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2024-07-22

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精选9篇)

1.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篇一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得的实验,认同科 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相关

2、描述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细菌的形态可以分成三类:球形的叫作

杆形的叫作

弯曲或螺旋形的叫

。细菌都是

细胞的。

2、细菌具有、、等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

探究案

探究任务一:细菌的发现过程

1、荷兰人___________最早发现了细菌的存在;法国科学家_________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他还提出了_______消毒法,后人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

2、思考:巴斯得的鹅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

探究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下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作答:(1)请填写下列标号名称。

①___ ___ ②__ _____ ③___ ____ ④__ ____ ⑤___ ____ ⑥____ ___(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主要区别是它只有__________的集中区域,没有____________。

(3)、细菌与植物细胞比,虽有细胞壁,却没有_____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______________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______________。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

4)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______,有些细菌生有_______,便于运动。

2、细菌的生殖:(阅读P74)(1)生殖方式:_______生殖。

(2)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______,芽孢是细菌的_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抵抗能力。细菌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训练案

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 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 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 噬菌体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草履虫

3、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 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 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 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4、细菌的发现者是

()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5、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需要借助()才能观察到 A、低倍放大镜

B、高倍放大镜 C、显微镜的低掊镜

D、显 微镜的高倍镜

6、在罐头的制作过程中,把罐头 密封加热,这与罐头能比较长时间地保存而不腐败变质是密切相关的,其原因在于()

A、密封罐内缺氧,内部细菌无法繁殖

B、高温能将细菌杀死 C、由于密封,外界细菌不能进入

D、B和C两项因素的结果

2.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篇二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

学生通过对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初步认识细菌和真菌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包括有氧的和无氧的环境;并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本节内容更主要的是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的知识点主要是四个:一是介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二是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保存方法;三是细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四是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本节知识结构并不复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水生产生活问题的自觉性。本节内容有两个课时。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制作甜酒。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和食品保存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难点突破是这样来处理的:通过在教室放置发酵装置,学生看到发酵的实验现象的变化,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实验产物的验证,把微观的分子变化转化为宏观的产物变化,由抽象到具体,学生自然容易理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②:能列举不同食物保存方法的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生能通过尝试制作甜酒,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②: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关注生活现象,关注社会的责任心。

二说教法

本节拟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本节拟采用活动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来营造良好的主体气氛,已引起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并且由于 1家庭或者整个社会的原因,他们动手的机会不多、能力不强,因此我着重通过课前准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发酵食品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设计的教法是:实验法、动手制作法、“观察—讨论—归纳”法。学法则采用研究、合作、体验、交流等自主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图片引入,创设情景;分析图片,讨论问题;拓展延伸,知识升华,来完成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内容。

接着,我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教师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两个锥形瓶里倒入透明的液体(澄清的石灰水),再把从发酵瓶上拿出来的气球伸入锥形瓶的软管中。实验现象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立刻提出我的问题: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刚才的现象吗?

2、气球中二氧化碳是怎么来的?

3、让学生闻瓶中的气味,是什么气味?这种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可以回顾一下,我们课前准备的时候在里面放入了什么呢?白糖和酵母菌。那么这种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呢?)

4、仔细观察瓶子和气球所组成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有氧气的参与吗?最后总结:白糖和酵母菌在无氧状态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酒精。从而完成了发酵原理的学习。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对于学生来讲,因为没有学过分子的概念,所以发酵原理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但是通过这个演示实验的验证,把微观的分子变化成宏观的产物变化:二氧化碳和酒精。这样对于具有形象思维的大面积学生来说就容易理解了,这样就实现了难点突破。

二、认识发酵现象

请学生阅读课本71页第二段,找其中有多少种不同的发酵现象,并找出图中食物所利用的细菌和真菌,标在图上。从而了解生活中主要的发酵。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把发酵原理内化的过程。在找细菌和真菌的过程,也让他们了解了:生活中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从而形成“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生活很有用处”这样一个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这样一个观点,实现情感目标。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内容。

首先图片引入,创设情景。设问: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学生讨论得出防腐的原理。创设的情景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是在学生头脑中本来就有的理论。在课堂上提出来,学生的兴趣非常的高涨。另外,进一步设问把生活中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路。

分析图片,讨论问题。在这里我是对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进行了整合,我采用了课本上观察与思考的问题,但是我把图片换了,换成了几种更具有代表意义、典型的食物保存图片的组合。这样一个设计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更有讨论的必要性。学生在讨论的时候,首先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小组得不出答案的,再让全班来交流,最后还由老师进行提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困难的问题印象更深刻。学生讨论出各种食物的保存方法以及原理,从而得出生活中常见食物保存方法。板书: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防腐原理)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3.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篇三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的腐败的原因。

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三、教学重点

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四、教学难点

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3、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4、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制一份米酒。

5、收集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课前学生调查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你们吃过面饱、酸奶吗?你们洗衣服时用过加酶洗衣粉吗?知道多莉绵的故事吗?通过多媒体或图片给学生展示。从而导入本章课题——《生物技术》。

出示面包、酸奶、醋等准备好的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酵产品?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发酵技术》。可见,了酵技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可不分,有极重要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指导学生看教材114页,并勾画生物技术的概念。学生积极回答。甜面酱、豆腐乳。。。

(一)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

你们还记得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点吗? 你们家中厨房中有哪些发酵产品? 你可能品尝过多种各有特色的酸奶,但你品尝过自制的酸奶吗?其实课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每一个小组的同学按照书中的操作步骤自制一份酸奶,今天老师和你们一样制作了一份酸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吗?(品尝学生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通过展平台或每小组一名学生进行对自制酸奶进行展示,并对每小组的酸奶进行评比。提问:(1)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

(2)你们能否将刚才品尝的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5页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3)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4)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

(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教师小结:酸奶的制作需要乳酸菌的参与,温度适宜,没有氧气条件,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所致。四川泡菜、青贮饲料等根据同样的发酵原理。

回答:微生物种类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代谢方式多样。味精、酱油、豆豉、泡菜。。。

学生品尝酸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制作过程。

学生回答:(1)酸奶呈酸味、微酸。

(2)一是器具和原料的消毒,二是微生物接种,三是微生物的发酵。(学生一边回忆自制酸奶的操作,一边对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3)牛奶煮开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的微生物,避免酸奶腐败。

(4)煮开的牛奶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的原因是高温能杀死乳酸菌或减弱乳酸菌的生活力。(5)加入酸奶的作用是接种。

(6)不同的学生描述会不同。但是大多数同学指出酸奶的口味有点酸,酸奶是因为在乳酸发酵的过程中,利用牛奶的营养物质产生乳酸等物质,牛奶与乳酸的物质不同,口味就不同。酸奶是固态,像豆腐。

(7)泡菜、酸菜、青贮饲料。。。

(二)酿一醇香浓郁的米酒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闻一闻,是什么?(同时拧开盖知道怎么酿成的吗?

课前几天已布置同学们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制用的米酒,质量如何?让全班同学看一看你的劳动成果,行吗?(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不能饮酒,对同学们的身体影响很大)。

好的。我们来看看怎样才能酿出一醇香浓郁的米酒,请看教材116页活动: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方法步骤,让学生明白制作米酒的一般方法。提问(1):同学们品尝了酿制的米酒和基本操用方法,酒药里有哪些微生物?在酿酒中起什么作用?

(2)酒药为什么要与米混合均匀?学生回答时要给予肯定与鼓励。

(3)联系前面的知识回答,米饭表面的绒毛是什么?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味道会发生什么变化?

(5)同学在酿酒的过程中注意了哪些问题?

归纳小结:酿酒时酒药与米饭充分混匀,酒药的质量要合格,发酵的温度要适宜,创造无氧的环境。

曲霉、毛霉酵母菌

淀粉——————葡萄糖———酒精 30℃无氧

学生边看边,作吸气状。好香,有酒香味。学生相互交流着,我们能像制酸奶一样自己酿酒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计论酿酒的方法步骤。

让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对对方的米酒进行评价。

回答:(1)酒药中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微生物。可用米饭作为原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2)酒药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酒药生物更充分地利用米酒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

(3)米饭表面的绒毛是霉菌的菌丝。

(4)如果酿酒的时间拖长,有更多的糖被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所以米酒的甜度会减少,酒味变浓。

(5)注意酒药的质量和米饭充分均匀混合,温度不能太高,适宜的温度,米饭要煮熟煮透等。

三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

指导学生看教材117页建议活动:选做一种调味的发酵酱,讨论发酵酱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制作发酵酱和制豆豉时,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吗?制曲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原料蒸熟?

在制内过程中却需要适量的食盐水,其目的是为什么?

归纳小结:制作面酱的原料是面粉,需要米曲霉素进行发酵;制作黄豆酱的原料是面粉和黄豆,主要需要米曲发酵;制作豆豉的原料是黄豆,主要需要米曲霉、毛霉、黑根霉等进行发酵。

回答: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制酱、晒酱。

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的参与,发酵微生物来自空气。制曲过程中将原料煮熟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主要是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使产品咸味更适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分析某农业村的结的结构示意图

利用媒体:“某生态农业村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分析该农业村是怎样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杆的?(教材第102页某生态农业村结构示意图)。

提问:生态农业村的做法有什么优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

你们知道沼气是怎样产生的吗?

那在什么样的条件和设备中才能产生沼气,我们一起来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学生回答;将生活垃圾、粪便、秸杆进行沼气发酵;农作物的秸杆没有焚烧,是经过发酵产生沼气,作能源利用了,这样不会污染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回答:利用了农作物秸杆中的能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主生沼气,杀灭粪便中的病菌,减少燃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粪便传播疾病的机会,提高了阳光利用率和农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

回答: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准备实验装。

五制作发酵装置

六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课前准备好制作的沼气发酵简单装置的器具和发酵原料。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120页“制作沼气发酵装置”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组活动:注意公工协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发酵一段时间,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因为课堂时间短,让学生课外观察)。提问1: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池塘污泥的作用是什么/

2在沼气的发酵过程中,植物秸杆和猪粪的作用又是什么?

3、在制作装置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塞A和B的瓶口?

4、你能预测实验装置中发生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沼气发酵的过程开始了。

5、发酵一段时间后,应从哪个部位采用哪种措施检验是否有沼气的产生呢?

同学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了沼气发酵装置,并对实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的意见很好,那么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呢?沼气发酵有何作用呢?你认为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有何重要的意义? 归纳小结:(1)沼气发酵的原理:杆及人畜粪便等在厌氧的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5℃需要甲烷细菌的参与,经过发酵产生了甲烷,可以燃烧、照明等,沼气渣可以作饲料、鱼料及畜禽饲料。

(2)利用沼气发酵能够更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增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酸奶、沼气、米酒等是传统的发酵技术,还有工业化的发酵产品。如在生活中运用的味精、加酶洗衣粉等是工业化的产品。

指导学生看书,书中介绍了哪些工业化的发酵产品,生产方式及用途是什么?

讲解:国科学家巴斯德揭示了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使发酵技术有了理论基础后人们开始利用微生物工厂生产各种产品,从而构成了生物技术产业。这些工业化的产品早已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用在哪些方面呢?

认识发酵装置的器具及其作用(有学生看见发酵原料有恶心感,但教师的鼓励下,能顺利进行下面的实验。

制作沼气的步骤:一是将猪粪70克,粉碎的植物秸杆20克,池塘污泥50克,清水350毫升,混匀放入在A瓶中。在B瓶中装入少量的清水,水面封住玻璃管口。二是照教科书中的装置图进行制作装置。三是用凡士林涂抹接口处。四是把整个装置放置在25℃上条件下,将止水夹挟紧进行发酵。

1、沼气的发酵主要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池塘污泥中含有沼气发酵所需要的厌氧微生物,尢其是产甲烷的细菌。

2、植物秸杆为微生物提供含碳的有机物,猪粪为微生物提供氮、磷等养料。

3、因为产生沼气的甲烷菌是厌氧微生物,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沼气,所以要将瓶口塞紧。

4、学生观察。

5、将教材装置2处的止水夹打开,使气体自尖嘴玻璃管口徐徐流出,以燃烧排出的气体如果看到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就说明有沼气产生。

学生看书后回答:(1)有抗生素,能够治疗许多疾病;(2)氨基酸,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3)甜味剂,广泛用于饲料、果冻等;(4)食用有机酸,广泛用于饲料、糖果等;(5)酶制剂,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以上这些工业化产品均是微生物发酵产品。回答:略

七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同学们做得怎样呢?请各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调查结果。微生物发酵技术产品应用于生活的有哪些呢?

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用于食品和食品加工业等。食品单一,味道不好,没有鲜味;影响疾病的治疗等。

七、板书设计 第25章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

(一)发酵食品

1、认识发酵食品。

2、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3、酿一瓶醇香浓郁的米酒。

4、制作发酵酱。

(二)、沼气发酵

1、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沼气发酵的原理。

3、沼气发酵的应用。

4、沼气发酵的优点。

4.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篇四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 真菌

本节内容选自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繁殖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并为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介绍霉菌和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真菌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真菌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教学难点】

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

1.每组准备显微镜一台、放大镜一把、酵母菌装片一块、有霉菌的橘子皮和新鲜的蘑菇或金针菇; 2.酵母菌的结构挂图,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挂图,青霉、根霉、曲霉挂图,蘑菇的结构挂图,常见真菌特点的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

师:课前播放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谈话: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是什么名字呀? 生:听过,是《采蘑菇的小姑娘》。师:谁知道小姑娘会在什么地方采蘑菇? 生:森林里,草丛中,树根下。

师:她会在什么时候出去采蘑菇? 生:春天或夏天下过雨之后。

师:小姑娘采的这蘑菇有什么用处吗? 生:可以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依次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的植物、动物、细菌、病毒,有谁知道蘑菇应该属于生命世界里的哪一类?

生:真菌。

师:对,蘑菇属于真菌类,这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板书),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我们这一节课就来研究生活中的真菌(板书)。

二、可以食用的真菌

师:我们都知道哪些可以食用的真菌(板书)? 生:木耳、银耳、金针菇……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真菌的图片,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看谁能辨认出哪些是真菌,你在哪里见过?

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师:边展示图片,边提问,这是什么真菌?

讨论交流:

师:好,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都辨认出了哪些真菌?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真菌呀?(每人说一种)生:银耳,在夏日超市和农贸市场有卖的。

生:木耳,妈妈买过木耳,用木耳做的菜可好吃了。

生:香菇,妈妈从农贸市场上买来香菇,做的香菇鸡,好吃极了!生:我看到老师播放的图片中有灵芝,使我想起了爷爷喝过的灵芝茶。生:还有“冬虫夏草”,它是名贵的中草药。

师:同学们观察得十分仔细,你们知道得也真多!你们太棒了!

师:这些可食用真菌都有哪些吃法?有什么营养价值?

生:用银耳做银耳莲子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呢。生:我做过凉拌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生:我吃过白灵菇鸡汤,听爸爸说白灵菇可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儿童佝偻病,软骨病等疾病,它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很高。

生:爷爷喝的灵芝茶,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师:谁亲自用可食用真菌做过哪些菜? 生:我做过香菇炒肉。生:我做过凉拌金针菇。

师:还有许多我们这里没有见过或是我们不熟悉的真菌,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展示图片)。播放课件第3页。

师:这些可食用真菌营养价值丰富,有许多还是名贵的中草药,它们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板书)。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说可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生:可食用真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数还具有保健作用,还有许多是名贵的中药草。真是我们宝贵的生物资源!

师:鼓励,总结得好!鼓掌!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吃,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三、食物发霉

师:同学们知道吗,生活中还有些真菌,常常令我们苦恼,因为它经常使水果、食品长毛,使衣物发霉。这是什么?

生:霉菌。

师:对!我们称这种真菌叫做霉菌(板书)。霉菌长什么样?

师:为了便于大家仔细地观察霉菌的外形特点,老师特意培植了几种霉菌,等会呢就请同学们先用肉眼看,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霉菌到底长什么样。最后还要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在课本上。

师:青霉与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颜色青霉:青绿色。

曲霉:黑、褐、黄、绿等。

形态相同点:都是多细胞,菌体由菌丝构成,能产生孢子。不同点青霉带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同学们猜想一下:培植霉菌时,在什么环境下食物容易发霉? 生: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环境下。

师:对!我们了解了食物发霉的条件后,就要想办法防止食物发霉。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为什么?

四、食品保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食品保鲜的技术与工艺越来越先进了。以鱼为例:你知道它的保鲜发展史吗?各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看来,现在的保鲜方法也不甚完美。同学们,你还能设计出更好更方便的保鲜方法吗?

5.利用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五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愉快。

一、导学案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明确

(一)教学内容

完整的导学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导学设计四个环节,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怎样组织这四个环节的内容,特别是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更要明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使导学案条理清楚,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标

仁爱版英语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其中包含很多新单词、语法知识、功能与项目。因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教与学的目标,在导学案中向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1 Topic3 Where are you from?”,针对这个话题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新单词 eleven,twelve等和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those;掌握不定冠词a和an的用法和区别;掌握所学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基数词;掌握对话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 map/an eraser.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books/apples.2.能力目标:①课堂上能听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并正确应答。②能较自如地听懂别人的问候、自我介绍等。③能理解简单的书面要求并根据要求开展学习活动。3.情感目标:①积极参与课堂上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对学习充满兴趣。②乐于与人交流,在交际中锻炼并提高英语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现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很重,教学时间又很有限,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完成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重要,只有明确了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教师应首先确定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哪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难以掌握,是教学难点,之后再针对这些内容揣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1 Topic3“ Where are you from?”,针对这个话题教学的重难点可以确定为:Section A,复习数字0-10,并学习数字11-20,学习如何询问他人的年龄、班级、年级;Section B,学习识别单数物体,掌握不定冠词a和an的用法,学习单词拼写的表达;Section C,学习可数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Section D,学习谈论用短文表达学校、班级和电话号码等信息。

二、导学案的教学思路要清晰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我们做每件事情之前都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同样,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如果都能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明了,那么上起课来自然就会游刃有余。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1 Topic3 “Where are you from?”,针对这个话题我在教学中确定了如下教学思路:1.Section A,先复习数字0-10,自然呈现11-20的数字,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名片,在上面写上各自的姓名、年龄、班级、年级,然后进行师生问答,要求学生掌握新词:year,old,class,in,grade以及句型How old....?.....years old,What class/grade....in? 和....in class....Grade....。2.Section B,在复习环节先复习数字1-20,然后以链式操练的方式复习Section A所学的句型,利用实物或图片学习生词和新句型,完成1a。Project环节可让学生蒙眼猜物,运用表示识物的句型,完成2b。3.Section C,先复习句型“Is this/that/it a(an)...?

Yes,it is./ No,it isn’t.”接着师生对话引出复数,然后呈现1a的内容,之后看图填空完成1b。4.Section D,复习部分先利用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图片内容,之后复习不定冠词a和an的用法以及可数名词复数的表达形式,再利用教室中的书包、笔等实物进行师生问答,复习指示代词的用法。

三、导学题目要形式多样

设计导学题目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把握导学题目的难易度。导学案题目设置的难易度要视本班的学情而定,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出问题和重难点,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2精选精编导学题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导学题目的自测,学生不但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对课后的复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采用问题式预习方式。根据课本内容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预习,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熟悉了课本内容,也提前了解到课本中的难点。4.尝试解决某些难点内容。

八、九年级教材中阅读的文章篇幅长,信息量相对比较大,而且有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对一些看视简单而又较难理解的句子进行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要考虑语境,语言要流畅、优美。

四、要重视导学作业的检查和评价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检查和评价学生导学作业的完成情况。1.建立学习小组,组内学生互查。2.教师课堂抽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如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或新课的内容。3.加强导学反思,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导学作业的情况,归类汇总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运用表扬性的课堂用语激励学生,如“Wonderful!Excellent!”“Congratulations”等。

6.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篇六

一、学案导学的定义和特点 1.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在课堂外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逐步学会学习,以达到学会终身学习的目的。2.学案导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变学生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本身的主体地位。第二,变教师的“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三,增加了教学活动的实践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学案导学与学案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使用学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一份好的学案应该围绕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来设计,重点关注于学生的“学”。1.以“导”为指南针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适时予以帮助和点拨,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设计学案时,教师应将导学、导思、导练贯穿于学案的每一环节,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作用。2.以“学”为出发点 “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让学生学习的地方,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特级教师于漪曾这样说过。学案就是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以“学”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学案的框架和内容,使学生能在学案的指导下做到举一反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案导学的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能够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2.学生自学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最后,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7.细菌真菌的利用导学案 篇七

----如何利用“六环节学案导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中学

安海琴

“六环节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县在学习、借鉴全国名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中学教学实际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的,目的是从尊重学生的地位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实施的一年中,我由开始的初步认识,理解接受,到现在能够较为顺利的操作,一路走来,既改变、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思想,也规范、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那么利用“六环节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又怎么样发挥主导作用呢?浅谈一下自己粗浅认识。

我在教学中利用“六环节导学法“的课堂基本结构是:创设情景,激学引欲→借助学案,自主学习→暴露问题,合作学习→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分层练习,共同发展→梳理反思,形成网络。这六个环节均需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调控、引导等主导作用,实现教与学的合一。具体表现为:

一.创设情景,激学引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教学情景能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因此,利用学案实施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物理情景引入课题,这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这个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中心,教师的教成为学生学的辅助,强化了学生的感知、理解、体悟。文化传承与语言训练,这是语文教学不可偏废的两大任务,我们所说的“教书育人”,正是对这两大任务的过程、结果的概括。语文课文的学习,是使学生理解其思想情感的同时,学习其表达方式、方法,是“文道统一”的感文悟道,是“文”与 “思”的相辅并进。作为语文能力中可以考试检测的“读”、“写”能力,也是在这一进程中形成和发展。

二、借助学案,自主学习

在学生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学习的工具,独立自学教材。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问题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条主线,所以学案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问题和必要的材料;设计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组建者”。2.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精读并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3.教师要不断巡视,督促学生看书思考,帮助学生控 制时间和进度,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这个环节体现了温故知新、感知思悟、整合表达的思想情感语言提升发展的内在节奏。经验知识是学生认知的工具和基础,课前检测环节的作用就是激活学生记忆中的相关经验知识,就使得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更为牢固。在这一学习环节,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暴露问题,合作学习

完成“学案自学”步骤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兵教兵”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兵教兵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兵兵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为下一步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好准备。这个环节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学案为脚本,以自身为主角,在感受、体验、思考、感悟、创造、表达中,完成自己思想、情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作用体现为:调控时间,使课堂按照一定的节奏演进;评价激励,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和激情;点拨讲析,使学生解疑释惑,思考感悟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同样的环节任务,有的学生能很快完成,有的到了规定时间也完不成。在此,教师一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对时间作灵活调整;二要给任务完成比较快的学生提出本环节任务更高一层要求,或者是相关联的新问题,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三要给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启发帮助,使他们能够基本完成课堂环节任务。如果是班级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较弱,那就要适应学生实际,课堂任务侧重基础知识和初步感悟层面,同时,采用强化识记感受的训练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对学生做出评价,一是对学生良好表现、准确思考给予肯定褒扬,使学生获得荣誉感,增强自信心;二是对学生不良表现、错误答案给予批评纠正,使学生认识错误,规范思维。教师对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还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指导:①合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共同讨论;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②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也是合作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精讲应揭示规律性。这也就是说,利用学案并不是就一味不要教师的讲解了,关键在于讲 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觉得通过语言还表达不清或学生仍然难以明白的,还可以合理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复杂的现象或实验直观展示出来。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对比较幼稚的问题不能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五、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由于知识基础及智力能力的差异,学案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在这一环节,教师更不能清闲,需要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组织学生讨论。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还要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梳理反思,形成网络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由于多年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整理好以后再根据老师整理的内容去死记硬背,靠学生自己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出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从那些方面进行梳理,用哪些方法编制出知识网络,怎样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另外教师还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从上述的环节中可以看到“课前检测”递进到“明确学习目标”,继而“引导自学”,开始新知学习及能力发展。从学习新知识的角度看,是温故知新,是循序渐进;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角度看,是归类集成,是精进提升。“课堂训练”形式多样灵活,较多以考试类型题为训练材料,侧重于知识的应用,侧重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此一环节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关键步骤。“课后作业”一为在理解基础上巩固知识,二为联系生活强化知识应用。因为这一环节是在课外实施,所以,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这就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弥补缺漏的时机,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向更深、广度发展拓展出更辽阔天地。六个环节,六个层次,五种境界,踏实走过,学生知能并进。六环节学案导学,使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更为鲜明的韵律节奏感。

8.细菌和真菌同步练习题 篇八

31.判断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

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

C.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32.利用表面培养法培养细菌的优点是

A.利于吸收氧气B.利于光照C.细菌生长快D.不易污染杂菌

33.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或者真菌时,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下列哪个温度环境中培养()

A.低温B.高温C.变温D.恒温

34.下列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腌制食品的盐水中B.真空的罐头食品中C.刚煮熟的食品中D.流通的`货币上

35.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膏、琼脂等是为了()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36.下列对细菌和真菌来说,属于必须条件的是()

①有机物②适宜的温度③充足的阳光④水分

9.利用学案进行导学的一般过程 篇九

1、教师编“学案”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练习巩固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学案”可分为: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

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诊断补偿: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学生掌握的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导航:学案设计思路: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知识总结;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是学生自我总结。

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上一篇:毒理学实验基础下一篇:市场营销调研重点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