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组成说课稿

2024-07-11

6和7的组成说课稿(共10篇)

1.6和7的组成说课稿 篇一

《6和7的认识》的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

册第42、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及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二、 说教法

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认识它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教学中,注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从这许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助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与,领悟数的顺序。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

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老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顺序,这样让学生经过多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别。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来比较年

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 说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

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认识6和7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并能用6、7表示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感受保护环境、讲卫生、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数。

(二) 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数,并猜一猜我们今天

要学习什么,从而揭示课题:6和7的认识。

(三) 新授

1、教学6、7的意义。

(1)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2) 引导学生将数的物体的数量用学具表示出来。摆好后,跟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用点子图表示出6和7。

(4)用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6”和“7”。

(6)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

2、教学数序

(1)师拨计数器,边拨边问。拨到5颗珠子后,问:“有几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指着第6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再拨1颗,有几颗珠子?”指着第7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

让学生在拨、想、说、议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写上0、1、2、( )、4、5、( )、( ))。

要求学生根据数序填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一起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开展快速问答游戏。

3、比较数的大小。

请三名同学(年龄分别为5、6、7岁),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年龄

大小,然后出示点子图(5、6、7),让学生根据点子图来验证5、6、7的大小。

4、教学基数和序数。

(1)课件出示金鱼图。

师: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

几条金鱼?

(2)游戏:请9名学生站成一排,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①右边的6个同学手牵手。

②左边第7个同学跳一跳。

5、教学6、7的写法。

(1)师在黑板上范写。

(2)书空写“6”、“7”,再在书上描红。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2.6的分解组成说课稿 篇二

6的分解组成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节数学活动。幼儿园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6的分解组成》是在幼儿学习了2、3、4、5的分解组成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的概念不理解,所以活动中我以游戏为主体,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然的掌握重、难点。“说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特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分别为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说出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并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活动重难点:本着对《刚要》的理解和幼儿学习基础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理解和掌握6的分解组成。

难点是: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索发现6的分合规律。

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数学卡片1--6,每人一份。

2、熊猫图案圆片,背景色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绿色,每人6个。

3、”撒圆片游戏“记录单。

说教法:

本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发展。通过游戏教学使比较抽象的分合较好的融入具体实物当中,在生活中掌握数学。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因此本节活动课我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6的分解组成。

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好动爱玩,注意集中时间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在前面已经学习了2、3、4、5的分解,所以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新知应比较轻松。

3、自由讨论法: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幼儿时间和空间,进行和伙伴自由讨论的机会,也培养了幼儿分享自己想法和成功的乐趣。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许多小动物都收到了树妈妈的信、你们猜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呀?(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游戏:撒圆片,帮熊猫分家。

1、每名幼儿取6个圆片,引导幼儿玩撒圆片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把6个圆片轻轻撒在桌子上,看看有几个是红色的,几个是绿色的,把不同的发现记在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并记录撒圆片的不同结果。

3、将幼儿分成小组,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讨论,熊猫分家一共有多少分法?以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以数字方式表达的6的分解组合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记录整理。

(三)探索:观察6的分合规律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声音变化的方法进行结束部分,有利于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结束本次活动。

观察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左边的数越大,右边的数越小。

教师小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一个数一个一个的减小,另一个就会一个一个地增加,合起来总数不变。

3.6和7的组成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景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求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地位: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数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度的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3.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突破方法:适时点拨、找学生反复说

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重点、难点,我采用情境创设、小组交流、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突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的准备:

课件、直尺

设计意图:课件是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呈现,易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直尺是因为《课标》基本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低年级老师的板演很重要,像画等号,老师的规范操作会直接影响学生,他们会效仿。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

安排:6、7的分成形式和加减算式形式(共12道题),采用直接说得数、追问算理的形式。

【设计意图: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他们玩得可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征,意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思维。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习加法应用题

(1)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兔子采蘑菇图”。引导学生对“整体图”进行观察和思考。 “图里有什么?”“关于小兔子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目的是帮助学生舍弃图中不相干的因素,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把目光指向左边和右边兔子的只数,培养他们初步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①师: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设计意图:有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

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

(适时鼓励,如:鼓掌、你真会动脑筋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③师借助课件演示“两边小兔子向中间合的过程”,解释并验证学生的猜想: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接着出示几种开口方向不同的大括号,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

(3)结合情境图,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能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a、谁能把图里告诉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连起来用三句话说一说呀?b、谁还能再用三句话说说。

C、谁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呢?

d、同桌再说说。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

(4)板书: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

(5)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怎样列式?

板书:4+2

(6)追问:

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怎样计算呢?

b、4在图里表示什么?2呢?6呢?

设计意图:追问目的对于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化学生対加法含义的理解;

(7)“对不对呢?谁来当小老师,检查检查”?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

(8)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数学信息就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会增强孩子们思考、回答的自信心.

(二)学习减法应用题

(9)在此基础上(上面扶,此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比一比,这幅图和上面的小兔采蘑菇图的大括号、问号有什么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有序、完整地叙述图意,说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学生选择用减法计算后,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追问,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减法,引导学生明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板书:一共有7只,跳走2只,还剩几只?7-2=5(只)

(三)归纳:

小结:小兔图和青蛙图,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图画应用题。这种图中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呢?第一步要弄清图里告诉我们什么了,要求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要会用这样的三句话说清楚。第二步:列式计算。第三步:检查、口答。

(四)巩固练习

1、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己辨析,完成之后进行对比。

对比讨论:同样都是企鹅,为什么一道用加法计算,另一道用减法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问号的位置不同,要求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2、静心设练,巩固提高

这道题是练习十中的第六题结合“金色的秋天”情境图,呈现了多个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尝试独立看懂图意,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并能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认识了“大括号”,并且知道了它的意义,还学会了根据问号的位置来确定列式方法,同时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你平时要留心观察,看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比一比,看一看,做一个爱数学的小博士!

六、说板书:

6、7加减法的应用

4+2=6(只)?? 7-2=5(只)

大括号下边表示总共的量

4.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四

1、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课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背一背5以内数的组成,说一说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这样学习新知识会变得更容易,也更容易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如: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给圆片涂色、同桌合作分学具等活动中去自主探索6和7的组成。在记6和7的组成时,我又让学生自由记、师生互记、同桌合作记,这些活动,表明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操作实践,根据低段学生直观――抽象的认知特点通过把学具分成两堆这一具体操作的活动来初步了解7的组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6和7的组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练习形式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巩固反馈阶段我设计对口令、拍手、猜数等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把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了新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地方:

1、板书7的组成时写得太小,不够清楚。

2、整节课提无效的问题比较多。

5.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五

红农小学---贺志伟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2、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咱们一

(一)班的小朋友一块儿来学习,我感到特别高兴,你们也高兴吗?

老师听说呀,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上课时,每位同学都能坐得端端正正,而且善于开动小脑筋。今天,咱们也让在座的这些老师们看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好吗?这里,老师还特意为我们一

(一)班的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咱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学得最棒,能够得到老师的礼物!好啦,我们开始上课吧(2分钟预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旧知,字谜导入课题: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数字好朋友,让我们猜一猜

它是谁?我比5大比7小(6),那我们用掌声欢迎它的到来(6下掌声),我比6大1(7),同样用掌声欢迎它到来(7下掌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7的组成。(板书)

三、创设情境,学习6的组成:

1、多媒体出示幻灯片

2、老师今天把喜洋洋和它的伙伴都请过来了,你们喜欢他们吗?(学生数一数,加上灰太狼一共有几个?)好了,现在喜洋洋它们正要乘坐火箭去太空参加保护地球环境的会议,要把他们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有多少种分法?学生用小棒自己想试着分。

3、教师用课件演示分法。

4、找规律,掌握记忆方法

5、课间休息2分钟。

四、学习7的组成:

方法基本同上,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五、游戏巩固:

1、手指游戏:例如教师出3个手指头,学生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2、数字找朋友

六、当堂达标:

1、课件出示达标习题。

6.6和7的组成说课稿 篇六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5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7.6和7的认识说课 篇七

一、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理解数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在教学新课前,我根据教材上的主题图,营造出一个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景,由于它就来自于学生周围,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场面,因此学生热情高涨,感到十分亲切、熟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随后,我引导学生说图,数人,数物,不仅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建立了6、7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初步建立了6和7的概念后,我让学生独立操作圆片,摆出你喜爱的图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摆出了各种新颖的图案,并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成果,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又如在教学“5、6、7大小的比较”这一环节中,我采取儿歌引入,并配以简笔画习的方式,学生兴趣高昂并自主发现5、6、7三数的大小关系,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概念。

3、在游戏中深化概念

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对观看游戏的学生提出三个问题:“①共有几名同学参与游戏?②谁排在第6?③前6 个同学蹲下他们做对了吗?为什么?”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③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他们迫切的想把自己的看法告诉老师同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知识,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二、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我尽量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6和7,感受到数学既有趣,又有用。

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说教材 《6,7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的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会用这两个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基于上述的内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掌握6,7两数的基数和序数的两种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思维拓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6,7两数的两种含义。

难点: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的两种含义。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两种颜色的圆片,短尺 教学时间:1课时;

二、说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的程序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复习旧知,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3)探索新知 4)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5)全课小节

(一)复习旧知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1-5的数,这里通过按顺序数数和拍手数数来认识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在这里我将书上的主题图制成课件,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图上的信息,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在这里小朋友只是说出了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图上有什么,不可能说出图上的数字信息。在这里我就采取了提问的方式:谁能够数一数图上有几位学生,几张桌子。让他们自己说出图上的数字信息6和7。从而引出课题6,7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基数的含义,一种是序数的含义,所以教学6,7的认识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这两种含义,为此我设计了许多的教学环节。(1)教学6,7两数的基数的含义

我制作了四张幻灯片,分别有6个圆片和7个圆片,用课件展示出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数数比较简单,没有重点难点可言,我就让学生们齐生数。在此环节,我出示了秦山小学的电话号码并且让学生去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来表示,通过讨论一个星期有几天,彩虹有几种颜色让学生明确6,7的基数含义。(2)教学数序 1)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感知6和7的顺序。

2)先让学生观察5,6,7在直尺上的位置在直尺上的位置,再出示课件直尺,尺上没有6和7,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3)通过一道练习题来巩固数序的新知识。

4)设计一道抢答题,5的后面一个数是几,6的后面一个数是几,7的前面一个数是几,6的前面一个数是几。这样的抢答题既巩固了数序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3)教学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也是数的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圆片,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6个,摆好后,让他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好几个都说出了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甚至有学生直接说出了5小于6,6大于5。方法用于比较6和7。(3)教学6,7的序数含义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苹果图的课件,学生对画面鲜艳的图形比较感兴趣。通过让他们在图上找到左起第六盘,有几个苹果,有六个苹果的是第几盘,第七盘有几个苹果来明确6,7的序数含义.在这一环节我还计了一个排队的游戏,旨在让学生发现数数的方向不同,小朋友在队伍中的位置也会不同,让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第几”的相对性。在这个游戏中我班的学生回答的都很好,甚至有一个学生说出了是因为数数的方向不同,所以位置才不同。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虽然小朋友不一定能总结出来,但是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总结中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8.6、7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范文 篇八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的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如第65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体,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解决问题、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状况和知识水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练习。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其内容包括6和7的数概念,并根据数的组成介绍有关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最后还安排了用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内容。

(2)

8、9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四式”(即根据一幅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而在本小节则出现“一图三式”(即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上与前两小节基本一致,但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认识数的过程中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经比较清楚了,教材没有把10的序数意义明确写出来。二是教材在第63 页专门安排了填未知加数的内容,这一问题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一些准备,这种准备不只是一种知识准备,更重要的是一种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准备,可以把它看成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提前孕伏和早期渗透。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同前面的“填未知加数”一样,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是因为连加或连减都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都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才能完成其计算任务,一年级儿童容易出现由于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加减混合计算,更容易出现由于前后两个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的困难。

(5)整理和复习。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其内容包括“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数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恬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

9.《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篇九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难点在于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链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小棒和橡皮筋。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复习上学期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抛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不会估数?”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为6部分来进行教学:

1、教学例1:数100根小棒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小棒,并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2、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发现归纳

通过学生自主地数出了10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让学生数出100根小棒,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根。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100里面有10个十的知识点。考虑到在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象以往一样,数出一大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互助,而且在学生汇报时要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数小羊

利用前面学习的十个十个数的知识,让学生数出主题图上的小羊。

4、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和数的组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点,为了强化这一知识点,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从56数到63,再数到72,数到59的时候和数到69的时候,强调上述问题。通过以上两个层次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脱离实物,手口一致,强化训练。

想一想,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

(4)对口令游戏。师生互说、生生互说,可以进行数数游戏,也可以进行数的组成的训练。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第33页下面的“做一做”。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2、出示百球图

3、接数数的游戏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会数10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五、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1、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

师:好,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100以内的数,你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吗?

2、师(数学生):哎,同学们讲出了这么多呀!那同学们数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指名领着数。)

师:在数数的时候要边点边数才不会错。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那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听课的老师?

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六、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10.6和7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太好了,老师也非常喜欢看。你们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今天羊村要召开运动会,好多羊羊都来报名参赛了,数一数有多少只羊呢?(学生数一数有几只)这么多羊如果分两组的话,你可以怎么分呢?

二、探究6和7的组成

(一)、6的组成:问题引领

有6只小羊参加运动会需要分成两组,但是它们不会分组,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把它们分成两组该怎样来分?

1、学生先用学具卡片分一分,互相说一说,请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到黑板上。

2、引导整理得出6组成,(重点强调:6可以分成1和5,可以分成2和4,可以分成3和3)并引导发现规律、帮助记忆。

3、出示白板6的组成练习。

4、拍手游戏

师生合拍6下,并相应说出6的组成,如:生1:我拍1,生2:我拍5,生1、2:1和5组成6,6可以分成1和5。

(二)、引导自主探究7的组成大家快来看呢?谁来羊村了? 生:灰太狼

师:灰太狼来是想干嘛呢? 生:抓羊

师:它抓羊的时候会有几种情况呢?

1、把狼和羊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学生自己分一分,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记录。

3、学生汇报,展示记录。

4、白板出示7的组成

5、白板出示7的组成练习

6、对口令:师生对:XXX,问问你,7能分成3和几?……

三、全课总结

四、当堂作业

1.填一填。

2.连一连。

3.再画几个就是7个?

4.填一填。

【6和7的组成说课稿】推荐阅读:

上一篇:产品结构知识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致家长的一封信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