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2024-08-06

经济数学课程描述(精选8篇)

1.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篇一

经济数学课程改革刍议

分析了经济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从教材编写、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等角度对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作 者:夏艳清 XIA Yan-qing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20关键词:经济数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2.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篇二

1高等经济数学课程管理, 由专门的经济数学课程改革建议

高等经济数学课程在进行的教学的时候, 在经济数学专业的层面来说, 很多经济管理类的的经济数学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要对经济数学的课程教学状况进行实际的改革, 从改革中取得一些实际的成效, 我国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在改革中也取得了一些列成果, 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以下对高职经济数学的改革提出一系列建议保证高职经济数学的正常发展。

1.1对于经济数学课程的改革相对来说非常的重要, 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 对于经济数学的内容要通过改革来实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革, 内容并不能决定经济数学教学的教学成果, 如果只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那么就会造成许多的问题, 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没有注重这一个问题, 在经济管理的专业的数学中需要数据的分析, 我们可以考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型的建构和数学数据的实际分析,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己动手, 自己解决问题, 最终也会对他们的能力有着良好的培养, 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实际的分析能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 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 对于学校在经济数学上的改革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1.2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性, 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发展的现状, 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经济数学的教学无疑是当下有效的教学模式, 数学建模自古至今就是一种非常重要学生学习模式, 尤其是对于工程学专业和社会科学的一些重点学科都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自己对自己发问, 独立的解决很多自己认为是重要的问题,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这种学习的模式, 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及时的解决, 这样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来所, 能过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样也是高职经济数学教学的进步。

1.3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老师是中心, 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以往的教学思想, 随着新时代的带来积极的运用新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改革,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教学思想的转是高职数学改革的重点, 此外高职经济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修养, 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特别是要对财务分析、管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有这很高的水平, 这些都是作为一个高职经济数学教师必备的一些素质, 很多专业都要涉及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利于锻炼综合能力, 如果只是停留在经济数学教学的层面上, 那么很多的问题就会出现, 这样不利于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进行, 因此, 教师应该博学多闻, 这样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1.4改变经济评估的方法和手段的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必须涉及的考试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应该必须做到检查、评估和反映,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平时研究特别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时间将受到学生或学生自拟题目的答复澄清的要求, 格式, 时间, 评分方法和标准等问题, 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过程中多查询和读取信息。这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好方法。

1.5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在进行总体评估和教学模式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许多的问题都要通过一些评价和评估机制来解决, 对于课堂的很多问题我们要给予及时解决和面对, 改变评估方式包括改变以往的以成绩来定位学生学习状态的策略, 一定的分数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但不能说明一切,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哟对各种评估和评价机制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改动, 这样能够保证反馈机制的高效化。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 在各项指标进行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机制的改革。

2高职经济数学进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前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病, 课堂上虽然具有一种非常符合严谨的气氛, 甚至对于教学上教室都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 课堂的建设和知识能力的发展并不完全在于这些, 对于当今的经济数学教学来说, 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合适的显然是一种重要的问题, 对于有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利用理论来发现各种教学方法, 使用教学工具, 这些都成为目前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3结论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内容改革是一个长期的, 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继续实践和总结, 为建立现代经济学和管理, 以适应发展的数学教学专业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摘要:高职经济数学课程指出:经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是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密切和教学检查方法的目的性太强, 改变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模式的内容, 以提高数学课程的需要, 以服务为基础的改革模式, 阐述了培养高素质的经济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改革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的角度和整个结构的过程中, 有很多措施的实施是必要的, 以适应整个系统的教学课程改革, 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立足点数学教学应根据专业能力和数学基础上的应用程序。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春燕.关于高职经济数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创, 2008

3.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篇三

关键词:经济数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F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99年开始的高等学校的扩招,独立学院这一由普通本科高校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作为国家第三批本科,录取学生分数明显低于二本,数学素质也相对较低,为了减小差距,增加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机会,独立学院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更应加强。与此同时,在办学之初,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计划制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乃至教学的方法等方面都与所依托的本科院校相同。近几年随着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定位,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在思考和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发展学习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的方法也正处于探索和试验的阶段。如何创新独立学院经济数学的教学模式,使初等数学较差的学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数学教育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信心,对教师满堂灌的教授方法不能适应以及对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昏昏然,不知所云。下面是本人就独立学院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的分析后的一点思考与探索。

一、把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来教。数学课属于基础理论课。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课的工具课性质,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项改革。

这里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就是教师的感情问题。我们的教师都是数学专业科班毕业,这些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已是根深蒂固了,教起来从概念到判断,从推理到证明,已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一旦变成工具课,势必打破原有的旧体系。教师要扔掉熟悉的东西,重新学习不熟悉的东西。二就是教学内容问题。数学本身是从概念到判断,从推理到证明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教学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外乎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这四种能力中,我认为计算能力是主要的。之所以主要,是因为它能体现数学课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必去追求完整的理论证明。

例如,我们在讲解罗必塔法则时,首先交代什么是罗必塔法则:包括三个条件和最后结论。然后介绍对于 型未定式均可首选用罗必塔法则,而对于函数 和 是否满足罗必塔法则的三个条件,不需要一一验证,而可以在计算的过程中得以发现。因为我们在证明罗必塔法则的过程中需要补充定义 ,以说明函数 和 在点 的某个邻域内连续,这个补充的理由涉及到函数在某点处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处的函数值无关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需要时间,并且后面还需用到柯西中值定理加以证明,学生听到如此多的性质和定理,畏难情绪会陡然而生,定理证明的严密推导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定理结论的记忆和应用。所以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只需要强调两点,第一未定式,第二计算的极限结果为存在或无穷大,否则不能用罗必塔法则计算该极限。接着针对性的讲几个例题,课后留几个练习题。这样只需一个小节就把罗必塔法则介绍清楚了。而按目前的经济数学课的一般讲法,首先给出定义,然后用柯西中值定理证明,接下来讲例题,最后总结用法。这样的讲解过程虽然严密,但用时太长,而且会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内容产生距离感,且其计算能力未见更高。

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逐步改革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要严格筛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的选择,密度安排的程度,一是根据经济数学的教学进度,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比照本宣科讲书本知识更有价值。比如讲解某个例题,若按书本上的解法讲授,学生会反应平淡,若教师用其他几种方法讲解,则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讲解过程中也应该由浅入深,回避该专业后续课程不会用到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定理推论的证明。经济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函数,而函数又是初等数学里老师重点讲解过的内容。所以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往往忽略了这块知识的讲解,认为讲解应该从第二章极限开始,而函数内容只要求学生自己看看复习就行。但这样的安排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三本的学生。因为学生对函数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因此在经济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安排一定学时给学生讲解函数知识,温故而知新,给后续微积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学应该比较接近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对重点内容要安排适当的巩固过程,内容讲完后及时归纳总结,以增强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独立学院的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手段以及培养数学能力这一层面上,也应注重培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与其它课程相比,数学课的实验课虽然很少,但由实际问题引入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索创新的机会。教师无论在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中应当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情境和一定思考的余地,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对这个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错误,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争辩、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用生动实例导入概念,回避难度较大的理论证明。这种用例子导入的教学方法我把它称之为“例讲法”。经济数学是一门理论课,概念抽象、严谨,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特别注意新课中概念的导入,用具体实例引入抽象概念。对难度太大的理论不做证明,只做简单的几何说明。例如,讲解函数的极限时,应先举例,让学生观察它的变化趋势,指出极限是它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然后给出它的形象的定义,回避 这种严谨的数学定义。又例如,在讲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不必用导数定义及相关的性质去证明定理的正确性,只需和学生一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按照定理的条件作出几何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就能得出定理的结论。并且通过直观形象的几何图形,学生很容易记住定理及两个定理之间的推广关系。每个概念都不能生硬的给出,而是先举例子或观察直观的圖形,让学生能有直观的感受,再给出概念。用生动实例导入概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龚德恩.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贾兴民,李启松.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大学语文课程描述 篇四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是一门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坚实价值根基的公共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应能够引导学生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启蒙心智、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贴近语言、文学,增强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具体教学目的如下:

1、提高和强化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

2、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3、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教学要求:

1、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2、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建立对人类普世价值体系的认同;

3、培养丰富的想象、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采用文学欣赏与语言应用及写作能力并重、理论阐述与作品鉴赏相结合的专题来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欣赏,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为主体,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为知识模块,安排四个专题。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发展线索、创作规律、欣赏方法有较为全面的阐述。介绍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重点作家及作品,说明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分析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第二部分,语言应用,安排两个专题。讲授汉语口语表达的基础知识、说话能力实践训练。

第三部分,写作能力。联系我国语言应用的实际和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的应用能力。了解常用应用文体、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及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师精讲重点篇目以指引学生进入专题,学生通过自学与泛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2.感情投入。

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也是人的情感世界的结晶。课程组教师教学中介绍有突出成就的作家时如数家珍,欣赏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如痴如醉,朗诵经典文学作品时声情并茂,分析欣赏文学作品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用对文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感染学生。3.师生互动。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大的艺术魅力,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之中,有师生齐诵诗词,有课堂提问与回答,有大胆质疑与激烈辩论,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4.古今贯通。

在内容上,将中国古代优秀文学遗产之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贯通,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上,讲解古代作家创作的艺术手法之后,引征今人继承这一传统,采用这种艺术手法创作成功的例证,让古今融为一体。

5.中外对比。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注重中西文化的交流。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文学作品,但适当穿插题材或体裁相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视角、风格有什么不同。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觉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6.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文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素材,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动静相交,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声情并茂、及时沟通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声音图象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情景与氛围。7.网络教学。

学生登陆校园网络平台,可点击我校教师自己设计与制作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该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我校第一批采用卫星传递信息,异地同步进行网络教学的课程。有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几千名学生通过网络系统学习大学语文网络课程。

五、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查文学理论常识、汉语基本常识、写作基本知识。期中、期末占百分之八十,平时考核成绩占百分之二十。

六、教学条件 教材使用与建设

5.金属工艺学课程描述 篇五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课程英文名称:Solid State Physics

课程编号:408011030适用专业:物理学

学时数:48学分数:3执笔者:杨新荣

一、历史沿革

《金属工艺学》是我院机械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必修课。我院自1991年开始招收普通中专机电专业学生以来,一直开设该课程,至今已有17年历史。

金属工艺学理论是一门传统的经典理论,是机械类各专业的入门课,后续的很多专业课都要应用本课程引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课程涉及面广、范围大。我校的《金属工艺学》课程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环节配套,有完善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学指导书,并且教学主体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课程定位

《金属工艺学》作为机械、机电、数控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机电、机制、数控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

根据我校对人才在“实用”方面的办学定位,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课程目标上重点强化焊接、钳工、机械切削加工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应用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目标要求如下:

1)学生具有扎实的金工基本理论基础。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种类、牌号、性能及用途。对典型的机械零件、刀具和模具等会合理正确地选用工程材料。

3)掌握焊接、铸造、锻造的基本操作技能

4)了解常用金属加工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5)根据专业需求掌握金属加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锻炼从业品质。

6)通过自主创新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7)了解国内外金属加工的发展与趋势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

1)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2)各种材料的牌号、种类和应用。

3)热处理工艺方法。

4)砂型铸造工艺

5)手工电弧焊

6)锻造的基本方式

7)常见的金属切削工艺

2、课程的难点

1)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2)钢常规热处理工艺制定及操作。

3)典型机械零件、工模具等的选材。

4)手工电弧焊焊接操作

5)砂型铸造造型技能

6)常见金属的切削加工工艺制定

3、解决方法

1)通过自制挂图、实验模型、参观见习、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加强直观性教学。

2)理论、实验与实训相结合3)小组工作方式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4)课程设置与实训场所相结合。

五、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1、随堂实验的设计思想

在实验项目中实施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实验中,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把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应用性的实验。具体做法是:给出实验任务书、指导书、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动手实施,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非常有益。

2、实习实训的设计思想

金工实习是学习本课程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金工基本理论讲授完毕后,我们安排了2周的金工实习,包含了锻压、焊接、钳工、车工、机工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金属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4、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随堂实验:根据每个实验的内容提前3天给出实验任务书、指导书,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由指导教师先审核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由学生自行动手实施,老师现场进行指导。

实习实训: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按企业作息时间,一天上岗8小时,进行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对工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组织形式上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一般3—4人一组,指导教师分组指导,第一阶段教师演示,第二阶段学生实际操作,第三阶段总结考核。

5、考核内容与方法

1、对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和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及实验、实训过程的严谨性与创新性。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总评的方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6.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描述 篇六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军事理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国防知识,军事思想,国防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组成和武器装备知识,了解我国现有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的观念。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组织性与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军事训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军条令学习、队列训练、综合军事技能训练、内务整理、三大步法训练、军训基本要领、唱军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军事训练经受锻炼,掌握一些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为国防建设事业献身的思想;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4.入学教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介绍、安全教育、学生管理、党建和就业、学籍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新生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学校的要求;引导新生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与人合作;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设置,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

生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争做优秀大学生;帮助新生正确对待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语言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不适问题,尽快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学校新生活。

5.毕业教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业精神教育、合作精神教育、乐观精神教育、敬业精神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顺利毕业、就业,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行业、产业发展及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创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搜索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规划,理性就业的意识。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基本法律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9.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基本知识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及责任感,提高他们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民族

政策的能力并使之具备必要的理论素养和政策素养。

10.大学体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育文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1.大学英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和简单口语学习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翻阅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以及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12.应用文写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事务、公文、日常、科技文书、传播文稿5大类30多个文种写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软硬件的安装调试、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的应用、Internet的基本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14.应用数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微积分学以及常微分方程和概论统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运算和数学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5.社会服务

7.经济数学课程描述 篇七

数学建模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数学思维方法, 也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数学符号和数学知识来近似地描述或解决实际当中的问题。所以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科学与其他不同学科理论知识的纽带, 也是联系数学科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一、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

1. 数学建模课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于高等数学的正确认识以及准确定位, 直接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不够明确, 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 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 数学当中学到的概念, 定理等这些理论知识是可以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的, 而且也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并且能够发挥强大作用的。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确实是 “有用的”, 解开长期困扰学生 “学数学有什么用”的问题。一旦感受到了这些, 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数学进行重新认识并重新定位。从而也会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保有热情的加入数学的学习中。

2. 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而忽略了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的讲解。通过数学建模课程, 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式, 从而有效地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久而久之,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 更加注重从实际的具体问题出发, 利用数学知识, 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来将问题解决。首先, 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众多方法、技巧, 并且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综合, 而数学建模并没有固定的方法或者模式遵循, 会因为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也往往因为解决问题的人的不同而不同, 它的方法灵活多样, 也就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其次, 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而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建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思维方面既要求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又得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一定层次。所以, 这就对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 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抽象综合能力、分析类比能力等。所以, 数学建模课程有力于学生在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和现状

我校大多数专业为经济类专业学生, 他们的数学基本功没有理科专业学生扎实, 学生一般只有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 学生们基本都没有学过计算方法、运筹学和离散数学等课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 部分学生开始时对数学建模充满好奇与热情, 但上过几次课后就开始打退堂鼓。理由是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太难了, 无法理解。但实际上数学建模课程并非像学生们想象的如此深奥。根据我校经济类专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的调查, 部分学生不仅能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而且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很快。所以, 任课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 “因材施教”, 注意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设置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内容。

三、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议

1. 教学内容安排

数学建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这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用太注重课程的系统性, 要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应该尽力做到注重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弱化对理论问题的讲解。充分挖掘和利用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 注意重视数学语言的翻译能力和论文的书写能力。

2. 选取适当的模型案例, 进行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经济类学生的知识水平, 专业特点, 以及学习能力来选取难易适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建模案例。比如存储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 投资组合模型等。这些模型首先难度不会太大, 其次与学生的专业以及实际问题相关, 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 又能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建模思想。所以, 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觉得既有趣、有用、又不会太难。继而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参与。

3.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首先, 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现场直观的演示软件如何操作, 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形象生动的展示, 又能丰富课堂信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板书, 则比较灵活且可以随时体现和演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 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又能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其次, 教师的讲授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在教师讲授完案例的基本背景、条件、工具后, 具体的分析过程应该让学生们积极的进行讨论。比如该应用哪部分数学知识、建立什么样的数学模型、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又能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全面性, 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4.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 教师的水平和素质是关键。讲授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专业水平, 还必须具备一些有关的经济专业知识, 还需要一定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的水平, 需要授课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 比如学术会议, 研讨访问等, 以增长见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了解更多比较前沿的新趋势和新动态。不断进步, 提高自己的水平。

四、结语

数学建模课程是数学发展、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而且可以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目前经济类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还不够成熟, 需要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经验, 来发展和完善数学建模课程。从而使数学建模课程更好的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21世纪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正是数学建模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核心任务。数学建模课程以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对于人才培养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但由于我院数学建模课程主要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 而经济类专业学生相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 而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经济类专业数学建模课程的这些现状, 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水平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启源, 郑洲顺.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数学的实践与认识[J], 2001, (9) :31-5.

[2]李学顺, 蔡海涛.数学建模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0, (10) :20-4.

[3]化存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1) .

8.休谟问题的经济学描述及其联想 篇八

在考察因果关系之后,休谟对归纳法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质疑:根据有限经验,我们如何能够归纳出一个全称判断的命题?(《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2页)即使看到的乌鸦全部是黑色的,我们如何敢于断言“天下乌鸦一般黑”?或者,即使知道过去每天太阳都从东方升起,我们又如何能够肯定明天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休谟问题”的提出,不仅挑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而且涉及到了普遍必然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它对归纳合理性的质疑,实际上动摇了人类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二百多年来,“休谟问题”仍是一个哲学悬案。悬案是科学的耻辱,但却是哲学的荣耀,有生命力的哲学问题大都是在千百年间悬而未决的。

休谟对归纳合理性的质疑,作为逻辑学问题也许是永远无解的,作为哲学问题至少是深不可测的,但作为经济学问题却是十分简单的。归纳法既有描述性功能又有判断性功能,前者是对已知事物的描述,后者是对未知事物的预测。从经济学角度思考休谟问题,我们会发现,根据有限经验归纳出一个全称判断,无论对已知事物的描述,还是对未知事物的预测,都是有利有弊的。

就对已知事物的描述而言,以全称判断取代无数个单称判断可以降低描述成本。倘若没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全称判断,我们就要被迫使用无数个单称判断——“乌鸦1是黑色的,乌鸦2是黑色的……直至乌鸦n是黑色的”——来完成描述任务,这将导致信息传递成本(包括描述成本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解、学习和交流成本)的极度攀升。然而,以全称判断取代无数个单称判断也降低了描述的准确度,就描述某个特定的已知事物而言,不能排除全称判断产生描述错误的可能性,“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全称判断就忽略了日本有白乌鸦的特例。但特例毕竟是罕见的,所以从整体上看,描述错误的预期损失(相当于描述错误的实际损失与错误概率的乘积)与使用全称判断所节省的信息传递成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意味着全称判断在描述已知事物方面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归纳法在这里是一种低成本的信息传递。

就其描述性功能而言,归纳法类似于一种贴标签的编码技术。人类语言就是这种编码技术的产物,当我们用一个词汇来指称众多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的时候,就是在利用归纳编码的经济性。试想,倘若没有“鸟类”这个词汇,我们不知要花费多少力气才能描述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九千多种长翅膀的动物,以归纳法显然大大降低了人类交往过程中的信息成本。然而语词只是事物的符号,而不是事物本身。当语词被创制出来之后,人们总是倾向于按照语词的常规意义去理解具体事物,具体事物的独特个性因此很容易被淹没在语词的常规意义之中。人们需要表达的思想越是精微,或需要描述的事物越是复杂,对语言缺陷的敏感度就越高,以至于很多时候人们会感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乔姆斯基、维特根斯坦、老子、庄子还有佛陀释迦牟尼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最精微的思想或世界上最神秘的事物是不可言传的。尽管如此,还是没有人主张因噎废食,语言创造的巨大价值可以使人们心安理得地忽略它本身的缺陷。

在“始祖鸟”的概念产生之前,无论是“鸟类”还是“恐龙”都不能指称这种从爬行类向鸟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兼具两类特征的动物。为了提高语言的精确性,适度扩展词汇量是必需的,但由于词汇量的扩展也会增加语言本身的复杂性,所以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量都要控制在使信息成本可承受的范围内。创造一个新的词汇,只在这个词汇所产生的信息收益超过因其增加的信息成本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那些不产生或不再产生信息净收益的词汇会在语言变迁过程中被逐渐淘汰(随便翻开一本较厚的汉语词典就会发现其中有多少词汇是你完全陌生的)。许多学术性书籍之所以深奥难解,原因之一就是作者为追求表述的精确性而创造了新词汇。在写作时,我们需要在表述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间掌握分寸,倘若单纯追求文字的简洁,就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如果追求表述准确,就难免啰嗦。简洁可以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准确则可以减少描述错误的损失,写作技巧要求在这两类成本之间寻求均衡。

语言的模糊性(来自于归纳编码的先天缺陷)在法律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事物恰好处于一个法律概念或一条法律规则的“边缘地带”的时候,法官就会头疼不已。法律始终面临着有限的规则和无限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无论法律制定得多么周详,繁复庞杂的社会现实也不可能与之吻合,在立法过程中被立法者浑然不觉的法律自身的漏洞、歧义、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无论其潜伏期有多长,都迟早会在司法过程——这是规则与事实的摩擦地带——暴露出来,法官于是必须面对那些由此而生的“疑难案件”。一条法律规则只是概括了一些类似案件的处理方案,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两起案件是完全相同的。法律的正义只是一种抽象的正义,当所有案件分享这种抽象正义的时候,充其量获得一种近似的正义。柏拉图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他设想的理想国里,贤人之治是法律之治的更加完美的替代。但柏拉图不清楚的是,倘若没有法律,法官处理具体案件的信息成本就会攀升到让国家财政无力承受的地步。尽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减少决策的错误损失,但“一刀切”却能降低决策的信息成本,两厢比较,各有所长,前者物美,而后者价廉。法律之所以最终诉诸于规则,其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约束司法者和执法者的激情和偏私,也不是为了排除各种政治势力的干预,而是借助于“一刀切”的方法来降低司法、执法和守法的成本。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不少法学家曾经强调简约法律的重要性,他们很清楚,法律如果被制定得浩如烟海,以至于超出了人类智力所能接受的范围,其结果便与无法无天没有太大差别。

在许多领域里,贴标签都被当作一种降低信息成本的技术方案。在商业领域,商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政府信得过产品、国药准字等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标签,这些标签所隐含的归纳逻辑是,“凡是被贴上某种标签的商品都达到了某种质量标准”。如果消费者认同这种逻辑,标签就大大降低了他们检验和选择商品的信息成本(只需辨认标签,无须检验商品)。尽管标签不一定可靠,但当标签失败的概率足够低并且检验商品所花费的信息成本足够高的条件下,消费者信任标签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非商业领域,我们也经常通过创造标签来降低预测或判断的信息成本,学历、

职称、会员资格以及一些显而易见的自然特征(衣着、肤色、年龄、性别、生长环境等)都可以被当作标签,并用以判断某个人的性格、能力以及其他特征,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社会刻板印象”。尽管我们知道“以貌取人”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之所以习惯于这么做,就是因为观察一个人的外貌要比了解这个人的能力和品性简单得多。如果有犯罪前科者的平均就业纪录很糟糕,而雇主判断某个特定的有犯罪前科的人能否胜任这个工作需要耗费高昂的信息成本,那么雇主就会采取一个统一的政策,即拒绝雇佣所有有犯罪前科的人,即使他知道,并非所有这类人都不能成为出色的员工。由此看来,警察之所以习惯于把怀疑目标瞄准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失业者、低文化程度者以及刑满释放者,无非是试图在有限预算的范围内最大化他们的产出(案件侦破的数量),而完全可能与歧视无关。同样的道理,法律总是选择一些显而易见的特征作为区别对待的标准,比如,宪法规定年龄不满四十五周岁的人不能被当选为国家主席。制定这条法律的理由是,国家主席的担任者必须是一个睿智且足够成熟的人,而一个人的睿智程度和成熟程度与其年龄呈正相关。然而,一个特定的四十五的人却未必比另一个特定的四十四的人更睿智且更成熟,但法律却剥夺了后者的当选机会。对此,一个恰当的辩护是,执法者要在大量不满四十五岁的人群中辨认出一个睿智且成熟的候选人是十分困难的。为了降低法律的运行成本,立法者经常会牺牲法律的实质正义。

就其判断性功能而言,归纳法可以被类比为一种标签式的认知方式,即根据贴在已知事物上的标签去判断未知事物。如果我们知道“过去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就可以立刻断定明,天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而无须就此进行复杂的经验研究。由归纳法获得的全称判断可以作为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就预测未知事件而言,演绎推理显然要比经验调查便宜得多。尽管归纳法在逻辑上是不可靠的,但在错误概率足够低因而预期错误损失足够小的条件下,我们利用归纳法对未知事物做出预测就是划算的。在这里,归纳的合理性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人类之所以普遍接受这种认知策略,不是因为归纳法可以产生真理,而是因为它可以创造价值。难怪在莱辛巴哈眼里,科学家与其说像先知,不如说像赌博者。归纳法的经济学逻辑告诉我们,求真不是经验性知识的唯一目标,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独立于追求真理的成本。当追求真理需要支付的成本过于高昂的时候,降低真理的标准就成为明智的选择,“相对真理”的说法以及“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口号也由此可以获得一个经济学的说明。

经验知识的另一个目标是求简。哥白尼的“日心说”之所以优于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加正确,而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明显繁琐。一种简洁的理论可以降低知识本身的信息成本,正如许多哲学家已经发现的,通过理论去理解具体事物,并不比对一个个具体事物进行细致考察更加可靠,但理论的价值却在于它能使人类思维更加经济。求真可以减少知识的错误损失,求简可以降低知识的信息成本,人类的求知目标应当在错误损失和信息成本之间寻求一个最小的均衡值。在受成本约束的情况下,当追求真理的认知努力越过了那个恰当的均衡点,真理就不再是知识的目标,而成为知识的陷阱。传统哲学之所以在许多认识论问题上纠缠不清,就是因为哲学家对知识的正确性过于挑剔并且遗憾地忽略了知识本身的信息成本。一旦把知识和成本联系起来,认知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界限也就模糊不清了,实际上,人类的认知活动原本就是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本不存在独立于实践理性的认知理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官也是赌博者。尽管司法的理想是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适用法律,然而并非所有的争议事实都能最终查个水落石出,法官却不能以此为由放弃或搁置判决,司法制度中的“推定判决”就是应对这种情况的许多司法技术之一。一个人失踪之后下落不明满四年,经利害关系人请求,法官就可以依据法定程序推定并宣告这个失踪人已经死亡,即使他活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由于案件的“客观事实”在司法过程中通常不能被彻底还原,所以证明事实真相的成本往往十分高昂甚至是无穷大,推定判决之所以容忍了某种程度的错判概率,就是为了避免当事人以不合理成本证明案件事实。倘若法官要求利害关系人百分之百地证明失踪人确实已经死亡,利害关系人就多半会因证明成本过于高昂而放弃请求,失踪人的财产、婚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将继续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当需要追加的证明成本超过错判预期损失的时候,推定判决就是划算的。一个合理的证据法制度不仅要减少错判造成的社会损失,还要降低避免错判做必须支付的证明成本,证据法的经济学目标就是在这两类成本之和最小化。如果说归纳法戳穿了“知识以真理为标准”的神话,那么推定判决则迫使人们重新诠释司法“以事实为依据”的口号,法官的判决依据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主观事实”(后者只是根据有限证据而对案件事实的一个思维重构)。无论以“主观事实”取代“客观事实”,还是以“程序正义”取代“实体正义”,都是降低司法真实性标准的语言游戏。

显然,与追求真理一样,追求正义也要受到成本的限制或预算的约束。程序法并不是致力于避免或纠正所有的错误裁判,所谓“有错必纠”,应当被理解为只纠正那些“不经济的错误”,如果法院试图避免或纠正所有的错误裁判,过度高昂的司法成本就会阻止司法制度的正常运转。法律自身的错误也不见得一定要、纠正,法律是珍视稳定性的(这和语言类似),因为法律制度的变化常常导致高昂的转换成本,这与变更手机号码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是同样的道理。尊重习惯和先例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隐含义就是拒绝纠正错误,当纠错成本超过错误预期损失的时候,延续某种错误就是理性的选择。正因为如此,一个家庭会延续一个错误的婚姻,一个国家也会延续一条错误的路线。保守主义者的明智之处正是他们深刻意识到了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巨额转换成本。

用生活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归纳法的经济学逻辑,我们可以获得一条重要启示: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以洗衣服为例,倘若把衣服洗到十成干净,清洗成本就会趋向于无穷大,恰当的做法是降低清洁标准,只把衣服清洗到一个合理的清洁度,这个合理的清洁度是在边际清洗成本与边际清洗收益恰好相等的位置。预防事故也有一个合理的限度,如果我们试图预防所有的事故,预防成本就势必会超过事故本身的预期损失。事故责任法的经济学目标不是避免所有的事故,而是在事故损失和预防事故的成本之间寻求均衡。同样的道理,刑法的经济学目标也不是清除所有的犯罪,而是在犯罪造成的社会损失和预防犯罪的社会

成本之间寻求均衡。

做人也是如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俗话暗示我们应当心安理得地保留并容忍自己的某些缺陷。中国古人早就讲过“抱残守缺”的道理,为什么要“抱残守缺”?因为追求完美的成本太高,因此人们以此来自我调适。

古人所说的“物极必反”或“盛极必衰”则从反面表述了同样的道理,当事业辉煌到巅峰状态时,维持这种辉煌就需要耗费极其高昂的成本,而此时一旦资金、人才或物资链条发生断裂,就会迅速进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历史上的兴亡更替已经无数次验证了这个道理。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既是自然界的杰作,也是自然界的败笔。它们体型庞大,力大无穷,但维持生存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水、食物和氧气,一旦自然条件发生突变,遭受灭顶之灾的物种之中,恐龙自然是首当其冲,而乌龟、壁虎、苍蝇、蚊子之类的动物却能繁衍至今。这一生死存亡的比较恰好例证了老子所说的“柔弱胜刚强”。难怪中国古人有时把登峰造极看作是一种不祥之兆,就连皇帝也会谦虚地宣称自己的位置只是“九五之尊”。老子甚至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孔子则干脆抛出了“中庸之道”,要求人们不要偏执一端,而应在相互矛盾的多个目标之间投入恰当的努力并掌握一个合适的分寸,这正是主张在多种成本之间寻求均衡的经济学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休谟本人是从“路径依赖”的心理学角度来回答自己提问的,休谟认为归纳合理性的基础不是逻辑和理性,而是习惯和经验(《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0页),但休谟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的思维习惯倾向于信赖而不是怀疑归纳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采取生态学和进化论的视角。假设一个人类群体中有思维特征不同的两类人,另假设这两类人各自的思维特征具有遗传性(不排除偶尔的变异)。我们把其中一类人称为“糊涂虫”,“糊涂虫”盲目信赖归纳法并已形成思维习惯,他们倾向于依据归纳推理获得知识;我们把另一类人称为“哲学家”,“哲学家”总是怀疑归纳法的可靠性,因而他们被迫通过经验调查获得知识。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糊涂虫”活得很潇洒,尽管他们偶尔会犯些错误,“哲学家”虽然不会犯错误(假定如此),但却很快筋疲力尽。自然选择明显青睐于“糊涂虫”,“糊涂虫,”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哲学家”则会在生态竞争中被逐渐淘汰。尽管幸存的“哲学家”偶尔会发表些质疑归纳合理性的言论,但“糊涂虫”的思维习惯却必将主宰这个人类群体。难怪郑板桥会感慨“难得糊涂”,原来适度的糊涂不仅可以减少日常生活的麻烦,而且可以获得生态竞争的优势!相比之下,那些“哲学家”以及“哲学家”之类的人,包括“爱钻牛角尖儿”的人、“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偏执狂、完美主义者、有洁癖的人,诸如此类,都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不成功的变种,这些人都活得很累。

上一篇:2011年政风行风“回头看”工作督查总结下一篇:团结协作团结协作