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考试总结(精选8篇)
1.工程地质考试总结 篇一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分类: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断面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按施工方法分: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TBM掘进机),沉埋法隧道。
3、隧道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4)应用范围广;缺点:(1)造价高(2)施工期限长(3)施工作业环境差。
4、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
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
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
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
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
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
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5、为什么修建隧道?答:
1、拓展地面空间
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减少交通干扰。
3、解决高程障碍;
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
5、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
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
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
2、地形地貌调查;
3、地层、岩性调查;
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
5、水文地质调查;
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
7、地温测定。
7、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
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10、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预报。
11、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理探测法(利用物体物性差异进行地质判断的间接方法)、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
12、初始应力产生的原因:自重、地质构造、地质地温作用
13、岩体中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14、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者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15、围岩分级: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规律,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就是围岩分级。
16、围岩应力:时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7、围岩分级方法的发展趋势:
1、分级应主要以岩体为主。
2、分级宜与地质勘探手段有机联系在一起。
3、分级要有明确的工程对象和工程目的。
4、分级宜逐渐定量化。
18、围岩分级方法:主要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19、围岩分级确定因素: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20、围岩分级的修正: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等因素。
21、衡量围岩完整程度考虑的因素:
1、对于受软弱面控制的岩体,按照软弱面的产状、贯通性以及填充物的情况,可将围岩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2、由于围岩完整性与所受地质构造变动的程度有关,因此,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分为:构造变动轻微、较重、严重、很严重。
3、由于围岩完整性还与节理的发育程度有关,按节理发育程度不同分为:节理不发育、节理较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很发育。
4、当风化作用使结构发生变化时,还应按照岩体分化程度分为:分化轻微、较重、严重、极严重。
22、地下水对围岩影响:
1、软化围岩;
2、软化结构面;
3、承压水作用
23、隧道位置选择的因素: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工程难易程度、投资的数额、工期的要求、现有施工水平和今后运营条件。
24、隧道位置选择主要是:垭口和隧道高程的确定。
25、越岭线:当线路需要从一个水系过度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路线称为越岭线。
26、垭口:当路线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底处,称之为垭口。
27、隧道位置选择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良地质,包括:
1、滑坡地区:(1)如果滑坡面的位置已经了解清楚,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面一下的稳定岩体内。(2)如果确知滑坡是多年静止的滑坡或古滑坡,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体内,但要在上部减载以及加强排水。
2、崩塌地区:最好不要沿这类山坡通过。不得已时尽可能把隧道置于山体之中,穿过稳定岩层。
3、岩堆地区:无粘结力的岩堆体,开挖极易发生塌方,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宜把隧道放在堆体下稳定的地层。
4、泥石流:(1)务必躲开泥石流泛滥区;如不能,也应选在泥石流下切深度以下的基岩中;(2)、查明泥石流洪积扇范围,不可把洞口放在洪积扇范围内。
5、溶洞地区:应尽可能不开,如不能避开,应探明溶洞的规模、性质和隧道的位置关系,采取相应措施。
6、瓦斯地区:尽可能避开,通风。
7、地下水。
28、洞口选择的主要原则:
1、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
2、应避免不良地质地段。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
6、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波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
7、边坡及仰坡不宜开挖过高。
8、当洞口附近欲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者涵洞,以泄水流。
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利用弃渣有计划的改造洞口场地。
29、隧道纵断面设计坡道形式:单面坡(优点:可以争取高程,拔起或降落一定的高度,高程相差较大,能促进自然通风。缺点:由于是下坡开挖,施工时水流向开挖工作面,需要随时的抽水。运渣时空车下坡重车上坡,运输效率低)人字形坡(优点:水流自然向洞外排出排水措施简化,重车下坡空车上坡,运输效率高。缺点:有害气体在顶面聚集,长时间累计,使动内人员健康受到影响)30、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31、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营所必须的。
32、建筑限界: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33、隧道行车限界:为保证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宽度的空间范围内任何物件不得侵入的限界。
34、限界包括有: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
35、墙效应:隧道墙壁往往给驾驶员危险感,行驶的车辆多向左侧偏离,无形中减少了车道的有效宽度,这种想象叫做墙效应。
36、拟定衬砌结构尺寸的因素:选定净空形状、选定截面厚度
37、衬砌的主要方式:整体式混凝土衬砌、拼装式衬砌、喷射混凝土衬砌、复合式衬砌。
38、整体式衬砌包括:直墙式和曲墙式(有仰拱、无仰拱)。
39、复合式衬砌:把衬砌分成两层或这两层以上,可以是同一种形式、方法和材料施作的,也可以是不同形式、方法、时间、材料施作的。
40、理想支护结构应满足3各条件:
1、必须能与围岩大面积接触,保证支护结构与围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2、允许隧道围岩产生有限制的变形,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减少对支护结构的作用;
3、早期支护与后期支护合理结合。
41、洞门的作用:
1、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
2、稳定边、仰坡。
3、引离地表水流。
4、装饰洞口。
42、洞门的形式:洞口环框、端墙式、翼墙式、柱式、台阶式、斜交式、喇叭口式。
43、明洞分类:拱式明洞(整体性好,承载力强。除对称型外,外墙承载力大于内墙),棚式明洞(承载力比拱式明洞弱,内墙承载力大于外墙)。
44、避车洞:为了保证洞内行人、维修人员及维修设备的安全,在隧道两侧边缘墙上交错均匀修建的人员躲避及放置车辆、料具的洞室叫避车洞。
45、支护结构发展阶段:
1、刚性结构阶段
2、弹性结构阶段
3、连续介质阶段
46、围岩压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47、围岩压力分类:松动压力、变形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48、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
1、隧道开挖后,在围岩应力重分布过程中,顶板开始沉陷,并出现拉断裂纹,视为变形阶段。
2、顶板的裂纹继续发展并且张开,由于结构面切割等原因,逐渐变为松动,视为松动阶段。
3、顶板岩体视其强度的不同而逐步塌落,视为塌落阶段。
4、顶板塌落停止,达到新的平衡,此时其界面形成一近似的拱形,视为成拱阶段。
49、荷载---结构法(结构力学方法):将支护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地层对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以计算衬砌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的方法。
50、岩体力学法:核心是对喷锚支护进行预设计。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支护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共同承载体系,其中围岩为主要承载结构,支护结构为镶嵌在围岩孔洞上的承载环,只是用来约束和限制围岩的变形。
51、一般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单线隧道整体式衬砌洞门、单线隧道偏压衬砌及洞门、单线拱形明洞及洞门。其他采用破损阶段法或容许应力法设计。
52、岩体力学方法主要是对锚喷支护进行预设计。
53、收敛约束法:以地层收敛线与支护限制线相交于一点为依据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法。
54、盾构掘进机:用于土质隧道暗挖法施工,具有金属外壳,壳内装有整体及部分辅助设备,在其掩护下进行土体开挖,土渣排运,整体推进等作业,通过割刀切割土体使隧道成型的机械。
55、机械通风方式:压入式、吸出式、混合式
56、隧道施工: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57、隧道施工方法:山岭隧道施工方法(矿山法【传统矿山法,新奥法】,掘进机法),浅埋及软土隧道施工方法(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水底隧道施工方法(沉管法、盾构法、沉箱法)。
58、明挖法(基坑开挖法、地下连续法、盖挖法),暗挖法(矿山法、沉管法、顶管法、盾构法、掘进机法)
59、选择施工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积,埋深,工期,环境条件(重点是水文地质条件)。
60、隧道开挖方法: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长、短、微台阶法)、分部开挖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
61、隧道开挖方法: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长、短、微台阶法)、分部开挖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中隔壁法等)。62、新奥法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63、新奥法:即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测控制围岩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的施工方法。
64、新奥法施工二十四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勤量测,快衬砌。65、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少扰动(指在进行隧道开挖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早支护(指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使围岩的变形进入受控制状态)、勤测量(指以直观、可靠的量测方法和量测数据来准确评价围岩的稳定状态,或判断其动态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形式、开挖方法,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紧封闭(一方面指采取喷射混凝土等防护措施,另一方面指要适时对围岩施作封闭形支护)”。
66、为什么仰拱选择时间很重要?
1上部结构未完全成立;2仰拱做好后,其他工作全都停下来。
67、隧道工程中常用的辅助稳定措施:稳定工作面(预留核心土档护开挖面、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超前锚杆、管棚超前支护前方围岩(小导管、长管棚)、水平旋喷超前预支护、预切槽超前预支护、注浆加固围岩和堵水(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深孔帷幕注浆)。
68、管棚是指利用钢拱架沿开挖轮廓线以较小的外插角、向开挖面前方打入钢管构成的棚架来形成对开挖面前方围岩的预支护。
(主要用于预加固,一半《=20m)
69、超前深孔帷幕注浆分类: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高压喷灌注浆。70、爆破作用分为三个区域:
1、压缩粉碎区
2、破裂区
3、震动区 71、殉爆:一个药包爆炸后,能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临近药包爆炸。72、掏槽的形式:斜眼掏槽(垂直楔形掏槽、锥心掏槽)、直眼掏槽、混合掏槽 73、隧道施工运输包括:有轨运输、无轨运输
74、初期支护:为控制围岩应力适量释放和变形,增加结构安全度和方便施工,隧道开挖后立即施作刚度较小并作用永久承载结构一部分的结构层,称为初期支护。75、常用的支护方法: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或纤维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型钢拱架或格栅拱架)等。
76、锚喷支护工程特点:灵活性、及时性、密贴性、深入性、柔性、封闭性 77、锚杆支护效应分类:支承围岩、加固围岩、提高层间摩阻力,形成组合梁、悬吊作用
78、锚杆的种类:端头锚固式【机械内锚头锚杆(胀壳式锚杆、楔缝式锚杆、楔头式锚杆)、黏结式内锚头锚杆(水泥砂浆内锚头锚杆、快硬水泥卷内锚头锚杆、树脂内锚头锚杆)】、全长黏结式(水泥浆全黏结式锚杆、水泥砂浆全黏结式锚杆、树脂全粘结式锚杆)、摩擦式(楔管式锚杆、缝管式锚杆)、混合式(先张拉后灌浆预应力锚杆、先灌浆后张拉预应力锚杆)。
79、喷射混凝土的作用:
1、支撑围岩
2、卸载作用
3、填平补强围岩
4、覆盖围岩表面
5、阻止围岩松动
6、分配外力
80、喷射混凝土的特点:
1、喷射混凝土具有强度增长快、黏结力强、密度大、抗渗性好的特点。
2、与普通模铸混凝土相比,喷射混凝土施工将运输、浇筑、捣固几道工序合而为一。
3、喷射混凝土能及早发挥承载作用。
4、喷射混凝土与模铸混凝土相比,其密实性和稳定性要差一些。81、喷射混凝土的特性:强度和变形。
82、喷层的受力变形阶段:
1、黏结抵抗
2、梁效应
3、薄壳效应 83、喷射混凝土的工艺流程:干喷、潮喷、湿喷、混合喷
84、喷射作业时注意事项:
1、喷射时应分段、分块,严格按先墙后拱,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
2、喷射时可以采用S形往返移动前进,也可采用螺旋形移动前进。
3、喷射时喷嘴要垂直于受喷面。
4、对于岩面凹陷处应先喷多喷,凸出应后喷少喷。
5、喷射时一次喷射不应喷太薄或太厚。
6、若喷射较厚时应该分层喷射,一般分2-3次。
7、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应该在终凝1-2H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低于7天。
8、冬季施工时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气温不得低于5度。
9、回弹物料的利用。
85、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测量方法:1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和描述)
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收敛计)
3、拱顶下沉(水准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4、地表下沉(水准仪、水准尺)
5、围岩内部位移(地面钻孔中安设各种位移计)
6、围岩内部位移(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弦式位移计)
7、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各种类型压力盒)
8、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86、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斜井,竖井。
87、特殊及不良地质:富水软弱围岩,流沙,溶洞,膨胀岩,瓦斯,高地应力。88、膨胀岩的基本特征:
1、质软,强度低;
2、自由膨胀率高;
3、空隙率大;
4、易风化,崩解性强;
5、膨胀压力大。
89、膨胀性围岩对隧道施工的危害:围岩普通开裂;坑道下沉;围岩膨胀突出和坍塌;隧道底部隆起;衬砌变形和破坏。
90、高地应力:当围岩内部的最大地应力与围岩强度的比值达到某一水平时,才能称为高地应力或极高压力。91、高地应力挤压性围岩的变形特点: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变形持续时间长。92、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褐黄、灰黄或黄褐等颜色,并有针状大孔、垂直节理发育的特殊性土。
93、黄土地层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1、黄土节理影响;
2、黄土冲沟地段对施工的影响;
3、黄土溶洞与陷穴影响;
4、水对黄土隧道施工的影响。94、黄土隧道的施工原则: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95、岩溶地质的治理方法:引(引排水)、堵(堵填)、越(跨越)、绕(绕行施工)
96、溶洞类型:死、活、干、湿、大、小
97、溶洞的主要灾害:突泥,突水。
条件:水,岩溶,动力。
98、岩溶地区施工,一定要做超前地质预报。岩溶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探明溶洞的形状,范围,大小,充填物及地下水
99、产生岩爆的标志:断口。岩爆的特点:
1、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
2、岩爆时,岩块自洞壁围岩母体弹射出来;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的也有在距离新开挖工作面较远处。100、岩爆产生的主要条件:地层的岩性条件(硬岩),地应力的大小。101、防治岩爆发生的主要措施:强化围岩;弱化围岩。102、瓦斯:加强通风。
103、瓦斯浓度规定:
1、洞内总回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小于0.75%;
2、从其他工作面进来的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小于0.5%;
3、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在2%以下;
4、工作面装药爆破前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在1%一下。
104、隧道发生塌方的原因:
1、不良地质水文条件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05、预防塌方的施工措施:
1、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
2、加强对塌方的预测(观察法,一半量测法,微地震学测量法)
3、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
106、TBM优点:工人劳动强度低,施工作业安全,隧道掘进速度快,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107、掘进机的类型:全断面(敞开式和护盾式)和悬臂式。
108、盾构掘进机:用于土质隧道暗挖法施工,具有金属外壳,壳内装有整体及部分辅助设备,在其掩护下进行土体开挖,土渣排运,整体推进等作业,通过割刀切割土体使隧道成型的机械。
109、机械通风方式:压入式、吸出式、混合式
110、盾构法概念:在盾构保护下进行全断面隧道开挖和衬砌的方法。适用条件:软土,软岩(含水,不含水)地层的隧道开挖。盾构分类:手掘式,挤压式,半机械式,机械式。挖软土:盾构;挖石头:TBM。
111、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原则:先排水,弱爆破,短开挖,早衬砌,勤量测,强支护,稳步推进原则。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者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3、越岭线:当线路需要从一个水系过度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路线称为越岭线。
4、垭口:当路线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底处,称之为垭口。
5、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6、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营所必须的。
7、建筑限界: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8、隧道行车限界:为保证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宽度的空间范围内任何物件不得侵入的限界。
9、墙效应:隧道墙壁往往给驾驶员危险感,行驶的车辆多向左侧偏离,无形中减少了车道的有效宽度,这种想象叫做墙效应。
10、复合式衬砌:把衬砌分成两层或这两层以上,可以是同一种形式、方法和材料施作的,也可以是不同形式、方法、时间、材料施作的。
11、围岩:隧道开挖后对周围地层发生扰动的那一部分岩体。
11、围岩压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1、围岩失稳:围岩变形达到了一定的限度,不能自稳,产生松动、坍塌。
12、新奥法:即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作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监测控制围岩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的施工方法。
13、初期支护:为控制围岩应力适量释放和变形,增加结构安全度和方便施工,隧道开挖后立即施作刚度较小并作用永久承载结构一部分的结构层,称为初期支护。
14、高地应力:当围岩内部的最大地应力与围岩强度的比值达到某一水平时,才能称为高地应力或极高压力。
15、二次衬砌:在复合式衬砌中的模注混凝土衬砌,待围岩基本稳定后施作。
16、喷锚支护: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组成,对隧道施作的初期支护。
17、隧道预支护:超前于开挖工作面的支护,如超前锚杆、管棚等。
18、翼墙式洞门:在端墙前面设置两道纵向支撑的斜挡墙,以增强端墙的稳定性。
2主体建筑结构:为了保证隧道稳定和行车安全而修建的基本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洞身衬砌和洞门结构。
3附属建筑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修建的辅助设施
4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5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的。6轮廓线:围岩或支护衬砌结构表面所形成的轮廓。包括开挖轮廓线、初期支护内轮廓线、衬砌内轮廓线(净空)。
7围岩: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土)体,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8岩体: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9围岩压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0压力拱:在具有一定粘结力的松散介质中开挖隧道后,其上方会形成一抛物线状的天然拱,这实质上就是在松散介质、裂隙岩层中开挖坑道时的破坏范围。作用在支护上的竖向压力就是这个破坏范围(天然拱)以内的松动岩体的重量。11荷载—结构模型:将支护和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的主体,围岩作为荷载的来源和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承,与其对应的计算模型。
12衬砌:地层开挖后,除了在极为稳固的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大都要在坑道的作为修建支护结构。
12松动压力:指深埋隧道所处的地层中形成的天然拱作用在隧道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12形变压力:由于支护结构阻止围岩变形,必然要受到围岩给予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这种作用力和围岩的松动压力极不相同,它是在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对支护施加的压力
13零开挖:不破坏隧道开挖轮廓以外的边仰坡,包括植被和岩土体也可称为“不刷坡”进洞
14临空面:又叫自由面,是指暴露在大气中的开挖面。
15爆破漏斗:在有临空面的情况下,炸药爆破形成的一个圆锥形的爆破凹坑就叫爆破漏斗。
16最小抵抗线W: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最小距离。
17爆破作用指数:爆破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n(n=r/w)称为爆破作用指数
18敏感度: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也就是炸药爆炸对外能的需要程度。
19爆速:炸药爆炸时爆轰在炸药内部的传播速度称为爆速。20爆力(威力):炸药爆炸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能力称为爆力。炸药的爆力越大,其破坏能力越强,破坏的范围及体积也越大。
21猛度:炸药爆炸后对与之接触的固体介质的局部破坏能力称为猛度。
22殉爆距离:一个药包(主动药包)爆炸后,能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药包(被动药包)爆炸,这种现象称为被动药包的“殉爆”。当主动、被动药包采用同性质炸药的等直径药卷时,则用被动药包能发生殉爆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被动药包的殉爆能力,称为“殉爆距离”。
23临界直径:保证炸药稳定爆炸不发生断爆的最小药卷直径。24最佳密度:炸药爆炸稳定,且爆速最大时的装药密度。25管道效应:药卷直径较钻孔直径小,则在药卷与孔壁间有一个径向空气间隙。药卷起爆后,爆轰波使间隙中的空气产生强烈的空气冲击波,这股空气冲击波速度比爆轰波更高,它在爆轰波未到达之前即将未爆炸的炸药压缩,当炸药压缩至临界密度以上时,就会导致爆速下降,甚至断爆,这种现象称为管道效应。26安定性:指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安定性。
27掏槽眼——针对隧道开挖爆破只有一个临空面的特点,为提高爆破效果,宜先在开挖断面的适当位置布置几个掏槽炮眼;
28辅助眼——位于掏槽炮眼与周边炮眼之间的炮眼称为辅助眼继爆管; 29周边眼——沿隧道周边布置的炮眼称为周边眼。
30光面爆破——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确定周边眼的各爆破参数,使爆破后的围岩断面轮廓整齐,最大限度地减轻爆破对围岩的震动和破坏,尽可能维持围岩原有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爆破技术。起爆顺序。31预裂爆破:预裂爆破实质上是光面爆破的一种,其爆破原理与光面爆破相同,只是分区起爆顺序不同。
32复合式衬砌:将衬砌分为不止一层,在不同时间上先后施做。33导坑:先行开挖,为施工提供方便的通道。
34黑洞效应:从洞外进入洞内,视觉会一下子变得很黑,长隧道看到黑洞,短隧道看到黑框。
35白洞效应:当车辆从亮度低的洞内接近洞口处,外部亮度极高,出口看上去是个白洞;
36围岩分级:围岩分级:根据一个或几个主要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归为一类,将全部围岩划分为若干类,这就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或简称为围岩分类。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分类: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断面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按施工方法分: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TBM掘进机),沉埋法隧道。
3、隧道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4)应用范围广;缺点:(1)造价高(2)施工期限长(3)施工作业环境差。
4、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
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
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
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
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
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
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5、为什么修建隧道?答:
1、拓展地面空间
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减少交通干扰。
3、解决高程障碍;
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
5、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
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
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
2、地形地貌调查;
3、地层、岩性调查;
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
5、水文地质调查;
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
7、地温测定。
7、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
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10、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预报。
11、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理探测法(利用物体物性差异进行地质判断的间接方法)、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
12、初始应力产生的原因:自重、地质构造、地质地温作用
13、岩体中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14、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者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15、围岩分级: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规律,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就是围岩分级。
16、围岩应力:时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7、围岩分级方法的发展趋势:
1、分级应主要以岩体为主。
2、分级宜与地质勘探手段有机联系在一起。
3、分级要有明确的工程对象和工程目的。
4、分级宜逐渐定量化。
18、围岩分级方法:主要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104、新奥法)施工准则:⑴ 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围岩,避免过渡破坏和损伤遗留围岩的强度,使暴露的围岩尽量保留既有的质量,因此,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是必要的;⑵ 为了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力,应允许并控制围岩的变形;⑶ 变形的控制主要通过支护抗力(即各种支护结构)的效应达到的。⑷ 必须在施工中进行实地量测监控,及时提出可靠的、足够数量的量测信息,以指导施工和设计;⑸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设计-施工检验-地质预测-量测反馈-修正设计的一体化的施工管理系统,以不断的提高和完善隧道施工技术⑹ 选择支护手段,一般应选择大面积、牢固的与围岩紧密接触的、能及时施设和应变能力强的支护手段;⑺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全断面或大断面分部的开挖方法;⑻ 在任何情况下,使隧道断面能在较短时间内闭合是极为重要的
105、半衬砌假定:1.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拱圈向隧道内变形为自由变形,不产生弹性抗力;2.拱脚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并使拱圈内力发生改变,计算中除按固端无铰拱考虑外还必须考虑拱脚位移的影响。3.拱脚没有径向位移,只有切向位移;4.对称的垂直分位移对拱圈内力不产生影响.5.拱脚的转角和切向位移的水平分位移是必须考虑 106、全断面开挖法适用条件:①在用于IV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②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③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1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时其经济性较差。
107、弹性抗力:衬砌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一部分结构有离开围岩形成“脱离区”的趋势,另一部分压紧围岩形成所谓“抗力区”在抗力区内,约束着衬砌变形的围岩相应地产生被动抵抗力。
108、隧道结构与地面结构的区别:
1、隧道结构是由周边围岩和支护结构两者组成共同作用的结构体系.2.周边围岩在很大程度上是隧道结构承载的主体。3.隧道衬砌的设计和计算应结合围岩自承能力进行,保证使用寿限内的安全度。109、直墙式衬砌计算原理:⑴ 拱圈按弹性无铰拱计算,边墙按弹性地
基上的直梁计算,并考虑边墙与拱圈之间的相互影响;⑵ 边墙支承拱圈并承受围岩压力;⑶ 拱脚区段的弹性抗力为二次抛物线分布
110、盾构法施工流程:
1、在盾构法的起始端和终端各建一个工作井
2、盾构机在起始端工作井内安装就位
3、依靠盾构千斤顶推力将盾构机从起始工作井的墙壁开孔推出
4、盾构机在地层中沿着轴线推进,同时出渣和安装衬砌片
5、及时地向衬砌片背后注浆,防止衬砌片的移动
6、施工过程中适时的进行衬砌片防水
7、盾构机进入终端工作井后拆除。
2.工程地质考试总结 篇二
CDIO理念是欧美经过20多年改革经验积累的最新成果, 很多世界著名大学全面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社会和企业欢迎。CDIO即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包括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3个核心文件, 为学生提供强调工程基础并建立真实世界背景中的工程教育, 大纲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能力等逐级细化, 表达出来, 12条标准对整个模式的实施和检验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引, 使CDIO工程教育改革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可测量化。
2 目前我国高校“系统工程”课程考试的弊端
2.1 考核形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 “系统工程”课程考核方式尚显单一, 缺乏多样性, 多以期末试卷为主, 占70%, 平时成绩占30%, 且平时成绩缺乏统一标准, 教师多以出勤、作业、课堂表现为主要考核点。考核方式以期末试卷为主, 学生一般到考试前才集中复习, 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 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2 考核内容缺乏系统性
考核形式多以试卷为主, 决定了考核内容主要是教师出题, 把分布在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出来, 以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论述、计算等形式呈现在试卷上, 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 由学生简单作答, 而对系统工程知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需要进行实践检验,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析过程, 并非一两个小时就能考核出来的。
2.3 考核结果缺乏导向性
课程考核一般是在该门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 考核结果的好坏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继续和深入研究。同时, 学生对于学习效果也缺少反思过程, 不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时纠正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缺乏考核结果应有的导向性。
3 CDIO模式下的“系统工程”考试改革
CDIO模式12条标准中的标准11是“学生考核, 学生的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 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以及学科知识如何融入专业考核之中?这些考核如何度量和记录?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专业目标?”。这是进行“系统工程”考试改革的依据。
3.1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全方位的考核内容, 科学化的评价指标
目前高校常用的考核方式包括试卷、设计、论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 根据课程不同, 综合选用不同的考核方法。根据“系统工程”的课程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如可以设计:基础知识考核占比20%, 能力测试占比20%, 团队项目设计占比60%。
基础知识考核以笔试试卷的形式开展, 试卷设计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的能力, 切忌刻板规范, 条条框框。CDIO能力大纲包括培养学生的技术推理能力, 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人际交往技能, 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 (CDIO) 系统等, 因此, 应在“系统工程”课程考核时加入能力测试, 促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 能力测试可以分解为多项测试指标, 部分能力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能力测试进行考核, 分析自身能力存在的问题, 选取适当方法学习或改正, 另一部分能力指标可以在团队项目设计中进行细分, 逐项打分。团队项目设计以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为基点, 对学生进行分组, 构建项目团队, 分析典型的、常见的项目, 在团队的构思和讨论过程中分析学生表现, 如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在团队成果展示过程中考核学习效果、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在真实案例实践中检验课程学习情况。考核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评价过程, 要多样、全面、科学地分析, 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全方位的考核内容, 科学化的评价指标, 使考核结果尽量公平、公正。
3.2 系统性的考核方案, 导向性的考核结果, 激励性的考核过程
“系统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可以应用于一切大系统, 包括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现象、组织管理等, 要着重领会系统工程思想, 学习和探索系统工程的具体应用。“系统工程”的目标是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 在进行该门课程的考试改革时, 也要从系统角度出发, 吸取CDIO的先进思想, 建立系统化考核模式。
在制定考核方案时, 要考虑整个方案的系统性, 教学和考核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考核要融入教学计划,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在教学改革的同时完成考试改革。考核方案设计要科学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 导向性和激励性。考核的目的不仅在于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更重要的是在考核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在反馈反思中引导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使学生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摘要:“系统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前的考试模式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也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这一问题已成为许多高校改革的重点内容。CDIO理念是经过20多年改革积累的最新成果, 在社会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系统工程”课程考试改革中融入CDIO思想, 对于完成该门课程考试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酶工程》课程考试命题改革初探 篇三
关键词:酶工程;考试命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43-1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人才,尤其需要创新型人才。所谓人才不是背书本的“复印机”、“扫描仪”,而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家、创业者。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为紧跟时代脚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大学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命题等细节均需要不断的调整完善。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构成高等教育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考试、命题有必要推陈出新,體现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验。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课考试命题形式较为固定,一般广泛采用的题型包括填空、概念、简答、论述以及选择和判断等,此类题型主要适合考核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理论及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且区分度较好。然而此种命题方式也有弊端,就是不能区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不甚理解的情况下背下来也能获得好成绩。于是有些学生为求高分而考前突击,也有的铤而走险,夹带抄袭。其结果是学生不能通过复习、考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些还因违纪而受到处分,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此,本课程组(酶工程)在近几轮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对考试命题进行改革:将实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以填空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中,以此考察是否注意到了实验的细节,是否用心思考实验的原理,是否通过实验掌握了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将原理、公式演化为应用题进行考核,以此避免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应付考试;以论述题的形式考察学生针对复杂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入综合拓展题,设定与科研、生产有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综合拓展题型的引入是本项改革的重点,在此题型的设计过程中本课题组借鉴了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常见的自主设计题型,此类题型的特点为题目中只给出要求,不给条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独立设计出解决方案。此类题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展示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不给出所需的条件此类题型的解题自由度相当大,作为本科生有时会感到无从入手。为使此题型能够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尝将问题试设定在特定情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如设定学生为某酶制剂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等);给出背景信息(减小试题自由度),信息中包括了解决问题所需且超出学生掌握范围的必要条件,但条件并不充分,同时背景信息中也包括一些非解题所必须冗余条件(此种设计更加符合生产实际,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设计方案,进而总结出方案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再根据背景信息选择适当的解决措施,完成设计或进行计算给出答案。作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我们在评价学生答案的过程中是根据学生每一步的分析、判断综合评价、客观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系统程度和应用能力。
经《酶工程》课程应用实践,此项改革对于学生全面而灵活的掌握知识,并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起到促进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发现新命题方式的优点得以充分体现:实验细节题的总得分率为68%,结合实验课成绩分析,实验中认真操作并能够深入思考实验原理举一反三的同学(实验成绩在80分以上)得分率较高(88.2%),而在实验课中草率应付的同学(实验成绩在60分以下)得分率较低(32.7%),由此调动了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的积极性,并使其真正通过实践应用牢固掌握知识。综合拓展题总得分率为71.6%,其区分效果较好,成绩分散(满分5.8%,0分3.4%),有些同学虽然在概念题上答案不够严谨,但在应用题、拓展题上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有少数同学放弃此题。从整体的成绩分布来看,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5.2分,与预期75分相符,其中60-70分、70-80分和80-90分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6.67%,33.33%和34.38%,以80-90分略多,90-100分的同学超过8%,说明学生普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以往那些善于背书的同学在新的命题中成绩一般,而那些课堂能够与老师积极互动(平时成绩80分以上),真正将知识的核心实质掌握在头脑中的同学成绩优异(平均85.9分)。
结合试卷分析的情况以及考试后同学们对试题的反应看来,多数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对于知识细节,包括关于实验和生产应用中知识的灵活应用均能较好掌握。对于此种新题型的引入多数同学认为这样的“活题”更能够反映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能激发自己的兴趣。由此我们设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得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目前,本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借鉴了本项改革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灵活的命题方式引导了学生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教学效果得以改善,专业课成绩明显提高。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调整和重建》及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孙旸(1976-),男,博士,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酶工程教学与研究。
4.软件工程期末考试总结 篇四
2、软件定义:软件是程序、数据 相关文档的完整结合。其中,程序是能够完成预订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的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3、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组织管理措施
4、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1)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2)研究(1)中提到的途径。
5、软件工程是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
6、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专拣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和谐的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的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7、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8、软件工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内容,是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工程学科。
9、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10、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11、软件的生命周期由 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软件维护)3个时期组成。
12、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基本任务:(1)问题定义: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性质规模总目标;(2)可行性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可解?值得解?(3)需求分析: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具体的解决问题,而是准确的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主要是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需求规格说明书(4)总体设计: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软件结构图(5)详细设计: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这个系统呢?”算法、数据结构(6)编码和单元测试: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7)综合测试: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最基本的测试是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
13、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他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用生命周期模型描述它。
15、过程模型: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成为过程模型。
16、瀑布模型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且现在仍是应用最广泛的过程模型。
17、增量模型:也称渐增模型,适用于能在较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
18、螺旋模型: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二
1、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解决。
2、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从三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
3、系统流程图是概括的描绘 物理系统 的传统工具。
数据流图是系统逻辑功能的图形表示。
4、数据字典的作用:在软件分析和设计过程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
5、系统的逻辑模型由(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也难于发挥作用。只有数据流图和对数据流图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
5、数据字典由4类元素的定义组成:数据流、数据流分量、数据存储、处理,但是对数据处理的定义用
其他工具(IPO图或PDL)描述更方便。
三
1、需求分析:把用户关于软件的期望和想法,转变成软件开发人员需要的关于该软件的规格说明。
2、需求分析过程应该建立的3种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3、实体-联系图是用于建立数据模型的图形,数据流图是建立功能模型的基础,状态转换图是行为建模的基础。
4、实体-联系图符号:矩形框代表实体,用连接实体的菱形框表示关系,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实体(或关系)的属性,用直线把实体(或关系)与其属性连接起来。
5、状态转换图:初态、终态和中间态。
6、在一张状态图中只能有一个初态,终态有0至多个。初态用实心圆,终态用一对同心圆(内为实心圆),中间态用圆角矩形。
8、IPO图是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简称,它是由美国IBM公司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图形工具,能够方便的描绘输入数据、对数据的处理和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9、从以下4个方面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1)一致性 所有需求必须是一致的,任何一条需求不能和其他需求互相矛盾(2)完整性 需求必须是完整的,规格说明书应该包括用户需要的每一个功能或性能(3)现实性 指定的需求应该是用现有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的(4)有效性 必须证明需求是正确有效的,确实能解决用户面对的问题
五
10、总体设计阶段主要内容:设计软件结构和设计数据库
11、耦合: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12、耦合设计原则:尽量少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13、内聚: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功能内聚10偶然内聚014、“高内聚,低耦合”
15、启发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深度:表示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它往往能粗略的标志一个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扇出:是一个模块直接控制的模块数目;扇入:表明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模块的作用域: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模块的控制域:是这个模块本身以及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集合。】(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16、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层次图和结构图。
17、层次图用来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作为描绘软件结构的文档)。
18、信息流的两种类型:变换流和事务流
19、变换流:信息沿输入通路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成内部形式,进入系统的信息通过变换中心,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再沿输出通路变换成外部形式离开软件系统。当系统具有这些特征时,这种信息流就叫做变换流。
20、事务流:数据沿输入通路到达一个处理T,这个处理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成为事务流,处理T叫做事务中心。
六、详细设计
21、结构程序设计的经典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七、实现
1、高级语言写程序比用汇编语言写程序生产率可以提高好几倍,而且高级语言写的程序容易阅读,容易
测试,容易调试,容易维护。所以高级语言明显优于汇编语言。
2、实现:编码和测试统称为实现。
3、编码:就是把软件设计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4、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
5、测试的目的: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6、调试是在测试发现错误之后排除错误的过程。
7、软件测试的目标或定义:(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8、测试的目的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成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
9、逻辑覆盖:是对一系列测试过程的总称这组测试过程逐渐进行越来越完整的通路测试。
10、语句覆盖:选择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语句覆盖是很弱的逻辑覆盖)。
11、判定覆盖(分支覆盖):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没种可能的结果都应该至少执行一次,也就是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比语句覆盖强)
12、条件覆盖:不仅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而且使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比判定覆盖强)。
13、判定/条件覆盖:选取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得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都取到各种可能的值,而且每个判定表达式也都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有时不必条件判定强)。
14、条件组合覆盖:是更强的逻辑覆盖,它要求选取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15、点覆盖:如果连通图G的子图G’是连通的,而且包含G的所有节点,则称G’是G 的点覆盖。(要求:选取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得程序执行路径至少经过流图的每个节点一次(与语句覆盖标准相同)。)
16、边覆盖:如果连通图G的子图G”是连通的,而且包含G的所有边,则称G”是G 的点覆盖(要求:选取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得程序执行路径至少经过流图中每条边一次(与判定覆盖相同)。)。
17、路径覆盖:选取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程序的每条可能路径都至少执行一次。
18、控制结构测试包括:基本路径测试、条件测试、循环测试。
19、黑盒测试力图发现下述类型的错误:(1)功能不正确或遗漏了功能(2)界面错误(3)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4)性能错误(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20、黑盒测试外部,白盒测试内部。
八、维护
软件维护就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把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称为改正性维护。
5.工程造价考试总结详细版 篇五
1.建设项目的分明: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2建筑安装工程费: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施工企业发生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费用总和。3建安工程费组成: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4定额按生产要素消耗分:劳动消耗定额,机械,材料。5预算定额应用:预算定额的直接套用,的换算,的补充6.预算定额:在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正常施工条件下,生产一个规定计量单位合格结构件、分项工程阶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标准7.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其他项目规费和税金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由招标人按照《计价规范》附录中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编制。8工程量清单组成:封面、编制说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和税金项目清单组成。9措施项目清单: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文明,安全等方面的非工程项目实体项目清单10.其他项目清单:暂列金额,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11.综合单价: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或措施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与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风险费用。12投标人工程量清单格式:封面、投标编制说明、投标总价表、工程项目招标控制价招标报价汇总表、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招标报价汇总表,单位工程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汇总表,计价(分部分
项工程计价表,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分析表,能计量的措施项目分析表)人工材料、机械汇总表。13人工单价构成:基本构成包括人工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人工辅助工资,职工稿利费,生产人工保护费。14.材料预算价格的构成:材料从采购时到运到工地仓库或堆放场地后的出库价格,材料从采购运输到保管,在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构成了材料预算价格。一般由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组成。15机械台班单价组成:一台施工机械在正常运转一个台班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每台班按8小时工作制算。第一类费用:不变费用,属于分摊性质的费用,包括台班折旧费,台班大修理费,台班经常修理费,安拆及场外运输费。第二类费用:可变费用,属于支出性质的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人工费,其他费用。16建筑面积:建筑物外墙结构所围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它包括有效面积和结构面积,有效面积指具有生产和生活使用效益的面积。结构面积指承重构件和围护结构所占面积。17劳动定额根据表达形式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18劳动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经验估计法。19建筑物的阳台建筑面积均应按其水平投影的二分之一计算。20工程造价文件的分类: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合同价,工程价款结算,竣工结算,竣工决算。21现浇混凝土构件: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体积以立方米计算22综
合单价步骤:1复核工程量清单2计算计价工程量3根据消耗量定额和信息价计算工料费用4计算管理费用和利润5汇总形成综合单价23其他砖砌体:1砖砌锅台,炉灶不分大小,均按图示尺寸外形尺寸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各种洞的体积2砖砌台阶按水平投影面积一平方米计算3厕所墩台,小便池池槽,水槽腿,煤箱,垃圾箱,花台,花池台阶挡墙或梯带,地垄墙及支撑地楞的砖蹲、房上烟囱等实体体积以立方米计算4转地沟不分墙基墙身合并以立方米计算小型构件每件体积0.05立方米以内的未列出项目构件
6.监理工程师环保考试总结 篇六
1、占地并造成植被破坏,应合理规划路线,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则严格控制修筑边界,路线应绕开生态敏感点(区);
2、土质裸露边坡,应有临时防护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宜采用生态防护措施,边施工边复绿,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应有防止土壤侵蚀的工程防护措施,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蚀。
3、对损坏的便道应及时修补,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专职人员,保持良好状态,减少扬尘污染。
4、通过路面硬化以及定期清扫、洒水抑制扬尘,路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对施工车辆要求限速行驶,在主要环境敏感点附近行驶时速宜控制在15km/h。施工废气、粉尘排放,应符合要求
5、施工噪声达标(昼间75dB,夜间55dB)。
6、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有文字描述影像记录。
隧道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要点: 1.开挖前监理工程师应审批施工方案的环保措施,特别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好珍稀物种保护、弃渣和废水处理以及施工现场劳动防护等措施。2.对洞口临时堆放弃渣或就近设置轧石场的方案。应要求施工单位同时提出环保措施和环境恢复方案。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渣石纵向调运,尽可能加以利用,不能随便堆放,严禁向河谷倾倒弃渣,以免阻塞河谷造成水土流失或占用当地农田。废渣应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并做好排水和拦渣设施;4对爆破方案的审查,监理工程师应明确提出爆破方案防治噪声和扬尘的要求。在距离居住区较近的地区施工,还应要求施工单位注意防止振动造成影响。5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情况,确定本阶段环保监理的巡视、旁站计划,对施工单位环保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复核。6施工区域如
果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监理工程师应全过程参与物种保护。做好过程的监督。7对施工过程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为,监理工程师可以发生监理指令,责令改正。情况严重时可以发出暂时停工令,施工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整改的,监理工程师可以对该部分工程量拒绝支付。8.监理工程师在本阶段应关注扬尘、ss、噪声环境监测指标,必要时可进行施工现场监测。
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1、建设前期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手续齐全)
2、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设施措施落实)
3、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设施安装质量合格)
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条件;(具备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
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
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要求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以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指标满足水保要求(生态保护措施落实)
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有关规定的要求;(环境监测符合要求)
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环评中其它要求落实)缺陷责任期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内容(1)定期检查施工单位对交工环境保护验收提出的环境保护遗留问题(环保、水保等)整改措施和计划的实施情况。必要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施工单位的整改计划作出调整,并督促实施。(2)对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工程施工进行现场监理,并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不能达到环评报告书中的相关要求,及时督促其整改。(3)督促各施工单位按合同及有关规定完成施工环境保护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编写施工环境保护工作总结报告。(4)整理完成环境保护监理竣工资料,并编写工程环境保护监理总结报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处理程序:1施工单位在发生事故后,除在规定时间口头报告监理工程师外,并尽快提出书面报告事故初步调查结果,报告应初步反映该工程名称、部位、污染事故原因、应急环保措施等。
2、监理工程师立即汇报建设单位,及时向当地汇报,同时书面通知施工单位暂停该工程的施工,并根据环保主管部门有关意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
3、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对污染事故继续深入调查,并和有关方面商讨后,提出事故处理的初步方案后报建设单位,交环保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4、督促施工单位根据作好善后工作。
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工作内容 : 1 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1)参加设计交底,熟悉环评报告和设计文件,了解建设过程的具体环保目标。2)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对施工过程的环保措施提出审查意见,包括施工中需保护的环境敏感点、具体的环保措施、环保管理制度和环保专业人员。3)审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地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临时用地的恢复计划是否可行4)审查施工单位的环保管理体系是否责任明确,切实有效;5)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对工程的环保目标和环保措施提出要求。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1)对工地进行巡视或旁站监理 2)向施工单位发出环保工作指令3)检查施工环保措施和成果4)协助环保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处理突发环保事件。5)建立、保管环境保护监理资料档案6)参加工地例会。
3交工及缺陷责任期的环境保护监理工作:1)参加交工检查,确认现场清理工作、临时用地的恢复和取(弃)土场的复绿等是否达到环保要求。2)评估环保任务或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尚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继续监测或处理的方案和建议。3)定期检查施工对环保遗留问题整改计划的实施,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议施工单位对整改计划进行调整。4)检查已实施的环保达标工程和环保工程,对交工验收后发生的环保问题或工程质量缺陷及时进行调整和记录,并指示施工各单位进行环境恢复或工程修复。5)检查施工单位的环保资料是满足竣工环保验收的要求。6)整理施工环保监理竣工资料7)参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水土保持验收。环境监测:一般定期检测的项目有: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海水水质、声环境质量。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其它环保措施的监理。协助建设单位有效的实施环评和水保文件提出的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
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工作程序:
1、依据监理合同、设计文件、环评报告、水土保持方案以及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编制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
2、按照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工程建设进度、各项环保对策措施编制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细则;
3、依据编制的施工环境保护监理计划和细则,开展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检查承包人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验收、计量与支付;
4、工程交工后编写施工环境保护监理总结报告,整理监理档案资料,提交建设单位;
5、参与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和水土保持验收。桥涵工程环境保护监理要点:(1)在桥涵工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审批施工方案中的环保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对基础开挖、围堰、钻孔桩施工过程,采取周密的水环境保护措施。(2)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情况,确定本阶段环保监理的巡视、旁站计划,对施工单位环保措施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3)基坑开挖的弃土堆放地点应事先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监理
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在堆放地点预先采取排水和挡土措施。(4)监理工程师应经常巡视检查钻孔桩泥浆水的处理效果,对发生泄漏或任意排放的,应当场责令施工单位改正,并旁站监督整改过程。(5)需要围堰施工的,因事先取得当地水利部门的许可,手续完备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才能施工。(6)对施工过程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行为,监理工程师可以发出监理指令,责令改正。情况严重时可发出暂时停工令,以及拒绝支付相关工程量。(7)监理工程师在本阶段应注意水环境质量的SS、石油类等监测指标,避免施工对水体造成影响,必要时可进行现场监测。沥青废弃料处置
:拌合楼调试、生产过程中以及摊铺施工剩余的废弃料,必须及时加以收集并运至指定的弃渣场集中填埋处理。首先挖坑后进行防渗处理,再将沥青废渣倒入填埋,顶面覆土厚度至少1米,并竖立永久性沥青废弃物填埋标志。废弃物填埋应注意避免污染水源、阻塞河流或泄洪系统,防止汛期淹没农田或村庄。如废弃物无法及时处理或运走,则必须设法防止散失,避免随意弃置造成土壤污染或植被破坏。沥青混凝土拌和扬尘及沥青烟气
:
7.工程地质考试总结 篇七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技术、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建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高深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但是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为闭卷考试,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题目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方式注重书本知识,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有些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但是实际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近年来,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考试方式受到挑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进行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就显得迫切需要。
1 考试方法改革的意义
考试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器,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和质量起着明显的前导、形成和控制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考试方法改革有利于促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全面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1.2 强化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深化探讨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强化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客观地检测和反馈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考试方法改革遵循高职教学规律和课程内容,符合高职学校的实际,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实用的考试方法,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效促进考教相融,激励竞争。
1.4 推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由于考试方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知识、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为了实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学教互动的相辅相成。对于培养学生由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
2 考试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建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懂技术、会施工预算、能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考试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促进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通过考取测量职业技能证书、综合实训工程项目等考试方式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单项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体系同时兼顾对学生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改革评价方式,综合评价使课程成绩的评定更趋合理性
针对工程测量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采取:“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工作项目完成情况考核”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式。
3 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路
3.1 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围绕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进行。为了考核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知识拓展性,考试题目中有一定的开放式题目。这也有利于拉开档次,客观的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本门课程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操作技能考核在该课中的考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技能考核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
3.2 平时成绩和期终成绩有机融合
考试方法经过探讨与改革,理论教学考试进行多方面综合评分的方法。考试按平时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进行有机融合,理论考试按平时成绩占40%(作业10%、实验报告20%、考勤10%),期终考试成绩占60%的权重进行总评,理论考试在内容上也进行大幅度调整,同时加大对仪器操作和工程项目完成情况的考察力度,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测量公式、定义,使测量成绩的考察和评定更趋合理性。
3.3 综合实训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
为充分体现“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目标,工程测量综合实训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实行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考核中实行“组长负责制”,先根据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和实习成果情况各占一定比例的评分方法,得各组分值;各组组长根据组员在组内的作用和表现进行系数打分,系数范围是0.7-1.2。最后由各组组长、班干部和实训指导教师开专题会对系数进行调整和确认。最后,将各组分值乘以组内各成员的系数,得各成员的得分。
3.4 能力测试为本位,推行测量考证制度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培养的应是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国家推行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极大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考试方法改革中将积极推行测量考证制度———考证成绩替代课程成绩。为此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需及时督促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及理论复习,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以督促学生拿到职业技能证———中级测量工。测量考证能极大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也能带动学生学习测量的积极性和提高测量教学效果。
4 考试方法改革的模式
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和高职教学的实际,根据高职建工类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等一线岗位所需要必备的测量知识和测量技能(一线岗位所需具备的主要岗位技能是指从事施工放线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测量技术能力,它包括智力技能、操作技能和应变技能三种技能),结合测量职业技能证书,适时调整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改革课程的考试方法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理论知识闭卷和开卷考试相结合
在新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考核计划中针对课程体系内容,重点突出学生的测量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测量基本计算技能的培养。为此,在理论知识考试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每份试卷从试题库中随机根据题型按比例抽取。试题库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地领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题库每学年都要进行充实和更新。同时为了考核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知识拓展性,考试题目中有一定的开放式题目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的题目。
4.2 制定详细考核方案,进行专项操作技能考核
在专项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细部构造和部件功能的掌握程度、对测量仪器操作的准确和熟练程度、还要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方法观测、记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平差的掌握程度等进行考核,而且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适时组织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比赛,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测量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自己借仪器操作,课内教学和课外学生自主式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仪器操作技能比赛的成绩记入专项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4.3 职业技能证书可替代课程成绩
测量员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考试方法改革中将积极推行测量考证制度———考证成绩可替代课程成绩。课程成绩和职业技能证书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获取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级测量工”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4.4 综合实训任务驱动,单独考核记学分
测量综合实训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的具体工作任务如工程定位测量、土方开挖放线、基础楼层平面放线、沉降观测等项目,针对完成的质量行业效果,对其进行考核。综合实训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实行单独考核,单独记学分。考核中实行“组长负责制”,先根据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和实训成果各占一定比例的评分方法,得各组的分值;各组组长根据组员在组内的作用、平时表现、完成情况进行系数打分,系数范围是0.7-1.2。最后由各组组长、班干部和实训指导教师开专题会对系数进行调整和确认。最后,将各组分值乘以组内各成员的系数,得各成员的得分。
综合评定本门课程的学业成绩,既突出了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又注重主要综合技能项目的考核。此外,测量工考证可替代课程成绩,测量技能比赛成绩纳入课程成绩综合评定等模式为主的考试方法改革从知识掌握程度、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和实训完成项目相结合、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5 实施效果
5.1 考试方法改革的实施,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能更加明确所承担的课程在整个专业能力培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教育目标,促进了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师针对理论教学、综合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参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5.2 考试方法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测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自主式学习有机结合,学生接受新知识、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5.3 考试方法改革的实施,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技能、能力并重的方向转变,促进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测量课程成绩的考核更趋合理。由于课程开始时就把考试大纲发给学生,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课程的相关内容和去掌握各种技能,提出了很多设想,把学习的重点从记忆知识转移到应用知识上。
5.4 考试方法改革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测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学习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的民用工程创新出更实用、更简便、测量数据更精确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6 结语
良好的考试形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考试方法的改革,变传统的“知识考核”为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能力考核”,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建筑工程测量》考试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考试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高素质人才。
摘要:《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技术性、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对于高职院校建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高深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但是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为闭卷考试,不能有效考核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就考试方法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思路、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考试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核模式,考试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小兵.关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G].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9).
8.工程地质考试总结 篇八
关键词:考核方式;CDIO;改革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概述
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国际成果。从2000 年起,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工程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组成跨国研究组,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 基金会近2000 万美元巨额资助,历经4年的研究探索,创立了 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 CDIO 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能力培养、实施全面指导等众多教学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该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引(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学生考核以及学习构架)以及实施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这种新的工程教育模式认为,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具备集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目前社会需要的交通类人才的要求。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而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二、目前高等工科教育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考试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公平、合理、科学、有效的考试不仅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现行的考试更多的是内容体系考核,考试形式多为期中、期末笔试。这种考核方法沿用至今自然有它的相对优势,比如实施简单、相对能够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但也存在很多弊端。
第一,“一卷定生死”,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仅用一张试卷来反映。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发现“平时学得好,不如临时抱佛脚;平时学得差,背好不会挂”。因此,很多学生平时会处于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学习状态,考高分全靠考前“死记硬背”。
第二,试卷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成绩,难以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学生差异较大,大多数教师很难“一碗水端平”。另外,命题题型的选择也会影响到考试结果。
第三,考核缺乏创新,考试缺乏引导作用,不利于学习的继续开发和深入研究。课程的考核虽然在课程学习的最后才会进行,但它要通过课程的考核向学生传达学习的难点重点、学习要求以及培养方向等重要信息。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内容单一,难以二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考场的控制直接影响学生成绩。高校扩招已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面对这种考核方式,很多学生容易弄虚作假,想方设法蒙混过关,学生作弊已是不争的事实。经常出现 “学得好的不一定是考得好的”。
综上所述,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也不能发挥反馈、调节、引导教学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评价学生是教师要着力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高等工科教育考核方式的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12条标准中第11条标准为“学生的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以及学科知识如何融入专业考核之中?这些考核如何度量和记录?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专业目标?”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教师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考核方式的具体体现。针对不同的课程,我们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与其特点相匹配的CDIO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1.道路交通规划——团队项目构建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涉及交通量的预测、规划方案的设计、规划方案的评价等知识。传统的考试往往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组织,对学生真正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力的考查有所欠缺。
经改革,该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原理知识,笔试,占总成绩的20%;团队项目设计占80%。在团队项目设计中,团队构思和讨论的过程占20%,团队成果及展示占50%,个人能力贡献占30%。团队项目设计是通过工程常见、典型的项目,学生自行分队,然后提出要求,学生提供发散式的思维形式按照要求完成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不唯一,答案不固定。通过学生确定方案、否定方案、优化方案的过程来实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设计中,通过学生分组、分项目、分阶段地完成设计内容,学生能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对知识的运用,完成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教师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部分成绩根据设计结果,由授课教师相应评价。
2.交通控制与管理——真实任务植入比赛,以赛带考
交通控制与管理同样是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而且交通控制与管理作为道路交通控制的高效管理技术,对道路交通组织的影响很大,是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必须理解并掌握的工程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这门课程的考核以笔试和试验为主,两部分相对独立,试验只能根据抽象的任务进行模拟测试。学生兴趣不高,团队意识不强。
“以赛代考”是我们在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上的一次创新尝试,旨在通过“以赛代考”的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全面检验评价学生在该课程中所学到的实际技能,客观考量课程教学效果。在最终比赛之前的授课阶段,该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被整合分解成多个符合CDIO大纲需求的工作项目,要求学生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讨论、合作、亲自动手实践及小组竞赛来完成所有项目,进而获得课程专业技能及相应的评价。该模式的优点是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欲望,通过比赛内容的设计,将真实任务与学习内容进行结合。在比赛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3.道路CAD/道路交通仿真——软件认证体系引入课程教育
由于道路交通具有实时变化、难于预测、受干扰因素多等特点,相关的管理控制工作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高效的完成,因此,我们需要一门课程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授。
如果说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控制与管理是直接将任务与教学结合,那么对于软件的学习我们更希望与软件开发者进行合作,希望通过从软件开发者那里了解到更多行业企业对该技能的需求情况。仿真技术作为交通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就符合这种要求。在我们完成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参加相关软件公司的官方认证培训考试,这就打破过去谁教学谁出题的模式,将应用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并以职业资格标准对个人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进行考核,以增强学生工程应用的能力。
三、结语
课程考核是一种形式,是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希望随着对CDIO教育模式的继续研究,高等工科教育的考核方式也能有系统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胡振文.基于CEC—CDIO模式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2009,(1).
[2]薛元昕,王承辉,丁燕君.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7).
[3]殷旭,胡景繁,张红.基于CDIO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评估方法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0,(2).
【工程地质考试总结】推荐阅读: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09-06
工程地质一06-24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09-07
地质工程师论文09-29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10-14
工程地质勘查申请报告10-08
工程地质常用名词解释09-21
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表07-08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10-13
管道工程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