评估与诊断

①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感知觉正常,思路清晰、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完整、相对稳定。SAS得分58,为轻度焦虑。②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③诊断依据:a求助者的不良情绪是由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引起的,属于现实的刺激因素;b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了一个月左右;c不良情绪尚能在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d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和找工作或继续求学的相关事件,并没有泛化;e社会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妨碍。

5 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①近期目标: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逐步明确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目标,或者安心在国内找一份工作,或者努力学习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②长远目标:体会到当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两种抉择难以取舍时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增强求助者的协调能力、自信心及适应能力,实现自我成长。

6 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方法与原理

①方法:求助者中心疗法。②原理:求助者中心疗法是基于人本主义哲学理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疗法的基本原理是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6.2 心理咨询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6.2.1 求助者的权利。①了解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资格情况;②了解咨询流程;③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心理咨询师;④根据自身心理承受情况转介或中止咨询。

6.2.2 求助者的义务。①向咨询师提供有关真实情况;②积极主动地配合心理咨询师的治疗;③认真接受心理咨询师的良性建议。

6.2.3 心理咨询师的权利。①掌握求助者有关咨询的真实信息;②选择合适的心理求助者;③可以使咨询情况转介或中止咨询。

6.2.4 心理咨询师的义务。①依法保护求助者的隐私权;②尊重求助者的人格;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秉承认真负责原则。

6.3 咨询间隔时间

求助者每周进行一次咨询,每次咨询时间以50分钟为宜。

7 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7.1 第一阶段(第一次咨询)

7.1.1 目标。①建立和谐稳定的咨患关系;②掌握求助者基本信息,分析其求助动因;③正确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7.1.2 完成情况。①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②运用倾听、情感反应、内容反应等参与技术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其感受到被接纳、尊重、信任;③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主要人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及求助动机;④指导求助者做相关的心理测验并做出评估和诊断;⑤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向求助者说明求助者中心疗法,使求助者认识到该疗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并签订书面协议;⑥在本次咨询中,在咨询师的积极关注、完全接纳下,求助者逐步从对个人经验持僵化、疏远态度阶段转化到开始“有所动”阶段;⑦布置家庭作业: 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题。

7.2 第二阶段(第二、三次咨询)

7.2.1 目标。①加深咨询关系。②运用解释、指导等影响技术来分析问题,体会其经验来源和自我评价之间的不协调。

7.2.2 完成情况。①帮助来访者分析清楚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是:一,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逐渐产生焦虑情绪;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不知该听从哪一方的建议,因此产生了双重趋避式的矛盾心理;三,原本对自己在画画技能、日本文化历史知识等方面都是很有自信的,但当毕业求职不顺利,而表兄弟又成功找到工作后,使来访者对自己的信心产生动摇;②让来访者认识到现在的情绪体验和自己想要的情绪体验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他想要在毕业后能够发挥所长,或者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或者能够继续去日本求学深造,体验成功,但现实却是两方面都有阻碍;他想要得到家人的认可,但结果更多的却是各方面不同的压力;③让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和问答,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开始的矛盾困惑阶段,慢慢地理解和接受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和适应不良的来源,明白了经验和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开始下决心去行动,尝试改变。④布置家庭作业:a联系两个已经开始工作的关系较好的同学,向他们询问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考虑、如何解决的;b 向两个好朋友询问,在他们眼中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认真思考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之间的差异,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状态;c 尝试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取得他们的理解,排解不良情绪和情感;d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散步等等,且每天坚持一个小时。

7.3 第三阶段(第四次咨询)

①目标。通过对来访者完成家庭作业的肯定及没有做好的地方的讨论,来访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②完成情况。通过与同学们的沟通,来访者了解到其实有不少同学都挺佩服他的绘画技能,还有他较广的知识面;只是觉得他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有点清高,有点理想化。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不是个个都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很多次的碰壁。咨询师积极和来访者探讨接下来该如何去完成自己不一致的体验和矛盾之间的协调与转变。澄清和发掘来访者自身可利用的资源,让来访者更有信心去积极面对自己目前的状况。

7.4 第四阶段(第五次咨询)

①目标。对咨询效果进行确认,最后作出告别。

②完成情况。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来访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已不再那么看重。他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自我内部的沟通越来越多,自我的体验越来越真实。他尝试着改变自己以前僵化的个人建构,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制定科学决策。

最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和自我体验做了整体描述,并告知咨询取得的成绩是相对让人满意的,至此双方愉快地咨询结束。

8 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通过五次咨询,自我感觉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对求职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心里面踏实多了,知道自己眼下该如何选择、如何行动了。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表示会扬长避短,重新树立了自信心。

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矛盾、焦虑的情绪基本消除,由此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睡眠等问题也已基本解决,对当下的选择也已确定。重新进行SAS测试,标准分为45分,已低于焦虑分界点。长期目标方面,来访者的协调能力、自信心及适应能力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逐步向着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某理工科院校280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08).

[2]王瑶,顾红.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05).

[3]安静.REBT理论及其应用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0(01).

上一篇:石鼓镇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下一篇:2011年中考化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